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物理“土”实验 瓶瓶罐罐进课堂(★)

时间:2019-05-15 01:57: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开发物理“土”实验 瓶瓶罐罐进课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开发物理“土”实验 瓶瓶罐罐进课堂》。

第一篇:开发物理“土”实验 瓶瓶罐罐进课堂

开发物理“土”实验 瓶瓶罐罐进课堂

2014.3 “土”器材、“土”实验,这种来源于生活的“器材”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并能展开联想对实验进行拓展,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他们会忽然发现原来生活中到处都有物理现象,离开摩擦他们寸步难行,离开重力饭吃不到嘴里,一只气球、一个易拉灌、几个棋子,几把尺子,就是几片纸条做出的实验,都能产生很好的效应。

历史上苏州大学人称一个留过洋的“土教授”---朱正元教授,是一位坚持教育规律真正一流的教育家,力主自制教具仪器。他说:“不要迷信只有工厂制造的仪器才是仪器。以一枚硬币和一张废纸可以表演重力加速度相等的实验;用废旧针筒做大气压实验;用一只塑料杯可以做物体的惯性、水的表面张力、大气压力、摩擦力、热的传导和辐射、声的共振、摩擦起电、光的反射与折射等10多个实验”。这就是他所提倡的“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今天我借助朱教授的观点,谈谈“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我的一些做法和看法。

一、利用“土”器材

开发“土”实验

使课堂更精彩

物理实验教学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身边的事物与学习的内容紧密结合,使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进行探究实验、把握新知,达到学以致用的预期的效果。在教学中努力寻找和筛选学生身边熟悉和感兴趣的事例,作为学生进入思维的前提,把“身边的实验”引入课堂,巧妙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中常见的“瓶瓶罐罐”,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学习并不是那样的空洞,而是实实在在,深刻体会身边就是物理。下面以声这部分具体来谈谈。

1、“土”法上马 使课堂更精彩

课题: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

探究目的:①通过观察总结知道发声时声源在振动

探究1:(请学生演示)将沙粒放在不发声的鼓面上,沙粒并不被弹起,然后敲击鼓面,鼓面上的沙粒被弹起,用手按住鼓面,鼓面不发声,沙粒静止,观察。然后引导学生思考:

(1)能听到什么?观察思考沙粒在什么情况下被弹起?(2)手按住鼓面时沙粒运动吗?鼓面振动吗?还有声音发出吗?

在学生回答完以后,告诉学生:鼓面的振动,不容易观察,通过沙粒的振动推断鼓面的振动,这种通过其它物体间接观察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探究2:(两人一组,分组探究)学生橡皮筋实验:一人将橡皮筋拉长拉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

(1)能听到什么?同时注意观察此时橡皮筋处于什么状态?(2)当振动停止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

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橡皮筋振动时,发出声音;橡皮筋不振动时,不发出声音。

探究3:(分组探究)学生用塑料刻度尺做实验:使刻度尺的一部分伸出桌边,一手将刻度尺另一部分紧压在桌边上,另一手拨动伸出端,观察(1)能听到什么?观察此时刻度尺处于什么状态?(2)当振动停止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

设计思路:橡皮筋、刻度尺的振动,学生能直接看见,发出的声音能直接听见,在此处让学生自己实验,便于学生理解振动概念,有利于学生建立声音与振动的联系;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就地取材,自己来制造声音,培养学生使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在探究活动中进行合理的推理,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使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对物理有亲近感。探究4:请同学们用手摸着喉头部分,朗读“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然后请一位同学说一说摸着喉头的手有什么感觉,认识人发声时,声带在振动。在学生完成上述几个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下几个问题:(1)在以上实验中,发声的物体相同吗?发出的声音相同吗?

