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类比联想的运用(学生教案)
高考新材料作文的类比联想运用(案例)
主讲:佛山市高明区第四中学 龚国耀 【教学目标】
1、掌握高考新材料作文的立意方法
2、掌握高考材料作文类比联想的运用 【教学重点】
掌握高考新材料作文的类比联想的运用 【教学难点】
围绕命题材料展开类比联想,找出类比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1、制作PowerPoint课件
2、布置学生预习:审读训练《高考新材料作文的类比联想运用》 【考点解读】
2009年高考全国18套试卷,命题作文8份,新材料作文8份,话题作文2份。新材料作文必然是今后高考备考的重点之一。
新材料作文,在审题和论证的过程中都离不开类比联想。因此,培养类比联想能力是提高材料作文写作水平的关键。【学情分析】
我校高
一、高二语文没有专门的作文教材,而且由于新粤教版教材的内容多、取舍整合难等方面的原因,课堂时间不能充分安排学生的作文训练和指导。而课外的训练又很难指导到位。总的来说学生的写作基础不好,对写作的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谋篇布局等认识不够。
进入高三,仍有不少同学不懂得作文应当如何审题、立意。冥思苦想出来的文章通常是只能根据材料空发议论且漫无中心。【教学设想】
本讲在第一讲“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础上的第二讲:高考新材料作文的类比联想运用。鉴于在第一讲重点指导了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本讲的教学重点为高考新材料作文的类比联想运用。【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思考:邹忌的劝谏运用了什么推理能够使齐王纳谏?
回答:
二、如何运用类比联想
材料作文具有内涵丰富,思辨色彩和哲理性强等特点,在审题中,学生往往因为抓不住所给题目的要旨,作文时常常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因此,培养类比联想能力,第一步就是要找出类比点。
例如,有这样一个作文材料: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来到大观园,给贾宝玉编故事解闷儿,说她庄上有位老爷的十七岁的美丽姑娘,名字叫若玉,“知书儿识字儿的,老爷太太爱得像珍珠儿。可惜了的,这小姐儿长到十七岁了,病就病死了。”老爷在村头为女儿立了一个祠。宝玉听到了,心旌摇动,居然派了焙茗去该庄探访。探访归来的口头报告却是没有祠堂,只有破庙。那塑像哪里是什么女孩儿,竟是一位青脸红发的瘟神爷!
作文要求:①根据这个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②写作时,要将“女孩儿”变为比喻论证。
这篇作文难度较大,学生要过审题关和论证关,必须首先找出类比点。主要方法如下: 1.找要素,析原因,提观点
材料中提取要素:
(1)(2)(3)析原因:为什么贾宝玉上当受骗呢?
提观点: 2.类比联想,找出类比点
第一步,根据材料要素让学生联想与之相类似事物。
如,(1)(2)(3)
第二步,运用“分项类比法”联想与之相类似的人或事物。例如: 原材料要素 相类似的人或事物
类比点:1.2.3.第三步,根据上述类比联想,写成一个100-300字的议论短片,要将“女孩儿”变为比喻论证。【课堂对话活动】
1、展示习作:
2、师生探讨:
三、课堂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年轻人待树苗成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而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以后,就来得很少;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不浇一点水。转眼几年过去了,胡杨树都长得很粗了。忽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尘暴,第二天风停后,两人惊讶地发现,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而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了一些树叶。年轻人很诧异,问起原因,老人道:“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如把树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得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能轻易被风刮倒?”
训练要求:①根据这个材料,联系实际,写一个议论片段,100-300字;
②写作时,展开类比联想,可用“胡杨树”作比喻论证。
第一步,找要素,析原因,提观点
①从“老人种的胡杨在沙尘暴后无碍”得到的结论:
②从“年轻人种的胡杨在沙尘暴后全被风刮倒”得到的结论:
③从“胡杨树如何才能抵挡沙尘暴”得到的结论: 第二步,根据材料要素联想与之相类似事物
如,(1)
(2)(3)第三步,展开类比联想,写一个议论片段,100-300字,用“胡杨树”作比喻论证。【课堂对话活动】
1、展示习作:
2、师生探讨:
四、课外作业
①根据上述“胡杨树”这个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800字左右; ②写作时,展开类比联想,可用“胡杨树”作比喻论证。
第二篇:《周易》的类比联想思维(一)
《周易》的类比联想思维
(一)关于[《周易》的类比联想思维
(一)]的字幕: 好 这一讲我们讲
《周易》的类比联想思维
上一讲我们讲了《周易》
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因为任何文化现象
