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单元教案(09
第四单元
9张潇洒
10词二首(渔歌子 如梦令)
11指尖的世界
选读四暑假
语文乐园四
9张潇洒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自主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品读词句,了解张潇洒的性格特点。4.感受童真、童趣,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张潇洒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童真、童趣,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阅作者的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质疑 1.师:六年的学校生活,大家一定认识了许多同学,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谁?为什么他给你的印象最深?生自由发言。2.板书课题:张潇洒
3.读课题质疑。教师由此引入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感知
1.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确、流利,自学生字。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课件出示生字及词语:
潇xiāo洒刨páo沙子狗屎shǐ门票piào滑梯tī
独一无二半信半疑稀奇古怪摇头晃脑
(1)检查认读。
(2)口头扩词。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初读课文,解决了你的哪些疑问?
三、再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自学情况。
(1)课文先写在“我”眼里,张潇洒是个有福气的人。他家离学校近,可是时常迟到,他的举止让“我”觉得很奇怪。接着讲了张潇洒精心设计了一个小狗乐园,我们去察看后认为他在吹牛,而他却不以为然。最后写张潇洒的小狗乐园没开张就宣布倒闭了。
(2)本文主要记叙了“我”的同学张潇洒精心设计一个“小狗乐园”,但是还没开张就倒闭了的事。
教师提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串联段意法。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潇洒门票滑梯刨沙子狗屎独一无二半信半疑稀奇古怪摇头晃脑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品味,感受人物形象 1.边读边思考:
文中张潇洒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画出相关的句子,说说你的看法。2.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写下体会。3.小组交流讨论。4.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谈到的几处:
(1)“他养了一条大狗,身长有一米,可以冒充狼。还有,新学期开学前,他家搬到了学校旁边,成了学校的邻居。”
在“我”的眼里,这些都是令同学们羡慕的事儿,所以“我”觉得他是个有福气的人。
(2)“张潇洒对大家说,他在忙一个填补世界空白的工程,具体说,正在自家院子里亲手造一个独一无二的小狗乐园。目前要做广告,让想去观光的人掏钱买门票。”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他是个自信的孩子。
理解:什么是“填补世界空白的工程”?指世界上还没有过的工程。从这个词可以看出张潇洒的自信。
(3)“我们半信半疑,问他小狗乐园什么样子,他说里面有沙滩,有滑梯,还有专供小狗游玩的‘惊险世界’,甚至还有小狗浴场。”
理解:他很有自己的想法,设计小狗乐园,而且试图让人掏钱买门票,不是空想,而是付诸行动,敢想敢做„„
交流读书体会时,不要过于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结合自己或别人的生活经历谈一谈,由此产生情感共鸣。老师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结合课文讨论:建造“小狗乐园”这件事,张潇洒算不算是吹牛?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指导理解“这是小狗的乐园,又不是你们的乐园”这句话的含义。
(在“我们”想象中,“小狗乐园”就得像人类的乐园那样漂亮精致,而在张潇洒的眼中,只要能让小狗喜欢玩儿,再简陋的也都算“乐园”,毕竟它的服务对象是小狗而不是人。所以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他大胆、独特的思维方式。)
三、总结课文,学习表达方法 1.师:看来张潇洒这位同学的形象已经深深地留在你们的脑中了,这也正是作者了不起的地方,同样是写人,能说说作者在描写人物时,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吗?
师生共同交流并小结:
(1)抓住人物最独特最有代表性的方面写。
(2)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事情详细地写。
(3)语言平实,但风趣幽默,吸引人。
2.由课文中张潇洒的事,你联想到自己身边哪些有趣的事?
生交流,想到同学、想到自己,还可能想到张潇洒的同学、老师等等。唤起学生对学校生活、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课堂延伸
师:的确,童年是最美好的,而作家笔下的孩子也是多姿多彩的,这篇课文节选自秦文君《调皮的日子》这本书,同学们课后可以上网看一看,或买来读一读。而在这个单元里还有一篇罗马尼亚儿童文学家山吉勃良努的作品《暑假》,这篇课文又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又写了他的什么样的故事呢?课后,同学们也可以自己去读一读,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老师交流。
五、课外作业(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项完成)1.推荐阅读选读课文《暑假》; 2.推荐阅读秦文君《调皮的日子》; 3.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同学写一篇习作。
10词二首(渔歌子 如梦令)教学目标
1.自主识记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借助工具书或注释理解两首词的意思。
4.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工具书或注释自主学词,理解两首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两首词的资料;教师准备朗读和创设情境用的曲子,制作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理解课题 1.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忆江南》吗?指名背,师生齐背,这是一首描写江南美景的词,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首描写江南美景的词。板书课题。师介绍:这是一首词,词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长短句。2.解题。
简介作者及背景。
张志和,唐代诗人,因仕途不顺而隐居,自称“烟波钓徒”“浪迹先生”。这首词借表现渔夫生活表达了自己隐居生活的志趣。
张志和能诗善画。相传公元774年,大书法家颜真卿赴湖州任刺史。一天,他大宴宾客,张志和也在座。酒酣耳热之际,颜真卿吟唱了张志和的《渔歌子》。后来,张志和又即兴连吟五章,当众表演他的书画才艺。只见他一边击鼓,一边挥笔作画,随兴挥洒,笔下如有神助。片刻间,山水云石就出现在大家面前,五首词的意境尽在画中。从此以后《渔歌子》风靡全国,不仅许多人在吟唱,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当时日本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渔歌子》吧!请边朗读边欣赏。
二、读中渲染,理解词意
1.用课件出示课文及朗读音频,营造气氛。
2.同桌互读,读准字音。借助注释和词典,读通句子,整体感知。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1)自由读,借助课文注释说说这首词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同桌交流。
(2)小组内交流能理解的词句的意思及自己不懂的地方。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画出景物,重点词意:肥、须、回。
重点解决的问题:渔者为什么不回家?
5.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2.指名朗读,教师指导。再小组轮读,相互欣赏。3.配乐有感情朗读背诵,感悟意境。4.学生在音乐声中画画诗中景物。5.根据学生所画来总结全首词的意思。
美丽的西塞山前,白鹭高飞。江边桃花盛开,盛涨的江水中必定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吧。在风景如画的江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斜风细雨中,久久不愿离去。
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蒙的意境。
四、作业
1.背诵《渔歌子》。
2.课外找一找有关江南春景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渔歌子》。
2.说说你知道的其他词牌名。3.师:在宋代有位才华横溢的女词人——李清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一首词。板书课题:如梦令 生齐读课题。
师:在学习这首词的时候,我们要开动所有的官能,用耳朵去听,用嘴吟诵,用脑思考,用心想象。
二、初读
1.用课件出示课文: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配乐朗诵。生倾听,初步感知内容。
2.生自己读词,把字音读准,把词读正确、流利。3.检测初读情况。
注意提示字音,如“兴”是多音字,在这里读xìng。知道为什么吗?
指名诵读,师生评议。
全班齐读。
三、再读,理解内容
1.学生借助注释自己学词,理解词的意思。2.小组交流学习成果,教师巡视。3.全班交流。
(1)你读懂了哪句?
(2)哪里你还不能理解? 4.指名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参考:还时常记得游溪亭,玩到日黑天暮,醉酒忘记归路。
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却误入藕花的深处。
大家急忙划呀划,荷深不见路,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四、品读,想象
1.师:读诗词我们不能光理解意思,还要感受诗句描写的情景。这是一首非常美的词,需要我们好好地品味。同学们,你们能从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面? 2.板书: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
画面一:“溪亭日暮”
(1)指名读第一、二句。
(2)“溪亭日暮”,让你想起怎样的画面来?
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小溪边有座亭子,诗人就站在亭子里面看日落。
(媒体播放黄昏情景,配乐)
师引导学生用更多的词句来描述这一美好的画面。指名读这两句。
(3)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时候,词人会在溪边亭子里干什么呢?
生各抒己见:饮酒作诗,欣赏美景„„ 再次深情朗读第一、二句。
画面二:“藕花深处”
(1)说说你对“藕花深处”的理解?
想象荷叶茂密,荷花多,花香浓。还可以联系以前学过的有关“荷”的诗句来体会。
(2)展开讨论:为何会误入“藕花深处”?
(3)深情朗读。
画面三:“一滩鸥鹭”
(1)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想象词人急切的心情,溪水声,划船的“哗哗”声,仿佛看到了一群鸥鹭被惊起,飞入夜幕中,那情景该多么壮观啊!
(2)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朗读这几句。3.这首词是围绕这里边的哪一个字来写的?
生各抒己见,教师根据交流的情况提炼出几个词:“记、兴、醉”。
板书:记兴醉
4.重点讨论“醉”字。词人为何而醉?
是香醇的美酒,更是那美丽的自然风光与愉悦的心情,令词人“沉醉”而“不知归路”。
五、比较阅读,深入体会
1.师出示李清照《如梦令》另外一首: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比较两首词有何异同。
①相同:都提到了“醉”。
②不同:两首词的时间、地点、景物、人物都不同,心境也不同。虽然都“醉”,课文这一首是因美景、心情陶醉,后一首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而“常记溪亭日暮”之情景,是追忆美好快乐的时光。
③对比朗读,读出感情。
2.指导背诵。可以多种形式进行。3.师生配乐齐背。11指尖的世界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义。
4.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唤起对生活的自信与乐观。
教学重点
1.掌握难认、难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唤起对生活的自信与乐观。
教学准备
背景资料、图片、配乐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有一群孩子,他们因为先天的或后天的某些原因,永远告别了光明与色彩,一生笼罩在黑暗中。(教师一边叙述一边播放有关盲童的录像资料)
他们原本以为自己的生活永远也不再有希望,但是善良的人们为他们营造了一个美好的环境,带他们在“指尖的世界”里重新找到希望。
板书课题:指尖的世界 2.齐读课题,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生自由读课文。
提示:(1)读准确,读通顺。
(2)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检测初读情况。学习会认字。
3.再读课文。复习会认字,学习会写字。
提示:(1)读流利,知内容。
(2)说说课文是按什么样的顺序叙述的?
生再读课文,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理清脉络。
三、品读课文,走近“指尖的世界”
出示阅读提示:找到文中最打动你的段落,做上记号,读一读,在脑中想象出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全班交流。(学情预设,重点指导朗读及体会)
(1)“虽然孩子们看不见阳光,看不见绿树,看不见日日进出的朱红色校门和里面一片多彩的天地„„但是,他们体会到了,身上那暖暖的感觉是太阳给的;走近那些小树,能闻到叶子的清香;靠近花园,能闻见花的香甜;他们知道,操场的尽头有一个音乐喷泉,那里有美妙的音乐和欢快的水珠一起舞蹈。”
这段话用一系列的排比,用看不见与能闻、能听的对比,表现出盲孩子们在学校生活的快乐。学生对这种快乐可能较难理解,在指导朗读时,教师可联系课前他们查找的资料及之前观看的录像,两相对比,让学生明白在盲人学校里的孩子也是快乐的。
练习用“虽然孩子们看不见„„但是,他们„„”说话。想象盲孩子们在学校的其他生活情形,再指名朗读。
(2)“学校里有琴房,琴声悦耳,一个孩子正陶醉在音乐里。他的指尖轻快地在黑白琴键上移动,演奏心中已十分熟悉的曲谱。对喜欢音乐的盲孩子而言,音乐是另一个世界,一个自己创造的完美世界。”
提示:他可能在想什么?如果此刻你在他旁边,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他吗?
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3)“有时,孩子们还玩儿足球。足球是特制的,里面装着铃铛,滚动时发出清脆的声音。孩子们跑几步,停下来听听,再跑几步,咿咿呀呀地交换意见。比赛时,他们在球门上挂上风铃,叮叮当当的声音,指引着他们投入地奔跑。”
联系学生踢足球的经验理解:正常人踢足球不难,可是对于盲童来说,奔跑就很困难了,更何况去踢球。但是他们克服了这些困难,而且玩得非常开心。让学生体会盲孩子因为自己也能踢球而产生的自豪感、快乐感,想象画面,激情地朗读。
四、布置作业
画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自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质疑导入
1.文中哪些地方你读不懂? 2.生质疑。
3.教师梳理,能够由学生互相解答的不必讲解,难懂的准备讨论。
二、深入理解,走进“指尖的世界”
1.“所幸的是,总有善良的人们愿意给他们营造一个美好的环境;他们相信,无法驱走黑暗的时候,美好的心灵更是可贵的明灯。”
“善良的人们”指的是那些关爱盲人的人,为盲人教育工作奔走奉献的人。“美好的心灵”指对生活充满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心。
(课件:补充西藏盲人学校德籍女校长的资料以及这篇课文的创作背景,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感受他们善良美好的品质,受到思想的熏陶。)
师:带着对他们的崇敬赞美之情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2.“厚厚的盲文课本,由许许多多凹凸的小点组成。孩子们静静地读着,指尖灵巧地移动,仿佛走在通向光明世界的长廊里。”
“长廊”指什么?学校。板书:学校
为什么把学校比作一条长廊?
理解:学校就是教育孩子认识世界,走向生活的长廊。
课题为“指尖的世界”,现在你如何理解?
盲孩子失去眼睛,他们看不见,他们最直接地感知事物、生活的方式就是触摸。通过双手读书学习,弹琴画画。对于常人来说,世界在我们的眼里,而对于他们来说,世界在他们的指尖上。
3.“但若是每一日,他们的快乐与信心都多一点儿,那么,他们便会在都市的转角、在树梢送来的微风中、在生命的一站与另一站之间,看到曾经想过或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
“都市的转角”“树梢送来的微风”“生命的一站与另一站”指什么?
