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题目:浅谈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编码0048201603 研究类型B文科 中图分类号G4
[内容提要]: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浓郁的美育特色的课,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审美感知中获得这种美,在美的熏陶中发展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语文课堂教学,也是执教者智慧、激情和技巧熔铸而成的艺术,而任何艺术品都在于突破因袭的模式。创造独特的美学风范。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本文主要就中学语文教学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义,以及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运用信息技术时需要注意什么等几方面作一些论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优化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教学的网络化,不仅是21世纪教育现代化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也是语文学科克服自身弊端,进一步实现科学化的有效途径。本文要探讨的就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使之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从而优化语文教学的相关问题。
一、语文教学广泛采用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共同发展。只有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知识的掌握、素养的形成,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网络信息技术为传媒的三维目标的落实。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重要作用。
在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的今天,作为信息主要载体的语文,它的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和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形式,从而适应今天的信息化社会,否则就会失去它在基础教育中的应有地位。所以,语文学科必须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采用信息技术来解决以往语文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优化语文教学,推进课程改革,这是时代发展对语文学科的必然要求。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之所以得到科教学声情并茂、知情并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堂信息容量以及提高教育训练水平。同时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课业环境和时空条件。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化
根据多媒体技术能够提供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视频等充分的交互性能来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情景,可以深化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在《苏州园林》一文的学习中,学生没有去过苏州园林,凭自己的生活积累想象不出苏州园林的魅力。所以,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介绍苏州园林的风光片,让同学亲身领略苏州园林美独特的风景,生动形象地画面一下子抓住了同学们的眼光,他们对苏州园林立刻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原来“老师要我学习”的想法变成了“我想要学习”。
(二)使用幻灯投影,演绎语文课堂教学直观化 幻灯机投影机的使用,它能大大方便教学,节约课堂板书、绘画的时间,使教学更加直观化,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加快了课堂教学节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在《观舞记》一文中,生僻字很多,通过大屏幕的展示,学生清晰的看到了“颦蹙”等字的繁杂笔画,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可突出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 中学的古诗文,韵味隽永,蕴意深远。在教学上往往注重学生对其意境的领悟,因生活时代、场境的局限,这是现在的学生很难做到的。所以在教授古诗的教学中可收集和制作了大量的与古诗意境匹配的优美图片。如讲授曹操的《观沧海》一诗时,配合表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雄壮自然景观的幻灯片,使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投影上的画面融为一体,近而感受一代枭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情怀,使学生的心与海涛一起翻腾。
(四)利用网络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没有学会流利、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广读、多读才能有所悟,广读、多读必须要有大量阅读的材料,网络阅读就可以提供丰富的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材料。利用网络丰富的信息承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材料,这些信息一旦用于教学当中,就会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就会产生无比神奇的力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网络中的内容,抓住网络里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更详细、更优秀的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促进了他们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五)利用网络阅读可提高学生的写作实践能力 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网络以其灵活便捷的特点和高度的互动性成为实现互动双向交流的代表性媒体,面对这一个新生事物,许多中学生都沉溺其中,有的陷入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有的把大量的业余时间花在聊天上。只要引导好利用好网络资源不断提高和强化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结果收效颇佳。通过大量的网络阅读以提高写作的能力。写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是一项将积累释放于一时的过程。积累越深厚,释放就越精彩;积累越科学,释放就越有效。网络阅读就是积累的一种有效的形式。
(六)利用微课,将课堂还给学生
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时间和地点可以选择,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只要有学习的愿望即可实现。适应不同的学生,视频播放快慢课一调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的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由于视频可以反复播放,使那些平时反应慢的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的反复观看,较好的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可以说信息技术将微课的作用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
