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独立自主
从幼儿园到小学,无论学习、生活还是社会交往,都有质的变化,孩子能适应吗?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许多家长都选择把孩子送进“幼小衔接班”,希望通过提前适应小学的教育来“抢跑”。然而,不少孩子在成功抢跑一个学期后,成绩却慢慢滑落,甚至开始厌学。教育专家表示,“幼小衔接”可以给孩子适应小学助力,但关键是能力衔接,一味知识衔接只会适得其反。
幼教专家阮琴认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衔接的两个阶段。幼儿园要为幼儿入学做好必要的准备,减缓幼小之间的“坡度”,实现教育之间的衔接。但真正的衔接决不是学前教育“小学化”,不是要教授多少具体知识,而是要明确入学准备的内容,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适应能力的发展,这才是幼小衔接的焦点。
幼小衔接应注意5个习惯的培养
(1)提前预习的习惯。由于学前教育不均衡,刚入学的孩子学习的起点参差不齐。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
(2)主动识字的习惯。对大多数一年级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困难是识字,而大量、机械的识字不但枯燥乏味,还会使孩子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多采用儿童诗识字、韵语识字、词串识字、阅读识字等途径,能为学生识字提供多样的语境,有利于激发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
(3)经常阅读的习惯。当孩子有阅读的愿望时,家长要及时抓住这个时机,尽可能提供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材料,如儿歌、童谣、童话、故事及浅显的五言古诗,也可以是幼儿园已学歌曲的歌词、民歌、民谣和一些外国的优秀儿童作品、中国的《三字经》等。选文的篇幅宜短小、富有童趣,让“阅读”成为“悦读”。
(4)善于提问的习惯。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辅导孩子学习时,多启发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对孩子的提问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给以鼓励,逐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不能着急。
(5)规范书写的习惯。尽管电脑日益普及,但硬笔书写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传递信息和知识的技能,写一手好字或者写一手规范的汉字仍是一个优秀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之一。
帮助孩子度过“困难期”
孩子即将进入陌生的学习环境,面临新的学习任务和与人交往,家长要助孩子一臂之力,照顾好孩子,保证充足营养;帮助孩子解决小学中的困难,进行正确启发、诱导;引导孩子正确处理学习与玩的关系,对待与同伴交往中的矛盾。学会商量,懂得谦让。如果遇到难解决的问题应主动向小学教师请教。
此外,家长还要加强幼儿文明行为和礼貌习惯的培养,鼓励幼儿大胆与人交往。教育幼儿学会保护自己,如,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等。还要帮助孩子选择适合的学习用品。原则是有利于学习,使用方便,不影响生长发育,如,双肩背式书包、HB铅笔、橡皮、卷笔刀、直尺、带磁铁盖的塑料文具盒。
第二篇:培养小学生
培养小学生“提笔就是练字时”良好书写习惯的策略研究
课题 方案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课题的现实背景
1)、学生写字现状及信息化时代背景
信息化社会的多元化以及电脑的普及,使现在的学生从刚开始学习就步入了少纸、无纸时代,键盘代替了钢笔,书写机会的丧失使得学生的字也越写越难看。我们从日常的学生作业书写过程中已经注意到,字写得不好看的小学生已经占现在的多数。同时由于长期应试教育思想作祟,作业量也伴随着年级的提升而提升,而且部分教师和大多数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不够重视写字习惯的培养,字写好写坏无所谓。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
2006年浙江省教育厅119号文件强调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写字教学,江东区教委也转达了此文件。其实早在2002年5月,教育部基教[2002]8号《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规范、端正、整洁的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等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我认为:学生不仅要能写一手好字,还要有一种良好的写字习惯,这不仅能帮助学生识字,更好地完成书面作业;而且对于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也具有很重要的价值;由于汉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艺术融为一体,汉字书写的美学价值超越了汉字的使用范畴。,即具有育德、启智、冶情、健体等教育功能,可以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和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既有利于写字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增进学识修养。写字的好处并不仅仅在于实用,其更大的意义在于,练习写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书写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3)、学校教学新使命背景
