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云南芒市中学高二历史教案:世界近现代史《九一八事变》2(人教版必修3)

时间:2019-05-15 01:5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2016学年云南芒市中学高二历史教案:世界近现代史《九一八事变》2(人教版必修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2016学年云南芒市中学高二历史教案:世界近现代史《九一八事变》2(人教版必修3)》。

第一篇:2015-2016学年云南芒市中学高二历史教案:世界近现代史《九一八事变》2(人教版必修3)

一、学习目标

1、能够记住“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2、学会分析和归纳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思考题1: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能够分析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原因及其危害。

思考题2: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能够归纳概括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情况。

思考题3:九一八事变后,国共两党采取不同态度的原因是什么?

二、问题与例题

问题1: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是不是偶然事件?

例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是()①日本侵略政策的必然结果 ②日本爆发经济危机,陷入困难境地 ③欧美资本主义列强忙于应付本国危机,无暇东顾 ④蒋介石政府集中兵力“围剿”红军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问题2: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时刻,蒋介石为什么不顾民族安危,采取不抵抗政策?

例2 导致中国东北三省不到半年就全部落入日军之手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闪电战的威力 B、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C、中日力量对比悬殊 D、国际帝国主义的绥靖政策

问题3:概述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国内各种政治势力的态度及表现。

三、目标检测 完成课后练习题 配餐作业

一、基础题

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根本目的是()A、占领东北 B、变中国为殖民地 C、促使蒋介石扩大内战 D、摆脱国内经济危机

2、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主观条件是()①日本侵略政策的必然结果 ②日本爆发经济危机,陷入困难境地 ③欧美资本主义列强忙于应付本国危机,无暇东顾 ④蒋介石政府集中兵力“围剿”红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3、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有利的客观因素是()A、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B、经济危机使得日本经济困难 C、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方针 D、中国国内局势动荡,战争频繁

4、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不到一百天便占领了相当于日本本土面积2.5倍的中国东北三省,日本官兵死伤仅199名,导致这种战况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闪电战的威力 B、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C、中日力量对比悬殊 D、国际帝国主义的绥靖政策 5、1933年举起抗日反蒋旗帜的国民党将领是()

①冯玉祥 ②李济深 ③吉鸿昌 ④蔡廷锴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6、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有()

①抗日游击队 ②抗日义勇军 ③抗日联军 A、①② B、③ C、① D、①③

7、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特点是()A、保留原东北军的指挥系统 B、形成独立的军事编制 C、接受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 D、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

8、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政治要求是呼吁国民政府()A、释放政治犯,保障人民抗日民主权利 B、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C、制订宪法,给人民民主权利 D、废除***,实现民主自由

9、九一八事变后,爱国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的爱国力量不满蒋介石对日妥协的政策,纷纷举起抗日的旗帜,他们()①成立东北抗日联军 ②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③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④十九路军在福建成立革命政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巩固题

1、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幻想国际干预 B、集中军事力量镇压国内革命 C、借以削弱东北军力量 D、惧怕抗日力量强大威胁其统治地位

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没有立即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主要原因是()A、此时的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成熟的政党 B、此时的中国共产党还明确的对日政策C、“左”倾错误在党内仍占统治地位 D、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 3、1933年,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举起抗日反蒋旗帜的原因不包括()A、民族危机的加深 B、国民政府的妥协退让 C、国民党内部的矛盾 D、中共抗日统一战线方针的影响 4、1931—1936年,中国抗日民主运动的特点是()①抗日与反蒋相结合 ②参加者有人民群众也有国民党将领 ③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④主要抗日力量未能有效地联合起来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

5、从根本上说,促使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爱国将领抗日反蒋的因素是()A、阶级利益和政治立场所决定 B、中日民族矛盾的逐步加深 C、受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感召 D、受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

6、在抗击日本侵略的过程中,中国各阶层人民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武装,其中具有统一组织和领导的有()①抗日义勇军 ②抗日游击队 ③抗日联军 ④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⑤十九路军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三、提高题

