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第二轮复习学案 学生版

时间:2019-05-15 05:01: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第二轮复习学案 学生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第二轮复习学案 学生版》。

第一篇: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第二轮复习学案 学生版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第二轮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能运用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归纳文言文翻译的采分点以提高得分率。学习步骤:

一、第一轮复习时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自测

1.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各是什么意思? 2.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文言文直译的方法“留、换、增、删、调”各针对哪类文言现象?

4.有些不能照字面直译的,或者直译表达不出原意的,或者是使用了比喻、借代、互文、委婉说法等修辞义的,往往需要意译。试举一例说明。

二、修改常见的翻译失误(在原句中改)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误译:晋国侯爵和秦国伯爵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国君对晋国国君没有以礼相等。晋国国君和秦国国君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国君对晋国国君没有以礼相等。2.把今义当古义

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有的词义广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了。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且不能把今义当古义。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误译: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地位低下、见识浅陋

3.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如: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误译: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因为蔺相如的功劳大,任命他为上卿。4.词语翻译得不恰当。

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误译: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不吝啬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5.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误译: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6.省略成分没有译出。

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要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如: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司马光《赤壁之战》)误译: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

孙权把曹操的书信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

7.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

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如: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误译: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得流畅。

8.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

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内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容,以至违背原文的意思。否则,就会造成失误。

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误译:几个人在一起走路,一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

几个人一起走路,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

9.应当译出的词语却遗漏了。

没有把全句的意思说出来,只说出了一部分意思。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误译: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孔子说:“学习后要按时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10.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在古代汉语中倒装句较多,这类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误译: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有找到。寻找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却没有找到。

三、揣摩文言文翻译的采分点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考查的固然是整句的翻译,但命题者对文句的设定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特殊句式和含有关键性词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多义实词、常见虚词等)的句子给考生翻译,并将其设定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那么,怎样才能把握住这些得分点呢?请从以下的实例演练中揣摩并归纳填空。

[例1]大用则王,小用则亡。

[译文]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小处就会身亡。

1.例1为 名 词活用为 动 词

[例2]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

[译文](万泉)县有十几个犯了轻罪的囚徒,适逢春末下了应时的雨,唐临禀告县令,请允许(暂且)让他们出狱(耕种),县令不允许。

[例3]奇之,立许字以女。

[译文]认为他品质非凡,立刻许诺把女儿嫁给他。

[例4]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译文]马患肥胖症而死,让群臣为它办丧事,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2.例2—4为动词的使动、意动、为动用法

[例5]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译文]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加他的过失。

3.例5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一)从例1至例5的演练中,我们可以揣摩并归纳出,文言文翻译要特别关注 词类活用。

[例6]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译文]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中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

1.例6属于文言句式中的 判断 句 [例7]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译文]楚相孙叔敖坚守廉洁一直到死,如今老婆孩子身处困境,背柴为生,廉吏不值得做啊!

2.例7划线句属于文言句式中的 省略 句

[例8]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译文]朱晖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3.例8划线句属于文言句式中的 被动 句

[例9]赵国何求而不得也!

[译文]在赵国这片土地上我想要得到什么难道还得不到吗![例10]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

[译文]吴王被困在姑苏城上,向勾践哀求饶他性命。

4.例9属于文言句式中的 宾语前置 句,例10的后一句属于文言句式中的 状语后置 句。例9、10总的属于文言句式中的 倒装 句。

(二)从例6至例10的演练中,我们可以揣摩并归纳出,文言文翻译要关注 特殊文言句式。

[例11]常以木枕布衾 质 钱,人重其贤,争 售 之。

[译文](阳城)经常拿木枕和布被去典押换钱,人们敬重他的贤德,争着买他的东西。

[例12]俄而崇韬入 谢,因道之解焉。

[译文]一会儿,郭崇韬进宫向世宗 谢罪,通过冯道化解了与世宗的冲突。

(三)从例11至例12的演练中,我们可以揣摩并归纳出,文言文翻译要关注 关键实词(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的、解释通常与 现代汉语 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及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例13]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 悉罢之。

[译文]裴侠说:“ 为了 饮食而役使人,是我不做的事。于是 把他们 全都 遣散了。

(四)从例13的演练中,我们可以揣摩并归纳出,文言文翻译要关注 文言虚词 [例14]赵国何求而不得也!

[误译]在赵国这片土地上我想要得到什么都能得到!

在赵国这片土地上我想要得到什么难道还得不到吗![例15]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误译]有才德的人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钱财多,就会增加他的过失。

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

(五)从例14、15误译的订正中,我们可以揣摩并归纳出,文言文翻译要关注 句子中隐含的语气。

四、翻译实战演练

1.翻译下文中画线的句子

太祖(曹操)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wāi)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①其叔父数言之于嵩。译:_______________ ②乃阳败面口。译:_______________

③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译:_______________

2.尝试出高考文言翻译题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 善者,不能知也。”

译:_______________ ②

译:_______________

①诚然,卿不朕欺。

②间召问群臣臧否。

③濂惟举其善者对。〖参考答案〗1.①他的叔父屡次向曹嵩报告(太祖之事)。

②于是假装容貌毁坏嘴巴歪斜。

③只是在叔父跟前不受宠爱,因此被欺蒙啊!

2.①确实如此,你没有欺骗我!

②有时私下(间或)召见向他询问大臣们的好坏优劣。

③宋濂只是列举那些与自己交好的臣子回答。

五、从高考翻译题的采分点和重庆近三年的文言翻译题看我目前的薄弱点

2009年高考语文重庆卷翻译题

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11.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斜线(/)断句:

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2分)答案: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2)翻译:

①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4分)答案:况且作为国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丧命。

②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4分)答案:然而使自身陷于灾祸的,都是为了贪求财利,和那鱼鸟有什么区别呢? 【点拨】对举在古文中是常见的。结构相同,语意相近或相反,可以相互参照解释。此句词语活用应译出,“丧”“亡”均是使动用法,同时为使整个句子文意通畅连贯,要添加必要的关联词,因为从句意看,是假设语气,所以加上“如果”连接更好。

第二句,翻译时要明确此句是对前文的总结,才能正确译出文意。重点词“陷”是使动用法;“夫”,代词,那;“何以”,文言固定格式,用(要)„„做什么,用什么来。同时,语意要顺畅,语气要恰当。

2008年高考语文重庆卷翻译题

(节选自《晏子春秋》)

11.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斜线(/)断句: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2分)答案: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2)翻译:

①殚财不 足以 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4分)

答案:倾尽钱财 不够用来 交纳赋税,竭尽全力不能 完成 徭役,百姓饥寒交迫,腐尸随处可见。

②傲细民之忧,而崇 左右 之笑,则国亦无望已。(4分)