虽然江东区是国家书法实验基地,各校对于写字教学的重要性认识清晰,但由于各种原因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学校由于师资的缺乏等原因,忽视学生写字技能的训练,学生普遍都存在着写字习惯差,坐姿、执笔方法不正确,字迹潦草,行款不整齐,卷面不整洁,学生作业书写不规范等问题;又如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忽视、轻视孩子作业的书写过程,缺乏写字方法、技巧与习惯的指导;再加上作业量的增大,使得学生更是无心认真书写;有些家长虽然重视孩子的学习,让小孩学书法,但却忽视了作业的书写过程;学校在写字、书法教学中,也过分注重特长生的培养,淡化大多数学生写字技能的提高。有关专家曾经指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无论是从实用的角度,还是从培养综合素质考虑,写好字都是大益。写好汉字是我们中国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对小学生进行写字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书写能力的形成过程与培养人的思想、意志、毅力等诸多非智力因素也有着密切联系,搞好写字教育必将有力促进学生这些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2、研究的理论意义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外型优美、内涵最丰富,最具有创造性和艺术美,最能给人以想象的文字。世界上那么多国家的文字,只有汉字的书写演变成为一门艺术,而且在国际艺坛上享有崇高的声誉。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把中国字写得规范漂亮,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做到的。把学好汉字纳入课程改革中,进行写字实验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练出一笔好字,同时也是以写字常规为手段,促进学生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人能写字,字同样也能“写”人。写字教学给我们一个启示: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
写字具有实用功能,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字大多是写给别人看的,必须工整、规范、让人看着舒服。写一手好字,将来就业于不同的工作岗位,其社会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正因为写字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实用性,所以写好字是事关民族素质的大计,是每个中国人基本素质的重要标志。正如著名书法家刘炳森曾说:“写字的意义已超过写字本身,完全可以上升到对民族文化的感情、认知上去。
写字能熏陶学生的优良品德。郭沫若先生早在1962年为《人民教育》题词中写到:“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中小学生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免除这些毛病。”郭沫若先生的话肯定了写字对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个性及道德情操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重要作用,而这些非智力因素对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将来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事实证明,要想写好字必须持之以恒地进行苦练,学生的韧劲与耐力,正可以从汉字的一笔一画的书写练习中来获得,从而培养出蹊、契而不舍、精力专注、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优良品格。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关注小学生“提笔就是练字时”的书写习惯的培养,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自从有了文字,就产生了传授文字的写字教学。早在甲骨文、金文时代,就开始了家传师教式的写字教学;秦汉时出现了私塾,把识字、习字作为传授文化启蒙的重要手段;到了清末明初废科举兴学堂,中小学开始设置了写字课。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以临习名家碑帖为主要方式的写字课,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有了较完备的教学计划,教学纲要和教材。在当今课改的大浪潮中也有很多教师已经或正在研究小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也有很多的研究报告、论著诞生,但就我校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在实际教学与家庭教育中,普遍忽视、轻视学生的写字,缺乏对学生写字方法与技巧的指导,忽视学生写字技能的训练,学生普遍都存在着写字习惯差,坐姿、执笔方法不正确,字迹潦草,行款不整齐,卷面不整洁,学生作业书写不规范等问题。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课题组一致认为:写字作为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对学生终身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都非常重要,是学校教学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必须加强研究,抓紧改进,为此,我组选定了本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及预期目标
1、本课题概念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界定在“培养学生“提笔就是练字时” 的良好书写习惯”这个范围内的,因而本课题对以下概念进行界定:
培养: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进行教育和训练;使其成长。
良好的书写习惯:良好:令人满意;好。良好的书写习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令人满意的、好的写字习惯。
“提笔就是练字时”良好的书写习惯:按照一定的目的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提起笔就是练字的教育和训练,使他们逐渐养成而且一时不容易改变的令人满意的、好的写字习惯。
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提高教师与学生对“提笔就是练字”重要性的认识,研究如何培养学生“提笔就是练字” 良好书写习惯,研究如何提高写字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提笔就是练字”的书写习惯。
3、课题研究的内容
1).充分认识写字与学生终身学习、工作、自身发展的密切关系,提高对“提笔就是练字” 良好书写习惯养成重要性的认识。
2).研究培养学生 “提笔就是练字” 良好的书写习惯的策略和方法。
3).研究提高促进学生 “提笔就是练字” 良好的书写习惯策略和方法:A、探索培养学生写字兴趣的策略;B、摸索小学生书写技能形成的规律及特点,不断促进学生 “提笔就是练字” 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的写字教学活动。
