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三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检测题
2013年下学期初三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检测题
做题者:班别 学号 姓名
一、解释下列加线词。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朝()服()衣冠,窥()镜。
3、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4、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6、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9、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0、皆朝()于()齐
二、解释加点虚词。
1、之
齐国之美丽者也()问之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孰视之()暮寝而思之()吾妻之美我者()...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燕、赵、韩、魏闻之()...臣之妻私臣()闻寡人之耳者()..
2、而
而形貌昳丽()而复问其妾曰()窥镜而自视()...暮寝而思之()时时而间进。()..
3、于
有求于我()美于徐公()..能谤讥于市朝()皆朝于齐()..
4、以
自以为不如()皆以美于徐公()...
三、判断下面句子翻译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1、朝服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一天早晨,邹忌穿好衣服,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
2、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您漂亮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3、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的徐公,齐国的美丽的人。()
4、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以为不如徐公漂亮。()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我的妻子让我美丽,是偏爱我()
6、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把我看得比徐公漂亮。()
7、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如今齐国的地方有千里那么广大,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
8、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厉害啦!()
9、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戳穿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10、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够在公共场所诽谤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1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
1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等待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可以进谏的人了。()
1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四、判断下面理解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1、邹忌是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来设喻劝说齐威王的,说明君王常会犯错误。()
2、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表明他有勇于改正缺点、振兴国家的决心。()
3、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结果是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
4、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的人数,说明齐国人不愿意提意见。()
5、对于邹忌的提问,妻、妾、客三人的回答都是赞扬的,语气也相同。()
6、《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史记》,是古典散文的名篇。()
7、本文以生活小事设喻,由已及君,由国事到家事,道理由浅到深,具有极大的说服力。()
8、文章对邹忌的赞赏流于笔端,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忧国忧民、勇敢坚强又善于进谏的人物形象。()
9、全文的结尾用“虽欲言,无可进者”一句,说明齐威王已完全纠正了受蒙蔽的错误,使齐国政治清明,无蔽可言。()
10、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人赞美之辞以及邹忌对这些言辞的分析,这部分内容与讽谏无关。()
11、文章第三段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写出了邹忌讽谏齐王后取得的巨大成功。()
12、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对比,得到“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这种比喻的说理方法,尽情尽理,收到良好效果。()
13、本文在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邹忌与徐公比美并对妻妾客赞美之辞的分析是设喻说理的前提。()
14、本文的语言特色是语言朴实,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同时又兼具形象性,人物对话动作栩栩如生。()
五、选择套题。
(一)6、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朝服(穿衣服)衣冠 B.宫妇左右莫不私(偏爱)王 ..C.时时而间(偶然)进 D.王之蔽(受蒙蔽)甚矣 ..
7、下列各句中的“于”与“所欲有甚于生者”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万钟于我何加焉 B.皆以美于徐公 C.然后知生于忧患 D.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
8、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A.形貌昳丽(容貌光艳美丽。)B.皆以美于徐公(都可以比徐公美。)C.闻寡人之耳者(我耳朵里听说了我的过错)D.战胜于朝廷(被朝廷战胜。)
9、对文章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A、邹忌是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看出齐威王受的蒙蔽太厉害了。
B、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表明他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C、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说明齐国的人不愿意提意见。D、邹忌讽谏的结果是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运用了比喻说理的手法作用是:能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
B、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比较别致,从头到尾一直用三层排比的写法来写,这样的写法是设置悬念,给人跌宕起伏之感。
C、对于邹忌的提问,妻、妾、客三人的回答都是赞扬,语气也相同。D、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邹忌与威王相对比,说明威王善于纳谏。
(二)1.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旦日(白天),客从外来 B.孰视之(通“熟”,仔细)...C.期年之后(满一年)D.朝服衣冠(早晨)...2.选出与例句“暮寝而思之”中“而”字意思相同的一项()A.而形貌昳丽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夺而杀尉 D.长跪而谢之 ....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美?