1、日本东方会议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唯第三期之灭亡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上述材料表明()

①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②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③经济危机使日本加快了侵华的步骤 ④九一八事变的发生绝非偶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和条件包括()

①妄图称霸亚洲,争霸世界 ②为了摆脱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 ③欧美各国忙于国内经济危机 ④蒋介石政府正加紧“围剿”红军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有关九一八事变的论述,正确的是()①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推行大陆政策的重要步骤 ②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而策划的 ③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本南下,美日矛盾加深 ④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妥协退让,以牺牲民族利益换取反动政权的苟安,而中国共产党号召人民抗日,以换取民族危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取决于()A、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B、两党力量的大小不同 C、两党矛盾尖锐 D、同日本关系的不同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8年9月,张学良对东北大学生的训词:“要将自己看小些,将国家看大些,就是说自己不要自看的太重,而有害于国家。” ——《张学良文集》

材料二: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说:“我爱中国,我更爱东北,因为我的祖宗庐墓均在东北,如由余手失去东北,余心永远不安。但余实在不愿以他人的生命财产,作余个人的牺牲,且不愿以多年相随、屡共患难的部属的生命,博余一人民族英雄的头衔。”

——《文史资料选集》 材料三:1933年张学良对人说:“只要有人能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出去,不论他是哪一个阶层的人,我都愿意把我自己所有的力量给他,并且我愿无条件地服听命于他。”

——《黎天才自传》 材料四:1934年1月张学良说:青年人“何以无出路,还不是由于你的国家太弱了吗?整个国家的苦闷与无出路,是高于你个人问题的几千万倍„„只有解决国家的问题,才有个人的出路”。

——《张学良文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

一、材料

三、材料四,概括张学良的思想倾向。

(2)材料二反映的张学良的思想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3)对比材料

二、材料三,说明张学良对日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第二篇:高二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6-26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第六单元·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一、选择题

1.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三次局部战争中,美军在海湾战争中从发现一个机动目标到发动袭击需要一天的时间,在科索沃战争中这个时间差已经缩小到一个小时,在阿富汗战争中仅需要10分钟的时间,这一状况与哪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直接相关()A.信息技术

C.激光技术

【答案】 A 【解析】 从发现机动目标到发动袭击的时间不断缩短,这显然体现了信息技术的作用。

2.下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中,最具有划时代意义,并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技术是()A.核反应堆

C.航天技术

【答案】 B 【解析】 “最具有划时代意义,并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技术行业,应该是其他技术行业发展的基础,故本题应该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又有新的进展,而人类飞天梦想的首次实现是()A.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B.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 C.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试飞成功 D.苏联发射“东方一号”载人飞船

B.电子计算机 D.生物工程 B.原子能技术 D.宇航技术 【答案】 D 【解析】 人类第一次飞上太空是1961年,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

4.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被誉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到2011年,我国已加入这一计划()A.12周年

C.20周年

【答案】 A 【解析】 中国在1999年加入这一计划。

5.目前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新时代正在全面到来,把人类引入信息时代的重大成就是()A.遗传工程

C.航天技术

【答案】 B 【解析】 解题注意“信息时代”,而“信息时代”是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

6.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克曾经说:“因特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因特网能够使信息的及时反馈得到实现 B.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所需要的资料 C.因特网具有其他三大媒介的传播功能 D.电脑可以代替人脑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题意强调了因特网的影响,B.电子计算机 D.电视机 B.15周年 D.25周年 A、B、C三项体现了这一含义;D项与题意有关,而且表述错误,电脑无法代替人脑。

7.如果选择一个符合这一历史现象的现代术语为上图命题,最恰当的是()A.工业近代化

C.信息网络化

【答案】 C 【解析】 把地球紧密地联在一起的是信息网络化。

8.当今世界不分国家、不分地区,每个人都是地球村的公民。“地球村”由理想变为现实的最重要条件是()A.原子能工业的兴起 B.遗传工程的发展 C.因特网的发展 D.航天事业的发展 【答案】 C 【解析】 使地球成为一个整体的是因特网的发展。

