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酒》课堂实录
《春酒》课堂实录
珠海市香洲区南屏曾正中学
贺淼
年级:初二下
学科:语文
内容:《春酒》 教材分析:
琦君的《春酒》以一种洗尽铅华的笔调娓娓地诉说着对童年和故乡的深情,它最鲜明的特色就是通过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展现家乡的民俗风情,和作者对童年、母亲和家乡的深深眷念,由此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课文中有关体会母爱、思念家乡的情感,有过类似的学习经验,但对本文中提到的采用与《乡愁》共鸣的方法引导学生来品读故乡情,还是有点难度。教学目标:
1、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细细品味文章关键词语句子,说说它们表达的情感。
2、朗读课文,品味精彩语言,理解作者的思亲、思乡之情。
3、迁移拓展,升华故乡情。教学重难点:
1、采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抓关键字词品析文章。
2、仿写诗《乡愁》,抒写春酒寄托的故乡情。
技术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堂实录:
师:今天贺老师要给大家上一堂特别的课,课前,老师想问大家:说起故乡的时候,你会想到些什么? 生1:吃的
生2:家乡的景色
生3:家长的风土人情、朋友
生4:想到了家里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生5:我想到了家乡特别好吃的糯米糍 生6:我想起了奶奶带我去山上挖笋 生7:我想到了我小时候的那些玩伴 ……
师:是啊,说到故乡的时候(很多同学还在举手啊)我们总有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台湾著名作家琦君她也有着浓浓的故乡情,今天她为我们酿了一杯故乡的春酒,现在就让我们和她一起去品尝酒中故乡的味道吧。
师:这是我们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看大屏幕….师:大家知道春酒是什么?(同步版书)生:春节喝的酒….师:非常棒!从字的书写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春酒就是春节时用来走家串户的酒,有了它,节日的气氛就会更加的欢快。
师:我们常说一篇文章的结尾能够卒章显志,升华情感,那我们不妨也来看看这篇文章的结尾,看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我们一起来朗读这段话: 生(齐读):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地道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去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师:哦,标拼音的这个字就是读“pēi”,它的意思就是自家酿的美酒。那么同学们,现在你还没有看文章,你来猜猜,仅仅这一个句子,你觉得作者会告诉我们什么?
生1:应该是作者在外漂泊了很多年,很久没有回到家中了,就很想念家乡的美酒。师:从哪个字呢看出来作者很久没有回到家乡了? 生1:“地道”“家乡味”这两个字都可以看出来
生2:就是因为家醅是自家酿造的美酒,作者应该写的是家乡的酒和人 生3:作者在外漂泊在外很久了,应该写的是家乡 生4:我觉得写得是亲朋好友、邻居 生5:应该还会写到小时候的一些回忆
生6:我觉得从“春酒”可以看出来,应该写的是酒 ……
师,同学们的猜测很多,那到底是不是这样呢?你是不是和作者心有灵犀呢?请大家拿出文本。屏幕上老师列出来的这几个字就是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字词,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两遍。生(齐读):家醅 pēi 挑剔 tī
酬谢 chòu 师:刚刚老师在听的过程中发现有同学读tì 大家要注意“挑剔”中的“剔”读“tì”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快速地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写的是不是你们猜测的内容呢?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刚刚大家提到的家乡的春酒吗?在读的过程中,老师有以下要求,那就是希望你关注细节描写,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细细品味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说说它表达的情感。那么何谓细节描写呢?让我们回忆一下:
生(齐读):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
师:其实它就是我们平时常用的批注阅读的方法,所以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有修辞的句子和一些关键的字和词,你可以用特殊的符号把它标记出来,找出来后,老师会给大家时间交流,看大家找出来的有什么异同,互相交流。…….(自主学习和互相交流)
师:好,时间到!现在大家可以告诉老师,作者怀念的仅仅是春酒吗? 生:不是!
师:看到这响亮的声音,老师知道大家肯定找到了很多其他的东西啊,那大家先简单告诉老师,文章中还怀念了哪些东西?
生1:喝春酒时,家乡热闹的氛围
(老师同步版书)生2:母亲 生3:乡邻
生4:童年有趣的事 生5:乡邻友好的气氛 生6:乡邻的习俗
师:文中提到的习俗是什么啊? 生:喝会酒
师:是啊,这个习俗,老师相信是珠海没有的啊。生:…..师:一壶春酒,就让作者怀念了那么多的内容,那么假如说这是一壶春酒(老师版书图案),我们要来品尝它的味道,就要一杯一杯地来小酌。如果说这一杯酒因为是母亲酿造的,有了母亲的味道,我们把它叫做“母亲酒”,那么其他两杯酒,大家能不能也为它们取一个名字呢? 生:童趣酒 生:思乡酒 生:乡情酒 生:乡思酒 ….师:因此啊,我们这一杯春酒又有了一个名字,那就是“童趣酒”“母亲酒”“乡情酒”,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闻一闻、尝一尝、品一品这三杯酒的纯度和烈度。
师:首先我们端起的是第一杯童趣酒,你觉得哪些细节能体现儿时我的童心童趣呢?
生1:第2段“其实我能等她说完,早已偷偷地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道添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这看出了我的淘气和调皮,也写出了母亲的春酒我非常喜欢。师:你从哪个字词看出来了我很淘气? 生1:“偷偷地”“添”……
师:大家来模仿一下这个动作,假设你吃了一个很好吃的东西,吃完之后你添了好几回,添哪里啊(指甲缝),你有没有这种体验?说明这个东西怎么样啊?(好吃!)
生2:我找的是第1段“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的鼓鼓的跟蜂蜜似的,手里还捧着一大包回家。”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美味的春酒比作蜂蜜,吃完还捧一大包回家说明我非常的调皮和贪心。师:大家知道蜂蜜是什么味道吗? 生:甜甜的
师:那是不是和春酒有点像? 生:是,都是甜甜的
师:是啊,无拘无束的可爱的形态就都显露出来了,可见我小时候的调皮啊。这种语气,我觉得让我们班的女生来读最恰当不过了,我们班的女生都是非常可爱的,那我们全体女生一起用这种调皮可爱的语气来读一下这一句……
生3:我找的是第2段“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很多…….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还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春酒和其他食物作对比,突出了我对春酒的喜爱和春酒的美味动人。师:八宝酒啊,就是春酒的一种,所以这里也写出了我对春酒的喜爱。
生4:第3段“母亲给我的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从“端着、闻着”可以看出来我对春酒的喜爱,很不舍得吃。
生5:第3段“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这里把小花猫说成是小酒仙,说明了酒的美味。师:是啊,这里作者用人的心理来揣测小花猫的心理,说是猫醉了,其实是谁醉了啊?(我)生6:我找的是第4段“我呢,就在每个人…..舔一舔,才过瘾。”这几个动词都写出了我的天真和活泼,以及对春酒的喜爱。师:大家发现没有?我是在谁的怀里靠一下?(每个人!)说明我怎么样?(很受大家的喜爱,大家关系非常和睦友好!)
生7:第3段“母亲给我的小酒杯里只倒一点点…..酒却洒在衣襟上了。”说明我很不满足,写出了我想喝酒和急切的心理。生:……
师:所有的这些都写出了童年时光里那个调皮、可爱、天真而又充满稚气的我,那么这样一个活泼可爱的孩童,有着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肯定离不开有一个人的呵护,大家知道她是谁吗? 生:母亲!
