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模式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模式
心理健康教学模式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过程及其结构的理论概括,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研究和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带动和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与深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依据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理论,结合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践,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做一个探讨,这里重点分析课程的目标、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与教学程序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主要因素。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心理的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则是在总目标的前提下,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健全人格,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生存。具体到小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任务包括:
1协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各种能力、性向、兴趣和性格特点等,学会恰当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接纳。!2协助学生培养认识所处的环境,适应社会的变迁,学会尊重他人,发展友谊。
3协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乐观进取的态度,学会情绪的调节,以增进其身心的健康。
4协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以及思考、创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5协助学生发展价值判断的能力。
6协助学生认识正确的职业观和养成勤劳的生活习惯。7协助特殊儿童适应环境,以发展其学习与创造的潜能。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原则
1、主体原则 要求教学要以学生的需要与特点为出发点,教学的内容尽量围绕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来进行,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唱主角”。在课程教学设计上,尽量安排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内容,设计好问题情景,留给学生发挥想象力与思维活动的余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意见,暴露真情实感,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要善于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多用鼓励性的、商量式的语气说话,尽量避免使用“你听我说”、“我告诉你”之类的命令式、灌输式的口吻。
2、体性与个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要面向包括正常学生在内的全体学生,它既不以少数“尖子”学生为主要对象,也不以少数有明显心理障碍的学生为对象。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求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确定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大多数学生共同的需要与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特别是要给那些内向、沉默、害羞,平时不大引人注目的学生提供参与与表现的机会。面向全体学生并不是要否定学生的个别差异,恰恰相反,只有重视学生个别差异,个别化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做到“因材施教”,给全体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与服务。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共性,更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既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形式,也要有小组的教学形式,乃至需要个别化的教学形式。
3、支持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大多要求提供支持性的教学环境。它是指一种自由宽松的、民主与安全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敢想敢说,没有太多的心理压力与负担,不担心教师或其他学生批评自己说错话或说话幼稚。支持性环境形成,教师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如果一个教师能充分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及其选择,以平等、民主与和蔼可亲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则容易造成良好的环境氛围,而那些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来批评学生,羞辱、挖苦与讽刺学生,粗暴与强制的手段来压服学生的教师是不可能提供支持性环境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悦纳学生的意见,减少价值性的评判,容许学生有经历错误的机会。
4、操作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一般都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主张“做”中学,因而强调活动课程的设计,要求向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活动的机会。心理品质的形成,不仅需要认识上的提高,而且需要情感态度上的改变,更需要相应的行为方式的形成。因此,单纯从知识上入手的教学往往使学生知与情、知与行相分离,难以培养学生知、情、意三者有机结合的良好心理品质。在教学过程,只有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与亲身的体验,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知、情、意的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5、互动性原则 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多向反馈与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实施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身的多向反馈结构。在班集体中,教师与学生都是其成员或参与者,他们之间都可以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进行多向的信息交流,从而提高了班集体活动的数量与质量,对学生产生更深刻、更有效的影响。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方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同活动来进行的,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些共同活动的方式看成心理教育的方式或方法。常用有以下几大类型。
