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时间:2019-05-12 23:4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篇: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包括了四个单元和一个专项学习的内容,分别是:走近科学、用感官观察、用大脑思考、用双手创造和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

本册教材是一年级首次开设科学课的教材,设计理念与国家课程改革的三个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高度一致。

第一单元

走进科学

单元教学目标:

1、能通过交流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工作,知道科学家与工程师分别是干什么工作的人。

2、通过科学小实验与设计制作活动,体验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过程,获得发现与制作的乐趣。

3、通过经历具体的操作活动,意识到制定与遵守科学课规则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1、区分科学家与工程师。

2、制作小实验,获得发现与实验的乐趣,培养学习兴趣。课时安排:

1、小小科学家

1课时

2、小小工程师

1课时

3、上好科学课

1课时

1、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够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

3、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带有凹槽的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钢珠(或玻璃球),绒布。教学过程: 导入:

活动一:认识这些科学家的工作,说说你还知道哪些?

教师活动:小朋友们,大家好,首先祝贺大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你们将学习到许多丰富而有趣的知识。老师知道„„

学生活动 学生谈谈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舞蹈家„„)

同学们一定也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钢琴家 谁愿意来给老师说一说。

教师提问:那么科学家到底是做什么的呢?(板书:科学家)提供一组不同的科学家正在进行不同研究的图片,也可以结合教材图片观看科学家的工作视频。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科学家们正在认真工作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瞧,他们正在干嘛呢?

师:看了这些图片和视频以后,有谁科学家„„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让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或是看科学家的故事绘本。小结:让学生说说科学家是什么样的人。活动二:我们也来做滚小球的实验

活动三:读图,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来给老师说说,科学家是做什么的?

师总结: 观察 实验 记录 发现(板书)

师:这节课呀,我们就是小小的科学家,马上就要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呢!相信大家都滚过小球吧,瞧,老师这里有一个斜坡,让小球沿着斜坡往下滚,小球能滚多远呢? 如果课堂时间充分,还可以将斜坡的坡度变大,在同一位置往下滚,记下小球滚动的距离,进行比较。

师:小科学家们,你们的表现可真棒啊!不要小瞧我们刚刚的实验哦,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也和我们一样做过这样的实验呢。他是如何滚小球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精彩的视频。

师:正是有了这些科学家的辛苦工作和实验,我们人类才解开了大自然的许多奥秘。大树是怎么长高的?

让学生说说在他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滚小球的经历。实验之前先猜一猜在哪个位置的球会滚得远一些,实验结束及时将实验结果在活动手册上做好记录。

实验过后收拾好材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从第一节课开始。学生观看动画视频,了解伽利略的实验,并把自己做的实验与大科学家做的实验进行比较,说出自己的发现。

学生说说教材中问题的答案,也可以说说还知道哪些科学家找到了哪些问题的答案 学生回答 奥秘的人 闪电是怎么发生的? 地球里面有什么? 有没有外星人?

师:一些还没有找到答案的问题,小朋友们,你们是怎么想的呢,你觉得

小结: 这些问题以后会找到答案么? 同学们,今天是你们的第一节科学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伟大的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他们是如何寻找大自然奥秘的。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多多动手,成为一名小小科学家!板书设计:

小小科学家 观察 实验 记录 发现

教学反思:

2、小小工程师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简易材料自制一个铅笔加长器,并对设计制作的产品不断改进,力争做到更好。

2、通过交流工程师的杰作,意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程师的发明制造。

3、知道工程师是设计、发明、制造产品的人。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工程师是做什么的,经历制作一件物品的过程。

难点:认识工程师的工作与科学家的工作是有区别的,工程师重在设计、发明、制造。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

(1)自制铅笔加长器:短的铅笔头、吸管、小木棒、一次性筷子、废旧纸张、剪刀、胶带等。

(2)商店出售的铅笔加长器成品。教学过程:

导入 活动一:了解工程教师活动

师:小朋友好,还记得老师上节课给大家介绍的一种什么样的职业?

师:今天呀,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类伟大的人,天上飞的飞机,地上跑的汽车,甚至于小朋友们住的房子等学生活动 学生回忆 学生回答 个性备课 等,都离不开他们,他们就是工程师。(板书:工程师)

抓住工程师工作的重要环节,提供工程师的一些典型工作场景图片,让学 学生交流、了解织学生交流,在你周围认识的人当中有没有工程师,他们是怎么工作的。

学生讨论工程师的工师的工作 生获得对工程师以及工程技术的初 步感知,同时认识到工程师所做的工作和科学家所做的工作还是有区工作的图别的,科学家侧重研究、发现,作和科学家的工作有而工程师侧重设计、发明、制造。

板书:设计、发明、制造产品 什么不一样。

活动二: 结合活动手册,荷花、轮船、山峰、学生填写活动手册并思考还有哪些属于工程师的杰作。

认识 冰箱、飞机,辨认哪些是工程师的杰师的杰作,说说还知道哪些。(注意事项:交流 工程师制造的产品不仅体现在高科技,比如宇宙飞船、高铁、电脑、高楼、桥梁方面,洗衣机、电饭锅等日常用品也是工程师发明的,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

活动三: 学做工程师,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师:小朋友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做过类似像工程师一样的事情呢?

谁来说说看。

师出示一支短的铅笔 师:小朋友们,老师这支铅笔太短了不好写了,怎么办?你能做个小小工程师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么?

师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个性化的铅笔加长器,不要求全班统一。

教师巡视

师:老师这里有买来的现成的铅笔加长器,同学们你们看看,与你们自己做的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自己有没有做“工程师”的经历(搭积木、堆沙堡、拼装模型、测试赛车等活动)学生思考交流 小组制定设计方案,最好能简单的画一下设计图。

学生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报纸、吸管、空心塑料管、小竹筒,甚至木棒、塑料棒等尝试制作加长器 学生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测试评价,再评出小组内谁做得最好。

学生观察并使用买来的铅笔加长器,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工程师主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他们会画设计图、发明制造新产品,甚至还能维修机器,他们的工作与科学家们一样重要,我们班的小小科学家和小小工程师们,老师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成为像他们一样有用的人才!己的改进有启发。

板书设计:

小小工程师

设计 发明 制造产品

教学反思:

3、上好科学课

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科学教室与一般教室的不同。

2、通过比较水的多少的活动,认识到科学课上要遵守规则。

3、参与制定上好科学课的规则,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则。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定科学课的规则并在活动中遵守规则。难点:能够在活动中有规则意识主动遵守。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

细而高的瓶子、粗而矮的瓶子、染色用的颜料、有刻度的瓶子、抹布。教学过程:

导入 活动一:参观科学教室,比较与普通教室的不同

教师活动 :师:小朋友们,欢迎大家来到科学学生活动 学生参观、熟悉科学实个性备课 实验室,老师先带大家参观一下。验室 教师引导并介绍实验室

师:实验室和我们平时的那个教室有一些不同之处呢?哪个小朋友是火眼金睛,先来说一说你发现的不同之处吧!

(比较前面:课桌椅的摆放、橱窗里的物品、墙壁板报的布置以及通水通电情况。要让学生仔细观察科学教室,关注以下这些方 学生观察、比较说出实验室的特点)

尝试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布置,期望学生能将实验室的环境布置与他们的科学学习更好地联系在一起。

活动二:做比较水的多少实验 活动三:制定科学课的规则

师:同学们,在实验室我们需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实验来寻找问题的答案。比如这两瓶水,到底是哪个多一点呢?

(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高一矮两个瓶子,且两个瓶子里饮料瓶、水装有不同高度的水。为了看得更清楚,可以用色素给水染色。)

比较的方法可以多样,教师要尽可能地预想方法并准备好相应的器材

实验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如在刚才的实验过程中有没有互相合作,有没有人争抢实验器材,小组里的声音是实验室的量不是太大,有没有将桌上搞得到处都是水,实验过后有没有收筒、量杯可拾好器材等。

(注意事项:比较出水的多少并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要看在活动中比较水的多有没有规则意识。)师:同学们,其实不仅科学教室与普通教室是不一样的,科学课与其他课程也有许多不同,科学课上我们会面对各种材料进行观察或是实验操作。

当面对实物材料时,有的小朋友会不自觉地处于兴奋之中,他们好奇心非常强烈,总是想触摸这些材料,或者提前去操作实验,可是这容易造成科学课堂的无序与干扰,所以同学们我们应该一起来制定上好科学课的规则,我们先一起来看看活动手册P3请同学们想一想图上哪些同学做的对,哪些同学做得不对?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的这张图比较前可先让学生制定一个简单的计划,说说怎么去比,需要用到什么材料。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中遵守了哪些,还有哪些被忽视的多少的器了,想想如果我们都遵守科学课的规则,那我们的实验效果会怎么样?

学生填写活动手册,分辨图片上的这些同学的做法哪些对,哪些不对,应该怎样做。

小结小朋友们,在以后的科学学习活动中,老师希望大家都能自觉主动地去遵守今天我们一起制定下来的规则。学生充分讨论,最后制定出一份有班级特色的上好科学课的规则。

板书设计:

上好科学课

遵守规则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用感官观察

单元教学目标:

1、识别感觉器官,运用某种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点。

2、通过做动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活动,获得关于事物的更多信息。

3、使用简单的工具帮助感官观察事物,发现工具延伸了感官的功能。

4、与同学共同完成观察活动,交流自己的发现,感受发现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性。

2、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和现象。

3、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课时安排:

1、认识感官 1课时

2、感官总动员 1课时

3、借助工具观察 1课时

4.认识感官

教学目标: 1.通过与同伴互相指认眼、耳、鼻、舌、皮肤的活动,说出它们 都是感觉器官。

2.观赏视或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

3.在用感官观察的活动中,尝试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准备:各种声音的录音片段。

教学过程:

一、先从自己熟悉的感官入手,再认识感官的功能,最后拓展到对动物感官的认识。

二、认识感官

观察图片,认识感觉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皮肤遍布全身。本环节意在整理学生对感的已有认识,明感觉器的电子设计概念,激发兴趣,引入利用感官进行的观察活动。特别强调,手不是感觉器官,手上和遍布人的全身的皮肤是一种感觉器官,是人体最大的感觉感官。

三、描述小动物的特征

观察图片找出不同小动物,描述小动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用眼睛看是学生最熟悉的观察方法,所以教学设计从用眼教睛看开始,带领学生进入观察的第一步。做“找小动物”的活动,是一个儿童及成人都特别喜欢的游戏,通过这个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用眼睛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四、描述物体的特征

用其他感官观察物体,描述物体在气味、味道、轻重、厚薄等方面的特征。内容包括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皮肤触摸四个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知道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还包括用其他感官观察。

五、总结本课

师:大家本节课学了什么? 教学反思:

5.感官总动员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茶、观察蜡烛等活动,说出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

2.在做品茶活动和与同伴观察蜡烛的活动中,尝试发现并交流事物更多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知道全面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能动用各种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1)菊花茶、绿茶、红茶少量,玻璃水杯或塑料水杯三只,热水大杯;(2)蜡烛一支、火柴一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过的感觉器官。

师:小朋友们,在上节课中,我们一起认识了人身体上的感觉器官。那老师 现在来考考大家,小朋友们记得有哪些感觉器官?

学生回答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嘴巴尝,用皮肤感觉软硬冷热等等。

二、授课:

(1)观察蜡烛

师:既然大家已经知道了这么多感觉器官,那我们先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老师的手中有一个蜡烛,每个小组拿到后用我们刚刚说出的观察方法好好观察蜡烛,并打开实验册第五页把你们观察到的写在实验册上,最后告诉老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老师提示观察蜡烛不能用嘴巴尝的方式。各小组领取一个蜡烛开始观察,观察结束后学生回答蜡烛的颜色,形状,闻上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摸上去滑滑的,软软的,油油的。

师:刚刚有小朋友说看到了蜡烛中间这白色的灯芯,那么这白色的灯芯是做

什么的呢?(学生回答点火)很好,那么现在我们就把蜡烛点燃,观察点然后的蜡烛,告诉老师你们有没有什么新发现?也不要忘了把你们观察到的记在实验册上。

老师把每一小组的蜡烛点燃,提醒蜡烛点燃后不能直接去触摸但可以将慢慢 靠近来感受温度。

师:现在好多小朋友都有了许多新发现,但是点燃的蜡烛温度很高,那我们 把它吹灭后再来闻一闻它的气味。

老师倒数321,学生把蜡烛吹灭,闻了闻蜡烛的气味,实验结束。学生回答蜡 烛会融化,白色灯芯会变黑,有烧焦的气味等等。

(2)品“茶”活动

师:在刚刚的观察蜡烛活动中,我们有一个感觉器官没有用到,小朋友知道

是什么吗?(用嘴巴尝)下面我们进行的实验就需要我们的嘴巴里的舌头了。老师会给每个小组发三杯饮料和眼罩,首先我们只用小眼睛和鼻子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这三杯饮料分别是什么?

老师将饮料发给各小组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学生回答,可以通过眼睛看,鼻子闻分辨出可乐雪碧芬达。

师:刚刚好多小朋友都正确说出了三种饮料雪碧可乐以及芬达,那么现在老师就增加实验的难度,小组长把眼睛蒙上,其他小朋友给他喝一杯饮料,看看哪个小组长可以猜对。

各小组长用眼罩蒙住眼睛开始实验,实验结束,学生汇报结果。

师:看来刚刚那个实验没有难倒小朋友们,现在我们请每个小组长把眼睛蒙 上的同时也把鼻子捏起来,这时候让他去猜一杯饮料,他还能猜对吗?

学生开始实验,实验结束,汇报实验结果。

师:刚刚的实验有好多小朋友并不是一次就猜出来喝到的饮料。有哪个小组 长想说说两次尝饮料的感受吗?

学生回答第一次用鼻子和舌头可以猜出来,第二次只用舌头不容易猜出来。师:刚刚我们发现只用舌头这一种感觉器官很难分辨出饮料,但我们如果加

上鼻子闻,眼睛看是不是很容易就分辨出饮料。那么以后观察物体时能不能只用一种感觉器官呢?应该怎么办?

