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时间:2019-05-15 01:00: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8年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8年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第一篇:2008年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2008年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2、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3、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二、例题回顾: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天成、长兴中,天下屡稔,朝廷无事。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

译文:①

三、高考考试说明的分析

从高考的特点出发,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中,尤其在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上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表达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四、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

1、直录法:

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器物等专门称谓。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例题1: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师说》)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屈原列传》)④对曰:”将以衅钟。“⑤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

2、替换法: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对象是古今异义、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

3、加字法: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4、分析法:主要对象是活用现象。(多数直译,少数使动用法要意译。)

例题2: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五人墓碑记》)

予:

斯:

徒:

记: 明:

匹夫: 社稷:

5、省略法: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对象:仅起结构作用,没有具体意义的虚词。情况:①句首发语。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③句末调节音节。例题3:指出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 ①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③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五蠹》)

④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见梁襄王》)⑤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⑥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6、补充法: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等。

例题4:在下列句中准确的位臵写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号表示出来: 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②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③今以钟磬臵水中(《石钟山记》)④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⑤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⑥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7、调整法: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对象是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臵、定语后臵、介词结构后臵等。

例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语序的变化。①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②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③ 牛何之

④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⑤ 石之铿然有声者

8、修辞指代法:原句运用了修辞手法,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不要直译,要带出喻体所指的那个本体。文言文中带有修辞格的词语,主要对象是比喻、借代、对偶、互文等。例题6: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尤其注意加点词语的意思。①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②项伯以身翼蔽沛公。

③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⑥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⑥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五、其他注意事项:

1、观照上下文语境

例题7:将下面语段中加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皇帝想念他的贤才,于是命令凭形体相貌来寻访他。解析:画线句的翻译,难点在”物色“一词的理解,学生很容易将”物色“理解成动词”寻找什么人“,但根据上下文来看,这个词在介词以的后面,应该是名词,所以这里应理解成人的形貌外表。

2、联系平时的学习积累 例题8 将下面加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绩与何执申偕事帝于王邸,蔡京以宫僚之旧,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译文:(蔡京)常常违心地奉承二人,徐绩并没有稍稍降低自己的品节。

解析:其关键词”曲意“,就可以在从成语中”曲意逢迎“的意义推断出”曲意“一词的意思,”曲意逢迎“就是”违背自己的本心,千方百计迎合讨好别人“,据此可知”曲意“是”违心的迎合、奉承“,再联系上下文可知,这是蔡京为了讨好徐绩和何执中而巴结奉承他们,所以在翻译时需补充主语。

六、练习

1、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

范乔邑人腊夕盗斫其树,人有告者,乔阳不闻,邑人愧而归之。乔往喻曰:”卿节日取柴,欲与妻子相欢娱耳,何以愧为?“其通物善导,皆此类也。

2、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

太宗令封德彝举贤,德彝视事三年,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唯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夫君子之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其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之不能知,安可诬今人以无才。“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03年全国卷)

3、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

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节选自《旧唐书o裴矩传》)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也(《资治通鉴o唐纪八》)

①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译文

②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译文

4、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①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译文:

②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译文:

5、客有教燕王为不死之道者,王使人学之,所使学者未及学而客死。王大怒,诛之。王不知客之欺几,而诛学者之晚也。夫信不然之物而诛无罪之臣,不察之患也。且人之所急无如其身,不能自使其无死,安能使王长生哉? ①所使学者未及学而客死 译文:

②且人之所急无如其身,不能自使其无死,安能使王长生哉? 译文:

6、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①少却,吾恶紫臭。

译文: ②于是日郎中莫衣紫,译文:

7、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则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①一人欲依附,歆则难之。译文:

②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译文:

8、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朽而辕毁,无所可用。①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②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③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④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学者之患亦然。

①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译文:

②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译文:

9、把下面短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范元琰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其菘注,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草窃。(《南史o隐逸下》)

注:菘,古代指白菜一类的蔬菜。

①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3分)译文:

②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3分)译文:

10、读下列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人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①令以为贤,举为孝廉。②一一《后汉书〃袁安传》 译文① 译文②

11.将下面文言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已若。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①乌在其为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好苦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泰然谓美莫己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犹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已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

①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已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刘向《新序〃杂事第一》)[注] 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1)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录:常见文言固定结构对译 诚......则......,如果......那么(就)......。俄而(尔、顷):不久,一会儿。而已:罢了。

何乃:何况是,岂只是;为什么竟。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既而:随后,不久。

既......且......:又......又......。见......于......:被。可得:可以,可能。

可以:可以用来,足以用来;可以,能够。乃尔:居然如此,竟然如此,这样。且夫:再说,而且。

然而: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是故:所以,因此。是以(以是):所以,因此,因而。庶几:或许,可能;差不多;但愿,希望。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所谓:所说的,所认为。

