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改形势下校长的角色定位
课改形势下校长的角色定位
户县八中初中部 赵胜军
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向前推进。要科学、扎实地推进课改工作,落实新课程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校长的观念更新,角色定位是关键。现代中学教育及其管理呈现出新的特点:自主性逐步加大、开放性不断拓宽、民主性正在加强、信息化迅速发展、特色化越来越鲜明、竞争性更加激烈。当校长难、当一个好校长更难,要突破这个“难”字,作为校长必须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并科学整合各种角色。
课程改革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对每位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发展自我的机遇。处于课改管理的最前线的校长,必须成为课改的实践者,不但要积极主动深入课改一线,而且要动员、组织教师参与课改,指导教师进行课改,作为课改一线的实践者、指挥员,应整合好以下几个角色的关系:
一、课改的设计者
一所学校能否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学校是否能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关键看校长是否有长远的目标和科学的发展观。校长要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学校发展目标,制定学校课程改革计划。围绕课改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发扬人文和科学精神为基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我校实际,我们提出了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并按此目标稳步地去发展。
(一)制订学校的发展规划。
一所农村中学,面临着师资、宿办条件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制约,学校如何去发展,成为学校管理的首要问题。结合我校实际借鉴兄弟学校经验,确立了学校办学目标——让学生健康成长、让教师成功发展、让学校不断壮大。并依照目标制订了学校的发展规划:养习惯、强教研、促发展、创特色。同时,在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的指引下,针对课程改革,我们提出近期的具体目标:落实发展性学生评价和落实“五步探究教学模式”。课改目标确定后,要根据课改目标制定课改计划。制定课改计划时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搞清哪些方面存在问题需要改革,哪些条件已经成熟,能够进行改革,改革的重点难点是什么,需要解决哪些重要的问题等。在制定课改计划时,校长要动员教师参与,广泛听取和采纳教师的建议。课改计划制定好后,要经课改领导小组讨论通过。然后加以公布,以供教师制定自己的课改方案时遵循。
(二)营造校园的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特有的文化积淀,对学校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之效。优质的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落实课改理念的有效途径,是锻造师生高尚的精神最好凭借,是自然生命向精神力量跨越的桥梁。做为学校决策者要秉承、要发扬,要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
1、萃取人类崇高精神,吸纳古今闪光思想。教育是淬炼生命精神的实践活动,她承载着人类对美好未来全部的憧憬和梦想,校园文化必须秉承以社会教化为宗旨、以人文关怀为发端,以经世致用为归宿的文化基因,整合提炼既往的办学实践,又要把握现时教育发展的脉搏,汲取当代智慧活动的新优成品,从而形成鲜明的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和个性特质,为此我校制订了崇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团结、文明、求实、奋进的校风,敬业、爱生、探索、协作的教风,尊师、守纪、友爱、乐学的学风,成为我校校园文化的核心。
2、因地制宜讲发展,打造师生和谐家园。校园是全体师生成长的摇篮、精神的家园。作为校长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整体优化:栽培一草一木、设造一物一景;点放一砖一石;兴建一馆一室;张贴一言一句;发布一文一件„„均要师承自然,尽力追求高雅品质和文化内涵,以精心打造一个既充满人气、文气、才气,又崔人奋进的读书圣殿和书香校园,创设一个既然洋溢天性、理性、德性又滋润美好心灵的生活乐园。
3、提升行为文化品质,彰显建用并举理念。校长不但要提升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品位,更要关注行为文化的品质,引导全体师生形成不约而同的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将校园文化内敛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变成全体师生自我成长的内在需求及自身境界的主观显现;变成自律和他律的结合,鞭策和自励的统一。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已形成团结和谐、真诚友善、尊师敬长、探索协作等良好行为文化品质。当然,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师生共有的价值判断,有待于全体师生的共建共生,校长要重视价值判断的生成性、自主性、开放性,提倡人人参与,增强同构共享意识,挖掘、发现、利用、创新已有校园文化成果的育人价值,并融合师生现实生活的鲜活感悟,使校园文化成为渗透师生学习生活、激活师生行为成长的强势依托。
