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教材生活化例析
体育教材生活化例析
摘 要:体育教材生活化是体育教师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地方特点、学校场地器材和学生年龄特征,以教材为载体,开发、选择或重组各种有利资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教材内容转化成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景”中愉快地体验体育知识的魅力,以达到健身、健心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内容;场地器材;教学方法;体育教材;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9-0017-01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案例:在水平三(六年级)肩肘倒立教学中,教师甲宣布:“本次课我们用身体作为练习工具写英语字母,上一堂别出心裁的书法课。”热身游戏开始,当教师喊出某个英语字母时,学生们立即用自己的身体摆出其形状。课的基本部分,教师示范讲解肩肘倒立动作后,引导学生用倒置的身体表示字母L,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在垫子上尝试着,在学生们亲身尝试过程中,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探讨、尝试能把字母“L”竖变长的方法。素质“课课练”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比赛的方式用双脚跳“日”字形、字母“A” 和人体障碍“O”,使学生在尝试、思考中积极练习。
剖析: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同理,与生活没有联系的教材也是死的教材。我们必须正确把握体育与生活的关系,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针对性地创设一些生活情景,将学生置身其中,激活学生思维,唤醒学生鲜活的生活记忆,激发学生兴趣,让课堂教学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课例中,教师依据新课程标准,以肩肘倒立教材为载体,抓住提臀、两手撑腰、展髋立腰重难点,整合教学内容,将本真教学理念贯穿到教学中。热身活动用身体摆字母,基本部分用身体写字母“L”,身体素质练习跳人体障碍“O”等环节,都选择学生熟悉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资源为教学内容,把教学活动置身于现实的生活情景之中,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积极练习,实现寓教于乐。
二、场地器材生活化
案例:在水平二(四年级)快速跑途中跑教学中,教师乙利用学校篮球场上的线和自制带尾巴的沙包设计教学。热身活动设计了“打龙尾”小游戏,要求龙体灵活躲闪保护龙尾,龙尾收腹跳起躲避沙包,击中龙尾膝盖以下为有效部位。诱导练习中,学生手持沙包练摆臂,高抬大腿触沙包。基本部分,学生将沙包置于篮球场不同的线上,根据自身能力确定沙包间的距离,体会快速跑与步频、步幅的关系。拓展部分,学生全力以赴追赶带有尾巴快速飞行的沙包。
剖析:体育器材是提高运动技能的载体,是师生进行体育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器具,要让体育器材和场地活起来,首先教师必须要做有心人,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一切有利于设置情景的运动器材。课例中,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篮球场上的线为限制物,用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沙包为辅助器材热身,整个游戏场地活跃,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了,练习的效果也达到了。摆臂练习,教师让学生手握沙包练摆臂,高抬大腿触沙包,以沙包为限制物练步频、步幅,学生因使用的教具看得见、触得到而学练积极主动,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快速跑技术。拓展部分,学生眼睛跟踪带尾巴快速飞行的沙包,愉快地追击着投掷物,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巩固了快速跑技术,提高了他们的奔跑能力。
三、教学方法生活化
案例:在水平三(六年级)折返跑教学中,教师丙利用布条摆成琴键和桥板,设计了“脚掌弹琴”和“踏板过河”两个游戏,提高快速跑技术。课的重点部分,教师讲解折返跑的核心要领:快速跑动中减速,降低重心快速蹬地和转身,要求学生上下肢协调配合,快速完成折返瞬间动作;学生掌握要领后,教师运用“点鞭炮”游戏巩固练习,要求学生在折返蹬转时,去触摸鞭炮(羽毛球筒)后快速返回。
剖析:教学方法生活化也是体育教材生活化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爱玩好动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喜欢做游戏,游戏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能吸引全班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把体育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课例中,教师丙设计了“脚掌弹琴”和“踏板过河”两个贴近生活的情景小游戏,提高了学生练习积极性。“脚掌弹琴”游戏,让学生领会了以肩为轴,前后快速摆臂;以髋为轴,快速摆动腿的快频率跑技术。“踏板过河”游戏,让学生逐渐加大了两臂及髋部的摆动幅度。两个游戏的正迁移,有效提高了学生快速跑技术,寓教于乐。按规则进行“点鞭炮”游戏比赛,既提高了学生学练兴趣,又较好地巩固了折返跑的核心技术。
结论:体育新课程重视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生命意义与生活价值。教学中,我们要以教材为载体,从教学内容选择,场地器材设计以及教学方法运用等方面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创造性的设计课堂教学,把课堂设置成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接受生活的仿真世界,更具教育意义。
第二篇:教材简析
、教材简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教材中,八年级上、下册属于一个阶段,这两册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共同点是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八年级上册四个现代文单元的专题分别是战争、普通人与平民、建筑园林与名胜古迹、科学,其中前两个单元以记叙类文章为主,后两个单元以说明类文章为主。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相应地了解两种表达方式:记叙与说明。另外,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第一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组元的。五篇课文,有反映解放战争的《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扛》《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有反映反法西斯战争的《蜡烛》,有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有反映抗日战争的《芦花荡》,有反映德国法西斯暴行的《亲爱的爸爸妈妈》“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以战争为主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第二单元主要由记叙类作品组成,着重培养阅读记叙类作品的能力。从单元课文的内容来说,都是写普通人的。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安排了一个写杰出人物的单元,让学生领略了世界杰出人物的风采。那么有必要再安排一个写普通人的单元,让学生对人世间亿万普通人民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一单元的前边;恰恰是一个写战争的单元,显得十分沉重。因此,这个单元有必要高声赞颂人间的爱,吁唤,“让世界充满爱”。通过这个单元,可以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和启示。
