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新课改下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
浅谈新课改下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
宁化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罗文斌
论文摘要: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迈出了坚实步伐,作为基础之基础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最终都要靠幼儿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去实现、去完善,而新课改中教师的观念及行为也应转变。本文从更新观念,转变角色;细心观察,善于引导;尊重幼儿,积极支持这三个方面浅谈新课改下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新课改 幼儿教师 角色定位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使新课程体系在目标、功能、结构、内容、实施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改革。在已有的课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幼儿的管理者、是课程的执行者,而在新课程里,教师应是幼儿学习的合作者、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是自主活动环境的创设者。面对新课改的挑战,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从旧的课程教学观念中解脱出来,转变角色,找准定位。
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幼儿不是一种简单的容器,要让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使他们的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就迫切需要转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就需要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这种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的,新《纲要》“以人为本”的精髓正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随着人类社会知识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外教育界之间的交流日渐增多,“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幼教模式逐步被越来越多的幼教研究专家和幼教工作者所了解、熟悉和接受,在新课程环境下,幼儿教师需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自己的角色职能。新课程关注幼儿的生活世界、心理世界和个性发展,确立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使幼儿真正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把自己看成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个体发展的权利,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变“给儿童做”为“针对儿童去做”,围绕学习教育的主体——幼儿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事施教。
二、细心观察,善于引导
新《纲要》理念下的教师,不仅需要传播知识,更需要学会观察——注重一日活动中的观察,及时捕捉孩子一瞬即逝的现象和变化过程,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获得第一手材料。教师应成为细心的观察者、倾听者和分析者,应学会去倾听幼儿谈论的热点话题,并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从而确立幼儿感兴趣的教育主题。
众所周知,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之一。幼儿经常有自己特殊的兴趣,没有谁能比他们的老师更能发现其兴趣所在,也没有谁能比他们的老师的引导释疑更有效果。
正是因为教师的留心观察、耐心倾听才有可能发现来自幼儿的活动主题,当活动的内容是他们所喜欢和感兴趣的时候,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我们成人难以想象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能正确引导,幼儿的潜能就能得到充分发挥;若教师不能正确引导或是漠然处之,幼儿的求知欲就会遭到扼杀,这对孩子的教育将是莫大的损失。
三、尊重幼儿,积极支持
尊重幼儿的现实表现是教师对幼儿的学习活动所提供物质上和心理上的支持,物质上的支持就是要求教师应充分搞好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幼儿园以及社会与幼儿园之间的互动关系,及时为幼儿学习活动创造丰富的、必要的物质环境,为幼儿与物质环境互动提供前提和基础。当然,对幼儿的支持除了物质支持外,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理解和支持,这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幼儿的关怀、尊重和接纳的态度以及对幼儿自发的探究活动、新异的想法和发现的支持、肯定和鼓励;除此之外,还包括对幼儿的问题、困难和需要的敏锐的把握,对幼儿想法和感受的倾听与接纳等。
孩子虽小,但仍有自己的思维、兴趣、爱好及见解,有着对周围世界童话般的理解与认知。在与幼儿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学会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尤其不能将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幼儿,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思考、想象、创造、探索的空间。如:在一次区角活动中,孩子们都忙着参与自己喜欢的区角游戏。当我走到建构区时,发现有两只动物玩偶静静的躺在地上,显然这是孩子们玩的高兴时不小心掉在地上的。我走到成宸身边说:“成宸,你们的玩偶掉了,你把它们捡起来吧!”成宸看了看地上的玩偶,又看了看我,嘟囔着小嘴说:“这不是我弄的。” 看到他那极不情愿的眼神,我想了想转变了口吻:“哎呀!天这么冷,这两只玩偶一定是找不到妈妈了,躺在地上真是可怜!你愿意和我一起把它们送回家吗?”没想到,话音刚落,成宸开心地对我说:“那我帮你把它们送回家吧?”当我们一同将玩偶拾起来放好后,我偷偷地看了看成宸,发现他的脸上至始至终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事后我对这件事进行了反思,当我发现玩偶掉在地上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让孩子了解玩具掉在地上不论是谁弄掉的我们都应该把它捡起来,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但孩子想的却是老师在要求我。而当我转变了口吻之后,一个征求式的的语气,一个询问式的眼神,让成宸看出了我对他的尊重,带有童话式的语言又是他所能接受的,做起来自然而然的也很情愿、很开心。那么,只有建立在平等、尊重上的教育才能让幼儿更好的去接受,更多的去领会!
