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问题与对策(合集5篇)

时间:2019-05-15 01:30: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问题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篇: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问题与对策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问题与对策

各位幼教同仁大家好!我是潍坊市潍城区民意教教研员,首先感谢有这次机会来和大家交流一些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一些体会或者收获。我这么说也绝对不是一句客套话,虽然做了多年的教研员,但是一直也是和一线的教师在一起摸爬滚打的。

我今天要交流的内容题目是对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那么具体的内容就是我要给大家介绍两种科学领域的教学方法。一个教学方法是实验操作教学法,探究性活动,递进式教学。另一种方法是观察认识教学法,是以发现、认知、验证,那这里我说的是教学法,实际上它是针对一种类型的教学内容,设计的一个教学的模式。说教学方法有一点大,但是说教学模式,可能又显得比较口头化,这两项内容,曾经被我们本地的报纸上做过一个专题的报道。编辑当初就说,这个教学模式,不如叫教学方法比较好。所以我今天也沿用了这个称呼,叫教学方法。我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切入点,来和大家进行交流呢?主要是有三点原因。

第一个原因,我认为科学的内容非常的广泛,在形成这份材料的时候,我本来也是想给教材中的科学领域的一些相关内容,进行一下归类、梳理一下,以便让大家有一个整体的概念。但是就是因为科学的内容,真的很宽泛,很难以偏概全。一是我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分类标准,只是根据我今天要交流的内容,就把这些教学的内容大体上把幼儿园科学领域的内容,给分成了这么四种类型。

一种叫实验操作型的。像我们的科学教学活动,像今天我们看的课例,有趣的陀螺,还有的像有趣的滚动,沉与浮,声音从哪里来等等。像这些课程,基本上都属于实验操作型的教学内容。还有一种类型,就是观察认识型的,像这种就是我们一些科学教学活动,像美丽的菊花、有趣的电池、秋天的树、家乡的特产等等,像这一类的教学内容,我就把它划分到了观察认识型的教学内容里边。还有一类就是技术操作型的教学内容。像我们今天看的课例比轻重、还有小班的比长短、中班的比粗细、以及大班还要进行的自然测量,这一类的内容,我就把它归类到技术操作型的教学内容里面。

最后还有一种是讨论型的教学内容。像我们制定一个秋游的计划,或者制定一个运动的计划,是和大家幼儿之间讨论进行的。还有教材里面的一些带问号的课题,像吃到嘴里的食物哪里去了这样的课题,我就把它归到讨论型的教学内容里面了,那这四种类型,它也不是完全独立的,很多的内容它是整合渗透在一起的。在这四种类型的教学内容里面,第一种和第二种占的比例大约要到80%以上了,这就是观察认识型的和实验操作型的这两类内容。

第一种实验操作型的内容,以前在教材中,它的活动数量比较少,只有我们可能印象中比较深的,像声音的产生,再就是空气,再就是沉与浮这么几个课型。大多数是观察认识型这里面的教学内容。现代的教材里面,可能这种实验操作型的内容就比较多了,主要是因为这种类型的教学内容,它能比较好地承载我们这

个《纲要》里面,关于科学领域的教学目标,就是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所以这种教材的内容,可能它的比例也会越来越大。待会儿我要介绍的两种教学方法,就是针对这里面最常见到的这两种类型的教学内容的,实验操作型的教学方法和观察认识型的教学方法,这是我选取这个教学方法做交流切入点的第一个原因。选择这个切入点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现在的教学领域的内容是非常整合的,你很难把科学的内容,从这所有的内容里面剥离出来,来专门给科学内容进行一些归类分析什么的,如果真正的要把它剥离出来讲的话,要不就是很泛泛的谈,我觉得那样就浪费时间了,要不讲得太细太到位,有可能有失去偏颇,我觉得这样乱解读,还不如不解读,这是我选这个切入点的又一个原因。

再一个原因我觉得是人的因素,就是我们老师的基础各不相同,老师们来自不同的幼儿园,对一些理念的理解和一些教学技术的把握,也有很大的区别。我不知道你们当地的情况什么样。但是我们这的情况,如果要是要搞培训活动的话,来自乡镇的幼儿园,还有来自学校附设的幼儿园,再有就是来自我们直属的独立幼儿园的老师,他们的教学水平,还有教学理念的一些把握,是绝对不在一个层面上的,如果进行通研的话,我觉得它的针对性就会差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我觉得应该是在原本教研层面上进行比较好,不同的幼儿园根据自己不同的实际情况,通过集体通研,集体备课来来确定教学方法和具体的教学目标,这种形式应该是有针对性的,比较好的。这是我刚才介绍了,我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切入点来和大家交流的原因。

那我今天要介绍的这两种教学方法,它是怎样来的,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是用两年的时间进行了一个叫做提升教学经验,提炼教学方法,提高幼儿园教学活动质量的这么一个专题的研究。这个研究主要是分三步走的,第一个是通过专题的研讨会,总结选取一些成功的经验。然后就是我们召集了一部分,在教学中就是说有能力的,然后在教学中教学成绩也比较好,教学效果也比较突出的教师,让他们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梳理,然后这些教学方法的雏形,基本上就是这样形成的。这个雏形形成之后,我们就成立了教法研究小组,对于这些雏形的进行提炼,进行提升,然后形成了这些教学方法的主要框架,那这个框架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它有核心的教学理念,能用理论支撑,能够在实践中灵活应用,这就是教学方法形成的主要框架了。

最后这些教学方法形成之后,我们还是要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然后在理论与实践不断的交替中,使它得以提升,我觉得这个主要框架有了,那么每一个教师他用它放在自己的实践中进行的时候,每个人在这个框架下架构出来的一种教学的形式或者效果,都是不同的,在实践中运用这个教学方法的时候也是这样的。这个只是一个框架性的东西。

下面我就分别介绍这两个教学方法,也希望大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让这些教学方法更加成熟,更加具有每个人的个性之美。下边我就说第一个教学方法,实验操作教学法。它的名字叫探究性活动、递进式教学。探究性活动递进式教学所阐述的教学方法,就是围绕活动主题,带着问题对材料进行实验和操作,在操

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那这种教学方法,刚才已经说过了,它主要针对的是实验操作型的教学内容,探究性活动、递进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可以用图示如下,从图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探究和递进,它是一种交叉和交替进行的。下面我就结合课例来把幼儿和教师,教师是怎么样递进,幼儿是怎么样探究的,这一个过程来给大家做一下详细的介绍。

首先先来说第一个,幼儿的第一次探究,第一次探究的目标就是发现问题,其实这一部分通俗的说,对应的我们的活动中,就是活动的导入部分,在这一部分进行的时候,教师可以用简单的引导语导入活动,比如说:“来!我们一起来玩一玩这些物体,你能发现什么道理,或者发现什么秘密?”然后也可以这样说:“看一看这些物体你有哪些玩儿法?”这样,就在活动的导入部分,会把探究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让幼儿带着启发性的问题,动手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所以在第一次探究中,教师就是让幼儿根据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所提供的材料,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下面我可以结合课例来具体地说明一下,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课例的教学目标,这个课例了名字叫“比比谁落得快”。为什么要先看它的教学目标呢?因为这是我们判断活动过程,是否有效的一个主要的标准了,我们可以看到活动的准备部分,它是分能力和主要材料、辅助材料两方面来做的准备。那么课例中教师在导入环节,它是设计了两个递进的环节,在这两个环节的操作中,用递进来表现它的目标的递进。第一层主要的它就是引导幼儿熟悉材料,满足幼儿对新材料的好奇心,因为幼儿一踏入课堂的时候,他对老师呈现的这些材料是充满了好奇的,非常想动手玩一玩,这时候老师就顺应孩子的这个天性,让他下来操作,就是来摆弄一下这些新材料,然后在这个摆弄的过程中,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就引导幼儿来发现问题,找到探究的方向,然后他就问,你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就用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幼儿,找到探究的方向,其实这种教学方法的形成,里面融合进了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它也不仅仅是体现在整个教学方法里面有这个理念,这个其中教师的一句话,或者是设计的一个提问,甚至是设计的一个小小的环节,这里面都是蕴含着教学方法的理念的,在这里特别的说明这一点。那么我们在组织教学活动时,第一次探究组织的时候,应该要把握哪几点呢?

第一点就是教师只有引导没有指导,也不做评价。

第二点就是对幼儿表现出的不同的探索方式给予充分的肯定。

第三个就是鼓励幼儿尝试多种不同的材料,体验不同材料的不同特性。

第四点就是注意观察幼儿操作材料的方式,了解幼儿原来有的经验水平,在这几个要点中,我觉得重要的,有突出特点的就是第一个,教师不知道不评价,只做适当的引导。那另外三个要点,是教师,应该说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都应该做到的事情,但是这三点,在这样的教学类型的内容中,可能表现的又特别重要,如果这三点如果做不到的话,做不好的话,可能直接就会影响下一个环节进行的,第一点这个教师不指导不评价,只有引导,它也是由第一个环节的目标来约定,因为第一个环节刚才已经说过了,它是活动的导入部分,幼儿需要做的就是熟悉材料,对材料产生兴趣,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观察、了解幼儿的经验水

平和兴趣点,然后来确定下一步的教学方法,来组织下一步的教学内容。当然了,下一步的教学内容,我们在教案中也是有预设的,可是孩子是活的,特别是操作性的教学内容,如果你不做适当的调整,因为教案是死的,孩子是活的嘛!就是说有一些东西,可能就显得很生硬,所以说要根据幼儿的表现,对教案中的一些预设的内容进行一些微调,或者是在教案中,提前就应该留出一定的弹性来,这样这个活动进行起来,它会显得比较的自然,那说到这里,也插一个题外话,就是我们跟安老师曾经交流过一件事情,就是说安老师是我们的上级领导,也是专家,就是她曾经交流过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我们做公开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的课前准备,就是课前准备中,包括去背幼儿,去看孩子,那么这些环节应该怎样进行呢?可以说这些环节,我们在看教学活动中,是看不到这一些的,它都是一些背后的工作。然后安老师就问,我们是否应该把一些知识点,提前教给孩子,所以安老师问我,上次做活动的时候,是怎样背孩子的。我呢,在这里也想问一问大家,你们在做教学活动,特别是公开教学活动的时候,提前背孩子的时候,是怎样背孩子的。在这里安老师也举了一个例子,她就说应彩云老师,她是经常到外地去做客讲学的,那么各地的孩子经验水平肯定是相差特别大,可是应老师不管到什么地方去做活动、讲课,她的每个活动可以说都是非常成功的。那很多时间,应彩云老师她应该是没有时间提前去看孩子的,对我们这边做活动的时候,我就发现过,她是在会场上,才看到她自己要做活动的孩子的,可是活动都是成功的,这里边肯定是有诀窍的,那诀窍是什么呢?我们会说了教案好,对!应老师设计的教案确实是好。素质高,这也对,应老师的素质确实是高。可是这些都是不好学到的,但是有一点我们是可以学的,就是应老师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她始终非常注意,也善于观察孩子,采取最有效的策略来应对,这个是我们可以学的,就是我们在活动中,应该让孩子感受到知识点,然后课堂成为一个舞台,在评课例的时候我们也说到了,有些课它不是常态课,是教研活动,历次教研活动,通过反复的磨课才形成的课。但是这种课,它亮点当然是比较多了,但是往往是一种表演性质的了,我觉得这个我们也不可能每节课都做到,我们要做的应该说还是一个常态的课,这个我虽然扯的有点儿离题远了,但是我想说的就是,除了我们第一点要注意的要点,就是第一次探究发现问题的要点,是不值得不评价,做引导之外,那么后面的三点,也是很重要的,希望老师把它记住。

第一次探究完了之后,那么紧跟着就是第一次递进了,第一次递进的作用,就是对第一次探索的结果进行总结和提升。那她采取的方式可以是谈话、交流、演示等等各种,或者是互动的,或者是一种大家一起来进行的这么一种形式,方法也是可以选择很多的。那具体的方法就是教师针对第一次探究这个过程中,提出的一些问题,或者发现的一些问题,然后精心地设计有层次性的提问,引发幼儿的讨论和回忆,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这一个环节,我这么说有一点很学术,其实我说一句大白话,可能大家一听就明白了,这个环节,其实就是我们平常对应的课堂教学中,就是每一个环节进行完了之后的那个小结,但是平常我们做活动的时候,在教案中出现的小结,往往就是那么几句非常概括性的,非常书面性的语言,比如说我们教寻找空气的时候,就知道空气它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所

有的空间中,就是一种很学术性的一个总结。但是在这个教学方法里面,这个小结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我们不是说光把它当作一个小结来对待的,而是把它作为一个推动这个教学活动继续进行下一步最有力的助推器,可以这样理解。

在课例“比比谁落的快”中,我们来看一看教师她是怎么做的?她是通过谈话和交流的方式来进行了第一次递进。在这里还要说一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在进行这个环节的时候,很可能会遇到,或者是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因为这是一个操作性的活动,教师提供的材料也比较丰富,根据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大的。可能从这个探究到这个递进,也就是说从探索到小结这一个过程中,它有一个由动转到静的这么一个转变过程,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要根据活动的情节,以及孩子的情绪选取一个比较适合的形式,如果这个形式不光是内容,你设计好了内容,如果没有一个非常适合的形式来辅助,那么这个环节,可能进行起来也不是那么很顺妥的,我觉得应该注意这么两点,一个就是地点的选择,你是选择让孩子在这个材料,操作材料的旁边就近来进行小结,来进行递进,还是把孩子带到另外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安静的地方,安安静静地和孩子来进行这一次探究的一个提升,或者是小结,这是一个地点的选择。

再一个就是孩子的体位,就是我们是按照以往的方式,让孩子照常坐在小椅子上进行,还是席地而坐,大家一起坐在地上,坐在同一个平面上来进行?还是孩子就是就近围绕着老师,这样围站在老师的周围进行,我个人是比较倾向于前者的,因为坐小椅子比坐在地上舒服,这是一。而且这样坐都很方便,而且我觉得孩子坐在小椅子上,它也是一种常态的一种教学的,孩子坐的方式,它不会更多地分散他的注意力,这对幼儿集中注意力这一块比较容易做到。如果你平常上课的时候,孩子是坐在小椅子上的,然后在做这个活动的时候,或者突然把这个坐小椅子改变成坐到地上了,我觉得孩子他是有一个要熟悉,或者有新鲜劲儿要过去的这么一个过程的,所以我还是比较倾向于前者,我觉得坐在小椅子上进行,应该可能是要省老师很多事的。那么在今天这个活动中,我举的这个课例中,教师她是选择了离开材料摆放地,然后把孩子带回到小椅子的旁边,让孩子坐好。然后再把孩子操作的一些,她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提升环境中用到的典型的材料来带到孩子围坐的眼前,然后来做一下总结和提升的,这是第一次递进。刚才我讲了第一次递进,要注意的这么两个问题吧!

就是说在幼儿第一次探究,教师第一次递进的基础上,就总结和提升了幼儿原有的经验和认知基础,并对发现的新问题,通过递进这一个环节,也进行了有目的的再探究,那么由此这个教学方法的步骤,它就进入了第二个环节,就是第二次探究——自主探究。第二次探究,它的目的是自主探究,就是幼儿在新问题的引领下,进行自主的、有目的的探究,这个探究出来的结果,实际上就是我们这一个教学活动,重点要解决的教学目标。那么先来看看课例“比比谁落的快”中,幼儿第二次探究的问题,就是哪些物体落的快,哪些物体落的慢,然后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孩子用自己的经验把这些物体进行一个粗略的分类,把落得快的物体放到一起,把落得慢的物体放到一起,当然这个快或者慢,是幼儿以他的经验

来分辨的,可不一定是非常准确的。就是幼儿用他原来已有的经验或者认知,根据他的体会或者感觉,来把这些材料进行分类。因为这个环节,它是目标完成的主要的环节,对应的课例中,也就是说,这个环节如果对应的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它是哪一个部分呢?就是活动的基本部分,也就是通常我们要说的心数的这一部分了。

在第二次探究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问题,重点加强了指导,这一个和第一次探究,最大的区别就在这个地方了。第一次探究,是教师不做指导,只做适当的引导,那么在第二次探究之中,教师就要做重点加强指导了,这一点。然后要指导孩子在操作中通过一步一步的探究,来解决活动中的主要教学活动目标,在这个课例中,教师就是围绕哪些物体落的快,哪些物体落的慢,引导幼儿进行探究,然后孩子根据自己的经验将材料进行了简单的分类,落得快的物体和落得慢的物体。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组织第二次探究,就是自主探究,它的要点是什么?