所以:......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靠它来......的。往往:处处,到处;常常。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

居无(亡)何(无几何):没有多久,不久,一会儿。毋宁,无宁:宁肯,宁愿;莫不是,不是。

无所:没有......什么人(或物),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条件......。无以......为:用不着。

无以: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无法。毋(无)庸:不用,无须。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相率:竟相,一起。

相与:互相,相互,彼此。;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向使:假如,如果。

一何:多么;为什么......那么......。一切:一律,一概;权宜,暂且。以故:所以。

以......故......:因为......所以......。

以......为......认为......是......,把......当作......;让......作......,任用......为......;用......做......,把......作(为)......。以为:认为他(它)是,认为;用它来。以至于:一直到;结果。

因而:据此而,借此而,因此而;因而。

于是:这时候,在这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这个原因。之谓:叫做,就是,才算;这就叫做;就是,说的就是。至于: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自非:如果不是,除非是。

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 何所......?所......的是什么?

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 孰与......?与......相比,哪个......?

安......乎?怎么......呢? 独......耶?难道......吗? 何为......?为什么......?何......哉?怎么能......呢? 何......为?......干什么呢? 何......之有?有什么......呢? 如之何......?怎么能......呢? 何其......也!怎么那么......啊!直......耳!只不过......罢了!......何如哉?该是怎么样的呢? 无乃......乎?恐怕......吧? 得无......乎?该不是......吧?

......庶几......欤?或许......吧?

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其......其......也......?是......还是......呢? ……与?抑……与?是……呢,还是……呢? 盍……矣(与)?为什么(不)……呢? 有……者 有人…… 常见文言倒装句对译

定语后臵句:中心词+定语+者=定语+之+中心词。

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之人=寻找可以出使通报秦国的人。

宾语前臵句:主语+宾语(疑问代词)+谓语(介词)=主语+谓语+宾语。子何恃而往?=子恃何而往?=您凭什么而前往? 主语+否定词+宾语+谓语=主语+否定词+谓语+宾语。

时人莫之许也=时人莫许之=当时人没有谁赞同他这种说法。

第二篇: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文言文语句翻译教学案

教学目标:1.在阅读的时候,要有明确的断句意识; 2.翻译时要注意语句中文言现象; 3.翻译后的句子要通畅顺达。

教学重点:1.在阅读的时候,要有明确的断句意识; 2.翻译时要注意语句中文言现象; 教学难点:1.翻译时要注意语句中文言现象; 2.翻译后的句子要通畅顺达。教学方法:讲练引导 课堂实录:

文言文阅读是现在高考中,一定会出现的。在文言文阅读练习中,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又是必考的。今天我就试着讲述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师: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文,这是同学们都熟知的。对于文言文学习,同学们感到困难的是什么?

生1:读不懂。个别字词不知什么意思。

生2:文章中一些特殊现象,如前面我们学习过的一些倒装、活用一些知识,总是能不清。

„„

生: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对句意的理解。

师:同学们说的,我深有同感,你们所说的一些现象也是老师当年的困惑。今天,我就带着大家试着解决一些文言文问题,尤其是要解决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即翻译问题。因为老师认为对一篇文言文学习的好坏,最根本的要归根于对句子的理解与翻译。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文言语句的翻译:

出示:1.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3.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促织》)

生演示:1.沛公如果不先攻破关中,大王您怎敢入内呢?

2.登上高处摇动手臂,手臂没有加长,而看到的人远。

3.招募有能力抓捕到它的人,用抓蛇来充当他应缴纳的租税。师问:同学们在演示翻译过程中,注意了什么?

生1、2:两个句子都是学过的,我们按着记忆去翻译。生3:我注意了其中“募”、“当”两个字的意思。

师:这三个句子的翻译情况,我很满意。三位同学的方法,我只赞同第3位学生的解释。文言文翻译,或者是句意的理解,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感性记忆上,如上面三个句子。我们要学会从已掌握的知识迁移到新东西上,即要“学以致用”。

如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词意及画线的句子翻译:

至楚,庄生家负郭,披藜到门,居甚贫。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庄生曰:“可疾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长男既去,不过庄生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生1.庄生家负郭:负,背负、背靠

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如,就像

可疾去矣: 疾,快速

生2.长男既去,不过庄生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朱公长子离开庄生家,不再去经过庄生而私自留在了楚国,把他私下带来的黄金拿去送给楚

国掌管事务的贵人。

师:句中词语的解释整体很好,现在我们请生2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2:在翻译句子时,我注意从自己的储备中找东西:如“过”有过错、经过、超过、拜访等意,在文中我考虑用“经过”意应该好一些;“献遗”中“献”有拿出意,“遗”有“赠送”的意思,我考虑“献遗”就应是“拿出送给”的意思;至于“楚国贵人用事者”,根据我的知识积累,我认为它应该是个定语后置句,所以我认为应该是“楚国用事者贵人”的顺序。综上所述,就有了上面的翻译。

