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播音发声学期末考试复习纲要
播音发声学期末考试复习纲要
(一)播音员必须学会驾驭声音。
1、发声练习是播音员的日常基本功。确保声音的持久、青春魅力。
2、播音发声有自身的特点。不同于声乐、戏曲、话剧、朗诵、评书等语言艺术。他们之间有共同点,也有明显的区别。播音员又有自己用声的特点、要求和锻炼方法。
3、生活发声不足以满足播音要求。在对象、表情、手势、重复、停顿、严谨、复杂、感情、美感等方面差异巨大。播音发声要做到吐字清晰、音质优美、富于活力和感染力。
4、播音要求高度的用声技巧。题材、感情多样,时间短暂,状态稳定。
5、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理论知识,彻底改变言语发声的习惯,学会驾驭自己的声音,做到得心应手、收纵自如。
(二)播音发声的点的形成
1、语言活动方式不同于一般口语。做到准确清晰、富于变化。
2、语言负载的信息量大。播音语言是书面语的口头方式,精炼简洁,在较短的时间内传播较多的信息,吐字必须准确清晰。
3、传播工具和特点。通过电波传送,会有干扰、损耗、畸变,现场实况或音乐混播更复杂,声音的清晰度和穿透力是基本要求。
4、审美要求。我国有声音美感的历史,如戏曲、说唱等形式。播音用声要字清,还要玉润珠圆。
5、社会地位特殊。受众多,影响大,具有语言、信息的典范作用。
(三)播音员声音的基本要求
1、准确规范,清晰流畅。做群众的语音教师。不能有磊块、蹦字等情况,生动活泼。
2、圆润集中,朴实明朗。不干涩、不散、不扁,如清泉流入,使人愉悦、喜爱。
3、刚柔并济,虚实结合。发音吐字要有韧性、弹性,无论男女都不能一味的追求刚或柔。
4、色彩丰富,变化自如。善于传情、富于表现。发音吐字要有利于声音的变化,而不是追求固定不变的声音。
(4)正确处理情与声的关系
1、播音发声是为传情达意。让听众随内容而动,忘记播音员及其声音。
2、情动于内,声发于外。将情感转换为声音,在声音中蕴含情感。播音发声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与扩展发声能力,既要注重声音,又要注重声中情。
3、以情代声,以声传情。发声前领会蕴藏的情感,发声后检验感情表达效果,符合发声要领和情感表达要求。
4、要暖声,不要冷声。发声练习的每项内容,即使是纯技术性的练习,也有情感因素。要有由衷地愉悦情绪,发出暖烘烘的声音,不能板脸、冰冷。愉快和温暖是播音的基本色调。
一、播音吐字的要求
“字正腔圆”是人们对播音员吐字的要求与衡量标准,可概括为:准确、清晰、圆润、集中、流畅。
(一)准确----规范读音,“字正”。这是播音员必须要做到的,要符合普通话语音的规律,把字音发的比一般人更完美、更悦耳,更不应该念错别字。
(二)清晰----字音清晰是播音员的必备条件。声音再好也要清晰;声音不太好但清晰是可以的做播音工作的。
(三)圆润----有比较丰富的泛音共鸣,悦耳动听,“腔圆”,是对吐字的审美要求。相反则不符合。“珠走玉盘”是播音员追求的境界。
(四)集中----声音集中是对播音的审美要求,也是特殊条件要求。声音集中会给人聚精会神感觉,易于入耳、打动人心。否则,影响吐字的清晰度,音量显得小,觉得漫不经心,降低语言的表达力,也十分费力。
(五)流畅----字组成的语句要畅通无阻,字不能要得太死,不能留下雕琢的痕迹,听起来吃力又不自然。
总的来说,播音员吐字要做到颗粒饱满,轻快连贯,字字入耳动心;播着不费力、听者有美感。
(二)普通话发音吐字的改善,做到规范条件下的动听。
1、声母:力量集中在唇的中部,不能锅唇---b p m f;舌尖音发音时力量集中在舌尖的中部,使劲时有后缩的感觉,不能后卷;舌面音发音时的舌面应尽可能小,力量集中在舌面纵中部。
2、韵母:在牙关打开的前提下,高音略低,低音略高,前音略后,后音略前;增强唇舌展撮;略带鼻音。
3、声调:调值准确;气息平稳支撑;根据需要改变高低和幅度,符合语气、节奏需要。
一、咬字器官作用
咬字的功力来源于对咬字器官的灵活控制,吐字清晰而优美首先要锻炼咬字器官。喉部发出的声音,经咽腔到达口腔,在口腔受到各种节制而形不用的音色。这个过程就是咬字的过程,对声音起节制作用的口腔内的各部分就是咬字器官。口腔所以能灵活的节制声束使其形成各种不同的语音是由于:
1.口腔的上下两大部分可以通过牙等部位的有控制地开合,以改变口腔的容积。
2.口腔下部有能灵活运动的舌,它可以与口腔上不形成各种阻碍,舌高点使口腔分为前后两个腔体,舌的形状变化使口腔形状也随之变化。
3.口腔上后部门的软腭能升能降,以阻塞或打开鼻腔通道,改变口咽部的形态。
4.口腔最前端以开闭、展撮自如的唇为声音的出口。它的活动形成不同的辅音,造成不同的元音音色,构成一个音节。
二、牙关
牙关的开合直接影响字音的清晰、圆润及饱满。播音吐字要求口腔开度比口语大些。口腔开度变换,牙关控制也要随之灵活变化。
上下颌关节的运动直接关系到口腔开度及口腔容积,吐字作用有:
(一)影响口腔的泛音质量。口腔开度越大泛音量越大,它直接影响元音的第一共振峰。元音的不同口腔开合度比例全靠牙关控制。元音鲜明而饱满的音色需要略大于口语的适当的口腔开度。
(二)声束由咽腔进入口腔的必经通道。通道宽敞,声束通过顺畅,口咽部的共鸣能较好的发挥,声音通畅响亮;通道狭窄则会使声束不顺,声音闷塞褊狭,使声音易于冲上鼻腔而产生不必要的鼻音。
(三)影响舌的活动范围。字音清晰而圆润,要求舌的活动幅度比在口语发音是加大,这样牙关必须适当打开。
(四)牙关的打开也使口腔前部的器官运动更加灵活有力。
(五)口腔开合训练
1.要领:牙关比日常谈话开得略大些。下把放松而略向后退,上下槽牙间像嚼着弹性物而保持一定距离地打开、闭拢。开口时有上槽牙向上开的感觉,闭口时觉得口腔上部像啃东西似的向下扣,口腔开合灵活而有控制。口腔开合的咀嚼感觉有利于发声。
2.动作:
(1)按上述要求及感觉做口腔开合的咀嚼练习。(2)克服下巴紧张的练习。下巴紧张会影响喉部肌肉的紧张,对发声不利。用手扶住放松而微收的下巴,使其固定。缓缓抬头以打开口腔,再缓缓地头以闭口,体会下把放松的感觉。
(3)啃苹果。可以拳头代替,使口腔充分张开,开到极限微收,注意“挂钩”的打开。
(二)舌的训练
1.要领
(1)吐字时,舌要有向前活动的感觉,而不能向后缩。
(2)增加舌体活动的灵活性及弹动力,以保证字音的准确与清晰。
(3)加强舌前中部的收拢上挺能力。使力量集中在舌的中纵部,以保证字音的鲜明集中。在打开牙关的前提下,舌必须具有这种收拢上挺的力量才能保证字音的清晰、鲜明。吐字时舌高点以后的舌面要尽可能保持平展、放松。2.动作。以下动作可重复做若干次。
(1)弹舌。舌尖上翘,以较快速度来回弹上齿下缘。目的是活动舌头,增加舌的灵活性。可以在练习开始时做。
(2)刮舌。开始时舌尖抵下齿背,上齿缘接触舌叶;舌面部逐渐挺起,上齿缓沿舌的中纵线向后刮,口腔好像被舌撑开,直至不能再张大。这是练舌的收拢上挺力的主要练习。(3)伸卷。用力伸舌出口外,使舌前端呈尖形;向上卷回。
(4)舍左右立。舌在口内翻动90°使左边缘向上来立起;再翻动180°,使右边缘向上立起。这个练习难度较大,需经一段练习才能掌握。
(5)顶腮接围口转。闭唇,以舌尖用力顶左腮,再用力顶右腮;将舌前端置于齿外唇内,舌尖以上左下右的方向转动,然后再以反方向转动。
(6)发音。用短促的声音发de、ge、le,舌的相应部位要有一定力度。
(7)绕口令。调到敌岛打特盗,特盗太调投短刀。挡推顶打短刀掉,踏盗得刀盗打倒。
四、腭
腭俗称口盖,前三分之二十硬腭,后三分之一时软腭。硬腭呈穹隆状,其中纵线由前及后明显突起,叫腭中缝,腭组织在腭中线处很薄,只有粘膜,而两侧近牙床处显著增厚。
软腭是能活动的肌肉膜样膈,斜向后下,称为腭帆,中央伸向下方的指状突起,称悬雍垂,俗称小舌。软腭发炎时容易水肿。软腭能升能降。
(一)在吐字发声中的作用
1.腭是口腔的上盖、鼻腔的底板。口腔共鸣作用于上腭穹隆状态有所关联。一般情况下,腭拱宽而长的有利于底泛音共鸣,腭拱短而深的利于高泛音共鸣,如果腭拱过于窄深容易使声音锐利。
2.腭帆与舌腭肌直接控制着咽口的大小,是控制声束能否通畅进入口腔的门户。软腭又是后声腔的腔壁,适当提起软腭能较好发挥后声腔的共鸣作用,使声音宽厚,结实。
3.软腭的升降,造成鼻腔的闭或开。软腭在发音中升降频繁,要活动灵活,不能经常处于下垂状态,否则会出现囔鼻音。
4.硬腭前部是发音的主要内感区,在感觉声束达到这里时,能提高发音效率及声音的明朗度,产生良好的口腔共鸣。
上腭随牙关的打开有整个提起的感觉,注意软腭不能提得太高,也不要压舌根。1.半打哈欠。像半打哈欠状态打开牙关、提起上腭(软腭有撑起感),再缓缓闭拢。半打哈欠就是指不要开口过大,软腭不要过挺。
2.软腭升降。口轻松地半开,提软腭以闭塞鼻腔通路,打开时有轻微爆破声。重复若干次。体会腭咽闭合与打开的不同感觉,提高软腭升降的灵活性。3.软腭升降发元音。先提起软腭,发六个单元音,再发鼻化的六个单元音,辨别口音与鼻化音的不同色彩。
4.纠正鼻化音练习。普通话没有鼻化音,发声时只能是略带鼻化音以实现美化。发音时鼻腔应无明显的震动感,软腭是升起的状态。
(一)唇的作用。唇是字音的出口,唇的控制对字音的质量影响明显。1.不能向前突出,使声音闷暗,字音也容易包在口中。要唇齿相依发音。2.唇的收撮力强能使声音集中,收撮力弱则是声音散漫。3.汉语的四呼发音均与唇密切相关。
开口呼---唇裂较宽,唇部放松,口裂不能过大;
齐齿呼---唇形扁平,上唇几乎与上齿下缘平行,口裂不要过扁,相对要圆一些; 合口呼---唇呈圆形,口唇有合拢之感,不要向前突出; 撮口呼---唇形较圆,前声腔小,有撮唇感,撮两唇角即可。
(二)唇部训练
唇的撮展要非常灵活,活动幅度不能大,要“唇不离齿”,有较强的收撮力,力量集中于上唇中段。
1.撮唇。开小口,在提颧的前提下,唇沿齿向中间撮合,再展开;反复。这是基本练习。
2.增强唇力练习。合口撅唇;向左、右、上、下移动。
3.转唇。合口撅唇,沿上、左、下、右方向转动;再反方向转。
4.双唇打响。闭口提颧,上唇向中间缩,力量集中于上唇中部;反复发不带元音的b,有清晰的爆破音;出阻是能感觉到唇上肌向两侧斜上方的牵动。
5.ba音击点。面向墙壁,以练习四的状态发ba音,想象墙上与口平行处有一小窝,每个ba音都是一个小球,把小球从口里喷弹到小窝内。以观念带动声音的集中。
6.绕口令。八百标兵奔北坡
7.四呼发音练习。这是最重要的综合性唇形练习。面对镜子,按四呼的发音要求,依次发开、齐、撮、合音节;听声音,看口形;声音要准确圆润,口型要自然美观。
三、出字----对字头的处理
1.字头是一字之头,对它的处理影响整个音节的质量。
咬字无力,有声无字; 咬得过狠,字浊而滞。
字头又有阻气蓄气的作用,字头阻气有力,气息才能在成阻部位之后形成一定压力。所以有“字头取气”之说,“字正腔圆”中的“字正”首先要靠字头部位的准确。从字头在吐字中的作用看也确实一字之头。
2.介音(韵头)放在字头范围的原因。
介音是介于声母和主要元音(韵腹)之间的过渡性音素,在实际吐字时,它直接影响声母的唇型,与声母结合得十分密切。如:广---钢;电---但。
可见“四呼”得的发音要领在汉语音节发音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但与韵母开始发音时的唇形舌位直接相关,而且影响到声母发音的唇形及舌位。3.出字要叼住弹出。
“叼住”是指声母的成组于持阻阶段而言,也叫咬字阶段,包含下列的意思:(1)咬字要有一定力度,即成阻部位的肌肉要有一定紧张度,阻气有力;(2)咬字的力量要集中在相应部位的纵中部,而不要满口用力;(3)声母的唇形要合适,特别是“齐、合、撮”三呼,如果没有相应的唇形,就谈不到“叼住”;
(4)要有“叼”东西的巧劲儿,不能咬得过紧或过松,就像虎叼子。
“弹出”是指声母的出阻阶段而言,也叫吐字阶段。它的含义是轻捷而有力,像弹出弹丸,不粘不滞,不拖泥带水,不是拙劲。
只有“叼住”字头,才可能“弹出”,叼住是为弹出做准备。叼住弹出是瞬间的事。4.零声母音节的出字也要有一定力度,才能使整个音节鲜明清晰。