第一条就是先点明了教师在这个环节中,一定要给予适当的指导,然后来推动问题的解决,比如说在这个课例中,孩子说沙包落的快,那么你抛沙包的时候是有什么样的感觉呢?羽毛是落得慢的,那你扔羽毛的时候,又有什么感觉呢?这是第一个要点,第二个要点就是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倡导幼儿之间的合作,比如说同时抛扔不同的物体的时候,两个孩子,一个孩子你两只手顶多能扔两件物品,那么两个孩子四只手可能扔的物品就要更多,在这个对比过程中,可能它得出了结论就会更复杂一些。那第三条就是说鼓励幼儿大胆的讨论探究的结果,并尝试用孩子的语言,用比较准确的来表述一下他自己观察到的形象,或者观察到的现象。第四个要点就是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除了语言的引导、体态的引导之外,还应该给他物质的帮助,或者是物质的支持,可以给幼儿更多探究实验的方法,比如说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孩子探究的结果很多,探究的材料也很多,那么他探究完了这种东西,他需要有一个方法,或者有一些物品来帮他把这些结果记录下来,要不他会像黑瞎子掰棒子一样,探究一个做一个,探究一个做一个,等最后可能这些结果他就想不全了,这是一点。所以教师要给他提供一个物质的帮助,或者材料的帮助在这一点,我觉得这一点,特别是大班孩子是比较突出的,教师在这一个环节之中,这个也可以说是必须的要做到的这一点。

那第二次探究中,因为教学目标非常突出,就是围绕问题找答案,找到答案了,也就完成了目标了,刚才也说了,在这四个要点里面,一个是我强调的第四条,一定要给孩子一些辅助的材料和方式,再一个一定在这个过程中,要指导幼儿,加强合作,让幼儿学会合作,观察合作的现象和自己一个人操作的现象有什么不一样,我觉得这两点,是教师在这个活动中,指导起来也是应该特别注意的两点。

那第二次自主探究完了之后,接着要进行的就是第二次递进,第二次递进刚才我已经解释了,也就是说第二次小结,这一次小结比起刚才第一次探究完了之后的小结,它显得更为重要,因为第一次小结就是这个递进,第一次递进它更多的是偏向于对幼儿原有的已知的一个知识经验的梳理和提升,那这一次递进,它的目标,对这个本节教学活动目标的达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她要把这一节教学活

动,要进行的或者要让孩子得到的一些东西,在这一次递进的梳理提升过程中,就要体现出来,它的作用就是对第二次探究进行总结和提升。教师帮助幼儿梳理第二次探究的结果,然后完成或者接近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那这个方式和第一次探究她要注意的要点,和第一次探究应该是差不多的,像选择一个什么样的位置,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方式,选择一种什么样的体位,这个和第一次递进应该说要求是相同的,但是它的目标是不同的,内容也是不同的。教师在第二次探究的递进活动中,她也是选用了这种谈话交流的方式进行了第二次递进,我们来看课例中,教师是怎样设计第二次递进的。

她先将幼儿在第二次探究中的,把归类好的这些操作材料拿到孩子前面来,放在教师和孩子中间,告诉孩子,这一些是大家认为落得慢的物体,这一些是大家认为落得快的物体,现在咱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这些物体,你为什么把它放到快的里面?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把它放到慢的里面?为什么?你是怎么样操作的?然后请几个幼儿上来,把这里边的,比较典型的、有对比性的这几种材料,进行一下现场的演示,让大家共同的,可以说更细致的来观察一下,这个操作材料过程中的一些现象。然后通过演示,老师对幼儿刚才探究活动中归类的结果给予充分的肯定,大家分的,这些是慢的,这些是快的,大多数都应该是正确的,这是一方面。有一个问题在这里。我觉得如果孩子在自己的探究过程中,主动地把这个问题提出来,那么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把这个问题给引出来,哪个问题呢?就是对有争议的物体进行判断,这里说是对有争议的物体进行判断,其实不是两个物体比较,而是三个物体,甚至四个物体进行比较,就是说有的小朋友说,沙包是落得快的,或者是沙包是落得慢的,那另一个孩子,就是说他说的是落的快,他说的是落的慢,这个就是它有争议了,那么有争议了就有冲突了,那么就给老师解决这个问题或者目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目标的机会了,为什么产生争议呢?这一个地方,教师通过解决这个争议,他会让幼儿得出一个,可以说是非常科学的这么一种认识,也可以说是我们探究科学的应有的一种态度,就是说所有的物体,或者说它的特性,或者说它是这些东西,它都是和另一种物体相比较而言,相对而言的,说沙包落得快的,它肯定是和羽毛,和一些比它轻的物体比的,那说沙包落得慢的呢?它肯定是和石头,和一些硬塑料,就是相对来说,比较硬的东西,或者比较沉的东西来比较的,这个会教给幼儿一种怎么样来判断下降的一种方法、一种态度,我觉得这是我们科学领域教学的老师,是要把握的一点,科学探究的结果,它是无止境的,也是千差万别的,也可以说是千变万化的。所以说教师就要教给孩子这么一种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

最后通过大家都公认的物体的演示,然后又通过对有争议的物体的判断,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对孩子已经分好的物品,可以重新做一下划分,可能孩子他进行完了之后,他又有一些重新的认识了,一开始可能放在快的了,那这一次可能又放在慢的了,我觉得这个都是可以进行的,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反应来进行一下适当的一些形式上的一些调整,或者是小结上、环节上的一些调整。那最后第二次递进,它最后一定要梳理出一个这样的结论,就是说大家得出一个,看上去轻的物体落的慢,看上去重的物体它就落的快。最后可能大家,不管是和什么比

较,不管是几个比较,或者两个比较,或者三个比较、四个比较,最后孩子应该认识到的就是看上去轻的物体,它落的一般的就比较慢,看上去重的物体,一般落的就比较快。这是第二次老师递进的时候教师带领孩子进行递进的时候,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

那得出这个结论之后,我们就要进行第三次探究了——体验验证。“对于我听过的东西我会忘记,对于我看过的东西,我会记得,对于我做过的东西我会理解。”这句话早就很熟悉了,一直也不知道是谁说的,但是查了资料才知道,这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他的一段教育名言的现代版,非常准确地说出了操作学习法的重要性。那么在这里这句话也可以是用作是对于第三次探索体验验证这一个环节的设计说明。因为体验验证的目的就是通过操作加深理解,然后让孩子通过加深理解验证以后,更好的达成我们教学目标。比如说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就请幼儿再去把刚才大家梳理以后,可能他没有按照这个做,他没有进行这种方法的尝试。然后第三次探究,教师就把材料放回去,然后让孩子再根据刚才梳理以后,得到的经验,或者是得到的方法,再去重新进行验证,是不是刚才我们得出的那个结论,看上去轻的落的确实慢,看上去重的落的确实快,让幼儿再去进行一次验证,那这个验证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把这个合作的概念或者合作的一种方法,然后重新教给幼儿,也可以提醒幼儿,几个人一起来合作,然后多来试验这种物品,然后得出更丰富的,也可以说就是说更接近于我们要完成教学目标那样一个结论,这是第三次探究,体验验证环节的做法。在第三次探究完了之后,那么接着要进行的就是第三次递进,刚才我对递进已经解释的非常多了,递进也就是这一个环节完了之后的一个小结,也是一个对幼儿经验的梳理和提升。

我们来看看第三次递进是怎样做的?那么第三次递进它的作用,就是说教师对幼儿的多次的探究体验验证等作出明确的概括,完成对幼儿认知经验的肯定或者是提升。第二个就是提出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并进行引导。在这个做法之后,就是说和幼儿一起递进了之后,老师就又提出一个问题,那这个落的快就一定快,落的慢的就一定慢吗?我们有什么方法让这个落得快的变得慢一些,让这个落得慢的也可以变得快一些呢?然后老师提出这个问题之后,让孩子再来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实际上也就是它的经验的一个运用,得到了经验,验证了之后,就要给它一个使用或者运用的一个机会,这也是类似于体验验证,但是我觉得它比体验验证环节的目标还要高一些。

那么第三次递进以后,可以说基本部分的心数环节就已经完成了,那教学的第一个目标也就基本达成了,就是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受不同物体下落速度不同,是与物体的重量跟空气的浮力有关,我觉得通过这三次递进,三次探究之后,第一个目标应该说是比较好地完成了,从这个地方开始,就转入了第二个目标,尝试运用已有的经验,就是我刚才说的这个解决问题了,也是这一个教学方法的最后一部分,解决问题,其实我说是解决问题吧!可能这个提法有些不好理解,其实这个环节它的本质,它应该是第四次探究,也可以说是第四次递进,是一个探究和递进的一个结合体,说它是第四次探究也对,说它是第四次递进应该也对,它是幼儿经验的一个延伸和运用,也就是说通过了三次探究,三次

递进,教师针对这个活动材料的特性,然后根据幼儿的多次探究,体验后的认知基础,添加并利用一些辅助物,然后让幼儿尝试运用这些经验来解决新的问题,老师还举了一个例子,就是一张纸单打开的时候,它落起来飘飘悠悠的是慢的,那么折起来了,或者折成一定的形状了,比如说折成一只小飞机,或者把它团起来,团成一个纸袋,那么这样它落的速度就会快,老师可以一开始,如果幼儿能想到的话,教师可以不作这个展示,让幼儿直接来进行一些方法的探索也可以。那如果孩子对这个解决问题的提法,或者是引导的问题不是很理解的时候,教师就应该用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来提醒孩子,老师要说的解决问题,就是这么一回事,比如说一张纸它的形状的改变,就导致了它的刚才我们说的快慢的改变,或者说它的一个加上辅助材料以后,改变了它的重量,那么它的快慢也是发生改变的。让幼儿知道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它在这个启发之下,可以举一反三,想出更多的变快或者变慢的方法。

那说完了解决问题应该说第一个教学方法——实验操作这个方法,探究式学习、递进式教学的方法,也就基本上应该说是介绍完了,如果我们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能按照这个三次探究、三次递进,最后来尝试解决问题,应该说一个试验操作性教学内容,这样一个教学活动,应该说就会比较好的达到我们的教学效果。但是在这个课例“比比谁落的快”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和幼儿又讨论了一个现象背后的问题,它的目的就是什么呢?就是继续拓展幼儿的认知经验,培养幼儿更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这也是与我们《纲要》的目标要求相符的。他们讨论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讨论为什么不管它是快,或者是慢,它最后都要落下来呢?那么这个有的孩子可能就能说出来,有的可能说不出来,这个就是由于地球的引力,扔上去之后,不管它是快,还是慢,最后都是要落下来的,那么由此这个课例的教学环节,就可以转入延伸活动了,延伸活动那就有很多种方式了,可以根据这个特点,然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也可以家园共同参与,也可以在班里的材料之中,提供材料,延伸活动的方式就应该比较多了,咱们可以根据咱们孩子的特点来设计一些比较合适的延伸活动。那在这个课例中,教师她是先让幼儿玩了一个游戏,因为做的时间也比较长了,这时候来换一个,能动一动的方式,孩子也是很感兴趣的,先来跳一跳,跳一跳就落下来了,没法跳的,跳的再高也是要落下来的。然后她又让孩子,看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课件,就是咱们的神舟五号上天了,然后杨利伟在空中漫步的这么一个,在太空仓飘着的这么一个课件,然后他自己就会对比起来,原来离开了地球引力,重量就不受限制了,不一定非得落下来了,而且又给孩子留下了课后活动的内容,你可以继续去搜寻资料,继续探究,为什么在太空里,人会飘起来,而不落下来呢?这个方法我基本上就介绍完了,我觉得现在我们可以再回到我们第一个PPT这个事例图,再次重温一下这个教学方法的这几个主要的要素。

幼儿他要进行三步,一次探究他的目标是发现问题,二次探究他的目标是进行自主的探索,第三次探究是一种体验验证式的探究,就是把知道的教学方法,或者知道的操作方法来进行验证。那教师就是一次递进、两次递进、三次递进,通过递进使幼儿所要得到的知识经验,不断的往前提升,不断的得到一个鼓励或者

提高。

最后大家一起来研究怎么样解决新的问题,现在我们来交流,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方法,第二个教学方法,是观察认识教学法,是以发现、认知、验证,刚才我们介绍的这个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递进式教学,毋庸置疑的,它适用的教学内容是实验操作型的教学内容,而接下来我要介绍的这个方法,它主要是侧重于观察认识型教学内容。

那观察认识型教学内容,相比实验操作型的内容而言,它更具有传统性,那么这个教学方法,也就相对于上一个教学方法而言,可能更具有普遍性,也更容易把握和使用。这个教学方法的名称,设疑、发现、认知、验证,就是这个方法中,每一个基本要素的名称,也是对应课堂教学步骤的一个名称。从这个图例上,我们可以很明确地发现,教师的设疑环节和幼儿的发现环节,它是两个既平行,但略有先后的环节,教师的设疑要略微的靠前一些,而幼儿的发现,可能要略微的滞后一些,大家可以猜测一下,为什么要这样表示呢?这是因为设疑的方法,它如果是用材料或者环境来进行,教师是必然有预设的,然后预设的情境材料中,来推动和帮助幼儿发现有探究的问题和方向。那么在设疑和发现进行完之后,教师就与幼儿一起来带着问题,进入这个认知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来达成本次教学活动的主要的教学目标。幼儿有了初步的认知经验以后,教师提供机会,让幼儿验证自己的经验,提升对经验的认同,它的目的跟刚才我介绍的上一个教学方法中的验证环节,它的目的是一样的。我们应该还知道孔圣人的那个名言,听过的东西会忘,看过的东西只会记住,做过的东西才会理解。还有在这个教学方法中,没有出现,但是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就是这个延伸和拓展这两个环节,那么这也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我们一般称其为活动延伸,它不在这个教学方法之中,但是也是我们设计教学活动,所必定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下面我就结合课例“有趣的电池”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一个教学方法,观察认识教学法,设疑、发现、认知、验证,设疑环节,我们还是把它对应的,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一个环节——导入环节,在这个教学方法中,比较适宜的设疑方法,我是觉得这么两种比较可行,第一个就是教师可以直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儿童明确探究的问题,就是直接说,今天我们来干什么什么事儿,把这个问题直接陈述出来。那么第二个设疑的方法就是通过提供材料,然后创设环境,让幼儿在自由地摆弄这些材料的过程中,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自己提出想要探究的问题,我觉得第二个方法,可能是我们作为科学领域的教学,可能是应该采用的一个主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质疑问难,有意创设问题的情境,这是促使他们开动自己脑筋,或者开拓思维的一把金钥匙。设疑环节刚才我们已经说了,他就是导入环节,那我们如果导入环节是怎么样组织呢?其实导入环节的组织方法有许多,我随意在网上搜了搜,就发现导入方法有很多,你看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导入环节的设计,导入的方法,科学教育导入的方法,这些方法很多很多的。在这里我也就不一一介绍了,只要记住,在这个科学教学方法中,设疑这个导入方法,也是比较好用的,也是我们这个教学方法中采用的一个主要的导入方法吧!为什么说这个方法很好呢?我觉得这也是与我们

科学教育内容的性质决定的,因为我们现在在科学教学中是竭力地想为幼儿创设一个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探索性的这么一个活动的环境,充分地来体现操作在前、指导在后的这种教育理念,再有就是为什么用设疑来作为教学方法,导入环节设计的最主要的原因,我们还是先来看一看课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准备开始,这个也就不言而喻了,不知道教学目标如何去判断一个教学活动的价值所在呢?这是一个中班的教学活动“有趣的电池”,它的活动目标有三个,一是使幼儿了解电池的外形、种类及简单的用途。二在长时间的操作活动中,鼓励幼儿探索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第三,让幼儿不乱扔废旧电池,保护环境。活动准备我们就不详细说了,主要看看这个活动的过程,第一个环节,也就是设疑的环节,那么在“有趣的电池”这一个活动中,一开始教师就为幼儿创设了电动玩具城的这么一个情境,然后告诉幼儿,它是用一句话引进来的。电动玩具城里有许多好玩的玩具,我们看看这些玩具里有什么秘密呢?然后让幼儿带着这个问题,到这个电动玩具城里去随意的操作这个电动玩具城里的电动的玩具。然后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就会发现有的玩具很好玩儿,又会动,又会跑,还会响,有的还能发光,特别是有一些男孩子玩的冲锋枪。很有趣。但是有的孩子拿到这个玩具以后,用尽了办法这个玩具也不动,也不响,它也不发光。通过玩这些玩具,让孩子发现问题。然后这些拿着这个玩具,不能玩儿的孩子,他肯定就要到老师身边来问老师了,老师我这个玩具不能玩,那老师就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个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你这个玩具不能玩儿呢?这时候孩子就会猜测原因,有的孩子可能有一定的经验,知道原因,他就说,也可能是这个玩具没有电了,或者这个玩具里面没有装电池,在这个孩子猜测的基础上,教师就接着又抛出了第三层问题,就是我们怎样做才能让这些玩具动起来,响起来?这三个问题就很自然的出现了,把这个教学活动,要进行的探究的方向,或者老师要引导的方向,就很自然地引导出来了。教师就是用这种搭台阶的这种方法由浅入深,层层设疑,用带有挑战性的引导,引领这个幼儿进行分析,引发幼儿再去进一步的探索,或者搜寻已有知识经验的欲望或者过程。那这一个环节,导入环节第一个设疑,它这个导入环节的设计,与刚才我们介绍的上一种教学方法中,第一次探究、第一次递进非常相似,但是在观察认识型的教学方法中,这个设疑环节的引导性更突出,幼儿要发现的事物也更具体一些,相对它的探索行为的发散性、自由性就差一些,就被弱化了,那为什么这两种类型,这两方面它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我觉得我们用《纲要》中,科学领域的教学目标的那句核心的话,就是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这一句话来理解,可能就能找到根据,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的科学教学内容里面,观察认识型的内容变得少了,而实验操作型的内容变得多了,它们两个之间的比例发生了变化,可能在座的都是一些年轻的老师,那作为一般现在有20年教龄的老师,可能就会想到,我们以前的教材中,观察认识型的内容,它是要占非常大的比例的,基本上只有那么几个活动是实验操作型的,就是我刚才举的那个物体的沉与浮、声音,它还叫认识声音,再就是空气,不上下的,空气在哪里或者声音怎么来的,直接就叫认识空气,认识声音,是这样称呼的。那么教学过程中,主要也是一种引导的进行,但是可能孩子操作的这些环节比较

多,也是相对于观察认识型内容而言的。那现在的教材中,更多的是一种实验操作的,而观察认识的相对来说就要少很多了。我刚才这样解释有一点狭隘,反正我们就过往言之,过往听之,这耳朵听,那耳朵冒,过去就算了,不能把它作为真正的理论基础的。

第二个环节就是发现,观察认识型的教学方法中,发现式教学是教师采用的一个主要的教学方式,如果我说教学方法中,发现式教学,可能感觉到有一点拗口,有一点矛盾,如果我换一个说法,就是说是教学模式中,采用了发现式学习的方法,可能这样描述大家就比较好理解了,实际上它也就是这么回事,就是说我们在这个教学的方法或者模式中,是主要采用这个发现式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的。因为发现式教学,它既是一个主动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孩子快乐成长的过程,发现环节,那么在这个教学方法中,它既是可以是一个单独的环节,也可以更多的在其他环节中,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来出现。教师在采用这个教学方法的时候,对于发现式学习的使用一定要很灵活地掌握,发现也有好多种情况,但是我们可以把它粗略的归为这么两类,特别是对于孩子而言,一种就是纯粹的发现,一种是指导下的发现,对幼儿来说,课例中设疑环节中的发现,它就是一种纯粹的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是他与他的生活非常接近的,与幼儿已有经验也应该说有一定基础的,是对他已有经验的一种提升和梳理。那设疑环节的目标,大致也是如此,就是想通过这个设疑,对他原来的经验,得到一个老师或者了解,或者让幼儿把这种经验表现出来,大家对这个经验进行一些认知,就是在设疑环节中用了发现式学习,那么后边的认知环节中,它也用了这个发现式学习,在那个环节中的学习,它就是一种指导下的发现了,发现的内容就是说在幼儿的生活中,常有或者也理解,但是他并不关注,或者说是熟视无睹了,那么这个也就是我们的教学目标所在了。但是虽然是孩子不关注的,但是在他的认知经验的基础上,他经过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他是能够接受的。像这样的教学内容,他就属于跳一跳我们能摘到的桃子,也是我们所能给予幼儿的最恰当的教学内容了。