答案:轻视 小民百姓的忧愁,却看重 身边的人 的取乐嬉笑,那么国家也就没有希望了。

2007年高考语文重庆卷翻译题

(节选自《明史..李东阳传》)

(1)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4分)【答 案】

(1)我假如不是经过那些地方,那么,尽管久居官署,每天处理公文,尚且不能了解详情,何况陛下深居皇宫禁地呢?(2)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4分)

【答案】游荡不务正业的人,假托皇亲国戚手下之人的名义,常常在关卡渡口都市大设店铺,并搜罗商税。

从高考翻译题的采分点和重庆近三年的文言翻译题来看,我目前的薄弱点主要有:

第二篇:高考文言文第二轮复习

高考文言文第二轮复习

遵义市第二中学 李德亮

一、强化基础

基础过关是第一轮复习的重要任务,包括:

(1)实词120个;(2)虚词18个;

(3)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词(包括单音并列、偏义复词)约80个,如:结束、开张、可怜、所以、卑鄙、指示、绝境、中间、作息、父兄等;

(4)古今同形异义单音词若干,如:寻、币、、坐、易、购等;

(5)常见通假字约90个;

(6)词类活用的10种主要类型;

(7)特殊句式:判断、被动(包括动词本身表被动)、倒装(4种)、省略、疑问;

(8)复音虚词和固定格式,如:所以、以为、虽然、然则、因而等(古今同形异义)、“得无„乎(耶)”、“无乃„ 乎(与)”、“岂(得)非„ 与”、“如„ 何”等。

第二轮复习应缩小范围,根据前段复习的情况,筛选出学生不太熟悉或掌握不好的部分加以强化,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通过训练,加强知识与能力的转化,切实提高解题能力,严守得分点。

二、实词、虚词要归类复习,集中掌握,注意词的“文中义”

(一)、设计练习,同中见异,异中见同,于比较中熟练掌握。如:

1、解释下文中5个“非”字的意思。

李斯非(1)淳于越曰:“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2)当世,惑乱黔首。臣请敕史官,..

非(3)秦记皆烧之。非(4)博士官所职,天下有敢藏《诗》、《书》、百家语、诸刑书者,..

悉诣守尉集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是古非(5)今者,族灭。吏见之弗举,与.

同罪。”始皇许之。

答:(1)驳斥 ;(2)责怪;(3)(4)不是;(5)认为 „„不对。(这是同中见异)

2、比较下文中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思,看有无异中见同?

正光中,雍为丞相,给羽葆鼓吹,虎贲班剑百人,贵极人臣,富兼山海,居止第宅,匹于帝宫„„入则歌姬舞女,击筑吹笙,丝管迭奏,连宵尽日。其竹林鱼池,侔于禁苑,芳草如织,珍木连阴。雍嗜口味,厚自奉养,一食必以数万钱为限,海陆珍羞,方丈于前。陈留侯李崇谓人曰:“高阳一食,敌我千日。”(高阳,即高阳王元雍)

(1)富兼山海(兼:兼有)(4)匹于帝宫(匹、侔、敌均为等同、..

(2)丝管迭奏(迭:交替、轮流)(5)侔于禁苑相当的意思。这是异中 ..

(3)连宵尽日(连:连接)(6)敌我千日见同)..

3、下列句中的“以为”、“可以”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分别是(3)和(7)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以为:把(它)做成 ..

(2)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以为:用(它)谋取 ..

(3)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以为:认为 ..

(4)不韦贤之,任以为郎以为:让(他)担任 ..

(5)刿曰:“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以:可以靠(它)..

(6)“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卒与成婚。可以:能因为 ..

(7)故夫取天下之计,不可以不先定也。可以:能 ..

(二)精选例句或文段,集中复习,掌握规律。如: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规律:

青,取之于蓝“于”十名词译为“在”、“从”、“到”屈贾谊于长沙

以吴民之乱请于当朝

孟子谓于王曰动词十“于”译为“向”、“对”、“被”而君幸于赵王

其势弱于秦形容词十“于”译为“比”

皆以美于徐公

吾不能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表被动

吾不能 „„受制于人“ 受„于”表被动

下文集中了“其”字的不同用法和意义,让学生逐一辨别,“其”这个虚词也就基本掌握了。

狐谓狼曰:“羊肉其(1)鲜乎!君其(2)有意,叼其(3)一而啖之,得饱其(4)口福。”狼曰:“其(5)如猛犬何?”狐谓于犬曰:“羊数詈君,其(6)言不堪入耳,君竟无所怨,其(7)无闻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9)嬉逐,愿为一雪其(10)耻。君其(11)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12)无辞乎?”护羊愈谨,狐与狼愤然离去。

(1)副词,表感叹语气,译为:“可”、“多么”(2)连词,表假设关系,译为:

“如果”

(3)代词,译为“其中”(4)代词,译为“你的”

(5)代词,译为“那”或“我们”(6)代词,译为“它的”

(7)、(8)连词,表选择关系,译为“是„ 还是„ ”

(9)代词,译为“它们”(羊)(10)代词,译为“那”

(11)副词,表祈使语气,译为“一定”或“可要”

(12)副词,表反问语气,译为“难道”

规律:“其”作主语、宾语、定语,是代词的用法;“其”用在动词、形容词前,作状语,是副词的用法,表感叹、祈使、反问、推测等语气;“其„ 其„?”表选择问,是连词的用法;“其”还可以表假设,也是连词的用法。

(三)对实词的理解,要强调两条:一是词的古代意义,二是词的多义性,避免以今训古或以一义通解。还要注意词在文中的动态意义。

下文是郑国宰相子产给晋国范宣子信中的一段话,其中对几个加点词的解释就很可能以今训古或以一义通解。

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1),侨(子产名)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2)者,非无贿(3)之患,而无令名之难(4)。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5);....若吾子赖(6)之,则晋国贰。诸侯贰则晋国坏,晋国贰则子之家坏。.

(1)币:钱财(应为“礼物”)(2)国家:诸侯之国与大夫之家

(3)贿:用以买通别人的财物(应为“财物”)(4)难:困难(应为“忧虑”)

(5)贰:有二心(6)赖:依靠(应为“谋取”)

说明:“币”有货币(钱)和帛(相互赠送的礼物)两解,“钱”这一义保留至今,而作“礼物”讲,今已不用,不能以一义通解或以今训古。“贿”的古义为“财物”,不能用今义去解释。“难”在文中与“患”互文同义,有了动态义。“赖”也有了动态义,是以权谋私的意思。词的“文中义”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词语解释、文句翻译、文意的把握都必须注意这一点,一定要根据上下文“以境定义”。

下列语句都是06年高考选文中的,其中加点的词怎么解释,关系到答题的正误和文意 的理解。

(1)全国

(一)卷:

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动词,看不起).