三、语文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语文教师要加强对语文教改的追求。教改的根本意义是凭借一切可能来兴利除弊,实现教学最优化。但有些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只一味地追求形式变化,却忽略了教育思想的改进。如果教师只是把原来的课堂教学原封不动地搬到网上,不仅不能让信息技术“化”掉语文学科原有的弊端,反而会失掉语文课堂教学中某些固有优势;把学生引上因特网去随意浏览,当然更不能与“优化”同日而语。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发现、探究、认识社会和接受新信息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知识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并重视反馈情况。
其次,语文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使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直观、形象、立体的综合效应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发挥作用,让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智能化、网络化等方面的强大功能在语文课堂中得到开发。而不能仅是“板书”搬家,把写在小黑板上的内容挪到幻灯片上;或仅是书本和作业本搬家,把学生读纸制品的书、做纸制品的练习册子,变成从计算机屏幕上读书、做ppt。
再次,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必须更新观念。现在的社会,连农民都懂得通过互联网发布产品信息来推销产品,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仍然坚持传统观念,坚持一本教科书、一枝粉笔、一块黑板的单一教学方式,必将成为时代的落伍者,被时代的列车所抛弃。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更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以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荣,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深入的开发性研究,使之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总之,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加强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还有利于形成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综合性学习能力的提高。但是,任何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都是为达到所设的教学目标、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服务的。而且,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也并非每一课都适用。因此,我们在使用时要注意其合理性、适度性,用其所长,补其所短,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 于红 《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探微》
第二篇: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征文类别:教 育 技 术 理 论 与 实 践 征 文 标 题: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姓 名:刘亚红单 位:湘潭县射埠镇土桥中学联系电话:
***
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语文教学存在着诸多令我们无法回避和否认的问题,出现了语文教学与社会发展不谐调的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顺应历史潮流,语文教育处于转型时期,全国上下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在这股春风的吹拂下,我们农村中学的教学条件得到了改善,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走进了课堂,并且在现行教改的浪潮中担任着重要角色。我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也责无旁贷地卷入了这次浪潮中,努力尝试将信息技术这一新的科技手段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语文课是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已成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力工具。运用网络辅助语文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对于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导入新课时,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节成功的课必须由每一个好的教学环节组成,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不妨先把课文的结尾制作成一个动画:一个赤身裸体,头戴皇冠的皇帝,身后是手中托着空气的内臣和一群大臣,摆着一副骄傲的神气在举行游行大典。两旁街道上,窗户上都是围观的老百姓。蓦地,响起一个小孩子天真的声音——可是他什么也没有穿呀!屏幕上显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场面呢?请看《皇帝的新装》。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增,这堂课的阅读,岂有不成功之理?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强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拓展学生的思维活动。
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运用多媒体手段,将与课文主题有关的人、景、物或事件,呈现于学生面前,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1、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主要情节。
大凡记人记事的课文都有一定的情节。在记人叙事的课文中,课文的主要情节也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些篇幅较长的记叙文故事情节比较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如果使用了电化教学手段,就能使课文内容由繁变简,学生容易掌握。
如:《藤野先生》一文,在文章中,作者见到藤野先生前对东京的失望;去仙台途中,作者的忧国思想;以及与藤野行政管理相识相交过程和惜别的缘由等,集中起来作进一步的分析,让学生自己体会出作者的爱国思想是贯穿全文的红线,这样也就能把记叙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理解得比较透彻了。媒体手段这种密集形的信息提供,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2、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挖掘人物形象。
课本中的许多优秀人物形象需要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剖析他们的内心世界,挖掘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高尚品质与可贵精神。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表现中国人民铮铮骨气的文天祥;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于一身的我们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毫无民族偏见和有严谨求实精神的藤野先生„„事先,制好课件,上课时把图文并茂的课件放映出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背景知识的回忆,使文中人物的品德感动人、信念鼓舞人、心灵震撼人,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从而了解了人物形象。
