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短诗五首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01:33: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外短诗五首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外短诗五首教学设计》。

第一篇:中外短诗五首教学设计

中外短诗五首教学设计 中外短诗五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歌解读“诗无达诂”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

2、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质疑的学习习惯,锻炼交流、表达能力;

2、理解并分析五首短诗的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

1、诗歌鉴赏教学按“初步感知——合作探究——互动交流——拓展升华”的过程进行;

2、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分析意象特征,在交流讨论中理解诗歌主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真、善、美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关注自我、关注生活、关心人民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分析诗歌主旨,写鉴赏性小短文。

教学设想:

布置同学预习五首短诗,并让同学挑选一首诗写了一点鉴赏性评论。从同学课前预习作业情况看,多数同学对于这五首诗的主旨把握均较为准确,也存在多种解读,最大问题在于许多同学在阐述诗歌主旨的解读过程时,表述还欠严密,赏析时还不能做到有理有据。因而,在组长汇报本组讨论情况时,须特别强调在陈述本组观点之后需阐明这些观点是如何得出的,可允许组员补充说明,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解读《断章》、《风雨》两首诗的主旨

一、新课导入

我国古代诗论中有所谓“诗无达诂”论,(“达诂”的意思是确切的解释或理解)认为不同和读者对于同一作品往往有不同的理解。西方也有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因此在文学阅读过程中特别强调读者参与。这些说法都说明了在文艺鉴赏中存在着理解和审美的差异性,即不同的鉴赏者对同一作品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以我们即将学习的《断章》为例,现代文学作家李健吾对《断章》的解读就不同于作者本人,并和原作者有了一番争论。

李健吾:很看重“装饰”二字,认为这是“诗对于人生的解释”。“诗面呈浮的是不在意,暗地里却埋着说不尽的悲哀”。卞之琳对此答辩称:自己不看重“装饰”的意思,我的意思还是重于“相对”上。李健吾则回答说:“诗人的解释可以撵掉我的或者任何其他的解释吗?不!一千个不!幸福的人是我,因为我有双重的经验,而经验的交错,做成我生活的深厚。诗人挡不住读者,这正是这首诗美丽的地方。”(展示此段资料)

诗无达诂,解读诗歌重在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去品读,以“美读”即多朗读从而体味诗之艺术美,只要个人的解读源自诗作文本的内涵,读者能够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做到有理有据,个性化的解读也就是允许的。此外,在拥有一定的作家生平和写作背景材料时则可以“参读”方式解读诗作。

二、小组交流讨论、解读这五首短诗的主旨(十五分钟)

上一节课老师已布置同学预习,并让同学挑选一首诗写了一点鉴赏性评论,同学们的解读可谓百花齐放,各有特点。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各自的理解,让同学们分享一下你们的智慧,以四人小组合作方式解读这五首短诗。

由于这是班上第一次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因而须明确小组合作学习要求,以提高讨论的高效率。

明确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各自独立思考,交流学习心得、提出疑问,相互探讨、争辩、解疑。小组长须注意以下事项:一是担负起组织、协调责任。如果有同学阐述时间过长,组长须提醒其控制好时间;讨论中有争议且过于激烈时,组长需及时调控好气氛;在气氛过于沉闷时,组长应适时抛出有争议的话题,引导同学一起探究。二是做好记录整理工作。将本组所有成员的意见及最终讨论结果做个记录,以便在班上汇报本组总体讨论情况,具体包括本组共持几种观点,分述论证其观点的理由,以及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及产生的困惑、疑问。

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提倡自主学习基础上的质疑,在思想交流过程中互促互助地解疑,锻炼交流、表达能力,提高沟通技巧、增强合作。锻炼小组长组织协调、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解读《断章》

1、请组长汇报本组解读《断章》的总体情况;

2、展示学术界对《断章》的几种解读;

解读一

李健吾:很看重“装饰”二字,暗示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蕴藏着无限的无奈与悲哀。

解读二

卞之琳:哲理说,主、客体相对关联。

解读三

爱情说之一:相思说。将对方当风景,相互欣赏、爱慕,久久不肯离去,直到月上窗头,悄然入梦时。

爱情说之二:单恋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你是无意的,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他(她)是有心的。甚至连你窗前的明月都要带入梦中。正如《关睢》里的淑女“求之不得”,《蒹葭》里的伊人永远“在水一方”,只能在楼上看你,在窗外梦你。

3、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当场背诵。

4、补充余光中《连环》一诗,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诗无达诂、个性化解读这种阅读特点。

连环——仿卞之琳诗意(余光中)

你站在桥头看落日/落日却回顾

/回顾着远楼

/有人在楼头正念你

你站在桥头看明月

/明月却俯望/俯望着远窗

/有人在窗口正梦你

四、解读《风雨》一诗

1、小组长汇报讨论情况;

2、明确本诗主旨:

一场暴风雨把整个世界变得天昏地暗。风雨中,诗人平日熟悉的景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诗人也因此产生了年轻舵手的“忧怀”,写下了《风雨》这首短诗。这首诗的含意不难理解: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诗中,“大地的海”是一个独特的意象,它实际上是诗人用主观情绪折射客观现象所得到的结果。这个意象使我们知道诗人的人生坐标发生了动摇,对未来感到茫然。“大地的海”的意象是与风雨如晦的现实联系在一起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产生了“房舍如舟”“年轻的舵手”等联想,形象地表达了年轻人面对难以预料的世事,产生的一种被动、困惑、无助甚至有些害怕的心理感觉。

3、陶冶情操,积累名句

人生多风雨,世事多**。诗中所写大有翻天覆地之势的暴风骤雨,是生活发生重大变故的象征。在这重大变故面前,年轻人辨不清茫茫人海的方向,操不稳命运之舟的舵把,表现出忧惧不安,甚至惊慌失措的情形,实属正常。“年轻的舵手”还缺乏历练,处变不惊的安详气度、履险如夷的从容自信,都是“年轻的舵手”有待达到的人生境界。

板书展示有关履险如夷的从容自信的诗句,陶冶情操,积累名句。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毛泽东《游泳》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

“任尔狂澜卷地来,浮沉由我不由天”

4、集体朗读,深化理解。

5、拓展阅读:了解“芦笛”意象在诗歌中的内涵,激发学生诗歌学习探究的兴趣。

“芦笛与诗歌”专题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海德格尔(德国哲学家、思想家)

“当年我有一支芦笛/拿法国大元帅的节杖我也不换。”——阿波里内尔(法国诗人)

《芦笛》——艾青

我从你彩色的欧罗巴

带回了一支芦笛,我曾在大西洋边

像在自己家里般走着,如今

你的诗集“Alcool”是在上海的巡捕房里,我是“犯了罪”的,在这里

芦笛也是禁物。

我想起那支芦笛啊,它是我对于欧罗巴的最真挚的回忆,„„

(展示上述补充材料)