刚才我们说的发现的环节,叫它是环节,实际上它更多的是倾向于一种学习的方式,在这个教学方法中,它可以是一个单独的环节,但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方法,融合在其他的环节中,刚才我说的这个观察认识型的教学方法中,它可能不是一个单独的教学环节。

下面我要讲的这个三,认知,这个就是我们这个教学方法中最主要的一个教学环节了。认知环节对应的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它就是基本环节,也就是我们的新事物环节,也是我们要用来达成教学目标的一个最主要的环节,在这个教学方法中,或者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它是占了非常大的重要的比重的。那么一个活动的成败往往也就取决于这个环节的组织实施效果如何,那么观察就是进行认知,最为普遍的方法,也是我们发现式学习运用的一个最常用的、最普遍的一种方式。观察的方法也有很多种,大家在网上搜一搜,相关的材料也是非常丰富的,在这也不需要我一一做解释,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大家真的有很多材料是可以在网上搜到的。但关键是我们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怎样来引导幼儿观察,选择一个什么样的观察的方法,观察的方式来进行,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那最简单 的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充分地运用幼儿的多种感官来进行尝试探索和体验。简单的说,一看二摸三对比,这个可以说是屡试不爽的,也是在观察认识型的教学方法里面,非常常用的一种观察学习的认知的一个方法。当然如果是你要观察认识的这种物品,或者这节课要面对的对象,它是一个色香味俱全的,我们说的可以食用的,那闻一闻、尝一尝,然后品尝一下,这也是可以进行的。那么我们在组织这个认知环节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些什么样的要点呢?在这个基本环节中,也就是认知环节中,老师设计这个认知环节,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将大的教学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具体的小的教学目标,放在我们的教案中,在这也给大家提醒一下,可能大家已经做的很好了,那么我们在写教案的时候,在预设这个活动的时候,每一个小环结的名称,应该就是这个环节的目标,而不是教师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行为的一个描述,或者幼儿行为的描述,老师怎么说,孩子怎么说?不是这样写教案的,就是说我们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大环节是大目标,小环节是小目标,应该先把目标作为这个环节的题目,写在最前面,后边才是我们怎么样做,甚至是怎么样说。如果是你整个教案里面,都是教师说,孩子说,教师说,孩子说,那么这个教学活动,看起来就一头雾水,有时候像我做教研员,经常看老师的教案,看了以后,就不知道这个老师,就是说要用很长的时间,才能给他分析出来,他这一个环节是要干什么的,所以我们写教案的时候,这种方式,也不是非得作为一个模式让大家固定下来,它最起码让你自己在记忆你的教学环节的时候,有时候我们经常说,这个老师在做活动的时候,他的思路非常的清晰,他心中对教学过程把握的非常得流利,实际上这个也是有方法、有窍门的,就是说你写教案、写活动的时候,你既要把这个过程,用你的目标给分解开,我只记住,我第一大部分要做什么,第一大部分有几个小部分要做什么,我第二大部分要怎么样的?然后里面的第一、第二、第三部分是呈现一个什么样的关系的?这一个我觉得教师不光是教案看起来好看,更重要的是能让我们学会用一种可视的方式、可见的方式,来把大目标给分解到小目标中来,然后对我们老师在上课中,记忆这一些教学过程也是非常有好处的。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我估计你的教学活动,肯定别人也会给你一个思路非常清晰、教学目标把握非常好的这么一种评价,这是第一要点了。

第二个就是实施这个小目标的时候,教师心里一定要有大目标,那这一条实际上也是针对第一条而言的,这两条正好是相对的,你把大目标分解到小目标来了,那么我做这个小目标的时候,比如说孩子出现了一些不确定的思维,或者不确定的表述,比如说你提问的时候,那么孩子的回答,可能五花八门,也可能超出你的预设,那么你来判断,他的答案是有效的、有价值的,还是需要我放弃的,或者需要我不理的、直接放过去的,我觉得他的判断的标准,就是我的心中一定要用那个大目标来判断,就是对这个孩子的一些发言,或者孩子的一些表演,进行鼓励,或者肯定,甚至作为一个范例在全体孩子的面前进行展示,你要采用的标准,就是心中一定要有这个大目标,这两条是相对而言的。

那么第三条就是要有层次、有递进的设计教学环节。这一个应该也很好理解,就是说我们虽然把这个小目标一个一个给分解开了,这个分解不是无序的分解,而是一个有一定的意义的一种分解,比如说像这一节课上,他要认识外形用途或者什么,那么你认识这个电池外形的时候,首先孩子拿到手的时候,他最关注的是什么?应该看到是电池的形状,我觉得这个,或者说它的大小,或者是上边的一些图案,我觉得教师在分解目标的时候,就是设计的时候,要站在孩子他的视角上来想一想,我把这个材料交给孩子的时候,他最先关注的是什么?或者说我最容易,先达成的这个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是不是需要有前面的铺垫才能完成,这是我们分解目标的一个要求,也就是说,你的目标之间,一定是有递进的,而且我设计的前一个目标,必定是要对后面的目标的铺垫,或者说后边的目标必须要在前一个目标的基础上才能达成,这是我们在分解目标的时候要掌握的一个原则。

第四点这个应该说也是一个通着的要求,不管我们组织什么样的教学活动,一定要设计好教师的每一个提问和每一个小结,我觉得提问大家一般的是比较重视的,也知道这一个提问确实是推动这一个活动往下进行的,可以说是一把钥匙,小结那么大家重视不够,但是在今天我介绍这个实验操作方法的时候,把这个小结专门用递进的这种方式来给大家介绍,可能会引起大家的重视,那么在这个教学方法里面,小结也是大家应该重视的,小结绝对不是你在教案中,用那种文字、学术性的文字或者书面化的文字,来表述那么一句两句就可以了,而是需要我们对这个小节的形式、内容、目的是什么,我这个小结就是对前面经验的一个总结,得出一个结论,那么它还是承上启下的,既总结前面,又要引出后边,或者是它直接这个总结就是为了后边的这一个环节做的一个延伸,这个你一定要弄清楚,我这个小结的目的所在,然后再来设计这个小结,一定要重视小结,我觉得小结的这个作用,它和我们一开始的,可能我们比较重视导入的第一句话,或者每一个环节,转折的时候,老师的那个转折语比较重视,但是这个真的环节进行完了小结,我觉得它的作用应该说比那个转折语应该显得更重要一些,更重视一些才对。下边我们就来看一看,在“有趣的电池”这个活动中,教师的这一个环节,认知环节,就是新事物环节,它是怎么样来做的呢?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它是用三个小环节来分解目标,然后递进式的进行教学活动的,你看它第一环节就是教师主要是引导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走一走,将观察与操作结合起来,然后让幼儿来认识一下,或者说来观察一下不同型号的这一些电池,那么它的第二个环节,它就是要把这个目标的重点给找出来,就是在一个共性的基础上走出那个典型的点来,就是来寻找一下,电池的正负极,总结出电池的特征,它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个第一和第二呢?第一就是我刚才说的,因为孩子拿到一种材料,他是有他的关注点的,你如果上去就让他先来看正负极是做不到的,因为首先吸引他的是这个电池的外形、颜色、大小,这些因素首先吸引他的注意力、观察力的,而这个电池的正负极,它虽然重要,是我们要达到的一个目标,但是这个正负极的标记或者在上面的表现,它是很不突出的,只在反面或者正面,甚至在侧面,有很小很小的一个小符号,这个在观察的时候,它又不是一个有趣的标识,咱们说不是小动物的图案,也不是一个好吃的东西的图案,孩子不一定观察,上去就注意到它的。那他注意到的是什么?就是刚才我说的,所以教师先让

孩子,用他关注的那种角度来进行一下关注,这个关注完了之后,他再引导孩子,他先满足了他的需要,满足了他的兴趣,然后再来引导孩子,看一看这个细的地方,小的地方,他虽然看到了,以前不注意,看到了也过去了,现在老师得引导他观察这一个,他这两个环节,是不可倒置的,必定是要前一个环节在前面,这个环节在后面,如果倒置了这个课,进行起来是很难受的。

那么第三个环节,孩子观察了这个电池了,找出这个电池有正极和负极了之后,当然老师她没说正极和负极,她只是告诉他,这边有一个加号,那边有一个减号,因为加号和减号,大班的孩子是认识的。然后第三个他就认识电池盒遥控玩具或者电动玩具上放电池的地方,然后让幼儿来了解一下,我这个电池和这个电池盒是有关系的,然后来观察一下这个电池盒里面,它有一些什么东西,这个时候孩子在电池上已经认识了这个加号和减号,他在电池盒里面就很容易也会发现,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加号,也有一个减号,这是他在老师的引导下,已经引起他的关注了,他就会很容易的发现,电池盒上也有这个标记,这个发现就为他的后一部分,让孩子来正确地安装电池就做下铺垫了,那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也是依然采用了发现式学习的方法,在这个地方,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刚才我们介绍的另一个教学方法,就是实验操作型,在上一种教学方法中,他的第二次探究和第二次递进,是教师指导下的探索和尝试,而在这一个教学方法中,它这个是这样说的,是教师指导下的发现。这个发现和这个探索和尝试,这两种表述,不光是表述方法的不同,它的目的也是截然不同的,这也是两种教学方法中最大的区别所在,因为这个发现,它是有一个既定的答案的,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在里边的,只不过孩子他就是说,在平常的生活中没有去关注,教师他只要引导孩子发现这个答案就可以了,发现那个已经在那的一个东西就可以了,你不可以往别的地方去,你往别的地方去是看不到那个东西的,而这个探索和尝试就不是这样了,探索和尝试它是有一定的发散性的,虽然我们在这个课上,有一些老师也比较对发散这一块也是有一点比较疏突的,为什么?因为这个发现,它的不可预测性太强了,有时候教师觉得,这一部分很难驾驭,往往想发散,又怕发散出去收不回来,所以这一个有时候用起这个方法感觉也是很矛盾的。那么下边要进行的验证的环节,应该是说它的一些副的目标,就是第二个或者第三个目标的完成,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个验证环节是怎么样来进行,组织这个环节,有一些什么应该掌握的窍门,就是组织这个环节的要点。

第一,首先教师要创设相应的物质条件,让幼儿能够动手操作,如果说你这个验证,你不给孩子提供东西,只是说你知道了,你说一说我听听,光说不练是假把式,这个地方就让教师必须要提供现实的一个场景,或者是现成的材料,让幼儿能够动手去进行操作,然后把自己的想法来进行一下验证。

第二个就是引导幼儿选择一个适当的方法,尝试这个记录操作的结果,这个也不多解释了,我觉得上一个教学方法中已经解释了,就是说孩子他操作验证的时候,进行动的材料是比较多的,就是说动了这样,然后他又做那样,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兴趣转移的非常快,如果不接着记录下来,可能到最后他想着的只是他手头拿着的那一样,或者是刚刚做过的那一件事儿,所以说给孩子提供记录纸,学

会记录,通过记录来分类,来比较、来观察,这也是教给孩子,可以说科学方法里面应该他掌握的一种,我们教师心里应该有的对待科学的一个态度。

第三条就是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和条件,促进幼儿经验方法的学习和借鉴,那么这一条就是说在验证环节里面,孩子他对经验的掌握,并不是一刀齐的,就是说他也掌握了,他也掌握了,他对这里面的兴趣点、知识点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说他对这个经验的掌握,也是有优势,有劣势的,我们也知道,老师用他的方法来讲,孩子也不一定能明白,但是孩子之间的互相模仿学习,他的效率是非常高的,这一点我也不一味举例子,就是说我们在这个验证的环节中,就是充分发挥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或者合作,让幼儿之间把这种经验,你会做什么,在这个地方我是怎样做的,你看看我做的,然后我是这样做的,你是怎么做的?我看看你做的,然后这种经验之间的互相融合,互相弥补,我觉得比老师要教他,可能效果还要好,这是一点,就是说我们在验证环节里面,一定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能够合作,能够幼儿与幼儿之间互动的这么一个方法,或者是机会和条件。

第四条就是因为孩子的验证了,他已经有了操作的经验了,或者说他已经有了一定的操作基础了,他可以自己相对来说,比较专注的来进行自己的一些活动了,那这个时候老师可能从时间上,或者从形式上,就有了一定的多余的经历和时间了,这个时候我觉得老师还要做一件事儿,就是去关注这里面总是有一些孩子,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他对你这节课上,你引导的东西,掌握得并不是很好,或者是说这样的孩子,他天性胆小,不敢动手,或者怕出错,也有这样的孩子,但这个时候,我觉得教师就可以留出那么一点精力或者时间来关注一下这一部分孩子的发展,这个我觉得也是我们教师照顾全面,或者是全面发展,或者因材施教中的一个要求吧!

第五个就是其他的一些常用的方法,就是说我们在设计验证环节的时候,根据你这个教学目标达成的情况,或者你的教学目标的要求,或者是内容材料这些不同,就是老师也要预设一些过程中,怎么样有一个递进,从易到难、由浅入深这样有一个设计在里面,就是说我不能把材料推给孩子了,你自己去玩儿吧,玩到什么样就是什么样,那么这样很可能就是无效的操作,看起来玩的很乐呵,实际上它没有什么效果,所以老师一定要设计一个层次,或者设计这个特别关键的问题来引导孩子的操作,这是第五条。验证环节,他写了一个成功的喜悦,也确实是,能把自己刚刚学到的本领用到这一个活动中,我觉得孩子肯定是非常兴奋的,那在这个过程中,这一个教师,他没有全部放给孩子自由的操作,他还有一个设计,就是老师提前和孩子先猜测这个电池正负、负负、正正之间的这么一种连接的关系,先让孩子猜一猜,是正对负,负对正,还是正对正,负对负,这个电池才能发挥作用,他先让孩子猜,在猜完了以后,然后又去操作,操作完了回来以后,又来修正他猜的结果,我觉得这个老师设计的应该说比较有心的一个老师设计的这一部分,对这个孩子的验证,就起了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不会让他的引导里边有很多无效的操作在里面。可以说他每一项操作,孩子要去操作的目的性就非常强了,那这个教学方法的验证环节和上一个教学方法的验证环节,名称是一样的,但是它也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刚才我讲到的,就是我要验证的,比

如说这个电池,正极对负极,它才能让这个电动玩具动起来,响起来,亮起来,也就是说它只有这一个唯一的正确答案,而这个探索,像我刚才说的实验操作法中,它就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答案,或者唯一正确的答案,它只能有一个相对来说正确的答案,你比如说我要让这个快的,或者是慢的变快,或者是快的变慢,它有好多的方法可以操作。就是刚才我说一张纸吧!本来一张纸是飘飘悠悠是落得比较慢的,但是如果我把它折成一个小飞机,可能出去落的就很快,那我把它团成一个纸球,扔出去,它也会落得很快,或者抛上去,它落得也是非常快的,这个小飞机往上,它可能就落得比较慢,因为那个飞机就是为了让它滑行更长的距离,所以说在那个实验操作法里的验证环节,是没有标准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答案,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它的操作的结果是非常的分散的,孩子不同的能力、不同的经验,都能得到体现,老师虽然驾驭起来有难度,但是孩子得到的东西会更丰富一些,但是这个观察认识型就正相反了,它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不管你怎么验证,最后要得到的就是这个正对负,因为负对负、正对正,这个电动玩具是不可能玩儿起来的,所以说这两种方法,它里面有这么一个区别,我觉得老师也记住这一点就可以。

其实这也是这两种教学方法里比较大的一个区别,也是一开始我说的这一个,为什么观察认识型的教学内容,对我们现在的科学领域的教材里面,就好像感觉越来越少了,即使有也更多的倾向于观察认知的操作方法,而不是像实验操作的教学方法,用这种方法,就比如这节“有趣的电池”,它里边也是加入了很多的一些实验操作的一些环节,或者是投入的材料什么的,多给幼儿提供这种机会,虽然它的答案是唯一的,但是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还是给他提供了很多的让他自主来操作验证的机会的。也就是说,在现在这个教材中,实验操作型这种内容也是越来越多的,你在网上搜一搜也会看到,像这一类的教案也是特别多的,而且我们在组织活动的时候,这一类的教案,因为它的不预测性,虽然增加了老师驾驭教学活动的难度,但是也更容易出彩,看着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也让我们感觉到更欣慰一些,确实是这样。

那么我说到这里,也可以说在幼儿热火朝天的操作的这个过程中,这个科学方法,这个教学方法,我也就基本上介绍完了。然后这个教学活动在进行到这里的时候,基本上已经接近了尾声了,但是在课例中还有一个环节,前面我已经说过,它虽然不在教学方法中体现,但是我们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也是应该重视的,就是这个延伸和拓展环节。延伸和拓展环节,就是说每一个教学活动里面,都应该是有的,但是根据材料的不同,或者是根据你这个教学方法的采用,可能有不同的组织方式,那么在这一个教学活动里面,这个教师她就是把电池的种类及用途,比如说电池一定要节约用电,把这个理念让孩子知道,然后说废旧电池是会污染环境的,我们应该怎么样做,就是一种非常简单的一种提醒或者交流,她把它作为一个延伸的环节,让孩子在这个地方,它也牵扯到其他领域的一些教学目标,比如说废电池一定要回收回来,这是牵扯到社会里面的,或者说一些生活方面的一些目标了。说到这里,第二个教学方法,我就介绍完了。也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听得更清楚明白,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我们可以再交流,如果你在教学过

程中运用这些方法的时候,发现了更好的经验,那我们大家更应该继续交流。

我介绍的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应该说他们这两种教学方法,适用的年龄班是不同的,那么在座的老师,你认为这两种方法,它们各自是在什么样的年龄班中运用效果会比较好呢?我觉得这一个可能大家一想也能想出来,应该说实验操作这个教学方法,是在大班中运动比较多的,因为大班的孩子,不管是从操作能力、生活经验,他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这个实验操作型的他才能进行起来,如果你要在小班的话,这种方法,我估计肯定是老师会尴尬的一塌糊涂,因为孩子他没有经验基础,也没有交流沟通的能力,所以这种方法在小班是不适用的,在中班你可以试一试,如果老师有比较强的素质,比较强的能力,有驾驭教学活动的这种能力,我觉得在中班你可以尝试一下,根据内容的不同。

那观察认识教学法,可能它就通吃了,不管中班、大班、小班都能用到,小班和中班会用的比较多,因为到了大班,很多的教学内容都已经转成了实验操作型的教学内容了,如果是有观察认识型的教学内容,那我们采取的方法,肯定也是比较倾向于实验操作型这一种教学方法来进行,但是虽然是最后刚才我讲了,得出的答案是唯一的,但是这种过程,这种教学活动的设计理念,是和实验操作法是相通的,这是第一个问题。