(2)这些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由此推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一方面使学生从上述具体的实验现象中抽象概括出发声体的共同特征,认识到声音产生的条件,另一方面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归纳、概括是初中阶段得出物理规律的重要环节,在大量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这里依次通过间接观察、直接观察、亲自感受,层层深入地使学生对声音的产生有了正确的认识,同时也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对科学概念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升华,在个性化认识感知的基础上达到理解、认同、意义建构

探究目的:②通过探究观察总结知道声音的传播条件

引导学生:刚才同学们朗读的时候我们听到了声音,物体发出的声音是怎样传入我们的耳朵的呢?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知道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探究5:将正在发声的闹钟用食品袋包好,放入水中,试试能否听到声音。结果表明能听到闹铃声,这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探究6:(两人一组,分组探究)把两张课桌紧挨在一起,一个同学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是否能听到声音?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再试试,声音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 探究7(教师演示真空不能传声实验)

由于农村条件限制做这个实验时,玻璃罩根本不能抽成真空,这个实验不能做,为此,我用身边的器材设计了这么一个实验:找一个音乐贺卡上的电子线路板,接通开关,音乐响起。然后用一根线吊着,放入一个好的保温瓶胆中,盖好软木塞,就听不到声音了。因为保温瓶胆的夹层是真空的,可以引导学生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本节课,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用身边的器材,使学生觉得物理并不神秘,物理就在身边。

2、“土”法发出声 学生有兴趣 探究目的: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决定音调高低的因数,在新编的教材中已删去,但生活中又很常见,学生有时会对这些问题发出一些疑问,同时中考探究题中也常遇到。所以,对这部分的几种发声,利用随手可得的材料,可以进行一些探究。

(1)二胡引进课堂

二胡的基本结构(如图):两根粗细不同弦固定在弦轴和琴托上;千金和琴马使两根琴弦有相同的长度;用琴弓拉便可发出声音。

如何来探究影响弦振动音调高低的因素呢?

①弦的松紧对音调的影响:旋转琴轴,一边改变琴弦的松紧,一边拉动琴弓,听发出声音高低的改变。

②弦的长短对音调的影响:一边拉动琴弓,一边手指在琴弦上上下滑动,听声音高低的变化。

值得一谈的是:二胡揉弦的两种方法:一种“腕揉” 即靠手指在琴弦上滚动以改变弦的长短来改变琴声的波动;一种“压揉” 是改变对弦的张力为主 即改变弦的松紧,压力大,琴弦紧,压力小,琴弦松。

③弦的粗细对音调的影响:二胡的内弦粗外弦细,但要控制相同的松紧、和长短,长短方面:两根弦都是从千金到琴马之间的距离,很容易控制,但要控制相同的松紧,可以将粗细两根弦同时插入一个弦轴孔中,拉紧后再旋紧,可以达到两根弦相同的松紧,再拉两根弦进行比较,效果非常明显。

这里研究的是弦振动,声音的发出是很复杂的,在我们实际研究中,时常遇到影响乐音因素的其它问题,比如说管振动、腔体振动等等。(2)初步探究管振动:

我们用一根吸管可以做管振动发出的声音与管的长短的关系。

方法:

1、如图取一根肯德基用的软吸管,咬软咬平吸管一端,然后吹就可以吹响。一边吹一边用剪刀不断的将吸管剪短,发出的声音在不断地变高。普通的竹笛从 一排空的酒瓶,放入多少不等的水,敲响瓶子音高与水的多少有关,通过实验,水多振动体沉重,声音低,水少振动体轻脆,发出的声音高。(碗里放水敲响及酒杯放水摩响和这里是一个道理)

2、探究另一种腔体发声的乐器:埙(如图)这种民族民间乐器,不是管、不是弦,究竟是怎样发出音的高低的呢?