二、课改的倡导者和支持者
课改首先是教学思想的一场深刻革命,教学思想变革是课改的前奏。因此要进行课改,校长首先要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澄清教师思想上的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扫清改革的思想障碍,调动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此,校长要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文件,学习中央领导同志及教育专家关于课改的论述,了解课改的方针和政策;学习国内外先进、科学的教育理论,帮助教师改变落后的人才观、教学观、学习观,深刻认识应试教育的弊端,认识本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认识课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这种学习还要使教师明白,课改的目的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而不是为了培养几个“尖子”,不是赶时髦,更不是为了片面提高升学率。思想动员还要克服部分教师存在的满足现状、图安稳的思想,使教师认识到不改革学校就没有出路,就不会有学校教育的大发展,课改虽存在风险,但只要既积极,又稳妥,既大胆,又慎重地进行,就能取得成功。为了调动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主动性,校长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支持教师的首创精神和不断改革精神,公开地、毫不含糊地支持教师改进教学的新做法,对课改成效显著的教师给予精神的物质的鼓励。这样,就能调动教师参与课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就会甘当课改的“志愿兵”,立志改革,积极投身于课改中去。
教师有了积极性,校长更要加强对课改工作的指导。我们要做的工作有:第一,为教师改革提供各种帮助。进行课改,参加课改的教师必须掌握所研究的有关课题的有关理论、资料,这一点除了教师自己努力学习,认真收集外,还需要校长给予帮助。因为有些问题是教师难以解决的。给教师提供帮助的方式很多,如邀请校外专家做有关的研究课题的报告,介绍国内外该课题研究的现状、动态和趋势,介绍课改实验的步骤、方法及教育科学研究论文或报告的写法;建立专供课改研究用的阅览室,给老师提供课题研究的资料;组织教师对课改进行得比较好的学校进行参观、访问、调查,请该校领导介绍课改经验等。第二,经常深入课改第一线了解教师在课改中的物质的、精神的、信息的需要,并千方百计地满足这些需要,了解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将信息反馈给教师,以便于及时解决问题,纠正偏差,使课改顺利进行。
三、课改的组织者和服务者
作为课改的组织者,校长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建立课改的组织机构。如果学校的规模大,课改项目多,校长要负责建立课改领导小组,由课改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改的有关事宜。领导小组的成员包括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热心课改的、富有课改经验的教师代表。领导小组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通报、交流课改情况,总结前段的课改的经验教训,研究、解决课改中的问题,提出下一步课改的指导意见等。第二,制定有利于促进课改的规章制度。为了造成有利于课改的气氛,使课改有条不紊地进行,校长要组织有关人员制定有关课改的规章制度,建立课改奖罚制度等。第三,确定课题研究人员。教师是课改的主力军,课改的任务主要是由教师完成的。所以,校长要确定好参与课改的教师、向参与课改的教师分配好课改课题。在确定课改教师时要坚持自愿的原则。校长可以动员教师参加,但不能强迫教师参加。只有教师自愿参加,他们才会发挥出积极性和创造性。校长向教师分配课改课题时要考虑教师的兴趣,符合教师的知识、能力等自身条件。为了做到这一点,校长在分配课题前要了解教师喜欢研究那些问题,科研能力如何,适合研究哪类问题等。为了使分配的课改课题更适合教师的实际情况,还可采取校长分配与教师选择相结合的方法。
教育是一项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的事业,服务是校长的职责。校长在办学中要体现服务功能,要有服务精神,把服务作为自己的职责,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职工、服务于学校发展,只要校长能充当好服务者,那么学校领导团队就是一支服务型团队,教师就成为为学生服务的团体,学校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和谐的集体,近几年来,我校就是凭借着和谐的领导团队,领导了一支和谐的教师队伍,努力构建着和谐的校园。校长要成为服务者,成为构建和谐的使者,必须做好三方面工作:
