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议课同构 评课
六年级组同课异构活动评课稿
同一节课,林老师和李老师却采用了不同的教法,他们俩向我们全组的老师展示了他俩独特的教学风采。下面我来谈谈我对这两节课的一些个人的看法:林老师的这节课导入很合适,能很好的为新课做好铺垫;李老师的导入部分内容有点多,占用的时间较多。新授部分,两位老师都能放手让学生独立画出线段图来,并借助线段图分析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整个新授部分两位老师都做得不错,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不同的是:李老师只是教学方程解法,而林老师在方程解法的同时也渗透算术解法。我认为两位老师的教法各有优点,他们有着各自的设计意图。他们能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做到了备教材、备学生。练习部分:两位老师的练习设计都不太理想,练习量比较少,练习没有体现层次性。如果这两节课能在练习设计方面多下功夫,相信整节课的教学效率会更高。
张老师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条理清晰。由课外的资料收集、课前自学到课内资料交流和自学检查,由初步感知课文到品读感悟,教程层层推进,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在课堂上,学生自学时间充分,自学环节落实,充分体现了二类课文的教学特点;学生动手、动脑较多,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语言较为平淡,没能感染学生。
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条理清晰。由课外的资料收集、课前自学到课内资料交流和自学检查,由初步感知课文到品读感悟,教程层层推进,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在课堂上,学生自学时间充分,自学环节落实,充分体现了二类课文的教学特点;学生动手、动脑较多,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语言较为平淡,没能感染学生。
乐清市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评课稿
同课异构,各领风骚
——评《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
吴魁标(晚风)
3月13日,我在科技楼一楼听了5节课,分别是朝阳学校的黄春燕老师和茗西学校的石彩余老师执教的《记承天寺夜游》,蒲岐中学的罗海萍老师和中雁中学的高仁洁老师执教的《湖心亭看雪》,乐成一中的郑乐芬老师执教的《江城子》。作为同课异构,五位执教者都表现出各自的教学风栺,可以说是各领风骚,各有千秋。
《记承天寺夜游》执教者:黄春燕老师(朝阳学校)
今天上午,我听了黄老师执教《记承天寺夜游》一课,给我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下面谈点个人感受和体会:
(1)课堂环节“实”,“实”在完整、流畅,训练有梯度
导入课文后学生集体朗读、情感朗读,要求读得流畅无误,读得停顿有序,读得声情并茂。而后指名读,形式多样,黄老师热情鼓励,在朗读中初步感知文本。接着,黄老师教给学生简单的翻译方法,让学生对照注解疏通翻译,有疑惑处圈点或举手回答,而后出示幻灯片,落实关键词与重点句。指导与自读相结合,训练有梯度,切实把文言词句理解落到实处。
(2)教学方法“实”,“实”在课文朗读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方法得当
语文新课标要求:文言文要以诵读为基础。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应多让学生去感知。感知的最好办法就是诵读,体味古人的情感。黄老师在导入课文后就让学生集体朗读、指名读、示范读、比较读,疏通、翻译课文学生再读,思考:苏轼为什么夜游承天寺,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其实文言文的教学要学生在朗读中慢慢地体会语感,从而达到理解文意的目的,黄老师的这节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陶行知说:课堂教学就要交给学习的法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问题设计“实”,“实”在设计巧妙,材料引入灵活
有人曾用“死于章句,废于清议”来概括现在文言文教学的极端。当教师努力落实文言知识的时候,课堂成了语法分析课;而当教师极力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取向时,教学又有浮于表面乊嫌。如何合理处理两者关系?我认为黄老师在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上设计几个问题并及时灵活引入材料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1、苏轼为什么夜游承天寺并介绍相关写作背景;
2、我从文中哪里,读出了一位什么样心情的苏轼;
3、何谓“闲人”你是如何理解“闲人”并对苏轼人生遭际及后人的评价迚行引入;
4、写一写,面对如此空明的月色,面对如此豁达的苏轼,你想对他说(或对自己说)些什么。问题设计虽少却很有深度,且给学生切实的帮助,切中关键并游刃有余。(4)课堂效果“实”,“实”在时间高效,不面面俱到的,舍得舍弃。按照传统的教法,《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点有很多:理解重点词句:欣赏文中的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探究“闲人”的内蕴……但在40分钟时间内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驾驭不好课堂给人的感觉就是思路混乱,成了一锅糨糊。那么就只能选择其中最有价值的一点来教学,来挖掘。黄老师就是通过“一读音准”“二读文意”“三读情感”来探究“闲”的含义,来把握苏轼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复杂的心境,继而领悟其豁达人生态度。把重点定位在赏析景语,体会情语。思路清晰、条理清楚。
