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

时间:2019-05-13 12:52: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

第一篇:高考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

高考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及答案

文言句式练习

判断句

1、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4、斯固百世之遇也。

5、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6、此人力士。

7、燕王,吾所立

8、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9、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

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12、梁文即楚将项燕。

1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巨是凡人。《赤壁之战》

16、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7、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被动句

1、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4、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5、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之积威所劫

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7、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8、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9、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倒装句

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贤哉回也!定语后置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5、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宾语前置

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宋何罪之有?

4、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5、“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6、父母唯其疾之忧。

7、惟余马首是瞻。

8、惟你是问。

9、大王来何操?

10、沛*****在?

1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3、是以后世无传矣。

14、夜以继日

15、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介宾短语后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

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山之农亩 省略句

1、省主语

触草木,尽死。

2、省谓语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省宾语

竖子不足与谋。

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4、省介词

今以钟磬置水中。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臣言。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5、省量词 蟹六跪而二螯。

6、分句省略。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固定结构

在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时,应注意其中的固定结构。这些固定结构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五种。

1.表示疑问

①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论浯六则》: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曰:“何以知之?” ②何所……?(所……是什么?)

《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

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鸿门宴》:未辞也,为之奈何?

《阿房宫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④如……何,奈……何?(拿……怎样呢?)《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

《垓下歌》:虞兮虞兮奈若何? ⑤孰与……?(与……比哪个……?)《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孰与徐公美?

《廉颇蔺相如列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⑥安……乎?(怎么……呢?)

《赤壁之战》: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⑦独……耶?(难道……吗?)

《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之姊耶?

2.表示反问

①何……哉(也)?(怎么能……呢?)

《游褒禅山记》:何可胜道也哉?(兼有感叹)

②何……为?(……干什么呢?)《鸿门宴》:何辞为?

③何……之有?(有什么……呢?)《左传·僖公三十年》:夫晋何厌之有?

④如之何……?(怎么能……呢?)

《荷蓨丈人》: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 ……哪里呢?)《捕蛇者说》:岂若我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兼有感叹)

《采草药》:岂可一切拘以定时哉? 《鸿门宴》:沛公不先入关,公岂敢入乎? 《殽之战》:未报秦施而伐秦师,其为死君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⑥安……哉(乎)?(哪里……呢?)

《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兼有感叹)

⑦不亦……乎?(不是……吗?)

《论语六则》: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察今》: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⑧……非……欤?(……不是……吗?)

《屈原列传》:子非三闾大夫欤?

⑨宁……耶?(哪里……呢?)

《祭妹文》:宁知此为归骨所耶?(兼有感叹)⑩顾……哉?(难道……吗?)

《为学》: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兼有感叹)⑩独……哉?(难道……吗?)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3.表示感叹

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②直……耳!(只不过……罢了!)《孟子·梁惠王上》:王曰:“不可,直不过百步耳!”

③惟……耳!(只……罢了!)

《谭嗣同》: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耳!④一何……(多么……啊!)

《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⑤亦……哉!(也真是……啊!)

《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

《〈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4.表揣度

①无乃……乎(欤)(恐怕……吧?)(兼表反问)《季氏将伐颛臾》:求,无乃尔是过与?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②得无(微)……乎?(该不是……吧?)(兼表反问)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日饮食得无衰乎?

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师说》:其可怪也欤?

④……庶几……欤?(……或许……吧?)

《孟子二章》:吾王庶几无疾病欤?

5.表示选择

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冯婉贞》: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

《伶官传序》: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③其……耶?其……也?(还是……呢?还是……呢?)《马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第二篇: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及答案

古文翻译表达题存在的问题: 1语言表达:简洁、准确。

2语境分析:尽量结合语境,整体把握。

翻译原则:字字落实(本题错误多表现为译错、译多、译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古文翻译的原则:信、达

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 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一. 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⑪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色彩变化)

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⑫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⑬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⑪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名做状)

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⑫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⑬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动)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⑪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

⑫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

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 ⑬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

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⑪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⑫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5、注意并提句的翻译,要分开表述

⑪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二、如何做到“达”的要求

古文翻译除了要忠实原文,准确翻译外,还在语言表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我们做到意明白易懂,不含糊不费解;语句通顺流利,衔接紧密,过流自然。这就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

⑪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译:一个厨师丁替文惠君分解牛。(应改为“一个叫丁的厨师”)⑫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译文:牺牲最惨重的,要算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牺牲的惨重,首推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2、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⑪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省略句)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⑫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

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

⑬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省略)译文: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 ⑭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无标志的被动句)译:我被拘留不能回来,国家的事情于是无法收拾。文言句式练习判断句

1、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4、斯固百世之遇也。

5、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6、此人力士。

7、燕王,吾所立

8、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9、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

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12、梁文即楚将项燕。

1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巨是凡人。《赤壁之战》

16、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7、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被动句

1、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4、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5、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之积威所劫

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7、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8、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9、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倒装句 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贤哉回也!定语后置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5、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宾语前置

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宋何罪之有?

4、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5、“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6、父母唯其疾之忧。

7、惟余马首是瞻。

8、惟你是问。

9、大王来何操?

10、沛*****在?

1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3、是以后世无传矣。

14、夜以继日

15、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介宾短语后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

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山之农亩 省略句

1、省主语 触草木,尽死。

2、省谓语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省宾语 竖子不足与谋。

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4、省介词

今以钟磬置水中。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臣言。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5、省量词 蟹六跪而二螯。

6、分句省略。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固定结构

在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时,应注意其中的固定结构。这些固定结构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五种。1.表示疑问

①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论浯六则》: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曰:“何以知之?” ②何所„„?(所„„是什么?)《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 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鸿门宴》:未辞也,为之奈何? 《阿房宫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④如„„何,奈„„何?(拿„„怎样呢?)《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 《垓下歌》:虞兮虞兮奈若何? ⑤孰与„„?(与„„比哪个„„?)《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孰与徐公美? 《廉颇蔺相如列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⑥安„„乎?(怎么„„呢?)《赤壁之战》: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⑦独„„耶?(难道„„吗?)《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之姊耶? 2.表示反问

①何„„哉(也)?(怎么能„„呢?)《游褒禅山记》:何可胜道也哉?(兼有感叹)②何„„为?(„„干什么呢?)《鸿门宴》:何辞为? ③何„„之有?(有什么„„呢?)《左传·僖公三十年》:夫晋何厌之有? ④如之何„„?(怎么能„„呢?)《荷蓨丈人》: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 „„哪里呢?)《捕蛇者说》:岂若我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兼有感叹)《采草药》:岂可一切拘以定时哉? 《鸿门宴》:沛公不先入关,公岂敢入乎? 《殽之战》:未报秦施而伐秦师,其为死君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⑥安„„哉(乎)?(哪里„„呢?)《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兼有感叹)⑦不亦„„乎?(不是„„吗?)《论语六则》: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察今》: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⑧„„非„„欤?(„„不是„„吗?)《屈原列传》:子非三闾大夫欤? ⑨宁„„耶?(哪里„„呢?)《祭妹文》:宁知此为归骨所耶?(兼有感叹)⑩顾„„哉?(难道„„吗?)《为学》: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兼有感叹)⑩独„„哉?(难道„„吗?)《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3.表示感叹

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②直„„耳!(只不过„„罢了!)《孟子·梁惠王上》:王曰:“不可,直不过百步耳!”