后边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就是我们来对照一下《纲要》中的教育内容,大家来看一看这些教育目标是怎样对应这个不同年龄班幼儿的,然后我们可以确定,我们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比较合适,就是说《纲要》中对科学领域的教育要求一共有8条,我是这样给它分析的。

1、2条是面向小班的教学内容的,我们来看3、4条,3、4条的要求,主要在中班教学内容中体现的。那么再看5、6、7、8,5、6、7、8里边,第6条和第7条是什么?是数学内容要求的,这个数学内容虽然也把它划分到科学内容里面,但是我们甭管是从教学实践中,还是从我们的思想认识中,这个数学内容,它应该还是一个很独立的、有自己的内在逻辑联系的一个教学领域,我们这次的培训活动,也是把数学领域单独的拿出来,单独的进行的,所以说6、7条我们可以先不管它,来看第5条和第8条,那么第5条和第8条,我觉得它的这些教育要求,主要是在大班教学内容中来体现的,当然大班的教学要求,是包含着中班和小班的教学要求的,那中班的它是包含着小班的教学要求的,就是说《纲要》中给我们提出的教学要求,它也是有层次性、有递进性的,我们这么解读实际上是不对的,但是我这么一解读,大家在把握每个年龄段孩子科学教育的目标的时间,是有帮助的,你可以仔细地回去对照一下,《纲要》中的这一个教学要求,看一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固定的这么几种教学方法很难得到预期的效果,一个成功的教育活动,它也不是单纯的一种教学方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好多种方法的灵活地结合、灵活地互补,然后教师根据这些教学活动来选择适宜的最合适的教学方法,这一个教学活动的目标才会达成的最好。那我们幼儿教育面对的是时刻在发展的幼儿,我们构建成型的这种教学方法,也只是一种尝试,我觉得也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那么我今天讲这些教学方法或者课例介绍给大家,也是希望大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对这些教学方法有一个更好的丰富和提升,让它也能更好地来反过来促进我们的教学活动质量的提升。(结束)

第二篇: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问题与对策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问题与对策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是幼儿社会化的桥梁,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语言教育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有关领域的目标内容及要求,有着科学而明确的规定,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首先我们来看《纲要》中有关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纲要》中规定了语言教育有五方面的内容:

一、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三、能清楚的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四、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五、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纲要》中关于语言教育的内容与要求有七个方面:

一、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教育环境,支持鼓励先与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的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二、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三、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者是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学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

六、培养浅阅读和浅书写技能。

七、是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该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纲要》中还提到了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指导要点,这一共有四个部分:

一、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二、幼儿语言的发展以及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三、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四、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的关注,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的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以上是《纲要》对幼儿园语言教育所做的纲领性的指导。

那么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有哪些语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呢?实际上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既包括了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专门的活动内容,也包括从幼儿入园的问候、晨间谈话,到幼儿离园时的道别等各个环节之中。当然还有其他领域活动中的语言教育内容,可以说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是涵盖最广、涉及领域最多的内容,因此可以把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大体分为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和渗透性的语言教育活动两类。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包括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文学活动和早期阅读这五种基本的形式。渗透的语言教育活动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往,自由游戏中的语言交往,其他领域活动的语言交往,还有随机渗透的日常生活环节中的语言交往,我们在幼儿园语言教育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感到比较棘手的问题,我们就先从谈话活动说起吧!幼儿园的谈话活动被很多老师认为,是最难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常常会感到无从下手,要么放不开,难以达成教育目标,要么收不拢,把有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变成了无目的的闲聊。要想解决好这些问题,教师首先要澄清思想,提高认识,明了谈话活动的基本特点和主旨要领,那么有明确教育目标的幼儿园谈话活动,有哪些特征呢?咱们来看一下。

幼儿园谈话活动是帮助幼儿学习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活动,概括起来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谈话活动是有具体幼儿感兴趣的中心话题的。它包含了三层意思。第一,幼儿对话题有一定的经验基础。第二,有一定的新鲜感。第三,对幼儿近日生活的共同关心点有关。

第二个特点是谈话活动注重多方的信息交流。一是谈话活动的语言信息量较大,当幼儿围绕中心话题交谈个人见解时,他们的思路是相对开阔的。二是他们的语言经验各自有别,因此语言形式丰富而多种类。三是谈话活动的语言交流方式多,有师生之间的交流,幼儿和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交流的对象范围也会相对的大一些,它给幼儿提供的学习运用语言的机会,使其他活动所不具备的。第三,谈话活动拥有宽松自由的交谈气氛,宽松自由的气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不要求幼儿统一认识,允许幼儿根据个人的感受发表见解,针对谈话的主题说自己想说的话,说自己独特的经验。其二,不特别强调规范化的语言,谈话活动鼓励幼儿愿意交谈,积极说话,善于表达个人的想法,但不要求他们一定使用准确无误的句式,连贯完整的语段,实际上谈话活动更重在给幼儿提供说话的机会,让幼儿在语言交流过程中操练自己的语言,并通过互相的影响提高对语言的敏感程度,从而来发展自己的语言。

四、幼儿园谈话活动,具有较丰富的话题素材,幼儿生活中的一切无论是花草树木、飞鸟游鱼,还是家人同伴,玩具图书,只要他们感兴趣,几乎都可以成为谈话活动的资料,那么怎样组织谈话活动呢?首先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幼儿谈话活动的话题应该是孩子们特别熟悉的,与他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如我喜欢的人物、动物、玩具、图书、衣服、植物等等,我周围的人像父母、同伴、老师,我参加的活动,春游、参观、访问、玩游戏等等,这样的话题因为是幼儿所熟悉的,孩子才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其次话题要有趣味,能够激发幼儿谈话愿望,幼儿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更乐意去交谈去探索,所以老师应该随时关注幼儿的活动,捕捉幼儿的兴奋点,让孩子有话愿意说。

第二点就是要创设宽松自由的谈话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亲密的同伴关系,是促进幼儿沟通交流的前提,民主、宽松、愉快的谈话氛围,是谈话活动有效的保证。教师应该真诚平等的同孩子交流,耐心地倾听幼儿的每一句话,不断鼓励支持幼儿,努力营造宽松的氛围,幼儿在这种民主友爱的氛围中,没有压力,无拘无束,自然就有话敢说了,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交流,与好朋友交流等形式,为每个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交流与学习的语言机会。

三是适时评价,让幼儿有话会说。在谈话活动中,教师还应及时地对幼儿进行指导与评价,这对激发幼儿的谈话热情,帮助幼儿养成倾听的习惯,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是极其有效的。评价要在鼓励幼儿交流的基础上,给幼儿积极的肯定与支持。第一,要淡化幼儿的错误。幼儿由于受生活经验,词汇量和思维特点的限制,在交流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意思不准确,用词不正确,或者扯题、跑题等现象,对于幼儿交流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必太在意,要耐心听幼儿讲完,不要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要相信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会逐步的发展和提高。第二个就是要关注个别差异。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存在个别差异的。对那些理解能力、用词及表达方式处于弱势的幼儿,教师要特别的给予帮助和关注。对他们每一次的参与,教师都要有意识地及时给予积极的肯定。第三,要适时进行指导,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表现,当幼儿出现错误时,教师要适时,就是抓住合适的时机给予指导,还可以通过同伴之间的互相学习,教师的规范语言等来感染幼儿,帮助他们掌握表述的技巧,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让孩子真正的有话会说。

谈话活动的组织有几个具体的环节,包括:第一,首先要创设谈话的情境,引出话题。通过一定的情境创设,启发幼儿的兴趣,启发幼儿对话题有关经验的联想,打开言语表达的思路,做好谈话的准备。目的在于激发幼儿谈话愿望和兴趣。创设谈话的情境有几种方式:一是借助实物或者是道具,向幼儿提供与谈话主题有关的可视形象,启迪幼儿谈话的兴趣与思路。比如你最近发现孩子没,对动物特别感兴趣。如果直接带一只小动物来,比如一只小狗,孩子们的话题一下就会打开了,因为他的兴趣点特别的高。二是用语言创设情境,教师通过自己说一段话,提一些问题来唤起幼儿的记忆,调动他们的经验,以便于幼儿能够顺利的进入谈话的情境。三是用游戏或者是表演的形式创设谈话的情境。第四种是综合的形式,就是以上三种模式的混合运用。这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的最多。

第二,是要围绕话题自由的交谈。在幼儿的话题开始之后,教师接下来要向幼儿提供围绕话题自由交谈的机会,这一步骤的目的在于调动幼儿,对个人谈话中心话题的知识储备,运用已有的谈话经验,交流个人的见解。组织和设计这一步骤时,注意也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要放手让幼儿围绕话题自由的交谈,可以不示范、不提示、不纠错,遵循这样三个原则。让幼儿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说出自己想说的话。第二,要注意鼓励每位幼儿积极参与谈话,真正形成双向或者是多向的交流,可让幼儿自己选择交流的对象。注意的第三个方面就是教师必须参与并观察幼儿的谈话情况,这样做就是为下一阶段指导做好准备。谈话活动的第三个步骤就是引导幼儿逐步拓展谈话范围,使幼儿会谈。经过让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的活动阶段之后,教师要集中引导幼儿,逐步地拓展话题范围,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在集体范围内谈话,我们可以还是以小狗为例,小朋友都知道狗是人类的朋友,那还有哪些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呢?为什么这么说呢?把孩子们分散的话题,集中到统一的话题上来。教师的提问和引导,要逐层拓展,发展幼儿的谈话内容,给幼儿提供学习运用新的谈话经验的机会。

第四个环节是隐性示范新的谈话经验。这是一个总结提高的阶段。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谈话经验时,不是用示范、指示的方式直接告诉幼儿,而是通过深入拓展的谈话范围将这种经验逐步传递给幼儿。在帮助幼儿梳理思路、总结谈话内容的过程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新的谈话经验,教师在设计这一步骤时,要特别注意思考自己说什么和怎么说,万不可信口开河,或者是无话可说,因为这直接会影响到谈话活动的教育质量。下面我们就一个谈话活动“我的爸爸”来谈一谈这样一个活动设计。

这个案例是这样的,目标是有三个:一是引导幼儿,围绕主题谈话,学会用简短的语言介绍自己的爸爸。

二、鼓励幼儿养成安静的,听同伴说话,轮流交流的习惯。

三、使幼儿增进对爸爸的了解,培养幼儿关心和热爱爸爸的情感。这三个目标。你看这个主题的设计,话题的设计,就是幼儿比较熟悉的,就能够容易引起幼儿积极而有序的交谈,基本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他们已有的经验。这个谈话活动目标比较全面。其中有培养幼儿倾听他人谈话能力方面的要求,有帮助幼儿学习围绕话题表达个人观点方面的要求,也有帮助幼儿学习口语交谈规则方面的要求,这些目标也符合谈话活动,对小班幼儿的具体要求。他的活动准备是这样的,事先请幼儿观察自己爸爸的日常生活,了解爸爸在家做些什么。第二,就是每人带一张自己爸爸的照片、活动过程,第一是通过提问,引出谈话的话题。教师先谈话,激发幼儿对谈话,对谈爸爸的兴趣,老师会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爸爸,个人的爸爸都不一样,今天请小朋友来说说你的爸爸是什么样子的?他在家里做些什么事情?由于幼儿对自己的爸爸比较熟悉,所以谈话情境的创设就采用了提问的方式,除此之外也准备了爸爸的图片、谜语等,也可以用来创设情境,引出谈话话题的。话题开始之后,就引导幼儿围绕我的爸爸自由的交谈。可以将幼儿分成两个小组,或者是和身边的小朋友结伴,请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照片,向同伴做介绍,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轮流参与幼儿的小组谈话,了解他们的谈话内容,间接的引导幼儿围绕主题谈话,这一步就要求幼儿借助照片围绕主题在小组或者集体面前自由交谈,对爸爸的认识,这里的照片至少有两个作用。其一,是避免了幼儿谈话是否跑题,因为拿着照片嘛。其二,是诱发幼儿对爸爸的记忆,幼儿看着爸爸的照片,就容易想起爸爸跟他一起做过的事情,或者是爸爸的一些性格习惯等等方面,这样的幼儿就会有话可说。然后幼儿自由交谈完了,就开始引导幼儿进入集体谈话的环节了,教师就请个别的幼儿,在集体面前谈自己的爸爸,要求幼儿围绕以上的两个问题,大胆的讲出自己对爸爸的认识,教师要及时对幼儿的谈话给予赞许和鼓励,对认真专心听同伴讲话的幼儿也给予鼓励,这样暗示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这一步就是幼儿互相学习谈爸爸的不同方法,分享同伴的经验,因为每一个人,在集体面前谈话后,教师都要进行一个简短的讲评。第四个环节就是通过提问来拓展谈话范围,教师可以提出如下的问题,如你喜欢你爸爸吗?为什么喜欢他?你愿意为爸爸做些什么事情呢?鼓励幼儿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第二个就是幼儿在谈话过程中,教师要用平行谈话的方法,为幼儿提供新的谈话经验,这也是符合小班幼儿学习特点的,老师可以这样来说自己的讲述。我的爸爸是老师,爸爸的工作很辛苦,每天晚上都要看书写文章,他会说很多有趣的故事,我常和爸爸一起整理图书,还帮爸爸做其他的事情,我喜欢我的爸爸,这是老师给孩子们的一个范例。然后是教师的小结,可以引导幼儿想一想,爸爸都很爱自己的宝宝,希望我们的小朋友都成为好孩子。我们要关心爸爸,要爱爸爸,教师在这个环节中,通过提问,你喜欢爸爸吗?为什么喜欢他?你愿意为爸爸做些什么事儿?这一系列的问题,就启发引导幼儿逐步拓宽了谈话的范围,使幼儿在谈话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新的谈话经验。再一个比较严肃的谈话之后,就可以用一个欣赏歌曲——“好爸爸、坏爸爸”来结束活动,让孩子在这个游戏中,快乐的唱唱跳跳中,来感受爸爸的爱。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幼儿园的讲述活动。幼儿园讲述活动是让幼儿凭借一定的讲述对象,在相对正式的语言环境中,使用较规范的语言,独自完成的语言表达活动。幼儿园讲述活动的作用在哪里呢?第一是培养讲述能力,这是显而易见的。培养讲述能力是语言教育的目标之一,在讲述活动中,幼儿需要独立的构思,讲述的内容、顺序、重点,考虑怎样让别人理解自己的话,如我喜欢的活动区,那孩子在谈话之前,首先就要考虑,自己喜欢哪些活动区,先讲什么,再讲什么,重点讲哪些内容,用什么样的句子和词汇来描述,所以讲述活动能够帮助幼儿掌握讲述的一般方法和一些特殊的方法,使幼儿能够连贯完整清楚地讲述某一事物,说出自己想说的事,第二个作用就是锻炼幼儿的独白语言。什么是独白语言呢?就是独立构思和表达对某一内容的完整认识的一个语言,我们统称为独白语言。第三个作用就是教给幼儿认识事物的方法。因为任何的讲述,讲述前都要有一个观察认识,或者是思考的过程,就能够让幼儿认识到、学习到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顺序。第四个作用是发展幼儿思维和想象力。讲述活动是一个综合的思维过程,幼儿要经过一定的推理、判断、分析才能认识自己所要讲述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连贯的表述出来,再观察讲述中,有时还要展开丰富的联想,这也有助于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讲述活动的主要类型,一般的有看图讲述、情境讲述、生活经验讲述、实物讲述几种类型,当然了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方法,那我们来看看讲述活动的主要类型。

讲述活动一般有看图讲述、情境讲述、生活经验讲述、实物讲述几种类型,当然也可以有其他的分类方法。看图讲述就是根据图片的内容进行讲述的语言活动,有单幅图、多幅图、排图、拼图、绘图、粘图等等这些讲述形式。情境讲述,就是根据儿童经验来设计情境。通过角色表演或者是木偶表演,在引导幼儿观看表演的同时,要求儿童凭借对观看表演的理解进行的讲述活动。生活经验讲述,就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用完整连贯、有条件的语言,来讲述自己生活中所经历的或者是见过的,有深刻印象,或者是特别感兴趣的事情,这种讲述活动是这样。还有一种是实物讲述,就是使用具体的实物作为凭借物。如生活用品,玩具、教具等等,指导幼儿感知理解实物,并进行讲述的一种活动,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步骤:

步骤一:是感知理解讲述对象。幼儿的讲述活动具有相对固定的讲述对象,就是凭借物,因此在设计组织讲述活动时,首先要帮助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感知理解讲述对象,主要通过观察的途径进行。这里说的观察主要是通过视觉汲取信息,如看图讲述、实物讲述、情境表演讲述,而听录音讲述,比如夏天的声音,就是先让幼儿听,录有夏天小动物的各种声音的录音,再通过想象进行的讲述,这是通过听觉的途径来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教师怎样指导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呢?这要把握三点,要注意的。一个是要依据讲述的类型特点来感知理解讲述对象。你像叙事性的讲述,就要重点感知理解,事件发生的过程、顺序,以及人物在其中的作用、描述性的讲述、观察的重点就应该放在物体或者是人物的形态、动作状态、特征等等方面。要把握的第二点,是依据凭借物的特点,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第一个是依据讲述类型的特点。第二个是依据凭借物的特点。讲述活动中凭借物是很多种多样的,也有平面的,也有立体的,也有活动的、连续的等等。教师在指导儿童感知理解讲述对象时,一定要抓住讲述对象的特点去组织观察活动过程。第三个需要注意的就是要依据具体的活动要求特点来感知理解讲述对象,因为每次活动的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指导重点就要有针对性、要具体,如有时是围绕中心重点讲,有时是要学习,按照顺序讲,讲述活动步骤之二,是运用已有经验来讲述,在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前提下,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讲述,这一步骤的活动组织要尽量放开,让幼儿自由的讲述,给他们充分的机会和时间,运用已有的经验来进行表述。经验讲述的方式很多,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一个是幼儿集体讲述。还有就是幼儿分小组讲述。再一个就是幼儿个别的交流讲述。

教师在指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讲述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讲述前交待清楚老师的要求,提醒幼儿要围绕感知对象进行讲述,避免跑题。二是在幼儿讲述过程中,注意倾听幼儿的讲述内容,发现幼儿讲述中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当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下一步的指导。