4、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以实验法为主,辅之以调查法、案例研究法、总结法和统计法。课题组制定写字教学研究方案,提出课题假想。在实验中,以课堂指导为主渠道,以为学生提供练习空间为辅渠道,注意纵向跟踪和横向比较,将综合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对收集整理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反复验证。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1、课题研究实施步骤及预期研究目标成果预设
本课题研究总时间预计两年,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2月)
(1)申报课题,设计研究方案。
(2)成立课题组,预选课题组成员,确立实验班级,确定实验教师。
(3)组织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学习方案,分工到人,责任到人。
(4)发放调查表,开座谈会,全面了解小学生的书写现状。
成果名称及形式:调查报告《江东实验小学学生书写习惯的调查结果》
第二阶段(2009年1月——2010年9月)
(1)问题诊断,原因剖析。
(2)围绕课题开展各类研究活动。
(3)组织阶段性研究经验交流活动。
(4)进行阶段性研究经验交流会。
成果名称及形式:论文《试论江东实验小学学生书写习惯差的原因》
第三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2月)
(1)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成果。
(2)撰写研究报告,整理典型案例、优秀论文、经验交流材料。
成果名称及形式:论文《培养学生 “提笔就是练字” 良好的书写习惯养成的策略和方法》资料《小学生“提笔就是练字”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的典型案例》
最终完成时间和最终研究目的本课题最终完成的时间:2009年12月
预期达到的目标:在全面了解江东实验小学学生书写习惯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书写差、乱的原因,总结提出提高学生 “提笔就是练字”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的策略及方法,并整理出相关的资料。最终研究成果:论文《培养学生 “提笔就是练字”良好书写习惯》
资料《江东实验小学学生“提笔就是练字”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的典型案例》
2、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
1)、课题负责人
胡晓东江东实验小学书法教师
2)、课题组成员
沃雪娜江东实验小学数学教师
余玲江东实验小学音乐教师
王俊江东实验小学数学教师
曹敏江东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汤一蓓江东实验小学美术教师
3)、课题分工
课题前期、中期、后期的调查研究工作全员参与。成果整理分工如下;
第一阶段成果整理工作负责人:胡晓东王俊曹敏
第二阶段成果整理工作负责人:胡晓东汤一蓓余玲
第三阶段成果整理工作负责人:胡晓东 沃雪娜曹敏王俊汤一蓓余玲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完成本课题我们在时间、经费保证、图书资料、电教和多媒体设备等科研条件与手段上基本都能得到相应的保证。
1)完成本课题研究时间、精力的保证
课题负责人及组成人员,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小学教学并且在江东实验小学认教,所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本课题的研究,其它诸多方面也都便利于本课题的研究,这就确保此课题不会流于形式。而且特别注重农村小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有积极投身课改的精神以及具备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充足的保证。
2)学校优良硬件设备和软件的保证
我所在的单位是江东实验小学,是宁波市一流的窗口学校。所吸收的课题组成员,都有电脑,可以随时上网查阅资料。多媒体教室,电教设施齐全,他们本人都掌握了一定的电教技术,完全可以辅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我校不但师资强,而且学生素养好,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因此十分有利课题的开展。
3)、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基础
本人一直从事小学书法教学,对小学书法教学轻车熟路,尤其在小学生书写习惯培养方面有很多想法。特别是课程改革的几年,新鲜事物的介入,新教学理念的渗透,增强了我参与的积极性。近三年内积极参与各种培训,目睹和参加了各种教研活动。通过实验,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其他课题组的成员都是一线小学教师,各个从教多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研能力,有充足的时间在教育一线摸索、实践、教研、为课题组研究提供有利的保证。
第三篇:我渴望独立自主
我渴望独立自主
在我幼年的时候,看着哥哥姐姐们背着书包去上学,似乎是件很快乐的事,于是就盼望快快成长。
日历翻了一页又一页,挂历换了一幅又一幅,小时候的愿望已成为现实,但是,长大后的我烦恼一天比一天多,我越来越想从父母的庇护伞下挣脱出来。于是,我开始渴望独立自主。
在我成长中的每一天,似乎都是父母给安排打理的。我经常这么想。每天早晨醒来,妈妈帮我挤好牙膏,盛好水,拿好毛巾,然后我只需穿衣洗漱吃早餐,接着就由老爸专车送去学校。在家,我的任务就只是学习,至于煮饭洗衣等杂务,都是父母干。就像一个编好程序的机器人,只做命令做的事,没有自己的思想主张。就这么成长:穿什么样的衣服,要听妈妈的;吃什么样的食物,要听妈妈的;出去玩,也要听妈妈的……总之,几乎所有事都要服从于妈妈的安排,不能独立自主地去干任何事。渐渐地,我没有了自理能力,没有了个人主见,遇到丁点儿事情只会依赖于爸爸妈妈。伙伴们之中,自理能力最差劲儿的就是我,别人已经会做饭给父母,我却还要等妈妈煮饭给我吃。
这么鲜明的对比,让我产生了很强的独立心理,我好想挣断父母亲的束缚,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女孩。现在,我已经读初二了,很多事都会自己干,很多事都会自己想,不再是父母眼中百依百顺的小孩。这应该是好事的!可是,在父母眼中,我的独立行为被视为叛逆。初中住校生,每学期开学都必须搬行李回学校,收拾行李本是自己该做的,但妈妈总放不下,硬要帮我收拾,满满一箱东西,全是额外之物。我为此总要和妈妈大吵一架。还有,作为初中生,应该自己教学费,可妈妈又放不下,跟着我来,真是陷我于尴尬之境地!