指的是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
他们“曾经想过”什么呢?而他们“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又指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盲孩子虽然看不见这个多彩世界,但在他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或许是路人的帮助,或许是清晨凉爽的微风,依然能让他们感知到这个世界的美。体会这句话告诉我们:对生活要充满信心,要有乐观的心态。
板书:自信、乐观
幸福的生活
三、扩展延伸 1.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可以谈向盲孩子学习乐观、自信地面对学习与生活;可以谈盲人成功的事迹„„
2.总结:只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并为之努力,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布置作业
1.复习会写字。听写。2.写下你读后的感想。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4.写一条公益广告,号召人们加入到关爱残障人的行动中来。
选读四暑假 教学目标
1.能较快地阅读课文。2.了解课文内容。
3.懂得假期的每一天都要过得有意义。
教学重点
懂得要有意义地度过假期。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再过一段时间大家期待的暑假就要来了。以往的暑假你是如何度过的呢?
2.生谈自己暑假的想法,也可以谈往年暑假是如何度过的。3.师:在罗马尼亚有个可爱的小男孩儿叫艾米利凯。
板书:艾米利凯
在他的暑假生活里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你们想不想知道?那就一起去看看艾米利凯的暑假吧!
板书:暑假
二、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2.生默读课文。3.全班交流。
4.再读课文,思考:艾米利凯在假期刚开始时是怎样度过每一天的,他的思想上有哪些变化,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①刚开始他每天睡到很晚才起床,一整天坐着或躺着什么也不做,吃了就睡。这时艾米利凯觉得很高兴,很舒坦。
板书:舒坦
②渐渐地他夜里睡不着了,想许多事儿,觉得七月的夜很长。
板书:睡不着
③接下来他胃口不好,干什么都觉得难受,毫无兴致。
板书:毫无兴致 ④后来他打定主意要做点什么,而所谓的“打猎”实际是打苍蝇。想写日记,却只开了个头便不写了。
板书:无聊
5.那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误会?
生思考,全班交流。
三、课堂延伸
1.艾米利凯为什么忽然笑了起来,他可能想些什么? 2.从艾米利凯这个暑假的生活,你想到了什么? 3.你的这个假期打算如何度过呢?
语文乐园四 教学目标
1.积累好句,领会句子的表达方法。2.积累成语故事和古诗。
3.充分发挥想象,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
习作。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1.激发兴趣,准备复习会认、会写词。2.多种方式认读第一组词语。
3.认读、练写第二组词语。可以听写检查,也可以做选词写话练习。
二、金钥匙
1.用课件出示句子:“他们像麻雀一样蹦蹦跳跳,一会儿用这只脚,一会儿用那只脚。”
师:读一读,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生交流:体会到孩子们兴奋的心情,生活的无忧无虑。3.师: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小结:描写人物要细致、生动。
4.从课文《张潇洒》和《暑假》中,找出这类句子,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5.说话练习:给大家描述一个你熟悉的人。
学生互相评价。
三、成语故事
1.默读短文。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2.说说你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个成语的理解。3.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四、古诗诵读 1.你知道刘禹锡的哪些诗?
2.用课件出示《乌衣巷》及注释。3.生熟读古诗,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4.交流,提出不懂的地方,老师加以点拨。5.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乌衣巷今非昔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诗人对此发出无限感慨。6.有感情地读一读,背诵。
五、布置作业
搜集成语故事,准备开“成语故事会”。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在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成语是一颗闪亮的珍珠。不少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举办一个“成语故事会”,看看谁读的成语故事多,讲得好。
二、讲故事
1.提出评比要求:
(1)表达清楚流利。
(2)讲得生动,有感情。
(3)理解成语的意思。
2.学生讲自己读过的成语故事。3.组织学生评委打分。4.评出优胜者。
第三、四课时
(习作)
一、导入
读了《张潇洒》这个故事,我们知道张潇洒是个脑子里充满奇思妙想、敢于尝试的人。“小狗乐园”计划失败了,但说不定,不久他又开始了新的“工程”呢。你们说说,他可能又开始什么新的“工程”呢?又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
学生畅所欲言。
那好吧,今天就让我们也来当一回作家,写一写张潇洒的故事。现在你就是文中的“我”,张潇洒就是你的同学,请你写一个小故事,讲讲张潇洒实施一个新计划的事。
二、明确习作要求
1.大胆想象,故事要有新意。
2.可以将自己或同学做过的事挪到张潇洒的身上。
3.写的时候注意要把人物写生动,把事情写具体,语句要通顺。
三、写作文
1.学生自己构思。
2.写作文草稿,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四、讲评作文
1.再次明确习作要求。2.分小组,学生互评。
①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在小组内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让同学来评价,指出优缺点。②教师巡视,收集一些习作修改的情况。
五、全班点评
1.教师挑选一好一差两篇作文,让学生进行比较性阅读。2.发现优点与缺点,讨论如何修改。3.修改自己的作文并誊写。
六、将班上优秀的习作展示出来
第五单元
12赣南游击词
13八女投江
选读五鸡毛信
(一)选读五鸡毛信
(二)语文乐园五
12赣南游击词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掌握难认难写字。
2.查字典或查阅资料,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体会红军游击队员在艰苦斗争生活中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有关游击战争的背景资料、录像,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有一位元帅,曾先后担任上海市市长、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他一生酷爱文学,被誉为“元帅诗人”。他就是——陈毅(板书)。郭沫若在《赠陈毅同志》一诗中这样评价他:“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陈毅同志于1935年至1937年曾在梅岭开展过三年游击战争,经历了革命斗争中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在此期间,他为我们留下了《登大庾岭》《赣南游击词》《梅岭三章》等气壮山河的诗篇。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赣南游击词》(板书)。赣:江西省的简称。赣南:就是江西的南部,梅岭一带。
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初步感知
1.以你认为最有效的方式读读课文,要求:
(1)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遇到不懂的句子或小节多读几遍。2.检查生字读音。
(1)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
(2)出示生字组词,再指名读或开火车读。
(3)把这些生字词放到课文中去,你还能读准确吗?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读课文。
4.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先自学,不能解决的,再全班交流。
侵:侵蚀;浸润。
交通:指当时游击队的联络员。
淫雨:久雨。汉代郑玄注:淫,霖也,雨三日以上为霖。
兼旬:两旬,一旬为十天。
若云屯:如云之聚集。形容多而盛。
二更长:二更多。更,中国传统的夜间计时单位。每夜分作五更,每更两小时,二更大约相当于夜晚十时前后。
获锦归:衣锦还乡,即富贵后回到故乡。词中指胜利而归。
三、再读课文
1.请12名学生每人读一小节,教师适时纠正学生的读音。2.思考:
(1)课文描写了游击队员的哪些生活?(晨醒、午饭、开会、行军、野营、潜伏、觅食、请战)
(2)课文描写了哪几部分内容?(游击生活、游击战术、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和对战友的勉励四个部分)3.交流自学情况。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语。
2.课文描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二、品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课文描写了游击队员的哪些生活?你从他们的生活中体会到了什么?
(2)画出让你最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场景。
2.讨论交流:
(1)课文描写了游击队员晨醒、午饭、开会、行军、野营、潜伏、觅食、请战等八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战斗生活细节,从他们的生活中我们体会到红军游击队员在艰苦斗争生活中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哪些地方让你最受感动?(生自由答)
师:你能把这一节读给大家听吗?(生读)从你的朗读中,老师感觉到了你对红军游击队员的赞美之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场景?
(在茂密的丛林间,天还没有亮,游击队员们就早早醒来了。为什么起得这样早呢?这是因为战士们席地而卧,裹在身上的衣服、毯子又被浓重的露水给打湿了,所以虽然是夏夜,战士们还是觉得很冷。不仅如此,不解人意的知了也早早地在树间唧唧地叫起来。既冷又闹,可能还有蚊虫的叮咬,怎么能睡得着呢?由于衣服都给露水打湿了,所以起身之后,浑身都沾满了野草。)
师:你从哪个词体会到露水的浓重?(侵)
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红军游击队员白天要跟敌人战斗,晚上又睡不安稳,他们的战斗生活是多么的艰苦。)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谁来读读这一节?(指名读)多么坚强的游击队员啊,谁再来读?(另一位学生读)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们忍受着蚊虫的叮咬、知了的吵闹,连觉都睡不安稳,但他们没有怨言,多么可爱的战士啊,大家齐读。
师:文章还有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2—8节教法和第一节类似,教师根据学生说出的不同小节进行指导,可以打乱顺序进行教学)。
过渡:面对艰苦的斗争生活,我们的游击队员还是顽强地跟敌人进行斗争。那么是什么力量使游击队员具有顽强的斗志呢?
(高超的游击战术,使他们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相信革命一定能取得胜利;离不开陈毅对战友们的勉励,他教育战友面对困难不气馁,练好本领,为祖国为人民立大功。)
师:你们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9—12节)
在解释重点词句后进行: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生读)从你的朗读中,老师感觉到了你对游击队员的赞美,对卖国贼的痛恨。谁再来读?(生读,教师适时评价,让学生读出感情。)3.今天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你想对身处密林、艰苦斗争的游击队员们说些什么呢?
三、作业
1.选取课文中你最感动的场景,把读后的感受讲给大家听。2.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板书
赣南游击词艰苦生活
高超战术
群众支持
勉励战友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
13八女投江 教学目标
1.自主识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八位女战士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八位女战士视死如归、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事的方法,学习通过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有关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2.让我们深情地齐读两遍课题。
3.(多媒体放映乌斯浑河和“八女投江”雕塑的资料,配乐,教师深情地朗诵)在黑龙江省林口县境内,有一条激流滚滚的大河,它是牡丹江的支流,名叫乌斯浑河。那奔流不息的河水,不断地冲刷着历史的痕迹,但却永远不能冲刷掉中国人民对英雄的怀念,这是因为,有8位抗联女战士的英灵,在乌斯浑河长存。今天,就让我们回到1938年的春天,亲眼看看8位抗联女战士那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吧!
二、初步感知
1.以你认为的最有效的方式读读课文,要求:
(1)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2.检查生字读音。
(1)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
(2)出示生字组词,再指名读或开火车读。
(3)把这些生字词放到课文中去,你还能读准确吗?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读课文。
3.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先自学,不能解决的,再全班交流。
三、再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画出最让你感动的段落或句子。2.交流自学情况。
(1)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2)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八名女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主动吸引敌人火力,在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的事。
(3)学生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品读课文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课文具体写了一件什么事?
(2)八位抗联女战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讨论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八名女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主动吸引敌人火力,在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的事。
那么八位女战士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掩护部队进行转移的?(是在日本鬼子追赶部队,没有发现她们的情况下,主动吸引敌人的火力,掩护部队转移的。)3.请同学们快速朗读第6—9自然段,画出描写女战士掩护部队转移时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句子。
出示句子一:冷云再仔细一看,日本鬼子们正在追赶部队,还没发现她们,她想:“现在我们这里已经跟部队隔开了,但是也最能吸引鬼子们的注意力。对,把敌人引过来,让部队突围出去。”
(1)谁来读读这句话?(生读)
(2)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鬼子没发现她们,她们本来可以保全自己的生命,但是为了保存革命的力量,她们决定牺牲自己,吸引敌人火力,使部队能迅速转移。)
(3)如果她们不暴露自己,会有怎样的后果呢?请从课文的第八自然段中找到一个词语回答。(全军覆没)
(4)“全军覆没”是什么意思?
(5)为了部队的安全,八位女战士毫不犹豫地把敌人吸引过来,这是一些怎样的女战士?(勇敢坚强、勇于自我牺牲)
(6)谁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出示句子二:冷云看到这种情况,急忙和女战士们一块儿喊道:“同志们!不要管我们,快点儿冲出去,保住手里的枪,抗战到底!”(教学方法同上)4.八位英勇的抗联女战士跟敌人拼尽了最后一颗子弹,宁可牺牲,也不愿当俘虏,在乌斯浑河中英勇就义,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10—13自然段,画出描写八位女战士英勇就义的句子。
出示句子:八个英勇的抗联女战士互相搀扶着,昂着头,一步一步坚定地走进了激流翻滚的乌斯浑河。子弹呼啸着从她们头上飞过,河水冲撞着她们的身体,她们坚定地往前走着。
(1)从“互相搀扶着”“昂着头”你体会到了什么?(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可她们跟男战士一样英勇坚强,跋山涉水、行军打仗,什么事情都不落在后边”一句可以看出,这八个女战士虽然年龄小,但她们已经历过无数次战斗的磨炼,亲如姐妹,是志同道合的战友。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她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勇于献身、视死如归的精神。)(2)带着这样的感受谁来读读这句话?(生读)
(3)是啊,多么勇敢的女战士啊,谁再来读?(生读)
(4)冷云指导员,你才23岁啊,多么美好的青春年华啊!你就这样走了吗?男生齐读。
(5)王惠民,你才13岁啊,你还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你本来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读书,为了革命,你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啊!女生齐读。
(6)八女英灵,永垂不朽!全班齐读。5.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日本鬼子说些什么呢?你又想对八位女英雄说些什么呢?
6.小结:
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大部队的安全撤离,她们付出了生命,用鲜血换来了部队的安全,用鲜血让敌人感到畏惧,证明给敌人看,中国人民是宁死不屈的,这才是堂堂正正的、了不起的中国人!中国有数不清的抗日英雄,其中很多是无名英雄,他们都视死如归,坚强不屈。那我们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又算什么呢?让我们共同努力,今后做一个默默奉献的“了不起”的中国人。
三、作业
1.你还了解哪些抗日英雄?选择其中的一个,把他的事迹讲给同学听。2.这篇课文和我们学过的《狼牙山五壮士》有哪些共同的地方,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选读五鸡毛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海娃沉着机智、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2.通过海娃的言行去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海娃沉着机智、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海娃的言行去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教学准备
《鸡毛信》影片片断、彩色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讲儿童团小英雄的课文。你们知道什么是儿童团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建立的少年儿童的组织,称儿童团。参加儿童团的孩子叫儿童团员。)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儿童团团长小英雄海娃的故事。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3.理解课题:
鸡毛信: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军民创造的一种特殊邮件。需要火速传递的公文、信件,就插上鸡毛作为标志,让送信人和收信人明确它的紧急性和重要性。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
三、再读课文
1.选择自己觉得最有效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说说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情?