探究:用一音嘴插入封闭的易拉罐上,如图在易拉罐上开三个圆孔,A、B、C AC孔大小相同但位置不同,AB在同一水平位置,但孔的大小不同。探究比较:用手指堵住三个孔,嘴吹音嘴,依次放开A或C,发现音高没有发声变化。结论:其发声的高低与发声孔位置无关; 用手指堵住三个孔,嘴吹音嘴,依次放开A、或B,发现音调变高。

结论:其发声的高低与发声孔的大小有关,发声孔越小,发声音调越低。

以上是声这部分一些实验和拓展实验,虽然“土”,许多实验所需的器材都可以从生活中或身边找到,只要我们留心,稍加引导,学生在平时就可以做大量的实验。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动手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又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身边就有许多物理问题需要研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益的。

二、瓶瓶罐罐常用品 物理实验有妙用

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实验。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生活中能用来做物理实验的材料很多,下面介绍两例巧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的物理实验。

1、巧用塑料瓶做实验

(1)演示“惯性现象”

取一只空矿泉水瓶,截去上半部分并装入适量的水,然后盖上一块硬纸板,将鸡蛋放在硬纸板上(如图所示),用手指突然弹击硬纸板,可以观察到鸡蛋并没有随硬纸板一起飞去,而是安然的落入瓶中。鸡蛋正是由于自身惯性还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而落在正下方。

(2)演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①取一只空矿泉水瓶,向瓶中装入少量的水放在一块海绵上,立刻看到海绵凹陷一些;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再放到海绵上,会发现海绵凹陷得更深了,如图所示。可以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②取一只空矿泉水瓶,向瓶中装满水 甲 乙 丙 盖上瓶盖,放在一块海绵上,观察海面的凹陷程度,然后将瓶子倒置过来再放在海面上,观察海面的凹陷程度,比较两次凹陷程度,可以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3)演示“大气压强”的存在

方法1:拧开塑料饮料瓶的瓶盖后,用打火机点燃浸过酒精的棉花团,用镊子放入塑料饮料瓶中,然后旋紧瓶口,火熄灭片刻后,塑料饮料瓶就发生明显的变形,同时有喀喀声音的出现。这是棉花团在瓶内燃烧,气体体积膨胀又溢出,封口冷却后,瓶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把瓶压变形了。松开瓶盖后,空气进入内外气压平衡,在弹力的作用下,瓶身恢复了原样。

方法2:饮料瓶中盛满水,用一硬纸片(或塑片)挡住瓶口后,用手支撑着倒立过来,松手后,所挡的硬纸片掉不下来。再缓慢地使饮料瓶在竖直面转动360度,硬纸片也倒不下来的,从而形象生动地证明大气压的存在。(4)演示“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有关”

如图所示。取一矿泉水瓶,在其侧壁钻三个上下位置不同的小孔,用橡皮塞塞住,给瓶里充满水,将瓶放在足够高的桌面上,然后把橡皮塞同时拔出,通过实验探究可发现,从不同的孔向外喷水的水平射程不同,从而演示了“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有关”。

(5)演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取一矿泉水瓶,若在矿泉水瓶体的不同方向上,用小铁钉钻很多小孔,然后向瓶内装满水,盖上瓶盖,两手用力挤压瓶体,可看到水从不同的小孔中向各个方向喷出,这可以证明了“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6)演示“浮力产生的原因”

取一个瓶口内径略小于乒乓球直径的矿泉水瓶,去掉其底部,把一只乒乓球放到瓶口处,然后向瓶里注水,会发现水从瓶口流出,乒乓球不上浮,原因是“乒乓球只有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而下表面基本没有受到水向上的压力”,因而乒乓球不上浮(如图甲所示);接着用手指堵住瓶口,不久就可观察到乒乓球上浮起来(如图乙、丙所示),其原因是此时“乒乓球上、下表面均受到水的压力,且下表面所受的压力大于上表面所受的压力”。可以演示“浮力产生的原因”,即“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所引起的”。(7)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双手挤压空矿泉水瓶可以使瓶子变形,如果施加的力增大,瓶子变形程度就加大,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力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8)演示“物体的浮沉”

制作浮沉子:取一矿泉水瓶,倒入适量的水(不倒满)。然后取一小玻璃瓶(装六神丸)向其中装入适量的水,将其倒放入矿泉水瓶中,使其漂浮(如图所示),然后盖上瓶盖,通过用力挤压瓶体发现小玻璃瓶可以实现下沉和上浮,制作成一个简易的浮沉子。或者不盖盖子,而在瓶口扎上一块橡皮膜,然后用手指按压橡皮膜,同样可以使小玻璃瓶实现浮沉。

