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下册Unit5A.Lets learn教学设计
Unit 5 Clothes Part A Let’s learn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第5单元A部分的Let’s learn,本单元的主题是服装,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如何表达对某件衣服的喜好。学生学习过如何表达喜好以及颜色单词,前后知识的衔接很紧密,关联度大,并贴近学生生活。学情分析:
衣服多种多样,每位学生对衣服的喜好也各不相同。四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强。此学期,教师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新学内容,因此,学生对要学内容已有所了解。四年级学生口语薄弱,教师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口语练习,提高口语技能。教学内容:
A.Let’s learn A.Let’s do 教学目标:
1、听说读写下列单词的短语:clothes,skirt,dress,pants,put on,hang up,take off,put away。
2、能完成Let’s do中的动作表演。重点难点:
1、正确认识本课单词。
2、运用所学单词和句型对话。教学准备
1、PPT、教师自制的单词卡片、相应的服装图片、课本的听力磁带。
2、学生准备单词卡片或单词图片。教学设计: Step 1 Warm-up
1、Let’s sing 课堂热身,活跃课堂气氛。
2、Let’s read 复习颜色单词,唤醒已学知识,为新知识的引入做铺垫。Step 2 Presentation
1、教师通过PPT展示各种帽子的图片,引出句型I like…hat.并引导学生根据图片进行练习。
2、教师把穿短裙的同学叫到前面,问:Does she wear a dress? 引导学生回答:No, she doesn’t.问:What does she wear? 引导学生回答:She wears a skirt.然后教师呈现PPT短裙图片,并领读:Skirt,skirt,skirt,a girl likes skirt..3、Let’s guess 猜一猜裙子和帽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新知识。
4、教师通过实物教读单词dress,并把班级穿裙子的同学叫到前面,说:Her dress is blue and Lily’s dress is green.并用PPT领读。教师通过PPT展示各种裙子的图片,引出句型I like…hat.It’s…并引导学生根据图片进行练习。
5、裙子、帽子、连衣裙一同通过PPT展现,区分男孩和女孩的服装,并以此引出裤子pants。
6、教师指着自己的裤子说:These are my pants and they are blue.然后重复:My pants are black.并把对应的PPT图片给大家看。教师继续对其他学生说:Show me your pant.教师板书,并领读。把单词卡片贴到黑板上。
7、教师把穿着不一样的同学分别叫到前面来,让其他同学说出他们穿的是什么衣服,并教读单词clothes,例如:Tom wears pants and his pants are blue.Lily wears a dress and her dress is good.在同学说的过程中,老师要给予指导和纠正错误,尤其要注意名词的单数和复数形式。
8、学生把自己的图片和同桌的图片放在一起,互相问:What is it? /What are these?学生回答:It’s a skirt./They are pants./…并把自己的图片挑出来,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合作,让全班同学都动起来,做到全班总动员。Step 3 Pratice
1、Let’s chant 在说唱这动感的气氛中,熟悉和巩固新学单词。
2、What colour are they ?呈现现实生活中同学们常见的彩色事物,进一步复习和巩固颜色相关的单词。
3、火眼金睛 快速的闪过单词,看看谁最先正确识别出单词。
4、What’s missing ?看看谁能迅速找出丢失的图片。
5、What do you like ?老师用PPT呈现几组图片,让学生用上句型:I like that/those…
6、Let’s try 两人一小组,根据Let’s learn进行对话练习。
7、全班总动员 教师利用Let’s do部分的图片,让学生做相应的动作,教师可以发出命令,学生做,侧重动词短语的应用,让学生达到熟练的程度。Step 4 Sum-up 活动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堂小结
a)重点单词和短语:clothes,skirt,dress,pants,put on,hang up,take off,put away。
b)复习巩固单词和句型:hat、skirt、dress、pants、clothes.I like that green skirt.And I like those pants.Step 5 Homework Design the clothes you like.Copy the new words twice.板书设计
Unit 5 My clothes clothes,skirt,pants,dress I like that green skirt.And I like those pants.
第二篇: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教科书103-104页内容及相关练习。【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包括: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等。教材把这一问题安排在四年级,学生还没有学过方程,因此这里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猜测、列表、假设等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猜测、有序思考及逻辑推理的能力,体会假设法的一般性。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一种方法。【学情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趣题,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列表法”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也就是通过有序猜测和计算得出结论,“假设法”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学中要抓住其特点,讲解算理,让学生逐步掌握,根据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拓宽学生思维。
【教学建议】
1、教学中要注意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2、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介绍有关鸡兔同笼问题的“趣解”,既激发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列表法、假设法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了解 “鸡兔同笼”问题解决的多种有趣方法,体验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教学重点】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教学难点】理解掌握假设法,能运用假设法解决数学问题。【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想给同学们介绍一部1500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你们想了解吗?里面记载着许多有趣的数学名题,其中有这样一道题,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以下情境图)
师:你能说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吗?(说明:雉指鸡)让学生说说题意,然后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历史趣题“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有的同学已经在计算了,说说看鸡有多少只?兔有多少只?