(1)i u ü开始的零声母音节,舌位适当提高,增加舌相应部位的紧张度,使有适度的摩擦,即发成半元音[j] [h] [w]。从这个角度看,汉语拼音方案的y、w就可以视为这类音节的字头。
(2)对开口呼的零声母音节,相应增加开始元音有关舌位的肌肉紧张度,必要时可在音节前加喉塞音[ʔ]。不然会出现音节模糊,语意不清等问题。
5.播音中出字方面的问题一是“浮”,二是“拙”。“浮”指出字无力,字音模糊,这是初学者因唇舌无力而易犯的毛病。“拙”字时博得任何听的人都感觉吃力,不舒服,而且容易影响语言的流畅和语气、节奏的自如运用。
四、立字----对字腹的处理,要求拉开立起。
1.对字腹的处理影响到字音的圆润、饱满。字是随着自腹的拉开而在口腔中“立”起来的,因而称为“立字”。主要元音在一个音节中口腔开度最大,泛音共鸣最丰满,声音最响亮。“吐字入珠”中字腹的处理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2.字腹要拉开立起。在字头轻轻弹出后,口腔随着字腹的到来而拉开到适当开度,感觉字音随上腭的提起而“立”起来。在牙关打开的前提下,这个开度略大于生活言语的字腹开度,以取得较清晰的音色和较丰富的泛音共鸣。结合声束向硬腭前部的流动冲击,这个时候就有了字音“挂”与上腭的感觉。
五、归音----对字尾的处理,要求到位弱收。
1.播音中最容易出现半截字,听起来不完整。从语音学的角度分析,每一次肌肉紧张度的增而复减,就造成一个音节。声母的紧张时突然增强的,音节中紧张的最高点叫音峰,它总是落在主要元音上;紧张逐渐减弱的最底点叫音谷,那就是音节的分界处;字尾正是处在紧张度下降的阶段上。如果在发音时只注意声音的响亮,不注意音节的完整,就很容易把这个处于衰落阶段的字尾忽略掉,成为“半截字”。
2.字尾处于口腔由开渐闭的阶段,肌肉有紧渐松的阶段,因此对字尾的处理要到位弱收。“到位”是针对不收而言的,尾音要归到应有的位置上。尾音要收到[i] [u],舌位趋向鲜明,口腔有个渐闭的过程。
“弱收”是针对强收而言的。尾音不能收得太重,违反音节发音的生理规律,说的人不自如,听得很僵硬呆板,影响吐字的流畅及语言的节奏。
3.没有韵味的开音节在发音时,肌肉紧张度同样是增而复减的。开尾音节是在主要元音上,也就是口腔最大开度上结束,随着肌肉紧张度的减弱,口形很容易也随之变小,这样就会使音色起变化,要在肌肉紧张度下降的情况下保持口形、音色,直至音节结束再变动,这需要有一定的功力。
六、吐字的“枣核形”
1.“枣核形”是说唱艺人对吐字过程形象化的描述,它是指头、腹、尾俱全的音节吐字状态而言。字头叼住弹出,自腹拉开立起,字尾到位弱收,合起来成为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枣核”。它涉及音节各部分口腔的开合度及所占的时值长短。
2.“枣核形”也就是吐字“玉润珠圆”的状态,它体现着字音的清晰圆润、颗粒饱满。单字和语流都这样。3.“枣核形”必须有气息的支撑。吐字时,嘴里要有充满气息的感觉,字音才能结实、有光泽。否则,嘴碎张开,缺乏气息的支持,字音也不会饱满圆润。“字头取气”起关键作用。4.“枣核形”是一个整体,是在口腔各部分不断滑动的过程中完成的。整个字音要有滑动感、整体感,不能断续、跳跃、拖泥带水。
七、“吐字归音”在播音中的运用特点 “吐字归音”研究建立在“唱”的基础上,播音运用时要灵活掌握。播音不能照谱进行,不能拖腔,延拍,慢于日常口语,但要比畅快的多。
1.唱的时候吐字力度强,字腹开度尽可能宽,字音尽可能亮,“嘴里竖个鸭蛋”,归音比生活语言紧、全,保证行腔中的字音清晰。播音时要达到生活化语言基础上的完整、清晰和圆润。不能“喷口”,发出“噗噗”的噪音,更不能开口过大,不归音,不自然。
2.“枣核形”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一字一板”,要随着音节的疏密、感情的要求而变化。一般来说,音节长的,“枣核形”完整些,端一些的,完整性差些,轻声音节既短且轻,则不可能完整。
播音内容千变万化,昂扬的要求吐字有比较饱满的颗粒,比较干净的收束,而柔和的抒情色彩却要求把“枣核形”拉长、拉扁,有时是“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其间变化细微,需要长期练习,才有控制的功夫。
3.唱的音节长,拖腔多,要求在字腹上行腔、延长,使声音响亮、省力,行腔中会有口腔开合的适度变化。播音时控制字音的长短主要体现在口腔主要是舌滑动的快慢、动程的长短上。长音节,滑动慢些,动程长些;最短的音节复韵母变成了单韵母、鼻韵母变成元音鼻化,有的音节甚至失去腹尾,只剩下字头。播音不能形成“一种唱腔”。
一、吐字的综合感觉
吐字综合感觉可归纳为五个字:拢、弹、滑、挂、流。拢——指发音有关部位着力点的向纵中部集中; 弹——指吐字的灵活轻快;
滑——指吐字过程中口腔(主要是唇舌)的滑动感; 挂——指字音“挂”于硬腭前部的感觉;
流——指字音向前流动的感觉。
向前流动的音流,受口腔的节制形成言语声的链。每一个字都是向前流动的,在流动中成“珠”,“挂”于硬腭前部,“弹”出口外;汩汩不绝,像一串珠的溪流,晶莹、活跃、充满生命力。
二、播音对气息的要求
播音用声的特点决定了对气息控制的要求。主要是要能较持久地进行控制,保持较为稳定的气息压力,能根据需要及时补气,能在相当幅度内作细微的调整。
1.要有较持久的控制力——播音员以一个人的独立创作为主。稿件长短不一,由几分钟、十几分钟、几十分钟,最长的有需播一两小时的。而长稿又往往是气势较大的政论性文章,要求声音由始至终保持一定力度,不见不衰,从容不迫,这就要求对气息有持久的控制能力。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播起长稿来势必是前半部还比较从容,越播越弱,到最后或是声嘶力竭,或是有气无力,这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
2.保持较为稳定的气息压力——这是对比于日常口语而言的。日常说话,吸气后一句开始气总是出得较多、压力较大,后面就弱下来,这是对气息没有控制的自然现象。在播音时这样用气就不行了,如果每次吸气后呼气与声音都是前强后弱,就会形成一种为听众所不能忍受的固定强调。播音员要根据节目内容的要求调整气息压力,无论句首或句尾,需要强势就强,需要弱时就弱,因此,吸气量要大于日常谈话,呼气时要能保持较为稳定的压力,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强弱调整。
3.呼气时间较长,并能根据需要及时补气——广播语言,一般句子长度比口语大,结构比较复杂,间歇比口语少而短,要把每个句子播得完整而有层次,就需要按照句子结构用气,决不能音气不够用而停下来吸气,破坏句子的完整性。这一方面要求播音员呼气的持续时间比较长,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在句子进行中补气、偷气的技巧。
4.能在相当幅度内对气息作细微的调整并且要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也就是说,对气息的控制要收纵自如——节目形式、内容的多样化对播音员的声音提出色彩多变、富于弹性的要求,而声音的变化无不与气息的变化密切相关,并且是以气息的变化为基点的。要想使声音收纵自如,气息先要能收纵自如。对气息的强弱、疾徐要求能做到既有相当幅度又细致入微的控制。播音不能象唱歌那样按照吸气符号有意识对气息进行控制调整,基于短时备稿和形式内容灵活多变的特点,播音员必须学会下意识地控制气息,即气息“自动地”随感情的需要而变化。这就要求有高度熟练的控制气息的技巧。播节目要求情绪贯穿,有“一气呵成”感,对气息的控制能够“停而不断”,始终是有控制的,任其起伏抑扬,总有“一口气”贯穿其间。
5.要学会短时无声吸气——即要求播音员能做较长时间的呼气及保持一定气息压力,吸气量就必须比日常大一些,吸气速度快一些。播音员的嘴离话筒很近,话筒的灵敏度又比较高,很容易混入吸气杂音。而吸气杂音多,会给人以不从容的感觉,甚至使人厌烦。因而播音员必须学会在短暂的时间内无声地吸气。
二、吸气。吸气时,吸气肌肉群收缩,口鼻同时进气,把气深吸进肺的底部,膈肌下降,下肋同时向两肋扩张;由于胸腔下部及腹腔上部扩展开来,此时感觉腰部发胀、腰带渐紧,小腹随之逐渐收缩。
三、呼气。呼气时,吸气肌肉群不是像生活中讲话那样放松下来,而是继续工作,小腹保持收缩的状态以维持两肋的扩张。同时,呼气肌肉群做回弹式的全面收缩。当收缩力超过扩张力时,两肋才缓慢会缩,膈肌缓慢上升,气息缓缓流出,小腹也随之逐渐放松。由此可见,呼气动作是在吸气肌肉群与呼气肌肉群像对抗的情况下完成的。只要适当调节吸气肌肉群的收张力,就可以控制气息的流速和压力。由于对呼吸起巨大作用的膈肌是不随意肌,而腹肌是随意肌,我们可以用小腹的收缩感来控制呼气,因而在发声训练中,小腹被称为“气根”、“气息支点”,也就是我国传统声乐中所说的“丹田气”、“气自脐间出”,因为古人把脐下三指处叫做丹田。
与生活中呼吸状态不同,播音用气过程中,小腹始终处于微收状态。膈肌由于下腹肌收缩产生的腹压而维持一定的张力,使两肋处感到有所支持。吸气使两肋快速扩张从而加快了吸气过程。
四、胸腹联合呼吸总的感觉是:小腹微收,随着气流从口鼻被吸入肺下部,两肋向两侧扩张,腰带渐紧,小腹随之收缩。呼气时,保持腹肌的收缩感,以牵制膈与两肋使其不能迅速回弹;随着气流的缓慢呼出,小腹逐渐放松但最后仍不失去收住的感觉,而膈与两肋在这两种控制下逐渐恢复自然状态。
一、流动感。
这是气息运用最重要的感觉。气息的活力源于流动。气息好比声音的血液,气息的流动形成声音的活力。呼出的气流像山间小溪,山溪流动不停,随石随坡而萦回,时而跳跃时而平缓,不断向前。气息也是这样,随思想感情的运动变化而变化流动的强弱疾徐,从容而又节制。流动感最明显处在吐字阶段。气息流动使颗颗字音形成的珠链从口中吐出,流动向前。气息的向前流动感与气息被小腹向下拉住的感觉又形成一对矛盾的力量。如果拉而不流,声音就会僵滞;如果留而不辣,气息又失去了控制。下拉上流,形成了声音弹性带的感觉。这个弹性带的枢纽在小腹。
二、控制气息流动的钥匙在小腹。
在发声过程中,小腹始终处于工作状态,也就是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我们要求“小腹微收”就是这个道理。小腹是随着发声的需要而改变紧张度的。需要发较高较强的声音时,吸气量较大,呼气压力大,小腹控制比较紧张,需要发中间偏低中等强度声音时,气吸五六成满即可,呼气的压强不大,小腹控制比较松而灵活,发声效率最高。发低音时,小腹控制松,而进出的气量比较大。播音发声多在中低音中等强度的基础上灵活变化,腹肌调节适度而灵活,能使声音得到有弹性的气息的支持。
三、补气的“橡皮球”感觉。
播音时,要根据稿件的需要而进气,在使用过程中及时补充,使气息经常处于有余力的状态,这样播起来才能从容不迫,不致气喘吁吁或声嘶力竭。因此,在句子进行中使人听不出痕迹的呼吸补气,就成了播音员必须学会的一项勇气技巧。补气的感觉是:当小腹与两肋的拮抗使胸廓处于适度扩张的状态时,胸廓就成了一个充满气息的有出口的“橡皮球”;随着气息的外流用掉,小腹与两肋逐渐松下来。当需要补气时,小腹一收,两肋同时张起,气息便“自动”的经口鼻得到补充,使“橡皮球”又鼓起来。
四、“一气呵成”干的形成。播音播到好处,会有“一气呵成”感。这种感觉首先来自于情感的贯穿,而气息的运用也起一定作用。播一篇稿件,从始至终,气息都要处于有控制状态。就是说,胸廓要始终是个“橡皮球”,不能中途“泄气”。即或在层次间的大停顿处,胸廓松下来了,小腹也仍然要处于工作即微收的状态,不能完全松下来,以适应感情转换的需要。这样气息“停而不断”,才能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等到整篇稿子播完,再完全放松,使呼吸恢复生活状态。
五、气息强弱疾徐的弹性变化源于感情的运动;感情的运动是推动气息变化的内在动力。如果不动情,气息状态凝滞不变,声音便呆板苍白,缺乏活力。如果感情动了,而气息不能随之自如变化,声音也就不可能自如变化,便会大大削弱语言的表现力。以感情为契机调节气息的运动变化是呼吸控制的高级阶段。