1、为领导服务,使他们敢于负责。研究教育家魏书生的管理经验不难发现,管理的真谛是:让每位领导成员主动去工作,努力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在实践中,校长要敢于放“权”,要善于调动其他领导的积性性,善于在民主中决策,善于用好监督权、提示权和联络权„„这样,管理就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
2、为教师们服务,使他们善于负责。校长要通过合理调配学校资源,营造校园文化品质,改善教师宿办条件,发挥领导的带头作用„„校长要尊重教师、关注教师,成为教师的朋友,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用宽容的态度对待教师的缺点,在政治上要爱护教师,在业务上要培养教师,在生活上关心教师,在社会上保护教师,在办学中依靠教师,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学校才有凝聚力和向心力,教师才能热爱学校、热爱学生。这样教师就能善于为教学负责、为学生负责,教学效果必然明显。
3、为学生服务,使他们乐于负责。学校的一切管理工作,其本质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校长要通过激发教师的积极性,通过为学生创设健康、宽松、和谐的校园氛围,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月”、“养成性行为品质教育”等系列活动,“努力使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魏书生语),现在,我校学生已养成“尊敬师长、主动探究、知错能改”等良好的学习行为品质,为他们走上社会奠定了良好的人性品质,这样的学生乐于对自己负责,必然会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
四、课改的探索者
校长不仅要设计、组织、协调、指导课改,而且应该亲自去进行课改,亲自去探索创新。曾28年担任校长工作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自己多年从事校长工作的经验强调,作为一校之长,必须是教育领域的“探索者、研究者”。学校是一个“集体的创造实验室”,校长是全体教师的带头人,是“师者之师”,他要率领全体教师进行“永无休止的”教育创造,首先必须自己勇于探索与研究,成为教育领域的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向校长建议:“如果你想以创造性探索丰富教师集体的社会,那么,你自己就应当做一个探索者、研究者”。校长要做课改的探索者,进行课改与创新,就不能只说不做,而必须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要深入课改第一线进行课改探索。校长课改探索的途径主要有:第一,自己独自承担某一课题的研究,亲自进行课改实施。课改方案的制定与实验,课改研究论文或报告的撰写等都由自己完成。我校的两个省级课改课题的研究,从课题选题、论证、制定方案、实验和实践、总结报告、结题、推广等每个环节,我都参与其中。第二,校长与教师一起承担一部分任务。我们亲自参加课改的好处是: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掌握课改规律,从而更好地组织、指导教师进行课改;有助于发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保证课改的顺利进行;给教师做出榜样和示范,带动教师投身课改,在全校形成课改的气氛,为一线教师作出表率。
五、课改成果的推广者
宣传、推广教师的有成效的教学成果,是校长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校长要鼓励、帮助参加课改的教师总结他们的课改经验,撰写教学科研论文或报告,在学校举办课改经验交流会和课改成果展览会,对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应首先在本校推广,让课改经验在本校开花结果。教师撰写的论文,应积极向教育报刊推荐发表;教师写成的书稿,应积极向出版社介绍出版。近几年来,我们出刊校内教研刊物三期,促进教师的相互学习;我校向上级推荐教师课改论文40多篇,其中我的4篇有关课改的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我们成功的举办了2次课改工作现场会,向市、县级兄弟学校介绍了我校的学生发展性评价和“五步探究教学模式”研究的经验,反响很好。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校长具有多重角色,校长只有全面地理解了自己的角色地位和功能,确立综合整体的角色意识,才能提高校长自身的素质,提高管理效能,从而向更有效的管理迈进。
第二篇:浅谈课改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浅谈课改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欧阳琼
新课改十年了,教师角色到底该如何定位,仍然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笔者认为,立于课改大潮中的教师应是具有探险者、戏剧编剧、节目主持多重身份的角色。
一、一名合格的探险者。新课改没有成熟的套路模式可循,前进道路充满希望而又艰辛坎坷。教师思想上首先要做一名课改探险者,具有探险者敢于探索、奋勇向前的精神,不管成功与失败。同时做好课改探险的一切准备。
二、一名顶级的编剧。电影电视工作中,编剧首先要写好剧本,而后导演才有戏可导,演员才有戏可演。同样,新课改中每节课就是一场戏,教师要将自己定位成一名顶级编剧,编好每节课的剧本(学案)。这相当于先前的备课,但又不等同于备课,高于备课。教师的课改学案要具备剧本一样的功能,能够使学生像演员拿着剧本揣摩饰演角色那样,主动钻研学案。学案既能使学生有案可循,又能让学生充分去探索学案的韵味。