第三单元所选课文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文体类别上侧重于说明文。《课程标准》7~9年级阅读目标中没有关于阅读说明文的要求,只是提出“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而在写作目标中提出“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中则有“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而没有提出对写作的要求。可知,《课程标准》把阅读说明性文章的要求主要放在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年级阶段,把写作说明性文章的要求放在高年级阶段。由于学生在中年级阶段所学的说明性文章较为简单,对有关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要求也知之甚少,所以在本册教材中设置了两个说明文单元,以期完成《课程标准》的有关目标。实验教材与修订教材相比,对说明文的要求已大大降低了。
第四单元以“科学”为主题编选了五课各具特色的介绍科学知识的短文共六篇。它们是《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生物入侵者》《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本单元,既要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努力追求二者的交融整合,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
本册文言课文的编排方式跟前两册显然不同;前两册是分散在各个单元里,每单元一篇;本册则是单独组元,每单元五篇,共有两个单元,课文篇数几乎增加了一倍。这个变化表明:过去一年里的文言文(含古代诗歌)教学只是“入门”的准备,而本册则是“入门”的正式启动。在这正式启动之际,应当做好以下两点:
一、狠抓诵读教学,使学生读得正确,并逐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本单元的背诵量相当大。要求全文背诵的有《桃花源记》(309字)、《陋室铭》(81字)、《爱莲说》(119字)、《大道之行也》(107字)、杜甫诗三首(200字);此外,还要背诵《核舟记》第二至第四段(266字),总计为1082字。
二、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弃绝“填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文言和现代语同源而异流,极浅近的文言文,即使文化水平很低的人听人读一遍也能听出个大概,何况是初中学生!再说,课本里的文言文内容和语言都比较浅显,不像古代经书那样深奥费解,佶屈聱牙,再加上注释全用通俗的现代语,简洁明了,认真读几遍至少也能读懂大半,这就是探究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从学生一拿到新的课本就要大致翻阅一番这个事实还可以看出他们本来就存在着探究的愿望。因此,问题仅在于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使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收到最大的成效。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本册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训练有三种呈现方式:1.整合于综合性学习活动中;2.设置在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中,是由课文生发出来的;3.以补白的形式出现。为保证课程基本目标的完成,我们特地安排了写作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练习。如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就要求学生写一篇记叙文,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中让学生就一座桥“写一篇介绍性的文字”,或者就“家乡城市里某座立交桥写一篇‘司机指南’式的短文”,这些都是对写作说明类文章的训练。在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中,除了较多的写心得与体会的写作练习外,也有写作记叙类和说明类文章的训练。如《阿长与<山海经》》《苏州园林》课后的写作练习等。出现在补白里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则是对本册写作和口语交际教材的补充。如写作部分,补充了关于缩写、扩写、续写、改写等写作知识和要求,而课后的练习中也有这些方面的练习。如《蜡烛》一课的练习中要求设想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并写下来,《老王》一课的练习中要求改写老王给“我”送香油和鸡蛋这一部分等。口语交际训练安排在课后及综合性学习里,而关于口语交际的要求和指导则在补白里。本册教材中的“综合性练习”仍然分“三大三小”,共六次。第一、三、五单元的是大型综合性学习活动,第二、四、六单元的是小型综合性学习活动。其中《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活动内容丰富,信息来源多,牵涉的问题也比较复杂,对学生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写作研究报告的能力、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以及辩证思维的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学时要注意提前安排,合理布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争取使学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全面锻炼,尝到“综合性学习”的甜头。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本册教材“附录”部分安排的语法知识是虚词,教师可加以适当讲解。学生需要掌握的修辞是对偶(又叫对仗),了解一点对偶知识,有助于学生学习古诗和分辨词类。《杜甫诗三首》后的练习第三题有对这种修辞手法的说明,并要求学生尝试写一些对偶句。学生只要能判断出对偶句即可。
二、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
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
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荚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三、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通过初一一学年的教学,从整体来看,所任教两个班级的学生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下面根据初一期终考试成绩进行具体分析如下:
初一八班语文合格率为94..8%,优秀率为25.9%,平均分为91.71;初一九班为91.4%,优秀率为13.8%,平均分为87.67,从以上数据看出,两个班级语文优秀率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本学期在保持合格率、平均分总体较好的势头之下,还要大力抓好优秀率,力求两班总体水平一致。
虽然两班优秀率有所差异,但存在的问题是相似的,这些问题也不容乐观:目前两班级学生最大的特点是两极分化严重,而且“尾巴”较大,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加上现在根据课改的精神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调整,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个别优秀的学生来说是如鱼得水,但对我们这样中学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并非福音.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未雨绸缪,因此,我们在继续以前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的同时,还应加强对课改的学习与研究。
四、教学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0).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1).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12).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13).组织3-4次辩论,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和语文知识的运用。
14).组织采访和调查至少一次。
15).要求写一篇小论文。
