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们知道的太阳教学设计
《我们知道的太阳》教学设计
贺家土小学 陈新宇
教学目标:
1、会运用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了解关于太阳的知识。
2、能以自己的方式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同学分享。
3、能根据自己搜集的关于太阳的资料,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
准备: 专题网站。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谜语 出示谜语:
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眼睛能看见,手却摸不到;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却很小很小。没有它就没有世界,有了它就万物欢笑。
出示课题。
太阳给人类送来了光明与温暖,从古至今,有许多关于太阳的故事。师:太阳给人类送来了光明与温暖,关于太阳的故事和事情你知道多少呢。今天大家就七嘴巴舌的说说太阳。
(小组活动开始,大概进行了10分钟,老师在此期间,巡视,也听听同学讲的故事)
每当学生讲完一个故事,问一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自学。
同学们还想知道知道那些关于太阳的知识? 生:答
师:看来你们想知道的事情真不少? 下面就到我们学习网站来看一看吧!出示网站上,介绍网站的内容,及学习要求。生:上网学习,并记录。
三、交流学习的内容。(6分)每个小组的学生交流汇报。
四、小结。
五、拓展。
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太阳的知识,还有很知识是我们网上没有的,你们回家以后,找一找这方面的知识,然后和老师一起来完善我们的网站。
第二篇:我们知道的磁铁 教学设计
我们知道的磁铁 教学设计[ 时间:2009-05-20 | 作者: | 来源: ] 我要评论 | 栏目:三年级科学
浏览:688 次 武汉市南湖学校 余枫
A.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玩过磁铁,对磁铁已经有一定的了解。“磁铁的磁性”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从交流“我知道的磁铁”开始导入,引导到“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的讨论和观察活动中,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磁铁的磁性这一最基本的性质的认识。然后通过交流在观察中的发现和产生的问题,引发出后续的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2.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方面。
过程与方法
1.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
2.观察磁铁形状,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磁铁的用途,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2.乐于表达和交流。
3.激发探究兴趣。
三、教学重点
交流、整理关于磁铁的知识。
四、教学难点
知道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方面
五、学情分析及对策
本课从很多物体使用了磁铁引人话题,这是学生所熟悉的事实。然后提出问题“我们知道磁铁的哪些事情?是怎么知道的?”进人本课内容的研讨。
第一部分:对于磁铁,我们知道什么
这部分活动分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是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希望学生把自己是怎样玩磁铁的,自己知道的磁铁知识讲给小组的同伴们听,最终能完成“画出或写出我们小组对磁铁的了解”的任务,并且准备好有条理的发言。教科书为学生提供了画和写的空白,以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思考与表达。后一个阶段是全班交流,各小组介绍本组同学对磁铁的了解。
这部分给予了学生充分表达和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至此,全班学生对于磁铁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基本都呈现出来了。学生们讲出来的对磁铁的了解一般来说是零碎的、杂乱的,甚至是矛盾的,这就需要整理了。
第二部分:整理我们知道的磁铁知识
本部分用“我们知道”的用语从三个方面提示了整理的内容。
1.我们知道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教科书插图例举了条形磁铁、蹄形磁铁、方块形磁铁、圆饼形磁铁和槽形磁铁。生活中还有环形磁铁、圆柱形磁铁、各种特殊形状的磁铁,教学中要让学生再观察一些形状、大小不同的磁铁。磁铁的名字一般都是根据它们的形状而取的,并没有严格的规定。这里让学生给观察的磁铁取名,就是让他们体会到根据形状取名的方法。为什么磁铁要做成许多的形状?因为磁铁的用途不同,人们就把磁铁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了。
2.我们知道很多地方用到了磁铁。
