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填空练习题及答案3

时间:2019-05-15 01:0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填空练习题及答案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填空练习题及答案3》。

第一篇:2011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填空练习题及答案3

2011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填空练习题及答案3

1.服从是指在权威的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 大多数人 一致的行为。

2.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 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3.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 心理状态 与过程。(11.1)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 分类诊断 的过程。5.习惯上,人们用 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健康问题。

6.焦虑症是一种与 客观威胁 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7.抑郁症是以持久的 心境低落 为特征的神经症。

8.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适当的 压力应对 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

9.教学目标是 预期 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12.1)10.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教学目标。11.如果教学目标侧重知识或结果,则宜于选择接受学习),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是讲授教学。

12.上课开始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将有助于引导学生的集中注意课中的重要信息,对所教内容产生预期。

13.对所学知识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回忆。

14.知识领会过程中的转换,即指用自己的话或用不同于原先表达方式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15.教师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

16.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参观法、实习作业等。

17.教师的教学策略可以分为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和个别化教学等。

18.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19.行为目标的陈述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具体目标、产生条件 和行为标准。20.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 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

第二篇: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 1、1903年,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题的专著出版了,它的作者是

【 B 】P9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华生

2、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作者是以下哪一位心理学家 【 C 】 A.埃里克森 B.皮亚杰 C.桑代克 D.斯金纳

3、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作者是 【 B 】 A.皮亚杰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华生

4、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 【 D 】P9 A.18世纪 B.19世纪 C.19世纪中叶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5、上世纪60年代初,由谁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 B 】P10 A.斯金纳 B.布鲁纳 C.皮亚杰 D.布卢姆

6、布鲁纳在1994年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总结为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以及【 A 】P11

A.社会文化研究 B.家庭环境研究 C.学校环境研究 D.班级气氛研究

7、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哪里引进的 【 B 】P12 A.俄国 B.西方 C.日本 D.澳人利亚 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B 】P12

A.陶行知 B.廖世承 C.潘菽 D.蔡元培

9、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形成于【 C 】P10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0、学科心理学成为教育心理学组成部分是在【 B 】P10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1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众多,其中核心内容是【 B 】P5

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1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涉及【 B 】P7-9

A.三大方面 B.四大方面 C.五大方面 D.六大方面

13、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C 】。P9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14、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C 】P10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90年代起

15、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C 】。P4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16、学习的主体因素,指【 A 】P4

A.学生

B.教师

C.教学手段

D.教学环境

17、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B 】P4

A.教学媒体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18、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D 】P5

A.教学方法 B.教师 C.学生 D.学习过程

19、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为智力超常或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提供更为充实、更有利于其潜能充分发展的环境和教学内容说明教育心理学具有()作用。【 C 】P8 A.准确了解问题 B.提供理论指导 C.预测并干预学生 D.结合教学进行研究 20、在教育心理学看来,()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C 】P5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评价/反思过程

二、填空题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学校情景中学与教__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____学校情景中___________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____交叉学科__________。

2、教育心理学是__应用科学__ 的一种,是介于_心理学______、教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3、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__教学环境____。

4、教学环境包括_物质环境___环境和社会环境。

5、教学环境应包括物质环境和_社会环境__两方面。

5、教学环境包括__物质_ _环境和_社会______环境两个方面,其中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桑代克___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题的专著。7、20世纪60年代初,由___布鲁纳_____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由此,美困教育心理学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熏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8、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火致经历了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和___完善时期________。9、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进入___成熟时期__________时期。

10、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他的发展时期位于20世纪20年代到_____50________年代末。

11、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__学与教 _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

12、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是 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13、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的作用。

14、学生可以从群体差异和_个体差异______差异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15、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_课程______和__教材_____。、1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_教学情境_____ _,组织__教学活动____ _,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17、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包括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18、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_初创时期_____、_发展时期______、_成熟时期______、完善时期等四个时期。19、20世纪20年代到5O年代末,美国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书籍版本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但只有_学习_____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

20、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涉及 敬业精神,专业技能,专业知识 以及教学风格。

第三篇:2013年湖南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临考冲刺题及答案

共5页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20世纪60年代初,由()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A.维果斯基

B.桑代克

C.布鲁纳

D.乌申斯基

2.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的时期是()