16).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17).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18).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对家庭有条件的同学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语文教育网多学习一些课外阅读,优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
五、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1)
1、《新闻两则》(2)
第二周2、《芦花荡》(2)
3、蜡烛(2)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怎样搜集资料(4)
第三周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2)
5、《亲爱的爸爸妈妈》(2)
综合性活动•写作•口语交际、:“世界:何时铸剑为犁”(2)
第四周综合性活动•写作•口语交际、:“世界:何时铸剑为犁”(1)
6、阿长与《山海经》(2)
7、背影(2)
第五周8、台阶(2)
9、老王(2)
10、信客(2)
第六周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3)
21、桃花源记(3)
第七周22、短文两篇(3)
23、、核舟记(3)
第八周24、大道之行也(2)
25、杜甫诗三首(2)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莲文化的魅力(3)
第九周11、中国石拱桥(2)
期中复习(4)
第十周期中复习学习竞赛
第十一周12、桥之美(2)
13、苏州园林(3)
第十二周14、故宫博物院(2)
15、说“屏”(2)
第十三周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说不尽的桥(3)
16、《大自然的语言》(2)
17、《奇妙的克隆》(2)
第十四周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2)
19、生物入侵者(2)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2)
第十五周20、你一定会听见的(2)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3)第十六周26、三峡(2)
27、短文两篇(3)
第十七周28、观潮(3)
29、湖心亭看雪(2)
第十八周30、诗四首(3)
期末复习(3)
第十九周期末复习(6)
第二十周期末复习、期末考试(6)2005年9月
第三篇:教材简析
【教材简析】
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并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使之强化。
【设计理念】
“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是课程标准提出要求。本课教材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女孩“窃书”的经历与感受。目的是激发学生读书的乐趣,养成读书的习惯。教学时,从课文的整体入手,抓住课文记叙的线索,体会“我”“窃书”的感受。边阅读边思考,提出问题,展开对话与交流。重点研读关键的词句,积累与感悟词语的精妙。学习细腻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阅读乐趣,课外拓展阅读,使阅读走向生活,走向孩子的内心。
【教学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学生放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联系生活放谈感受,由生活走向文本,激发学生阅读乐趣。)
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3、板书课题。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测: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
文写了什么事?
(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自学生词新词。
4、自学检测:
⑴ 认读生字与写字: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目的地”的“的”读 dì;“踮起脚尖”中的“踮” diǎn读;“暂时”中的“暂”读 zàn;有一些字的笔划较多,如“饿”“惧”“檐”“酸”“撑”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还有一些字虽然笔划较多,但是形声字,要引导学生根据这一特点进行记忆。写字要认真,注意书写的习惯。⑵ 体会词语的含义:
适宜──适合,相宜。文中指在书店人多,无人注意到我的这种环境与我只读不买的窃读行为相适合。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饥肠辘辘──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
白日梦──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文中是说作者在饿着肚子站着苦读中,也幻想着能够有钱;而有钱也不过能吃上一碗面条,再坐下来舒服地读书。这种最简单的需求对一个穷学生来说像“白日梦”一样不可能实现。
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
二、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线索
1、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读懂意思,读出味道。下面,就让你们就反复地读一读吧!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让学生概括地说说课文是怎么记叙“我“窃读的经历与感受的。
4、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三、品读课文,体会走进书店的经历
1、默读第3自然段:
画出“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或关键词。
2、课件演示第3自然段:
指名学生朗读,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跨进店门,暗喜”,“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急切地寻找”,写出了她读书的渴望与急切,这些都说明了她特别喜欢读这本书。)3、想像当时“我”找书的样子。表演体会。
(把鲜活的文字转化成直观的想像与表演,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体验。)4、她这样去窃读,你们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5、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暗喜、渴望、急切的心情。
四、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1、她是一个多么爱读书的小姑娘!当她找到那本想读的书,又是怎样阅读呢?她有怎样的心理感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
〖板书设计〗
1、窃读记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为了读到自己喜欢的那本书,费劲了力气才找到。那么,她是怎样阅读呢?有什么感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
二、品读体验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体会我读书的样子与内心:
⑴ 体会“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
(课件演示句子。)
①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 “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感悟写法,体会语言精妙,训练语言运用能力。)
⑵ 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课件演示句子。)
① 快乐的是什么?恐惧的是什么?
②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
(联系生活说一说。)
⑶ 引导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内心。
2、默读5~10自然段:
体会“我”窃读的滋味,交流自己的感动:
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动,然后,自主交流,师生对话,联系生活,关注体验。
⑴ “害怕书店老板发现”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⑵ “把自己隐藏起来”是什么滋味?
