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
《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从《我们知道的动物》这课开始,教材将引领学生走进观察与认识动物世界的大门。上学期《植物》单元学习中积累的观察、记录、描述等能力,为《动物》单元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材从学生所熟悉的“我们知道的动物”这一话题引入学习活动。通过列举自己知道的、喜欢的动物,引导学生把已有的关于动物的认识说出来,同时通过对多种动物的列举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分小组观察一种动物,说说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把它画下来”,教材中这段话指向对动物外形特征的认识,通过语言、图示的描述,使学生对不同动物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表达、记录的能力。通过多种动物的比较,引导学生描述出动物都有生命、会运动、需要吃食物、能繁殖、会生长、需要空气等共同特征。最后,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在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的同时,指向“动物是生物,是有生命的”这一单元核心概念。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有生命的动物有着天生的兴趣,从他们开始运用感官观察和探知世界的那刻起,会动、会叫、会呼吸、会生长的动物就是最能引发他们关注的对象。通过电视、书本、家长讲解、参观动物园等渠道,他们对动物生长、运动、进食、呼吸、繁殖等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往往比较模糊。在科学技能上,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表达的准确性上仍然欠缺。而动物更加复杂多样的外部特征及“会运动”的特征,使学生在观察和描述时会遇到不少困难。这意味着一年级的学生更难以概括出动物的共同特征。因此教师对观察、记录方法的指导需要更加细致,以便帮助学生进行观察、描述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2.能说出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科学探究目标 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3.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观察,学习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看法。科学态度目标
通过对动物的观察,产生研究动物的浓厚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培养亲近动物、研究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初步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能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及玩具熊不是动物的理由。
【教学准备】
学生:动物卡片或动物标本、玩具熊、学生活动手册。教师:仓鼠(活体)、教学课件、班级记录单。【教学过程】
一、回顾已经认识的动物
1.同学们,在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你都见过哪些动物呢? 2.(课件出示几种常见动物的图片)这里还有些动物,你能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吗?
二、观察并描述一种动物
1.学生共同观察,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
(1)(出示一只小仓鼠活体)看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们知道它原来生活在哪里吗?
(2)今天这只仓鼠宝宝来给我们当模特,老师想请同学们看看它有什么样的特点?
(3)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会跑、会吃东西、有头、有嘴巴、有尾巴、有脚等)
(4)同学们真厉害,把仓鼠宝宝的特点都找出来了。(教师出示课件,总结仓鼠的特点)2.学生分组观察,并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1)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种动物标本。
你能像观察仓鼠宝宝那样,观察这些标本吗?找找你们小组的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
(2)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交流集中在外形特征、运动方式等方面。
让我们来开一个“动物介绍大会”吧!哪个小组能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观察的动物?请小组成员带上你们的动物标本,到前面来介绍一下它吧。
(小组介绍,其他同学可以指出其描述不全面的地方并做补充)3.画一画我们观察的动物。
每个小组观察的动物各具特色,我们用笔把它画下来吧。怎么画呢?(1)教师示范,边观察标本边画,先画身体中间的部分,这是主要部分,然后再画上脚、头、翅膀等,最后可以画一画头上的眼睛、嘴。(教师可提示学生观察学生活动手册上画动物的步骤,学生可以参照学习,同时教师提出画的要求:真实,看到什么画什么,尽量画得像)
(2)学生在活动手册上开始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①抓住主要特点画动物。看看学生有无把凭空想象的成分画上去的情况。②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描述动物身体的各个部分,仔细观察每个部分的特点。
③图画上适当加文字(或拼音)标注。
(3)交流反馈。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活动手册。①请同学们先猜一猜,画上是哪种动物?(指向画得像不像)②你觉得画得好,好在哪里?(指向有没有突出动物的特征)
③你觉得画得不好,不好在哪里?你能指出问题在哪里吗?(指向真实记录)④让学生简单修正一下自己的画。
三、概括动物的共同特征
1.(出示课件)这张图片里有些是动物,有些不是动物,你能分辨出来吗? 2.汇报交流。
3.玩具熊为什么不是动物呢?谁能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4.教师汇总学生的发言:原来玩具熊是没有生命的,它不会动,不需要吃食物,不会长大,所以它不是动物。那么动物都有什么特点呢?
5.刚才我们说的,也就是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你能再来说一说吗?(教师整理学生的发言,形成班级记录单,参考课件内容)
四、总结和拓展
1.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学习了用画图的方法记录动物,现在老师用橡皮泥制作了刚才观察的仓鼠宝宝的模型,你能用橡皮泥把你观察的或者喜欢的动物制作出来吗?