由阿波里内尔及艾青的诗我们了解到,芦笛这一事物在诗歌里成了艺术或诗歌的代名词。在许多诗人眼中,芦笛这一事物便是优美动人的诗歌,是无价之宝。《风雨》的作者取名芦荻,我虽没有深入查证诗人笔名的来历,但通过一些材料也可猜测这一笔名的得来与“芦笛”意象应有渊源。

在《芦荻诗选》自序中,诗人含混地写了这样一段:'当大地沉默的时候,我亦沉默了,大约有二十年,我这一支小小的芦笛,没有吹出清晰嘹亮的笛声„„如前人所说,'国家不幸,诗家不幸',从民族的灾劫、国家灾难中,我和许多人一样,学会思考„„'(展示)

五、课外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鉴赏诗歌(解读诗歌主旨)

1、搜集朦胧诗派和诗人顾城相关资料

2、解读顾城三首诗《一代人》、《远和近》、《小巷》并写鉴赏性小短文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顾城《远和近》

“小巷/又弯又长/我用一把钥匙/敲着厚厚的墙”——顾城《小巷》

第二课时:解读《回旋舞》、《在一个地铁车站》、完成上节课布置课外探究题

一、解读《回旋舞》

1、理解《回旋舞》一诗的主旨,请一个小组长介绍本组讨论情况;

明确:这首诗以“回旋舞”为主要意象,这是从法国民间舞蹈“回旋舞”的表演形式中摄取诗意,生发开来的。作为抒情诗人,保尔•福尔特别歌唱爱情和人类的友爱。全世界的少男少女都携起手来,团结起来,没有肤色、种族、国别的差别,大家共跳一个回旋舞,世界不就充满了爱吗?诗人唱出的全世界人民和睦团结的颂歌,表达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乐观的情调。

2、赏析本诗的艺术形式,请一至两个同学说说他们的分析

明确:整首诗以三个假设的排比句铺排来,诗歌的主旨在重复的吟唱中不断地得到了强化。全人类不分男女、种族、肤色、国家差别,一起跳同一种舞蹈,借用法国常见的民间舞蹈,唱出全世界人民和睦团结的颂歌,表达诗人希望全人类破除一切隔阂、猜忌,共同创造“大同世界”的美好理想和乐观精神。末句“假如全世界的男女孩都肯携手起来”呼应首句:“假如全世界的少女都肯携手起来”,首尾相接、回环往复、浑然天成。

二、解读《在一个地铁车站》

1、请一至两个小组长介绍本组解读情况,特别指明解读中的困惑;

2、吴彬彬同学在预习作业中较好地阐述了个人对这首诗准确的解读,请他解说一下个人解读的过程;

吴彬彬的理解:这首诗拥有高度的个性化,迸射出更加丰富的含义。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具有独特视角的画面:熙熙攘攘的人流涌动的地铁车站,突然闪现出几张妩媚的面孔,作者联想到“潮湿黝黑的树枝,花瓣”。

诗人想暗示什么呢?

许是美在瞬间消逝后的失落感;

许是身在喧嚣浮躁的城市对田园和大自然的一种向往;

许是在单调拥挤的快节奏生活中对无拘无束生活的渴望;

许是„„

3、教师介绍个人解读情况

我的理解:整首诗给人的感觉是压抑的,这种感觉主要来自于两个意象,一是幽灵般的面孔,神秘而阴深是其特点,它的这一特点或许主要来自于地下铁路这一特定环境;二是黑色枝条,冷峻是它的突出特点,印象中的地铁轨道都漆成了黑色,也许这让作者将它们想象成了自然界黑色的枝条,尽管这是在一个完全人工化的世界里。读这首诗时我的脑海里不断地想象着地铁站里,人们从车厢中蜂拥而出的场景。我所看到的是大都市里的人们,在繁重的生活压力和刻板的生活作息中,漠然地游走在城市的喧闹里。他们相互陌生,面无表情,随着车厢门的打开,幽灵般地涌现。尽管表情僵硬,但他们仍是这个钢筋水泥丛林里有血有肉的生物,在冷峻的地下车站里他们仍是美丽的,当他们群涌而出时,正如开放在轨道上的花朵。

我的疑问:为何黑色枝条是潮湿的?印象中的地铁使用的是人工空调,干燥而阴凉。不知同学对此作何感想?

4、介绍作者本人的解释

(展示资料)

解读:诗人曾说他在地铁车站里,“突然间,看见一个美丽的面孔,然后又看到一个,然后又是一个美丽儿童的面孔,然后又是一个美丽的女人„„”他努力寻找能表现他这种突发感觉的文字,但是没能成功。后来,他找到了表达方式,“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许多颜色的小斑点„„”,这就是他在诗中使用的意象叠加的方式。诗的上下两行,分别呈现了两组互相对应的意象。这两行诗句之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比喻关系,而是两组意象之间的相互叠加的关系。把这两组意象吸引在一起的力量,是诗人的直觉,它使两组意象在相互作用的状态下迸溅出诗的火花,产生深刻的意味。庞德自己说它是“一刹那思想和感情的复合体”。

明确:叠加的意象中渗透着诗人的思想感情,不同的读者又能从叠加的意象中找到各自不同的生命体验。在这个思想和感情的复合体上,需要每个读者运用自己的个人智慧及经验去想象、联想,丰富这首诗的画面场景,这便使得这首短诗诗产生了无穷的意义。

三、了解朦胧诗派并解读顾城的三首短诗

1、请一个小组长介绍其整理的有关朦胧诗派的资料;

明确:从一九八○年开始,忽然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由于他们写的诗不易读懂,因而被称为“朦胧派”。“文革”后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如北岛、舒婷、顾城、杨炼等人。“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

2、请另外的小组长介绍顾城生平及对顾城三首诗的解读情况,允许多种理解,只要能够言之成理。

明确:顾城1956年出生于北京,十二岁即辍学。放过猪,画过画,作过木匠,唯一缺少的就是正规的文学教育。在文革中开始写作,80年就失去正式工作,开始漂泊生活。85年加入作协。而后数次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和讲学活动,传播诗歌理论和中国古典文化。88年赴新西兰,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92年获得德国DAAD创作年金。次年10月8日,在新西兰激流岛自杀身亡。

明确:《一代人》这首只有两行的小诗,1980年在《星星》第3期发表后震动了整个诗坛,不管是对朦胧诗抱肯定或是抱否定态度的人,对这首诗却是一致的钦赞。作者用意象、隐喻,在浓重的黑色背景上凸现了一双不同寻常的“黑色的眼睛”(一代人觉醒的象征),在眼睛的前方,似乎可以看到从乌云的缝隙中射出的一束白光。我们可以体会到,在那个令人窒息的年代,那在荒谬现实中扭曲着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那埋藏在心底的潜能所爆发出顽强求索的精神。

《远和近》这是一种错觉。诗人在瞬间产生的错觉中悟出一种深意:人与自然(云象征自然)是和谐的,人与人是隔膜的。作者渴望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小巷》中诗人选择了三个简单的意象,构成了一个象征意味很强的流动画面。“我”拿着钥匙在寻找自己的房间,也即寻找自己在社会中应有的位置。然而“小巷”是“又弯又长”的,“墙”是“厚厚的”,要寻找,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也可能要走很长的路;然而“我”是坚定的,“我”在顽强地敲着,过走过敲。而“我”又并非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代青年,也包括中年、老年,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不是都在终生寻找吗!