【设计意图】结合课件呈现的情境图谈话引入,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同时在学生猜测得不到正确结果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下一环节引导学生经历“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做好铺垫。
二、新知探究。
(一)感受化繁为简的必要性。刚才大家猜了好几组数据,但是我们验证后发现都不对,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没有猜对呢?(数太大了)你们觉得什么情况下能够猜对?(数小一些)那咱们就换一道数小一些的。(课件出示例1)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二)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同一个笼子里的鸡和兔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数学信息? 找到题中信息:①鸡和兔共8只。②鸡和兔共有26条腿。③鸡有2条腿。④兔有4条腿。在猜测时要抓住哪个条件呢?(鸡和兔一共是8只)那是不是抓住了这个条件就一定能猜对呢?
怎样才能确定猜测的结果对不对?(把鸡的腿和兔的腿加起来看是不是等于(把鸡的腿和兔的腿加起来看等不等于26)
这回给你们一点时间,把你猜测的数据在练习本上列个表,算一算,想一想:你算的对吗?(出示表格)
这回给你们一点时间,把你猜测的数据在练习本上算一算,想一想:你算的对吗?
(三)交流体会,掌握问题解决策略。
1、经历列表法的形成过程。
(1)经过同学们的研究,现在知道鸡和兔各有几只?
都谁和他的结果一样?你们有把握这次猜对了吗?怎么验证一下?
(2)说说你是怎样得出正确答案的?(引导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路)预设学生思路:
●从鸡8只,兔0只开始推算。●从鸡0只,兔8只开始推算。
前两种情况可能做了充分预习,按照一定的顺序,列举出了所有情况,或者到得到正确答案为止。对这种有序思考的方法要给予肯定。
●直接猜出鸡有3只,兔有5只,验证后发现脚数正好是26只。
这种情况属于正好一下猜对了,教师提示不一定每次都能够猜得这么准。●从鸡有4只,兔有4只开始推算。
这种情况猜测的次数比较少,对于数据比较大的时候适用。
●有的同学还可能发现了每增加一只兔,减少一只鸡,脚就增加2只,这样就可以一下子算出需要增加几只兔,直接找到正确答案。这正是假设法的思路。如果有同学有这一发现,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表述准确,为后面的假设法学习做好铺垫。(3)小结收获。从刚才的列表情况看,你觉得怎样列表比较好?(4)运用列表法解决情境图中的鸡兔同笼问题。自主解决,交流方法并订正结果。
如果没有出现上面的第五种思路,教师小结可以提出。
小结:鸡兔的总只数不变,多一只兔子就会少一只鸡,增加两只脚;多一只鸡就会少一只兔子,减少两只脚。运用这一规律正好是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的另一种方法。
2、探究假设法。
(1)问题预设:刚才大家找到了“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办法,讨论中还发现了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如果运用这种推理方法,怎么解决呢?
(2)引导学生交流:发现假设成都是鸡或者都是兔,计算起来会更简便。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的意思。先假设成都是鸡,着重说说推理的过程。
同样,让学生说说,如果假设成都是兔,是什么情况? 小结收获。
(3)运用假设法解决情境图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再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找到用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有序思考,组织学生有层次地汇报和交流,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根据表中总脚数与题中数据的差,来调整数据,对假设法的探究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对假设法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三、练习强化,深化认识。针对性练习,完成做一做第一题。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订正。
四、阅读资料,丰富认识。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是怎样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吗?阅读105页的资料。
古人真是很聪明啊!今人更了不起,又发现了很多关于“鸡兔同笼”问题的趣解,你们想了解吗?介绍几种。
1、假设所有的鸡和兔子都训练有素,然后你拿着一个口哨,吹一下,所有动物收起一只脚,吹两下,收起两只脚,好了,现在鸡一屁股坐在地上了,小兔都“作揖”了,也就是还有两只脚站着,总脚数减去两倍的头的个数再除以二就是兔子的只数了。
2、假如鸡的翅膀也着地,也有四只脚,那么总脚数就是总只数乘4,减去实际的脚数,就是翅膀的数,翅膀都是鸡的,再除以2,就是鸡的只数。
五、谈话式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每种方法都明白了吗?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提示学生做题时要根据题目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巩固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方法,了解古时候的解法,使学生对我国的古代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最后的小结梳理一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反思学过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板书设计】 鸡兔同笼
列表法
鸡 8 3
0
兔
0 1 2
5
脚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假设法
都是鸡: 脚:8×2=16(只)少了:26-16=10(只)兔:10÷(4-2)=5(只)鸡:8-5=3(只)
都是兔: 脚:8×4=32(只)多了:32-26=6(只)鸡:6÷(4-2)=3(只)兔:8-3=5(只)
第三篇: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
件www.xiexiebang.com 浔中中心小学
年__春_季__四_年级__语文_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9、自然之道(第一课时)
主备人
执教者
教学目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悟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
