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时间:2019-05-15 01:26: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第一篇: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中国的地形》(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课堂小结和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章教材主要讲述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三部分内容。地形是构成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同时对我国气候和河流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本节放在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一节,学好本节,将会对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地形的总体特点是: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多而高。本节为地形的第一课时,学习的内容有两项同时也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骨架。对于地势特征要强调的是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独特的阶梯状地势使我国大江大河在向东流的过程中形成多级落差,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这部分内容既是教材的重点又是教材的难点,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设计思路是充分利用地图精讲多练,通过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吸引学生反复读图记图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运用地图的能力。通过学习,能够使学生对我国地形的总体特征和主要山脉的分布形成一个明确的认识。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特点及各级地势阶梯的大致海拔和主要地形区,并记住阶梯分界线。

(2)认识山脉走向的含义,熟悉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并能说明山脉起我国地形骨架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讨论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记图,画图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读图、记图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决心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而学习的思想。

3、重点、难点

结合教材分析确定中国的地势特点为本节的重点内容。中国主要山脉的分布既是本节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在七年级已学过世界地理,已初步具备了基本的读图能力和简单的分析、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但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好动、好奇、好表现是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但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从地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因此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想观察,敢思考,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说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据此,本节课应重点采用读图导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和教师板图法,使教学更生动、直观。在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互动时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在学法指导上,应以指导学生读图、用图为主,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图中提取有信息,用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解决地理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壮丽山河的景观图片,让学生整体感受疆域辽阔、风光秀丽、山川俊美的祖国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画面最后定格在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江山如此多娇”,从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设计思路:从我国壮丽山河的景观图片和学生熟知的诗词入手,创设情境,结合主题,巧妙设疑,制造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然切入新课。【课件展示古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滚滚长江东逝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引导学生根据河流流向思考:“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样的?”(西高东低)【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让学生思考:中国的地形特征是什么?(西高东低)【课件出示】:一幅沿32°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引导学生读图思考:我国地形的另一特点是什么?(呈三级阶梯状)【课件出示】:读下列两幅图, 学生分析判断哪幅示意图更能反映出我国地势自西向东的变化特征?(B图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课件出示】:中国的地势分布图,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三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区以及三级阶梯间的分界线。

【指导学生读中国三级阶梯分布图思考】:

我国各级地势阶梯的海拔大致是多少米?各级地势阶梯上地形以什么为主? 明确三阶梯的分界线。【设计学生活动1】:完成下表

平均海拔

主要地形类型

第一级阶梯

阶梯分界线

第二级阶梯

阶梯分界线

第三级阶梯

【设计学生活动2】:

学生分组讨论:我国西高东低、阶梯状的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与河流有什么影响? ⑴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⑵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与内地的经济联系。⑶两级阶梯过渡处落差大、水流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设计思路:以上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基础,采用分层推进的教学方法,将重点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通过古诗、读图、探究、填表等活动引导学生由容易到复杂,由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思考,逐步掌握对重点内容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过渡】:(多媒体出示我国山脉分布图)我国地势真奇特,西高东低三阶梯;我国的山脉真是多,纵横交错成骨架。引出本节课的第二个问题:山脉纵横交错 山脉纵横交错 【讲解法】:利用方向坐标讲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即山脉的延伸方向。主要有:东西走向、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和弧形山脉。【课件出示中国山脉分布图】:动画逐个显示每一组山脉,指导学生初步认识每一列山脉的名称、走向、位置。