师:是啊,母亲是我心底的最柔软处,醇香的美酒也是母亲迷人的芳香,那么母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让我一直感怀在心。
生1:第1段写出了一个热情好客的母亲,因为母亲总会邀大家来家里喝春酒,但她自己其实不会喝酒,可见她的慷慨大方,为人善良,慈爱温柔。
生2:第4段“母亲听了很高兴,她自己请邻居来吃春酒,一定给他们每人斟一杯八宝酒。”春酒明明是她自己酿的,她还非常的大方请大家来喝。
生3:第8段“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很少吃……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寸在心中的。”这些事都说明母亲勤劳、善良,而且特别的认真、细心。生4:……
师:是啊,这样一个慈爱、善良又勤劳的母亲肯定为我做了一个好榜样,值得我一辈子去感怀。其实文中不仅写到了母亲,还有故乡的很多的人和事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乡邻的一颦一笑都寄托着作者对故乡最温情的怀念。
生1:第5段“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用钱,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月里,会首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这里可以看出村里的人都是互帮互助的,邻里之间非常的团结。
生2:第4段最后一句,说明乡邻之间都非常的亲密随和
师:那老师想一位女生来读一下这个句子,读出这种稚嫩可爱的语气,体现这种和睦的氛围。生:(个人朗读)
生3:第6段“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亮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这里可以看出阿标叔的淳朴,还有邻里之间的暖爱、融洽的关系。生:……
师:一杯小小的春酒,就让我们看到了作者无尽的怀念,勾起来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想念,一幕幕一回回,在作者的眼前回放,但是故乡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边。故乡的人、故乡的景都是那么的真切,那么的清晰,那么的动人。作者肯定思了千遍,想了万回,为何作者的故乡情会如此的浓烈呢?老师必须给大家补充一下作者的背景资料。
师:作者离开故乡的时候很小很小,跟大家差不多大,我们看,作者多少年再也没有回去过啊?(50年!)是啊,50年!人生有多少个50年,几乎是半百的岁月了,所以作者一直心心念念着自己的故乡,中国人都讲究落叶归根,在她90岁临终前,作者仍然惦记着自己的 故乡,下面让我们一起用这种遗憾的、悲伤的语气来读一下她的临终寄语: 生(齐读):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啊……是啊,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故乡是漂泊海外的游子心中的根啊!
师:是啊,有根才有了寄托、有了归宿,自己才是一个有家的人。其实琦君在很多的文章中都诉说过她对故乡思念,她在《乡思》中曾这样写道: 师:(范读)
师:路太远了,山太多了,故乡太遥远了,所以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可想而知了。我想如果此时,她读到了余光中的这首《乡愁》,肯定会泪流满面。生1::单独朗诵《乡愁》
师:我们常说诗往往能用最凝练的语言传达灵魂深处的呐喊,既然作者琦君对故乡的思念那么深厚,那我们拿起笔杆,为琦君来写一首《乡愁》吧。学生自主创作、小组交流、推选分享 生1:…… 生2:…….生3:…… 生4:…… 生5:…… 生6:…… 生7:…… 生8:…… ……
师:从同学们的诗中,老师看到了一个满鬓发白,垂垂老矣,却对故乡千思万想的形象。故乡就像一颗糖果,捧在手里怕化了,拿在手里怕掉了。其实贺老师也是一个异乡人,看到琦君的《春酒》也勾起了我对故乡的许许多多的怀念,老师也忍不住跟大家分享这一首《乡愁》
师:有感情地朗读自创《乡愁》
师:无论作者怎样思念、怎样地呼唤,故乡还能回来吗?(不能)故乡已经远去了,所以说故乡寄托的是作者浓浓的思乡情。我想,如果我们现在回头来再读一次文章的结尾,你会不会有不同的感受?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 生(齐读)
师:你知道去哪里找吗? 生:不知道
师:在梦里,在梦里追寻;在故乡里,故乡却离我们远去了。但是也可以说它还是存在的,因为它一直在我们哪里啊?(心里)是的,故乡一直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在我们的回忆里,在我们的心里。只要心里有故乡,你就是一个故乡人,永远不是无根的浮萍。
师:是啊,作者通过一壶春酒,让我们感受到了她那童真无邪、快乐可爱的儿童时光;通过一壶春酒,让我们回忆起了勤劳善良、热情大方的母亲;通过一壶春酒,让我们回味了乡邻之间的和睦友好,其乐融融。这么多,我想琦君不止是想要怀念她的童年、母亲和故乡,更多的是想让我们明白,只要我们心中有故乡,时刻满怀着对童年、对母亲、对故乡的那份善良、童真和关怀,保留着那些美好,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的有意义有价值。我想,如果通过这节课,我们懂得了这些,那也就足够了。最后,老师想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既然春酒寄托了作者满满的思念,我们何不用笔帮作者寄托一下浓浓的思乡情呢?如果你是作者,现在可以邮寄一封信给大陆的亲人,你想写些什么呢? 注意:用第一人称,符合语境和情境,写不少于100字。
师:不知道这杯春酒有没有让你陶醉呢?
你感受到了这份故乡情了吗?
是不是对大珠海更加的热爱了?外地的同学,春酒是不是让你想起了那遥远的故乡? 让我们保留着这些美好,过好以后的每一天!
第二篇:《春酒》课堂实录
特级教师赵群筠《春酒》课堂实录
师: 请一位同学读这段文字
【投影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若能不再哭, 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琦君】
生:(读上面这段文字)
师:读得好吗?
生:好。
师:我们一起读一下。
生:(生齐读)
师:读得太棒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琦君写的散文《春酒》。【投影展现课题:春酒琦君(台湾)】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对琦君有了一点了解吗?那我给大家提个问题好吗?【投影展现问题:琦君家园何处?】她住在哪里?
生:浙江温州永嘉县一乡。
师:还有其他答案吗?好像答案不只一个。
生:后来去了台湾,又旅居美国。
师:这些都是她的家,还有吗?
生:她还与父母到过杭州。
师:她还与我们杭州人共同呼吸过同一片空气,感受过杭州的气息。还有吗?似乎她去过的地方大家都答遍了。可是我不会有一种答案,她的家在哪里?
生:中国。
师:中国,当然没错。再想想,换一种思维想一下,想想我们刚才读过的这段话。生:他的家园在心里。
师:你的回答很奇特,为什么这样说?
生:因为她说心中有一个根,这个根就是家园。
师:大家觉得他讲得好不好,我认为很好,所以我决定给他一个奖品。奖什么呢?奖他上来给我们写一个大大的“家”字,好不好?
生:好。
师:就写这边,能写多大就写多大,看你有多大气。
生:学生写“家”字
师:蛮舒适的一个家,很清爽的。其实琦君是一个无数次在笔墨之间寻觅着归乡之路的女子,同学们肯定有感觉了,那今天要给我们讲述家园有些什么人呢?【投影:琦君 家园】家园中最主要的一个人物是谁?
生:母亲
师:【投影母亲像】感觉非常对,在琦君的作品里,母亲占了很大份量,因为她的几篇感人的文章写的几乎都是她母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子让琦君如此魂牵梦萦呢?课文中有一句话点明了这一母亲为人处世的一个准则,大家能不能找出来?是哪句?
生:第8段最后一句“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师:真的很棒,你怎么想到是这句话的?
生:因为她这么说,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尺度在其中的。
师:啊,尺度!这句话我们一起读一下。如果这句话我们要把握的话,应该抓住哪两个词来把握?
生:齐读这句话。
师:抓住哪两个词?
生:分寸、留神。师:这里的分寸指的是什么?讲人物有分寸,说明她为人处世怎样?
生:做什么事都有一个尺度。
师:还有其他的理解吗?
生1:很仔细。
生2:做事严谨。
生3:做事不会太过,很得体。
师:刚才大家谈的都是很抽象的感觉,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例子来讲讲这是非常有分寸的母亲或者说她对什么事都是很留神、很仔细的。
生:第2自然段“但是你呀,只能舔一指甲缝”。
师:你读得很好,能把整句话读一下吗?
生: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吃太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
师:你为什么觉得她有分寸的?
生:作为一个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的,如果流鼻血的话,母亲会心疼的。
师:为了让自己不心疼,不让孩子多吃苦,不能喝酒。能不能这样说:“你只能吃一点点。”这和“舔一指甲缝”有区别吗?
生:有区别。“指甲缝”规定了一点点的范围。
师:范围规定得非常有分寸,如果只一点点,太难?
生:太难衡量了。
师:太难衡量了。对小孩子来说不够形象。这句话的前面好像还有一句,也可以看出母亲的一点品性。你把整句话连起来读一下吧。
生:明目、补气、健脾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师:这句话的语气与后面的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
生:前面很得意的语气。
师:针对谁来讲的?
