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时间:2019-05-15 01:1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第一篇: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我联校特别注意深入教学一线进行调研工作,倾听教师的呼声和建议,为他们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出改进意见并提供帮助。我们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进行改进。

一、部分校长亲自带课情况不好,带主课的校长更是少之又 少,更多的时间用来应对和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很少深入课堂听评课和参加教研活动。还有一些校长对新课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够,不能对学校教学和课改工作的提供必要指导。

建议:教育局每学期组织全体校长参加一次新课改知识的培训。教育局和联校对校长任课情况进行不定时抽查,将他们深入课堂,指导教学,开展教研活动的情况作为考评校长的重要指标。

二、公办教师向条件好,交通便利的学校聚集,绝大部分学 校存在师资短缺的问题。聘用临时代课教师良莠不齐,培养差不多了,人家就要跳槽。音体美及英语学科专业教师短缺。

建议:合理安排公办教师,实现教师资源的公平。在评优、评模和晋升职称等方面,对在条件较差学校任教的教师适当倾斜。

三、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发挥不够。

建议:教研室和联校组织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开展 “送教下乡“和“结对帮扶青年教师”等活动,使青年教师尽快进入角色,尽快成长。我联校本学期开展“青年教师跟踪培养”活动,多次听评各校确定的培养对象的课堂教学,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这些青年教师进步极大。

三、教学双方都过分以来教辅资料,教师备课,学生预习完 全依靠教辅资料,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都是标准化程式,千人一面现象严重。

建议:教师和学生都要冲教辅资料的阴影中走出来,真 正通过师生有效的互动过程掌握知识,使课堂呈现出合作探究的氛围,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四、师生互动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和现代化教学设施运用只 是在讲公开课和迎接检查时才使用。日常教学依旧沿用老的教学模式。

建议:教研室和联校经常性地深入各校对各校课改工作进行调研,将课改工作作为评定学校工作的重要方面。

五、部分学校考风需要加强,部分教师按时学生考试时作弊 的现象应当杜绝。

建议:严肃考风,对违纪学校和教师进行严肃处理。

马厂镇联校

2013年6月13日

第二篇:当前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当前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一、当前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口算思想与方法的本质流失。

口算在整个计算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基础。其中,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是最基础的,要达到脱口而出的“自动化”程度。其他内容的口算,教学时又都有规律可循,口算时有各自的思想与方法,主要包括“分解”与“凑整”。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笔者从最近几年连续对三、四年级学生的口算测试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口算诸如12×4、42+38等时用的并不是口算的思路,而是用竖式来解决的,而且在听课中笔者也经常发现很多老师都在提倡这种“笔算式口算”。如,笔者在一次“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中,连续听了几节三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见另文“对口算与笔算的辩证思考”《小学数学教学》2007年5月)当口算44 + 25时,学生中都出现了这样的算法:个位上4加5等于9,十位上4加2等于6,合起来是69。执教的几位老师对此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在后继练习中推广了这种方法,以至于课堂小结时,不少学生概括出“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的口算方法。其实“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相同数位对齐”这是典型的笔算思路,只不过是学生把笔算的思路应用到口算中来,先在头脑中列出44 + 35的竖式,并进行相应的计算罢了。而真正的口算思想与方法却在此擦肩而过,比如,在口算44 + 25时,学生中出现像40 + 20 = 60,4 + 5 = 9,60 + 9 = 69的方法时,教师并没有予以重视,从而使“分解”这一基本的数学思想没有清晰呈现;再如,在口算44 + 38时,好几节课上都出现了44 + 40 = 84,84-2 = 82的算法,教师在大力赞赏之余,并没有把这种方法推荐给学生来理解内化,因此,其承载的“凑整”思想自然很快烟消云散,就连那个原先创造这一方法的学生也最终放弃了自己的“专利”。这种“厚此薄彼”的方法取向,必将导致学生口算能力的后天发育不良,造成学生在学习口算时思想与方法上的缺陷,对后继学习来说,这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损失,而这种取向又主要受当前评价体系的影响,因为“当前在对口算的关注上过于注重结果,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一种思想:‘黑猫、白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只要学生能口算结果正确就行,至于是用什么方法得出的,口算中应传承什么思想等,不去关注或不予重视,这样自然也就造成口算方法与思想的流失”。(见另文“谁动了我们的口算”《小学数学教师》2007年7月)而且很多老师为了提高正确率,往往鼓励学生用笔算去口算,这样结果不至于出错,显然这样教学直接造成口算作用的异化,重视口算也就成为一句不折不扣地空话。

2.问题情境与“数学化”的对接错位

实施课程改革后,教材编排遵循“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体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明显得到强化。课堂上教师要考虑的是如何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让计算与应用结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计算的需求,继而进一步探究如何计算,这一过程是问题情境与计算模型对接的过程,也是在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但在这种对接中,由于在问题情境的开发使用上“或失则多,或失则寡”,直接造成对接错位,为后继的算法探究、算法巩固与应用等活动带来很多的不便。(1)流连忘返,不知归路。

计算教学是要联系生活,但如果整节课都是生活情境,那计算教学也就面目全非了。当前很多课堂就特别注重去创设这些情境,一个接着一个,一串接一串,这样的生活情境大串联,势必影响学生探究算法,感悟算理。学生在这样的场景里一会要买这个,一会要买那个,只见生活不见数学,让学生自己也不知是在诳商场还是在数学课堂。