步骤之三是要引进新的讲述经验。经过这种自由的交流,这种开放性的讲述后,教师应该将活动导入到收的程序了,就要为幼儿引进新的讲述经验,这个方式也可以归纳为三种,一个就是教师示范新的讲述经验,在幼儿自己讲述的基础上,教师提出新的讲述思路,比如幼儿在讲一个拼图故事,用连贯的有情节的故事形式再现,那这个就可以孩子们讲完之后,教师就可以把图重新的做一个摆拼,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再把这个情节,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重新讲一遍,就给孩子一个不同的示范,但要注意教师提供的仅仅是讲述思路的一种,绝不是儿童重复复述的样板,如果教师误解了示范的作用,让孩子死板地按照老师的模式来讲述的话,就会极大地影响儿童讲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注意把握的第二点就是教师通过提示引进新的讲述经验,教师可以从分析某一幼儿的讲述入手,和孩子们一起来归纳新的讲述思路,如讲述各式各样的杯子,孩子们讲完了之后,讲师说刚才小朋友讲的真好,他讲的时候是先讲的什么呀?先讲的杯子的颜色对吗?对!又讲了什么?是讲形状的,那这个杯子有几个部分组成呢?是用什么做的呢?有什么用途?还在问什么样的杯子,通过这样引导孩子边问答边讨论的方式,帮助幼儿理清讲述的思路,引进一个新的讲述经验,虽然老师没有明说,可是老师这样的逐步引导,孩子们就会明白了,讲的时候要先讲什么,可以先讲颜色和形状,然后讲它的组成,然后讲它的用处等等,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新的讲述经验了。讲述活动的步骤之四,就是要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这是讲述活动的最后一个步骤,这个迁移新的讲述经验,有几种模式,一是由A及B,什么意思呢?就是当幼儿学习了一种新的讲述经验后,教师立即提供同类不同内容的机会,让幼儿用讲A的思路去讲B。如刚才说的,学习了他用这种模式讲的杯子,可以再拿过一个玩具来,让孩子用同样的这种模式方式来讲,先观察它的颜色,再观察它的外形,再观察它的制作材料等等,就是来讲述相同的另一个东西,这就是由A及B的讲述。

第二,还有一个模式就是由A及A,这个意思就是,教师示范新的讲述经验,并帮助幼儿理清思路之后,让孩子来尝试用新的讲述方式来讲述同一件事、同一情境,但要注意鼓励幼儿,创造性的运用新的讲述经验,尽可能的避免绝对的模仿和复述别人的话,就看了情境表演之后,老师可以做一个示范的讲述,讲完了以后,小朋友们,你也来讲一讲吧!让他就是把刚才这个过程重新自己来调整,在理解的前提下,再进行一次讲述。

第三种模式就是由A及A1,这是什么意思?教师就是在讲述原内容的基础上提供拓展或者是演示一些原有内容,提供这样的讲述机会,帮助幼儿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A就是原来的模式,这个1就是在原来模式后面,稍微的拓展了一点内容,比如讲述图片,讲述完了之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来,那么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孩子们在稍稍地进行一点拓展,再重复前面经验的前提下,进行新的讲述的提升,这样我们也是通过一个案例来看一看,这是一个大班的讲述活动案例,粉红色的雨靴,它的活动目标是这样的,一是引导幼儿通过合理的想象,理解图中小白兔是如何帮助,小蚂蚁和鸟妈妈的情节与主题。第二,要求幼儿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整连贯地讲述图片中的主要情节和发展过程。第三,是引导幼儿在讲述时,感受到帮助别人之后的快乐。活动准备是这样的,一个教学挂图,粉红色的雨靴,还有一个就是准备一双实物的雨靴,活动过程一开始当然是要感知讲述对象了,先出示一双雨靴,就问小朋友,小朋友们说一说,雨靴有什么用处?大家看一看,这雨靴像什么,他可以做什么,孩子们在回答了一系列问题之后,教师进一步的引导,那大家想一想,如果把雨靴送给小蚂蚁,可以用它来做什么?如果把雨靴送给小鸟呢?它又可以做什么?一开始就把讲述对象,要孩子需要思考的问题提出来。先去感知,通过这样的谈话引题之后,开始出示挂图。这个教师可以自己可以做一个设想,就说下雨天大白兔穿着什么出去了?它又遇见谁啦?你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小蚂蚁为什么哭啦?小白兔又是怎样去帮助它的?那它走着走着又遇见了谁?鸟妈妈为什么哭?小白兔又是怎样帮助它们的呢?小白兔帮助了这么多小动物,它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这一系列的提问都是老师设想出来,帮助幼儿来观察图片。然后就要引导幼儿,运用经验进行讲述了。教师可以引导小朋友,谁能够看着这几幅图画,按照图画的内容,试着讲一下。孩子有的会急于想讲,这样老师也要给他一个自由讲话的机会。好!先请小朋友,在下面自己讲一讲,让他们讨论一下,然后再请个别的小朋友来讲,当某一个小朋友主动的在集体面前来讲述的时候,一定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小朋友在讲述过程中,如果出现了问题,教师可以采用插话的方式,帮助他来纠正,帮助他调整他的讲述内容。第三个环节就是引进新的讲述经验了。孩子们在自由的交谈之后,在讲述之后,教师可以来把示范性的经验讲给他们。那么你们想不想听一听老师是怎么讲的?可以说,我们小朋友在讲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来讲一讲,老师就按照顺序讲了,小白兔穿着什么出门啦?它在听谁哭,等等,这样一步一步来讲下去。老师讲的,刚才老师讲的和小朋友讲的哪个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作一个比较。老师的经验让他认识到。

好,那小朋友可以按照老师的方法来讲一遍,看一看哪个小朋友讲的语句连贯,给他提出一个高的标准,语句连贯的讲述。

第四个环节,就是迁移新的讲述经验了。我们小朋友可以动脑筋想一想。那个小白兔还可以用雨靴去帮助谁呢?这个它是一个发散性的,这个迁移新的讲述经验,就把他现有的经验用到他想象的情境中去进行讲述,对于个别小朋友能够大胆讲的,一定要给予表扬,那么还可以鼓励孩子们,下课后我们还可以互相讲一讲,想一想,他用雨靴,还能去帮助谁?是怎么帮助的?那我们应该怎样向他学习呢?最后最好有一个小结,你像我说老师可以这样总结,我们小朋友今天看了,小朋友帮助别人的事情以后,我们也要善于去帮助别人,因为被帮助的人会很快乐,而帮助别人是一件更加快乐的事情。希望我们班每个小朋友都变成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这样一个讲述活动,就可以一步一步的从头完整的结束下来。

在谈完了讲述和谈话活动之后,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幼儿园语言游戏的教学。幼儿园的语言游戏教学,也是一种智力游戏。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以发展语言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由于此类游戏是以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达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所以我们一般也称它为听说游戏。按照语言教学游戏,对儿童语言发展作用的主要方面,可以把语言游戏划分为五种。一个是语音游戏,你像有听音辨音游戏。练习发音的游戏,如小班,我们经常进行的一种游戏像“帮妈妈买东西”,练习J、Q、C的发音等等。第二个方面是词汇游戏。因为年龄段不同,对词汇的理解与丰富要有所侧重。你像三岁以前,要以名词、动词为主。小班就应该重视动词的丰富和运用。中大班在丰富各种词汇的同时,应该注重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第三个就是句子游戏了,句子游戏是训练幼儿能够正确的按照语法规则,用词来组成句子,并且能够正确地运用各种句式句型。第四个是描述性的游戏。以训练描述能力,发展连贯语言为目的,如“猜猜他是谁”,这样的游戏就是很明显的描述性游戏。第五个就是故事表演游戏。这个故事表演游戏,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理解使用文学语言,培养幼儿在他人面前自然大方说话的习惯,它不同于自发游戏,因为这个不是表演游戏,是教师创编的,有着明确的教育意图的活动,你像故事表演“三只蝴蝶”,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有教育指向性的一个表演游戏。幼儿园语言游戏,有几个明显的特征。一个是有明确的语言教育任务;第二是要有一定的规则;第三有一定的结构。游戏结构就是达到教学目的了。这个语言游戏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第二个是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有效的提高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游戏的作用,恰恰也体现了《纲要》的精神。

那么下面我们来谈一谈,语言游戏设计与组织实施,一个完整的语言游戏,一般包括着游戏目标、游戏准备、游戏玩法、游戏规则四个部分,趣味性一般体现在游戏的玩法中,一个完整的语言游戏,首先要有明确的语言教育要求,及幼儿通过游戏所要实现的语言教学目标。游戏目的可以是单一的,你像练习听音的游戏,也可以是综合的,像练习听音、发音、表达这样的。其次一个,就是规则,玩法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幼儿在能够完成游戏的过程中实现教学游戏的目标。再次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因为只有做到有趣,幼儿才能爱玩儿,并在玩中受益。最后一个,教师要根据游戏内容的需要,准备好教具,使游戏生动形象,更具吸引力,语言游戏可以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环节,也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活动。当我们把它作为一个新事物的完整的教育活动来组织时,它就包括了这样四个环节,一个是设置游戏的场景,就是利用相关的实物创设,如图片,或者是利用动作创设,如模仿动物的动作,运用生动的语言创设等等,这三种方式来创设游戏场景。

第二个就是教师介绍游戏玩法和规则,一般都是介绍完了游戏玩法,讲清楚的游戏规则。然后教师做示范玩法。第三是教师要引导幼儿游戏,这个引导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教师的引导方法也是不一样的,你像小班,小班的语言游戏,教师就可以直接的参与其中,担任其中的角色,可以先请能力强的幼儿一起玩儿,在这个过程中,就给其他幼儿做示范,逐步过渡到全体幼儿,都学会这个游戏,在中大班教师就可以先讲清楚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后,就请能力强的幼儿来做游戏。这样既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又可以检验幼儿是否明确了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如果发现孩子不会做,这样的话,你就要找原因了,是孩子没有听明白游戏的规则,还是没有明白游戏的玩法,发现了问题,并及时的纠正。在这个过程中,就让全体幼儿,逐步明确了玩法和规则后,就可以放手让孩子们正式开始自主性的游戏了。

第四个环节就是自主游戏,当孩子在自主游戏的时候,这个环节教师的工作是很重要的,首先要观察游戏进程,并随时提供帮助。第二个要关注到个体,及时的指导。有的孩子他很聪明,很快他就学会理解了,游戏玩儿的很好,有的个别的幼儿,他理解的慢,学习的慢,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个别指导和帮助,在孩子玩过了游戏之后,第三个步骤还要组织孩子来评议、来总结,谁做的好,谁做的不好,好在哪里,大家怎样改正,这个过程提升游戏水平的过程,也就是提升孩子学习的过程。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幼儿园的文学活动,幼儿园文学活动是以文学作品为基本教育内容,而设计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它的主旨在于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文学作品,感知文学作品,并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相关经验观点,或者是艺术表达方法。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听说过程,它是成人通过引导儿童,围绕文学作品,开展一系列的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视觉的、听觉的、动觉的参与,对于儿童的语言产生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文学作品会对儿童的成长产生全方位的、多通道的促进作用。那么幼儿园文学作品包括哪些内容呢?就是幼儿园的文学作品,可以说适合本阶段的心理发展水平、接受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各类文学作品都包含在内,大体上可分为故事、诗歌、古诗、绘本几种,故事你想童话故事、生活故事、成语故事、科学故事、神话传说故事等等,诗歌包括了儿歌,或者我们称童谣,还有一些游戏歌,像谜语歌、数字歌、绕口令这些,还有民间童谣等等。还有古诗、现代诗,这些适合儿童的这些儿童诗。还有绘本,绘本就是图画书,或者说连环画,这些都属于绘本教学的内容。我们来看一下文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文学作品本身的丰富性,决定了学习活动它是一个系列的、网状的结构,很多文学活动的内容,是不可能在一节课或者是几十分钟之内完成的,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活动,由浅入深的教育目的,把它分为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学习文学作品,根据作品的内容、难易程度、不同特点、用不同的方式将作品呈现给幼儿。第二,就是理解体验,理解体验是通过组织活动,进一步帮助幼儿深入理解体验作品的内涵。尤其是要帮助有切身感受的作品展示的情感心理和精神世界。第三层是迁移作品经验,进一步组织活动,帮助幼儿将作品内容,整合的纳入自己的经验范畴,使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双向的迁移。第四层是创造性地运用经验和表达方法,创设机会,让幼儿扩展想象,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表达认识,此类活动一般表现为续编、仿编、表演等的形式,幼儿园的文学作品,事实上在教学活动中,体现的最多的是故事教学。那么我们就故事教学,进行故事教学的活动,设计与组织进行来讨论。故事活动的过程,应该遵循网络设计的思路,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引导与完整的掌握作品。一般来说,由于时间的限制,应该将故事活动中的重点放在第一、第二个层次上,及学习欣赏,理解体验上。第三层,这个经验迁移和创作性的运用语言,可安排在衍生环节或者是主题活动中,也可以安排在第二课时进行,具体的环节可以是这样的。首先是导入,要创设一个情境,引出故事,可以选用一定的手段,设置一定的场景,引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常见的导入手段也有很多,你像直观教具导入,图片或者是幻灯片等等的,还有就是像用猜谜的方式引入,或者是用表演的、提问的等等方式引入活动中。

第二个环节就是教师要生动有感情的来讲述故事。教师的情感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在故事教学中,教师要表现出对故事的极大兴趣,这样辅助于一些直观的教具,像幻灯片、木偶表演等形式,用生动的、有感情的语言完整的进行讲述。语言还要注意要熟悉而准确。老师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可以一遍或者是两遍,为了让孩子提高他的理解能力,讲述语言,几遍的讲述,一定要是一致的,这样一个是便于幼儿的完整记忆,还有一个就是便于他的理解。但是为了提高他的兴趣,老师要注意,这几遍讲述的方式,要尽量的不同。你像第一遍可以是单纯的这种语言讲述,配上音乐,单纯的一种,让孩子理解语言、理解故事的一些情节,为了帮助孩子理解,当第二遍讲述的时候就可以准备一些道具,像幻灯片、图片,通过这些直观的教具来帮助幼儿来进一步的理解,这样逐步的提高幼儿的兴趣。第三,就是理解故事,第三个环节,这样通过挂图、故事、教具这样描述性的讲述之后,还有通过老师的提问,你看第一遍讲述,一般老师要提一些描述性的问题。你想这个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里边都有谁?这样很简单。还有第二层就可以提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它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为什么要这样?这些思考性的。还有一个比较能够发展孩子思维的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假如,就是老师假设一个故事情景,假如不是这样的,那么会发生什么呢?这叫一个三层次的提问方式,一个是描述性的,第二个是思考性的,第三个是假设性的,这种不同的提问方式,对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主题、情节、人物性格等等,帮他们理清思路是非常好用的。

第四个是围绕故事开展系列创造性的语言活动。这个环节就是在帮助幼儿理解了,掌握了故事的情节,理解了故事的内容和它表现的主题之后,就可以把它放在理解或者是衍生活动环节来进行安排。如故事的表演、复述,或者是创编、续编,就是刚才说到的第三层这种假设提问的方式,都可以把它纳入到这个环节,可以衍生到这个环节来,让孩子围绕主题相关的主题开展各种活动了。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幼儿园的绘本阅读教学中的策略。幼儿园的阅读活动,一般我们称为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从幼儿的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幼儿的愿望,获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发展语言想象力、思维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心智发展这样一个活动,近年来绘本教学,作为早期阅读活动的主要内容,正在幼儿园,可以说是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了。提到这个绘本,它是一种什么特征呢?事实上绘本,以前也经常见,但是我们习惯于就像连环画、图画本这种说法。是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构成的文学作品,现在随着印刷质量的提高,绘本的质量是越来越美观,越来越漂亮了,纸张的质量也特别的好,色彩特别的艳丽,这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因为这类图书,视觉传达的效果,还有版面,又特别的精美,还有就是很受孩子们喜爱,我们小时候经常看的小人书、连环画、图画书,都是属于这个绘本之类的,不过没有像现在这样精美而已,而如今的绘本,就以它更加精妙的语言文字和明快的画面,让孩子们真是爱不释手。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教学形式,现在都是走入幼儿园的课堂,那么在组织绘本教学中,应该注意怎样的策略和方式呢?这个也是根据我的经验作一些简略的介绍。一个是要以导促读,以情及趣,绘本阅读教学,因为是在幼儿园展开的,这就必须要抓住幼儿识字少,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这个特点,教师应该投入更多的感情来读故事,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故事,用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故事,像预告精彩的画面一样,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幼儿打开绘本,一看究竟的阅读热情,使阅读过程变为悦读过程,两个阅(悦)是不同的,后面一个悦,就是一个愉悦的悦,是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中感悟主题。第二个就是要注重方式,要留有空间,事实上说只有自己感悟得来的东西,才是记忆最深刻的。绘本简明的文字和细腻浪漫的图画,明亮鲜艳的色彩,对于儿童本身就是一种震撼,就是一种吸引,这种吸引是连通精致的画面,和它所表露出来的情感,所表达的意韵,一起通过幼儿的眼睛,幼儿的思考来创造出它,就是引发出幼儿内心的美。因此教师的阅读,是不能代替幼儿自身的感受和感悟的。所以在绘本阅读过程中,要重视幼儿,读图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发展。给幼儿读物观察画面,猜测内容的机会。另外不同的绘本指导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依靠重复的情节与句型来连接画面,构成悬复式结构的绘本,我们就充分利用这种悬复式的结构引导孩子们,参与到推演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来,通过让孩子猜想情节,让故事在孩子的想象中完成衔接。如果绘本的画面清新柔和,故事内容简单明了。主人公又很拟人化,又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像这一种就很适合幼儿看图讲述,有利于幼儿展开联想与想象,有利于幼儿充分表达,这样的绘本在导读中教师要利用它画面的变化,让幼儿自己去观察、猜测、讨论,激发他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孩子们爱上阅读,爱上精致的绘本。第三个要注意融入生活,感悟内涵。有些绘本图文并茂,生活气息很浓厚,充满了爱的气氛和童趣,语言也极其的优美,在读完这样的故事后,教师就可以不失时机的引导孩子模仿故事中的对话和行为,让孩子在实践中感悟故事表达的内涵。像我记得有一个故事叫带着微笑上学,当孩子们读了这个故事之后,每天下午老师总是要提醒小朋友,记得明天带着什么来幼儿园?孩子们就会说,要带着微笑来。所以,这种情感的教育,融入到绘本教学中,是效果很可观的。当阅读把快乐带给孩子时,就把无可估量的巨大的精神财富,一块带给了他们,为他们见到其一个自由的精神空间和心灵的花园,我们就可以共同的享受这个阅读的快乐。语言的教育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做教师的,要做教育的有心人,遵循一日生活皆教育的思想,集体活动中,教师给幼儿提供的语言机会,是远远不能满足幼儿语言能力发展需要的。因此要注重日常生活中语言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幼儿语言素质的提高,我们来看一下,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交谈活动。老师要利用日常的交谈,了解幼儿语言发展的状况和特点。幼儿是非常渴望教师的关注的。日常生活中,教师与幼儿有更多的交流,抓住这样的机会,进行语言教育,应该是一条捷径。在班上,每个孩子都渴望教师对他的关注,教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有很多与幼儿个别交流的机会。教师应该经常的观察幼儿,全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如哪些幼儿语言发展的好,哪些幼儿语言发展一般,哪些幼儿的语言发展较差。还有个别需要有特殊问题的幼儿。老师了解了个别幼儿的特征之后,一般就能有侧重的促进其语言的进步了。