9.王老师是个武术迷,是各个电视频道武术节目的忠实观众,但平时工作繁忙,往往错过观看时机,暑假即将到来,王老师决定利用假期“恶补”一番,集中观看本各个电视频道的武术节目,并将经典节目刻录成盘以便进一步研究。下列媒介可以满足王老师这一愿望的是()

B.交通立体化 D.农业现代化 A.武术画报

C.电视

【答案】 D 【解析】 考查互联网的功能。

B.电影 D.互联网

10.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文章说:“美国领导的‘沙漠风暴行动’通过推毁伊拉克的通讯能力一举将其击溃,由此证明那些像使用巡航导弹一样得心应手地使用奔腾处理器的勇士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这说明()A.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人而是武器 B.战争不再是双方经济实力的较量 C.现代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战争的性质 D.电脑技术在战争中起了很大作用 【答案】 D 【解析】 A项太绝对化,B、C两项错误,D项符合题意。11.(2011·韶关)“对他个人来说,‘@’只是一个小发明,但对整个世界来讲,则无疑是伟大的”;“在无意间改变了人们的沟通习惯,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交流工具”。这指的是()A.相对论的推出

C.互联网的问世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可知题干所指是互联网的问世。

12.(2011·青岛)根据调查,目前聊天、看新闻、查询搜索资料、玩游戏、收邮件依然是网民主要的网络活动。离开网络的日子已不可想象了。上述材料反映了现代信息技术()

B.量子理论的确立 D.人类登月成功 A.推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 B.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 C.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D.没有任何影响 【答案】 C 【解析】 “聊天、看新闻、查询搜索资料、玩游戏、收邮件”体现的是网络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D项明显错误,A、B两项扩大了网络的作用。

13.(2011·临沂)顺口溜是民生诉求的重要反映,往往凸显出重要事件的影响、老百姓的期盼。顺口溜——“百货商店频打折,超市购物有赠品;不如网上淘淘宝,鼠标一点廉价美!”突出反映出“第四媒介”()A.传播信息的功能 B.学习、办公的功能 C.娱乐的功能

D.高度互动、双向传受的功能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鼠标一点廉价美”反映了因特网高度互动、双向传受的功能。

二、非选择题

14.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高科技使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6年2月4日,美国军方和政府部门的代表、著名的科学家一起挤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个房间里。当一位陆军将军轻轻按下电钮后,占满整整三堵墙的机器立即亮了起来,人们热烈鼓掌,高声欢呼:“ENTAC活了!”并且向总工程师埃科特祝贺。“ENTAC”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电脑。

材料二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 请回答:

(1)计算机为什么被称为“电脑”?

(2)计算机网络技术给今天的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3)你认为有必要制定和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吗?为什么?

【答案】(1)计算机具有人脑的部分功能,能够存储信息和进行计算,可以代替人脑进行高水平的脑力劳动。

(2)进步性:

①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使人们很容易地得到信息和发送信息。

②推动了“新经济”的诞生,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③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局限性:互联网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 ①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垃圾与网络犯罪。②各国之间围绕互联网的竞争日益加剧。③人们容易沉溺于虚拟社会中不能自拔。(3)有必要。

①可以使广大青少年提高明辨是非和保护自我的能力,也有利于扩大网络媒体的积极影响。

②能积极推动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标志着我国青少年网络文明规范的形成。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瑞典《Post Och Inrikes报》是世界上仍在出版的最古老报纸。这家报社2006年12月29日在其网站宣布,报纸2007年1月1日起停印,将来只在网络上发行。从明年1月1日开始,这份报纸的信息将公布在瑞典公司注册办公室的网站上。办公室负责人罗兰·霍格隆德说,这一步具有积极意义。

材料二 2006年美国《时代》周刊人物是网民。2006年年初接任《时代》周刊执行总编辑的施滕格尔说:“我愿意看到人物是一个人,今年的人物确实是一个人,不是计算机或者类似的东西。我们只是感到没有哪一个个人可以代表这一现象!”