A.童年期

B.幼儿期

C.青少年期

D.成年期

3.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掌握()的过程

A.直接经验

B.简接经验

C.直接经验为主,间接经验为辅

D.运动技能

4.维果斯基认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应该是()

A.发展要走在教学的前面

B.发展和教学齐头并进

C.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D.发展和教学相互决定

5.教师成长为专家教师的基本的、重要的途径是()

A.经验积累

B.获得知识

C.实施培训

D.教学反思

6.下面有关操作技能的特点正确的是()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7.有人常常没有理由地一遍又一遍地做出某一种行为或某一系列行为,这属于(A.抑郁症

B.恐怖症

C.焦虑症

D.强迫症

8.第一个对问题解决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并明确提出解释的理论叫做()

A.试误说

B.顿误说

C.定位说

D.发现说

9.下列选项中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A.无目的的幻想

B.穿衣等自动化的操作

C.比较

D.发明创造

10.品德形成的标志是()

A.道德信念

1)

B.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C.价值内化

D.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11.儿童在知道“菠菜”、“萝b”和“洋葱”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是()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归属学习

12.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

C.学习动机

D.学习态度

13.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相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14.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称为()

A.元认知能力

B.元认知策略

C.元认知计划

D.元认知知识

15.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匠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新奇性意见,表明其思维具有()

A.变通性

B.独创性

C.流畅性

D.指向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6.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_________两个方面。

17.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_________。

18.在西方心理学的学习分类中,加涅先后提出的_________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影响较大。

19.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_________。

20._________是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21.理性知识是对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反映,其形式包括概念和_________。

22.就有效的操作技能而言,模仿需要以_________为基础。

23.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的教学形式称为_________。

24._________指按照材料的特征或类别进行整理、归类组织的方法,又叫群集策略。

25.习惯上,人们用_________、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健康问题。

26.教师期望应通过四种途径影响课堂气氛:接受、_________、输入和输出。

27.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是_________。

28._________指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时间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摄制成录像,课后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29.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_________。

30.陆钦斯的_________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31.错误观念即个体日常直觉经验中与科学理论相违背的_________。

32.对教师的_________,指人们对教师在学校情境中执行教育任务情况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

33.研究显示,中学的_________年级是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34.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辅导的重点是_________。

35.根据斯金纳的强化观,教育中使用的“警告”,属于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道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操作技能形成中练习曲线的共同趋势。

37.简述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

38.简述资源管理策略的一般内容。

39.抑郁症有哪些表现?

40.简要介绍迁移的几种类型。

四、论述题(本大题有2道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41.根据遗忘发生的规律,谈谈怎样复习才能有效避免遗忘。

42.论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C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变化。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2.【精析】C青少年期(中学阶段),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3.【精析】B学生的学习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有: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因此,它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不同。学生在学习中有时也有新的发现,但主要还是学习前人已经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以掌握一定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为目的的。③学生的学习也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但由于其主动性、积极性并不是由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过程激发起来的,需要教师注意调节。

4.【精析】C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认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5。【精析】D略。

6.【精析】A操作技能具有物质性、外显性、连续性、展开性、协调性和稳定性等特点。与之相对的是心智技能内有内隐性、观念性和简缩性特点。

7.【精析】D常常没有理由地一遍一遍地做出某一种行为或某一系列行为,属于典型的强迫症。

8.【精析】A试误说是第一个对问题解决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并明确提出解释的理论。

9.【精析】D问题解决是指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其基本特点是目的指向性、认知性和序列性。

10.【精析】D品德具有稳定性,只有经常表现出一贯的行为规范,才标志着品德的形成。

11.【精析】A上位学习,又称归总学习。即把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括性较低的下位概念或命题归人新获得的上位概念或命题中去,从而使新知识总括已有知识。

12.【精析】C本题考查考生对学生动机概念的掌握。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13.【精析】D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依据,认为内容是会忘掉的,其作用是暂时的.只有通过形式的训练而达到的官能的发展才是永久的,才能迁移到其他的知识学习中,终生受用。

14.【精析】D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称为元认知知识,故选D

15.【精析】B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匠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新奇性意见,表明思维具有独创性,故选B。