(2)过度开采,喧宾夺主。

教材每个计算例题的教学一般都安排情境图,这些情境图是生活情境的缩影,主要是为了提出问题,构建模型。部分教师总以为对情境图挖掘得越深,拓展得越宽,其达成的效果也就越好,于是经常见到让学生根据一个情境提出很多问题的现象,殊不知过分或过度在某一处“狂轰烂炸”,往往使情境图的作用偏离设计的初衷。一节课十几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用来提问,尽管这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确有帮助,但这种过度开采必然挤占算法建构的时间,使得算法的建构很难有效完成,从而最终影响学习效果的有效达成。

(3)蜻蜓点水,买椟还珠。

在计算教学中,有的问题情境中蕴涵着算法的提示,如果仅仅从提取问题的角度来使用这些情境,显然只是如蜻蜓点水般“晃悠”一下,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情境对算法建构的建设性作用,使得情境与“数学化”对接时丢失了一些实质性东西。如二年级(下册)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安排了这样的问题情境:

部分教师都是让学生说说从中知道哪些数学信息,要求什么问题,然后让学生思考怎样列式,继而探究如何用竖式计算。其实图中能明显看到14分成两部分,为用竖式计算提供了形象直观的算理支持。而很多老师在教学却都忽略这些,使问题情境似只为问题而生,买椟还珠,从而使下面的算法形成举步维艰。

3.动手操作与探究算法的假性需求。

动手操作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很多计算教学时都安排操作活动(其中最多的是摆小棒),旨在通过操作让学生直观感知来获取算理,探究算法。可以说操作应是学生在探究算法时想到的一种最直接的需求。但当前课堂上在操作安排上有两种不良倾向,使得操作和探究算法之间存在的不是一种自然而然地关系,而是一种假性的需求。这种假性需求的存在,使得操作或成为家常课的“弃子”,或成为公开课的“摆设”,算法于是也就很“自觉”地远离了直观的形象体验与感悟,而变得更加抽象,这样自然影响学生算法的有效建构。

(1)奉命操作。

学生在学习计算时遇到困难,想用小棒摆一摆,甚至用手指掰一掰,这应是很正常的事情。但现在课堂上何时操作,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却并不是学生可以决定的,课堂上我们能看到的是老师一声令下,学生整齐推进,老师一声停止学生马上坐直。训练可谓整齐有素,但学生在那时是否真正需要操作,是否在操作中完成对算法的浅认识,是否为下面算法的抽象储备丰富“原料”,这些可能教师都不可置否,而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只是奉命而为,毫无自主可言,成了实际意义上的 “操作工”,算法的自主建构只能是教师的“独角戏”。

(2)“时令”操作。

不可否认,让学生动手操作需要很大时间和空间,特别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让他们“动”起来肯定会有点乱,不太好组织,由于课堂受四十分钟的时间限制,很多老师把操作当成一道时令菜,公开课时用,家常课束之高阁,置之不用,平常总是用自己的操作演示代替学生的操作,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以持续练习增强学生理解,而且也就是因为平时的不用操作,缺失了一些有效训练,使得公开课上的一些操作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无法有效深入的完成,时间长了也就形成一种非良性循环,当操作成为一种装饰的门面,对计算教学来说真不知是幸还是悲。

4.与算法的硬性链接。

算理与算法是计算教学中应重视的两个方面,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算法是对行为的规定,算理是算法的解释。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这样才能为算法建构提供有力,而只有当算理只有与算法实现有效链接,才能实现算法根植于算理基础上的保障“自然生长”。但这种链接应是一种“软着陆”,需要有充分的缓冲地带,需要有充分体悟的时间与空间。当前很多老师往往忽略这一中间地带,硬性进行链接,这样链接违背算法“生长”的规律,造成很多诸如算理与抽象算法出现断层,算法硬性“嵌入”,算理清晰算法混沌等问题。

(1)舍理求法。

由于课程标准中提出:鼓励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等,很多课堂在教学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如教学13-9时教师关注的是学生中有多少种方法,而没有充分关注学生计算时是怎样想的,没有充分展现每种算法的合理性以及这样算的道理,即便班级中真的形成了算法多样的局面,但最后每个学生还是固守自己的“阵地”,依然使用自己方法,而算法优化也只能是教师说了算齐步大一统。这种只关注算法,而忽略算理的做法,纵然班中出现的算法再多,依然很难达成一加一等于二的效果。

(2)法理分明。

算理与算法应有机进行融合,很多计算教学中总能发现开始是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去组织理解算理,当明白算理了然后直接对接算法,于是很多课堂上都是算理理解了,学生认识也很清晰,可学生却不能形成算法,最后只好把方法硬性嵌入学生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就要用这种方法,就应该这样计算等,显然这种硬性嫁接只能为学生认识留下“硬伤”,而不能促进其去自主发展。

(3)重理轻练。

既然算法的形成需要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自主地生成,于是很多课堂又出现这样的一种误区,就是一味地让学生说算理,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课,一直到课结束学生还是在那里不厌其烦地说道理,很自然就在这么多次的说理中,时间慢慢溜走了,于是练习的时间就很难保证。殊不知算法的形成与巩固还需要进行一定量的练习,缺失了练习的巩固,即便生成了算法也如同“水中浮萍”,无法让学生真正掌握。