B.能谤讥于市朝:能在朝廷讥笑(君王的过失)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私下的 D.窥镜而自视:偷偷地从镜子里观察自己 4.对文章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A、文章标题中的“讽”是讽喻的意思,特指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行规劝。B、妻子的回答多了“君美甚”三个字,表示了妻子的偏爱之情。
C.邹忌在讽谏时首先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作比较,其次再以切身经历设喻。
D.邹忌讽谏的结果是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5.分析正确的一项()
A.妻子回答邹忌的时候用的是反问句,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口气。
B.邹忌入朝后,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向威王进谏,终于使威王进接纳了他的意见。C.邹忌用家事反衬国事,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D.邹忌讽谏齐王,从反面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
(三)6.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
B.能面刺(当面指责)寡人之过 ... B.能谤讥(议论)于市朝
D.期年之后(不到一年)....7.选出下面句子中“之”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之”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王之蔽甚矣。
B.辍耕之垄上
C.闻寡人之耳者。
D.属予作文以记之 ....8.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大小官吏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B..忌不自信(邹忌对自己没有自信心)
C.明日徐公来,孰视之。(第二天徐公来了,仔细地端详邹忌)
D.此所谓战胜于朝庭(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9.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文章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B.文中依次叙述了“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的人数,说明经过一段时间后,齐国人已经不大愿意提意见了。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从容言之,貌似深思熟虑,实则阿谀逢迎。
D.“门庭若市”一句既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也说明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10.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文章中的“讽”是动词,讽谏的意思,特指上对下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规劝。
B.文章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由君及己,以小见大,把家事、国家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C.本文结构层次别致,从头到尾一直采用三叠排比的写法来写,有一种结构的对称美。
D.文章详略得当,其中邹忌三问谁美和向齐威王进谏是略写,齐威王的反应及纳谏效果是详写。
(四)6.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我孰(通“熟”仔细)与城北徐公美
B、徐公何能及(比得上)君也 ..C、今齐地方(土地方圆)千里
D、闻(使„„听到)寡人之耳者 ...7.选出下面句子中“之”与“王之蔽甚矣”中“之”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居庙堂之高
B、甚矣,汝之不惠
C、安知鱼之乐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8.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A、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仔细看他,自以为比不上他。)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客人中认为我美的人,是有求于我。)C、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宫里的妃子没有一个偏爱大王。)D、群臣进谏,门庭若市。(众多的臣子都进谏,门户庭院热闹得像市集一样。)9.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A、本文的主题思想是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B、“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简要概括了邹忌的为人特点。C、邹忌亲眼见到徐公后,才“自以为不如”,可见经过实际调查才能下结论,这是本文主题之一。D、写齐王纳谏的结果的时候先从国外后从国内两方面写出纳谏取得的巨大成效。10.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在写作上采取设喻说理的方法,邹忌与徐公比美是设喻说理的前提。
B、邹忌劝谏齐王,能由己及君,以小见大,从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较强说服力。C、本文载于《史记》,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
D、本文结构层次别致,从头到尾一直用三层排比的手法来写。《邹忌讽齐王纳谏》检测题答案
一、解释下列加线词。
1、邹忌修(长,这里指身高)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2、朝(早晨)服(穿戴)衣冠,窥(照)镜。
3、谓其妻曰:“我孰(谁,哪一个)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比得上)君也?”
4、旦日(第二天),客从外来,与坐谈。
5、吾妻之美(以„„为美)我者,私(偏爱)我也;
6、皆以(认为)美(漂亮)于(比)徐公。今齐地方(土地方圆)千里,百二十城。
7、由此观之,王之蔽(受蒙蔽)甚矣。”
8、群臣吏民能面刺(当面指责)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议论)于市朝(公共场合),闻(使„„听到)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9、数月之后,时时(不时,有时候),而间(间或,偶然)进;期年(满一年)之后,虽(即使)欲言,无可进者。
10、皆朝(朝见)于(到)齐
二、解释加线虚词。
1、之
齐国之美丽者也。(的)问之客曰。(这件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主谓间,不译)孰视之。(他)暮寝而思之。(这件事)吾妻之美我者。(主谓之间,不译)由此观之。(代词,代这件事)王之蔽甚矣。(主谓之间,不译)燕、赵、韩、魏闻之。(这件事)臣之.妻私臣(的)闻寡人之.耳者(的)
2、而
而形貌昳丽。(而且,表递进)而复问其妾曰。(表承接)
窥镜而自视。(表修饰)暮寝而思之(表修饰)时时而间进。(表修饰)
3、于
有求于我(对)美于徐公(比)能谤讥于市朝(在)皆朝于齐(到)
4、以
自以为..不如(认为)皆以.
