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1我们知道的植物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植物 第一课时 总第1课时
教学内容:
第2——3页(我们知道的植物)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科学态度目标:
1、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二、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植物、课件。
三、教学过程
1、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中生长着许多植物。人类已经发现的植物约有30多万种。师:“图中哪些是植物?”
生:树、草等。紧接着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植物”。
师:你知道的植物是怎样的?这棵植物会不会开花? 叶子是什么样子的? 生长在哪里?
2、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教师出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师:植物只能生活在水中吗? 生:陆地上有植物,水中也有植物。
师: 图上有多少种植物? 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有叶子,都是绿的,会开花,会长大 师: 蝴蝶是植物吗? 生:不是。植物不会动,蝴蝶会飞;蝴蝶是动物 3.塑料花是植物吗
师: 蝴蝶不是植物,那塑料花是植物吗? 生:塑料花不是“活”的,植物有根、茎、叶,会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同时它的生长需要水、空气、阳光、一定的温度条件(生长需要环境的支持)的,这与塑料花不会生长、不会死亡、长期保持一种形态是完全不同的。4.种一棵植物
教师可以出示自己带来的一些植物,例如胡萝卜、小葱、绿萝枝条、大蒜、多肉植物的叶片、小苗、种子等,并出示植物的两种种植方式,分别介绍这些植物适合种在土里还是种在水里。教师演示的植物种植方法。板书设计: 我们知道的植物
都有叶子,都是绿的,会开花,会长大
蝴蝶不是植物,塑料花也不是植物 布置作业:种植一课大蒜或者萝卜。教学反思:
第二篇:《我们知道的植物》教学设计
《我们知道的植物》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第1课,也是科学学习的起始课,让学生领略科学的魅力,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对植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本课的学习立足于学生对植物的原有认识,学习活动主要包括四个:1.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2.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3.讨论塑料花是不是植物;4.种一棵植物。通过这四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种植一棵植物既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让学生持久地投身于观察、研究植物的活动中,又为后续的讨论积累实证。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对植物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图书、家庭种植或对周围环境的下意识观察,比较粗浅和零碎。他们很可能不能准确地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是生长变化的等本质特征。从能力上看,一年级学生不能够完成系统的科学观察。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在种植活动中可能需要教师更多关注;识字量不足,在记录时更适合用画图的形式;团队合作意识较弱,自我控制力不强,学习习惯、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需要培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科学探究目标
1.将植物和塑料花进行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2.能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教学重难点】
重点:讨论塑料花是不是植物。难点:种植一棵植物并持续观察。【器材准备】 为学生准备:塑料花、学习单(学生活动手册)、塑封植物图、小塑料盒、水、大蒜等。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聚焦
导入:秋天到了,大自然生机勃勃,有很多漂亮的植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教师用课件播放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这些植物。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唤醒学生对植物的喜爱之情,感受植物的多样性。
二、初步认识植物
1.活动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过渡:这些植物姹紫嫣红,非常美丽。
提问:在大自然中,你看到过什么样的植物?它长在哪里? 学生根据之前的观察和生活经验举例说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教师在班级记录表上边记录学生提到的植物名称,边引导学生描述见过的植物是什么样的。
追问:在哪里看到的?它是什么样的?你能描述一下吗?谁能补充一下?看来这种植物在我们这个地方不是很容易看到,它生活在适合的环境里。你观察得真仔细。植物园中的环境很适合它生长。书中告诉我们植物生长在哪里?
设计意图:调取学生原有的认识,交流对植物的初始认知。2.活动二: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谈话1: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千姿百态,这些植物把大自然装点得可真美呀!看,这里就有一张图片,漂亮吗?
挑战1:考考你们的眼力,请仔细观察后说说,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 评价:你观察得真仔细。你还看到什么了?
谈话2:你们找到了图中有这么多不同的东西,你能辨认出哪些是植物吗? 挑战2:哪些是植物?
仔细观察,用红色的笔把你认为是植物的圈出来。分享的时候你可以跟大家说说:你圈出了哪些植物?它们长什么样?它们长在哪里?
教师给每组学生下发一张大的塑封的图片和一支彩笔。讨论:哪些是植物?这些植物长在哪里? 学生:土里、水边…… 提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3.蝴蝶是植物吗?