学生回答应该把用好多感觉器官一起观察。

(3)挑西瓜

师:刚才的实验所有小朋友表现得都非常棒,已经知道了感觉器官的综合运

用。那么老师想让小朋友们帮一个忙?图中有这么多西瓜,那个小朋友能运用感觉器官帮老师挑一个好的西瓜呢? 学生回答看颜色,看花纹,拍西瓜听声音,闻一闻等等。

师:刚刚小朋友说了这么多的好方法,那么以后去买西瓜的时候,每个小朋 友一定可以帮父母挑一个非常好吃的西瓜的。

板书

感官总动员

眼睛 看 鼻子 闻 耳朵 听嘴巴 尝 皮肤 摸

教学反思:

6.借助工具观察

教学目标:

1.通过做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活动,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2.通过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官功能。

3.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难点: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

教学准备:

(1)放大镜两个、简易显微镜两个。(2)蜡烛一支、火柴一盒。教师材料:相关视频。

教学过程: 当人们直接用感官观察不能解决问题时,借助工具观察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本课从学生亲自使用观察工具开始,拓展到了解生活中还用到哪些观察工具。

一、观察指纹,发现不同

观察指纹的活动,激发学生使用工具观察的兴趣。组织学生用三种方法观察手指指纹时,重点观察纹路的粗细和凸凹感,能明显发现肉眼与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效果不一样。也可以让学生用三种方法观察布料,效果比指纹更明显,学生会有惊喜发现。

二、利用工具,获取信息

可以比较用耳朵听和借助听诊器听心跳声有什么不同,发现听诊器听到的更清晰,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使用工具大大延伸了人的听觉功能。

三、认识观察工具

望远镜、显微镜和汽车后视镜延伸了人的视觉功能,盲杖延伸了盲人的触觉功能,助听器延伸了听力障碍者的听觉功能,学生活动手册中还列举了酒精测试仪,它延伸了人的嗅觉功能。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什么? 教学反思:

第3单元

用大脑思考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有结构的猜想活动,认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猜想。

2、知道猜想要有依据,猜想不一定正确,猜想需要进行验证。

3、借助解暗箱活动,体会当意见不一致时,交流、磋商、讨论的重要性。

4、针对树叶变黄的问题情境,提出猜想并进行验证。单元重难点:

重点:认识什么是猜想,什么是事实。难点:对猜想进行验证。课时安排:

做个小侦探

1课时 暗箱里的秘密

1课时 树叶变黄了

1课时

7.做个小侦探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图,针对具体情境中的问题有依据地说出自己的猜想,体会到猜想与事实不是一回事。

2、在玩碰碰球的科学游戏中,认识到猜想不一定是正确的;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需要进行验证。

3、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现象,探讨一些自然界的现象.培养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依据观察到的事实,作出猜想。

难点:将观察到的事实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建立合理联系。教学准备:

多媒体,五球碰碰球架(又名牛顿摆、能量守恒定律)教学过程:

一.大自然中有许多现象,要仔细观察

1.你看到了植物,为什么会这样? 2.谁破坏了蜘蛛网? 3.雪地上有动物的脚印,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共同探讨,寻找不同的答案.学生们分小组探究,最后请个别小组上台发言他们的讨论结果.三.看一看下面的现象

玩碰碰球.1.拉开一个球,松手后的结果是? 2.拉开两个球再松手呢? 3.拉开三个球再松手呢? 先猜猜,再试试.四.拓展探究

科学家一直在推测和研究恐龙灭绝的原因。

五.总结回归

师:今天大家学到什么?生:。。。

教学反思:

8.暗箱里的秘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解暗箱活动,体会依靠信息猜测的过程。

2、通过阅读,了解生活中更多的暗箱。

3、猜测暗盒里的情况,知道一些解暗箱的方法。

4、在解暗箱的过程中,如果意见不一致,需要交流、磋商、重新取证。教学重点:猜暗盒里的障碍物的位置。

教学难点:使用多种方法,体察小球滚动时暗盒里的情况。教法:实验探究法 学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小暗盒、暗箱、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我们学过观察,学过猜测,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2.让我们把观察和猜测结合起来。

二、学习新课 1.看图猜测:看图,说说发生了什么事,猜想兔子的逃跑路线。2.完成活动手册第8页。

3.小结:有许多东西像洞穴一样不方便打开,人们只能靠各种信息猜想里面的情况。4.解暗箱活动。

(1)滚小球,判断盒子里障碍物的位置。(2)和同伴说说你的发现。

(3)如果意见不一致,多试试,多交流。(4)完成活动手册第8页。4.小结:依靠信息进行猜测和判断。

三、总结与拓展 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9.树叶变黄了

教学目标: 探究树叶变黄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如何验证你的有关树叶变黄的猜想

教学准备:变黄的各种树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秋天到了,你的家乡哪些树的叶子会变黄呢?大家来讨论.二.猜一猜

银杏树叶是怎么慢慢变黄的?整体慢慢变黄,从中间向边缘变黄,从下往上变黄.同学们怎么验证你的猜想呢? 三.验证猜想 寻找证据验证自己的猜想,可以直接观察树上的叶子,或收集树叶来观察,可以给这些银杏树叶的图片排序.四:总结回归

师:今天上了什么?生:。。。

教学反思: 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2.能够识别自然物与人造物;

3.知道利用自然材料可以制造物品。

教学重难点:

了解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能够识别自然物与人造物。

教学准备:课件、树枝、树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在野外,在游乐场里,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人造的? 2.学生看图讨论手回答。

3.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区分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二、探索新知

1.看资料:你能区分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人造的吗?

2.交流后汇报。

3.小组活动:捡一些树枝、树叶,搭个小棚子。

4.完成活动手册第10页。5.展示成果,评价; 6.小结:利用自然材料,可以创造物品;

三、环保教育:

讨论人们的这些行为对自然界有什么影;

四、小结:

人们为了生活需要,利用自然材料可以创造物品; 教学反思:

11衣食住行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知道衣食住行的变化;

2、通过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动手操作等活动,知道衣食; 教学重难点:知道衣食住行的变化; 教学准备:课件、碾米工具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穿越”视频。

2.你有什么感想?

3.导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板书课题:衣食住行的变化))

二、探索发现

1.看图讨论:古时候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现在人们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

2.汇报发现。

3.小结:人们的生活的变化,从衣食住行上可以看出来。

4.分别分析:从古至今,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5.完成活动手册第11页,评价手册。

6.实践活动:用不同的工具把大米碾成米粉。7.谈活动感想:你觉得哪种工具最省力?米粉可以做成哪些好吃的食物?

三、总结与拓展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拓展:问问长辈,他们认为生活中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

教学反思: 轮子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知道轮子的作用; 2.知道轮子的发展史。

教学重难点:轮子的变化。轮子的应用。

教学准备:轮子、小车配件包、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体会导入

1.活动:先推书,再用铅笔做轮子,再推,说说轮子的作用。

2.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轮子的故事。

二、探索发现

1.读一读轮子的历史。

2.讨论:从古至今,轮子有了哪些改变?

3.完成活动手册第12页。

4.评价活动手册。

5.小组活动:想办法给“小车”装上轮子。

6.展示成果,相互评价。

7.拓展:轮子还能应用在哪里?

8.完成活动手册第12页。9评价活动手册。

三、课堂总结

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篇: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教学重点:

1.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教学难点:

1.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讲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

谈话导入:

1.今天学习什么课?

2.什么是科学?

出示图片:(彩虹、火山、蘑菇岩、猪笼草、恐龙)提问:你认识这些自然事物吗?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吗?你还想知道哪些自然秘密?

出示图片:家居设备组合

提问:你认识哪些电器设备?有什么用?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吗?

小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看图:图中画有什么?是什么意思?

观看并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

引发学生对科学一词的关注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介绍小组活动的要求 介绍一些实验仪器

讲解要求: 1.悄悄完成

2.动脑筋制作出不同的玩具 组织展示作品 组织评价作品 小结: 1.遵守纪律方面 2.作品制作方面 3.团结合作方面

作业:制作一个你认为最漂亮的纸玩具

动手制作纸玩具

展示作品

评价作品

了解分组活动的学习方法 掌握基础仪器名称,激发兴趣

体会动手活动是科学课的重要内容,了解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

体会成功的喜悦 学习评价方法

板书设计: 我们的生活与科技

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科学和技术 教学小结:

第一次上科学课,学生们非常的喜欢,通过讲述,观察和实验,使他们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激发了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

小小工程师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2.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2.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 教学难点:

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

教法: 操作法 课前准备:

1.花坛图片、铃铛、闹钟、口琴等,水果糖、醋、酱油,各种质地玩具。

2.口袋、蒙眼布、定时器、香蕉、书、教学过程: 活动一:

1.观察花的颜色(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2.听声游戏(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3.尝糖的味道(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4.闻瓶中液体的气味(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5.用手或脸布皮肤感觉,辨认毛绒玩具。(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活动二:

猜猜盒子里有什么? 小组进行 小结:

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感觉器官,它们是人认识物体的好帮手。

板书: 教学小结: 3.上好科学课 目的:

1.用五种感官观察物体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在活动中能认真仔细去感受。

2.初步培养根据颜色、形状、声音、软硬、味道和气味等特性辨认物体的能力。

3.了解各感官能观察到物上好科学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关心自己的学习场地,熟悉实验室的环境,如实验仪器摆 放在哪,标本厨在哪,在哪可以取水等。

2.通过一个简单的探究活动来让学生意识到规则对于科学学习的意义,遵守规则可以提高实验效率、学习水平。

课前准备:

一个细而高的瓶子,一个粗而矮的瓶子,两个瓶子里装 有高度不同的染色的水。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参观比较

1.参观科学教室,说说它与普通教室有什么不同?

比较之前要让学生仔细观察科学教室,关注以下这些方面:课桌椅 的摆放、橱窗里的物品、墙壁板报的布置以及通水通电情况。坐的桌子不一样,科学教室里是大桌子;科学教室里可以看到一些 动物、植物的标本;科学教室里还有一些实验器材;科学教室里通水通 电等等。

2.学生尝试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布置。

3.坐的桌子不一样,科学教室里是大桌子,可以多人坐在坐一起做实 验;

科学教室里可以看到一些动物、植物的标本; 科学教室里还有一些 实验器材;

科学教室里通水通电;

科学教室的环境布置与科学有关等等。

二、实验:比较水的多少

1.教学时教师需准备给每个小组学生准备一高一矮的两个瓶子里 装有不同高度的水,为了看得更清楚,可以用色素给水染色。

2.比较之前让学生制定一个简单的计划,说说怎么去比,需要用到 什么材料。

3.比较的方法可以多样,教师要尽可能地想到学生所想到的方法并准备好相应的工具。

方法一:再找一个一样的高瓶子,将矮瓶子里的水倒入高瓶子进行比较;

方法二:再找一个一样的矮瓶子,将高瓶子里的水例入矮瓶子进行比较;

方法三:找两个同样的带有刻度的瓶子(量筒或量杯),将两瓶水 分别倒入进行比较。

4.实验过后。

教师回顾比较水的多少的实验,在刚才的实验中哪些 行为好?哪些行为不好?

结合活动手册,明辨图片上的这些同学的做法,哪些做的对,哪些 做的不对,我们应该怎样做? 好的行为:

交流声音很轻,人人有序操作,实验过程中注意材料轻拿轻放,实验过后及时清理桌面??

不好的行为:声音吵杂,不听指挥,互相争抢器材,搞得桌上到处是水、没有人人参与? 5.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中遵守了哪些,还有哪些被忽视了,想想如果我们要是都遵守科学课的规则,那我们的实验效果会怎么样?

6.将学生在明辨是非的过程中正确的做法记录下来,一一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交流讨论,还可以补充哪些?

7.将所有的规则都记录下来,进行强化,并提醒在以后的活动中要 注意遵守这些规则。

三、小结。

第二单元 认识感官

教学内容 第12-14页 教学目标

1.认识眼、耳、口舌、鼻子、手这些感官,能初步用这些感官来观察周围的事物,能简单描述自己观察的感觉。

2.通过观察来说出感官的名字,通过运用感官观察和描述,了解感官的作用。

3.知道感官的重要性,知道细心呵护感官。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感官,会用感官。

用感官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正确描述出来。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水果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朗读科学小诗,渲染学习气氛 1.谈话:

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朗读这首小诗。有它色彩多缤纷,有它音乐多美妙……

2.猜一猜:是谁,让我们知寒知暖? 3.小结: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用感官观察吧。

朗读小诗

大胆猜测 认识感官

1.师:我们用什么来观察周围的事物?

2.教师出示各种感官的图像资料,提问:这些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作用?

3.谈话: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感官)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用感官观察 1.比眼力:

用眼睛看,你能找到几种动物? 2.比听力: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3.比嗅觉:闻一闻,尝一尝,盒子里的是什么水果? 4.触觉:触摸不同的地面,说说你的感觉。小结:我们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来观察周围的事物。

学生交流后汇报 学生交流后汇报

学生操作后汇报 总结与拓展

1.师:你有什么收获? 2.怎样呵护感觉?

3.法制渗透:看第14页狗和鹰的图文,生动物保护法》。

板书设计

认识感官

观察事物

眼看 耳听 舌尝 鼻闻 手摸

《治安管理处罚法》《野

感官总动员

教学内容 第15—17页 教学目标

1.知道运用多种感觉来观察发现事物的特点。

2.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感觉观察,发现事物的特点及变化。3.懂得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常常需要运用多种感觉。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运用多种感觉来观察发现事物的特点。运用多种感觉全面认识事物。教具、学具准备

各种茶水、茶杯、蜡烛、课件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1.回顾旧知:我们观察事物的感觉哪些? 2.导入:只用一种感官,能观察完事物的特点吗? 3.小结:我们就来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来观察事物。

探索新知

1.大家来品茶:做第15页的品茶实验。

2.小结:吃东西时,舌头和鼻子总是一起工作的。3.安全教育:未知的东西不能随便闻和尝。

4.小组活动:观察点燃前和点燃后的蜡烛,尽可能多地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注意防止被火苗或蜡烛油烫伤)

5.提问:

你找到的特点是用什么感官发现的?怎么选西瓜? 6.小结: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常常需要运用多种感官。品茶实验 小组活动 学生讨论后汇报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感官总动员

运用多种感官

全面认识事

借助工具观察

教学内容 第18—2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做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活动,知道使用简 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2.通过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官功 能。

3.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具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使用放大镜、显微镜和听诊器。正确使用放大镜、显微镜和听诊器。课前准备:

1.放大镜两个、简易显微镜两个。2.蜡烛一支、火柴一盒。

3.相关视频。

教学过程:

一、观察大拇指

1.引导学生用三种方式观察大拇指。

(肉眼、放大镜、简易显微镜)(1)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来回移动,直至看清楚。

(2)提醒学生使用放大镜看太阳的严重后果,进行安全教育。

(3)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用镜头紧贴手指,眼睛紧贴观察孔,调节旋钮,知道看清晰为止。(尽量让学生看完书自己说)

2.提问:用三种方法观察到的大拇指有什么不同呢?(见学生活动手册 P6)

3.引出工具可以观察到物体更多的细节,而这些都是肉眼无法看到的。

二、听诊器

1.老师演示使用听诊器的方法。

2.学生轮流上台体验。

(1)用耳朵贴着同学的胸口听心跳声。(2)用听诊器贴着同学的胸口听心跳声。

(3)分享感受:用耳朵听和用听诊器听有什么不同?

