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全社会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全面推广显得愈来愈重要。在实践中采用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手段,实现教育技术创新,才能使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教育中充分发挥。本文针对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简要的谈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肯定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优势,也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
关键字:现代教育技术 农村 小学语文教学 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小学的语文教学手段也不断丰富、变革。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必要的手段,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推广普及,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已越来越多地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农村小学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这也制约着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和农村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对农村学生学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对农村小学的教育越来越重视,现代教育技术逐渐进入农村小学,农村小学的教师也开始参加电教培训,在课堂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我根据自己在农村小学的教学经验,来谈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基本原则是以科学合理的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选择恰当的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现在教育技术应用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现在教育技术对于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占绝对优势。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思维比较灵活,以形象、直观的思维方式为主,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自控能力弱。基于这些特点,作为小学老师,我们在课堂上就要想方设法的将知识点转化为具体、直观、逼真的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更快的接受,同时也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在教学《观潮》这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昨天大家预习了课文,都知道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一定被课文中的描写的壮观景象所吸引,同学们想不想去钱塘江看看呢?这节课,吴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钱塘江大潮。”然后给学生播放事先准备好的钱塘江大潮的视频,为学生创设了教学情境,从视觉上和听觉上吸引学生,让学生更加形象的感受到涨潮时的壮观景象,这是文字所达不到的效果,也更快的是学生融入了课堂,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中,学生经常会因为缺乏兴趣而产生厌学的情绪,课堂上积极性不高。在学习《鸟的天堂》这一课时,课堂上我明显感觉到学生积极性不高,由于是下午第一节课,个别同学还昏昏欲睡的样子。我灵机一动,给学生播放了一段《百鸟朝凤》的音乐,顿时学生都精神百倍,我马上趁热打铁,提出问题:“同学们,从刚才的音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很多学生都能说出来,听到了很多鸟的叫声。我又将音乐播放了一遍,并让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听,并好好的想象音乐所表现得画面。通过这次,很多同学能感受到很多鸟在树上唱歌的热闹场面,从而将课文《鸟的天堂》很好的联系起来,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强化教学内容,是传统教学的补充和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在教育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但是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太能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应用,还存在一些缺陷。传统的教学模式能表现出来的顶多是文字和图片,再加上老师的讲解,但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却使语文课堂变得图文并茂、声像结合,产生真实感,增强感染力。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播放了一个flash动画,让学生从图像和声音中来体会种葫芦的人的想法,理解种葫芦人只关注结果,不善于发现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最后一个葫芦也没有得到。更加的易于让学生接受新的知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在讲读《蟋蟀的住宅》的时候,由于很多同学并不认识蟋蟀,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找了大量的蟋蟀各种形态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从蟋蟀的外形上首先透彻了解它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再展示蟋蟀的住宅的图片,更形象的分析蟋蟀的住宅的具体样子,从而让学生明白蟋蟀的住宅是用那么简单的挖掘工具来完成的,它真算得上是伟大的建筑了。让学生自己体会出蟋蟀的住宅出名是靠它长年累月的修整、辛勤劳动换来的,我们应该学习这样的品质。也可以看出作者写这篇文章靠的是长期的细致观察,给我们学习写作提供了方法借鉴。
另外,学生在读课文时,可以先听名家的范读,再跟读,然后再自己读,这样能够学习名家如何把握文章的情感,更好地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低年级的学生通过一边看flash动画,一边跟读课文,可以大大的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快的理解课文,也能读的更有感情。
3、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突破时空的限制,让农村的孩子更全面的了解课堂所学的知识
我们学校在长沙县双江镇,是长沙县最偏远的农村。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面打工,爷爷奶奶在家里照看。他们根本没有很多机会走出去看外面的世界,有很多孩子甚至到小学毕业了都没有离开过双江镇,外面的世界对于他来说是陌生的,只能借助课本上文字来了解。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课本上表达的东西用图片、声音或者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这会使他们更易接受。而且课本上能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更多与课文相关联的东西供学生了解,这不是一下子就增加了课堂的信息容量吗?当我们学习到课文《长城》时,学生读过课文之后,虽然大体上了解了长城,但是长城的雄伟气势却不是仅靠文字就能表现出来的。学生从来没有去过北京,更没有看到过长城,这时候,我将长城的宣传片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看了之后对长城的印象更深刻了,通过直观的画面,更能充分了解长城的雄伟壮观。学完,《长城》之后,学生对长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多想去亲眼去看看,更多的了解关于长城的知识啊!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期待,我又找了很多关于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方式展示给同学们看。学完了长城,我们又利用自习课的时间介绍了北京的故宫、天坛、颐和园等等著名的景观,让学生通过《长城》这一课,更多的了解了我国的首都北京,开阔了农村孩子的视野,也算是弥补了农村孩子没有机会走出去的遗憾吧!