(8)演示“凸透镜”的相关实验

①取一矿泉水瓶,可以在瓶中装满水,对着太阳光,可以在地面上得到“细细”的亮条,说明凸透镜可以汇聚太阳光(凸透镜对光的汇聚作用)。

②取一矿泉水瓶,可以在瓶中装满水,然后隔着瓶子观察物体(注意瓶子与物体之间的距离适中),可以看到放大了的物体的虚像,演示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9)演示“失重现象”

取一矿泉水瓶,给瓶内装半瓶水,在瓶底用铁钉钻一小圆孔,我们可看到水从孔中喷出,若这时让塑料瓶自由下落,可看到水不再向外喷出,这就验证了水的失重现象。

(10)压缩气体体积,气体液化演示

拧开瓶盖,滴入几点乙醚,拧紧瓶盖后,稍待一会,蒸发,乙醚液体不见了。当用手挤压瓶体时,乙醚液体重新出现在瓶壁上。这表明压缩气体体积,气体被液化。

(11)碘的升华与凝华演示

拧开瓶盖,加入少些固态碘,拧紧瓶盖后,竖起将含有碘的瓶底,放入烧杯中的沸水里,就会观察到紫色的碘蒸气从瓶底上升,到瓶子的上部后重新凝华成闪闪发光的碘晶体。此时摇动饮料瓶时看到瓶底的碘仍然是固体,这比用烧瓶在酒精灯上加热出现液态碘的可操作更强。

此外,利用矿泉水瓶还可制成水平仪,可用来做阿基米德原理的溢水杯等多个实验。

2、气球在物理实验中的妙用

气球是生活中一种常用的娱乐产品,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它,也可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1)演示声音在液体中传播

先将手机装入气球内,用一根长线密封好。然后把它慢慢浸没于水槽中,并让手机的屏幕正对着学生。用另外一个手机对其进行拨号,手机开始振铃。这样,学生既可以看到手机屏幕的亮光,又可以听到从手机发出的声音。如图所示。这就证明了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2)演示水凸透镜

用一个透明的气球,在里面充入一部分水,用细线扎紧,让太阳光照射气球,可以观察到在气球后面出现了一个很亮的光斑。如果在气球后面较近的位置放一个物体,气球就变成了一个放大镜,通过气球观察,就可以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

(3)演示力学实验

①.演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弹性形变

如图,将吹了气的气球置于桌上,用手掌压气球,可看到气球被压扁,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松开手气球恢复原状,说明气球发生的是弹性形变。

②.演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a.如图a,一手手掌平压在气球上,另一手用手指顶住气球,可看到,与手掌接触的那部分气球形变较小,而手指顶着的那部分气球形变明显,并且用的力越大,形变越明显。

图a

图b

b.如图b,把气球放在钉板上,再把木板放在气球上,向木板上施加压力,气球形变但不会被钉板上的钉刺破,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③.体验液体压强的存在

如图a,向玻璃管内加水,玻璃管底部的气球膜向下凸出,说明液体对容器的底部有压强;如图b,把下部蒙有气球膜的玻璃管插入水中,橡皮膜向内凹,说明液体内部有压强。

图a

图b ④.演示大气压的作用

准备一个吹胀的气球,一只边缘平滑的塑料杯(或碗)。先

让气球表面沾些水,再在塑料杯(碗)里倒满开水,过一段时间将开水倒掉,接着把塑料杯倒扣在气球上。等一会儿,摸摸杯子已经变得很冷了,拿起气球再翻个身,可见塑料杯挂在气球下,不会掉下来。原因是被开水烫热的杯中充满了热空气,扣在气球上以后,杯口被密封,等里面的空气冷却了,体积缩小,使杯内的空气压强小于杯外,在杯外的大气压力作用下,杯子被吸附在气球上。若用手指按压一下杯子边沿的球膜,外面的空气进入杯内,杯子马上就脱离气球了(如图)。