5.形式训练与变式训练的作用异化。

计算教学需经历三个阶段:理解算理、构建算法和形成技能。而在形成技能这一环节所需要的就是练习,需要通过在反复练习中不断深化认识。因为只有通过大量的重复演练,才能使学生达到真正的理解,从而掌握乃至熟练。当前对练习的使用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认为这种大量的重复演练是一种机械重复训练,于是我们能看到很多的计算题铺天盖地袭向学生,而且把这种大题量,大运动量的练习称为“多能生法,熟能生巧”,学生因此深陷计算题海而无法回头,对计算望而生畏、苦不敢言。其实这种重复不是机械重复训练,“数学双基教学中‘重复’出现是知识的变式”,⑴这种机械重复训练是对变式训练作用进行了简单的异化。另一种是总是想方设法为练习配上一些现实情景或实际问题,如一位教师执教二年级(下册)的“退位减”时,结合示北京奥运进行组织练习活动,先是出示奥运场馆的画面,当然想进去要先要算出1000—537,下面又出现了比赛的画面,当然要看比赛还是要先算出几道题,最后还有体育游戏“把算式送回家”„„整节课上花样迭出,一个个活动让人应接不暇。不可否认,这样形式多样的呈现内容学生确实会产生几许兴趣,但喧闹过后留给学生的究竟有些什么呢?不仅不利于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而且这样练习对技能基础训练很不扎实,冲淡了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练习由于过于追求形式,而走入表面花哨、华而不实的误区,缺失了形式化训练也就丧失了数学练习的本色。

二、对当前计算教学的几点建议

1.寻根固本,彰显口算基本意义与方法。

(1)结合价值引领,促使学生“想口算”。

众所周知,口算建立在意义基础上,口算时需要记忆的参与,是一种很好的心智活动,对学生思维能力、注意力以及记忆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相对于笔算而言,大数目的计算,笔算有优势,而简单的计算则口算有优势。教学中,就要结合口算本真意义,从口算的优势突破,多组织一些实际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中感受到口算的价值,引发他们想进行口算的需要。

(2)加强对口算本真思想与方法的训练,促使学生“能口算”。

既然口算有着自己的思想与方法,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口算时对基本算法的理解,关注学生口算思想的内化,帮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口算方法,让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这些方法与思想,正确去进行口算。如,在口算44+38时学生想到了这样几种方法:①个位上4加8得12,写2进1,十位上相加得7,合起来是82;②40+30=70,4+8=12,70+12=82;③⑶44+30=74,74+8=82;④38+40=78,78+4=82„„可以看出,第一种方法是用笔算的思想来算口算,而第二种方法和第三、四种方法有些相似,都是采取“分解”的思路进行的。从班内交流中可以看出,前面两种班内学生用的较多,对此我组织学生分别理解第三、四种方法是怎样想的,并且对这些算法进行了概括总结。本以为学生中就这几种方法,但就在准备进入下一个环节时,一个学生怯生生地说出了这样一种方法:44+40=84,84-2=82。显然这个方法很有创造性,但他说想法时叙述的并不是很清楚明了,所以班内很多学生还是露出了迷惑的目光。于是,我在肯定这个学生的基础上让大家都来用这种方法试试,学生通过尝试交流很快明白了哪来的40,为什么要减2等,这样在走进别人算法的同时,逐步认识了这种算法,体会到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在此基础上,我适时提出:“用这种方法可以口算哪些类型的题目?”,学生经过思考很快得出加数接近整十的,并且举出了一些例子:45+39=45+40-1=95-1=94,56+28=56+30-2=86-2=84。这样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应用,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到还可以怎样用这种算法,体验到这种方法的应用价值,从而也就更好地认识了这几种方法。

(3)多种形式展开练习,使学生“会口算”。

口算训练是学好数学的基本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一定量的训练是学好口算的必由之路。如每节课可以进行“常规一分钟”口算训练,还可以经常安排相互说口算方法训练、听算练习、口算题组训练、定期口算测试等,持之以恒进行口算练习。

2.取舍有度,实现问题情境与数学化有机融合。

问题情境要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构建计算模型。对于问题情境中所承载的其他信息我们要进行合理取舍,本着利于学生算法建构的思想及时进行再次开发与加工,使问题情境能在“数学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其应有作用。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的“两位数乘整十数”时,教材安排了这样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就要用好这个问题情境,取这个情境中的的算法暗示来帮助学生建构算法,如根据先搬来9箱牛奶,又搬来1箱牛奶,可以想到先算出9箱有多少瓶,再加上12瓶;由堆放成两堆的提示,可以想到先算12 ×5,再乘2;当然根据直观提示,学生也可能由12 ×1=12想到12 ×10=120,教学中如果让学生结合情境图去探索算法,学生肯定会创造出很多有效的方法,然后通过交流比较,丰富并提升学生对各种算法的认识与理解,在下面口算12 ×30时学生就能主动地想到对算法进行优化,自然也就能有效地建构出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算法,这样开发利用问题情境,就使得情境与探究算法有机融合。

3.有效训练,让动手操作与探究算法实现自主需求。(1)操作常态化训练。

操作应成为计算课堂上的“正常生态”,平时教学中要增强操作的有效性,经常进行一些有效训练如小棒如何摆放、怎样很快拿小棒、小棒用好后及时放回等,这样经常进行适当的常规训练,学生掌握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减少操作时无效时间的损耗。而且还要进行增强学生自主性训练,鼓励学生在计算遇到困难时借助小棒摆,计数器拨珠等来解决,长期下来让学生对操作形成一种自主需求。(2)操作后及时反思内化训练。