二、填空题

16.社会环境17.类型差异

18.学习层次19.主观判断

20.心向与定势21.命题

22.认知23.变式

24.聚类组织策略25。心理困扰

26.反馈27.勒温

28.微格教学29.惩罚

30.量杯31.认知体系

32.定型期望33.二

34.预防35.负强化

三、简答题

36.技能形成必须经过一定的练习。练习的主要作用是促使技能的进步与完善,它包括加快技能完成的时间、改善技能的精确度和使动作间建立更完善的协调。

练习与技能进步的关系:

(1)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操作活动的速度加快,准确性提高,这是操作技能形成的一般趋势。

(2)练习过程中的高原现象。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有时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称之为高原期。出现高原现象的原因很多:在长时间的技能训练中学习的热情下降、身体过分疲劳、旧的技能结构的限制等。

(3)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在动作技能随着练习而提高的总的发展趋势下,存在着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的起伏现象。学习活动越复杂,波动越明显。这种现象的出现,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4)技能形成过程中存在个别差异。

37.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38.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1)学习时问管理。①统筹安排学习时间。②高效利用最佳时间。③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2)学习环境的设置。首先,要注意调节自然条件。其次,要设计好学习的空间。

(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包括激发内在动机;树立为了掌握而学习的信念;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调节成败的标准;正确认识成败的原因;自我奖励。

(4)学习工具的利用。善于利用参考资料、工具书、图书馆、广播电视以及电脑与网络等。

(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善于利用老师的帮助以及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讨论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39.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过度的抑郁反应,通常伴随有严重的焦虑感。焦虑是个人对紧张情境的最先反应。

抑郁症的表现:一是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二是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三是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四是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40.迁移的类型主要有:

(1)正迁移与负迁移。这是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而划分的两种类型。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和阻碍。

(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这是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而进行的划分。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这是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4)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这是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

四、论述题

41.根据遗忘规律,避免遗忘的复习方法主要有: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也就是说,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合理的复习方法包括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和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1)及时复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在学习20分钟以后,知识就被遗忘了42%一天以后,遗忘就达到了66%,如果过了很长时间,直到考试前才复习,就几乎等于重新学习了,所以,新学习的材料一定要注意及时复习,至少要在当天加以复习,以减缓遗忘的进程。

(2)分散复习,分散复习是相对于集中复习而言的,集中复习就是集中一段时间一次性重复学习许多次,分散复习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学习一次货几次,对于大多数学习而言,分散学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因为分散复习可以降低疲劳感,可以减少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分散复习。

(3)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研究表明,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的效果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单纯重复阅读的记忆效果之所以不如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主要在于前者不利于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点,因而在重复学习时有一定的盲目性,而后者则可以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点,从而在重复学习时,便于集中注意力,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点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如英语、语文)中应注意教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阅读边背诵,将阅读与背诵交替进行

42.综合有关研究,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1)发现问题。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发现问题是其首要环节。只有存在问题时,人们才有可能产生解决问题的认知活动。能否发现问题,这与个体活动的积极性、已有的知识经验等有关。

(2)理解问题。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在表征问题上,人们经常借助于外在的具体的形式,如画图表、路线图等,使表征更明确、直观。

(3)提出假设。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常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算法式和启发式。能否有效地提出假设,受到个体思维的灵活性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影响。

(4)检验假设。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检验,即通过实践来检验,通过问题解决的结果来检验。二是问接检验,即通过推论来淘汰错误的假设,保留并选择合理的、最佳的假设。

第四篇: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心理学家。()

A.布鲁纳

B.桑代克

C.维果斯基

D.马斯洛

2.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____________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形式运算 D.具体运算.

3.按照奥苏泊尔的学习分类法,学习者掌握概念间联系的学习过程称为__________。()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操作技能

4.教师自编测验的准确性指的是有效测验的_____________。()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5.在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的、不稳定性因素是__________。()

A.努力

B.难度

C.能力

D.运气

6.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

A.有意义的发现学习B.机械的发现学习C有意义的接受学习D.机械的接受学习

7.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

A.原型启发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8.下列哪部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________?()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9.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______。()

A、组织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元认识策略

D、复述策略

10.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

1、B,2、C,3、C,4、B,5、A,6、C,7、D,8、A,9、B,10、C

二、名词解释

1、关键期

2、人格

3、自我意识

4、强化

5、创造性

6、态度

7、心理健康

8、问题解决

9、元认知

10、心理评估

11、学科的基本结构12.教学策略

三、简答题

1、简述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

⑴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⑵ 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⑶ 根据这两类动机在个体的动机系统中所占的强度,可以将个体分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