提出2点思考,与在座的各位同行探讨商榷:
1、感觉课堂上教师预设的太多,学生动态生成的太少。学生的思维一直禁锢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条条框框乊中,对于课堂中学生碰撞出来的思维火化,教师没有及时的把握住,并使乊得以充分燃烧。
2、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问题、解读文本的时间不是太充足。
《湖心亭看雪》执教者:罗海萍老师(蒲岐学校)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陶庵梦忆》的一篇精品。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散文的奥妙,把古典散文的文字美、意境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是表现西湖雪景的千古绝唱。
本节课采取了“文本细读”新教法,引发学生兴趣,课堂节拍张弛有道,知识体系由浅入深,由读促学。
罗老师的这堂课整体安顿井井有条,层次明确:对文本重视全面细密,从字词的疏通,到朗诵的指导,写景句子的咀嚼及内容主旨的明白等等。正如朱光潜说的一句话“徐徐走,欣赏啊!”在课堂导入时,让学生在文中找到一字来概述张岱的形象——痴,并引导学生去文中搜罗哪些方面展现出张岱的“痴”。罗老师抓住文中的一个要害词“痴”解读全文以及张岱所要展现的爱国心情。即由“人痴”延伸到文章的主旨——亡国乊思,祖国乊痛。整篇文章围绕一个“痴”字展开,由情入理,逐层展开。
接下来,我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罗老师主要扣住“准、清、活、实”四个字。
一.教学目标立足一个“准”字。
根据课标要求,上好一堂课,要凸显这堂课的“三维”价值,谋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这节课,我认为罗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应该有如下三个: 1.诵读课文,积累本课的文言词语。2.学习白描手法,感悟雪后西湖的意境乊美。
3.体会作者旷达的志趣和故国乊思。
罗老师将教学目标分散开来,比如,诵读课文后,由学生独立完成目标一;学生理解课文后,迚入课文重点问题的教学阶段,师生共同学习白描手法,感悟雪后西湖的意境乊美,完成目标二;在男生读、女生读乊后,通过对两个问题的探究,体会作者旷达的志趣和故国乊思,从而完成目标三。二.教学思路讲究一个“清”字。
叶圣陶先生说:“教学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教学如同写文章一样,有一条思路,讲究思路教学。
我觉得这节课课堂教学思路:品痴景,近看张岱(感受)——遇痴人,近看张岱(领悟)——还原痴遇,演绎情景(展示)——辨痴,回望张岱(触发),最后顺利到达终点。
就《湖心亭看雪》而言,这篇明末清初的文章在语言上几无难点,而作者高超的素描技巧及其景中情、事中情却引人玩味,耐人琢磨。所以,本堂课罗老师先走迚去,教学生积累词语,疏通文意;再走出来,教学生感悟雪后西湖的意境乊美;再走迚去,重点教学生如何理解白描写法;再走出来,在难点处设置疑问,巧妙引导,终于让学生走迚一类特殊的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感受一种别样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抉择。三.教学方法注重一个“活”字。
把学生盘活,把教材教活,把课堂搞活……那么,这些都取决于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活”。俗话说“千个师傅千个法”。罗老师本节课运用了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诵读法、启发教学法等。其中孔子创造的启发教学法,是古今中外最好的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启发教学法的运用。本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一大难点,因此,罗老师的“导”显得十分重要。课堂上,她注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诱导学生在讨论中提升层次和境界。几个设疑,深入浅出,突破了难点,解决了问题,“得来全不费功夫”。
2.朗读法的运用。有道是:学文千法,朗读为本。就学习文言文而言,朗读毫无疑问地应该也必须成为解读文言文的最重要的一把钥匙。整个教学都是由“读”引领的。围绕着解读痴人乊“痴行、痴景、痴遇”,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迚入文本的内核。这其中有范读、有齐读,有男生读,有女生读,整个教学过程的推迚和难点的突破都是以“读”为载体完成的。从这次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出,只要应用灵活恰当,朗读完全是有能力承担起解读文言的重担的。
四.教学有效要强调一个“实”字。
课堂教学要做到实,还必须认真准备。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说来,我都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 这节课罗老师经过精心准备的。小到一个字的读音,大到与本课相关的各种背景资料,都认真对待,丝毫不马虎。
文无定法。教,亦无定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栺,无论哪种风栺,都应该以认真解读文本为基础,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设计出最佳的课堂教学方案。然而,语文课堂就像电影一样,是个遗憾的艺术。当然,这堂课也有不足乊处:比如没有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同学生一道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问题情境,从而生成问题,提高他们探究质疑的水平。还有教学时间处理不妥当,前松后紧。
以上是本人的拙劣乊见,如有不当乊处,敬请指正!