《纲要》中强调了师幼之间的平等、融洽、互动的关系。在我们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允许幼儿以民主的方式参与活动,通过相互合作、共同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平等、尊重是我们首要考虑的因素,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以一个好朋友的身份与幼儿一同游戏、交流,使他们能不断感受、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理解和支持。
综上所述,从教师与幼儿的关系看,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却灵活多样地扮演着其中的一种或多种角色,角色之间是可以相互交叉、反复的,这正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延伸性和不断循环往复性所决定的。幼儿教育应最大限度地尊重幼儿、细心观察幼儿、与幼儿协同互动;关注幼儿的现实生活、关注幼儿的学习需要和兴趣所在;尤其应正视幼儿的问题和矛盾,支持幼儿的主动探究活动,努力使自己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知情人、引路人、贴心人和参与人,不断激发自己对教学活动的创造性,将满腔的热情自主地转化为专业化的教育理念和水平,为幼儿的成长和祖国的未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二篇: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摘 要:由于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小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多方面的改变,因此本文着重探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帮助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触类旁通,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并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英语;教师
一、引言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对于小学生是一个起点,一切从零开始。因此,应该先
【1】培养“小学生对英语的好奇心,使小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教育者。教育者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因此,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要求自己,做好多角色扮演,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高效学习。
二、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
1、管理者——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2、导演——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3、示范者——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
4、助手——教师是学生互动的协助者
5、评价者——教师是教学评价的激励者
三、教师在课后扮演的角色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而且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价值、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7】。想要当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处理好师生关系这是必需的,这需要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也是需要老师多角色的扮演,做学生的朋友和家人。
1、朋友
2、家人
四、总结
第三篇:地理新课改中教师角色定位
地理新课改中教师角色定位
广西玉林实验中学 张洁 537000
内容摘要
课改只是一种载体,对教师来讲它载的是思维、理念的转变及能力的提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在改变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也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地理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将以一种新的角色活跃在教学改革的舞台上。
关键词 地理新课改 教师角色
一、地理新课改的基本情况
新的教改方案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具有时代特点。高中地理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同时设立了选修课,设有自然灾害与防治、城乡规划与生活等实用性、趣味性较强的选修课程,选修课的范围更广,并紧跟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更适应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教学大纲新增了供学生自主选择的研究性课题,它以高中地理的知识内容为载体,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做一次专题研究。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教材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内容,它只是知识的一个框架,只有把它放在特定的情景中,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张扬其中蕴涵着的先进的教学思想,才能形成丰满的知识体系。而这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必须通过具备同样先进教学理念的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加以实施而得到体现。
二、地理新课改要求教师观念更新和角色定位 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变化,新课程的实施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角色的转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一)、转变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只有理念、认识提升了,新课改才会有生命力。新课改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必须理性地思考如何在课改中避免以往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切实提升对新课改的理性认识。