(2)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3)儿童团团长海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检查交流。
(1)说说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情?(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长海娃接到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任务,没想到半道上遇见了日本鬼子,海娃急中生智,将信绑在羊的大尾巴下,并巧妙回答敌人盘问的故事。)
(2)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课文是按照放羊放哨——接受任务——巧妙藏信——巧答盘问——羊群被夺这样的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
(3)儿童团团长海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沉着机智、勇敢坚强、爱国、认真负责)
3.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1)羊群却一点儿也不着急,只管朝川口跑着,跳着„„看着颤悠悠的羊尾巴,海娃的心头忽然扑通跳了一下。海娃来不及多想,两步抢到头里,一头扑到头羊身上。老绵羊脖子上挂个铜铃。海娃把它拦腰抱住,掀起那肥腾腾的大尾巴来,就着羊屁股,拧了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绑在羊尾巴下。
师:面对突如其来的敌人,海娃是怎样处理鸡毛信的?
师:这段话中哪些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海娃处理鸡毛信的动作?(抢、扑、抱、掀、就、拧、绑)
师: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你看到了什么?
(一个处变不惊、沉着机智的小孩儿形象。)
(一个年龄虽小,但斗争经验十分丰富的革命少年。)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谁来读读这段话。(生读)从你的朗读中,老师感觉到了你对他的敬佩之情。谁再来读?(生读)一个沉着机智的少年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男生齐读。(男生齐读)一个聪明可爱、热爱祖国的孩子形象在我们心中越来越高大。女生齐读。(女生齐读)让我们一齐赞美这位可爱的小英雄吧!全班齐读。
(2)“你的——八路探子的!”小胡子吼叫的时候,嘴里龇出两颗大金牙,嘴唇又黑又厚,又凶又丑,恶心死了。
海娃一点儿也不怕,故意歪起脑袋说:“我不是,我是放羊的。”„„
师:从这两段话体会到了什么?
(从“小胡子吼叫”我体会到鬼子的凶恶;从“嘴里龇出两颗大金牙,嘴唇又黑又厚,又凶又丑,恶心死了”一句我体会到作者和海娃对鬼子的憎恨与厌恶之情。)
师:带着这样的体会,读读这句话,好吗?(生读)
师:你从中还体会到了什么?
(沉着机智。)
师:你能读读这几句话吗?(生读)
师:是啊,多么凶恶的日本鬼子啊,男生读鬼子的话——
师:多么机智的小英雄啊,女生齐读海娃的话—— 师:怪不得张连长称赞海娃说:你真是个小八路,咱们的小英雄!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一段含有连贯动作的话。
羊群却一点儿也不着急,只管朝川口跑着,跳着„„看着颤悠悠的羊尾巴,海娃的心头忽然扑通地跳了一下。海娃来不及多想,两步抢到头里,一头扑到头羊身上。老绵羊脖子上挂个铜铃。海娃把它拦腰抱住,掀起那肥腾腾的大尾巴来,就着羊屁股,拧了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绑在羊尾巴下。
板书
鸡毛信放羊放哨
接受任务
巧妙藏信
巧答盘问
羊群被夺沉着机智、勇敢坚强
选读六鸡毛信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海娃沉着机智、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2.通过海娃的言行去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海娃沉着机智、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海娃的言行去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教学准备
《鸡毛信》影片片断、彩色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海娃面对突如其来的鬼子,机智地将鸡毛信藏在了头羊的尾巴下,躲过了敌人的搜查。就在海娃松了口大气的时候,鬼子要宰杀他心爱的羊,使海娃包括我们刚刚放下来的心又悬了起来。鸡毛信是否会被敌人发现?海娃的命运又将如何呢?请同学们继续学习课文——《鸡毛信
(二)》。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
三、再读课文
1.选择自己觉得最有效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海娃送信一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2)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3)为什么张连长称赞海娃是小八路、小英雄? 2.检查交流。
(1)海娃送信一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海娃送信遇到的困难克服的办法遇到鬼子巧妙藏信威逼搜身机智回答夜逃被抓重新藏信要求带路引敌进圈不幸负伤忍痛报信(2)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课文按照夜逃被抓——诱敌入圈——完成任务这样的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3)为什么张连长称赞海娃是小八路、小英雄?你是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体会到的?(学生找句子)
句段一:
“走错了,”歪嘴黑狗说,“走正道。”
海娃放开嗓子说:“没有错,我走过的——是条近道。放心走吧!”
可是上一道崖,又是一道崖。羊道越来越陡,越来越不好走了。鬼子走了一截,停一截,远远落在后边。
海娃却一步紧似一步,使劲甩着羊鞭。羊也在头里往上窜着,转眼间到了半山坡。
师:你从这几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我从中体会到了海娃的机智。他故意走羊道,拉开与敌人的距离,让自己更好摆脱敌人的控制,更快地把敌人引进八路军的埋伏圈,真是一举两得啊!)
师:你能读读这段话吗?(生读)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了你对海娃的赞美。谁再读?(另一生读)我感受到了你对海娃的敬佩。谁再来读?(另一生读)
师:鬼子走了一截,停一截;海娃却一步紧似一步,使劲甩着羊鞭。多么聪明的海娃啊!全班齐读。
师: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海娃是个小八路、小英雄呢?
句段二:
这时候底下吼叫起来:“站住!站住!再走,就开枪啦!”
海娃没有站住——抗日儿童团长,才不听你鬼子的命令呢!海娃反而啪地又响了一鞭,拼命飞跑起来。
(用句段一的学习方法学习这两句)3.同学们,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像海娃一样的少年英雄,你能说出你所知道的儿童英雄的名字吗?(王二小、张嘎、王惠民„„)对,那一个个小八路,那一个个小英雄,他们给我们力量,教我们去克服困难。那一个个故事,一首首赞歌,说不完我们的崇敬。是小英雄和无数先烈们用美好的青春,为我们迎来了光明。让英雄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伴在我们身旁,激励我们成长。老师希望大家勿忘历史,好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以先烈为楷模,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读书!将来报效我们伟大的祖国,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说说文中破折号的作用。
语文乐园五
教学目标 1.词语超市:复习巩固会认、会写词语。
2.金钥匙:让学生初步懂得人物神态描写的一般方法及其作用。
3.咬文嚼字:分辨形近字,让学生知道只有分清字形,理解字义,才能正确运用。
4.古诗诵读:诵读古诗,体会诗人那种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5.语文生活:把《鸡毛信》这个故事改成一篇短小的故事,练习缩写。
教学重点
掌握识字方法,把《鸡毛信》这个故事改成一篇短小的故事,练习缩写。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复习巩固会认会写词之前,激发起学生掌握词语的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练读、练写、练用词语写话。
鸡毛信中人物神态描写很有特色。俗话说“脸是人感情的晴雨表”,这说明一个人的神态与这个人内心的喜怒哀乐是密切相关的。一个人高兴的时候,就会笑逐颜开或眉飞色舞;一个人骄傲的时候,就会居功自傲、目空一切;一个人悲伤的时候,就会肝肠寸断或悲痛欲绝。我们说,炒一个好菜,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厨师会不会把几种调料适时适量地投入锅里;同样,写一篇描写人物的好文章,关键是作者能否把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成功的神态描写,对于塑造出饱满、立体的人物形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鸡毛信》一文,人物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同学们找找看。
二、出示课文
1.找出课文中人物神态描写的句子,画上横线,并多读几遍。2.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三、全班交流
1.指名说自己找到的句子。2.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教师总结:
所谓人物的神态,就是人物的神情姿态,主要是指人脸各部分的动作和变化。如“海娃愣着两眼站住了„„”中的“愣着两眼”就是海娃的神态。人物神态描写的方法和它的表达作用有这么一些规律,即:(1)人物的神态描写一般与人物的语言、动作相结合。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一个人的神态的产生一般不会是孤立的,它往往与这个人的动作、语言相伴相随。如“小胡子瞪圆眼睛就吼叫起来„„”句中“瞪圆眼睛就吼叫起来”这部分把人物的神态与动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一个凶恶残暴的鬼子形象跃然纸上。(2)人物神态描写的作用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或品质。如“海娃一点儿也不怕,故意歪起脑袋说„„”句中“歪起脑袋说”充分体现了海娃沉着机智的品质。(3)人物的神态描写同时也表达出叙事者或人物的内心情感。如“小胡子吼叫的时候,嘴里龇出两颗大金牙”一句,既表现了鬼子的凶恶,也体现了叙事者和海娃对鬼子的厌恶。
四、拓展练习 1.写四个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2.选一个你熟悉的人(同学、老师、亲人),想象一个情境,把当时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神态写具体,争取把这个人物描述得活灵活现,仿佛站在读者的面前。
第二课时
一、咬文嚼字
1.学生自由认读本题中四个形近字。
2.指名说说:你从这四个形近字中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这四个汉字都是形近字,左中右结构,左右两边都是“辛”字,只是中间有区别。)
3.教学生区分异同的方法:“辨”的中间是一点一撇,意思是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例如:辨别、分辨、辨认等。“辩”的中间是言字旁,意思是用言语来说明见解或主张,例如:辩驳、辩论。“辫”的中间是绞丝,意思是编成条状的头发,例如:辫子;方言中也可用作量词,用于编成的像辫子的东西,例如:蒜辫儿。而“瓣”的中间是“瓜”,指花瓣或植物的种子、果实可以分开的小块,有时也用作量词,例如:四瓣橘子。4.为了便于分辨记忆,我们把这四个字编成歌诀:
“辨”“辩”“辫”与“瓣”,须分清,要记牢:
点撇为分辨,有言是辩论,绞丝是辫子,瓜地开花有花瓣;
组词造句练能力,勤认多用不混乱。
5.教师小结:对于形近字,只要我们分清字形,理解字义,就能正确运用。6.学生齐读形近字。
二、古诗诵读
1.读对。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
2.读懂。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这首诗描写了初夏时节农村的景象。树上挂满了金黄的梅子,枝头的杏子成熟了。田野里,荞麦已开花,一片雪白;菜花有的已结籽,显得稀稀落落的;路上的人很少,篱笆边,只有蜻蜓和蛱蝶上下翻飞。
3.赏读。边读边展开想象,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或说说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4.悟情。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5.诵读背诵。指名背,分组背,全班背。
三、作业
1.把“辨”“辩”“辫”“瓣”填入括号内。
四()橘子()别分()()认
()驳()论()辞()子
2.背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第三课时
一、谈话引入
我们以往的作文,都是要求把文章写具体,这是一种作文能力,但是仅学会写具体还不够,还要学会写得简洁。这也是一种写作能力。写文章,需要具体就 具体,需要简洁就简洁。这次作文,是缩写课文,就是训练我们把长文章压缩成短文章。
二、明确缩写要求
1.读课文中的(习作要求),想想:缩写要达到什么要求? 2.引导板书:
缩写成的短文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
故事的起因、发展、结局要讲清楚。
三、掌握缩写方法 1.怎样缩写课文呢? 2.同桌互相讨论。
3.小结:跟简要复述一样,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把课文中的某些细节或某些情节删掉。
4.看课文中的习作提示,再读课文:
怎样压缩才能使缩写后的文章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用“”划出重要的句子。
5.学生进行整理、改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
把改写好的短文多读几遍。
第四课时(习作讲评)
一、讲评改写的故事 1.出示学生写的故事。2.重点讲评以下几方面:
(1)修改后的段落是否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2)该压缩的是不是都压缩了?
(3)语句是否简洁、通顺、连贯?
(4)故事的起因、发展、结局要讲清楚。
二、学生朗读故事
1.听老师、同学讲评后,修改自己写的故事。
2.四人、小组对照上面四点要求,评价同学的改写。
三、自主修改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中的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缩写要求。教师强调删去次要内容,保留主要内容。
2.学生按要求缩写全文,教师巡回指导。3.展示与点评。
四、作业
把修改好的习作抄到作文本上。
第六单元
14秋天的怀念
15永生的眼睛
选读七我不再是小孩子了
(一)选读八我不再是小孩子了
(二)语文乐园六
14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掌握难认难写字。通过查阅资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领会母爱的无私、伟大。
教学准备
史铁生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2.检查预习,初步解题:
(1)课文是在怀念谁?
(2)预习了课文你知道作者是怎么样的人? 3.简介作者,激情导入。
本文作者史铁生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他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当他发现母亲病情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
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愧疚写下了《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4.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 1.自读要求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2)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自学。没有解决的问题存疑,在全班交流。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2.检查生字读音。
指导以下生字的书写:躁豌 3.讨论交流不理解的字词。
4.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个怎么样的人?
三、再读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母亲关心我的哪几件事? 2.交流:“母亲”对“我”的关心主要体现在四件小事上:
(1)“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
(2)母亲重病缠身时,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
(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母亲的临终嘱托。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语。
2.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
二、品读课文 1.细读课文,要求:抓住“母亲”关心“我”的四件事。找出重点词句品读,说说自己最感动的地方,并说说感动的原因。2.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所得,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母亲的细致和体贴)
(2)“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母亲劝慰“我”、鼓励“我”不要失去生活的勇气,虽然她自己也身患重病。母亲多么伟大、坚强!)
(3)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抓住“整宿整宿”“翻来覆去”体会母亲的坚强与无私。)
(4)“母亲”央求“我”去看花这一部分内容。学习时引导学生抓住几个关键词如“央求”“喜出望外”“高兴”“絮絮叨叨”“敏感”来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从而体会母亲深沉而无私的爱。朗读时随母亲心情的变化语速时而缓慢,读出央求的语气;时而欢快,读出如释重负,充满希望的语气;结尾时欢快的语调要戛然而止,在朗读时想象母亲因失言而重陷痛苦与无奈的画面。
(5)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春蚕到死丝方尽”,母亲临终时仍挂念着孩子。朗读时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
4.透过这些小事,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全班齐读。
(2)思考:作者为什么浓墨重彩地写了这些菊花?(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菊花中有母亲的音容笑貌,菊花中有母亲的殷殷嘱托,“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可以先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然后再交流。)
四、布置作业
写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或者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给自己的妈妈 写一封信。
15永生的眼睛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掌握难认难写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树立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观念。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树立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观念。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描写从而表现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器官捐献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揭示课题,齐读题目。2.理解课题:本文为什么要用“永生的眼睛”为题?你怎么理解“永生的眼睛”?