(在这个认图过程中强调学生要按照一定的方向顺序来认读。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使学生对我国主要山脉的空间分布能够形成一个整体上的认识。)【课件出示自编的顺口溜】:指导学生进行记图:“东西走向三列山,天山阴山昆秦南,南北走向横断山,还有贺兰六盘山,由东北到西南,大太巫雪长武湾,西北东南阿尔泰,小兴安岭加祁连,弧形喜马拉雅山,祖国山脉多壮观。”(这个环节的目的是通过顺口溜使单调枯燥的记忆变得充满趣味,引导学生掌握记图的方法,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设计思路:以上通过认图、记图和画图三个步骤,及多种方式的活动,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同时顺口溜和做游戏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过渡】:中国山脉众多,而且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和资源,特别是旅游资源,历代文人墨客们都喜欢游历名山并留下了千古佳句,其实现代人也喜欢旅游,许多商家也抓住了这一商机,推出“名山旅游路线”。接着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国的一些名山。中华五岳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22页“中华五岳”,说一说五岳指哪五座山?分别位于哪个省区? 学生回答:东岳泰山(山东省)西岳华山(山西省)南岳衡山(湖南省)北岳恒山(山西省)中岳嵩山(河南省)【课件展示五岳名山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和纵横交错的山脉。详细了解了我国地势的特点、三级阶梯的界线以及主要的地形区,理解了我国的这种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经济等的影响。学习了东西走向的山脉,南北走向的山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以及中华五岳的名称及所在的省区。【课堂巩固测试】:

1、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

2、位于中尼边境的,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3、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4、东西走向的山脉南边一列是:。

5、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中间一列是。【板书设计】: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篇:初中八年级地理《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初中八年级地理《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亚洲的自然环境》第一课时,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向大家展示我设计本堂课的思路。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自然环境是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也为继续学习下面的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从教材内容上看本节分为“世界第一大洲”、“地形和河流”、“复杂的气候”三个小标题,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基本上是相互独立的。但是教材为了扩大学生在“洲”这个层面上的知识,每一方面的内容都以亚洲为基点,向其他大洲作适当拓展,体现了分析案例、应用方法的思路。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所以本章既是在对亚洲的学习,更是对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

2、课程标准分析

本节内容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通过读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地形、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亚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读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亚洲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3、教学目标的分析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同时还要继续对学生识图用图能力的培养,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灵活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4、重点和难点

重点:亚洲的位置特点,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难点:亚洲地势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二、说教法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必须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我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论探究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小组合作竞赛学习。先学后教,启发式教学,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习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将文字、图形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注意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说学法

1、学会用图: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学会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3、学会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4、学会归纳:要求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概括归纳的意识,并能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某一问题的含义。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课前准备一些有关亚洲的图片制成幻灯片在课堂上播放,如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里海、贝加尔湖、死海等,这些漂亮的景观都位于我们亚洲,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充满了强烈的自豪感。大家想不想更进一步来认识一下我们生活的家园――亚洲?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一下它。讲授新课:

1、全球共分七个大洲,亚洲被称作世界第一大洲。学生在感到自豪的同时,通过小标题《世界第一大洲》的提出,在课本的P2~3页,自己找到能够证明“第一大”洲的依据。在此教师需要特别强调:亚洲是东西距离最长,而不是跨经度最广。

教师归纳: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亚洲还有许多世界之最,指导学生阅读亚洲地理集锦。学生活动:阅读《亚洲地理集锦》后观看幻灯片。

设计意图:认识完亚洲是第一大洲后,马上认识《亚洲地理集锦》可以使学生对第一大洲认识更加深刻,而且能使学生的自豪感激发到最大化,学习也更有激情。

2、对于《亚洲的范围》这一重点内容,我采用了分组等活动的形式让学生理清亚洲周围相邻的大洲和大洋,熟悉亚洲的地理位置。具体形式为我把学生每6人分成一组,分成若干组,并推选1人为组长,组长扮演亚洲,其它小组成员按照其在组长的不同方位分别扮演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各自做介绍,说出自己的位置与亚洲的关系以及分界线的划分。

学生活动:完成上面的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活动,让学生形象地把握亚洲在大洲、大洋中所处的位置。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教学,这比单纯的读图背诵效果要好得多,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3、因为亚洲面积是世界第一大洲,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通常将亚洲分为6个地理区位。

学生活动:阅读亚洲地理分区图,认识亚洲6个地理分区,并从它们的名称上判断其划分的标准是什么?

教师归纳:人们根据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北亚、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6个区位。

4、轻松一下:欣赏歌曲《亚洲雄风》转折:从这首熟悉的歌曲里,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亚洲的骄傲。听到这首歌曲,我们的脑海中会涌现出亚洲地势的壮丽画卷。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歌曲,自然过渡到《地形和河流》。

教师提问:这里“山是高昂的头”山会是什么山峰?这座山峰又坐落在何处?其位置在又在亚洲的哪里?