(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⑶ “赶上天下雨”是什么滋味?
(为了读书,却庆幸下雨,并且希望越大越好,还装着邹眉头,望街头。这样的窃读方式令人感动。)
⑷ “饿得饥肠辘辘”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太饿了,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⑸ “日光灯亮起来”是什么滋味?
(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⑹ “我走出书店时”是什么滋味?
(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3、联系生活实践说说“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三、感悟写法
1、引导:
这篇课文真实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学生讨论,相机引导学生朗读)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品悟语言,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落实语文的基础。)
2、小结:
这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酷爱。
四、拓展延伸
1、以后你应该怎样来读书。
2、说一说有关读书的名言。
五、布置作业
1、阅读《窃读记》节选(发放材料),写出读后感。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板书设计〗
1、窃读记
贪婪
害怕
开心 朴实而又生动感人
饥饿
依依不舍
麻木 轻松
【练习设计】
1、读一读,写一写:
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
2、解释划线的词语:
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我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
3、填空:
课文以____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课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5、写几条读书的名言。
【教学建议】
1、学生自学,读出自己的体会,然后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体会,抓住值得探究的问题点拨引导:
⑴ 窃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交流时,要引导他们结合有关语句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并重点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一句。⑵ 引导学生围绕“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从具体语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窃读滋味的,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
⑶ 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并受到启发,能够在黄金年龄进行阅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教学时要重视朗读,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
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出作者与书相逢的惊喜、匆忙窃读的快乐与惧怕、雨天读书的开心、与书相别的留恋与满足„„要读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理解。注意朗读的激励与评价,体现层次性训练。
【资料链接】
1、课外阅读:
窃读滋味
孔乙己说:“窃书不算偷。”那我窃读更不算偷了,所以窃读之事我但说无妨。问我为什么要窃读?家里穷吗?非也,非也,只因为我要看的书是恐怖小说,与学习无关,没获批准购买,只好在妈妈逛商场之际死缠烂打溜进书店窃读。
窃读有两大要点:其一,脸皮厚;其二,要有速度。本人两样无一具备,因此常挨营业员白眼。
经常窃读也积累了些许经验:
先找到爱看的书,拣个人多嘴杂的地方蹲下。嗨,可别以为我学习认真喔,人家只是为了不让营业员看到。但呆在一个书架前看书,不被营业员的“火眼金睛”发现可有点难。蹲下之后,就是一场消耗战了:腿会酸,就站起来,站起来,体力不济,又蹲下„„加上营业员每过30分钟就会来个大扫荡,运气不好头一个赶你出去,运气好的见别人被识破了,赶紧放下书,休息去,回来再打持久战。反正不管怎么样,都先出去一趟,再厚着脸皮回来吧!回来的时候,多少要遭白眼: “不要坐在书上,不要老是看书,你爱买买,不买走人!”《读者》上曾有一篇《窃读记》说主人公窃读太久,一个女孩就送了他一本书。唉,我可没那么好的运气,而且脸皮也不够厚,白看多次不好意思,还是见好就收吧。2、读书格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 甫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 彝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 子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放悔读书迟。──颜真卿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 轼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雨果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窃读记》教学案例 来自费尔教育。点这里回到顶部
第四篇:教材简析
教材简析
美丽的西双版纳,神秘的动物世界,感人的一段故事!
嘎羧,抗日战争后唯一幸存的战象,26载的岁月催它年迈,知道自己大限已近,它重披当年的战鞍,告别村寨,来到昔日战场凭吊,又来到战友们的百象冢,自掘坟墓,庄严地将自己埋葬。课文以嘎羧行为为线索,语言细腻传神,场面生动感人,语言通俗易懂,结构层次清晰,是沈石溪动物小说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最后一头战象》名师课堂实录
发布时间:2012-08-26 浏览:1099 人次 《最后一头战象》课堂实录
师:这堂课是杭州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展示活动的最后一堂课,同学们,你来猜猜,咱们这堂课、咱们这个班,为什么会被安排在最后一堂课?
生1:我们班可能是因为压轴吧!
师:说得很好,谢谢你的鼓励我们一起在努力
生2:我们今天上的这节课题目是《最后一头战象》,所以我们也有可能因为这个原因
师:真好,你真会联系想象《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堂课还有同学想猜吗?
生3:也许我们班表现好吧,所以留在最后!
师:说得真好,精彩的课留在最后谢谢你的鼓励同学们,现在是下午的1:20,通常这个时候也是人最容易犯困、打瞌睡,让我们用精彩的课堂和师生之间智慧的对话来吸引我们全场的听课老师,让他们赏心悦目、精神抖擞有信心吗?
生:有
师:好,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
[
一、揭示课题,检查预习] 上课!(上课哨声响)
师:同学们好!
生:胡老师您好!
师:(课件出示课题:23.最后一头战象)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由动物小说改编的课文来,咱们一起响亮地读课题,齐——
生接:最后一头战象
师:这是一篇很长的课文,有两千多个字,同学们课前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了吗?