生:开一壶酒给大家喝,对大家说的。
师:那意思是说,跟其他人说你们少喝点,有这意思吗?补气、健脾、明目的哟。
生:意思是叫大家多喝点。
师:多喝点。你看看,这样母亲是不是很聪明呀?什么叫得体?什么叫分寸?针对不同的对象得说不一样的话。人太棒了,还有吗?
生:第4段第一句“我喝完酒回来,母亲总要闻闻我的嘴巴,问我喝了几杯酒”,说明母亲非常关心我,也体现了母亲对我管教得十分严。
师:母亲很严。你认为严的一般表达是什么方式?如果母亲对你严,不让你喝酒,会用什么样的方式?
生:教训。
师:怎么教训,你妈妈会教训你吗?
生:会。会说“不要喝那么多酒,小孩了喝一点点就够了”。
师:你的语气是有点严厉的啊,但这位母亲是怎么处理的呢?
生:是语重心长的语言。
师:有语重心长吗?她用什么来表达她对女儿的担心?女儿太喜欢喝春酒了。
生:她一个动作。师:什么动作?
生:闻我的嘴巴。
师:想想看,一个母亲,凑近你的脸庞闻一闻嘴巴,是什么感觉?
生:亲密、亲近。
师:这是很好的感觉。在这么好的感觉下小孩还会喝酒吗?这种表达方式真是太奇特了,对吗?她用很亲密的动作表达出这样的心里要求,小孩子肯定不会做得很过分,真是聪明的母亲。还有吗?
生:第8段“但她还是一样一样地告诉别人”,别人问她要多少,她自己说是没份量,没定规的。但还是一样一样地告诉别人。
师:为什么要这样做?不是说我也没有一定份量,她为什么这样讲?
生:她为人比较朴实,还是告诉他们自己放了多少。
师:她为什么这样做?读课文一定要设身处地,把自己放到那个语境之中,如果你这样问人家,你希望什么?
生:希望别人告诉我。
师:越详细越好。她母亲体会到了,所以一样一样地告诉。可是,我觉得很奇怪,她为什么说“大约”和“差不多”就行了,我也没什么份量?
生:应该是比较谦虚吧。
师:你太聪明了,太善解人意了。是呀,她怎么能说“我很厉害的,我酿的春酒天下第一,我来告诉你”。这样说,听的人舒服吗?
生:不舒服。
师:所以她说“没什么数”,然后一样一样地告诉人家。这叫什么?这就叫分寸。语气上有分寸,情感表达上有分寸。不知她的表情有没有分寸?凡是母亲出现的几个场面都用了什么神态?
生1:“笑眯眯地”。
生2:“高兴地”。生3:“得意地”。
师:当然偶尔要得意一下,因为大家都希望喝她的春洒。这就是一种分寸。但是文章中有两句话我读下来有点疑惑,大家看看是不是有道理?一句话是“母亲是从不上柜的”,还有一句是“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为什么这么好喝的酒不喝一点?在她家里这么热闹的酒席不去吃一点?是什么让她这么做的?
生:母亲总是勤劳地为别人服务,却从不考虑自己。
师:那不是活得太累?
生:她就是助人为乐。
师:这个字很高尚。助人为乐的母亲,你们觉得这样是不是有点累?有其他的理解吗?
生:因为母亲要招待客人,自己不能喝醉了,是女主人。
师:她的身份是女主人。她的家族是大的还是小的?
生:大的。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家里有一个大花瓶。
师:她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太太,这是她的身份,还有呢?“滴酒不沾唇”呢?她可以喝一点呀?
生:我觉得她滴酒不沾唇,是因为她不想自己孩子像她一样,如果喝很多很多酒的话。
师:可她让她女儿喝的呀?
生:只喝一点嘛。
师:那她也喝一点嘛。
生:说明她是个贤妻良母。师:贤妻良母不准喝酒,记住了啊,女同学。
生:她想让别人到她家喝春酒喝得开心。她把别人的开心当作自己的开心。
师:我觉得你总是把人想得很高尚,很棒。你一生都会快乐的。大家开心我也开心。其实,我想给大家介绍一点琦君母亲的一些资料。琦君母亲是大家闺秀,父亲是北洋时期浙一师师长,是一个军官,是军阀、地主的身份。他们的婚事属亲上加亲一类。就是通过先结婚后恋爱的那种。刚结婚时,过了一段快乐的新婚生活,后来由于其父亲长年在外,娶了一位姨太太,从此以后,琦君母亲在家里的地位显得尴尬无奈。一方面,她有被丈夫抛弃的委屈、痛苦;另一方面,在家乡做了一个好母亲,好太太。她也要在乡民面前树立起其家族的名望、形象。所以,这就让我们感觉到她做事情这么有分寸。这是她的身份、她的地位、她的性格、她的善良、她的聪慧所决定的。
【投影:
琦君的妈妈绣两朵梅花,对琦君说:“这双拖鞋要寄去给你爸爸穿,还要再绣一双„„”琦君抢着说她要。
妈妈瞪她一眼:“小孩子穿什么绣花拖鞋?”接着低声说:“是绣给你那如花似玉的二妈穿的。”
琦君不平,问为什么。
“你不懂!”妈妈叹口气说,“我如果只绣一双,你爸爸一定会给你二妈穿的,自己反而不穿。倒不如我索性绣两双,让他们成双成对吧!”
爱,原来可以如此豁达。】
这是一份怎样的爱?我从你们的眼睛里分明看到了一份感动。我们一起把最后这句话读一遍。
生:爱,原来可以如此豁达。
师:在这样一份爱的陪伴下,这样母亲会养出怎样的女儿来呢?文中家园里的女儿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投影 琦君 家园】
师:用两个字表达一下。
生1:活泼。
生2:开心。生3:可爱。
生4:幸福。
生5:有分寸。
生6:开朗。
生7:调皮„„
师:读琦君的文章,我们一定要琢磨她的文字。她的文字清新素雅,普通中透出灵气,如行云流水一样。特别是其细节描写让人确实过目不忘。老师教给大家一种读书方法,叫注读课文。
【投影:注读课文 脂砚斋评点《石头记》朱熹集注《诗经》毛泽东批注《二十四史》金圣叹评点《水浒传》
示例:
无材可去补苍天,【书之本旨。】枉入红尘若许年。【惭愧之言,呜咽如闻。】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诗后便是此石坠落之乡,投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其中家庭闺阁琐事,以及闲情诗词倒还全备,或【“或”字谦得好。】可适趣解闷,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若用此套者,胸中必无好文字,手中断无新笔墨。】却反失落无考。【据余说,却大有考证。蒙侧批:妙在“无考”。】】
通过这种方法来认识一下这位调皮的、可爱的、开心的、幸福的小姑娘。注读课文这种方法并不是老师创造的,它是一种文体。著名的有四部,(见投影)但这些是比较难的,大家长大以后可以了解一下,看一下。我这里给大家一个示范。【出示投影,你们怎么点评这句话呢?】
【示例:“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靠、点、舔”这些都是小孩子特有的动作,寥寥几笔,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立刻在纸上活动起来。语言虽然质朴简练,但字里行间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大家是如此喜爱这小姑娘,在故乡,邻里之间是如此亲密随和、融洽温馨。】
师:试着给课文描写“我”之精彩处作批注,加评点。大家的任务是从文中挑选一句描写“我”的精彩之处作批注,写评点。可以写一点,不必像老师一样面面俱到。
(学生注读)师:选哪一句?有感情地读出来,再说出你的批注。
生:我选的是“其实„„偷偷把杯子里,好几回„„八宝酒了”,这段细节描写看了孩子特有的调皮,古怪精灵,一个“偷偷”给人一种小孩持有的调皮可爱之感。
师:不错,可以给5分,还有吗?
生:第3段,“我„„走来走去„„酒全洒在„„上了”,我的动作,我不舍得喝这又香又甜的八宝酒,表现出了这个小女孩的天真浪漫,“我摔了一跤,却仍把杯子捏在手里”更可以看出对春酒的喜爱。
师:点评很仔细。这个地方有同学补充吗?