都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背景
你脱离了这个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
你就很难理解它
我们讲《周易》的思维方式
也是一样的
我们看到的景象是一样的如果思维方式不同
你的感悟 理解 评价
标准都不同 最后的结果
评价结果也不同
所以了解《周易》
产生那个时代
它所运用的思维方式 是为理解《周易》服务的那么《周易》的思维方式
有的学者给它概括成八种思维方式 五种思维方式
我在这里挑选最重要的三种
思维方式给大家说一说
最重要的就是类比联想
你想天人它为什么能合一啊
为什么可以通过天象
能够悟出天道
悟出天道又可以推论人事呢
我们从中国的民俗说起吧
大家对中国民俗都很熟悉
你说这结婚的时候
为什么要吃枣 哦 早立子
你说那早立子早生孩子
和那个枣有什么关系
相似啊 那枣和早晨的早
发音相同啊
发音相同它就可以类比联想
那问为什么要吃花生呢
花着生啊 男孩 女孩岔开着生啊
有的地方还要迈火盆
为什么要迈火盆啊
这火盆 火烧旺运啊
火还能驱邪啊
对 能祓除不祥
对于新娘子来说最大的不祥
就是不能生育不能生男孩
迈了火盆把这不祥去除
就能保佑她生男孩了
过年 那福字怎么贴
倒着贴 为什么
福到了 倒着贴就到了嘛
你现在年轻人
肯定不能接受这种现象
古人就这么认为
好 这些现象实际就是
类比思维方式的产物
《周易》就是这样啊
这种民俗的背后
这种现象背后的思维方式
和《周易》的思维方式 一脉相承的
《周易》可以彰往察来
《周易·系辞》就说
夫《易》彰往而察来
而微显阐幽
神以知来 知以藏往
能够彰明过去的事迹
能够明察未来的变化
那根据什么来判断
根据什么了解 就是
《周易》就是这样一种
预知未来的工具
就是通过观照天象
来预测人事未来的吉凶
天象和人道之间
只要存在着相似关系
就可以进行类推
那么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讲
先讲表层
它的表层用古人的话来说
就叫立象尽意
这个象此处指的 是它的表层的现象
我先捡两个自然现象
大家琢磨琢磨
这能引出什么判断来
说那个枯萎的老杨树发芽了
说枯萎的杨树开花了
枯木逢春
你能推导出什么来
现在人用现在的思维方式
恐怕一个发芽了
一个开花了 有什么区别
没区别呀 那就是枯木逢春
又燃起了 焕发了
生机而已啊
那你看看《周易》怎么说的《周易·大过》里
有这么两爻 一个是九二
九二说呀 枯杨生稊
这是自然现象啊
枯萎杨树发芽了
老夫得其女妻 这是天象
这是人事 那不过都是象 这两个象之间存在着相似性
老夫就相当那个枯萎的杨树
这女妻就相当那芽
老头娶了一个年轻的妻子
这都是象
你能悟出什么呢
它作出推断是 无不利
没有什么不利的 偏向吉祥
那你再看看
《大过》里边同一卦
还有着这么一爻
九五 说是枯杨生华
这个木本的花要写成华字
生华 枯萎的杨树开花了
天象 和人事间的老妇
得其士夫 存在相似关系
可以类比联想
这个老妇就像那枯萎的杨树
得其士夫 就像那开花
晚年呢嫁给了年轻的丈夫
占断辞 那个是无不利
这个是什么呀无咎无誉 没什么过失
也没什么可以称誉的不一样了 程度上有差别了
这为什么呀 我们看不出来
古人就能察觉这天象的不同
人事当中
老头娶年轻的妻子
老太太嫁给年轻小伙
就有不同 不同在哪儿呢
古人说呀
因为那个枯萎的杨树发芽啊
那芽继续长怎么样
能长成大树啊
所以没有什么不利
可是那要枯萎的杨树开花了
这花树一开
就意味着凋零啊 所以
没什么过失但也没什么称誉
一个比较长远 一个短暂
这就是《周易》
对自然现象的感悟
和对人事上的不同的评判 其实也有当时的社会的礼俗的这个规定的这个影子
因为当时的婚礼啊 对男子
女子的婚龄要求不一样
比如什么时候之前必须完婚
女二十 男三十
说什么时候就不要再生育了
女子七七四十九
男子八八六十四
它可能是考虑到
因为你婚姻的目的在当时
来说主要是什么呢
传宗接代 生儿育女
当然更重要的是生儿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
老头娶年轻的妻子
可能还不影响生育的质量
但是老太太嫁给年轻小伙
对生育可能就有一定影响
所以 从天象它看出来了
这个细微的差别
对人事它有一个具体的指导 什么该做 什么不该做
这就是《周易》
天象人事之间只要存在相似
它就可以联系起来
由这个具体的象
让你感悟它抽象的道理
我再说一个例子
说一只羊 咚
撞进篱笆里了 你说怎么样
过不去 推不回来 对吧
《周易·大壮》里
上六写的就这事 原文是
羝羊触藩 不能退 不能遂
羝羊是公羊
撞进篱笆里了 退不回来
有那两犄角啊 倒戗刺
不能遂 想过去又过不去
为什么呀 肚子大呀
还有四条腿啊
进退维谷 进退两难
进不成 退也不是
所以看推断辞这就是象 从这象道里悟出
你现在处在什么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怎么做
它说无攸利
无攸利就是没有可利的就是你现在这种状况
比较尴尬 进退两难
犹豫不定 不知道怎么办好
怎么办都不行
不过 它给你希望
无攸利是现在进行时
艰则吉是什么意思呢
就说你现状很艰苦
但是你只要坚持到底
咬紧牙关不断地奋争
迟早会解决问题
因为就是篱笆吧
你不断地撞击
那眼慢慢地会扩大
你还能够挣脱现在的困境
最终的结果是吉祥的艰则吉 你看 这就是《周易》 类比联想
它先给你一个象 假象寓意
假就是借的意思
借助这个具体的形象
寓是使人知晓 使人知道
使人感悟出
它所蕴含的抽象的道理
同时你通过这一个
这一爻还告诉你
《周易》告诉你一个象
让你悟出一个道理呢
这个道理可以是
你现在的状况
但同时又告诉你
怎么对 怎么应对
怎么解决 怎么做
这就是《周易》通过
具体的象来悟出抽象的道理
所以 它和那个古人呢
那个推断事理 表达事理的这个道理的都是一个方式
都是通过具体的象 来表达一个抽象的意
所以庄子说得意忘象
就是用语言来塑造象
用象来表达抽象的意义
语言的目的是表现象
用象的目的是表达意
你感悟出这个意
就可以忘掉那个工具了
象是工具 得意忘象啊
得意忘形啊 得意忘筌
都是一致的它的秘密就在这儿
就是这个语言这个象
羝羊触藩 枯杨生稊
生华啊都是象
它重点不在这象本身
而在象所包含的意 道理
就是这种思维方式
那我们再进一步说
就是类比联想的思维方式
到底有哪些呢
这个思维本来指的 就是在表象 概念的基础上
进行分析 综合 判断