同课异构话语文 评课就是评自己 ——《太阳是大家的》评课稿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
大家上午好。十分感谢学校给予我参与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机会。在这半天的学习之中,一个个思考的瞬间,一次次感动的刹那,源于两位老师和孩子们带给我的太阳般的温暖。
套用王崧舟老师的一句话:“评课就是评自己。”因为,在评课之中,我们在评论课的价值取向时,掂量的其实是自己所秉承的课程宗旨;我们在评议课的实施策略时,反观的其实是自己所拥有的教育智慧;我们在评价课的生成效果时,最终检验的其实是自己所信奉的质量内涵。所以,我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现针对两位老师的《太阳是大家的》第一课时教学谈谈自己肤浅的一点看法,不足之处还望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从两位老师的整体教学流程来看,课前进行了细致的文本研读工作。两位老师都抓住了诗歌的第2小节和孩子们一起进行精心地赏读,注重了重点词语“洒、拔”的理解,在赏读之中进行想象说话的训练。从周老师的课来看。诗歌的第一小节只是作为赏读的引子,第三小节是过渡,第4小节是全诗情感升华的高潮点。特别是周老师运用一篇多带,给学生们了拓展了《地球只有一个》这首小诗,升华了诗歌主旨之处,还开拓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而这正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运用教材、拓宽教材的一个体现。
二、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当下的语文本体已由“写的什么”转向了“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也正是这个。两位老师显然十分明确这一点,课堂并没有在引导学生理解感受诗歌内容之中止步,而是抓住了诗歌第2小节的文本留白之处,让学生进行了语言的训练,从而内化了文本的表达形式。“瞧,太阳在一天中还做了哪些好事?”让学生展开想象,激发语言内存,知道用诗歌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种语言是经过加工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正是在这样的语言训练中提升的。
崔峦曾指出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即在培养学生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思想修养的同时,落实听、说、读、写,也就是语言的积累与语感的训练。透过两节课,两位老师都注重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思维品质的训练。让课堂的当下展现出学生的生命张力之美!
三、润物无声的细节智慧
于永正老师曾说过:“教学中最能给人留下印象的往往不是整体构思与设计,而是对细节的处理,是一句机敏的话,一个得体的动作。”今天,两位老师的课让我们看到了细节处理的智慧。
比如,孟老师在课堂中,始终运用温柔细腻的语言在引导着学生们学习。“举起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字。”“这篇文章很美,老师想把它读给你听,行吗?”“我觉得你们一定读得更好。”
比如,周老师的“我相信这节课,你们一定会有不同凡响的表现。”“清楚了吗?开始吧!”“通过你们的朗读,老师发现你们特别的团结一致,心都是齐的,要读一起读。”“将这个字在你书上的空白处工工整整地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幽默的语言中暗含期待,评价之中饱含要求。还有周老师丰富的肢体语言,让我们明白,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往往让课堂更加的简洁、干净,提高了教学的实效!
四、商榷之处。
两位老师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第2小节中的“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这句中的关键词“洒”的理解与朗读时,老师们从太阳的角度,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值日洒水与浇花去理解体会“洒”的意思。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这两种生活中的“洒”与文本中的“洒”所表达的意蕴是在同一个层次上吗?我想文本中“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透过“洒”让读者体会万物受太阳普照的恩惠,感悟太阳的温暖、无私、慈爱。这个教学环节是否可以处理的诗意一些呢?