笔者从观摩学习收集到的学案中,发现两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学案成学生的练习题;学案是教师的教案。笔者认为,一份优秀的学案应是一份优秀的学法方案。学案中教师注重将每节课学习内容,如何学习的方法在学案中体现出来。例如小学数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节,教材中没有提供如何求证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那么教师则要在学案中为学生提供多种探究方法:①割补法,将学具三角形三个角先进行剪切,然后验证能否拼补成平角求证。②量算法,将多个学具三角形分别用量角器量出每个角的度数,然后进行计算,归类综合求证。③其他法,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能否找出其他求证方法。而对于教材中已提供了学法的内容,教师在学案中则要注重学法的有效链接。如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节,教材已提供了“换元法”、“消元法”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对如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会有一个初步认知。但在练习过程中,仍会碰到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教师在学案的编写中就有必要对练习题和解法进行有效的链接。具体指明哪些练习题用“换元法”还是用“消元法”会更简单些。总而然之一句话,学案应是学法案。
三、一名绝佳的节目主持。笔者在观摩学习中看到很多课改学校打出“教室是舞台,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的口号,以及提出“一节课教师讲解不超过十分钟”的要求。这可看作是这些课改学校对课改的一个重要总结,但如果改为“课改是节目,教师是节目主持人,学生是嘉宾”更符合课改的宗旨。学生与教师不是演员与导演的关系,因为在演戏过程中,虽对角色有各自的揣摩,但主要还得按导演的套路办,是一种小主动与大被动的关系。(笔者没在拍戏现场呆过,只在拍摄花絮中见过,对错不要见笑。)而电视节目中的主持与嘉宾则有所不同,主持与嘉宾处于对等地位,真正的同等关系。但二者目的相同,都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进行探索研究。探索研究的走向及结果与节目主持的引导关系十分密切。同时节目主持的有效引导也没有时间限制。因此课改中,“教师讲解不超过十分钟的要求”有待商榷,“导演与学生”笔者认为是低层次的课改,“主持与嘉宾”则是高层次的课改。
联系地址:湖南省隆回县六都寨镇工农小学,邮箱:WAN9198JING@163.COM
电话:***
第三篇:浅谈创建小康社会形势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浅谈创建小康社会形势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全面小康不只包括物质文明的小康,也包括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上的小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教育担负着重要使命,也面临着种种挑战。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角色定位,从理论上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同,他们也一直在努力实现这一角色的定位。全面关注教育发展和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任务。新的形势下,教师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
一、加强思想建设,不断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影响到未来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对广大教师经常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强化职业道德观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今天的学生将成为明天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具备什么样的共同理想和精神风貌,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引导和教育学生适应社会的变革,摆正人生的航向,准备迎接未来的挑战并取得成功,教师处在一个导航者的地位上。学生的知识、智力的开拓和发展,道德观、人生观,个性的形成与教师的启蒙和塑造密切相关,不仅如此,教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广大教师要自强、自爱、自尊、自重,又要遵纪守法,严格要求,为人师表,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给
学生带来的影响,不仅要做到“言传”,还要做到“身教”,在教学中坚持“文以载道”的原则。在教书的同时,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生活,怎样认识社会,怎样做人,从小确立一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广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改变传统课堂教学