1、教育者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顺利走进新课改。“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要尊重学生这个鲜活的个体,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人,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新课改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只有真正了解学生学习的涵义,才能在教学中从学生需要出发设计教学,给学生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发展的机会,激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实践,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形成创新意识,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2、教育者只有确立有效的教育理念,才能尽快适应新课改。必须认真研究《纲要》与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心中要有学生。无论课改怎样进行,其宗旨是提高教学效率,为人的发展奠定基础。作为教师要研究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才便于人的发展。课堂教学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将举步维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学效果只能通过学生自身活动才能实现,没有学生主动性就没有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所以教师要做到有效教学必须关注学生。
3、辩证地看待以往的教育教学。人们在遇有新生事物时,往往不认真体会,而盲目推崇,经常轰轰烈烈搞成运动。理论口号一大堆,概念名词满天飞,经验总结立马有,就是实践不知靠啥走?所以课改不能操之过急,要稳妥进行。要深入研究课改实质、内涵,把握课改新要求,切实领会好课改精神。同时要注意课改必须注意结合传统教育中那些优秀的、值得提倡的东西,不能固守过去的意识形态而不变,更不能全盘否定过去教育中的一切思想和方法,要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去提炼过去教育与现代教育中能够产生共鸣的声音。
(二)、新课改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变。第一、教师仍处于主导地位。现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放手不管了,也并非说地位降低了。相反,实施新的课程体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审读员、教学艺术的探索者,更是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师身兼数职,其主导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教师就好比一座桥梁,她是学生走向知识、走向成功的一条必不可少的通道。实施新课程改革,并不是意味着教师的地位降低了,而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第二、现代教师应担当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课堂教学已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以探究的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之中。教师角色转换的基本方向为:
1、从“传道者”转向教会学习知识的引导人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再是知识的代言人。当今世界,信息传递速度之迅猛,信息获取途径之广泛,令人惊叹。新世纪的教师,仅仅做个“传道者”,只向学生传授教科书上的知识已远远不够,必须有能力主动地了解各种社会信息,掌握社会发展的动态,开阔视野,引导学生面向社会,面向未来,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只有不断地提高识别、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真正地做到信息的主宰者;否则,将被淹没在知识信息的汪洋大海中而无所适从。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2、从“解惑者”转向引导发现问题的启发人
教师就象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和未来,沟通着黑暗与光明。这个世界因为有了教师,才具有承传文明、促使社会进步的永不枯竭的源泉。自古以来,教师最主要的职能之一是“解惑”,但以往的解惑更多的是越俎代庖式的。发问的是老师,而解决问题的还是老师。这样使问题解决止于教师的“解惑”,完全替代了学生自己的思考,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能动性。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本质要求,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发问”和“思考”的兴趣和能力,以自己的开放、诚实激励学生勇于思考、善于思考,敢于提出他们自己的见解,要通过问题的回答和阐述激励学生做进一步探讨,找到问题的答案,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
3、从“授业者”转向解决创业问题的参与人
由于远程教学和其他教育媒体的迅速发展,教师的课堂教学早已不再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唯一途径。青少年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善于发现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强。特别是在某些有关艺术技能和网络技术等方面专业知识,教师已经不再具有“权威性”。然而,教师丰富的阅历、人生体验和剖析解答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教师在“授业”的同时,更应趋向于“析业”和“择业”,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选择创业方向的指导者。
三、增强实践操作能力,脚踏实地实现角色的转换。
无论多么科学的课程设置,多好的教材,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去驾驭,那么也将事倍功半。所以每一位地理教师面对新课改,必须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
(一)地理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地理学科特点 地理课虽然是一门具体的课程,但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还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启蒙课,地理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以及地理知识的研究发展过程对于学生了解自然、认识世界,培养科学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地理课是一个合格公民的素质课,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奠基课,其地位不容忽视。