2、明白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规律,一切违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为注定要失败的。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听写导入,温故知新。、师:同学们,听老师的提示我们来默写几个词语,请两个同学上黑板默写。
(1)争着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争先恐后)
(2)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鱼贯而出)
(3)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愚不可及)
(4)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气喘吁吁)
(5)吃得特别饱。(饱餐一顿)
生:(订正写错的字)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利用听写词语填空。
我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一个小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龟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结果让食肉鸟()。“我们”()地拯救了一些幼龟,还是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干了一件()的蠢事,真让人后悔不已。
二、置身文中、换位思考,感受愚不可及。
学习三至五自然段
(一)学生自主学习
师:在这一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话中,有一个词语是“愚不可及”。
出示(比较):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要想把书读懂读好,就要把自己置身于之中。现在我们就是那一行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觉得哪些行为真是愚不可及了呢?细细读课文,不动笔墨不读书,把有关的内容都找出来,细细体会。
生读书,从书中找依据。
师:我们每个人都能静心读书。好,现在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你们怎么就觉得自己是愚不可及的呢?新课标第一网
生:(读文)
师:同学们能从书上找到有关的句子,这一点很好,怎样把书上的语言变成自己的理解呢?你们看,我也是那其中的一位游客,我是这样想的:
(二)指导把书本语言转换成自己的语言
1.老师举一:把刚才那位学生的发言进行转换。
师:比较一下,老师所说的与你们怎么不一样。
师:对,你们说得很好,就这样读书,把自己置身于之中。自己再来读读刚才你找到的句子,把他变成自己的话说出来。
2.生反三:
生:(继续读书,尝试把书本语言进行转化。)
师:把自己读书的成果和同伴交流一下。
师:你们还找到了哪些句子说明自己愚不可及的。
生交流。
(针对向导的一段话,呈现,生充分交流后,师总结:向导说话的内容,说话时的语气无不在提醒着我们,可我们就是听不进去呀,我们真是愚不可及呀!)
过渡:愚不可及的事还有呢?当我们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更是认为自己愚不可及了。
出示: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的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生:(自由读,齐读)
成百上千、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伴而出,浩浩荡荡的场面本是多么壮观热闹,可如今却意味着惨不忍睹。
三、置身文中,感同身受,体悟愚不可及。
学习七、八两段
1、师:当我们看到事情的结果时,更是感到我们的愚不可及,大家来读一读。
生自由读。
2、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读: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天哪!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师:尽管我们来回奔跑,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此刻的补救显然已经晚了。我们捶胸顿足,呼天喊地——天哪!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回归: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3、指导朗读,升华感情
4、体会向导的“有知之愚”
师:我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愚不可及了,向导呢,何尝不自责呢?我们再把书读进心里去。(出示)
他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谁能体会此时向导的心情,他在想些什么?
四、抒发心声,内化“自然之道”
师: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如果我们能了解自然之道,就不会有痛心的一幕。如果。。可是没有如果。大自然就是这样气象万千,充满神秘。同学们,读到这再看这“自然之道”,它还是简单的“规律”概念化的两字吗?你还感悟到了什么?好,拿出笔,写出你的感受。
写话:自然之道,神秘莫测,我深深的感到:
教后反思:
浔中中心小学
XX
年_春__季__四_年级_语文__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9、自然之道(第二课时)
主备人
执教者
教学目标、学习课文6--8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结合朗读、对话、想象、感司等到手段来体验情境从而领悟内涵。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受到尊重自然、遵循规律的教育,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建立生态平衡的观念。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听写导入,引发阅读期待、听写词语:侦察
欲出又止
鱼贯而出
口中之食
若无其事
极不情愿
愚不可及
悲叹
2、学生订正并读第一组词语
(1读词,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感情朗读词语
二、学习6-8自然段,感悟自然之道
、默读6-8自然段,找出令我们震惊的场面
2、汇报交流:
(1)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2)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3)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铿鸟的口中之食。
(出示图片)孩子们,你们看到了怎样的一幅景象?