学生活动:通过分析图6.5完成教师的提问。

设计意图: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马上又把学生的思维牢牢地引回到课堂中来。通过学生的回答,自然而然得出地形特点之一:“中间高”。教师活动: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指导学生找出图中的几个大的平原,及其所处图中的位置。从而得出地形另外的特点:“四周低,起伏大”。并利用P6地形剖面图6.7验证结论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对于亚洲的地形特点,教师不是教条般告诉学生怎样怎样,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由学生自己通过读图分析,总结归纳得出。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转折:俗话说的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亚洲的地势特点对亚洲的河流必然会产生影响。

教师活动:分别找出注入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的河流名称。看看这些河流发源地有没有共同之处,并总结河流流向特点。

全课总结:找学生谈谈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要求长话短说,用几句话加以概括。课堂训练:完成课件中的习题。

五、评价分析:

本节课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引为主轴”的思路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为指导思想,在对教材处理中,创设教学情景,化抽象为具体,并提出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以化解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同时通过讨论、课堂练习竞赛活动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动口动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增强学生的交流合怍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尝自主学习的乐趣。本节读图较多,难度并不大,我特别注意在提问时问题的目的性明确,尽量避免重复、罗嗦,把能由学生完成的尽量让他们来做。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不足之处在于有些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部分学生缺少自己的创见。

第三篇: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湘教)

2013年下学期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黑田铺中学唐良才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继续任八年级C167-C172共6个班的教学任务,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全体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有全面的了解,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有显著提高。但也有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信息课就是上网、聊天和玩游戏;对规定的学习内容、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及方法没有兴致。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内容有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多媒体基础

第一课计算机中的图像

第二课图像编辑

(一)第三课图像编辑

(二)第四课录制声音

第五课视频剪辑

第二单元动画制作

第六课 Flash简介

第七课 简单动画的制作

第八课 淡入淡出动画的制作

第九课 制作文字的特殊效果

第十课 生成动画

第三单元网站建设

第十一课 设计一个简单网站

第十二课 初步创建站点

第十三课 进一步完善网站

第十四课 网上安家

三、指导思想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动画的基本原理,2、了解常见动画制作软件及动画文件类型;

3、体验动画制作的乐趣,初步学会使用动画表达思想,呈现信息的方法;

4、学会使用Flash制作动画;

5、了解动画的设计流程,初步掌握根据主题规范设计简单脚本;

6、了解动画的评价方法,初步学会根据创意与设计对动画创作进行评价;

7、理解网站屯网页的关系,了解网站的基本结构,根据主题合理规划网站结构和内容;

8、能使用所见即所得的工具制作网页;

9、会利用表格对网页内容进行简单布局;

10、理解导航的作用,正确设置超链接。

五、教学过程具体安排

第一单元5课时

第二单元5课时

第三单元4课时

第四篇:课题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多样

课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正确叙述l月0℃等温线的分布;知道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2、绘制等温线图、阅读1月、7月平均气温图,使学生提高读图、绘图和分析图表的能力。初步掌握综合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知道我国主要的气候特征。

3、阅读有关图像,知道我国降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记住400mm、8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4、知道季风的概念、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以及我国的干湿地区。过程与方法:

理解季风与我国降水空间和时间分布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和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主要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各节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线展开,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教材在编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国的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可以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映出来,要了解气候特征首先应了解气温和降水,而且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理解各区域地理环境和农业生产上的差异。

2、学生分析: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其成因,了解这些知识便于我们掌握规律,趋利避害,让大自然能更好地为我们人类服务。教学重难点:

1、我国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2、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与分布范围。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辅助手段:

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教学过程: 第 二 课 时

一、导课

(导语1)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温差别很大。不仅如此,我国降水的分布也相差悬殊。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国降水的特征。

(导语2)同学们,据说每天晚上中央1套天气预报的收视率要

高于新闻联播的收视率,这是为什么呢?对,因为天气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必须提前了解。正因为如此,“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这一节也成了本学期地理课的重点内容,讲课之前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像关注天气预报那样来学习了解中国的气候。

过渡语: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 “南北气温的差异”,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知识回顾,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

二、知识回顾

1、出示问题(课件展示):

(1)、我国冬季气温的特点是什么?我国南北气温差异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

(2)、夏季我国普遍高温,最低气温出现在青藏高原,主要原因是()。

A、远离海洋 C、纬度高 B、海拔高 D、冬季风的影响

(3)、我国从南到北划分为哪几个温度带,关中平原处于哪个温度带?