⑤.演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如图,把气球悬挂起来,向气球的一侧吹气,会发现气球向吹气的一侧靠近,原因是吹气的一侧气体流速快,压强小,另一侧的气体压强大故而产生一个压力差使气球发生偏转。

⑥.演示反冲现象

如图,将吸管插入气球口,用细线把其扎紧,用气筒给气球打足气,用手堵住吸管,让吸管口朝下,然后放手,会发现气球沿直线竖直上升。实验能够很好地说明反冲运动。在这里要注意选用吸管要稍长一些,有利于气球沿直线上升。

(4)、演示电学实验

①.电荷的相互作用

如图12所示,气球充好气后,用干燥的丝线将气球悬挂起来。用干燥的手擦气球的表面,使球带电(手最好先在火上烘干)。用摩擦过气球的手去靠近气球,手会吸引气球,让用手摩擦过的另一个气球靠近它,两球会相互推斥。这个实验说明了电荷的相互作用。

②.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

用塑料梳子与头皮摩擦后去靠近吹有一定气体的气球,发现气球能被梳子吸附起来,说明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在现代生活中有各种材料和造型的气球,如果我们注意加以利用或改造,可以以较低的实验成本,帮助学生理解不少物理中的“大道理”。

其它还有很多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如直尺、铅笔、纸张、硬币、橡皮筋、小平面镜、鸡蛋、易拉罐、乒乓球等等都可以拼拼凑凑做实验,就不一一列举了。

实践证明,把“身边的实验”引入课堂,巧妙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中常见的“瓶瓶罐罐”,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培养锻炼学生的观察、创造、分析、探索等能力有着巨大促进作用。

第二篇:物理实验小课堂教案

物理实验小课堂教案 教学内容:物理小实验

教学目的:1.用神奇简单的物理实验现象激起小朋友们对科学的好奇心,2.拓展知识面,3.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体会科学的奥秘

教学方式:以实验课堂的方式,同学们可以围成一个圈,在圈的中心做实验,这样就没有这么拘束,就像做游戏一样,让同学们以游戏的方式在玩中学到知识。教学内容:一.吸虹原理实验

1.准备三个矿泉水瓶子,三个广口杯,三根吸管

2.挑两个自愿和老师比赛的同学进行一场比赛,比赛内容:无论用什么方法,用吸管把水从矿泉水的瓶子里面移到广口瓶中,看谁用时少。让同学自由发挥,锻炼他们的散发性思维。

3.老师的方法:用一根吸管连接两个瓶子,向矿泉水瓶子吹气。(不出意外的话,老师的方法应该是最快的)

4.让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为什么老师的方法会很快。

5.解释原理,可以画一张图更加的生动形象,当对着密封的瓶子吹气时,瓶子里的空气变得越来越多,这时候没有地方去的饮料,就只能从吸管中流到杯子里,所以吹得越用力,流的速度越快,这个简单的物理现象就叫吸虹原理。6.让同学们都来尝试一下这种方法。二.烧不坏的纸

1.准备一瓶酒精,一杯水,一张纸,一

个火机,一把镊子(其他工具也可以代替)

2.给同学们变一个魔术,把火机点燃经过处理的纸(当然和正常的纸没有区别),然后燃烧一会之后,吹灭,见证奇迹的时刻,纸并没有被烧坏。3.让同学猜猜为什么纸会烧不坏

4.解释原理,把水和酒精按1:3混合,把纸放入混合的水中,这时候点燃,因为酒精可以燃烧,它蒸发吸收的热量远小于燃烧放出的热量,所以纸的温度还是会上升到燃点以上而烧起来,而水就只能带走热量,所以纸烧不坏.5.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试验一下。

教学结尾:让同学们讲一下自己的感受,并让同学们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神奇的现象。

第三篇:实验小学京剧脸谱进课堂(定稿)

实验小学京剧脸谱进课堂

2013年4月22日至24日,金乡县实验小学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京剧脸谱进课堂活动,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良好!