3.引出工具大大延伸了人的听觉功能。

三、认识各种观察工具

1.课件出示:望远镜、显微镜和汽车后视镜。提问: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呢?(延伸了人的视觉功能。)

2.课件出示:盲杖 提问: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呢?(延伸了盲人的触觉功能。)3.课件出示:助听器 提问: 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呢?(延伸了听力障碍者的听觉功能。)

4.(学生活动手册)酒精测试仪,它延伸了人的嗅觉功能。

四、小结

五、板书设计

做个小侦探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现象,探讨一些自然界的现象.培养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真观察,仔细思考,探究结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碰碰球架 教学过程:

一、大自然中有许多现象,要仔细观察

1.你看到了植物,为什么会这样? 2.谁破坏了蜘蛛网? 3.雪地上有动物的脚印,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共同探讨,寻找不同的答案。

学生们分小组探究,最后请个别小组上台发言他们的讨论结果。

三、看一看下面的现象,玩碰碰球 1.拉开一个球,松手后的结果是? 2.拉开两个球再松手呢? 3.拉开三个球再松手呢?先猜猜,再试试.四、拓展探究

科学家一直在推测和研究恐龙灭绝的原因。

五、总结回归

师:今天大家学到什么?生:。。。教学反思:

暗箱里的秘密

教学目标:

通过各种信息来猜想不 便打开的东西里面的情况。

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究来发现暗箱里的秘密

教学准备:暗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图,说说发生了什么事,猜想兔子的逃跑路线。同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了解暗箱

有许多东西像洞穴一样不方便打开,人们只能靠各种信息猜想里面的情况。

1.解暗箱,滚小球,判断盒子里障碍物的位置。

和同伴说说你的发现。如果意见不一致,多试试,多交流。2.其他解”暗箱”的示例

(1)医生用听诊器检查身体。

(2)铁路检修工敲火车车轮查找故障和隐患。(3)维修人员用探测器寻找地下管道。

三、回顾总结

师:今天学了什么? 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树叶变黄了

教学目标:

探究树叶变黄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如何验证你的有关树叶变黄的猜想

教学准备: 变黄的各种树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秋天到了,你的家乡哪些树的叶子会变黄呢? 大家来讨论。

二、猜一猜

银杏树叶是怎么慢慢变黄的? 整体慢慢变黄,从中间向边缘变黄,从下往上变黄。同学们怎么验证你的猜想呢?

三、验证猜想

寻找证据验证自己的猜想,可以直接观察树上的叶子,或收集树叶来观察,可以给这些银杏树叶的图片排序.。

四、总结回归

五、师:今天上了什么? 生:......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2.能够识别自然物与人造物;

3.知道利用自然材料可以制造物品。

教学重难点:

了解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能够识别自然物与人造物。

教学准备:

课件、树枝、树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在野外,在游乐场里,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人造的? 2.学生看图讨论手回答。3.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区分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二、探索新知

1.看资料:

你能区分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人造的吗?

2.交流后汇报。

3.小组活动:捡一些树枝、树叶,搭个小棚子。4.完成活动手册第 10 页。5.展示成果,评价。

6.小结:

利用自然材料,可以创造物品。

三、总结与拓展

1.看课本第 34 页,了解人们为了满足生活需要,常常利用自然材料制造物品。

2.你再举几个利用自然材料制造物品的例子吗? 3.完成活动手册第 10 页,相互评价。

3.环保教育:

讨论人们的这些行为对自然界有什么影响,又会对人类的生活 带什么影响?

小结:人们为了生活需要,利用自然材料可以创造物品,但是必须注意保护 环境。教学反思:

衣食住行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知道衣食住行的变化。

2.通过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动手操作等活动,知道衣食住行的变化。

3.懂得科学的进步,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学重难点:

知道衣食住行的变化。发现衣食住行的变化。

教学准备: 课件、碾米工具等。

一、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看“穿越”视频。

2.你有什么感想?

3.导入:

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板书课题:衣食住行的变化))

二、探索发现 1.看图讨论:

古时候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现在人们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 2.汇报发现。

3.小结:

人们的生活的变化,从衣食住行上可以看出来。

4.分别分析:

从古至今,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5.完成活动手册第 11 页,评价手册。

6.实践活动:

用不同的工具把大米碾成米粉。

7.谈活动感想: 你觉得哪种工具最省力? 米粉可以做成哪些好吃的食物?

三、总结与拓展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拓展:问问长辈,他们认为生活中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轮子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知道轮子的作用; 2.知道轮子的发展史。

教学重难点: 轮子的变化。轮子的应用。

教学准备:

轮子、小车配件包、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体会导入

1.活动:

先推书,再用铅笔做轮子,再推,说说轮子的作用。

2.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轮子的故事。

二、探索发现

1.读一读轮子的历史。

2.讨论:从古至今,轮子有了哪些改变? 3.完成活动手册第 12 页。

4.评价活动手册。

5.小组活动:

想办法给“小车”装上轮子。

6.展示成果,相互评价。

7.拓展:

轮子还能应用在哪里?

8.完成活动手册第 12 页。评价活动手册。

三、课堂总结 师:你有什么收获?

四、板书设计:

第三篇: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我们一起学科学

星眨眼,气球飘,我有很多“小问号“。多动手,勤动脑,科学课上探奥妙。

1.走进科学课

一、教学要求:

1、收集有关科学和科技发展的资料,明确科学课研究的对象和学习的知识内容。

2、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3、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初步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2、知道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⑴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名字? ⑵知道哪些我国科技项目?

2、学习新课;

(一)科学课上要做什么?

1、谈话,简述科学的意义,科学课研究的对象。

2、分析科学家取得某项成就的原因。

3、具体说出科学家的哪些精神值得自己学习,(二)活动过程:(1)

1、看书第二页。

2、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等得了什么?

3、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同位互相交流。

4、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结果.

(三)活动过程:(2)

1.拿出带来的叶片观看一下,叶子是什么样的? 2.小鱼为何改变了方向?(课本第三页)

3、小组代表说发现。

4、教师小结:我们要从小热爱科学,善于观察与思考,能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答案及追求真理。

四、拓展活动

听科学家的故事。学生互相讲。

2.我的“小问号”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 不同颜色的小动物玩具,图片等等。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初步感悟

1、师:我们在这么美的大自然中,亲近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秘密。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

2、组织学生交流。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师:老师这儿有几样物品,你能提出小问号吗?

师出示:黄色、红色、绿色的玩具、小车等。谁来提问?学生自由提问(只要学生能够根据物品或者是提示提出问题即可,不管问题有没有答案,问题是否科学,都可以。)

2、师:是啊,小车为什么能跑,青蛙为何能跳,这一个个美丽的小问号是多么有趣啊!我们来说说听听。学生各抒己见。

3、师:我们可以自愿组合成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分组,选好组长)

4、全班汇报:

5、看课本第五页的图画,你有哪些“小问号”?(1)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有哪几种颜色?(2)鸟类是怎样繁殖的?......(3)全班汇报,共同揭秘。对于可以解决的问题,老师可以积极发动学生,师生一起解决。

三、拓展活动(课后作业)

在课后进行观察,把自己的“小问号“记录下来,我们下一节课讨论。第二单元 我们怎么知道 用眼看,用鼻闻,靠耳听声音。用舌尝,用手摸,观察方法多。

3.看一看

教学目标:认识眼睛,以及它们的作用,知道眼睛的重要性。准备材料: 镜子 七巧板 图片 教学建议:

学生戴眼罩的时间不宜过久,可能会造成感觉不适。教学过程:

1、导入一 教师:(播放动画)蒙蒙诺诺是怎么找到自己照片的啊?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你们还能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吗?,往四周看一看能看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眼睛的重要性)

2、导入二 活动导入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安静。仔细听一听,听见什么声音了吗?那么现在请你们把耳朵捂住,还能听见吗?听得清楚吗? 活动:小眼看世界

(1).戴上眼罩,体验黑暗

教师:(分发材料)你看得见吗?能走路吗?(引导体验黑暗带来的不便)教师:下面老师要请一个小朋友上前,戴着眼罩,穿过这些障碍物,看看会怎么样。(在教室前面摆法一些椅子等障碍物,摆放2-3个即可,同时老师在旁边注意保护,以免学生跌倒磕碰)(2).眼睛的作用

教师:刚才戴上眼罩的小朋友走的跌跌撞撞的,谁说一下这是为什么呢?(鼓励幼儿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进一步让幼儿体验黑暗,明白眼睛的作用)教师: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所以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眼睛,还要关心和帮助眼睛看不到的人,对不对?(引导小朋友爱护眼睛,培养小朋友助残意识,关心帮助残障人士)

3、评估

(1).是否知道眼睛的作用。(2).是否参与了眼睛的游戏。

4、小结:师谈话说如何保护自己眼睛和耳朵

4、延伸:

图片有哪几种动物(9页大象图)

教学反思:

4.听一听

教学目标

认识眼睛和耳朵,以及它们的作用。知道眼睛和耳朵的重要性。材料准备

水杯、瓶子、沙、石子等。教学建议:

在进行声音的游戏的时候,尽量选择周围相对比较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教学过程

一、现在请同学们安静。现在仔细听一听,听见什么声音了吗?那么现在请你们把耳朵捂住,还能听见吗?听得清楚吗?

二、听声辩音比赛

(1).请学生聆听几种乐器的声音,并尝试记住这些声音的特点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呢?(配合幼儿回答演奏乐器,引导幼儿回忆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2).让学生在戴着眼罩的情况下,辨别几种乐器的声音

教师:这边的小朋友戴上眼罩,老师演示乐器,这边的学生当评委。(将学生分成两组,第二轮轮换进行,让学生辨认乐器的声音)

教师:老师请出一个小朋友来演奏乐器,让戴着眼罩的小朋友猜测是哪种乐器的声音,好不好?(引导幼儿探究声音的兴趣,体验耳朵的重要性。)

三、评估

1.是否知道耳朵的作用。2.是否参与了耳朵的游戏。

四、延伸

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一个“盲人摸物”的游戏。小朋友和爸爸妈妈轮流来体验闭着眼睛摸东西的感觉。教学反思:

5.摸一摸

教学目标: 1.能力。使学生感知物体的冷热、软硬、粗糙、光滑等特征,发展感知

2.帮助学生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

3.培养学生用手触摸感知物体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用手感知物体的特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

教学准备:

每人一套材料:三支彩笔,复印纸、纸板、砂纸 方法与手段:讨论法、问答法、游戏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动手触摸的兴趣。

师:请你用手摸一摸自己的皮肤,说说你有什么感觉?(引导说一说摸过的什么感觉,引导说完整句。)学生自由操作,并各自发表意见。

二、引导幼儿通过触摸,感知物体的不同特征。

1.师:你准备的东西摸上去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捏捏毛巾和纸板有什么不一样?摸摸砂纸的正面和反面又有什么不同?

引导幼儿说出软硬、光滑、粗糙等词汇。

师:我们能用手摸出软、硬、光滑、粗糙,你们的小手真能干!

2.教师继续提问: 现在请你用手摸摸自己身上,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3.再摸摸其他物品 从箱子中任意摸出一种物品,说说它的特征。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用手摸一摸物品,说一说事物的特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尝试用几个词表达自己的感觉,帮助学生从物体的多方面感知特征与表达。

三、引导学生讨论,扩展经验。

1.准备1—2个学生没有触摸过的东西。

师: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些东西是冷的、热的、软的、硬的、光滑的还是粗糙的?那么谁来试试?

