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下语文教案美丽的西双版纳_沪教版-文档资料
美丽的西双版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识记8个生字,重点理解“悠然自得、五彩缤纷”等词语。积累7个词语,正确描写5个汉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展开想象说说,如果你走进西双版纳密林,会遇到什么情景。
3、知道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王国,又是动物王国。体会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展开想象说说,如果你走进西双版纳密林,会遇到什么情景。
2、知道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王国,又是动物王国。体会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出示图片):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组照片,是老师到西双版纳旅游时拍的。看后,谈谈你的感受。
2、出示课题。(学生字:版)
二、解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录音,你听到了些什么?
2、学生自学课文。(1)读通课文内容,不加字、不漏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
(2)自学文中11个生字。
3、学后反馈。
三、学习课文,加深理解。
1、西双版纳在哪里?那里有什么特点?
出示第一节,生朗读。(个别、齐读)
2、西双版纳不仅森林面积广阔,而且有许多独特的植物,可谓资源丰富,不愧是植物的王国。(二、三小节)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植物?(1)同桌对读,用“——”划出两小节中介绍了哪些植物。(2)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种植物来读一读句子。(3)引读第2、3小节。
3、西双版纳动物种类繁多,其中不乏珍贵的野生动物,看看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动物?(第四节)
4、为什么说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1)“王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里是动物的王国呢?(从介绍的动物以及省略号中找到)
(2)个别读。找自己的好朋友合作读这小节。
(3)说话练习:同学们课前还找到了许多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动物资料。请大家用:我来到了西双版纳,我看到了()。的句式
第 1 页 来说一说。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4)四人小组交流。
4、西双版纳景色美,人更美,(师出示相应的图片和资料)学生体会。
5、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资料。
6、请你做个小导游,把西双版纳最有特色的风土人情介绍给游客们。
四、总结全文,反馈练习。
1、读全文。
2、指导写字 板书设计
美丽的西双版纳
植物王国 多 奇特
动物王国 多 珍贵
风土人情 建筑 穿着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复习巩固)
1、完成写字本
2、完成课后练习。回家作业:
1、选择喜欢的课文内容背诵。
2、上网查找资料,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
2、听课文(12)录音3遍,诵读一遍。回家作业预计完成时间:15—30分钟 教学反思:
第 2 页
第二篇:(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 1
美丽的西双版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认识本课“版、耸、霄、蚊、壶、愁、喷、芋、宽、悠、羽”11个生字。正确描写“耸、蚊、砍、悠、宽”。
2.能正确朗读课文,知道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并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背诵。
3.了解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西双版纳风景图片和那里植物和动物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出示图片):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组照片,是老师到西双版纳旅游时拍的。看后,谈谈你的感受。
2.出示课题。(学生字:版)
二、了解课文,学习生字。1.听课文录音,你听到了些什么? 2.学生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内容,不加字、不漏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2)自学文中11个生字。3.学后反馈。
(1)开火车检查。正音:耸、愁、喷、羽。(2)注意字形,仔细书空:壶、喷、宽。(3)游戏:看谁眼睛亮。解释:边陲、傣族(词义)
说明:在反馈时注意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先试着做游戏,给他们信心。
三、学习课文,加深理解。
1.西双版纳在哪里?那里有什么特点? 出示第一节,生朗读。(个别、齐读)
2.西双版纳不仅森林面积广阔,而且有许多独特的植物,可谓资源丰富,不愧是植物的
王国。(二、三小节)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植物?