(1)从材料一中可以读出的信息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印刷术的发明在当时具有怎样的意义。(3)“网民”成为美国颇具影响力的《时代》周刊的人物,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网络对社会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4)请你就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拟定一篇小论文的标题。【答案】(1)网络成为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网络传播信息是社会的又一重大进步。

(2)改善了文化传播手段,加快了文化的传播速度,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古代文化典籍的保存,为研究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有利于教育的发展;推动社会出现新的行业。(答出其中两点即可)(3)问题:网络深深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答出其他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影响: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网络技术创造了高新技术产业,催生了知识经济;网络技术加快了信息传播,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4)信息时代的中国和世界;互联网与社会进步。(答出其他内容,言之成理即可)【解析】 第(1)题要提取“最古老报纸”、“只在网络上发行”等信息,以信息传播手段的变化为切入点进行归纳。第(2)题要从当时印刷术的发明在文化传播速度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第(3)题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注意设问的角度。第(4)题要依据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来命制小论文的标题。

第三篇:2011高二历史教案: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岳麓版必修3)

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重点难点】 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与亚里土多德的主张及其影响

难点: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知识梳理】【自主学习】

一、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1、产生:

(1)概念:哲学一词起源于古希腊,哲学本意就是“爱智”,哲学家是“热爱智慧的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事物,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时间:约公元前

世纪

(3)背景:

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

②古希腊城邦的形成,相对民主和自由的社会环境

③人们意识的觉醒,使他们开始怀疑宗教神话对世界和人生的解释,试图从实际出发去探究世界万物的本来面目,提出一系列普遍性问题,于是哲学诞生了

(4)希腊最早的哲学——自然哲学

①概念: 希腊最早的哲学,即对

的探讨和解释,与

没有关系。

①代表人物:泰勒斯(其主要观点为万物

生成,被誉为西方“

”)②影响:自然哲学家用

去探索自然的奥秘,而不是依赖

,这是

古希腊人开始具有

的体现,标志古代西方人的。

2、发展:智者学派

(1)时间:公元前

世纪

(2)原因:希腊城邦

高度发展,公民

丰富多彩,思想

(3)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名言:“人是万物的 ”)(4)主要观点:

①讨论的重点从

转移到

,提倡

,反对

,强调人的、人的,这一切构成古希腊

的基本内涵;

②由于民主政治的需要,重视知识;

③认为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

有关,是由

制定的;好环优劣取决于

,世间没有

;(5)影响:

①积极:强调人作为

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

对社会人生作用,树立了

②消极:过分强调

,为

打开了方便之门,被

人称为“诡辩学派”。

二、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1、主要观点:

①“认识你自己”,其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 这一命题上; ②“知识即美德”,强调

的作用,把

合二为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

这个概念的认识;

2、影响:

①开创了希腊哲学的,使哲学真正成一门

的学问;

②其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 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

1、主要观点: 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

”,表明

高于一切

2、最大哲学贡献:创立了

4、影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

。[预习自测]

1、称古代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主要是因为

A 希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

B 希腊涌现了众多的哲学大师 C 希腊先哲最早怀疑宗教神话,强调人的价值

D 希腊人最早研究自然哲学

2、小说《巨人传》描写道:“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一千年前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精神实质是

A 专制主义

B 自由主义

C 理性主义

D人文主义

3、下列思想或观点反映了人文精神的是

①人是万物的尺度②认识你自己③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 ④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A ①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4、在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中,欧洲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下列思想家与其思想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①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苏格拉底——道德(美德)就是知识 ③马丁·路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伏尔泰——“社会契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判断,提出上述观点的哲学家是

A 泰勒斯

B 普罗泰戈拉

C 苏格拉底

D 亚里士多德

6、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更重视

A 对人类社会的研究

B 对自然界的研究 C 对人的伦理道德的探讨 D 对人性的研究

7、古希腊的圣贤先哲从客观实际出发,俯察人生,对人的价值提出了许多闪耀着人文主义光芒的阐述。其中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是

A “自由是天赐的”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C “认识你自己”