引导幼儿回答用手摸摸捏捏并请几位小朋友上来捏一捏,摸一摸。

2.教师继续提问:你还摸过什么东西?他们摸上去有什么感觉?说出来告诉大家。

四、活动延伸:

回家蒙上眼睛,摸一摸,分辨出爸爸、妈妈。教学反思:

首先,我让幼儿直接动手操作,激发幼儿触摸的兴趣,并明确从各物体获得的感知。接着,引导幼儿摸摸物品,感知冷热、软硬、粗糙、光滑等相对的特征,进一步感受各特征。通过摸摸自己和摸摸教室里的物体,幼儿感知物体的不同特征。然后,再以幼儿没有碰触过的物体、曾经碰触过的物品、看到的教室外的物体展开讨论,拓展幼儿的经验。最后,我以游戏进行延伸,让幼儿通过触摸物体进行猜测,加深幼儿对物体特征的印象。活动中,绝大多数幼儿能够用一个词描述物体特征,但并不能自主地使用两个及其以上的词语描述。今后我会加强幼儿从多角度描述物体特征的能力。

6.闻一闻,尝一尝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感官,学习用鼻子、眼睛、嘴巴来辨别各种液体。

2、愉快的参与活动,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觉。

教学准备:

1、无色透明的液体(开水、酒精、白醋)。

2、黑色的液体(咖啡、可乐、酱油)。

3、气味较为浓烈的水果(苹果、柠檬、石榴)

4、透明一次性杯子若干、带盖塑料杯若干。

教学过程:

1、老师:“听说森林里的小动物要举行一个问答比赛,你们想参加吗?”请学生尽快举手回答问题:

(1)什么动物的鼻子最长?(大象)

(2)什么动物的鼻子像圆形?(小猪)

(3)什么动物的鼻子最灵敏?(小狗)

2、把实验材料(苹果、柠檬、石榴)放在桌上,让学生蒙住眼睛,闻闻气味。

3、请学生说一说刚才闻的是什么,然后摘下眼罩验证。

4、将三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开水、酒精、白醋)放在桌子上,先请学生猜杯子里装的是什么,然后请幼儿闻一闻,区分开水、酒精、白醋。引导学生发现鼻子对认知物体的作用。

5、将三种黑色的液体(咖啡、可乐、酱油)放在桌上,提问:“我们除了通过视觉、嗅觉来辨别各液体,还有什么方法呢?”引导学生通过尝一尝来辨别各种液体。

6、小结辨别物品的方法: 闻、尝都是在观察。

第三单元 玩中学

推小车,捏彩泥,玩中发现小秘密。玩磁铁,分铅笔,我能解决小问题。

7.玩磁铁

教学目标:

1.在游戏中,了解磁铁同极排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2.能在主动探索、反复尝试中找出磁扣的南北极。

3.在合作游戏和探索活动中感受玩磁铁的乐趣。

教学准备:

条形磁铁、U形磁铁若干,磁扣人手一个,磁铁玩具 教学过程:

一、探究磁铁同极排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1.情境导入,激趣

师:小队员们,又到了我们一起“学科学,大闯关”的活动了,大家有没有信心闯关成功?别忘了我的口号是“科学泡泡,动手动脑;玩转磁铁,探索奥妙!”大家准备好了吗?有没有信心们?好,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闯关游戏。

2.探究知道新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观察一下磁铁。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磁铁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

学生:

(1)磁铁的形状:方块磁铁、瓦形磁铁、圆柱形磁铁、圆环磁铁、圆片磁铁、条形磁铁、U形磁铁。(2)磁铁两端有蓝色,一端红色。(3)磁铁能够吸引铁磁性物质。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

3.游戏:变身小磁铁

师:同学们很棒,请你们任选蓝色和红色小标志的两头,互相对碰会有什么现象?(同颜色的两端相斥,不同颜色的两端相吸。)

二、探究磁铁的应用

1.激趣

师:玩过了游戏,我们休息一下,进行我们的终极挑战。

2.学生探究,磁铁还可以吸引那些物体?(教师适时引导,并观察学生实验情况。)

3.分享实验结果。

4.教师小结,简介磁铁在生活中的 应用。

8.玩彩泥

教学目标:

1.彩泥制作学会揉、压、搓等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2.能随意取橡皮泥,通过分泥、团圆、压扁、挤捏等技能,塑造不同样式的花朵形状。

3.通过学生用彩泥制作花朵,激发学生爱护植物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准备:

课件、彩泥、硬纸板、彩泥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让我们一起拍拍小手吧!

2、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好朋友,它的名字叫圆圆,它想和大家一起玩游戏。你们愿意吗?

二、基本部分:

1、游戏:《彩泥变变变》 ①、揉一揉:彩泥变成汤圆

②、压一压:汤圆变大饼,比一比谁的饼大。③、搓一搓:汤圆变面条,比一比谁的面条长。④让幼儿自己变一变,说一说变成了什么。

2、同学们,彩泥好玩吗?今天是圆圆的生日,圆圆有一个生日愿望?

圆圆:我最喜欢夏天五颜六色的花朵,可是现在是冬天,花朵都枯萎了,我想看盛开是美丽花朵,你们能帮我实现生日愿望吗?

3、老师边播放课件边动手演示花朵的制作过程。

讲解彩泥花朵的制作的过程:

制作一个黄色的小球,五个红色的小球,两个绿色的小球和绿色的长条。按照顺序粘在白纸板上。师:让我们一起用彩泥做出漂亮的花朵,帮小彩泥实现愿望把!

4、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结束部分:

1、让大家和老师来欣赏一下你们的作品。

2、我们一起去洗洗小手吧!

9.玩小车

教学意图:

玩具是每一个小学生的最爱,并且各种各样的颜色对于他们来说也充满了好奇,这节活动课就是通过让学生在玩小汽车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对颜色的兴趣,感受和同伴一起玩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对颜色感兴趣。

2、会将小汽车车轮或其他圆形的东西蘸颜色在白纸上滚。

教学准备: 为每个宝宝准备一辆玩具汽车,拉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你们猜猜是什么?

2.在学生自由猜测时,教师掀掉布,给学生一个惊喜:

(师:“看,是什么?”)(小汽车)

师生一起说说小汽车的种类和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3.“这么多好玩的小汽车,你们想不想玩一玩啊?”

(教师讲清楚要求,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玩具汽车玩。)

二、引发兴趣,教师进行示范演示。

1.师:小朋友们,快来看呀,老师的汽车会变魔术!

教师把汽车车轮蘸上颜色在白纸上开过,边开汽车边念儿歌“小汽车,嘀嘀嘀,开来开去真有趣。”

2.引导学生观察小汽车滚出来的画,师:厉害吧,老师的小汽车还会画画呢,看,是什么颜色的?像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在学生回答像什么时,教师要给与肯定。)

4.师:同学们,你们的小汽车能画画,依靠的是什么力量?

(推力 拉力)

三、活动结束

1、每人一个方向盘,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做开小汽车的游戏。

2、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力或拉力。

10.分一分

教学目标:

1、经历根据色彩、形状、用途等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个标准进行简单的分类;

2、初步培养学生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即掌握分类方法。教学难点:找到合适的分类标准;

教具准备:

各种颜色的立体快、铅笔等。教学过程:

师:孩子们,老师知道你们是懂礼貌、爱整洁的孩子。而且老师还知道你们今天每个人都会表现的非常乖。

一、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分类需求

那下面请小朋友们看大屏幕,(出示第一幅图)。仔细观察后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

生1:书架上的书很乱;生2: 玩具到处都是;生3: 笔、桌上、地上都有„

师:很乱。那孩子们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很乱呢?请生自由回答。

师:孩子们说的都对。小猴自己也说了,好乱呀!播放课件。

师:Ppt出示第二幅图

师:孩子们,下面我们看看小猴整理后的房间,你感觉怎么样? 生自由答。(整齐)很舒服(或很整齐)。

那孩子们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很舒服呢?

师:回答的真不错。所以呀,我们平时都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共同学习。

之前老师已经请小朋友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预习了关于分一分的内容。师: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听清要求:(2、3个同学)你是怎样整理自己的书包的?(出示课件)(善于捕捉学生回答问题的信息,灵活处理)

生自由汇报:语文放在一起,数学放在一起,文具放在一起等

师引导总结:把书放在一起,作业本放放在一起,学具放在一起等。

师:看来呀孩子们真能干,学会了整理自己的书包。真了不起!

三、练习

1、师: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把桌子上的小棒自己独立的试着分一分;老师看哪些同学能干,分好用坐姿告诉老师。(老师巡视,捕捉信息,灵活处理)

2、请同学们把小棒快速地放到桌子的左边然后用坐姿告诉老师。那下面我们来展示展示你们的本领。老师相信你们行。

3、练习(出示课件)

(1)把生活在水里的动物涂色。

师:请同桌之间小声地相互讨论,然后再回答问题。(生自由答。)

(2)整理玩具,分类摆放。

第四单元 水

看颜色,尝味道,水的特点我知道。小水滴,真奇妙,食盐遇它不见了。

11.运水游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运水游戏中,再次感知水的特性。

2.能认识和选择在不同情况下适宜运水的工具、材料,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3.在活动中充分感受玩水带来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准备:

水、充气盆、空桶、漏斗、瓶子、小水桶、小杯子,小铲子,小筐、小勺子、毛巾、棉花、吸水纸、海绵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起学生对水的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水吗?”“水是什么样的?”“玩水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不能把自己和同学的身上弄湿)

(二).通过玩水,自由探索。

1.运水。

(1)我们今天接到一个新任务,就是把这边水槽里的水运到那边的水槽里去。(不能直接倒,并且不能漏了水或着撒了水。)

(2).学生运水。

(渗透教育“水是很珍贵的,别把它漏到地上了。”

2.看图片。

师:看着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水会流东,水很珍贵,要节约用水;谁能给人们带来方便,也能带来危害。)

(三).活动延伸:

师:今天的任务都完成得很好,下面让小水轮转起来。(两人一组)

12.认识水

教学目标:认识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教学准备:水、烧杯、水槽、量筒、不同形状的其他容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课件有关水的图片? 学生观看。

2、谈话:我们生活、生产都离不开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水。(板书课题)

12、认识水

二、认识水

1)、你们知道哪些水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回答。

2)、你闻一闻容器里的水,是什么味道?尝一尝什么味道?

板书:无色、无味、透明、易流动

3)、出示白醋、清水、橙汁、白糖水,让学生分辨出来。

方法指导:一看二闻三尝

4)、出示书中插图。小明不知道水是什么形状?我们来帮帮小明好吗? 学生说水倒入桌上容器的形状。

5)、实验证明水倒入容器后的形状。

(老师演示将水倒进不同容器中,学生观察水的形状。)

三、拓展活动:说说自然界中哪里有水,学生互相交流,师小结。

13.水变咸了

教学目标:

1.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征,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教学重、难点:

1、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征;

2、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

食盐、白糖、勺子、筷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奔主题。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我们今天研究的主题是什么?

生:水变咸了(师同时板书)。

师:水为什么变咸了?

生:因为放了盐。

师:怎么知道水里放了盐?

生:尝一尝。

师:老师这有一杯溶液,谁来尝一尝?(指生品尝)师:是盐水吗?

生:不是,是糖水,因为它是甜的,说明放了糖。

二、认识溶解。

师:同学们想不想做一杯甜水和一杯咸水呢? 生:(齐答)想。

师:怎么做?说说你的方法,并说一说要用到哪些物品和器材。(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小组鼓励。学生按照老师给的提示来配置溶液。(师巡视、指导)

强调:边做实验变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学生配置的溶液展示,并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引导:那我们刚才放到烧杯里的盐和糖去哪了?

(生来回答:化了、看不见了„„)

引出:我们科学上称这种现象为“溶解”,根据我们刚才做的实验,你认为什么样的是溶解?(生讨论交流汇报,师简述溶解的意义)

三、深入探究,拓展认识。

在水里是不是所有的物品都能溶解?学生交流后师小结。

四、课堂反思: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指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五、作业布置:

把食盐水倒入盘子里,放在窗台上,没议案进行观察,会有什么发现?

14.把它们放到水里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发现事实,做出判断。并用文字或图表等手段记录和描述所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2.知识与技能:意识到通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认识物体的更多性质。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意识到固体在水中的沉和浮不是由其轻重决定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感受猜测和假设的重要性,懂得通过实验观察获得事实,根据事实作出的判断才是科学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的现象。

难点:意识到固体的沉和浮不是由其轻重决定的,而是由材料、形状所决定的。

教学准备: 沙子、小苏打、勺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故事导入:

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请看:三个小伙伴在森林里玩皮球,小兔子一使劲,把皮球踢进了一个深深的树洞,于是三个小伙伴开始想办法,小猴看到附近有一条小河,于是他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你知道他们想到了什么办法吗?

学生讨论:他们把水倒进树洞,皮球飘上来了。

2、同学们真聪明,和小伙伴们想到一块去了,于是他们抬来了水,把水倒进树洞,皮球就浮上来了。小伙伴们又开心的玩了起来。

3、大家都是利用了皮球能在水里浮起来这一知识,帮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个问题,皮球是固体,那是不是所有的固体放到水里都能浮起来呢?

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把物体放到水里,看看是溶解在水里,还是浮在水面上。

二、探究

(一)预测物体在水里的情况。

1、认识材料。

老师给每一个小组都准备许多好玩的物体,快看一看都有什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2、学生汇报。(沙子、小苏打、食用油)

3、猜一猜。把他们放到水里,会有什么现象? 生讨论:(有的沉、有的浮、有的不见了。)

4、学生汇报本组的猜想。

(二)探究物体在水里的沉浮情况。

1、谈话: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就让我们亲自动手试一试,用实验来验证吧。你们准备怎样做这个实验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吗?

2、学生汇报做实验的注意事项。

(三)师小结:有些物质在水里容易溶解,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三、拓展活动:

1、饮料可以冲着喝,知道为什么吗?

2、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溶解?

15.放大镜

教学目标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平面镜片。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教学过程

一、问题与猜想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我来介绍一下放大镜。(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介绍)。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1)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2)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二、探究与实践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拓展与创新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说说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尝试利用放大镜来放大物体。

四、小结

16.我的削笔刀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几种削笔刀,并了解其用途。

2.初步知道削笔刀的发展过程,感悟制造刀具的材料和工艺已经并将继续不断发展。

教学重点:知道选用合适的削笔刀更能提高削铅笔的效率。

教学难点:理解技术的发展使制造工具所用的材料和工艺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教学准备:剪刀、菜刀、削笔刀、指甲刀、手术刀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刀具,不同的刀具被用来切割不同种类的物品,但外形也不相同。

二:问题与猜想

1、出示铅笔 这些铅笔没法用了怎么办?

2、学生自由回答,根据回答师说:同学们真棒!知道的那么多呀!

四、探究与实践

1、你门还想不想知道使用哪种削笔刀方便?学生亲自体验(注意安全)

2、展示交流:使用哪种削笔刀方便?为什么?