推理的这样一个
认识活动的过程
运用相同的感官来接受信息
却可能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
处理信息
而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
来处理信息啊
处理相同的信息啊
得出的结论可能截然不同
也就说 内在的思维方式
决定着 制约着人们对
世界的认知以及表达的方式
你比如说同样看到松树
要是 要植物学家呢
那看到松树他就会解释说
松树是常绿乔木
叶子针形 花单性
雌雄同株 结球果
他得解释松树的自然属性
可是中国古人 看到松树会怎么样呢
他不是解释这个松树
有什么属性
而是把松树一些属性
从松树的象悟出
它的一些特点 特征 属性
和人的道德修养联系起来
比如说孔子看到松树
怎么说啊
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他从松树当中悟出了
君子的与众不同
一般的树 春天 夏天
绿叶红花 满山的烂漫
秋风起 万物凋零
别的都枯萎了
只有松树四季常青啊
到了秋天 到了冬天
它仍旧是苍翠的所以他把这个自然的四季的变化和人事
社会联系起来 相似啊 类比联想啊
就是君子经过这个
像这个寒冷的季节
一样的锻炼 摧残
甚至折磨才方显出松柏
也就是君子和小人
和众人的不同
你就知道陈毅那个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哪来的吧 人格化了
就是中国人的这种
惯有的思维方式
第三篇:活用成语(熟语),类比联想课堂教学实录
活用成语(熟语),类比联想课堂教学实录
(类比联想是由所写的人、事物,联想到与之同类的人、事、物的联想。)
类比联想,其媒介是事物间的相似、类似点 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成语的不同含义。
2、能够依据话题,选择成语作为话题作为材料 教学工具:多媒体 本课实录如下:
师: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高考话题作文专题。有了话题,定了中心,下一步该怎样寻找作文的材料,并使文章内容丰富起来呢?今天介绍一种方法:活用熟语,包括成语,类比联想。大家都知道家喻户晓的成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怎样运用它,挖掘它内在的意蕴,为我所用,为文章中心服务。板书示意图:
意义
成语 意义 成语 意义 成语 观点
成语
(边说边解说)一个成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炼出不同观点,挖掘出不同的意义。一个话题作文主题、观点也可用不同的成语来说明它,甚至可以从成语本身出发,展开类比联想,找出与该成语内容相似的、相关的事物。这样,通过联想,发散思维,有效地拓展思路,丰富了文章内容。
现用“狐假虎威”这一成语说明,师生探讨如下: 师:“狐假虎威”这一成语原本是什么意思? 生:(查字典)依借别人势力欺压人。师:能否提出新的见解?
生:狐狸很聪明,懂得借用老虎的威力保护自己。师: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这种狐狸聪明的事? 生:借花献佛 生:借刀杀人 生:君子善假于物
师:“善假于物”这一项又可以类比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哪些事物? 师:(启发):听说女生宿舍准备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了,这是借什么? 算不算是善假于物? 生:草船借箭 生:草刿论战 师:曹刿借什么? 生:借士兵的力量攻击敌人 师:我们连江开发区建设借什么? 生:借钱 师:借谁的钱? 生:外商 师生:招商引资
师:“狐假虎威“原义是借老虎的势力欺压人,类比联想,试一试找写例子说明。
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生:领导特权司机 板书示意图:
教师用《邹忌讽齐王纳谏》实例简洁解释什么叫“类比联想“ 师:如果现以“假借”为话题写文章,哪些成语可以用呢? 生;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生:借途灭虢
师小结:大家可以看出,抓住“狐假虎威”中“假”这一关键字翻新展开,同一个成语可以有不同的意义,甚至有相反的意义,这就为作文材料开辟了一个非常有用的途径。接着采用类比联想的方法,拓展发散开来,这样文章内容也就相对充实起来了。
现在请阅读文章《我有理由鄙视更赢》,看看其中是怎样活用成语的。师:这里用了哪个成语? 生:惊弓之鸟
师:“惊弓之鸟”愿义是什么意思?
生:形容受过惊吓,遇到类似情况就惶恐不安的人。师:这个成语还可以说明什么? 生:有,还可说明更赢箭术高强,观察力强,聪明 师:文中是这个意思吗?
众生:不,文中用的是更赢残忍、缺乏爱心、险恶这个意思 师:从哪一点看出更赢有这些?
生:大雁已经受伤,他还用空弦吓它,没有半点同情心。教师投影网上消息《警察与花牛》: 警察与花牛
一头花牛跟其它许多牛排着队进入屠宰场时,趁人不备,跃过栅栏逃到大街上。路上的行人和车辆看到这头在大街上逃命的牛,礼貌地给它让道,使它有路可逃。在后面追赶它的警察没掏枪,更没开枪。直到它跑得体力不支的时候,一个警察才冲上去把它的头抱住,还笑着吻了它几口。后来,这头牛被送到公园而非屠宰场。这件事发生在美国。
(从横向对比引导学生思考,拓展思路)师小结:这是从人物性格特点入手,翻新成语
师:这篇文章为什么选用了“惊弓之鸟”残忍的一面? 生:为文章的中心服务 师:文章的中心是什么?(教师堂上启发)
生:执法者滥用职权,要求执法者要重情理 师:是什么原因导致作者写这篇文章?
作者首先是看到社会上那些草菅人命的事,在我们“人权”已入宪的 今天还时有发生,说明执法者处事执法缺乏爱心,违反“人权”宪法。为了表达这一观点,而 联想到“惊弓之鸟”中那只惊恐的大雁,再想到险恶的更赢。
师:(补充)“惊弓之鸟”这一成语家喻户晓,本文恰在平常处求新,这就是活用的魅力。
现在,对成语不同意义的理解,我们有了初步的印象。那么,具体到一个话题,我们应该如何去寻找成语呢?