传统的农村中小学课堂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粉笔+黑板”是教师最常的教学手段,条件略好一点的学校偶尔可以用上教学挂图或实物模型,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停留在被动的接受教师讲解上。从2011年起,乘借现代化验收的东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切实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升学校教育管理水平,总结学校办学的成功经验,全面思考和规划学校未来的特色发展、品牌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人才。在这种新型的环境下,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与方法,尽快适应信息时代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新媒体、新技术。教师充分利用优质的现代教育资源改变教师讲、学生听、记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恰当的运用资源丰富教与学的活动过程,让师生都在愉悦的氛围中更好的完成教与学任务。然而在短时间内彻底弃掉落后的思想、方法与手段,适应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不是一件易事。只有教师通过不断的努力探索与实践,现代优质教育资源才能真正的进入课堂,也才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先进性作用。应用现有优质资源,合理有效的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这座资源的宝库中获取更多更有效的信息,拓展知
识面,增长见识,促进全面发展。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必须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信息获取的引路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的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有用信息,不同性格、爱好的学生均能得到发展。因此,每一位教师充当“试金石”的角色运用现代优质教育资源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三、提倡教师教育,形成完善的教育层次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有关部门,非常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相继出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等一系列法规、规章,我县采取分期分批分层次组织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轮训工作,积累一定的经验,取得较好的成效。认真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为顺利推进新课改提供师资保证。在培训内容上:要坚持通识培训与具体学科培训相结合,优先保证通识培训和学科课程标准培训,然后再开展教材培训。要引导和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提高专业化水平。在培训对象上,在继续抓好抓实小学、幼儿园教师法定教育的同时,积极拓宽培训范围,逐步使培训对象涵盖本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全体教师。在培训形式上,不再单纯采用单向灌输,“我讲你听”的单一教学方法,而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方式、手段多样化、现代化,既可短期集中办班,又可开展专题调查、现场观摩、案例分析等。在培训的内容上,不仅仅局限于抓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培训,而且要发挥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开拓面向全社会的非师范类继续教育,发动、组织他们参加计算机、法律、工商管理等
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学会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学习,也要将由传统的线性思维转变为非线性思维的方式思考问题,并充分的将所学习到的新技术、新理论付诸于实践,进一步促进专业成长。
科教兴国,国兴科教。教师教育事业任重道远,前景广阔。今后,我们要贯彻十六大精神,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不失时机地推进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努力推进教师教育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和方法手段创新,为新形势下的教师提供好的机会。也只有教师从心底确立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才能在教育中科学的、持续的发展,全面小康社会形势下的教育明天才会更辉煌!