(使用转笔刀既省时、省力、又安全。)

五、拓展与创新

1、科技产品给生活带来哪些变化?举例说明。(计算器具、交通工具等)

2、师小结

第四篇:一年级科学科学上册教案

科学始业课

教学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2.了解科学课学什么,对课程产生一定的兴趣。3.了解任课老师,能对老师产生一定的好感。

教学重点:通过小朋友们做实验的小故事,感受到科学好,并愿意为之努力。教学难点:常规养成。教学准备:

卡通磁贴、碘酒棉签、米饭、白纸、铁勺(分米饭)

一、简单介绍评价表

1.给表现好的小组贴笑脸磁贴,引出评价表。2.简单介绍奖励措施。

3.介绍分组,让相应的学生举手,给反应快的小组奖励。

二、教师自我介绍

三、讲小故事

1.讲身边的同学的故事,积极尝试简单的实验,发现问题,尝试解决,仔细观察,关注细节,不局限于限定材料,多次尝试,乐于表达。

2.科学家珍妮古道尔的事迹。

四、了解学什么

1.植物(展示很多图片),提问,这是什么?你还知道什么? 2.给学生演示一些简单实验(如,米饭遇到碘酒变成了蓝色等等)。3.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

五、作业设计:

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如“金鸡独立”或其他。第1课 我们知道的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教学重点: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教学难点:种植一棵植物,观察并记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页的大图,向学生提问:“图中哪些是植物?”学生会说树、草等。

2.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植物”。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并提问: “这棵植物会不会开花?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在哪里?”等。

3.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让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以使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记录,形成班级记录表,张贴在班级中。

二、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1.出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同时发现陆地上有植物,水中也有植物。也可以问:“图上有多少种植物?”

2.组织学生交流“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以利于学生形成“植物”的概念,如“都有叶子,都是绿的,会开花,会长大”等。教师将交流结果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3.教师提问:“蝴蝶是植物吗?”让学生来说说判断的理由。学生可能会说:“植物不会动,蝴蝶会飞;蝴蝶是动物”等。这一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植物与动物的不同。

三、塑料花是植物吗?

1.提问:“蝴蝶不是植物,那塑料花是植物吗?” 2.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是什么?

3.提供植物与塑料花的实物,让学生进行对比,在小组观察、交流。4.学生可能会说塑料花不是“活”的。从结果来说,植物有根、茎、叶,会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同时它的生长需要水、空气、阳光、一定的温度条件(生长需要环境的支持)的,这与塑料花不会生长、不会死亡、长期保持一种形态是完全不同的。(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允许多种不同的表述和看法)

四、种一棵植物

1.出示自己带来的一些植物,例如胡萝卜、小葱、绿萝枝条、大蒜、多肉植物的叶片、小苗、种子等,并出示植物的两种种植方式(土培和水培),分别介绍这些植物适合种在土里还是种在水里。教师适当演示。

2.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种植材料,包括花盆、土、小铲子等园艺工具,让学生自主选择植物,回家种植。

3.选择的植物可以让学生在学生活动手册的“第1周”中画好,这样便于指导。学生对种植后如何照顾植物可能并不熟悉,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如土培植物不干不浇、浇则浇透;水培植物需要换水,放在家里的哪个位置更合适 等,都要做详细的说明。种养活动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教师可以打印《致家长的一封信》,附上要求和种养方法,发给学生家长,希望家长提供帮助,使学生能更好地照顾植物。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五、作业:塑料花是植物吗?说说理由。

第2课 观察一棵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2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3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科学态度目标

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教学重点: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教学难点: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教学准备:

植物、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教师导语:星期天,维尼熊去植物园游玩,植物园里的植物真多啊!(板书:植物)小朋友,我们跟维尼熊一起去看看,他看到了哪些植物?

2.在游玩中,维尼发现了一种不认识的植物,怎么办呢?小熊维尼决定好好观察这棵植物,回去问问见多识广的跳跳虎。

二、观察一棵植物 1.整体观察植物。

拿出教师准备的一盆大的植物,学生观察说说看到的情况。在学生的交流中呈现植物的结构:根、茎、叶。

2.观察植物的茎和叶。

(1)为了观察得更仔细,小熊维尼决定走近这棵植物的茎和叶。走近了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观察,还可以用什么来观察?(在交流中板书:鼻子、手,同时强调要轻轻摸)

(2)学生观察茎和叶。(3)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在交流中强调说的习惯和听的习惯。)

三、画一棵植物

过渡:维尼听了大家的观察交流,觉得我们XX班的小朋友很厉害。他想:如果把这棵植物画下来,再去问跳跳虎,跳跳虎肯定能认出这是什么植物。怎么画呢?我们先来看看科学记录单吧!

1.教师示范科学记录单的使用。

1)请学生拿出科学记录单,教师在展台显示科学记录单。2)老师指导学生填写姓名、日期。2.指导画一棵植物。

1)教师示范画植物的顺序、方法。

在示范的过程中,强调边观察边画,顺序是:茎——叶——根。2)观察植物的根,指导画根。3.交流评价画的植物。

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围绕科学记录的真实性进行研讨和评价。

四、小结

过渡:跳跳虎听了你的介绍,看了你们画得画,认出了这课植物,原来它是凤仙花!(PPT出示)跳跳虎发现大家这么厉害,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考考大家,你们能接受挑战吗?(投影逐块展示拼图)1.请两位学生分别来拼两种植物的拼图,并找出根、茎、叶。2.这是两棵大树,如果我们要去观察拼图中这样的大树,我们可以怎样去观察呢?(PPT播放其中一棵树的远景、近景、茎叶的特写。)

3.结束:今天小朋友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我们一起认识了植物上有根、茎、叶,我们还学习了科学的观察。课后大家去校园里找找植物,用今天的方法去观察它。

五、作业:画一株植物,要具有根茎叶结构。

第3课 观察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2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2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科学态度目标

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教学难点: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校园中各种形状的叶,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的植物枝条。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几片叶柄、叶片、叶脉都比较清晰完整的叶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图上是什么叶,学生能说出最好,说不出时可直接告诉学生。

2.提问“这些叶是什么样的?都有什么特点?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学生会发现叶都有叶片、叶脉和叶柄。(具体名称不作要求)

3.提问:“是不是只是一片叶是这样的呢?你们有没有在其他叶上见过这些部分?”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为后面的“画一片叶”打基础。

二、观察各种各样的叶

1.出示需要观察的各种叶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这些叶,知道它们的名称。

2.接着出示各种叶,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字,和图片做比较,判断这些是什么叶。3.知道了叶的名称后,让学生观察、比较各类叶的不同之处。在观察之前,教师应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通过看、摸、闻等方法比较叶在颜色、大小、硬度、形状、厚度、气味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4.观察之后,全班交流,对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整理。交流过程可以围绕“叶是什么颜色的?”“叶的大小如何?”“叶的形状是什么样的?”等问题进行。

5.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叶排序来认识叶的大小。通过比较、描述,学生发现叶的颜色大多数是绿色的,但也有其他颜色。学生通过发现叶的大小不同,形状多种多样,从而感受到叶的多样性。叶的形状只要求学生能用“像什么”来表述即可。

6.教师组织“猜叶子”的游戏。教师或者学生描述叶的特点,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叶。比如描述“这个叶的形状是椭圆形的,轮廓像锯一样,这是什么叶呢?” 游戏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我们能猜对叶子,是因为不同的叶的形状和其他许多方面是不同的”,帮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叶。

三、观察同一棵植物的叶

1.先出示采自同一根植物枝条上的嫩叶和老叶,让学生比一比,判断它们是不是同一种树叶。

2.提出观察任务“它们有哪些不同?”给每个小组提供一根枝条,让学生对这根枝条上不同生长阶段的叶进行比较。(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关注到颜色浅、比较小的是“小时候”的叶,颜色深且比较大的是“长大后”的叶,教师可以顺势告诉学生,“我们通常把这样的叶分别称为嫩叶和老叶”。叶是有生命的,从叶芽开始,会长大、会死亡。)

四、画一片叶(活动手册)

1.先让学生说说需要画出叶的哪些部分。2.画法需要教师指导,先画叶片、再画叶柄,最后画叶片上的叶脉。教师在示范时,可以手持一片叶,边观察边画,学生跟随模仿。学生画完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让其他同学来猜猜画的是哪一片叶。

五、拓展

做叶画。在课堂上展示几幅叶画图片,最好是实物作品。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作品可做展示。

第4课 这是谁的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2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叶具有的特征。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和描述一片叶的特征。2能用简单的图画描述叶的外部特征。

3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科学态度目标

1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的兴趣。2产生到植物生长的环境中观察植物的兴趣。3提高到室外开展活动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完成任务并表达。教学重点: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教学难点: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校园中各种形状的叶,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的植物枝条。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它们是哪些植物的叶

“猜叶”的游戏。教师把课前收集的叶分类,选出有特点的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下,请同学们猜。还可以由学生出题,说出某一片叶的特征,邀请其他同学来猜。

二、到校园里去找一找

1.在寻找前,组织学生适当交流并引导全班达成共识。即要到哪里去找?怎样才算是找到了?活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2.到教室附近的树木旁寻找,只有手中的叶和教科书上的叶颜色、形状、边缘等特征匹配的时候才算是找到了。

“寻找是哪种植物的叶”是本节课的主要探究活动,建议用15分钟及以上的时间。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提醒学生,“我们是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植物的?”引导学生对手中的叶反复观察、比对。同一片叶,往往能够找到不止一棵或者一处的树木。这边找到了,可以追问其他地方还有吗?给学生在后面的交流环节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三、研讨

围绕“我们是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植物的?”“在哪里找到的?” 两个问题进行,教师还可以补充“除了这个地方,找的过程中还在哪里也发现了这种植物?”请学生面向全体同学说,其他学生补充。

第5课 植物是 “活”的吗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能说出植物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2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2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2培养学生认识和研究植物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珍爱生命,爱护身边的植物。

教学重点:植物是有生命的,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教学难点:证明植物是“活”的。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自己种养的植物、学生活动手册,以及有关植物是 “活”的照片、图画等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用课件出示兔和蝴蝶的视频,据此提问:“兔和蝴蝶是‘活’的吗?”请学生说说理由。学生会从兔和蝴蝶会动、会吃等动物具有的活动能力方面进行解释。此时教师可以呈现一盆植物,提问:“这盆植物不会动,它是活的吗?”

2.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的回答记录在教科书第15页所示的“班级记录表” 中。学生提出的理由可能会有:有叶、有根、有茎,会开花、会结果、会长大、会生病、会枯萎、会死亡,长在土里,需要阳光、水,要施肥等。

二、收集植物是“活”的的证据

1.活动一:学生把自己在第1课种养的植物带到课堂上,结合自己1个月左右的观察记录找一找它是“活”的的证据。先让学生再次观察植物,回顾1个月中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自己是怎么照顾它的,然后让学生组内交流哪些现象说明植物是“活”的。接下来让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植物并交流。最后,教师小结,把“绿色”“有茎”等不能作为证据的理由划掉。

2.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教师可以准备带叶的枯枝或非绿叶植物,问学生:“这棵植物是‘活’的吗?它有叶吗?它是绿色的吗?”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活动,把“绿色”“长在泥土里”“有叶”等划去,帮助学生认识到“会长大”“要喝水”等说明植物是“活”的。

3.活动二:出示春、夏、秋、冬四季樱花的变化的图片,指导学生按顺序依次观察图中的樱花,说说同一棵樱花在不同的季节分别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学生把四张图片联系在一起,认识这棵樱花一年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下一年中这棵樱花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又说明了什么,帮助学生认识到植物会生长变化,这说明它是“活”的。

三、研讨

1.塑料花不是“活”的,让学生说说理由。2.我们为自己种的植物做了什么?

第6课 校园里的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在实地观察中,发现不同地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称。

2再一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3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科学态度目标

1学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

2产生认识植物的兴趣,养成珍爱生命、爱护植物的意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人类与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2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

教学重点: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教学难点: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师准备:一些植物的图片、资料或者实物和课件。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教师出示一幅校园中的植物的照片,问学生,“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 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在哪里见过它?” 教师适时介绍植物名称,帮助学生梳理植物各个部分的特征。

2.教师再出示一张学生种植的植物的照片或植物实物,请学生观察和描述。这时教师初步形成班级记录表。记录内容可包括学生说到的叶、开花、有果实等,他们知道的植物生长的地点,例如墙角、墙上、池塘里等,以及生长需要阳光和水等。

二、观察校园里的植物

1.引导学生讨论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达成共识:注意安全,不能边走边画,安全保管铅笔。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提出要求:①活动时,小组一起行动;②不到有危险的地方去;③听到老师的集合声要及时回来;④注意不拔起、采摘或伤害植物。

2.首先把他们带领到事先确定的一棵植物前,组织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观察,再次明确观察和记录方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开展观察、记录活动。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安全,并巡回指导,答疑解惑。

三、研讨

1.交流我们观察的植物观察、记录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有序回到教室。在学生分享观察和记录结果时,邀请学生上台展示,描述自己画下来的植物的特征,说一说这棵植物的名称以及在哪里找到的植物,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2.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可能会在语言表达上有所不足,教师需要不断追问、引导:“这棵植物长在哪里?这棵植物长了些什么?叶有什么特征?这棵植物开花了,以后会怎样变化呢?”教师要及时记录学生的回答,并补充在班级记录表 中。最后教师设疑:在观察和记录的过程中你们还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的兴趣。

第二单元 比较与测量 第1课 在观察中比较

教学目标:

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具有对探究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

1.聚焦

(1)情境导入(课件)。

创设侏罗纪公园情境,允许学生即时表达所见所闻。(2)聚焦问题。

在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片后,教师提问:“图中的恐龙,哪只大、哪只小?”并追 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总结提炼:我们需要进行比较,这样才能知道恐龙的大小。

2.探索: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

(1)明确观察任务:比一比四只恐龙的大小,给它们排序。

(2)探究要求: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可以有多种比较方法;每人都要及时记录比较结果。

(3)比较恐龙的大小: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教师观察学生的比较过程,提醒学生把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教师要将学生比较结果中有代表性的内容记录到黑板上。

(4)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思考和讨论:有几种比较结果? 关于恐龙的大小排序,小组内能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结果吗? 怎么比才更准确? 3.研讨

汇报:展示并介绍自己小组的比较方法,同时说出比较结果。

第2课 起点和终点

教学目标:

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认同客观地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每人一只纸蛙、一条纸带、一支彩笔,胶水、剪刀、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1.聚焦(1)游戏导入。

请一位高个子和一位矮个子学生上台比赛跳远,其他学生观察。(2)问题聚焦。

教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谁跳得更远呢?” 根据回答,让学生重新比赛,画起跳线和落脚线。

2.探索:纸蛙跳远比赛(1)体验纸蛙跳远。

发纸蛙,每人一个,让学生体验纸蛙跳远的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让纸蛙跳跃一段距离。

提问:“你怎么知道纸蛙跳了多远?” 引导学生说出,在纸蛙起跳点画一条线表示起点,在纸蛙落地点画一条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以表示纸蛙跳了多远。

(2)确定纸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则。

教师需要指出,我们通过在地上画线的方式记录了纸蛙跳远的距离,但是无法方便地与别人纸蛙跳远的距离进行比较。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在纸带上记录纸蛙跳远的距离, 然后剪下来和别人的进行比较。

可以用课件展示一条起跳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看清纸蛙的头要对齐起跳线,再展示一条终点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注意纸蛙的尾部要对齐终点线。全班要统一标准。

(3)纸蛙跳远比赛。发材料。分小组活动。

教师需关注并指导学生对起点线和终点线的确定,提醒他们在纸带上写上姓名及日期,养成记录的好习惯。

(4)谁的纸蛙跳得最远。

比较自己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确定最远的一次作为自己纸蛙的跳远距离。比较小组成员的纸蛙,确定 “哪只纸蛙跳得最远”。要求对齐起点,然后比较终点。

张贴各小组的纸带,让学生观察、比较 “谁的纸蛙跳得最远”,评出全班跳得最远的 纸蛙。

3.研讨

教师可以提问:“在小组中,谁的纸蛙跳得最远? 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基于实验的关键步骤,有根据地说出自己的结论。

接着可以提问:“观察张贴在黑板上的纸带,它为你提供了有关纸蛙跳远的什么信 息?” “你的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相同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还有其他可 以确定跳远距离的方法吗?”