3.请学生参照学生活动手册制作一个动物模型。
我们知道的动物 动物的特点(班级记录单)
日期:
1.能自己运动
6.吃食物
2.有嘴
7.需要空气 3.会长大
8.会繁殖 4.有身体
9.会排泄
5.有生命10.„„ 【活动手册使用】
本课的学生活动手册的第一部分“观察一种动物,把它画下来”是在观察完动物标本后使用的,要求在课堂上完成。在手册的左侧有画一种动物的步骤,可以让学生在画之前进行学习,按照这样的步骤来画,但是不要让学生照着左边画。有个别学生会把蝴蝶画成左边的样子,也是不正确的。所以教师要正确使用记录手册。记录前,教师先示范,再让学生画。不要忘记提出记录要求,需要学生边观察动物边作画,在抓住动物外形特征的情况下,尽量画得真实。
在“拓展活动”部分教师可直接在课堂上进行模型的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制作活动则放在课外进行,不要占用课堂时间。这样有助于引导学生在课外能通过观察认识一种动物,自己亲手制作并交给老师。老师要对这些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还可以通过开展作品展示会的方式,来激励学生。
第二篇:8《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
《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2.能说出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科学探究目标
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3.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观察,学习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看法。科学态度目标
通过对动物的观察,产生研究动物的浓厚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培养亲近动物、研究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初步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能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及玩具熊不是动物的理由。
【教学准备】
学生:动物卡片或动物标本、玩具熊、学生活动手册。教师:仓鼠(活体)、教学课件、班级记录单。【教学过程】
一、回顾已经认识的动物
1.同学们,在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你都见过哪些动物呢? 2.(课件出示几种常见动物的图片)这里还有些动物,你能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吗?
二、观察并描述一种动物
1.学生共同观察,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
(1)(出示一只小仓鼠活体)看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们知道它原来生活在哪里吗?(2)今天这只仓鼠宝宝来给我们当模特,老师想请同学们看看它有什么样的特点?
(3)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会跑、会吃东西、有头、有嘴巴、有尾巴、有脚等)
(4)同学们真厉害,把仓鼠宝宝的特点都找出来了。(教师出示课件,总结仓鼠的特点)
2.学生分组观察,并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1)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种动物标本。
你能像观察仓鼠宝宝那样,观察这些标本吗?找找你们小组的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
(2)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交流集中在外形特征、运动方式等方面。
让我们来开一个“动物介绍大会”吧!哪个小组能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观察的动物?请小组成员带上你们的动物标本,到前面来介绍一下它吧。
(小组介绍,其他同学可以指出其描述不全面的地方并做补充)3.画一画我们观察的动物。
每个小组观察的动物各具特色,我们用笔把它画下来吧。怎么画呢?
(1)教师示范,边观察标本边画,先画身体中间的部分,这是主要部分,然后再画上脚、头、翅膀等,最后可以画一画头上的眼睛、嘴。(教师可提示学生观察学生活动手册上画动物的步骤,学生可以参照学习,同时教师提出画的要求:真实,看到什么画什么,尽量画得像)
(2)学生在活动手册上开始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① 抓住主要特点画动物。看看学生有无把凭空想象的成分画上去的情况。② 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描述动物身体的各个部分,仔细观察每个部分的特点。
③ 图画上适当加文字(或拼音)标注。
(3)交流反馈。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活动手册。①请同学们先猜一猜,画上是哪种动物?(指向画得像不像)②你觉得画得好,好在哪里?(指向有没有突出动物的特征)③你觉得画得不好,不好在哪里?你能指出问题在哪里吗?(指向真实记录)④让学生简单修正一下自己的画。
三、概括动物的共同特征
1.(出示课件)这张图片里有些是动物,有些不是动物,你能分辨出来吗? 2.汇报交流。
3.玩具熊为什么不是动物呢?谁能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4.教师汇总学生的发言:原来玩具熊是没有生命的,它不会动,不需要吃食物,不会长大,所以它不是动物。那么动物都有什么特点呢?
5.刚才我们说的,也就是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你能再来说一说吗?(教师整理学生的发言,形成班级记录单,参考课件内容)
四、总结和拓展
1.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学习了用画图的方法记录动物,现在老师用橡皮泥制作了刚才观察的仓鼠宝宝的模型,你能用橡皮泥把你观察的或者喜欢的动物制作出来吗?
