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小学语文论文组块教学:行走在智慧的语文教学路上_人教版新课标-文档资料
小学语文论文-组块教学:行走在智慧的语文教学路上人教版新课标 为言语智能而教。
语文教学应以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为核心,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走向智慧。发展学生的智慧潜能是教育的价值追求,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是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双基”,但知识不等于智慧,技能也不等于智慧。语文教学必须超越知识和技能,走向智慧,建立在三根支柱上:“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儿童的创造精神”。
“为言语智能而教”是解决语文教学“高耗低效”顽症的一剂良方。第一,长期以来,语文课程、教材未能解决语文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的问题,尚未形成科学的、可表述的语文学科内容结构。教学中内容繁杂,分不清学科界限、年段界限、主次界限,语文教师缺乏鲜活的、适切的语文知识。缺失适宜的语文教学内容必然带来语文教学的低效,甚至是无效、负效,也必然弱化语文教学的专业性。深入研究语文学科的核心知识,正确解读语文教材课文,重组、整合散落在文本中的语文知识,研制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是破解语文教学“高耗低效”顽症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语文教师专业化程度的快速通道。第二,目前的语文教学习惯于“以文本内容学习带动言语能力培养”,强调学生的“感悟”,然未能就“经验、思维、想像”这些“感悟”的内在要素作学理的解析,没有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教学方法与方式,难以应对不同的文本与不同的学生。其实,语文教学还应该探索另一条路,那就是“通过文本内容学习语文知识,进而通过训练提高言语能力。”核心是强调“习练”,授予学生的是语文学习的策略性知识,训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语文能力与习惯。这一条路是清晰的、可把握的,是破解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可行之策。第三,语文教学承载了太多的“使命”,因而头绪繁多,方向不明,不知为何而教,因而常常“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家的田。”语文教学应该以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为核心,走向综合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为丰富的文化背景,生长出言语智慧,获得一生有用的东西——带得走的语文!
清简。清简是一种洗净铅华后的“简约之美”,清是质,简是形。教学内
第 1 页第 1 页 容清晰:组块教学从三个途径研制教学内容,使语文教学日渐清晰、可测:根据不同文体及相应的阅读策略研制适宜的教学内容;根据文本语言的不同层次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言语智能发展需要创设合理的教学内容。进而建构适合自身特点和班级实际的语文课程,实现语文课程的“师本化”。教学结构简约:教学中体现“目标简明、内容简约、环节简化、方法简便、媒介简单、用语简要”。尤其是在教学内容取舍上遵循“三个不教”:学生已懂的不需教;学生能自己学懂的不必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不教。在教学方法选择上体现“针对性”:阅读教学中提出了“组块识记、语境还原、陌生文本”等7条策略,作文教学中提出了“命题激活、贴近现场、虚实相生”等9条策略,实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
厚实。语文组块教学给学生留下形象、留下情感、留下语言。形象是理解运用语言的心理基础,情感是理解运用语言的内在动力,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组块教学将丰富的语言与鲜明的形象、真挚的情感锻造成“合金”,在学生心中积淀下来。这种“语言合金”具有很强的活性和聚合功能,犹如一个语言磁场,能摄取新的语言信息,融合新的语言材料,改造学生自身的语言,久而久之,便会融化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情感中去,成为语文能力的基础,成为文化底蕴的养料,成为人格形成的萌芽。其次,在板块化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得更充分、更自主,实现了“一课一得”、“得得相连”,言语智慧得以充分发展。组块教学还致力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与自主建构,培植起学生的独立性和学习力,获得终身有益的语文学习智慧。
睿智。语文教学最终留给学生的将是言语智慧,即在生活现场中表现出的言语应对能力和机智。组块教学创设的师生之间、生本之间的多重对话,锤炼的正是这种言语智慧,教学的本质意义在于让学生学会思考,而不是学会相信。言语能力和言语智慧是在言语现场中生长出来的,而教师的教学语言,则须是学生学习、模仿的范式,规范而不失灵动,洗练而不缺幽默,平实而不少睿智。既能让学生得到恰到好处的点拨、评价,又能让学生获得如沐春风般的愉悦、激励,使语文教学平添了无限的乐趣,变得轻松、愉快。幽默、睿智的教学需要教师丰厚的学养和敏锐的洞察力,更需要教师对学生深厚的情感。