美于徐公(认为)
三、判断下面句子翻译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1、朝服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一天早晨,邹忌穿好衣服,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
2、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您漂亮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3、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4、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以为不如徐公漂亮。(╳)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我的妻子让我美丽,是偏爱我(╳)
6、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把我看得比徐公漂亮。(╳)
7、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如今齐国的地方有千里那么广大,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
8、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厉害啦!(√)
9、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戳穿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10、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够在公共场所诽谤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1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
1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等待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可以进谏的人了。(╳)
1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四判断下面理解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1、邹忌是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来设喻劝说齐威王的,说明君王常会犯错误。(╳)
2、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表明他有勇于改正缺点、振兴国家的决心。(√)
3、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结果是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
4、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的人数,说明齐国人不愿意提意见。(╳)
5、对于邹忌的提问,妻、妾、客三人的回答都是赞扬的,语气也相同。(╳)
6、《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史记》,是古典散文的名篇。(╳)
7、本文以生活小事设喻,由已及君,由国事到家事,道理由浅到深,具有极大的说服力。(╳)
8、文章对邹忌的赞赏流于笔端,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忧国忧民、勇敢坚强又善于进谏的人物形象。(╳)
9、全文的结尾用“虽欲言,无可进者”一句,说明齐威王已完全纠正了受蒙蔽的错误,使齐国政治清明,无蔽可言。(╳)
10、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人赞美之辞以及邹忌对这些言辞的分析,这部分内容与讽谏无关。(╳)
11、文章第三段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写出了邹忌讽谏齐王后取得的巨大成功。(√)
12、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对比,得到“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这种比喻的说理方法,尽情尽理,收到良好效果。(╳)
13、本文在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邹忌与徐公比美并对妻妾客赞美之辞的分析是设喻说理的前提。(√)
14、本文的语言特色是语言朴实,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同时又兼具形象性,人物对话动作栩栩如生。(√)
五选择套题。
(一)6、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A.朝服(穿衣服(穿戴))衣冠 B.宫妇左右莫不私(偏爱)王 ..C.时时而间(偶然)进 D.王之蔽(受蒙蔽)甚矣 ..
7、下列各句中的“于”与“所欲有甚于生者”的“于(比)”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万钟于我何加焉(对)B.皆以美于徐公(比)C.然后知生于忧患(因为)D.子墨子闻之,起于鲁(从)
8、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A)A.形貌昳丽(容貌光艳美丽。)B.皆以美于徐公(都可以比徐公美。)C.闻寡人之耳者(我耳朵里听说了我的过错)D.战胜于朝廷(被朝廷战胜。)
9、对文章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C)
A、邹忌是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看出齐威王受的蒙蔽太厉害了。
B、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表明他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C、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说明齐国的人不愿意提意见。D、邹忌讽谏的结果是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A、文章运用了比喻说理的手法作用是:能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
B、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比较别致,从头到尾一直用三层排比的写法来写,这样的写法是设置悬念,给人跌宕起伏之感。
C、对于邹忌的提问,妻、妾、客三人的回答都是赞扬,语气也相同。D、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邹忌与威王相对比,说明威王善于纳谏。
(二)1.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A.旦日(白天),客从外来 B.孰视之(通“熟”,仔细)...C.期年之后(满一年)D.朝服衣冠(早晨)...2.选出与例句“暮寝而(修饰)思之”中“而”字意思相同的一项(D)
A.而形貌昳丽(递进)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却)C.夺而杀尉(承接)D.长跪而谢之 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美?
