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四单元导学案
第四单元导学案 16 范仲淹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2、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岳阳楼记》朗诵欣赏,谈话导课:
二、精读品味,体验感悟:
1、让我们通过范仲淹感人至深言行,借助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去领悟课文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师出示学习提示:
快速默读课文2——7自然段,想想范仲淹是怎样刻苦读书的?他为什么要刻苦读书?画出文中使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读一读,细细品味后与同桌讨论交流。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桌交流。
4、汇报交流:
(一)范仲淹是怎样刻苦读书的?他的哪些言行使你深受感动? 引导学生感悟范仲淹的生活的艰苦程度。
(二)范仲淹发愤苦读的学子形象感人至深,那么范仲淹为什么要刻苦读书呢?
指名学生汇报:
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1)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练习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看出仲淹是怎样的人?(4)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再读这句话。三、体会写法:
四、课后小练笔:
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选取典型的事例,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17、体育课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掌握“伤病、膝盖、碍手碍脚、小菜一碟、双臂、胳膊肘、握手、嘲笑、旁若无人”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是怎样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爬上横木顶上的故事,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爱的教育》这本书的封面
看到这个书名,你会想到什么?
二、自主预习
1.出示ppt(预习提示):
第一步:读课文,画出生字自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第二步: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三步:画出自己不懂的内容。
2.学生自主预习
三、检查预习
1.课文主要讲了谁?(涅利)
写了涅利的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讨论、交流
四、深入学习、感悟理解
(一)默读课文,找出写上体育课的段落,多读几遍,用笔画出描写涅利的语句,反复读几遍,把读的感受批注在文章边上。
(二)组织交流
1、可怜的小家伙,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脸都憋紫了,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滚落下来。
(1)仔细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2)还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涅利的坚持不懈,找出来读读。
2.换位体验
(1)看着涅利那样的吃力,如果你是他的同学,你想怎么做?
(2)我们一起来鼓励涅利,用鼓励的语气来读读同学的话。
(3)假如你是涅利,在同学、老师的鼓励下,终于站在最高处时,你的心理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1.对自己说„„
2.对老师说„„
3.对妈妈说„„
4.对同学说„„
3.提炼中心
文章读到这儿,评价一下文中人物。
五、深入探究,引发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体育课,整个第二大段把体育课上的故事写得很清楚了,为什么要写第一和第三部分,那不是画蛇添足吗?
2.学生讨论
3.组织交流
第18课 《虎口藏宝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瞥、瓷、栩、眶、忡、谍”6个生字,会写“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歹徒”等词语。
2.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
3.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学习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能够机敏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躯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是教学的重点。
2.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是教学的难点。学习指导:
1.小组讨论法;2.活动探究法;3.诵读法
学习过程
一、质疑导入
教师出示课题后,可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从而导入新课:同学们,看到《虎口藏宝》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要提出吗?面对这个题目,你又想知道什么呢?
二、自主学习与交流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和不懂的问题,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课文,读后进行简单评议。3.组织交流。(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合作研究,感知内容
1.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默读课文,想一想: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读后组织交流。
3.找出描写纳塔莉心理活动和动作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4.组织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组织他们演一演这个故事。
五、巩固练习。
1.读本课生字,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住它们的。2.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课后练习第3题)3.读读写写。(课后练习第4题)
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读一读,写一写。如:“若明若暗、价值连城、喜出望外、迷惑不解、翻箱倒柜、洋洋得意、大功告成、无能为力”等。
19.顶碗少年
课型:自读课 学习目标:
1.会认、会写下列生字:疚 胛 颓 2.理解下列词语:座无虚席 优雅 惊羡 愧疚 惊心动魄 迷惘 山穷水尽
柳暗花明
3.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体会顶碗少年成功背后的意义。4.能结合自身实际谈一下自己受到的启迪。预习准备
1.找出自己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试用工具书独立解决。
2.初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准备课堂上小组交流解决。课堂合作、探究
一、导入新课
由如何成功的话题引入本课
二、学习生字词
1.小组交流生字词预习情况,解决遗漏问题。2.挑一个小组出生字词检测题,其他小组作答。3.教师依作答情况小结。
三、深读课文
1.教师出示自读提示:
(1)作者为什么说顶碗少年是一个强者?(2)读了课文,你受到什么启迪?