生:通过“端着”“闻着”“走来走去”就是没喝,写出作者对母亲酿的八宝酒的喜爱。不舍得喝。“走来走去”是因为舍不得喝,妈妈那么小气,就给了我这么一点点,我拿着走来走去,“闻来闻去”,间接写出对母亲的爱。
师:很好。我觉得你比刚才同学分析得还要深刻。她已经够深刻了,你读出了文字所没有的味道。书就要这样去读。点评得太棒了。“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哪”,这里有个副词“也”,有没有同学点评这个“也”字?没有的话,现在大家看看这个“也”字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我”也非常喜欢喝春酒。
师:他以什么自居?
生:酒仙。
师:好可爱的小姑娘,她居然说自己可以和酒仙李白来比。她的文学上的才情是可以和李白比的。
生:“我是母亲的代表„„面包似的„„回家”,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蜜蜂似的”写出我当时非常喜欢喝春酒,对春酒充满期望,“肚子鼓鼓的”写出我吃得很多,嘴很馋,让人联想到“我”当时的样子,体现了一个小女孩的可爱。
师:不仅有点评,还有联想和想像,太厉害了。不过我要追问一下,这个琦君是不是有点问题,把如花似玉的小姑娘比喻成蜜蜂似的。蜜蜂好看吗?
生:好看。师:蜜蜂与蝴蝶哪个好看?
生:蝴蝶。
师:那为什么不写像只小蝴蝶而说像小蜜蜂?
生:因为蜜蜂肚子是鼓鼓的。
师:从形状上像,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因为蜜蜂吃的是蜜很甜的,我吃的是春酒,我很爱春酒,就像蜜蜂吃的甜蜜。
师:很好,形状上像,味道上像,还有什么地方像?
生:她后面说“捧一大包回家”,蜜蜂很勤劳,经常采很多的蜜回来,把自己比成蜜蜂捧很多回来。
师:她这种行为能理解为勤劳吗?
生:活泼吧。
师:更准确一点,想一想是什么,不要对琦君这么客气。
生:贪吃。
师:看看,真实的就是好的。讲得多好,这么贪吃的小姑娘像小蜜蜂一样的,还有“家家户户轮流着喝”,这像不像小蜜蜂?不仅形状像,味道像,行为也像,这个比喻太好了。大家一齐读一遍。
生:齐读“尤其是„„手里„„回家”
师:小时候琦君如你们的感觉一样,是幸福的、调皮的、开心的、贪吃的,她的童年是一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美好童年。点评得很棒。【投影 琦君 家园】这个家有一位慈爱温柔的母亲,调皮可爱原女儿外,这个家园还有其他人吗?
生:有。
师:谁? 生:阿彪叔。
师:阿彪叔是佣人呀!你觉得也是他家人,从哪里可以看出他是家人。
生:„„我看出他巴结把„„擦得亮亮的。
师:巴结讨好主人。
生:这里不是讨好的意思,这里指做事勤快。
师:这是方言吧。
生:还可以看出他热情好客,乐于助人。
师:他是表现给女主人看的,还是发自内心的?(是发自内心的)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抹得亮晶晶的„„点燃了,三个“乎”„„
师:一个不够。这个行为是发自内心的还是勉强去做的?
生:发自内心的。
师:可以看出女主人对他好不好?
生:很好。
师:好得把他的积极性都发挥出来了,因为女主人对他们亲如一家。琦君在另外一篇叫《阿伦婆》的长篇小说中讲了其母亲对待佣人非常好,真的亲如一家。所以,刚才同学说阿彪叔算他家人可不可以?
生:同意。
师:你觉得这个家园还有其他人吗?
生:还有会首。因为母亲每次„„时,我都坐在会首的旁边。
师:就会首一个?其他几个不是?他们不坐在琦君旁边? 生:是。
师:大家同意吗?
生:不同意。因为会首是偶尔到他家来喝会酒,不是经常吃她们家的酒,所以是客人。
师:是家人还是客人?
生:客人。
师:都认为是客人?
生:我认为是家人。我小时候在农村里呆过,农村里每户人家都相互帮助,跟家一样的,所以我觉得都是家人。
师:你是很懂感情的人。你从大家互相帮助、很亲热推测,他们就是家人。你对家的感觉,不是爸爸妈妈才是家,只要大家亲热地在一起,就是家。我们可以关注一下会首,这是什么会?
生:酬谢会。
师:为什么要酬谢?村里有人急需用钱时,12个人凑足渡过难关后再还,这样的会具有浓厚的什么色彩?
生:有地方、感情、民俗色彩。
师:像不像一家人?在我们城里,一个单元有没有你没钱了,三楼五楼的钱都给你这样的可能吗?
生:没有。
师:我们再来看看吃会酒的情形。能找到吗?会酒怎么喝?
生:划拳、吆喝、格外兴高采烈。
师:所有这些只有在什么地方才有?
生:家里。师:太好了,现在承认这个家园除了两个主人外,还有一大群热情、淳朴、善良的左邻右舍、乡亲。加上这群人,这个家的氛围就好多了。到底好到什么程度?建议大家有感情地读读这几句话。第一段前4句。
生:齐读
师:好,这个家族有什么氛围?
生:热闹非凡、高潮迭起的。
师:你们读时,我的心格登了一下,知道为什么吗?
生:我们读得太好了。
师:读得太好了,真自信啊。你们读到这句“家家„„出去”,我一看到“春酒”两个字,心里格登了一下。我们今天上的课文叫什么?
生:春酒。
师:可是我们半个小时在讲什么?
生:家园。
师:完了,跑题了。怎么办?把题目改掉,叫《家园》或《心灵的家园》可不可以?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这篇文章通过写春酒这件事来突出作者对母亲、对家乡深情怀念,而且我觉得家园有思念家乡的意思,是这篇文章的主旨。
师:你简直就是专家,可以去编教学参考书了。再给你一个奖品,奖你一个什么呢?上来写什么?
生: 写“酒”。
师:把这碗酒干掉,写在黑板上,看写得大不大气。
生:(生写酒字)师:果然大气。他酿的这坛酒就够大,够在场的所有人喝一杯了。是啊,这就是琦君巧妙之处。一篇好散文,往往有一个比较好的文眼或线索。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生:春酒。
师:喝春酒——喝会酒——酿春酒。“酒”把“家”贯穿了起来,这是琦君善用的写作方法,叫叙事抒情。这碗酒在文中万万不可少。同学们,温柔、善良的母亲远离了琦君,而无拘无束的童年也是不可能一去还复返的,淳朴、善良、热情的乡邻们也隔山隔水。此时的琦君会发出怎样的感慨?
生:“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投影: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师:谁来读一读?要不要酝酿一下感情?大家先自己大声读一遍。
生:自读
师:满意吗?重音应放在哪儿呢?
生:“真正的家醅”“到哪儿”。
师: 再找一个同学读一读。
生:读
女生:齐读。
男生:齐读。
师:从声音就可以感觉到女孩子感情就是细腻,男孩子感情就是粗犷。一起来试一下,把感情读出来。
(师生齐读本段)
师:到哪里去找?琦君是一个无数次在笔墨之间寻找回家路的女子。我们应该从她的文章里去找,最后请同学配合朗读几段话。生1:读投影1:【在上海求学时,母亲来信说她患了风湿病,手膀抬不起来,连最简单的缧丝髻儿都盘不成样,只好把稀稀疏疏的几根短发剪去了。我捧着信,坐在寄宿舍窗口凄淡的月光里,寂寞地掉着眼泪。深秋的夜风吹来,我有点冷,披上母亲为我织的软软的毛衣,浑身又暖和起来。可是母亲老了,我却不能随侍在她身边,她剪去了稀疏的短发,又何尝剪去满怀的愁绪呢!——《髻》】
生2:读投影2:【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日里想,梦里思,“昨夜梦魂又飞归故里,躺在双亲的墓园中,拥吻着绿茵覆盖的芬芳泥土,望着悠悠出岫的白云,多年抑郁的情怀得以暂感舒松,可是短梦醒来,泪水又湿透枕边,美丽的家园啊!它依旧是海天一角,水阔山遥” ——《乡思》】
生3:读投影3:【家乡人民也始终惦记着这位远方的游子。坐落于三溪中学内的琦君文学馆于2001年10月22日开馆。应邀参加开馆仪式的琦君到场为文学馆剪彩。离乡半个多世纪后,她终于坐着轮椅踏上了家乡的土地,见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亲人。】
生4:读投影4:【隔一条海峡梦回童年旧事,竭毕生心力写尽故园深情——2006年6月7日90高龄的琦君永远搁下了那支生花妙笔。临终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着: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呵„„】
生5:读投影5:【海棠春晓老人为琦君写下了这样的悼词:纤毫词笔蕴情真,羞煞墨坛多少人。一日瑶池仙驾去,犹留温婉在红尘。】
生6:读投影6:【“梦中应识归来路,梦也了无据。”这位一直在心灵深处寻找归乡之路的女子,是否会踩着满院的花香,杖履点叩着当年她牵着母亲的衣角走过的青石板,寻着童年的梦而来?】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第三篇:春酒课堂实录
《春酒》课堂实录
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 费兰华
师: 上课!同学们好!生: 老师好!