生:有
师:那好,老师要来考考大家了愿意接受老师考验的请举手非常好,知识总是青睐勇敢的人来,你先你跟大家先说一说,这篇课文前前后后你共读过几遍?
生1:我共读过三遍
师:三遍,好对于这么长的课文来说,至少要花三十分钟老师先请你来读一读课文当中一些比较重要又难读的词语(课件出示词语:日寇、摩挲、唏嘘、镌刻、扑喇喇、威风凛凛、势不可当、悠哉游哉、焦躁不安、浴血搏杀、震耳欲聋、炯炯有神)
生1读了一遍
师:哪个同学能响亮地读一读这些词语?来,这位男同学
生2响亮地读了一遍
师:读得字正腔圆,非常不错
师:同学们,我们都能读这些词语吗?好,一起朗读这些词语读词语要讲究节奏,不能拖沓,好吗?日寇、摩挲、象冢,齐——(声音短促)
生齐读,很有节奏
师:非常好,声音洪亮整齐
[
二、整体感知,梳理文脉]
师:同学们,还愿意接受老师考验的请举手
师:你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最为课文中的哪一个场面所感动?
生1:我对这篇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非常地感动这头大象嘎羧并没有到祖宗的象冢里去,它非常忠诚
师:你说得非常好,你能不能对这个场面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说说,或者用小标题
生1:嘎羧没有去它祖宗的墓,而是它自己挖了坑
师:对于这样的场面,你能概括出怎样的小标题?
生2:庄严归去
师:庄严归去,与众不同的小标题,非常好
生3:我概括为“挖坑自葬,和自己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师:有点长,不过确实它挖了坑,然后埋葬了自己不过,老师觉得“庄严归去”,就把你所有的内容全包括进去了大家说可以吗?(板书:庄严归去)
师:同学们继续来说,你还为课文中哪个场面所感动?
生4:我为大象嘎羧久久摩挲着自己的象鞍,然后对原先的事情非常怀念所感动这件事情非常让我感动
师:请别坐下,你能对这个场面用这种方式——小标题来概括概括吗?
生4无语
师:给你提示一下,它要象鞍干吗?
生4无语
师:它再一次想干吗?它想干吗?
生5:重回战场
师:重回战场前,它要披挂象鞍请坐(板书:披挂象鞍)还有哪个场面让你感动?
生6:嘎羧仰天长啸,叫得很响,我很感动它很怀念它死去的战友
师:你很会读课文对于这个场面,你打算用怎样的小标题概括?
生6:悼念战友
师:老师觉得有个小标题比这更恰当此刻它正在什么地方?战场上,对吧我们可以用“重回战场”(板书:重回战场)
师:还有哪个场面让你感动?
生7:正当嘎羧要走的时候,村子里所有的人都来送嘎羧这么多人来送嘎羧,泣不成声这个场面让我感动
师:你也用小标题形式说说
生7:泪别嘎羧
师:“泪别嘎羧”?现在嘎羧是主人公应该是嘎羧和谁?
生7:泪别村民
师:其实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场面很多,最令人感动的莫过于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场面现在你能不能结合刚才同学说的几个场面,综合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准备一分钟
生准备
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以借助板书来说
生8:课文主要写了在战斗以后,大家发现有一只大象并没有死亡,就把它抬到寨子里养伤,然后大家都非常尊重这头大象二十多年以后,这头大象要庄严归去了,大家非常难过,然后大象也非常难过但是大象并没有到它祖宗的象冢里去,而是跟它的战友葬在了一起
师:说课文主要内容一定要简洁、扼要你要利用课堂上的资源,刚才同学们已经说了最令人感动的场面我们要善于利用学习的发现,课文主要写了嘎羧临死前怎样?
生9:课文主要写了嘎羧临死前还对和它并肩作战的战友念念不忘,并且想披挂象鞍,重新和这些战友在一起我觉得这些使我特别感动
师:同学们,不着急老师提的问题是,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10:嘎羧在想起当年战场上的时候,它重新披上象鞍,和村民们告别,然后重新来到了战场上,庄严地归去
师:对,你说得很好确实,嘎羧临死前做了许多事,披挂象鞍,和村民们依依告别,重回战场,最后孤独地自挖墓坑,庄严地归去
[
三、品读语段,体会本色]
师:同学们,1943年一大群英勇的战象在一次打击日寇、保家卫园的战斗中,不幸全部中弹倒下人们在埋葬它们的尸体的时候,救活了一头负伤的战象,它就是咱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板书:嘎羧)让我们一起叫叫它的名字,齐——
生齐读“嘎羧”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它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地默读课文,并思考一个问题:课文哪些地方使你体会到嘎羧就是一头战象,而不是普通的大象边默读边发现,发现了及时做上记号
生默读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阅读发现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嘎羧就是一头战象?
生1:我从课文的第6小节体会到了“见到波农丁,„„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我觉得嘎羧的很有灵性,知道怎样表达饲养员才听得懂,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东西
师:它到底想要什么东西呢?请你从课文当中找出来
生1:“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它想要以前披挂的象鞍
师:说得很好,同学们为他的精彩发言鼓鼓掌
生鼓掌
师:也找到这一句的请举手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句(课件出示句子)大家把这句话度准确,齐——
生齐读句子
师:嘎羧见到什么一下安静了?