(3)那位白发老者对顶碗少年低声说了些什么?顶碗少年听了之后又是怎样想的?(4)找出描写顶碗少年动作神态的语句,认真体会他是怎样拼搏的。2.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后,与小组其他成员交流合作,解决问题。3.依自读提示,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4.小组合作,自由提出新问题,大家共同解决。5.自由谈学习本课的收获。6.总结全文 课后小测试
1.听写部分生字词
2.回答问题:学习本课后你受到什么启迪?.20.失去的一天
课型:自读课 学习目标:
1.会认、会写下列生字:茬 砖 涎
2.理解下列词语:绿荫如盖 羞愧 垂涎欲滴 游手好闲 3.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义。4.学习本文后能受到珍惜时光的教育。预习准备
1.试查找作者苏霍莫林斯基有关情况。
2.初读课文,找出自己不认识、不理解的生字、词语,试利用工具书独立解决。3.试理解课文,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准备在课堂上合作探究解决。课堂合作、探究
一、导入新课
由珍惜时间的话题导入
二、学习生字词
1.小组内交流生字词预习情况。解决自己遗漏问题。2.挑一个小组出生字词测试题,其他小组作答。3.教师依作答情况小结。
三、深读课文
1.教师出示自读提示:
(1)佩佳在这一天里都做了些什么?(2)妈妈为什么说佩佳“失去了一天”?(3)妈妈领佩佳都看了些什么?
(4)你对“失去的一天”是怎样理解的?
2.依自读提示,小组内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解决问题。3.汇报交流。逐一小结。4.小组合作,自由提出新问题,大家共同解决。5.学生自由谈谈学习本课的收获。6.总结全文 课后小测试
1.听写部分生字词
2.收集一些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语文百花园四
教学目标:
1.能读写带关联词语的句子。
2.通过交流,掌握深入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
3.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文。教学重难点:
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文。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理解与运用
1.反复练习中的例句,体会这几组关联词语在表达中的作用。2.交流体会。
3.从上面带点词语中任选一组写一句话。4.分组交流自己造的句子。
二、拓展与交流
1.激趣:在阅读课文中,大家会遇到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怎样才能深入理解这些句子呢?读读书上介绍的方法。
2.小组交流:自己在平时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时,是怎样去深入理解的。
3.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在本单元学习或课外阅读中,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三、阅读平台 1.读课文思考: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2)林肯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为什么所有的嘲笑声变成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2.分组交流。
四、积少成多
1.读读这些名言警句,想想它们都是什么意思? 2.分组交流警句意思。3.教师引导理解。
(1)“有勇气的人,心中必然充满信念。” 这是古罗马伟大的雄辩家、拉丁散文大师、政治家、哲学家关于勇气的一句名言,讲勇气与信念的必然联系。有勇气的人,心中必然有自己可以确信的看法。
(2)“真金在烈火中炼成,勇气在困难中培养。”这是古罗马塞涅卡的一句名言,以真金是在烈火中炼成的,来讲勇气是在困难中培养起来的道理。
(3)“丧失财富的人损失很大;可是丧失勇气的人,便什么都完了。”这是西班牙作家、诗人、剧作家塞万提斯讲的一句名言,讲树立勇气的重要。一个人失去了财富会带来很大的损失,但这个损失以后还有机会补救,如果丧失了勇气,就一切都完了。
(4).试着背背这些名言警句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电话留言》 教学目标:
1.敢于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2.引导学生学习电话留言的技能或发手机短信的技巧。3.能向别人学习,倾听他人的发言或表演。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电话留言的技能或发手机短信的技巧。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现代社会打电话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通讯方式。但有时候电话通了,你想通话的那个人却不在;有时候对方又是录音电话,这就需要你留言,这个时候,我们该怎样说话呢?