B.能谤讥于市朝:能在朝廷讥笑(君王的过失)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私下的想法 D.窥镜而自视:偷偷地从镜子里观察自己 4.对文章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C)
A、文章标题中的“讽”是讽喻的意思,特指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行规劝。B、妻子的回答多了“君美甚”三个字,表示了妻子的偏爱之情。
C.邹忌在讽谏时首先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作比较,其次再以切身经历设喻。
D.邹忌讽谏的结果是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5.分析正确的一项(A)
A.妻子回答邹忌的时候用的是反问句,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口气。
B.邹忌入朝后,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向威王进谏,终于使威王进接纳了他的意见。C.邹忌用家事反衬国事,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D.邹忌讽谏齐王,从反面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
(三)6.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D)
A.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
B.能面刺(当面指责)寡人之过 ... B.能谤讥(议论)于市朝
D.期年之后(不到一年)....7.选出下面句子中“之”与“吾妻之(不译)美我者,私我也”中“之”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
A.王之蔽甚矣。
B.辍耕之垄上(到)
C.闻寡人之耳者。(的)
D.属予作文以记之(它)8.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D)
A.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大小官吏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B..忌不自信(邹忌对自己没有自信心)C.明日徐公来,孰视之。(第二天徐公来了,仔细地端详邹忌)
D.此所谓战胜于朝庭(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9.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
A.文章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B.邹忌自以为美经常照镜自览,最终经过观察才发现自己比不上徐公,启示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蒙蔽。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人从容言之,貌似深思熟虑,实则阿谀逢迎。
D.“门庭若市”一句既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也说明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10.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C)
A.文章中的“讽”是动词,讽谏的意思,特指上对下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规劝。
B.文章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由君及己,以小见大,把家事、国家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C.本文结构层次别致,从头到尾一直采用三叠排比的写法来写,有一种结构的对称美。
D.文章详略得当,其中邹忌三问谁美和向齐威王进谏是略写,齐威王的反应及纳谏效果是详写。
(四)6.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A、我孰(通“熟”仔细)与城北徐公美
B、徐公何能及(比得上)君也 ..C、今齐地方(土地方圆)千里
D、闻(使„„听到)寡人之耳者 ...7.选出下面句子中“之”与“王之(不译,主谓间)蔽甚矣”中“之”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B)A、居庙堂之高(倒装,不译)
B、甚矣,汝之不惠(不译,主谓)C、安知鱼之乐(的)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不译,舒缓语气).8.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D)A、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仔细看他,自以为比不上他。)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客人中认为我美的人,是有求于我。)C、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宫里的妃子没有一个偏爱大王。)D、群臣进谏,门庭若市。(众多的臣子都进谏,门户庭院热闹得像市集一样。)9.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A)A、本文的主题思想是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B、“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简要概括了邹忌的为人特点。C、邹忌亲眼见到徐公后,才“自以为不如”,可见经过实际调查才能下结论,这是本文主题之一。D、写齐王纳谏的结果的时候先从国外后从国内两方面写出纳谏取得的巨大成效。10.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C)
A、本文在写作上采取设喻说理的方法,邹忌与徐公比美是设喻说理的前提。
B、邹忌劝谏齐王,能由己及君,以小见大,从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较强说服力。C、本文载于《史记》,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
D、本文结构层次别致,从头到尾一直用三层排比的手法来写。
第二篇:《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归纳重点实词的词义、词类活用和句式。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教法设想]
设计一条明确的朗读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代解,以读代译。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通过初读,筛选出自己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借助工具书查明后再读一遍。易读错的字有: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读出语句的停顿。可让一学生读,让其他学生听他哪些句子读错了,然后一起纠正。如:
1、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王之/蔽甚矣!(×)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三、三读课文,品味赏析。学习文言文不能仅停留于浅层次的字、词、句的理解上,还进一步品味语言的感情、韵味,分析人物形象,赏析行文技巧,领悟所含哲理。本文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品味赏析: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明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易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可让三位同学分角色表演。)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明确: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 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正如《古文观止》编者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5、讽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四、归纳整理(一)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二)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
3、邹忌讽齐王纳谏。
(委婉劝说)
4、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三)句式
1、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4、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四)实词见课后练习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联想
妻私我 →
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 →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邹忌讽齐王纳谏》达标测试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基础知识
1、句子与成语中加线字,读音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朝令夕改 A、朝服衣冠
间不容发 B、时时而间进 一言蔽之 C、王之蔽甚矣
罄竹难书 D、上书谏寡人者
2、省略的成分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A、与之坐谈,问之
B、又弗如远甚 C、暮寝而思之
D、于是入朝见威王
3、对下列句子中涉及到的称呼,归类正确的一组是()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臣之妾畏臣
④臣之妻私臣
⑤王之蔽甚矣
⑥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⑤/②⑥/③④
D、①②/③④⑥/⑤
4、选出和例句用法相同的一句()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A、徐公何能及君也
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5、《邹忌讽齐王纳谏》文题中的“讽”字,正确的理解应是()A、从反面讽刺批评
B、从正面说服教育 C、用含蓄的话嘲讽
D、用委婉的话劝告
6、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7、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朝服衣冠
C、登泰山而小天下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8、与“邹忌修八尺有余”中的“有”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孙权据有江东
B、蜀之鄙有二僧 C、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D、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9、为下列句中的“莫”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没有谁
②不要
③不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C、朝廷大臣莫不畏王()
D、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E、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10、对第一自然段段意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通过城北徐公的衬托,邹忌的妻、妾、客的赞美,极力渲染,突出邹忌“形貌昳丽”。
B、写邹忌在听到妻、妾、客赞美后领悟到的道理。
C、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奉承而受蒙蔽,并从中悟出道)
理。
D、反复说明邹忌之美,并揭示出邹忌美的原因。
11、下面几句话读音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今齐/地方千里
B、今齐地/方千里 C、今齐地方/千里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2、选出“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①皆以美于徐公
②能谤讥于市朝 ③皆朝于齐
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3、下列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轻到重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③②①
14、下列译文有误的一句是()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有余,形体美丽,光彩照人。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就战胜了别国。
C、忌不自信。
译文:邹忌自己不相信妻子的话。D、吾与徐公孰美?