操作“动”起来后所获得毕竟还是一些感性认识,积累的也是一些感性的经验,这么多的感性认识与经验还需要进行咀嚼、消化,乃至融会贯通。这就需要静下来对操作进行“内化”。正如郑毓信教授所说:“如果我们始终停留于实际操作层面,而未能很好地实现活动的‘内化’,包括思维中的必要重构,就根本不可能发展任何真正的数学思维。”⑵因此动手操作后要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反思内化,如每次操作后问问学生:“在操作中你有哪些收获、”、“你有哪些好的做法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你认为在本次操作中关键要做好什么”等,来让学生“静”下来对自己的零散经验与认识进行整理、汇聚,帮助他们把认识进一步明晰化、系统化。

4.来回穿行,促进算理与算法的自主统一。

算理与算法在教学中需要自主进行统一,在这个过程中理解算理是必需的,但并不是理解了算理就可以马上形成有效算法,这是因为算法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主体长时间把理解内化升华自主地生成。在算理与算法链接中需要对理解算理的一次次提升,让学生在算理与算法之间来回穿行,让学生在穿行中通过自己的理解、比较来内化,通过自己思考、应用来完善与升华。(1)要适时架桥铺路。

算理算法之间有个缓冲,有个中间地带,在这个中间地带要架桥铺路,沟通直观具体与抽象概括之间的联系,则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前行,而不能实施从算理到算法的“空投”,跨越这个“中间地带”,使算理与算法失却“缓冲”。使学生缺失内化的提升。(2)增强反复体验。

在算理与算法的“缓冲区”要提供充分时空,让学生来回穿行,丰富他们的体验,加深他们认识,让他们经历这个“破茧成碟”的过程,让这个过程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一种实质性的联系,使学生原有理解与抽象算法之间进行融合,随着学习的深入,穿行带来的体验也就越丰富,从而使算法建构越来越处于一种清晰状态。

(3)自主实现统一。

让学生在算理与算法链接处来回穿行时,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要充分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理解,尊重他们的选择,适时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进行比较、交流、反思等。当学生理解与认识达到一定程度,自己也就知道了如何去进行计算,自主实现了算法的构建,把算理与算法在不断的穿行中实现自主统一。

5.合理嫁接,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的优势互补。

在长期计算教学实践中,其实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在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以前经常用的口算练习、复习铺垫、精讲精练、变式训练等传统方法的合理成分,教学要认识到各种方式的优点和局限,更好地实现与一些传统做法的合理“嫁接”,形成优势互补,争取计算教学效益的最大化。(1)情境与引入与复习铺垫的嫁接。

学生面对新的问题情境,需要调动其已有知识经验去探索发现,但如果学生已有知识储备不足,已有经验极度匮乏,将会影响探索的有效开展,造成探究的有花无果,渐渐演变成少数人的专利,影响教学效果的有效达成。而此时就要注重与复习进行自然嫁接,通过复习激活并丰富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如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时,教材展示的是把52个羽毛球(5筒和2个)分给两个班的情境,显然这样直接带着学生走进情境,学生解决时有很大困难,为此我在这个情境中添加了一个分48个毽子(4整盒和8个)的活动,通过先估(估计一下,每个班分到的毽子多一些,还是羽毛球多一些)来为商定向,再算48÷2来为算法进行激活并进行预伏。这样巧妙在情境中嫁接复习,实现了共赢。(2)动手操作与教师精讲嫁接。

动手实践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让学生充分操作探究算法的同时,教学中也要做好这种“动”与“精讲”的嫁接,让“动”有得,“讲”来提升。如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老师组织了这样的操作活动:

师:要求大客车和中巴车一共坐多少人怎样列式?

生:45+30。

师:你能用小棒摆一摆或用计数器拨一拨算出45+30等于多少吗?

学生动手操作,有的用小棒摆,有的用计数器拨。生1:我用小棒摆的,算出45+30=75。生2:我用计数器拨的,算出45+30=75。

师:刚才用小棒和用计数器算45+30时都是先把哪部分合起来,再把哪部分合起来的?

生:先把整十合起来,再把几十和几个合起来。师:如果用算式表达该怎样说? 生:40+30=70,70+5=75。

可以看出,学生的动手操作如果没有教师的“先把哪部分合起来,再把哪部分合起来的”,其认识是零散的,不清晰的,而教师在关键处的“一语”等于“道破了天机”,让操作得来的经验认识得以进一步提升与内化,自然地促进了学生的算法建构。(3)意义建构与精练嫁接。

算理与算法之间需要架桥铺路,沟通直观具体与抽象概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得以在算理与算法之间来回自由穿行,丰富体验,加深认识,建立一种实质性的联系,以此实现算法的意义建构。而技能形成过程需要通过在反复练习中不断深化认识,意义建构只有与“精练”主动嫁接,才能实现算法的理解与掌握。教学中一方面要通过摆小棒、拨珠等手段充分理解了算理,形成算法,然后要精选大量的练习,组织适当变式训练,来对意义建构的有力补充,而意义建构已对这些精选练习赋予意义内涵,使意义建构和精心训练融合为一体,真正促进学生算法建构过程的深入有效。