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副词,最、极).

(2)全国

(二)卷:

高祖购求布千金(不能解释为“买”,应为“悬赏捉拿”).

季布匿濮阳周氏(不能解释为“隐瞒”,应为“隐藏”).

(3)北京卷:

兼于涂而不能逮(不能解释为“逮捕”,应为“赶上”).

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不能解释为“任命”,应为“交给”).

(4)天津卷:

北通上党,南迫洛阳(不能解释为“逼迫”,应为“靠近”).

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不能解释为“陷害”,应为“侮辱”).

三、提高词义推断能力

掌握词义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词义的记忆总是有限的,考试又不能查词典,这就需要具备词义的推断能力。推断是有规律可循的,应教给学生一些方法。

1、以文定义。一个词在特定的语境中意义只有一个,因此可以根据这个词所在的上下文来推断其意义。如05年山东卷要求翻译“奇之,立许字以女”,其中“字”是个难点。根据上下文,该句所在的这一层是写周丰对父母的孝道。父亲死后,十多岁的他学做生意,奉养母亲。“晨有老人过肆,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说明老人看重了周丰的孝道、勤勉和谈吐,认为他很出众,立刻许诺“以女字”,可见这个“字”当作“嫁给”讲。

这次省的高三适应性考试,要求翻译“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不少同学把“犯颜”译为“触犯龙颜”,这是不准的,为什么?这句话是唐太宗在宴会上听了长孙无忌的话后说的,他不可能自称“龙”,因为“龙”是敬称。因此,这里的“犯颜”应译为“冒犯我”或“不顾情面”才恰当。由此可见,“以文定义”是多么重要。

2、成分定义(搭配定义)。根据词在句中充当的语法成分或词的搭配情况确定其词性,推断其意义。如: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谓语——动词——打柴).

(2)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吹爨(宾语——名词——木柴).

(3)问樵樵不知,问牧牧不言(宾语——名词——打柴的人).

(4)焚之者何?樵之也(谓语——动词——用柴烧、烧毁).

(5)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主语——名词——行旅的人、特指商人)..

3、结构定义。根据词的组合结构来推断词义。如:“童牛角马,不伦不类”中“童”字作何解释,可根据“童牛”和“角马”都是偏正结构,再联系下面的“不伦不类”,就可以推断出“角马”是“有角的马”,而“童牛”当是“无角的牛”,“童”的意思便是“秃”,“童山濯濯”中的“童”也就是“光秃秃,不长草木“的意思了。

4、以形推义。由字形看是何种造字法,象形、会意、形声都可大致推断出该字的意思。如:

生而眇者不识日(会意字,少目——眼瞎).

今子一为蚊所,而寝辄不安(06年浙江卷)(形声字——叮、咬)

5、以音推义。文言文中某个字按字义无法讲通,就要考虑是否通假现象,利用音同、音近找到相应的本字,便可知道该字的意思。如:

(1)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06年 .

浙江卷)

(“麾”是古代的军旗,这里讲不通,如换成同音字“挥”就讲通了,可见“麾”与“挥”相通,是“挥舞”的意思)

(2)待间,果言如朱家指。(06年全国二卷).

(“指”的字义在这里讲不通,原来它是“旨”的通假字)

6、对称推义。古人行文讲究句式的整齐、匀称,常用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这种句法中,对称位置上的字眼的意思往往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利用这一点,可以推断词义。如:

(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和“用”互文见义,可知也是“被任用”的意思)

(2)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06年天津卷)(“全”与“杀”互文反义,可见“全”的意思是“让他活着回去”)

(3)吮其膏而盬其脑,使其饿踣于草野(06年浙江卷)(“盬”与“吮”互文同义,可知“盬”的意思是“吸吮、吸饮”)

四、翻译坚持“对应原则”,直译为主,强调准确

高考从05年开始,文言翻译题已增为10分,考生丢分现象严重,一是没读懂原文,不知所云;二是虽懂大意,但译不准,似是而非,徒劳无功。为此,必须加强翻译训练,严防丢分。

(一)、明确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译文要做到“五对应”,即实词对应、虚词对应、句式对应、语气对应、关系对应,因此,翻译必须按步骤进行。

第一步,文句还原。

把待译的文句放回原文中,避免脱离上下文硬译。比如06年全国一卷要求翻译“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如果离开上下文就字面来译,很可能错译为:“从县到京城附近的大郡,是近代从未有过的。”而放回原文,根据上文写何远担任武康县令,更加严守清廉的节操,受到百姓的称赞,梁武帝听到他的才干,擢升他为宣城太守,宣城是京城附近的大郡,就可知这句话应翻译为:“从县令直接升为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这是近代从未有过的事。”

第二步,整体观照。

检查文句的句式、语气和句间关系,如是省略句,要先补出省掉的成分。这是对文句的整体认识。

第三步,逐词对译。

一一落实句中实词和虚词的意义、用法,明确哪些该对译,哪些该保留,哪些该删除不译,有无词类活用、通假的情况。

第四步,连缀调整。

按语序连接对译的词义,对倒装句式加以调整,最好在草稿纸上写出译文。

第五步,检验誊正。

将译句与原句对照检查,看看有无遗漏和不当之处,修改定稿后誊写在试卷上。如:

(1)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06年全国二卷)

这是选文的结句,整体观照,句式是判断句,应译为“„是„”,实词要注意“闻”和“扬”,虚词要注意“所以”古今同形异义,表原因。这样就可以对译为:季布的名声更加显著的原因,是曹丘传播了它呀。

(2)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05年全国一卷)

此句的难点在“口腹”,文句所在的上下文写裴侠生活俭朴,为官清廉,每天只是粗茶淡饭,不食肥鲜美味,不像以前的郡守那样有三十个仆役去打猎捕鱼来供自己享受,由此 可知,“口腹”是借代“饮食”。突破了这一点,此句就可译为:“裴侠说:‘因为饮食而役使人,是我不做的事。’于是全部遣散了他们。”(这里对“口腹”的翻译,就是一种意译)使用意译,大多是在文句中出现比喻、借代、婉曲、用典等修辞手法时,高考很少考到,因此必须让学生明确:高考主要考直译。

(二)、熟练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删、补、调

(1)留。保留不必译或不能译的词语,如人名、地名、官职名(包括谥号、封号)、年号名、器物名等专有名词,首先把它们划开,以免和其它词语相混,翻译时照写即可。要特别注意,上文出现了某人的姓名和字号,下文一般只有名而不再有姓,若不注意,就会把这个人的名或字号看作一般词语来加以解释,那就糟糕了。