师: 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什么节日? 生1:我喜欢‚六一儿童节‛。生2:我喜欢元宵节。生3:我喜欢春节。生4:我也喜欢春节。
师: 春节俗称过大年。同学们为什么喜欢春节呢? 生1:因为春节能给我带来最大的快乐。生2:春节时我能收到许多压岁钱。
生3:春节时还可以尽情地放鞭炮,放礼花。生4:春节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幸福快乐。师: 请将你过年时印象最深的事情讲给大家听。生:(学生自由谈,互相交流)略。
(此时同学们渐进佳境)
师: 刚才同学们有的谈到过年的风俗;有的讲述的是过年时开心快乐的事情;那么这节课我们共同去感受琦君儿时过年的自由和快乐,品味那尘封多年的春酒。
(点评:联系生活式的课堂导入,宛如小河流水,清新自然;较好的创设了学习情境。)生:(倾听)。
师:(点击大屏幕)
师: 请同学们介绍作者琦君。同学们一定查阅了许多有关琦君的资料,请将你认为最重要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给大家。生1:琦君是台湾女作家,擅长写散文。
生2:她的家乡是浙江,后来去了台湾,她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和家乡的亲人,写了许多思乡作品。
生3:她的作品有《桂花雨》、《烟愁》、《细纱灯》等,都收在《琦君散文》里。
(点评:课前学生搜集资料,课上学生介绍作者。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中培养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师:要想真正的了解一位作者,就必须走进她的作品。(点击大屏幕)请同学们带着大屏幕上的问题,用你最喜欢的读书方式整体感知课文。(限时5分钟)(问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记叙了那些事情?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点评: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限定时间读书,高效!选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关注学生的学习个性。)生:(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师:你在读课文时,有读不准的字音吗? 生:(学生说自己读不准的字)师:(点击大屏幕)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煨炖 枸杞 薏仁米 橄榄 家醅 如法炮制 手指甲 ..........生:(同学们接力式读字音)
师:请同学们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生:文章主要写的是喝春酒和喝会酒这两件事。师:(板书)喝春酒 喝会酒 生: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师:(板书)思乡
师: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尽情地陶醉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之中!(点击大屏幕)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用圈点批注法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或词语,看谁找的语句最吸引人!(限时5分钟)(问题:文中的人物是通过许多很有情趣的描写来体现的,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或词语,并谈谈理由。)生:(学生用圈点批注法读课文,找语句或词语)
(点评: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在读书中运用学习方法。)
师:现在同学们一定找到了你喜欢的语句或词语,在你心中也一定有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下面小组交流2分钟,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你的讨论成果。生:分小组讨论。
师:开始汇报讨论成果。可以小组成员互相补充汇报,也可以派代表汇报。
生:我喜欢的语句是149页‚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我喜欢的理由是;这是文中对我的描写,写出我的天真幼稚和活泼可爱。
师:还有哪位同学喜欢这句话?理由和他不一样的。
生:我喜欢这句话,是因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姑娘的天真幼稚,活泼可爱。
师:这位同学的回答就更加全面了,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语句。还有哪些同学找到的是文中对我描写的句子?
生1;我找到的是149页‚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这句话中‚偷偷‛写出了我的调皮和天真。生2:我找到的是149页‚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它写出了我对酒的珍惜,舍不得喝。师: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吗?
生1:不是对酒珍惜。是因为她小,不敢喝酒。所以只能端着闻着。生2:这个句子写出了她端着酒想喝又不敢喝的心理。生3:我补充,这句话还从侧面写出母亲酿的酒香。
师:说得很好,我非常欣赏这种从不同角度来回答问题的方法。文中还有哪些语句写出母亲酿的酒香? 生1:‚酒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的小花猫,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写出母亲酿的酒香,连小花猫都喜欢。
生2:我喜欢下面的句子‚我呢,就在每个人的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既写出了我的天真可爱和母亲酿的酒香,又写出了邻里之间的和睦和对我的喜爱。尤其‚靠‛字用得非常好。(此时同学们情绪高涨)
师;作者除了对文中的我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外,还对哪些人物进行了描写? 生1:还有对母亲和乡亲的描写。
生2:对母亲描写的语句有‚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写出母亲的热情和以自己酿的酒香为荣的兴奋。生3:还有‚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的仔细地告诉别人。‛这句话写出母亲的善良淳朴,热情爱帮助别人的性格。生4:我认为母亲她很傻。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
生5:我不这样认为。母亲‚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 很少吃‛不等于一点都不吃。‚总是分给别人吃‛,说明母亲心里想着他人,这句话恰恰写出了母亲的淳朴善良,热情好客。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师:(对生4说)你理解了吗? 生:点头,表示同意。
师:很好,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母亲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的性格特点。文中对人物的描写还很多,课下的时候可以继续交流。
师:作者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人物形象,把事情写得那么富有情趣,你知道作者采用的是什么描写方法吗? 生:细节描写。师:(点击大屏幕:细节描写的内容)生:(齐读细节描写的内容)
师:细节是文章鲜活的花朵,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种描写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师;琦君的语言是如此的美,春酒的味道是如此的香醇,只有多读才能真正体味到其中的甜美。下面我们就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部分来配乐朗读。生1:我喜欢喝会酒那部分。生2:我喜欢喝春酒那部分。
师:那么我们就分成两组来读,看哪一组读得好!(小组推荐的同学要分出层次来,有读课文最好的,也要有最近朗读水平提高较快的同学。)其他同学在听读时,思考还有哪些问题。生:(师生合作分组配乐朗读)
(点评:分组朗读,创设竞赛氛围;配乐朗读,渲染气氛,创设情境。)
师:好的文章真的是越读越有韵味,百读不厌,爱不释手。听读后,你还有哪些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生1:文中的‚巴结‛一词和‚他巴结别人。‛中的‚巴结‛有什么区别? 生2:文中的‚巴结‛一词是方言,指人做事勤快。而‚他巴结别人。‛中的‚巴结‛是‚讨好‛的意思。
师: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很好,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就不同。生1:为什么喝会酒非要邀请十二个人呢?