京剧脸谱的创作能够极大的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学生们通过绘画对京剧艺术加深了理解。脸谱的各种图案形状千奇百怪,长短.粗细.虚实,变化多端,令人神往。课堂上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种绘画工具齐上阵,水彩笔.记号笔.油画棒.毛笔.小白点等等,各有用途。最后,同学们完成的作品各不相同,百花齐放。有的把作品贴在教室里,有的送给老师,有的戴在脸上扮演古代人物………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高景军

实验小学京剧脸谱进课堂

第四篇:小实验在物理课堂中应用

小实验在物理课堂中应用

在新课程的教学背景下,有了新的教学理念、手段及方法,而“情景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学中“情景”的设置可以是文字描述的形式,也可以是多媒体动画形式,当然最具体、最生动、最有吸引力的还是小实验。小实验由学生直接参与,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获得的知识也来自于他的直接经验,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的培养,同时还能对学生进行物理思想与方法的教育和培养,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一、运用小实验,激疑导入,营造物理情景

对于物理课堂教学能否成功,新课的成功引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用小实验作为新课引入,不失为一种非常优秀的手段之一。因为由小实验所创设的情景,能向学生提供新颖、奇特、惊险、多变等强烈的感觉刺激,有助于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的思维快速地集中到课堂中来。同时小实验中所出现的现象往往出于他们的意料之外,而学生的好奇心会促使他们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而积极地思考并渴望得到答案,这样有利于学生产生想认真学习这节课的想法,从而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达到教学的目标。

『典例1』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时,先引导学生做一个小实验:测反应时间。教师先提出问题:同学们的反应一定很快,想知道你们的反应时间是多少吗?我这里有一把能够测量反应快慢的尺子(尺子事先在背面贴上位移对应的时间),哪位同学愿意上来测量一下?接着介绍规则:请一位同学把手放在尺的下部10cm处,做好捏住它的准备,眼睛盯住老师的手,当看到老师松手的动作后,立即用手指捏,越快越好。并记下捏住的刻度。然后请告诉大家你捏住的刻度,是多少?教师结合尺的背面的时间刻度宣布:实验者的反应时间是××?学生很惊奇,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教师乘机说,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尺子下落的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这样增强了求知欲,又顺利地引出了新课。

『典例2』在讲授《力的分解》时,教师先做一个小实验。用一根细线穿过重锤的钩子,可以把重锤悬挂起来,先将细线的两端点合拢,然后慢慢分开,当两线分开到某一夹角时,只听“轰”的一声,重锤落到桌面上。此时教师向学生提问:在两细线的夹角逐渐增大过程中,为什么细线会断裂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的新的知识---力的分解,从而引出新课。这样学生将带着疑问来学习探究新课。

二、运用小实验,澄清认识,感悟物理世界

在学习某些物理知识前,由于先入为主和生活经验等原因学生会形成错误认识。为了纠正学生已形成的错误认识,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充分挖掘物理教学的丰富内涵,巧妙利用小实验所展示的新奇的实验现象,同时抓住疑点巧妙运用设疑技巧,适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中感悟物理世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典例3』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时,为了建立正确的自由落体模型,我设计了以下对比实验。先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一个铁球和一张纸片,结果铁球下落快。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就大胆认为,重物下落快。教师追问,这个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呢?接着做实验,取两张相同的纸片,将其中一张用剪刀剪去一半,剩下的一半揉成纸团,再次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纸团和纸片,结果观察到纸团下落快。学生仿照前一个实验的分析,得出结论:轻物下落快。教师进而提出:“两个实验为什么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呢?”。学生思考后回答,物体下落的快慢与轻重无关,纠正了“重物下落快”的错误认识。教师引导:是什么共同的原因使纸片比铁球和纸团都下落得慢呢?学生想到:纸片受到空气的阻力作用比较大.然后再过渡到另一组对比实验,分别取三个相同深度的量筒A、B、C,并排放在水平桌面上,量筒B和C分别装上清水和洗洁精配制的溶液,将三个相同铁球同时同高度释放,观察到钢球运动的快慢不同,这说明阻力对物体的运动有影响,且阻力越大,对运动的影响越大。接着在量筒C里面再做实验,取形状和体积完全相同的铁球和塑料球,同时同高度释放,结果铁球运动快。从而得到阻力相对重力越小,对运动的影响就越小。教师再引导,如果没有阻力,物体下落的情况回怎样?自然地引出“牛顿管”实验,用抽气机抽走牛顿管中的大部分空气,里面近似认为是真空状态。将管中的羽毛和铁片同时同高度释放,结果观察到下落一样快。最后得出关键性的结论:没有阻力,物体只受重力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的快慢都是相同的,物理上就把这种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这些小实验虽然过程非常简单、操作也很方便。而且学生亲手操作增加了实验的真实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吸引力,而对直接参与的实验者来说,既满足了好奇心,也有了成功的体验,从中感悟到物理世界的奇妙。