(一)坐姿
1.完全放松地从容吸气,腹壁逐渐突起; 2.呼气,腹壁逐渐恢复原位;
3.保持腹肌的收缩状态再吸气,此时两肋缓缓向两侧扩张,小腹逐渐收紧---这是我们要求的吸气状态。
4.保持一两秒钟,缓缓呼出; 5.重复做3、4。
(二)在练习一的基础上,呼气时撮口缓缓地吹或发si音,要求气息均匀而缓慢地流出。在重复做此练习时,呼气时间逐渐延长,以达到25秒至30秒为合格。
(三)坐姿,躯干略前倾,小腹微收。
1.从容地吸气,观念上气好像顺脊柱而下,后腰部逐渐有胀满感,两肋向外扩张,小腹逐渐收紧,吸气至七八成满。
2.控制一两秒钟,再缓缓呼出。
3.重复此练习,呼气要求同练习二。
这一练习的目的,与练习一相同,都是体会胸腹联合呼吸的基本状态,可以选作其中之一。
(四)立姿,胸自然挺起,两肩下垂,小腹微收。1.从容的如闻花香般地吸气。觉两肋渐开,至八成满。2.控制一两秒,再缓缓呼出。
3.反复作。在此练习基础上作练习二。
(五)辅助练习,立或坐姿。
两臂向两侧自然平伸,与肩平。
缓缓地深吸气,觉两肩胛骨向左右两侧移动,臂膀有伸长感。缓缓呼气,两肩胛骨逐渐恢复原状。
二、快吸慢呼练习。
在前几个练习的基础上缩短吸气时间。像准备喊突然发现远方走来的友人时的急吸气,两肋一下子扩起,然后缓慢平稳地呼出。
重复做此练习,逐渐延长呼气时间。
三、补气练习。
(一)快速吸气,胸廓有“橡皮球”感觉。
(二)呼气五六秒后补气,一收小腹,就口鼻进气,两肋张开。
(三)再缓缓呼气,如此反复十几次。每次呼气时间可以有长有短,直至能自如掌握。
(四)在上一练习基础上呼气时从容发声。小的文字片断都可以使用。在必要的地方吸入气息,并作吸气标记,一般是√。
这类练习进行时,需根据后面准备发的声音的长短来确定每次的补气量,音节多的时候,可以适当断开,或补入比前一部分句子单位更多的气息。
(五)长句子补气练习。
直到能从容地读清楚句子的内容为止。这是最重要最实用的补气练习。在句子进行中,有时需要在前一音节的尾巴上以极短的时间带进少量气息。一般习惯地称为“偷气”。可以使用 表示。
四、弹性练习。
快速吸气形成“橡皮球”后,一下一下地弹动小腹,每一弹动使气息急出后又补入,逐渐增加弹动速度。在此基础上,可运用连续弹发喉门音[xa]来体会。
二、喉部构造
喉由软骨作支架,有关节和韧带连在一起,由喉部肌肉负责运动而组成。上接咽部,下连气管。上部略呈三角形,下部呈圆形,前面比较突出的部分是喉结,男子的喉结明显一些。
(一)喉软骨
喉由十一块软骨构成,其中主要的有五块,即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杓状软骨及会厌软骨。他们由骨关节面及喉部各肌肉而互相联结。共同构成一间上下通连的活动小室,声带就长在这小室内。
环状软骨是喉的基础软骨,在最下面,形状像一枚指环,前窄后宽。下接气管。上面通过关节面与甲状软骨及杓状软骨相连。
甲状软骨是喉软骨中最大的一块,形如盾甲,位于环状软骨的上前方,构成喉的前壁。这面盾甲并不是平的,而是有些像一本张开的书,“书脊”就是甲状软骨角,男性呈51度~90度,女性成80度~114度,这就是喉结。甲状软骨板后侧的两个下角通过环甲关节面与环状软骨相连。声带前端附在甲状软骨角的内侧。
杓状软骨(又称披裂软骨)左右各一块,呈不规则的三面锥体形,地面“骑”在环状软骨的后上部,构成环杓关节。底前角时声带突,一对声带就附着在这里。这对软骨可开可拢,能转能移,对声门的开闭起关键作用。会厌软骨像一片树叶“儿童时期呈卷状”,通过韧带附于甲状软骨。他负责在吞咽时遮蔽喉口,不使食物进入气管,呼吸及发声时则打开。
另外,在声带的上方,还有两条室带,也叫假声带。声带与室带间的小空隙叫喉室。
(二)喉部肌肉
两条声带前端相靠,后端呼吸时分开,发声时靠拢。两声带间叫声门。负责声门开合、松紧的是喉部肌肉。从对声带作用看,喉部肌肉可分为三组:
1.声门闭合肌:收缩时,声门闭合。由环杓侧肌和杓肌。
2.声门外展肌:收缩时,声门开大。它是环杓后肌。3.声带张肌:负责声带的长短、松紧。
⑴ 甲杓肌(声带肌)。甲杓内肌长在声带内,也就是声带的本体,又叫声带肌。前端附在甲状软骨板交角内面,后端附在杓状软骨声带突。收缩时,声带缩短并彼此接近,所以也叫声带内张肌。
⑵ 环甲肌。收缩时,甲状软骨前倾,声带被拉长、拉紧,所以也叫声带外长肌。另外还有负责喉口张缩的喉口肌。
一、声带的结构
声带是分层结构振动体,分为包膜、移行层、本体三大层。外层包膜不能主动活动,在环甲肌收缩时而被动的活动; 声带肌本能自动收缩,它越收缩,皮膜越松皱;
移行层介于前述两层之前,与本体紧密结合,半自动半被动。
声带肌有纵、横、斜三向肌束纤维互相交叉。声带边缘能变薄,又能局部打开、闭合;既能整体震动,又可有很短一部分的振动。
吸气时,声带外展拉长;发声时缩短。
二、声带振动技能
发音开始前,声带进入发音准备状态。开始发音时,喉部肌肉收缩,使两侧声带达到必要的紧张度并相互靠拢或闭合,使声门缩小或关闭。这个时候,从肺部流出的气息使声门下气压增高,当气压超出声带闭合紧度时,气息就会周期性的迫使声带稍向两侧分开而冲出来。在冲出后的一瞬间,声带又恢复原来的闭合状态。接着又是增高气压、冲开声带和随之闭合。由于声带有节律的冲开与闭合这一系列振动,气流通过声门形成一系列气喷,造成空气稠密与稀疏相间的动荡状态而形成声门波。声门波经过声道共鸣管腔的放大、美化与节制,就成为人的语音。
发言语声时,声带主要是横向振动,就是想内向外振动。声带开大时,边缘变钝变厚;闭合时,边缘变锐变薄。声门关闭的时间远远超过开放的时间。
声带振动不能直接形成语音,但对语音的音高和音色有重要影响。声带长度变化产生不同音高;声带间声门开合变化产生不同音色。音高与音色的不同组合形成丰富的声音变化。而且,声门的闭合情况还会影响声门下气压的强度。声带长度与边缘厚度直接相关;声带越长,边缘越薄,声带越短,边缘越厚。人在发低音时,主要由声带肌控制,声带肌收缩变短,声音变低。在发高音时,主要由环甲肌控制,环甲肌收缩时用甲状软骨倾斜而是声带拉长偏紧声音变高。发中音时依靠两组肌肉对抗的方式控制。
发音是声门紧密闭合,声带振动发出的是乐音性质的明亮实声;声门轻松闭合或半闭合,声带振动以乐音成分为主,也带有部分气流摩擦音,发出的是柔和的虚实声;声门开度略大,声带振动的乐音成分小于气流摩擦噪音,是为虚声;发音时声带不振动,完全是气流摩擦音,这是耳语也就是气声的发音状态。当然,在每种声音类型中,由于声门开度、气流强度的不同,还有着若干层次的变化。
三、真声与假声
真声是相对于假声而言的。
人们日常用声,多在自然音域内。发音时,主要靠声带肌本体(甲杓肌)的收缩拉紧,声带边缘圆钝、包膜松皱;声带整体振动,方向主要是横向左右振动。发生轻松,音色较丰满,这就是真声。
当需要发更高音声音时,比如从事声乐艺术的人,需要扩大音域发出超高音,这是就要用假声。假声发音时,声带主要靠环甲肌拉紧、拉长,边缘变薄;声带不是全振,而是边缘震动;振动的方向主要是纵向上下振动;两声带不能紧密相贴而是有一条缝,随着假声的升高,声门裂隙也逐渐变短,到最高时,声带只有前1/3留一小椭圆裂缝。这种声音泛音成分少,听起来带有特殊的意味,不自然。歌唱中的花腔女高音、抒情男高音,京剧中的小生、青衣、花旦,都是主要使用假声。
由于真假声主要作用的肌肉不同,再由真声升高到假声时,有一个变换点,即换声点。经过训练,可以经过真假声结合的混声,而由真声顺畅的达到假声。
播音员使用的音域范围一般在真声区,假声只用作特殊的表达手段。在低音区,主要作用的肌肉是甲杓肌(声带肌),而环甲肌同时也有所活动。在中音区,则要依靠声带肌与环甲肌共同控制。这样,以声带机的收缩为主,辅以环甲肌的活动,这两组肌肉形成一种相拮抗的力量,有利于对声带的细微调节。
一、喉部放松,是发音控制的基本感觉。
1.喉部放松,声带才能自如的振动,发出泛音丰富的悦耳乐音。如果喉部用力,影响声带的自如振动,对发音不利,甚至会出现难听的噪音。
2.喉部放松,用较小的气流就能使声带振动,发音效率高。如果喉部用力,两声带紧密闭合,冲开它就相应地需要增加气息力度,发出的声音比较“硬”,声带也容易疲劳。
3.控制喉部肌肉活动的喉上神经与喉下神经属于迷走神经的分支。刺激迷走神经控制区,会大大降低喉肌张力,对发音产生消极作用,造成音量减弱和鲜明性减少。换句话说,喉部越用力,发出的声音越暗淡。
因此,要想提高发音效率,发出悦耳的声音,就要放松喉部。
二、控制方法与感觉。
1.控制方法:用吸气的状态发音。
2.练习方法:张嘴吸气;此时两声带是轻松张开的;喉部有上下张开的感觉;尽量保持这种状态发音。当然,发音时两声带不可能是打开的,但尽量以这种状态发音,两声带就能轻松靠拢,而不是仅仅闭合。我们可以把这种发音控制方法叫放松发音法。
用放松发音法发出的声音,音色介于实声与虚声之间;它比虚声结实,而比完全的实声柔和;它是乐音占优势的虚实声。
三、放松发音法的实践意义。
实践证明,采用放松发音法有诸多优点:
1.嗓音持久,能长时间的发出圆润的声音而不感觉疲劳; 2.泛音丰富,音色较丰满、柔和; 3.声音通畅,不会在喉部被堵塞;
4.声门开闭灵活,声音虚实变化自如,富于弹性; 5.交结近日常谈话的发音状态,听来自然亲切。
喉部的声带与呼出的气息相互配合而发音,如果动作不协调,就不可能发出合乎质量要求的声音。
一、呼出的气息要有一定的密度才能造成适当的声门下压。如果呼气量过少,气柱密度小,声音就不结实、发飘、“有气无力”,或是声音“只在嗓子眼儿里”透不出口外。
二、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控制气息的流量流速。如果气息失去控制,无节制地往外流,喉部就会自动紧缩以截至气流。这种用喉部节制气流以发音的方式,势必造成嗓音的捏挤、不自然、难于自如变化,而且还增加了喉部负担,容易疲劳。如果在气息无控制的情况下发强声问题就更大;一种情况是,气息压力不够,只得用加大喉部紧张度的的办法去“喊”,以至声嘶力竭;另一种情况是,气流量太大,此时,声门迅速闭紧,位于声带上方的那对假声带也会迅速靠拢下压,以阻挡气流、保护声带,这就不能不影响声带的自如振动,当强气流冲破障碍而喷出时,声带往往会因受冲击而充血,致使声音嘶哑。假如长期这样用声,就会造成声带的病变。
三、播音与歌唱不同,在单位时间内平均播出的自述比歌唱多;汉语是有声调语言,每一音节的高低升降都要求声带及气息压力作相应的调节。因此,汉语播音员要特别注意气息与喉部控制的协调平衡。比如去声字,声音由高到低,声带由紧而松,当需要强声发去声字时,如果气息控制不好,强气流会一冲而出,致使声音破裂。又如大部分上声字由于音变发成21调,声音最低,声带最松,容易漏气,如果缺乏气息支撑,声音很容易喑哑产生“噎住”的感觉。
四、发音时,气息与声带在时间上要配合好,要气到声门闭,不能此早彼晚。如果声门先闭,会增加冲开声带所需要的气息压力,费力而音直。若是气流先到,发音时会产生漏气现象,发音效率低,播者听者都感觉吃力。
由于开始的发音状态对以后的发音起着领头作用,因此要特别注意开始的音节起音时气息与声带的协调配合。
一、声道
人的声道是一个成直角的弯管。垂直的部分下面是肺与气管,中间一小段是喉腔,上面一大段是咽腔。水平的部分,下面是口腔,上面是鼻腔,中间以硬腭、软腭隔开,而软腭像一扇活动门户,可开可闭。
构成声道的各个腔体,除鼻腔(及鼻咽腔)外,形状、大小都是可以变化的,其中以口腔的变化最为灵活。正因为有了这种能灵活变化的共鸣腔体,人类才能发出千变万化的声音,作为语言的物质材料。
声道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由管子、阀门和腔体组成的空气装置,当类似风箱的肺被挤压后,气流通过气管“管道”到达喉部。喉既是可上下轻微以东的“活塞”,有时可开闭的“阀门”,它既可在气流作用下振动发声,也可以不振动仅起控制气流的作用。喉的上面是咽腔、口腔和鼻腔三个腔体,由社、软腭和唇三道“阀门”控制,使三个腔体连通或隔开,同时使腔体形状和大小发生变化,产生不同的声音。
1.喉腔----包括介于声带与假声带之间的喉室及位于假声带之上的喉前庭部。