三、现代教育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考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虽然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多的帮助,然而世间万物皆有两面性,有利必有弊,但是广泛应用不等于滥用,如不切实际的滥用,同样会影响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技术再好,它也只能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我们有些老师却在应用的过程中将其辅助作用无限放大,未免有些喧宾夺主。在我们的课堂中,我们往往会因为有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而忽略了传统的教学。做了PPT,就不习惯写板书了,有了电子课文朗读,flash课文朗读,就忽略了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机会,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我们利用大量的图片,音乐和视频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时,殊不知也把自己的理解和思想强加在学生的身上了,忽略了学生的思维感悟的过程。这样看来,岂不是顾此失彼,弄巧成拙了。
总之,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既不能盲目地为追求潮流而滥用也不能因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而拒之门外。合理运用,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如虎添翼、如鱼得水,也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与诱人的魅力。
第二篇: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是追求效率的时代,它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急需教育领域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和出好人才。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引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实行)》中对教育技术作出了如下定义:所谓的教育技术即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而现代的教育技术更多的是与现代化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促进教育现代化,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人才。
显然,传统的教育观点、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技术和方法已不足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而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的内容、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能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媒体往往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其的恰当运用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感知过程活灵活现,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本人就想就这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一探讨,期望在实践中不断得以完善。在一堂语文课中,我们可以充分合理运用这种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吸引学生,导入课题。
授新课时,在导入中,枯燥的讲解或是煽情的演说,都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那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能拨动学生的心弦,紧紧地吸引着学生注意力,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况,我找了些与所学习内容有关的幻灯来辅助教学。在讲授课文《胡同文化》的时候,因为学生对这种胡同不是很熟悉,于是在上课前,我找了个关于北京胡同及其有关历史的影片给学生看。从这些资料引入要学习的课文题目——《胡同文化》。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景,引发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行道。”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现在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对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而多媒体手段应用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述和动作展示等方式,可以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一方面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设置悬念来激发兴趣。好奇心、求知欲是人民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越高,兴趣就越浓,他们的主动探索精神就越强,越能主动积极的进行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来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另一方面是创设情境来激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巧妙地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探个究竟的欲望。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把教材中有声有色的语言文字和真切生动的人类生活相联系。在讲授《胡同文化》的时候,我就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对胡同有了个比较具体直观的感觉。利用影片引起学生对这小胡同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好奇心。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计算机不仅能呈现单纯的文字、数字等字符教学信息,而且还能输出动画、视频、图像和声音,能非常容易做到教学信息的图、文、声并茂,这种多维立体的教育信息传播,增强了信息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使学科教学声情并茂,知情并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堂信息容量,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课业环境和时空条件。
三、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突破难点。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把握,从而突然突破学习的重难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把握,从而突然突破学习的重难点。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运用多媒体的声色兼备、图文并茂、动静交融等优势来强化重点,突破难点自然效果比较明显。但是要注意,太多的图文画面和影视资料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主题,误导学生,进而影响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学习;太多的直观材料又会影响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离开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而一味追求屏幕的“漂亮、精彩和丰富”。一定要考虑其媒体材料的科学性、必要性和实效性。防止使语文多媒体课变成一堂录像课或幻灯课。我们要明白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内容要围绕重点,对那些可用可不用的媒体材料就不用,对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媒体材料就尽量用。在安排屏幕内容时要注意连贯性、过渡性、重点性和总结性。重点知识要用异色字或特形字标出,最后还应有总结性回顾画面,把重点知识集中在一起,引起学生注意,帮助学生记忆。要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感知规律、注意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增强知识的记忆效果,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四、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培养情感,进行德育渗透。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尤其语文教学更应引导学生报之人情,通过现代的教育技术,让学生直接欣赏作品,并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以达到情感共鸣。在课题教学中,教师要恰到好处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堂教学的落实,应该以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媒介,把知识和情感相结合,教师是驾驭知识的舵手,也应该是情感的弄潮儿。课堂情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牵制学生的听课情感;二是澄清知识本身所蕴含的人文情感。这两种情感都是在教师在教学感染下显现的。所以现代化教学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授课艺术同时也需要有现代的先进的教育技术做辅助。