三、运用小实验,参与合作,探究物理规律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把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放到特别重要的位置。探究式学习是通过发现问题、研究探索,从而获取技能的一种学习形式。这种学习形式的关注是探究的过程,培养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必须选择时机,精心设计小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典例4』在讲授《曲线运动》时,要求学生利用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探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提供的器材是为光滑玻璃板、小钢球、磁铁和加速斜槽。学生分小组合作,先制定实验方案,然后进行探究,最后交流展示。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与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条件及结果记录表格:小球在玻璃板上的运动初速度:沿水平标志线向右.最后得出结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受到合外力,且合外力与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

虽然是小实验,如果采用生活或实验室中的一些常见易得的器材来完成,这样让学生们觉得接近生活实际,更加相信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同时对物理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今后的物理教学中将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四、运用小实验,验证应用,掌握物理知识

为了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最终能灵活应用知识。虽然在物理知识很多来自于生活实际,但高于生活,尤其是有些知识又非常抽象,单凭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现有的知识很难理解,而教师则可以通过精心设计一些小实验,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从而使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

『典例5』在讲《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结束时,设计了一个小实验来结束新课:取一只小水捅,内装半桶水,用尼龙绢悬挂在天花板上如图所示。请一个学生紧贴墙壁站好,双手捧起水桶。让它距学生的鼻子1cm。然后将水桶轻轻释放,让水桶来回摆动。水桶经过一个摆动周期,又会向学生的鼻子撞来。这可不是看立体电影,而是一个贷真价实的运动着的水捅。学生若没胆过,肯定会逃走。倘若学生相信机械能守恒原理的话,一定会坦然地站在原位置上上,并深信水桶绝不

会碰上你的鼻子。问题就看学生敢不敢做这个实验,看看谁“真正相信(学会)了刚才学习的知识”。

这个小实验使同学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既动手又动脑,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典例6』在讲授《力的分解》中的斜面上物体的重力分解时,教师设计了一组小实验。取一块长方形的夹板碎片,将一端放在平整的桌面上,另一端垫上书本,让夹板碎片形成一个斜面,将一个带有轮子的小车放在斜面上(忽略摩擦),手通过连接小车的橡皮条拉住小车。使小车静止,观察。观察发现,与小车连接的橡皮条拉长了,说明小车有沿斜面向下的分力(重力的一个分力);同时看到夹板发生弯曲,说明有垂直斜面向下的分力(重力的另一分力)。如果在小车上加上几个钩码(即增加了车的重力),再观察。观察发现,斜面的弯曲程度变大,与小车相连的橡皮条变长了。这说明重力的两个分力因重力的增大而增大。如果改变(增大)斜面的倾角θ,重复上面的实验,再观察。观察发现,斜面的弯曲程度变小,而与小车相连的橡皮条变长了。这说明,斜面上物体的重力的两分力方向为沿斜面向下和垂直斜面向下,F1使物体下滑(故有时称为“下滑力”),F2使物体压紧斜面(如图).其大小与斜面的倾角θ有关,且垂直斜面的分力

