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90年代的我们眼中的中国革命史
“光辉的历程 伟大的成就”——
90年代的我们眼中的中国革命史
在悠悠历史长河之中,中国的历史浮沉牵引着数以亿计的中华儿女在其中起起落落,自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这个延续千年的庞然大国开始有了不一样的动静,而今的我们,作为90后的一代,又是如何认知这一历史性的变动的呢,我先从我自己讲起。
儿时,不喑世事的我就总听老一辈人谈起那段所谓铁血的光辉革命史,因为出生在湖南这一比较特殊的地界,多少对蔡锷、毛泽东、贺龙、彭德怀等名字有着不一样的情怀。还记得年少时常和小伙伴爬家后面的那座岳麓山,除了茵茵绿草树丛很诱人之外,一座座公墓在松柏的荫蔽下,也格外显得庄严肃穆,那时的我们并不懂得太多,但是每当瞎闯进了那儿时,都会不禁耷拉着小脑袋,四处张望张望,怎么说呢,可能是生在革命红色根据地,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怀吧。
学生时代,最起初,相信大家记忆最为深刻的不是学了多少篇课文,不是邻桌或者对桌坐着什么或帅气或美丽的异性同学,也不是哪个老师最凶残哪个老师最和蔼,而是每学期固定的春游秋游活动,带上一大包零食,和三五个要好的同学结伴,沐浴在阳光里。每次去的地方也都比较固定,毛泽东故居,花明楼,彭德怀故居等等这样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红色旅游景点是我们常去的季节游地点,以班为集体,排着整齐的小队,听讲解员耐心细致的解说着上一代革命先驱为中国做出的一系列杰出贡献,经过反复地熏陶,我也明白了不少,说到底这其实就是一个氛围的问题,大家都在关注,都在提及的问题,你要是不知道,你就会被历史所遗忘的,你要做到的不仅仅是往前走,还得时不时往后瞅瞅。
又大了一些,开始真正接触所谓的历史,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讲到罗斯福新政,从黄帝炎帝夏商周讲到晚清的颓弊凋零,在书本中,我认识了许多值得学习的榜样,在历史中,我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王朝的兴衰,渐渐地,我开始思考些什么,关于人生,关于自己,关于一些在历史明镜中照亮的真知灼见。慢慢地,随着课程的深入,我接触到了中国近代史。自1856年鸦片战争起,中国这块大蛋糕就被列强争来抢去,这里切一点那儿来一刀,但也不乏有些义勇吹响奋起反击的号角,以清末的林则徐为典型代表,他粉碎了英国侵略者多次的武装挑衅,缴获和焚毁大批鸦片,坚持维护中国的主权和民族的利益,还提出“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抑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的经典观点,被马克思称为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然后几经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等重创,风雨飘摇的清王朝轰然倒塌,新的曙光降临神州大地。
说到这里,我必须讲一讲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我到目前为止所讲的这段历史的意义,个人看法,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在我看来,清王朝的破灭只是一个契机,恰逢列强瓜分中国,分金银,谈出口,圈领地等等这一些,其实都基于一个大的历史背景,西方工业革命的逐步推进,使得西方列强的资金需求一再地膨胀起来,本国内部供需已达不到其要求,就开始四处扩张,三角黑奴贸易,航海大发现等等,中国的历史发展显然是慢于那时世界的脚步的,因此,淘汰是个必然的趋势,并不是说清王朝的机制多么的迂腐无能,本身的属性就是封建世袭制,必将被历史所淘汰。
从辛亥革命之初的风风火火又延伸到辛亥革命的意外落幕,中华民国的成立又到袁世凯称帝,一帮热血且有抱负的青年涌现于历史的浪潮之中,在这之中,有一批青年,怀揣着无产阶级的伟大理想,扎根于中国现实国情,逐渐以“中国共产党”这一响亮的名称发展壮大了起来,中间对于革命的目标可能有时会有些许偏差,但是通过内部自我的反省,还是纠正了过来,多少辛酸苦楚,多少血与泪,从1927年大革命到建国,中国共产党从高层到底层以牺牲近3000万人的代价实现了李大钊牺牲前口中的赤旗必将插满中国大地的夙愿。
而今天的我们呢,今天的青年一代大多数无信仰无方向,工人福利待遇被剥夺,农民土地被逐渐蚕食,当我们沉醉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杠杆带来的物质利益的幻想中,粉饰再多的理论和主义也无法掩盖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社会现状。越来越多人正在反思当今社会革命与另一场被定为“十年内乱”革命的影响和意义,也许人民总是后知后觉的,但绝不会一蹶不振,在古今中外各种思想流派激烈碰撞的今天,总有一种将成为历史的主流,也总有一种思想最终将成为广大工农的利益代表,这既是毛泽东思想播下的种子,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选择。
