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知道的植物》教案
一 年级科学备课
1、我们知道的植物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植物,使学生初步具有研究植物的兴趣。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搜集资料能力。教材分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学情分析 学生对周围植物比较熟悉,上课兴趣浓厚。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资料,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难点 怎样观察、描述植物。
学法指导 搜集整理法、交流法、观察法。教学准备 课件、一些植物图片、绿植等。
一、引入新课,认识书上图中的植物。
1、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中生长着许多植物。人类已经发现的植物约有30多万种。
2、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3、找找课本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4、塑料花是植物吗?
二、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交流提炼)
1、课前同学们采集了一些植物、搜集了一些有关植物的资料,下面在组内给同学介绍一下。
2、选择组内你们认为最新鲜最有趣的资料或采集的植物介绍给大家。
三、认识校园中的一些植物。(有效迁移)
1、我们校园中也有各种各样的植物,看一看你们认识哪些。
2、校园里的植物,在冬天哪些是落叶的?哪些是不落叶的?
四、拓展活动。
课外选择一种方法种一种植物,通过画图或拍照方法,记录它的生长情况 总结学法 搜集整理法、交流法、观察法 五|板书设计
1.我们知道的植物
一、认识书上图中的植物。
二、交流资料。
三、认识校园中的一些植物。
四、拓展活动。
第二篇:一年级上册《我们知道的植物》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重点】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种植一棵植物,观察并记录。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页的大图,向学生提问:“图中哪些是植物?”学生会说树、草等。
2.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植物”。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并提问:“这棵植物会不会开花?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在哪里?”等。
3.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让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以使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记录,形成班级记录表,张贴在班级中。
二、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1.出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同时发现陆地上有植物,水中也有植物。也可以问:“图上有多少种植物?”
2.组织学生交流“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以利于学生形成“植物”的概念,如“都有叶子,都是绿的,会开花,会长大”等。教师将交流结果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3.教师提问:“蝴蝶是植物吗?”让学生来说说判断的理由。学生可能会说:“植物不会动,蝴蝶会飞;蝴蝶是动物”等。这一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植物与动物的不同。
三、塑料花是植物吗?
1.提问:“蝴蝶不是植物,那塑料花是植物吗?”
2.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是什么?
3.提供植物与塑料花的实物,让学生进行对比,在小组观察、交流。
4.学生可能会说塑料花不是“活”的。从结果来说,植物有根、茎、叶,会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同时它的生长需要水、空气、阳光、一定的温度条件(生长需要环境的支持)的,这与塑料花不会生长、不会死亡、长期保持一种形态是完全不同的。(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允许多种不同的表述和看法)
四、种一棵植物
1.出示自己带来的一些植物,例如胡萝卜、小葱、绿萝枝条、大蒜、多肉植物的叶片、小苗、种子等,并出示植物的两种种植方式(土培和水培),分别介绍这些植物适合种在土里还是种在水里。教师适当演示。
2.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种植材料,包括花盆、土、小铲子等园艺工具,让学生自主选择植物,回家种植。
3.选择的植物可以让学生在学生活动手册的“第1周”中画好,这样便于指导。学生对种植后如何照顾植物可能并不熟悉,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如土培植物不干不浇、浇则浇透;水培植物需要换水,放在家里的哪个位置更合适等,都要做详细的说明。种养活动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教师可以打印《致家长的一封信》,附上要求和种养方法,发给学生家长,希望家长提供帮助,使学生能更好地照顾植物。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塑料花是植物吗?说说理由。
第三篇:我们知道的植物,教案
1、我们知道的植物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植物,使学生初步具有研究植物的兴趣。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搜集资料能力。教材分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认识书上图中的植物。
1、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中生长着许多植物。人类已经发现的植物约有30多万种。
2、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3、找找课本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二、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交流提炼)
1、课前同学们采集了一些植物、搜集了一些有关植物的资料,下面在组内给同学介绍一下。
2、选择组内你们认为最新鲜最有趣的资料或采集的植物介绍给大家。
三、认识校园中的一些植物。(有效迁移)
1、我们校园中也有各种各样的植物,看一看你们认识哪些。
2、校园里的植物,在冬天哪些是落叶的?哪些是不落叶的?
四、拓展活动。
课外选择一种方法种一种植物,通过画图或拍照方法,记录它的生长情况。作业设计:课外选择一种方法种一种植物,通过画图或拍照方法,记录它的生长情况
五、板书设计:
1.我们知道的植物
一、认识书上图中的植物。
二、交流资料。
2、观察一棵植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观察了解植物是由根、茎、叶等构成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植物构造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等科学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活动,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保护自然界中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资料,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难点:怎样观察、描述植物构成。
媒体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些植物图片、绿植等。师生活动
一、你家里栽培了哪些植物
1、让学生说一说
二、了解植物的构成。
1、聚焦:我们来观察一颗植物,怎样观察?