师:生2分析的太好了,这种意识是我们学习文言文必要的。当然,我们要来看一看这里一处值得商榷的地方。

该选段中有“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可见,在前面应该有其父要求长男带着书信与金钱,来拜访庄生的意思,所以这里才说“如其父言”。文章紧跟着是庄生对长男的一段说辞,“可疾去矣,慎毋留”,可见庄生要求该长男快走。下面就出现了“不过庄生而私留”,这个地方的“过”到底是“经过”还是“拜访”呢,根据前文推断,该处还是“拜访”比较合适。

可见在学习文言文,尤其是理解文言文语句时,对语境的了解很重要。下面我们来看看另外一句:

„再迁殿中丞,徙知鄠县。老吏曹腆侮法,以希亮年少,易之。希亮视事,首得其罪

该句中“易”、“视事”分别应作何解释。生:从前文可以看出希亮知鄠县,老吏侮法即老吏使法律受侮、老吏轻慢法律;“以希亮年少,易之”中“易之”应是“欺骗他”;“希亮视事”即“希亮看事情”,结合上文,应为“希亮上任”。

生:我认为“以希亮年少,易之”的“易之”应为“轻视他”更合适。因为“易”本身有“换”、“改变”、“轻视”等意,把这些意思带进去,“轻视”应更合适。

师:两位同学的分析与讲解都很精彩。文句中“易之”与“视事”的正确解释应是融合两位学生所说的就可以了。

从以上的例子与讲解可以看出,在学习文言文时,我们对语句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表面,而应走到文言语句所在的语境去具体的理解,才能较全面的掌握。

以上所说的解决文言文语句意思的方法只是较基本的,这些思路与方法对简单易懂的语句是很有用的,然而现实是文言语句并不都是简单易懂的。请同学们看下面的语句,尝试着翻译:成龙„„尝察知盗所在,伪为丐者,入其巢,与杂处十余日,尽得其平时行劫状。

一分钟后:

生:成龙„„曾经考察知道强盗所住的地方,他假扮成乞讨的人,进入他们的巢穴,和强盗们相处十来天,详尽的得知他们平时打劫的情形。

师:很好。能否分析一下? 生:“尝察知盗所在”即“曾经考察知道强盗所住的地方”;“伪为丐者”即“假扮成乞讨的人”;“入其巢”即“进入他们的巢穴”;“与杂处十余日”即“和强盗们相处十来天”;“尽得其平时行劫状”即“详尽的得知他们平时打劫的情形”。

师:很好,你真正的做到了结合语境,在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章法。同学们看看我的理解步骤如何。

“成龙„„尝察/知/盗所在,伪为/丐者,入其巢,与/杂处/十余日,尽得/其/平时行劫状” 生(群):这样断开后,看的更直接,理解起来更容易。

师:所以,我们在看文言文时,尤其是看到较复杂的文章时,都一定要有适当的断句意识。它能帮助我们直观、直接的理解文言文语句的意思,即使是对一些文言现象也可以反映出来。

如:邑人同在籍中者忌之,潜加构毁,自是连上不中选。

我们把它适当的断开为:邑人/同在籍中者/忌之,潜/加构毁,自是/连上/不中选 则“邑人同在籍中者”这个特殊句式就能够直观地看出。

师:下面我们来练习恰当的断句: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 生思考断句: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师:断的很好。说说你的根据。生:“莫柔弱于水”是整体;“攻坚强者”是整体与“ 莫之能先”是完整的意思,应放在一起;“ 柔之胜刚”、“ 弱之胜强”两个句式相同,且“ 柔”、“ 弱”相应,把其断开很恰当。“ 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中“ 莫不知”、“ 莫能行”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所以把它们分别划开;“ 其无以易之”中“ 其”代指前面所说的“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且“ 其无以易之”句式完整,所以划在一块。

师:很好,说得很到位。同学们看看,这样断开后理解起来就很容易很直观。所以,我们以后在解决文言文语句时,把语句恰当的断开是理解的基础。

下面,我们来练习几个句子的翻译:

1.福欲持久老燕师,移营灵璧,深堑高垒自固。

2.经其户,寂若无人,披其帷,其人斯在,岂非名贤。

3.德贇既失党军子,遂围竹山民贼所尝舍者曰王氏,杀父子三人。生:福/欲/持久/老燕师,移营/灵璧,深堑高垒/自固

何福想坚持使燕国军队疲惫,移军营到灵璧,深挖沟筑高墙自己固守。生:经其户,寂/若无人,披其帷,其人斯在,岂/非名贤。

经过他的窗户,听到屋里安静的如同没有人,掀开门帘发现人正在屋里,这样的人怎么会不成为出名的贤人呢?