第二是要把握随机性谈话的契机,挖掘幼儿感兴趣的热门话题,幼儿与教师的语言交流,大多是向教师报告周围的情况,或者是自己发现了秘密,或者暂时自己的作品等等,如果教师不慎重的对待幼儿的报告,或者是话题,那么交流也会很快结束了。而如果教师抓住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及时充分的引导和把握,在这种问答式的交流中,就会让孩子得到很好的发展。对于个别语言,发展滞后的幼儿来讲,教师有技巧的引导是更为重要的。

第三,是创造多项的互动的情景,营造语言交谈的氛围,给幼儿提供一个充足的自由交流的机会。幼儿之间的谈天说地,是孩子们十分乐意参加的语言交流活动,活动区就为幼儿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因此为孩子们创设较为丰富的活动区角,为幼儿创造多种自由交流的机会,是对幼儿语言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方面就要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倾听习惯的培养应该贯穿在日常生活语言教育的每一个方面。倾听习惯是语言素质的一个重要部分,不管是在欣赏文学作品,还是在与人的交流中,都需要认真的倾听,教师要做好示范,一是要耐心倾听幼儿的谈话,及时给予鼓励和纠正,二是不要随意打断幼儿之间的交谈,给幼儿尝试用语言解决问题的机会,还可以经常有意识的问孩子,你听到了什么好听的词?你听到了什么有趣的话了吗?你说给大家听一听,长此以往,认真倾听的习惯,就会逐渐的培养起来。

第五个方面就是在日常活动中,增加文学作品的欣赏活动,幼儿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有些文学作品,放在日常生活中欣赏是更合适的,让幼儿欣赏作品的生动情感,让文学作品中的美好意境和有趣快乐的情节和人物来打动感染幼儿。你像进餐前,集体活动后的休息时间,午睡前,或者醒来后,都是欣赏故事的好时机。有的幼儿园开展的午间故事会,就是利用午睡前的时段,给幼儿讲故事,让幼儿欣赏一些经典儿童文学名著,培养幼儿的文学鉴赏力。

第六个方面就是利用日常的专题语言活动,给幼儿创造更多的练习语言的机会。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之中,还可以组织一些专题性的语言活动,选择一些从幼儿的认识和经验出发,能激发他们表达欲望的内容,让全体幼儿参与其中,这个特点、这样的专题活动,一般时间是固定的。例如,晨间谈话时段,组织早间新闻活动,让幼儿说新闻、报时事,讲一讲自己的见闻。再如餐前的报菜名活动,这种活动既增长知识,对孩子进行健康教育,又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可以说是一举数得的。再如像天气预报、周末趣闻、记者采访、续编故事等等,还可以结合节庆活动,开展故事会、故事大王的评比,这类活动都会激发幼儿的表达愿望。这些活动可以根据情况进行一个时间的调整,也可以每天一次,或者是每周几次,或者是只需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那这样的专题幼儿感兴趣,因为他们每天的生活都在变化,所以他们的发现,及时的利用机会去交流,对他们的语言发展非常的有帮助。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家人配合的进行语言教育。《纲要》中强调,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伙伴,应当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的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庭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家庭教育多是以非正式的、随机的、个别化的教育方式来进行,对儿童语言的教育优势是独到的,而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要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就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支持。那么怎样来获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呢?首先要让家长明确语言教育的意义,教师要通过多种有效的途径,让家长认识到,婴幼儿期是人类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帮助家长把握好儿童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是幼儿园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达成教育一致的好方法。

第二是让家长明确语言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第三一面要让家长知道,家人配合共同教育的必要性。还要让家长知道,儿童阶段的语言学习,大多是在模仿中习得的。语言学习的特殊性,要求家庭与幼儿园必须保持高度的连续性和一致性,语言学习需要在活动中,不停的交流和反复的强化,这种一贯性和一致性,才能实现语言教育的目标,所以只有家长理解了这些,他才能很好的配合幼儿园,你比如我们坚持孩子在幼儿园讲普通话,那么家长了解了这种一贯性和一致性的原则,也有意识的在家庭中和孩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还有一个就是不但要让家长理解,其实家长对于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参与和支持是非常必要的。家庭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活动衍生场所,所以让家长成为幼儿园语言学习的指导教师,怎么办呢?像经常给孩子布置,诸如复述故事、背诵儿歌这样的任务,或者是讲述,让家长帮助孩子把讲述的内容进行记录,使家庭教育成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一个回放,所以使幼儿园的语言学习得以巩固和发展。

我们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还有会出现一些问题,那么这些小问题,怎样来化解呢?有一个是系统的导入缺乏新意,不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这是什么原因呢?像这一种,关键是要抓住幼儿喜好新奇,富于想象的思维特点,把孩子代入故事或者是诗歌的意境中去。教学导入的方式,前面已经讲过了,你像语言导入,有植入主题式,你想植入主题式举例子,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或者说老师给大家读一首好听的儿歌,还有一种植入主题式,就是还有一个是借物引题,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一位小客人,他是谁呢?他要干什么呢?出示一个,然后直接把孩子们代入语言教学的场景中。还有一种导入模式,就是游戏导入。如猜谜语,还有图画导入的模式,可以选一个与故事内容相关的画面。小朋友看,小兔子哭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呢?把孩子通过这样一个疑问,代入了故事情景。当然了任何的方法都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特性,并要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灵活的加以改变。第二,一个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教师的应答失当,挫伤幼儿表达的积极性。那么怎么办呢?也就是当孩子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仔细的听,敏锐地抓住幼儿想表达的意思,根据他的情况,帮助他总结提升,即便答错了,也要找住值得肯定的方面,给孩子积极的暗示或者是鼓励,保护孩子发言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一点是最重要的。第三个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故事教学,经常是虎头蛇尾。幼儿满足了猎奇心之后,对深入理解故事就失去了兴趣,我认为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教师的活动设计不科学,没有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组织教学。幼儿喜欢新奇,对新鲜的事充满探求欲望,一旦好奇心得到满足,自然就会心情放松,那关键是教师如何在环节设计上下工夫,做到层层深入,张弛有度,带着问题听故事,对问题的讨论,就将成为新的兴趣点。幼儿就不会出现老师故事一讲完,孩子马上变懒散这样的现象了。对于孩子不理解的环节,就可以变换重现的方式,如欣赏课件图画等等,变换呈现方式,是帮助幼儿用不同的感官来理解同一内容,这样就能避免出现学习倦怠。在这种环环相扣、新意不断的学习氛围中,孩子对学习内容进一步的理解,将会容易得多,也会深入的多。

我们再来谈一下语言教育活动实施中的一些问题。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幼儿的座位和师生的距离。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是幼儿练习语言的根本方法,因此座位的摆放,首先就要便于幼儿之间、以及幼儿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再一个就是教具和学具的运用。教学具的运用,要使内容而定,并不是多多益善的,特别就语言教学来说,通过倾听理解语言,是培养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和想象力的重要方式。有些内容或者教学的某一环节,可以不必用教具。如第一遍欣赏故事儿歌,如果用教具的话,教具、学具还要做到这么以下几点:一个是教具要鲜明,色彩、图例、图案,还有大小比例都要合适,能够清楚地再现教学内容,就像故事教学中的课件欣赏,或者是图画欣赏。这样有利于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学习内容。还有学具要简单,易于操作,能够激发幼儿进一步的学习愿望,如纸鸥表演故事,就是一种这样的形式。

还有需要老师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提问的语气和手势,教师提问的语气一定要是亲切的、鼓励的、灵活的,请孩子回答问题的时候,注意要用邀请的手势,而绝不是质问式的,命令式的语气,或者是指向式的手势。

那么我们再来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当幼儿回答问题时,他应该站在哪里?是回答老师,还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我们应该做到无论在什么状况下,孩子的发言,要请幼儿站在大家面前,鼓励孩子勇敢地把他的想法告诉他人。并要求其他的幼儿仔细的倾听同伴的发言,因为学会倾听和学会表达同样重要,要鼓励幼儿自我判断,或者是衡量同伴的回答,学会批评思维。比如要经常的问,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你有什么想法?让幼儿通过自我判断,感觉来评判自己的回答,是否完整,是否合适,是否正确,通过幼儿的互相作答,互相讨论来达到互动或者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效果。

总之,教无定法,适合幼儿的,就是最高的,希望老师们在工作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性地开展语言教学活动,为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找到更多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谢谢大家!(结束)

第三篇: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问题与对策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问题与对策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幼儿园健康教育领域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

大家都知道在幼儿园教育纲要当中,健康领域是五大领域之首,由此也可以看出,健康领域对孩子一生发展的重要作用,那么今天的讲座,我想从六个方面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第一,谈一谈《纲要》对健康教育的指导意见。

简而言之可以归纳为几个字,就是“四目标、七内容、四要点”,那么《纲要》对健康领域的四个目标是。第一,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第二,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第三,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第四,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那么在内容与要求当中,《纲要》是这样说的。第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第二,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第三,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第四,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第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第六,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第七,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那么通过这两方面的内容来看,首先身体健康是一切目标之首,另外情绪的安定和愉快,也是目标非常重要的一点。那么在我们的日常健康教育活动当中,教师就要注意对孩子形成一个安全、温暖、有序、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孩子在这个集体的氛围当中,感到放松,感到愉快,在这样的心理条件下,他才能够有更多的精神和精力,用于在别的方面的发展上。

第三大点是指导要点。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这一点也在目前网站上的一些视频当中比比皆是,那么在孩子的幼儿园期间,孩子的心理氛围,甚至比物质环境更为重要,那么孩子在幼儿园里头,老师对他是不是有爱的环境,是不是接纳,是不是充满着鼓励,那么对孩子良好的心理特征的形成,健全人格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二,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立自理的尝试。那么这一点也是在目前的一些幼儿园当中存在的一些矫枉过正的现象。因为在幼儿的户外体育锻炼当中,很容易出现一些危险,那么个别的幼儿园老师,就把孩子关在房间里,避免他们出去活动,以免发生危险,其实恰恰相反,在这样一种关束和保护情况下,孩子的能力得不到锻炼,他的身体适应能力,大大的减低,反而在他出去的时候,容易出现安全的事故,所以说我们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和照顾的需

要,还要给他提供大量的环境,让他们能够锻炼和提升自己,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孩子在社会上,才能够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和意识来保护自己。

第三,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第四,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那么在这“四个目标、七个内容和四个要点”当中,非常全面详细地构建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遵循的原则、目标、方式方法、指导要求,对我们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都是非常重要的指导性的文件。

那么第二大点,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因为孩子在幼儿园期间,他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老师可以给他什么样一种教育的方式和目标,因此掌握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每一个幼儿教师,必备必不可少的功课。那么首先我们来谈一谈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那么在生理上小班幼儿表现在比以前他的身体更结实了,不像以前那么容易生病,这个年龄,儿童的身高增长的速度,比前几年要略慢一些,一年只增长七公分左右,体重增加1.5到两公斤,身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功能都有所增强,另一方面3到4岁儿童的精力,比以前充沛了,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那么在小班的年龄段里,老师可以和孩子做一些,像追逐跑,或者是像猫妈妈带着小猫出来,一起捉猫猫藏游戏等等这样一些活动,那么在小班的这个年龄段当中,孩子的心理特点是,他模仿能力非常强,是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说他们喜欢模仿,在家里妈妈打电话的样子,烧饭的动作等等,另外小班的幼儿,还很喜欢学同伴的样,游戏的时候,喜欢与同伴担任同样的角色,因此在户外体育活动当中,教师在投放材料的时候,要尽可能地给小班幼儿同样的重复多的教具和玩具,这样避免幼儿在游戏当中发生争抢。

那么中班的孩子,这是三年学前教育当中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那么在生理上,中班孩子的动作发展更加完善,体力明显增强。4到5岁的儿童精力非常充沛,他们的身体开始结实,体力比小班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步行走一定的路程,基本动作更加灵活,不但可以自如的跑、跳、攀登,而且还可以扳脚站立,会抛接球,能骑小车等等,手指的动作也比较灵巧,可以熟练的穿脱衣服,扣钮扣,拉拉链,系鞋带,而且也会折纸、串珠、拼插积木等等精细的动作,动作质量明显提高,既能灵活操作,又能坚持比较长的时间,因此在中班这个年龄段,在基本动作上,就比起小班来讲要增加难度。在心理方面,中班孩子的集体中行为的有意性增加了,他的注意力集中了,集中精力干某一件事情的时间,也比以前延长了,小班的集体活动一般在15分钟左右,到了中班就可以达到25分钟,他们能够接受成人的指令,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

那么到了大班,在身体上面,大班的孩子可以连续地行走20到30分钟,而不感到疲倦,不但走得很好,而且还会跑、跳、攀登,手的动作也更加灵巧,能够用铅笔书写、画画,还能够用剪刀等手工的工具。在大班的年龄段里面,老师

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更加有挑战性的动作,而且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也自主地选择一些具有高难度的,有挑战性的动作,来满足自己的身体对发展的需要,那么在心理特点上面,大班的孩子他的合作意识开始逐渐的增强了,在相互的交往当中,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他们逐渐明白,公平的原则和需要服从集体约定的意见,也能像其他的小伙伴介绍解释游戏的规则,比如在体育游戏中,可以几个小朋友一起,他们能自主地分配角色、道具,能够用语言行动等进行表现,并有一定的合作水平,规则意识也逐步开始形成了。

那么到了大班,孩子们开始逐步学习着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的规则,比如在游戏结束了,要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在发言的时候,知道要举手,同意了才能发言等等,在大班的后期,儿童们特别会喜欢一些有规则的游戏,比如像体育游戏,棋类游戏等等,对于在活动中违背规则的行为,儿童们常常会群起而攻之,但是这一时期的孩子,对于规则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自律,还在一个他律的水平上,规则对儿童来说还是外在的,因此孩子的规则实践方面还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

那么小中大班孩子年龄特点介绍完了之后,第三个内容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在健康教育领域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就是体育活动,那么在体育活动当中,作为我们的幼儿教师,应该遵循哪些规律呢?我想孩子的年龄和身心特点是有科学规律的,那么体育活动也是有科学规律的,只有我们遵循科学规律,有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活动,才能够达到健康地发展孩子的目的,否则可能会事与愿违。

那么在体育活动当中,需要孩子们的身体参与,应该分析孩子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生理、心理变化特点,以及影响的因素,考虑幼儿身体及动作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特点,因此在幼儿的体育活动当中,应该遵循两个规律。

第一个规律是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第二个规律是动作机能形成的规律。那么首先我们来谈一谈第一个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人体在运动过程当中,生理机能能力是不断变化的,而且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一般在开始的时候,能力会逐渐上升,然后达到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水平,最后又逐渐的下降,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上升、平稳、下降三个阶段,这个变化过程是一个客观的规律,那么在上升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用比较短的时间,将孩子们组织起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和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愿望和积极性,使孩子在身体运动前,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并通过一些准备性的身体活动,提高机体的活动能力,以适应运动量比较大的活动。那么大家都知道,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设计当中,一般的体育活动,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热身阶段,第二个是基本活动阶段,第三个阶段是放松阶段。一般来讲,不管是什么样的体育活动,它都会有这三个阶段的出现。那么热身的阶段,我们主要就是完成生理机能上升阶段当中,对活动提出的要求,通过简单的活动,让身体的机能开始逐渐提升,达到一个为后面的基本活动做准备的一个良好的准备状态,那么在上升的阶段,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呢?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入

手,第一个方面是生理与心理上的适应性准备,孩子知道要进行体育活动时,大部分他们都非常的积极,非常的兴奋。情绪高涨、积极踊跃,那么这些变化,会使孩子的心跳加快,血液当中的葡萄糖含量也会增加,能加速身体各个器官克服惰性,使机体的活动能力较快的上升,以适应即将开始的身体运动,但是也有一部分幼儿的反应是消极的,他们表现为焦虑不安,胆怯退缩,动作迟缓等等,产生这些反应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生理上的原因,比如说残疾、肥胖、疾病,还有一些是心理上的原因,比如说胆小,动作比较笨,自己缺乏自信心,性格相对孤僻等等,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注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反应,对于那些有消极反应的儿童,应该注意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信心,科学地运用教育技巧,语言艺术及体育活动的创设,引导和鼓励幼儿,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孩子能够积极主动地、心情愉悦地投入到即将开始的体育活动中去。

那么第二个准备是要做好与活动相关的一些准备工作,目的主要是帮助幼儿克服身体各个器官的惰性,提高机体的活动能力,使之较快的上升到较高的水平,以适应较大活动量的身体活动。那么这个准备活动的内容,也就是刚才我们说的,第一阶段热身活动。那么这个热身活动的内容,从哪些方面来入手呢?可以是一般性的准备活动,比如说孩子们从头到躯干、四肢,最后到脚,从头到尾活动一遍,那么这些叫一般性的准备活动。主要是促进幼儿身体的全面发展,使身体主要的肌肉群、关节和韧带都得到充分的活动,也可以是专门性的准备活动。比如说我们在进行跳绳活动之前,可以专门地活动活动孩子下肢部位的肌肉、关节、韧带,以及参与活动的肩带部位,以防止正式参加活动时,被拉伤,或者是损伤。幼儿的体育活动,一般负荷量比较小,不需要严格的区分一般性和专门性的准备活动,形式也可以丰富多彩,比如说可以模仿操、游戏、歌舞表演、律动等等,来进行热身的活动。当然,如果在一些相对,对孩子的某一个身体部位要求比较高的运动活动时,做一些专门性的准备活动,我想也应该是有必要的。