五、在教学中还要及时反馈,提高效率。
过去,老师在教学完成后,利用课堂练习检查教学效果时,常常浪费了课堂上许多宝贵时间。如今有了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在课前根据教案已经精心设计编排了教学软件。虽然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却能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课堂上,教师只要轻点鼠标,就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看到清晰的画面、逼真的录像、动听的音乐„„这样一来,不但赢得了教学时间,而且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提高了教学效率。做练习时,教师利用软件先显示题目,学生完成后,电脑直接检查正确与否。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还争取做到课堂上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解决,不让学生把一个疑问带回家,大大简化了教师在课堂上机械的、重复的操作,使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六、注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学习内容向课外延伸,发散思维。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通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代教育技术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显示出独特的内在魅力,使教师从传统的语文教学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中走了出来,更使学生从“苦学”走进了“乐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力地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除此之外,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还有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首先,正确使用文本,能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
为了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要布置课前预习,让学生走近文本作者。读文本的过程是一个文化传递、精神传递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文本之前,让学生通过录像、网络等途径多方面了解作者,主动走近作者,了解他的生活经历,了解他的事业追求,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必定会激起学生的情感涟漪,唤起他们进一步探究文本的欲望。因此,在预习时,让学生主动走近文本作者,与作者对话,是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深入探究文本的情感基础。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走近作者的心灵世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可以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和交流,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探究文章的主旨的时候,教师要巧妙地为学生“造路搭桥”。引导初步感知文本,了解作者要说的是什么,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这是引导学生感知文本的主要方式,是获得情感体验的主要途径。然后进一步感知文本,把握文本主旋律,整体感知文本,把握作品的精髓。
其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学生学习语文也必须以兴趣为基础,有了这样的心理条件,才能让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内容,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兴趣,积极为学生展示才华搭设舞台,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感知过程活灵活现,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合理安排好课后练习,进一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每一篇不同的文章,巧妙的设计和安排课后练习,力争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多参与活动。通过活动的设计,既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真正自主地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主地学习来获得知识。
然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也并非如此的完美,在运用过程中总会 现这样那样的缺陷。
一、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信息环境的矛盾
1、教育信息泛滥成灾
社会科技不断发展,人类社会信息量迅速增长,信息更新和老化速度更是飞快,大量我们需要的优秀的信息被滚滚而来的信息洪流所淹没,这给学生查找所需知识带来一定困难。因此,人们常常为寻找自己所需的内容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教育信息良莠不齐
在传统媒体时代,教育信息的传递缺乏灵活性和个性化,但人们便于对其进行监管,因此教育信息的质量可以控制;而到了因特网时代,每个人都有参与网上教育内容生产、流通和消费的权利,导致教育信息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各种陈旧、有害、粗制滥造的信息肆掠。大量网络负面的资源往往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影响,需要我们加强监管。
3、人们驾驭信息的能力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协调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日益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字化的生存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人们在享受完信息社会所带来的惊喜同时,也暴露出对信息社会较差的适应能力:学生和教师目前普遍缺乏信息检索、鉴别、整合的知识和经验,上网安全的观念也非常淡漠,更不懂得如何去自觉遵守网络行为规范。这也将成为学生的学习的障碍并且影响教学效果。
二、影响师生情感交流
“情感能左右注意力对智力活动的引导,能影响对输入信息的反应。”教学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特别是语文课,师生的交流应该更是密切。而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由于教师要求操作各种设备,造成教学内容大部分是由机器呈现,客观上减少了师生间的直接交流,再加上光线等原因,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就容易被忽视。在语文课中,学生的情感缺少交流,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不到肯定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因此,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更要注重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设法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树立信心,提高自学能力。