2、探索:
(1)、出示图片观察:一株完整的植物是有哪些部分组成的?(2)、观察自己准备的植物,是否具有植物的这些部分。(3)、通过观察活动,你知道了什么
3、画画这颗植物。
4、研讨:说说你观察到的植物。
四、拓展:
观察一颗树,你有什么发现? 你认为这节课谁值得你学习?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通过学习认识了那些植物。板书设计:
2、观察一棵植物
一、你家里栽培了哪些植物
二、了解植物的构成。三、一株完整植株由:根、茎、叶等构成
第四篇:一年级科学植物
1、我们知道的植物
备课人: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种一棵植物,利用六周的时间,每周通过画图或拍照的方法,记录它的生长情况。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及做事情要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种一棵植物,利用六周的时间,每周通过画图或拍照的方法,记录它的生长情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及做事情要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塑料花是植物吗?(不是)师:说一说你知道的植物?
学生小组活动、讨论。(全班、小组交流汇报)
二、拓展活动:选择一种方法种一棵植物,通过画图或拍照的方法,记录它的生长情况。
1、选种子(一个生的、饱满的)。
2、怎么种?(选容器、土多少、浇水、放在有阳光的地方等)
3、每周选一个时间观察种子的情况,把观察的情况通过画图或拍照的方法记录下来。(标上时间:第几周)教学反思:
2、观察一棵植物
备课人: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观察一棵植物并把观察到的植物画下来。
2、知道植物是有根茎叶组成的。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观察一棵植物,知道植物是由根、茎、叶组成的。教学难点:观察一棵植物并把观察到的植物画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来观察一棵植物,怎样观察?
二、探索:
1、出示图片观察,一株完整的植物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观察,交流植物由根、茎、叶等器官组成)
2、观察自己准备的植物,是否具有植物的这些部分。
3、通过观察活动,你知道了什么?
三、将我观察的植物画下来。
1、先画土。
2、再画茎。
3、然后画根。
4、最后花叶。
四、研讨:说一说你观察到的植物。
五、拓展:观察一棵树,你有什么发现?你认为这节课谁值得你学习?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 教学反思:
3、观察叶
备课人: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知道叶的特点。
2、观察后画一片叶。
教学重点:观察叶知道叶的特点,画一片叶。教学难点:观察知道叶的特点。教具:叶子 教学过程:
一、聚焦:师:我们观察自己带来的叶子,叶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小组活动、讨论。(全班、小组交流汇报)
二、探索
1、观察各种各样的叶。(先看书观察再观察小组成员带来的叶子)
2、同一棵植物的叶,都一样吗?(先观察书,再选出学生带来同一种植物的叶,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一样)
3、画一片叶,尽量画得完整。
按照“叶片—叶柄---叶脉”的顺序画。
三、研讨:叶有什么特点?它会怎样变化?
四、拓展活动:做一副叶画。方法:
1、准备叶。
2、粘贴、加工。
3、写上姓名。教学反思:
4、这是谁的叶
备课人: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叶具有的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和描述一片叶的特征。
能简单的图画描述叶的外部特征。
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3、科学态度目标: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的兴趣。产生到植物生长的环境中观察植物的兴趣。提高到室外开展活动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4、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目标: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完成任务并表达。
教学重点: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叶子,《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它们是哪些植物的叶子?)
1、猜叶游戏:教师把学生收集的叶分类,选出有特点的叶放在投影仪下展示,请同学们猜。
2、由学生出题,说出某一片叶的特征,请其他同学猜。(学生按照老师要求做游戏,举手参加)
二、到校园里找一找。
1、在寻找前,组织学生适当交流并引导全班达成共识。即要到哪里去找?怎样才算找到了?活动时要注意什么?(学生想一想,举手回答。)
2、到教室附近的树木旁寻找,只有手中的叶和教科书上的叶颜色、形状、边缘等特征匹配的时候才算找到。“寻找是哪种植物的叶”是本节课的主要探究活动。预计用15分钟以上的时间。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提醒学生,“我们是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植物的?”引导学生对手中旳叶反复观察,比对。同一片叶,往往能够找到不止一课或者一处的树木。这边找到了,还可以追问,其它地方还有吗?给学生在后面的交流环节提供信息。
(对手中旳叶反复观察,比对。想一想,思考问题)
三、研讨:围绕“我们是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植物的?”“在哪里找到的?”两个问题进行,教师还可以补充“除了这个地方,找的过程中还在哪里发现了这种植物?”(思考问题:请学生面向全体同学生说,其他学生补充。)
教学反思:
5、植物是“活”的吗
备课人: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1)能说出植物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2)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
(2)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
3、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2)培养学生认识和研究植物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珍爱生命,爱护身边的植物。教学重点:植物是有生命的,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教学难点:证明植物是“活”的。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自己种养的植物以及有关植物是“活”的的照片、图画等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塑料花、植物、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动物是活的,植物是活的吗?