3.请学生参照学生活动手册制作一个动物模型。
我们知道的动物 动物的特点(班级记录单)
日期:
1.能自己运动
6.吃食物
2.有嘴
7.需要空气 3.会长大
8.会繁殖 4.有身体
9.会排泄
5.有生命 10.„„
【活动手册使用】
本课的学生活动手册的第一部分“观察一种动物,把它画下来”是在观察完动物标本后使用的,要求在课堂上完成。在手册的左侧有画一种动物的步骤,可以让学生在画之前进行学习,按照这样的步骤来画,但是不要让学生照着左边画。有个别学生会把蝴蝶画成左边的样子,也是不正确的。所以教师要正确使用记录手册。记录前,教师先示范,再让学生画。不要忘记提出记录要求,需要学生边观察动物边作画,在抓住动物外形特征的情况下,尽量画得真实。
在“拓展活动”部分教师可直接在课堂上进行模型的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制作活动则放在课外进行,不要占用课堂时间。这样有助于引导学生在课外能通过观察认识一种动物,自己亲手制作并交给老师。老师要对这些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还可以通过开展作品展示会的方式,来激励学生。
第三篇:我们知道的磁铁 教学设计
我们知道的磁铁 教学设计[ 时间:2009-05-20 | 作者: | 来源: ] 我要评论 | 栏目:三年级科学
浏览:688 次 武汉市南湖学校 余枫
A.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玩过磁铁,对磁铁已经有一定的了解。“磁铁的磁性”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从交流“我知道的磁铁”开始导入,引导到“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的讨论和观察活动中,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磁铁的磁性这一最基本的性质的认识。然后通过交流在观察中的发现和产生的问题,引发出后续的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2.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方面。
过程与方法
1.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
2.观察磁铁形状,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磁铁的用途,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2.乐于表达和交流。
3.激发探究兴趣。
三、教学重点
交流、整理关于磁铁的知识。
四、教学难点
知道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方面
五、学情分析及对策
本课从很多物体使用了磁铁引人话题,这是学生所熟悉的事实。然后提出问题“我们知道磁铁的哪些事情?是怎么知道的?”进人本课内容的研讨。
第一部分:对于磁铁,我们知道什么
这部分活动分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是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希望学生把自己是怎样玩磁铁的,自己知道的磁铁知识讲给小组的同伴们听,最终能完成“画出或写出我们小组对磁铁的了解”的任务,并且准备好有条理的发言。教科书为学生提供了画和写的空白,以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思考与表达。后一个阶段是全班交流,各小组介绍本组同学对磁铁的了解。
这部分给予了学生充分表达和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至此,全班学生对于磁铁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基本都呈现出来了。学生们讲出来的对磁铁的了解一般来说是零碎的、杂乱的,甚至是矛盾的,这就需要整理了。
第二部分:整理我们知道的磁铁知识
本部分用“我们知道”的用语从三个方面提示了整理的内容。
1.我们知道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教科书插图例举了条形磁铁、蹄形磁铁、方块形磁铁、圆饼形磁铁和槽形磁铁。生活中还有环形磁铁、圆柱形磁铁、各种特殊形状的磁铁,教学中要让学生再观察一些形状、大小不同的磁铁。磁铁的名字一般都是根据它们的形状而取的,并没有严格的规定。这里让学生给观察的磁铁取名,就是让他们体会到根据形状取名的方法。为什么磁铁要做成许多的形状?因为磁铁的用途不同,人们就把磁铁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了。
2.我们知道很多地方用到了磁铁。
磁铁在学生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如:磁铁文具盒,门、柜、包的磁吸,在铁皮黑板(或白板)上压图片的小磁贴,打靶玩具中的磁铁飞镖。本页插图列举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物品,如白板上用的小磁贴,磁铁文具盒和磁铁门吸等。本单元资料库“找找哪里有磁铁”还介绍了更多的用到磁铁的物品。
让学生说说哪些地方发现过磁铁,它们有什么作用,是希望他们感受到很多地方都用了磁铁,磁铁是很有用的物体。
本文地址:http://
第四篇:《我们知道的风》教学设计
《我们知道的风》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彭市中心小学
431700
田清华
焦胜祖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关于风的一些知识,提高保护环境自觉性。
能力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走入生活,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增长科普知识,增强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1、乐意展开研究和与他人合作,培养合作精神;
2、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大胆想象。
3、能够运用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展现探究结果,乐于与他人交流。
4、使学生了解风对环境及资源的影响,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学生工作:
①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资料室、博物馆搜集有关资料。②调查、采访、绘画,自制手抄报、有关风的玩具等。
③将搜集到的资料汇总给小组长,小组长加以选择,分类整理。(2)教师工作:
①集中检查进程,并加以辅导。
②利用网络、个别谈话方式进行单独指导。活动地点 :教室、家里、书店、户外 活动参与者:教师、全班学生 活动间长:三周
1、活动准备阶段:第七周。
2、活动方案实施阶段:第八周。
3、活动评价、总结阶段:(第九周)。
预期的成果形式
学生分组搜集资料,整理,小组汇报。全班展示手抄报、自制风的玩具、绘画等。活动组织形式