我亲爱的爸爸妈妈,收起你们的庇护伞,我渴望独立自主!
第四篇:独立自主的外交
第7课 新中国外交的起步教学设计
鹿泉市铜冶镇第二中学苏俊卿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状况,涉及到“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万隆精神”等重要知识点,对于初中生来说,都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因而,设计采用了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同时,补充了大量的背景知识,学生讨论探究,配上教师讲故事的生动演绎,使知识点变得简单易懂,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提了起来,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也为后面第14课登上外交舞台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方针和外交成就。
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意义、“万隆精神”的确切含义。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的比较分析和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截然不同。新中国人民在外交舞台上真正站起来了。
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解,使学生知晓新中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政策,在建国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再通过讲故事得方法道出万隆会议惊险与成功。是学生感受到新中国以坚实的步伐开拓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讲述,使学生明确,其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这五项原则被认为是处理国家间相互关系得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对我国代表团参加万隆国际会议的生动讲述,使学生明确,我国在该会议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是我国外交工作的新胜利。
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方针所涉及到的国内外复杂形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类比法、讲解法、比较法、故事穿插法
教学媒体:幻灯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带入:微电影播放近代史上典型的三次被侵略的战争及条约的签订图片,你能用几个词语来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吗?(屈辱、不平等、不独立、没有自主权)那么,新中国建立后的外交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共同走进第七课:新中国外交的起步,共同了解建国初我国的外交风云。(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获得新知
有了前面的历史教训,你认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会是什么?(平等、独立、自主)图片开国大典,在新中国成立那一天,毛泽东就向世界宣告词,引出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怎样做才能体现新中国外交上的独立自主权?毛泽东做了三个比喻: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这三句比喻各有什么含义?学生从课本46页找出答案。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充分体现了新中国的独立自主权,一边倒就是到向社会主义,为什么一边倒呢?结合当时国际形势图来讲出一边倒方针的背景,以大洋对岸的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因家却对新中国采取了敌视的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我们只能一边倒。尽管如此,我们的新中国取得了一定的外交成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重点介绍当时中国与苏联的建交情况。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建交、毛泽东出访苏联、《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及意义。出示幻灯片
(教师过渡)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一大特征,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的确立,有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刚开始由于形势所迫,只能实行“一边倒“方针,后来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新中国发展与其他国家友好关系的准则。那么,和平处五项原则是如何提出来的呢?它的提出,对于新中国的外交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下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47、48也相关内容,之后讲解)
让学生说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提出的时间、任务(幻灯片出示答案)
学生探究周恩来为什么要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对新中国有什么好处?学生讨论总结答案,在此基础上教师PPT结合材料讲解
西藏问题是英国殖民者造成中印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它阻碍了两国关系的发展。
而经过8年抗日、3年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中国百废待兴,无力再打下去,新中国迫切需要发展经济,为了给新中国的计划经济建设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条件,中国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特别是邻近的民族独立国家展开积极地外交活动。和平共处项原则就是在1953年印度来访时针对西藏问题提出的。
别的国家接受了吗?