(2)对。即对译,按词序逐词解释,逐句翻译。遇到代词,一定要弄清它指代的对象。

(3)删。某些虚词,如发语词、音节助词,表句中停顿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的“之”,表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的“之”、“是”、“之为”,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而”等,翻译时可以删去不管。

(4)补。即补出省略的部分。古文多省略,翻译时必须把省略的成分或关联词都补出来,这对于疏通文意、准确理解文句非常重要。

(5)调。即调整语序,把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这些特殊语序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三)学会抓关键,严守得分点

翻译题总是在词法和句法两方面设置若干关键点,词法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常见虚词,句法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倒装句、省略句。每个句子的赋分总要具体落实在某几个关键点上,这几个点若没有译出或译得不对,分就丢了。有的同学翻了半天,没得分,原因就在这里。如:

(1)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05年辽宁卷)

此句有三个关键点,一是“承”,要译为“承受”、“秉承”;二是“年”,要译为“年成”、“收成”;三是“表”,要译为“昭示”、“显示”。如果这三个词译错或漏译,3分就丢了。

(2)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06年天津卷)

这句也有三个关键点,一是“带河”,名词活用为意动词,应译为“以黄河为带”;二是“固”,作宾语,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应译为“坚固的防线”;三是“殷实”,这里是两个词,应译为“众多富足”一类意思。如这几点未抓牢,就肯定丢分。

(3)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06年福建卷)

此句在句式上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困”,动词本身表被动,应译为“被围困”;二是“请命于勾践”,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应译为“向勾践请求饶命”。

文言文阅读,词是基础。某些句式虽与现代文有很大差异,但毕竟数量不多,容易掌握,而词不仅数量多,而且古今有变,语法也较为复杂,因此复习的重点应放在词上。词的问题解决了,文意的把握、文句的翻译也就不成问题了。

五、信息筛选题要遵循“观点与材料统一”的原则。

六、文意的把握要有层次观念,内容概括要注意因果联系和作者(或文中人物)观点态度的含蓄性。

七、去年的高考题是今年高考的最好模拟题,应让学生认真做一遍去年全国的两套题。去年其他省市的高考题也可选择几套难易程度接近我省高考的,让学生认真做一做。教师抓好讲评,务必让学生从中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篇:文言文翻译复习学案

高二语文文言文翻译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2、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3、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一、翻译的基本原则

1.三字要领:“信”“达”“雅”

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首先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继之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

2.一句要求: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

从高考的特点出发,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中,尤其在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上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表达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二、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

1、保留法(留):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例题1:①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师说》)③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屈原列传》)④曰:“将以衅钟..。”(《齐桓晋文之事》)

译:回答说:“准备用它来祭钟” ⑤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

2、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㈠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㈡古今异义、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例题2:①请略陈固陋....: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塞鄙陋的意见。②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

也。(《五人墓碑记》)

予:我。

斯:这。

徒:只。

记:记载

明:使„„明了。

匹夫:百姓。

社稷:国家。

3、删减法(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对象:仅起结构作用,没有具体意义的虚词。情况:①句首发语词。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词。③句末调节音节的词。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例题3:指出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 ①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③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见梁襄王》)⑤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⑥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⑦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异常也。

4、增补法(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等。例题4:在下列句中准确的位置写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号表示出来: ①(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桃花源记》)②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③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石钟山记》)④尉剑挺,广起,夺(之)而杀尉(《陈涉世家》)⑤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如何行王道吧。

5、调整法(调):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对象是文言文中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例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语序的变化。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倒装)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宾语前置)

②牛何之(宾语前置)

③王语暴以好乐(介词结构后置)

④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

6、注意文言修辞的翻译策略(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的(长见的有比喻、互文、借代、婉说等

手法)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例题6: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尤其注意加点词语的意思。①金城..

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固若金汤的城池)②项伯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一样)③缙绅..

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做官的人)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

而托之。(自己死去)⑤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统治者拥有的金玉珍宝)⑥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人民的灾难)使我和白居易那样泪湿青杉,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二、例题: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参考答案: ①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从事耕作。

②先生不是向别人索求,而是人家主动送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呢?

③接受的别人的东西,就会害怕得罪他,给予了别人东西就会盛气凌人。即使国君有

所赏赐,而不傲视我,但是我能不畏惧吗?

五、其他注意事项: 1.翻译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从微观上,能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用法和意义,即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对常用的18个文言虑词,直至对文言固定句式、文言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文言文一些特殊表达现象,都有个准确把握。二是从宏观上讲,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观照上下文语境 例题7:将下面语段中加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皇帝想念他的贤才,于是命令凭形体相貌来寻访他。

解析:画线句的翻译,难点在“物色”一词的理解,学生很容易将“物色”理解成动词“寻找什么人”,但根据上下文来看,这个词在介词以的后面,应该是名词,所以这里应理解成人的形貌外表。

3、联系平时的学习积累

例题8:将下面加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绩与何执申偕事帝于王邸,蔡京以宫僚之旧,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译文:(蔡京)常常违心地奉承二人,徐绩并没有稍稍降低自己的品节。

解析:其关键词“曲意”,就可以在从成语中“曲意逢迎”的意义推断出“曲意”一词的意思,“曲意逢迎”就是“违背自己的本心,千方百计迎合讨好别人”,据此可知“曲意”是“违心的迎合、奉承”,再联系上下文可知,这是蔡京为了讨好徐绩和何执中而巴结奉承他们,所以在翻译时需补充主语。

附录: 1.常见文言固定结构对译

诚......则......:如果......那么(就)......。俄而(尔、顷):不久,一会儿。而已:罢了。何乃:何况是,岂只是;为什么竟。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既而:随后,不久。既......且......:又......又......。见......于......:被。

可得:可以,可能。可以:可以用来,足以用来;可以,能够。乃尔:居然如此,竟然如此,这样。且夫:再说,而且。然而: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是故:所以,因此。是以(以是):所以,因此,因而。

庶几:或许,可能;差不多;但愿,希望。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所谓:所说的,所认为。

所以:

1、......的原因,2、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靠它来......的。

往往:处处,到处;常常。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居无(亡)何(无几何):没有多久,不久,一会儿。毋宁,无宁:宁肯,宁愿;莫不是,不是。无所:没有......什么人(或物),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条件......。无以......为:用不着。无以: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

毋(无)庸:不用,无须。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相率:竟相,一起。向使:假如,如果。

一切:一律,一概;权宜,暂且。以故:所以。以......故......:因为......所以......。

以......为......:认为......是......,把......当作......;让......作......,以为:认为他(它)是,认为;用它来。以至于:一直到;结果。

因而:据此而,借此而,因此而;因而。于是:这时候,在这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这个原因。之谓:叫做,就是,才算;这就叫做;就是,说的就是。

至于: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自非:如果不是,除非是。

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 何所......?所......的是什么?