生2:因为一年当中有十二个月,所以要请十二个人。
生3:不对!可能他们村子很小,没有那么多的人,只能凑够十二个人。
生4:你们说的我都不赞成!十二个人代表十二个属相,必须是十二个不同属相的人。生5:也许他们认为‚十二‛是个吉祥数字。
师:同学们都非常富有想象力。我认为‚因为一年当中有十二个月,所以要请十二个人。‛和‚十二个人代表十二个属相,必须是十二个不同属相的人。‛这两种说法比较切合实际。生1: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文中前面写‚母亲从不喝酒‛,后面却写‚母亲两颊红红的‛呢? 生2:那时因为母亲高兴才‚两颊红红的‛。
生3:文中的母亲为什么让小孩子喝酒呢?允许小孩喝酒吗? 生4:因为母亲酿的酒甜,所以允许小孩子只喝一点点。生5:文中的母亲只让她‚舔一舔‛,并没有真正的让小孩子喝酒。生6:因为母亲酿的酒在当时是一种美味,所以我盼着喝春酒。师:同学们各抒己见,我认为刚才那位同学说的很好,‚文中的母亲只让她‘舔一舔’,并没有真正的让小孩子喝酒‛她紧紧地抓住了‚舔‛和‚喝‛这两个字……希望在课下时继续讨论。大家看书都非常认真,提出的问题也很有价值。我也有一个问题想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点击大屏幕)(问题:如何理解文末一段?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生1:这一段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生2:作者怀念家乡的春酒,是为了怀念家乡的人,是为了抒发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师:同学们可能还有很多的问题,有兴趣我们课下再多多交流和探讨。
(点评: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是因为教师关注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共同提出研讨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为充分的体现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
师:琦君以温柔醇厚的情怀,细腻温婉的笔致,构造了一幅幅充满浓浓乡情的生活画卷,畅饮春酒的同时,又为自己斟满了香醇的酒酿,你一定也有许多的思乡作品要急于告诉大家。
生1:我给大家介绍一首余光中的《乡愁》。(背诵乡愁)生2:我曾经读过司马中原的《乡愁》。
生3:费翔唱的《故乡的云》也是思乡作品。师:有会唱的吗?请给大家唱上几句。生:我会唱。(唱故乡的云)
师;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思乡作品。老师也推荐两部作品给大家。(点击大屏幕)琦君的《桂花雨》和《烟愁》。如果在阅读中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交流和探讨。彼此成为书友。好吗? 生:好!
(点评:引导学生积累,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课内课外融合。)
师:读琦君的文章就好象翻阅一本旧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与怀念;那魂牵梦绕的江南令她愁肠百转,难以忘怀。一杯春酒,醉了母亲,醉了我,醉了无数读者的心,撩惹起我们多少或感伤或甜美的心绪,飞向自己记忆中美好的快乐之乡。
师:这节课就学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
点评:看了这节教学实录,我们会感受到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三个维度”的学习目标体现得比较充分。课堂上师生间,生生间平等对话,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品尝这杯浓浓的“春酒”。它醉了上课的师生,也醉了看课的人们。
点评者
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
魏永才
第四篇:《春酒》课堂实录(肖培东)20161031
《春酒》课堂教学实录
2016-10-28 17:12:38 作者:肖培东
来源:金台教研网
浏览次数:1 文字大小:【大】【中】【小】
师:今天我们所要上的一篇课文,它的作者名字叫什么?
生(齐):琦君。
师:大家知道她是什么地方人?
生(齐):浙江,永嘉
师:对,她是浙江永嘉人。也就是现在浙江温州人。站在你们面前的肖老师是来自什么地方?猜猜看。
生(齐):浙江。
师:浙江,真聪明!而且是浙江什么地方呀?
生(齐):温州。
师:温州,真是温州,而且是温州就是那叫做永嘉的县。我的永嘉不是那时候的永嘉了,但是我们都是在温州那一块土地上的。所以,今天讲她的课文是一种缘分。我们大家一起好好的珍惜,好不好?
生(齐):好。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请坐。
师:来,齐读课文,春酒预备起——
生(齐):(学生齐读至第二段完,老师打断)
你们是我教书这么多年见过读书最快的学生了。标点符号对你们不起作用啊。读书是个慢活,不要给我节省时间。下面老师读第三自然段,你们再接着读。
教师范读第三段。
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完。
师:请你读下去。(学生读第五段)
师:嗯,有进步。(指名另一名学生)请你接着读(分别指名四名学生读第6、7、8、9段)师:好,最后一段,全班齐读。读之前扫描一下,思考一下,你怎么读?开始——
全班齐读。(停顿明显,加入了情感)
师:看嘛,人是很容易教好的,越读越好了。(生笑)
师: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
生(思考):„„
师:你来说(请一位学生)。
生:写的是作者过新年喝春酒的事和自己的感受。
师:过新年、喝春酒,好,再试着用三个字来概括。
生:喝会酒
生:自酿酒
师:第一个同学还说“谈了自己的感受”说得很对,如果情感没有了,感受没有了,这篇文章就成了记叙文,本文是一篇散文,重点是情。标题你怎么来读?你想读出什么来?
生:春——酒,我想读出美好的回忆,一种很美好的味道。
生:春——酒,我想读出妈妈与我小时候的美好时光。
师:哦,读出妈妈的味道。
生:春——酒,我想读出回忆的味道,要读的慢、柔、和。
师:嗯,慢一点,柔一点,绵长一点,来齐读——
生齐读:春——酒——。
师:谁还有不同的读法,你再来读
生:春——酒,我想读出快乐甜蜜的味道。所以声调向上扬一点,读出愉快。
师:你来?
生:春——酒,我想读出沉重的,怀念的怨恨的感觉。
师:怨恨?换个词,遗憾的,惆怅的。来,齐读——
生齐读:春——酒——(读出了沉重、惆怅的感觉,声调重起,轻落。)
师:你来读。
生:春——酒,我想读出春天的味道,所以要读得灵动活泼一点。
师:哦,读出春天的味道,春天让人陶醉,应该读出陶醉的感觉。你再读一下。
生:春——酒(读出了陶醉感)
师:我们刚才读的这些感觉可以分为两类,是那两类?对,一类是快乐的,一类是惆怅的。这篇文章的情感其实就是这两种感情交融在一起的。标题是全文感情的浓缩,所以,不要忽略标题。
师:现在我们大家在课文中找一找,支撑这两种情绪的句子在哪儿?
生: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的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师:你读的味道没出来,再读。
(生再读)
师:好!(指名另一个学生)你再读一下。
生: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的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师:好,把肚子吃的鼓鼓的用笔划出来,你再读一下。(生读)大家齐读(齐读)。
师:你觉得要读出什么来?
生:快乐
师:最主要的一句:鼓鼓的,你见过肚子鼓鼓的动物吗?(生齐声答见过)大象肚子很股鼓,为何不用?
生:大象肚子太大作者只是个小孩子,体形不太合适,而且蜜蜂是吃花蜜的„„(教师打断)说得好不要说完,留下来考考别人。(生笑)
生:蜜蜂采花蜜,给人甜蜜的感觉,蜜蜂小,肚子鼓鼓的,飞来飞去,很活泼的样子。
师:对,这个句子做到了形似,味似,神似。给人一种很香甜的感觉。请读出香甜的感觉(生读)请女生读一下(女生读)
师:(提问其中一名女生)你觉得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读出了内心的快乐和童心。
师:好,请男生读“我的肚子吃的鼓鼓的”,女生读“跟蜜蜂似的”。
(男生女生配合读)
师:你来读
生: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的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这个一马当先,不请自到,写出了作者的急不可耐„„(教师打断)
师:说得好不要说完(生笑)所以这句要读的快,请再齐读。(学生齐读)
师:你来再读。
生: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的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师:你读出了什么?
生:自豪,因为我是母亲的代表。
师:你代表过母亲吗?(生笑)我是母亲的代表,这个句子不仅写我,还写了母亲,母亲对孩子的信任和爱。看,有时候一个句子就是一篇文章。来,再齐读。(生齐读)
师:你觉得还写出了什么?你来读最后这句。
生: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师:你这样读,带不回家的。(生笑)还写出了什么?
生:写出了邻里之间的和睦、热情和淳朴。
师:说得好。来我们齐读整个句子,读不好,对不起这涌出的浓浓情意。(生齐读)师:再找,还有那些句子?
生:其实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师:怎么写出对八宝酒的喜欢了?你来读。
生:其实没等他说完,早已偷偷地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生没有读出偷偷地三个字的味道)
师:你这样读是会被发现的(生笑),再读一下。(生重读一遍)
师:你觉得应该怎么读?
生:我觉得“偷偷”应该轻读,“好几回”应该重读:其实没等他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师:好,齐读这一句(齐读)哦,“多少个”重读。再读一遍(再齐读)来,男生再齐读一遍。(男生读)
师:再找,还有那些句子?