(1)同桌对读,用“____”划出两小节中介绍了哪些植物。(2)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种植物来读一读句子。(3)引读第2、3小节。
说明:让学生养成仔细阅读的习惯,划答案的时候注意不要遗漏。
3.西双版纳动物种类繁多,其中不乏珍贵的野生动物,看看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动物?(第四节)
4.为什么说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1)“王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里是动物的王国呢?(从介绍的动物以及省略号中找到)
(2)个别读。找自己的好朋友合作读这小节。
(3)说话练习:同学们课前还找到了许多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动物资料。请大家用:我来到了西双版纳,我看到了()。的句式来说一说。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
说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说,无论用课内还是课外的语言,都要予以鼓励。
(4)四人小组交流。
5.西双版纳景色美,人更美,(师出示相应的图片和资料)学生体会。6.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资料。
7.请你做个小导游,把西双版纳最有特色的风土人情介绍给游客们。说明: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四、总结全文,反馈练习。1.读全文。
2.指导写字:注意比较“耸、悠”两个字在田字格里的比例。
第三篇:(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 2
《美丽的西双版纳》说课设计
【说教材】
《美丽的西双版纳》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说学情】
通过前三册教材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读儿歌、背儿歌方面基本没有难度,而在识字方面,也掌握了不少识字的方法:联系生活、编顺口溜、想象„„因此,在记字形上也没有太大困难。到了二年级,要开始逐步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加强对语言的关注,思维的训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识字上。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我制定了教学目标(详见[教学设计])。旨在在识字的同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观察、说话及合理利用所收集的资料的能力,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说教学过程】
在这篇课文中,共有11个生字。由于学生们通过日常学习及生活的积累,已有一定的识字量,而且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在本课中,我采取了集中识字的方法。即11个生字除了1个生字在课题中出现学习之外,其余10个字都在初读课文之后由学生自学。学生自学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已经认识的字读一遍,把学习重点落在不认识的字上。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加以指导。在此基础上,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学习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针对自己学习得不是很牢固的字加以巩固。学生互做小老师,在把自己好的方法传授给其他人的同时,也巩固了知识。在这篇课文中的生字,笔画教多,所以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观察字形,同时重点指导要书写的字,如:宽、悠。也可借助学习形声字的方法,记住:耸、霄、蚊、愁、愤、悠,并通过游戏的形式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
整篇课文围绕西双版纳的风土人情展开,这中间的两句中心句是课文的切入口,即:西双版纳是植物的王国。西双版纳又是动物的王国。先从介绍植物入手,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了解那里植物的不同特点,这其中有一些植物是学生闻所未闻的,所以可利用网络查找一些资料、照片,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同时,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植物来重点读一读,突出这一植物的特点。在了解了西双版纳为什么被称为植物的王国后,再去读有关于动物的部分就容易了,因为两部分的写作手法基本相同,在读通读顺第4小节之后,让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资料融入课堂中,用教师所给的
句式来介绍。
在学完课文之后,让学生把课内外所获得的有关于西双版纳的风土人情的资料综合起来,给出相关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通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地了解西双版纳,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教学实录片段】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轻声读读第4小节,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双版纳是动物的王国?
生:我看到了那里有许多的动物,有长臂猿、黑灵猫、象群、„„
生:我读到那里的动物与游人嬉戏,在丛林中散步,说明它们在那里生活的很开心,是那里的主人。
师:那你能用一种高兴的语气来读读这一小节吗? „„
生:我从这小节里最后一个标点可以看出,因为这是一个省略号,说明还有许多动物还没有介绍呢。
师:是啊,你观察得真仔细,一个小小的标点你也不放过。„„
【案例分析】
低年级的语文课通常是以识字为主,可到了二年级下半学期则把学习的中心逐步从识字过渡到了阅读教学。而阅读教学中又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在现在的教学中,除了要求让学生学好手中的文本之外,还提倡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来围绕一个主题寻求多种资料。学生们有的查阅报刊,有的到互联网上搜寻,从中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那么如何用好这些资料呢?