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 孰与......?与......相比,哪个......?

安......乎?怎么......呢? 独......耶?难道......吗? 何为......?为什么......?何......哉?怎么能......呢? 何......为?......干什么呢? 何......之有?有什么......呢? 如之何......?怎么能......呢? 何其......也!怎么那么......啊!直......耳!只不过......罢了!......何如哉?该是怎么样的呢? 无乃......乎?恐怕......吧? 得无......乎?该不是......吧?......庶几......欤?或许......吧?

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其......其......也......?是......还是......呢? „„与?抑„„与?是„„呢,还是„„呢?

盍„„矣(与)?为什么(不)„„呢? 有„„者:有人„„ 2.常见文言倒装句对译 ⑴定语后置句:

①中心词+定语+者=定语+之+中心词。

例句: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之人=寻找可以出使通报秦国的人。②中心词+之+定语+着=定语+之+中心词

例句:四方之士之来者=来之四方之士=来归顺的四方的士子 ⑵宾语前置句:

①主语+宾语(疑问代词)+谓语(介词)=主语+谓语+宾语。例句:子何恃而往?=子恃何而往?=您凭什么而前往? ②主语+否定词+宾语+谓语=主语+否定词+谓语+宾语。

例句:时人莫之许也=时人莫许之=当时人没有谁赞同他这种说法。3.文言文翻译歌决: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第四篇:高考字形题第二轮复习

高考字形题第二轮复习

一、[考查重点归纳]

(1)《考试大纲》的表述中增加了“常用”两字,缩小了考查范围,一般以2500个常用字为主,主要是考别字。

(2)考查重点为:词语(包括成语、熟语等)中的形近字、音近字、形音两近字、音义两近字,其中比较多的是:常见、常用、常错、易混淆的字,不考冷僻、繁难字。

[重点知识梳理]

形、音、义的统一是汉字的基本特点,写错别字的根本原因是不知词语中的字义,或者记不住本字而误用了同音的字或形似的字。大致有以下一些情况:

(1)音近而误:如将“安装”写成“按装”,“抱负”写成“报负”等。

(2)形近而误:如将“修葺”写成“修茸”,“殴打”写成“欧打”等。

(3)义近而误:如将“国事”写成“国是”,“品位”写成“品味”等。

(4)音、义近而误:如将“汗流浃背”写成“汗流夹背”,“鸠占鹊巢”写成“鸠占雀巢”等。

(5)音、形近而误:如将“竟然”写成“竞然”,“辩论”写成“辨论”等。

(6)形、义近而误:如将“拌料”写成“绊料”,“玷污”写成“沾污”等。

(7)音受上下文的影响而误:如将“安排”写成“按排”,“编辑”写成“编楫”等。

二、复习策略:在紧张的高考备考中,确实有人把3分的字形题视为鸡肋,我甚至听到了这样“大方”的言词:不就3分吗,不要了行不行!这样的想法显然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字形考查题考查的是对现代汉语字形的识记,在高考中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占3分,能力层次为A级,但它的意义却远非3分可以衡量:首先,前几题感觉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试卷后面的试题解答;其次,考生在语文考试的两个半小时中,大约要书写近2000个汉字,其卷面的整洁与否,字形的书写对错,将直接影响得分的高低,这一点在作文之中体现更为明显。所以说,字形题虽小,却不容轻视,否则千里之堤就可能因蚁穴而溃。

那么,我们如何做好字形题的备考工作呢?

(一)掌握一个原则:记少不记多

汉字的数量众多,就算只记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也不可能一一记完,所以就要记少不记多。何为少?就是那些自己经常写错的字,特别是多次考试中都判断失误的字,就属于这个“少”的范围。对于这些字词,自己可以记在卡片上或者是笔记本上,建立自己的错题档案,随时翻阅,以便加深记忆。

(二)抓住两个时间:集中记忆与分散记忆

根据记忆规律,集中记忆与分散记忆相结合是最有效的,能使记忆的效果达到最大。对《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 2500个常用汉字和 1000个次常用字可采用分散记忆,即分时间段,分批次记忆,而对于错误档案中的常错字可采用集中记忆,即集中时间,集中内容记忆。

(三)运用五种辨析方法:

1、依音定形

音、形、义统一,是汉字的基本特点,要正字就要先从音开始,依据词语的发音来发现词语中的错误。如“纵横捭阖”中的“捭”读“bǎi”;“稗官野史”中的“稗”读“bài”;“无裨于事”中的“裨”读“bì”。再如“开门揖盗”中的“揖”读“yī”;“中流击楫”中的“楫”读“jí”。对这些字平时就要读准,读准了字音就能准确判定字形,才能不写别字。

2、以旁辨形

汉字中绝大部分是形声字,而形声字是由表义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构成的,许多音同、音近、形近的字,都有共同的声旁,只是形旁不同,如“惆”、“稠”“绸”,了解了这一特点,在记忆复习

时,可以抓住其形旁加以区别记忆。如“蹉”“搓”“磋”,辨识“蹉”时可从形旁“足”入手,因为“蹉”本意是指失足跌倒,可用来比喻失误;“搓”从“手”,可组成“揉搓、搓手、搓绳”这样的词语;“磋”从“石”本是指磨制象牙,后引申为商量、商讨,可组成“磋商、切磋”等。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比较分析形旁的不同,我们就可以很好的分辨它们的形体,从而正确答题。

3、据义明形

以义辨形是防止和纠正书写使用错别字的重要方法。如“挖墙脚”中的“脚”经常被误写为“角”,其实“墙角”是指两堵墙相接而形成的角落;“墙脚”是指墙根,是支撑建筑的基础部分。“挖墙脚”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形容一种极其危险的破坏行为。了解了“挖墙脚”的意义后,就不会再将“脚”写作“角”了。

4、探源断形

许多词语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及来源,这些词语或出自寓言故事,或出自历史事件,因其此种特性,所以在复习时就必须探究它的起源,知道它的原本意义,才能准确判断其字形的正误,如只从字面上去断定,就会造成失误。如“美轮美奂”一词出自《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用来形容建筑物高大华美,“轮”,是高大的意思,因而“轮”不能写作“伦”或“仑”。