1、认知法 &这类教学方法主要是依靠小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活动来达到教育目标。它包括以下几种活动:(1)阅读和听故事;(2)多媒体教学;(3)艺术欣赏;(4)联想活动,即:通过小学生的观察联想活动,来训练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以及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经验。(5)认知改变,即教师通过暗示、说服和质疑等等方法,来改变小学生非理性的信念,从而恢复和建立合理的思考方式,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和促进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6)参观访问。
2、操作法 这种类型的教育方法主要通过小学生的言语和动作的操作活动来达到心理教育的目的。具体包括(1)游戏活动;(2)劳动,如集体打扫环境卫生、种树和出墙报等等,来培养合作精神和爱劳动的品质。(3)测验,让学生做智力、性格、态度和兴趣等等各种心理测验,帮助小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特点、长处和不足,以促进小学生自我的发展。(4)讲演,这种方法可以训练口才,培养机智,增进同伴间的相互了解。(5)绘画,即通过绘画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6)唱歌,即通过唱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小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
3、集中讨论法 集体讨论可以集思广益,沟通思想和感情,促进问题的解决。这类方法有多种,如分组讨论、专题讨论、辩论等等,均可用于心理教育课程之中。
4、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让小学生以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表演出自己的心理或行为问题,进而起到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心理素质的作用。例如:一个学习不好的小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畏惧学习。教师可以让他扮演这个学生,从而了解自己内心感受和问题的所在,再通过角色的转换,扮演考试成功者,使他尝试新的行为和获得新的体验。
5、行为改变法 通过奖惩等强化手段可以建立某种新的良好行为,或者消除某种不良行为。例如,我们利用正强化(精神或物质奖励)来促进小学生举手发言;或者我们通过负强化(如批评或惩罚)来削弱小学生课堂上的多动行为等等。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明确具体指出所要强化的行为和所要达到的标准。例如,把某学生上课时离开座位的次数从原有的每节#次,降为每节不超出%次。选择适当的强化物(强化物可分为原级强化物,如糖果、玩具、书籍等等;次级强化物,如分数、筹码、符号、红星等等;社会性强化,如微笑、赞许、摸头、陪同游戏等等。)不同的学生,应选择不同的强化物,以适应他们不同的需要。强化的时间要及时,延误时间越长,强化对行为的作用就越小。
以上心理教育方法分类不是绝对的,不同种类的方法之间有一定的交叉或包含关系。例如,在心理教育的认知法中包含有行为活动的成分,而在操作法中有包含认知和活动的成分,只不过两类方法的侧重有所不同。在心理教育中,要根据教育的特殊目标和心理教育方法的特点,选择出最适合的心理教育方法。在小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认知活动的成分与行为活动的成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此,要使心理教育课程达到最佳的效果,应采用多样化的心理教育方法。
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基本程序
近年来,我校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试点学校,各班每周都有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我们的心育课教师在有关心理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学习、实践、研讨、总结、提高等一系列过程,共同努力和探索,初步构建了这门课程的基本教学程序可由下列五个环节构成:
1、热身准备,目的的诱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达到悦心的目的 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就会对所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渴求和掌握知识的愿望,因此,老师们就采用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形式,如律动、歌舞、游戏等活动,提高学生情绪,营造乐学的良好心理气氛。
2、心理激荡,目的是激发求知心理达到激心效果 激发就是给学生一个信息,激发其内驱力,把教育者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去完成某一行为,进而达到预期的目的。我们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讲故事、演小品、看录像等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创造并引入教学情景,激发起求知的欲望。
3、自我宣泄,目的是让学生表白自己与达到交心的效果 把学生引入到心育课情景之后,教师把精心设计好的问题向学生提出。师问生,生问师。“质疑”即想、思考与分析;“议”即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做”即动手、动笔与其他操作活动,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来宣泄自己情绪与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我校对老师明确提出了微笑进课堂的教学行为要求,营造了师爱生,生敬师,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心理情景下表白内心世界,宣泄自己的心声。
4、共同分享 目的是通过师生互动,相互交流,沟通,相互启发共同受益,达到导心效果 通过自由宣泄,老师抓住了心理辅导的重要契机,引导学生思考比较,分析争论与评议不同的见解,使他们明辨是非,引出正确的心理行为,懂得不良心理与行为的消极后果。这样就能引导学生鉴赏和培养健康心理、健全人格,起到纳正弃误、共同分享的作用。
5、评价引导,目的是树立健康的心理行为,达到正心的效果 在充分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老师要适当指导学生评价讨论中的难点,并加以小结点拨,导出观点,进行正确的心理导向,让学生提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培养健全人格。
几年来,我校教师在心育课教学实践中勤于学习,乐于实践,善于总结,初步探索出较完善的小学心育课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对于今后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具有科学的与现实的指导意义。如今按着这种模式上心理健康教育课,老师教得如意,学生学得开心。同学们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之中潜移默化,孕育了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第二篇: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反思
(一)彭敏
作为心理健康课的老师,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知、情、意;我一直在不断的摸索、总结、思考: l、课堂导入最重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给学生创造了很多的发挥空间。每一堂心理健康课之前,我都会安排一名学生完成一次自我介绍。
2、围绕主题搞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
对于这方面的能力,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活动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想做到形散神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3、适当的自我开放
如果心理教师能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有时学生甚至会主动要求:“老师,你呢?你以前是怎么样的?给我们说说啊!”不过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我开放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和限度,否则,将会导致角色混乱,得不偿失。