第三课时:解读《错误》

一、解读《错误》一诗主旨

(一)请小组长介绍本组同学解读情况;

(二)对本诗主旨的不同解读(展示)

1、我与女子为亲人关系,但我却由于某些原因过家门而不入,让等在深闺中的女子在马蹄声中激起的喜悦之情悄然而逝。

2、结合诗人身处台湾的经历,台湾人漂泊心态,期待有一天能有个定位,期盼有一天可以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但由于政治缘故,他们的美好愿望却落空了。

3、我是个浪子,漂游在外,三月里无意中路过江南,我的马蹄声让等在家中的女子产生了美丽的误会,以为是思念的人回归了。

二、美文赏析

(一)《错误》中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具有哪些特点?创造了怎样的意境?

1、齐读本诗,通过朗读感知诗歌的美。

2、明确诗中所选用意象及其特点

莲花——美丽高洁的象征,以莲花的开落来形容年华飞逝,女子容颜的老去,且这一女子始终坚贞地守候着远人,满怀的深情优雅动人,其痴其美让人叹息不已。

展示徐志摩诗《沙杨娜拉》,两首诗对莲花意象的使用有相似处,都塑造出了美丽、妖柔的女子,形象感人。有些同学在写鉴赏小短文时便联想到了徐的这首诗。

沙杨娜拉——赠日本女郎(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

/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有蜜甜的忧愁--沙杨娜拉

东风——“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传统诗词里的常见意象;为什么东风会不来?无论是什么地方的春天,都是东风送来的,更何况江南的春天来得更早,春雨迷蒙的江南,丝竹优雅的江南,怎么会东风不来?那其实是心上人的信息没有传来。

柳絮——柳与“留”谐音,又因送别时驿道两旁常有柳树,因而在传统诗歌中飘飞的“柳絮”往往暗示折柳惜别之情;柳絮是绵绵不尽的思绪,柳絮为何不飞?这与女子的心情有关,女子的心里只有心上人,容不下任何人,既然是心上人没有音讯,心上人不归,那么这心就是寂寞的,她就固守着这份寂寞。

春帷——是窗前的幔帐,幔帐不揭,营造一种层层帘幕深垂,深闺闭锁的氛围。

窗扉——窗子和门都紧紧地关着。那么她为什么不像古典诗词中那些倚楼凭栏的女子那样,走出深闺?也许是因为失望太多,心里太苦,也许是因为她的矜持、含蓄、内敛又深情。

寂寞的城——城是封闭的,是落寞的,是凄凉的;

青石街道——古朴,清幽之境;向晚意为黄昏,黄昏时的街道又给人以宁静、落寞的感觉,营造出了有些凄清的环境;

主人公在寂寞中等待。寂寞是无形的,诗人用“东风不来”、“柳絮不飞”、“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窗扉紧掩”等意象来指代女主人公寂寞的心情。

3、齐读本诗,通过朗读再次感知诗歌的美。

4、明确本诗意境

江南,莲花,东风,柳絮,小城,青石,春帷,窗扉,马蹄„„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本诗优美深婉凄伤的意境。

5、分析本诗比喻修辞手法使用效果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以上这几个比喻写尽了女子的秀美、端庄、深情、含蓄、凄伤、落寞、哀婉。从对的分析中能看出她的容颜娇美,她的感情专一,她应该是从古代走来的典雅秀美、深婉含蓄、古韵犹存的女子。

教师小结:此诗的句式、字词搭配虽多洋调,但诸如“江南”“莲花”“容颜”“东风”“飞絮”“向晚”“跫音”“春帷”“归人”“过客”之类的意象或词语,都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并令人想起一系列古典名句的情调意境之美。此诗曲折委婉,情意绵绵,有一种迷离怅惘的抒情氛围,颇似唐人温庭筠的词(显示《望江南》)。

望江南(温庭筠

宋词小令)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三、作者简介

郑愁予(1933-):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愁予”之名取自南宋词人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词中句,从这个笔名也能窥见其深厚的古典文化功底。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现旅居美国,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其诗表现手法很现代,但选择的意象、运用的词藻、传达的情感却多是传统的,在现代精神感受中交织着宋词元曲的遗韵,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通本诗的学习,我们已经能够深刻体会其诗这一鲜明的风格。台湾誉其诗《错误》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在深入赏析了本诗之后你们是否也认同这样的评语?的确,这样的赞誉并不为过,下面就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这首优美动人的诗,再次领会诗人为我们创设的哀婉、凄美的意境。

第二篇:中外短诗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歌解读“诗无达诂”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

2、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质疑的学习习惯,锻炼交流、表达能力;

2、理解并分析五首短诗的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

1、诗歌鉴赏教学按“初步感知——合作探究——互动交流——拓展升华”的过程进行;

2、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分析意象特征,在交流讨论中理解诗歌主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真、善、美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关注自我、关注生活、关心人民的意识和情感。教学重、难点:

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分析诗歌主旨,写鉴赏性小短文。教学设想:

布置同学预习五首短诗,并让同学挑选一首诗写了一点鉴赏性评论。从同学课前预习作业情况看,多数同学对于这五首诗的主旨把握均较为准确,也存在多种解读,最大问题在于许多同学在阐述诗歌主旨的解读过程时,表述还欠严密,赏析时还不能做到有理有据。因而,在组长汇报本组讨论情况时,须特别强调在陈述本组观点之后需阐明这些观点是如何得出的,可允许组员补充说明,共同完成任务。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解读《断章》、《风雨》两首诗的主旨

一、新课导入

我国古代诗论中有所谓“诗无达诂”论,(“达诂”的意思是确切的解释或理解)认为不同和读者对于同一作品往往有不同的理解。西方也有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因此在文学阅读过程中特别强调读者参与。这些说法都说明了在文艺鉴赏中存在着理解和审美的差异性,即不同的鉴赏者对同一作品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我们即将学习的《断章》为例,现代文学作家李健吾对《断章》的解读就不同于作者本人,并和原作者有了一番争论。

李健吾:很看重“装饰”二字,认为这是“诗对于人生的解释”。“诗面呈浮的是不在意,暗地里却埋着说不尽的悲哀”。卞之琳对此答辩称:自己不看重“装饰”的意思,我的意思还是重于“相对”上。李健吾则回答说:“诗人的解释可以撵掉我的或者任何其他的解释吗?不!一千个不!幸福的人是我,因为我有双重的经验,而经验的交错,做成我生活的深厚。诗人挡不住读者,这正是这首诗美丽的地方。”(课件展示此段资料)

二、小组交流讨论、解读这五首短诗的主旨(十五分钟)

上一节课老师已布置同学预习,并让同学挑选一首诗写了一点鉴赏性评论,同学们的解读可谓百花齐放,各有特点。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各自的理解,让同学们分享一下你们的智慧,以四人小组合作方式解读这五首短诗。