总之,一节好课,如同一篇好文章,有开篇之新颖,有重点之突出,有过渡之自然,有高潮之迭起,有结尾之余音。感谢两位老师呈现的精彩课堂,让我在评课之时,评价了自己,反思了自己。
谢谢大家!
第二篇:评课议课稿
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效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评课议课稿
我有幸听了唱老师上的一节生动有趣的公开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获益匪浅。对于唱老师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课,我想作一个简要的评议。唱老师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开阔的思维方式从他的课堂教学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从他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也可以看出这位老师的教学理念,紧密地与新课程改革结合起来。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
唱老师语文功底深厚,教师语言丰富、优美、感染力强。既求新又求实,充分突出了文言文教学中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教师充分体现了参与式教学的理念,运用了朗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分析课文层次清楚、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下深入理解了课文,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一、课前备课准备充分,导课精彩,使课堂更具有语文味。
用一组赞美春天的优美的排比句创设情境,再用“美国阿拉斯加自然保护区银狼逐鹿”的故事导入新课。这个导课新奇、精彩,既切合文中对月色的描述,又为下面理解苏轼的情趣、突破本课的难点埋下了伏笔。这个导课可以总领本课内容与主旨,高屋建瓴,实在精彩,可见唱老师课前充分的准备及对文本透彻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立足一个“准”字。
根据课标要求,上好一堂课,要凸显这堂课的“三维”价值,谋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这节课,唱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学生资助研读文本,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翻译课文,掌握一些字词的特殊用法。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分析文章层层推理的论证方法,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唱老师将教学目标分散开来,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分为四个模块,逐一完成各项学习目标。
三、教学流程思路清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这节课教学思路的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实际;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一新鲜的感受。故事导入,创设情境——确立目标,明确重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全文,积累学法——课后整理,积累素材。整个教学流程能把欣赏文章的权利下放给学生,努力打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纵观这一节课,老师能很好地把握“导”的尺度,努力把欣赏文章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学习的主人,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创造力不论把握情节,给学生以课堂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解决了本文的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了课文,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四、紧扣教学内容,以读促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文言文,就文言文教学来讲,读课文是至关重要的。唱老师重视了朗读和朗读指导,这是文言文教学的根。重视了基础知识,即字词句的教学,落实字词句的教学应该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核心。注意到了文言文教学的时代性,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一些和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拓展与延伸,体现了古为今用的原则。善于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活化、丰富了文言文教学的手段,便于学生理解,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教学环节紧凑、科学,教学方法、策略恰当得体。
唱老师能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有效组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更多是参与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主动性和创作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讲究一定的教学艺术,合理的安排课堂结构,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科学、恰当。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适当,针对性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与学双边活动协调。注重交给方法,培养能力,注重引导学生。
1、导语,唱老师先采用优美的的语言创设情境,再用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朗读课文:教师面对全体学生先范读,再让学生朗读,还注意朗读的方式方法,掌握朗读的技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3、疏通文意,欣赏课文: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翻译课文,积累重点文言实、虚词。通过对课文的研读分析,唱老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这些问题紧扣教学目标,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透彻了,另外唱老师还选择了重点的词、句进行点拨,赏析,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感悟课文主旨,进而突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鉴赏能力。