D “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8、苏格拉底最大的哲学贡献是

A 把智慧和感觉区别开来

B 把哲学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

C 开创了精神治疗术

D 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课堂合作探究] 为什么说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课堂训练] 1.古代希腊出现智者学派的主要原因是()

A.城邦民主制度的高度发达

B.希腊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C.奴隶制的高度繁荣

D.普罗泰戈拉等人的推动

2.围绕着人与神、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期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孔子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具有人文精神 B.老子注重探讨宇宙本源的问题,用以指导人生

C.佛陀关注心灵智慧的觉悟

D.苏格拉底着重讨论的是人与自然的问题

3.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文意识”觉醒。在当时的中国,突出表现为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D.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4.智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认为没有人就没有万物

B.强调了人的价值和重要作用 C.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D.突出了人的尊严和地位 5.智者学派研究的重点是

A. 现实和宗教 B.“人”本身 C.政治和文化 D.城邦民主制度

6.我们把智者运动看作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万物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

②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

③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④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都是由人制定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人是万物的尺度”出自哪位哲人()

A.普罗泰戈拉 B.安提丰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8.古希腊智者学派讨论的重点是

A.认识自然

B.认识社会

C.认识宗教

D.传统神话 9.苏格拉底被誉为“智慧的化身”,下面有关苏格拉底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身这一命题上 B.他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无知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C.认为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

D.他使哲学开始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10.苏格拉底最大的哲学贡献是

A.把智慧与感觉区别开来 B.把哲学讨论的重点开始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 C.开创了逻辑学的研究方法

D.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11.在希腊哲学思想中,主张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的是

A、泰勒斯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智者学派

12.“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提出上述观点的哲学家是 A.泰勒斯 B.普罗塔哥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13.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的哲学家是

A.泰勒斯 B.普罗塔哥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14.一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英文资料,发现了一个古代哲学家提出了 “ Know yourself”的哲学命题,那么该哲学家极有可能是

Thales Socrates Plato Aristotole A B C D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根据自然,我们大家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并且无论是蛮族人,还是希腊人,都是如此。”“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并对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说法进行了修改,他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予以简要评价。

(2)材料二对材料一有关观点的修正有何重要意义?

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答案

[预习自测] 1---5CDDAB 6---8 CCD [课堂合作探究] 为什么说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①自然哲学家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究自然的奥秘,打破传统的束缚,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②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③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亚里士多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把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课堂训练] 1---5 ADAAB

6—10 DABCD 11---14 DBCB 15答案:

(1)根据自然法则,人人平等。人是评判万物的标准。怀疑神的存在。强调人人平等,在当时是一种进步的思想。肯定人的地位和决定作用,怀疑神的存在,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张扬。但过分强调人的感觉的作用,容易导致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

(2)强调人的理性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对于纠正智者学派的缺陷和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篇:高中语文 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 粤教版必修3

5.奇妙的超低温世界·精粹教案集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超低温世界的奇妙之处。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3、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教学设想:

课文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相信大部分学生能够读懂课文,理解其主要内容。教学中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在抓住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些拓展探究,如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超低温研究的最新资料,了解其在作者本文写作之后这段时间里的新进展,以此进一步阐发课文中的一些内容。比如,关于液态氦的“超流现象”有无进一步的研究成果?超低温技术的应用有何新发展?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及自己掌握的其他资料展开想象,编写科幻故事。

教学时数:2课时。

一、导入语

我们经常都会有“冷”或者“热”的感受,你认为最冷莫过于什么?其实,“冰”并不是最冷的,世界上有这样一个最冷的“超低温世界”。

二、作者简介:

叶永烈,1940年出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香港海外文联名誉主席。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早期主要从事科普创作,系《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之一,科普代表作是三部《小灵通漫游未来》。后转向传记写作,出版了《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等多部传记作品。

三、研习课文

1、(思考练习一)结合课文、说说超低温现象“超”体现在哪里,有什么奇妙之处? 明确:超低温现象“超”体现在“冰雪不足以言冷”,北极和南极不算最冷,海王星也不算最冷,绝对零度是冷的极限——零下-273.16℃。零下一二百度,就叫超低温。

“超低温现象”的奇妙之处主要体现为许多物质在零下一二百摄氏度的“超低温”状态下会出现与它在常温下完全不同的性质。如某些金属在超低温状态下出现了电阻消失的超导现象。

2、《奇妙的超低温世界》了解“超低温”的相关知识及所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基础上,发挥想象,思考这一现象有何发展前景及实用性?