第四篇:校长课改总结
官军小学十年课改总结报道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以课改为契机,找准切入点,本着“人人搞教研,个个有项目,骨干搞科研,领导作表率”的工作要求,努力在新课改方面形成自己特色,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注重领导垂范,引领课改新方向
我校的领导班子有一个共识:许多教育行风问题的产生,与学校的管理有直接关系。为此,学校高度重视课改工作,以树立“五个意识”为导向,以当好“三个表率”为主体,以推行“弹性管理”为核心,以健全各项课改制度为重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课改工作攻坚战,有力推进了学校课改工作的健康、高效地发展,促使学校工作再上新水平。
1.学校领导班子树立“五个意识”,当好“三个表率”,做好学校课改工作的引路人。要建设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领导干部首先要树立“五个意识”:即大局意识、团结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榜样意识。我们将这五种意识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座右铭,内化在学校日常管理中,落实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落实在课改工作的过程中。其次要当好“三个表率”:即学习的表率、团结的表率、进取的表率。做学习的表率: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与教师多交流,可以更好地理解、把握学校的决策、意图,更好地贯彻学校的课改工作思路。教师之间多交流,增进了解,相互借鉴,相互启发减少同志间工作冲突,避免部门之间的工作疏漏,实现无缝衔接。学校党员干部要做团结的表率:凝聚全校老师,同心同德,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创造力,共谋学校课改发展大计。做进取的表率:要锐意进取,各项工作要有创一流的意识。要认真思考:“在课改工作的关键期,我应该为课改做什么?我的教师应为课改做什么?”用积极的工作状态,永不服输的精神,带领全体教师,努力拼搏,共同奋战,使学校的课改尽快步入良性循环的工作状态。
2.学校推行“弹性管理”,健全各项课改制度,把课改建设纳入学校管理运行机制之中去。对一些行之有效的课改管理制度要继续坚持,抓好落实,不断完善。通过制度调控、目标导向、评估监督、总结激励,从宏观到微观,由点到面进行教学管理工作。还特别针对学校和教职工中存在的习惯于自己跟自己比,小有成绩就沾沾自喜的思维方式,以及发展定位低、工作要求标准低,干事创业眼界低的现象,学校着力解决教职工中存在的一评上高级、有了能手证书、评上先进就不再追求上进的思维定势和教学水平的高原现象,采取激励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这次课改建设活动不仅从思想上深深触及了学校领导班子和广大教师的灵魂,更从行动上给全体教职工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注重多措并举,注入课改新活力
为了借助新课改的强劲东风,提高学校教师的教改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几年来,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努力实施课程改革。
1、以“观念创新”为源头,让教师“走近”新课改。
“老师能够走多远,就能带学生走多远”„„随着我校校本教研与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的召开之后,这句话已成为深入每一位与会教师心中响亮的口号。那么,“老师到底可以走多远?”“老师走多远,是由什么决定的?”
几年来的课程改革实践验证了这一规律:即教育观念是教育行为的先导;教 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活动认识的结晶,只有“观念创新”才是课程改革得以顺利开展的源头活水。为此,我们重点开展了以下几项活动:
⑴ “高效课堂”是这几年深入课程改革工作的重点,我们先后观看了有关新课改、新理念、新目标、新教学、新评价等讲座。并且积极参加县局组织的课改培训。
⑵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我看高效教学”活动。根据本年级、学科的特点展开了有主题、有互动、有反馈的交流活动,一学期开展公开教学讲课、听课共50人次,从而在学校掀起了高效教学大讨论的研究热潮。
⑶在高效教学的基础上,2008年我们又开展“高效课堂团队解读”活动,各学科团队根据学习讨论的结果,将自己团队学习的效果、感悟、实践中的思考及研究中的困惑之处都一一的展示出来,供大家交流、研讨、评价、以促发展。一学期我们共开展了8场次的活动,活动真实,效果较好,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
⑷在“高效课堂团队解读”的基础上,本学期我们又开展了 “高效课堂、落根现场”的教学研讨活动。即在教师观念创新的基础上,围绕着课堂实践层面,开展的以高效课堂的理念为指导的自身教学行为,落根在课堂上,现我们已经进行了三场这样的教学研讨活动,不仅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而且为今后各学科教学提供了直观、可行的指导。
⑸几年来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不断更新理念,全面改革传统备课方式,推行“资源共享、个性修改”的新方式。即:资源共享:将远程教育课的成果和网络资源有机融合,在备课前让教师充分研讨,从而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智慧潜能再与伙伴共享;个性修改:在共享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修改,呈现每个人的教学特色。