第三篇:当前劳动竞赛中存在问题的改进和思考

在新形势下,作为国有企业,怎样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中很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发挥工会组织的独特优势,通过广泛开展具有行业特点的劳动竞赛,促进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那么如何改进目前劳动竞赛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凝聚——就是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要求,以调动职工积极性为目的,从塑造领导者个人或领导班子的整体形象入手,建立积极、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当前,在劳动竞赛活动中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思想不通,情绪不顺,工作起来就没有积极性,也就是所谓的缺乏“人气”。“人气”即凝聚力。一个没有凝聚力的企业是没有明天的。凝聚力的获得有三个途径:首先是领导者的率先垂范。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是战胜困难、保持稳定必不可少的条件。现阶段,由于社会变革、企业改制、劳动关系的调整等使劳动竞赛在对象、环境、内容、任务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客观上给其组织实施者——企业领导提出了新的要求。领导者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甚至自身形象都成为其领导艺术的组成部分。领导者亲力亲为、以身示范显得尤为重要。原来那种口头上重视,行动上疏淡的现象,将越来越引起职工的反感甚至抵触,必须变“要你干”为“我要干”,变“让你干”为“我先干”。事实证明,由领导者的表率行为形成的凝聚力是企业保持活力、迎接挑战的巨大动力。其次,是对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的培育。企业精神是由企业职工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逐渐凝结起来的一种共同价值取向。如果注重在职工中倡导、培育并能在实践中形成一种不畏艰险、勇攀高峰、领先行业、创誉中外的企业精神,那么企业就能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意识,而职工群体意识的凝聚点也是支配企业行为强有力的支撑点。在开展全民性的劳动竞赛中,注重以典型引路,选树各行业的标兵、模范并给予相应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奖励,营造“劳动伟大,劳模光荣”的争先氛围,使广大职工学有榜样、干有标准、赶有目标,人人争当先进,个个争创劳模,企业何愁没有凝聚力,劳动竞赛又何愁开展不起来。第三,来自于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对企业认同感的高低决定了职工是否能将自己的命运同企业的命运联结在一起,视企业为“家”,建家爱家奉献家。这也决定了职工是否能以积极的姿态和满腔热情在劳动竞赛活动中实现自身能力和价值的再挖掘和再创造。激励——就是运用政治、经济手段,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激活其参与动力。而广义上的激励,还应当包括理顺各种利益关系,营造宽松环境,使职工以健康、愉悦的心情干好工作。人都有物质的精神的需要。吃、穿、住等是基本的物质需求,成就感和荣誉感是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与此相对应的是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种,对劳动竞赛的奖励恰是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结合。劳动竞赛正是在职工物质需求和精神追求的结合点上运行的。两种奖励结合,就要把精神奖励建立在物质基础上,使受奖者得到实惠,以便通过物质利益来鼓励人们上进;同时,物质奖励要发挥出精神鼓舞作用,使受奖者不但经济上多得而且政治上光荣,以激励受奖者物质变精神,坚定信心再创佳绩。对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敢于重奖,及时兑现。在今年年初的工作会上,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北方公司重奖了一批优秀项目副经理、优秀总工、劳动模范等先进人物和一些先进科室和项目部。其中优秀项目总工奖励高达8万,在公司内部引起了不小的震撼,其引起的反思和激励将会长久地影响其他职工的思想和行动。这便是物质奖励的真正目的,也是其价值之所在。诚然,我们强调物质奖励的重要,也并不否认精神鼓励的无能。二者应是互为映衬,共同作用的。总之,就是要通过两奖并行,相济互补运用,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心理,使竞赛活力永驻。激励作用在广义上的涵盖,以往常常被我们所忽视。劳动竞赛中,调动职工积极性并不是单靠一两个奖励办法就能办到,往往需要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如领导体制、竞赛内容、阵地载体、途径方法、运行机制、人员设置、硬件保证等。要根据劳动竞赛工作的内在要求,把这个系统中的各种要素进行“磨合”,使之以良好的状态加入到“运转”之中。在确定劳动竞赛的主题时,要充分考虑企业当前最需要的是什么?职工最关心的是什么?要找准其最佳“切合点”。在制定竞赛标准时要掌握适度原则,即:跳起来摸得到,才不至于标准太低,缺乏竞争性;标准太高,又失去信心。只有在同一水平线上的竞争才会产生强烈的竞争欲望,才能出成绩,出效益,出人才。在具体操作中,可以考虑分项目、分层次、分等级进行优势高效企业间的竞赛和劣势企业间的竞赛,使大家跳起来都能摸得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创造科学宽松的竞赛环境。创新——就是善于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寻找新机制,探索新途径,掌握新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思想观念的多样化,致使各项工作出现了大量我们未曾预料和难以预料的新情况、新问题。如果我们无视这些变化,一味停留在过去的老方式、老做法里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必将被现代社会所淘汰。瞬息万变的现代生活迫使我们转变观念,改进方法,以全新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去适应劳动竞赛的新要求。只有这样,劳动竞赛工作才能在改进中得到加强,在创新中得到提高。如果没有创新,劳动竞赛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寻找新机制就是要求我们以全新的视角看待劳动竞赛在企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涵盖企业全面建设的“大竞赛”格局。要把工作重点由过去的单纯依靠施工现场搞竞赛辐射到队伍建设、职工管理、宣传教育、科技进步等企业建设的方方面面,要形成党政一把手领导下的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干部职工全员参与,机关基层通力合作,组织实施科学规范的竞赛新格局。要把贯穿生产经营的施工生产竞赛同科技创新、管理创效、创优达标竞赛相结合,由过去那种常规的、单一的生产型和体力型竞赛向全方位的、多功能的经营型和科技型竞赛转变,积极推行目标管理、过程管理。要善于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合理制定竞赛的目标任务、方式方法、实施步骤和控制措施,确保竞赛优质、高效和顺利开展。探索新途径就是寻找实现劳动竞赛的有效方法。要注重由过去的大而全向小型多样转变,如开展班组与班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对手赛、擂台赛、攻关赛。竞赛内容上要注重由以往的拼体力、赛速度向赛质量、赛效益、赛管理、赛素质转变,通过竞赛不仅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增创经济效益的目的,还要提升管理效能,提高队伍素质,增强企业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掌握新手段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改进和完善劳动竞赛的管理工作。要注重运用录像、摄像、网络这些现代大众传媒手段,以其速度快、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形象生动的优势,及时记录、宣扬劳动竞赛的先进事迹和竞赛成果、经验做法,渲染竞赛气氛,鼓动职工干劲。