语文课上让学生把所找的资料交流一下,是要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的。这不是像常识课一样介绍一个科学原理,也不是像地理课那样把当地的一些特点来说一说。在教学《美丽的西双版纳》时,我也让学生们课前去找有关西双版纳风土人情的资料。学生们找来了厚厚的一叠,怎样把手上的资料用到位呢?我在教学第四节有关动物的部分用到了。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说话练习:用“我来到了西双版纳,我看到了()。”的句式来介绍西双版纳的动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练习。课文本身的语言较为生动,写出了很多动物的特点,学生在熟读之后,可以把这些语言用上,化为自己的。如果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把自己找到资料用上。这是一个搜集、提炼、处理、表达的综合过程。这样寻找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得到锻炼,同时语言文字训练也有了,可谓一举两得。
而后面结合西双版纳的风土人情,选择一点来说则自由度比较大。学生少则说一两句,多则可以说清一个特色也是很不容易的。发挥手中文本及资料的最大效益是一件
很巧妙的事,值得我们用心去思索,不断去实践。
【训练材料】
一、下列字中,哪些是读前鼻音的?把这些字圈出来。版耸霄蚊壶愁喷芋宽悠羽
二、给下面的字加上部首,并组成新的词语。文()()()()肖()()()()兑()()()(三、口头填空。
西双版纳既是()王国,又是(如果我到了西双版纳,我最希望())王国。在那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
第四篇:沪教版语文四年级下颐和园教案
16、颐和园
【教学要求】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了解课文中“横槛、神清气爽、琉璃瓦、金碧辉煌、堤岸、画舫、掩映、闪闪发光”等词义,并体会“几乎”的用法。
2、默读课文根据过渡句,了解作者游览路线。
3、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4、感受北京的颐和园景色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收集所感兴趣的祖国名胜景点的照片和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园林美景
1、同学们,首都北京有一座著名的园林“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部,是清朝皇家避暑的行宫,又称夏宫,是我国现在规格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典园林,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游览北京的颐和园。
⑴出示课题: 重点看清“颐”的笔顺(书空左半部分)
⑵齐读课题
2、让我们随着摄像机的镜头去领略一番。
媒体播放视频,感受美景
3、用文中的一句话总结一下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二、整体感知,了解游览路线
1、过渡: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作者在整个游览过程经过了哪些地方呢?请大家轻声朗读课文,把表示地名的词圈出来。(交流)
板书:长廊
万寿山佛香阁
排云阁
昆明湖十七孔桥
2、再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介绍自己的游览路线的呢?用“”划出有关语句。
⑴学生交流。(媒体出示过渡句)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⑵作者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都用了一句句子连接起来,这些句子写得很有顺序,看了让人一目了然。(媒体出示:在“绕过、走完、登上、下来”等词下加上红点),这些词语用得多准确啊!
⑶引读过渡句。
3、语言训练:谁能看着地图,说说作者的游览路线。
4、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一定的游览路线,向我们介绍了他所游览的景点。(板书:按照一定的游览路线)
三、突破重点,掌握游记方法
1、过渡:作者游览了那么多景点,你最喜欢哪一个景点呢?小组学习,说说喜欢的理由。
2、媒体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你们最喜欢哪一个景点,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3、学生交流,媒体随机出示相应小节。
长廊
⑴红漆的柱子,绿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看图理解“700多米”。(700多米相当于70多个教室相连,一眼望不到头)⑵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出示横槛上的画,朗读指导。(有8000多幅,要读出长廊长,彩画多,设计奇的感觉)
⑶小结:作者就是用这些句子写出了了长廊长、颜色美、彩画多、设计奇的特点,同时写出了颐和园的美。
⑷引读课文。
万寿山
⑴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①媒体出示图片,解释琉璃瓦。质疑:为什么要用黄色的琉璃瓦而不用绿的呢?(佛香阁建筑在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阁高40米,有8个面、3层楼、4重屋檐;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相当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
(佛香阁是乾隆皇帝和太后来住的地方,黄色是皇帝用的,黄色表示皇帝的气派,壮美,象征着皇家气派。)
②指导朗读。抓住:耸立、金碧辉煌、闪闪发光、黄色。(要读出气派大的感觉)
⑵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指导朗读。要求掌握好:掩映、黄的、绿的、朱红的这几个词的语速和语调,把绿树与宫殿互相遮掩相互衬托的颜色美、形态美读出来。
⑶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翡翠。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①体会比喻句。(作者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镜子、一块碧玉,写出了昆明湖“静、绿”的特点)
②质疑。“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为什么要用“几乎”?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
③指导朗读,要求读得舒缓,让人感到昆明湖的静,感到游船画舫行驶很慢。⑷引读课文。
昆明湖
⑴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杨柳。
媒体出示昆明湖两岸的图片以及式样不同的桥的图片。
⑵这座石桥有17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媒体出示图片,教师讲解,这座十七孔桥长150米,宽8米,有狮子564只。这么多的狮子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⑶质疑:“„„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为什么要用“也”?
⑷小结:这样的句式作者用了2次,所以用“也”字。
⑸引读课文。
⑹出示练习: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有的;有的;还有的„„真是千姿百态啊!(同桌互说、指名说)
4、小结:课文中不同的景点,作者抓住了每一处景点的特点把具有独特魅力的颐和园展现在我们面前。由此可见设计者们和建造颐和园的劳动人民,充满智慧,真是煞费苦心,的确是一群能工巧匠呀!