那么第二个阶段是平稳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当中,幼儿各个器官的活动能力,已经逐步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他的身体工作能力处于最佳的状态,大脑皮层具有适宜的兴奋性,这个时候身体的运动效率是非常高的,能适应一些激烈的运动,而且学习和练习动作的效果也比较好,由于孩子的神经细胞和肌肉组织比较容易疲劳,所以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时间是很短的,但是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当中,情绪比较愉快,再加上活动量也不是很大,那么幼儿的疲劳现象出现的也会晚一些,这个阶段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因人而宜,与每个人的年龄,体质状况,心理状态以及活动的具体情况是有关系的。根据这个规律和孩子的特点,老师们可以把运动强度比较大,还有难度比较大的内容,安排在这个阶段,同时还应该注意这个阶段活动内容与方式的多样化,注意动与静的交替,急与缓的结合,身体不同部位的练习也应该交替进行,运动负荷的安排,要逐步加大和有节奏,以激发和保持幼儿积极昂扬的运动情绪,那么在这个阶段当中,也可以说是我们体育活动的一个核心的阶段,那么怎么样保证体育活动的目标达成,保证这个效果效率最高,那么这个阶段的利用是老师需要下工夫的。

那么第三个是下降的阶段,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身体运动之后,尤其是在进行

大量的活动量的运动之后,它体内的消耗能量比较多,身体开始出现疲劳的感觉和现象,机体的活动能力逐渐下降,这个时候教师应该组织幼儿逐渐结束活动,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动作比较缓和的活动性游戏,尤其是在一些激烈的运动之后,更应该注重这一环节,它有利于消除幼儿的疲劳,使幼儿的身体得到放松,促使能量的恢复,并使孩子的情绪逐渐平稳下来,有益于孩子的身体健康以及随后的活动安排,那么我们在设计体育活动当中的放松活动,就是针对着下降阶段,孩子的体能的变化来设计的,一般来讲,让孩子们在大运动量之后,有一个舒缓的自然的环节,过度下来,让心率慢慢的降下来,这个也是非常必要的,那么老师可以选择一些,舒缓的轻柔的音乐,配上舒缓的轻柔的动作,把在刚才的运动练习过程当中,紧张的肌肉进行放松,激烈的心情得以平复,那么对孩子下一阶段的活动做好铺垫。

在孩子的体育活动当中,身体机能活动变化的上述三个阶段当中,上升阶段短而快,平稳阶段延续时间比较短,承担急剧变化的能力比较低,下降阶段恢复比较快,那么这个就是孩子身体生理机能变化的规律。

第二个是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动作技能也称为运动技能,是人们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完成专门的动作能力,或者按一定的技术要求完成动作的能力,那么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当中,动作技能的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块内容,像走、跑、跳、平衡、钻爬、投掷等等,这些动作技巧的完成,对孩子下一步身体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而动作技能的形成,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是条件联系的建立与巩固的过程,它能够激发活动者的兴趣,提高活动的积极性,使大脑皮层处于最适宜的兴奋状态,并且具备掌握这个动作需要的基本素质的技能,是形成动作技能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动作技能的形成与提高,大致包括粗略的掌握动作,改进和提高动作,动作趋于巩固,运用自如等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要加速幼儿掌握动作技能的过程,取得动作技能形成的良好效果,就必须遵循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那么第一阶段是粗略的掌握动作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对动作有了初步的印象,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广泛扩散,因而在动作上表现出肌肉过分紧张,不协调、不准确,有多余的动作,有的时候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肌肉感觉迟钝,主要依靠视觉表象来控制和调节动作,那么在教学活动当中,我们老师们首先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鼓励他的学习信心,对胆小、体质差的幼儿,更要给予鼓励和帮助,要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进行必要的讲解和示范,使孩子对动作的整体性,有一个全面的直觉的印象。要给孩子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让孩子亲自去体验和实践,初步学会动作,不要过多的强调动作的细节,或者过多的纠正孩子错误的动作。

第二个阶段是改进提高动作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经过反复的练习和观察分析示范动作,以及听老师的讲解,初步形成了动作的概念,大脑层兴奋和抑制的过程逐渐集中,特别是分化意志有了发展,由泛化进入了分化,在练习过程中,动作比较放松、协调,连贯和准确,多余的动作逐渐开始消失。但是动作还不够熟练和巩固,遇到新的刺激动作,容易变形,多余动作又会出现,在这个阶段,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应该运用多种的教法,帮助幼儿掌握动作的细节部

分和技术关键,逐步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这一阶段幼儿掌握动作的程度有明显的差别,要针对不同的情况,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法,通过反复的实践和练习,使孩子能够轻松自如的协调正确的完成动作,使动作日益完善。

第三个阶段是巩固和运用自如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动作概念明确,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更加集中,动力定型已经牢固的建立,动作协调、准确、熟练,在复杂的条件下,能够比较熟练的来运用,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们要帮助孩子巩固和提高已经掌握的动作,经常加以复习和巩固,不断变化练习条件和动作组合,使动作更加熟练和不断提高,根据幼儿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和具体情况改进动作的细节和发展身体的素质,以不断提高动作的质量。上述这三个阶段是有机联系的,划分是相对的,各个阶段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是逐步过渡,逐步发展的,每一个阶段的出现,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孩子的水平、特点以及教材的内容,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不能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在教学工作当中,应该从实际出发,灵活的运用并遵循这一规律,另外老师在掌握了这一规律之后,还可以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和目标,针对这三个方面的阶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孩子更好的、更快的过渡到熟练掌握动作阶段。

第四个大的问题,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健康教育领域中,体育活动的有效的组织形式。那么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幼儿园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有多种的分类方式,比如说按照户外体育活动的地点不同,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园内体育活动和园外体育活动,或者是室内体育活动和室外体育活动,按照体育活动组织的严密程度,和教师指导方式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它分为,正规性体育活动和非正规性体育活动。那么按照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中,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和内容的不同,我们通常把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分为以下的几种形式。

第一,是早操活动,这里所指的早操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所指的晨间体操活动,而是做操和晨间其他体育锻炼活动的总称,在天气晴好的时候,通常要求在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上进行,如果遇到了下雨的天气,可以在教室内做操,或者利用走廊,开展体操和小型游戏活动,在天气炎热或者是寒冷的季节,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在专门的体育活动室当中进行。活动的时间一般在半个小时左右,而且要求每天都要按时进行。活动的形式大多采用集体,比如说集体做操,和自选活动,比如利用运动器械,尤其是利用各种小型器材,进行的小型多样的体育游戏和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活动方式,在全面锻炼孩子的身体,养成幼儿良好的身体姿态,培养幼儿自觉参与和积极参与身体锻炼良好习惯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坚持每天做操,还有利于培养幼儿持之以恒,不怕寒暑,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并且能够有效的提高幼儿身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

第二,是体育教学活动。体育教学活动,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说的体育课,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它通常采用集体全班或者是小组的教学活动方式,在没有特殊情况,比如说下雨或者天气过热过冷的条件下,也要求在户外场地上进行。体育教学活动,并不是每天都进行,在现代的幼儿园当中,各年龄班的体育教学活动,一般每周安排一到两次,并且大多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

第三,是户外体育活动,对户外体育活动的理解,我们不能笼统的认为,户外体育活动就泛指在户外进行的体育活动,如果这样理解,就很容易与上面的两类活动混为一谈,首先与户外进行的体育教学活动相比,这里所指的户外体育活动,是指非正规性的体育活动。一般来说,它并不强调活动组织的紧密性,而且老师大多采取间接指导的方式,来组织和实施活动,而体育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正规性的体育活动,则往往比较强调活动组织的严密性,而教师的指导,主要采取直接指导的方式来组织和实施活动。其次与户外进行的早操活动相比,早操活动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做操,二是晨间其他的体育锻炼活动。从活动形式和内容上来分析,早操活动中,第二部分的活动,实际上是这里所指的户外体育活动的组成部分,但是户外体育活动在时间上的安排更为灵活,或者的形式更加多样,活动的内容也更为广泛,就好像我们在强调分组教学区域活动的时候,户外体育活动就像在室外的一个体育方面的区域一样,让孩子自选材料,在相对宽松的时间环境器材当中,自由的与器材材料发生互动。

那么户外体育活动,也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在正常的情况下,户外体育活动必须在幼儿园户外场地上进行,如果有特殊的情况,户外体育活动也可以在体育活动区,或者是室内的海洋球池,训练室等等,专门的体育场所内进行,并且确保每天的活动时间一定要有。那么在我们的规程当中也明确的规定,幼儿每日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

在时间的安排上,户外体育活动一般有两个时间段,一是晨间,或者是上午的某个时间段,二是下午的某个时间段,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器械运动,或者是利用小型器材进行自主游戏和活动。有时也可以安排做操,比如孩子午睡之后的户外活动,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但通常采用自选的方式,因此,户外体育活动,更能够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更有利于教师实施因人施教。

那么除了上面说的几种基本组织形式之外,我们幼儿园体育活动,还可以有体育节、运动会、幼儿短足,或者是短途游览,亲子运动会等等。那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老师们还可以发挥聪明才智,可以用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来让幼儿的体育活动锻炼达到有效。

那么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分享第五个问题,设计幼儿体育活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那么相信这也是广大幼儿教师普遍比较关注的,那么在设计幼儿体育活动时,应该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的发展水平,以及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特点来进行,如何使自己所组织的活动适合幼儿,并且有效,要注意从以下六个方面考虑。那么第一个要考虑的就是日常性,那么日常性的含义是,幼儿体育活动,应该合理的安排在幼儿的每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纲要》中明确的规定,幼儿每日的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一小时,幼儿教师必须让幼儿在户外进行各种体育活动,使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在每周一次的体育课中,只能重点指导幼儿正确的练习各种基本动作,教授新操节和新的体育游戏,而大量的复习练习,巩固和提高,特别是身体素质的练习,必须重复安排在日常户外活动时间内进行,因此我们要注意,首先每天都应该让孩子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每天在早操和户外活动的时间里,让孩子适当的参加一些身体运动,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提高机体的适应能

力,激发幼儿愉快积极的情绪,使幼儿活泼开朗,精神饱满,其次注意幼儿一日生活中动静的交替安排,为了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避免幼儿神经细胞过于疲劳,在幼儿比较安静或活动之后,尤其是智力活动之后,应该安排幼儿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从而使孩子的生活有节奏,有规律,赋予变化,那么我们在日常的带班过程当中,也经常的发现,假如因为长期的阴雨天气,或者是冬天非常寒冷,不适合外出活动这么一些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孩子们在班里的情绪往往很难去控制,往往老师把嗓子喊破了,但是孩子就是静不下来,其实他的原因也在于,孩子的日常生活缺乏了动静交替,更多的是在教室里,进行了安静的活动,而没有让他在户外的场地当中,进行的释放体力,心理得到了尽可能的满足,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的情绪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第二是适量性。适量性的含义是指幼儿体育活动的运动负荷,也就是活动量,要按照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设计,人体机能的改善和提高,必须在适当的运动负荷的刺激下,才可能实现,那么负荷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幼儿身体的发展和发育,影响到幼儿体育活动的成效。如果说运动负荷过小,或者是停留在同一个水平上,则人的身体机能,不能够进一步提高,增强体质的效果也不大,也不利于动作技能的掌握,如果说运动负荷的增加过猛过快,运动的刺激超出了幼儿身体所能承受的限制范围,不仅不能增强体质,反而会有损幼儿身体正常的发育,甚至有害于健康,还会降低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对练习产生畏难情绪,丧失信心,有时甚至还会发生伤害事故。只有适宜的活动量,才能使幼儿的身体,承受适宜的生理负荷,从而有效的增强孩子的身体器官,系统的适应性,提高幼儿机体的功能,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的健康,那么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在体育活动当中,一直要关注运动量和练习密度,如果说这节课的运动量和练习密度不够,那么有可能这么多孩子在参与体育活动当中,他们的时间就是隐性的浪费。那么如果说练习密度和运动量过大,会使孩子产生无法恢复的疲劳,让孩子身体的恢复机能下降,反而会对他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个也是体育活动的科学性的一个方面的体现,因为孩子的身体在运动过程当中,不仅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而且也要承受一定的心理负荷。因为身体的运动,并非是单纯的人体运动,它还伴随着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心理过程。影响幼儿心理负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心理活动的强度和时间,比如注意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记忆的质量和广度,思维的水平、意志的努力和情绪的变化等等,还有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师的教态,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的用具等等,在教学当中,我们首先要合理的制定体育活动计划,并且认真的组织每一次活动,不仅要合理的搭配体育活动内容,还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场地器械条件等等因素,使体育活动各方面的工作,都要贯彻适量性的原则。其次,要注意保持幼儿适度的心理负荷,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心理负担不宜过大,教师要充分发挥和利用身体运动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价值,以达到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

第三个要关注的是多样性。多样性的含义是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选用的指导方法也应该丰富多彩,它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充分发挥各种组织形式的指导方法的优势,更好的完成体育活动任务。第二是通过运

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和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幼儿的生活,幼儿园最常见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有早操,体育课和户外体育活动,还有区域活动,室内活动,体育游戏,小型运动会,远足和短途旅行等等,它们都具有各自的特点,任务和目标,任何一种组织形式,都不可能完成全部的幼儿体育活动任务,必须依靠各种组织形式的相互补充和配合,才能丰富幼儿的生活,扩大幼儿的视野,更好的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健康,共同实现幼儿体育活动的目标。而且幼儿各种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又都具有一定的价值,无所谓好坏优劣之分,关键在于能互相补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以求全面实现幼儿体育活动的任务,促进其身心和谐的发展,因此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第四个问题是要关注循序渐进,那么循序渐进的含义,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方面的安排,都要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化,不断提高,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首先要注意方式方法,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教学过程中,简和繁,易和难都是相对的,同一内容,对身体发展水平不同和掌握动作程度不同的幼儿来说,就是有不同的感受,因此老师要密切的联系实际,全面考虑、统筹安排,以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其次,教学内容要有系统性,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互相联系性和连贯性,做好计划、备好课,吸收教材和以前学过的内容要合理的搭配,以达到逐步提高的目的。再者,要有节奏的,逐步提高负荷,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负荷的加大是渐进的,它是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的重要体现,因为人体的发展的规律和超量负荷的原理,运动负荷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可以使机体产生良好的适应性,不同负荷的体育活动内容,可以有节奏的按照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进行安排,在一学年、一学期,或一定的活动阶段,运动负荷应该保持一种总的提高的趋势。

第五,是兴趣性。幼儿的体育活动,主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体育游戏或游戏的其他形式进行的。那么体育游戏既是教材又是手段,我们在设计体育游戏时,首先要考虑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选择教材,研究教法,有目的的发展幼儿各项基本动作的技能,提高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兴趣,促使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全面锻炼幼儿的身体。比如在基本体操的教学活动中,就可以创编一些模仿操,对各种动物的动作进行模仿,还可以增加角色表演和故事情节,使做操的过程更具有趣味性,从而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幼儿体育活动设计中,合理的运用兴趣性原则,是调动幼儿积极学习和活动的一个重要阶段。

第六,安全性。安全问题是体育锻炼中的最重要的问题,由于孩子的体力较弱,独立活动能力较差,缺乏运动经验,特别是运动中卫生和安全的教育,自我感觉和反应能力低,情绪高涨时,最容易忽视安全方面的问题,以及忽视了遵守规则,因此安全问题在幼儿体育教学和其他体育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发生伤害事故。在教学和活动中,我们老师要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钻研教材,了解运动卫生知识,研究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制定必要的制度规则,并教育幼儿认真遵守,如玩儿攀登架、滑梯等运动器械的规则,还

可以在醒目位置悬挂提示,在活动中,注意运动生理卫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运动负荷要适量,注意个体差异,饭前饭后不做剧烈的运动等等。选用的运动项目性质和动作的难度,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能力,加强组织教法的严密性,如投掷的时候不能面对面投,从高处往下跳,爬障碍时,要进行必要的保护和帮助,场地小,人数可以多分为几组,采用分组练习,依次练习等方法,以免发生碰撞,在孩子情绪激动时,或者是注意力分散时,要及时加以调节,注意场地、器械、服装、环境等方面的安全卫生,保证场地平坦,不起尘土,各种器械齐全、清洁、牢固,不应带有尖、棱角,检查幼儿服装,不穿过多过厚的衣服,裤带、衣扣系牢,口袋里不能放硬物等等。

第六个大的方面,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实施幼儿体育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调节活动量,关注孩子的发展。在游戏进行中,教师要善于进行观察,以调整游戏的活动量,如果发现有运动量不足,或者是过大时,就应该及时的采取增减活动的紧张程度,比赛的次数,扩大或者是缩小场地,或者进行轮流活动或短时间休息。另外还要注意对体质强弱不同的幼儿区别对待,比如在进行捕鱼这个四散追逐跑的游戏中,刚开始时可以先放一段音乐,让全体的小鱼自由自在的游一会儿,活动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先补体质弱的鱼,对那些较胖的鱼,不爱活动的鱼,可在他身后假装捕捉,督促他们多活动,然后再捉一些体质一般,或者是比较容易兴奋,抑制自己活动量的鱼,对体质强的可以不补他,这样可以避免体质弱的吃不消,体质强的吃不饱的现象。

第二,要关注动作的发展。在游戏的进行中,孩子们往往对游戏的内容、情节,或者是比赛的胜负所吸引,而忽略了动作的正确姿势,教师应对幼儿采取有效的措施,或补充一些必要的规定来抑制错误的动作,比如在某一个幼儿园,教师让幼儿头顶着沙包,在平衡木上走,而且提出了三个要求。第一个要求是复习走平衡木的动作,上体正直,不低头,走的要平稳。第二,沙包如果掉下来,必须捡起来顶在头顶上,从掉下来的地方接着走。第三,先做完的组为胜利,孩子为了快,顾不上身体的姿势,一低头沙包就掉下来,教师重新组织了游戏,要求这次比赛不比快,只比哪队掉沙包的次数少,结果幼儿比较好的完成了前两个要求,达到了巩固和提高走平衡木的教学目标。幼儿在游戏进行中,出现了错误的动作时,教师可以用简短的语言提醒幼儿注意,但不要经常让幼儿立即停止游戏纠正动作,最好是在游戏的间歇时,教师指出错误的动作,强调正确的姿势,还可以让做得好一点的孩子进行示范,让大家向他学习。