3.资料交流:
(1)学生汇报课前预习搜集到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
(2)教师补充相关资料。
(3)听了这些资料,你对器官移植有什么看法?
二、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
(1)认准生字词。自主学习生字词。
(2)文中谁捐献了角膜?
(3)用几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角膜给予琳达肺气肿栩栩如生
酷爱屡屡温迪热泪盈眶签署
(2)积累本课的词语。
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泪盈眶
与世长辞才华横溢重见天日
(3)课文中谁捐献了角膜? 板书:母亲父亲女儿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我”在三位亲人死后捐献角膜,使他人重见光明的感人故事。
三、再读课文
1.指名分别读“母亲”“父亲”“女儿”捐献角膜这三部分内容。2.用“”线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想想你为什么感动,把原因写在句子边上。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角膜给予琳达肺气肿
酷爱温迪签署热泪盈眶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部分:母亲捐献角膜。
(1)指名读这一部分。
(2)思考:当父亲同意捐献母亲的角膜时,“我”为什么痛苦难忍?
(3)齐读父亲说的那几句话:
“你能给他人最珍贵的东西„„有了一些意义。”
①父亲认为怎么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②听了父亲的话。“我”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③你体会到了人物的什么品质?
④为什么说父亲的话语给“我”上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2.学习第二部分:父亲捐献角膜。
(1)默读课文,找出写父亲心愿的句子。思考:
①父亲的心愿是什么?
②体会父亲说这些话时的心情。
③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我”将父亲的心愿告诉了温迪,温迪有什么表现?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我们”遵从父亲的遗愿,捐赠了他的角膜后,温迪有了怎样的认识?
(4)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在这一刻,我领悟到„„一片骄傲。
①“一片骄傲”指的是什么?父亲所留下的到底是什么?
②指名有感情地读句子。
(5)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3.学习第三部分:女儿温迪捐赠角膜。
(1)全班齐读。
(2)理解句子:
这一刻,我仿佛看到„„骄傲的光芒。
①指名读句子。②结合题目“永生的眼睛”来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
③请同学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拓展延伸
1.说说全文要歌颂的是什么精神?
2.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捐献器官行为的看法。
(1)先把看法写下来。
(2)同桌交流看法,补充自己的观点。
(3)指名说。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征集家长对捐赠器官的看法。
选读七我不再是小孩子了
(一)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女儿深沉的爱。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女儿的深沉的爱。
教学难点
体会父亲对女儿深沉的爱。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诵《游子吟》。
2.导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多么伟大啊。可是谁又能说父爱不是一样的伟大呢?有人说父亲是一把遮风挡雨的伞,父爱是博大、深沉的,它的力量是伟大的。让我一起走进《我不再是小孩子了》去领略博大、深沉的父爱。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述了什么内容,全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3.讨论:
课文按倒叙的方法来叙述。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部分:
(1)(第1自然段)我在学校参加毕业典礼。
(2)(第2—10自然段)父亲因病不能到校参加我的毕业典礼。
(3)(第11—28自然段)我读一年级时一次上学迟到的经历。
(4)(第29自然段)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在学校里啦。
三、深入学习课文 1.快速读课文第二、三部分,想一想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相关词句多 读一读。体会词句所蕴含的情感。
2.学生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体会。在书上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3.讨论交流阅读感受。
(1)父亲对女儿要求很严格。
可以从父亲的语言:“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特别是这个“起”字,体会到父亲对女儿的严格。还可以从描写父亲的动作的句子中体会到对女儿的严格: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在空中一抡,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2)父亲很会教育女儿。
爸爸说:“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没有爸爸,你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学习父亲病重的语言,要引导学生体会父亲沉重的心情。
(3)父亲很爱自己的女儿。
我走出教室,站在爸爸面前。他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描写得很简单,但通过简单的动作描写,却刻画出了一位慈祥的父亲形象。
4.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要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感情。
四、布置预习
读完这段故事,同学们一定想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事情,请读下一课《我不再是小孩子了
(二)》。
选读八我不再是小孩子了
(二)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女之间深厚的感情。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女之间深厚的感情。2.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一课,作者主要写了父女之间发生的一些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读得流利。2.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2)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找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句。3.交流自学情况。
(1)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叙述的。(毕业典礼就要开始——毕业典礼开始了——毕业典礼结束后)
(2)课文先讲了毕业典礼就要开始,“我”担心父亲的病,想起父亲过去多么喜欢花;毕业典礼开始了,韩主任说“我们”不再是小孩子了,“我”又想起大人们说的话和父亲要“我”去给日本读书的陈叔叔寄钱的事;毕业典礼结束后,“我”急急忙忙赶回家,得知父亲去世了,“我”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小孩子了。
三、品读课文 1.快速读课文。
想想: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女的爱?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感受的内容如:
(1)父亲喜欢花。
通过对父亲动作的描写,如:抱起弟弟,摘下一朵茉莉花,插到瘦鸡妹妹的头发上,可以感受到父亲喜欢花,热爱生活,更热爱自己的儿女。还有陈家伯伯的语言,也反映了父亲对儿女们的爱。指导朗读这一部分要注意读出幸福、快乐的感受。
(2)父亲要“我”去寄钱。
这一部分要抓住父亲的语言,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要求,领悟父爱的深沉。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流露出了女儿对父亲的爱,找出相关的词句,先读一读,想一想,然后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同学交流讨论。
(1)看外面的天,有点儿阴。我忽然想,爸爸会不会忽然从床上起来,给我送来花夹袄?我又想,爸爸的病几时才能好?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呢?(一连串的问句,表现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担心。)
(2)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作者开始为父亲的病而焦虑不安了,她害怕失去父亲的爱。)
(3)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要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悲痛、但想到父亲的教育而又坚强起来的心情。)
四、将选读
七、选读八合起来。想想整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时间顺序:毕业典礼前、毕业典礼就要开始时、毕业典礼开始后、毕业典礼后。)
五、交流学习体会
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谈体会:
(1)谈人物,领会父爱的深沉、博大。
(2)谈情感,感受父女之间的感情的真挚。
(3)谈写法,领悟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
六、拓展活动
向全体学生推荐朱自清先生写的《背影》,让同学们课后读一读《背影》,再一次感受深沉、博大的父爱。
语文乐园六 教学目标
1.词语超市:复习巩固要求会认和会写的词。
2.金钥匙:培养学生在阅读好文章时,品味好词好句的能力。3.语文故事:培养学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通过对“一字师”的理解,了解修改对写作的重要性。
4.古诗诵读:使学生在读背中感悟古诗的意境,领略西湖之美,达到积累的目的。
5.语文生活:通过说毕业感言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演讲能力。
6.习作:写在小学六年中一件难以忘怀的事,注意写清事情的经过,写出真实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一些纸条,纸条上分别写上“向老师说”“向同学说”“向母校说”“向家长说”“向自己说”等。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复习会认词、会写词。
2.多种方式认读第一组词语。指名读,检查掌握情况。
3.认读、练习第二组词语。可以听写检查,也可以做选词写话练习。
二、金钥匙 1.导言:《秋天的怀念》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这篇课文对母亲描写非常细致,词句也非常讲究。今天我们再一次品读品读这些好句子。2.自主朗读,抓住带点的地方细细品读,想想这些地方写出了母亲的什么内心活动?
3.指名读,并谈谈读后的体会。
4.教师小结:阅读好文章时,一定要培养一边标记、一边思考的习惯,这样既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也可以从中学习好的写作方法,积累好词佳句。5.拓展:用一边标记、一边思考的方法从本单元的课文中找出好句品味品味。
三、语文故事 1.导语激趣。
“一字师”讲的是什么样的老师?“一字师”讲述的又是怎样的故事呢? 2.自读故事,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读短文。
(2)边读边想: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样的启发?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可以谈对故事的看法,也可以联系自己的实际谈启发。
四、古诗诵读 1.导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饮湖上初晴后雨》这两首诗你们会背吗?
31(指名背或齐背),这两首诗都描写了西湖美丽的风光,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再一次领略西湖的美。
2.自主朗读,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熟,质疑。3.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在难读处指导,解疑。
(2)通过引读,指导学生读出韵味。
师:乌云汹涌像把墨汁泼翻,但不能遮住青山,白色的雨点好似蹦跳的珍珠,打入游船。
生: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4.品读,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5.练习背诵。
(1)同桌合作背诵或自己背诵。
(2)齐背。
第二课时
(语文生活)
一、谈话导入主题
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六年来多少事令我们回忆: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有趣的活动„„即将要分别了,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要对老师、对同学、对朋友说!
今天,就请同学们到讲台前,作一个简短的发言,说一说你们想说的话。
二、出示发言的要求
1.抽签确定发言内容,内容有:向老师说、向同学说、向母校说、向家长说、向自己说„„抽签后,准备几分钟。
2.要抓住主要内容说,不必面面俱到。要根据抽到的说话对象使用称谓语。3.上台后不要慌张,态度自然,发言口齿要清楚,声音响亮,语速不要太快。4.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听完后要掌声鼓励。
5.发言后,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一下,看看发言的内容是否符合确定的内容,语言是否流畅,是否做到了表情自然、不怯场。
三、组内发言,相互评价
1.四人为一小组,组内抽签,确定内容。2.各自准备几分钟。3.组内发言,同学评价。
四、全班交流
1.指名发言(或小组内推荐发言人)。2.全班同学评价。
五、教师总结
这一次说毕业感言的活动,就是为了锻炼同学们即席演讲的能力,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它需要我们平时善于观察、积极思考,还要求我们有比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落落大方的讲话姿态。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多找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多与人交流,就会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
第三课时
(习作)
一、激发兴趣,拓宽思路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学六年中一定有许多事情让你难以忘怀:第一次背着书包步入校园;因为做了错事挨了老师的批评;考试得了高分赢得同学羡慕的目光„„想把你最难忘的一件事告诉大家,与同学们分享吗?
2.说一说你最难忘的那件事。(同学自由说,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纠正学生表述不清的语句)
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教师要及时适当归纳。
二、阅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三、自主习作
1.学生构思后自主习作。
2.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根据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第四课时
(习作评改)
一、学生朗读习作,进行自改
二、指名朗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请3—4名学生读习作,一个一个评,相机指导,肯定优点,引导补充修改。通过典型习作的评议,使学生明白评改作文的要求和方法。
三、小组互读互评,对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四、进一步修改习作
第七单元
16学弈
17景阳冈
18将相和
选读九黛玉初进荣国府
语文乐园七
16学弈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掌握难认难写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点
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大意。
教学准备
由文言文改编的动画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今天我们学一篇古文,古代的文言文,和我们现在的白话文有很大的区别。现代白话文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兴起的。古文与白话文有很大区别。比如这个字(板书“之”),谁能为它组词?(光荣之家)
3.知道词语的意思吗?(光荣的家庭)其中的“之”字怎么讲?(当“的”讲。)
4.对,当“的”讲。这个“之”字是古文中常用的一个字。现在用它一般都当“的”字讲;但在古文中,它却有许多种讲法。我们今天这篇课文里,“之”字先后一共出现了六次,大致有三种讲法。有时即使是同一个用法,所指的对象也不同,真的有点复杂。大家一会儿读的时候要注意细心区分、理解。现在大家打开课文,读一下课题。
师:翻开后页的注释,看看这个“弈”字是什么意思。(下棋)
师:“学弈”呢?(学习下围棋)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下面大家各自读读课文,尽量读通顺。(学生各自朗读课文)2.能读给大家听吗? 3.敢读就很好!虽然有些地方读得比较吃力,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值得称赞。这样吧,跟老师一起读。标记注释,理解字、词、句。给大家5分钟时间。(生开始按要求自学课文)
4.师评价:有进步!理解了每句话的意思,同学们会读得更好。比如,出示第一句“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这句话怎么理解?你是怎么弄明白的? 5.师小结方法:看注释,逐词翻译,把每个词语的意思连起来,注意把意思说通顺,这样就能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请同学们运用这个方法自学课文,把不懂的句子画下来。
6.交流汇报。你读懂了哪些句子的意思?哪些句子还不理解?
7.根据学情,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每一句话,再让学生试着全文翻译,把握大意。
三、再读课文,熟读成诵 1.读古文讲究“断句”。原来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我们的课文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加上了标点。读课文时,有标点的地方当然需要停顿,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据它的意思,那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需要有停顿。这样读,你自己比较好理解,听的人也容易懂。大家拿出笔来,听我读一遍,注意听我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停顿了,你就在哪里画一条斜线。(板书画斜线“/”)为了大家便于听和画,我读得慢一些,停顿也放长些。明白吗?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下面各自按照画出的斜线朗读一次,停顿的地方,可以夸张些。(学生各自练习朗读)
2.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师示范)你们也试一试,看看能读出滋味来吗?
34(学生练习)
3.大家读得真不错,敢站起来“晃一晃”吗?
4.再重读一下这一句。(示范:“为是/其智/弗若与?”)注意是问号。(多读几遍)
5.谁再来读?(先后四人读课文,师随机指导、示范。再齐读。)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2.指名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
1.“弈秋”是什么意思?讲详细点。
①他的棋艺到了什么程度?
②该怎么读第一句话?生试着读。
③这句话中“者”字是什么意思?如:作者、读者、胜利者中的“者”呢?