第四篇:当前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产品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产品质量和交期是影响企业信誉、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从产品质量角度来讲,影响其高低的无非是“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以下对本公司在这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一下分析。

首先是人的因素,这是五大要素里排在首位的因素

人是最难管理的,他受知识、技能、经验、性格、情绪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公司在人员管理上可能不同程度的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人员职责不清、分工不细,许多工作看似有人管、实则无人管。比如现在实行工序管理,那么班组长的职责是什么,熔化、浇注人员的职责是什么,冷铁谁来管、浇冒口谁来管,不合适谁来协调解决…二是质量相关人员责任意识不强,质量工作被动应付,抓不住重点。比如当前质量问题的重点是什么,如何解决、谁来组织解决。我认为当前跑火问题就是一个重点,对于哈斯产品,尺寸、涨箱问题也是一个重点,这些问题的解决可能涉及到许多因素,比如砂箱不规范、无法锁箱,压箱铁不够,由浇注人员更换压箱铁等,但这个问题涉及到大部分产品,长期的结果会造成大量的废品,所以还是需要组织相关人员商讨解决的办法。至于单个铸件的气孔、砂眼,也需要分析解决,但不是重点。三是操作者技能经验不足,操作随意,不服从管理。比如椿箱前对模型的清扫,尽管多次要求,仍然有许多模型起箱后上面有许多浮砂就重新放箱造型了;起箱后要求箱口朝上放置,但为了省事,仍有许多箱起模后箱口向下放置,从而造成砂型脱裤、变形。

其次是设备问题,设备是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设备经常出现故障既影响生产,也影响质量。目前公司设备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小马拉大车问题,树脂砂的混砂机、天车、炉子、浇包等,都适合干比较大的产品,而不适合干小件,但由于市场的原因,这个问题比较难以解决。其次是许多设备年久失修,带病运转,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如再生机设备、除尘设备等。一些新装或改造的设备缺乏日常的维护和保养,并且设备的许多功能现在都没有了,如混砂机的快慢档、树脂调节、手动自动转换等。三是一些关键的生产设备不能定期保养和更换易损件,如混砂机的搅刀和搅笼。这些都会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材料也是影响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目前应该考虑的是如何保证原材物料的质量稳定,防止因市场和资金的原因造成材料的质量波动。这个在别的厂已有过先例,前几年在一个铸造厂因增碳剂质量问题造成出口铸件批量报废(硬度偏高),教训是比较深刻的。

方式方法也是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工艺是对铸件质量影响较大的一个因素,一个好的工艺不但能保证质量稳定,还能增加产品的出品率,提高效益。目前公司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些老产品,没有工艺文件,出现质量问题有人认为是操作问题,有人认为是工艺问题,这需要从整个过程的操作是否规范、不规范的操作对产品影响多大来综合判定。如果是工艺不合理或该工艺不能充分保证产品质量,那就要毫不犹豫的对工艺进行调整。如果属于操作问题,那就要分析问题出现在那里,如何避免。内部沟通也是需要加强的,比如一种新产品来了,它的技术文件、质量要求、工期等要及时传递到相关人员手中,并且由职能部门制定质量计划,质量计划通常包括工艺方案制定、砂箱工装制作、模具制作、首件试制、首件检验等,这些过程的进度安排要留出工艺改进、模具调整、再制作的时间。再比如内废和外废的质量反馈和质量投诉,由什么部门,什么人及时将这些信息传递到相关人员,微信是一种方式,但有时可能说不清楚,可能需要比如邮件、纸质文件进行传递。

第五是环境问题

目前环境问题主要是现场粉尘较大,照明不足这两个问题。粉尘较大不但对人有影响,对设备也是有影响的,尤其对设备的控制系统和传动系统。照明问题则直接影响操作者作业的精细程度、尤其对作业后的检查,如下芯和合箱。

以上问题有些是铸造行业的共性问题,有的是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拟提出如下解决措施:

1、由职能部门负责,对生产、检验、质量、技术等部门与质量有关的人员职责进行界定,尤其对车间主任、各工序的班组长所需要负责的工作进行详细规定,并由本人签字确认,使其起到应有的作用。

2、对生产中出现频次较高或影响较大、造成后果较大的质量问题,要由质量部门组织技术、检验、生产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并对结果进行验证。这样的讨论会每周至少开一次,召开时由质量部门汇总一周来发生的所有内外废及其它质量投诉,由与会者进行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对这些措施落实到的部门和人员进行规定和限期整改;在下一次质量会时要对上次质量会确定改进的质量问题进行评估和总结。以上质量会要有记录,责任人要签字。虽然公司建有微信群,一些生产和质量问题能很快反馈,但这样的质量会我认为还是有必要的。