提问:刚才你们还发现图中有一只小蝴蝶,它是植物吗? 追问:你为什么这么想? 学生:蝴蝶会飞,而植物不会动。总结:植物与动物是不同的。
总结交流: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这么多有意思的植物,在我们学习这一单元的时候,你还会有更多新的认识,记得把它补充到这张记录单上。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认识到植物与环境息息相关,植物分布广泛、具有多样性。
三、进一步认识植物——塑料花是植物吗 活动三:讨论塑料花是不是植物。
1.提问:刚才你们找到了图中的植物,非常好!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惊喜,想知道是什么吗?把眼睛闭上,不能偷看。三、二、一,快看!这是什么?它是不是植物呢?
同学们不着急说答案,老师给每组都准备了一束,你们先仔细观察,再来说说它是或不是植物的理由。
我们做实验的时候需要材料,就从材料分发中心领取。谁是小小材料员?排好队。真整齐。
学生分组自由观察。
2.讨论:这束塑料花是植物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追问:生活中的植物是什么样的?塑料花是植物吗?
小结:植物需要水才能长大,那我们就把塑料花插在装了水的花瓶中,每天看看它有没有变化,会不会长大。
设计意图: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
四、种一棵植物 活动四:种一棵植物。
1.今天我们一起找到了生活中和图片里的植物,也判断了塑料花是不是植 物,接下来再一起做一个活动。
提问:大蒜是不是植物呢?你的想法是什么?
我们再来种一头大蒜,让它在以后的日子里陪伴我们上科学课。种大蒜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种在土里,叫土培;还有一种是种在水里,叫水培。今天我们就放在水里种植。
教师用课件出示种植方法。
2.你预测大蒜在以后的日子里会有变化吗?
3.看来它会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有变化,我们可以隔段时间记录一次,看看大蒜会有什么变化。
看,这是一张科学记录表,我们每周记录一次,把它生长变化的特点画下来。
五、小结
这一棵植物可能要经历漫长的生长过程,你们可别忘记每天细心照顾它,及时观察记录它的生长情况。
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植物,课下我们也可以观察、尝试种植其他的植物。
第三篇:动物植物我们1
动物、植物和我们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动身边常见的动植物的生命现象和一些动植物的特征。2.感受生命的神圣,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和喜爱动植物的情感。3.学会一些简单的解决问题、查找资料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动身边常见的动植物的生命现象和一些动植物的特征。2.学会一些简单的解决问题、查找资料的方法。
3.感受生命的神圣,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和喜爱动植物的情感。
三、课前准备:
1.提前一星期布置学生在家了解自己喜欢的动植物物 2.收看与动植物有关的书籍与电视节目。3.制作有关动植物生命现象的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生命
1.师:小朋友们,这节课老师还邀请了一些朋友与我们一起学习。我们一起来猜猜它们是谁,好吗?老师请一位小朋友来演,其余小朋友来猜。表演的同学,不能说出是什么,只能用动作和声音,让大家来猜一猜。
大公鸡、大象、猴子、青蛙。
师:你们都是模仿高手啊,一下子都猜出来,回想一下,我们刚才猜出的这些,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动物)
2.猜谜语。
师:接下来我用猜谜语的方式来请出我们的朋友。课件出示谜语,学生猜,并说明猜出的理由。
谜语一: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
谜语二:小小伞兵随风飞,飞到东来飞到西,降落路边田野里,安家落户扎根基。谜语三:身上有节不是竹,粗的能有锄把粗,小孩抓住啃不够,老人没牙干叫苦。
谜语四:一物长得真奇怪,腰里长出胡子来,拨开胡子看一看,露出牙齿一排排。
师:原来个个都是猜谜小能手!我们这回猜出的这四位朋友,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植物)。
3.师:同学们,如果把我们生活的地球当作一个大家庭的话,那么在这个大家庭就生活着?
生:动物、植物和我们人类。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内容,一起读,《动物、植物和我们》。
(二)探寻生命现象
1.在自己身上寻找的生命现象
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了很多很多年了,我们也都知道人类是有生命的。(板书:生命)那我想问的是,我们可以通过什么证明自己是有生命的?
学生说(我会什么,我有生命?呼吸、会动„„
身体上有什么变化,我有生命?长高、壮实„„)
师一:你上幼儿园跟现在比,有没有长大?长大是不是也说明我们是有生命的?