明确:课文中介绍了超低温现象在钢铁工业、农业育种、液态空气工业、医学、宇航、科研等方面的具体运用,还作出了利用超低温技术延续人的寿命已进行漫长的星际旅行的大胆设想。

超低温技术在许多领域的应用在今天已经有了较大进展(参考“相关资料”),主要应用于能源(超导输电、超导储能、超导电机等),交通(磁悬浮列车、船舶磁推进器),医疗卫生(核磁共振成像、生物磁仪器等),电子技术(超导微波技术应用、各类超导传感技术、半导体—超导体集成电路、超导计算元件等),重大科学工程(加速器、受控热核装置等)和国防技术(超导反潜、扫雷、飞船再入、电磁推进、通讯及制导等)等领域。下列应用低温工程的实例及将来性:

1.火箭推动系统(rocket propulsion system)

──一般用液化氢为燃料而以液化氧为助燃剂。2.低温物理与化学──如利用氢气泡室(hydrogenbubble chamber)在高能量物理(highenergy physics)的研究。在化学实验中也利用低温红外线(IR)及spectrometry方面的研究。3.电子学(electronics)及核子工程(nuclearergineering)方面的应用──如 射(MASER)必须在液化氮或液化氦低温下施行以收实效。中子撞击(neutron bombardment)亦在超低温下施行,以备发展应用在反应炉中。

4.超导性及磁性(superconductivity and magnet)──如已发展的超导性磁具可以在1.5吋的空间中产生30,000高斯的磁场圈。普通要产生同样磁场圈若不用超导性物质则要7呎直径,5呎长及45吨的重量的电磁铁,费电150瓩。标准的超导性磁具的直径仅3至4吋,长4至5吋,而重量只不过几磅而已。

5.生物及医工方面的应用──有一门利用低温的生物学(cryobiology)目前正被注意。一种用液化氮冷冻的器具,可以用来保藏血液,皮肤及骨髓等。将来刚死的人的内脏也可以用超低温下保存,以待医师们移植到需要此脏器的病人身上。

6.食品保存与运输──利用液化氮气与新鲜食品如鱼、虾、肉等面接触,使其表面在瞬间被冻结,而把美味及香气包藏在食物里面,如此运输到消费市场再解冻,则食品仍恢复新鲜一般。用液化氮的好处是在于瞬间冰冻。

7.公害控制及处理──如医院中利用氧气来补助垂危病人的呼吸。最近,有人计画用液化氧来处理被污染的湖水。另外,利用液化氮来处理废铁及废塑料,也会变成非常实用的课题。

3、课文是以什么说明顺序把这个奇妙的世界说明清楚的?说明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冰雪不足以言冷 奇妙的现象

明确: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没有电阻的导线认识事物的过程 广泛的应用 诱人的幻想

说明的顺序:人们对超低温的认识、探索、应用。说明的核心问题:超低温世界的探索。

全文以小标题分节,清晰地标示出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冰雪不足以言冷”引出话题,介绍“绝对零度”概念;“奇妙的现象”介绍超低温世界中有趣的奇特现象;“没有电阻的导线”重点介绍超低温中的超导现象;“广泛的应用”介绍超低温技术目前的一些具体应用;“诱人的幻想”则提出了利用超低温技术在星际旅行中延续人的寿命的设想。作者由一个基本概念入手引入“超低温”这话题,然后分别介绍现象及其应用,让读者较全面地认识了超低温研究这一科学研究领域。

4、(思考.练习二)课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化抽象为具体,把深奥的科学道理通俗易懂地表述出来。看看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在文中找出具体例子分析其作用。