第 2 页第 2 页 风格是瓜熟蒂落的结果,刻意只能半生不熟。善于发掘自己教学中的优势领域,在实践中扬长补短,慢慢浸润,悄悄涵养,才能最终形成独具个性风采的教学风格。其实,风格即人格,人格高雅则风格自然雅致。
第 3 页第 3 页
第二篇:组块教学:行走在智慧的语文教学路上
我的教学探索:
基于上述认识,我于1999年提出了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的构想,试图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结构化、方法科学化、过程最优化,突破“高耗低效”,创造适合学生言语智能发展的语文智慧教学。组块教学采取“课例研究+理论建构”相结合的研究方式,经历了三个探索阶段:
第一阶段:2000年—2004年。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借鉴相似理论、图式理论等,将“组块”这一心理学中的概念赋予新的内涵,原创性地提出小学语文组块教学实验构想。这一阶段的研究重在“语文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结构”,倡导“简约”,追求“智慧”,体现返璞归真、大道至简的教学理念,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第二阶段:2005年—2009年。研究重心逐步转移到教学内容的研制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上,提出了“组块设计、智慧教学”的理念,着力三方面的研究:一是根据不同的文体,从不同文体不同读法的视角,研制适宜的教学内容。重点研究了小说、散文、诗歌等的阅读策略及教学内容设计,并提出了基于组块原理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策略;二是变革备课方式,摒弃线性的环节设计,采用板块式设计。深入研读教材文本,提出了用三种眼光看教材的思想:从儿童的眼光来解读、用教学的眼光来审视、用生活的眼光来选择。并根据教材文本语言的三个层次:适合儿童现时交流的伙伴语言;适合儿童发展的目标语言;适合文学作品的精粹语言,发现文本中适合学生学习的语言要素,重组并整合成相应的语言学习内容板块,每个板块集中一个核心目标,设计多项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从而提高教学效益。板块式备课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实际开展的教学活动实现了一致性。三是课例的分类研究,将所上的《爱如茉莉》、《我和祖父的园子》等典型课例按照文体进行归类研究,从中寻找该类文体的教学内容结构和研制策略;对同一文体的典型课例按照年段进行纵向比较研究,从中发现年段之间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上的差异,建立合理的内容序列。
第三阶段:2009年始,组块教学将从儿童言语智慧潜能发展规律出发,探究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成性和策略的适切性,实现“儿童语文的智慧教学”,奠定组块教学独创性的理论基础——“言语教学智慧论”。
我的教学风格:
在20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风格:简约而不简单。体现为“清简、厚实、睿智”。
清简。清简是一种洗净铅华后的“简约之美”,清是质,简是形。教学内容清晰:组块教学从三个途径研制教学内容,使语文教学日渐清晰、可测:根据不同文体及相应的阅读策略研制适宜的教学内容;根据文本语言的不同层次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言语智能发展需要创设合理的教学内容。进而建构适合自身特点和班级实际的语文课程,实现语文课程的“师本化”。教学结构简约:教学中体现“目标简明、内容简约、环节简化、方法简便、媒介简单、用语简要”。尤其是在教学内容取舍上遵循“三个不教”:学生已懂的不需教;学生能自己学懂的不必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不教。在教学方法选择上体现“针对性”:阅读教学中提出了“组块识记、语境还原、陌生文本”等7条策略,作文教学中提出了“命题激活、贴近现场、虚实相生”等9条策略,实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
厚实。语文组块教学给学生留下形象、留下情感、留下语言。形象是理解运用语言的心理基础,情感是理解运用语言的内在动力,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组块教学将丰富的语言与鲜明的形象、真挚的情感锻造成“合金”,在学生心中积淀下来。这种“语言合金”具有很强的活性和聚合功能,犹如一个语言磁场,能摄取新的语言信息,融合新的语言材料,改造学生自身的语言,久而久之,便会融化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情感中去,成为语文能力的基础,成为文化底蕴的养料,成为人格形成的萌芽。其次,在板块化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得更充分、更自主,实现了“一课一得”、“得得相连”,言语智慧得以充分发展。组块教学还致力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与自主建构,培植起学生的独立性和学习力,获得终身有益的语文学习智慧。
睿智。语文教学最终留给学生的将是言语智慧,即在生活现场中表现出的言语应对能力和机智。组块教学创设的师生之间、生本之间的多重对话,锤炼的正是这种言语智慧,教学的本质意义在于让学生学会思考,而不是学会相信。言语能力和言语智慧是在言语现场中生长出来的,而教师的教学语言,则须是学生学习、模仿的范式,规范而不失灵动,洗练而不缺幽默,平实而不少睿智。既能让学生得到恰到好处的点拨、评价,又能让学生获得如沐春风般的愉悦、激励,使语文教学平添了无限的乐趣,变得轻松、愉快。幽默、睿智的教学需要教师丰厚的学养和敏锐的洞察力,更需要教师对学生深厚的情感。