生2:嘎羧见到象鞍一下安静了
师:象鞍你觉得是做什么用的?
生2:我觉得是人坐在上面,骑着象用的师:象鞍是士兵乘坐用的,是嘎羧身份的象征这段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嘎羧对象鞍的怀念、深情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嘎羧对象鞍的深情?
生3:“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
师:“摩挲”(板书)是什么意思?
生4:摩擦
师:换一个更恰当的词语,可以用什么?
生5:抚摸 师:一个“摩挲”让你感受到,象鞍和嘎羧是什么?
生5:关系非常深厚,是战友
师:你想,谁会去和一个陌生人抚摸呢?请你带着你的这份体会,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5读句子
师:给你提个醒,“灰尘”,不是“尘土”“泪光闪闪”让你体会到什么?
生6:不管过了多少年,嘎羧对象鞍的感情是很深的师:嘎羧见到象鞍眼泪汪汪
生6读句子
师: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受到嘎羧对象鞍的深情?
生7:我从“久别重逢”、“老朋友”感受到嘎羧和象鞍并肩作战,想起战场
师:久别重逢,多少年?
生7:26年
师:26年了,我们经常说酒越陈越香,朋友是越老越好让我们带着这份体会,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句子
师: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应该高兴啊?嘎羧怎么反而流泪了呢?
生8:因为嘎羧见到象鞍,就想起了在战场上拼搏的那段岁月,也就让它想起了跟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友已经死去了它也想回到战场上去
师:嘎羧是怎样的心情?
生8:惋惜、悲伤、哀痛
师:你觉得嘎羧流的是什么泪?
生9:有一个成语叫“喜极而泣”,我觉得嘎羧是太高兴了
师:你很会说话嘎羧流的是喜悦的泪、高兴的泪课文中有一段话你发现还是什么泪?
生10:看到了象鞍它想起了战友,它跟战友感情很深,所以他留下了眼泪
师:因为象鞍上记载着嘎羧辉煌的过去,记载着它辛酸的往事(课件出示句子:“象鞍上留着弹洞,„„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
生齐读句子
师:象鞍上这斑斑的血迹,累累的弹洞,记载着嘎羧辉煌的过去,勾起了它辛酸的回忆
生回读句子“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接读“象鞍上留着弹洞,„„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
师:26年过去了,嘎所已经老了,但它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头英勇的战象,一直牢记着它身份的象征——象鞍预感生命走到了尽头,它要在最后一刻,重新披挂象鞍,重温昔日辉煌,体验当年的豪迈让我们继续交流阅读发现,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嘎羧是一头战象?
生11:我从课文的第22自然段看出“嘎羧卧在坑底,„„凝望着天空”嘎羧在这时候平静地死去,感受到它希望世界和平,不再有战争发生,不再让更多的动物和人死去
师:你从这里看出了嘎羧是一头战象,真会读书继续交流,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嘎羧是一头战象?
生12:还从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到嘎羧不像其他大象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和战友躺在了一起我感受到它是一头高尚的大象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可见出示句子:“它死了„„躺在了一起”)
生齐读句子
师:它为什么也能证明嘎羧是一头战象?
生13:因为一般的大象会回到祖宗的象冢里去,而嘎羧和它的战友们躺在了一起
师: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它不仅能与感到自己的死期,而且会悄悄地来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嘎羧没有这样做,战场才是战士生命的归宿,战友才是一起并肩的伙伴嘎羧老了,它自己选择庄严地归去
生齐读句子
师:老师情不自禁地想读一读这段话(范读句子)
生再齐读句子
师: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嘎羧是一头战象?
生14:我从第9自然段感受到了“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雄豪迈的气概”我从“英雄豪迈”这个词感受到嘎羧是一头战象因为战象是很威武的
师:我们来继续交流
生15:我是从14自然段体会到的“这时,它身体膨胀„„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这句话体现它是一头战象,它很有气势
师:它在哪里?
生15:它被救上来的地方
师:哪里?
生15:战场
师:你找出这一段话非常不容易(课件出示第14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把这段话放出声音朗读
生自由朗读
师:重回昔日的战场,嘎羧表现得怎样?
生16:嘎羧表现得非常激动
师:你从哪里看出嘎羧很激动?
生16:我从“许久又昂起头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师:你从它的吼叫声中感受到了它的激动还感受到什么?
生17:应该是非常悲伤的因为这里是战场,它曾经浴血奋战的战场但是它的同伴的生命也在这里结束了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它的悲伤?