比如:根据话题“责任”,我们看看哪些成语可以作为材料。(学生讨论,练习)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师:请类比联想,我们学过那篇课文可以证明这个观点? 生:《触龙说赵太后》
师:两者如何挂钩?触龙尽到一个匹夫的责任。师;还有呢? 生:烛之武退秦师 生: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师例举启发,不如蔺相如的“完璧归赵“,信陵君的”窃符救赵里面有没有责任?
生:“疾恶如仇”这一成语也有
师:说说理由,成语与观点是如何挂上钩
生:面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敢站出来说话,敢斗争
师:很好,我们有一个熟语“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也有一份责任在 里面。(师生共同讨论,认识到,随着时尚的嬗变,城市中的一些家猫变成了主人的娇宠之后,许多家猫已然失去了捕鼠之功能;无奈之际,看门狗就负起了“拿鼠”的职责了。接着,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剪报中找出现实例子证明。)
生:镜头之一;南京武警士官董如国伙同无业人员于2003年9月27日一起抢劫出租车,将司机杀死。
生:云南盈江县派出所所长黄正发,抓捕到过境的毒贩后,竟然向毒贩索取了七万八千元人民币后,放鼠出境/ 教师小结:这些违法事件得以破案,都缘起于爱管闲事的平民百姓。教师出示一成语“龟兔赛跑”,练习提出不同的观点。生1;体现出乌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生2:兔子因骄傲而导致失败 师:能不能提出新的观点。生:乌龟太笨了。师;乌龟为什么笨?
生:它不应该跟兔子比谁跑得快,应该扬长避短。众生:比谁慢。跟刘翔比100跨栏,怎么比?(众生笑)师:乌龟这一次为什么胜了? 生:幸运。
师:靠运气取的,投机取巧,把成功寄托在别人失误上,是很被动的。图示:
锲而不舍 骄傲自满 龟兔赛跑 扬长避短 投机取巧
教师出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主题,要求学生找出相关的成语作为材料左证。
生:龟兔赛跑,锲而不舍
师:现在先给你们两个成语——盲人摸象,庖丁解牛。要求与主题挂钩
(师生讨论)
师:“盲人摸象”本来的意思是什么?
生:贬义。看事物不全面,只了解一点点,就轻易下结论。师:现在要表达出脚踏实地的观点,如何联系(教师引导)生;有了实践
师:你怎么知道他们有实践?
生:他们确实摸了,相对于浮躁的人来说,他们的确做了一点实在的事,所以从这一环节上说,他们脚踏实地了。
生:庖丁达到目无全牛的境界,也须花几年的工夫去摸索。这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教师小结:从成语故事的情节或者某一环节上,找出它与我们要表达的意义的依据,就可以翻新成语。师:还有那些成语可以用上呢? 生:勾践灭吴 生:韦编三绝
师:找一些有代表性、典型的例子,使人眼睛一亮。从相反的角度入手。生:揠苗助长 生:守株待兔
(师:守株待兔,至少有耐心。小学学过的小猫钓鱼也行。(众生笑)生:笨鸟先飞。
师:尽可能提出新奇的成语,而且要跟主题挂上钩(众生讨论)图示如下:
盲人摸象 庖丁解牛 笨鸟先飞
勾践灭吴 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观点)守株待兔 韦编三绝 揠苗助长
师:时间差不多到了。布臵课后作业,用“反思“为话题,尝试选一些成语来证明。
教师总结;活用成语,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从成语中某一关键词、成语故事中的情节、人物性格特点等,于平常处提炼出不同的观点,力求翻新;再根据话题,确定主题,选用一个或多个成语(熟语),然后类比联想,拓展思路,丰富文章内容。本节课到此为止,下课!同学们再见!附:我有理由鄙视更羸
——由“惊弓之鸟”说到人
“惊弓之鸟”是一个熟耳能详的成语。出自《战国策•卷第十七•楚四》,亦作“惊弦之鸟”、“伤弓之鸟”。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有一天,他跟魏王到郊外打猎。一只大雁慢慢地飞过来,边飞边鸣叫。更羸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大王不信,只见更羸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见随着“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掉了下来。魏王称赞更羸有本事。更羸解释说,我知道这是一只受伤的鸟。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更羸说:“这只鸟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伤。飞得慢,是受过箭伤的,伤口没好;叫声悲,是因为失群、孤单。它一听到弦响,以为又有箭射过来了,十分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更痛不堪忍,便惊慌地掉下来了。”
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当作更羸娴熟的射技和丰富的射击经验的颂歌传流千古的。但我却觉得有一种堵心的感觉。
“惊弓之鸟”令人同情,但听空弦而落地丧命,实在不可取。
受伤、失群,固然是很悲哀的事,但因此过于伤心、过于恐惧则大可不必。每一个人都会有挫折,甚至失败,如果因此而心有余悸,胆小怕事,成了“惊弓之鸟”,那不是比那只大雁还要可怜吗?
再说更羸,作为一个有名的射箭能手,应该把箭头对准强敌如熊罴虎豹,与强敌较量,才更能体现出你的本领高强,而你去吓唬一只 受伤失群的孤雁,算什么英雄?这不是太残忍了吗?