译文:我和徐公谁漂亮?
15、按设喻的内在关系连接相关的项: ①妻A、宫妇左右 ②妾B、四境之内 ③客C、朝廷之臣
16、填空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体的史书《 》。全书篇,着重记载了。该书是由 时期的 编订而成的。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7~20题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7、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
18、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 ①能谤讥于市朝()
②群臣进谏,门庭若市()③期年之后,„„()
④王曰:“善。”乃下令()
19、这一段是写进谏的结果,即齐威王下令纳谏及收到的效果。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①悬赏进谏的三个等级:。②纳谏后的三大变化: ; 。20、翻译下列句子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译文: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文: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21-23题
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王赢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暧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选自《战国策》)
21、解释文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贾:
②谓„„曰: ③利:
④力田 ⑤泽:
⑥之:
22、翻译下列句子
①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译文:
②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译文:
23、试评论一下吕不韦其人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4~26题
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选自《古文观止》)
24、对加线字的注意、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细细详勘
勘:kān 调查,核对 B、正欲于此参出微理
参:cān 探究并领会 C、千古臣谄君蔽
蔽:bì 被蒙蔽
D、从闺房小语破之
语:yù 告诉
25、与“从闺房小语破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齐国之美丽者也。
B、妾之美我者,畏我也。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D、燕、赵、韩、魏闻之。
26、结合课文,说说“正欲于此参出微理”的“微理”的内容
第三篇:《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教案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准确默写文言名句 识记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基本用法 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教学重点:同上 教学难点:
对梳理的知识点进行运用 教学方法:自主梳理 教师总结 讲授 高考动向:文言文阅读
一、重点词语解释
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
2、徐公何能及君也(及:比得上)
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期:满;虽:即使)
二、通假字
1、邹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
2、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
三、多义词
1、朝:皆朝于齐(朝拜)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庭)
朝济而夕设版焉(早晨)
2、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
3、诚: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诚意,真心)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实在,确实)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果真,表假设)
4、善: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善良,善事)
择其善者而从之(好)
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
王曰:善(可以)
5、间: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中间力拉崩倒之(夹杂)
四、词类活用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作状,当面)
2、朝服衣冠(朝:名作状,在早上;衣:名作动,穿)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意动,以„„为美)
4、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动,使„„听闻)
5、王之蔽甚矣(蔽:形作名,被蒙蔽的事情)
五、古今异义词
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土地方圆;今义:表地点)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侍从,近臣;今:表方位)
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第二日;今:今天的下一天)
六、文言句式
1、忌不自信(宾语前置)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判断句)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
七、重点句翻译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我与城北徐公比,哪一个更美?