由于这是班上第一次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因而须明确小组合作学习要求,以提高讨论的高效率。

明确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各自独立思考,交流学习心得、提出疑问,相互探讨、争辩、解疑。小组长须注意以下事项:一是担负起组织、协调责任。如果有同学阐述时间过长,组长须提醒其控制好时间;讨论中有争议且过于激烈时,组长需及时调控好气氛;在气氛过于沉闷时,组长应适时抛出有争议的话题,引导同学一起探究。二是做好记录整理工作。将本组所有成员的意见及最终讨论结果做个记录,以便在班上汇报本组总体讨论情况,具体包括本组共持几种观点,分述论证其观点的理由,以及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及产生的困惑、疑问。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提倡自主学习基础上的质疑,在思想交流过程中互促互助地解疑,锻炼交流、表达能力,提高沟通技巧、增强合作。锻炼小组长组织协调、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解读《断章》

1、请组长汇报本组解读《断章》的总体情况;

2、课件展示学术界对《断章》的几种解读; 解读一

李健吾:很看重“装饰”二字,暗示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蕴藏着无限的无奈与悲哀。解读二

卞之琳:哲理说,主、客体相对关联。解读三

爱情说之一:相思说。将对方当风景,相互欣赏、爱慕,久久不肯离去,直到月上窗头,悄然入梦时。

爱情说之二:单恋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你是无意的,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他(她)是有心的。甚至连你窗前的明月都要带入梦中。正如《关睢》里的淑女“求之不得”,《蒹葭》里的伊人永远“在水一方”,只能在楼上看你,在窗外梦你。

3、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当场背诵。

4、补充余光中《连环》一诗,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诗无达诂、个性化解读这种阅读特点。连环——仿卞之琳诗意(余光中)

你站在桥头看落日 /落日却回顾 /回顾着远楼 /有人在楼头正念你 你站在桥头看明月 /明月却俯望/俯望着远窗 /有人在窗口正梦你

四、解读《风雨》一诗

1、小组长汇报讨论情况;

2、明确本诗主旨:

一场暴风雨把整个世界变得天昏地暗。风雨中,诗人平日熟悉的景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诗人也因此产生了年轻舵手的“忧怀”,写下了《风雨》这首短诗。这首诗的含意不难理解: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诗中,“大地的海”是一个独特的意象,它实际上是诗人用主观情绪折射客观现象所得到的结果。这个意象使我们知道诗人的人生坐标发生了动摇,对未来感到茫然。“大地的海”的意象是与风雨如晦的现实联系在一起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产生了“房舍如舟”“年轻的舵手”等联想,形象地表达了年轻人面对难以预料的世事,产生的一种被动、困惑、无助甚至有些害怕的心理感觉。

3、陶冶情操,积累名句

人生多风雨,世事多**。诗中所写大有翻天覆地之势的暴风骤雨,是生活发生重大变故的象征。在这重大变故面前,年轻人辨不清茫茫人海的方向,操不稳命运之舟的舵把,表现出忧惧不安,甚至惊慌失措的情形,实属正常。“年轻的舵手”还缺乏历练,处变不惊的安详气度、履险如夷的从容自信,都是“年轻的舵手”有待达到的人生境界。课件板书展示有关履险如夷的从容自信的诗句,陶冶情操,积累名句。“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毛泽东《游泳》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

“任尔狂澜卷地来,浮沉由我不由天”

4、集体朗读,深化理解。

5、拓展阅读:了解“芦笛”意象在诗歌中的内涵,激发学生诗歌学习探究的兴趣。“芦笛与诗歌”专题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海德格尔(德国哲学家、思想家)“当年我有一支芦笛/拿法国大元帅的节杖我也不换。”——阿波里内尔(法国诗人)《芦笛》——艾青 我从你彩色的欧罗巴

带回了一支芦笛,我曾在大西洋边

像在自己家里般走着,如今

我是“犯了罪”的,在这里

芦笛也是禁物。

我想起那支芦笛啊,它是我对于欧罗巴的最真挚的回忆,„„

(课件展示上述补充材料)

在《芦荻诗选》自序中,诗人含混地写了这样一段:'当大地沉默的时候,我亦沉默了,大约有二十年,我这一支小小的芦笛,没有吹出清晰嘹亮的笛声„„如前人所说,'国家不幸,诗家不幸',从民族的灾劫、国家灾难中,我和许多人一样,学会思考„„'(课件展示)

五、课外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鉴赏诗歌(解读诗歌主旨)

1、搜集朦胧诗派和诗人顾城相关资料

2、解读顾城三首诗《一代人》、《远和近》、《小巷》并写鉴赏性小短文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

“你/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顾城《远和近》 “小巷/又弯又长/我用一把钥匙/敲着厚厚的墙”——顾城《小巷》

第二课时:解读《回旋舞》、《在一个地铁车站》、完成上节课布置课外探究题

一、解读《回旋舞》

1、理解《回旋舞》一诗的主旨,请一个小组长介绍本组讨论情况;

明确:这首诗以“回旋舞”为主要意象,这是从法国民间舞蹈“回旋舞”的表演形式中摄取诗意,生发开来的。作为抒情诗人,保尔•福尔特别歌唱爱情和人类的友爱。全世界的少男少女都携起手来,团结起来,没有肤色、种族、国别的差别,大家共跳一个回旋舞,世界不就充满了爱吗?诗人唱出的全世界人民和睦团结的颂歌,表达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乐观的情调。

2、赏析本诗的艺术形式,请一至两个同学说说他们的分析

明确:整首诗以三个假设的排比句铺排来,诗歌的主旨在重复的吟唱中不断地得到了强化。全人类不分男女、种族、肤色、国家差别,一起跳同一种舞蹈,借用法国常见的民间舞蹈,唱出全世界人民和睦团结的颂歌,表达诗人希望全人类破除一切隔阂、猜忌,共同创造“大同世界”的美好理想和乐观精神。末句“假如全世界的男女孩都肯携手起来”呼应首句:“假如全世界的少女都肯携手起来”,首尾相接、回环往复、浑然天成。

二、解读《在一个地铁车站》

1、请一至两个小组长介绍本组解读情况,特别指明解读中的困惑;

2、吴彬彬同学在预习作业中较好地阐述了个人对这首诗准确的解读,请他解说一下个人解读的过程;

吴彬彬的理解:这首诗拥有高度的个性化,迸射出更加丰富的含义。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具有独特视角的画面:熙熙攘攘的人流涌动的地铁车站,突然闪现出几张妩媚的面孔,作者联想到“潮湿黝黑的树枝,花瓣”。诗人想暗示什么呢?