第三,关注培养幼儿遵守规则,重视品德教育。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纪律等优良品德,让幼儿遵守规则,必须使幼儿了解规则,自觉自愿的遵守规则,而不是消极的被规则所限制,比如进行捕鱼的游戏,让幼儿在指定的大圆圈里四散跑,教师就可以向幼儿说明,这个大圆圈就是鱼池,鱼儿离不开水池,离不开水,如果跑出圆圈去,就算被捉到了,这样讲解,孩子就容易理解和遵守规则,在游戏中如果出现了违反规则的现象,教师一定要分清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小班幼儿的理解力、记忆力和控制自己的能力比较差,尤其是在学习新游戏时,要求他们严格执行规则是有困难的,所以教师最初不是过于严格的要求他们,应该循序渐进的逐步的提高要求。中大班的幼儿如果是为了比赛的胜负,而忽略了规则,教师就应该在比赛当中及时的提醒,在游戏的结束时,评议执行规则的情况,在下次玩儿之前,进一步的明确规则要求。让孩子们不仅仅得到身体的锻炼,还进一步的提升他们的合作意识、规则意识和意志品质。

第四,关注安全的问题。那么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把幼儿的安全问题重视起来,由于孩子的体质比较弱,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以及独立活动的能力差,容易兴奋,自我保护能力比较低,缺少安全知识。因此在活动量比较大,动作比较难,组织纪律不好,场地不平整,或者进行器械练习时都容易发生伤害事故,所以老师在组织体育时一定要严谨,消除一切不安全的因素。

总而言之,我们所有的幼儿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切实将孩子的体育活动设计好、组织好,让它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服务,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谢谢大家!(结束)

第四篇:幼儿园语言教育领域的问题与对策

专题一 幼儿园语言教育领域的问题与对策

一、我的一次语言活动的反思

语言活动教案与反思

《小鸟的歌》------大班语言活动

一、设计意图:

大自然奇趣盎然。蓝天白云,风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规律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条件,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孩子们生活在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新奇。《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再者,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所以,我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选择了“小鸟的歌”这个活动。

本次活动以鸟叫声为开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孩子关注大自然现象,让他们与可爱的鸟儿结伴。在体验和想象空间的同时,为孩子创设更为广阔的自由表现和表达的空间,鼓励孩子运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感触大自然的神奇,倾听大自然的语言,分享大自然的美妙,体验大自然的魅力,激发他们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从而让他们了解自然现象与人类的关系,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智慧的种子。

二、活动教材: 《小鸟的歌》是一首优美动听、充满童真童趣的诗歌。它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了小鸟的歌。诗歌中形象地描写了一只神奇的小鸟,它很爱唱歌,它的歌声有一种特殊的魔力,谁要是听到它的歌声,就会发生变化:花儿慢慢的开放了,小树挑起了优美的舞蹈等。作品不仅画面感强,想象丰富,而且语言精练,韵律和谐,有较强的表达性,可以让孩子欣赏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同时尝试仿编。因此这篇《小鸟的歌》适合大班的孩子进行教学。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掌握诗歌的结构特点,并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根据诗歌提供的线索,初步尝试按诗歌句式仿编。

3、能大胆表达,体验语言活动的快乐。活动内容:《小鸟的歌》 活动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活动难点:

根据提供的线索,运用诗歌中的句式完整的表述、仿编诗歌。活动准备:

1、教具:《小鸟的歌》PPT、诗歌图谱一套(5张)、优美的小鸟叫声音乐一段、诗歌配乐一段

2、学具:人手一份操作图谱(包括:小卡片2张)活动过程:

1、播放小鸟叫声,引出活动课题

师:你听到了什么?听了你有什么感觉?

2、完整欣赏诗歌,感受诗歌意境

师:有一只可爱的小鸟很爱唱歌,它的歌声优美而动听,谁听了它的歌声都会发生变化,不信你听„„

你听到了什么?听了你有什么感觉?

3、逐幅播放PPT,理解诗歌内容

(1)图一:“有一只可爱的小鸟,它很爱唱歌”

(2)图二:“小鸟的歌飘到草地上,花儿慢慢的开放了”

师:小鸟的歌飘到了哪里?谁发生了变化?花儿怎么了?

(3)图三:“小鸟的歌飘到树林里,小树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师:小鸟的歌飘到了哪里?谁发生了变化?小树发生了什么变化?

(4)图四:“小鸟的歌飘到小河里,鱼儿欢快的游来游去”

师:小鸟的歌飘到了哪里?谁发生了变化?鱼儿发生了什么变化?

(5)图五:“小鸟的歌飘到幼儿园,小朋友甜甜的笑了” 师:小鸟的歌飘到了那里?谁发生了变化?小朋友怎么了?

4、根据图谱提示,有感情的朗诵诗歌,进一步熟悉诗歌内容

(1)根据图谱朗诵诗歌

(2)多种方式朗诵,熟悉诗歌内容

①用优美的声音,有感情的朗诵

②随音乐有感情的朗诵

③随音乐边表演边有感情的朗诵

5、根据诗歌结构,尝试仿编诗歌

(1)尝试仿编后半句诗歌

师:小鸟的歌飘到草地上,草地上除了花慢慢开放了,草地上还有什么会变?

(2)借助图谱,仿编整句诗歌

师:小鸟还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图片,小朋友自己选两张图片,然后用选的图片编一句好听的诗歌!

(3)自由想象,仿编整句诗歌

师:小鸟的歌除了飘到我们刚才说的这些地方还会飘到哪里呢?

6、活动延伸

师:小鸟的歌真好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变得很美很美!小朋友还可以把刚才编的诗歌画成图片,制作成图谱来朗诵诗歌!

课后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既存在一些亮点,同时也伴随着一些不足,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活动过程与目标一一对应,各环节紧密联系,层层递进。本次活动以“小鸟的歌”贯穿始终,借助录音、幻灯片与图谱效果,充分使孩子理解了诗歌的内容、感受了诗歌表达的语言美、意境美,体验大自然的神奇有趣。以播放录音的方式唤起孩子的原有经验,将其自然带入情境之中,为接下来的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做好了很好的铺垫。利用幻灯片,直观、有效的帮助孩子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利用图谱,生动、形象的帮助孩子进行了诗歌的仿编活动!

在诗歌的拓展仿编过程中引导还有一些不够不足,在今后的活动中会进一步去学习研究好的方法以便于教学。

以上是我在通过这个活动以后的几点反思,在活动中出现的不足,我将在下次游戏中多加注意,避免再次发生这样的失误。在自己的教学能力上,也会争取更大的突破。

二、谈话活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一、在谈话活动中教师应注意与幼儿谈话的方式

老师与幼儿能否成为朋友,进行融洽的谈话与日常进行的谈话是有密切联系的。那么怎样谈话才能使孩子爽心悦口呢?

1、常用符合幼儿心里特点的引导语言

由于幼儿年龄小,常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时候老师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要严厉的指责幼儿。正确的做法是—老师应该心平气和,循循善诱地引导幼儿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例如,幼儿喝水环节中,把杯子里的水洒了并且还烫了手,这时老师应该想到幼儿心里很不安,就不应该指责,而应关切的问:“烫的手很痛吗?幸亏没有烫得很厉害,这样烫的水,你以后要接的少一点,喝完了以后可以再接,也就不会烫伤了。”这样的话很像一粒顺气丸,很合幼儿的胃口,他紧张的心情顿时平静了,还懂得了一种生活的常识。

2、遇事要多讲一些安慰话来帮幼儿分担忧愁

老师应多留意幼儿情绪的变化,当发现幼儿情绪低沉时,就应该与幼儿交谈,鼓励幼儿说出心事,但忌强迫,而是让孩子感觉到老师在关心自己,从而自愿的说出缘由,老师应耐心地听孩子的讲述,然后“对症下药”地说些安慰话。事实上很多忧愁一经讲出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3、经常讲能引起幼儿兴趣,拓展眼界的新鲜话

幼儿的求知欲望是最强烈的。接触到的实际不管幼稚好笑的、离奇深奥的都要发问,有时并且一问到底。这是幼儿勤思考的表现。对此,教师应该感到高兴。不仅要耐心回答幼儿的各种提问,还要常说一些让幼儿耳目一新的新鲜话来开阔幼儿的眼界,满足他的求知欲望。在共同的学习中、讨论中,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知识面。

4、毫不吝啬的多说夸奖话

人人都爱听夸奖的话,幼儿也不例外。对于被夸奖的地方,幼儿在自豪的同时,往往会更加精益求精地去经营以便使自己的优点更加发扬光大,例如:有人来幼儿园时,孩子忙上前去问好,老师应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客人走后夸奖该幼儿“你真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幼儿听后,心里甜甜的,下次来人,他一定会更加热情有礼,让老师的脸上更增添光辉。

二、在谈话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

倾听是幼儿最早掌握的言语活动,良好的倾听能力是幼儿获取知识的前提,它对语言发展是十分有益的。对于我们刚入园小班的宝贝来说,要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需要老师花费很大的精力。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才刚刚适应幼儿园生活,情绪不是很稳定,加上幼儿自我为中心、沉浸在自己的活动中,不是很关注周围的事物年龄特点。

我在带班的过程中发现,我班有而对于听故事很感兴趣,而且,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的听的练习是最主要的。于是,我决定利用早期阅读作为手段,来引导幼儿学会倾听,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

首先,要选择会吸引幼儿的阅读素材。所选择的故事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能够理解。故事的情节要有趣,幼儿才会感兴趣,或者是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能够有共鸣。

其次,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运用充足的教具、不同的语调、丰富的表情、夸张的动作来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只有幼儿被深深地吸引后,他们才会集中注意力来倾听。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用眼神、动作、语言来提醒幼儿注意倾听,也要及时肯定和表扬倾听习惯好的幼儿。活动的时间也不能太长,小年龄的幼儿容易视听觉疲劳。

幼儿的倾听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早期阅读只是众多手段和方法中的一种,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时时刻刻关注幼儿的倾听行为。

三、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故事,表达特定情感、主题的读本,通过绘画和文字的完美穿插来讲故事的。每一个故事都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很是受老师和孩子们的喜欢。在阅读中能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将会让幼儿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从而终身受益。

绘本阅读的开展非常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利用图画、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那么,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引导幼儿敏锐地观察,清晰地阅读绘本

绘本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文字与图画共同承担着讲故事的重要责任,图画不再仅仅起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图画、文字之间是一种平衡的关系,相互衬托,才能营造出整个绘本的完美感觉,所以绘本特别注重文字与图画的内在关系。

例如绘本《逃家小兔》主要以两张黑白画面和一张跨页的彩色相间构成,前者配以文字,后者没有文字和对白,但形象地展示了兔妈妈和兔宝宝那种温馨的情感,如图一中的文字与黑白画面紧密结合,左边的小兔说“如果你来追我,我就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右边中的妈妈说“如果你变成小鳟鱼,我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接着的彩页马上形象地展示了兔妈妈用萝卜钓小兔这条“小鱼”。这样的图画与文字的结合,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的观察力被这么拟人化的展示充分的调动起来,他们在阅读时很容易就关注到了类似于这样的有趣细节,可以让孩子们清晰地了解绘本的脉络,为成功阅读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二、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深入地阅读绘本

优秀的绘本能给幼儿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而包含了幼儿丰富想象的绘本更是拓展了原有作品的内涵,使其变得更加丰满。

1.预测故事。我会在阅读前让孩子观察封面对故事进行猜测会激起孩子强烈的阅读欲望。比如:绘本《逃家小兔》的封面,是一对在草丛中互相对视的母子兔,当我让孩子们猜测这本书可能会讲些什么时,小朋友的想象真是五花八门:“兔妈妈和兔宝宝一起玩了!”“它们可能在说这里的草可真好吃!”“兔妈妈肯定在告诉兔宝宝当心大灰狼!森林里的大灰狼可厉害了!”„„幼儿根据画面的预测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这么幅图片竟然会有这么多的想象空间,虽然此时的想象漫无边际,但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其以往文学作品的经验大胆地想象着。

2.设疑想象。设置这样的环节,意在培养幼儿大胆质猜想、预测等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更好的阅读绘本奠定扎实的基础。当我宣布故事题目,请幼儿说说有关于这个故事题目有什么想知道的,孩子们的问题集中在了“为什么小兔会逃跑?在逃跑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事情?”当我把问题抛还给孩子们解决时,他们的积极性更加高了,但由于经验的局限,回答还是比较集中,优优说:“这是只调皮的小兔,老喜欢和妈妈捉迷藏!”宝宝说:“妈妈让它弹钢琴,它不想就逃了!”大牛说:“它肯定会遇上大灰狼,幸亏有兔妈妈帮助!”这话一出,马上引起了大伙的共鸣,大家都奔着这个主题展开讨论了,茜茜:“对呀!说不定大象伯伯也会来救小兔的!”鱼鱼说:“小兔钻进树洞,大灰狼就吃不到它了!”„„大家紧紧地围绕着大牛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3.合理联想。幼儿在看一本书时,不仅会联想到现实的生活、其他的文学作品、还会把自己想象成这个作品中喜欢的角色,这就是幼儿的年龄特征所引发的。当幼儿在阅读了图一和图二后想象如果自己是小兔会逃到哪里去时,孩子们好象自己真的是那只调皮的兔宝宝,边比划动作边说出自己的想法,如辉辉一边做躲的动作的动作,一边说:“我钻进树洞,妈妈就找不到我了!”叶雨一边捂着头蹲下来一边说说:“我藏在钢琴下,就找不到了”„„孩子们陶醉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享受着作品所引发的快乐。这些想象的内容让绘本阅读不仅仅只局限在绘本本身,而是使得绘本阅读更加丰满、更加立体。

三、创设幼儿喜欢的游戏情境,探究地阅读绘本

在阅读分析故事时,孩子们常常会以角色扮演和身体动作等方式对绘本作出回应。当幼儿听到故事的高潮部分时或是阅读之后,幼儿常常会把故事总的角色加入到游戏活动中,这样的游戏方式能促进幼儿更深入地探究绘本。

1.绘本阅读中的游戏。比如在角色区孩子们会戴头饰来表演《逃家小兔》。

2.绘本阅读之外的游戏。在绘本阅读之后,我们开展了语言游戏《兔妈妈找兔宝宝》。活动中,我们将绘本中小兔和兔妈妈的想法制作成小卡片分发给幼儿,让这些幼儿扮演不同变形的小兔,另请一名幼儿当兔妈妈进行接龙式的语言游戏,如:“如果我是小兔,我就变成小鱼游得远远的!”兔妈妈就来找相应的小兔:“如果你变成小鱼,那我就变成捕鱼人来抓你。”接着就由手持相应卡片的幼儿继续练习对话。当游戏进行了比较熟练的时候,我们还准备了空白的卡片,教师以简笔画的方式记录,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收获了好多的知识与经验,和孩子们一起获得了更多的快乐。同时也发现了一些自己困惑于不足的地方。我会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更加的努力。

第五篇:幼儿园数学教育领域的问题与对策活动心得体会

幼儿园数学教育领域的问题与对策活动

----心得体会

寿光市实验幼儿园的张爱君老师对我们进行了幼儿园数学教育方面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分享,张爱君老师已经从事幼教24年的时间了,总感觉幼儿园的数学教学可以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想说爱你不容易,我相信大家对数学教学有模凌两可的感觉,今天从张爱君老师讲述中让我学到很多数学教育的知识。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以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学数学不光是为了计算和应用,更不是为了无休止的做题;学数学,是在学一种化繁为简,解决问题要有依据的数学思想,是在学一种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应是数学课程的中心,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主动探索,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的过程。

一、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

只有树立“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观,使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实现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进而喜欢数学。如:多翻阅报刊杂志、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多到兄弟园参观学习、多利用网络信息和外地相互交流科研成果等等。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无止静的,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只有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教师必须要改进教学方法

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

三、在数学教育中,注意尊重和呵护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如:教“果汁吧”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等。老师当果汁店的老板。选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这样使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从而又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的乐趣,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育内容应根据幼儿的兴趣点选择,要相似于幼儿生活,相似于幼儿心理发展,相似于动物性,相似于幼儿的好模仿、好户外活动、好奇、好合群、好成功、好称赞、好动、好游戏。

四、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了解幼儿行为的真正目的,理解幼儿自发的学习数学的良好动机

教师应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倾听孩子们的谈话,了解幼儿表面看似错误行为的真正目的,避免误解和伤害幼儿,保持他们永久的乐于探究身边数学现象的欲望。幼儿的认知、体能、语言表达、社会技巧等能力的发展都是渐进的,经过学习而不断积累、发展、成型,因此,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五、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根据数学科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

六、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一次,组织幼儿看魔术表演,我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观看。这说明,小班幼儿不是不能相对时间长一点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如:小班学数字“4”。我讲了《4的故事》:小白兔问妈妈:“妈妈,今天我们认什么字呢?”兔妈妈拿起一张写有“4”的卡片,说:“教你认‘4’,1、2、3、4的4”。小白兔看了看卡片,说:“妈妈,我会认4了。”兔妈妈说:“你去找一找4的朋友吧!”小白兔走呀走,遇到一张桌子。桌子问:“小白兔,到哪儿去?”“我去找4的朋友。”“我就是呀,你数一数我的腿吧!”小白兔钻到桌下数起来:“1、2、3、4,你有4条腿,对,你是4的朋友。”讲到这里,我开始问:谁还是4的朋友?小朋友很自然地就回答出:椅子、床、小狗、小兔……4条腿,都是4的朋友。这样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一定能够自觉地、毫无负担地、积极地接受知识。这样,既开发了智力,培养了能力,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载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问题与对策(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问题与对策(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反思

    反思自己执教的一次科学教育活动 中班科学活动:《吹泡泡》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吹泡泡》是中班的一节活动课,孩子们对于泡泡都非常的喜欢,日常也经常吹泡泡,这次活动对于孩子们来......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教研策划与活动记录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教研策划与活动记录 ——跟班学习与“名师”示范课展示 ● 研讨背景:依据我室本学期的教研计划,我们的教研活动更侧重于“本土资源、科学活动”为着力点的......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问题与应对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问题与应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

    幼儿园科学教育

    《幼儿园科学教育》作业答案 一、填空题 1、科学教育中常采用的观察方法是:对个别物体的观察;比较性观察;长期系统性观察 。 2、幼儿劳动的种类包括:园地和自然角的劳动;生活服务......

    幼儿园科学教育与指导 纲要

    《幼儿园科学教育与指导》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简介 科学教育与科学的发展几乎是同步进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随着人们对科学和科学探究本质的认识日益深化,随着......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环境设计

    资料目录 1. 学术声明„„„„„„„„„„„„„„„„„„„„„„„„„ 2.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3.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秋天》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秋天》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秋天》一、活动设计思路: 随着秋天的结束,幼儿秋季的季节特征以有了一定的掌握。我们以"金色的秋天"为切入口,引起了......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及设计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及设计》练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1、科学 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认识和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还是一种世界观、一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