明确:课文中使用了举例子、做比较、下定义、作诠释、列数据等多种说明方法。如在“没有电阻的导线”一节中为了说明超导现象,作者首先举了荷兰物理学家发现“超导现象”的例子,接着又介绍了一个铅金属环在超低温下经过两年半时间电流强度居然没有明显减弱的实验,用两个例子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超导现象中导电材料电阻消失的特性。下定义:如“冷有一个极限——最低的温度是零下273.16℃,叫做‘绝对零度’”。作诠释:如“世界上不可能再有比绝对零度更低的温度”。举例子:如“比如,你把一个小杯放在大杯中……”。

作比较:如“锡跟铅恰恰相反,一把好端端的锡壶,在超低温下会碎成煤灰似的一团粉末”。列数字:如“据统计,现在世界上的电能,大约有1/4损耗在输电线路上”。

打比方:如“鲜花在液态空气中浸一下,就变得象玻璃一样脆,一摆动,便叮当叮当直响”。分类别:如“广泛的运用”一节从钢铁工业、农业、医学、宇宙航行、科学研究几个方面分类说明“超低温”的作用。

5、请举例说明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

明确:⑴ “据统计,现在世界上的电能,大约有1/4损耗在输电线路上”。

⑵……而且铌、锌、铝、钽、锂、锡等23种纯金属与60多种合金,在朝低温时也具有超导性。“23种”是确定数目;“60多种”是不确定数目。说明文要求对所说明的内容作准确的介绍。此外,作者在用词上十分注意掌握分寸。

⑶如今,他们正在努力寻找一种金属或合金,使它在室温或稍低于室温的温度下,就能显示出超导现象。

“ 努力”表明科学家工作难度很大,同时也表明科学家不畏艰难,执着于科学事业的敬业精神。“稍低于” 用词精确、严密。

6、根据课文内容,为一本简明科学词典撰写“超低温现象”条目,不要超过两百字。

明确:据理论推算,自然界中的最低温度为-273.16℃,这一冷的极限温度被称为绝对零度。研究发现,在接近绝对零度的一个低温区域(一般指-150℃以下)中,许多物质显示出与常温下截然不同的特性,如铅会变得富于弹性,锡会变得易于粉碎,某些导电材料会出现超导性(即电阻消失或接近于零)。这个低温区域被称为超低温,物质在其中出现的奇特现象即是超低温现象。

四、总结:超低温是一个普通人无法接触到的世界,其中存在着许多超出人们常识的奇妙现象。本文作者抓住了这点来作文章,善于从普通人的常识出发来引出超乎人们常识的奇特现象,从而牢牢地抓住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文章趣味横生,把抽象的事理说明得生动可感。

第五篇:江苏省扬州市维扬中学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必修3专题七《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专题七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1、近代物理学

了解伽利略、牛顿对建立经典力学所作的贡献

伽利略:创立自由落体理论,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

牛顿:A牛顿的运动三定律,成为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B成功地导出万有引力定律。(天王星,海王星)

了解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普朗克提出量子论

1905年狭义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都与物质的运动有关,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但它并不是对牛顿力学的全盘否定。1916年,建立广义相对论。

普朗克的量子论:1900年,他提出量子概念,同年发表《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标志着量子理论的诞生。

2、进化论

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自然选择”与 “适者生存”是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1859年《物种起源》出版,标志进化论的诞生。他用大量的事实论证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办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3、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

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蒸机

英国工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从此以后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万能的原动机”。这是第一交工业革命中最具划时代的革新,从此人类历史进入了蒸汽时代。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的应用

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1867年,德国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38年俄国物理学家雅可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电动机。1873年,比利时格拉姆制成最早具有商品价值的直流电动机。1882年,美国人爱迪生在纽约创建了第一个发电站。

下载2015-2016学年云南芒市中学高二历史教案:世界近现代史《九一八事变》2(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2016学年云南芒市中学高二历史教案:世界近现代史《九一八事变》2(人教版必修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