在一节口语交际课中,我先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日常生活中的拜访与接待的视频。这也许不是一次完美的人际交往,在播放完了之后,我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这次的拜访和接待中恰当的言行以及不足。运用多媒体一方面给了学生一个更形象具体的感觉,也给了师生相互交流感受的机会,一节课下来学生反映相对较好。
三、影响学生身体健康
由于长时间盯看投影屏幕,加之多媒体教室光线昏暗,学生易产生头晕、眼睛疲劳等不适感觉,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注意力分散,甚至影响身体健康。除了我们知道的计算机的辐射外,长时间面对一个屏幕,还对学生的视力、颈椎、手腕关节等等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时间过长则要组织学生在中间到室外远望或活动活动四肢。进行多媒体教学必须注意适时、适度等原则,同时要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从有利于更好的帮助学生参与学习,取得更好的教与学的效果的角度考虑,不滥用这种大量运用先进技术、设备的教学方法,做到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以期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不伤害学生的身体。
四、影响学生阅读作品的感情投入
在教学中过分追求、频繁运用多媒体等先进技术来辅助教学,甚至把这种现代教育技术当作主要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很容易陷入现代教育技术展示课的误区。长时间、过于频繁运用计算机进行学习,还容易造成学生对这种现代教育技术的依赖。而在语文教学中,对作品的感悟体会是很重要的学习内容,在对文学作品的学习过程中过多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理解、分析课文很容易使学生忽视独立思考感悟作品的过长,这反而会影响学生在阅读作品过程中感情的投入、削弱文学作品的熏陶、潜移默化的作用。缺少了对作品的感悟、学习,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不能说不是个缺陷。因此,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应该以有利于学生思考、感悟为基础。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变革课堂教学的传递结构,扩展信息功能,增加个别化教学的能力,优化教学,但也要注意,现代教育技术也不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因此夸大其作用,甚至以此盲目代替传统教学的做法是不现实的。在未来的教学当中,现代教育技术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应用;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能无节制,要与常规教学相结合,要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为重点,设计好媒体使用的强度和时机。当然,这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去探索和完善。
第三篇: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平顶山市第三十一中学
***
2012年5月10日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已广泛运用于各科教学中。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仅能在情境营造、情感激励、思维创新、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在利用等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而且能通过各种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动态逼真的感性二材料,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思维过程,从而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内容本来就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缺乏兴趣,加之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明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如:教学《黄河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播放黄河波涛汹涌滚滚向前的情境,形象逼真的画面伴着生动优美的语言,再配以雄浑的音乐,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深刻感悟黄河的伟大力量,让学生根据画面想象黄河无坚不摧的力量,接着顺势引导轻而易举的让学生认识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力量,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兴趣性。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新奇、生动、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新奇、生动、有趣的情境,可架起现实生活与语文学习之间的联系的桥梁,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体验,在己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享受生活。
二、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时,先设计了这样一个画面:四只健壮的鸭子和两只凶恶的公鸡,一起在啄一个又丑又小的鸭子。打出画面后,让学生说出丑小鸭的不幸遭遇,学生踊跃发言,声情并茂。接着又提问: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学生略一静思后,纷纷举手发言,一个个生动的例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让学生顿生怜悯之心。稍微停顿,我又问:面对这些不幸,应该怎么办呢?接着,我又播放了一个丑小鸭与白天鹅共乐的画面,接着又问: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呢?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展开了讨论。我顺势引导归纳:只要心存梦想并不懈追求,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因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自主学习新模式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设计了一种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教学设计中首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中去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步骤之一。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第二步:小组学习,主体探索
解决问题是学习的目标,学生要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常用网站,学生以3人小组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学习中学生先进行分工,如各人在不同的网站上网搜索一些搜索的方法技巧,体现了学生学习独立性。在搜索到结果后大家一起研究,为了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又体现了学习的合作性。
这个环节充分利用网站资源,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收集信息,并分析、综合、提龚炼和重组有用信息,以寻求对前面所提出问题的解答,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生网上查询、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学生探索的需要。
第三步:交流协作,解难释疑