以上是我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中,经过实践沉淀下来的几点看法和做法。当然,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发现和解决;要真正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还需要更多、更强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力量。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反思
(二)彭敏
心理教育课不同于一般文化课,它的授课方式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其授课内容、方式、语言等等都与一般的文化课有很大的区别。而且涉及的知识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以整合,灵活运用,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课体现其科学性。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知、情、意,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经过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摸索、总结、思考、调整,我逐渐形成了以下的思路和想法:
1.抓住学生心理,以趣促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在第一堂课里以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为内容。从梦到星座,从“肢体语言”到“从众”,引起了学生对心理世界的好奇,进而讲述提高心理素质的好处:提高学习效率;合理调节情绪;形成良好性格;学会与人交往等,同时说明这些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后要涉及的内容。这堂课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兴趣和重视,阐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意义和目的,并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标,也为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坚持核心原则,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
3.聆听他人故事,因势利导
心理健康教育课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获得的心理体验和感悟程度。学生总是非常关注他人在同一问题上的表现,喜欢聆听他人的“故事”。
(1)心灵感悟:在课堂上,我经常会给同学们同龄人的“故事”。试图让学生明白这些问题别人都有,自己有也很是正常的,并相信这些问题可以解决,进而学习和掌握方法。其实学生在聆听的同时,也在审视自己。
(2)自我开放:如果心理教师能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不过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我开放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和限度。(3)角色扮演:心理剧的创设,其初衷是让角色扮演者体会其中的情境冲突,在冲突中宣泄自己、发现自己、改变自己。这大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主体参与性,使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及时地运用课堂所学去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成长。
1、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2、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就像驴子面前吊着个萝卜就会往前走。正因为有那个目标,你才有劲儿往前走。
第三篇: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 我的情绪我作主
一、教学背景:
(一)、学生情况分析:
随着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发展,当今的小学生处于一个物质相对丰富、生活条件较为优越的社会环境中,然而,在这样好的条件下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成了一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的学生都不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使身心健康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分析:
人的情绪是一种心理现象,高兴、愉快、轻松、紧张、苦恼、忧郁等都属于情绪活动.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的一种主观体验,情绪和人的健康有密切关系.积极情绪对健康有益,消极情绪会影响身心健康.本节课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适当的调节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二、教学目标:
1、通过联想、讨论、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情绪的种类及不良情绪的影响,使学生知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对于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应该要一个积极的态度去面对,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排解烦恼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有意识地去管理自己的情绪。
3、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使生活更加美好。
三、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生活中遇到的烦恼,不因此影响到自己的情绪,难点在于怎样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调整自己的情绪,怎样“我的情绪我作主”有意识地让自己快乐起来。总之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和技巧.四、教学方法
讲故事、情境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等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同学们,现在觉得开心吗?我们经常祝我们的朋友天天开心,可是,这可能吗?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总会遇上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天天开心几乎是不可能的。就拿老师来说吧,今天老师在走路来学校的路上一不小心踩到了个香蕉皮,一下子摔倒在地上!旁边的人还在笑,老师爬起来,揉着摔疼的腿,心里别提有多气了。是啊,生活中,让人生气、让人烦恼、让人痛苦的事情太多了,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令你不快的事情吗?
2、趁机引导,回忆烦恼:
谁都难免会遇到不开心的事,现在请大家拿出小纸片,写出最近遇到的令你烦恼的事,大家来交流交流吧。
二、学生互动,倾诉烦恼:
1、学生交换卡片,互相讨论。
2、教师引导,打开话题:现在,我们来听一个故事:《国王长了一只兔耳朵》,看看故事中的人是怎么处理自己的烦恼的。教师导语:我们看了同学写的卡片,听了这个故事,请大家仔细想想,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有没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用生气的方式来发泄?
1,学生相互交流,举手说出自己的想法。
2、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同学的想法进行讨论。
3、心理体验,多媒体出示:假若你买了一件自己很喜欢的新衣服,可是同学说很难看,你怎么办?