③惟„„耳!(只„„罢了!)《谭嗣同》: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耳!④一何„„(多么„„啊!)《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⑤亦„„哉!(也真是„„啊!)《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4.表揣度

①无乃„„乎(欤)(恐怕„„吧?)(兼表反问)《季氏将伐颛臾》:求,无乃尔是过与?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②得无(微)„„乎?(该不是„„吧?)(兼表反问)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日饮食得无衰乎?

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师说》:其可怪也欤? ④„„庶几„„欤?(„„或许„„吧?)《孟子二章》:吾王庶几无疾病欤? 5.表示选择

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冯婉贞》: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伶官传序》: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③其„„耶?其„„也?(还是„„呢?还是„„呢?)《马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三、文言翻译的方法

增:相对于文言省略句式而言 换:将古代的说法换成现代的说法 删:文言虚词、发语词、词头等

留:古代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号、物名等 移:相对于文言特殊句式而言,翻译时应调整语序。

第三篇:文言文句式及翻译练习精选

文言文句式及翻译练习精选

判断句

1、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4、斯固百世之遇也。

5、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6、此人力士。

7、燕王,吾所立

8、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9、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

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12、梁文即楚将项燕。

1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巨是凡人。《赤壁之战》

16、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7、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被动句

1、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4、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5、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之积威所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7、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8、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9、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倒装句 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贤哉回也!定语后臵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5、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宾语前臵

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宋何罪之有?

4、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5、‚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6、父母唯其疾之忧。

7、惟余马首是瞻。

8、惟你是问。

9、大王来何操?

10、沛*****在?

1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3、是以后世无传矣。、夜以继日

15、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介宾短语后臵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

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山之农亩 省略句

1、省主语

触草木,尽死。

2、省谓语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省宾语

竖子不足与谋。

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4、省介词

今以钟磬臵水中。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臣言。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5、省量词 蟹六跪而二螯。

6、分句省略。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固定结构

在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时,应注意其中的固定结构。这些固定结构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五种。

1.表示疑问

①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论浯六则》: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曰:‚何以知之?‛ ②何所……?(所……是什么?)《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

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鸿门宴》:未辞也,为之奈何? 《阿房宫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④如……何,奈……何?(拿……怎样呢?)《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 《垓下歌》:虞兮虞兮奈若何? ⑤孰与……?(与……比哪个……?)《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孰与徐公美? 《廉颇蔺相如列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⑥安……乎?(怎么……呢?)《赤壁之战》: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⑦独……耶?(难道……吗?)《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之姊耶?

2.表示反问

①何……哉(也)?(怎么能……呢?)《游褒禅山记》:何可胜道也哉?(兼有感叹)②何……为?(……干什么呢?)《鸿门宴》:何辞为?

③何……之有?(有什么……呢?)《左传〃僖公三十年》:夫晋何厌之有?

④如之何……?(怎么能……呢?)《荷蓨丈人》:君臣之义,如

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

……哪里呢?)《捕蛇者说》:岂若我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兼有感叹)《采草药》:岂可一切拘以定时哉? 《鸿门宴》:沛公不先入关,公岂敢入乎? 《殽之战》:未报秦施而伐秦师,其为死君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⑥安……哉(乎)?(哪里……呢?)《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兼有感叹)⑦不亦……乎?(不是……吗?)《论语六则》: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察今》: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⑧……非……欤?(……不是……吗?)《屈原列传》:子非三闾大夫欤? ⑨宁……耶?(哪里……呢?)

《祭妹文》:宁知此为归骨所耶?(兼有感叹)⑩顾……哉?(难道……吗?)

《为学》: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兼有感叹)⑩独……哉?(难道……吗?)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3.表示感叹

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②直……耳!(只不过……罢了!)《孟子〃梁惠王上》:王曰:‚不可,直不过百步耳!‛ ③惟……耳!(只……罢了!)

《谭嗣同》: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耳!④一何……(多么……啊!)

《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⑤亦……哉!(也真是……啊!)《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

《〈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4.表揣度

①无乃……乎(欤)(恐怕……吧?)(兼表反问)《季氏将伐颛臾》:求,无乃尔是过与?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②得无(微)……乎?(该不是……吧?)(兼表反问)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日饮食得无衰乎?

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师说》:其可怪也欤?

④……庶几……欤?(……或许……吧?)《孟子二章》:吾王庶几无疾病欤? 5.表示选择

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冯婉贞》: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伶官传序》: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③其……耶?其……也?(还是……呢?还是……呢?)《马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三、文言翻译的方法

增:相对于文言省略句式而言

换:将古代的说法换成现代的说法 删:文言虚词、发语词、词头等

留:古代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移:相对于文言特殊句式而言,翻译时应调整语序。巩固练习:

第一册文言文翻译练习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译:我壮年的时候,尚且还不如一般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焉用亡郑以陪邻? 译:如果使郑国灭亡而能对你有利,冒昧的拿亡郑这件事来麻烦你。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 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我不能早重用你,现在事急才来求你,这是我的过错。4.夫晋,何厌之有? 译:晋国,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呢?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译:我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到不了今天。借助人家的力量又去伤害他。这是不仁德的;失掉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

6.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

译:从前的战争失败不是你们的罪过,是我的罪过。像我这样的人,哪里还知道耻辱? 7.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我同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

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译: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

9.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满一年之后。即使有人想尽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1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11.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译:触龙进去的时候,做出快步走的姿势而慢慢地走,到了太后跟前谢罪说:‚老臣脚有毛病,以致连快走也不能,很久没来看您了。

14.无乃尔是过与? 译:恐怕该责备你了吧!

15.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译:这是国家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他呢?

16.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译:所以如果远方的人不归附臣服,就要采取措施加强文教和德化来使他们归附,已经使他们归附了,就要使他们生活安定。17.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译:考察邻国的治理,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18.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只不过没有跑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19.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译:贵族家的狗猪吃人的食物却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赈济。

20.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译: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变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强(更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2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是因为他用心专一。23.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译:望着大海对海神感叹道:‚俗语说:‘闻知许多道理后,自认为每人能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

24.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我如果不是到你这里来,就危险了。我将长久地被深明大道的人笑话。

25.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和吞并天下的雄心。26.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译:明天早上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27.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译: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人是谁?