师二:你还能从身上的哪些变化,发现自己是有生命的?
师三:咱们说了很多的“会”,我们就把这些“会”叫做“生命现象”。会呼吸.会长大.会吃饭.会动„„这些都是生命现象(板书:现象 呼吸.长大.吃饭.运动)板书:生命现象
2.在动物身上寻找生命现象
动物朋友们也是有生命的,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能来说说,我们的动物朋友有哪些生命现象呢?(生说)
小朋友们对动物的了解真不少,但是如果大家看了老师带来的录像,相信大家还能说更多。(视频,动物的生命现象)
(生说,师生合作填表格)
我们把刚才大家说的整理一下,填到这张表格里去好吗? 是呀,这些动物朋友像我们人类一样会叫会跳,同样需要食物与空气,他们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是有生命的。
3.在植物身上寻找生命现象
可是,植物既不会跳,又不会叫,那它是不是就没有生命了呢?为什么? 是的,就如小朋友们所说,植物也有着顽强的生命。有这样一群摄影家,他们历时几年拍摄了许多植物的录像,并把这些漫长的时间压缩到了短短几分钟,现在我们跟着这些摄影家一起走进奇妙的植物世界吧。
看完以后,请大家小组合作完成另一张表格。仔细看哦,看看你能在植物朋友身上找到哪些生命现象。
(视频,植物的生命现象)全班交流
小结:是呀,植物朋友们,春天发芽,夏天开花,秋天结果,冬天落叶,这些都是植物生命现象。植物也是有生命的。
4.师小结:各种动、植物按照自己特有的方式,出生、长大、繁育下一代,延续着自己的生命。这一切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动物、植物那生生不息、欣欣向荣的生命的力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书上38页的文字,感受生命的魅力吧。
(三)感受生命的可爱 1.知识竞赛
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很多动物、植物朋友,老师相信你们在生活中一定还和其他动植物交过朋友,一定对他们特别了解,所以刚才能说出这么多的生命现象。现在,动植物朋友们看到你们这么聪明,他们还准备竞赛题准备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你们想先来回答谁的问题。(出示:小白兔 乌龟 小金鱼 仙人掌的图片)
①小白兔的眼睛是红红的,是不是整天哭,所以哭红了? 我们来听听正确答案(课件播放录音)“小朋友们,我们兔子家族的眼睛很特别,是和我们的皮毛有关的。你看,我们黑兔子兄弟的眼睛是黑色的,灰兔子兄弟的眼睛是灰色的,我们白兔子的眼睛是透明的,和你们人类一样里面有着丰富毛细血管,所以看上去是红色的。可不是哭红的哦!”
小结:原来是这么回事啊,看来呀,只有深入地研究才能真正地了解这些动物朋友。
②小金鱼也像人类一样会饿,那么给它们喂许多食物,让他吃得饱饱的,变成小胖鱼,好不好?为什么?
小结:我们班小朋友以前有没有做过这样的事?那以后可要注意了。我们喂养小动物的时候可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一定要了解和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
③别的植物都有叶子,那么仙人掌有叶子吗?
我拿们来听正确答案。“仙人掌的故乡是终年干旱少雨的大沙漠,为了适应沙漠的缺水气候,叶子演化成短短的小刺,以减少水份蒸发,同时也能阻止动物吞食,所以仙人掌是有叶子的,你答对了吗?”
动植物朋友们和我们一样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有时候为了适应环境,不得不改变自己。
④乌龟的龟甲被分成几块呢? 咱们来数一数吧!
小结:不管是大乌龟还是小乌龟都是13块。同一种生物它肯定具有某些相同的特征,小朋友在生活中观察动植物的时候可要细心寻找规律哦!
⑤猫的胡子能剪吗?
不能,那是一把尺子,要用来量洞口的。胡子能通过洞口说明身体也能进,胡子不能通过,那么小猫咪你可千万别硬要挤进去啊。
2.引发探究 我们班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把小动物们提出的问题都给解决了,老师要竖起大拇指夸奖你们!在我们的大自然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植物,他们身上藏着很多有趣的秘密,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他们的呢?
我们班小朋友可真会发问,提了这么多有趣的问题,说明你们都是一个爱观察,爱思考的孩子。有些问题已经解决了,可有些问题我们还没解决呢?请大家看看书40到41页,他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还能想到什么办法吗?