2、以“知识管理”为途径,让教师“实施”新课改。
知识管理是学校组织为实现知识共享与创新提供途径的管理,其目的就在于开发教师智力资源和传承的过程中,营造一个合作、开放的人文环境,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进而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为此我们做到:
(1)建立激励机制,为教师搭建好四个平台。即:情感平台——领导与教师亲和平等。
风气平台——学校共享文化的传统。
制度平台——学校鼓励个性化知识的产生,形成累积、升华,奖励在学校知识共享中做出特殊贡献的人和事。
展示平台——为教师创设各种交流,展示的空间。
(2)共享教师智力资源。几年来,教师发挥自己的特长,开展了知识技能、艺术特长、传统文化、创新实践等活动。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行选取活动。实现了在喜欢中学习、实践的愿望。学生们在活动的选择中体验到了尊重;在实践的学习中感受到了快乐;在成功的收获中品味到了文化。
3、以“研训一体”为载体,让教师“深入”新课改。
研训一体,指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师教育教学培训相结合,融为一体。即边实践,边研究,边培训,及时把理论学习,教改实验和教育研究结合起来,并将其研究成果转化为培训内容。
(1)全面规划制定教师教育教学三年成长规划,2006年学校又制定了《“十一五”教师职业素质培训规划》,明确了教师培训的管理网络和运行机制。
(2)面向全体搞好培训,分层实施有所突破。我们促进教师成长的着眼点是面向全体教师,但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分层实施的。如:我们对教师的培训分别是: 新教师的岗位常规培训;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培训;骨干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培训。此外,我们还采取确定重点,实施突破。在这方面我们采取“确定培养对象、行政分工负责、加大培养力度、压担子交任务、树立优秀典型、发挥示范作用”等方法,卓有成效。在实践操作中我们根据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设计研究课题,再以课题引领教师的培训活动,达到以“研带训”,以“训促研”,“研训结合”的功效。
4、以“课题研究”为导向,加快“推进”新课改。
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越来越离不开教育研究实践,教育研究能力已成为教师的必备素质。几年来,我们以“课题研究”为导向,加快推进新课程改革。
⑴我们从转变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入手,在课题研究上,采取先扶植进入课题—再引领学会研究—后促成骨干深入研究—最后典型引路总结成果,引导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营造课题研究的人文环境。
(2)在课题研究的引领下,几年间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先后有6位教师发表了省级课改论文。我校以课题研究为导向将它作为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的战略之一,把引导组织教师投入课题实践研究作为促进教师成长,培养专家型、科研型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教育研究与实践对开发教师个体与群体的潜能,提高教师自我发展的能动性均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5、以“自我教育”为动力,掀起课改新高潮。
教师围绕自身专业成长所需求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不仅是教师成长、专业发展的途径,更是促进课改深入进行的不竭动力。
“自我教育”的活动即“教师的例会”,由四大板块组成 “: “行动例会”教研活动、行动研究、读书论坛、‘一人一品’论坛教科研活动。我们积极倡导教师“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为有效而来,为有效而去”等研究策略,鼓励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展“1+1+1”行动研究。即“发现+行动+反思”。1 + 1 + 1 发现:一个理念,行动:一个案例,反思:一次行动。一个思路 一次讨论 诊断:一次行动 一个问题 一项调查 解剖:一次行动 一个活动 一次对话 总结:一次行动
三、注重组织保障,保证课改顺利实施。
日前,全校已初步形成“三线一面”的新课改网络格局。“三线”即校长——教研组为一线,班主任——教师为一线,教师——学生为一线,“一面”即全校上下达成共识,拧成一股绳,汇成一面。各小组各自明确职能,有效发挥组织的计划、组织、实施、检查、反馈、评估功能,为课改实验提供了组织保障,确保了课改实验的顺利进展。
几年来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成长,促进了课程改革的稳步前进。教师们在新的教育理念引领下,在知识管理中,以研训一体为载体;课题研究为导向;自我教育为动力。在这其中教师们领略着专家的风范,名师的风采,伙伴们的智慧;体验着学习的快乐,探索着成功的喜悦,收获着教师的幸福;从而这源自内心深处自由流淌的一种思想内涵,这实则就来自于教师坚实的教学内力与专业素养,这就是收获并享受着教师文化的源头活水。这就是我们教育的一个美好愿景,我们愿为之努力;为之追求;更愿为实现这一美好远景而执著永恒!