今年又到了历史的关键年。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在1921年7月那艘南湖红船上,寥寥几十人组建的党派经受着90多年的洗礼已经发展成为几千万人的大党。然而历史的轨迹总有一定的相似性,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在经历了建国以前的清廉,建国到改革开放的正统以及改革开放以后的物产阶级,又重新面临着历史的抉择,在对与错,生与死的考验期间,领导人权衡利弊,改内部的革,创时代的新。
2016年还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60周年,没有人想到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在刚刚经历了抗美援朝的洗礼之后,能够完成对工业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工人阶级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农民基本实现了当家做主。正当大家认为中国革命已经完成的时候,经济一蹶不振的时候迎来的小平爷爷改革开放的步伐,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了主旋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也走上了世界的舞台。
当然有精华就必然有糟粕,2016年是文化大革命发动50周年,也是文化大革命失败结束40周年。这场被定性为“十年内乱”的革命,对比当今权贵和利益既得者的贪婪,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进行了反思。在毛泽东晚年从滴水洞的沉思做出这一决定到今天,即使是当年被誉为毛泽东的“政敌”刘少奇,其夫人王光美在晚年接受采访时也不禁感慨:看到今天的社会,才知道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是对的。实际上对于这场革命,总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诠释,可以说,弄懂了这十年,也就弄清楚了中国五千年历史的精髓,在1981年的那场历史决议之后,官方一直对这场革命的资料处于封杀状态。即使是这样,也不妨碍遍布中国的草根派从不同的渠道对这场革命进行反思和总结。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往往就是昨天的总结者,今天的务实者,明天的开拓者。
作为一名90后,21世纪正是我们的时代,不要因为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就沾沾自喜,盲目地享受生活,成为金钱、权利的奴隶,更应居安思危,以史为鉴。历史总有一定的沧桑感,很多人读完历史会有是非成败转头空的寂寥,不过我还是不选择在这个怪圈里打转。新时期的青年有新时期的责任,我们得出了真理就必须义无反顾的经世致用,我感觉这些东西是不会过时的。如何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最大化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毕竟如今矛盾大于和谐。至于如何盖棺定论这个社会的好坏我感觉意义已经不大,全盘否定也好,全盘肯定也罢,已经阻挡不了历史唯物主义中我自己总结出来的一句话:只有将一生奉献给人民的人,才能和人民永存!
采矿13-1班
蔡炜煜
第二篇:读《中国革命史》有感
读《中国革命史》有感
电视导演姜伟曾说,英雄和成功没有关系,和牺牲有关系。听罢,心头一怔,英雄,不是用来歌颂的,是用来牺牲的。至少是因为牺牲而歌颂的。
放眼四望,天水之间苍苍茫茫,隐约之中闻听:荆轲易水离歌,匕首上一缕寒气;飞将军李广纵马跃阴山,马嘶蹄鸣;祖逖中流击楫,一去不返;岳武穆八千里路仰天长啸;谭嗣同横刀向天淡然长笑;看见张巡的孤城、南霁云的孤骑、张煌言的孤舟;看见田横八百勇士的蹈海、抗日八女的投江、狼牙山五壮士的跳崖;看见杨靖宇吞咽的那团棉絮、江姐手绣的那面红旗……英雄之脉,绵延而来,浩气永续。
英雄为何如此无惧,如此凛然,如此置生死为度外?答案唯一,那就是信仰,是对真理、对正义、对公义、对家国的忠诚和执著。因此,英雄大多不会成功,而是走向牺牲,是为了自我心中的信念和价值观而慷慨赴死。
生长于和平年代,蜇伏于琐务,置身于浮躁,安逸于平淡,于此于斯,恍若隔世。我们的眼睛,看惯了日出日落,看惯了家长里短,看惯了营苟逐利,看惯了江湖险恶;而对英雄却只是在某些特定的时刻才会想起。但英雄不是光用来祭奠的,更要学习英雄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为信仰不惜献身的精神。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尤其应该如此。
我敬仰思慕所有的英雄!