2、王之蔽甚矣。
译:大王您被蒙蔽得太厉害了。
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译:客人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想对我有所求啊!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能够在公共场所发表议论,使我听到的,给他下等的奖赏。
第四篇: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复习课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单元中《邹忌讽齐王纳谏》与《出师表》复习课的主要内容。这两课在本单元中处于重要的地位,知识点非常多,而且这两篇课文写的都是贤士名臣对君王的规劝,不过方式迥异,一个是讽谏,一个是直谏,却同样收到好的效果,给人以启迪。所以把这两篇文言文放在一起复习,希望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下面我从教材、学生情况、教法、教材设计四个方面来说一说这节复习课。
一、说教材
《邹忌讽齐王纳谏》细致地刻画了一个精细、聪明的谋臣形象——邹忌,他以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设喻,劝说齐王必须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建议,才能使国家强盛,语言委婉、含蓄,娓娓动人,使人易于接受。《出师表》以十分恳切的言辞,反复规劝刘禅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亲贤远佞。这篇奏章,每句话都既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既不用训斥的话语,又不用卑下的语气。
从进谏的目的来说,两文都是本着爱国、强国之心,希望自己的国家更为强盛。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文段的比较,体会两篇文章情感态度上的不同,让学生感受到讽谏、直谏的不同的艺术风格。
文言文的复习,其实质是“功夫在课内,拓展在课外”,无论是课内语段还是课外语段,所涉及到的知识点都是教材中的常见的“老朋友”。所以课内文言文的复习一定要梳理好重点字词,而《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这两篇课文重点字词很多,像:朝、孰、方都是“一词多义”的字,“地方”“开张”“卑鄙”等都是“古今词义”不同,“美”意动用法,“闻”使动用法,通假字、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等等这两篇文章可以说是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引导学生认真梳理这两篇文章的重点词句,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初中两年半多时间的学习,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初步具备了自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是文言文知识不够系统,对文言文中考考点的把握不够全面,课内外知识迁移的能力不高,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根据中考考点制定以下复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识记文言名句和重点词语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
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文言句式在文中的基本用法并能够准确翻译句子。(重点)
2、分析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概括观点态度。(重难点)
(三)情感目标:感受古代明君贤臣为了国家大事敢于进谏、从谏如流的精神,激发爱国情感。(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1、精心设计教学案,以达到促进师生良性互动,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发挥集体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3、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采用小组形式进行挑战赛,这样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气氛。
4、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总结出翻译文言文的一般技巧。
5、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梳理,将学生对教材文本的学习拓展延伸到课外,学以致用。
四、说教学设计
课前布置学生对这两课进行知识梳理,印发教学案,预习部分分为两大板块:
(一)重点字词
1、通假字
2、词类活用
3、古今异义词
4、一词多用。
(二)重点语句和特殊句式梳理: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
(一)导入 有位专家曾打过这样一个比方:汉语言学习好比一棵大树,文言文学习是这棵大树的根须,现代文学是茂密的树叶。文言文学习对于汉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一目了然,今天我们来上一堂文言文复习课,(二)
课前预习反馈
1、重点字词的反馈
四个小组每一个小组交流一个方面的知识点,明了后上黑板展示,其他同学在组内继续交流其他知识点。等黑板上的同学写完后,同学们可以继续把黑板上的精华及时补充到教学案上,如有疑问,可以向出示本版块知识点的小组请教。如果都明确了,应迅速识记。教师应提前做好资料整理工作,发现学生的疏漏、错误之处,应及时补充、订正。示例如下:
(1)通假字
孰视之
(2)词类活用:吾妻之美我者
闻寡人之耳者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3)古今异义词:今齐地方千里
诚意开张圣听
未曾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4)一词多义:朝
朝服衣冠
于是入朝见威王
皆朝于齐
2、重要语句的反馈
以挑战赛的形式进行。
每一个学习小组按照顺序依次派代表向其它任一小组发起挑战,说出一个重点句,让其它小组成员翻译,或者说出一个句子的句式特点,或者根据提示说出一个句子等等,根据小组成员的表现,评选出优秀小组。
重点语句:如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等等
3、推敲翻译句子的技巧。
在教学案上,出示下列五组句子让学生翻译。
(1)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2)不宜异同
客之美我者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4)不自信
临崩寄臣以大事也(5)与坐谈
通过以上六组句子的翻译,引导学生归纳出六种方法:留删换、调补猜。翻译文言文尽量要做到字字落实,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也就是说翻译时要遵循两个标准: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4、比较阅读
引导学生比较《邹忌讽齐王纳谏》“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王之弊甚矣”一段和《出师 2 表》“先帝创业未半„„以塞忠谏之路也”
在教学案上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请各用原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齐威王与刘禅的施政的不足之处。
(2)面对这样的不足,他们都提出了怎样的劝勉?
(3)邹忌用何种形式提出自己的劝谏?诸葛亮的语气如何?从哪里看出来?