所谓“协作学习”是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成学习小组,让他们围绕同一学习材料,按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互相讲座、互帮互学、相互启发、相互评价、相互激励等小组合作方式,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合作竞争的良好协作环境中共同进步。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生生间进行双向流动的信息流主要是学生个体的建构意义,它由学生用网上获得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独自内化而组织形成的。以这种“学生语言”在学生间交流,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积极主动地促使信息流的流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讨论,促进会话,组织协调好师生间、生生间多边共同协作学习。在学生忙于探究时,教师应多看、多听、多感受而少说话,要及时鼓励那些“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行为,要鼓励学生自主提炼,自由准确地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经历和感受,并向全体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及时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使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在整个学习集体中共享,让学生的知识和方法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协作环境中,实现知识的有序内化和意义建构的优化,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由感性认识阶段向理性认识阶段发展。
当学生完成了网上查询以后,让同组同学交流意见。学生可以通过在线交流、留言板等形成在网上交流。既可以一对一交流,也可以一对多交流,了解本组同学为了解决问题各查找到的网站,搜索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方法快些?哪一种方法准确些?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外化为语言表达出来,既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以形成对某问题的普遍认同。知识在综合的学习环境中被交流,在交流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共同体”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第四步:成果汇报,问题解决
学生在小组内探索、交流、达成共识后,接下来由各组组长汇报学习的结一谋。对学生的回答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理不合理之分;教师可对学生的方案提出适当的建议,为学生构建对知识的理解提供概念框架,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构建所学知识的体系。
四、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缺陷
多媒体教学作为先进的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替代的优势,这是无庸质疑的。然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多媒体教育技术也不例外,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实践,让我认识到了它的局限性:
1、忽视了学生语感的培养
汉语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一点。所谓“语感”是一种近乎直觉的语言感知和表述能力,是一种语言经验的反映。作为语言经验的这种“语感”的习得,当然得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来实现。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声越来越稀小,以前的那种书声朗朗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
2,淡化了师生的情感交流
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语言情感交流非常重要。能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每个有经验的教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接收信息,然后做出相应的反映,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却必不可少的。而在多媒体教学中,由于信息量较大,教师常常根据既定的教学思路,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解完所有的内容,、教师一味地点击鼠标,无法顾及学生接受程度如何。学生在观看幻灯或录像时虽然受到一定的感官刺激,但师生交流明显减少,师生面对面教学相长的热烈与融洽的交流气氛大减。
3、课件设计喧宾夺主
哗众取宠脱离实际:有老师在制作课件时,一味的设置各个内容的动画及声音效果。如:有的老师在课件中每一张幻灯片的出现设置“伸缩”、“飞入”、“百叶窗”等动画效果,每出现一个文本框或艺术字就有“风铃”、“鼓掌”、“爆炸”等系统自带声音效果,有的甚至截取影片中的声音,同时设置彩色文字等等。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只顾觉得好奇了,而忘记了上课的内容,结果造成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几乎没有什么印象,教学效果无从谈起。
总之,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既不能盲目地为追求潮流而过多使用,也不能因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而拒之门外,我们应对语文多媒体教学有理性的认识,本着技术为教学服务的思想,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规律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扬长避短,合理运用,才能让多媒体真正服务于语文教育,从而开创语、.文教育崭新的局面。
第四篇: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郴州市四完小 陈丹
【摘要】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社会已经步入了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信息量大,信息来源渠道多。而以电脑为主要载体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也已普及到各个不同的领域,当然,作为信息传递为主的教育行业也不例外。本文从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弥补课程资源的不足;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生动形象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几方面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不难看出,现代教育技术对各科教学的渗透和影响越来越大。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特别信息技术的介入和运用,变过去单调的、枯燥乏味的、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为有趣的、丰富多彩的、尊重个性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引领下,语文教学有了更多生机与活力。
一、现代教育技术能有有效弥补课程资源的不足。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越来越发达,信息量越来越大,语文课程的更新也越来越迅速,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如此庞大的信息量,对每一位师生来说,都不可能完全掌握。比如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古诗单元的教学,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对上下几千年的诗词全部掌握完,这时候最便捷的办法就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通过上网来收集资料,而且还可以利用网络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编辑整理。整个过程丰富了师生的视野,弥补了课程资源的不足。再如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将你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写成一篇习作。”学生怎样去调查?怎样去收集资料?网络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当孩子们自己在网络上收集到各种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民情风俗时,心里的那种自豪感、成就感顿时油然而生,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学生发言也多了,想象也丰富了,写起来自然就思如泉涌。
二、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利用网络渠道,集聚大量各种类的信息资料,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现在,多媒体普及了,网络也普及到每个教室,教师和学生可以借助电脑联网随时随地查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如果上课运用多媒体,孩子们会觉得每节课都是一趟神奇之旅。这样的饭,谁不愿意吃呢?这样的课,学生们还会排斥吗?