生:德贇/既失党军子,遂/围竹山民/贼所尝舍者/曰/王氏,杀/父子三人

崔德贇失掉党军子的行踪后,就包围了贼军曾落脚过的竹山平民向氏一家,杀了向家父子三人。

师:本堂课,我们学习并整理了文言文语句的理解与翻译的方法。请同学们一定不要忘记,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有整体与断句意识。相信长时间的断句练习加上同学们积累的文言文知识,一定能帮助同学们走出迷茫的文言文海洋。

反思:本堂课所授知识是复习内容,一开始学生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是当我说出了对句子要断开后再理解,学生好像有了很大的兴趣。学生们在掌握这一知识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灵感令我佩服,同时,我也看到在上复习课时,我们一定要在更高的层面上给学生以指引,让学生尽量多掌握一些实用的东西,争取使他们在面对难点时,能多一些方法,多一些尝试。

第三篇: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盐城中学 季明

学习札记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2、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3、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二、例题回顾: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天成、长兴中,天下屡稔,朝廷无事。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

译文:① 不久郭崇韬进来(向庄宗)谢罪,通过冯道化解了与世宗的冲突。

②陛下凭借最高道德来承受天命,上天用丰收的年成来显示吉祥。解析:

四、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

1、保留法(留):

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例题1: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言之。.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师说》)...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屈原列传》)........④对曰:“将以衅钟。” ..⑤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

2、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 ㈠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㈡古今异义、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例题2: ①请略陈固陋: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塞鄙陋的意见。....②故予死.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而为之记.,亦以明.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五人墓碑记》)....予:我。斯:这。徒:只。记:记载

明:使„„明了。匹夫:百姓。社稷:国家。

3、删减法(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对象:仅起结构作用,没有具体意义的虚词。情况:①句首发语词。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词。③句末调节音节的词。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例题3:指出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 ①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师说》).固先乎吾。③魏王怒公子之《信陵君窃符救赵》).盗其兵符(④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见梁襄王》).⑤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⑥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⑦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异常也。.

学习札记

4、增补法(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等。

高三语文教学案

例题4:在下列句中准确的位置写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号表示出来: ①(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

学习札记 人)具答之。(《桃花源记》)

②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③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石钟山记》)④尉剑挺,广起,夺(之)而杀尉(《陈涉世家》)⑤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如何行王道吧。

5、调整法(调):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对象是文言文中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例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语序的变化。①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倒装)②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宾语前置)③ 牛何之(宾语前置)

④ 王语暴以好乐(介词结构后置)⑤ 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

6、另要注意文言修辞的翻译策略(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的(长见的有比喻、互文、借代、婉说等手法)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例题6: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尤其注意加点词语的意思。①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固若金汤的城池)..②项伯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一样).③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做官的人)..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自己死去)...而托之。⑤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统治者拥有的金玉珍宝)⑥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人民的灾难)使我和白居易那样泪湿青杉,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五、其他注意事项:

1.翻译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从微观上,能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用法和意义,即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对常用的18个文言虑词,直至对文言固定句式、文言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文言文一些特殊表达现象,都有个准确把握。二是从宏观上讲,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

高三语文教学案

2、观照上下文语境

例题6:将下面语段中加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学习札记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皇帝想念他的贤才,于是命令凭形体相貌来寻访他。

译文:皇帝想念他的贤才,于是命令凭形体相貌来寻访他。解析:画线句的翻译,难点在“物色”一词的理解,学生很容易将“物色”理解成动词“寻找什么人”,但根据上下文来看,这个词在介词以的后面,应该是名词,所以这里应理解成人的形貌外表。

3、联系平时的学习积累 例题8:

将下面加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绩与何执申偕事帝于王邸,蔡京以宫僚之旧,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

译文:(蔡京)常常违心地奉承二人,徐绩并没有稍稍降低自己的品节。

解析:其关键词“曲意”,就可以在从成语中“曲意逢迎”的意义推断出“曲意”一词的意思,“曲意逢迎”就是“违背自己的本心,千方百计迎合讨好别人”,据此可知“曲意”是“违心的迎合、奉承”,再联系上下文可知,这是蔡京为了讨好徐绩和何执中而巴结奉承他们,所以在翻译时需补充主语。

六、练习

1、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

范乔邑人腊夕盗斫其树,人有告者,乔阳不闻,邑人愧而归之。乔往喻曰:“卿节日取柴,欲与妻子相欢娱耳,何以愧为?”其通物善导,皆此类也。

译文:范乔同乡在腊月除夕偷砍他家的树,有人告诉了范乔,范乔假装没听见,那个同乡惭愧地把偷砍的树归还给他。范乔前去明白的告诉他说:“您在节日里拿点柴,想跟父母一起高高兴兴地过节罢了,为什么惭愧呢!”他通情达理善于开导,都像这样。

2、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

太宗令封德彝举贤,德彝视事三年,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唯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夫君子之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其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之不能知,安可诬今人以无才。”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三语文教学案

译文:唐太宗命令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视察了三年,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只是当今

学习札记 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应分别取用它们的长处。古代达到盛世的君王,难道都是向其他时代借用人才的吗?我们正担心自己不能了解人才,怎么可以冤枉现在人没有才能呢呢?”