28.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译: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事情紧急,幸亏他来告诉我。

2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3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

译:我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

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

3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译: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生长在淮河以北就是枳。只是叶相像罢了,他们的果实和味道却不同。

33.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译: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水沐浴,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来。

3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因此,学之后才知道自己不足之处,教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不足之处之后才能够反省自己 第二册文言文翻译练习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译: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2.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译: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3.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译: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却不服气。

4.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译: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他。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哪里管他是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7.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8.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从事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其皆出于此乎?

译: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笨,大概都是因为这吧!1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不通晓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决疑惑却不从师,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遗漏了。

1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译:巫医乐师百工这些人,君子看不起,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12.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译: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13.不拘于时,学于余。

译:不受时俗的约束,向我学习。

1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秦朝统治者来不及哀叹自己,而后代之人哀叹他们,后代的人哀叹他们而不引以为鉴,也会使他们的后代之人又哀叹后代的人了。

15.今以钟磬臵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译: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石头呢?

16.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译:山石被敲打时铿锵作响,到处都是这样。17.古之人不余欺也!

译:古时的人没有欺骗我啊!

18.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译: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却凭主观想象去推断它的有无,可以吗?

19.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译: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子敲打山石的方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缘由,自认为得到了它命名的真相。20.每移案,顾视无可臵者。

译:每当移动书桌时,环顾四周没有可以放臵的地方。

2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译:前面开了四扇窗子,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照,室内才明亮起来。

22.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臵小门,墙往往而是。

译: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室外设臵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

23.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译: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

24.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译: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亲手种植的,现在已经像伞盖一样高高耸立了。

25.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译:在他们的墓门之前竖立碑石,来表彰他们的事迹。26.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资财,以送其行。

译: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的表率的人,替他声

27.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译:在这时趁着他厉声呵骂的时候,就一起喊叫着追赶他。28.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译: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 29.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译:怎么能让豪杰们屈身下拜,在墓道上扼腕惋惜,抒发他们有志之士的悲叹呢?

30.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译:所以我和我们同社的诸位先生,惋惜这墓前空有一块石碑,就为他做了这篇碑记,也用以说明死生意义的重大,即使一个普通老百姓对于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啊!31.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译:文人画士所造成的祸害竟严重到这个地步啊!32.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译:已经为它流了三天泪,于是发誓要治好它们。

33.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译:怎样才能使我有更多空暇时间,又有很多空闲的田地,来大量存贮江宁、杭州、苏州的病梅,尽我一生的光阴来治疗病梅呢? 34.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译:六国灭亡,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不善于作战),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35.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译:六国相继灭亡,都是因为他们贿赂秦国吗? 36.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译:各诸侯国送给秦国土地越多,秦国侵略各诸侯国就越急迫。37.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译:齐国不曾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齐国亲附秦国而不帮助五国啊!

38.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译: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了五次,败了两次,胜了三次。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击退了它。

39.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译: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土地一天天地割让削减,而最终趋于灭亡。

40.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译: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又不如六国了。

41.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译:人们所说的华山洞,是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4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出洞之后,便有人责怪那个要求出洞的人,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至不能尽那游览的乐趣。

4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译: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你吗? 44.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译:我对于那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此叹惜那古代书籍的失传。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

4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译: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取的缘故了。

46.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47.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译: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遗愿。48.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译:还是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49.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译: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全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与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

50.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此心?

译:与其当面受到赞扬,不如背后不遭毁谤;与其身体上享受快乐,不如心里无忧无虑。

51.买臣之贵也,不忍其去妻,筑室以居之,分衣食以活之。译:朱买臣富贵的时候,不忍心看到他的前妻生活贫困,于是筑建房子来让她住,分了一些吃的穿的使她生活下去。

52.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译:古代逢到喜庆,就以此题名于物,表示不忘。喜庆虽有大小不同,表示喜庆的用意是一样的。

53.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者也

译:这就是所说的强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的劲头,力量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啊!

第三册文言文翻译练习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译:我因为命运坎坷,幼年就遭遇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抛下我去了。年纪到了四岁,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守节的

心愿。

2、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译:既没有叔伯,又没有兄弟,门庭衰败,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3、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译:陛下特地下达诏书,任命臣为郎中,不久承蒙国家恩典,任命我做太子洗马。

4、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译:我怀着乌鸟反哺的私情,请求陛下允许我为祖母养老送终。

5、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我活着应当为陛下拼死效忠,死了也会像结草老人那样在暗中报答陛下之恩。

6、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译:我幼年丧父,等到大了,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好靠哥嫂抚养。

7、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译:你来探望我,住了一年,你又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

8、吾去汴州,汝不果来。译:我离开汴州,你没能来成。(结果你没有来)

9、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译:如果知道会这样,即使是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

10、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 译:难道年轻强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保全活下来吗?

11、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译:这就是天理不可以推求,而寿命的长短无法预知啊。

12、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译:哎,谁知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呢?还是由于别的病而导致这样的不幸呢?、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译: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你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

14、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译: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向东流入潇水。

15、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译:可以用来染色,用它的功能命名它,所以叫它染溪。

16、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

译:汇合的水流弯弯曲曲向南流去,叫做愚沟。

17、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译: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

18、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译:溪水虽然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可它却善于映照万物。

19、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译: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20、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来,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2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我们任凭小船随意飘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

22、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译:客人中有位吹洞箫的,按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伴奏。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23、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本来是一位盖世英雄,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2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译:何况我和你在江洲之上捕鱼打柴,与鱼虾结伴,和麋鹿做朋

友,驾着一只苇叶般的小船,举起匏樽互相劝饮。

25、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它们。第四册文言文翻译练习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哪里用得着飞向数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译: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译:再说如果水的积聚不深厚,那么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译:再说全社会的人都称赞他(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

5、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

译:官吏的横暴,差役的庸俗,也太过分了啊!将来我辞官后,一定要在这生公石上听曲,以月为证。

6、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译:成名反复自言自语,该不是暗示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

7、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

译:在他充当里长,挨棍棒责罚的时候,哪里会料到自己会到今天这个地步?

8、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译:差役很狡猾奸诈,借这个名义按户摊派,每征收一只蟋蟀,就使好几家倾家荡产。

9、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译:可是看到画中的蟋蟀,又暗暗地合了自己的心意。

10、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

也不再把儿子放在心上。

11、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译:准备把它献给官府,但又惴惴不安,担心不合官府的心意,打算试着让它和人家的蟋蟀争斗,以便看看他的本领。

12、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译:一人升天,鸡犬也成仙。真是不假啊!第五册文言文翻译练习

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译:孔子的门徒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霸业的,所以后世不曾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件事。

2、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译:老百姓都认为是您吝啬,我本来就知道您是于心不忍啊!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译:您不要奇怪百姓认为您吝啬。用小的换大的,他们又怎么知道您的用意呢?