教师在比较中需反复提醒: ①对齐起点; ②确定终点。4.贴纸条

让学生把纸带粘贴在学生活动手 册上。

第3课 用手来测量

教学目标:

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意识到细致的一 一 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向每位学生提供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一个胶棒。教学过程:

1.聚焦问题引入

教师可以从生活入手,说明我们不仅要比较,有时还需要测量。测量有许多工具, 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教师可以追问:“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能当作测量工具呢? 你怎么用它测量的?”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回答。

聚焦主题教师可以用课件介绍,用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离作一拃来测量长度,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沿用至今。本课的活动主题就是用我们的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

2探索:测量桌子的高度

(1)预测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让学生观察桌子的高度,再观察手指一拃的长度,最后做出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的预测。

(2)请几位学生演示测量桌子高度的方法。

向学生指出,每次都要用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来测量;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在一拃与一拃相连处要画线作为记号。

随后请学生谈谈测量的体会。(3)匹配一条测量纸带。向学生说明为了便于在测量中做记号,我们要用一条纸带匹配桌子的高度。注意提醒学生确定起点和终点,桌子的高度要一致。

(4)测量纸带的长度。

教师要讲解探究步骤,发材料。当学生测量纸带的长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提醒学生注意: ①用相同的手指测量;②一拃的指尖与下一 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③在纸带上写上姓名、日期。(5)展示纸带,观察测量结果。

需要选择几条有代表性的纸带,把纸带对齐黑板的红线(代表地面)粘贴好。

3.研讨 请学生先观察一会儿纸带。

教师可以提问:“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 你是如何知道的?”“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一样的呢?”“比较纸带上的的标记,它们有什么不同?”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去反思。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的看法可能包括: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可能出现误差;没有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不能很准确地做到一拃紧连着一拃;很难做到每一拃的长度都相同;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样,有些同学手指长,有些同学手指短。

4.拓展与思考 请学生课后思考:测量时,怎么解决测量单位长短不同的问题? 课后可以开展的测量活动如活动手册所示,用脚测量自己家的房间宽度,用手测量自己家的家具长度。

第4课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学目标: 不同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不同的工具可用来测量物体,长的工具便于测量长的物体。

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测量需要让标准单位的物体首尾相连,需要统一起点、终点。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 能运用数字描述测量结果

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和整理测量结果。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逐步形成记录数据的意识与习惯。愿意关注和客观看待他人的测量结果 教学准备:

纸带、橡皮、回形针、小棒、小立方体、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表。教学过程:

1.聚焦(1)复习引入。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用手测量桌子高度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需要指出用手测量时,每人的一拃长度不同,导致我们的结果不同,无法真实反映桌子的高度。

继而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测量?”(2)聚焦任务。

根据学生的讨论,教师可以小结,生活中的许多物体都可以作为测量工具来测量。

提出任务:今天,我们要使用常见的物体来测量桌子的高度、桌子的长度和书的长度。

2.探索:测量(1)物体的选择。

出示可供选择的测量物(即测量单位的物体):回形针、小棒、橡皮、小立方体,提 问:“你们小组会选哪两种物体来测量?”

小组讨论,选择两种物体,在学生活动手册的记录表上画 “√”。(2)测量桌子和书。

教师要先提醒学生测量注意事项:确定起点和终点;每一个单位之间要首尾相连, 一条直线摆放;可以利用第3课的测量纸带测量桌子的高度。

分发材料。

学生测量桌子和书的长度。

教师巡视,提醒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写上名字和日期;留意终点和起点;每一个 测量单位之间要首尾相连,一条直线摆放。

教师还需指导学生解决不是一个测量单位时的读数问题。(3)汇报测量结果。

可让部分先完成测量任务的学生将数据写在黑板上的班级记录表里,也可让学生汇报数据由教师填写。

3.研讨

(1)引导学生观察数据,提示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2)讨论:“我们的测量结果有哪些不同?”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可能出现的观点有:用不同的物体测量桌子高度,结果很不一样;用相同的物体测量桌子高度,结果非常接近;用同一个物体作为工具测量不同物体, 测量结果能比较出不同物体的长短;用不同物体作为工具测量不同物体,测量结果不能 比较出物体的长短。

(3)讨论:用物体和用手测量,哪个更准确? 引导学生对比纸带正面和反面用物体测量与用手测量的结果,得出结论。学生可能的观点有:物体的长度不变,用物体测量,测量结果更准确;不同的人用同一种物体测量,结果基本相 同,与用手测量相比,测量结果更准确;不同的人手的长度不同,一拃的长度不同,测量结果不够准确。

第5课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学目标:

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体验统一计量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准备:

每小组一块橡皮(长条形)、一个回形针、一根小棒、40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和讲台长度相当的纸带或棉线、学生活动手册、教师用的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 1.聚焦(1)复习导入。

使用课件出示第4课用不同物体测量桌子高度和桌子长度的数据,让学生判断哪个更长。然后指出,不同物体作为单位测量的数值不能比较,所以我们需要全班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来测量。(2)统一选择测量标准物。

用课件展示供选择的标准物,介绍标准物。提问: “我们应该选择哪一个作为标准物呢?” 发标准物。学生观察标准物后,尝试测量桌面的长度,然后小组讨论分小组汇报。鼓励学生客观地分析几种标准物的优缺点。教师可视情况小结小立方体的特点。每边一样长,方便使用;可以堆叠,能直接测量桌子高度;比较小,可以减少最后一个单位的读数问题,测量数据的误差也会比较小。小立方体的缺点是,如果只用一个小立方体的话,测量会很慢,首尾相连很难做到准确。

2.探索:测量桌面和讲台的长度(1)预测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学生观察桌面、讲台和小立方体,然后做出预测并记录到学生活动手册的表格中。

(2)教师提问: “用一个小立方体测量会很慢,有什么好办法吗?”也可在学生测量遇到问题后再问,增强学生的感悟。如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可提前问,减小组织教学的 难度。

学生回答后,上台演示。十个小立方体一组,用透明胶带连接起来。(3)教师提问:“讲台只有一张,大家挤在一起测量是不行的,有什么办法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供事先准备好的替代物(纸带、棉线等)。

(4)测量桌面和讲台面的长度。

分发材料,学生分小组动手测量。教师观察学生测量,提醒注意事项。用小立方体制作更长的测量工具时,小立方体之间要紧紧挨着,不能有缝隙;测量过程中也要做到首尾相连;重复测量三次;把数据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5)汇总数据。

在黑板上展示班级记录表,学生上台填写数据,或学生汇报后由教师填写。3.研讨(1)观察黑板上记录的全班同学测量的讲台长度的结果。让学生说出数据的特点(很接近,准确度高)。

(2)全班对比教师讲台的长度和学生桌面的长度,哪一个更长一些? 让学生体会到全班统一标准物测量物体长度的意义,它使得测量的长度可以进行量 化比较。

(3)讨论用小立方体测量,怎样做又快又准确。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应再次总结小立方体作为测量工具的特点。

4.布置课外活动

用小立方体又快又准确地测量家里的沙发、床或学校的黑板、窗台的长度。

第6课做一个测量纸带

教学目标:

测量纸带具有更方便携带、测量和计数等特点,可以替代小立方体进行测量

在教师指导下,依照制作测量纸带的步骤进行制作。利用测量纸带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 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在教师指导下,能针对测量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体会工具的改进给人们测量带来的便利。

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准备:

印有小方格的纸若干、十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一支标记笔、学 生活动手册、塑料桶。

(三)教学过程 1.聚焦

教师可先询问学生,他们是否用小立方体完成了课外测量活动以及他们是如何测 量的。实物展示十个连接起来的小立方体和一个小塑料桶,提问:“我们该如何测量这个小 桶的边沿长度呢?”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报。

教师小结。以小立方体为标准单位制作一条可以卷的测量纸带,这样的测量纸带可以弯曲,可以测量不规则的物体。

2.探索

(1)介绍如何制作测量纸带。展示并介绍工具和使用的材料。介绍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每段纸带首尾要相连;粘接时,纸带要直;用数字做标记;写上姓名和制作日期。(2)学生制作纸带。

教师观察学生的制作过程,个别辅导有问题的学生。(3)用测量纸带测量物体。先测量书的长度。因为这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

再测量小塑料桶边沿的长度。先让学生观察小桶,预测小桶底部边沿的长度,然后测量并将数据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的表格中。注意帮助在测量时读数困难的学生。

3.研讨(1)观察数据。

(2)提问:测量纸带与小立方体相比,有哪些好处? 可以测量圆的物体、更轻、方便携带、能快速读出测量数值、不用数小立方体的个 数、比用小立方体测量更准确。4.布置课外活动 使用测量纸带测量更多你想测量的物体,建议测量前先预测,再实测,并比较预测和实测的结果。

第7课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教学目标: 尺子是世界通用的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统一标准是非常有意义的 尺子与测量纸带是两种测量工具,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或图画初步描述尺子与测量纸带的特征,并与同伴讨论和交流

细致观察并比较尺子与测量纸带的异同 初步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

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愿意分享与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具有尊重事实的意识,认真、精确地读数

意识到观察、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测量纸带、一把塑料尺、一条软 尺、一个橡皮、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1.聚焦

(1)引入尺子。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或使用尺子的经历。

介绍世界各地统一使用相同标准单位的尺子,这样使测量结果有可比性,便于交流和使用。

(2)明确任务。

观察和比较测量纸带与尺子,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2.探索

(1)观察和比较尺子与测量纸带。分发材料:塑料尺、软尺和制作的纸带。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观察、比较结果,教师用课件辅助学生交流。

(2)用尺子测量物体。

教师使用课件介绍尺子的使用方法: ①把尺子的0刻度线和物体的一端对齐;②读出 尺子上与物体另一端对应的刻度;③介绍如何读数。

请学生示范测量并读出长度。

学生分别使用尺子和测量纸带测量橡皮和桌面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教师需要帮助测量有困难的学生。

3.研讨 教师提问:“尺子和测量纸带相比,有什么好处?”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第五篇:苏教一年级《心理健康》教案(完整版)

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教案

第一课 我上学啦

教学目标:

1.帮助一年级学生认识到上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以及自己身份的变化;了解小学阶段学习与生活的基本要求。

2.引导他们从心理上接受新的学习和生活,喜欢新的环境,认可新的角色。3.鼓励他们勇敢尝试、学习新的角色要求,基本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的转变,做好开始新生活的心理准备。课前准备:

1.准备与主题相关的欢快的音乐、歌曲、图片或视频等。体现升人小学的自豪、欢快和兴奋之情。

2.准备一些采访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视频。采访的主题:小学和幼儿园生活有什么不同?或准备一些体现小学与幼儿同生活不同的图片。

3.与小学一年级学生一天主要学习生活有关的图片资料,人手一套。4.准备A4纸、油画棒或水彩笔。教学过程:

1.天真屋

(1)先播放音乐,呈现图片或视频,给学生情绪上的感染和影响,营造欢快的课堂氛围。

(2)在此基础上引入话题:我是小学生啦!教师要从语气、语调,身体和面部表情上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传达我是小学生的愉悦、欢快、自豪等正面情感。

2.聊天室

(1)呈现采访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视频,采访的主题:小学和幼儿园生活有什么不同?或准备一些体现小学与幼儿园生活不同的图片。

(2)提问:说说小学生活和幼儿园有什么不同?(3)教师归纳总结,小学与幼儿园生活的主要不同之处。重点指出,作为小学生,要做些什么。

3.游戏角

(1)示范练习要求;

1(2)发放图片资料;

(3)学生各自涂星,完成练习,(4)就近4人小组,相互交流。(5)教师点评总结。4.加油站

(1)设想从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发现开学那天与积极、正向的感受有关的人和事。如小学校园的美丽,教室的敞亮,多媒体设备的先进,老师的和蔼,高年级学生的友好,新同学的可爱,等等。

(2)教师以某小学一年级学生“小明”的口吻,从准备的几个方面讲述开学那天正向的感受和经历,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相关经历和感受,帮助学生体会小学生活的美好。

(3)让学生画出开学那天最美好、最开心、最感动的人或事。5.亲子分享

(1)教师分享准备好的亲子分享事例,帮助学生学会从几个具体的方面去发现自2的成长、进步或收获。

(2)布置交流任务:和同桌的同学交流一下,如果今天回家跟父母分享你在学校学会了什么,你会怎么跟父母说。(3)鼓励孩子回家与父母分享。

第二课 找呀找朋友

教学目标:

1.使小学生了解有朋友的好处。2.教会孩子交朋友的简单方法。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找朋友》儿歌,课堂中播放。教学过程:

1.天真屋

(1)阅读体验。让学生阅读材料,感受小豆豆同学的内心体验。(2)分享交流:小豆豆为什么会有孤单的体验?小豆豆为什么不和其他同学聊天?你有小豆豆同样的烦恼吗?(3)总结归纳: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来到新的学校,进入新的班级,我们需要结交新的朋友,有朋友才不会孤单,才不会想家。