3、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

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也。(《资治通鉴》)

①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译文:裴矩竟然能够在朝廷上指出朕的错误,不肯当面顺从。②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译文:君王厌恶听见自己的错误,那么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王喜欢听正直的言论,那么奸佞之臣就会变为忠诚之臣。

4、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①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译文:用毛发来编织它,用苇苕来捆系它。②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译文:这并不是蒙鸠的巢构造的不完好,而是由于它所系结的东西太脆弱所造成的。

5、客有教燕王为不死之道者,王使人学之,所使学者未及学而客死。王大怒,诛之。王不知客之欺几,而诛学者之晚也。夫信不然之物而诛无罪之臣,不察之患也。且人之所急无如其身,不能自使其无死,安能使王长生哉? ①所使学者未及学而客死

译文:派去的人没来得及学,那个客人就死了。

②且人之所急无如其身,不能自使其无死,安能使王长生哉?

高三语文教学案

译文:何况人们最为重视的没有超过他自身的了,不能使自身免于一死,又怎么能够让燕王长生呢?

学习札记

6、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①少却,吾恶紫臭。

译文:往后退,我讨厌紫衣的味道。②于是日郎中莫衣紫,译文:在当日宫中侍卫近臣就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

7、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则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①一人欲依附,歆则难之。

译文:一个人想跟随他们,华歆就为难他。

②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译文:我当初犹豫就是因为这一点啊,但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

8、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朽而辕毁,无所可用。①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②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③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④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学者之患亦然。①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译文:因为他们乡间不曾有过车,就用船载着破车回到家乡并向乡人夸耀他得到的破车。

②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

译文:以为车本来就像这样(破烂),一个接一个效仿着制造这种破车。

9、把下面短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高三语文教学案

范元琰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其菘注,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

学习札记 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草窃。(《南史•隐逸下》)

注:菘,古代指白菜一类的蔬菜。

①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3分)译文:先前我之所以退走,是担心他惭愧羞耻,现在说出他的名字来,希望你不要泄露出去。

②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3分)译文:有时有人涉过水沟偷他家竹笋,元琰就伐木造桥来使他们(方便的)过沟。

10、读下列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人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①令以为贤,举为孝廉。②《后汉书·袁安传》 ①安曰:“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 译文:袁安答到:“天下大雪,人们都在挨饿,不应该再求别人。”

②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译文:洛阳令认为袁安是一个贤明的人,就推荐他做了孝廉。

11.将下面文言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已若。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①乌在其为明也? 译文:它的明察(表现)在哪里呢? ②是好苦我。

译文:这(镜子)使我好痛苦(或:难受)。③泰然谓美莫己苦。

译文:还安然自得地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漂亮(或:还安然自得地认为没有像自己漂亮的了)。

1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犹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高三语文教学案

等于已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①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学习札记 译文:认为自己是对的,认为别人是错的,(这)是世俗之人(或一般人)共同的毛病。

②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译文:比自己有才能的人,嫉妒他们因而不愿向他们请教;不如自己的人,轻视他们因而不屑于问他们。

13.阅读下面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已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刘向《新序·杂事 的狗一身白出去一身黑回来了,(你)怎么能不感到奇怪呢?”

附录:

1.常见文言固定结构对译

诚......则......:如果......那么(就)......。俄而(尔、顷):不久,一会儿。而已:罢了。

何乃:何况是,岂只是;为什么竟。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既而:随后,不久。

既......且......:又......又......。见......于......:被。可得:可以,可能。

可以:可以用来,足以用来;可以,能够。乃尔:居然如此,竟然如此,这样。且夫:再说,而且。然而: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是故:所以,因此。是以(以是):所以,因此,因而。庶几:或许,可能;差不多;但愿,希望。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所谓:所说的,所认为。

所以:......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靠它来......的。往往:处处,到处;常常。

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居无(亡)何(无几何):没有多久,不久,一会儿。毋宁,无宁:宁肯,宁愿;莫不是,不是。无所:没有......什么人(或物),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条件......。无以......为:用不着。

无以: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无法。

毋(无)庸:不用,无须。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相率:竟相,一起。相与:互相,相互,彼此。;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向使:假如,如果。

一何:多么;为什么......那么......。

高三语文教学案

学习札记

一切:一律,一概;权宜,暂且。以故:所以。

学习札记 以......故......:因为......所以......。

以......为......认为......是......,把......当作......;让......作......,任用......为......;用......做......,把......作(为)......。以为:认为他(它)是,认为;用它来。以至于:一直到;结果。

因而:据此而,借此而,因此而;因而。

于是:这时候,在这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这个原因。之谓:叫做,就是,才算;这就叫做;就是,说的就是。至于: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自非:如果不是,除非是。

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 何所......?所......的是什么?