1.阅读教材中“活动建议”部分,想想电话留言活动内容和要求。2.确定打电话的具体内容。3.设置电话留言的情景。
4.自由组合,模拟进行电话留言活动。
二、进行活动评价
1.阅读教材中“活动评价”部分,明确评价要求。2.进行评价
第三课时:习作《我和××》 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和伙伴之间发生的事情写清楚。
2.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3.语句通顺、表达有一定条理。
4.有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习作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经常与自己的伙伴、朋友、亲人、师长等交往,在交往中也一定会发生过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事情,这些事或让你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鼓舞你不断进步;或不断提醒你注意吸取教训,不要重走错误的老路;或使你„„今天你就选择其中一个,和同学交流交流。
二、小组出代表,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三、学生进行习作,教师注意发现有新意的习作,随时向大家推荐
四、学生习作之后认真自我修改,与同学交换习作,互相修改
五、优秀作品欣赏
第二篇: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导学案答案
【典例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灯环保意识,学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分析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义。(8分)
参考答案:开展学雷锋活动,有利于发挥道德摸范的榜样作用,培育“四有”公民;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推动思想道德建设。
【跟踪训练】
9、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书香中国万里行”、“书法进课堂”等文化活动,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读书开启民智
为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部署要求,全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引导人们多读书、读好书。该活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素质和境界,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我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意义。(12分)
答案: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辨识能力,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有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第三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本组教材的编排是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一脉相承的,目的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本组选编的4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一种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断的编排方式。4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同样引人关注。
结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的内容紧紧围绕《鲁滨孙漂流记》,“回顾?拓展四”各个栏目从外国文学作品内容及阅读方法交流、外国作家作品中的隽语集萃到外国作家趣味故事,无一不是和主题相互呼应、步步深入的。
二、教学目标
1、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
2、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
3、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梗概加精彩片段的教学。
四、教学措施
从本组的编排特点出发,课堂教学与组织课内外阅读活动相结合,使学生从单篇作品走向长篇作品,在名著梗概和精彩片段引领下,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文学名著。
五、教时安排 12——14课时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学习目标:
1、自学课文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乖巧、围裙、硬币、裂缝、橱窗、圣诞树”等词语。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从小女孩的生活情境中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二、预习学案
预习达成目标: 1、我会读:
蜷着
乖巧
火焰
捏着
橱窗
哆哆嗦嗦 闪烁
裂缝
灵魂
哧
暖烘烘 火柴梗 2、我会辨:
僵()蓝()橱()梗()蜷()疆()篮()厨()哽()倦()3、我知道:
1、《卖火柴的小女孩》是____(国家)作家______写的,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2、在课文中小女孩____次擦燃火柴,她分别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三、导学案
<一>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1、找出相关段落读课文理解:小女孩为什么接连不断地五次划燃火柴?五次划燃火柴小女孩看到的幻象分别说明小女孩当时怎么样?她想得到什么?课文中哪些描写最让你感动?请把你的感情充分读出来。
2、读读文章最后三个自然段,想一想,“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对文末两个“幸福”是怎样认识的?请和同组同学讨论一下。<二>深入理解探究: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内容或人物命运的感受。<三>拓展升华:
了解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后,你心里是怎么想的,请你写几句话送给她吧!
四、课堂检测 <一>、我会连:
幻想
渴望
现实 美丽的圣诞树
温暖
冻死 慈爱的奶奶
幸福
痛苦 喷香的烤鹅 食物
寒冷 美好的地方
爱抚
孤独 温暖的大火炉
欢乐
饥饿 <二>、我会填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重点写了小女孩_____次擦燃火柴,眼前出现了_______次幻想。第一次看到___________,说明了小女孩当时__________,渴望得到__________;第二次看到了_____________,说明了小女孩当时__________,渴望得到_____________;第三次看到____________,说明小女孩当时_____________,渴望得到_____________;第四次看到了___________,说明小女孩当时_____________,渴望得到_____________;这些幻象与小女孩的现实生活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现了小女孩命运的____________。<三>、我理解
1、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第一个幸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幸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后作业:
1、积累你喜欢的词语和段落。
2、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海那边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现实:寒冷 饥饿 不快乐 孤单 死去 悲惨
幻象: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幸福
七.教学反思
《凡卡》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二、预习学案 预习达成目标: 1、我会读:
立柜 生锈 摩平皮袄 揪着 稀粥 逮住 地址 邮筒 暖炕圣诞节 礼拜 揉皱 眯缝 耸肩 一缕 撇嘴 匣子 耷拉 醉醺醺
2、读准人名(动物名),并明确人物的身份。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阿里亚希涅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 日发略维夫 菲吉卡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3、我知道:(1)《凡卡》是____(国家)作家______写的,讲述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4、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三、导学案
<一>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1、找出相关段落读课文理解:凡卡回忆了哪些场景?你有什么体会? 2、插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和同组同学讨论一下。<二>深入理解探究: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内容或人物命运的感受。<三>拓展升华:
了解凡卡悲惨的命运后,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你想对凡卡说些什么?
四、课堂检测 <一>、我会写:
shēnɡ xiù dú dǎ piě zuǐ()()()chōu yē dǎ jiǎo()()<二>、我会比
锈()摩()吭()耷()绣()魔()炕()耸()<三>、我理解
凡卡在写信的同时还插进去了叙述哪些内容?作者这么写的目的是什么?