六、教学效果良好。
唱老师的这节课是应时而生的,既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还使课堂具有浓浓的语文味。本节课很好的达成了预期的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堂实效性较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有效地投入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思考,讨论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有序学生受益面大,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总之,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谓是众说纷纭。现在,对新课改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我个人认为,成绩不容否定,信念不能动摇,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改的灵魂。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就应该适应时代的召唤,教育的需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理念。
第三篇:微课评课议课
微课评课议课
在初中数学代数的知识结构体系中,乘法公式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前面整式乘法的运用,也是之后需要学习的因式分解,分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等的基础。《公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结构的不变性和字母的可变性,辨析公式的结构至关重要,《公式》中的字母a、b可以是任意代数式。欣赏席老师这节微课,个人认为收获丰富:
1、教师素质高,语言简洁、过渡自然,游刃有余。
2、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设计合理充实,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创造性。
3、导入新颖,选题合理,通过一系列的探索以及公式的几何解释,实
现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4、实施新课标,课堂教学注重多措施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教
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学法指导。
总之,席老师这节课符合新课标理念,思路清晰,值得学习。
第四篇:评课、议课主持
评课议课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学校的王霞丽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一节精彩纷呈的《灰椋鸟》。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我们互联体所倡导的“自主、合作、共进”的办学理念。很好地运用了我校语文课堂开展的“一分钟速记词语”学生识记能力训练。有效地反映了语文科研课题“感悟、积累、运用;得意、得言、得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为了上好这节课,王老师认真研读教材,虚心向学校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课堂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下面我们就让王老师从自己的设计思路、课堂的预设和生成以及课后的反思等方面来分析一下。
刚才我们听了王老师对自己课的阐述与评价,从她的反思中,我们既看到了这节语文阅读课的成功,也知道了这节课堂教学中的遗憾。
下面我们进行评课、议课,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参加我们今天评课的老师都是各个学校语文教学方面的“行家里手”,教学精英,为了更好的总结这次活动并指导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我们本着“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原则,在此举行评课、议课活动。希望各位老师都能畅所欲言,毫不保留地把自己听课的认识、看法、见解、收获等开诚布公地说出来。
下面有请各学校教师为王霞丽老师的这节课进行点评。(1)首先有请峡口中心校的xx老师对王老师的这节课,谈一谈自己听课的感受。
再次感谢xx老师精彩的点评。
(2)下面有请西马中心校的xx老师对王老师的这节课,谈一谈自己听课的感受。
感谢xx老师从以一个数学教师的数学情怀,以敏锐的眼光对这节课做了精彩的引领指导。
(3)下面有请社城中心校的xx老师对王老师的这节课,谈一谈自己听课的感受。
xx老师的点评仿佛又把我们带到了今天的课堂,非常精彩,谢谢!
(4)下面有请南白中心校的老师对王老师的这节课,谈一谈自己听课的感受。
有人说,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正因为课堂教学艺术的缺憾才显出它的真实与美丽、生动与鲜活。因此理想的课堂教学与现实总有差距,我们研讨的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能停下的是我们实践的脚步。再次感谢xx老师精彩的点评。
(5)下面有请北寨中心校的xx老师对王老师的这节课,谈一谈自己听课的感受。
xx老师的评价很中肯,能够捕捉教学中的亮点、突出重点进行客观的评价,有理有据,具有很好的指导性
(6)下面有请太星小学的老师们对王老师的这节课,谈一谈自己听课的感受。(主持人简单小结)专家点评:今天借这个难得的机会,我们请榆社县教科局xx老师为我们指点迷津,给予现场指导。大家欢迎!
如果说听好课是一种享受,那么听专家的点评更是一种享受。专家的点评是一种诊断和激励,是零距离的的智慧碰撞,是提升观念、调整教学、发展能力的有效平台。感谢xx老师的精彩点评!
结束语1: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评课、议课活动暂时到此为止。“课堂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正因为永远有遗憾,我们才会不断进取,不断成长。今天大家的交流,肯定会使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少一些浮光掠影,多一些理性与深沉的思考,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走向完美。不知道此次活动是不是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希望大家能经常来我们太星小学,给我们传经送宝,指点迷津。再次感谢大家。谢谢!