3、对操作者,尤其班组长进行培训,使其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班组长是质量管理中承上启下的人员,在质量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使工艺要求和操作规程得到不折不扣的实施,首先要使班组长提高认识,并督促操作者去实施。如果一些工艺要求和操作规程或制度,班组长都不能很好的去执行,让操作者去执行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4、加强对班组长的考核,使其收入不但与产量挂钩、更与质量挂钩,只要是工序内出的质量问题,班组长是第一责任人。其次对班组内人员要细化考核,比如合箱工序,可以分成几个组,对每组的产量和质量进行考核,这样就能促使下工序检查上工序。不合格的产品下工序有权拒绝使用。对有争议的,比如型芯、冷铁,可由现场技术人员进行判定。

5、有模型修理人员长盯现场,每天生产前对现场使用的模型和芯盒进行检查,对损坏的模型和芯盒及时修复。有专门负责冷铁和陶瓷浇口的人员,当冷铁不足或不合格时能在最短时间内解决。

6、恢复再生和除尘设备的功能,保证再生砂的质量(灼减量低于3.0%,如果能小于2.5%更好),逐步恢复混砂机各种调节按钮的功能,如自动手动转换、快慢档转换、树脂流量调节等,建议将树脂流量的调整全部改成数显变频调节,这样既可以直观检查树脂流量的变化,控制树脂、固化剂、再生砂加入比例,提高树脂砂质量,又能有效控制树脂用量,降低成本。

7、生产部门加强过程质量控制,并及时向技术、质量部门/人员提供工艺改进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如炉前成分、浇注温度、浇注时间、打箱时间等,尤其首件试制时,检验部门要向技术、质量管理人员及时反馈检验结果、包括外观、尺寸、性能,必要时包括金相检查结果。

8、一些大的、重要的产品,制定工艺文件时,应根据产品的技术要求、质量要求、工期要求进行充分的讨论,在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后,选取最佳的工艺方案。考虑到工期的要求,首件产品应对工艺制定、模型制作、首件试制、清理检验的日期做出计划(质量计划)。

9、在入库前,对新进厂模型尺寸、工艺及模具质量进行检查,尤其对模具的尺寸进行检查,在确保模具尺寸、工艺等符合要求时,才可投入生产。

10、客服部门应及时向技术、质量、生产部门反馈接到的外废和客户投诉,除微信外,一些大的质量问题、大的客户投诉,可以用邮件、纸质打印进行沟通。质量部门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分析原因、提出纠正预防的措施,并进行改进。

11、对生产现场的照明进行检查,在光线较弱的工序,尤其下芯合箱工序加强照明,以确保操作准确和到位。

12、在现场画出责任区,规定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和过程后,做到工完场净。现场使用的材料和工具放至规定区域,这些规定的区域应使用划线或标牌的形式进行标识,并规定责任人。以上区域划分和材料、工具放置位置及责任人可以在看板上画出。公司组织职能部门和人员每周进行检查,已督促落实。

考虑到人员、资金、设备的原因,以上措施可以分步实施。有资源类需求的问题,如5、6、9、11,可以逐步解决。尤其第6项,可以制定计划作为一个长期目标,其它不需要大的人力物力就可解决的,可以尽快实施。

第五篇:当前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当前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王建华

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既是巩固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也是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农村集体资金的来源渠道、性质、用途、核算内容发生了较大变化,搞好农村财务管理对于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对于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廉政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对于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化解农村矛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村级财务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具体问题:

1、会计账务处理欠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会计账簿、科目设置不规范。如财产物资等有账无物,有物无账,有总账没有明细账;有的村部分财产早已卖掉或报废,但账面没作任何处理,或者购买资产不登记入帐。形成有帐无物、有物无帐,账实严重不符。个别村干部对自身要求不严,打着借用公物的幌子,实则占用集体资产长期不交,最终达到个人占有的目的。二是一些工程、项目开支另行建帐,甚至不记账,未能纳入总账之中。三是凭证传递、对帐不及时,凭证传递方式不规范,出了问题互相推诿。

2、发包、出租欠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手续欠规范。口说为凭,口头协议代替书面合同,书面合同少;合同要素不全,标的不清,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平等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二是程序欠规范。搞暗箱操作,没有实施政府采购,不进行招投标,有的不开“两委”会,少数人说了算,即使开了会,个别干部又擅自变更集体决定。三是付款收费欠规范。大部分工程项目的付款以领款凭证方式入账,农村已成为工程承包商逃税的“黑洞”,有的为帮助承包方偷税、逃税,一项几万元的工程分开十多张3000元以下发票;有的工程完工多年长期不进行

工程结算,预付工程款时没有坚持见发票付款,形成支付了几十万元的工程款,不能结算,以往来款的形式摆在帐上,致使国家财政收入不能按时入库;有的以其他费用支出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收支均不入账,不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坐收坐支;有的取得其他收入后,私自保管挪用,长期不报账。

3、财务公开流于形式。一是少数村将公开形式化,当作政绩之一,一哄而上,图形式,求名声,对于财务、村务落实的具体情况,则告之甚少,往往虎头蛇尾,形式主义泛滥,短期行为严重。二是公开不规范,在财务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着欠细欠具体的问题,对于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三是公开时间不及时,有的长期不向村民公开,有的甚至不公布。