(老师心里可还有不少关于动植物的问题呢,比如,黑色的花为什么很少见?鱼也需要睡觉吗?含羞草为什么会“害羞”?种子煮熟后为什么就不会发芽了?„„同学们如果也不能帮我解答的话,我该如何去寻找答案呢?书本的40 到41页,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还能想到什么办法吗?)
4.课后延伸
课后,请大家用上今天学的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去搜集资料,做成一张动(植)物明信片。下一次,我们来开一次“动植物明星展”把你喜欢的动植物朋友介绍给大家,好吗? 同时,也希望大家在寻找资料的过程中,能把对你帮助最大的书本或网络等记录下来,推荐给别的小朋友。
(四)小结
今天的这节课上,我们和许多的动植物朋友做了一次亲密接触,与他们度过了愉快的时光。动植物朋友们和我们人类一起生活在地球上,那么,他们现在的生存状态怎么样呢?请大家课后对这方面也做一个大概的了解,下节课,我们将对此展开讨论,好吗?下课。
第四篇:我们知道的磁铁 教学设计
我们知道的磁铁 教学设计[ 时间:2009-05-20 | 作者: | 来源: ] 我要评论 | 栏目:三年级科学
浏览:688 次 武汉市南湖学校 余枫
A.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玩过磁铁,对磁铁已经有一定的了解。“磁铁的磁性”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从交流“我知道的磁铁”开始导入,引导到“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的讨论和观察活动中,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磁铁的磁性这一最基本的性质的认识。然后通过交流在观察中的发现和产生的问题,引发出后续的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2.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方面。
过程与方法
1.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
2.观察磁铁形状,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磁铁的用途,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2.乐于表达和交流。
3.激发探究兴趣。
三、教学重点
交流、整理关于磁铁的知识。
四、教学难点
知道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方面
五、学情分析及对策
本课从很多物体使用了磁铁引人话题,这是学生所熟悉的事实。然后提出问题“我们知道磁铁的哪些事情?是怎么知道的?”进人本课内容的研讨。
第一部分:对于磁铁,我们知道什么
这部分活动分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是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希望学生把自己是怎样玩磁铁的,自己知道的磁铁知识讲给小组的同伴们听,最终能完成“画出或写出我们小组对磁铁的了解”的任务,并且准备好有条理的发言。教科书为学生提供了画和写的空白,以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思考与表达。后一个阶段是全班交流,各小组介绍本组同学对磁铁的了解。
这部分给予了学生充分表达和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至此,全班学生对于磁铁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基本都呈现出来了。学生们讲出来的对磁铁的了解一般来说是零碎的、杂乱的,甚至是矛盾的,这就需要整理了。
第二部分:整理我们知道的磁铁知识
本部分用“我们知道”的用语从三个方面提示了整理的内容。
1.我们知道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教科书插图例举了条形磁铁、蹄形磁铁、方块形磁铁、圆饼形磁铁和槽形磁铁。生活中还有环形磁铁、圆柱形磁铁、各种特殊形状的磁铁,教学中要让学生再观察一些形状、大小不同的磁铁。磁铁的名字一般都是根据它们的形状而取的,并没有严格的规定。这里让学生给观察的磁铁取名,就是让他们体会到根据形状取名的方法。为什么磁铁要做成许多的形状?因为磁铁的用途不同,人们就把磁铁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了。
2.我们知道很多地方用到了磁铁。
磁铁在学生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如:磁铁文具盒,门、柜、包的磁吸,在铁皮黑板(或白板)上压图片的小磁贴,打靶玩具中的磁铁飞镖。本页插图列举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物品,如白板上用的小磁贴,磁铁文具盒和磁铁门吸等。本单元资料库“找找哪里有磁铁”还介绍了更多的用到磁铁的物品。
让学生说说哪些地方发现过磁铁,它们有什么作用,是希望他们感受到很多地方都用了磁铁,磁铁是很有用的物体。
本文地址:http://
第五篇:《我们知道的风》教学设计
《我们知道的风》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彭市中心小学
431700
田清华
焦胜祖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关于风的一些知识,提高保护环境自觉性。
能力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走入生活,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增长科普知识,增强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1、乐意展开研究和与他人合作,培养合作精神;
2、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大胆想象。
3、能够运用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展现探究结果,乐于与他人交流。