五、课后作业: 1、续写《凡卡》。
2、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谁是最幸运的》。
六、板书设计: 凡卡
城市生活(插叙)乡村生活 苦 对比 “乐” 悲惨
《鲁宾孙漂流记》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二、预习学案
1.下面,我们就来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2.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
三、导学案
1.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2.鲁滨孙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孙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课堂检测
1、鲁宾孙在荒岛上遇到了哪些困难,都是怎样克服的?
2、你喜欢鲁宾孙吗?请你用合适的词语来概括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五、课后作业:
1.如果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
2.鲁滨孙在荒岛上还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回到英国后,又是怎样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的,请同学们课下找到原著读一读。可以准备向别人提出问题,或摘录有意思的句子,也可以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或者写一写读书体会,为班级读书会作好准备。
六、板书设计:
住──搭简易的帐蓬
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安全──防御
孤独──救助“星期五”
勇敢坚毅 机智勇敢 乐观积极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2、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二、预习学案
1、自由阅读梗概,了解小说内容:
梗概中写到了汤姆的几次历险?主要写的是哪次历险?
2、我不解
三、导学案
1、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对照,想想精彩片段写的是梗概的哪一部分。2、再读精彩片段,围绕下面的问题交流:
⑴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 ⑵你认为精彩片段“精彩”在什么地方?
四、课堂检测
1、汤姆的几次历险?主要写的是哪次历险?
2、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
五、课后作业: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原著,写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 汤姆索亚历险记
乐观勇敢、顽皮可爱、有爱心
第四篇:九年级第四、五单元复习导学案
乌伊岭区中学导学案
年级:九年级学科组:音体美课题:第四、五单元导学案课时:2 主备教师:高颖审查人:编制时间: 2013.10.02授课时间:2013.10班级:姓名:
【复习目标】理解复习卷子上的内容,背诵题型里的相关知识。
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链接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连贯掌握和零碎知识的串联能力。
【教学重点】复习导学案的知识,当堂学习当堂巩固。
【自主预习,自我提高】
一、阅读书32页---------39页,完成下列习题。
第四单元神州大地
1、学唱歌曲《鼓浪屿之波》的词曲作者是()词()曲。
2、欣赏《西沙,可爱的家乡》的词曲作者是()词()曲。
3、欣赏《大海啊故乡》的词曲作者是()词()曲。
4、欣赏《海滨音诗》曲作者()演奏形式()
第五单元环球之旅
1、学唱歌曲《红河谷》词作者()译配()
2、《红河谷》是()民歌,演唱形式:()或者()
3、歌唱的伙伴是()岛的()人,如果从别的村子来了客人,村里的人可以和他
结成“歌唱的伙伴”。成为伙伴的二人,各自创作新歌,轮流歌唱。以后两个人就结成了兄弟,在各种情况下互相帮助。
4、《列.布朗底》是()曲。
5、仪式歌,美国印第安人在歌舞竞赛会开始表演的歌舞称为()
6、波底斯拉宾和福拉德福德是:()
写出下列作曲家与国籍、作品、乐派对应起来
国籍
德国奥地利俄国捷克法国波兰挪威
作品
“ 惊愕”交响曲“田园”交响曲“自新大陆”交响曲伏尔塔瓦河仲夏夜之梦
雷鸣闪电波尔卡G弦上的咏叹调G大调弦乐小夜曲音乐瞬间天鹅湖 意向集匈牙利舞曲第五号玛祖卡舞曲蝴蝶梦幻曲
作曲家国籍作品
巴赫
海顿
莫扎特贝多芬
舒伯特
柴可夫斯基
德沃夏克
勃拉姆斯
肖邦
舒曼
门德尔松
约翰施特劳斯
格里格
德彪西
二、小组讨论
三、成果展示。
【达标测试】共同学习合作提高
学(教)后反思:
第五篇:语文版七下第四单元现代诗歌导学案
语文版七下第四单元现代诗歌导学案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的意象,理解作品的内涵。2.初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3.感受和学习作品中浓烈的爱国之情。重点难点:
1.领会象征等手法的运用 2.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 自学指导:
一.知识性问题
1、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后的1938年,国土沦陷,民族处在危亡的关头,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2、作者介绍:《我爱这土地》选自_________,作者艾青,原名____________,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的诗人,成名作______________主要诗集有:____________、__ __等。
二.巩固性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嘶哑()喉咙()汹涌()腐()烂 吹刮.....()温柔(). 2.解释下列词语。
嘶哑: 汹涌: 止息: 温柔: 深沉: 激怒: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①、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
②、诗人对土地是怎样的一种感情?