结束语2:如果说听好课是一种享受,那么听各位老师的点评更是一种享受。各位的点评是一种诊断和激励,是零距离的的智慧碰撞,是提升观念、调整教学、发展能力的有效平台。同一个课堂,同一个梦想。带着各位老师的鼓励和点拨,希望李老师在教学艺术的探索之路上不断前行,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本次评课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五篇:评课议课心得体会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摘要:目前,评课议课在我校已形成一种风气。校领导注重把校本研究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引领教师结合实际搞教学研究,积极倡树校本研究文化,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提升学校文化的品位。不同教书育人的声音在这个平台产生激烈碰撞的火花,这种浓厚的评课议课研究氛围使每位老师都能得到较好的锻炼和提高,教师正是在这种更新理念,调整行为的过程中获得了较大的收益。
关键词:教研组互评 名优教师互动式评课 主题性听课评课 评课议课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只有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保护教师的课改积极性,正确引导课改走向深入。对此校领导对公开课严格把关,每堂公开课后,要求全科组的老师进行认真的评课,大家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对有研究性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都能畅所欲言,尽管有时争论的很激烈,但道理是越辩越明的,大家都的确通过争议都很有收获,以此推动科组的教研氛围。但在评课时也存在的一些问题,有的要么有碍情面,只讲赞歌,不讲缺点,评课敷衍了事,走走过场;要么认为评课是专家的事,至少也是老教师、资深教师的事,他是重听轻评;要么更多的是教师评课抓不住关键,不解决实际问题,平淡肤浅等等。这样的评课,不能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更不能从本质上促进教师的成长。为此,根据当前评课现状,本人认为只有采取形式多样的评课方式,才能更为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我校以下评课方式都值得推广和改进。
一是教师的自评,这个环节在我校的每个教研组都做得非常出色。把“评课”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就必须提供教师自我评价的机会,鼓励和帮助教师正确评价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培养教师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评课活动中,要求所有执教者在授课结束后,面对同行评述自己的教学。自评的内容包括对教材的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实施情况,以及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之处。要
求教师在自评时要客观审视,冷静分析,注重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抓住教学中的得与失,有重点、有层次地进行评述。
二是教研组的互评。这个环节容易出现前文所述的问题,不过我们科组的老师对评课向来非常认真,从不避丑,不走过场,授课结束后,在教师自评的基础上,我们将听课教师分成教学观察组、师生互动组等四个小组,推选组长组织教师进行互评,最后集中反馈,这样有利于促进听课教师全员参与评课。这种多向信息交流,为执教教师提供了更多改进教学、全面发展的方法与策略。互评的过程又是评课教师相互学习吸纳、借鉴反思、提升专业素养的过程,它打开了教者和评者相长的通道,开启了教学智慧的大门。在活动过程中,引导教师在互评过程中,既要看常规,又要看改革与创新;既要看预设,又要看生成;既要看教师的主体引导,又要看学生的自主探究……另外,评议时要善于发现教者的闪光点,并及时总结交流。教研组对一时统一不了、争论不休的问题及时和教研室教研员沟通,以待专家定论,对于教者的不足之处,应坦诚指出,并给予帮助指导。
三是总评。在学校开展的评课活动中,学校尽可能地邀请教研员、骨干教师参与评课。面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教师自评、小组互评中争论不休难以定夺的问题,让专家给予解答,进行总结性评价,并提出指导性意见。专家的总评是指点教师教学迷津的钥匙,会使教师受益很大,能促使教师深刻反思、快速成长。
四是开展名优教师互动式评课,一种方法是名优教师通过课堂,面对面地向老师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使老师们在听课评课的过程中找出差距和不足,教师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解决的办法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方法进行碰撞、比较寻求最佳的解决策略。另一种方法是在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评课的名优教师能在评课的过程中与执教者一起协作,走进学生,走进教材,弄清这堂课在本单元、本学科中的教育价值,共同设计教学流程……在这样的交流与碰撞中,引领教师从源头去认识、去理解,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评课者与执教者共同讨论教学中 的优点、缺点,提出修改意见后,执教者在修改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再进行评价和修改,如此反复几次,使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断改变、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开展互动式的评课研究,一方面,改变以往教研活动一次性听课、评课,不求甚解的弊端,通过反复实践反思,不断将理念转化为行为;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智慧,使不同背景和层次的教师都得到专业发展。
五是开展开展主题性听课评课活动,主题性评课可以改变过去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的做法,每节课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听课评课,从而使教研活动更具针对性,更有深度。因此,在设计听、评课活动前,确定研究的主题内容,听课教师在听课之前一定要深入研究主题内容,带着问题听课。听课时要关注细节,不断思考,找出每个与主题有关的细节背后的教育意义,以便提出新的、有价值和针对性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执教者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两年来,我们根据教研活动小专题开展主题性听课评课活动,先后进行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在课堂关注个体差异,实施不同要求下的分层教学”等主题研讨活动的听课评课。
总之评课效果如何,这是个方法问题。方法得当,效果就好。否则就会失去评课的意义,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评课议课要使每一位参与活动的教师都品味到其中的真味,真正做到“听有所悟,评有所得”。教研能力在听评中加强,技能技巧在听评中产生,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达到教学相长,学习教学方法,改进不足,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