这个故事,暴露了射箭能手更羸的阴鸷酽黑冷酷的人性恶一面。古代的故事,处处照出今天人的不堪。直到今天,人性恶的这一面还在不断出现,有些手执公权的人就像手执弓箭的更羸。今年2月26日的凌晨2时,佛山市大江村“执法人员”,收10元卫生费就收走了湖南籍外来工阳和生的一条生命。去年,南京市玄武区邓府巷拆迁办的一些拆迁人员采取一系列强制的野蛮拆迁行为,于去年8月22日,逼得投诉无门的被拆迁户主翁彪自焚抗议;还有震惊高层的孙志刚在深圳被收容致死案……在这些滥用公权者身上,我们看到了更羸的影子,看到了人性恶的渊源及演变,他们哪有一点“执政为民”的味道?
“人权”入宪,是中国一大进步,也是国民幸事。我们有权呼吁公权使用者:做人要厚道。厚道,就是待人要诚恳,宽容,不刻薄。做人厚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待人处事的起码标准,也是做人的底线。因此,我有理由鄙视恃强凌弱的更羸。
第四篇:写作《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教案
写作《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教案 单元写作目标
1.认识联想对于作文的重要性。
2.学习联想的常用方法,注意运用联想的基本原则。
3.开拓联想和想象力,养成在事物之间寻找联系的思维习惯。
写作技能讲解
联想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把联想运用到写作中,可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表达生动、形象。
在作文中,怎样展开联想呢?我们可按照下列三种思路培养和发挥自己的联想能力。
一、从“相近”“相关”的方面去联想。也就是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时间或空间上有相近或相关关系的其他事物的联想。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由人间独酌,起舞弄清影写起,联想到人的悲欢离合。这些都是由相近、相关的事物而引起的联想。
二、抓住“相似”的特点展开联想。它是指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性质或形态上有某种相似的事物的联想。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抓住街灯和明月的相似之处,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从明星写到街灯。茅盾的《白杨礼赞》,抓住白杨树干、枝、叶、皮及顽强生命力这一点,采用象征手法,由此及彼,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和白杨树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北方农民。再如,由波浪想到柔软的丝绸,由大花猫想到老虎,由天上的白云想到地上的棉花等,这些都是抓住事物的相似之处来展开联想的。
三、朝着“相对”“相反”的方向去联想。也就是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发起与它在性质特点上有相对或相反事物的联想。如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就是较好运用了相对与相反联想的手法,设置了豆萁煮豆这一特写镜头,凸现了兄弟相残的主旨,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又如许地山的《落花生》:“花生的好处很多。它的果实深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的果实高高挂在枝头„„”在这里,作者由埋到地下的花生联想到同它相对的事物——挂在枝头上的桃子、石榴、苹果。这些都是由相对或相反的事物,通过对比而产生的联想。
联想依赖知识。培养联想能力,一要注意扩大自己的表象积累,使联想具有大量的素材;二要学习联想的知识,提高自己展开联想的自觉性;三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咏物抒情、托物言志、寓理于事的限定运用某种联想的定向训练,以期熟能生巧。
『思路点拨』
题目1:
从生活中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事物,如“树根”小草”“海潮”“桥”等,展开联想,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咏物抒怀的作文.既要具体描绘事物的形象,又要寄寓自己的感情,题目自拟。
【点拨】
题目要求选择“熟悉的事物”写,提供参考的事物有“树根”小草”海潮”“桥”。同学们不要受所提供的事物的拘泥,要写自己最熟悉的,写便于自己展开联想的。题目要求写“咏物抒怀”的作文,对所咏的“物”,要具体描绘它的形象,对于所抒的“怀”,要表达自己真挚的感情.“展开联想”,要求同学们由跟前“物”的具体形象,联想到自己真挚的“怀”的抽象的感情。
思路一:“小草”——可以从“没有花香,没有树高”,联想到小草的优势不多:可以从“草不知名随意生”和“无人知道”,联想到小草的平凡与朴实;可以从“从不寂寞,从不烦恼”,联想到小草的不戚戚于个人得失;可以从“草不谢荣于春风”,不择地形、土质,不择气温、雨水,想到小草的旺盛生命力;可以从“草不随风偃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想到小草意志力的顽强。可以由小草想到树木或人类,思路二:“海潮”——可以从“白马千群浪涌,银山万叠天高”,“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八月十五潮,壮观天下无”,联想到海潮的大气磅礴,可以从“早潮才落晚潮生,一月周流六十回”,“春去花无迹,潮归岸有痕”,“若知潮有汛,嫁与弄潮儿”,联想到海潮的坚守信义;从海潮奔腾,波涛汹涌,吞吐日月,气壮山河,联想到宏伟抱负,博大胸怀。从横空跨越使壕堑变通途的勃发雄姿,联想到桥加强沟通的能耐;从长年累月立于冰冷或湍急的水中毫无怨言,联想到桥不畏艰难的精神,从挺直腰杆承载巨大压力从不退缩,联想到桥勇挑重担的品质。
题目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万物靠泥土孕育,人类在泥土上繁衍。泥土是我们的立足之本,泥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无论是乡村、城市、农田、矿山,还是山脉、河流、森林、草原„„无不与泥土息息相关。泥土平凡而朴实,博大而厚重,默默奉献而不期回报,功高盖世而绝不张扬„„然而,这弥足珍贵的泥土,常常被我们忽视、冷落。面对泥土,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索呢?请你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可以叙述事情,发表议论,说明事物,抒发感情。(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标题中必须有“泥土”二字,如:“泥土的故事”、“想起那个泥土球场”、“家乡的泥土”、“小议泥土精神”、“泥土的启示”、“珍视泥土”、“泥土在呻吟”、“泥土的芬芳”等)。
【点拨】
这段文字材料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挖掘了泥土的“本义”,是说泥土的作用,或者说是万物与泥土的关系。第二句话由泥土的“本义”展开联想,揭示了泥土的精神品质。而第三句话笔锋一转,对人应该怎样对待泥土进行了理性思索。而文字中的两处省略号,又提供了更多的联想和思索的空间。由此看来,完全切题的上乘之作,应该是紧扣上段文字材料,包容该段文字三句话中丰厚内涵的作文。
思路一:用童话的形式,拟题《玫瑰与泥土》,记叙泥土怎样辛勤地孕育出玫瑰那美丽的花朵,而面对骄傲的玫瑰的指责,他默默承受,无怨无悔。当嫌弃泥土的玫瑰最终抛弃了泥土,如愿地走进了贵妇人漂亮的花瓶中时,它也就枯萎死亡了。
思路二:记叙文,拟题《泥土·父亲》,把父亲对自己的关爱与在阳台上一盆泥土中种花比照着写,当观察到阳台上那盆不事张扬的泥土终于孕育出了盛开的鲜艳花朵时,“我”也读懂了父亲,感受到了那厚重如土的父爱的弥足珍贵。
中考真题链接
2006年浙江衢州:
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皆成文章。亲情使人感动,友谊令人陶醉,美景让人留恋。如海一般的父母深情,如梦一般的金色童年,如画一般的山山水水„„值得一写的真是太多了。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来抒写吧!