生17:课文中“久久凝望着轻波荡漾的江面”,这个“久久凝望”写出了嘎羧望着江面,仿佛回到了过去
师:“久久凝望”把嘎羧所有的心事都包含在里面了,回到昔日的战场,嘎羧异常激动和兴奋,所以——(课件出示:说话练习)
重回战场,嘎羧激动不已,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
它想起了
;
想起了
;
„„
生18:它想起了,当年和同伴们背着士兵奋勇杀敌
师:说得真好
生19:它想起了当年多少同伴为了保家卫国,而死在了这片战场上
师:它想起了死去的战友
生20:它想起了26年前那罪恶的枪战和那些可恶的敌人
师:它想起了敌人
生21:它想起了26年前,它和同伴们排山倒海扑向了敌人
师:还有同学想说吗?
生22:它想起了它看到同伴身受刀伤、枪伤非常激动,所以它踩死了很多敌人 师:它想起了自己踩死敌人的一幕嘎羧想了很多很多,它想起了夕阳下那被殷红的鲜血染红的江水,它想起了一个个倒下去的同伴但它一定首先想到的是它浴血搏杀的场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它浴血搏杀的英勇豪迈(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第二句:“士兵骑象杀敌„„势不可当”)
生齐读句子
师:想到这些,嘎羧一下子变得异常激动,它禁不住口欧——口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声,它的热血沸腾起来(课件出示句子“这时,它身体膨胀„„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生齐读句子
师:尽管已经老迈,尽管26年过去了,一回到昔日的战场,嘎羧又回到了当年,想起了那份英勇豪迈,当然也想起了那份悲伤往事老师请个同学读一读这一段(课件出示句子“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跳出水面”)
生23读句子
[
四、朗读小结,升华情感]
师:真好同学们,怪不得连饲养员波农丁都说——(课件出示句子:“唉,整整二十六年了,它还记得那么牢”)
生齐读句子
师:它还牢记着什么?
生1:它还牢记着26年前与它浴血奋战的队友和自己战象身份的象征——象鞍
师:它还牢记着什么?
生2:它还牢记着自己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生3:它还牢记着自己的同伴被日寇杀死
师:它记得,什么都记得,它始终记着自己是一头战象的本色(板书:本色)所有的这些难道还不足以体现嘎羧是一头战象吗?难道还不足以证明它保留着战象的本色吗?够了同学们,“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让我们一起连起来读一读这些句子(课件出示几组句子配乐)二十六年过去了,嘎羧显得很老迈,可他一直牢记着它身份的象征,牢记着它出生入死经历的那个东西——象鞍读——
生齐读句子:“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师:整整26年了,嘎羧始终记得自己是一头英勇的战象,记得自己浴血搏杀的地方,——
生齐读句子:“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跳出水面”
师:战场才是归宿,战友才是最亲密的伙伴最后一头战象——嘎羧,终于和伙伴们躺在了一起
生齐读句子:“它死了„„躺在了一起”
师:读着读着着感人肺腑的文字,想着想着这令人心酸的画面,你还觉得嘎羧仅仅是一头战象吗?是什么?
生1:它是一个重情义的朋友
生2:它是一位英雄
生3:它是威武的化身
生4:我觉得嘎羧拥有人的品质,我想用一句话来形容它曹植在他的《白马诗》中写道:“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师:说得真好(听课老师鼓掌)老师也想加上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所以,本文的作者沈石溪先生说(课件出示句子):“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是人类的情感其目的是乡引发人类更多的思考”下节课,我们将去阅读发现,嘎羧身上一直保留的本色到底是什么?它还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下课!谢谢同学们
第五篇:风筝教材简析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学对象分析
三年级第一学期是低年段向中年段过渡时期,这时期除了要继续进行词句训练外,也要逐渐引导学生进行段的训练。但由于学生缺乏阅读方法与经验,思维方式处在具体形象的事物中,阅读能力出在比较低的层面。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感受。让学生在读中走进文章,与文本对话,这样更好地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进而通过读写结合,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精心、憧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3.领悟文章的写作顺序和细致的心理描写的方法。教学重点:感受孩子们做、放、找风筝时的不同感情。教学难点:领悟文章的写作顺序和细致的心理描写的方法。教学策略:
诵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 课前准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一)放一次风筝。
(二)搜集风筝的资料。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主要目标要求】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孩子们做风筝时的快乐。【教学过程预设】 导入,激起快乐
师生交流:秋天中最喜欢的活动。
师:凉风飕飕,吹走了炎热的夏天,送来了凉爽的秋天,秋天天高云淡,风清气爽,这么美丽的秋天里,最好的活动是什么?昨天我们也放了一次风筝,你能用一两句话来说说我们放风筝的情景吗?(结合学生汇报播放学生放风筝时的相片 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师:放风筝可真是一项快乐的活动,同学们知道吗?在中国,风筝可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还记得吗?二年级学过的古诗《村居》中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就知道古时候的孩子喜欢放风筝。风筝在中国有这么悠久的历史,你搜集到有关风筝的哪些资料?从哪搜集到的?