F2随倾角θ的增大而减小,沿斜面向下的分力F1随倾角θ的增大而增大。即验证

了两分力F1=mgsinθ,F2=mgcosθ的正确性。

第五篇:物理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课须知

一、大学物理实验为必修课程,本学期为大学物理实验(1),网上发布18项实验选做其中7个,不可多选,多选所有实验成绩无效。实验地点:西校区15号教学楼北楼三、四、五楼相关实验室。

二、选课路径:教务处----实验教学网络管理系统-----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或

http//210.44.176.163/wuli,初始登陆密码123456,登陆后,立即修改并记住自己的密码,已防别人修改您的预约。

三、开学1、2周为集中选课时间,以后可修改预约(未锁定的时间段),每周周四实验室锁定下周实验,已锁定后的实验不能撤消或修改预约。开课时间3-16周,第16周结课。

四、凡本人网上预约的实验,没做的系统自动按0分记入总分,一项实验每人只可选1次,重复选无效。

五、本人网上预约的实验会自动生成一个课表(预约实验管理),一定记好时间、地点,准时参加实验,原则上不得请假,特别有事提前到实验室找任课老师请假并和老师商定好补课时间,无故旷课者,1周内补做按60%计分。超过1周不再补课。

六、预约实验后须认真阅读实验指导教材,写出预习报告(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表格)。

七、课前10分钟到西校区15号教学楼北楼相关实验室签到,同时交预习报告(预习30分),没有预习报告不得做实验。上课时应按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实验,中间不休息,上课80分钟后经教师允许方可离开实验室。

八、实验结束后,应认真完成实验报告,两天内投入实验室报告箱。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原始数据、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思考题解答等。数据处理要写出数据计算的主要过程、图表和最后结果的误差分析。

九、17周周四至18周周二为成绩公示时间,同学可到大学物理实验预约系统自己的课表中查看,对成绩有异议,及时到实验室说明。

十、本学期成绩为7项实验的平均分,成绩不及格跟下一级同学重修,大学物理实验分为实验(1)和实验(2),重修时一定要区分开。

下载开发物理“土”实验 瓶瓶罐罐进课堂(★)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开发物理“土”实验 瓶瓶罐罐进课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低成本实验开发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低成本实验开发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低成本实验开发—教师演示实验的开发 教师演示实验的开发,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以下几点内容:一、注重全体学生的......

    同济大学 土材实验

    实验报告 普通混凝土稠度 强度试验 实验日期: 实验人员: 仪器设备:坍落度筒,捣棒,小铲,木尺,钢尺,拌板,镘刀,混凝土搅拌机,磅秤,天平等 实验步骤: 一. 配制混凝土 (1)按配合......

    法制教育进课堂

    法制教育进课堂,法制伴我健康成长 增长学生安全知识,提高学生法律意识,营造一个文明、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三月二十日下午,郧西县职业技术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请律师事务所明星......

    法律进课堂

    “法律进课堂”活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实施《南部县依法治县刚要》《南部县“六五”普法规划》和贯彻落实好县委关于建设“平安南部”的总体部署,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增强......

    法制教育进课堂

    法制教育进课堂一、 活动目的 相信“法律”对于大家来说都不陌生了,很多人都知道有法律, 但偏偏却有很多人在无意中触犯了法律。这都是因为人们缺少法律意识造成的,特别是我们......

    法律进课堂

    城北镇初级中学开展“法律进课堂”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全县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推进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我县《关于......

    传统文化进课堂

    传统文化进课堂 2014年3月,教育部就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贯彻落实教育部......

    故事进课堂

    讲故事恰到好处 罗秀宣 2012、10、11 讲故事恰到好处 每个学生都喜欢故事,每当听说要讲故事,孩子们都眼睛发亮。故事,它太有吸引力了,能让孩子们扑腾的心立刻安静下来;故事,它有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