3、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
课本中的许多名家名篇,有的语言流畅明快,有的语言生动活泼,有的语言凝炼含蓄,有的语言朴实感人,有的语言富有哲理性。运用多媒体可充分体会各种语言。
如:教《岳阳楼记》时,在播放整篇课文范读录音的基础上,重复播放精彩片断,插入切合课文主题内容的背景音乐,同时在屏幕上映出与朗读内容有关的画面,例如:晴天时的岳阳楼景,阴雨时的岳阳楼景等等,指导学生认真仔细地欣赏,反复体会语言的特点。通过统计对比,使用多媒体比不使用多媒体的学生体会感情高出46%。
4、利用多媒体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石拱桥的造型优美,质量坚固,工艺精巧,就要分析石拱桥的造型特征,结构特征,制作特征。但是学生,甚至教师连石拱桥见也没见过,无法对上述特征加以分析;课本上虽有一幅插图,却无法与其他拱桥比较,满足不了教学的要求。于是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出有名的赵州桥、卢沟桥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现代的典型拱桥。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拱桥,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装饰、雕刻等。由于强化了对实物的感受,又经过比较、分析等过程,学生们终于得出结论:中国的石拱桥优美、坚固、精巧,中国人民是具有高度智慧和创造性的人民。
三、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教读一首诗歌时,其中的情感美和意境美单凭文字是很难再现的。借助美术、音乐等多媒体手段才能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其中的美。如教《沁园春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两首诗词,用美术可以展示我国北方美丽而奇寒的雪域风光,诗中的实景和虚景、动景和静景、远景和近景均能以流动的画片一一展现;用音乐还能表达两位不同时代诗人的不同胸襟,同时诗中豪迈、惆怅的情调,也能以此一一抒发出来,让学生得到审美的享受。
可以说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表现出了它独到的作用。它信息量大,节省课堂时间,增加课堂容量,转换师生角色,调动学生参与意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生动、形象,一定程度上激活了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与学的效率。它辅助备课,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它锻炼着老师在课堂中的主导能力。
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让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这让我感到很困惑:
1、束缚思维,扼杀想象
从实用角度看,学校条件有限,不是上每一节课都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一个学期只有几次机会,。即使可以用,长此以往,可能造成新的课堂模式的单一与生硬。它信息量大,可能会培养部分老师的惰性,上课前缺少对文章的充分阅读与理解,只需要点击鼠标,随手拿来就上课,抹杀了老师个人的主观创造性。有时画面太多,闪得太快,让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2、长此以往,失去活力
从心理角度看,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会让人们产生好奇,从而激起了强烈的了解欲望,学生也是如此。学生接受着信息动技术的教育,表现得很积极,课堂气氛也热闹,学生没去关注学习的效果。可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对它了解了、熟知了,然后开始厌倦起来,语文教学重新失去活力,教学效率会不会再次走入低谷?
3.走入误区,抹杀个性,违背初衷.从文学接受角度看,阅读过程发生在读者与作品之间,是一个互渗互动的关系.作品一旦与读者发生关系,便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作品的意义,也“只有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加上读者心灵层次,社会经历,语文能力,对作品背景了解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读者读了作品,经过思考转换之后,而内化为个人认知的一部分,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就有了因人而异的诠释。德国的伽达默尔曾说过:“凡有理解,就有不同”。所以,阅读,作为一种审美再造的艺术活动,具有鲜明的个性差异,同时,一部作品,总能给不同一人和不同时代的人以不同的美感和濡染。可是现在教师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通常把作品用一两个或一组画面而呈现在学生面前,想方设法牵着学生的思维走,从而表现出一种认识尺度的过分的求同取向,漠视了学生阅读思维的个性差异。我们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上,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应提倡学生对作品,特别是作品主题作出多元的解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带上学生自身体悟经验的色彩,才能真正有所收获,才能成为学生永久性的智力成果。
综上,我认为运用信息技术是为了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时,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恰当地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发挥其综合功能,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第三篇: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郑州市第七十八中学
摘要:那是鲁迅生活的年代,可是今天的时代就不同了,“先生们”可以借助外界的各种渠道来帮助学生体会作品的意境,这便是信息技术在现代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优势;优化语文课堂;兴趣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普遍运用到了各个领域,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以达到提高语文教学的目的,在此进行浅谈。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这样写道: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完全陶醉了,沉浸在了作品的意境中。可是陶醉的只有先生,先生有多年的阅历,积淀了多年的文学素养,自然能体会其中的意境,而文中的“我们”都趁先生陶醉之际溜之大吉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读不懂呀,“我们”也只能“疑心”那是极好的文章。所以先生 的课堂便出现了学生逃跑的情况。
那是鲁迅生活的年代,可是今天的时代就不同了,“先生们”可以借助外界的各种渠道来帮助学生体会作品的意境,这便是信息技术在现代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那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占据怎样的地位和作用呢?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定位:“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基于这种表述,我认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本质是工具,不应成为教学中的亮点,真正的亮点应该是运载的内容,真正的目的是学生的学习。将现代信息技术特点、语文教学特点、学生主体性特点三者统一于教学实践中,才是合适的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
信息技术究竟怎样优化语文课堂呢?