第五篇:《形势》课改总结
《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总结
在社会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为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将知识的传授与育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基础部思政教研室全体教师8人于2013-9-24日下午课外活动召开了课程改革教研会,进行了讨论总结,气氛活跃,讨论热烈。认为课程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解放思想,更新理念,积极贯彻五个结合
1、教师的主观注入与学生的自觉认知相结合
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单向注入式教学,实行了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双向互动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形成一套“读、听、讲、谈、看、走、写”的教学模式。即,读教材、原著及其他参考资料,开展一系列主题读书活动;听专家、模范人物讲座;听老师系统讲授;讨论、交流、演讲、辩论、表演;参观访问、调查研究、观看电视录像;社会实践;撰写调查报告、写以心得体会为主要内容的小论文,全方位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课内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
教学中我们注重实践教学,大体采用三种形式:课内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课内实践教学就是结合教学实际在课内直接安排大学生开展讨论、辩论、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校内实践教学主要是以军政训练、入学教育、专题报告、经验交流、科技发明、勤工助学、主题读书等方式进行的有效利用校内实践资源的实践教学方式。校外实践教学就是指导和安排大学生“走出去”开展校外社会实践活动。通常以社会调查、“三下乡”、志愿者服务、生产劳动、参观访问等方式进行,需要建立相应的社会实践教学基地。
3、教学活动与日常修身实践相结合
找准教材内容和学生日常修身实践的切合点是实施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
开展以写自我成长日记、自我检查书面总结的形式进行文明修身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争取每日做一件有益身心的好事或改掉一个缺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单纯的思政课教师角色与多重的服务角色相结合
形势课教师是完成形势课教学任务的主要承担者,他们的课堂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很好地完成形势课在高职院校特殊的育人作用,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团队至关重要。我们这支教师队伍,既能够很好地承担起思政课教学的任务,又能分担心理咨询和就业指导工作,既扮演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又能够扮演心理咨询师和就业指导师的角色。
5、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
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自制课件,广泛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用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教学,使枯燥的政治课变得鲜活起来,激发了高职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课堂教学。
二、积极改革教学模式
1、打乱教材的原有组合,进行重组,实行模块化教学。将中宣部、教育部下达的2013年下半年的《形势与政策》的十部分内容整合为五个模块,模块一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和群众路线教育 ;模块二 认清当前经济形势和农村改革发展形势;模块三 把握社会热点和两岸关系大局;模块四 分析世界经济走势,把握大国关系变化;模块五 了解世界热点动态,把握我国外交走向。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由讲授变总结引导,由教学变导学,变教案为导学案。采用以下六步教学环节:情景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以致用-----拓展训练-------感受总结。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活动为展示课件、点拨,引导、督导、检查。
3、充分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积极贯彻高职教育理念。
三、课程的考核
我们改变单纯以卷面考试定最终成绩的做法,采用动态考核。将学生平时对待本门课程的表现纳入考评范围,重点从知识、能力、素养三个方面综合考核。学生期末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期末40%,平时成绩60%(由课堂考勤15%、课程作业15%、课堂回答问题15%、社会实践15%构成)
四、教学资源与教学实施保障
1、加强教研会,集体备课,教研会结果由教研组长汇总,然后再发给各任课教师,各任课教师再根据自己班级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增删部分内容。各任课教师在上完课后总结上课情况,找出问题,以便在下次教研会上提出。
2、充分利用网上资料,网上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加以吸收利用。
3、所有任课教师全部采用多媒体上课,做到每课都要用课件。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改革,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我们将与时俱进,努力开创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新局面,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思政教研室 2013、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