风格是瓜熟蒂落的结果,刻意只能半生不熟。善于发掘自己教学中的优势领域,在实践中扬长补短,慢慢浸润,悄悄涵养,才能最终形成独具个性风采的教学风格。其实,风格即人格,人格高雅则风格自然雅致。
第三篇:组块教学:行走在智慧的语文教学路上(一)
组块教学:行走在智慧的语文教学路上
薛法根
我的教育追求:
教育是培育“人”的事业。“人”字有两笔,一撇一捺,相互支撑,彼此相知,隐喻着要“知人知己”:知人者方能体慰他人,自知者犹可坚守自己。教育的终极关怀正是让儿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体慰他人”、“坚守自己”是与人相处的做人之道,也是做事的成功之道,即做人与做事的人生智慧。其实,每个人具有多方面的智慧潜能,而教育就是要发现每个人不同的优势潜能,让每个人获得最合乎他天性的、最充分的发展,从而实现人的生命价值,这样的教育才是智慧的教育。基于此,我追求“智慧教育”,其理想境界是:让教育焕发出“由内而外”的魅力。这种力量来自于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与体认,来自于对儿童心智的科学认识与把握,是顺应规律的教育,在于“真”;这种力量来自于博大的胸怀与善良的心地,来自于“无限相信孩子”的教育信念,是合乎道德的教育,在于“善”;这种力量还来自于直抵心灵的言说,来自于如沐春风的熏陶,让人感觉不到是在受教育,是艺术化了的教育,在于“美”。
在语文教学中,我追求“智慧教学”,其理想境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充分发展他的言语智能。我提出了语文教学要紧紧围绕“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这个任务,让语文课堂教学清晰起来。把教学重心从课文的思想内容转移到语文能力的发展上,通过课文内容学习其中的语文知识,进而通过相应的语文实践,形成并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走“带着学生学语文(学知识长能力)”的路子,真正摆脱“跟着课文内容跑”的怪圈。这样的智慧教学,就具有语文的专业特点,学生就能学到生活中学不到的东西,体现语文课堂教学鲜明的成长性。
我的教学主张:
我的语文教学主张:为言语智能而教。
语文教学应以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为核心,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走向智慧。发展学生的智慧潜能是教育的价值追求,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是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双基”,但知识不等于智慧,技能也不等于智慧。语文教学必须超越知识和技能,走向智慧,建立在三根支柱上:“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儿童的创造精神”。
“为言语智能而教”是解决语文教学“高耗低效”顽症的一剂良方。第一,长期以来,语文课程、教材未能解决语文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的问题,尚未形成科学的、可表述的语文学科内容结构。教学中内容繁杂,分不清学科界限、年段界限、主次界限,语文教师缺乏鲜活的、适切的语文知识。缺失适宜的语文教学内容必然带来语文教学的低效,甚至是无效、负效,也必然弱化语文教学的专业性。深入研究语文学科的核心知识,正确解读语文教材课文,重组、整合散落在文本中的语文知识,研制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是破解语文教学“高耗低效”顽症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语文教师专业化程度的快速通道。第二,目前的语文教学习惯于“以文本内容学习带动言语能力培养”,强调学生的“感悟”,然未能就“经验、思维、想像”这些“感悟”的内在要素作学理的解析,没有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教学方法与方式,难以应对不同的文本与不同的学生。其实,语文教学还应该探索另一条路,那就是“通过文本内容学习语文知识,进而通过训练提高言语能力。”核心是强调“习练”,授予学生的是语文学习的策略性知识,训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语文能力与习惯。这一条路是清晰的、可把握的,是破解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可行之策。第三,语文教学承载了太多的“使命”,因而头绪繁多,方向不明,不知为何而教,因而常常“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家的田。”语文教学应该以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为核心,走向综合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为丰富的文化背景,生长出言语智慧,获得一生有用的东西——带得走的语文!
第四篇:走在正确的语文教学路上[推荐]
走在正确的语文教学路上
这个暑假,井冈山大学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举办了一个月的国培。新余、萍乡和吉安三地的学员们齐聚一堂,不舍昼夜,聆听了近50堂专家学者与名师的讲座,并积极进行了交流、反思与实践活动。培训结束后,静静思之,对于“做一名什么样的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等一系列让我感到困惑与迷惘的问题,一条正确的小学语文教学之路渐渐在眼前清晰起来。
做一名什么样的小学语文教师呢?