连她都说不好看,那别人就更会觉得了,心里伤心极了 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她的衣服我也不喜欢啊,心里就舒服了 我再看看别人会怎么说,心冲冲地去找另一个同学
4、教师总结:世界上很多事,取决于我们的想法,有时候换个角度想问题,能让我们摆脱烦恼,增强自信,找到快乐。
三、分享经验,体验快乐
1、导入:生活中总是有这样那样的让人心烦的事情,请你说说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是怎么成功地调整自己的心态的?
2、在小组交流会后全班交流:做自己喜欢的事;听听音乐,唱唱歌;看看漫画,看看电视„„
3、教师点拨:怎样才能做一个快乐的人?大家的方法真多!这些让我们快乐的办法就像是我们的心灵营养餐,让我们摆脱烦恼,忘记不快,高兴起来。现在,让我们来准备一份“心灵鸡汤”,把你寻找快乐的方法写在或画在卡片上,送给亲爱的同学吧(配乐,学生制作“心灵鸡汤”)
4、享用“心灵鸡汤”
A,教师导语:现在,大家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假如幸福的话就拍拍手吧》,跟着歌曲动起来,同时想想我们生活中的幸福时光吧。
B互相传阅同学做的“心灵鸡汤”
C教师总结:同学们做的心灵鸡汤真好,仔细想想其实生活中能让我们快乐的办法可多了!比如说 :读有趣的书;至少培养自己有一种兴趣爱好,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去做自己爱做的事情;经常与家人、同学、朋友在一起,谈心、玩耍; 照镜子,与镜中的人说说话;到没有人的地方大声喊叫;在劳动创造中忘记烦恼,体会快乐„„
四、关注他人,分享快乐:
教师引导:如果我有一个烦恼,说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那这个烦恼就被分成了很多份,我所感受到的不快就很少了,用大家的聪明才智一起想一个解决的办法的话,这个烦恼就彻底没有了,大家都快乐了,所以呢,我们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后,还要跟别人一起分享我们的方法,让大家都快乐起来。
1、开展“我来帮助你”活动:通过以上活动,还没有完全抛开以往烦恼的同学,同组的学生自动承担起帮助 同学的义务,与之共同商议,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这次活动中了解的方法,鼓励同学尝试排解烦恼,自己的情绪自己做主。
2、教师总结:今天的课真有意思,也很成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大家都学会了怎样去控制自己的情绪,找到快乐。我真心希望看到我们的集体中,人人在都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要留心身边的小伙伴和家人,发现谁在什么时候有不快乐的情绪的时候,设法帮他们找到原因,试着为他送去快乐。我的情绪我做主,那样,生活中还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我们呢?
第四篇: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设计 韩家林中心小学 吕长青
一、课程教学目标
1、态度和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生态度,并对他人或生命充满同情、善良和珍重之情。
2、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知道生命不会失而复得,应该懂得珍惜生命。
3、能力或问题解决目标:使学生懂得如何热爱生活和珍惜生命,掌握一些注意安全、保障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方法。
二、教学方式
1、听故事。
2、讨论和交流。
3、游戏。
三、课程准备
1、计算机课件。
2、头饰若干。
3、卡片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故事(出示相关课件)。
今年暑假的一天下午,暴风雨突然而至。一时间,天空漆黑如夜,大雨如柱,狂风把一些大树吹倒,把树枝刮断,乡村间的行人顶风冒雨脚步匆匆……
暴风雨过后,小红走在回家的路上,远远看见一群同学围在一起在争论什么事情。小红近前一看,原来是一个从树上掉下来的鸟窝。鸟窝已经摔破了,三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鸟有两只已经死了,剩下的一只颤动着身子,小腿还站不稳。小雏鸟感觉到有人动了它的窝,以为妈妈回来给它喂食了,就拼命张大嘴巴等待着……同学们围着小鸟议论纷纷,有些还忍不住动起手,想把小鸟抓起来。
一个同学说:“这只小鸟又冷又饿,得赶快好好照料它!” 一个同学说:“真好玩!让我抓住它吓唬吓唬别人!”
又一个同学说:“哎呀,不过是一只小鸟!一脚踩死它算了!” 还有的同学说:“别管它,我们走吧!',(二)根据以上的故事,组织同学们分组讨论。
1、如果你是小红,你会怎样做?