通过语段的比较,引导学生体会直谏、讽谏的特点。直谏:直接陈述自己的意见,希望对方采纳。讽谏:用设喻、暗示、诙谐等方式使对方醒悟自己的过失。
5、课外拓展
教学案上: 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景公好弋()
②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③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2.翻译下列句子。
①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②勿杀,寡人闻命矣。
3.晏子的本意是
景公,说他
;但是晏子却以
烛邹的姿态出现,这种以的语言进行讽谏的方式方法,易于被人接受。
紧承上一个环节,给学生讲一个故事,齐景公特别喜爱射箭,他派了烛邹专门为他看管鸟,结果鸟却跑了,齐景公非常生气,就要把烛邹给杀了。晏子听说后,对齐景公说了几句话,齐景公就把烛邹给放了。如果你是晏子,你会对齐景公说些什么?
这样一个过渡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讽谏的妙处。接下来通过三道习题,当堂训练,落实字词和语句翻译。
以上所述就是《邹忌讽齐王纳谏》和《出师表》两课复习的总体思路,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付:例题和复习题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17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达到准确背诵。2.分析邹忌和齐王的人物形象。
3.理解类比推理在讽谏中的作用,并学习这种委婉劝谏的方式。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握人物形象,及邹忌委婉的讽谏艺术和齐王从谏如流的胸襟气度。
教学难点
理解类比推理在讽谏中的作用。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准备 预习任务:
1.自读课文,利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决阅读障碍;
2.搜集资料,了解邹忌及齐王其人,制作学习卡片,争取可以脱稿简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唐朝名臣魏征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定会有几位敢于进谏的大臣。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计。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1.借助课下注释,了解何为“讽”?何为“谏”?
讽: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其改正错误。
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敢于劝说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办法。2.这篇文章选自《战国策》,请同学们交流你所查找的资料,尽量脱稿。(教师板书学生介绍的有价值的资料。)
《战国策》由汉代的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内容多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
3.对于本文涉及的两个人物:邹忌和齐威王你了解多少?(检查预习任务,要求脱稿简介。)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被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齐国政治清明。
那么在《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个小故事中,邹忌是怎样巧妙劝谏齐王的呢?我们一起看课文。
三、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从读音、语气、句读三个角度进行朗读指导。
(第一段记叙十分生动,朗读时应注意表现出人物的情态。第二段是邹忌讽谏齐威王的话,颇能表现邹忌的个性特色,朗读时应注意以略带诙谐的方式说出严肃的内容。第三段记叙纳谏的举措及结果,要读得层次分明。重读“面刺寡人之过”“上书”“谤讥于市朝”“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皆朝于齐”等词语,用来表现齐威王当机立断,马上颁布政令的果断。)
2.学生放声朗读。(自由朗读一遍。)
3.提问两名同学朗读,教师指导。(教师将学生易读错的字词写在黑板上。也可指导学生在课堂上查字典,板书后教师可以领读的方式进行落实。)
4.全班齐读。
四、作业。背诵课文,并用小稿纸抄写一遍。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黑板左侧)以学生介绍的有价值的文学常识为板书内容。(黑板右侧)列出朗读过程中学生读错的字词。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全班齐背课文。
二、问题探究,理解课文。
1.邹忌劝谏齐王是源于一件家庭小事,这件家庭小事是什么? 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与徐公比美的问题。2.妻、妾、客都是如何回答的?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这三种回答在感情色彩上是否相同?我们在朗读的过程中应分别采用怎样的语气?(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段,尤其注意妻、妾、客语言的把握。)
“君美甚”三个字表现了妻子对他的偏爱,反问句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口气,这种赞美是由衷的。
妾的回答中少了“君美甚”三个字,但仍然用反问句,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的心理。
客人只是平淡地肯定邹忌美于徐公,这是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4.反复思考、分析后,邹忌“入朝见威王”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推理的方式委婉进谏。正如《古文观止》编者评价的:“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齐读第二段。)
5.讽谏的结果如何?从中可以看出齐威王是一个怎样的君王? 他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从“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到“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直到“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齐威王完全采纳了群臣吏民的意见,最终达到了“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的盛况。(齐读第三段。)
6.“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齐国是怎样实现“战胜于朝廷”的。
齐王的从谏如流,拥有广阔的胸襟,并能立即采纳建议。邹忌的远见卓识,他大胆而含蓄的进谏使齐王可以欣然接受他的建议。(背诵全文。)
三、作业。
自主阅读《战国策》中的其他文章(至少一篇),有意识地积累其中的成语,在阅读课上交流读书心得。
板书设计:
齐王(善纳):胸襟开阔 知错能改 从谏如流 战胜于朝廷
邹忌(善言):自知之明 尽职尽责 委婉进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