④这样看来,这个“者”字,严格地说应该当“„„的人”来讲。你看你刚才讲的:作者——作文章的人,读者——读文章的人,胜利者——获得胜利的人,都是“„„的人”。(生答是)
2.第二个问题:作者假设弈秋干什么?(教两个人下围棋)3.第三个问题比较难答,这两个学生表现怎么样?学习的结果怎么样?一个一个说。
(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听弈秋的教导,但一心以为有天鹅将至,想拉弓射箭。第二个人不如第一个人。)
同学们很会利用注释,所以讲明白了,很好。这段话你是说明白了,但听起来有点硬邦邦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你只是把注释原封不动地套了进去,显得有点死板。其实你把注释的意思理解了,然后把它变成自己的话,很自然地讲出来就行了。现在大家练习说一下,同桌的两个人互相说一说,再全班交流。4.最后一个问题:造成他们学习结果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分析的?先把有关的原句读出来。大家一起读,看你们的想法一致不一致。
生:(齐读)“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师:谁能直接用自己的话把它解释出来?
5.好了,这几个问题一讨论,课文内容就都明白了。谁还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三、拓展延伸
1.大家感觉到了文言文学习的滋味了吗?其实原文前面还有一句:“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能自己理解一下吗? 2.你们需要什么?(注释:数〔shù〕,技艺,技巧。)3.出示注释,学生自学,全班一起交流。
4.我对这句话有了一些改动,看能否懂。懂就自己给自己鼓掌。让我们把这句话记在自己的心中。来,一起读:专心致志,则得也!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抄写生字词。
17景阳冈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2.体会武松豪放、倔犟、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体会打虎场面的精彩。3.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4.弄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弄清喝酒与打虎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体会武松豪放、倔犟、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感受打虎场面的精彩。
教学难点
体会武松的性格,弄清喝酒与打虎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武松打虎的录像、武松打虎的相关资料、《好汉歌》。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好汉歌》,说说你在哪里听到过这首歌?
2.你对《水浒传》有多少了解?一百零八个好汉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3.打虎英雄是谁?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讲的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
二、补充时代背景和作者
《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水浒传》是描写北宋末年山东农民起义的一部长篇小说,写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迫害下起义的故事。武松绰号行者。
三、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学习生字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3.把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共同解决。
请勿自误:不要害了自己。误,耽误,妨害。
印信:印章。
榜文:古代指文告,类似于现在的布告。
筛:斟。筛酒,即斟酒、倒酒。4.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再读课文 1.布置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武松打虎的?
(2)根据这个顺序应该怎样给文章分段?
(3)给文章列出小标题。2.交流自学情况(略)。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吃酒”部分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武松与店家的谈话中提到了哪两个事物?(酒和虎)2.自由默读课文思考:
武松和店家对酒和虎各执什么观点?
根据你的判断,谁的说法可靠?为什么? 3.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关于酒店家:三碗不过冈武松:只管筛来
关于虎店家:结伙成队,午间过冈武松:真有虎也不怕,店家想谋财害命 5.武松吃了十八碗后,还执意上冈。你觉得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6.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这一性格的?(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等来刻画)
7.找出武松的话读读,读出他的豪爽,读出他的倔犟。8.同学自己选择伙伴分角色朗读。
9.打虎无疑是文章最精彩的一部分,作者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笔墨来写吃酒?这之间有联系吗?
三、简单学习“上冈”部分
1.自读课文,说说这一部分是怎样描写人物的?
2.再读这些话,体会武松的内心活动情况。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3.交流点拨:不信——相信,想回去,怕耻笑——怕什么,只顾上去——躺下要睡
武松爱面子、无所畏惧的性格跃然纸上。4.朗读进一步体会。
四、学习“打虎”部分 1.根据思考题自学:
老虎使了哪几招?武松分别是怎样对付的?(动作)
2.交流。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武松:一闪、一躲、又一闪。
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来展现这个精彩的场面的? 3.边读边想象,在脑子里还原打虎场面的精彩。
4.讨论:武松这样躲闪是他害怕吗?那又是为什么? 5.从中可见武松是个怎样的人?(智勇双全)6.学生在朗读中读出打虎场面的精彩。7.观看录像,再现打虎场面的精彩。
五、简单学习“下冈”部分
六、推荐作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排练课本剧
18将相和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3.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2.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
教学难点
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
《将相和》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将相和。
2.引导学生读课题,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刚才的问题初读课文,并注意生字词的读音,运用已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及意思。
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用来表示物归原主。
理屈——理亏。
绝口不提——回避而不说。
示弱——表示比对方软弱,不敢较量。
抵御——抵挡,抵抗。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每战必胜。形容善于打仗。
负荆请罪——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3.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以及存在的疑问。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讲了几个故事?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2)给文章列小标题。2.交流,完成板书。
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
四、找准矛盾点,抓住探究主题
1.看课题,既然是“和好”,那说明将相以前有过“不和”,他们为什么“不和”?找出文中那句关键的话来。
2.找到文章倒数第四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
“我是赵国大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倒爬到我头上去了。哼,碰见他,我要给他点儿颜色看看!” 3.那么蔺相如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嘴到底厉害不厉害?他的职位该不该比廉颇高?这就是咱们下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思考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读议结合学习“完璧归赵”部分
1.我们先来看“完璧归赵”这个故事。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2.讨论交流:蔺相如是真的要撞吗?(引导:秦王对和氏璧爱不释手,蔺相如已看在眼里。这是蔺相如使的“金蝉脱壳”之计。)3.讨论交流:蔺相如难道不怕秦王杀他吗?这可是欺君之罪呀!请大家再读蔺相如的话,揣摩一下秦王当时的心理。4.通过这个小故事,你们觉得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5.小结:蔺相如凭着过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识,和秦王针锋相对。不仅“完璧归赵”,还让秦国没有理由对赵国动兵。你们说说,他这张嘴厉害不厉害?该不该升官?
二、读演结合学习“渑池会”部分 1.自读“渑池会”这个故事,想一想秦王为什么要赵王鼓瑟?蔺相如又为什么以死威胁秦王?
2.从中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蔺相如?
3.想象一下蔺相如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秦王的神态、动作,以及大家的表现。然后再来演一演。
4.思考一下,“渑池会”与“完璧归赵”这两个故事之间有联系吗?
三、读写结合学习“负荆请罪”
1.廉颇不服气的原因我们找到了,那为什么蔺相如每次都要躲着呢? 2.从中你又认识到了一个怎样的蔺相如呢?
3.廉颇最后决定负荆请罪,说明他是个怎样的人?
4.这部分内容与前面的故事有联系吗?谁来把这三个故事串起来说一说?
5.“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写得比较简单,请大家放飞想象的翅膀把这个小故事扩写得更加生动、具体。
四、回归文章中心
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什么道理?
选读九黛玉初进荣国府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能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了解生词的意思。
3.运用学习前两课的方法读文章,了解人物的性格。4.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教学重点
运用学习前两课的方法读文章,了解人物的性格。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
教学准备
《红楼梦》相关资料;电视剧《红楼梦》片段。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这个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文章?作者是谁? 2.学习这几篇文章我们都采用了什么方法?
3.今天我们又要采用这种读书方法来学习一篇经典的文章《黛玉初进荣国府》。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的收获
1.说说这篇文章改编自哪一部小说?作者是谁?你对这部小说有多少了解?
2.教师补充《红楼梦》的相关知识。《红楼梦》中写到的人物有四百多个,这些人物各具特色,对主要人物的描写更是惟妙惟肖,足见作家的功力。
三、浏览课文,说说文章都写了哪些内容?找出文章主要描写的人物
四、自学重点段落第5、6、7自然段
(一)1.出示思考题:王熙凤都说过些什么话?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对谁说的? 2.学生自学,在书上作记号。3.小组范围内交流,教师巡视。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二)1.出示思考题:王熙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小组内探究、讨论,并做记录。教师巡视。3.小组内推举代表在全班发言。
(三)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新的揣摩人物性格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再谈课文,想想从文中你了解到黛玉是个怎样的人。
五、自学课文第1、2、3、4自然段,在书上作记号 1.交流,你从这四段中又读出了什么?
2.播放录像,让学生直观感受封建贵族的奢华,了解林黛玉的谨小慎微、冰雪聪明和王熙凤泼辣爽快、圆滑的性格。
六、推荐阅读:《红楼梦》第三回
语文乐园七 教学目标
1.词语超市:复习巩固5个会认词,7个会写词。
2.金钥匙:让学生初步懂得从人物言行、打扮和旁人的感想、评价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3.灯谜:猜灯谜,体会其中的乐趣。
4.古文诵读:诵读古文,体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5.语文生活:组织“古代作品中的人物”交流会,开阔视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6.习作:在交流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通过人物的言行、打扮和旁人的评价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词语超市部分:多种形式练读会认词,练写会写词。
金钥匙部分:中国古代小说和戏剧都十分重视人物第一次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打扮等描写初步显示人物性格特点,给人初次相见即不易忘怀的印象。课文《红楼梦》描写王熙凤出场的地方,就非常成功。它的成功在哪里呢?
二、品读句子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王熙凤出场时说话的句子。
(1)指名朗读,分组读,全班读。
(2)指名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出场描写,“未写其形,先闻其声”。王熙凤一出场,立即引起黛玉的特殊感觉,再用他人的恭肃严整加以反衬,王熙凤那泼辣的形象显得格外突出。
2.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王熙凤出场时打扮的句子。
(1)指名朗读,分组读,全班读。
(2)指名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肖像描写,写出了一个容貌美丽、衣着华贵的贵族少妇的形象。
3.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旁人对王熙凤的感想和评价的句子。
(1)指名朗读,分组读,全班读。
(2)指名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贾母和黛玉对王熙凤的感想和评价是对王熙凤这个人物的侧面描写,通过这样的细节描写,一个爽快、泼辣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
三、巩固练习
1.从下列命题中任选一个,写一段文字。要求:写一个人;安排适当的场合让人物登场亮相,通过人物说话、打扮和旁人的感想、评价初步显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①我的老师②我的同学③我的亲属④我的邻居 2.课外阅读《红楼梦》。
第二课时
一、灯谜
1.自由朗读谜语,注意把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分组讨论它的象征意义,并猜猜谜底。3.在小组内说说它们的趣味性。
4.请学生说出自己积累的灯谜,让同学猜。
5.教师鼓励学生平时多积累一些灯谜,作文时恰当应用。
二、古文诵读
1.自由朗读古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注意停顿。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悟、体验? 3.全班交流。4.组内互背。5.全班齐背。
三、作业:背诵古文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古代作品为我们刻画了许许多多生动鲜明的人物,如《景阳冈》中勇武过人的武松,《草船借箭》中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西游记》中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憨厚又懒惰的猪八戒,他们一定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向大家介绍你熟悉的古代作品中的人物。
二、指导交流
1.说说你准备介绍哪个人物? 2.你介绍的这个人物有什么特点? 3.你对这个人物的态度怎样? 4.你准备向大家介绍他什么事迹? 5.小组交流。6.全班评议。
三、指导写作
1.学生读习作提示,掌握习作要点。2.学生独立习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3.习作展示、评议、修改。
4.把修改好的习作读给同桌听,进一步完善修改。
四、作业:把修改好的习作抄到作文本上
第二篇:09边城_教案
边城(节选)(教案)
教者:贾涛
教学篇目:
《边城》(节选第一章、第十三章)(沪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边城》是一部内涵非常丰富的作品,在课堂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应当结合本单元‚美好亲情‛的主题,突出古朴淳厚的湘西环境和自然纯洁的人物感情。第一章对环境及人物的总述多从正面落笔,写得比较透彻,相对容易理解;第十三章则通过细腻含蓄的细节来写人物幽微的内心,需要花较多心思来揣摩其中的深意。另一方面,《边城》整部小说的悲剧意蕴在选段中体现得并不明显,考虑到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和学生的理解水平,在教学中对此将采取相对简略的处理。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应当立足于节选的文本,通过品读语句、揣摩细节来领会沈从文小说的特点,再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把握小说人物的内心情感及性格特征,感受小说田园牧歌式的情调和诗意。
② 了解沈从文的生平经历及其创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
① 细读选段文本,揣摩细节,并结合整部小说的情节脉络,来挖掘人物幽微的内心世界。
② 进行适当的课外拓展,通过沈从文生平经历、创作主张及其它作品的旁证,来加深对《边城》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小说中表现的纯真自然的感情,认同人性之美。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组织全班同学观看《边城》电影。
二、列举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针对情节这一要素,请同学齐读课本注释中的情节梗概。
三、针对环境这一要素,PPT呈现小说第二章描写茶峒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代表性语句,请同学朗读。然后请全班同学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概括茶峒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特点。
(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如诗如画。社会环境十分纯朴,古风犹存。沈从文用抒情诗般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世外桃源般的湘西风俗画。)
四、针对人物这一要素,请同学们回顾人物描写的几种常见手法,如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在第一章中找出描写翠翠和爷爷两个主要人物的语句,分析这些语句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
(①渡头为公家所有,……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量,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
——行动描写,语言描写。老实厚道,无私奉献,古风犹存。②但不成,凡事求个心安理得,……给过路人解渴。——行动描写,语言描写。以诚待人,古道热肠。
③年纪虽那么老了。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
——忠于职守,安于天命
④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
水晶。
——外貌描写。纯真美丽。
⑤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神态描写。天真善良。
⑥有时疲倦了,躺在临溪大石上睡着了,人在隔岸招手喊过渡,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皆溜刷在行,从不误事。——行动描写,勤劳体贴。
⑦或翠翠与黄狗皆张着耳朵,……实则歌声的来复,反而使一切更寂静一些了。——行动描写,语言描写。慈祥憨厚的爷爷,活泼可爱的翠翠,浓浓的亲情。
⑧且独自低低的学小羊叫着……翠翠也不容易忘记。——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天真纯朴,对世界充满好奇。)
五、PPT呈现第十三章之前的情节,布置课后作业:细读第十三章,思考文中细节体现了翠翠和爷爷怎样的心理活动,在课本上做批注,早自习检查。
(第十三章之前的情节:翠翠在第一年端午节邂逅了二老傩送,朦胧地爱上了他。后来翠翠听说,王乡绅想用碾坊做嫁妆,把女儿嫁给二老。另一方面,大老天保也爱上了翠翠,托人来打探爷爷的意思,爷爷提出走车路和走马路两种方案。于是大老请父亲托媒人提亲。爷爷问翠翠愿不愿意,翠翠一直没有回答。大老、二老知道了对方也喜欢翠翠,相约轮流唱歌来作这种为当地习惯所认可的竞争。到第十三章的时候两人还没有唱。)
【第二课时】
一、细读第十三章
(一)体会翠翠的内心。女生们想一想,你有没有和翠翠相似的心理活动?男生们也想一想,你能懂得女生的心吗?