4、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译:您要是爱怜牲畜没有过错却往死地里送,那么用牛跟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5、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译:这种心地为什么就能与王道仁政合拍呢?

6、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译:视力能够看清秋天里刚换过的兽毛的末梢,却看不见一大车木柴,您会同意这种说法吗?

7、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译:称一称,然后才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长短。凡是物体,都是这样的,心的长短轻重尤其需要衡量。

8、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译:想扩张领土,使秦楚等大国朝拜您,然后统治整个中原地带,安抚四方边远部族地区。

9、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译:没有可以长久维持生计的产业,却有一贯向善的思想,这只有有志之士才做得到。

10、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译: 这样就连救自己的性命还来不及,哪有空余时间去讲求礼仪呢?

11、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译:同少数人欣赏音乐快乐,同多数人一道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

12、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译:如果真能这样,人民归顺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谁又能阻止得了呢?

13、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译:丈夫,是我们指望依靠过一辈子的人。段落翻译:

1.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①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②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③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闻其姓名,以事告烈。④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⑤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

译文:小时侯拜陈实为师,因道德高尚为乡里称道。②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

译文:甘愿接受任何处罚,但请求不要让王彦方知道。③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④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译文:王烈派人寻找,就是原先那个偷牛的人。⑤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

译文:有的人到路上就返回来,有的人看到他的家就回来。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1)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

译文:我看见经过我这里的人多着呢,(可是)没有谁哀怜我。

。(2)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译文:假使先生您不是没有吃饭,难道还能哀怜我吗?

3.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忍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译文:学习,是为了求得长进。可是我见到有人读了几十卷书便自高自大,欺侮长者,轻视同辈人。这样,别人自然像对仇敌一样恨他,像对鸱枭那样讨厌他。像这样拿学习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学。

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君子的修行,用安静来修养身心,用俭朴来修养品德,不淡泊(名利)就不会使心志明达,不宁静就不会实现远大目标。学习须宁静,要有才干就要学习,不学习就不会增加才干,没有志向就不会成就学问。

5.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与善人交,如入芝

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译文:和坏人交往,就如同进入盛有咸鱼的店铺,时间长了就闻不到它里面的臭味;和好人交往,就如同进入盛有兰花的屋子,时间长了就闻不到它的香气。

6.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译文:'当初我所以为难,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既然已经收到他搭乘我们的船,难道可以因为危急而抛弃他吗?'(2)译文:当时的人们用这件事来评这下华歆、王朗品德的优劣。7.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后汉书

冯异传》)(1)冯异为人谦退不伐。

译文:冯异为人处事,谦虚退让,不夸耀自己。(2)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译文:军士都说希望隶属于大树将军,光武帝因此十分推重他。8.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文:看见路边李树结的果实很多,把树枝压弯了。

。(2)取之信然。

译文:取来尝一尝,果然是这样。

9.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

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⑴人或问之:'何为泣乎?' 译文: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哭呢?' ⑵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

译文:我改为习武,刚练好武艺,重用武士的君主又死了。10.戎夷违齐如鲁。天大寒,而后门。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寒愈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弟子曰:'夫不肖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戎夷曰:'嗟乎!道其不济夫!'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则未之识;若夫欲利人之心,不可以加矣!⑴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

译文:你是不贤能的人,生命不值得珍惜。⑵嗟乎!道其不济夫!

译文:唉!我的主张大概不能实现了

11.余病痞(肚子里生的硬块)且悸,谒医视之,曰:'惟伏神(中药名,外形像芋)为宜。'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病加甚,召医而尤其故。医求观其滓,曰:'吁!尽老芋也。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子之懵也,而反尤于余,不以过乎?'余戍然惭,忾然忧。推是类也以往,则世之以芋自售而病乎人者众矣,又谁辨焉!⑴召医而尤其故。

译文:把医生叫来责问这是什么缘故。⑵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

译文:那个卖药的人欺骗你而把他的老芋头卖出。

12.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⑴少却,吾恶紫臭。

译文:往后退,我讨厌紫衣的气味。⑵于是日郎中莫衣紫,译文:在当天宫中侍卫近臣就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

13.杨朱之弟杨布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也。子亦犹是。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韩非子〃说林》 ⑴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

译文:天下雨,脱去白色的衣服,穿黑色的衣服回家.⑵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

译文:如果刚才使你的狗出去时是白狗,回来时却是只黑狗,你难道不觉得奇怪吗?

⑶读过本文,就‚现象与本质‛这个话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在认识任何事物的时候,一方面不能离开现象去认识本质,不对各种现象加以分析,就不可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另一方面,现象不等于本质,现象只是我们认识事物本质的向导,而认识事物的本质才是科学的主要任务。同时,由于事物的现象有真相和假象之分,因此,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就必须注意识别真相和假象,排除一切偶然起作用的因素,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求实的精神,透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14齐王厚送女,欲妻屠牛吐。屠牛吐辞以疾。其友曰:‚子终死腥臭之肆而已乎,何谓辞之?‛吐应之曰:‚其女丑。‛其友曰:‚子何以知之?‛吐曰:‚以吾屠知之。‛其友曰:‚何谓也?‛吐曰:‚吾肉善,如量而去苦少耳。吾肉不善,虽以他附益之,尚犹贾不售。今厚送之,子丑故耳。‛其友后见之,果丑。——韩婴《韩

①子终死腥臭之肆而已乎,何谓辞之?

译文:你一生到死不过在屠宰店铺里罢了,为什么推辞呢? ②吾肉善,如量而去苦少耳。吾肉不善,虽以他附益之,尚犹贾不售。

译文:我卖的肉好,只要分量给足,买肉的就去了,我就怕肉少(不够卖)。我卖的肉不好,即使用别的东西附带增加,还是卖不出去。

⑶这位名叫吐的屠夫免去了丑老婆之灾,是因为他从自己卖肉的经验中悟出了一个道理,是什么道理?