许是美在瞬间消逝后的失落感;

许是身在喧嚣浮躁的城市对田园和大自然的一种向往; 许是在单调拥挤的快节奏生活中对无拘无束生活的渴望; 许是„„

3、教师介绍个人解读情况 我的理解:整首诗给人的感觉是压抑的,这种感觉主要来自于两个意象,一是幽灵般的面孔,神秘而阴深是其特点,它的这一特点或许主要来自于地下铁路这一特定环境;二是黑色枝条,冷峻是它的突出特点,印象中的地铁轨道都漆成了黑色,也许这让作者将它们想象成了自然界黑色的枝条,尽管这是在一个完全人工化的世界里。读这首诗时我的脑海里不断地想象着地铁站里,人们从车厢中蜂拥而出的场景。我所看到的是大都市里的人们,在繁重的生活压力和刻板的生活作息中,漠然地游走在城市的喧闹里。他们相互陌生,面无表情,随着车厢门的打开,幽灵般地涌现。尽管表情僵硬,但他们仍是这个钢筋水泥丛林里有血有肉的生物,在冷峻的地下车站里他们仍是美丽的,当他们群涌而出时,正如开放在轨道上的花朵。我的疑问:为何黑色枝条是潮湿的?印象中的地铁使用的是人工空调,干燥而阴凉。不知同学对此作何感想?

4、介绍作者本人的解释(课件展示资料)

解读:诗人曾说他在地铁车站里,“突然间,看见一个美丽的面孔,然后又看到一个,然后又是一个美丽儿童的面孔,然后又是一个美丽的女人„„”他努力寻找能表现他这种突发感觉的文字,但是没能成功。后来,他找到了表达方式,“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许多颜色的小斑点„„”,这就是他在诗中使用的意象叠加的方式。诗的上下两行,分别呈现了两组互相对应的意象。这两行诗句之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比喻关系,而是两组意象之间的相互叠加的关系。把这两组意象吸引在一起的力量,是诗人的直觉,它使两组意象在相互作用的状态下迸溅出诗的火花,产生深刻的意味。庞德自己说它是“一刹那思想和感情的复合体”。

明确:叠加的意象中渗透着诗人的思想感情,不同的读者又能从叠加的意象中找到各自不同的生命体验。在这个思想和感情的复合体上,需要每个读者运用自己的个人智慧及经验去想象、联想,丰富这首诗的画面场景,这便使得这首短诗诗产生了无穷的意义。

三、了解朦胧诗派并解读顾城的三首短诗

1、请一个小组长介绍其整理的有关朦胧诗派的资料;

明确:从一九八○年开始,忽然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由于他们写的诗不易读懂,因而被称为“朦胧派”。“文革”后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如北岛、舒婷、顾城、杨炼等人。“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

2、请另外的小组长介绍顾城生平及对顾城三首诗的解读情况,允许多种理解,只要能够言之成理。

明确:顾城1956年出生于北京,十二岁即辍学。放过猪,画过画,作过木匠,唯一缺少的就是正规的文学教育。在文革中开始写作,80年就失去正式工作,开始漂泊生活。85年加入作协。而后数次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和讲学活动,传播诗歌理论和中国古典文化。88年赴新西兰,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92年获得德国daad创作年金。次年10月8日,在新西兰激流岛自杀身亡。明确:《一代人》这首只有两行的小诗,1980年在《星星》第3期发表后震动了整个诗坛,不管是对朦胧诗抱肯定或是抱否定态度的人,对这首诗却是一致的钦赞。作者用意象、隐喻,在浓重的黑色背景上凸现了一双不同寻常的“黑色的眼睛”(一代人觉醒的象征),在眼睛的前方,似乎可以看到从乌云的缝隙中射出的一束白光。我们可以体会到,在那个令人窒息的年代,那在荒谬现实中扭曲着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那埋藏在心底的潜能所爆发出顽强求索的精神。《远和近》这是一种错觉。诗人在瞬间产生的错觉中悟出一种深意:人与自然(云象征自然)是和谐的,人与人是隔膜的。作者渴望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小巷》中诗人选择了三个简单的意象,构成了一个象征意味很强的流动画面。“我”拿着钥匙在寻找自己的房间,也即寻找自己在社会中应有的位置。然而“小巷”是“又弯又长”的,“墙”是“厚厚的”,要寻找,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也可能要走很长的路;然而“我”是坚定的,“我”在顽强地敲着,过走过敲。而“我”又并非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代青年,也包括中年、老年,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不是都在终生寻找吗!

第三课时:解读《错误》

一、解读《错误》一诗主旨

(一)请小组长介绍本组同学解读情况;

(二)对本诗主旨的不同解读(课件展示)

1、我与女子为亲人关系,但我却由于某些原因过家门而不入,让等在深闺中的女子在马蹄声中激起的喜悦之情悄然而逝。

2、结合诗人身处台湾的经历,台湾人漂泊心态,期待有一天能有个定位,期盼有一天可以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但由于政治缘故,他们的美好愿望却落空了。

3、我是个浪子,漂游在外,三月里无意中路过江南,我的马蹄声让等在家中的女子产生了美丽的误会,以为是思念的人回归了。

二、美文赏析

(一)《错误》中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具有哪些特点?创造了怎样的意境?

1、齐读本诗,通过朗读感知诗歌的美。

2、明确诗中所选用意象及其特点 沙杨娜拉——赠日本女郎(徐志摩)那一声珍重有蜜甜的忧愁--沙杨娜拉

东风——“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传统诗词里的常见意象;为什么东风会不来?无论是什么地方的春天,都是东风送来的,更何况江南的春天来得更早,春雨迷蒙的江南,丝竹优雅的江南,怎么会东风不来?那其实是心上人的信息没有传来。柳絮——柳与“留”谐音,又因送别时驿道两旁常有柳树,因而在传统诗歌中飘飞的“柳絮”往往暗示折柳惜别之情;柳絮是绵绵不尽的思绪,柳絮为何不飞?这与女子的心情有关,女子的心里只有心上人,容不下任何人,既然是心上人没有音讯,心上人不归,那么这心就是寂寞的,她就固守着这份寂寞。

春帷——是窗前的幔帐,幔帐不揭,营造一种层层帘幕深垂,深闺闭锁的氛围。

窗扉——窗子和门都紧紧地关着。那么她为什么不像古典诗词中那些倚楼凭栏的女子那样,走出深闺?也许是因为失望太多,心里太苦,也许是因为她的矜持、含蓄、内敛又深情。寂寞的城——城是封闭的,是落寞的,是凄凉的;

青石街道——古朴,清幽之境;向晚意为黄昏,黄昏时的街道又给人以宁静、落寞的感觉,营造出了有些凄清的环境; 主人公在寂寞中等待。寂寞是无形的,诗人用“东风不来”、“柳絮不飞”、“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窗扉紧掩”等意象来指代女主人公寂寞的心情。

3、齐读本诗,通过朗读再次感知诗歌的美。

4、明确本诗意境

5、分析本诗比喻修辞手法使用效果 望江南(温庭筠 宋词小令)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三、作者简介 郑愁予(1933-):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愁予”之名取自南宋词人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词中句,从这个笔名也能窥见其深厚的古典文化功底。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现旅居美国,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其诗表现手法很现代,但选择的意象、运用的词藻、传达的情感却多是传统的,在现代精神感受中交织着宋词元曲的遗韵,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通本诗的学习,我们已经能够深刻体会其诗这一鲜明的风格。台湾誉其诗《错误》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在深入赏析了本诗之后你们是否也认同这样的评语?的确,这样的赞誉并不为过,下面就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这首优美动人的诗,再次领会诗人为我们创设的哀婉、凄美的意境。