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 孰与......?与......相比,哪个......?

安......乎?怎么......呢? 独......耶?难道......吗?

何为......?为什么......?何......哉?怎么能......呢?

何......为?......干什么呢? 何......之有?有什么......呢? 如之何......?怎么能......呢? 何其......也!怎么那么......啊!直......耳!只不过......罢了!......何如哉?该是怎么样的呢? 无乃......乎?恐怕......吧? 得无......乎?该不是......吧?

......庶几......欤?或许......吧?

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其......其......也......?是......还是......呢? „„与?抑„„与?是„„呢,还是„„呢? 盍„„矣(与)?为什么(不)„„呢? 有„„者:有人„„

2.常见文言倒装句对译 ⑴定语后置句:

①中心词+定语+者=定语+之+中心词。

例句: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之人=寻找可以出使通报秦国的人。

高三语文教学案

②中心词+之+定语+着=定语+之+中心词

例句:四方之士之来者=来之四方之士=来归顺的四方的士子

⑵宾语前置句:

①主语+宾语(疑问代词)+谓语(介词)=主语+谓语+宾语。例句:子何恃而往?=子恃何而往?=您凭什么而前往? ②主语+否定词+宾语+谓语=主语+否定词+谓语+宾语。例句:时人莫之许也=时人莫许之=当时人没有谁赞同他这种说法。

3.文言文翻译歌决: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学习札记

高三语文教学案

第四篇:2016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学案

文言文翻译技巧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规则

2、理解并运用常见翻译方法 学习重点:

高考真题的高频考点讲解 学习难点:

文言文翻译中知识的综合运用 学习过程

一、导入过程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复习预习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一)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三、知识讲解

知识点1:考试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1:“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四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定语后置。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宾语前置。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

(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鸿门宴》中“欲呼张良与具去”,翻译为:想要叫张良与(自己)一起离开。

(六)缩。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实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句:“(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七)直。即直译,就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词句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对于文言文的实词、大部分虚词、活用词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译的,否则,在考查过程中是不能算作准取得翻译。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八)意。即意译,就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

1、互文不可直译。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例1:“秦时明月汉时关”译句:“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例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译为:“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2、比喻。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

3、借代。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万钟”代高官厚禄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4、婉曲。主要是避讳。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还有把上厕所说成“更衣”。

(九)替。就是替换,1、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把古词替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或词组。例1:“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

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例2:“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要换成“出身卑微,见识短浅”。

2、把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替换成现代词或结构。例:“然则„„”:换成“ 既然这样,那么„„”;“何以„„„?”换成“根据什么„„”。

(十)选。就是选择,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现象很常见,因此要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才能使句子正确。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是一个多义词,它有“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等义项。例句中的“兵”翻译时应选择“兵器”。知识点2 关注点一:词类活用

例1: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分析:此句中的“奇”字为意动用法,应译为“对„„感到惊奇”。

此句应译为: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例2: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分析:此句中的“丧”是动词的为动用法,应译为“为„„治丧”。如果判断不出“丧”的活用就很容易闹出笑话来。

本句应译为:马患肥胖症而死,(庄王)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关注点二:特殊句式

例3:乃招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

分析:此句中的“谕以祸福”为状语后置。在翻译时首先应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翻译,此句应译为:于是召集他们的首领,把福祸(利害关系)告知(他们),各部落都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例4:沛公来何操?

分析:此句为宾语前置句。在翻译时必须将“何”回归其位。应译为:沛公你来时带的什么? 例5: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分析:此句的“刚于为吏”属介词结构后置,“见忌于上”属于被动句式。在翻译时首先应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翻译,即:朱晖做官很正直,被上司嫉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关注点三:一词多义 例6:范氏富,盍已乎?