5、媒体出示图片,拓展园中其他的景点。
四、总结全文,运用写作方法。
1、今天我们跟随作者步入古典皇家园林——颐和园,恍如置身于画卷之中,有“人在画中游”之感。课文不仅是一幅优美的画卷,也是一篇很好的游记范文。学了课文,我们知道写好游记要注意:按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按照不同的方位顺序,抓住景点的特点来写出了颐和园的大和美。
2、写作练习:按方位顺序、抓住景点特点介绍自己选择一个喜欢的熟悉的景点。(媒体出示图片)
板书设计:
16颐和园(美、大)
游长廊长、美、奇
览佛香阁高智慧路万寿山
线排云殿壮观结晶 昆明湖 十七孔桥狮子多、姿态不一
第五篇:二年级语文下册 喇叭花教案 沪教版
喇叭花
教学目标
1、言环境中独立认识本课10个生字,积累10个词语。在教师的指导下书写6个汉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能根据要求,划出文中描写喇叭花的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能按照要求摘抄词句。
3、喇叭花的美,体会种植花草过程中的辛苦和快乐。教学重难点
1、语言环境中自主识字
2、文中描写喇叭花的句子,感受喇叭花的美丽,并尝试读好相关的句子。
3、种植花草过程中的辛苦和快乐。教学媒体 ppt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一到春天,大地上百花齐放,姹紫嫣红,像小姑娘的脸蛋一样红的桃花竞相开放,色彩斑斓的蝴蝶花好像在翩翩起舞!瞧!喇叭花也来凑热闹啦!(出示喇叭花的图片及喇叭花三个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喇叭花是怎样的吗? 2 学生简单交流。师:喇叭花的样子我们大体上了解了,喇叭花三个字会写吗?来,手拿出来,和老师一起来写一遍。(师板书课题 43 喇叭花)4 齐读课题。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书中是怎样描写喇叭花的呢?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 开火车分小节读课文,正音。三 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再轻轻读读课文,用“——”划出描写喇叭花的句子。2 交流,出示三句话:
① 听人介绍,喇叭花要到暑假才能开,花儿可漂亮呢,就像一个个小喇叭,有紫红的,有蓝的,有白的。
② 一天早晨,我照例来到院子里,欣喜地发现在那缀满了花骨朵的绿叶中,开了一朵紫红色的喇叭花,又娇嫩,又鲜艳。
③ 稠密的绿叶衬着各种颜色的花,远远看去,好像挂着一匹美丽的花布。3 轻轻读读这三句话,想想三句话都是围绕着喇叭花的什么特点来写的。美 颜色: 紫红、蓝、白、鲜艳、花布(五颜六色、色彩斑斓、姹紫嫣红、万紫千红„„)
形状: 喇叭(用“„„就像„„”来说一句话。)
多 缀满(学习“缀”,正音,查字典理解;用“缀满”造句)4 指导读句。挑你喜欢的一句再读读,然后试着背一背。师:是呀,稠密的绿叶间开满了一丛丛、一簇簇色彩斑斓的喇叭花,有的开在花架上,有的开在屋檐上,有的甚至开在了邻家的院子里。(学习“檐”“邻”)7 出示说话练习:看着开得这么茂盛的花朵,我。8 我很高兴还可以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蹲下身子(学习“蹲”)仔细 每天早晨 都要去看 照例(理解)找竹竿、搭架子(心情很好才会搭架子,同时也可以看出种植喇叭花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指导读句子)还可以从哪里看出种植喇叭花也挺辛苦?
第一小节:天天浇水(指导读句子)是呀,种植喇叭花的过程的确很辛苦,但看到开出的姹紫嫣红的花儿,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真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啊!四 复习巩固,拓展训练。
1 你或你的家人种植过什么花草吗?把你们的感受说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2 做“喇叭花儿朵朵开”的游戏,复习字词。3 指导书写“缀”。
4 摘录文中描写喇叭花的一句句子。教学效果反馈
教学的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的教学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而做到这一点,教师的主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准确地把握教材是关键。课前,我对课文进行了反复研读,在如何处理好教“课文”和教“语文”关系上作了一些思考:让学生反复读书,读书中了解课文内容。作为语文课,我更不忘抓语言因素,不忘抓课文朗读,不忘抓生字教学。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提问,减少多余的分析,体现以“学生为本”,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以这样一个问题统揽全文:“书中是怎样描写喇叭花的呢?” 让学生自己圈圈划划,自己读读议议,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活。
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钻研教材固然重要,但是我觉得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更重要。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班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备课中,我考虑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此在许多环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学习的时间,如有时自己准备,有时同桌合作学习,有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有与同学交往的机会,有全班发言的可能,让每个孩子在教学活动中得到锻炼,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