一、运用信息技术可加大课堂的容量,提高课堂效率。传统的语文课堂,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还要大量地板书,板书势必会占用课堂时间。而利用电教媒体便可将这部分时间放在教师备课的时间,从而有效地节约课堂时间。
除此之外,语文课堂还要大量的引证、举例,传统的语文课堂老师最好的方法就是读给学生听,而在有电教媒体的课堂老师便可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些都起到了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二、运用信息技术可及时反馈课堂信息,促进师生互动。
这一点在作文教学中体现的尤为突出。传统的作文教学,老师大量地批改,学生存在的问题自然是很多。但是作文评奖课堂上,老师就单用一张嘴,很难将作文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直观地反映给学生。而在有电教媒体的课堂上老师便可以将作文中的问题提前呈现在课件中,再将此信息合理的反馈给学生,并作出正确的引导。学生们也能直观地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又怎样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呢?我个人有以下看法:
一、运用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狂热,让学生加入到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中去。
传统的语文课堂,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认认真真的听;可是如今的语文课堂如果还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就会认认真真地跑神。
传统的课堂上,老师是学生心中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神。学生们很听老师的话,很崇拜自己的老师。可是如今的课堂,坐满了老师所意想不到的各路“神仙”,他们可能是网游高手,可能是电脑黑客,可是老师不是。
因此现在的学生已经不是若干年前的学生了,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而且能力很强。老师不会的他们会,对于电脑学生有着强烈的兴趣,那么语文课堂就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有现代教学的课堂中来,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具体来说,班班通工程的使用为现代教学提供了更便捷的手段,而学生对于这个新技术很感兴趣,很乐意去做,于是我们便让学生参与进来。课件的制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情,学生也可以参与到课件的制作中去,并定期举行学生课件展览和评比,这样一来学生们为了做好一个课件会反复朗读教材,不仅为学生的上网指明了方向,而且加强了他们对课本的阅读与学习,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了。
二、利用网络开展学生的阅读与写作。
随着获取信息渠道的的不断增多,网上阅读已经不再新鲜,而学生网上阅读的兴趣又远远地超过了拿着一本书阅读的兴趣,因此我们便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鼓励学生多渠道阅读。并鼓励学生参与网上组织的各种作文竞赛,一想到自己的作品要被很多读者阅读与评论,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和认真程度都高了。
除此之外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微博,写写自己的心情。传统写日记的方式我们沿袭了很多年,觉得那是平常的事情,但是学生似乎厌倦了那种方式,每周的日记上交时都有很多同学完不成,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练笔的方式,我们鼓励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来书写自己的心情。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空间、博客随时抒发自己的感受,事实证明学生喜欢这种方式。
只要我们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合理的整合,它就会成为我们教学的助手,为我们的教学发挥着有利的作用。
因此对于语文课堂来说,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又会给学生带来哪些影响呢?