2.你们说说小狗为什么是活的?依据是什么呢? 3.那么植物呢?它是活的吗?依据是什么呢?你有什么证据吗? 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 学生把自己在第 1 课种植的植物带到课堂上,结合自己 1 个月左右的观察记录,找一找它是“活”的的证据。(1)回顾 1 个月中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自己是怎么照顾它的。(2)让学生组内交流哪些现象说明植物是“活”的。
(3)各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的植物和记录表,并把小组形成的想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教师可以准备带叶的枯枝或非绿叶植物,也可以准备一 些非生物物品进行对比。)活动二: 教师用课件出示春、夏、秋、冬四季樱花的变化的图片,请学生按顺序依次观察图中的樱花。(可以用其他常见的植物代替)(1)说说同一樱花在不同季节分别是什么样的。
(2)让学生把四张图片联系在一起,认识这棵樱花一年中经 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3)让学生说一说,下一年中这棵樱花又会发生怎样的变 化,这又说明了什么?
三、课程小结。学生小结:植物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植物 是“活”的。
四、研讨。
1.塑料花不是“活”的,让学生说说理由。
2.我们为自己种的植物做了什么?
板书设计: 植物需要水分、阳光,植物是“活”的。教学反思:
6、校园里的植物
备课人: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1)在实地观察中,发现不同地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称。
(2)再一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
2、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画图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3)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3、科学态度目标:
(1)学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
(2)产生认识植物的兴趣,养成珍爱生命、爱护植物的意识。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
(1)人类与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2)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
教学重点:在实地观察中,发现不同地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称。
教学难点:在教师指导下,能用画图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师准备:一些植物的图片、资料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出示一幅校园中的植物的照片。观察图片,思考问题。问: “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 ? 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 在哪里见过它?”
2.适时介绍植物名称 , 帮助学生梳理植物各个部分的特征。
二、聚焦 :
1.出示学生种植的植物的照片或植物实物,请学生观察和描述。
2.(1)根据回答初步形成班级记录表。记录内容。(2)他们知道的植物生长的地点, 1.观察和描述图片。3.举手回答问题。(1)叶、开花、有果实等(2)墙角、墙上、池塘里等, 以及生长需要阳光和水等。
三、观察校园里的植物。
1.引导学生讨论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按照老师要求来完成科学活动。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达成共识 : 注意安全 , 不能边走边画 , 安全保管铅笔。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提出要求:①活动时,小组一起行动;②不到有危险的地方去;③听到老师的集合声要及时回来;④注意不拔起、采摘或伤害植物。
2.首先把他们带领到事先确定的 一棵植物前 , 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安全 , 并巡回指导 , 答疑解惑。
三、研讨
1.交流我们观察的植物观察、记录活动结束后 , 教师要组织学生 有序回到教室。在学生分享观察和记录结果时 ,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
2.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可能会在语言表达上有所不足 , 教师需要不断追问、引导:“这棵植物长在哪里?这棵植物长了些什么?叶有什么特征 ?这棵植物开花了,以后会怎样变化呢?”教师要及时记录学生的回答 , 并补充在班级记录表中。
3.最后教师设疑 : 在观察和记录的过程中你们还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 ? 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的兴趣。板书设计
(1)叶、开花、有果实等
(2)墙角、墙上、池塘里等, 以及生长需要阳光和水等。教学反思:
第五篇:《我们知道》教案
《我们知道》是北师大版教材小语第三册第十一单元中的第三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水和风,通过一首古诗《风》和一首现代诗《我们知道》描述了风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物候现象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愿意去学习和探究。本课共两课时。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5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在读、议、画、写中感受风的存在,体会风的奇妙。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在读、议、画、写中感受风的存在,体会风的奇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情导入
1、今天,我给大家说个谜语,看谁会猜?
红旗见它向上翻卷,花儿见它悄悄落下,小草见它弯腰致意,竹叶见它哗哗奏乐。
2、激情导入:风是什么样的,你们见过吗?但是风来了,你们知道吗?
3、出示课题:我们知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检查预习并评价。
2、出示带有生字的语句测读。
但是树叶在枝头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但是树木微微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来了。
但是河水泛起波纹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三、再读课文,细读品味
1、自由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你知道课文哪几句写风来了?你感觉风像什么?你喜欢它吗?
3、请你带着对风的喜爱再来读课文,语气要轻柔舒缓。
四、小组合作,拓展延伸
1、指导看图
请同学们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看图,说一说图中哪些景物表现风来了?
[柳树枝条飘起来,河水泛起了波纹,林木总点头,小草弯下了腰,小船鼓起了帆,小女孩的头发和裙子飘起来]
2、风来了,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有什么表现呢?
[红旗飘起来,竹叶在哗哗奏乐,花儿悄悄落下]
3、小组合作学习
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画风来了,喜欢写的同学写一写风,喜欢读的同学读一读风
4、成果展示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附学生学习材料附板书设计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我们知道
不用说我和你了。树叶 枝头颤动
但是-------------------------的时候,风 林木 微微点头 游戏
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河水 泛起波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