生:第三段的,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伞洒在衣襟上了。这句话前面“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就端着、闻着,像个宝一样。而且,他在过门槛时不小心捽了一跤,可是他杯子却在手里,可见他有多么喜爱这杯酒,那怕只是一点点。
师:我想说的话她全说出来了,甚至她说的杯子还在手里,那怕只是一点点,他都不舍得给他浪费。这个一点点分析的好,善于在不显山漏水的地方找感觉。来,齐读。(生齐读)
师:这些动作描写你觉得应该读出什么?端着给谁看呢?
生:应该读出自豪,炫耀。
师:那应该读的快还是慢?
生:快
师:那你快的读一下(生笑)看来,慢才能表现出来。来你读一下。(生读)
师:哪个词读得好味道就出来了?
生:酒仙 师:这个显山漏水的词可不是肖老师追求的风格。
生:也
师:这个“也”字就写出了不仅人喜欢喝,连猫也喜欢喝。这个村子里所有人都爱喝春酒。这个村子里的一切都侵染了春酒的气息。
师:现在我们思考,文章中由愉快甜蜜转到惆怅沉重的句子是哪一句?
生: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师:一起来读一篇,“一句话提醒了我”预备——起。
生(齐):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师:如果这句话,肖老师改成这样一句话,行不行?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真正的家醅已经不在了。
生(思考):„„
师:先别急着举手,读读看这两句话。可是叫我„„预备,起。
生(齐):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师:读出这句的画面感。(生读出了悲伤)
师:茫然四顾,望穿秋水,眼光跳跃了千山万水,去找家乡的春酒。没有停止,仍然在寻找,这个找字蕴含着对故乡的思念。那份沧伤、那份悲愁,还有那份不灭的希望,就在这个句子里面读出来,试试看,缓慢、沉着、坚定的,来,预备起——(生齐读)
师:你来再读一下(生读)
师:要想读好这句话,我觉得我建议你做个对比,你只有把前三句童年的欢乐读得越欢乐,你才能体会到最后一句的那种失落与惆怅。听懂了没有,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看。“我是母亲的代表,”现在肖老师来读第一句,你们来读“一句话提醒了我„„”,听懂了没有?你们要迅速接上去。
师: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罩还捧一大包回家。
生(齐):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师: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生(齐):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师: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生(齐):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
师、生: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师:大家看,这前后的句子好像是两个人,前面这几个句子是谁在说话?
生:童年的作者
生:小孩子
师:后面的呢?
生:成年人
师:大家感觉到了,这些句子好像都是以一个儿童的口吻来写出来的。但只有最后一句,这个时候的崎君变成了写文章时候的那个大人。所以,所有的快乐他都是用一种孩子般的语言来表达的。因此,崎君说过:我在写的时候,自己当年那个傻傻的样子,就在眼前,所以并不觉得是在写回忆,只觉得自己又变成孩子了。所以,我们发现,这篇文章在写作的时候,语言是有两种风格,一种是以儿童的口吻来写回忆中的春酒。还一种是以成人的视角来表现此时的那种失落和那种希望中的寻找。因此,在作品当中,崎君至始至终是一个孩子。他是谁的孩子呀?
生:母亲。
师:谁的孩子呀?
生:母亲。
师:还有吗?
生:春酒。
师:都是母亲,还有家乡,还有春酒的孩子,中国传统文化的孩子。因此,这样我们就知道,原来这是一个母亲的孩子,一个故乡的孩子,在寻找他那心灵的故乡,在寻找他的根。春酒是心灵的根,是寻根之作。这篇文章也可以浓缩为我们找出的这些句子,让我们一起对比读一读,感受一下两种不同的风格。女生读前面小时候的句子,每读完一句,男生接着读结尾一句。预备——起。
女生: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罩还捧一大包回家。
男生: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女生: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男生: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女生: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男生: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师生互换读,个别学生与集体互换读
师:千山万水,万水千山,唯一不变的是思念的情怀,春酒一杯家万里,一切尽在文字间。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齐):老师再见!(掌声)„„
(横渠初中
孙艳丽整理)
第五篇:《春酒》
《春酒》教案2
作者:
加入日期:06-10-16
南京外国语学校
蒋兴超
春
酒
琦
君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表达的情感。
2、通过朗读、探究和合作交流,来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教学步骤:
一、课文导入。配乐朗诵:(打开音乐)相信有很多同学都熟悉余光中的《乡愁》这首诗吧,会背的同学和我一起背一下:“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故乡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大家都知道,通过这首诗余光中先生想表达对故乡对祖国的怀念。我想,远离故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思乡的感受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作者琦君,是台湾著名的女作家,和余光中先生有相同的经历。她的故乡在浙江,在故乡上过小学、中学和大学,而后去了台湾,时隔几十年她还是思念她的故乡,在她的很多文章里都有所反映,让我们一同来阅读她的《春酒》,看看她又是怎样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
二、教学过程。
1、配乐朗读课文。我请几位同学分别来朗读课文,为了更能读出感情来,我为你们配上音乐。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注意画出你认为比较重要的词语,或不太熟悉的词语,同时来想一想文中那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指出生字词。
气氛(fēn)
两颊(jiá)
煨炖(wēidùn)
枸杞子(qǐ)薏草(yì)
斟酒(zhēn)
家醅(pēi)明确: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这种情感是通过什么样的具体行动方式表达出来的呢? 明确:通过自酿八宝酒来体现自己对家乡的怀念。
2、酒既然是作者思乡情感的寄托,那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本文题为春酒,作者仅仅就是来写春酒的吗?
过新年
喝春酒
喝会酒
3.作者为什么选择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这几个生活场景来写呢? 明确:印象深刻、有代表性、有家乡味(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师过渡: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同作者回到她的故乡,来体验她的“家乡味”。
二、重点研读。
(一)请同学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找出你所喜欢的句子。
(二)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请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教师巡视)
(三)小组汇报
(1)、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生回答:写出了我当时情不自禁,对喝春酒充满期望而急切的热情;也写出了当时“我”很“馋嘴”、可爱的样子。(情趣)问:“我”当时期望的热情和可爱,是通过哪些词语体现出的? 生答。
师再问:
想一想:如果把“一马当先,不请自到”,换成了“受邀请”,会怎样?
如果把肚子吃得跟“蜜蜂似的”,换成说吃得“像小猪”呢结果会怎样?
如果把“还”换成了“便”,效果又会怎样? 明确:
终于到来的急切心情,一副很嘴馋的样子。
就是因为蜜蜂是小小的,很可爱,很像当时的“我”,写出了“我”的可爱。“还”捧一大包说明她吃饱了后竟然还拿,也正写出了孩子的可爱。我们就请这一小组的同学给我们共同朗读,注意读出作者的情感来。(2)、“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这句话写出了母亲非常得意的心理。(情趣)
请一个学生起来给大家读读,其他同学听他读得怎样。为什么读出来了?(或为什么没有读出来?)
明确:这一语气词表达出了母亲非常得意的心理。
朗读时注意读出这样的语气。我们大家共同把这句话朗读一遍。(3)、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生回答:“我”对母亲的八宝酒很喜欢,很馋的样子。(情趣)(甜蜜的感觉)问: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把“偷偷”和“好几回”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生试着读一遍。
明确:不好。“偷偷”而不是当着母亲的面,表现“我”内心是非常想喝的,但又不能让母亲知道的隐秘心理。“好几回”是指多次,而不是一回、一次,足以见出母亲的八宝酒对“我”充满了诱惑,也显示出“我”的可爱。
那我们请一位同学给我们读读看,看他是否能读出这样的感情来。(4)、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了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生回答:“我”的可爱和情趣。(情趣)
问:为什么这样说呢?能否从具体的词语来说说呢? 明确: “只”和“一点点”说明对母亲的“小气”而感到不满足。
“走来走去”表明了他即使是只得到了一点点的酒,但还是格外珍惜,舍不得喝。“捏”是对撒了虽不是很多但自己很是珍惜的一点点后的失望。“直”表现小花猫对八宝酒满是喜欢,舔个不停,煞是可爱。
“呼呼”地睡了,表现了小花猫舔碗酒后的相当满足和陶醉的情态。
“也是”一词,是以“我”当时的心理来揣摩小花猫的,可见“我”也同小花猫一样馋得要命,也写出了“我”的那种童趣。
请一个同学来给我们来示范朗读。其他的同学注意欣赏,听他们读得怎样。师再次强调几个重读的词语。大家来共同朗读这两句话。(5)、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生回答: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很撒娇,很嘴馋的情态。(情趣)请所有的男同学来给我们来示范朗读,女同学注意欣赏。那女同学来说说他们读得怎样?为什么? 生回答。
师提示:文中有哪些词语能体现作者的感情?