第三篇:中外短诗五首

中外短诗五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断章》、《错误》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一、教学设想

1、教材解读 《断章》写于1935年10月,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就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即由此而来。通过两组意象,诗人表达了一种相对平衡的观念,抒发了诗人的一种哲理性的思考:宇宙万物息息相关,互为依存。

《错误》一诗中,诗人主要用了“东风”“柳絮”“青石”“街道”“春帷”“窗扉”等意象,描写了一个江南女子倦守春闺,苦苦等候出远门的亲人,一颗心像江南小城一样寂寞,又像春帏和窗扉那样紧锁。这时候,一个游子从江南小城走过……但“我”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在“达达”前行的马蹄声中,一个哀婉而有几分伤感的故事还没开始就结束了。一般说来,诗中的“你”往往被理解为闺中怨妇的形象。

2、教学目标(1)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尽可能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理解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2)通过反复的诵读,品味诗歌的凝练、含蓄,富有跳跃性和音乐性的语言。

3、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体会小诗的意味和情趣。

(2)抓住诗歌所营造的瞬间画面和气氛,体会诗人的感情。(3)理解“明月”“美丽的错误”等意象的含义。

二、教学步骤

1、创设情景(幻灯片显示两首当代短诗)

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而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 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容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2、齐读交流感悟 导入话题 教师点拨: 这是我中学时代很喜欢的两首诗,当我读着《断章》和《错误》时,这两首诗就在眼前晃着,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其中的原由?

明确:阅读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很相似。(可就诗意与同学简单进行交流)

教师点拨:读诗若能抓住诗中意象进行联想和想象,就能较准确地把握作者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了。《一代人》中的“黑夜”在这里指十年浩劫给中国大地笼罩一片乌云,是社会现实的折射,“黑色的眼睛”就有了双重寓意,一是指这双眼睛曾被“黑夜”所欺骗和熏染,一是指这双眼睛在被欺骗后发生了深刻的怀疑,它在黑暗中渐渐培养起了一种觉悟,一种适应力和穿透力,它具有全新的品质,最终成为“黑夜”的叛逆,成为“寻找光明”的生命意志的象征。“我”寻找光明,加大了“光明”与“黑夜”的差异,体现了那个时代在恶势力的挤压下不放弃对真理的追求的精神。“黑夜”、“黑色的眼睛”等意象成为了解读该诗的关键。

《一棵开花的树》则通过“求”“盼望”“颤”“等待”等表现抒情主人公心理的关键词语,让我们浮想联翩,“树”这个意象所代表的女子的形象跃然纸上:纤弱、柔美的她羞怯地守侯在路旁,祈祷着,激动着,渴望着,她所钟情的人会注意到她。诗人表达了女性对爱情祈求的心情、被动的等待。

3、师生互动

学生出示在课前熟读的基础上提出的问题。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后发言解答,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4、品读《断章》,讨论小结:从字面上看,《断章》极其短小,好像看一遍就懂,又似乎觉得简单的字眼里蕴藏着很深的道理。仔细品味,你认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教师可提供几组有关《断章》诗意的资料:

学者、翻译家李健吾先生认为,这首诗再“装饰”两字上做文章,诗面呈浮的是不在意,暗地里却埋着说不尽的悲哀——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

评论家章亚昕认为,《断章》写了一位绝代佳人。诗人不去说“你”如何美,而是去叙述她如何成为如痴如醉的审美对象、“风景”的一部分,而是去描写她如何成为日思夜想的恋爱对象、“梦”中的花朵。不写她的外貌,而写她引起的痴情,就能造成抒情的内在,意味的微妙。(诗人臧克家也有同感)

《断章》这首小诗,诗人回忆它的创作过程说:“此四行无意中得之,原拟足成一首完整的诗,接着感到说完了,也无需多说,可独立成篇,故名《断章》。”“写于一九三五年十月,触景生情,储藏在记忆中,当还远远早于这个日期”。“这是抒情诗,当然说是情诗也可以,但决不是自己对什么人表达思慕之情,而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意味进一步体会,也就会超出一对男女相互关系的意义。”

小结:优秀诗作的深层意蕴是不可穷尽的,就像一道包含有无穷解的方程一样,具有多个层面,不同层面之间又互相交织与折射,从而使诗歌衍生出不同的含义来。不同的读者读同一首诗,由于生活环境、文化传统、艺术观念、鉴赏心境等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期待,产生全然不同的发现。(教师要抓住“你”“风景”“明月”“梦”几个意象作适当的补充。)

6、品读《错误》,讨论:诗人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情境?你认为诗中的“你”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东风、柳絮、青石、街道、窗扉等意象,思妇形象。

这首诗意境优美,教师可请同学用散文化的语言对诗中情境进行描绘。

(示例:一个江南女子倦守春闺,苦苦等候出远门的亲人,一颗心像江南小城一样寂寞,又像春帏和窗扉那样紧锁。这时候,一个游子从江南小城走过……但“我”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在“达达”前行的马蹄声中,一个哀婉而有几分伤感的故事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讨论:品味“美丽的错误”。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可提供几首思妇诗加深理解,幻灯片显示)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恰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吕本中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颦洲。——温庭筠《梦江南》

想佳人,妆楼望,误几会,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

小结:诗歌中依次用了“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等意象来写思妇的痴情的等待。

那么,这位思妇可曾等到她的丈夫回来?没有。

诗歌中的“错误”错在哪里误在何处?在于那骑马的男子,第一人称的“我”,只是个陌生的过客,不是她的丈夫归来。

既然是错误,又何谈美丽呢?说它美丽,是因为它曾经先引起了诗歌中女主人公情绪的激动。时光流转,春秋代序,那美丽、纯洁如莲花的思妇的容貌,也在痴情地等待中衰老啦!这美丽中蕴涵着多么深沉的悲哀呀!