第三篇:我们眼中的亲情
我们眼中的亲情
什么是亲情?亲情是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亲情是孟母三迁的佳话;亲情是阿炳二泉映月的旋律„„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都让我们觉得人世间最伟大的是亲情。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很多东西都会随着时间慢慢流逝,唯有亲情,时间越久你越能品尝她如酒的甘醇。
这次思修的课题小组讨论会让我更加体会到亲情的伟大和珍贵。我们小组经过多次讨论,在爱情、友情、亲情这三个人世间最为极致的感情中我们选择了自始至终陪伴在我们身边的亲情。我们认为亲情是人世间所有感情的升华,因为她源于一切情感但又胜于一切情感,她是一种不求回报真心关爱对方的一种情感。亲情既可以产生在有血缘关系的双方也可以产生在没有血缘关系的双方,有时候人和动物一起久了也会产生亲情。那动物和动物之间一定是存在亲情的,毕竟虎毒不食子。
其实在我们初、高中学过的语文课文中我们也经常看见亲情的影子。像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傅聪先生的《傅雷的家书》,史铁生先生的《合欢树》等都向我们讲述了亲情的伟大和无私,展现了亲情是无与伦比的,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财富。
高尔基曾说过:“时间的流逝,许多往事都已经淡化了。可是历史的长河中,有一颗星星永远闪亮,那便是亲情。时间可以让人丢失一切,可是亲情是割舍不去的。即使有一天,亲人离去,但他们的爱却永远留在子女灵魂的最深处。”是的,亲情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反而会越来越深切。这也正是亲情高于其他情感的原因。
鲁迅先生也说过我们应该怎样的对待我们身边的亲情:不要让亲情在熙熙嚷嚷的现代社会变革中越来越脆弱地面对冲击,至少我们可以从自我做起,不
要给自己留下遗憾,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趁现在为自己的双亲送上一份不算奢侈的温馨问候!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韩红演唱的《天亮了》,歌词是这样写到:那是一个秋风 儿那么缠绵 让我想起他们那双无助的眼 就在那美丽风景相伴的地方 我听到一声巨响震彻山谷 就是那个秋天再看不到爸爸的脸 他用他的双肩托起我重生的起点 黑暗中泪水沾满了双眼 不要离开不要伤害 我看到爸爸妈妈就这么走远 留下我在这陌生的人世间 不知道未来还会有什么风险 我想要紧紧抓住他的手 妈妈告诉我希望还会有 看到太阳出来妈妈笑了 天亮了„„这是一个真实的关于亲情的故事。事件发生在1999年10月,在贵州马岭风景区,由于设计上有严重缺陷的缆车超载导致缆车像箭一般向山下坠落,重重撞在110米下的水泥地面上,断裂的缆绳在山间四处飞舞„„然而在缆车坠落的那一刹那,车厢内来自南宁市的潘天麒、贺艳文夫妇,不约而同地将年仅两岁半的儿子高高举起。结果,这个名叫潘子灏的孩子只是嘴唇受了轻伤,而他的双亲却永远离开了人世„„韩红知道后十分感动,收养了子灏,并创作了《天亮了》。
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儿子,这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亲情。
亲情,就像一滴春日里的甘露,总是在悲怆的岁月里鲜活怀旧者那风干的记忆;亲情,就像一片夏日里的绿荫,总能在炎炎烈日下撑起迷茫者的蓝天;亲情,就像一米秋日里的阳光,总能在萧瑟的风雨中温暖失落者的心田;亲情,就像一场冬日里的白雪,总能在污浊的路途中涤尽跋涉者的征尘。
在一次报道中真实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地震中,房屋急剧倒塌,造成这个地方居民伤亡严重。在抢险队救援中无意听到了婴儿的啼哭声,寻声而去却在废墟中发现一对青年夫妇用自己的身躯担起沉重的重物,在他们中间的孩子却安然无恙。一对父母在生死之间,做出了爱的选择,他们选择了把光明给孩子,还他一丝安慰和幸福。
人都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母爱温柔似水的柔情,父爱深沉似山的沉稳,山水相间,山水相映,奏响了一首幸福而又伟大无私的亲情之歌。此次的小组讨论让我学到了很多,明白了很多,感悟也很多。友情,爱情,亲情,这三种情感在我们身边徘徊,其实啊,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原来一切都变了,只有亲情还在那里,在你的心里留下永恒。因为友情和爱情久了自然而然就会变成那一份有一份你难以割舍亲情。
所以,亲情是所有情感的升华。把大家形容亲情的词总结概括一下就是:沁人心脾,美丽纯净,柔和静谧,芳香四溢。
第四篇:我们眼中的秋天
《我们眼里的秋天》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通过多种感官发现秋天景物的变化,激发习作的兴趣。