第一、地理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它包容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全面联系的观点综合认识客观世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
第二、地理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审美内容。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会获得美的享受与熏陶,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三、地理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的宇宙观、环境观、人口观、资源观和人地观,这有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第四、地理教学内容具有实践性、实用性和时代感。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精神。
第五、地理教学内容,教学素材更具有形象生动感。地理内容富有形象感染力。能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的个性。第六、地理教学内容具有时间与空间的有序性和严密的逻辑序列性。这对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演绎推理能力大有裨益。
基于以上认识,必须以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在地理课的教学中体现新的教育理念,体现学生在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中的主体地位。以让学生多思、多问、多动手、多合作、多辩论为出发点来进行地理课的教与学。
(二)、地理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很强的驾御地理教材的能力。
信息时代给我们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的途径,我们的教师与学生站在同一获取信息的起跑线上,也许在很多方面不如学生,教师在不断输出知识的同时,必须不断得到新知识的输入,使自己有一潭活水,常注常新,这必然要求我们坚持学习,在工作中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敏锐地觉察到时代的变化,告别昨天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让读书成为习惯,不能再像蜡烛那样照亮别人,燃尽自己,而是要在教育学生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的生命之火越燃越亮。
新课改的主旨是:关注每一位孩子的成长,从而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在我们的评价制度还不能发生“质”的变化之前,我们要走的道路还很长。由于课程编制中所涉及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面,与能规划于具体教授方法领域的那些方面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其中只有一些目标能由课程内容的性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来完成,其他目标则只能由学习经验的性质和组织来完成。因此教师需敏感地注意到内容变量在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且任何内容的掌握都发生在特定的课堂文化氛围中,都要通过师生之间一定的人际交往互动方式而加以实现。因此这次课程改革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每一个学生是否得到了一定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他们的实践智慧。新课改要求教师懂得“与时俱进”是处处体现的,教材无论怎样改,总还是跟不上瞬息万变的时代进程。而教师的智慧就应在于怎样把教材的内容与时代相联系,与生活相联系,丰富其教材中知识体系,拓展知识内容。
(三)地理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教育部把研究性学习纳入普通高中必修课。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高中地理教学大纲新增了供学生自主选择的研究性课题,它以高中地理的知识内容为载体,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做一次专题研究。对于高中地理的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明确它是一种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与课堂教学等其它的学习方法相比,它更多的是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强调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而不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强调的是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地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很少有效地汲取知识。”教师角色转变得是否合理,关键看能否有效地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懂得如何教总是比懂得教什么更重要,而且越是在教什么的问题上发生了重大变革、更新的情况下,如何教的问题越会意味着百倍的艰辛。
地理教师必须树立科学的育人观念,把学生当作富有个性的人,真正关注学生多方面的成长,意识到地理教学中蕴含着师生成长发展的生命活力,努力去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教学,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发挥地理学科的育人优势,尽快进入角色,把自己融入到新课程中,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第四篇:新时代的幼儿教师角色定位的调查报告
新时代的幼儿教师角色转换的调查报告 关于幼儿教师的角色问题是幼儿教育领域一个基本而又重要的问题,在当前幼儿教育领域,正进行着一场为适应时代转型的教育革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作为信息时代的幼儿教师,站在课程改革的前沿,应重新确定自己的角色定位,建立新型的师幼关系。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第十条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可见对教师作用和角色的探讨,已成为当今世界学前教育研究的趋势之一。那么,在新的形式下,我们这些新时代的幼儿园教师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
为此, 作为从事幼儿教育工作16年的一名教师,于2009年4月7日至2009年4月27日在哈密地区中心幼儿园35名正式与非正式的幼儿教师展开了《关于新时代的幼儿教师角色定位》的问卷调查和个别幼儿教师座谈会的采访,讨论式的调查.调查结果情况具体如下:
(一)从回答幼儿创造性的主要表现及其智力、学习成绩与其他素质发展的关系和创造性的发展对幼儿未来成材有何影响等问题的结果来看,95%的教师都已经认识到智力不等于创造力.不能以开发幼儿智力来完全取代创造力的培养.98%的教师都确认学习成绩好并不意味着创造力就一定高,幼儿个性的发展与其创造性的发展.这就为彻底改变只重视知识传授和教学结果的教育理念及教育行为提供了现实的条件,为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理念基础.(二)100%的被调查者都清楚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创造型人才、都清楚新型的教育与以前的学前教育是有重要区别的,这些区别不仅体现在教育方法上,而且还体现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评价,环境条件以及对教师的要求等各个方面.(三)对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态度的调查结果是:98%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常用商量的口气向幼儿交待任务,常用选择的方式向幼儿提供活动及材料,常让幼儿用多种方法探索或解决问题.在执行教育活动设计时能灵活变化,在面对幼儿的失败或挫折时不是否定评价,而是承认失败和挫折的价值,有95%的幼儿教师幼儿的违规行为采用引导自我认识的方法,而不是直接指出来,这是尊重幼儿自尊心、营造宽松环境所需要的;有89%的调查对象喜欢言行独特的幼儿,有11%的人表示喜欢言行合常理的幼儿,有93.7%的人认为自己在教育活动中较少用不行、不好等否定词.在教学方法方面,有22%的被调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常使用讲解法,有88%的教师使用发现法,有58%的人在上课以外多给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有84%的教师较多地让幼儿参与活动或环境设计,有76.5%的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活动和注意考虑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可这只是通过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谈话得出的数据,在实际工作中又有多少教师能够完全按照所说的去做呢? 其实在现在的幼儿园里,随处可以听到这样的话:“一二三,快坐好,”“请你跟我这样做“等等,在给家长汇报时展示的还是认识了几个字,背会了几首儿歌,会做几道算术题。这些其实还是显示出
教师是教育方案的设计者,执行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者,是幼儿行动的指挥者。新《纲要》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关注幼儿终身发展,要求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对教师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倡导“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种定位使教师由传授者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更新观念,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观察幼儿、理解幼儿,尊重幼儿入手,改变多年以来的习以为常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重新认识、确定自己的角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 “支持”从字面的含义来讲是给予鼓励和赞助。也就是就说,教师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要给予鼓励和适时的帮助。多年以来,教师都采用的是“传声筒”式的教育方式,一代又一代的把已有的科学文化知识传下去;而幼儿则是“储蓄式”的学习方式,一天又一天地把教师传授的知识存储起来。如今,这种教师是 知识文化传播者的角色已经不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在新的形式下,教师要尽量减少自己传授知识的职责,多把教育活动的空间留给幼儿,对幼儿的问题,困难和需要的敏锐的把握,对幼儿想法和感受的倾听与接纳。与此同时还要做幼儿心理上的支持者,也就是说教师对幼儿的关怀,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对幼儿自发的探究活动,新异的想法和发现的支持,肯定和
鼓励。作为支持者,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更多的应集中于了解幼儿,影响幼儿,鼓舞幼儿。
二、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合作者 教师要尊重信任幼儿,与幼儿平等交往,关注幼儿不同的需要,及时给予应答,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化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要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去,共同促进学习活动的不断延伸,在以往的教学中幼儿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常常是教师一方对幼儿的强制性灌输,只有教师主动地“教”,而没有幼儿主动的“学”,教师和幼儿不是共同地相互作用,而是主要由教师向幼儿发号施令,幼儿只是被动地执行和服从,大多数活动对幼儿都是单向作用。所以《纲要》提出要关注幼儿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出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首先应该尊重幼儿,从心底去关怀、接纳每一位幼儿,尊重他们的生存权、发展权,把幼儿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己平等的“人”。其次是教师要倾听幼儿的心灵之音,了解幼儿的需要,及时地给予应答。其三,教师要解决好与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交流和合作的问题。幼儿创造性地获取知识技能,自主地发展;教师也要反思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整个教育活动的过程其实也是教师与幼儿的共同成长的过程。
三、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引导者