磁铁在学生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如:磁铁文具盒,门、柜、包的磁吸,在铁皮黑板(或白板)上压图片的小磁贴,打靶玩具中的磁铁飞镖。本页插图列举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物品,如白板上用的小磁贴,磁铁文具盒和磁铁门吸等。本单元资料库“找找哪里有磁铁”还介绍了更多的用到磁铁的物品。
让学生说说哪些地方发现过磁铁,它们有什么作用,是希望他们感受到很多地方都用了磁铁,磁铁是很有用的物体。
本文地址:http://
第三篇:《我们知道的风》教学设计
《我们知道的风》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彭市中心小学
431700
田清华
焦胜祖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关于风的一些知识,提高保护环境自觉性。
能力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走入生活,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增长科普知识,增强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1、乐意展开研究和与他人合作,培养合作精神;
2、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大胆想象。
3、能够运用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展现探究结果,乐于与他人交流。
4、使学生了解风对环境及资源的影响,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学生工作:
①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资料室、博物馆搜集有关资料。②调查、采访、绘画,自制手抄报、有关风的玩具等。
③将搜集到的资料汇总给小组长,小组长加以选择,分类整理。(2)教师工作:
①集中检查进程,并加以辅导。
②利用网络、个别谈话方式进行单独指导。活动地点 :教室、家里、书店、户外 活动参与者:教师、全班学生 活动间长:三周
1、活动准备阶段:第七周。
2、活动方案实施阶段:第八周。
3、活动评价、总结阶段:(第九周)。
预期的成果形式
学生分组搜集资料,整理,小组汇报。全班展示手抄报、自制风的玩具、绘画等。活动组织形式
1、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
我针对学生的个人兴趣特点,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推选出组长,并为小组分别选定一个个性化名字,分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将提出的问题进行合并并归类,提炼出调查研究课题。在探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有所长,写作互补。
第1小组:风的形成 第2小组:风的分类 第3小组:风的利用 第4小组:风与相关
全班展示风的作品。
活动实施过程:
本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
1、确定主题,制定活动方案
2、确定研究专题,自主选择伙伴
3、制订活动方案,明确研究方法
全班58个同学自由选择组成研究小组后,再根据各自的爱好及特长,从研究子课题中确定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探究。凡是选择同一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并推选出一位组长一位副组长。在组长、副组长的召集下,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的内容,由大家一起讨论提出研究的课题,从中确定自己小组的子课题,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制订具体的活动方案,明确小组成员的具体任务及分工合作事宜。用一周的时间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第二阶段:活动方案实施阶段
1、深入社会生活,搜集相关信息
2、交流调查情况,整理资料
3、确定汇报形式,创作展示作品
具体做法是:
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实践活动采用个人研究与小组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开放式作业”形式,小组成员需要围绕同一个研究子课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1)学生工作:
①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资料室、博物馆搜集有关资料。②调查、采访、绘画,自制手抄报、有关风的玩具等。
③将搜集到的资料汇总给小组长,小组长加以选择,分类整理。(2)教师工作:
①集中检查进程,并加以辅导。
②利用网络、个别谈话方式进行单独指导。
第三阶段:“我们所知道的风”成果汇报展示会
1、分享成果、互动评价
各小组通过各自不同的形式,交流活动体验,互为评价 第1小组:学习报告:包括风的形成、风的脾气资料,学习体会 第2小组:访问报告:收集的风的种类和特点的资料,自己的想法 第3小组:调查报告:风的利用情况汇报。
第4小组:风文化知识竞赛,讲述“风”的词语、谜语、故事等。
全班: 展示绘画作品、手抄报、自创诗歌。交流展示制作的利用风的玩具。并请小制作者做小老师,进行小艺术技巧讲座,辅导学生学习手工制作。
2、活动延伸
1、设想:未来的风能利用前景是什么样的?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便?