一、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形成需要多种渠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学习内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样不仅能提高知识传播的速度,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
传统教学中,学生想广泛阅读、多方涉猎是比较困难的。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却有着极大优势,它可以拓展学生阅读选择的空间,让学生拥有较大的选择自由。多种媒体的综合运用,还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完成各种信息的加工、汲取,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汲取语文信息的数量及质量,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由教师主宰,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时式学习。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
在多媒体计算机这中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享各种学习资源,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中有了主动参与的机会,有了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
三、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综合发展的方向。每个人都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学生也不例外。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有一天是要走向社会的,因此我们不能与时代脱节。时代需要
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要努力打造什么样的人才,今天的时代要求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读死书、死读书的庸才。因此我们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还要给学生传递时代的信息,这样我们的学生走向社会才不会被淘汰。今天的时代是个信息的时代,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不仅提高课堂效率,而且给学生明确了发展的方向。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信息技术虽然给语文教学及学生学习语文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它毕竟只是我们教学工作中的辅助工具,只是为学科服务,而不能本末倒置,将其凌驾于语文课堂之上,那又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总之,经过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特点的合理整合,使其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2011-5-20 6
第四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而教师如何合理又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这就需要教师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本文试着从以下方面来论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分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使课堂练习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作具有实效性的教学课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传统的课堂教学因其固有的弱点而经常遭致批评。然而,在可预见的将来,课堂教学仍然会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为了能够在教学中合理又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我们首先需要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有赖于先进的教学媒体,帮助学生做出各种学习的反应。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仅限于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和简单的幻灯片演示来完成。枯燥无味,缺乏生动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介入教学后,像一股春风一样,催促着我们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模式的改变,使我们的师生能够共享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享受最前沿的教学资源,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让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后,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学习资料和教师帮助主动获取知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取代了粉笔在黑板上涂抹,变成了好看的图片、影视资料在荧屏上展示,学生们在直观的感受中创设了情境,体会语言就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物进入思维中,参与到学生的理解、欣赏、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发生碰撞、产生共鸣、情感交流得到实现。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而这一切,都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结果,更加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例如,一位教师在教《称象》这篇课文时,根据课文内容适时的播放课件,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全相同的事物画面或事理。另外,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教师通过资源共享,博采众长,更好的发挥了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辅导作用。教师备课时,可先输入关键词,在网上搜索与之有关的资料,在进行分类制成课件,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需要,一点鼠标,迅速调出,方便快捷。资料调出学生可根据需要、或兴趣去学习。这样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了学生拓宽视野。学生在积累大量素材的条件下,做到了课堂气氛真正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自觉性。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有效地再现实物的可观属性,使学生感知事物的艺术效果,在大脑中形成一幅活生生的画面,创设了一定的情景,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真正的进入角色,进行情感体验,从而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有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理清学习思路,与作者进入同样的境界,从而领会课文的主旨。如:《林海》是一篇描写大兴安岭美丽的风景课文。教师在讲解段意时,可事先制作出反映大兴安岭岭、林、花、等风景的课件,让学生目睹屏幕上浩瀚无边的绿色的森林,起伏的群山似滚滚的波浪,课文中“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林海”等内容便可迎刃而解。伴随悦耳的解说词,学生再看录像中哗哗流淌的雪水,树木抽出新枝,长出嫩叶。再看看伐木工人欢声笑语,植树工人的辛勤劳作。疾驰的火车把木材源源不断的运到全国各地。此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便能明白这课文的主旨:写出了大兴安岭与祖国建设密不可分。真正理解“兴国安邦”这个词语的意义。当教师合理的展现其它大兴安岭景色的设计后,学生会由衷感到大兴安岭的确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于是课文中的语言成了学生内心急于表达的话语,面对教师的提问,他们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纷纷伸出小手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又例如,一位教师在上苏教版古诗两首《所见》笛子曲:《快乐的小牧童》时,利用课件出示画面: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快乐地唱着歌儿。
师:(动情地)你们看,你们听,小牧童坐在黄牛宽厚的背上走来了,他摇呀,晃呀,就像坐在摇篮里,真舒服呀!小树林里,花儿在笑,风儿在吹,蝴蝶儿在飞,多美呀!多快乐呀!小牧童忍不住放声歌唱,歌声飞出了密密的树林。我们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
《新课标》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不仅有数式的变换,更重要的是一些“形”的变换。利用多媒体技术,flash软件,展示几何模型,进行图象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同时把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风光,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情趣。例如教学《什么是周长》,教材只借助一片树叶和趴在树叶边缘的一只小蚂蚁和数学书封面让学生观察周长,这样让学生对周长有了初步印象后,教师再通过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周长,让学生观察周长有什么特点?然后在屏幕上显示一只小蚂蚁在一片树叶边缘的一点出发,沿着树叶边缘跑一周,最后又回到起点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周长是怎样形成的。再出示树叶让学生动手描线,再演示课件描线过程,一目了然,让学生认识到周长是一个封闭图形才有。然后再通过课件演示量周长。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的概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对更乐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