假声带是声门以上的第一对门户,他们平常是张开的,既可以靠拢,也可以下压,使喉室的形状与容积发生变化。假声带本是声带的保护装置,当强气流冲击声带时,假声带会自动靠拢以阻挡气流。
喉口肌肉收缩可以扩大喉室,同时使喉口变细,使声门以上的气压因之升高,能够减轻声带肌对声门下压的负担。在发高音、强音的时候这种现象比较明显。
2..咽腔----是前后略扁的漏斗状肌管,也叫咽管,它是个容易较大的交叉路口。后壁附于脊柱,上起颅底,下连食管;前壁与鼻腔、口腔、咽腔相通。由上至下可分为三段:软腭以上前通鼻腔,成为鼻咽;中段前通口腔,为口咽;下段下连喉腔,叫喉咽。软腭的升降可以切断或打开口咽到鼻咽的通路。咽腔是声波比经的管道和三叉路口,对声音的扩大以至美化都起很大作用,是人体发生的重要共鸣腔。除鼻咽外,咽壁由肌肉构成,通过肌肉的收缩,可以改变咽管的粗细和咽壁的坚度,其中的口咽与口腔相连,对言语发声作用显著。而学会对口咽腔的控制,对于学声乐的人说来更为重要。
3.口腔----是最复杂、动作最灵活的腔体。既能上下开合,又能因舌形的变化而变化形状、容积而被划分为若干小腔体;前面有两道可开闭的门户:上下齿及上下唇;后上方又有软腭这道“活门”。在吐字控制中我们已经作了较细致的剖析。4.鼻腔----由垂直的鼻中间各分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底部是硬腭,外面是鼻甲。鼻腔前方由鼻洞与外界相通,后面通向鼻咽腔。鼻腔覆有粘膜,并有丰富的血管构成鼻甲海绵体丛。在各种刺激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下,海绵体可因充血而膨胀,甚至阻塞鼻道。
鼻腔有固定的容积,属于不可调节的共鸣器。
鼻窦像由鼻腔向周围骨质膨出的含气骨腔,包括额窦、筛窦、上颌窦及蝶窦,各有小孔口与鼻腔相通。在发超高音时,这些小窦起共鸣作用,而是歌者的头面部有震动感。
二、喉器的下面连着气管。气管是软骨和膜性组织构成的管腔;下面分为两支。气管、支气管在呼气时缩短缩小,吸气时扩张深长,但他们的伸缩不受意识的支配,不能随意调节。而且发音只在呼气过程中产生,所以可以看作不变的共鸣器,它们与能张能缩的胸部,构成胸腔共鸣器。
三、声道附近相关孔质部位的震动也有助于共鸣的产生和一定改变。如耳孔、头骨特别是后脑部位、胸骨震动引起的附近部位震动、腰腹周围的躯干等,均能引起程度不同的共鸣效果。
共鸣器官下移意识会使声音显得扎实,特别是改变轻浮的鼻音,获得浑厚、宽泛的声音共振,并最为接近日常的发音状态。主要避免的还是喉部的紧张。放松喉部前提下,提倡胸腔及其附近部位的广泛共鸣。
构成声道的几个腔体的共鸣作用分别有以下的基方面作用:
1.喉腔
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门波,首先经过喉腔,得到最初的共鸣。喉室的容积虽然很小,但因他是音波经过的第一个共鸣腔,它的状况对整个声音质量都有影响。
如果压迫喉器使喉室被挤扁,原始共鸣得不到充分发挥,就会使声音发“横”,如果束紧喉部以发音,也会影响原始共鸣而是声音单薄。以上两种状况都会使声音有被“锁”在后部的感觉,丧失一部分泛音,尤其是低泛音损失较大,从而影响整个发音质量。可见,喉放松的要求对充分发挥喉腔的共鸣作用也是重要的。
后头可以在一定幅度内降低或升高。降低时,声道变长,有利于低泛音共鸣;升高时,声道变短,有利于高泛音共鸣。但喉头过多的上下活动,容易使喉部肌肉疲劳,无益地消耗能量。因此,发音时,喉部还是基本稳定的好。
2.咽腔
咽腔的容积大,又是音波必经的管状弯道,对扩大及美化声音起重要作用。欲使咽腔的共鸣作用充分发挥,咽管必须通畅,咽后壁要直而不弯;脊柱的直与伸展感可以带动附于其上的咽后壁,使咽后壁也是直的,而且有一定的坚韧度,利于声波的通过。
口咽和鼻咽是咽管的弯头,除发鼻辅音外,大部分声波要经口咽进入口腔,因而,口咽弯道的通畅就成了重要问题。
·口咽的上盖是提起的软腭,软腭要适当提起以使口咽上部弯度适中。如果软腭提得过度,弯道近于直角,会使相当一部分声波折回,闷塞不出,如果软腭提得过少,口咽于鼻咽连通,相当一部分声波会冲向鼻腔而形成鼻化音。·口咽的前壁是舌根,舌根后退会使口咽垂直管道变窄变细,阻碍声波的前进,因而发音时舌不能后缩。
·口咽弯道的下壁是舌根上缘,欲使口咽弯道的垂直方向通畅,舌根就要适当降低,而舌是附于下颌的,也就是下巴适当降低。
由此可见,口咽的状态与口腔状态密不可分。由于大部分声波在口咽弯道处转变方向,由垂直向上转为向前,因而口咽后上部是控制共鸣的一个内感区。
·口腔-----口腔共鸣对于言语发生至关重要。没有口腔的活动也就不可能产生言语声;不能适当发挥口腔共鸣作用,就不可能使字音圆润动听;前面所说的喉腔、咽腔共鸣以至鼻腔、胸腔共鸣就无从发挥效用。所以,播音发声的共鸣效应最主要的便是口腔共鸣,其他墙体的共鸣,必须在口腔取得良好共鸣的基础上实现。
口腔的前面和上壁是由上齿、上齿龈、硬腭、软腭构成的口盖穹隆。呼出的气息与声波经口咽弯道进入口腔,在接近口盖的口腔上部密度与压力较大,在向前流动中冲击硬腭前及上齿龈中部,这就是发音时最主要的内感区----腭前区。声束射向腭前区,不仅由于腭前穹窿对声波的折射使声音更加集中。而且这个区域属于三叉神经支配区,当他受到刺激时会使喉肌张力增加,从而增加声音的弹性。
口腔共鸣使声音明亮结实,字音圆润清晰。也叫“中音共鸣”或“中部共鸣”。口腔共鸣是在吐字的过程中完成的,它不能脱离吐字而存在。吐字达到要求中运用共鸣。
4.鼻腔----鼻腔是个容积较大的固定腔体,它的共鸣作用通过几种方式实现:
·在发鼻辅音时,口腔通道被阻断,软腭下垂,声带振动,声音完全通过鼻腔透出。·在发鼻化元音时,软腭下垂,声波分两路同时从口腔与鼻腔通过,取得共鸣。汉语普通话没有单独存在的鼻化元音,这只是发鼻韵母中接近鼻韵尾时的发音状况。
·在用正常谈话音量发口音时,软腭上提,但阻塞不完全,大部分声波经过口腔传至口外,一部分声波咽后咽壁传至鼻腔,产生鼻共鸣。
·在音波通过口腔冲击硬腭时,由于硬腭的传导作用,引起硬腭上的鼻腔共鸣。在音量将大时,这种作用比较明显。
·歌唱家唱高音时,鼻腔及鼻窦等面前部小窦有明显振动感,一般人在发高音时也可以感觉到。所以这种共鸣也叫“高音共鸣”、“上部共鸣”或“头腔共鸣”。
在言语发声中,一般多用前三种方式。
发口音时,带有微量的鼻腔共鸣能使声音柔和而有光彩,发音省力;但如果过重,就会出现“嚏鼻音”。
5.胸腔
发生时把手放在前胸壁,会感到胸部在振动;声音越低振动感越明显。所以,胸腔共鸣也叫“低音共鸣”或“下部共鸣”。再仔细体会会发现,震动感是沿着胸骨上下移动的:随着声音的由低到高,震感集中点也由胸骨的下缘而上移至喉器的下方;比如发一个夸张的阳平声,就可以轻易感觉到震感点的上移。我们程胸部的震感点为胸部响点或发声的胸部支点。
胸部共鸣最不参与语音的制造,但它能使音量增加,听起来洪亮、浑厚而有力。
(一)播音的共鸣要求
1.保证字音清晰条件下的美化。要求:
以口腔共鸣为主。因为不同字音是在口腔内形成的,只有结合吐字运用口腔共鸣,才能保证字音清晰、字正腔圆。
泛音共鸣适量。不是共鸣越强越好,而是要适量。如果共鸣量过强,会产生“音包字”的现象,是播音发生的大忌。
2.声音不是其朴实、自然、大方。播音时直接面向听众的新闻工作,声音只能在言语生的基础上加以改善,而不能有任何造作的音色。这就要求:
灵活变化各种共鸣的比重。播音员要根据节目的形式、内容、对象、场合,灵活运用各种共鸣方式,以使声音色彩随节目的需要而变化。比如报新闻与讲故事、对幼儿于对成人、沉重的内容与欢快的内容,共鸣运用都是不同的。播音员的声音应根据自己的条件有自己的特点,但不宜像声乐工作者那样以某一种共鸣方式为主,形成特殊的声部音色。
关于运用胸腔共鸣。胸腔共鸣有浑厚、结实、有力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无动于衷的谈论事情时,声音大多是有胸声色彩的。在自然音域中,播音员用得最多的是中间偏低部分,需要有胸腔共鸣这个扎实的基础作为“底座”。这对男播音员更重要。如果声音缺乏胸声色彩,就显得轻飘无分量。当然,胸腔共鸣的运用要适当,胸声成分过多会使声音沉闷,而且容易影响字音的清晰度。
微量的鼻腔共鸣。除发鼻音时要放松软腭必须有鼻音共鸣色彩外,发臭音时可以略带鼻音共鸣,也就是软腭提起靠近后咽壁而不完全接触,这样可以使声音明亮,发音省力。但是比共鸣色彩不能多,多了就会出现“嚏鼻”音。播音一般不需要高位置(鼻窦等小窦)共鸣,不需要唱高音时那种“头声”色彩,这种色彩会使声音过于锐利,不够柔和。
(二)共鸣控制。发音的整体感觉是:一根弹性声音柱,有胸部的支持垂直向上,到口咽处流动向前,“挂”与硬腭前部,透出口外。
控制共鸣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1.脊背直而舒展,颈不要前探或后坐,颈前部肌肉放松,以保持咽管的流畅,利于发挥咽腔的共鸣作用。
2.胸部放松。不要故意挺胸,吸气也不要过满。气吸得过多时,为了保持气息不至快速流出,往往容易造成胸廓的僵硬,不利于灵活调节胸共鸣,并使声音有闷闭于内的感觉。
发音是放松胸部,主观感觉声音像从胸部响点透出,有利于增加胸共鸣色彩。
3.适当打开后槽牙,使槽牙之间有一定距离,像咬嚼着橡皮糖,下颌活动灵活,而不要“咬着牙”发音。这样声音才能流畅地到达口腔,取得较丰富的口腔共鸣。
4.感觉经口咽出来的声束,沿上腭中线前行,向硬颚前部流动冲击,从而有声音“挂”在硬颚穹隆上的感觉。声音明朗、圆润,发音省力。
人的共鸣腔内充满了空气,共鸣的运用与气息控制直接相关,共鸣调节只有通过气息的调节才能实现。比如,较强的共鸣需要足够的气量;高泛音共鸣需要空气柱有较高的密度和压力,小腹控制较紧;低音共鸣的运用需要一定气量,但控制柱也需要一定的密度与流量,才能把声音送到口腔前部,充分发挥口腔的共鸣作用。气流过强过弱都不利于共鸣的灵活调节。总的说来,播音共鸣需要的气量不大,但须控制灵活。
一、共鸣状态练习
1.以自己感觉最舒适的高音伐六个单元音a、e、i、u、ü,体会上下贯通的共鸣状态。发音时用手轻按前胸上部(胸骨处)会感到胸部的震动;再用两手轻按两颊,也会感到震动。2.降低声音发六个单元音,体会胸腔共鸣的加强,提高声音重新发,体会胸腔共鸣的减弱,共鸣位置的上移。
二、口腔共鸣练习。
3.适当打开后槽牙,从容地发复韵母ai、ei、ao、ou,体会声束沿上腭前行,“挂”与硬腭前部的感觉。4.发较短促的ba、bi、bu、pa、pi、pu、ma、mi、mu,体会声束冲击硬腭前部的感觉。
三、胸腔共鸣练习。
5.放松胸部及小腹用低音唱感觉声音从胸部透出,浑厚而省力。
5-3-6-6-.....哟
哟 哟
哟
哟
作以上练习时,“哟”字都不要发得很清晰,下巴要放松。
7.用较低的声音弹发声门音 /xa/,感觉声音像从胸部发出来,体会胸部的响点。由低到高一声声的弹发,体会胸部响点的上移。然后由高至低弹发,体会胸部响点的下移。
四、鼻腔共鸣练习
8.交替发口音及鼻化元音
ɑ---a—ɑ---a,发音时软腭下垂,气息从口鼻同时流出,体会软腭升起和下垂的不同状态及产生的不同声音色彩。这一练习是为了体会口音与鼻化音的不同,不用经常做。
9.拇指及食指轻轻按鼻骨两侧,发口音ba、bi、bu、pa、pi、pu,是声束打到硬腭前部。此时必有微弱震动;再发ma、mi、mu鼻的震动明显加强。在练习中会发现,a、i、u中,a音鼻共鸣最弱,而i、u比共鸣就强一些,这是因为舌位高,口腔通路小,音波容易上传鼻腔的缘故。由此,在发高元音时,应是当扩大口腔通路,以避免过量的鼻共鸣色彩。
五、音高变化的共鸣练习
10.拔音练习。既有最低拔向最高发a、i、u,体会共鸣状态的变化。5-6-7-...11.绕音练习。
(1)上绕音:由低至高螺旋形向上发a、i、u 5-7-2-4-6-5-3-1-6-...12.加泛音共鸣练习。
(1)加低泛音共鸣练习。按开、齐、合、撮的顺序发所有的复韵母和鼻韵母。先用自己最舒服的中音发开口呼,降一个音发齐齿呼,再降一个音发撮口呼。
ai ei ao ou ia ie iao iou ua uo uai uei üe
an en ang eng ong in ian iang ing iong uan uen uang ueng ün üan 6-4-2-7-5-6-1-3-5-...