2、乐于口语表达,能够表现秋天景物的特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3、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把秋天中感受最美、印象最深刻的景物写下来。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感官发现秋天景物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啊?(秋天)是啊,当第一片树叶由绿变黄,当片片黄叶飘飘悠悠地落下来,当抬起你的小脚踩上去“沙沙”作响时,我们经历着秋天、感受着秋天。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回忆秋天悄悄走来时的样子,感受秋天深深印在脑海中的画面,描绘我们眼中的秋天。
二.由词入手,感知秋天
同学们,你们能说一些描写秋天的词语吗?我们比一比,看看谁积累的词语丰富。(学生答)大家说的真好,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词语,让我们共同来欣赏。秋天如诗如画,秋景美不胜收,那我们就一同走进一幅幅绝美的画卷。(学生看图片)
三.认真观察,善于发现
怎么样,秋天美妈?只有善于观察的人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老师想考一考大家的观察力如何?你们对自己有信心吗?,好,让我们一同来看一幅图片,仔细观察,看一看秋天都来到了哪里。(学生答)一提到果园有的同学馋的都要流口水了,不要紧,秋天
就是硕果飘香的季节,老师会让大家一饱眼福的。(看图片)
四、师生合作,选取景物
1.秋天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躲在了每一个角落里,它在和我们捉迷藏呢!细心的你一定会找到它。秋天在哪里啊!秋天在田野里,树林里、果树上、花园里、校园里、街道上„„
孩子们,除了睁大你们的小眼睛,还要竖起你的小耳朵,张开你的小嘴巴,动动你的小鼻子,甚至张开你的小手,抬起你的小脚,你会找到更可爱的秋天!
你们通过看、听、闻、尝、摸,(板书)都找到了不同的秋天!
2、看了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秋天的图片后,你们会更加喜爱秋天的!秋天是一个天高云淡的季节 秋天是一个收获成熟的季节 秋天是一个色彩缤纷的季节 秋天是一个凉爽宜人的季节 秋天是一个充满情趣的季节
3、好美的一幅幅秋天的画面!秋天一定在你的脑海中也留下了一幅美好的画面!秋天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怎么去描写它呢?
五、根据特点,描绘秋天。片断引领,学习方法
接下来,老师要再次带你们走进秋天的果园,看一看一位小朋友是怎样描写的。
教师读片段。你们觉得他写的好不好?学生回答。对!他写的不生动。什么样的苹果,什么样的葡萄,什么样的柿子等,他都没有进行细致的描写,同学们,你们会描写吗?那就让我们一同描绘一下它们的样子。(学生说)说得真好,让我们再来看一个片段,教师读,同学们你喜欢这个片段吗?那你最喜欢这段话中的哪个句子?为什么?
金色的秋天还在哪里啊?
啊!老师知道了,金色的秋天还在小河里。河水被岸边的小树掩映成金色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色的光。片片黄叶飘落在小河里,点缀在这条金色的丝带上。
我们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嘴巴、自己的鼻子、自己的耳朵、自己的小手、甚至是自己的小脚感受秋天,说出了秋天的样子,也就是抓住了秋天的特点,我们大家都看到....了一幅幅美妙的秋天的画面!
六、提出要求,动笔描绘
1、就让我们留下这美好的记忆!写下你脑海中秋天那最美好的画面。你可以写秋天的天空,山林,田野,花园,菜园,动物等。可以把你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甚至是想到的都写出来。也可以用这几个标题当做作文的题目。完成片段。
2、出示写作要求:注意体现景物的特点,表达要有一定的顺序。也可以在文中采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景物更形象生动。
写之前先想一想:你打算写什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3、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师生互动,学生评价
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那幅美丽的秋天的画面?把你的片段读给大家听一听吧!师:注意,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看看你能从他那里学到什么?你还能帮到他什么? ...全班交流,互提修改意见。
师:这位同学的描写确实让我们感觉到了秋天的____,为我们开了一个好头。谁还想发言?
指名两三名同学说,交流指导: 从观察方法、景物特点、修辞方面评价。
六、结语
孩子们,秋天是个丰收成熟的季节,秋天是个如诗如画的季节,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让我们继续感受秋天,捕捉秋天,描绘出更多、更美色彩斑斓的秋景!