1954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尼赫鲁、吴努举行会谈尼赫鲁、吴努分别表示赞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倡导把它作为中印、中缅两国交往的基本准则。中国成功处理好与邻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为新中国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后来在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之下,被推广到世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标志着中国的外交走向了成熟。
三万隆会议
(教师过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不仅使中国成功处理好与邻边国家的友好关系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标志着中国的外交走向了成熟,他是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一大成就。但是新中国的领导们并不满足取得的这些成就,他们在观察、在思考,我们还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吗?如果能的话,机会又在哪里呢?终于机会来了,这个机会就是一次会议,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万
隆会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会议呢?为什么要召开这样一个会议呢?这次会议讨论的主题又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看书48、49页回答以上问题)
在学生回答正确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万隆会议对于亚非新独立的国家来说是个冲满希望能够的会议,对于新中国来说还是个危机四伏的回忆,为是么呢?
教师采取讲故事的方法来描述万隆会议的惊险。
首先会议还没召开,中国代表团租用的航空客机“克什米尔公主”就被偷偷地安上了定时炸弹,在起飞后不久就在南中国海上空爆炸坠毁,机上八名中国代表团成员全部遇难。庆幸的是,周恩来因为有事临时改变路线正在昆明,才幸免遇难。中国代表团时来交朋友的、求发展的,可是却这样险象环生,我们该怎么办?周恩来并没有被吓倒,他没有丝毫的畏惧,在万隆会议召开的前一天,到达了万隆。
那会进行的如何呢?再会召开的前两天里,各国代表作出一般性发言,都是和平、发展这样的话题,比较友好,但是到会议中间时,伊拉克代表团发言时提出反对共产主义,他认为当时世界有三种势力破坏了世界的和平,其中一种就是共产主义,而且到他发言最后,通用眼睛只盯着周恩来说,我们一定要自卫到底,直到共产主义倒闭灭亡的强调。此时,所有的人都把目光投向周恩来,周恩来双手交叉坐在那里,静静聆听,一言不发,其他代表团成员却焦虑万分,唯恐周恩来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会导致意外的发生,造成会场的混乱,要知道那些大国都在一边卡笑话呢!周恩来选择了沉默。没想到下午菲律宾代表团发言时说,我也反对共产主义,我们应该和美国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共产主义。此后,又有几个国家对新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攻击、批判…….此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在议论周恩来
如果就当时你是中国代表团的成员,你会怎么办?
周恩来出于慎重考虑,把准备好的发言稿印成书面稿发给每一位与会者,他利用午间短暂的休息时间起草了一份补充发言稿。终于,中国代表团发言的时间到了。当时会场上座无虚席,包括苏联大使、美国大使、荷兰高级专员等许多国家外交官都来列席旁听。数以百计的记者也涌进会议厅,有的人甚至站在椅子上,大家都想看看周恩来是如何驳斥前面的人的。你猜,周恩来说什么?周总理第一句:”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应该求同存异“……如果”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的发言时间是所有代表中发言时间最短暂的,他发言时,楼上楼下没有一点声音,当他发言结束后,会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就连反对我们的菲律宾代表团都说,周恩来的这篇发言充满了和谐、真诚,充满了民主精神。
学生活动(讨论探究)
一个美国记者在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你认为周恩来为什么能改变会议的航向?
教师总结:“求同存异”的提出表达了周恩来渴求和平、发展维护民族独立的真诚,这也是与会国共同的愿望。周恩来高超的外交水平和人格魅力。
万隆会议意义:(1)求同存异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2)大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后来人们把这种摆脱大国政治干涉、平等协商、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精神成为“万隆精神”。万隆精神对以后国际关系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知识迁移:想一想:“求同存异” 在你和同学交往中适用吗?举例子说明
“求同存异”实际上包含了彼此理解、互相尊重、宽容、谦虚的内涵。
【课堂小结】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在两大阵营队里的情况下,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同苏联等一些国家建立了平等的外交关系;随着形势的变化,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同印度、缅甸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推广到世界,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是中国50年代一大外交成就。在此基础上中国50年代又取得了一大外交成就,参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及时扭转了会议的方向,显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威力,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相互了解,为后来许多国家与我国建交创造了条件。周总理和他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在万隆的活动,成为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丰碑。万隆会议作为亚非团结反帝事业中的一个具有伟大意义的事件载入史册。中国的外交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逐步成熟起来。