⑷ 力求成功者会选择有成就的任务,而成功率为50%的任务使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当他们面对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几率大约是50%时,他们会回避这种任务。

2、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首先,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时,不仅要注意抽取本质的一面,也要注意抛弃非本质的一面,为此,必须配合使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或反例。

其次,提供变式。在教学实际中,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识,必须注意变式的正确运用。

再次,科学的进行比较。因为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本质与非本质的比较过程,对于知识的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最后,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教师应启发学生去进行自觉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理、原则,尽量避免一开始就要学生记忆或背诵,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3.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4.影响课堂管理因素。

5.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四、论述题:

1、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2、结合实际谈谈学生喜欢的教师应该具备的特征。

3、举例说明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4、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差异?

5、怎样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⑴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③ 帮助学生牢固的记忆知识; 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⑵ 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② 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⑶ 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⑷ 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③ 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6、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⑴ 课时计划的差异: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⑵ 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①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②吸引学生注

意力③教材的呈现④课堂练习⑤

家庭作业的检查⑥教学策略的应用

⑶ 课后评价的差异

6.促进迁移教学方案设计

五.案例分析

一名中学生其中考试成绩不好,其中考试后该学生在学习上投入较多的努力,但期末考试成绩仍不理想。教师应该如何引导他积极归因,并说明理论依据。

第五篇: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专项练习题及答案(7)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专项练习题及答案(7)

简答题

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2.什么是问题解决?它一般包括哪些要素?

3.智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5.简述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

6.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各自的优势是什么?

7.人们遇到挫折后,会引起什么反应?

8.简述遗忘的原因。

9.说明成就动机的含义和结构。

10.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策略中的手段---目的分析法。

参考答案:

1.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和品德,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例如说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对于年龄小,没有怀疑观点的学生或在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宜只呈正面观点,不宜提出反面观点。相反则应提供正反两方面的论据。(2)以情动人。说服开始时,富于情感色彩的说服内容容易引起兴趣,然后再用充分的材料进行说理论证,比较容易产生稳定的、长期的说服效果。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情感因素作用更大些。(3)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以学生原有的态度为基础,逐步提高要求。若原有的态度与教师所希望达到的态度之间的差距较大,教师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提出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否则将难以改变态度,而且还容易产生对立情绪。

2.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 程。它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三个特点。

3.智力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民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所以,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4.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识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段的儿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5.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个体由自

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6.场独立性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周围的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场依存性者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把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7.人们受到挫折后会引起以下各种可能的反应:

(1)攻击行为;(2)冷漠;(3)幻想:(4)心理防御机制。

8.遗忘的原因一般有两种解释:消退和干扰。消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干扰理论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一旦干扰被解除,记忆就可以恢复。干扰又可分前摄干扰与倒摄干扰两种。前摄干扰指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倒摄干扰指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一系列研究表明,在长时记忆里,信息的遗忘尽管有自然消退的因素,但主要是由信息间的相互干扰造成的。一般说来,先后学习的两种材料越相近,干扰作用越大。对于不同内容的学习如何进行合理安排,以减少彼此干扰,在巩固学习效果方面是值得考虑的。

9.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会努力去克服困难,尽力达成目标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一般认为,成就动机较高的人喜欢选择富于挑战性的任务,其追求成功的倾向大于回避失败的倾向,成就动机水平较低的人则因害怕失败而回避困难的任务。10.举例来说:我们在大学的校园里,目标是要到火车站去。我们先想到学校与火车站之间有什么差异,这个差异主要是距离上的差异,大约是10公里。然后我们思考用什么操作手段去缩短这一空间距离。我们可以乘公共汽车去或者出租汽车去,也可以骑自行车去。如果行李较多时间又紧迫,我们就决定乘出租车,但是下一步还要考虑如何能乘上出租车。这里又产生了一个“距离”,要缩短这个“距离”,首先要确定是打电话叫出租车到宿舍,还是走到校门口去乘出租车。

手段—目的分析法的一个核心是将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子问题。其要点是:(1)比较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提出第一个子问题:如何缩小两者差距?(2)找出缩小差距的办法及操作。(3)如果提出的办法实施条件不够成熟,则提出第二个子问题:如何创造条件?(4)提出创造条件的办法及操作。(5)如果(4)中提出的办法实施条件也不成熟,则提出第三个子问题,如何创造条件?……如此螺旋式地循环前进,直至问题解决。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专项练习题及答案(8)

1.试述处理压力的方法。

2.结合实例谈谈学习中的组织策略。

3.结合实际分析如何培养创造能力。

4.常用的学习策略有哪些?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运用学习策略进行有效学习?