七、板书设计:
我们眼里的秋天
看
听
特
顺 闻
尝
点
序
摸
附教学反思:
灵动的课堂
我的追寻
——《我们眼里的秋天》教学反思
走下讲台的那一刻,一个词在我的脑海浮现,那就是“灵动的课堂”,这正是这节作文指导课我所应追寻的方向。我理想中的精彩课堂应是舒展轻松的过程,感受幸福的体验,体会成功的快乐,充满灵动智慧的课堂氛围。但在这节作文指导课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与之相差甚远。所以说这节课有着许多缺憾的地方,引发我的思考。
首先,我来谈谈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设一个画一般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向往。
2、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找秋天。
3、通过幻灯片辅助,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秋天。从而让学生品秋天,概括自己眼中的秋天特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于秋天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4、抓住秋天的特点,口头描绘秋天
在此过程中,我以秋天的丰收为点,引导学生抓住秋天的这个特点,想象丰收的画面(如稻田、玉米地、小区里卖秋菜的情景),来表现秋天的丰收。指导观察顺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说出生动形象的句子。以树林片段引领提高,指导学生写作的方法、观察顺序。
5、最后引导学生写秋天,师生共同评价。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有几点做得不尽人意的地方:
1、我没能恰当处理课堂中生成与预设的关系,表现在:
(1)当我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发现秋天,学生理解不到位时,我没能及时调整问题,从而让学生说出不同感受的秋天。
(2)在学生汇报脑海中秋天的画面时,有几位同学说到精彩之处,我没能巧妙地以学生的片段为例,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写作顺序及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而是硬性地以预设的片段为例指导,将学生拉回到自己预设的片段中来。
课堂上,我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而又有个性的生命体。我没能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转化为课堂生成的再利用资源。因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注意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仔细聆听学生的每一句发言,每一个动作,聆听学生们每次交流、讨论,抓住有利于教学和学生培养的每个生成点,创造性地去运用它。努力跳出课前欲设的“规范化框架”,追寻灵动的课堂。
2、我的课堂评价不到位。没能及时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有过的评价也仅仅是没有针对性的空洞评价,导致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不高。
3、在指导学生写片段之前,我遗漏了一个预设的环节,即写之前没有让学生构思的
过程,让学生想一想写什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怎么写。也就是缺少了学生写作前的定位指导。致使有的学生拿起笔来时还不知道写什么。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课堂中留下了许多遗憾的地方。但在这次作文教学准备及课堂操作的过程中,我经历了,我感受了,这个过程本身对于我来说就是一次难得的历练,一段珍贵的经历。相信它会推动我在作文教学之路上,一路前行!在困惑与探索中不断提升自我!
第五篇:我们眼中的祖国
我们眼中的祖国
我眼中的祖国是高大的,爸爸眼中的祖国是和蔼但胆大的,爷爷眼中的祖国是弱小的。我们都有自己出生时祖国的模样,你也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想法吧?来听一听他们说的和你想的是不是有些相似吧!
爷爷生于1945年,他眼中的祖国是弱小的。爷爷总是和我说:“你现在太幸福了,还不好好读书!你看我们那个时候,哪里还有书读啊?可以读书的只有那些富裕人家,轮不到我们这些贫苦人家的!唉„„福中的孩子不知福,讲的就是你们这群孩子!那时候的中国太弱小了,总是被其它国家欺负。那时候,是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战争,在同一个国家中的战争。中国抵御了其他国家,却产生了内讧!到底,和平回归了中国!”我听了之后,大吃一惊。我还真想不出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但是,我还是感觉得出来,爷爷对中国这一内讧的不满。
爸爸生于1973年,他眼中的祖国是和蔼但胆大的。饭桌上,常常听到他略带哭腔的声音——“现在太幸福了,不能和我出生的那个年代比了!我们那时候,是在海宁(爸爸的故乡)。家中兄弟姐妹甚多,我是最小的一个。当时,很少有这样的高粱米饭。如果,别人的菜地里的蔬菜成熟了,我们就钻进钻出,不管是生是熟,都直接啃了起来。”我又觉得,这个年代的中国确实很和蔼,也很胆大。现在,这些蔬菜应有尽有,还有谁会去别人的菜地里“偷吃”呢?
我生于2000年,我眼中的祖国是高大的。现在的中国不仅不被其它国家欺负,甚至还超越了它们。奥运会、亚运会、世博会等等各大盛典的举办地都轮到了中国!相信,在2011年,中国将一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富国!
我们为中国骄傲,我们为中国自豪!中国将永远强大,腾飞!
——爱山小学
508班
沈辰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