2、指名学生回答。

3、明确:

(1)、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南北差异大(高达50℃以上)。主要原因是纬度南北跨度大(大陆最南约20°N、最北约53°N)。(2)、B(3)、关中平原处于暖温带,四季分明,适宜种植苹果、梨、猕

猴桃等暖温带水果,因此我们的家乡咸阳是全国闻名的苹果之乡。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欣赏两幅画(课件展示),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小结:第一幅湿润,第二幅干旱,同样位于960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大地上,为什么东南地区水网密布,气候湿润,而西部内陆地区沙漠广布,气候干旱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究的问题:东西干湿的差异(板书)

三、探究新知(东西干湿的差异)

(一)、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

1、学生仔细阅读课本35页图2.16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和阅读材料,完成课件上的问题。

多媒体课件展示:

(1)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地区大多在()。其中降水最多的地方是()。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岭、()河附近至()高原东南边缘。它与我国一月份的()等温线大体是一致的。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岭、张家口市、()市、()市至喜马拉雅山脉东缘。

(4)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的地区大多在()。其中降水最少的地方是()。

2、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3、归纳我国年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1)多媒体演示。

(2)学生归纳: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3)学生齐读“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

4、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我国东部降水多,而西部降水少?

5、学生畅所欲言。

6、明确:因为东部地区靠近海洋,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较多;西部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到达,降水稀少。

(二)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

1、多媒体课件展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地的降水量年变化柱状图,出示问题:

(1)四城市从南向北排列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降水较多的月份,广州为_________________月,武汉为__________________月,北京为______月,哈尔滨为_____ 月。

(3)结论:四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共同点_______________,明显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阅读课本39页的“阅读材料”后,分小组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国各地的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的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节?

3、多媒体课件演示。(1)锋面雨的形成过程。

(2)我国东部地区的锋面雨带推移规律。

(3)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雨带图。

4、结论:受夏季风的影响,锋面雨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所以全国大多数地方的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节。

(三)我国的干湿地区。

1、学生思考:(1)在干湿地区图上绘制800、400、200mm三条等降水量线,你认为它们的意义何在?

(2)跨有四个干湿区和三个干湿区的省区各有哪些?

2、要求学生阅读课本36页文字和图2.17,完成课件上的图表。

3、明确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与分布范围。

(1)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反之,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旱。

根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2)几条重要的干湿地区分界线:

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和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3、学生完成课本37页活动2后,理解不同的干湿地区对生产与生活的影响。

四、学以致用

1、我国东北三省东部地区年降水量大多在 400—800毫米,但

为什么被划为湿润地区?

2、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课本37页活动1。

3、选择题:

(1)我国与一月份0℃等温线相一致的等降水量线是()。A、1600mm B、800mm C、400mm D、200mm(2)在四类干湿区中,青藏高原()。

A、属干旱区 B、属干旱、半干旱区 C、属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区 D、四类干湿区都有分布

(3)梅雨和伏旱出现的地区在()。

A、南部沿海 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北地区

(4)跨干湿区最多的温度带是()。

A、暖温带 B、中温带 C、亚热带 D、热带

4、明确:

(1)东部地区虽然降水在400--800mm之间,但由于纬度位置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蒸发量小,降水量相对较大,因此气候较为湿润,属于湿润地区。

(2)甘肃的土墙平顶屋:因为该地年降水量较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平顶屋可以晾晒粮食和其他农作物。吐鲁番的晾房:因为该地年降水量小,蒸发量很大,晾房通风效果较好,通风可以加速水分的蒸发,利于水果的晾晒。绍兴的砖墙斜顶房:因为该地年降水量较大,斜顶房利于排水。豫西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因为该地年降水量较