4、财务制度不健全,流于形式。大部分村没有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部分村的制度条文比较健全,但执行情况差,或干脆弃之不用,制度条文纯粹是应付检查,形同虚设,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会计档案资料没有认真保管,鼠咬虫蛀,霉烂毁坏。有些村财会人员变动没有正常的帐目交接手续,或不交帐,有的甚至帐目丢失。民主理财不民主,缺乏群众监督。主要表现在:①理财小组发挥作用不强,监督审核不力形同虚设;②理财程序不规范,存在先开支后审议的情况;③理财形式不民主,村干部说了算。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村级自身管理弱化的问题,也有农村会计服务中心监管不到位,甚至是放松监管的问题。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负有监管职责的乡农村会计服务中心监管力度不够。主观原因是有怕得罪村干部的这种老好人思想,在工作中降低了监管标准;客观原因是作为监管部门的会计服务中心只是代理机构,不具备具体的行政执法权,在具体工作中限制了调查取证的手脚。

二是村干部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找各种客观理由,采取推、托、应的消极思想,不能严格执行各项财务规章制度。

三是法制、政策宣传不到位,法制观念不强。四是部分财务人员素质偏低,群众民主观念淡薄。一些财会人员年龄老化,不注重学习,业务水平低,难以胜任新形势下的农村财会工作;有的由于怕得罪人,或确实难以坚持原则,于是放弃职守。

三、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目前,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正在全面展开,许多具体的工作都需要村级负责推进,党和国家各项惠农政策能否最终惠及千家万户,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鲜明的课题。当前,村级财务管理的现状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一个健康高效的保障机制,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已是当务之急,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议乡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把它纳入日常工作日程,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时,把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纳入“三个文明建设”目标责任书,作为考核各村和乡财政所的重要依据,确保我乡的村级财务管理向规范化方向迈进。

2、严格财务活动程序,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用制度明确村委会各干部成员的职责,村支部书记、主任一律不得直接经手现金及存款业务,杜绝谁收款谁花钱、无人管理财务、无人审批的现象,坚持一签、一批三审制度即业务经手人签字,经村主任审批和报帐员审核、村民理财小组审核、乡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审核才能报销的制度。乡会计服务中心要依照有关制度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开支,财务会计服务中心有权拒绝报账;其次,制定完善、严格的相关制度。在开支审批、业务办理、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等各个环节上进行约束,使财务管理有章可寻。各村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财务审批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票据管理制度、内部牵

制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 使村财务的审批、公开、监督、票据的管理、财产物资的管理等都能做到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3、建立严格的村级财务工作监督机制, 把财务公开落到实处。首先,要实施审计监督制,乡要成立村财务管理监督审计领导小组, 定期或不定期对村财务管理进行高质量审计, 并建立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其次, 要制定出硬性措施, 使各村在统一规定时间内公开账务。除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目清楚外, 要及时负责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必要时乡政府可委派专职人员进行督办、催办。三要建立资金使用审批制度,各种开支实行逐级审批制,按季报账,村的开支由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批,村主任签字报销。四要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制度,切实保障群众参与财务管理和依法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力。

4、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一是项目建设资金严格实行“四制”管理,即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二是明确项目申报程序,项目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投资导向和行业要求,组织相关单位提出拟申报的具体项目。申报新增项目必须按照项目基本建设程序,提供相关前期资料,主要包括:⑴相应资质单位编制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⑵建设部门出具的城市建设规划意见,⑶国土部门出具的土地预审意见,⑷环保部门出具的项目环评意见,⑸行业要求需要出具的其它资料,⑹项目法人出具的相关资料。三是规范资金管理,项目建设资金严格专款专用,严禁滞留、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保证资金使用公开透明、规范合理、安全有效。项目资金严格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程序,资金拨付手续要齐备,主要包括:立项文件、工程实施方案、政府采购手续、中标通知书、工程概算、施工合同、监理合同(含监理资质证)、工程进度签证、法人代表授权委托书、承建单位基本帐户开户许可证、项目资金用款计划申报表、税务发票和支付申请书。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项目资金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总之,村级财务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性工作,需要长抓不懈。在新形势下,只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充分认识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一定会促使我乡的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迈进。

作者单位:湖北秭归县委党校

下载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外贸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外贸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政管学院 行政管理081班 刘黎标 20081100185存在的问题:1、映乏必要的宏观控制,国内多头经营,导致出口商品进价飞涨。外贸企业下旅地方管理......

    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麦积区渭南初中 刘建兰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农村的语文教学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下面我就阅读、写作、听说三个方面存在......

    当前小金库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当前小金库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2009年以来,我区相继在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有企业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累计查处“小金库”金额360万元。在专项治理中,发现当前......

    当前初中常规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当前初中常规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一、加大常规教学监控力度,重实效,不流于形式。 问题:部分教师的教案环节均有不足之处,尤其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大多是条款式的,过......

    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作者:汪瀛 文章来源:汪瀛的博客 点击数:12665 更新时间:2007-1-26 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湖南省株洲市四中历史特......

    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湖南省株洲市四中历史特级教师汪瀛一、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理念的墨守成规与矫枉过正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

    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建议 摘要:实习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的必要途径。它可以验证学生的职业抉择,让学生了解目标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一年来,我们多次走进学校、亲临课堂、关注教师、了解学生、感受最真实的“原生态”课堂。我们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有几分的欣慰,但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