2.聊天室

(1)带领学生阅读本环节教材。

(2)分享交流:鼓励学生思考,小豆豆除了可以向妈妈请教,还可以向谁请教。除了妈妈教给的方法,还有哪些交朋友的方法?(3)总结归纳:无论小豆豆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向老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人请教。交朋友的方法很多。

3.游戏角

(1)学生可以离开座位,在教室里随意走动,寻找自己想要认识的朋友,并开始相互交谈。

(2)交流分享:你找到好朋友了吗?说“我们做朋友吧,一起玩游戏好吗?”这句话有没有困难?你的朋友们是怎么回答你的?(3)总结归纳:在交往过程中,要积极主动一点,表达自己的愿望,我们就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4.加油站

(1)阅读思考:让学生先看图,思考一下,图上发生了什么事。(2)分享交流:如果你遇到了,你会怎么办?为什么?(3)总结归纳:好朋友要互相帮助,要尊重他人,不能欺负别人,要一起 玩游戏,不能独占游戏,每个人都有机会。

5.亲子分享

(1)设想一下,回家后,你会怎样告诉爸爸妈妈今天在学校交朋友的情况?你的感觉如何?(2)同桌之间相互分享。(3)教师总结

第三课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目标:

1.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要学会做自己的事情。2.了解需要学做的事情有哪些。3.乐意学习独立处理自己的事务。

4.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能力和做事情的好习惯。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好彩色笔和相关的教学用图片.教学过程:

1.天真屋

(1)教师用简要通俗的语言引入主题:“我是小学生了,自己的事情要学着自己做,“我”会越做越好。

(2)展示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生通常要自己处理的事务图片。(3)发给学生水彩笔和一人一套图片,让学生涂色评估。(4)让座位前后相邻的4个学生组成一组,分享交流。

(5)教师经过巡视后总结全班涂色情况。自己会做的事情最多的学生要表扬,会做最少的学生也要从正面鼓励;最后让全班学生为自己的进步和能干鼓掌,让所有学生都得到激励。

2.聊天室

(1)教师描述假设的情境,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2)鼓励学生发言分享自己的应对方法。并对每个学生的发言给予正面的肯定或鼓励。

(3)教师总结归纳,并将主要的应对方法用拼音书写在黑板上。(4)请全班学生一起诵读黑板上的方法要点,以加深印象。3.游戏角(活动1)(1)描述生日会情境,提出向题并引导学生

思考:小公鸡、小山羊、小狐狸等都在帮小兔准备生日活动,你会帮小兔做什么事呢?其他小朋友会做什么?他们什么地方做得好,你可以向他们学习?你从他们那里学会了做什么事情?等等。

(2)就近4人小组分享交流。

5(3)教师巡视,并据巡视情况总结归纳。4.游戏角(活动2)(1)布置活动要求,做好活动准备。

(2)开始现场整理书包比赛,同时教师要注意观察。(3)总结归纳。5.加油站

(1)鼓励学生说出学做事情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并加以归类。选出其中有普遍性的3个问题。

(2)教师分别就某一个问题,鼓励已学会处理的学生举手,所有举手的学生站到过道或教室前后。鼓励在这个问题上有困难的学生走过去与那些同学交流。

(3)鼓励学生们就一个自己做得不太好的事情,回家后向家长请教。(4)请1~3对同学分享刚才交流的感受或收获。最后教师点评总结。

第四课 我和我的小伙伴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尤其是自己的特点。外自生学小县特出文,管英浴 2.了解身边的同学。按省要市最料外阳学国明县交中其用用的要重常 3.肯定自己,欣赏他人,形成对自己和他人的积极评价,提升自尊自信。课前准备:

教材中图片的PPT 教学过程:

1.天真屋

(1)阅读理解:让学生看图,理解图中发生的事情。

(2)分享交流:图中的同学们在做什么?你有什么优点?你看到你身边的同学有什么优点?(3)概括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2.聊天室

(1)写出自己的生日和姓名。

(2)分享交流:说一说自己姓名的来历和含义。

(3)思考与分享:自己的特点有哪些?自己有哪些优势、长处?(4)概括总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优势和长处。

3.游戏角 活动一:

(1)让同学独立完成填空。

(2)分享:学生将自己的答案和同学分享。

(3)概括总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人与人之间既有相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地方。

活动二:

(1)完成纸条内容。

(2)分享交流:分享自己用这种方法交到了几个朋友,结果如何。(3)概括总结: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赞扬、赏识、肯定,因此,多看到对方优点,更容易交到朋友。

4.加油站

(1)分组交流。两人一组,可按照座位组合,轮流说说自己的优点和对方的优点。

(2)分享:自己和对方的优点分别是什么?被对方肯定时的感觉如何?被自己肯定时的感觉如何?(3)概括总结:多看到自己和他人的优点,有利于提高自信心,促进人际关系。

5.亲子分享

向学生布置亲子分享的家庭作业要求:(1)向爸爸妈妈做简单自我介绍;

(2)告诉爸爸妈妈自己所发现的自己的特点和优点;(3)请父母补充自己的特点和优点。

第五课 校园“红绿灯”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建立校园行为规范意识。2.了解小学生基本的行为规范要求。3.养成遵守小学生行为规则的习惯。4.接纳并乐意遵守行为规范。教学准备:

交通红绿灯图片和PPT 教学过程:

1.天真屋

(1)了解红灯的作用和功能。出示交通红灯图片,提问学生:红灯亮时我们该怎么做?让学生明确红灯的作用或功能。

(2)引出校园行为规范不允许的部分。举例说明,在校园里也有一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就像在十字路口,红灯亮了不可以走一样。让学生对校园行为规则有一个感性的认知。

(3)交流分享。请学生思考发言:你感觉到在学校里还有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4)归纳总结。教师总结指出,校园里常见的不可以做的行为规则。2.聊天室

(1)了解绿灯的作用和功能。出示交通绿灯图片,提问学生:绿灯亮时我们该怎么做?让学生明确绿灯的作用或功能。

(2)引出校园行为规范倡导的部分。举例说明,在校园里也有一些事情是倡导大家去做的,就像在十字路口,绿灯亮了可以走一样。让学生对校园行为规则有一个感性的认知。比如:课间活动时,举止文明;上下楼梯时,相互谦让,等等。

(3)请学生思考发言:你感觉到在学校里还有哪些事情是应该做的?(4)归纳总结。教师总结指出,校园里倡导的、主要的行为规范要求。3.游戏角

(1)针对禁止行为的提问。教师出示红灯图片,提问学生:红灯提醒你:在校园里,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 9(2)分享交流。鼓励学生发言交流自己的看法。

(3)总结。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出常见的、主要的不能做的事情。进一步明确需禁止的行为有哪些。

(4)针对倡导行为的提问。教师出示绿灯图片,提问学生:绿灯提醒你在校园里,哪些事情是应该做的?(5)分享交流。鼓励学生发言交流自己的看法。

(6)总结。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出常见的、主要的应该做的事情。进一步明确倡导的行为有哪些。

4.加油站

(1)教师布置练习要求,分组、分工制作校园经绿灯提示牌。

(2)将绿灯提示牌放在(张贴在墙上的)应该做的事的宣传单的旁边;将红灯提示牌放在(张贴在墙上的)不能做的事的宣传单的旁边。

(3)分享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当看到红灯提示牌时,你会想到什么?当看到绿灯提示牌时,你又会想到什么?(4)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再次强调:要像遵守交通规则那样,遵守校园行为规则。

5.亲子分享

(1)布置亲子分享作业。布置作业,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回家跟爸妈分享,你会怎么说?(2)与同桌预分享一下要跟爸妈说的内容。

第六课 来客人啦

教学目标:

1.培养家庭待客的礼仪规范意识。2.掌握待客的基本礼节。3.养成礼貌待客的好习惯。教学准备:

角色扮演环节的家庭待客视频。教学过程:

1.天真屋

(1)呈现教材。教师可用多种形式呈现教材,引导学生观看和思考。(2)看图说话。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图片上的内容。(3)分享交流。引导学生发言,说出自己或身边的同学家里来客人时,是怎么做的?(4)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出小学生常见的一些待客做法。2.聊天室

(1)提出问题。教师呈现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谁做得好?我们应该向谁学习?(2)小组交流。就近和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分享自己的看法。(3)全班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

(4)总结。在总结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完善正确的、基本的待客方法,并呈现在黑板或PPT上。

3.游戏角

(1)呈现教材。教师带领学生总计教材内容,提出问题:你是怎么待客的?(2)同桌分享。分享彼此平时是如何待客的。一人分享时,另一个人倾听,听完后反馈一下自己认为对方做得好的地方。

(3)全班交流。教师鼓励部分学生分享自己的待客做法。

(4)总结。教师肯定学生做得好的地方,并总结出好的待客方法,呈现在黑板或PPT上。

4.加油站

(1)阅读教材,明确演练要求。教师朗读并讲解教材,向学生讲清楚活动 11 要求。

(2)分组、分角色。教师安排学生就近组成4~6小组,并明确组内的角色分工。

(3)小组角色扮演。各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角色扮演活动。(4)全班分享。请3~5位学生分别代表自己的小组,分享一下刚才扮演的情况。

(5)总结。教师就学生的发言和自己巡视的情况进行总结。重点指出做得好的地方。

5.亲子分享

布置亲子分享作业。

(1)告诉爸妈通过课堂学习,自己已经知道的待客方法。(2)请教爸妈:自己还应该做些什么。

第七课 不开心的时候

教学目标:

1.了解消极的表达方式的不良后果。

2.养成主动倾诉的意识和习惯,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不开心的情绪。3.学会用积极、有效的方式来处理自己不开心的情绪。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好《幸福拍手歌》的视频及播放设备,教室里有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

1.天真屋

(1)看图说话。让学生看课本中的三幅图画,描述图片中人物在干什么,他们的情绪状态如何。

(2)分享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发言分享自己生活中一件不开心的事和当时的情绪状态。

(3)总结归纳。列举生活中通常有哪些不开心的事、不开心的时候,我们的心情通常会是什么样子,常见的反应有哪些等。

2.聊天室

(1)讨论分享。让学生阅读课本上提出的三个问题,并和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

(2)分享交流。教师分别就三个情境引导学生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3)总结归纳。教师分别就三个情境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类总结。3.游戏角

(1)阅读并理解要求。带领学生阅读游戏角部分的教材,并具体说明本练习的要求。

(2)学生完成练习。第1题至少写下1~2个家人的名字,第2题至少写1~3个名字。

(3)发言分享。教师请部分学生发言分享自己可倾诉的家人、老师或同学的姓名,并说说为什么会愿意跟他们倾诉;倾诉后感觉如何。

(4)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可倾诉对象的特点;倾诉后当事人的感受。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去选择倾诉对象;体验倾诉的好处,从而提高寻求倾诉的积极性。

4.加油站

(1)播放<幸福拍手歌>两遍,要求学生倾听,拍手及小声跟唱。(2)请学生跟随视频及音乐一起唱拍手歌,并跟随拍手。(3)请学生分享唱完歌后的心情。

(4)教师总结。我们不开心时可以找信任的人倾诉,开心时也可以唱出来、说出来。

5.亲子分享

(1)鼓励学生发言说出曾经跟父母分享不开心的事的经历及感受。(2)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今天晚上,你要跟家人分享自己不开心的事,你会说什么?怎么说?你期待家人有怎样的回应?

第八课 学习的乐趣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究的好奇心和兴趣。2.让学生了解学习的好处,懂得学习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善观察、爱思考、勤探索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好多媒体播放设备,视频、图片、模型、彩纸、粉笔等。教学过程:

1.天真屋

(1)兴趣导入。展示问题相关的音乐、图片或视频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团体气氛。

(2)启发学生回顾:生活中还有哪些让你好奇的现象? 2.聊天室

(1)举具体的生活现象例子,向学生描述学习带来的生活便利和好处。(2)分享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享:除了老师举的例子,还有哪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书本和课堂学习能够帮助你解决的?(3)总结归纳。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书本和课堂学习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轻松、快乐、安全。

3.游戏角

(1)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发言,引起学生的好奇心。(2)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教具,示范演示折纸过程。

(3)让学生就同一问题,自己动手操作,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4)让学生发言分享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感受。

(5)教师总结:引导学生体验探索过程中的乐趣和收获,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和爸爸妈妈一起多尝试,多思考,欢迎将生活中的发现在课堂上分享。

4.加油站

(1)教师可通过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呈现学习带给我们的各种好处和乐趣。(2)分享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并说出还有哪些好处和乐趣。(3)总结归纳。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点评,让学生知道,15 学习是一件既有乐趣又有收获的事情。

5.亲子分享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及感悟收获,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你想与爸妈分享学习的乐趣和好处,你会怎么说?(2)同桌之间相互练习:如果你想与爸妈分享学习的乐趣和好处,你会怎么说?