第二篇:播音发声考试答案
播音发声考试答案 一.播音发声概论 1.人体发音器官按照呼出气流运动的方向由下而上分为动力系统、声源系统、成音系统三大系统。
2.听感反馈的两条路线:体外路线——声音通过空气振动传入耳中;体内路线——声波通过骨骼及肌肉振动传入耳中。
3.播音主持用声是自如声区范围内偏低的部分用的最多
4.播音发声的特点是以实声为主的虚实结合,声音清晰圆润;声音变化幅度不大,但层次丰富,表情达意准确;接近口语用声,状态自如,声音流畅。
5.练声的时间选择性问题因人而异,很多人习惯在晚上练声,因为他们觉得早晨练声会导致喉咙充血,而有些人晚上练声是他们声带嘴疲惫的时候,练声会导致声带紧张疲倦。人们常说 一天不练声自己知道 两天不练声别人知道,三天不练声全世界都知道,所以练声的必要性是很关键的,而我习惯早晨练声,早晨练声会让声音打开,使得一天的口腔开合很有力度。
二.呼吸控制 1.在胸腹联合式呼吸中腹部的变化状态:吸气时小腹逐渐胀大,呼气时小腹逐渐回收紧缩。
2.腹式呼吸比胸式呼吸气息吸得更深、更足。
3.常见的呼吸方式包括(胸式呼吸 胸腹联合式呼吸 腹式呼吸)播音主持用声采用的呼吸方式:胸腹式联合呼吸
4.播音主持用声采用的呼吸配合方式(慢吸快呼 快吸快呼 慢吸慢呼 快吸慢呼)5.换气的基本方法:偷气(以及隐蔽的方式,不为人察觉地迅速进气,是播音时常用的补气方式。偷气常用于句子当中的小量补气和紧凑的句首换气时。)抢气(情感和内容表达需要时,不顾及有没有杂音,明抢气口。)就气(听感上有停顿而实际上不进气,运用体内余气予以补贴,“就气“说完一句话,以达到语意连贯的效果。)
6.膈肌弹发训练的直接目的 增强呼吸肌力量 降低喉部紧张度
增加共鸣效果
三.口腔控制 1.字头、字腹、字尾的处理分别叫做出字(即是声母、韵头的发音)、立字(即是韵腹的发音)、归音(即是韵尾的发音)。
2.零声母不等于没有声母。普通话零声母音节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开口呼零声母音节,二是非开口呼零声母音节。
3.吐字归音理论中将一个音节的韵母部分可以划分为开口呼、齐齿呼、撮口呼、合口呼
4.口腔咬字器官中动作最灵活、起的作用最大的是唇与舌
5.按照在口腔中位置由外而内的顺序,舌可以分为舌尖、舌叶、舌面、舌根
6.在语音学中,字头字颈字腹字尾分别指的是:声母、韵头、韵腹、韵尾 7.枣核型:民间说唱艺人对吐字过程的形象描述。它是指头、腹、尾俱全的音节吐字的状态而言,字头叼住弹出,自腹拉开立起,字尾到位弱收,合起来成为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枣核型”。
8.吐字归音:所谓吐字归音是指对字头、字腹、字尾的完整处理,分别称之为出字、立字、收字(出字有力叼柱弹出,立字饱满拉开立起,归音弱收到位趋势鲜明)
9.播音发声对吐字的要求有:传统认知上(1、字正腔圆
2、千斤念白四两唱
3、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
4、噙字如噙虎
5、咬字不清,吐字不明,犹如顿刀杀人);现代理解(1、准确,字音准确
2、清晰,字音清晰
3、圆润,丰富的声音共鸣
4、集中,声音集中
5、流畅,轻快流畅)
10.打开口腔可以通过提颧肌、挺软腭、打牙关、松下巴等方法实现。11.要使唇舌力量集中,唇的力量主要集中在唇内缘的 1|3处 舌的力量集中在舌的 舌面
12.咬字器官在发音过程中要互相配合,总的感觉应该是张口像 打哈欠,闭口像 咬苹果。
13.打开口腔实际上就是张大嘴,口腔呈“前>后”型
14.顶舌:闭唇,用舌尖顶住左内颊、用力顶,似逗小孩儿嘴里有糖状,然后,用舌尖顶住右内颊,做同样练习。如上左右交替、反复练习。
15.饶舌:闭唇,把舌尖伸到齿前唇后,像顺时针方向环绕360度,然后向逆时针方向环绕360度,交替进行。
16.伸舌:将舌伸出唇外,舍体集中、舌尖向前、向左右、向上下尽力伸展。17.刮舌:舌尖抵下齿背,舌体贴住齿背,随着张嘴,用上门齿齿沿刮舌叶、舌面,使舌面能逐渐向上隆起,然后将舌面后移向上贴住硬腭前部,感觉舌面向头顶上部“百会“穴的位置立起来。
18.要做到咬字有力、字音清晰,就必须紧密控制口腔的各个部分。
19.软腭上升,可以阻塞鼻腔通路,加大口音效果;软腭下降,可以打开鼻腔通路,增加鼻音效果。
四.喉部控制 1.喉头的上下移动可以改变音色,但不可以任其随意运动,会造成声带紧张 2.声带紧闭是实声,声带间有缝隙发出的是虚声,有大量气息通过,声带基本上不发声阻碍叫气声。
3.发音体振幅大小的变化主要是由气流推动力的大小决定的。音长的变化是由声波持续时间决定的
4.依照宣读、播报、播讲、交谈的次序,音高逐级降低、音强逐级减少、音节间距逐级变短。
5.人体腔体与相应的高低音共鸣的对应关系是:胸腔腹腔:低音共鸣;口腔喉腔咽腔:中音共鸣;鼻腔头腔:高音共鸣
6.四声(阴平:音高而平,即由5度到5度,表示声音比较高,而且基本上没有升降变化,成为高平调,调值为55;阳平:由中音升到高音,即由3度升到5度,是个高升的调子,叫高升调,调值为35上声:由半低音先降到低音再升到半高音,即由2度降到1度再升到4度,是先降后升的调子,称为降升调,调值为214;去声:由高音降到低音,即由5度降到1度,是个全降的调子,叫全降调,调值为51)7.喉结位于喉部甲状软骨
8.声音色彩:是人通过听觉所获得的对于一种声音的综合印象。9.语音音色:至于因范畴中,这一类音区别于其他类音的本质性特征。10.嗓音音色:这种在语音音色意外多反映出的发音个体所就有的本质性特征,成为嗓音音色。
11.喉部控制的意义有:
1、改善美化声音
2、增加语言的感染力,丰富声音色彩
3、防止弊病,积极有效的保护嗓音
12.音域指某人声或乐器所能达到的最低音至最高音的范围。13.扩展高音:将自己发出的舒适的中音定位音阶1,用单元音a、i、u、v做练习,发长音。然后将声音升高,发音节2345……注意,发高音时应避免过亮的实声,尽量使用柔和的音色。升高时应循序渐进,一个新高度发的不费力时再往上升,不可急于求成,以免损害发音器官。
14.扩展低音:将自己发出的舒适的中音定位音阶1,用单元音a、i、u、v做练习,发长音。然后依音节7654……逐步降低。每次练到发一个音不费力完全自如时,再降至下一个音。声音下降时易出现声门闭合过紧的喉音,练习适应尽量避免。注意使声门稍开。尽量用柔和音色,这样可以避免对喉的伤害。15.一般而言,喉头偏高,音色脆亮;喉头偏低,音色浑厚。
16.喉头升高,声道变短,有利于高音共鸣;下降时,声道缩短,有利于高音共鸣。
17.要保护嗓子和少用嗓子的关系。保护嗓子并不是不用嗓子,而是要积极的用嗓,选择合适的方式,根据自己的声带进行适度训练,养成良好习惯。而少用嗓子是在发音器官发生疾病时要好好治疗与保护,女性在经期前后也要少用嗓。
五.共鸣控制 1.气流冲击声带产生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共鸣。
2.共鸣控制的作用:可以使声音具有高低、强弱、圆展等不同变化,有助于达到感情与声音的统一。
3.播音发声的共鸣方式为以胸腔共鸣为主,以口腔共鸣为基础
六.声音弹性的训练 1.声音弹性是指播音时声音形式对于人们变化着的思想感情的适应能力,即声音随感情变化而来的伸缩性、可变性。2.声音弹性的特点:1.是表现为声音的可变性。离开了声音各方面的变化,那就谈不上声音的弹性,这里面最主要的是气息状态和声音色彩的变化。2.是声音的变化呈现出对比性。也就是说声音的弹性是在对比当中表现出来的,是相对的。3.是这种对比具有层次性。在每一个对比项目当中都可以表现出不尽的层次,而层次之间有着细致的差别,控制水平越高,层次间的差别越细。4.声音的弹性不是以单项对比的形式出现的,而是以多种对比项目的复合形式出现的,这就产生了变化万端的声音色彩和性格。
七.情声气的结合 1.奶声奶气、甜言蜜语、忍气吞声”等词语表明了播音发声中 气息 的关系。2.“气乃情所致、气动乃声发”的含义就是说气是有情来所支持的,单纯的气是没有感情的,有感情所发出的气是有意义的,后半句
发声气是原动力,有气才有声,这也就是我们练声的目的
3.“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这句话点出了播音发声中 气息 的重要性。
4.情是内涵,是依托,声是形式,是载体,气是基础,是动力。情是主导,思想感情状态的运动指导着气息的运动,并组织发声器官的协同动作,才发出表情达意的声音来。气随情动,声随情出,气生于情而融于声。这就是情、气、声的关系了。所以我们要以情带声,以声传情,而绝不能本末倒置以声造情。
第三篇:播音发声考试重点(纸条)
播音创作的灵魂:情景再现
;停连既是心理需要,又是生理需要
停顿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的继续和延伸
;方法:扬停和落停,直连和曲连 分类:区分/呼应/并列/分和/强调/判断/转换/生理/回味/灵活性停连 词或词组的轻重格式是指音节与音节的音强比较,以重音为核心
语法重音:是指在不表示特殊的思想感情时按语法结构特点,朗读时把某些音节加重 逻辑重音:就是把那些不受语法限制,而由句子的潜在含义所确定的强调音节 修辞重音:朗读者对文章中作者所采用的修辞手段的同句给予强调
感情重音:由于情感的需要,对语句中某些词或词组加以情感色彩的强调 方法:强弱法,快慢法,虚实法
语气是播音表达技巧之一,语气的感情色彩和语气的分量共同构成了具体的思想感情 语势:一个句子在思想感情运动状态下的声音态势,或者说有声语言的发展趋向 把握节奏:重要的是把握有声语言的变化
;抑扬指声音高低的变化 节奏的类型:高亢、低沉、紧张、舒缓、轻快、凝重
即兴口语表达特点:现想现说、语音稍纵即逝、语言灵活多变、语音态势语有特殊功效 口语表达运用丰富的语言、调势、语气、节奏、表情、姿态、手势这些口语特有手段来表情达意
;
重音:并列/对比/呼应/递进/转折/强调/比喻/拟声/肯定/反义性重音
播音创作的灵魂:情景再现
;停连既是心理需要,又是生理需要
停顿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的继续和延伸
;方法:扬停和落停,直连和曲连 分类:区分/呼应/并列/分和/强调/判断/转换/生理/回味/灵活性停连 词或词组的轻重格式是指音节与音节的音强比较,以重音为核心
语法重音:是指在不表示特殊的思想感情时按语法结构特点,朗读时把某些音节加重 逻辑重音:就是把那些不受语法限制,而由句子的潜在含义所确定的强调音节 修辞重音:朗读者对文章中作者所采用的修辞手段的同句给予强调
感情重音:由于情感的需要,对语句中某些词或词组加以情感色彩的强调 方法:强弱法,快慢法,虚实法
语气是播音表达技巧之一,语气的感情色彩和语气的分量共同构成了具体的思想感情 语势:一个句子在思想感情运动状态下的声音态势,或者说有声语言的发展趋向 把握节奏:重要的是把握有声语言的变化
;抑扬指声音高低的变化 节奏的类型:高亢、低沉、紧张、舒缓、轻快、凝重
即兴口语表达特点:现想现说、语音稍纵即逝、语言灵活多变、语音态势语有特殊功效 口语表达运用丰富的语言、调势、语气、节奏、表情、姿态、手势这些口语特有手段来表情达意
;
重音:并列/对比/呼应/递进/转折/强调/比喻/拟声/肯定/反义性重音
播音创作的灵魂:情景再现
;停连既是心理需要,又是生理需要
停顿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的继续和延伸
;方法:扬停和落停,直连和曲连 分类:区分/呼应/并列/分和/强调/判断/转换/生理/回味/灵活性停连 词或词组的轻重格式是指音节与音节的音强比较,以重音为核心
语法重音:是指在不表示特殊的思想感情时按语法结构特点,朗读时把某些音节加重
逻辑重音:就是把那些不受语法限制,而由句子的潜在含义所确定的强调音节 修辞重音:朗读者对文章中作者所采用的修辞手段的同句给予强调
感情重音:由于情感的需要,对语句中某些词或词组加以情感色彩的强调 方法:强弱法,快慢法,虚实法
语气是播音表达技巧之一,语气的感情色彩和语气的分量共同构成了具体的思想感情
语势:一个句子在思想感情运动状态下的声音态势,或者说有声语言的发展趋向
把握节奏:重要的是把握有声语言的变化
;抑扬指声音高低的变化 节奏的类型:高亢、低沉、紧张、舒缓、轻快、凝重
即兴口语表达特点:现想现说、语音稍纵即逝、语言灵活多变、语音态势语有特殊功效
口语表达运用丰富的语言、调势、语气、节奏、表情、姿态、手势这些口语特有手段来表情达意
;
重音:并列/对比/呼应/递进/转折/强调/比喻/拟声/肯定/反义性重音
播音创作的灵魂:情景再现
;停连既是心理需要,又是生理需要
停顿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的继续和延伸
;方法:扬停和落停,直连和曲连 分类:区分/呼应/并列/分和/强调/判断/转换/生理/回味/灵活性停连 词或词组的轻重格式是指音节与音节的音强比较,以重音为核心
语法重音:是指在不表示特殊的思想感情时按语法结构特点,朗读时把某些音节加重
逻辑重音:就是把那些不受语法限制,而由句子的潜在含义所确定的强调音节 修辞重音:朗读者对文章中作者所采用的修辞手段的同句给予强调
感情重音:由于情感的需要,对语句中某些词或词组加以情感色彩的强调 方法:强弱法,快慢法,虚实法
语气是播音表达技巧之一,语气的感情色彩和语气的分量共同构成了具体的思想感情
语势:一个句子在思想感情运动状态下的声音态势,或者说有声语言的发展趋向
把握节奏:重要的是把握有声语言的变化
;抑扬指声音高低的变化 节奏的类型:高亢、低沉、紧张、舒缓、轻快、凝重
即兴口语表达特点:现想现说、语音稍纵即逝、语言灵活多变、语音态势语有特殊功效
口语表达运用丰富的语言、调势、语气、节奏、表情、姿态、手势这些口语特有手段来表情达意
;
重音:并列/对比/呼应/递进/转折/强调/比喻/拟声/肯定/反义性重音
播音创作的灵魂:情景再现停顿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的继续和延伸
;停连既是心理需要,又是生理需要分类:区分词或词组的轻重格式是指音节与音节的音强比较,以重音为核心/呼应/并列/分和/强调/判断 / 转换;方法:扬停和落停,直连和曲连
/生理/回味/灵活性停连
语法重音:是指在不表示特殊的思想感情时按语法结构特点,朗读时把某些音
节加重逻辑重音:就是把那些不受语法限制,而由句子的潜在含义所确定的强调音节
修辞重音:朗读者对文章中作者所采用的修辞手段的同句给予强调 感情重音:由于情感的需要,对语句中某些词或词组加以情感色彩的强调
方法:强弱法,快慢法,虚实法 语气是播音表达技巧之一,语气的感情色彩和语气的分量共同构成了具体的思
想感情语势:一个句子在思想感情运动状态下的声音态势,或者说有声语言的发展趋
向把握节奏:重要的是把握有声语言的变化
节奏的类型:高亢、低沉、紧张、舒缓、轻快、凝重
;抑扬指声音高低的变化 即兴口语表达特点:现想现说、语音稍纵即逝、语言灵活多变、语音态势语有