“靠”和“点”说明“我”年龄虽小但很机灵。
“舔一舔”说明她想喝但又不敢当着大家的面去喝,只能“舔舔”,即便如此,也让她很过瘾。
“才”在和“只有”搭配,足见她的嘴馋了。
现在,我们请所有的女同学来朗读这句话,男同学注意欣赏。(6)、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生回答:写出了“我”焦急等待的心情,小时候,我那企盼的神态。(情趣)问:为什么这样说呢?若把“眼巴巴”去掉,会怎样?
生把去掉“眼巴巴”之后的这句话,再读一遍看看效果怎样。哪个同学发现了? 明确:若把“眼巴巴”去掉,就不能够写出小女孩那种盼望的眼神,目光里满是期待和向往。(7)、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生回答:甜蜜的神态。
问:在语句中并没有这样的字眼啊,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生答:跟喝过酒似的。
问:那你是否能通过具体的词语,把母亲当时的心理准确地说出来呢?
明确: “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母亲得到别人表扬后的得意和些微的“羞愧”。一副农家妇人的样子。“其实”这一副词十足地写出了母亲做八宝酒就是为了让别人能够品尝到其中的浓香就很开心、荣幸和满足了。一个贤妻良母就真实地再现了出来。好!揣摩得很准确。
那哪一位同学能自报奋勇地给大家朗读一下呢?(8)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
生回答:花匠阿标叔的老实善良、纯朴的形象跃然纸上。你是怎样体会到的呢?
师提示:A、揣摩他当时的心理。
B、这是故乡浓厚、淳朴人情的最好体现,不说话,总是乐呵呵地做事,能为很多人带来快乐,自己是非常高兴的。请一位男同学来给大家读。研读小结: 问:作者为什么能在几十年之后对家乡的过年时的生活细节记得那么清楚,描写得那么细致呢?
明确:对故乡有感情。
问:对故乡的什么有感情呢? 明确:风土人情。(母亲、喝酒的事)这其实也是作者所说的家乡味。通过作者的细致描写,其中甜蜜、情趣和浓厚的淳朴人情便跃然纸上。
三、课堂小结。
琦君曾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我们读了文章后,从作者的回忆中,我们似乎也跟着作者回到了她的童年,感受到作者家乡浓浓的风土人情味;那种浓郁的家乡情显现在字里行间。
现在我们再一次体会作者的思乡情,在音乐中,大家共同朗读课文的最后两小节,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朗读时,注意节奏放得慢一些,抓住浓浓的思乡情。)
四、作业。
“我”如法炮制,自酿了八宝酒,但儿子挑剔地说:“你用的是美国货葡萄酒,不是你小时候家乡自己酿的酒呀。”听了儿子的话,“我”当时是怎样想的呢?请你用一段文字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春酒》教案6
作者:
加入日期:07-04-13
春酒
本课文字浅显但意蕴却深,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生活经验,课前引导学生漫谈过年的风俗或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引导学生感受那些经历中蕴涵的情感和意蕴。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本课课堂设计以学生讨论、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引导点拔层层深入为辅。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注重衔接,使学生在问题的解答中轻松掌握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同时采用延伸扩展法,放飞学生的思维,在自主探讨、交流中增加知识,养成多读课外书、关注身边事、关心时事的好习惯。
课标要求: 1.重视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设计。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教学设计思想:、1、本文是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课前认真读,细细品味文章关键词语句子。
2、琦君的散文优美、清新、课前课后要加强朗读。
3、课堂教学方式采用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拔法和延伸扩展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探究和合作交流,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2、学习文中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
3、激化学生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课文导入。
1、由学生漫谈过年的风俗导入。
浙江温州一带是如何过年的,请听琦君的介绍———《春酒》,打开课文。
2、作者简介:(一学生到讲台上介绍搜索的资料)
三、分析探讨课文的内容、主题:
(一)分析课文的内容。风俗美
1、《春酒》为我们讲述了过年的故事,大家已经作了预习,浙江温州是如何过年的?请同学们讨论,找出相关的句子。板书:过新年
明确:课文第一段。(学生齐读第一段)
2、过年的时候“我”最喜欢的是什么?
明确:喝春酒(并板书)
3、春酒是什么时候喝?怎样喝?什么人喝?气氛怎样?
明确:春酒是过了元宵之后乡里乡亲家家户户轮流邀请喝,气氛很热闹。
4、春酒以外,还喝会酒,为什么喝会酒?怎样喝?找出相关的句子。板书:喝会酒
明确:第五段(学生齐读)
5、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都是作者家乡的风俗,你喜欢这儿的风俗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引导学生感悟这儿的风俗美)
(二)分析课文的内容。人情美
1、喝酒的时候,重点写了哪些人?
明确:母亲、乡亲、“我”(并板书)
2、琦君写人的散文都是小说化的,她非常擅长在她的散文里采用细节描写,把人物刻画的生动形象,形神毕肖。同学们在课文里找出描写母亲、乡亲、“我”的句子。(分组讨论完成)
(一组找描写母亲的句子、二组找描写乡亲的句子、三组、四组找描写“我”的句子)
明确:一组,母亲(只要指出第几段、第几行就可)(下面的句子是否要用幻灯打出)
(1)“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
(2)“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得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3)“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
``````
3、全班齐读,细细品赏,从细节描写的句子中感受母亲有哪些优良的品质?
明确:善良、大度、热情、慈爱
二组:乡亲
(1)“花匠阿标叔助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寥寥几笔,就写出了阿标叔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性格。
(2)“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看似十分随意的几笔细节描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大家是如此喜爱这小姑娘,在故乡,邻里之间是如此亲密随和、融洽温馨。
4、乡亲有哪些优良的品质?
明确:淳朴、热情
5、“我“在喝酒时是最高兴的,从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
三、四组同学回答。
(1)“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2)“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刻画了“我”的活泼、调皮。
(3)“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4)“吃会酒,得了两条印花手帕,于是‘开心得要命’。”、、、、、、6、“我”为什么而高兴?
明确:学生讨论,然后自由回答。(引导学生感悟故乡的人情美)
(三)分析课文的主题:思乡
1、文章写了家乡事,写了家乡人,但这并不是作者写作本文的最终目的。作者的最终目的究竟何在?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通过写家乡事和家乡人来表达思乡之情。最后两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板书:思乡之情
(女同学深情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四)、教师小结(幻灯显示)
作者在文中主要通过春酒来显示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写自己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对童年的回忆。其间,流淌着浓浓的思乡之情。也就是说,写春酒,就是写她自己的思乡之情。
四、迁移扩展 思乡是远离故乡的人都会产生的一种思绪,余光中的《乡愁》为什么能有这么广的影响,就是因为它道出了许多游子的心声。叶落归根,这是人之常情,对故土的眷恋,是任何人也无法割舍的情感。许多海外游子、台湾同胞离开了故土几十年,听到家乡、祖国对他们的呼唤,毅然踏上了寻根的归途,上演了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故事,你们听说过这些感动的故事吗?
(请同学们小组交流,然后请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到讲台上面把你听到过的故事让全班同学分享分享。)
五、总结(幻灯显示)
琦君说过:'人和花草树木一样,都有自己的根。'是啊!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有谁能够忘记生养自己的故乡呢?,远离故乡的人,无论与故乡的距离有多远,总不会忘记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亲人、故乡的一切。每年春节前夕,离家的人尽管票难买、车难乘,但家还是要回的。父爱天高,母恩难报,最难忍受思乡情。这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积淀下来的中国人最深厚的情感基础。事实上,正是这种特有的情感基础,才让我们中华民族一代一代繁衍壮大,成为伟大的民族。
六、作业:
1、积累“思乡”的诗句。
2、办“思乡”的黑板报。
七、播放《思乡曲》结束这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