5、借邻推形

有些词语尤其是一些四字词语,它们的结构比较特殊,内部词语之间在意义上彼此关联,它们或相反,或相对,或相近,或相关,或前后一致,或相互比较。因此就可以借助其结构由其中一字来推断另一字的意义,从而准确识记。如“一张一弛”中“弛”字经常被误写为“驰”,这主要是因为不了解“张”与“弛”是两个意义相对的字,“张”指拉紧弓弦。“弛”指“放松弓弦”。

应对高考字形题,首先要有正确的心态,要有全局意识;其次必须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好积累工作,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在这个基础上,在掌握一些记忆和辨析的方法。做好这些工作,我相信你在面对高考字形题乃至整张试卷时一定会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三、2011年各地高考字形题汇总:

1.(天津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坐落松弛协奏曲融会贯通

B.扫描诙谐天然气振耳欲聋

C.博弈巨挚殊不知毋容置疑

D.竞标临摹吓马威门庭若市

2.(重庆卷)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嗔怪博弈清澈见底鞭辟入里

B.夜宵边陲涣然冰释稳操胜券

C.遒劲晋升搬师回朝返璞归真

D.诀窍蓬松不谋而合崭露头角

3.(山东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签署发贴子雍容华贵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B.端详螺丝钉额手称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C.惊诧震慑力眼花瞭乱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D.延袭扫描仪不屈不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江苏卷)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归根结底旁征博引莫衷一是舐犊情深

B.察言观色胜卷在握美轮美奂醍醐灌顶

C.孺子可教随遇而安铩羽而归相形见拙

D.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咳不容缓沧海桑田

5.(四川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胳膊挖墙脚墨守成规卑躬屈膝

B.骨骼莫须有囤积居奇以逸代劳

C.彗星座右铭鸠占雀巢在所不惜

D.慧眼吓马威星罗棋布面面俱到

6.(湖北卷)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平添骁勇秣马厉兵路遥知马力

B.描摹肖像白璧微瑕信誊值千金

C.披览缕析远见灼识细嚼出滋味

D.迁徙熏淘不翼而飞海阔凭鱼跃

7.(江西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渲染侯补霎时不落言筌

B.端详肄业坐镇怨天尤人

C.国粹吞噬神采要言不凡

D.蛊惑钟磐亲睐惹事生非

8.(浙江卷)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笔法闲熟,感情真挚。/文章如流水账,缺乏细腻的描写。/融感情于琐碎的细节中不作直接抒情,情却自然溢出。(摘自作文评语)

B、贷款金额为叁拾肆万元,月底结算。/暂收定金伍佰元,余额货到验收合格后十日内付清。(摘自单据合同)

C、我们都是虫,可我是萤火虫。/苦难是化了装的幸福。/不是忙到脚不沾地,是忙到脚没空儿粘地。(摘自教室板报)

D、一期售罄,二期将出,敬请期待。/领衔浙江,独占鳌头。/创意至上,虚位以待,欢迎报名。(摘自招牌广告)

9. [2011·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ng)到银幕,从歌剧院到博物院,从舞台到广场……今年五一假期,文化市场①

分外火爆,既有演唱会这样的新时尚,又有免费演出等惠民之举。,文化市场的蓬勃发②

展,掩盖不了文化资源分布不均的事实。不仅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存有文化落差,不同年,? 如何坚持文化的普惠性③④。们在欢呼成绩的同时还需冷静思考的⑤⑥

(1)在①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2)在②处填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1分)

(3)文中③~⑥处的标点符号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1分)

答:第________处(只填序号),改为________。

四、2012高考语文字形模拟题集(2012年3月更新)

1.(湖南省衡阳市2012届高三两校联考)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把汉语修辞方式溶入花鸟画创作中的实例不胜枚举,屡屡被众多画家广泛使用。

B.面对浩如烟海的有字书,尽管我们浩首穷经、读破万卷,也只能涉猎沧海一粟。

C.晚清时期,随着诸多脍炙人口的反满革命文章的流播,不几年,革命论胜行于中国。

D.普京来自底层,其亲属中没有政治上的显赫者,也没有在其他领域中出类拔萃的人。

2.(江西省六所重点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静土、世外桃源。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人雅士开创的别业,他们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诗文辞章。

B、歌声不仅仅代表了音律的变迁,更多的是对那些岁月、那些闪耀着理想光辉的年代的留恋与思索。于是,浮躁的渴望回归,遥远的成为永远,30年来的歌曲形形色色,那一份朴实和简单的快乐却还在心里。

C、目前,出口疲软,消费低迷,种种手段难以促进经济增长,而固定投资常常能产生立杆见影的效果,因而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D、生活里最美好的东西,从来不是有形的东西,财富的意义也并不只于金钱。在这个高速发展的年代,每个人都需要停下心来想想了。显然,对美好生活而言,速度不是第一位的。一切正如甘地所说,“如果方向错了,速度快又有什么用呢?”

3.(山东省聊城一中2012届高三期末考试)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践行绵里藏针了以自慰识时务者为俊杰

B.博弈敷衍迁就劳民伤财多行不义必自毙

C.诽闻令人心仪面黄饥瘦画虎不成反类狗

D.斩获了无声趣前倨后恭解铃还须系铃人

4.(浙江省金华十校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叠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荡,跳跃发展,在这首诗里被完美地统一起来。

B.巴尔扎克曾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踮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C.前些年,抨击全国统一高考“一刀切”,抹杀地方教育个性,不利于开展素质教育的声音甚嚣尘上,由此拉开了全国各省高考自主命题的大幕。

D.这是一个只有夜晚的人的真相:他无法相信色采斑斓的,哪怕是虚拟的白天。尽管偶尔到来的有关美好的人与事业曾让他有过短暂的惊讶。

5.(江西省玉山一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A.冒然棉里藏针 砰然心动 如坠五里雾中

B.气概金壁辉煌 略见一斑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C.通谍一笔勾消 兴高采烈 不吃羊肉空惹一身嬗

D.骄人震聋发聩 要言不烦 单则易折,众则难催

6.(浙江省杭州外国语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大个子上飞机时一个趔趄,身体失去了平衡,眼看着肩上那价值不绯的新式摄像机要摔在弦梯上了。

B.可自从调进了一个很有权势的行政机关以后,原来那股子温良恭俭让荡然无存,一股子冲天豪情油然沛然,无论到哪儿都是一股子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C.最令人焦灼的莫过于腐败的大肆曼延,时刻都在消蚀着社会公正的根基,蚕食着人的良知,使人陷进对是非善恶的无休止的冷漠和麻木之中。

D.天一阁藏书之丰富斐声学术界,阁中明代的典籍较多,并会集了许多有价值的碑帖,其中最著名的是北宋的拓本。

7.(天津一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熨帖晦涩山青水秀防民之口胜于防川

B.肄业攀缘俯拾即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C.签暑暮霭溘然长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散漫深邃卓而不群毕其功于一役