特殊功效口语表达运用丰富的语言、调势、语气、节奏、表情、姿态、手势这些口语特
有手段来表情达意拟声
;
重音:并列 /肯定/反义性重音
/对比/呼应/递进/转折/强调/比喻/
播音创作的灵魂:情景再现停顿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的继续和延伸
;停连既是心理需要,又是生理需要
分类:区分词或词组的轻重格式是指音节与音节的音强比较,以重音为核心/呼应/并列/分和/强调/判断 / 转换;方法:扬停和落停,直连和曲连/生理/回味/灵活性停连
语法重音:是指在不表示特殊的思想感情时按语法结构特点,朗读时把某些音
节加重逻辑重音:就是把那些不受语法限制,而由句子的潜在含义所确定的强调音节
修辞重音:朗读者对文章中作者所采用的修辞手段的同句给予强调感情重音:由于情感的需要,对语句中某些词或词组加以情感色彩的强调
方法:强弱法,快慢法,虚实法 语气是播音表达技巧之一,语气的感情色彩和语气的分量共同构成了具体的思
想感情语势:一个句子在思想感情运动状态下的声音态势,或者说有声语言的发展趋
向把握节奏:重要的是把握有声语言的变化
节奏的类型:高亢、低沉、紧张、舒缓、轻快、凝重
;抑扬指声音高低的变化即兴口语表达特点:现想现说、语音稍纵即逝、语言灵活多变、语音态势语有
特殊功效口语表达运用丰富的语言、调势、语气、节奏、表情、姿态、手势这些口语特
有手段来表情达意拟声 /肯定/反义性重音
;
重音:并列/对比/呼应/递进/转折/强调/比喻/
播音创作的灵魂:情景再现
;停连既是心理需要,又是生理需要
停顿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的继续和延伸
;方法:扬停和落停,直连和曲连
分类:区分/呼应/并列/分和/强调/判断/转换/生理/回味/灵活性停连 词或词组的轻重格式是指音节与音节的音强比较,以重音为核心 语法重音:是指在不表示特殊的思想感情时按语法结构特点,朗读时把某些音节加重
逻辑重音:就是把那些不受语法限制,而由句子的潜在含义所确定的强调音节 修辞重音:朗读者对文章中作者所采用的修辞手段的同句给予强调 感情重音:由于情感的需要,对语句中某些词或词组加以情感色彩的强调
方法:强弱法,快慢法,虚实法 语气是播音表达技巧之一,语气的感情色彩和语气的分量共同构成了具体的思想感情
语势:一个句子在思想感情运动状态下的声音态势,或者说有声语言的发展趋向
把握节奏:重要的是把握有声语言的变化
;抑扬指声音高低的变化
节奏的类型:高亢、低沉、紧张、舒缓、轻快、凝重
即兴口语表达特点:现想现说、语音稍纵即逝、语言灵活多变、语音态势语有特殊功效
口语表达运用丰富的语言、调势、语气、节奏、表情、姿态、手势这些口语特有手段来表情达意
;
重音:并列/对比/呼应/递进/转折/强调/比喻/拟声/肯定/反义性重音
第四篇:播音发声基础理论
普通话语音
第一单元 普通话语音概说
一、普通话的定义
1、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2、词汇: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3、语法: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4、中心词: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二、普通话语音的特点
1、北京语音音系较简单,音节结构形式较少。
2、音节中元音占优势,清辅音声母多,听感清脆嘹亮。
3、声调系统简单但变化鲜明;声调调值高音成分多,低音成分少,语音清亮高扬,具有音乐色彩。
4、音节之间界限分明,语音具有节奏感。
5、词汇的双音节化,词的轻重格式以及轻声儿化的使用使语言表达作用更加准确丰富。
三、语音的物理、生理及心理基础
1、语音的四个物理概念——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2、语音的生理基础——动力器官、振动器官、共鸣器官、咬字器官
3、语音的心理基础——发音过程和监听(语音听辨)过程。
五、语音基本概念
1、音节和音素,音位和音系
2、元音和辅音
3、单元音、复合元音及复合音、复合鼻尾音
4、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5、舌位和舌位动程
6、一般单纯元音、特殊元音、舌尖元音、卷舌元音、复合元音
7、送气与否和清浊与否
8、一般单纯元音发音条件和舌面元音舌位图
9、辅音发音要领表和辅音发音过程
10、声母和零声母
11、韵母和四呼
12、声调、调类和调值
13、轻声、儿化和语流音变 第二单元 声母
一、声母的概念
根据汉语语音学的传统分析方法,把一个音节分为声和韵两部分。
1、声母:即指“声”,一个汉语音节起头的辅音。辅音声母的发音过程分为成阻、持阻、除阻三个阶段。
2、零声母:没有辅音声母叫零声母,没有辅音声母的音节叫零声母音节。
二、按发音部位分类
1、双唇阻:b p m
2、唇齿阻:f
3、舌尖前阻:z c s
4、舌尖中阻:d t n l
5、舌尖后阻:zh ch sh r6、舌面阻:j q x
7、舌根阻:g k h
三、按发音方法分类
1、塞音
2、擦音
3、塞擦音
4、鼻音
5、边音
6、送气与否
7、清浊的区分
四、零声母发音要领:注意发音起始的辅音成分
1、开口呼零声母音节
2、非开口呼零声母音节 第三单元 韵母
一、韵母的概念
1、韵母:根据汉语语音学的传统分析方法,把汉语音节中声母以后的部分叫韵母。
2、韵腹:音节中,口腔开度最大、声音最响亮的那个元音是韵腹;韵母是单元音的,这个元音就是韵腹。又叫主要元音。
3、韵头:韵腹前面的元音。又叫介音或头音。
4、韵尾:韵腹后面的元音或辅音。又叫尾音。
二、按语音结构分类
(一)单韵母——10个
1、舌面元音单韵母:a、o、e、ê、i、u、ü
2、特殊元音单韵母:
①舌尖元音单韵母:-i(前)、-i(后)②卷舌元音单韵母:er
3、舌面单元音的发音条件: ①舌位的前后 ②舌位的高低 ③唇形的圆展
(二)复合元音韵母——13个
1、复韵母发音的特点
①舌位动程:舌位移动的过程。
②不是简单的两个或三个元音的相加。③无论二合还是三合复韵母,发音过程中总有一个元音开口度最大、声音最响亮且发音持续时间较长,叫做“韵腹”。
④根据韵腹在音节中所处位置把复韵母分为前响二合复韵母、后响二合复韵母、中响三合复韵母
2、复韵母发音要领
①前响二合复韵母:ai ei ao ou ②后响二合复韵母:ia ie ua uo üe ③中响三合复韵母:iao iou uai uei
3、区分宽窄复韵母(舌位动程大小)ai——ei ao——ou ia——ie ua——uo iao——iou uai——uei
(三)鼻音韵母(带鼻尾音韵母)
1、前鼻音韵母:
an ian uan üan en in uen ün
2、后鼻音韵母:
ang iang uang eng ing ueng ong iong
三、韵母按四呼进行分类
1、开口呼:指没有韵头,韵腹又不是i、u、ü的韵母。
2、齐齿呼:指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
3、合口呼:指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
4、撮口呼:指韵头或韵腹是ü的韵母。第四单元 声调
一、声调的概念
1、现代汉语语音学中,声调指的是——汉语音节所固有的可以区别意义的声音的高低和升降。声调贯穿音节始终,主要作用在韵腹上。汉语一个音节基本上就是一个汉字,所以又叫字调。
2、世界语言可以分为语调语言和声调语言两大类。汉语属声调语言。
二、声调的性质和特点
1、声调的性质——决定于音高变化。
2、声调的特点:声调的音高变化是相对的。
三、普通话的调类和调值
1、调类指的是对声调的分类。普通话声调可以分为4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2、调值也叫调形,指声调高低、升降、曲直的变化,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通常采用五度标记法记录调值。
四、普通话声调发音要领
1、阴平:高平调,55
2、阳平:中升调,35
3、上声:降升调,214
4、去声:全降调,51 第五单元 普通话音节结构与声韵拼合关系
一、普通话音节结构——普通话音节最多由四部分组成
1、声母,主要指辅音声母。
2、韵头,又叫介音或头音。
3、韵腹,主要元音。
4、韵尾,又叫尾音。
二、普通话音节的声韵拼合关系
——声母和韵母的拼合关系,即声母和韵母之间的连接的关系。第六单元 语流音变
一、语流音变的概念
1、定义:在语流中,由于受到相邻音节的相邻音素的影响,一些音节中的声母、韵母或声调会发生语音的变化,叫语流音变。
2、普通话中最典型的语流音变是轻声、儿化、变调和语气词“啊”的音变、词的轻重格式。
二、轻声
1、什么是轻声:普通话的每个音节都有声调,而在句子里有些音节失去了原有的声调而念 第3 / 7页 成较轻、较短的调子,叫做轻声。
2、轻声的作用:区别词性和词义等。
3、轻声出现的规律
三、儿化
1、什么是儿化:又叫儿化韵,是普通话和某些汉语方言中的一种语音现象,即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而同前面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个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
2、儿化的作用:修辞和表示语法功能。①表示喜爱、亲切的情感。②表示少或小的意思。③区别词性或词义。
3、儿化音变的发音规律
四、变调
1、什么是变调:音节在连读时,相邻音节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变调。
2、上声变调规律
3、去声变调规律
4、“一” 的变调规律
5、“不”的变调规律
6、重叠形容词的变调
五、语气词“啊”的音变——“啊”作为语气助词用在句尾时,因受它前面音节收尾音素的影响会发生不同的音变。
1、前一音节收尾音素是a、o(ao、iao除外)、e、ê、i、ü时,“啊”读做ya;
2、前一音节收尾音素是u时(包括ao、iao),“啊”读成wa;
3、前一音节收尾音素是n时,“啊”读成na;
4、前一音节收尾音素是ng时,“啊”读成nga;
5、前一音节收尾音素是-i(后)、r和er(包括儿化韵)时,“啊”读成ra;
6、前一音节收尾音素是-i(前)时,“啊”读成za。
六、词的轻重格式
1、概念:在汉语普通话及各方言中,双音节或多音节词的各个音节有着约定俗成的轻重强弱差别,成为词的轻重格式。
2、双音节词的轻重格式
3、三音节词的轻重格式
4、四音节词的轻重格式 播音发声
1.发声的物理基础: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波的频率;音强,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声波大小的振幅决定的;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持续时间; 音色,指声音的特色和本质,它决定于声波的含量所含泛音的数量和它们相对强度。2.发音器官在发音中起不同作用的器官按呼出气流运动方向由下而上分为三部分,即: 动力系统、声源系统、成音系统。
3.动力器官——肺,由肺呼出的气息是发声的动力;振动器官——喉头内的声带,它是 声源;共鸣器官——喉腔、咽腔、口腔、鼻腔以及胸腔、头腔。
4.胸廓的运动可以改变胸腔的周围径,主要是通过肋间肌的运动实现的。而膈肌运动主 要是改变胸腔的上下径。
5.声源系统主要是指的是喉和声带。第4 / 7页 6.7.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喉原音,喉原音很微弱。声道是人类发声的共鸣器官,在喉以上主要有喉腔、咽腔、口腔和鼻腔。在喉以下有 胸腔。
8.听感反馈有两条通道,一条是体外路线,声波通过空气振动传入耳中,另一条是体内 路线,声波通过人体的骨骼和肌肉振动直接传入耳中。
9.播音发声的特点:以实声为主的虚实结合,声音清晰圆润;声音变化幅度不大,但层 次丰富,表情达意准确;接近口语用声,状态自如,声音流畅
10.在我们否认自然音域中,除去最低的和最高的几个发得不自如 的音之外,中间的一 段我们叫它自如声区。播音发声一般要求自如声区能达到一个半八度以上为好。
11.发音吐字的综合感觉:声音像一条弹性的带子,下端从小腹拉出,垂直向上,至口咽 腔,沿上腭中纵线前行,受口腔的节制,形成字音,字音好像被“吸着”而“挂”在硬腭前部,由上门齿处弹出,流动向前。
12.发音的总体感觉:气息下沉,喉部放松;不僵不挤,声带贯通;字音轻弹,如珠如流; 气随情动,声随情走。
13.呼吸分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14.播音发声的特点决定了对呼吸控制的要求(播音发声的基本要求):就是能够运用胸 腹 联合式呼吸法调节气息,气息顺畅均匀、深浅适中、运用自如。15.广播电视艺术语言发声采用的有控制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换气的要领:换气时口鼻同时进气;进气应无声;两句话中换气应该在下句话的开头,避免憋气;进气量多少取决于表达的需要。
17.换气的总要求:句首换气无声到位,句中换气少量补充,句子之间自如从容,句子结 尾余气托送。
18.换气的基本方法:偷气;抢气;就气。19.为什么播音发声要特别讲究吐字? 听众、观众对广播电视这种传播形式的发音吐字会产生一种社会性的需求和评价标准,虽然不同时代的社会需求和评价标准会有不断变化的要求,但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播音主持艺术语言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都会有一些相对稳定一致的要求。
20.咬字器官:唇、齿、舌、腭。准确指的是字音准确规范;清晰指的是字音清晰; 圆润 是播音吐字的第三个基本要求、集中指的是声音集中。
21.播音应用吐字归音除强调字腹的饱满之外,还要求吐字过程的 圆润、平滑、力求 做到字头、字腹、字尾浑然一体。
22.吐字归音:是使字音清楚、准确、完整、饱满的传统发音手段。
23.吐字归音的要领:出字---叼住弹出;立字---拉开立起;归音---趋向鲜明,到位弱 收;整个字呈枣核型,颗粒饱满清晰。
24.咬字器官的互相配合的要领:首先是打开口腔,提起颧肌,打开牙关,挺起软腭,放 松下巴;力量的集中,唇的力量要集中到唇的中央三分之一处,舌的力量集中首先要集中在舌的前后中缝线上。25.什么叫声挂前腭?