1、找出体现翠翠情绪变化的词句。
薄薄的凄凉——胡思乱想——忽然哭起来了——神往倾心——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
2、翠翠为什么感到‚薄薄的凄凉‛? 找第二自然段的原文来回答。
‚翠翠觉得好象缺少了什么。好象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象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①‚新的人事‛指什么?为什么‚不成‛?(借此回顾之前的情节)②除了之前经历的事情,翠翠此时此地身处的环境对翠翠的心情有什么影响?
(齐读第一自然段。
开头一段景物描写中出现了哪些意象? 桃花色薄云。情窦初开的象征。
杜鹃叫。杜鹃,又名子规,古典文学中的意象及其内涵。望帝啼鹃,是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高中语文课文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等都用到这个典故。
望帝,传说中古代蜀国的一个君王,名杜宇,周朝末称帝,号望帝;后来禅位退隐,因伤亡国之痛,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又叫杜宇,因其声若‚不如归‛,也叫子规。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闻者动容。
杜鹃悲啼契合翠翠的心境。
石头泥土的气味。你闻到过晒了一天的石头泥土的气味吗?
关于气味,《我与地坛》第一章:‚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
《荷塘月色》中说:‚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黄昏越美,外界越富有生机,她越觉得自己什么也没有,更加孤独。并且黄昏是一个人最脆弱的时候,容易感伤。正如《诗经·君子于役》所云:‚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③补充:翠翠的这种情绪可以称之为‚伤春‛,正如《牡丹亭》里杜丽娘唱的:‚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几句抄下来)十四五岁的少女,青春慢慢苏醒,面对美景、韶华,面对流逝的时光,有一种抓不住攀不牢的无力感,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愁绪,同学们可以想一想,你们有过翠翠这样的没来由的伤感吗?
3、‚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翠翠为什么会有这种胡思乱想? ——一方面,翠翠觉得生活太平凡,太单调,十五六岁的年纪又最爱幻想;另一方面,翠翠这样做是针对爷爷的,针对她最亲密的人,用这种做法来引起亲人的关注,索取亲人更多的爱。体现出祖孙情深。
4、‚翠翠坐在溪边,望着溪面为暮色所笼罩的一切,且望到那只渡船上一群过渡人,其中有个吸旱烟的打着火镰吸烟,且把烟杆在船边剥剥的敲着烟灰,就忽然哭起来了。‛翠翠为什么突然哭起来了?
——过渡人的悠闲、宁静,与翠翠内心的孤寂、忐忑不安形成落差。
5、‚说了些那个可怜母亲的乖巧处,同时且说到那可怜母亲性格强硬处,使翠翠听来神往倾心。‛
——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乖巧,强硬。体现在哪里?回顾第一章第五自然段。乖巧——不离开父亲;强硬——殉情自杀。
在回顾第一章第五段时,提炼出翠翠母亲与爷爷的关系:母亲牵挂爷爷,不舍得离开爷爷;爷爷对母亲则是宽容的、疼爱的。还有翠翠母亲与翠翠的关系:母亲怀了怜悯,放不下腹中的翠翠。
6、‚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关于那个可怜母亲的故事。间或吁一口气,似乎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想挪移得远一点,才吁着这种气,可是却无从把那东西挪开。‛——为什么感到沉重?
——翠翠之所以感到沉重,一则因为翠翠从小失去母亲,提起母亲就勾起了她作为孤儿的悲伤;二则因为翠翠仰慕母亲的勇气,自己没有母亲那样的勇气;三则因为翠翠情窦初开,母亲最终的爱情悲剧令她担忧自身的命运,怕自己会重走母亲的老路。翠翠原来一直无忧无虑地生活着,现在开始认识到人生的悲凉感。
二、总结‚亲情‛
1、沈从文自己曾说,他要‚为人类‘爱’字作一恰如其分的说明‛。人类的‚爱‛通常可以分为几类?(亲情,友情,爱情。)
2、边城选段主要写了哪一种感情?(亲情)
3、亲情体现在哪些人物之间?
翠翠和爷爷:翠翠对爷爷——依恋;爷爷对翠翠——操心翠翠的终身大事,生活的力量(重读第一章第四段)
翠翠和母亲:翠翠思念、仰慕母亲;母亲怜悯、关心翠翠。母亲和爷爷:母亲对爷爷牵挂不舍;爷爷对翠翠宽容疼爱。
三、总结小说风格特征。
诗意,抒情,乡土题材,田园牧歌情调。
这种小说可叫做文化小说、诗小说或抒情小说。它不重视刻画人事,而重在‚造境‛,用小品散文的笔调,恬静冲淡的风格,营造如诗如画的美好意境。
四、介绍沈从文的生平经历及《边城》创作缘起。
1、沈从文生平经历: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祖母刘氏是苗族,母亲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918年,他自家乡小学毕业,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先后当过卫兵、班长、司书、文件收发员、书记。1922年在五四思潮吸引下到北京,报考燕京大学国文班,未被录取。在北京大学旁听,并在郁达夫、徐志摩等鼓励下自学写作。1929年去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任教,爱上女学生张兆和。1938年到昆明,任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他的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2、《边城》写缘起,要追溯到作者在茶峒这个地方的经验。他二十岁时随部队经过这里,见过用木头编成的渡筏.他在《从文自传》里特意提到这种渡筏,‚那些渡筏的印象,十年后还在我的记忆里,极其鲜明占据了一个位置。《边城》即由此写成。‛关于翠翠的原型,《边城·新题记》说:‚民二十二至青岛崂山北九水路上,见村中有死者家人‘报庙’行列,一小女孩奉灵幡(fān)引路。因与兆和约,将写一故事引入所见。‛
五、《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他的小说艺术的主要特点。沈从文的主要文学贡献是站在一个‚湘西人‛的立场,用小说、散文建造起他特异的‚湘西世界‛。‚湘西‛,代表着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如沈从文所说:‚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翠翠这样的纯美少女形象代表着典型的湘西人生样式。围绕翠翠描述的宁静自足的生活,淳厚的人情美、人性美,正直、朴素、信仰简单而执著的地方民族性格,加上乡村风俗自然美的渲染,托出了作者心向往之的湘西世界。
第三篇:钢结构原理教案09
闽南理工学院备课笔记
第9次课
5.3 梁的局部稳定和腹板加劲肋
在梁的强度和整体稳定承载力都能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图5-10
箱形截面
腹板或翼缘部分作为板件首先发生屈曲失去稳定,称为丧失局部稳定。
5.3.1 梁受压翼缘的局部稳定
图5-11受压翼缘的局部稳定
梁的上翼缘受到均匀分布的最大弯曲压应力,当宽厚比超过某一限值,上翼缘就会产生凸凹变形丧失稳定(见图5-11)。为保证其局部稳定,《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规定: 梁受压翼缘自由外伸宽度b与其厚度之比,应符合下式要求:
235b≤13(5-26a)tfy当计算梁抗弯强度取x=1.0时, b/t可放宽至15235/fy(5-26b)箱形截面梁受压翼缘板在两腹板之间的无支承宽度b0与其厚度t之比。应符合下式要求:
235b0≤40(5-26c)tfy当箱形截面梁受压翼缘板设有纵向加劲肋时,则公式(5-26c)中的b0取为腹板与纵向加劲肋之间的翼缘板无支承宽度。
5.3.2梁腹板的局部稳定 腹板在纯弯曲作用下失稳(见图5-12)腹板纯弯失稳时沿梁高方向为一个半波,沿梁长方向一般为每区格1~3个半波(半波宽≈0.7腹板高), 2 在局部压应力作用下失稳(图5-13)136 闽南理工学院备课笔记
第9次课
图5-12
腹板在纯弯曲作用下失稳
图5-13腹板在局部压应力作用下失稳
腹板在一个翼缘处承受局部压应力c,失稳时在纵横方向均为一个半波,腹板在纯剪作用下失稳(图5-14)图5-14是均匀受剪的腹板,板四周的剪应力导致板斜向受压,因此也有局部稳定问题,图中示出失稳时板的凹凸变形情况,这时凹凸变形的波峰和波谷之间的节线是倾斜的。实际受纯剪作用的板是不存在的,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都是剪应力和正应力联合作用的情况。
图5-14 腹板在纯剪作用下失稳
5.3.3梁腹板加劲肋的设计
1.梁腹板加劲肋的布置和构造要求
图5-15加劲肋布置
1-横向加劲肋;2-纵向加劲肋;3-短加劲肋
加劲肋的布置有图5-15所示的几种形式,图5-15a中仅布置横向加劲肋,图5-15b中,同时布置纵向加劲肋和横向加劲肋,图 5-15d中同时布置纵向加劲肋、横向加劲肋和短加劲肋。纵向加劲肋对提高腹板的弯曲临界应力特别有效;横向加劲肋能提高腹板临界应力并作为纵向加劲肋的支承;短加劲肋常用于局部压应力较大的情况。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规定: ⑴当h0/tw≤80235/fy 时,对有局部压应力(c≠0)的梁,应按构造配置横向加劲肋;但对无局部压应力(c=0)的梁,可不配置加劲肋。
⑵当170235/fy≥h0/tw>80235/fy时,应配置横向加劲肋,并计算腹板的局部稳定性。
闽南理工学院备课笔记
第9次课
⑶当h0/tw>170235/fy(受压翼缘扭转受到约束,如连有刚性铺板、制动板或焊有钢轨时)或h0/tw>150235/fy(受压翼缘扭转未受到约束时),或按计算需要时,应在弯曲应力较大区格的受压区不但要配置横向加劲肋,还要配置纵向加劲肋。局部压应力很大的梁,必要时尚宜在受压区配置短加劲肋。
⑷梁的支座处和上翼缘受有较大固定集中荷载处,宜设置支承加劲肋.任何情况下,h0/tw均不应超过250。
此处h0为腹板的计算高度(对单轴对称梁,当确定是否要配置纵向加劲肋时,h0应取腹板受压区高度h0的2倍),tw为腹板的厚度。
加劲肋的布置要求:加劲肋宜在腹板两侧成对配置,也可单侧配置,但支承加劲肋、重级工作制吊车梁的加劲肋不应单侧配置。
横向加劲肋的最小间距应为0.5h0,最大间距应为2h0。(对无局部压应力的梁,当h0/tw≤100时,可采用2.5h0)。纵向加劲肋至腹板计算高度受压边缘的距离应在hc/2.5~hc/2范围内,hc为梁腹板弯曲受压区高度,对双轴对称截面2hc=h0。
加劲肋的构造要求:在腹板两侧成对配置的钢板横向加劲肋,其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公式要求:
外伸宽度:bs≥ 厚度:ts≥h040(mm)(5-27)30bs(5-28)15在腹板一侧配置的钢板横向加劲肋,其外伸宽度应大于按公式(5-27)算得的1.2倍,厚度不应小于其外伸宽度的1/15。
在同时用横向加劲肋和纵向加劲肋加强的腹板中,横向加劲肋的截面尺寸除应符合上述规定外,其截面惯性矩Iz尚应符合下式要求
3Iz≥3h0tw(5-29)纵向加劲肋的截面惯性矩Iy,应符合下列公式要求
当a/h0≤0.85时: Iy≥1.5h0tw(5-30a)
3aa3h0tw 当a/h0>0.85时: Iy≥ 2.50.45(5-30b)hh00短加劲肋的最小间距为0.75h1(h1见图5-15)。短加劲肋外伸宽度应取横向加劲肋外伸宽度的0.7~1.0倍,厚度不应小于短加劲肋外伸宽度的1/15。
注:(1)用型钢(H型钢、工字钢、槽钢、肢尖焊于腹板的角钢)做成的加劲肋,其截面惯性矩不得小于相应钢板加劲肋的惯性矩。
闽南理工学院备课笔记
第9次课
(2)在腹板两侧成对配置的加劲肋,其截面惯性矩应按梁腹板中心线为轴线进行计算。
(3)在腹板一侧配置的加劲肋,其截面惯性矩应按与加劲肋相连的腹板边缘为轴线进行计算。
2.仅设横向加劲肋梁腹板的局部稳定计算
仅配置横向加劲肋的腹板(图5-15a),其区格A的局部稳定应按下式计算:
22 crc1(5-31)c.crcr式中 ——所计算腹板区格内,由平均弯矩产生的腹板计算高度边缘的弯曲压应力;
——所计算腹板区格内,由平均剪力产生的腹板平均剪应力,应按V/(ht)
ww计算, hw为腹板高度;
c ——腹板计算高度边缘的局部压应力,应按公式(5-7)计算,但取式中的ψ=1.0;
cr、cr、c,cr、——各种应力单独作用下的临界应力.(1)cr 按下列公式计算: 当b≤0.85时:
cr= f(5-32a)当0.85<b≤1.25时:
cr=[1—0.75(b一0.85)]f(5-32b)当b>1.25时:(5-32c)cr=1.1f/b式中 b——用于腹板受弯计算时的通用高厚比; 当梁受压翼缘扭转受到约束时:
b2hc/tw177fy235(5-32d)当梁受压翼缘扭转未受到约束时:
fy2hc/tw b(5-32e)
153235hc ——梁腹板弯曲受压区高度,对双轴对称截面2hc=h0
(2)cr按下列公式计算: 当s≤0.8时:
cr=fv(5-33a)当0.8<s≤1.2时:
cr=[1—0.59(s-0.8)] fv(5-33b)当s>1.2时:
闽南理工学院备课笔记
第9次课
cr=1.1fv/2s(5-33c)式中s——用于腹板受剪计算时的通用高厚比 当a/h0≤1.0时:
s当a/h0>1.0时:
h0/tw4145.34(h0/a)2fy235(5-33d)
s(3)c,cr按下列公式计算: 当c≤0.9时:
h0/tw415.344(h0/a)2fy235(5-33e)
c,cr = f(5-34a)当0.9<c≤1.2时:
c,cr=[1-0.79(c一0.9)]f(5-34b)当c>1.2时:
c,cr=1.1f/2c(5-34c)式中 c——用于腹板受局部压力计算时的通用高厚比。当0.5≤ a/h0≤1.5时:
c当1.5< a/h0≤2.0时
h0/tw2810.913.4(1.83a/h0)3fy235(5-34d)
ch0/tw2818.95a/h0fy235(5-34e)提高板抵抗凹凸变形能力是提高板局部稳定性的关键.当板的支承条件已经确定时,其主要措施是增加板的厚度,减小板的周界尺寸(a、b),即限制板件的宽厚比,或设置加劲肋。3.同时设纵、横加劲肋腹板的局部稳定
当腹板 h0/tw>170235/fy,应同时设置横向和纵向加劲肋(图5-15b、c),纵向加劲肋设在离受压边缘h1(1/4~1/5h0)位置,设受压翼缘与加劲肋间的区格为Ⅰ,受拉翼缘与纵向加劲肋间的区格为Ⅱ(图5-15c),应分别计算其局部稳定性。
(1)受压翼缘与纵向加劲肋之间的区格Ⅰ的稳定计算公式
闽南理工学院备课笔记
第9次课
区格Ⅰ的特点是:高度尺寸h1较小,压应力大,对稳定不利,剪应力仍假定均匀分布。同时用横向加劲肋和纵向加劲肋加强的腹板(图5-15b、c),其局部稳定性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22c ≤1(5-35)cr1cr1c.cr1式中 cr1、cr1、c,cr1分别按下列方法计算:
1)cr1按公式(5-32)计算,但式中的b改用下列b1代替。
h/t当梁受压翼缘扭转受到约束时:b11w75fy235(5-36a)
h1/twfy当梁受压翼缘扭转未受到约束时:b1(5-36b)
64235式中 h1——纵向加劲肋至腹板计算高度受压边缘的距离。
2)cr1按公式(5-33)计算,将式中的h0改为h1
3)c,cr1按公式(5-32)计算,但式中的b改用下列c1代替。当梁受压翼缘扭转受到约束时:
h/tc11w56当梁受压翼缘扭转未受到约束时:
fy235fy235(5-37a)
c1h1/tw40(5-37b)(2)受拉翼缘与纵向加劲肋之间的区格Ⅱ的稳定计算公式
区格Ⅱ的特点是弯曲应力以受拉为主,对稳定有利.最大压应力在纵向加劲肋部位,其值比区格Ⅰ小得多,规范规定的计算公式如下
222c2≤1(5-38)c.cr2cr2cr2式中 2——所计算区格内由平均弯矩产生的腹板在纵向加劲肋处的弯曲压应力;
c2——腹板在纵向加劲肋处的横向压应力,取0.3c。1)cr2按公式(5-32)计算,但式中的b改用下列b2代替。
b2h2/tw194fy235(5-39)2)cr2按公式(5-33)计算,将式中的h0改为h2(h2h0h1)3)c,cr2按公式(5-34)计算,但式中的h0改为h2,当a/h22时,取a/h22。4.支承加劲肋
支承加劲肋一般由成对布置的钢板做成(图5-16a),也可以用凸缘式加劲肋,其凸缘长度不得大于其厚度的2倍(图5-16b)。支承加劲肋除保证腹板局部稳定外,还要将支反力或固定集中力传递到支座或梁截面内,因此支承加劲肋的截面除满足加劲肋的各项要求外,还应按传
闽南理工学院备课笔记
第9次课
递支反力或集中力的轴心压杆进行计算,其截面常常比一般加劲肋截面稍大一些.支承加劲肋的设计主要包括下面三个方面:(1)腹板平面外的稳定性
为了保证支承加劲肋能安全地传递支反力或集中荷载F,梁的支承加劲肋,应按承受梁支座反力或固定集中荷载的轴心受压构件计算其在腹板平面外的稳定性。此受压构件的截面应包括加劲肋和加劲肋每侧15tw235/fy范围内的腹板面积,计算长度取h0(梁端处若腹板长度不足时,按实际长度取值)(2)端面承压强度
支承加劲肋的端部一般刨平顶紧于梁翼缘或支座,应按下式计算端面承压应力: ceF/Ace≤fce(5-40)式中Ace──端面承压面积(接触处净面积,见 图5-16)
图5-16支承加劲肋
fce──钢材端面承压强度设计值(fce≈1.5f),见附表1-1 支承加劲肋端部也可以不用刨平顶紧,而用焊缝连接传力,此时则应计算焊缝强度。(3)支承加劲肋与腹板的连接焊缝
可假定F力沿焊缝全长均匀分布进行计算。支承加劲肋与腹板的连接焊缝应按承受全部支座反力或集中荷载F计算。通常采用角焊缝连接,焊脚尺寸应满足构造要求。5.短加劲肋
在受压翼缘与纵向加劲肋之间设有短加劲肋的区格(图5-15d),其局部稳定性按式(5-35)计算。该式中的cr1仍按(5-36)计算;cr1按式(5-33)计算,但将h0和a改为h1和a1(a1为短加劲肋间距);c,cr1按式(5.32)计算,但式中b改用下列c1代替。
当梁受压翼缘扭转受到约束时:
c1当梁受压翼缘扭转未受到约束时:
a1/tw87fy235fy235(5-41a)
a/tc11w73(5-41b)
12对a1/h11.2 的区格,公式(5-41)右侧应乘以1/0.40.5a1。h1 142
第四篇:等待作文09教案
作文讲解
教学目的
1.作文如何审题和立意。2.强化作文问题意识。
3.分析上次作文主要问题。4.范文分析。
教学要点
1.作文如何审题和立意。
2.分析上次作文主要问题戏剧冲突;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等待?
1、定义:
等待——不采取行动,直到所期望的人、事物或情况出现。
2、内涵:
正确、耐心、理性、智者的等待 ——沉得住气、不冒进。
积蓄能量,是火山喷发前的酝酿。
积极捕捉转瞬即逝的好时机,争取实现美好的愿望。目光长远的准备。错误、浮躁、弱者的等待 ——懦弱、无奈的徘徊,是坐失良机的根源。
“等待”有多种含义,有时,它是一种消极等待;有时,它是一种等待时机、静观其变的冷静姿态。“等待”还是一种对世事的洞察,对自己的克制和约束,是一种生存策略。同时,“等待”具有等待与勃发的矛盾因素。文章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写,有理有据即可。
3、立意:
要积极等待。不该等待就不要等待,以免坐失良机。该等就等,不该等就不等。
二、分析论证角度
1、对等待的理解
2、为什么要等待(为什么不能等待)
3、怎么做到正确的等待(怎么做到不等待)
4、A对等待的理解;B为什么要等待或不等待;C怎么才是正确的对待等待(怎么才是正确的等待)。
(一)对等待的理解
等待就是积累经验的美妙过程。等待就是提升能力的绝好机会。不会等待,就等于“自断后路”。
等待是美好的,因为耐心等待,就是自我提升的过程,就是积累经验的过程。请用心等待未来,享受等待的那份美好。(张姝)
有时候,等待是一种自我完善。
还有些时候,等待是为了进一步接近成功。更有甚者,等待是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赵诣)
等待,是一种耐性。等待,是一种动力。等待,是一种勇气。
等待是一种运筹帷幄的聪颖。等待是一种永不言弃的信心。
等待也是一种静候时机的蓄势(镇定)
(二)等待的作用和意义(为什么要等待)(为什么不能等待)
日月如梭,当你在等待时,你会发现夕阳已西下,机会在逝去,只留下黄昏下的踌躇。因此我们要奋发前进,自己珍取,绝不等待。等待是懦弱迂腐者徘徊的借口。
等待让我们高飞的理想折翅。
我们应坚定意志、明确目标,放弃等待。
等待是人生途中的驿站,它可以让我们休息徘徊,但更多时候我们已落后于他人,心中的梦想之火已渐趋熄灭。因此,要奋发前进,绝不等待。(田委)
等待,为了那春暖花开、满园姹紫;等待,为了那细细涓流,汇成浩海;等待,为了那飞翔时刻,一鸣惊人。
所以,等待是为了那春暖花开、满园姹紫。所以,等待是为了那细细涓流,汇成浩海。所以,等待是为了那飞翔时刻,一鸣惊人。
树木忍受严寒的拷打,是等待春日的生机;雄鹰经受风吹雨打,是等待展翅翱翔的腾飞;璞玉接受严酷的磨砺,是等待褪去粗糙外表后的绝世容颜„„等待,是一种机遇。
等待孕育成功„„等待让人在时间中成长,逐渐走向成功。等待是一种大智慧。
然而有时,等待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学会等待,收获成功。
等待,给予人雄厚的实力。等待,赐予人绝妙的良机。等待,可以磨砺人的意志。
适时的等待,会使我们迈向前进的步伐更加稳健轻快。盲目的等待,会使我们不进反退
(三)怎么做到正确的等待(怎么做到不等待)
雏鹰需等羽翼丰满,才能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蓄势待发的春笋需待贮够养料,才能拔节而出;一个美的让人惊叹的琥珀也是在经过几百年的等待才形成的。“等待雨,是伞一生的归宿”。我们想要有成功的机会,必须等待。等待,需要忍辱负重。等待,需要明确目标。
等待,需要坚持不解。
我们想要成功,就要学会等待,把握机遇,方能为人所不能。(程天一)
黎明前的黑夜是漫长而寒冷的,会让我们感到绝望和孤独。我们惟一能做的便只有等待。因为,只有等待才好看见光明,看见希望。首先,等待需要有毅力。
其次,等待需要耐得住寂寞。最后,等待需要有战略眼光。
等待是一种策略,等待是一种智慧,等待是一种哲学。具备以上三种条件,“等待”就能为我所用,我们便能使自己随时调整,处于最佳的状态,从而获得成功。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只要我们学会等待,善于等待,希望就在前方。(金颖)
英雄等待时机出现,凡人等待末日到来。
没有行动的等待是浪费时间的表现。有所行动的等待是成功的前提。
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等待,缺少的是行动,是目标。没有目标与行动,再长时间的等待,期望的人、事物或情况也不会出现。(沈奇璞)
寒风肆虐,百花凋敝,只为等待春天;深埋地底,历经蜕变,只为等待枝头上的高歌;时光匆匆,世事蹉跎,等待一生,终无所获。等待可能迎来人生机遇,也可能让你抱憾终身、犹豫不决的等待会成为你人生的绊脚石。
由此可见,犹豫不决的等待只会让人错失良机,抱憾终身。机遇来临时,我们 要牢牢地抓住,努力拼搏,为自己的成功奠定基础,莫让等待成为人生的绊脚石。
历经艰辛的等待会成为你人生的试金石。
自此不难看出,历经艰难,卧薪尝胆,作一个有准备有抱负的人,同时也是懂得珍惜机会,把握机会的人。他们等待却不会与机会失之交臂,他的人生,也会因一次次的机会而辉煌。
生活中的我们总是不可避免地需要等待,等待并不可怕,关键的是我们要明确自己在等待什么,我们应该为自己所等的东西做些什么。这样的等待才是有价值的等待,我们的人生才不会在一天天的等待中虚度。(朱曼)
学会等待,首先要选择正确的、合适的等待目标。学会等待,必要不懈努力、执着追求。学会等待,也要学会适时的变通。
等待伴随着愁苦。等待伴随着期盼。
等待伴随着坚持不懈。
(四)A对等待的理解;B为什么要等待或不等待;C怎么才是正确的对待等待(怎么才是正确的等待)。
等待就是有所期待,而不是盲目的守候,更不是守株待兔。等待可以冷静的思考,积蓄力量,抓住机遇,收获成功。精心,安心,再多一份恒心,适机而待,在等待中勇敢的争取。
等待是一种充满希望的心态。种子在泥土中等待,因为它渴望光明;太阳在云层中等待,因为它渴求辉煌;青果在枝头上等待,因为它企盼成熟;我们在今天等待,因为我们向往明天。
等待既不是“守株待兔”,也不是“坐享其成”,等待是一个奋斗的过程。它需要“读书破万卷”的努力,它需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恒心。
我们应该学会等待。在等待中蓄积力量,在等待中涵养锐气,在等待中寻觅机会。用等待驱散迷雾,用等待走出逆境,用等待迎接命运的挑战。
三、存在问题
1、开篇没有说清“等待”的内涵,便直接列分论点了
2、分论点后直接例证,对分论点没有作必要的说明
3、对事例的分析太少
4、材料叙述过多,不简明,概括性不强,甚至还有描写性语句
正因为有了等待,才有了楚庄王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正因为有了刘备“三顾茅庐”耐心等待,才有诸葛亮与周瑜演绎的“赤壁大战”; 正因为积极地等待时机,才有蒙哥马利指挥的击溃“沙漠之狐”的I阿拉曼之战;
同样是因为等待,却有“淝水之战”中前秦军队大败的结局;历史有相似的一幕,因为古池元帅固执地等待命令,才有拿破仑的“滑铁卢”之败。
历史警示我们:等待,不应是无奈的徘徊,而是积蓄能量,积极捕捉转瞬即逝的时机,争取实现美好的愿望。是蝶就要破茧,它在蛹里等待新生。
韩信的等待,终于洗刷了那年少时蒙受的胯下之辱,辅佐刘邦夺得了天下; 勾践的等待,终于偿还了他曾经的卧薪尝胆之苦,换来了越国的中兴; 孔明的等待,实现了经邦济国的抱负,缔造了“未出茅庐而天下三分”的政治神话。
事实上,强者的等待,在于汲取营养,蓄势待发,是火山喷发前的酝酿。弱者的等待,像一片枯黄毫无生机的落叶,是—潭没有半点涟漪的死水。智者的等待,是目光长远的准备。愚者的等待,是坐失良机的根源
《荷马史诗》中奥德修斯的妻子漫漫二十年的等待,让人钦佩不已,等待已深入她的骨髓,成为一种坚强的信念。
《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老人的那份等待,令人惊叹,即便是万分之一二的希望,也无法打消他顽强的意志。
《白娘子传奇》中白娘子“千年等一回”的那份执著,常常令人扼腕长叹,唏嘘不已!' 的确,真情的等待,是心灵深处含苞待放的花朵,它散发着清新的幽吞。等待经过十年,杨过与小龙女再度相逢,重续神雕侠侣的情缘。等待经过百年,香港回归开创了中华民族世纪之交的新纪元。等待经过千年,华夏儿女遨游太空的梦想终于实现。等待经过万年„„
古人曰:“欲速则不达。”
赤壁之战“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时必须等待。揠苗助长没有好结果,“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怎么可能?