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以《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在“如”字前后分别填入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写作分析』
本题是一篇开放度大,设题新颖的半命题作文,作文的关键是补题。
我们可按外宇宙(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内宇宙(内心世界)这个思维体系,展开联想,拓展开来。比如从家庭角度考虑,可以联想到“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从学校角度考虑,可以联想“友谊如茶,老师如桥”等;从社会角度考虑,可以联想到“商场如战场,广告如风”等;从自然角度考虑,可以联想到“原野如歌,森林如画”等;从内宇宙考虑,可以联想到“自信如灯,执著如树”等。然后对众多的可写内容进行筛选,尽量选出一个自己最有积累,最能扬长,同时又最能驾御,最得心应手的一个。
『例文展示』
母爱如水
浙江一考生
母爱是一杯纯净的水。因为水是透明的,就像母亲那没有任何杂色的爱;因为水是淡淡的,就像母亲那平凡的、有些琐碎的爱„„但是,如果你细细品尝这杯水时,你会意外的发现——这水是甜的!
母爱如水,真的。
知否?也许正因为母爱如水一般常常伴随着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总是很难品味到它的甘甜!只有细心的去体会、去品味,你才会发现,母爱——这份如水的亲情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
儿时的每一个贪睡的早晨,当有人轻声呼唤你起床时,你可否知道,这杯甘甜的母爱之水你又喝了一口?也许是因为你经常喝它的缘故吧,你不但不知道它的可贵,而且会极不耐烦、嫌它乏味。
寒冬时节,每当你出门之前,是谁再三嘱咐你要多穿衣服?又是谁心不在焉的回答“穿了,穿了”?是谁默默的把衣服亲手披在你的的身上?当你走在寒风中的时候,你才醒悟,多亏了那件衣服哇!这时你可曾想到了你的母亲,是她给你穿上了那件你认为是“多此一举”、本不愿穿的衣服?
每到吃饭时,是谁老省着好吃的、好喝的东西留给你?又是谁总嫌饭菜淡了、咸了、辣了,甚至是多了?哎——幼稚的人啊,你可曾想过一日三餐围着锅灶转的母亲的内心滋味哟?
母爱是一杯纯净的水,更像那无边无际的大海之水。当我们像欢快的鱼儿一样在这“大海”里尽情游淌时,“大海”心在微笑。如今,正在成长的或是长大了的你们,是否也与我一样,只会沉醉在母爱的海水里面,却从来都没有为母亲想过一丝一毫?当你良心发现之时,你是否又会和我一样为母亲流下感恩的泪水?母亲知道后,肯定会感到无比欣慰的!
母爱如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母爱如海,直到永远!
点评:这是一篇充满感情的散文。语言平实、感情深沉,以平常之心缓缓道来,没有高昂的论调,没有热烈的赞美,“母爱如水”,就在这水样平静的文字中,却现出儿女对母亲的尊敬与热爱,这是一分沉静之爱,发自内心的一种深情。
创新作文训练
『创新方略』
立意创新三法
千古文章意为高,怎样提升立意能力呢?