因为事物之间总有联系,虽有不同处,也有相同处,所以有些事物虽无法亲见,可通过类推的方法帮助我们作判断。不过,屠牛吐的推理也有毛病:不便宜的未必是好的。岂不见当代许多伪劣商品标出高价后反而易于骗得人上当。

15.汉滨老父者,不知何许人也。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1),有老父独耕不辍。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使问曰:'人皆来观,老父独不辍,何也?'老父笑而不答。温下道百步自与言,老父曰:'我,野人也,不达斯语。(2)请问天下乱而立天子邪?理而立天子邪?……'温大惭,问其姓名,不告而去。(《高士传》)(1)百姓莫不观者 译文:

(2)我,野人也,不达斯语 译文:

16.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宠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也。'王曰:'寡人自为

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译文:庞葱跟太子到邯郸去当人质。庞葱对魏王说:'如果有一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这话吗?'魏王说:'不相信。''有两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这话吗?'魏王说:'我怀疑这说法了。''三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这话吗?'魏王说:'我相信它了。'庞葱说:'集市上没有老虎,是清楚的,然而三个人一说而成为有虎了。现在邯郸离大梁,比到市场远得多;而且议论我的人,将超过三个人了,希望大王能够明察他人的议论。'魏王说:'我自己能够识别的。'于是辞别而去。而毁谤庞葱的话早就到了。后来太子不再作人质回国,庞葱果真不能再见到魏王。17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庄子〃杂篇》)

译文:庄周家中贫穷,所以去向河监侯借粮。河监侯答应说:'行。我将得到封邑内的租税,得到后借给您三百金,好吗?'庄周听了后气愤得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道路中有呼喊的声音,我回头一看,是车辙中有一条鲋鱼在那里。我问他说:'鲋鱼,来吧!你是干什么的?'回答说:'我是东海波浪里的鱼。您能有一斗一升的水使我活吗?'我说:'行。我将到南方去游说吴、越的国王,引发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好吗?'鲋鱼气愤得变了脸色,说:'我失去了平常的环境,我没有生存的地方,我只要能有一斗一升的水就能活下去。你竟说这样的话,还不如早早到卖干鱼的市场里去找我。

18.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于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报

'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列子〃说符篇》

译文:列子学习射箭,已经能射中了。才去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说:'你知道你能射中的缘故吗?'列子回答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还不行。'列子回去继续学习了三年。又把学习的情况报告了关尹子。关尹子说:'你知道你能射中的缘故吗?'列子回答说:'我知道能射中的缘故了。'关尹子说:'可以啦,要牢记住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掉。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应是这样。' 19.王元泽(即王雱,王安石的儿子)数岁时,客有以一獐一鹿同笼以问雱:'何者是獐?何者为鹿?'雱实未识,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客大奇之。------《梦溪笔谈》 译文: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

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也(《资治通鉴〃唐纪八》)⑴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译文: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

⑵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译文: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奸伪;国君

喜欢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奸伪就会变为忠诚。

第四篇:高考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及答案1

高考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及答案1

古文翻译表达题存在的问题:

1语言表达:简洁、准确。

2语境分析:尽量结合语境,整体把握。

翻译原则:字字落实(本题错误多表现为译错、译多、译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古文翻译的原则:信、达、雅

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

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雅,即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富有文采,要译出原作的意蕴美质。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⑪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色彩变化)

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⑫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⑬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⑪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名做状)

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⑫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

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⑬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动)

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⑪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

⑫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

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

⑬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

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⑪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⑫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5、注意并提句的翻译,要分开表述

⑪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二、如何做到“达”的要求

古文翻译除了要忠实原文,准确翻译外,还在语言表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我们做到意明白易懂,不含糊不费解;语句通顺流利,衔接紧密,过流自然。这就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

⑪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译:一个厨师丁替文惠君分解牛。(应改为“一个叫丁的厨师”)

⑫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译文:牺牲最惨重的,要算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牺牲的惨重,首推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2、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⑪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省略句)

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⑫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

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

⑬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省略)

译文: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 ⑭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无标志的被动句)

译:我被拘留不能回来,国家的事情于是无法收拾。

文言句式练习

判断句

1、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4、斯固百世之遇也。

5、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6、此人力士。

7、燕王,吾所立

8、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9、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

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12、梁文即楚将项燕。

1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巨是凡人。《赤壁之战》

16、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7、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被动句

1、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4、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5、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之积威所劫

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7、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8、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9、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倒装句

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贤哉回也!定语后置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5、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宾语前置

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宋何罪之有?

4、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5、“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6、父母唯其疾之忧。

7、惟余马首是瞻。

8、惟你是问。

9、大王来何操?

10、沛公安在?

1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3、是以后世无传矣。

14、夜以继日

15、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介宾短语后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

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山之农亩 省略句

1、省主语 触草木,尽死。

2、省谓语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省宾语 竖子不足与谋。

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4、省介词 今以钟磬置水中。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臣言。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5、省量词 蟹六跪而二螯。

6、分句省略。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固定结构

在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时,应注意其中的固定结构。这些固定结构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五种。

1.表示疑问

①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

《论浯六则》: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曰:“何以知之?”

②何所……?(所……是什么?)《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 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鸿门宴》:未辞也,为之奈何? 《阿房宫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④如……何,奈……何?(拿……怎样呢?)《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 《垓下歌》:虞兮虞兮奈若何? ⑤孰与……?(与……比哪个……?)

《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孰与徐公美? 《廉颇蔺相如列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⑥安……乎?(怎么……呢?)《赤壁之战》: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⑦独……耶?(难道……吗?)《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之姊耶? 2.表示反问

①何……哉(也)?(怎么能……呢?)《游褒禅山记》:何可胜道也哉?(兼有感叹)②何……为?(……干什么呢?)《鸿门宴》:何辞为? ③何……之有?(有什么……呢?)《左传·僖公三十年》:夫晋何厌之有? ④如之何……?(怎么能……呢?)《荷蓨丈人》: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 ……哪里呢?)《捕蛇者说》:岂若我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兼有感叹)《采草药》:岂可一切拘以定时哉? 《鸿门宴》:沛公不先入关,公岂敢入乎? 《殽之战》:未报秦施而伐秦师,其为死君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⑥安……哉(乎)?(哪里……呢?)《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兼有感叹)⑦不亦……乎?(不是……吗?)《论语六则》: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察今》: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⑧……非……欤?(……不是……吗?)《屈原列传》:子非三闾大夫欤? ⑨宁……耶?(哪里……呢?)《祭妹文》:宁知此为归骨所耶?(兼有感叹)⑩顾……哉?(难道……吗?)《为学》: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兼有感叹)⑩独……哉?(难道……吗?)《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3.表示感叹

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②直……耳!(只不过……罢了!)《孟子·梁惠王上》:王曰:“不可,直不过百步耳!”

③惟……耳!(只……罢了!)《谭嗣同》: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耳!④一何……(多么……啊!)《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⑤亦……哉!(也真是……啊!)《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4.表揣度

①无乃……乎(欤)(恐怕……吧?)(兼表反问)《季氏将伐颛臾》:求,无乃尔是过与?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②得无(微)……乎?(该不是……吧?)(兼表反问)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日饮食得无衰乎?