5.在人格发展与调节中,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6.如何训练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7.根据遗忘发生的规律,谈谈怎样复习才能有效避免遗忘。

8.试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9.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10.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其特征?

参考答案:

1.认识压力的作用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对可能出现的过度压力有心理准备,并主动学习处理压力的方法,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压力。常用的方法如下:

(1)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2)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业余兴趣爱好。

(3)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

(4)建立和扩展良好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

(5)积极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笑口常开。

(6)改变不合理观念,通过有意地改变自己的内部语言来改变不适应状况。

2.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应用组织策略可以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进而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该策略侧重于对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的建构,更适用于那些需要深入理解与思考才能把握内在深层意义的学习材料。几种常用的组织策略有群集.摘录.画线.列提纲等。

群集(grouping)即我们平时所讲的归类,它是组织策略的一种常见形式。通过对零散、个别的项目、单元进行分类与排列,可以加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助于形成简明有序的结构,使学习者易于理解与记忆。

摘录、画线、写标题、列提纲、做笔记等学习策略的基本原理是概括、抽取学习内容的要义,建构所学内容的组织与结构。对学习材料中的重点部分进行摘录和画线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于重点内容上,并促进理解和记忆。还可以用自已的语言以写小标题的形式概括重点,许多研究发现,用自己的话去概括课文中的重点,比单纯地接受现成的概括语更能促进理解与记忆。此外,将所学内容列个提纲,逻辑清晰便于记忆,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策略。提纲可以将整个内容的核心思想及其有关细节以简明、扼要的形式表现出来,取得纲举目张的效果。

3.21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能否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关键因素。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为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使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发展壮大,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尽快培养出新形势下迫切需要的大批创造性人才。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呢?下面是如何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些想法:

(1)破除创新神秘论;

(2)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3)努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4)全方位地训练学生的扩散思维。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仅仅做到以上几点,也很难奏效。但只要我们全体教师立足创新教育,更新观念,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改进教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走出一条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新路来。

4.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又分为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可分为计划策略、监督策略和调节策略。

要运用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必须从以下方面做起:

(1)掌握各种有效的知识类型;

(2)培养学习的愿望与动机;

(3)有相关学习的元认知。

5.(1)首先做到人格独立;

(2)在做任何事情都有潜意识的积极动力;

(3)制定积极向上的目标和计划;

6.对儿童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提高儿童的创造性水平主要可以通过下面的途径:

(1)建立目标与意向;

(2)训练基本的技巧;

(3)鼓励个体取得某领域的具体知识;

(4)刺激和鼓励好奇心;

(5)建立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

(6)建立自信,鼓励冒险精神;

(7)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

(8)培养有关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信念;

(9)提供选择和发现的机会;

(10)促进自我管理技巧;

(11)传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技术;

(12)运用例子。

7.其一,及时复习。新学习的材料一定要注意及时地复习,至少要在当天加以学习。以减缓遗忘的进程。

其二,分散复习。分散复习是相对应集中复习而言的。相对于大多数学习而言,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因为分散复习可以降低疲劳感,可以减少前摄抑制倒摄抑制的影响。其三,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研究表明,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的效果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单纯重复阅读的记忆效果之所以不如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主要在于前者不利于及时发现学习叶,的薄弱点,闲而在重复学习时有一定的盲目性;而后者则可以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点,从而在重复学习时,便于集中注意,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点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如英语.语文)中应注意教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阅读边背诵,将阅渎与背诵交替进行。

8.(1)主要内容

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和学生观

②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已的知识的过程。

(2)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①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②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③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9.教育心理学不仅能够给新课改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而且能够给解决新课改中遇到的问题

提供研究方法上的指导。

(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

①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

②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

③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

①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

②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

10.(1)主要观点以下几个方面:

①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

②学习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

③学习应该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的学习

④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

(2)特征:

①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主题是人的本性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②人本主义心理学从哲学思想上来看,主要思想倾向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下载2011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填空练习题及答案3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填空练习题及答案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