1、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
我针对学生的个人兴趣特点,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推选出组长,并为小组分别选定一个个性化名字,分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将提出的问题进行合并并归类,提炼出调查研究课题。在探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有所长,写作互补。
第1小组:风的形成 第2小组:风的分类 第3小组:风的利用 第4小组:风与相关
全班展示风的作品。
活动实施过程:
本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
1、确定主题,制定活动方案
2、确定研究专题,自主选择伙伴
3、制订活动方案,明确研究方法
全班58个同学自由选择组成研究小组后,再根据各自的爱好及特长,从研究子课题中确定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探究。凡是选择同一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并推选出一位组长一位副组长。在组长、副组长的召集下,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的内容,由大家一起讨论提出研究的课题,从中确定自己小组的子课题,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制订具体的活动方案,明确小组成员的具体任务及分工合作事宜。用一周的时间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第二阶段:活动方案实施阶段
1、深入社会生活,搜集相关信息
2、交流调查情况,整理资料
3、确定汇报形式,创作展示作品
具体做法是:
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实践活动采用个人研究与小组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开放式作业”形式,小组成员需要围绕同一个研究子课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1)学生工作:
①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资料室、博物馆搜集有关资料。②调查、采访、绘画,自制手抄报、有关风的玩具等。
③将搜集到的资料汇总给小组长,小组长加以选择,分类整理。(2)教师工作:
①集中检查进程,并加以辅导。
②利用网络、个别谈话方式进行单独指导。
第三阶段:“我们所知道的风”成果汇报展示会
1、分享成果、互动评价
各小组通过各自不同的形式,交流活动体验,互为评价 第1小组:学习报告:包括风的形成、风的脾气资料,学习体会 第2小组:访问报告:收集的风的种类和特点的资料,自己的想法 第3小组:调查报告:风的利用情况汇报。
第4小组:风文化知识竞赛,讲述“风”的词语、谜语、故事等。
全班: 展示绘画作品、手抄报、自创诗歌。交流展示制作的利用风的玩具。并请小制作者做小老师,进行小艺术技巧讲座,辅导学生学习手工制作。
2、活动延伸
1、设想:未来的风能利用前景是什么样的?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便?
2、提出要求:向人们宣传风和我们的生活的关系,让更多的人来了解风的作用,让更多的人来关注科学,关注环保。
第四阶段:活动总结阶段
1、整合展示材料,举办成果展览
让学生对自己的活动成果进行整理,举办一个成果展览,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我实现的愉悦。
2、总结并撰写报告
调查结果要以书面形式反映出来,通过4个组的全体成员讨论或辩论,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各小组通过开展研究活动,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各自完成了研究报告。并带来了收集的资料、图片、照片、自制玩具、手抄报、绘画等。为了分享各小组的活动成果,我利用活动课,组织他们进行成果交流。由组长执笔撰写成文,反复修改后,教师验收。
活动中应注意的事项
1、在父母的指导下文明上网。
2、去图书馆查找资料要注意安全。
3、做风的玩具时要小心工具。
4、调查采访时要讲礼貌。
5、组员之间团结合作。
6、全班展示时要善于倾听,善于欣赏别人。活动总结
通过全班同学的努力,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1、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对风的形成,风的脾气,风的种类,风的利用,风
与环境的关系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增长了科普知识,认识到风为人类带来了美好的生活,我们要善待自然,保护环境,让风更好的为人类造福。
2、通过实践活动,同学们走入生活,进一步培养了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增强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你们乐意展开研究和与他人合作,培养合作精神,树立了集体观念。
第五篇:我们知道的太阳教学设计
《我们知道的太阳》教学设计
贺家土小学 陈新宇
教学目标:
1、会运用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了解关于太阳的知识。
2、能以自己的方式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同学分享。
3、能根据自己搜集的关于太阳的资料,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
准备: 专题网站。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谜语 出示谜语:
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眼睛能看见,手却摸不到;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却很小很小。没有它就没有世界,有了它就万物欢笑。
出示课题。
太阳给人类送来了光明与温暖,从古至今,有许多关于太阳的故事。师:太阳给人类送来了光明与温暖,关于太阳的故事和事情你知道多少呢。今天大家就七嘴巴舌的说说太阳。
(小组活动开始,大概进行了10分钟,老师在此期间,巡视,也听听同学讲的故事)
每当学生讲完一个故事,问一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自学。
同学们还想知道知道那些关于太阳的知识? 生:答
师:看来你们想知道的事情真不少? 下面就到我们学习网站来看一看吧!出示网站上,介绍网站的内容,及学习要求。生:上网学习,并记录。
三、交流学习的内容。(6分)每个小组的学生交流汇报。
四、小结。
五、拓展。
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太阳的知识,还有很知识是我们网上没有的,你们回家以后,找一找这方面的知识,然后和老师一起来完善我们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