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师说》:其可怪也欤? ④……庶几……欤?(……或许……吧?)《孟子二章》:吾王庶几无疾病欤? 5.表示选择

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冯婉贞》: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伶官传序》: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③其……耶?其……也?(还是……呢?还是……呢?)《马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三、文言翻译的方法

增:相对于文言省略句式而言

换:将古代的说法换成现代的说法

删:文言虚词、发语词、词头等

留:古代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号、物名等

移:相对于文言特殊句式而言,翻译时应调整语序。

巩固练习:

第一册文言文翻译练习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译:我壮年的时候,尚且还不如一般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焉用亡郑以陪邻?

译:如果使郑国灭亡而能对你有利,冒昧的拿亡郑这件事来麻烦你。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

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我不能早重用你,现在事急才来求你,这是我的过错。4.夫晋,何厌之有? 译:晋国,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呢?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译:我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到不了今天。借助人家的力量又去伤害他。这是不仁德的;失掉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

6.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

译:从前的战争失败不是你们的罪过,是我的罪过。像我这样的人,哪里还知道耻辱?

7.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我同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

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译: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

9.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满一年之后。即使有人想尽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1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11.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译:触龙进去的时候,做出快步走的姿势而慢慢地走,到了太后跟前谢罪说:“老臣脚有毛病,以致连快走也不能,很久没来看您了。

14.无乃尔是过与? 译:恐怕该责备你了吧!

15.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译:这是国家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他呢?

16.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译:所以如果远方的人不归附臣服,就要采取措施加强文教和德化来使他们归附,已经使他们归附了,就要使他们生活安定。

17.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译:考察邻国的治理,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18.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只不过没有跑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19.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译:贵族家的狗猪吃人的食物却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赈济。

20.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译: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变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强(更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

2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2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是因为他用心专一。

23.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译:望着大海对海神感叹道:“俗语说:„闻知许多道理后,自认为每人能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

24.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我如果不是到你这里来,就危险了。我将长久地被深明大道的人笑话。

25.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和吞并天下的雄心。

26.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译:明天早上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

27.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译: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人是谁?

28.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译: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事情紧急,幸亏他来告诉我。

2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3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译:我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

3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译: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生长在淮河以北就是枳。只是叶相像罢了,他们的果实和味道却不同。

33.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译: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水沐浴,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来。

3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因此,学之后才知道自己不足之处,教之后才知道自己的

第五篇:2014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 打印稿

2014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

注意:本题错误多表现为译错、译多、译少。

1.语言方面:简洁、准确。

2.内容方面:尽量结合语境,整体把握。3.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古文翻译的原则:信、达、雅

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

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雅,即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富有文采,要译出原作的意蕴美质。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⑪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色彩变化)

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⑫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⑬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⑪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名做状)

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⑫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

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⑬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动)

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⑪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

⑫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

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

⑬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

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⑪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⑫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5、注意并提句的翻译,要分开表述

⑪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二、如何做到“达”的要求

古文翻译除了要忠实原文,准确翻译外,还在语言表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我们做到意明白易懂,不含糊不费解;语句通顺流利,衔接紧密,过流自然。这就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

⑪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译:一个厨师丁替文惠君分解牛。(应改为“一个叫丁的厨师”)

⑫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译文:牺牲最惨重的,要算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牺牲的惨重,首推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2、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

⑪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省略句)

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⑫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

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

⑬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省略)

译文: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

⑭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无标志的被动句)

译:我被拘留不能回来,国家的事情于是无法收拾。

文言句式练习

一、判断句

1、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4、斯固百世之遇也。

5、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6、此人力士。

7、燕王,吾所立

8、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9、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

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12、梁文即楚将项燕。

1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巨是凡人。《赤壁之战》

16、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7、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二、被动句

1、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4、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5、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之积威所劫

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7、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8、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9、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三、倒装句

(1、)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

贤哉回也!()、定语后置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5、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3)宾语前置

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宋何罪之有?

4、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5、“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6、父母唯其疾之忧。

7、惟余马首是瞻。

8、惟你是问。

9、大王来何操?

10、沛公安在?

1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3、是以后世无传矣。

14、夜以继日

15、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4)

介宾短语后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

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山之农亩

四、省略句

1、省主语

触草木,尽死。

2、省谓语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省宾语

竖子不足与谋。

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4、省介词

今以钟磬置水中。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臣言。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5、省量词

蟹六跪而二螯。

6、分句省略。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五、固定结构

在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时,应注意其中的固定结构。这些固定结构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五种。

1.表示疑问

①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

《论浯六则》: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曰:“何以知之?”

②何所„„?(所„„是什么?)

《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

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鸿门宴》:未辞也,为之奈何?

《阿房宫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④如„„何,奈„„何?(拿„„怎样呢?)

《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

《垓下歌》:虞兮虞兮奈若何?

⑤孰与„„?(与„„比哪个„„?)

《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孰与徐公美?

《廉颇蔺相如列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⑥安„„乎?(怎么„„呢?)

《赤壁之战》: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⑦独„„耶?(难道„„吗?)

《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之姊耶?

2.表示反问

①何„„哉(也)?(怎么能„„呢?)

《游褒禅山记》:何可胜道也哉?(兼有感叹)

②何„„为?(„„干什么呢?)

《鸿门宴》:何辞为?

③何„„之有?(有什么„„呢?)

《左传。僖公三十年》:夫晋何厌之有?

④如之何„„?(怎么能„„呢?)

《荷蓨丈人》: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

„„哪里呢?)

《捕蛇者说》:岂若我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兼有感叹)

《采草药》:岂可一切拘以定时哉?

《鸿门宴》:沛公不先入关,公岂敢入乎?

《殽之战》:未报秦施而伐秦师,其为死君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⑥安„„哉(乎)?(哪里„„呢?)

《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兼有感叹)

⑦不亦„„乎?(不是„„吗?)

《论语六则》: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察今》: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⑧„„非„„欤?(„„不是„„吗?)《屈原列传》:子非三闾大夫欤?

⑨宁„„耶?(哪里„„呢?)《祭妹文》:宁知此为归骨所耶?(兼有感叹)

⑩顾„„哉?(难道„„吗?)《为学》: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兼有感叹)

⑩独„„哉?(难道„„吗?)《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3.表示感叹

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②直„„耳!(只不过„„罢了!)

《孟子。梁惠王上》:王曰:“不可,直不过百步耳!”

③惟„„耳!(只„„罢了!)

《谭嗣同》: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耳!

④一何„„(多么„„啊!)

《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⑤亦„„哉!(也真是„„啊!)

《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

《〈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4.表揣度

①无乃„„乎(欤)

(恐怕„„吧?)(兼表反问)

《季氏将伐颛臾》:求,无乃尔是过与?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②得无(微)„„乎?(该不是„„吧?)(兼表反问)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日饮食得无衰乎?

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

《师说》:其可怪也欤?

④„„庶几„„欤?(„„或许„„吧?)