我们在温词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柳词的“误几会,天际识归舟”中一样读到了那“美丽的错误”。不同的是,温词、柳词中的过客都是乘船;而郑诗中的过客是骑马。

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诗歌,注意体味思妇等待丈夫归来的痴情和落寞。

7、总结:诗是诗人从心灵绿洲流淌出的甘泉,世事纷繁,尘世喧嚣,踏进泉水,心灵一片晶莹。无论古诗还是新诗,情感和意象都是鉴赏的重点,只要我们细心品读,总会获益。

三、布置作业

以“生活的误会”为主题,试写一首简短而富含意味的小诗。

第四篇:中外短诗五首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准。2.培养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歌意象,体味诗歌意境。教学重难点

1.把握思妇词和游子谣等传统题材; 2.赏析郑愁予诗歌的古典美;

3.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教学设想

结合温庭筠《梦江南》、柳永《八声甘州》、吕本中《采桑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学习来体味古代游子与思妇的幽思愁绪,把握思妇词和游子谣等传统题材,赏析郑愁予诗歌的古典美。最后布置作业,背诵诗歌,并把《错误》改写为如张晓风《不朽的失眠》一般风格的抒情散文。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学过程:

由吕本中词导入。幻灯片显示吕本中词。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恰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1、教师吟咏,饱满的感情感染了学生。

2、提问:请根据我们前面学过的词体知识确认这首词的词牌? 明确:《采桑子》。前面学习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时懂得《采桑子》是双调,44字。上阕四句,7、4、4、7,三平韵;下阕亦四句,7、4、4、7,三平韵。据此,我们推断此词的词牌为《采桑子》。下面我们来齐读这首《采桑子》,感悟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众生齐读。

教师解读诗歌大意:

月圆之夜,一位少妇孤枕难眠。啊,原来是丈夫外出,没有和她厮守在一起,不能与她在这江畔高楼共赏这皎洁的明月了。也许已半载了,或者都三年了,他怎么还不回来呢?思夫不得,少妇便生哀怨之心。“正说反说,俱是愁痕。”(钱钟书语)读解词意,大略如此。综上,我们把此词定位为一首闺怨题材的思妇词。幻灯片显示“思妇词”三字。解释:在吕本中《采桑子》词中我们感悟了一位独守幽闺思念丈夫的妻子的哀怨和忧伤之情。那么何为思妇词呢?在此“思妇”一词,不是动宾短语,而是偏正词组。反映妻子思念外出远游的丈夫的诗词就是“思妇词”。这种“闺怨”题材的思妇词,古典诗词中比比皆是也。今天我们学习的郑愁予的诗歌《错误》是一首新诗,其中也有思妇闺怨的句子。下面我们来齐读全诗。

二、品味全文,初步感知

1、学生读书,感情饱满,进入了诗歌所描写的情境。学生齐读《错误》。幻灯片显示郑愁予《错误》

2、根据诗歌中的语句,判定“我”、“你”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明确:“我”是一位游子,有“我打江南走过”句为证。

“你”是一位闺中思妇,有许多诗句为证,关键字是“等”字

3、第一节第二句内蕴丰富,请用散文的语言把它传达出来。提示:时光流转,春秋代序,那美丽、纯洁如莲花的思妇的容貌,也在痴情地等待中衰老啦!

“开落”写莲花,又写少妇的容颜和心境,暗示着时光的漫长。

4、请根据你的理解,简述这首诗隐含的故事。

提示:一个柔弱的女子,在闺中,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春去秋来,独守空房。“花无百日红”,加上“相思催人老”,无尽的相思折磨着她,使得她的容颜憔悴了。诗的前奏短句和长句交错,短句暗示过客之匆匆,长句暗示思妇等待之悠悠,诗人用“莲花的开落”来喻指女子红颜的消退。春天来了,孤独寂寞的女子,想着自己心上人的到来,„„这时。。。

5、请找出描写诗歌中的这个“思妇”,也就是第二人称的“你”,运用了哪些意象?并指出这些意象的表达效果?

明确:诗歌中依次用了“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等意象来写思妇的痴情的期待,就是“等”。其中一类意象是作为比喻句的喻体出现,如“莲花的开落”,“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小小的窗扉”等四处意象。前者写“思妇”的容颜的衰老,后三者写“思妇”的心境的落寞。

第二类意象是与春天、三月有关的“东风不来”,“柳絮不飞”,“春帷不揭”等意象。春天来了,思妇却视而不见。以春天的烂漫来反衬思妇的落寞。综上,一类意象为比喻,一类意象为反衬。

三、朗读课文,理解“错误”

1、提问:这位思妇可曾等到她的丈夫回来?诗歌中的“错误”错在哪里误在何处?既然是错误,有何谈美丽呢?思考后请举手回答。幻灯片显示“美丽的错误”。

——这个错误因女子而起,女子是主动者。诗中的女子和“我”两人交臂错过,而“错误的形成,只因为少妇的心扉紧掩;或者她另有所盼,另有所期,诗人遂在交臂错过惊艳的一刹那,在少妇眼中,不是归人,而‘是个过客„„’了。”从这里分析,这错误是因为女子造成的。“我”以为“我”是“归人”,所以是美丽的,便她认为“我”是过客,所以是错误的。——这个错误因“我”而起,骑马走江南的“我”才是主动者。“我”透视了女子的内心世界,不但知道女子此时的寂寞心情,更知道她“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我”就是女子日思夜盼的“归人”。然而等我经过的时候,我只是个“过客”,路过而已,不作停留。这使女子非常失望。对她而言,马蹄声是“美丽”的,而她对我期待是“错误”的。明确:女子等待的那位游子,不是归人而是过客。

2、感受类似的“错误”

提问:类似的“美丽的错误”在你我他生活中都曾经出现过,在其他一些前人的诗词作品中也曾有所表现。我们来分析并指出以下两首词中的“美丽的错误”。幻灯片显示温庭筠《梦江南》、柳永《八声甘州》。

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颦洲。(温庭筠《梦江南》)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明确:温词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柳词的“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两处都是写“美丽的错误”的。在这些词句中,我们一样感悟到了那幸福的激流袭过作者心头后迅速转变为深深的失落。

我们在温词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柳词的“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中一样读到了那“美丽的错误”。不同的是,温词、柳词中的过客都是乘船;而郑诗中的过客是骑马。

四、再次齐读诗歌,注意体味思妇等待丈夫归来的痴情和落寞。

提问:写游子的语句和意象又有哪些呢?想像过客和思妇是如何偶然相见的?

明确:这位游子,也即过客,他从江南走过,也许就这样走了几年了。一日他突然来到这个思妇所在的小城,在傍晚的时候,走在一条青石砌成的街道,也许他这是口渴,想讨碗水喝,恰好在这位思妇的门前停下,扣打门环,惊动了正在痴情等待丈夫归来的这位思妇,就有了诗歌中的“美丽的错误”。因此“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紧掩的窗扉”不仅是比喻思妇心境的落寞,而且标志着诗歌中过客的行踪。

幻灯片演示如下:

江南→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紧掩的窗扉

所以,标志过客的行踪的意象作为诗歌中的第三类空间意象,存在着层递关系。

那么这位过客,也是离家外出远行的游子,他就不思念家中的妻子和其他亲人吗?回答是肯定的。这位过客或游子的妻子,是否也像这位思妇一样,在痴情的等待着过客的归来呢?这位过客或游子,是否也在思念家中的妻子呢?回答也是肯定的。这样的话,文中不仅写了思妇对远行的丈夫的期待,也写了过客对家中妻子的思念,不仅写了幽闺之哀怨,还写了羁旅的愁苦。更进一步讲,诗歌所写的故事,不仅发生在两对夫妇间,而且发生在所有分离生活的夫妇间。