8.(重庆八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下列句子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存在主义滥殇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二战后达到发展的颠峰,它是现代派中声势最大的一种文**流。

B.川江号子等传统经典,因着传播的福阴和它自身不折不扣的魅力,必会载入世界大河曲目的史册受后人瞻仰摩拜。

C.汉朝有不少的赋,铺张蔓延,佶屈聱牙,令人感觉呆板苦涩。从六朝到唐宋,产生了一些短赋,写得缠绵悱恻,风光嘉胜,脍灸人口。

D.季羡林、任继愈等的离去,带给国人无尽哀恸。巨星陨落,划过天际时留下了璀璨光芒,他们的功绩和精神必将令世代钦佩敬慕。

9.(甘肃省皋兰一中2012届高三第四次月考)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别出心裁墨守陈规出奇制胜浮想联翩

B.黄粱美梦励精图治风靡一时见风使舵

C.积腋成裘苦心孤诣并行不悖缘木求鱼

D.文过饰非明火执杖坐收渔利声名鹊起

10.(山东省济宁一中2012届高三第四次反馈练习)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A.祛除座落账簿尾大不吊如雷灌耳

B.班师嘻戏更叠屈打成招和盘托出

C.干练慰藉题纲焕然冰释如丸走坂

D.繁琐端祥消假斜门歪道明查秋毫

11.(湖南省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七次月考)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轶事膨胀不愠不火囤积居奇

B.葱茏札记再接再厉明火执杖

C.跳漕冷僻颐指气使有恃无恐

D.陨落祛除挑肥拣瘦以德报怨

12.(四川省自贡市普通高中2012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斑斓贪脏枉法好高骛远孽根祸胎

B.包涵默然消魂萍水相逢棉里藏针

C.遐想披星戴月拭目以待恍然大悟

D.呕歌义愤填膺貌和神离湮没无闻

13.(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2届高三2月质量检测考试)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渔船水蒸汽日臻完善纨绔习气

B.坐镇掉书袋孤掌难鸣殛鲧用禹

C.誉写挖墙脚韬光养晦和言悦色

D.腰斩紧箍咒祸起萧墙奖腋后进

14.(浙江省绍兴一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绯闻,出家,吸毒,明星们总是耐不住寂寞,为了不让自己“过气”,只有不停地自虐,吵作自我,繁荣自我。

B.CBA联赛如火如荼,随着比赛场次的密集,外援上场节次的增多,整个联赛的上坐率较之往年有了大幅的提高。

C.公共服务的质量,说到底,是属于政府职能转换以及基于此的民主法治、宪政体制不断健全完善范畴内的课题。

D.学术的腐败还包括许多学术权威到处作报告、发号令。他们俨然是“百科先生”,诛不知,自己成了华威先生。

15.(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四中2012届高三第六次调考)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喝彩打圆场鞭辟入理八杆子打不着多行不义必自毙

B.安详黄粱梦曾经苍海如坠云里雾中识时务者为俊杰

C.斡旋挖墙角难辞其咎事实胜于雄辩冒天下之大不韪

D.枢纽唱双簧形神毕效坐收鱼人之利无心插柳柳成荫

16.(山东省济南市2012届高三一模)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喝彩打圆场鞭辟人理无立锥之地

B.凋蔽黄粱梦曾经沧海如坠五里雾中

C.斡旋挖墙角难辞其咎事实胜于雄辩

D.枢纽唱双簧事必恭亲坐收鱼人之利

17.(重庆市南开中学2012届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窠臼鱼船针贬时弊厉兵秣马

B.涵养痉孪共商国事为虎作伥

C.撕打馈赠源远流长人间心酸

D.茅庐炫目绵里藏针掎角之势

18.(湖北省武昌区2012届高三1月调研测试)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蛛丝马迹切中肯綮不容置喙融汇贯通

B.不言而喻砰然心动意兴阑珊皓首穷经

C.卷帙浩繁同仇敌忾谍谍不休毛骨悚然

D.风声鹤唳改弦更张鸿篇巨制提要钩玄

19.(湖南省长沙市一中、雅礼中学2012届高三月联考)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剧增与日俱增简练精兵减政

B.陈规默守成规提名金榜题名

C.代劳以逸待劳抱怨以德报怨

D.仓皇兵慌马乱防范防患未然

20.(四川省眉山市高中2012届高三一诊)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考查捅漏子太平胜世唇枪舌剑

B.坚苦笔杆子不孚众望时过境迁

C.沟通间奏曲焕然冰释一副油画

D.传诵蹓冰鞋风声鹤戾山清水秀

第五篇:2016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学案

文言文翻译技巧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规则

2、理解并运用常见翻译方法 学习重点:

高考真题的高频考点讲解 学习难点:

文言文翻译中知识的综合运用 学习过程

一、导入过程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复习预习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一)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三、知识讲解

知识点1:考试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1:“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四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定语后置。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宾语前置。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

(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鸿门宴》中“欲呼张良与具去”,翻译为:想要叫张良与(自己)一起离开。

(六)缩。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实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句:“(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七)直。即直译,就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词句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对于文言文的实词、大部分虚词、活用词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译的,否则,在考查过程中是不能算作准取得翻译。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八)意。即意译,就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

1、互文不可直译。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例1:“秦时明月汉时关”译句:“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例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译为:“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2、比喻。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

3、借代。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万钟”代高官厚禄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4、婉曲。主要是避讳。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还有把上厕所说成“更衣”。

(九)替。就是替换,1、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把古词替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或词组。例1:“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

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例2:“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要换成“出身卑微,见识短浅”。

2、把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替换成现代词或结构。例:“然则„„”:换成“ 既然这样,那么„„”;“何以„„„?”换成“根据什么„„”。

(十)选。就是选择,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现象很常见,因此要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才能使句子正确。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是一个多义词,它有“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等义项。例句中的“兵”翻译时应选择“兵器”。知识点2 关注点一:词类活用

例1: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分析:此句中的“奇”字为意动用法,应译为“对„„感到惊奇”。

此句应译为: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例2: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分析:此句中的“丧”是动词的为动用法,应译为“为„„治丧”。如果判断不出“丧”的活用就很容易闹出笑话来。

本句应译为:马患肥胖症而死,(庄王)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关注点二:特殊句式

例3:乃招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

分析:此句中的“谕以祸福”为状语后置。在翻译时首先应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翻译,此句应译为:于是召集他们的首领,把福祸(利害关系)告知(他们),各部落都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例4:沛公来何操?