如教学《村居》这首诗,其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春天的生机勃勃,又有孩子们的童真童趣。单从字面上来读来理解,可能孩子们都是一知半解,也许他们知道几个简单的意象——草、莺、杨柳、儿童、风,也许在老师的讲解下,他们知道纸鸢就是风筝,可是将这些意象完整地联系起来,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却是非常难的。那么,利用多媒体,运用幻灯片将诗中的景物以图片播放出来,让学生欣赏乡村春天的景物,感受乡村春天的美丽。再播放一段孩子们放风筝的视频,配以适当的背景音乐,让大家产生兴趣,孩子们就能真切地体会到放风筝的乐趣。这个时候,孩子们肯定会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自己放风筝的情景,课堂才会活跃,也才能体现生本的意义。这样,孩子们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让孩子们学会说学会感受,这堂课就基本成功了。最后将放风筝的乐趣和春天的美景融合起来,在特定的情景中体会村野孩童的乐趣,就会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记忆。这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第一大魅力所在。
三、现代教育技术能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没有学会流利、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所谓“熟读精思”就是指多读、深读才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当然,这种所得必须要有大量的阅读材料支持,要有丰富的积累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质的飞跃。现代教育技术中的网络优势恰好可以提供丰富的、适合儿童阅读的材料,为学生自主阅读提供有利的保障。如我在上朱自清《春》一文时,就利用网络上《春》的朗读材料,让学生反复听、读、感悟,感受春天的美景和作者对春天的喜爱。然后要求从网络上收集他人对本文的鉴赏评价,收集朱自清其他的散文作品进行品读、写读后感并在班上交流心得体会。学生的信息量扩大了,阅读需求得到了满足,阅读兴趣得以维持。此外,网络还能为学生广泛阅读创造条件。广泛阅读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伴随人的一生。
四、现代教育技术能营造生动形象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教学就是要学生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写出优美而动人的作品。这就必然离不开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能让人的思维自由驰骋,在这种驰骋的情怀中去落笔写出丰富多彩的文字。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处于起始阶段,从无意想象到有意识的想象,小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逐渐加入了自我调控。所以,在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孩子们的想象做合理的顺应其年龄发展特点的引导。
然而,想象力的培养离不开情境,营造合理的情境,才能为孩子们的想象插上翅膀。这就对教学辅助设备有了一定的需求,譬如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播放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学生就能直观清晰地在脑中构建情境,做出合理的想象,并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分析和理解。另外,恰当的音乐配合适当的形象的影象,更能加深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从多种感官来形成认识。
如湘教版五年级下册《海滨仲夏夜》一文,为了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地感受海滨晚霞的动态美,课前我为学生制作了精美的动画课件,让课文的描述变成具体可感的画面。课堂上孩子们看着生动形象的“晚霞图”、“星光图”和“灯光图”的动画,很快进入了一种兴奋的状态,仿佛有身临其境之感,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有效的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为下文生活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更应该有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局面。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对于拓宽师生视野,弥补课程资源的不足;营造生动形象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网络优势,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小组合作”能力等,都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人教版小学《语文》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第五篇: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下面我就以小学语文的教学为例,谈 谈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所带来的 效益.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 到:“观察是认识的出发点,是智慧的最重 要能源,是正常思维的必要条件。”小学生 注意力容易分散,缺乏持久性,而多媒体技 术却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它通过呈现 丰富的图文音像资料,鲜艳的色彩,生动活 泼的画面,抛弃了传统教学中静态的观察 模式,使抽象变为具体、形象、生动,从而使 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就 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持久地对某一事物进行 观察,探究和认识客观事物的奥秘。教师在 此基础上,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去引导 学生对观察对象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抓 住事物主要特征,加强观察的目的性,有利 于引导学生对观察事物从现象到本质进行 分析,从而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技巧.我在设计《笋娃娃》一课的课件中,在 画面上用文字或鲜艳的色彩予以突出,有 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直观地再现了笋娃 娃从泥土里“钻出来”“冒出来”“顶着石头” 的样子。学生观看课件后,很快体会这几个 动词所表现出的笋娃娃的生长状态.