③、诗人的意象具有特别的含义,其中“土地”“河流”“风”“黎明”分别象征了什么? 诗人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描写,表达了什么?
④、诗人为什么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而不用“清脆”“悦耳”这一类的词语?
⑤、“——然后我死了,连羽毛鸭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⑥、诗歌一、二节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
三、质疑性问题,总结提升
1、这首____________诗,以______________的手法,抒发对饱经磨难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 之情。全文以_________________作为意象,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歌语言凝练,含蓄。
2、阅读课后第四题刘湛秋《中国的土地》一诗,试与课文相比较,说说这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什么异同? 乡 愁
余光中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的意象,理解作品的内涵 2.学习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运用
3.感受和学习作品当中浓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领会诗歌中联想手法的运用 2.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
自学指导:通过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感受作品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知识性问题
本文选自 ____________作者是 ______________当代的 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家。诗人祖籍___________,1928年出生于____________,现居___________,其诗具有浓重的中国意识和深厚的历史感。
二、巩固性练习
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
2、《乡愁》以什么为写作顺序?具体表现在哪些词句上?
3、诗中有“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种物象,表达了诗人沉重的乡愁,试指出它们各自表示的感情。
4、结尾处“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在那头”,将乡愁上到什么高度?
5、这四节诗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6、乡愁为什么特别突出地写到母亲?。
三、质疑性问题,总结提升
1、这首_______诗,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物象,描绘人生四个阶段的场景,抒发了诗人无限的___________,使人展开无限的联想,语言平淡而又隽永,是一首不可多得的现代叙事诗。
2、《乡愁》一诗运用了复沓回旋的手法,全诗共分_____节,每节__ __句。各句对应的字数、句式都______,而且同一位置上词的__________和叠词运用,构成了回旋反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3诗人把“故乡的面貌”比作“_______,____,”。它们的相似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换成“乡愁是一道很浅的海峡”,这样换不好,其理由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
5、请你分析“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6、请写出有关表达乡愁的古诗(至少三句)。少男少女们歌唱
何其芳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的主旨。2.体会诗人炽烈的感情。
3.品味诗中形象而含蓄的语言。重点难点:
1.领会象征、比喻、排比等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2.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
自学指导:通过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感受作品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知识性问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 ____,原名____ ___,我国现代著名________,他的两部诗集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42年2月,正是中国抗战艰难的年代,但在延安,诗人是人生活在另一个新天地之中,他感受到延安军民特别是年轻人焕发出来的蓬勃朝气,对祖国的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和希望,他从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起点出发,唱出这首青春的颂歌。
二、巩固性练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chan()抖 琴xian()you()伤 ke()望
2、“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其中的“少男少女“是什么样的少男少女?
3、少男少女为什么值得诗人歌唱?他们给诗人的思想带来什么变化?
4、领会诗歌表达的主旨:
三、质疑性问题,总结提升
本诗是一首广为流传的_______诗,这首诗是写给少男少女的,真正的主体是“我”。诗人用炽烈的热情赞美少男少女,鼓舞少男少女,表达了诗人热爱________,热爱_______,憧憬祖国美好未来的情怀。
四、当堂检测
1、从内容上看,这首是属于_____(A叙事诗 B抒情诗),从形式上看,它属于_____(A新体诗 B旧体诗)
2、诗歌采用了______、______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
3、第一节诗连用五个“歌唱”,为什么这样写?这样表达对抒发感情有什么好处?
4、第二节诗中“我的歌啊”,诗人这里所要唱的是什么歌?诗人为什么希望它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5、对“我重新变得年轻了”一句,你是怎样理解的? 纸 船
泰戈尔
学习目标:
1.领会诗歌的主旨。
2.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向往理想世界的感情以及诗中所体现的美好思想品德。2.学习作者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想象。自学指导:
1. 通过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感受作品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 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学习过程:
一.知识性问题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1913年获________文学奖。代表作有诗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解释词语
异地: 仰望: 游伴: 浮泛: 二.巩固性练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泰戈尔()yǎng()望 浮泛()..
2、诗人写纸船的目的和动机是什么?
3、我在纸船上写下村名和自己的名字是为了什么?
4、怎样理解“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
5、诗的结尾局提到了梦,大家想想这是个怎样的梦?有何表达效果?
6、请用想象、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学习写写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