分析:此句为宾语前置句。在翻译时必须将“何”回归其位。应译为:沛公你来时带的什么? 例5: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分析:此句的“刚于为吏”属介词结构后置,“见忌于上”属于被动句式。在翻译时首先应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翻译,即:朱晖做官很正直,被上司嫉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关注点三:一词多义 例6:范氏富,盍已乎?

分析:句中的“已”是多义词,常见的义项有:停止;取消;已经;过分;语气词等。根据语境,可知“取消”义项最恰当。

此句应译为:范家富贵:何不取消这门亲事呢? 例7: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

分析:句中“罢”字是多义词,常见的义项有:停止;罢免;结束、遣散等。根据语境可知“结束、遣散”义项最恰当。此句应译为:裴侠说:“因为自己的口腹之欲而役使他人,这是我所不愿意做的。”于是全部都遣散了。例8: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

分析:句中“剧”的常见义项有:厉害,严重;复杂,繁多等。根据语境可知“繁多”义项最合适。此句应译为:事物虽然繁多,一定经常到母亲那里看望问候才离开。关注点四:成分省略

例9:主簿大惊,遽以白就。

分析:此句中的“遽以白就”省略了介词“以”的宾语“之(这件事)”,在翻译时省略的内容要补上,即“遽以(之)白(于)就”。此句应译为:主簿非常吃惊,立即把(这件事)禀告阴就。例10: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

分析:此句中的“乃以告僧”省略了主语、宾语和名词性短语的中心语,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他们补出来。

即:李超最初不说,尼姑一再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她)。关注点五:古今异义

例11:隐处穷泽,身自耕佣。临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分析:此句中的“穷”不能译成“贫穷”“穷困”,而应该译成“偏僻”。因此该句应译为:(孟尝)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临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户。

关注点六:单音节词

例12:隐处穷泽,身自耕佣。临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分析:此句中的“耕佣”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耕”和“佣”两个词,意思是“种田”“做工”。按照评分标准如若不能解释出“佣”的含义要扣分。所以该句应译为:(孟尝)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临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户。例13:遂大困,寻死富阳。

分析:此句中的“寻死”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寻”和“死”两个词,意思是“不久”“死在(富阳)”。该句应译为:于是极度贫困,不久死在富阳。关注点七:固定句式

例14:其李将军之谓也!

分析:此句中的“„„之谓也”是固定格式,应译为“说的是„„”。翻译应为: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例15: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

分析:此句中的“无以„„”是固定格式,应译为“没有用来„„的”。所以此句正确的翻译为:如今的朝臣当中,没有能够取代薛季昶的。例1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分析:此句中的“„„孰与„„”是固定格式,应译为“与„„相比„„哪一个更„„”。即此句应译为:我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漂亮? 常见的固定结构还有:

何以„„为?(表反问语气,译为“为什么„„”); 无乃„„乎?(表示揣度语气,译为“恐怕„„吧”); 奈„„何?(表示用来询问的,“拿„„怎么办”);

得无„„乎?(表示怀疑与揣测语气,译为“恐怕„„吧”)等。关注点八:修辞知识

例1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分析:此句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方式。故应译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悲伤。

例18: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李密《陈情表》)分析:该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此句中的“日薄西山”就是比喻祖母刘氏寿命将尽。在翻译时可采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其译为:只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就像太阳将要落到西山一样,奄奄一息,生命垂危。

例19: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分析:此句采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方式。“金”是借代,代指“金属制成的刀剑”,属材料代物。翻译时要直接点明借代的本体,译为:金属制成的刀剑放在磨刀石上去磨就锋利。

四、例题精析

【例题1】(2015年安徽卷)【题干】把原文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2)诸子酒酣耳熟,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3)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答案】

(1)(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了自己。(2)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题纷然并起,人人凭恃义气不肯服输。(3)我担心这三蠢问题会成为子孙后代的祸患,所以不敢啊。【例题2】(2015福建卷)【题干】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3分)(2)虽冒风雪,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3分)【答案】

(1)居于岩穴之中和观览流水,心中没有任何牵挂。

(2)虽然顶风冒雪,进入旅馆(旅途劳累),也不敢有一刻荒废时光。【例题3】(2015广东)【题干】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象昇麾兵作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4分)(2)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3分)【答案】

(1)卢象昇带领军队跟敌人打仗,喊话(指挥的)的声音很大(震到云间),从上午到下午,炮弹发射光了,箭也没有了。

(2)老百姓因此为侯弘文的(遭遇)感到遗憾而赞叹卢象昇的(义举)【例题4】(2015湖北)【题干】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3分)(2)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3分)(3)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3分)【答案】

(1)如果舍弃了不足以成就名声,而得到了不足以构成罪行,那么他对锥刀尖般的微利也必定有所算计。

(2)供养于自身的(东西)俭薄,所以他们依赖于外物的(程度)就轻微。

(3)既然这样,那么了解郭侯的人就没有谁先于我了,我怎么能不说说呢? 【例题5】(2015湖南)【题干】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3分)(2)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4分)(3)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3分)【答案】

(1)肮脏的清扫它,堵塞的疏通它,缺失的补上它。

(2)(有的人)担任官职之所以不能保持清廉,大都是由于(他的)家人喜好奢侈造成的。(3)如果为了子孙来做这些事,那么子孙是救不了我的。

五、课堂小结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四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定语后置。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宾语前置。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五)“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扩。

(六)缩。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实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

(七)直。即直译,就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词句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对于文言文的实词、大部分虚词、活用词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译的,否则,在考查过程中是不能算作准取得翻译。

(八)意。即意译,就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

(九)替。就是替换,1、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把古词替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或词组。

2、把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替换成现代词或结构。

(十)选。就是选择,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现象很常见,因此要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才能使句子正确。

下载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第二轮复习学案 学生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第二轮复习学案 学生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08年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2008年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2、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3、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

    高中语文复习第二轮(文言文之文言翻译)(五篇)

    高中语文复习第二轮(文言文之文言翻译)2. 准确把握文言句式的特点。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是翻译文言文语句的第一步,理解文言语句必须遵循古文的一般规律并把握其特殊性。对句意......

    高考文言文翻译句子专题复习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 1.以翻译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上) 教学目标 1.以翻译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

    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学案15篇

    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1、在例析过程中学习并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2、在解题训练中逐步形成文言文断句能力。 【要点提示】(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文......

    高考冲浪系列教学案:2011年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

    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学目标 1.以翻译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

    2019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句式学案(学生版)

    2019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句式学案 (对应学生蓝本131——134页)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3.通过相关练习......

    2013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2011-11-20 教学目标:加强采点得分意识,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一、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