2、提出要求:向人们宣传风和我们的生活的关系,让更多的人来了解风的作用,让更多的人来关注科学,关注环保。
第四阶段:活动总结阶段
1、整合展示材料,举办成果展览
让学生对自己的活动成果进行整理,举办一个成果展览,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我实现的愉悦。
2、总结并撰写报告
调查结果要以书面形式反映出来,通过4个组的全体成员讨论或辩论,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各小组通过开展研究活动,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各自完成了研究报告。并带来了收集的资料、图片、照片、自制玩具、手抄报、绘画等。为了分享各小组的活动成果,我利用活动课,组织他们进行成果交流。由组长执笔撰写成文,反复修改后,教师验收。
活动中应注意的事项
1、在父母的指导下文明上网。
2、去图书馆查找资料要注意安全。
3、做风的玩具时要小心工具。
4、调查采访时要讲礼貌。
5、组员之间团结合作。
6、全班展示时要善于倾听,善于欣赏别人。活动总结
通过全班同学的努力,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1、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对风的形成,风的脾气,风的种类,风的利用,风
与环境的关系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增长了科普知识,认识到风为人类带来了美好的生活,我们要善待自然,保护环境,让风更好的为人类造福。
2、通过实践活动,同学们走入生活,进一步培养了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增强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你们乐意展开研究和与他人合作,培养合作精神,树立了集体观念。
第四篇:《我们知道的植物》教学设计
《我们知道的植物》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第1课,也是科学学习的起始课,让学生领略科学的魅力,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对植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本课的学习立足于学生对植物的原有认识,学习活动主要包括四个:1.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2.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3.讨论塑料花是不是植物;4.种一棵植物。通过这四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种植一棵植物既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让学生持久地投身于观察、研究植物的活动中,又为后续的讨论积累实证。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对植物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图书、家庭种植或对周围环境的下意识观察,比较粗浅和零碎。他们很可能不能准确地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是生长变化的等本质特征。从能力上看,一年级学生不能够完成系统的科学观察。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在种植活动中可能需要教师更多关注;识字量不足,在记录时更适合用画图的形式;团队合作意识较弱,自我控制力不强,学习习惯、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需要培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科学探究目标
1.将植物和塑料花进行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2.能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教学重难点】
重点:讨论塑料花是不是植物。难点:种植一棵植物并持续观察。【器材准备】 为学生准备:塑料花、学习单(学生活动手册)、塑封植物图、小塑料盒、水、大蒜等。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聚焦
导入:秋天到了,大自然生机勃勃,有很多漂亮的植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教师用课件播放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这些植物。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唤醒学生对植物的喜爱之情,感受植物的多样性。
二、初步认识植物
1.活动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过渡:这些植物姹紫嫣红,非常美丽。
提问:在大自然中,你看到过什么样的植物?它长在哪里? 学生根据之前的观察和生活经验举例说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教师在班级记录表上边记录学生提到的植物名称,边引导学生描述见过的植物是什么样的。
追问:在哪里看到的?它是什么样的?你能描述一下吗?谁能补充一下?看来这种植物在我们这个地方不是很容易看到,它生活在适合的环境里。你观察得真仔细。植物园中的环境很适合它生长。书中告诉我们植物生长在哪里?
设计意图:调取学生原有的认识,交流对植物的初始认知。2.活动二: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谈话1: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千姿百态,这些植物把大自然装点得可真美呀!看,这里就有一张图片,漂亮吗?
挑战1:考考你们的眼力,请仔细观察后说说,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 评价:你观察得真仔细。你还看到什么了?
谈话2:你们找到了图中有这么多不同的东西,你能辨认出哪些是植物吗? 挑战2:哪些是植物?
仔细观察,用红色的笔把你认为是植物的圈出来。分享的时候你可以跟大家说说:你圈出了哪些植物?它们长什么样?它们长在哪里?
教师给每组学生下发一张大的塑封的图片和一支彩笔。讨论:哪些是植物?这些植物长在哪里? 学生:土里、水边…… 提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3.蝴蝶是植物吗?