2、你为什么选择这种做法?请说出你的想法。
3、如果你是这只刚出生的小鸟,你希望人们怎样对待你?
4、如果你是这只刚出生的小鸟,你猜你的鸟爸爸和鸟妈妈知道你现在的情景会是怎样的?(三)老师引导同学们做出种种设想(课件显示)。
1、小鸟被小红养大放飞,它飞过高山、飞过田野、飞过树林……在大自然中自由地飞翔;小鸟在蓝天白云、朝阳彩霞之间和其它伙伴共同嬉戏飞翔……小鸟停在枝头上快乐地歌唱……
2、小鸟在一群恶作剧的学生手里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痛苦划叫着。
3、小鸟被人狠狠地踩上一脚,当即死亡,小鸟的爸爸妈妈在痛苦中哀鸣。
4、小鸟在地上又冷又饿,绝望地等着死亡的到来。
老师小结:同学们想过没有?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跟小鸟一样,有自己的爸爸妈妈,有自己的同学 和朋友,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和爸爸、妈妈、同学、朋友一起快乐、自由地生活、游玩和做游戏。爸爸妈妈也希望我们能快乐、健康地成长。如果我们不爱护小鸟,小鸟死了,就不能像我们一样享受快乐、美好的生活了,它的爸爸妈妈也会非常伤心的。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小鸟,爱护生命。
(四)让同学们列举在日常生活中爱护生命的种种表现。
如: ①不随便捕捉和打死小昆虫,如蜻蜓、蝴蝶等。
②不恶意地逗弄小动物,如吓唬、欺侮、虐待、残害小鱼、虾、小猫、小狗等。
③善意地对待比我们弱小的、对我们无害的小生命。
④不随便摘花、折枝和砍伐树木。
⑤对待病重、受伤、虚弱的小昆虫或小动物要有同情、怜惜之心,不要人为地增加它们的痛苦。
⑥尽可能地帮助处在困境中的小生命脱离危险。
⑦特别要注意保护怀孕的雌性动物不受伤害。
⑧尽可能地劝阻伤害小动物的行为。
(五)请同学们谈谈自己以往有无伤害过小动物,有无爱护过小动物,并谈谈自己现在对这些行为表现的感受和体验。教师根据学生述写出下列板书,让同学们加深印象,深切体会。如: 行为表现 感受或体验
踢过一只小猫 难过
剥掉蜻蜓的翅膀 后悔
看小鸡游泳(淹死小鸡)内疚
夹住小猫的尾巴 惭愧
放生一只蝴蝶 高兴
喂养过受伤的小鸟 欣慰
劝阻别的同学不要拍打蜻蜒 自豪
解救过一群小蝌蚪(即将干死)高兴
(六)教师启发学生做出如下总结。
①生命是非常脆弱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应该爱护生命。
②生命也是非常宝贵的,没有生命,就不能领略和享受美好的生活。
③人的生命和小动物的生命都是一样宝贵的,爱护它们的生命,就是保护自然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④热爱生命、爱护生命的自我表现可使我们产生高兴、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反之,则会产生不良的心理体验,危害心理健康。
(七)小游戏:培养“生命之树”
1、随机抽取两组同学出来做游戏。
2、在黑板上分别贴出两棵“生命之树”(出示课件)。
3、把“小苹果”卡片分别分给两组同学。卡片上写着不同的词语、行为、措施等,有些是表示热爱生命、注意安全的,有些是不热爱生命、不注意安全的,如“珍惜生命”、“爱护自己”、“按时作息”、“遵守规则”、“锻炼身体”与“鲁莽”、“蛮干”、“任性”、“怕死是胆小鬼”、“我什么都敢干!”等。让两组同学把表示热爱生命的“小苹果”卡片贴在苹果树上,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个组贴得又多又好。
4、接着再把一些空白“小苹果”卡片发给这两组同学,让他们写上另外一些属于热爱生命的词语或行为表现,然后也贴在苹果树上,看哪个组贴得又多又好。
注:此游戏可让不同小组的同学反复进行,让大家都有机会思考和体会有关问题。
(八)交流讨论:通过今天的活动,同学们有什么体验?