在社会信息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各种教育环境充分展开,儿童面临的学习渠道与以往相比丰富得多,如各种书刊、电视节目甚至是互联网。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教师已经不再是儿童获取知识的惟一源泉,如果继续充当课堂上的“知识的传递者”的角色不仅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而且还会禁锢儿童的头脑和思维,限制儿童对外界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妨碍儿童更好、更全面地认识自己所生长的环境。因此幼儿教师的角色必须转换,从输出型的教师转换成为引导型的教师。教师作为引导者就是说教师以教育目标为导向指引幼儿不断朝教育预期的目标发展。引导者的角色是教师最难扮演好的角色,因为教师的引导离不开对幼儿学习状况的了解和对幼儿面临问题或矛盾冲突的把握,教师需对这些状况进行价值判断,找出他们与教育目标之间的联系,从而指引幼儿向着积极目标方向发展。例如,在上手工活动时,教师可尝试观察幼儿的操作,从幼儿小肌肉的发展入手,发现他们的差异,在布置任务时,按幼儿不同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基本做到任务难度略高于幼儿的现有水平。总之,哪个幼儿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通过引导又能做什么,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引导的关键是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住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把握住幼儿发展的“下一步”,因人施教满足幼儿不同的发展要求,只要通过耐心引导,幼儿都能获得成功和满足,使每个幼儿在其原有水平上,以不同的速度实现自身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中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新课程在改变幼儿学习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教师的角色,《纲要》
中的教师将焕发出新的生命。总之,教师工作的意义也因其角色的转变而转变,教师需要淡化的是主宰的,冷漠无“情”的,高高在上的教育,着力于无痕迹的、帮助、引导式的,动“情”的教育,教师应该是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心中有数,是幼儿意见的倾听者—了解状况,是幼儿的合作者—忧乐与共,是幼儿的欣赏者—尊重与理解,和幼儿一同学习,一同探究,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伙伴”,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
07春小教专科彭芬
学号:20077650020453
第五篇: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定位
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定位
时间:2004-5-22点击次数:2767字号:大 中 小
新课程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然而,教师这种角色的重新定位,几乎等于要改变他们已经习惯了的工作方式,其艰难性是不言而喻的。笔者在新课程实验的实践中,就常常感受到自己和身边的老师面对这种“蜕变”的痛苦、困惑、迷惘,有时还会走进自身角色重新定位的误区。
误区一:新课空间自由度大,教师缺乏自信
新课程空间自由度大,教师认为自己须文武兼备,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才行,缺乏走进新课程应有的自信,乃至“惧怕”学生。而新课程施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共同发展。
相应之对策:做一个平等的参与者
(1)充分信任,予学生学习时空。教师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2)摆正位置,把机会交给学生。教师要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信地开展教学活动。
误区二:新课程实施灵活性大,教师难以驾驭
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得难以驾驭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原因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精彩纷呈的学习活动,还不习惯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观察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学生的需要没有真正地被关注。
相应之对策:做一个合格的组织者
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机械地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同时,还应特别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通过不断调整教学进程,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
误区三:新课程强调主体参与,教师“全身而退”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便以为要把教学舞台全部交给学生,自己不自觉地由教学的“中心”走向教学的“边缘”,甚至退出教学舞台当“观众”。
相应之对策: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通过新课导言的设计、浓烈学习氛围的创设,以及努力挖掘、充分发挥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
(2)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教师除了必须把学生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外,还需精心设计每一次自学的目标、内容,同时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
误区四:新课程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更多采取“拿来主义”
新课程倡导教师合作的工作方式,在与他人合作中,教师往往不顾自身特点,一味采取“拿来主义”。
相应之对策:定向发展自身的教育个性
(1)提高综合素质。不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教语文的可以光顾数学、体艺等学科,教数学的也可以涉猎文史、科学等知识,努力使自己拥有多元的知识结构,成为一名综合型教师。
(2)明晰自身优势。教师要学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后果进行自我反思和与他人合作反思,从中寻找自己的优势。要在教学实践中加大自身优势,善煽情的教师可以想想怎样让自己的课堂涌动激情,善引导的教师则可以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润物细无声”,朝着这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个性潜能的方向发展。
(3)逐步形成风格。把自己的个性渗透于自身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研究来完善,以逐步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
新课程,给教师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只要批准自己的位置,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就一定可以融入新课程,与新课程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