井大副校长曾建平的《漫说小学教师师德》,在培训班上旗帜鲜明地强调:敬业爱生,教书育人!爱专业、爱学生是一名教师的师德灵魂。我们应从爱中来享受职业的幸福。而不是从物质的财富上来获取幸福。教育学院院长彭春妹《教师幸福诉求与内心成长》,她极富哲理与幽默的话语,让我更深地体会到:爱是职业与生活幸福的源泉。胡忠光的《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心理培养》进一步从心理层面丰富了我对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幸福感认识。在整个培训系列讲座中,一个最核心的字眼就是“爱”!要在生命中有学生,在教学中有学生。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是心存爱意,是爱着自己的学生的。
小学语文到底该教什么呢?
当前,我们仍有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仍在教着体裁、作者、中心思想、划分段落、归纳段意、艺术特色等内容,走在一条传统的语文教学老路上;也有部分教师注重只课文知识的讲授,在内容中分析来分析去;还有一部分教师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太着眼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所谓人文性教学。这些也是我一直以来倒来倒去,无所适从的教学内容。针对语文教学中出现诸多脱离语文教学本质的现象。吴忠豪教授高屋建瓴地抛出“本体性”与“非本体性”语文教学内容观。引起了全体学员的共鸣,也拨云见日,让我对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这一问题,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中国教科院王晓霞博士则进一步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将语言文字的实践性理念摆在了重要地位。王松泉和倪文锦分别在《我们要什么样的语文课》和《“共同备课”的行动研究》一致地阐述了语文课堂应注重培养并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最后,来自上海的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的讲座,为我们上演了一场注重运用语言文字教学的压轴大戏。最后,他一言总结道:“说到底,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祖国语言’这八个字。”在大师们的讲座中,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提到了这八个字。教会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已深深地刻印在我脑海中。
小学语文又该怎样去教呢?
这也是一直困扰在我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问题。来自一线的名师张化万两个讲座《小学习作教学策略》实践性极强。无独有偶,许莹以生动幽默语言将一个个教学实例娓娓道来,都是讲的“活动作文”教学,与张化万所讲的作文教学方法如出一辙。除了作文教学这一重点教学领域之外,我们也十分关注着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张化万的《提高阅读教学对话的有效性》以及贾志敏的《小学生阅读教学指导策略》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价值。从中,我更加明白了朗读、评价等方式方法的价值。语文课就是要以语文的手段来解决语文的问题,要上得:书声琅琅、议论纷纷。
语文教学为什么教这些?又为什么要这样教?
在整个国培培训历程中,名师、专家学者们都注重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几大核心理念的解读与强调。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二是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突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三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理念有多远,行动才会有多远。我们要始终坚持理念的指导作用,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真正走向有效的语文教学之路,永远地走在语文教学的正确路上。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计划,欢迎来参考!
新学期来临,仍然面对老面孔,但要重新面对新的教学任务,承受新的压力,即让自己减轻压力,又能搞出新名堂,出更上一层楼的教学质量,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塌实,学得兴趣高涨,本人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结合实际的制定出如下的教学计划:
六班共有学生50人。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思想上要求上进,作业认真、一丝不苟。课堂上大部分同学听讲认真,但是也许受年龄影响,肯积极发言的学生微乎其微,大部分甘愿当听众。作文方面,能做到文从句顺、文章优秀的学生仅占30%左右,而陈海丽与俞泽锋等几位学生是语文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需要教师花大力气去辅导和监督。
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是固定栏目,另有 “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不再设“展示台”栏目,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
本套教材学习到五年级下册,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个学段识字量,故从六年级上册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
本册要求会写8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词语盘点”栏目。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识记,不要求书写。教材后面附有生字表,按课序列出本册要求书写的80个字。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高年段前三册保持一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读变调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
六年级下册教材,既注意落实整体性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目标。
为了落实整体性目标,首先是对课文的严格筛选,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匆匆》《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材还增选了新文章,如,《手指》《北京的春节》《藏戏》《跨越百年的美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最好的老师》。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中选编的阅读材料,有一些是回忆小学生活的文章,还有儿童诗、书信、演讲稿、建议书等,在拓宽教材的题材、体裁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另外,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设置了关于热爱生活、民族团结、爱国主义、了解多元文化、热爱科学等方面的专题。还设置了以“告别母校”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专题“难忘小学生活”。另外,上承五年级下册旨在了解我国优秀文化的专题“中国名著之旅”,本册教材编排了 “外国名篇名著”单元,这组教材在让学生接触一些经典的外国作品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积累一定的阅读方法和自学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识地阅读、欣赏优秀作品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学段的语文学习目标,则作为本册教材的学习重点,加以妥善安排。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本册涉及到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详写和略写;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浏览。当然,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六年级下册特别重视将小学阶段所积累和习得的各种学习方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在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上,体现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六年级下册是在前面十一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本册教材的结构和思路对前面的教材有一定的继承,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以期向初中教材平稳过渡,使学生在小学毕业后能够适应中学教材,缩短升入中学后的不适应期。