⑴深想一步的挖掘态度 不满足于表达一些“明摆着”的意思,要努力深想一步,挖掘出其他考生没有挖出的意蕴,看到其他考生没有看到的景致。对于半瓶酒,有人会叹息:“唉!只剩半瓶了。”而你却庆幸:“真棒!还有半瓶酒!”同是一枚硬币,有人只看见币值,而你还看到背面的风景。对同一个事物或问题,别人正面想,我就反面想;别人想到一面,我却想到两面。深想一步,就能远离平庸、浅薄和泛泛而谈,走近脱俗、深刻和独抒己见。许多时候人与人的区别就在于你是否比别人深想一步。深想一步,可以领先一步,可以出人意料,有时候能化腐朽为神奇。这一步,或许就是文章立意高下的分水岭。
比如这样一个题目——《拥有》,一般考生都写拥有金钱、健康、母爱等,有一位同学没有满足于这类滥调陈词,他深想一步,挖掘出“拥有贫穷”,说“家境的贫寒和生活的艰辛”给予他人生的磨砺,催他成长,奋发,这样的立意传达出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深刻的生存哲理,让人耳目一新。
⑵辨证统一的哲学立意
用哲学武装大脑,思想之刃会越发锋利,以此剖析作文话题,便能势如破竹,直捣黄龙。我们平时应该积累一些哲理:主观与客观、量变与质变、一般与特殊、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外因与内因、运动与静止、动机与效果、局部与整体、内容与形式„„虽然初中还没有哲学课程,但辨证统一的哲学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观照、解释生活的能力。眼高才能手高,认识水平、理论水准提高了,出手就能高人一筹。
比如2003年天津市有一篇佳作《浴火重生的书》,作者借助想象,重新演绎了秦始皇“焚书”的历史场景。最后他说:“后人把这一事件叫做‘焚书’。我却宁愿唤它‘凤凰涅槃’”。作者的眼光能够烛照千年的历史,不仅仅看到“焚书”是一场文化的浩劫,更看到书和文化一直以顽强的生命力,在一次次磨难与重生中“凤凰涅槃”,绵延不绝。这样的认识体现着一种辨证统一的哲学思维,也因为辨证而获得一种立意的深刻性。
⑶飘溢“理趣”的语言磨砺
语言应当表现思想,语言也可深化思想,要让作文飘溢“理趣”之香,就要磨砺语言,让它耐人寻味,给人启发。凡是以立意取胜的佳作,这样的佳句必不可少。请看下面两句:“用金钱维持的友谊是不可靠的”“彬彬有礼的人会收获许多”,应该说这样的句子体现了作者独特的生活感悟,萌芽着哲思的种子,但语句略直白,缺少回味。修改一下:“用金钱维持的友谊,必将因金钱而背叛”“彬彬有礼不会失去什么,却能得到一切”。事有正反,物有两极,事物总是对立统一的,修改前的句子只点出了一面,改句将另一面补出,这样就形成了反差,碰撞出一种哲理的趣味。
『创新佳作』
爱如茉莉
陈静
一个清新的早晨,我按照父亲特别的叮嘱,为生病的母亲带去换洗衣服,并顺手剪了一束带露的茉莉花带到母亲住的病房。
当我推开病房的门,被跳入眼帘的情景惊住了:母亲睡在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父亲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母亲的手,头伏在床边睡着了。似乎是我惊醒了父亲。他睡眼朦胧地抬起头,轻轻放下母亲的手,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把我拉了出去。
望着父亲憔悴的脸和布满血丝的眼睛,我不禁心疼地问:“爸,你怎么不在陪床上睡?”父亲边打哈欠边说:“我夜里睡得沉,你妈有事又不肯叫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醒了。”
父亲去买早点,我悄悄溜进病房,把一大束茉莉花松松散散地插进空罐头瓶里,一股清香顿时弥漫开来。我开心地想:母亲在这花香中欣欣然睁开眼该多有诗意啊。笑着转头却触到母亲一双清醒含笑的双眸:“婷婷,来给妈妈揉揉胳膊和腿。”“好,你怎么啦?”我好生奇怪。“你爸伏在我的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一直不敢动身子,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
这么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却使我震动不已,便静静地淌下泪来。泪眼朦胧中,那丛丛簇簇的鲜花更加鲜艳,啊,爱的奉献,爱如茉莉!
[技法点评]都为对方着想,都是因为爱,平常的细节,恰如“丛丛簇簇”的茉莉鲜花。本文描摹细腻,立意深沉,读来温暖不已。
写作素材积累
联想的常见类型
一、相类联想。
指同类事物间的质同联想。如由三国时期随兄经商的董遇利用“冬者岁之余,夜者日这余,阴雨者时之余”的“三余”时间读书终成学问家联想到欧阳修利用“马上”、“忱上”、“厕上”的“三上”时间进行艺术构思,终成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这都是惜时如金黄色的同类同质的联想。这种联想一般思维方式是由此及彼、由远及近、由古到今或由今到古以及具体与抽象互换等。
二、相似联想。
指两种不同的事物,因在某一点上有所相似而展开的联想。相似而不同质是其特点。《庖丁解牛》中梁惠王听了庖丁一席谈,悟出了养生之道。这“养生”与“解牛”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梁惠王却明白了,这就是相似联想。
三、反向联想。由事物间相反的特点而引起的联想,也叫对比联想。这种相关的两性事物之间的逆向联想,可以是一正一反,鲜明对比,来去分明;也可以此一彼一,方向相反,是非清醒。
四、连锁联想。
从已知的信息,联想到某一观点,然后由此及彼地联想下去,思维流向随之一层一层向纵深发展下去,就是连锁联想。
六、变形联想。
从原信息点出发,合理地增加一些与它有关的信息材料,来诱发思维、拓展思维的又一种心理过程。这有如几何学的证题,在适当的位置上添画一定的辅助线,里面图形间的关系就明确起来一样,目的是启发思维,拓展思维,吃准题旨。
单元原创题目
题1:请从“0”“1”“6”“8”四个阿拉伯数字里任选一个,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篇文章。自订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
题2:阅读下面的图片,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感悟?任选角度构思立意写篇文章,或记叙写事,或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情。体裁不限,题目自定,字数不少于500。
第五篇: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景作文教案
“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景”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激发点,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2、帮助学生了解写作中想象和联想的作用,学到想象作文的写作方法。
3、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获取独特观察、思考和描绘客观景观的方法。教学设想:
1、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写作状态,并且抓住写作要点。
2、借助多媒体,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获取语言情趣。
3、构思:层层推进地训练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节课指导,第二节课写作)教学过程:
一、析
大多数学生在描绘某一个事物(自然景观)时往往只注意事物本身的表面(表象),只重视了对事物的感性感受,造成写作时千人一面的局面,作文没有多少“出彩”的地方。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开启思维,没有展开想象,使写作呈现僵化现象。
二、导
作文是需要激情的。作文是思想感情与生活碰撞的火花。从生活中去感悟写作奥妙、体验写作乐趣,是激发写作灵感和提高写作水平的一种切实有效的途径。
联想和想象是人类思维的宝贵财富。对生活进行大胆的联想和想象,会使我们的感情世界更加丰富、更加美好。今天让我们的思想插上想象的翅膀,去体验自然的风景吧!