4、使学生了解风对环境及资源的影响,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学生工作:
①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资料室、博物馆搜集有关资料。②调查、采访、绘画,自制手抄报、有关风的玩具等。
③将搜集到的资料汇总给小组长,小组长加以选择,分类整理。(2)教师工作:
①集中检查进程,并加以辅导。
②利用网络、个别谈话方式进行单独指导。活动地点 :教室、家里、书店、户外 活动参与者:教师、全班学生 活动间长:三周
1、活动准备阶段:第七周。
2、活动方案实施阶段:第八周。
3、活动评价、总结阶段:(第九周)。
预期的成果形式
学生分组搜集资料,整理,小组汇报。全班展示手抄报、自制风的玩具、绘画等。活动组织形式
1、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
我针对学生的个人兴趣特点,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推选出组长,并为小组分别选定一个个性化名字,分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将提出的问题进行合并并归类,提炼出调查研究课题。在探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有所长,写作互补。
第1小组:风的形成 第2小组:风的分类 第3小组:风的利用 第4小组:风与相关
全班展示风的作品。
活动实施过程:
本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
1、确定主题,制定活动方案
2、确定研究专题,自主选择伙伴
3、制订活动方案,明确研究方法
全班58个同学自由选择组成研究小组后,再根据各自的爱好及特长,从研究子课题中确定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探究。凡是选择同一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并推选出一位组长一位副组长。在组长、副组长的召集下,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的内容,由大家一起讨论提出研究的课题,从中确定自己小组的子课题,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制订具体的活动方案,明确小组成员的具体任务及分工合作事宜。用一周的时间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第二阶段:活动方案实施阶段
1、深入社会生活,搜集相关信息
2、交流调查情况,整理资料
3、确定汇报形式,创作展示作品
具体做法是:
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实践活动采用个人研究与小组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开放式作业”形式,小组成员需要围绕同一个研究子课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1)学生工作:
①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资料室、博物馆搜集有关资料。②调查、采访、绘画,自制手抄报、有关风的玩具等。
③将搜集到的资料汇总给小组长,小组长加以选择,分类整理。(2)教师工作:
①集中检查进程,并加以辅导。
②利用网络、个别谈话方式进行单独指导。
第三阶段:“我们所知道的风”成果汇报展示会
1、分享成果、互动评价
各小组通过各自不同的形式,交流活动体验,互为评价 第1小组:学习报告:包括风的形成、风的脾气资料,学习体会 第2小组:访问报告:收集的风的种类和特点的资料,自己的想法 第3小组:调查报告:风的利用情况汇报。
第4小组:风文化知识竞赛,讲述“风”的词语、谜语、故事等。
全班: 展示绘画作品、手抄报、自创诗歌。交流展示制作的利用风的玩具。并请小制作者做小老师,进行小艺术技巧讲座,辅导学生学习手工制作。
2、活动延伸
1、设想:未来的风能利用前景是什么样的?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便?
2、提出要求:向人们宣传风和我们的生活的关系,让更多的人来了解风的作用,让更多的人来关注科学,关注环保。
第四阶段:活动总结阶段
1、整合展示材料,举办成果展览
让学生对自己的活动成果进行整理,举办一个成果展览,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我实现的愉悦。
2、总结并撰写报告
调查结果要以书面形式反映出来,通过4个组的全体成员讨论或辩论,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各小组通过开展研究活动,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各自完成了研究报告。并带来了收集的资料、图片、照片、自制玩具、手抄报、绘画等。为了分享各小组的活动成果,我利用活动课,组织他们进行成果交流。由组长执笔撰写成文,反复修改后,教师验收。
活动中应注意的事项
1、在父母的指导下文明上网。
2、去图书馆查找资料要注意安全。
3、做风的玩具时要小心工具。
4、调查采访时要讲礼貌。
5、组员之间团结合作。
6、全班展示时要善于倾听,善于欣赏别人。活动总结
通过全班同学的努力,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1、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对风的形成,风的脾气,风的种类,风的利用,风
与环境的关系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增长了科普知识,认识到风为人类带来了美好的生活,我们要善待自然,保护环境,让风更好的为人类造福。
2、通过实践活动,同学们走入生活,进一步培养了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增强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你们乐意展开研究和与他人合作,培养合作精神,树立了集体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