5、观点层次感不强,有的论点重复,有点论点过于勉强,分析没有理由,严重的前后矛盾。
6、语言插入语句多,口语现象多,语言不精练。
7、材料不分析,观点加材料。
四、范文
等待
戴望舒在雨巷里等待那个丁香一样的女孩,那是一种美丽;翠翠在渡口等待着点亮她生命的男子,那是一种美丽;陆游在沈园等待伉俪情深的唐婉,那也是一种美丽。历史长河中,无数的等待在河中泛起波光,灿烂夺目,向我们 讲述着一个个娓娓动听的故事,“交织”成无与伦比的美丽。
等待是充满希望的美丽。越王勾践是一位懂得等待的人,二十载的等待,终于获得三千越甲终吞吴的胜利。等待充满了希望,因为等待是失败时对成功的执着;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坚信;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追求,等待意味着转机,意味着重生,意味着希望。
等待是满怀信心的美丽。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等待着“伯乐”刘备的到来,如此平静,如此安闲,都源与他的成竹在胸。八年抗战,中国共产党等待了八年,才得以力歼敌人,他们丝毫未被“亡国论”动摇,从某种程度上说,八年,是共产党充满信心的等待。而如今,社会主义经济蓬勃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相信等待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日子已不再漫长。
等待是沉着冷静的美丽。德国总理默克尔曾经在上一届竞选中惨输给施罗德。但这位女政治家耐住性子,几年的等待,终于换来了现在成功。正像她的政敌所说:“谁忽视了这个女人,谁将会惨痛的失败。”默克尔身上的那种沉着冷静、经受得助长久等待的品格,正是我们这些年轻人所缺乏的。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是我们许多人的通病。学会等待,就是让我们更加懂得经营人生。
等待是充满寂寞的美丽。我们总是在不断的寻找能发挥自我才能的天空,太过于苛求环境,而很少对自己要求什么。其实,要想成功,必须耐得住等待的寂寞。等待,是“十年寒窗无人问”的寂寞,是“十年磨一剑”的孤寂,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落寞。这里没有灯红酒绿,没有莺歌燕舞,没有锣鼓喧天。
等待是种子企盼着生根发芽,是蓓蕾等待着迎风怒放,是水滴等待着穿透磐石,更是我们年青一代等待着插上理想的翅膀,飞向理想的天堂。
等待也是一种美丽。朋友,学会等待吧!
[点评]这篇文章最大的亮点是结构。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开头的总起和结尾的总收紧扣中心论点“等待也是一种美丽”,运用排比营造了语言的亮色,中间的分论层次非常清楚,一个自然段论述一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句式匀称,放在每个自然段的开头,这样的作文肯定可以稳操胜券。
等待
梅斗霜雪,独立寒枝,那是在等待春天。
雨声潇潇,花木入梦,那是在等待晨曦。
孤云出岫,一无所系,那是在等待彩虹。
江河奔腾,一泻千里,那是在等待入海。
虎行似病,鹰立如睡,那是在等待出击。
人生,就是在一个又一个等待中度过的,诸葛亮未出茅庐之时,虽有满腹经纶,济世之才,却一直未遇伯乐,若是常人,必定日日苦闷,郁积于心,或是放浪不羁,自暴自弃。然而孔明却始终以“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为诫,处事平和稳重,潇洒自如。一句“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足以见其充实而又自信的生活,而正基于此,诸葛亮终会为伯乐所识,终会闻名天下,功德圆满的一天。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它的前提是等待,是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
古人云“自古圣贤多寂寞。”这就是一种等待,它是静观其变。世之变化万 千,而我心静然,是老聃所云“宁静微妙,守玄抱一”的境界;是深潭微澜,朗花照月,看世间浮华万千,不屑于过眼烟云的气度。
然而,等待绝不是消磨时光,无所作为。众所周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无所事事,游手好闲,那是在等待落魄;歪门邪道,不务正业,那是在等待牢房;骄奢淫逸,迷恋财色,那是在等待死亡。这种消极的“等待”于人于己无任何意义,它不会引导你走上成功的大道,相反,它会诱你进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宠辱皆忘,看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望庭前花开花落。佛法的最高境界是“静穆”,众生芸芸,然我心如止水,不为所动,这难道不是一种等待吗?它是在等待豁然,等待超脱。众生皆对之神往,是因为这种等待的境界实在太难企及,然而我们却应尽力为之,因为它孕育着理想与成功。
一条幽径,曲折迂回中才能引起人心旷神怡的向往。
一波微澜,潮起潮落时才能叠出惊心动魄的回响。
一个故事,哀婉幽伤中才能让人体会肝肠寸断的凄凉。
一种人生,静穆等待中才能成就其惊世骇俗的豪壮!
学会等待,因为它会使我们在平和静谧中实现我们的理想,成就我们的人生!
【简评】
文章以排比开篇,以排比收束,整散结合。开头一组排比文采斐然,气势十足,十分精彩,真是引人入胜。结尾部分的排比还须推敲。从正面阐述,从反面论证,在鲜明的对比中确立正确的人生之道,表现辨证的思想,内容充实,发人深思。
等待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种子播进土里,我们要等着它破土而出;严冬冻僵了我们的思绪,我们要等着春风的到来;母亲孕育了一个新的生命,我们要等着他慢慢成熟„„很多事物都需要在等待中不断地酝酿,一味不切实际的主动,只能是好高鹜远,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
美丽需要等待。野草走过寒冬,只为等待被春风再一次唤醒;青松历经风霜,为的是等待明年的春暖花开;蛹化蝴蝶,需要在等待中完成从最丑陋的毛毛虫到美丽的蝴蝶的蜕变;蝉四年黑暗中的苦工,只为等待一个月阳光下的欢唱„„等待中孕育着美丽,等待中酝酿着重生。
生命需要等待。从最初的胚芽长到枝繁叶茂;从最初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从满树的花香到满树的果实„„寒来暑往需要等待。熊猫憨态可掬的样子很可爱,但要等待着它慢慢长大;孩子成才固然可喜,但要等待他十年寒窗后的金榜题名„„春华秋实也需要等待。
成功需要等待。鸿门宴上刘邦的隐忍是为了等待着自己羽翼丰满一举击溃敌人的时刻;越王勾践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是为了等待报仇雪耻的机会;诸葛孔明躬耕陇亩是为了等待一个匡扶社稷的明主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很多时候成功就是一种等待的过程。当然,等待不是消极,而是一种蓄势待发;等待不是逃避,而是一种积极的面对。任何事物都有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拔苗助长,只能换来禾苗枯死的结局,不等着成熟就忙着收割的庄稼,最后收获的也只会是一把秕谷;生命不等着孕育成熟就忙着出生,也只会使生命过早地凋落。
是啊,生命中有着许许多多的等待。等待不是无所事事,等待不是空想其成,等待不是碌碌无为,等待不是不思进取,等待不能患得患失,等待不能好高鹜远,等待不能放弃,等待不能失意。等待要坚定不移,等待要沉着冷静,等待要一份信念,等待要一份真诚。但自耕耘,莫问收获,努力争取,成功就会在那蓦然回首的灯火阑珊处。
五、小结
等待 18班补充:
开篇:佛曰:“前世的五百次回眸只换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这是一种等
待。在轮回中,苦苦寻觅,苦苦探索,苦苦追求,习惯了年年的日开日落,岁岁的潮起潮落,终不改自己磐石般的信念,依旧等待——那么,等待到底是什么呢?
1、等待是一种信念。
2、等待也是一种信用。
3、有时,等待更是巧妙的变通。
收尾:如春日里的阳光,似夏日里的绿阴,如秋日的金黄,似冬日的雪松。等待换来的可以使享受,可以是收获,也可以是力量、是品质、是人格。
尽管今生只能有一次擦肩而过的机会,但等待却带来了信念和希望。
(朱巧云)
有时候,人生要学会等待。
1、人生需要等待。
2、等待需要明智的方法。
3、等待并不意味着放任自由,任随时光流逝,要善于把握机会。(秦玉梁)
成功离不开等待。
1、等待能使我们取得良机。
2、等待能更好的获得成功。
3、当然,盲目的等待是不可取的。
由此可见,适当合理的等待能够取得成功,成功离不开安于等待的心境。(罗旭磊)
当夜拉下黑的幕布时,你我便在黑暗中等待翌日的黎明;当秋曳下第一片树叶时,你我便在萧杀与严寒中等待明年的春生;当心种下希望的第一颗种子时,你我便用生命的分分秒秒去等待着收获的喜悦。原来你我有幸共享生命的意义,都是因为我们能静静的等待。
1、等待是一门艺术。
2、等待也是一种积蓄。
3、等待更是一种智慧。
轻的呼唤,慢慢的等待,等待生命的花开,等待生命的结果,勇敢的捕获机会,不轻易放弃,也许能够在生命的花开时,接到成功的喜欢。(张浩)
寒风中,树木摇曳着枝桠,它们在等待春天;泥土中,竹笋焕发生机,它们在等待春雨;荷花含苞欲放,它们在等待盛夏来临。等待是为了一种目标。
1、等待是生命的催化剂。
2、等待是人生的方向盘。
3、等待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它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史玉龙)
首先,学会等待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光有不懈的毅力,还远远不够,我们还有有理智的思考。最重要的是,学会等待要善于抓住机遇。(管明磊)
等待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当你在前进的路上茫然不知所措的时,与其,盲目寻找出路,与其逃避放弃,不如等待。
人生如钓鱼,学会等待,才能钓的大鱼。
等待并不意味着放弃,而是代表着转机和希望。但是等待也需要一个标准。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这是等待的境界;切莫守株待兔,空等到白头,这是等待的方法。让我们都学会等待,成就自己的梦想吧!(唐驰)
等待是一种耐性。等待是一种睿智。
等待是一种期盼。(薛昊天)
等待是一种无奈。等待是一种苦苦追求。等待是一种力量的积蓄。
人生中有太多的等待。笑对人生,充满希望,等待幸福,是一种不折不挠的精神;身逼悬崖,仍奋斗不止,等待命运的垂青,是一种永不言弃的心态;满腹经纶,博学多才,等待伯乐的赏识,是一种自信乐观的坦然。良田百亩,不思进取,不愿付出,意味等待,梦想天上掉馅饼,那是痴人做梦,一切只能是水中花,梦中月。
等待中寻找方法,积蓄力量,面对现实,等待中定会有不同寻常的等待。(王艺)
等待是痛苦的。等待是快乐的。
等待不仅痛苦,而且快乐,它只要存在即是合理的,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黄硕)
等待是一种睿智,一种超凡脱俗的睿智。等待是一种美丽,一种永不言弃的美丽。
等待是一种策略,一种以静制动的策略。
等待,让人积蓄力量,让人寻找机会,让人总结思考,让人走向成功的大门。
等待机会,向成功冲刺。(余鹏飞)首先,等待可以锤炼我们的意志品质。等待也可以让你积累实力和经验。
等待除了可以让你培养意志,积累经验外,更可以让你冷静观察世界,捕获最佳机会。
所以,我们要学会等待,学会在等待后收获成功。(刘重阳)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人们大多需要一个机遇,所以在漫长的时光流逝中,需要等待。
等待并不是空等,而是有明确的期待。
等待不是盲目的等待,要有所作为,不能停滞不前。(张元卜)
其他情况:
范文:戴婧怡
周正、刘子平:思路清晰,逻辑严谨。
雷雨佳:文笔好,构思好。刘同:手法多(排比,对比),辨证分析,语言优美,善于用整句。
第五篇:09校本培训教案
校本培训教案
时间:2009年3月12日 地点:电教室 授课人:杨 燕
参加培训人员:周诚发
张谦邦
覃金萍
李松英
陈凤兰
叶华玉
彭秀英
王
慧
关木强
培训内容:如何进行超级链接 培训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二、讲授新知识:如何进行超级链接
1、在幻灯片中进行超级链接。
2、在word文档中进行超级链接。
三、授课人演示超级链接。
四、老师们记录进行超级链接步骤并练习超级链接。
五、课堂小结。
邹凤琴
校本培训教案
时间:2009年3月26日 地点:电教室 授课人:杨 燕
参加培训人员:周诚发
张谦邦
叶华玉
彭秀英
培训内容:如何进行超级链接练习培训过程:
一、复习超级链接的步骤。
二、老师们轮流进行超级链接练习,授课人指导。
三、课堂小结。
覃金萍
李松英王
慧
关木强 陈凤兰邹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