少,气候较为干旱,利于黄土的直立性修建窑洞,冬暖夏凉,较为干燥。

(3)、B D B B

五、学生谈收获

六、布置作业

《资源与学案》有关本节的内容全做。

七、老师寄语

学好地理我们的视野会更开阔 学好地理我们的生活会更幸福 附板书设计:

二、东西干湿的差异

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

(1)降水空间分布的规律:东多西少,南多北少(2)降水空间分布的总趋势: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

(1)降水时间分布的特点: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2)降水时间分布特点的原因:受夏季风和锋面雨带的影响

3、干湿地区

(1)划分的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2)大致分界线:年等降水量线

(3)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第五篇:八年级地理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在讲授新课之前,我先就我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重点难点的确立等方面的内容作简单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地形和地势》是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认识过世界不同区域、国家,对所涉及的地区和国家的地形地势已有所研究,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一般来讲,我们在研究一个地区和国家时,都会先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因为自然环境是人文环境形成的基础,有什么样的自然环境,才会有与之相适应的人文环境。中国地形和地势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认识和学习其它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

可见,中国的地形地势这一内容在中国地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通过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研究,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其它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地图去认知地理环境。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内容

本节是中国自然环境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势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它初步揭示了地形因素对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利于学生掌握中国的地势特征,并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研究这种地势特点对中国气候、河流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3、我对教材的处理

明确了教学的地位、作用和教材的内容体系后,我结合自身的业务素养、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环境的特点等条件,对教材进行如下的处理:

1)确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根据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心智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地图,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特点;能结合自己认知,谈出我国地形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等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教学的容量,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地形地势的教学,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优越、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地势、地形的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难点:三级地势阶梯分布的空间观念的形成,地形地势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2)确定教学方法——说教法

明确了课程标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后,结合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我决定在教学中以讲授法为主,结合读图分析、讨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板图板画等方法和手段,完成课标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能力上得到发展,知识上有所收获。

二、教法设计:

1、以问题情景为主线,丰富的学生活动为主体。这样做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交流合作中学习。

2、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更多资料,使教学更生动直观。

3、注重地图教学。

三、学法指导:

因为初二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学生需要课前收集资料,课上有动手、思考、合作、竞争、交流,分享成果等全方位参与体验学习过程的机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有效性。

四、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首先在导课上,我采用的是过渡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中国多民族、多人口),这么多的人口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用这样一句话,从我国的人文环境学习导入到自然环境的学习上。引发学生思考中国地形地势到底有何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从而顺利导入新课。

2、新课讲授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1、使用中国地形图,分析不同颜色代表的海拔高低情况,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

2、借助三级阶梯示意图和教师的板图,掌握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阶梯之间的分界线。

3、借助中国地形图,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讨论我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水能资源开发和交通的影响。

板书设计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1、地势特点

2、三级阶梯的特点及阶梯之间的分界线

3、影响:

(1)气候

(2)河流

(3)交通

3、课堂小结

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的记忆,为后续的中国气候部分教学内容作好铺垫,使教学活动得以延续。

4、作业布置

完成教材23页活动题。

下载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地理说课稿

    八年级地理南北气温的差异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第一课时——南北气温的差异。 (二)教材分析......

    地理中考(八年级上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考点解读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与地势考点086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P22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主要的地形有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常见地形在我国都有分布。我国......

    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湘教)[精选5篇]

    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 、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八年级的教学任务。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全体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有全面的了解,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八年级地理上册 1.2《中国的行政区划》教学案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1.2《中国的行政区划》课型:新授课 总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材料,了解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2、记住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3、培养......

    八年级地理上册《水资源》说课稿(五篇材料)

    八年级地理上册《水资源》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八年级地理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的第三节。这一节的内容包括: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悬殊、时间分配不均和节......

    地理八年级水资源说课稿

    各位老师早上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水资源的内容。 我说课的程序主要有教材分析、说教法、说学......

    八年级地理上册2.3中国的河流说课稿湘教版教案大全

    《中国的河流》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 本课主要围绕我国河湖的基本概况、以及我国内外流河 的水文特征和我国河湖与地形、气候的关系而展开的。我国 是河湖众多......

    湘版美术八年级上册《光影的交响》说课稿

    《光影的交响》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光影的交响》,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述。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