由喉发出的声束经咽腔沿上腭纵线前行,向硬腭前部流动冲击,从而使字音挂在硬腭穹窿前部的感觉,并由上唇以上的部位透出口腔。这样发出的声音集中、明朗、润泽、穿透力强、发音省力。
26.喉的结构和功能:结构分为,环状软骨、甲状软骨、勺状软骨、会厌软骨、声带。功 能主要是通过各组软骨的协调动作让声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27.音高的变化:人在发声时,声带张力越大,声音可能越高,相反则可能越低;此外,16.第5 / 7页
在等音量限制下,气息压力增高时易于激发声带的高频振动,相反则降低;在保证音色和谐的前提下,人支配自己的音调发生高低变化的能力范围,在艺术发声中称为“音域”。28.没经过发声训练在喉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发音时喉部紧张、用力,或者是发音时 挤,压嗓子,发出的声音过紧。29.为什么要喉头相对放松? 由于人体存在的神经反射功能,声带闭合力和声门下压力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准则关系,所以在对一定音色追求中,人们在加大声门闭合力时,气息压力也随之增加,它的增加又会反过来刺激声门闭合力的再一次增大,最终造成恶性循环。陷入这种不良发声习惯的人发出的声音大而直,拙力感强,表现力差,同时声带还会因屡屡过力而形成物理性的损伤。所谓放松,就是要打破或避免形成这种恶性循环。使两力抗拮处于最为节省的最佳配合状态。
30.播音发声时,两条声带不是紧密闭合,而是轻松靠拢。从感觉上来说,喉部是放松的。在这种情况下喉部肌肉能够自如灵活地运动,才能较好地和由肺呼出的气流协调配合,完成发音过程。
31.播音发声时,喉部积极而放松的状态是喉部控制的最佳状态。
32.论述:喉部控制与呼吸控制、口腔控制的配合。发声的过程不是哪一个器官单独的动作,而是在大脑的统一指挥下,各发音器官协同动作完成的。我们在强调喉部控制的同时,也强调与呼吸控制、口腔控制的配合。有控制的一定强度、一定流量的气体在通过喉部的声门时,由于声门的控制状态不同,声带松紧,薄厚的变化,发出来频率不同,音色有变化的喉原音,经咽腔到达口腔,在口腔内收到咬字器官的各种节制,才变成负载一定意义的语音传递出来。发生时,我们不能只是把喉部作为一个“开关”,发一个音开一下。要想使喉部得到有效控制,应该在发声的过程中“抓两头,放松中间”,即加强呼吸控制和口腔控制,以求达到喉部发声状态的放松自如。也可以说呼吸控制不好或口腔控制不好,都会直接影响喉部控制状态,造成喉部在制声过程中局部不正常的紧强,负荷加重,影响声音的质量。
33.经训练,播音员,主持人的音高变化幅度应达到一个半八度到两个八度左右。
34.播音是“以实为主,虚实结合”的音色为基本色彩声音的,所有播音音色的变化,都 是在此基础上的变化形式,“以实为主,虚实结合”的音色,使听众感到结实而又不过分明亮,柔和又不是显空虚。35.怎样保护嗓音?
首先,要养成科学的用声习惯,避免使声音过于明朗,不要追求虚声,防止用声偏高或者偏低,以及不适当地长时间加大音量,过长时间用声。另外,为了保护嗓音,我们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吸烟,少喝酒,少吃生冷油腻和其它刺激性食物;还要保护好牙齿;有了疾病要尽早去医院找有经验的医生诊治,不要自己乱吃药;发音器官有了疾病不要硬撑着,避免发生器官的损伤;女性在经前及经期由于受性腺激素的影响,嗓音大多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表现为声带充血、水肿、闭合不良、张力不好、分泌物增多等。在这个期间也要注意应该减少发声,不要用声过度,时间不要长,强度不宜过大。
对嗓音保护的概括:精神畅快,心气平和。饮食有节,寒暖当心。起居以时,劳逸均匀。练嗓保嗓,都贵有恒。由低到高,量力而行。五音饱满,唱出剧情。
36.共鸣:发声体附近的其它物体的振动频率与发声体相同,它将由于共振的作用而发声,这种现象叫做共鸣。
37.共鸣的作用:使声音扩大和美化;直接参与语音材料的制作,在调节的过程中形成表 情达意的不同声音色彩。38.共鸣器官:可调节的:(喉腔,咽腔,口腔)不可调节的:(鼻腔),胸腔,头腔。
播音发声强调:首先要处理好鼻腔共鸣在区分鼻音与非鼻音,区别意义的作用。其次,试用鼻腔共鸣要适度。
40.播音发声的特点决定了它采取的共鸣方式---以口腔共鸣为主,以胸腔共鸣为基础的 声道共鸣方式。
41.播音发声对共鸣的控制首先是体现在发声时的精神状态上,要保持积极的状态。在形 成字音的过程中,对可调节共鸣腔的调节过程要保持顺畅、明确。
42.播音发声对共鸣的控制,是一种综合的控制过程,要保证呼吸控制、口腔控制、喉部 控制与共鸣控制的协调一致,互相支持。
43.声音弹性:指的是播音时声音形式对于人们变化着的思想感情的适应能力,即声音随 感情变化而来的伸缩性、可变性。
44.声音弹性的特点:表现为声音的可变性;声音的变化呈现出对比性、这种对比具有层 次性、声音弹性的变化不是以单项对比的形式出现的,而是以多种形式的对比项目出现的。(声音的弹性变化体现出变化多端的声音色彩和性格)45.论述如何获得声音弹性。首先,人的思想感情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是不断运动的,而人的声音通过控制调节是可变的。这两条是取得声音弹性的必要条件。a.思想感情的运动是取得声音弹性的内在依据。要根据栏目、节目、稿件、话题的内容,深刻体会情感运动中的细微变化而将之行之于声。b.要使声音富于弹性要注意气息随感情而运动。c.发声能力的扩展也有利于声音弹性的加强。d.在发声的各个环节中,对发声的条件、控制都要留有余地,这样才有利于声音弹性的表现。同时,对各种声音色彩对比的训练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选择练习材料,扬长补短,为综合控制打下基础。
46.播音发声对情声气有哪些具体的要求?
情,要具备最丰富的、并能随时调动起来的思想感情;对“声”的要求是能够充分表达各类不同稿件所确定的不同层次、不同色彩的情感,能清晰明确的传递稿件所带有的所有信息,并且具有各自声音形象的特点,经过科学训练规范化、艺术化的声音;对“气”的要求是能够符合播音员进行播音创作要求,有一定力度、呼吸控制自如、完美的配合发声需要,并且能够保护发声器官、美化声音的气息。47.运用情声气的原则:“情”要取其高,“声”要取其中,“气”要取深,以达到字 正腔圆,清晰持久、刚柔自如、声情并茂的境地。48.情声气的关系:“情”是内涵,是依托;“声”是形式,是载体;那么“气”是基础,是动力;气随情动,声随情出,气生于情而融于声。
49.男生在GKH容易出现问题,因为男生喉音比较重,所以会出现位置不准确;女生在JQX容易出现问题,因为女生口腔较小,出现舌尖的位置变化。
第五篇:播音发声复习资料
播音发声
理论问答 1.如何保护嗓音?
我们说的嗓音保护,指的是积极地保护,是在使用中的保护。一定要养成科学的用声习惯,避免使声音过于明亮,不要追求虚声,防止用声偏高或偏低,以及不适当的长时间加大音量,过长时间用声。另外,要注意坚持室外活动,以增强肌体对疾病的防御能力;其次是养成咽喉部卫生习惯;最后如果嗓子发生不适、刺痒、干燥或有烧灼感应及时就医。
2.发声的生理基础的三个系统?
发声三个系统分别是动力系统,声源系统和成音系统。
· 动力系统 由肺呼出的气流是发声的动力。动力系统指的是为人体发音提供动力的系统,主要由肺、气管、胸廊以及膈肌、腹肌等器官和相关肌肉组成。胸廓和膈肌的运动能改变胸腔的容积,由于气压差原理,使处于胸腔中的肺吸进或呼出空气。胸廓的运动可以改变胸腔的周围径,通过肋间肌的运动来实现。膈肌的运动主要是改变胸腔的上下径,膈肌的运动主要是通过腹肌的运动改变腹腔压力而间接实现的。
· 声源系统 由肺部呼出的气流经过气管通过喉部时,处于喉部的声带可在气流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发出声音。声源系统主要指喉和声带。喉的位置位于气管的上端。我们听到的声音的不同音高、音色,是由喉部肌肉的运动使喉部的状态发生变化,从而使声带发生长短,薄厚的变化而实现的。
· 成音系统 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喉原音,喉原音很微弱,但经过共鸣后得到扩大和美化,形成不同的语言音色,形成不同的声音色彩。声道是人们发声的共鸣器官,给人们提供较为丰富的泛音共鸣,使人们声音更为悦耳动听。
3.播音发声的特点?
以实声为主的虚实结合,声音清晰圆润;声音变化幅度不大,但层次丰富,表情达意准确;接近口语用声,状态自如,声音流畅。
4.发音吐字的综合感觉是怎样的?
声音像一条弹性的带子,下端从小腹拉出,垂直向上,至口咽腔,沿上颚中纵线前行,受口腔的节制,形成字音,字音好像被“吸着”而挂在硬腭前部,由上门齿处弹出,流动相前。
5.什么是胸腹联合式呼吸法?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并不是简单地胸式呼吸法加腹式呼吸法,而是指胸、腹所有呼吸器官都参与了呼吸运动,使胸廓、横膈膜及腹部肌肉控制呼吸的能力得到合作,不但扩大了胸廓的周围径而且扩大胸腔的上下径,因而能吸入足够的气息,气息的容量大。另外,由于能够稳定的保持住两肋及横隔膜的张力和来自小腹的收缩力量所形成的均衡对抗,有利于形成对声音的支持力量,这种呼吸方法更容易控制呼吸。在我国民族声乐及戏曲、曲艺等艺术发声中所说的“丹田气”就是胸腹联合式呼吸法。
6.播音发声的呼吸要求?
能够运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调节呼吸,使气息顺畅、均匀,深浅适中,运用自如。
6.胸腹联合式呼吸法的原理?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并不是简单地胸式呼吸法加腹式呼吸法,而是指胸、腹所有呼吸器官都参与了呼吸运动,使胸廓、横膈膜及腹部肌肉控制呼吸的能力得到合作,不但扩大了胸廓的周围径而且扩大胸腔的上下径,因而能吸入足够的气息,气息的容量大。另外,由于能够稳定的保持住两肋及横隔膜的张力和来自小腹的收缩力量所形成的均衡对抗,有利于形成对声音的支持力量,这种呼吸方法更容易控制呼吸。在我国民族声乐及戏曲、曲艺等艺术发声中所说的“丹田气”就是胸腹联合式呼吸法。
胸腹联合式呼吸法的原理主要是指气压差原理和呼吸机抗衡原理。
· 气压差原理 我们生活的大气压强一般情况下是760mm汞柱,人体内的压强为756mm汞柱,此时体内压小于体外压。空气会自动的由气压高的体外进入到气压低的肺泡内,使肺叶扩张起来,这是吸气过程。当人体一口气吸满时,体内压变为765mm汞柱,人体内的气压比体外气压高,肺叶内的空气会从肺泡经呼吸道排出体外,这是呼气过程。
· 呼吸机抗衡原理 我们在呼气时应保持在吸气最后一刻的状态,就是指吸气肌肉群在呼气时也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并与呼气肌肉群形成某种对抗,并结合口腔控制,使气流能按使用的需要有控制地,稳劲地呼出。这种感觉就是在呼气时保持两肋打开,腹壁“站定”的感觉。在出气时,小腹不能立即的塌陷,后腰像是有一只手在拉着你一样,缓缓的向外送气。
7.胸腹联合式呼吸法总的感觉是什么?
胸腹联合式呼吸法总的感觉应该是:随着气流从口鼻同时吸入,两肋向外侧扩张,同时腰带感觉渐紧,小腹控制渐强。呼气时,保持住腹肌的收缩感,以牵制膈肌与两肋不能回弹。随着气流的缓缓呼出,小腹逐渐放松,但最后仍要有控制的感觉。而膈肌和两肋则在这种控制的感觉下,逐渐恢复自然状态。胸腹联合式呼吸法又可分为两个阶段: 吸气 呼气 吸气的感觉:吸气要吸到肺底,两肋打开,腹壁“站定”(吸气的要领)。是那种特别深的闻花香的感觉。
呼气的感觉:呼气时保持两肋打开,腹壁“站定”的感觉(呼气的要领可分三步:第一步要掌握呼气的稳劲状态,其中应以快吸慢呼为训练重点;第二步要锻炼呼
气的持久力,一般要求一口气的呼气发声可持续30秒~40秒;第三步训练呼气与发声“挂钩”。掌握发声时呼气的调节方法。)在出气时,小腹不能立即的塌陷,后腰像是有一只手在拉着你一样,缓缓的向外送气。是那种吹蜡烛的感觉。
8.换气的要求什么?
句首换气应无声到位,句子当中应小量补充,句子之间从容换气,句子结尾应该余气托送。
9.为什么要进行口腔控制?
加强口腔控制是保证播音发声质量的关键。第一,是由播音员、主持人工作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播音员、主持人的交流对象不在身边,他们无法确切得知受众的具体情况,也不能通过观察得到反馈及时调整讲话内容和讲话方式。第二,通过电波传递的语音信号在信号传播的过程中,会受到损耗而变得模糊、不够清晰,出线失真现象。第三,汉语普通话的特点要求吐字发音清晰、准确。
10.播音发声对吐字的要求?