分析:句中的“已”是多义词,常见的义项有:停止;取消;已经;过分;语气词等。根据语境,可知“取消”义项最恰当。

此句应译为:范家富贵:何不取消这门亲事呢? 例7: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

分析:句中“罢”字是多义词,常见的义项有:停止;罢免;结束、遣散等。根据语境可知“结束、遣散”义项最恰当。此句应译为:裴侠说:“因为自己的口腹之欲而役使他人,这是我所不愿意做的。”于是全部都遣散了。例8: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

分析:句中“剧”的常见义项有:厉害,严重;复杂,繁多等。根据语境可知“繁多”义项最合适。此句应译为:事物虽然繁多,一定经常到母亲那里看望问候才离开。关注点四:成分省略

例9:主簿大惊,遽以白就。

分析:此句中的“遽以白就”省略了介词“以”的宾语“之(这件事)”,在翻译时省略的内容要补上,即“遽以(之)白(于)就”。此句应译为:主簿非常吃惊,立即把(这件事)禀告阴就。例10: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

分析:此句中的“乃以告僧”省略了主语、宾语和名词性短语的中心语,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他们补出来。

即:李超最初不说,尼姑一再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她)。关注点五:古今异义

例11:隐处穷泽,身自耕佣。临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分析:此句中的“穷”不能译成“贫穷”“穷困”,而应该译成“偏僻”。因此该句应译为:(孟尝)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临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户。

关注点六:单音节词

例12:隐处穷泽,身自耕佣。临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分析:此句中的“耕佣”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耕”和“佣”两个词,意思是“种田”“做工”。按照评分标准如若不能解释出“佣”的含义要扣分。所以该句应译为:(孟尝)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临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户。例13:遂大困,寻死富阳。

分析:此句中的“寻死”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寻”和“死”两个词,意思是“不久”“死在(富阳)”。该句应译为:于是极度贫困,不久死在富阳。关注点七:固定句式

例14:其李将军之谓也!

分析:此句中的“„„之谓也”是固定格式,应译为“说的是„„”。翻译应为: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例15: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

分析:此句中的“无以„„”是固定格式,应译为“没有用来„„的”。所以此句正确的翻译为:如今的朝臣当中,没有能够取代薛季昶的。例1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分析:此句中的“„„孰与„„”是固定格式,应译为“与„„相比„„哪一个更„„”。即此句应译为:我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漂亮? 常见的固定结构还有:

何以„„为?(表反问语气,译为“为什么„„”); 无乃„„乎?(表示揣度语气,译为“恐怕„„吧”); 奈„„何?(表示用来询问的,“拿„„怎么办”);

得无„„乎?(表示怀疑与揣测语气,译为“恐怕„„吧”)等。关注点八:修辞知识

例1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分析:此句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方式。故应译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悲伤。

例18: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李密《陈情表》)分析:该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此句中的“日薄西山”就是比喻祖母刘氏寿命将尽。在翻译时可采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其译为:只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就像太阳将要落到西山一样,奄奄一息,生命垂危。

例19: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分析:此句采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方式。“金”是借代,代指“金属制成的刀剑”,属材料代物。翻译时要直接点明借代的本体,译为:金属制成的刀剑放在磨刀石上去磨就锋利。

四、例题精析

【例题1】(2015年安徽卷)【题干】把原文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2)诸子酒酣耳熟,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3)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答案】

(1)(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了自己。(2)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题纷然并起,人人凭恃义气不肯服输。(3)我担心这三蠢问题会成为子孙后代的祸患,所以不敢啊。【例题2】(2015福建卷)【题干】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3分)(2)虽冒风雪,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3分)【答案】

(1)居于岩穴之中和观览流水,心中没有任何牵挂。

(2)虽然顶风冒雪,进入旅馆(旅途劳累),也不敢有一刻荒废时光。【例题3】(2015广东)【题干】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象昇麾兵作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4分)(2)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3分)【答案】

(1)卢象昇带领军队跟敌人打仗,喊话(指挥的)的声音很大(震到云间),从上午到下午,炮弹发射光了,箭也没有了。

(2)老百姓因此为侯弘文的(遭遇)感到遗憾而赞叹卢象昇的(义举)【例题4】(2015湖北)【题干】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3分)(2)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3分)(3)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3分)【答案】

(1)如果舍弃了不足以成就名声,而得到了不足以构成罪行,那么他对锥刀尖般的微利也必定有所算计。

(2)供养于自身的(东西)俭薄,所以他们依赖于外物的(程度)就轻微。

(3)既然这样,那么了解郭侯的人就没有谁先于我了,我怎么能不说说呢? 【例题5】(2015湖南)【题干】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3分)(2)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4分)(3)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3分)【答案】

(1)肮脏的清扫它,堵塞的疏通它,缺失的补上它。

(2)(有的人)担任官职之所以不能保持清廉,大都是由于(他的)家人喜好奢侈造成的。(3)如果为了子孙来做这些事,那么子孙是救不了我的。

五、课堂小结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四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定语后置。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宾语前置。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五)“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扩。

(六)缩。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实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

(七)直。即直译,就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词句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对于文言文的实词、大部分虚词、活用词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译的,否则,在考查过程中是不能算作准取得翻译。

(八)意。即意译,就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

(九)替。就是替换,1、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把古词替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或词组。