第九课 对不起,没关系

教学目标:

学习处理同学间冲突的有效方法。教学准备:

准备好纸质或绢质小红花若干。教学过程:

1.天真屋

(1)阅读教材。教师朗读教材,向学生呈现冲突情境。

(2)分享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享:你遇到、看到或听到过同学间冲突的情境吗?说给我们大家听听。

(3)总结归纳。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与身边的人发生一些冲突或矛盾。

2.聊天室

(1)呈现教材内容:分别请三对学生,分角色朗读三个情境部分的文字内容。

(2)分享交流。鼓励学生和同桌或前后排的同学交流自己的选择或看法:你觉得东东和丽丽会怎么做呢?(3)教师引导。教师朗读教材中“老师的话”部分,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东东和丽丽应该怎么做呢?并鼓励学生在全班发言,交流自己的看法。

(4)总结归纳。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做错事,即使不是故意的,也要勇敢承认,说声“对不起”。

3.游戏角

(1)呈现教材。呈现本环节教材前半部分的冲突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你会怎么做?(2)分享交流。鼓励学生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3)总结和奖励。归纳学生的发言,启发学生思考:哪一种或几种方法更好?给说出原谅、宽容对方想法的学生发小红花以示鼓励。最后老师总结指出:原谅别人的过失,他会更喜欢你,你的朋友会更多。

4.加油站

(1)布置练习。按教材要求向学生布置练习要求。

17(2)完成练习。分内外圈就坐,练习。

(3)分享交流。鼓励学生分享做此互动练习的感受:当你说“对不起”时,有何感受?当对方对你说“没关系”时,你又有什么感受?(4)总结归纳。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进一步强化做此互动练习的正面感受。

5.亲子分享

(1)布置亲子分享作业。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告诉爸妈,你原谅某个同学的经历,你会怎么说?想一想,过去有没有什么事做得不对,你要跟爸妈说声“对不起”?(2)拿出一张小纸条,在上面简单写下回家后要跟爸妈说的话。

第十课 我能坚持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增强坚持性的方法。2.提高学生的坚持性。3.养成勇敢面对的态度和习惯。教学准备:

A4纸,上面印有直径1厘米大的黑点。每人一张。教学过程;

1.天真屋

(1)阅读教材。引导小学生关注学习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2)交流分享。和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曾经或现在正遇到的,让自己感到很辛苦、很累、很困的事情。

(3)教师总结。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遇到过此类事情。2.聊天室

(1)阅读教材,提出问题。教师朗读教材部分,并提出要学生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

(2)分享交流。鼓励学生发言交流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想法。

(3)归纳总结。教师把大家的发言分类归纳整理,并把整理后的方法写在黑板上,再请部分学生把黑板上的内容读一遍以示强化。

3.游戏角

(1)教师布置练习要求。

(2)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能坚持下来的理由。(3)归纳总结。教师总结能帮助坚持性提高的原因。

(4)强化。将原因归类写在黑板上或贴在墙上。请学生对照自己,把最影响自己的一些原因抄在作业本上,提醒自己要坚持下去。

4.加油站

(1)阅读教材,布置练习要求。(2)带领学生完成本练习。

(3)分享交流。分享做这个练习的感受。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有哪些方 19 法可以锻炼我们的坚持性?(4)归纳总结。教师归纳总结可以锻炼提高坚持性的方法,鼓励学生主动锻炼提高自己的坚持性。

5.亲子分享

布置亲子分享部分的家庭作业要求。和爸妈一起完成提高坚持性的练习,并请爸妈做好相关记录,如完成练习的名称、坚持的时间等。第二天带到学校来与同学分享。教师将对完成得好的学生给予小红花奖励。

第十一课 我要举手发言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积极举手发言的意识。2.养成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举手发言的习惯。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好用于奖励学生主动举手发言的糖果、小红花或其他代币奖励。教学过程:

1.天真屋

(1)理解教材。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并提出问题:当你没有举手发言时,你是怎么想的?和书上列举的原因一样吗?(2)分享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对当众表达自己想法的同学无论发言内容如何,均以积极的视角予以支持和鼓励。

(3)总结归纳。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影响学生举手发言的几种常见原因。引导学生觉察影响自己举手发言的原因是什么。

2.聊天室

(1)理解教材。教师引导学生明白教材要求,鼓励学生思考相关问题。(2)分享交流。鼓励学生发言分享自己的做法和看法。

(3)总结归纳。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老师提问时,可以有直接发言、举手发言、不发言三种做法。最好的做法是举手发言。

3.游戏角(活动1)

(1)自我评估。布置练习要求,请学生评估出自己今天举手的次数。(2)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要成为举手发言最积极的人,你要怎么做?同时,公布规则,以前的不算,从现在开始到本节课下课之前,每举手一次就会得到一朵小红花,下课后得到最多小、红花的学生会得到糖果或其他奖励。

(3)分享交流。教师鼓励学生举手发言,并记录下学生的举手情况,颁发小红花。

(4)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归纳出积极举手发言的若干做法,供学生参考。

4.游戏角(活动2)

(1)呈现教材。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书上的图形,并引导学生积极想象和举 21 手发言。

(2)分享交流。教师鼓励学生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并对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予以表扬和鼓励。

(3)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内容,并肯定每个人的想法,让发言的学生体会到积极发言的喜悦。

5.加油站

(1)理解教材。教师示范教材上的练习要求。

(2)完成练习。带领学生做此练习。可以让学生反复多做几次,以便于体会交换握法前后的感受。重点是体验第一次交换和多次交换后的感受有什么不一样。

(3)分享感受。鼓励学生说出改变握法前后的感受。同时,引导学生说出当要求他们积极发言时,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

(4)总结点评。引导学生意识到:养成举手发言的习惯和刚才的换握练习一样,开始时会有不习惯、不适应,举手多了,慢慢就习惯了。

6.亲子分享

(1)布置亲子分享作业。

(2)引导示例。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如果举手了,以后要更积极;如果没举手,要争取尽快举手发言。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言。

第十二课 我可以接受批评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面对批评时良好的心态。2.教会学生积极有效地应对批评。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好张挂在教室前的挨批评调查表,笑脸和哭脸标志。教学过程:

1.天真屋

(1)阅读教材。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了解材料。

(2)分享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还有哪些事情是不对的,要被老师、家长批评的?(3)总结归纳。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有些事是不对的,不能做的,做了要受到批评。

2.游戏角(活动1)

(1)分享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两两分享:你有过挨批评的经历吗?说说你的感受和想法吧。

(2)总结归纳。在部分同学发言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挨批评时大家都会很难受,有时会生气,有时会委屈。

3.游戏角(活动2)

(1)教师在全班范围内进行采访,并将结果填写在黑板上的挨批评调查表上。

(2)分享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享:看了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想法?请2~3名同学来分享。

(3)总结归纳。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有做错事的时候,做错事挨批评是正常的,重要的是我们怎么来面对批评。

4.加油站

(1)阅读体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材料。

(2)完成练习。请学生在自己认为积极的做法后面贴上笑脸标志,在消极的做法后面贴上哭脸标志。

(3)分享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发言交流:你是如何做刚才的练习的?理由是 23 什么?(4)分析总结。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分析总结每一个选项积极或消极的原因。鼓励学生多尝试积极面对的方法。

5.亲子分享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家里是不是也有受到爸爸妈妈批评的时候?当时你错在哪里呢?(2)布置作业:回家后跟父母分享今天的课程感受,勇敢地向父母说“对不起”,并告诉爸妈你要改正错误了。

第十三课 我已经长大了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觉察自己的成长。2.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3.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教学准备:

水彩笔、A4纸若干。

教师提前通知学生找出自己半年或一年前的照片并带来学校,告知上课要用。示范加油站部分活动做法的案例PPT。教学过程:

1.天真屋

(1)阅读教材。教师带领学生阅读、理解教材要求。(2)完成自我评估练习。

(3)分享交流。引导学生发言,交流那些做得最好的事情,分享成长的喜悦。

(4)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并肯定大家的成长和进步。2.聊天室

(1)教师提问。提问:同学们长大了,有哪些方面做得比以前好、有进步了呢?鼓励大家发现得越多越好。

(2)交流分享。教师鼓励学生发言分享自己的发现。

(3)总结。在总结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把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分成身体的成长和心理的成长两大类。

(4)阅读教材。向学生呈现教材中“老师的话”。3.游戏角

(1)布置练习要求。教师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本环节的练习要求。并且发放练习用纸和水彩笔。

(2)完成练习。学生个人完成练习,教师巡视,帮助个别需要帮助的学生。(3)小组交流。前后桌4人构成小组,相互分享交流自己的练习内容。(4)全班交流。教师依据在巡视中的发现,有选择地请部分学生在全班分享。

25(5)总结。教师总结学生各方面的成长,并肯定、欣赏大家的成长。4.加油站

(1)阅读教材,明确活动要求。教师朗读教材,并呈现PPT案例,举例说明活动的具体做法。也可有重点地提问:照片上的你当时会做什么?跟那时比,你现在有什么进步和成长?(2)交流。先规定好时间,请学生与同桌交流。然后回到全班交流分享,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在全班发言交流。

(3)总结。教师就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多方面肯定大家的成长。5.亲子分享

布置亲子分享作业:(1)把课堂上自己觉察到的成长分享给爸妈。(2)请爸妈提一些具体的成长要求。

第十四课 我爱你们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常见的表达感恩的做法。2.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3.帮助学生养成感恩的习惯。教学过程:

1.天真屋

(1)阅读教材。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教材。

(2)提问。感恩引导:爸妈、老师是怎么关心、呵护我们的?引导学生把父母和老师的爱具体化。

(3)分享交流。引导学生发言交流,回答提问。(4)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2.聊天室

(1)阅读教材。教师朗读教材,向学生呈现教材中的提问,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插图中的内容。

(2)小组分享。与前后桌的同学分享自己是怎么向家人表达感谢的。(3)全班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发言,分享小组交流的情况。(4)总结。教师将学生发言作归类总结,肯定大家的感恩行为。3.游戏角

(1)阅读理解教材。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并理解教材文字和插图部分的内容,并提出问题:我们可以为老师做些什么?(2)小组分享。与前后桌的同学分享自己是怎么向老师表达感谢的。(3)全班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发言,分享小组交流的情况。(4)总结。教师将学生发言作归类总结,肯定大家的感恩行为。4.加油站

(1)阅读教材。教师朗读教材,并向学生讲清活动要求,同时分好小组。(2)完成练习。请学生在规定好的时间内,完成扮演练习。每个学生轮流扮演小学生、爸爸或妈妈。

(3)分享交流。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在全班发言,分别交流扮演父母和小学生的感受。

27(4)总结。教师就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肯定大家的参与,提升表达感恩之情的正面感受。

5.亲子分享

(1)布置亲子分享作业。

(2)将作业要求具体化。提问并讨论:怎样跟爸妈说出为他们捶背的请求会更好一些?设计爸妈3个或以上不同的回答类型,引导小学生思考如何应答。

第十五课 保护好自己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3.帮助学生养成注意安全的行为习惯。教学过程:

1.天真屋

(1)阅读教材。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教材。

(2)提问。教师提问:看完这个情境描述,你有何感受?你想到了什么?(3)分享交流。引导学生发言交流,回答提问。

(4)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并指出安全很重要,安全问题就在我们身边。

2.聊天室

(1)阅读教材。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要求。

(2)思考回答。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并说出教材中主要交通标志的含义。(3)总结。教师总结时,重点要引导学生注意交通标志,不懂的可以向他人请教。

3.游戏角(活动1)

(1)阅读理解教材。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并理解教材内容。

(2)小组演练。前后桌的同学组成4人小组,每人轮流扮演小丽和陌生人进行演练。

(3)全班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发言,分享小组扮演中“小丽”的应对方法。(4)总结。教师从学生发言中总结出有效自我保护的方法,并罗列在黑板上,供学生观看了解。

4.游戏角(活动2)

(1)阅读教材。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教材,明白问题。(2)思考回答。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总结。教师总结时,重点要强调注意交通灯标志的含义,并牢记交通规则。

5.加油站

29(1)阅读教材。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并理解教材中的文字部分和插图部分。(2)小组讨论。让前后桌学生组成小组,讨论每个人自己知道的不安全行为有哪些。

(3)分享交流。教师每组的代表分享小组的讨论情况。

(4)总结。教师就学生的发言总结出常见的不安全行为,并列举在黑板上,供学生观看了解。

6.亲子分享

布置亲子分享作业:(1)告诉爸妈在课堂上学到了哪些自我保护的方法。(2)请教爸妈,除了课堂上学到的,还有哪些好的自我保护方法?

第十六课 我的假期计划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学习做假期个人计划。2.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教学过程:

1.天真屋

(1)阅读教材。教师带领学生阅读理解教材。(2)提问。教师提问:假期里打算做些什么?(3)分享交流。引导学生发言交流,回答提问。

(4)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并指出假期里可以做包括学习在内的很多安排。

2.聊天室

(1)阅读教材。教师带领学生阅读理解教材。引导学生可以从教材上列举的多方面去考虑假期计划。

(2)小组交流。前后桌学生组成小组,交流自己的假期计划。(3)全班交流分享。教师请部分同学分享小组交流的情况。(4)总结。教师归类总结学生发言。3.游戏角(活动1)

(1)阅读理解教材。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并理解教材。(2)完成练习。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巡视。

(3)交流分享。教师引导学生发言交流做此练习的感受。(4)总结。教师总结,肯定大家的收获。4.游戏角(活动2)

(1)阅读教材。教师带领学生阅读理解教材。

(2)制定旅游计划。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最便宜、最好玩、最安全?以教师引导为主,启发学生发言为辅,完成旅游计划的制定。

(3)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换一个旅游地点,怎么制定计划?鼓励学生举一反三。

(4)总结。教师总结做旅游计划的要点。5.加油站

31(1)阅读教材。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并理解教材。

(2)提问与思考。教师提问:假期里,你打算帮助自己养成一个什么样的好习惯?教师呈现多种具体的建议供学生参考。

(3)分享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发言分享自己的打算。

(4)总结。教师总结学生发言,肯定大家的想法,鼓励学生在假期里付诸行动。

6.亲子分享

布置亲子分享作业:

(1)告诉爸妈自己的假期打算。

(2)请教爸妈,如何把自己的打算变成计划?(3)自己制定计划。(4)请爸妈修改完善。

下载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教一年级数学教案[最终定稿]

    一、课题: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数一数 教案设计二、教学内容:教材2-5页的内容三、教学目标:1、对1-10的认识,以及按顺序数数的方法。2、通过数学活动,初步体会数学的乐趣3、......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单元 走进科学 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的种类。 2、学会做滚小球的试验。 3、完成活动手册。 教学准备: 图片,小圆球,一块棉布,一个斜坡。 教学......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做滚小球的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 3.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重点】 认识......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第一课 走进科学课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

    最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1、我们知道的植物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植物,使学生初步具有研究植物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情......

    2015年苏教一年级数学上册十单元教案课案(推荐)

    第十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 9加几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逐步培养学生探究的意......

    一年级上册科学《我们一起学科学》教案(推荐五篇)

    一年级上册科学《我们一起学科学》教案【导语】星眨眼,气球飘,我有很多“小问号“。多动手,勤动脑,科学课上探奥妙。东星资源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小学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奓山中心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备课人):曾涓 第一课时 我们知道的植物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植物,使学生初步具有研究植物的兴趣。 2、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认识自然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