(九)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已经体会到生活是美好的,生命是最为宝贵的,生命也是很容易受到伤害的,所以我们要热爱生活、爱护生命。如果我们有正确的认识并养成了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的生命之树就会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丰富多采、更加美好。最后,祝愿同学们的生命之树越长越绿,越长越壮实。
(十)课后延伸
1、课后请同学们把“生命之树”贴到课室一角,并继续在空白的“小苹果”卡片上写下有关热爱生命的词语和行为,让这棵“生命之树”结出的果实越来越多。
2、在家自己选种一棵盆花,并负责浇水管理,一学期后,再来比一比,谁种的最好看。
3、在家选择一种动物,认真观察和记录它们的成长过程和活动规律。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找朋友
教学目的
1、培养交往意识,学会主动交往。
2、懂得交朋友时要主动大方,有礼貌,要记住对方的名字。
活动内容 小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辅导。
活动形式看录像、小品、唱歌、游戏、舞蹈。
活动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
活动时间40分钟。
活动准备
1、电脑课件
2、音乐:《找朋友》《我的朋友在那里》《幸福拍手歌》
活动设想
人际交往智能的发展是小学生一项重要素质的发展,它对小学生未来的社会发展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目前城市小学生多数为独子,其特殊的家庭结构和较为狭窄的生活空间使得多数小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还不够理想,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是很重要的。经研究发现,儿童喜欢上学的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学校生活充满好奇感;二是可以在学校中认识许多新朋友。儿童对“朋友”的理解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低年级儿童把朋友看作是可以与之共同活动的游戏伙伴,或居住的地方离得很近的小朋友。但有部分小学生因为胆小内向或有自闭倾向,不懂得如何交朋友,所以有必要通过相应的活动增加学生交友的体验,增长交友的知识,改善其心理素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我的朋友在那里》的背景音乐下,学生进场。老师在门口与学生一一握手。
2、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心理健康辅导俱乐部,我想问一下大家刚才所播放的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3、有谁懂得这首歌所表达的意思
师:刚才下课时,老师看到小朋友跟自己的小伙伴玩得可开心啦!有的在玩剪刀石头布,有的在猜谜语,有的在唱歌,还有的在说悄悄话……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庄老师也很高兴。是呀,我们的生活需要朋友,有了朋友,就会有更多的快乐。但是,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请看一段录像。
(放映课件[情境一]:学生A自己一个人跳皮筋,她用两张凳子撑住皮筋,可皮筋老往下掉,她越玩越觉得没意思,说:“真没劲!”)
播放课件[情境二]:学生B自己玩沙包,左手扔完右手扔,刚开始很高兴,玩着玩着,就觉得没意思,他坐在台阶上用手托着下巴看着天空,说:“要是有人跟我玩,多好啊!”)
师:你们觉得他最需要的是什么?
师:是呀,一个人玩多没意思,如果有许多许多的朋友陪他们玩,他们就会玩得非常的开心。怎样才能交到很多的朋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学怎样交朋友。
二、故事启发
师:交朋友之前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小熊过生日。
小熊:“妈妈,妈妈,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请小伙伴为我庆祝生日,好吗?”熊妈妈:“好呀,你去请吧!”小熊蹦蹦跳跳地出门了。他来到草地上,看小羊和小牛在吃草。小熊:“喂,喂,喂,两个长角的家伙,今天是我的生日,快去我家!”小牛、小羊:“对不起,我们不想去。”小熊继续往前走,他看小松鼠和小白兔在比谁跳得高。小熊:“喂,喂,喂,两个小不点,今天是我的生日,快去我家!”小松鼠、小白兔:“对不起,我们不想去。”小熊继续往前走,看见小鸡和小鸭在草地上捉虫。小熊:“喂,尖嘴巴的小鸡,翘屁股的小鸭,今天是我的生日,快去我家!”小鸡、小鸭:“对不起,我们不想去。”小熊请不到朋友,伤心地回去找妈妈。小熊:“妈妈,我请了很多小伙伴,可是他们都不来呀!’’熊妈妈:“小熊,你请客的时候有礼貌吗?”小熊惭愧地低下了头。熊妈妈:“小熊,你请客的时候要有礼貌,你再去试试!”小熊听了妈妈的话,又出门了。这一回,他可有礼貌了,称小鸡、小鸭“弟弟”,称小松鼠、小白兔“妹妹”,称小牛、小羊“哥哥”。最后,大家都答应为小熊庆祝生日。当小熊回到家时,小伙伴已经到齐了,大家一起为小熊唱生日歌,全班小朋友也跟着唱起来,共同祝愿小熊生日快乐。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刚开始小熊为什么交不到朋友吗?