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口语 交际能力 夸美纽斯说:“一切语文从实践去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所以教师要精心 组织、安排学生的口语实践。《语文课程标 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 际情境中进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 境,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有身临其 境的感受,引起学生说话欲望,让学生展开 想象,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热情,让学生有 话可说.如:《青蛙看海》一文教学中,课件呈现 给学生的是波澜壮阔的大海,海面上波翻 浪涌,伴随着磅礴的惊涛声,教师提出问 题:青蛙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它还听到 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对 大海的了解展开想象、交流讨论,最后围绕 着话题和要求将自己想象的内容讲述出 来。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培养,想象力需要启 发。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如果能恰当运 用现代教育技术,放飞学生的思路,突破思 维的常规和束缚,从而调动他们自身积累 的素材,开拓选材范围。学生就会具有开阔 的视野和开放的思维,也会具有创新精神 和创新能力,达到进一步巩固和运用能力.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阅 读能力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 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教 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 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 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 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 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内因。只有产生与文本的对话期待后,学生 才会主动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 话,从而进入“真正的读书境界”.如《观潮》一课里,学生较难理解文中 如“横贯江面”“山崩地裂”“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等,教师把多媒体重点放 在让学生感受潮的雄伟上,教师将选用的 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图片同时出现在 屏幕上,让学生概括潮的特点,并配上话外 音,在仿读中理解课文,使学生对文章的把 握充满了主动性.在阅读教学方面,要完成教学目标,关 键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参与学习过 程。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中,学生有充分的 时间主动感悟、搜集和分析相关的信息,对 所学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提出各种假设 并努力加以验证,再经过引导步入新的知 识境界.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 新能力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突出学生的 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建构主义 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改 造和重组的过程,学生是积极意义建构的 主体。所以,学生只有亲身参加语文活动,他们的理解和运用的技能才能获得和形 成,才能逐渐积累语言,丰富语言。苏霍姆 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 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 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 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要在教学中培 养学生创造能力必须落实学生在课堂活动 中的主体地位,必须让学生从事主动经历 和探索发现的活动,必须让学生在主动参 与上下功夫,必须通过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包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激发学生主动探 索的动机,端正学生主动探索的态度,激励 学生主动开拓的精神。如:利用Hiclass教学平台展开的修改作文的活动课上,如果大 部分学生不会修改词句,那么,下次的活动 课内容教师就事先与学生商量,准备以如 何修改词句为内容开展讨论或练习,学生 就会在近期内对这方面内容主动探索。在 这样的语文活动中,学生学习了电脑,在运 用电脑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了学习。学生就 会不断充实自己,学生的创造能力就会持 续发展.2.利用现代教育条件,发挥教师主导作 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如果教师运用现代 教育技术,在语文课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 学习,主动探索的积极性,那么,学生的创 作才能就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如: 在低年级开展的识字、欣赏想象的活动课 中,教师首先播放轻松明快的音乐或儿歌,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迅速进入角色,然后用 多媒体播放一些象形文字,如:日、月、水、火等。在播放这些象形文字的同时,播放与 这些象形文字相关的事物。接着让学生领 悟、体验这些象形文字的字形美。最后,让 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大胆表现、大 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此时,给学生一片自由 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彻底解放.实践证明,恰当而巧妙地将现代教育 技术与语文课程进行整合,能使教学内容 化难为易,变静为动,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年 龄特点,学生易于接受。在今后的教学工作 中,我还将不断探索研究,使学生在声、形、色的教学环境中愉悦地获取知识,使语文 教学更富有魅力,以此来培养小学生的信 息技术素养,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