交流课前搜集关于风筝的资料。自读资料袋,了解相关信息。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放风筝,很多都放不高,老师认识一群孩子他们可喜欢放风筝了,而且放风筝的本领可高了,想认识吗,好,我们一起走进第十课──风筝,认识这群喜欢放风筝的高手。初读,初领快乐
(一)自读课文,要求:1.边读边标出有几个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不懂的字可以通过拼音或查字典读学习。
(二)学习生词。
(三)再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师:请同学快速读课文,想象课文围绕“风筝”讲了哪几个情景?──哪些自然段写了做风筝的情景?哪些自然段写了放风筝的情景?哪些自然段写了找风筝的情景? 品读,感受憧憬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总起段的作用。
(二)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我们在做风筝时的心情怎样?边读边想,画出相关的句子。
(三)品读做风筝时的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1.引导联系实际理解词语“精心”。
2.引导想象“我们”怎样精心地做着风筝,并相机指导朗读。3.引导走进角色,通过想象:假如让你做风筝,你会做一只怎样的风筝,希望它能怎样?理解词语“憧憬”,并相机指导朗读。
(四)品读做好了风筝的句子。
1.理解“什么都不像”而又叫“幸福鸟”的原因。2.理解为什么要把名字写在风筝上面。齐读感悟。
四、布置作业,延伸快乐 第二课时 【主要目标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孩子们放风筝、找风筝时的不同心情,感受由此带来的快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3.熟练地朗读课文。
4.领悟文章的写作顺序和细致的心理描写的方法。【教学过程预设】 回顾,重温憧憬 复习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情景?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趁着秋天在“风筝”中寻找秋天的快乐,还记得课文围绕“风筝”讲了哪几个情景?结合板书──我们已经学习了做风筝的部分,你感受到孩子们在做风筝时心情是怎样的? 重温孩子们做风筝时的心情。
师:孩子们,带着满心的憧憬与希望,精心地把风筝做好了,并给风筝起了名字叫“幸福鸟”。此刻就要去干什么?好现在让我们带着无限的憧憬与希望一起去放飞我们的“幸福鸟”吧,请同学翻开课文第10课,请同学默读课文3—4自然段,边读边想,我们在放风筝时,开始是心情怎样的,后来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用直线划出相关的句子,朗读体会体会。品读,感受快乐
(一)品读“放风筝”,放飞快乐
1.默读课文3—4自然段,思考:“我们”在放风筝时,开始是心情怎样的,后来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用直线划出相关的句子,朗读体会体会。
2.学生汇报,相机品读以下句子。句子(1)
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的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二)①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领悟抓住动作将活动写生动的方法。②引导学生抓住动作和“飞快”等关键词语重读突出放风筝时动作的紧凑与连贯与心情的紧张、兴奋。③小组合作边做动作边有感情地朗读。句子(2)
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来越小,似乎飞到了云彩上。
①引导想象,体会幸福鸟越飞越高时孩子们的快乐。②教师引导反复朗读,体会快乐。
导语:孩子,我们的风筝越飞越高,已经高过小鸟了,我们激动不已,所以,学生读句子──
现在风筝已经高过飞机了,我们无比兴奋与幸福,所以,学生读句子──
风筝已经比云彩还高了,我们的兴奋与幸福高涨到极点,所以,学生读句子──
师: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年级下册,便极快地飞走了。这时候,我们的心情怎样,谁来读读相关的句子。
句子(3)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影。
师: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年级下册,便极快地飞走了。这时候,我们的心情怎样,谁来读读相关的句子。
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大惊失色”。创设情景理解“千呼万唤”的意思。
师: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年级下册,便极快地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这时候,你就是孩子们,你会怎样叫?──所以我们这么多小伙伴们一起不知喊了多少声,叫多少次,这就叫“千呼万唤”。②指导朗读。
(二)品读“找风筝”,寻找憧憬
1.自读第5—8自然段,划出在找风筝时表现孩子心情的句子。师:千呼万唤,却唤不回飞走的风筝,我们亲手做的,充满着我们的憧憬与希望的风筝,你们甘心吗?──想怎么做?自读第5—8自然段,划出在找风筝时表现孩子心情的句子,朗读体会。2.汇报,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品读以下句子。
句子(4)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指导理解:为什么为了一只什么都不想的风筝就哭了? 创设情景理解词语“垂头丧气”。
师: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此刻你就是文中的孩子,你会怎样表现?(结合学生表情与体会理解“垂头丧气”)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绘写快乐。
(一)教师总结,归纳写法:现在风筝能否找到,我们无从知道,但我们知道这过程中,孩子们找到了快乐、憧憬、希望、幸福与快乐的童年。现在我们回头看看整篇课文,课文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地告诉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是我们孩子最大的乐趣,然后按照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顺序写,结构清晰,我们一读就知道文章写了写什么内容了。那么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几个情景中,写得最精彩的是哪个情景?作者是抓住什么写生动的?其实,作者是通过连续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将孩子们的心情都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的秋天。想想,在秋天里你最喜欢做什么事情?要求:用上连续的动作描写或一些神态描写。
(二)小练笔。汇报交流。
(四)布置作业: 完成小练笔。
摘抄喜欢的句子。搜集描写心情的词语。留心观察,寻找秋天的快乐。
四、板书设计: 10.风筝
做风筝 憧憬 希望 放风筝 快活 焦急伤心 找风筝 伤心 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