首先是在专题设置方面的继承与发展。如第一组“人生感悟”单元。之前,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有过主题为“生活启示”的单元;之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二两组,都是“感悟人生”的单元。主题相近,但难易不同,衔接有些难度。为此,我们在六年级下册设置了“人生感悟”单元,希望能够通过本组的学习,加强学生对自身、对生活、对世界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一些感悟。学生通过学习这一单元,有了一定的基础,到初中再学习相关单元时,就不会感觉有太大的落差。
“阅读链接”的呈现方式和用途与以往相比,有所继承和发展。有的仍然是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有的成为课后思考练习题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的渗透了对比阅读的理念。如第五组,在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后面,链接了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而这个阅读链接同时也是课后第四题——阅读下面的“阅读链接”,结合课文想一想,你感悟到了什么,再简单写下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既把链接内容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同时又把读与写结合起来,体现了最后一册对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要求。再如第二组,在课文《北京的春节》后面,链接了梁实秋的《过年》片段和斯的《除夕》片段,这也是课后最后一个思考题的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将这两个片段同课文中的相关段落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自己的习作有什么启发。这里渗透了对比阅读的理念。从形式和作用上来说,这种阅读链接的编排与人教版初中教材衔接得十分紧密。
“外国名篇名著”单元的设计,与以往所有单元都不同,不仅更加强化了“阅读整本书”的观念,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小学向初中教材的过渡。这组教材,先安排了两个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编排方式与其他精读课文相同。然后安排了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里采取了一种全新的设计,即“梗概+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先让学生了解整本书的内容,然后是精彩段落的品读与赏析,激发了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同时教给了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这与人教版初中教材“名著导读”的安排是比较切近的。
人教版教材从五年级下册开始安排文言文,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上册在相应单元里各安排了一篇,分别是《杨氏之子》和《伯牙绝弦》。本册安排了两篇文言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这样,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了四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样式和学习方法有了一点认识和了解,为初中学习文言文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有3篇文言文,篇幅也相应要长一些,有了小学的基础,学生对初中的文言文学习不会感到陌生和困难。
另外,与本套的其他各册教材不同,古诗词并没有根据内容安排在相应的专题中,而是在六个单元之后,集中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这10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中没有太多生字,意思也不艰深,适合小学生读读背背。这样的编排也体现了向初中教材过渡的编写意图,在初中教材中,古诗词背诵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安排在教材后部的。
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进一步加强整合。每一个专题从单元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总结、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与高年段其他各册教材相同,本册各专题的导语除第一组和第六组外,都分为两个自然段,除了有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的作用外,还有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的作用,方便教师和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关注课文。精读课文后有练习题,从课文自身特点出发,结合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承上启下,提示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迁移训练过程。“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和内容大多与单元主题相关,“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与导语呼应,为学生总结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提供平台。
如,第二组“民风民俗”。
这一组的学习内容包括了解民风民俗,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还要求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的民俗,进行小调查。
导语:第一段明确本专题要了解民风民俗,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第二段明确了要学习的读写方法,还布置学生结合课文的学习,就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调查,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
课例:第一篇课文是老舍的作品《北京的春节》,课文后安排了“阅读链接”,让学生看看不同作家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春节的,各写出了春节的什么特点。在这篇课文的思考题中,还为本组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进行了铺垫,让学生想想、说说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后三篇都是略读课文,分别从戏曲、建筑和生活习俗等方面介绍了不同民族的特点,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在课文《各具特色的民居》之后,安排了“资料袋”,展示了一些其他民族的特色建筑。在后面三篇课文前的连接语中,都渗透了本组的学习重点,让学生着重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为学生后面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进行了铺垫,也体现了读写结合的编辑思路。
本组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其实在本组的导语中已经有较为明确的布置,学生将在这段时间内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并利用在课文学习中习得的方法进行习作,写完之后相互交流、修改,最后可以编一本民俗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