外出远游的丈夫思念家中的妻子和其他亲人所写的诗歌,文学史上也给予这一题材和主题的诗歌以专名,就是“游子谣”。幻灯片显示“游子谣”三字。我们曾学习过一首游子谣。幻灯片显示《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看到,《错误》这首诗不仅写了闺怨的思妇,而且写了苦旅的游子。它是一首思妇词,也是一篇游子谣。幻灯片显示

游子谣,写游子羁旅之苦; 思妇词,写思妇幽闺之怨。

毕竟,思妇闺怨是果,游子羁旅是因。所以在许多诗人的笔下,这两个题材和主题往往被糅合在同一篇作品中。郑愁予的《错误》即是如此,选用并糅合了传统的闺怨、乡愁题材,使得诗歌更有内蕴,更有韵味。提问:作家杨牧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请分析两个“中国”的含义即语境义。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代表作答。

明确:第一个“中国”指从地域、国籍、血统等上讲是中国的。第二个“中国”是指从情感、语言和意象等上讲是中国的。

在郑愁予的许多诗作中我们都感悟到了一种浓郁的古典美,而选用古典意象,采用传统题材,化用经典构思都是造成郑诗古典美的原因。《错误》的所有意象我们都似曾相识,都可以在唐诗宋词中找到大量的使用这些意象的句子;写游子羁旅之苦、写思妇幽闺之怨的题材更是从《诗经》直至新诗长期沿用的传统题材;“美丽的错误”这一经典构思在温词和柳词中又可以窥见它的影子。所以,我们才会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全文总结:

《错误》这首诗歌学过之后,今后我们在自己的新诗习作中要自觉选用古典意象,采用传统题材,甚至化用经典构思来成就新诗的古典美。最后提供一篇鉴赏文章,有助于我们理解《错误》的时空转换艺术。幻灯片显示下文。

这首诗的结构分为始、中、终三部分,作者运用时空变化,时间由长渐短,空间由大到小,情理与时空交会,写出一个倦守春闺如莲花开落的少妇内心的寂寞、期待与失望,构成美丽凄婉的效果。

这首诗时空经历四次转换:首节开始,就显现出作者的才华。第一句“我打江南走过”,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暗示着过客的匆匆;第二句“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以“莲花的开落”含蓄地点出季节的数度变迁,暗示着女主角等待时间的漫长。中间一节情节的发展,先把时间限定到“三月”,写“东风不来”、“柳絮不飞”的寂寞小城,此后进一步把时间缩小到“向晚”,写“跫足不响”的街道,不揭的“春帷”、紧掩的“窗扉”,运用丰富的意象,描述离人情怀中的春闺少妇的落寞。而这春闺少妇的落寞,只是表象意义,其实作者是借少妇的落莫暗示自身飘泊落寞的情怀。

末节结句,又以“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句,响应首句“我打江南走过”,将镜头放大拉远到虚无而广阔的空间和连绵不断的时间长河中,不但使前后文互相呼应回照,更重要的是能使本诗结构均衡,不致前挤后空或前空后挤。伴随着这四次结构完整的时空转换,诗中主角的感情的变化也有戏剧性的转换,整首诗意境优美而深婉,谋篇合乎“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首尾贯穿,意思清晰。”的审美原则,完整地呈显出这首诗的婉约美之特色,使读者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均衡和谐的美感。(摘自林文钦《现代诗鉴赏教学》)布置作业: 1.背诵此诗;

2.根据温词、柳词、吕词及郑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一篇像张晓风《不朽的失眠》一样风格的抒情散文,至少800字。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郑愁予诗选集》,台湾志文出版社1988版; 《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版。

第五篇:《中外短诗五首》教学反思

这一课上得草草,一课时就扔了。但我认为我这节课处理还是得法的。

首先,这五首中外短诗都是经典的诗作,诗的韵味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可明白,没有必要过细的讲解。当然《断章》《错误》这两首诗还是应该多品读一番的。因此我引导学生进入这两首诗的情境之中,让学生细品诗作。很快学生就明白了诗作的精妙。

其次,我重在“短”字上下功夫,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信息,“长”“短”并不是写作的什么障碍,“长”与“短”应该是辩正的。当“长”而不能给人以美好的东西时,这“长”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短”只要“短”得有内容,有思想,同样也是好文章,好诗篇。比如我们都很喜爱的一句诗,就很短,但短得精悍。在课堂上我为同学们举了一些例子:

车轮──圆滑只是表象,坚硬才是实质。

竹子──每攀登一步,都做一次小结。

谷穗──低头不语,绝对不是为了认错。

竹笋──伟力在于冒尖。

火柴──在逆境中发光。

泉──大地母亲的乳腺,日夜喷涌着“爱”的情感。

岸礁──浪的丰碑,却刻满了大海的传奇。

钟表针──追赶时间的三剑客,信念的同心圆。

蚌──同样生活在水中,有的却孕育出珍珠。

电冰箱──冷静,才不坏事。

尺子──讥笑“寸”之短小,却忘了自己也是由“寸”组成。

雪──天上发来的信笺,通知大地又是一个丰年。

灯──光明磊落,近墨不黑。

伞──迎着暴风雨开放的花。

鞋──地上的船。

开关──掌握着别人的发言权。

纤绳──无数弯曲的脊梁,拧成了直射的力量。

墨斗──专为别人画框子。

黑板──这是一片肥沃的土地,只要你辛勤的耕耘,必能收获丰硕成果。

轮胎──肚里虽然有气,但我仍要负载。

筷子──低头想着别人,抬头不为自己。

玫瑰──正是因为我身上有刺,人们才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和谐。

剩茶──倒掉昨日的剩茶,泡一杯今日的晨曦。

这些例子对同学们很有启发,同学们也纷纷拿起笔来要写一写自己身边的事物。下节课我们欣赏一下学生的作品吧!

下载中外短诗五首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外短诗五首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外短诗五首 教案 - 龙文教育

    中外短诗五首 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短诗在行文和构思上的特点。 2.感悟五首诗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培养目标: 训练学生吟诵、感悟能力。三、德育渗透点:......

    关于雨的英文短诗_《中外短诗五首》教学设计范文

    《中外短诗五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断章》、《风雨》、《错误》一、教学设想1、教材解读《断章》写于1935年10月,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

    2014高中语文《中外短诗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范文)

    中外短诗五首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了解一些中国新诗不同的风格特点。 3、感知中外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及其联系。 【教学重点】 1、鉴赏诗歌......

    九年级下册语文短诗五首教案

    3.短诗五首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2.熟读成诵,感受诗中蕴含的情感与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诗句的深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月夜》、《萧红墓畔口占》 《月夜......

    《词五首》教学设计

    《词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吟诵: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 2.理解:比较准确地理解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习作:在理解和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或改写诗,或运用......

    《唐诗五首》教学设计

    《唐诗五首》教学设计 《野望》 野 望王绩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

    《词五首》教学设计

    《词五首》教学设计 大靖初级中学 赵楷平教学目标: 1、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2、 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 领会词中......

    词五首教学设计

    《词五首》教学设计 课型:讲读 课时:两课时柳阳春2013/9/29 学习目标: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