《孟子二章》:吾王庶几无疾病欤?

5.表示选择

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冯婉贞》: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

《伶官传序》: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③其„„耶?其„„也?(还是„„呢?还是„„呢?)

《马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文言翻译的方法

增:相对于文言省略句式而言

换:将古代的说法换成现代的说法

删:文言虚词、发语词、词头等

留:古代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号、物名等

移:相对于文言特殊句式而言,翻译时应调整语序。

巩固练习:

第一册文言文翻译练习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译:我壮年的时候,尚且还不如一般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焉用亡郑以陪邻?

译:如果使郑国灭亡而能对你有利,冒昧的拿亡郑这件事来麻烦你。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

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我不能早重用你,现在事急才来求你,这是我的过错。

4.夫晋,何厌之有?

译:晋国,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呢?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译:我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到不了今天。借助人家的力量又去伤害他。这是不仁德的;失掉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

6.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

译:从前的战争失败不是你们的罪过,是我的罪过。像我这样的人,哪里还知道耻辱?

7.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我同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

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译: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

9.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满一年之后。即使有人想尽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1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11.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译:触龙进去的时候,做出快步走的姿势而慢慢地走,到了太后跟前谢罪说:“老臣脚有毛病,以致连快走也不能,很久没来看您了。

14.无乃尔是过与?

译:恐怕该责备你了吧!

15.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译:这是国家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他呢?

16.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译:所以如果远方的人不归附臣服,就要采取措施加强文教和德化来使他们归附,已经使他们归附了,就要使他们生活安定。

17.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译:考察邻国的治理,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18.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只不过没有跑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19.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译:贵族家的狗猪吃人的食物却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赈济。

20.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译: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变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强(更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

2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2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是因为他用心专一。

23.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译:望着大海对海神感叹道:“俗语说:”闻知许多道理后,自认为每人能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

24.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我如果不是到你这里来,就危险了。我将长久地被深明大道的人笑话。

25.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译: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和吞并天下的雄心。

26.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译:明天早上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

27.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译: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人是谁?

28.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译: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事情紧急,幸亏他来告诉我。

2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3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

译:我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

3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译: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生长在淮河以北就是枳。只是叶相像罢了,他们的果实和味道却不同。

33.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译: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水沐浴,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来。

3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因此,学之后才知道自己不足之处,教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不足之处之后才能够反省自己

第二册文言文翻译练习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译: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2.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译: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3.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译: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却不服气。

4.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译: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他。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6.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哪里管他是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7.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8.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从事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其皆出于此乎?

译: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笨,大概都是因为这吧!

1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不通晓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决疑惑却不从师,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遗漏了。

1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译:巫医乐师百工这些人,君子看不起,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12.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译: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

13.不拘于时,学于余。

译:不受时俗的约束,向我学习。

1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秦朝统治者来不及哀叹自己,而后代之人哀叹他们,后代的人哀叹他们而不引以为鉴,也会使他们的后代之人又哀叹后代的人了。

15.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译: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石头呢?

16.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译:山石被敲打时铿锵作响,到处都是这样。

17.古之人不余欺也!

译:古时的人没有欺骗我啊!

18.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译: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却凭主观想象去推断它的有无,可以吗?

19.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译: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子敲打山石的方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缘由,自认为得到了它命名的真相。

20.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译:每当移动书桌时,环顾四周没有可以放置的地方.2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译:前面开了四扇窗子,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照,室内才明亮起来。

22.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译: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室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

23.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译: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

24.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译: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亲手种植的,现在已经像伞盖一样高高耸立了。

25.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译:在他们的墓门之前竖立碑石,来表彰他们的事迹。

26.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资财,以送其行。

译: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的表率的人,替他声张正义,募集钱财来送他启程。

27.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译:在这时趁着他厉声呵骂的时候,就一起喊叫着追赶他。

28.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译: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

29.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译:怎么能让豪杰们屈身下拜,在墓道上扼腕惋惜,抒发他们有志之士的悲叹呢?

30.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译:所以我和我们同社的诸位先生,惋惜这墓前空有一块石碑,就为他做了这篇碑记,也用以说明死生意义的重大,即使一个普通老百姓对于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啊!

31.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译:文人画士所造成的祸害竟严重到这个地步啊!

32.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译:已经为它流了三天泪,于是发誓要治好它们。

33.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译:怎样才能使我有更多空暇时间,又有很多空闲的田地,来大量存贮江宁、杭州、苏州的病梅,尽我一生的光阴来治疗病梅呢?

34.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译:六国灭亡,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不善于作战),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35.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译:六国相继灭亡,都是因为他们贿赂秦国吗?

36.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译:各诸侯国送给秦国土地越多,秦国侵略各诸侯国就越急迫。

37.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译:齐国不曾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齐国亲附秦国而不帮助五国啊!

38.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译: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了五次,败了两次,胜了三次。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击退了它。

39.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译: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土地一天天地割让削减,而最终趋于灭亡。

40.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译: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又不如六国了。

41.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译:人们所说的华山洞,是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

4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出洞之后,便有人责怪那个要求出洞的人,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至不能尽那游览的乐趣。

4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译: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你吗?

44.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译:我对于那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此叹惜那古代书籍的失传。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

4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译: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取的缘故了。

46.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译: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47.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译: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遗愿。

48.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译:还是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49.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译: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全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与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

50.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此心?

译:与其当面受到赞扬,不如背后不遭毁谤;与其身体上享受快乐,不如心里无忧无虑。

51.买臣之贵也,不忍其去妻,筑室以居之,分衣食以活之。

译:朱买臣富贵的时候,不忍心看到他的前妻生活贫困,于是筑建房子来让她住,分了一些吃的穿的使她生活下去。

52.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译:古代逢到喜庆,就以此题名于物,表示不忘。喜庆虽有大小不同,表示喜庆的用意是一样的。

53.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者也

译:这就是所说的强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的劲头,力量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啊!

第三册文言文翻译练习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译:我因为命运坎坷,幼年就遭遇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抛下我去了。年纪到了四岁,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守节的心愿。

2、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译:既没有叔伯,又没有兄弟,门庭衰败,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3、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译:陛下特地下达诏书,任命臣为郎中,不久承蒙国家恩典,任命我做太子洗马。

4、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译:我怀着乌鸟反哺的私情,请求陛下允许我为祖母养老送终。

5、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我活着应当为陛下拼死效忠,死了也会像结草老人那样在暗中报答陛下之恩。

6、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译:我幼年丧父,等到大了,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好靠哥嫂抚养。

7、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译:你来探望我,住了一年,你又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

8、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译:我离开汴州,你没能来成。(结果你没有来)

9、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译:如果知道会这样,即使是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

10、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

译:难道年轻强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保全活下来吗?