播音发声对吐字的要求可归纳为:准确、清晰、圆润、集中、流畅这五个内容。· 准确:指的是字音准确规范,也就是字正。播音吐字的准确还要求人们不易察觉的细微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以及唇形、舌位的要求和字调、语调的标准、规范。
· 清晰:指的是字音清晰。吐字清晰是播音吐字给人的一种明显感觉,清晰地吐字建立在发音的准确上,但准确并不代表清晰。另外,吐字清晰并不是单纯的加大音量获得的,而是在播音实践中,建立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发音技巧之上。· 圆润:我国传统说唱中把圆润的吐字称为“吐字如珠”。圆润动听的吐字才能保证语音中信息和情感的更大、更准确的含量。圆润,我们还应理解为在吐字的过程中,保持较稳丰富的泛音共鸣,使语音悦耳动听,也就是要实现“腔圆”的要求。
· 集中:指的是声音集中。集中地声音易于入耳,唤起听众的注意,打动人心。另外,由于播音员主持人工作的特殊性,声音集中才能具有“磁性”,具有“穿透力”。
· 流畅:我们发出的每一个字音,每一个音节都是融汇在语流中的,而不是一个个单独的音节。所以要求我们吐字归音必须灵活自如,轻快流畅。
11.吐字归音的要领是什么?
吐字归音是使字音清楚、准确、完整、饱满的传统发音手段。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特别是我国人民在说唱艺术实践中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吐字方法,“吐字归音”是这些方法的集中。吐字时要将音节在发音的不同阶段作出不同的处理。吐字归音把子头、字腹和字尾的处理分别叫做出字、立字和归音。吐字归音需要把握出字、立字、归音的要领。
· 出字:要求做到出字有力,吊住弹出。(吊住弹出 部位准确 气息饱满 结
实有力 短暂敏捷 干净利落 定型标准 准确自然)· 立字:要求做到字腹立字饱满,拉开立起。(拉开立起 气息均匀 音长音响 圆润饱满 宽韵窄发 窄韵宽发 前音后发 后音前发 圆唇扁发 扁唇圆发)· 归音:要求做到字尾弱收到位,趋势鲜明。(尾音轻短 完整自如 避免生硬 突然收住 归音到位 送气到家 干净利落 趋势鲜明)
12.出字、立字、归音分别是什么?
吐字归音把子头、字腹和字尾的处理分别叫做出字、立字和归音。吐字归音需要把握出字、立字、归音的要领。
· 出字:要求做到出字有力,吊住弹出。(吊住弹出 部位准确 气息饱满 结实有力 短暂敏捷 干净利落 定型标准 准确自然)· 立字:要求做到字腹立字饱满,拉开立起。(拉开立起 气息均匀 音长音响 圆润饱满 宽韵窄发 窄韵宽发 前音后发 后音前发 圆唇扁发 扁唇圆发)· 归音:要求做到字尾弱收到位,趋势鲜明。(尾音轻短 完整自如 避免生硬 突然收住 归音到位 送气到家 干净利落 趋势鲜明)
13.枣核形是什么?
枣核形是民间说唱艺人对吐字过程形象的描述。它是指头、腹、尾俱全的音节吐字的状态而言,字头叼住弹出,字腹拉开立起,字尾到位弱收,合起来成为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枣核型”。它涉及吐字时音节各部分的口腔开合及所占时值长短。枣核形的说法体现了汉语语音发音吐字的特点,但我们还应注意枣核形本身是一个整体,是字音在发音过程中咬字器官互相协调,在滑动中完成的,而不是机械的分割,因此发音过程应有滑动感、整体感。另外,枣核形要随语流中的音节的疏密、情感的变换而变化。
14.咬字器官相互配合的要领是?
字音主要由咬字器官配合发出的,要熟悉咬子器官并学会控制咬字器官需要掌握 打开口腔、力量集中、明确声音发出的路线和字音着力位置。
· 打开口腔:要有挺起上腭的感觉,上腭的挺起和下腭的放松可以适当加大口腔容积,为字音的拉开立起创造条件。因此要做到“提、打、挺、松”。具体是指提起颧肌、打开牙关、挺起软腭、放松下巴。
·提起颧肌:并不是成微笑状,而是稍有颧肌有紧张的感觉。此时口腔上部及上腭顶部会有展宽的感觉,鼻孔也会略为张大,上唇会展开贴往上齿,使唇的运动有了依托,更容易发挥力量。
·打开牙关:主要指双侧上后槽牙,保持向上提的感觉,这样做可以加大口腔开度,丰富口腔共鸣。
·挺起软腭:是抬起上腭后部的动作,减少鼻腔通路的入口,以避免气流过多的灌入鼻腔而造成浓重的鼻音。
·放松下巴:下腭的紧张会使舌骨向上移动,牵动喉头上提,使声音通道变窄。喉部肌肉不正常的紧张,会造成发声的紧张吃力,加重加快疲劳感。
· 力量集中:唇的力量要集中到唇的内缘,集中到中央三分之一处。唇的力量
分散是造成字音散的主要原因。
· 应明确声音发出的路线和字音着力位置:声音应该沿软腭、硬腭的中纵线推到硬腭的前部,这条中纵线就是声音发出的路线。硬腭的前部就是字音的着力位置。声挂前腭是这种感觉的集中概括:由喉发出的声束经咽腔沿上颚中纵线前行,向硬腭前部流动冲击,从而使字音有挂在硬腭穹隆前部的感觉,并由上唇以上的部位透出口腔。这样发出的声音集中、明朗、润泽、穿透力强,发音省力。
15.简述制声机理?
在气息由上向下的定向输送过程中,声带产生了开→闭→开→闭的周而复始、连续开闭的高速运动,声带颤动,空气产生了疏→密→疏→密的变化(即振荡),声波就此形成。
16.简述喉部控制要领?
·喉头的相对稳定:调整喉头垂直位移幅度,保持发声时喉头的相对稳定,是获得变化自然、和谐通常、润泽丰满的声音的有效方法。
·喉头相对放松:播音发声时,两条声带不是紧密闭合,而是轻松靠拢。从感觉上讲,喉部是放松的。在这种情况下喉部肌肉能自如灵活的运动,才能较好地和由肺呼出的气流协调配合,完成发音过程。喉部放松应该是发音时最基本的感觉。·喉部控制与呼吸控制、口腔控制配合:发声时,我们不能只把喉作为“开关”,发一个音开一下。要想使喉部得到有效地控制,应该在发生过程中“抓两头,放松中间”,及加强呼吸控制和口腔控制,以求达到喉部发生状态的放松自如。·注意克服不良发生习惯和动作:不良发生习惯往往来源于不良的发声心里。需要我们调整发声心里,提高审美素养,同时还要向生活语言学习,从生活语言中汲取营养。
17.为什么要喉头相对放松?
播音发声时两条声带不是紧密闭合,而是轻松靠拢。从感觉上说,喉咙是放松的。在这种情况下喉部肌肉能自如灵活地运动,才能较好地和由肺呼出的气流协调配合,完成发音过程。喉部放松应该是发音时的最基本的感觉。播音发声时,喉部积极而放松的状态,才是喉部控制的最佳状态。只有喉部放松才能使播音嗓音达到纯净、自然、持久、丰富和富于变化的境界,只有在喉部放松的状态下才能逐步实现喉部发声能力和控制使用能力的提高。
18.如何实现喉头的相对稳定?
喉头位置的调整要通过对喉外肌的控制来实现,采用如下步骤: ·有意提起、降下喉头,反复进行,使其灵活自如。
·在长期的发音过程中,寻找自己音色自然,无挤压造作的状态,将此时喉头的基准位置确认下来,以此位置做喉头垂直位移训练的中心。
·发音时,舌位的高低、前后及口腔的开合都会连带喉头上下移动,利用开口度小的元音“i”和舌高点偏前的元音“v”的延长音,锻炼喉头向下的控制力;利
用低舌位、开口度大的元音“a”和舌高点偏后的元音“u”的延长音,锻炼喉头向上的控制力。
19.如何做到喉头的相对放松?
播音发声时两条声带不是紧密闭合,而是轻松靠拢。从感觉上说,喉咙是放松的。在这种情况下喉部肌肉能自如灵活地运动,才能较好地和由肺呼出的气流协调配合,完成发音过程。喉部放松应该是发音时的最基本的感觉。播音发声时,喉部积极而放松的状态,才是喉部控制的最佳状态。要想提高发音的效率,发出悦耳的声音,就要放松喉部。要注意避免一张嘴发音就喉部发紧,脖子上青筋暴露,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要求的喉部放松,绝不是提倡越松越好,因为过松会使气息压力过小,致使声带运动迟缓、松懈,发出的声音极易散、沙、暗,给人以有气无力的感觉。
20.共鸣在发声中的作用表现在?
共鸣在发生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声音的扩大和美化。声带发出的声音叫喉元音,很微弱,通过共鸣得到扩大、美化,共鸣控制与音量、音高、音色和音色的调整都有密切的关系。二是共鸣控制的调节直接参与语言材料的制作,在调节过程中形成不同的语音,形成表情达意的不同色彩的声音。
21.共鸣的作用是什么?
一方面通过共鸣产生了不同的语音,另一方面还是声音具有各种不同的色彩。共鸣对声音的扩大和美化使我们的声音富于变化、多姿多彩,有明显的声音特色的变化。
22.胸腔共鸣的作用是什么?
胸腔容积大,对低频声波共鸣作用明显。胸腔共鸣不参与语音的制作,但可以扩大音量,增加低泛音,使声音听起来洪亮、结实、浑厚。
23.播音发声对口腔共鸣强调的要求是什么?
播音发声对口腔共鸣强调要打开牙关,提起颧肌,挺起软腭,放松下巴——打开口腔,使口腔在发生过程中处于积极状态。同时强调各咬字器官的力量集中,尤其是唇、舌力量的集中,舌位要准确、鲜明、动程要流畅、完整。
24.播音发声共鸣的特点是什么?(p386)
播音发声共鸣的特点是以口腔共鸣为主,以胸腔共鸣为基础的声道共鸣方式。
25.如何改善口腔共鸣?
·唇齿贴近,提高声音明亮度。避免翘唇带来较暗而且浑浊的音色,唇齿近贴可以改善共鸣。
·嘴角略微上抬,消除消极音色。嘴角下垂时,往往呈现出的是消极,颓废的感情色彩,可以结合“提颧肌”,使嘴角微上抬来改变声音色彩。·改善v(yu)、u、o的音色。都为圆唇元音,发音时使嘴唇突起增加了共鸣器的长度,导致音色过暗,色彩沉闷。尽量减小突起,使音色得到改善。
26.什么是声音的弹性?
声音的弹性是指播音时声音形式对于人们变化着的思想感情的适应能力,即声音随感情变化而来的伸缩性、可变性。
27.声音弹性的表现特点有哪些?
·表现为声音的可变性。·声音的变化呈现出对比性。·这种对比具有层次性。·声音的弹性变化不是以单项对比的形式出现,而是以多种对比项目的复合形式出现的。
28.如何获得声音的弹性?
(1、内容是依据。
2、能力是基础。
3、分寸是保障)
首先,人的思想感情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是不断运动的,而人的声音通过控制调节是可变的,这两条是取得声音弹性的必要条件。
· 思想感情的运动是取得声音弹性的内在依据。要根据栏目、节目、稿件、话题的内容,深切体会情感运动中的细微变化而将之形之于声。
· 要使声音富于弹性要注意气息随感情的运动。气息是发声的动力,是由情及声的桥梁。
· 发声能力的扩展也有利于声音弹性的加强。
· 在发声的各个环节中,对发声的调节、控制都要留有余地,这样有利于声音弹性的表现。
同时,对各种声音色彩对比的训练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选择练习材料,扬长补短,为综合控制打好基础。
29.声音弹性的训练有哪些?
声音弹性不仅表现在声音的可变性上,而且表现在声音的对比性的对比层次上。因此,加强声音的对比训练是提高声音弹性和丰富声音色彩的有效办法。
声音弹性对比的训练包括:①强与弱;②高与低;③刚与柔;④明与暗;⑤虚与实;⑥厚与薄;⑦粗与细;⑧前与厚等。声音的弹性变化不是以单项对比的形式出现的,而是以多种对比项目的复合形式出现的。
30.播音发声中的情声气是什么?
情,指的是在播音过程中,播音员服务于播讲目的,由具体稿件或话题引发,并由有声语言表达出来,始终运动着的情感。情是我们进行播音创作的依托。声,指的是播音员依据稿件或话题,使用发声器官,运用播音技巧所发出的表达思想感情,包容大量信息,并通过电声设备进行传播,经过科学训练的,规范化、艺术化的有声语言。
气,指的是在播音过程中,为使有声语言传情达意,播音员所控制自如使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所获得的发声动力。
31.播音发声对情声气有哪些具体的要求?
· 情,要具备最丰富的、并能随时调动起来的思想感情。要追求真实,以情带声。
· 声,要求能够充分表达各类不同稿件所确定的不同层次、不同色彩的情感,能清晰明确地传递稿件所载有的所有信息,并具有各自声音形象特点。
· 气,要求能符合播音员进行创作要求,有一定力度,呼吸控制自如,完美地配合发声的气息。
总之,情要取其高,声要取其中,气要取其深,已达到字正腔圆、清晰持久、刚柔自如、声情并茂的境地。
32.情声气之间的关系?
答:情是内涵,是依托;声是形式,是载体;气是基础,是动力。情是主导,思想感情状态的运动指导着气息的运动,并组织发声器官的协同动作,才发出表情达意的声音来。气随情动,声随情动,气生于情而融于声。我们要以情带声,以声传情,而绝不能本末倒置以声造情。
33.情声气结合需要重要的问题?
答:第一是气息。运动的气息来源于不停变换的控制。
第二是声音的运用。要注意声音色彩对比,一定要用足、用够、用活。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声音,抓住自己声音的特色逐步确立自己的声音形象。
第三要注重实践性。在经过备稿到播出的整个过程中,要不断地根据稿件、话题所提供的线索,不断地挖掘新内容,找出新感受,以促进思想感情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