提问:刚才你们还发现图中有一只小蝴蝶,它是植物吗? 追问:你为什么这么想? 学生:蝴蝶会飞,而植物不会动。总结:植物与动物是不同的。
总结交流: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这么多有意思的植物,在我们学习这一单元的时候,你还会有更多新的认识,记得把它补充到这张记录单上。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认识到植物与环境息息相关,植物分布广泛、具有多样性。
三、进一步认识植物——塑料花是植物吗 活动三:讨论塑料花是不是植物。
1.提问:刚才你们找到了图中的植物,非常好!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惊喜,想知道是什么吗?把眼睛闭上,不能偷看。三、二、一,快看!这是什么?它是不是植物呢?
同学们不着急说答案,老师给每组都准备了一束,你们先仔细观察,再来说说它是或不是植物的理由。
我们做实验的时候需要材料,就从材料分发中心领取。谁是小小材料员?排好队。真整齐。
学生分组自由观察。
2.讨论:这束塑料花是植物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追问:生活中的植物是什么样的?塑料花是植物吗?
小结:植物需要水才能长大,那我们就把塑料花插在装了水的花瓶中,每天看看它有没有变化,会不会长大。
设计意图: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
四、种一棵植物 活动四:种一棵植物。
1.今天我们一起找到了生活中和图片里的植物,也判断了塑料花是不是植 物,接下来再一起做一个活动。
提问:大蒜是不是植物呢?你的想法是什么?
我们再来种一头大蒜,让它在以后的日子里陪伴我们上科学课。种大蒜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种在土里,叫土培;还有一种是种在水里,叫水培。今天我们就放在水里种植。
教师用课件出示种植方法。
2.你预测大蒜在以后的日子里会有变化吗?
3.看来它会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有变化,我们可以隔段时间记录一次,看看大蒜会有什么变化。
看,这是一张科学记录表,我们每周记录一次,把它生长变化的特点画下来。
五、小结
这一棵植物可能要经历漫长的生长过程,你们可别忘记每天细心照顾它,及时观察记录它的生长情况。
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植物,课下我们也可以观察、尝试种植其他的植物。
第五篇:我们知道的磁铁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
<<我们知道的磁铁>>
太和县肖口镇任庄小学
贺丽
2017-05-16
《我们知道的磁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让学生知道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b)通过交流,使学生知道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方面;
2、过程与方法:
a)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 b)观察磁铁形状,根据磁铁的形状给磁铁取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了解磁铁的用途,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b)通过交流磁铁的用途,培养学生乐于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c)通过探究磁铁的特殊性质,激发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交流关于磁铁的知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探究磁铁性质的兴趣。
教学准备:
各种各样的磁铁、生活中应用磁铁的实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动画:播放小猫钓鱼的动画 2.学生猜测其中的奥秘。
二、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
1.谈话:在我们周围,很多物体上也都使用了磁铁。你们知道磁铁的哪些事情,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交流生活中的磁铁了解的磁铁,并记录在记录纸中。3.汇报:我们知道的磁铁。(1)展示记录纸,并与全班交流。(2)评比交流,记录最好的组。
三、整理磁铁知识: 1.形状
(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课件图片出示)
(2)这么多不同形状的磁铁,为了方便,你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这样取名字吗?(凡取的名有道理的都给予肯定,但最后给出科学的名字:蹄形、条形、环形磁铁、柱形等。)(课件出示)
(3)为什么磁铁要做成这么多的形状?(4)学生自由谈。2.了解磁铁的用途
(1)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有什么作用?(2)小组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图片出示,或补充介绍或帮助学生打开思路。(4)小结:磁铁是我们的好朋友,在我们的生活是不可缺少的。3.性质
(1)提问:你知道磁铁为什么能帮助我们做那么多事吗?从哪件事情上知道的?(2)学生交流,并作记录。(3)、汇报交流情况。
四、总结延伸:
我们已经了解了磁铁的形状、用途,还知道一些它的性质。对于磁铁,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五、板书设计
我知道的磁铁磁铁的形状环形条形圆形球形马蹄形
磁铁的用途磁铁的性质玩指南针小磁贴磁铁门吸磁悬浮列车吸铁隔物能吸铁有时互相吸引有时互相排斥两端吸引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