2、把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替换成现代词或结构。

(十)选。就是选择,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现象很常见,因此要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才能使句子正确。

第五篇:文言文翻译教学案[范文模版]

高三语文导学案

文言文翻译

学习目标

学习把文言文翻译成通顺的现代汉语语句的一般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及原则

“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

留、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在这时,凭大中丞的身份担任吴县巡抚的官员是魏忠贤的亲信。)删、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夫”是发语词,不翻译。)

换、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我听说想要树木长的高大,就一定要让它的根生得牢实。)补、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对那些追求儒道却把穿得不好、吃得不好当作耻辱的读书人,我们不值得和他们议论。)

调、求人可使报秦者(寻求能够出使回复秦国的人)随堂练习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我),但(我)并不生气,(我)不也是君子吗?(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省略成分补出。)

3.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庐陵文天祥自己给自己的诗集作序。(该保留的词语要保留)4.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赵王私下里听说秦王擅长演奏秦地音乐。(“为”字的翻译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译出)7.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

(人们)喂养它却不能充分施展它的才能,它鸣叫(人们)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注意省略内容要补充)

9.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子登上东山认为鲁地小了,登上泰山认为天下小了。(注意活用)

11.谢公与人围棋,俄而淮上谢玄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世说新语》)谢公与他人下棋,一会儿淮水谢玄的信使到了。谢公看完信,沉默不说话。(注意“信”、“书”的古今异义)

巩固练习

(一)臧孙行猛政

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刘向《新序》 1.给

断句: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翻译:难道没有听说过子产作郑国相的事吗?推举品德高尚的人,提拔才能出众的人,压制邪恶,褒扬善行;对有杰出谋略的人不去计较他的缺点,对有深厚德行的人不去指责他的小毛病;家家富裕,人人充足,监狱却空闲了起来。

2.翻译画线的句子 “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他活着的时候被人们爱戴,死后人们为他悲痛。

(二)齐人说靖郭君

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

《战国策·齐策一》

[注] 靖郭君,即田婴,是齐威王之子,封于薛地。1.给 的好坏。他们认为好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稍微疏通,使河水疏导;不如我听到(这些意见),把它们当作药物啊。”然明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小人确实没有才能。如果真的这样做,恐怕郑国真的就有了依靠,岂止是有利于我们这些臣子!” 孔子听到了这番话后说:“照这些话看来,人们说子产不仁,我不相信。”

2.翻译第二处划线的句子: 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四)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左传·襄公十五年》)

1.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宋国有人得到(一块)宝玉,把它献给子罕。(提示:本题重点考查不定指代词“或”和兼词“诸”的翻译。)

2.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宝玉当作珍宝,如果(你)把宝玉献给我,(我们)(就)都失去了珍宝。(提示:本题重点考查固定结构“以„„为”的翻译和省略句式。)

(五)将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1.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

只有接触到它,才能了解它;只有亲自实践,才知道什么是艰难。2. 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

翻阅五岳画图,认为了解了山,还不如砍柴的人迈出去一步了解的多。

(六)、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贞观七年,太宗幸蒲州,刺史赵元楷课父老服黄纱单衣,迎谒路左,盛饰廨宇,修营楼雉以求媚。又潜饲羊百余口鱼数千头,将馈贵戚。太宗知,召而数之曰:“联巡省河、洛,经历数州,凡有所须,皆资官物。卿为饲羊养鱼,雕饰院宇,此乃亡隋弊俗,今不可复行!当识臣心,改旧态也。”以元揩在隋邪佞,故太宗发此言以戒之。元楷惭惧,数日不食而卒。

(选自《贞观政要》)1. 又潜饲羊百余口鱼数千头,将馈贵戚。(赵元楷)又暗地里养了一百多只羊、几千条鱼,准备赠送给皇帝的亲属。

2. 以元揩在隋邪佞,故太宗发此言以戒之。因为元楷在隋朝就是一个奸邪谄媚的人,所以太宗说这番话来警告他。

下载2008年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8年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戴埠高级中学 高三语文备课组 2015/9/28 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2、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高考冲浪系列教学案:2011年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

    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学目标 1.以翻译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

    文言文翻译教学案(共5则范文)

    文言文翻译教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2、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3、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

    文言文语句翻译学案

    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案编制:文言文语句翻译学案 一、 二、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

    文言文翻译复习学案

    高二语文文言文翻译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2、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3、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现......

    高三《文言文翻译》之“意译”教学案me

    高三《文言文翻译》之“意译”教学案 [考试说明]文言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 [目标]了解并运用“意译”这种翻译方式。 [回顾] 文言文直译(字字落实)的技巧:对......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 杨苏芳 教学目标 1.第一轮文言文复习以翻译为切入口。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第二轮文言文复习以翻译为切入口。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