课堂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第7课新中国外交的起步一、一边倒”
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成熟)
三、万隆会议1955(求同存异)
课后反思:
本节课总体来说感觉还不错,比较满意。
比较好的地方有:导入部分,用的是类比法,类比过去外交,对比今天外交,更能体现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部分内容处理的比较恰当,用问题为什么提出,提出后对新中国有什么好处,激发学生求知欲,探求问题的原因、本质,学生方面讨论的也比较充分,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用讲故事的方法来讲述万隆会议的惊险一幕幕,最后怎样化险为夷,促进会议成功,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启发学生与人交往的智慧。本节课的教学主线分明,逻辑性强。
不足之处:把书比较随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材料的选取有点少,再让学生讨论周恩来为什么能扭转会议的航向时,没有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发散锻炼学生的思维。
教研活动记录
教研员:
苏老师上历史课比较成熟,不像刚毕业的大学生,课堂驾驭能力比较强。可行比较成熟规范。而且胆大不怯场,上课比较有激情,讲课抑扬顿挫,课堂生动有趣。有亲和力,比较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杨毅:
以微电影形式导入,学生通过对电影图片,总结旧中国外交的热点,从而导出新中国外交的起步。课堂基本线索清晰,体现了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比较得体,学生讨论到位,老师引导恰当。从和平共处向万隆会议的过度比较自然,体现了时间之间的逻辑关系。
刘平:
目前中考材料题目较多,课堂应多采用一些材料,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解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面对当今的中考形势。
杜老师:
在拓展延伸——“求同存异”适合你和同学之间的交往吗?为什么?问题设置的不好,改为说说你在和同学交往时求同存异的一些小事,怎样做到求同存异?,遇到和同学的不愉快事件该怎样解决?更能提升学生智慧,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王文兰:
我来里线索,总结、板书都过于简单,详细一些更好。板书无序,字迹太乱,应清楚整齐,重点突出。语言流畅,老师说话的速度要控制好。
张莉欣:
苏老师教态自然、大方,声音洪亮有力,犹如一朵绽放的花朵。课堂逻辑性强,线索清晰明了,讲历史故事引人入胜,就像讲评书一样,扣人心弦。
苏俊卿
总体来说还比较顺利,比较理想,把我这些天在国培教师培训中,学到的一些历史教学的方法、技能,运用到这节课中,与自己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自己比较满意这节课,但是,仍然与优秀历史教师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还学进一步提高自己教学能力、教育水平。
第五篇:话题作文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
一次,我在学校门口耳闻目睹了这样一件事:一位母亲将一袋食品和一个纸袋递给了女儿,说:“这是你爱吃的东西,还有刚刷好的鞋。”女儿也递给母亲一包东西,说:“这里面有件脏衣服,它的扣子掉了,洗好后别忘了给我钉上。” 在我们的心中,父母就像是一堵永不倒塌的墙。可是,没有哪一个人永远做孩子,也没有哪一个人永远站在家庭的屋檐下。踏入人生,离开父母的港湾,离开亲友的帮助,是人生的成长之路。我们必须学会独立。
生活上需要独立。我们现在还没有成年,暂时不需要自己去打工养活自己,但我们最基本的独立本领就是我们能够自理,管理好自己的零用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煮饭等等。成年后,就要懂得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真正懂得教育孩子的家长,给予孩子的绝不是万贯家财,而是一笔独立自强的精神财富。”美国五百家大公司之一的总裁斯坦利先生是世界巨富,他让孩子懂得如何理财,如何赚钱,如何对待金钱,同时告诉孩子,自己辛苦挣得的钱是最珍贵的,要学会自己独立。
学习上需要独立。当今有很多学生并不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事,经常要父母监督着、责备着来学习。有的人埋怨自己的父母不是大学生,自己比别人落后就觉得理所当然,但其实,学习最终还是要靠自己。诚然,古今中外“将门虎子”屡见不鲜,居里夫人的女儿是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三苏同是“唐宋八大家”……他们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熏陶,使他们对某门学科产生兴趣,这是他们成才原因之一。我国数学家张广厚的父亲是个目不识丁的矿工,家境贫寒,然而张广厚在艰难中自强不息,靠自己的努力,刻苦攻关,在数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可见,他们的成功绝非靠父母遗传,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父母、老师给我们指明方向,指出学习方法,他们也不可能一辈子伴随着我们走,进一步地学习、钻研就要靠自己了
记得拉美国家有一句谚语:“自力更生胜过上帝的手。”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抚养,社会的哺育,老师的教导。不过,这些都是外在的因素,学会独立才是关键。一个人在有利的条件下重视独立能力、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迈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