三、赏
1、老师引导并用投影仪显示写景作文的几个注意点:观察的角度,景物的特征,具体的描绘,思维的拓展。
2、展示课文中有关写景的文段和课外名家美文中的写景妙句。A、展示台展示第五册课文《鼎湖山听泉》中的精彩选段(略)。
B、投影仪显示课外名家语段(先显示未画浪线的文字,再一次显示浪线上文字): 村落沉睡了,幽暗的夜空泛着银光。一颗颗绿色的星星,像夏夜那般温柔,它从深奥莫测的苍穹,从遥远的银河深处,若隐若现,友爱地向我眨着眼睛。当我走在布满灰尘的夜路上,它随我同行;当我停在桦树林边,在那幽静的树阴下,它就守侯在树丛中间;当我走过家门,它就从漆黑的屋檐后面向我亲切而温柔地闪着光辉。
——(苏联)邦达列夫《星星和月光》
四、思
请几位同学谈感受,分析选段好在哪些地方。
1、为什么作者能够抓住景物的特征?有没有诀窍? 明确:借助联想和想象。多思。
投影仪显示两行字: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帕斯卡尔。
2、选段语言优美的特点: 贴切;句式多样;情感丰富。
五、练
1、有人去过张家界吗?如果有人回答去过,就让他谈谈感受,或简略描绘一下,如果没有,老师就直接多媒体播放《张家界风光》。
老师提示:注意这些风光美在何处、拍摄者的角度等。
2、观察学生的情绪,在情绪高昂之时,定格一个画面,如《张家界风光》中的五色海中的一格反光点,一处如珠玉乱溅的瀑布……
3、给5分钟时间,要求学生将画面上的景点描绘下来,选择几个好的当堂诵读。
4、老师小结学生片段训练可能出现的长处和不足:①写作技巧欠缺,如句式单一,修辞手法欠缺,表现手法不熟;②缺少联想,没有与其他类似的景观进行比较。正例:《济南的冬天》;③缺少想象,不能从语言上给读者更多的情思。正例:《鼎湖山听泉》;④没有上升到一种理性的高度,未将自然景观的描绘与人文思想相结合。正例:《画山绣水》。
六、拓
投影仪显示有关张家界的美文片断。
金鞭岩高出峰林之上,与其他山峰迥然不同,从山脚到顶巅,像斧砍刀劈似的,不长树木,明晃晃,高巍巍,四方形,有如一支怒举的金鞭,直指云霄。尤其令人感到奇异的是,金鞭岩紧靠一座巨峰,巨峰酷似雄鹰,鹰首高昂,凌空展翅,一只翅膀有力地半抱金鞭岩,气势雄勃,这是有名的“神鹰护金鞭”。(峻青《翠绿的张家界》)
人们习惯于以“猴子望太平”、“童子拜观音”等等形象的联想来歌颂自然界形式之美,还往往要用“栩栩如生”来形容其酷似,其实许多石头本身就很美,美就美在似与不似之间。张家界的石峰名堂可多了,什么秦始皇的“金鞭”,什么“三姐妹”……美丽的故事由人们的想象自由去创造吧!(吴冠中《养在深闺人未识》)
在我游览回来的路上,我发现“相见恨晚”已不只是我一人的感觉,而是人类的感觉了。我想起伯乐和马的故事。中国古人慨叹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这话也可借来说明人对自然美景的发现。当人类以关心的眼光来审视自然的时候就会发现,许多被自然界“珍藏”着的美景,原是人类视而不见的,发现自然之美与人的觉醒是紧密相联的。为此,我们不仅要呼唤马伯乐、人才伯乐,也要呼唤美景伯乐或曰美伯乐,世上不知有多少张家界等待伯乐们去发现呢。(孙荪《相见恨晚》)
其山川秀色,全无人工雕凿与粉饰。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全凭天造地设,风雨切割。无论高山、洼地、深涧、幽谷,还是洞壑、石潭、奇花、异葩,都是自然成型,自然成趣,自然成景,自然成名。它藏而不露,好似长在山里的土家族姑娘,笑逐颜开而矫健,是断断无法在内心形成具体的场景的。(网友作品)
金鞭溪是天然形成的一条美丽的溪流,因金鞭岩而得名。溪水弯弯曲曲自西向东流去,久旱不断流。走近金鞭溪,满目青翠,连衣服都映成了淡淡的绿色。放轻脚步谛听,流水潺潺,伴着声声鸟语。走着走着,忽然感到一阵清凉,才觉察有微风习习吹过,阵阵袭来的芬芳使你不由得驻足细细品味。清澈见底,纤尘不染的碧水中,鱼儿欢快地游动,红、绿、白各色卵石在水中闪亮;阳光透过林隙,在水面上洒落斑驳的影子,给人一种大自然安谧静美的享受。(网友作品)
杜仲茶除具有杜仲的药用功效外,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有一位采药老人有一次在上山采药的时候不幸落入悬崖,昏迷了七七四十九天后居然能够奇迹般地醒来了。醒来的时候,老人发现自己口中含着一株什么草,当时还不知道那就是杜仲。老人当即对该草进行了仔细的研究,解剖其中的奥秘,让这种草药得以流传。至今在“武陵源”的“十里画廊”还留存着采药老人的石峰,是那样的栩栩如生,那背上的药篓已经背了数不清的严寒酷暑,而且还将永远背下去……(网友作品)
七、悟
1、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悟解。
2、在此基础上,学生当堂进行修改刚才的片段训练
3、投影仪展示几篇好的修改文章,让学生结合老师的提示和自己的悟解进行评论。
4、投影仪显示总结:
观察的角度(不同角度、点面结合、移步换景)景物的特征(不同时间的不同特色)
具体的描绘(句式多样、善用修辞、情感丰富)思维的拓展(联想和想象)(有理性高度)
八、战
写一篇游记或风光介绍,重点是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