后来,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小伙伴为他庆祝生日呢?
(2)师:我们在与人交往时就要像小熊这样—(全班齐说:“热情、大方、有礼貌。”)我们就带者这样的态度去寻找朋友,我们就会拥有很多很多朋友。老师要送给你们一首儿歌,叫做:找朋友。你们愿意跟老师学吗?
三、学会交往、歌曲《找朋友》 2、学习交朋友
师:小朋友,交朋友时应该怎样介绍自己呢?
师:小朋友,你们平时是怎样交朋友的?在交朋友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3、交友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来做找朋友的游戏,老师先请一位小朋友跟我示范一下,还没被请到的小朋友就先跟着音乐拍手唱歌,好吗?
4、师:今天,教室里还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你们想和他们交朋友吗?
5、小结:只要我们团结礼貌、热情大方,我们就会拥有很多很多的朋友。
四、问题讨论
1、了解交朋友原则(课件呈现问题)
①有同学考试时不会做,叫你给他抄,并答应给好处,你能帮你的朋友吗?为什么?
②有同学打碎了教室玻璃,就因为他是你的好朋友,你就隐瞒不报告。你认为这种“哥们义气 教师补充:我们与人交友还应当坚持原则,分清是非,并且还要遵纪守法。
2、讨论朋友交往碰到的问题
①朋友的想法不符合自己的想法怎么办?
A、心里不痛快,不高兴。
B、甩手不管,看笑话。
C、仔细想想他的话也可能有道理。
②自己的做法被朋友误解了怎么办?
A、心中很委屈,但不作声。
B、由此发生争吵。
C、不争吵,在背后发牢骚。
D、真诚地说理,想办法消除误解。
③与朋友两个人都需要某件东西,怎么办?
A、抢在别人前边先得到。
B、合理协商,共同使用。
C、为了成功,主动谦让。
3、结合上述分析,要求学生分析自己是否善于交往,并与好朋友互相合作交换心得,共同进步。
老师强调:发现了问题,可能有的同学会为自己的缺点而感到羞愧,可是老师相信大家找到问题后一定会克服它,从一个不善于交朋友的人转变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有许多好朋友的人。
五、真情共勉、在活动结束之前,我想送给大家几句话:
①友谊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苍石,珍惜友谊生活就会充满阳光!
②多一个朋友,多一份真情;多一个机会,多一条路!
③师生情谊长,温馨和谐万万年!
④人生的快乐,在于你是否拥有真诚的朋友!
2、舞蹈《幸福拍手歌》
师:因为有许多的朋友让我们很幸福,老师今天也交了许多好朋友,哪些是我的好朋友,请站起来表演!课后反思:
本活动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及心理体验,唤醒学生隐性的积极情绪,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感悟。本课通过表演、游戏、舞蹈等多种“有趣”的活动,为孩子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受到健康心理教育,培养儿童在生活中乐于交往的积极心理,增进学生交往意识,学会主动交往。并明白在交朋友时要主动大方,有礼貌,要记住对方的名字。在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处于显现状态,教师像大朋友一样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并不时地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充分关注那些性格内向、腼腆的孩子,让他们也获得交朋友的乐趣,激发起他们主动交朋友。
课前通过两个表演片段,再现了学生课外活动的情景,让学生从中直观地感受到朋友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他们主动交朋友的意识。
接下来通过“小熊过生日”的故事,从小熊刚开始请不到朋友,到后来有许多朋友为他庆祝生日,生动地说明了与人交谈时要热情、大方、有礼貌。游戏是小学生特别喜欢的活动,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手段。让学生通过“找朋友”的游戏,亲身体验交朋友的乐趣,并在游戏;中轻松地学会交朋友的方法,这恰恰是本节活动课的训练重点。引导小朋友进行交朋友的体验与实践,享受交朋友的乐趣,内化其心理认知。接下来通过几个讨论深化交友的原则以及交往时碰到的问题,最后让学生在音乐中快乐的结束。如果学生能在讨论中说出自己或他人在交友中的困惑,将进一步增强本活动的针对性。
第五篇: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心得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心得
2011-2012学
李文婷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在不断的摸索、总结、思考、调整。对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的思路和做法是:
一、课题导入注意创温馨的课堂氛围
1.歌曲导入法。孩子们都喜欢听音乐、听歌曲,我就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课前使用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歌曲,能帮助学生尽快的融入活动,如果录音机没准备好,我就发挥自己的特长,现场给孩子们唱,每每这时,都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孩子们快乐地边击掌,边随同我一起唱,很快地融入活动中。如:在《好朋友手拉手》一课的导入时,孩子们就随我唱起了“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这样学生在极其放松、自然、快乐的心境下不知不觉地进入活动主题。