11、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译:这就是天理不可以推求,而寿命的长短无法预知啊。

12、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译:哎,谁知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呢?还是由于别的病而导致这样的不幸呢?

13、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译: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你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

14、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译: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向东流入潇水。

15、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译:可以用来染色,用它的功能命名它,所以叫它染溪。

16、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

译:汇合的水流弯弯曲曲向南流去,叫做愚沟。

17、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译: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

18、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译:溪水虽然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可它却善于映照万物。

19、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译: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

20、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来,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2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我们任凭小船随意飘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

22、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译:客人中有位吹洞箫的,按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伴奏。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23、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本来是一位盖世英雄,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2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译:何况我和你在江洲之上捕鱼打柴,与鱼虾结伴,和麋鹿做朋友,驾着一只苇叶般的小船,举起匏樽互相劝饮。

25、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它们。第四册文言文翻译练习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哪里用得着飞向数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译: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译:再说如果水的积聚不深厚,那么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译:再说全社会的人都称赞他(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

5、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

译:官吏的横暴,差役的庸俗,也太过分了啊!将来我辞官后,一定要在这生公石上听曲,以月为证。

6、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译:成名反复自言自语,该不是暗示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

7、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

译:在他充当里长,挨棍棒责罚的时候,哪里会料到自己会到今天这个地步?

8、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译:差役很狡猾奸诈,借这个名义按户摊派,每征收一只蟋蟀,就使好几家倾家荡产。

9、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译:可是看到画中的蟋蟀,又暗暗地合了自己的心意。

10、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

译:成名回头看到蟋蟀笼子空空的,又急得上不来气,说不出话,也不再把儿子放在心上。

11、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译:准备把它献给官府,但又惴惴不安,担心不合官府的心意,打算试着让它和人家的蟋蟀争斗,以便看看他的本领。

12、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译:一人升天,鸡犬也成仙。真是不假啊!

第五册文言文翻译练习

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译:孔子的门徒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霸业的,所以后世不曾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件事。

2、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译:老百姓都认为是您吝啬,我本来就知道您是于心不忍啊!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译:您不要奇怪百姓认为您吝啬。用小的换大的,他们又怎么知道您的用意呢?

4、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译:您要是爱怜牲畜没有过错却往死地里送,那么用牛跟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5、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译:这种心地为什么就能与王道仁政合拍呢?

6、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译:视力能够看清秋天里刚换过的兽毛的末梢,却看不见一大车木柴,您会同意这种说法吗?

7、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译:称一称,然后才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长短。凡是物体,都是这样的,心的长短轻重尤其需要衡量。

8、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译:想扩张领土,使秦楚等大国朝拜您,然后统治整个中原地带,安抚四方边远部族地区。

9、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译:没有可以长久维持生计的产业,却有一贯向善的思想,这只有有志之士才做得到。

10、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译: 这样就连救自己的性命还来不及,哪有空余时间去讲求礼仪呢?

11、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译:同少数人欣赏音乐快乐,同多数人一道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

12、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译:如果真能这样,人民归顺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谁又能阻止得了呢?

13、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译:丈夫,是我们指望依靠过一辈子的人。

段落翻译:

1.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①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②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③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闻其姓名,以事告烈。④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⑤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

译文:小时侯拜陈实为师,因道德高尚为乡里称道。

②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

译文:甘愿接受任何处罚,但请求不要让王彦方知道。

③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译文:盗贼害怕我知道他做了坏事,这是有羞耻心的表现。

④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译文:王烈派人寻找,就是原先那个偷牛的人。

⑤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

译文:有的人到路上就返回来,有的人看到他的家就回来。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1)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

译文:我看见经过我这里的人多着呢,(可是)没有谁哀怜我。

(2)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译文:假使先生您不是没有吃饭,难道还能哀怜我吗?

3.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忍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译文:学习,是为了求得长进。可是我见到有人读了几十卷书便自高自大,欺侮长者,轻视同辈人。这样,别人自然像对仇敌一样恨他,像对鸱枭那样讨厌他。像这样拿学习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学。

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君子的修行,用安静来修养身心,用俭朴来修养品德,不淡泊(名利)就不会使心志明达,不宁静就不会实现远大目标。学习须宁静,要有才干就要学习,不学习就不会增加才干,没有志向就不会成 就学问。

5.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译文:和坏人交往,就如同进入盛有咸鱼的店铺,时间长了就闻不到它里面的臭味;和好人交往,就如同进入盛有兰花的屋子,时间长了就闻不到它的香气。

6.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译文:'当初我所以为难,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既然已经收到他搭乘我们的船,难道可以因为危急而抛弃他吗?'

(2)译文:当时的人们用这件事来评这下华歆、王朗品德的优劣。

7.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后汉书

冯异传》)

(1)冯异为人谦退不伐。

译文:冯异为人处事,谦虚退让,不夸耀自己。

.(2)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译文:军士都说希望隶属于大树将军,光武帝因此十分推重他。

8.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文:看见路边李树结的果实很多,把树枝压弯了。

.(2)取之信然。

译文:取来尝一尝,果然是这样。

9.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⑪人或问之:'何为泣乎?'

译文: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哭呢?'

⑫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

译文:我改为习武,刚练好武艺,重用武士的君主又死了。

10.戎夷违齐如鲁。天大寒,而后门。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寒愈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弟子曰:'夫不肖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戎夷曰:'嗟乎!道其不济夫!'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则未之识;若夫欲利人之心,不可以加矣!

⑪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

译文:你是不贤能的人,生命不值得珍惜。

⑫嗟乎!道其不济夫!

译文:唉!我的主张大概不能实现了

下载高考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翻译专项练习

    文言文断句翻译专项练习阅读下面几个文言小段,完成后面练习。 (一)教子不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

    文言文翻译练习

    高一迎期中考试复习学案(三) 一、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

    文言文翻译练习

    文言文翻译练习1、将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

    文言文翻译练习

    文言文翻译练习1.把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也。汉末扰乱,关东皆震。中牟令杨原愁恐,欲弃官走。峻说原曰:“董卓首乱,天下莫不侧目,然而未有先发者......

    文言文翻译练习

    文言文翻译练习(二) 15、翻译下面文中画线的句子。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还而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

    文言文专项练习

    文言文专项练习 少年说:“花园里有一颗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 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 去捕蝉,却不知道有......

    高考文言文固定句式(教师版)

    高考文言文常见固定结构(15例)(教师版) 一、“以为”、“以„„为” 文言中的“以为”,可以作为一个双音节词,和现代汉语的动词“以为”、“认为” 相当。如: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

    高考文言文句式讲解教案

    2009届高考文言文句式讲解教案 前言 《语文课程标准》中“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虽未单独设题,但其知识点遍布文章,阅读理解时许多句子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