2.设疑激趣法。小学生好奇心强,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在教授新课时,我常巧妙地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探索欲、求知欲,一旦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去。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在五年级教学《学会感恩》一课的情境创设时,就是用了设疑激趣法:“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吧?谁愿意把你去过的,感觉最美的地方告诉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有说去过北京、上海大都市的,还有的说去过九寨沟、长白山等自然风景区的,气氛相当热烈。这时我抛砖引玉“无论同学们到哪旅游,都不会有比它有更美的地方,它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孩子的乐园!这个地方是哪呢?”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最后点出主题——“家”。
3.妙用故事法。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生动有趣的故事能牢牢地吸引他们,启发其思考,这也是我惯用的导入新课法。
4.宽松、民主、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实施的起点,是激活或唤醒学生心理活动的“起搏器”,是诱发学生积极行动的外在因素。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课题导入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谈一下我常用的情境创设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给学生创造了很多的发挥空间。可以带领同学们做一个放松游戏,也可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说一部喜欢的电影,讲一讲自己喜欢的明星等等。
二、教学内容要灵活,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1.坚持核心原则,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
对于这方面的能力,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活动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想做到形散神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坚守课堂纪律,顾此顾彼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根据需要,创设相应的氛围,但不能没有原则和标准,它必须以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为基础。就我所教的学生来说,他们自律性不强,还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得主动遵守纪律和规则。课堂上最容易出现的现象是“忽视倾听”:要么发言过于随意,只顾自己大声说话,不倾听别人的心声;要么封闭自己,嘲笑讲出真心话的同学。这些不好的双向互动使课堂缺乏温馨的气氛,很快乱作一团,最终导致学生不敢流露真情,班级内无法形成真实情感的交流,我也不得不停下来维持纪律,积极性也受到打击。一堂原本精心设计的课可能就此功亏一篑。因此,教育学生保持纪律、遵守规则、尊重别人等是非常必要的,是创设轻松、愉悦氛围的基本前提,其本身也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
3.聆听他人故事,因势利导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获得的心理体验和感悟程度。学生总是非常关注他人在同一问题上的表现,喜欢聆听他人的“故事”。
(1)心灵感悟:每一个课题,我会给同学们一个同龄人的“故事”。试图让学生明白这些问题别人都有,自己有也很是正常的,并相信这些问题可以解决,进而学习和掌握方法。其实学生在聆听的同时,也在审视自己。
(2)自我开放:如果心理教师能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有时学生甚至会主动要求:“老师,你呢?你以前是怎么样的?给我们说说啊!”不过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我开放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和限度,否则,将会导致角色混乱,得不偿失。
(3)角色扮演:心理剧的创设,其初衷是让角色扮演者体会其中的情境冲突,在冲突中宣泄自己、发现自己、改变自己。所以有时候我会让学生即兴表演,不事先准备,比如讲《调控情绪》时,我给学生一个问题情景,让他们运用今天所学知识去面对和解决。大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主体参与性,使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及时地运用课堂所学去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成长。
4、拓展延伸课堂,“里应外合”
在学生眼里,“心理教师”的角色陌生而新鲜。学生对这一角色的认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并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因此,心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状态和个性魅力,以及专业修养显得非常重要。
总之,我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历史较短,关于本学科的教学方法问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我将潜心学习,丰富自己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成功的教育教学方法,为进一步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做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