小结:的确惨不忍睹啊!引读: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3、理解: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你们觉得作者是带着什么心情写下的这句话呢?
4、理解这句话中特殊的地方。
(引读该句)
(4)串读: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带来了极大的伤害,此时的补救显然已经晚了,抬头仰望天空——(生读第3句),看看,我们都做了什么——(生再读第3句);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不一会,生读第4句);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生读第4句)
(5)体会向导的悲叹
四、感悟中心。、出示美国作者伯罗蒙塞尔创作的《自然之道》原文的结尾,往往只会适得其反。
2、小练笔,补充句子
3、引读该句,揭示中心。
教后反思: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四年级下册《比大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课题:比大小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整数“比大小”的经验基础上,创设了孩子们熟悉的“跳高比赛”这一有趣的情境。从“跳高比赛” 主题情境出发,引出比较小数大小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目标预设:
1.通过活动,掌握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2.通过引导,启发使学生掌握比较几个数大小的策略、方法能将几个小数按顺序排列。
3.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推理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顺序进行排列,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难点:能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并且正确地比较它们的大小。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自主探究法 师生课前准备:PPT 教学主要流程:
(一)导学:
同学们都参加过什么比赛呢?你们在电视上看过跳高比赛吗?这些选手手脚伶俐,非同凡响,看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两名跳高比赛的高手他们得分如下(出示情境图),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当回裁判,看看他们谁是第一名。
(二)自学:
学习两个小数比较大小。
教师:同学们,四年二班的同学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跳高比赛,结果是王红同学的得分是0.69米,李娜同学的得分是0.8米。
1.你知道这两个同学中谁的得分高一些吗?
2.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并试着说一说你这样比较的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进行自我独立思考,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这样不至于使有的学生养成依赖别人的不良学习习惯。同时在学生试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
(三)共学:
1.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设计意图:在同学们经过充分的思考后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倾听别人的思考过程中有所收获。] 教师小结:当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相同时,我们就要看它的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2.学习三个数比较大小。
教师:另外三位同学参加了跳远比赛,这是他们的成绩:张华同学3.08米,郑强2.97米,李明3.13米。你能将他们三个的成绩按顺序排列起来吗?(指导学生看清楚按怎样的顺序排列)
订正答案
教师:你能结合这对这三名同学名次的排列总结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是什么吗?提示:(1)先比较()部分,()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2)如果()部分相同就要看()位上的数字,()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3.可能得了多少分。
教师:参加这次比赛的最后一名选手是王平,他的表现比张华好一些,比李明差一些。你知道王平得了多少分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会了比较小数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表示的意义。]
(四)巩固练习
1、比大小。
0.839 ○ 0.9 6.07 ○ 6.7 5.45 ○ 5.63 4.03 ○ 4.009 7.217 ○ 7.22 7.19 ○ 71.9
2、几个同学立定跳远的成绩是:小军1.56米,小强1.6米,小平1.52米,小云1.48米,把前三名的学生名字写在领奖台上。
3、下面的小数各在哪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
□<1.8<□
□>23.47>□
□<5.006<□
□>70.02>□ 4.课后练一练
(五)课堂小结
在今天这节课上,你收获了什么?
第五篇: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南马小学 宋赞丽
一、教材分析:
《课标》中指出:数学广角重在向学生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鸡兔同笼”的原题数据比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进行探究,因此教材先编排了例1,通过化繁为简的思想,帮助学生先探索出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后,再解决《孙子算经》中数据比较大的原题。“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包括: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等。由于本单元方程解法还没学,因此这里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猜测、列表、假设等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猜测、有序思考及逻辑推理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还不是很强,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困难较大,思维难度大,学生难以理解。特别是对于那些智力水平属于中下的学生来说更是不易。但是有一些学生在课外书中已经学习了相关的内容。教学这一内容时,学生的程度会参差不齐,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通过情景感受,化繁为简,猜测,列表,画图等方法帮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使学生借助展开想象,促进数学思考,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在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引导学生反思提升,通过鸡兔同笼问题与生活中类似问题的比较,帮助学生建立“鸡兔同笼”结构特点和解决模型。在这节课中,主要采用适时引导和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尝试、探索、合作交流中弄懂“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结构特征,经历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用列表法和假设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合理利用假设法,通过化繁为简的思想,帮助学生探索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能用类比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五、教学难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P104-105。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等。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有效情景,激活生活经验策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很高兴能跟大家一起度过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能上好这堂课?真棒!师:请同学们带着你们的信心和热情跟老师一起走进数学广角。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道我国古代非常有名的数学趣题。
师:“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PPT投影展示原题。)这四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抽生回答。(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条脚。鸡和兔各有几只?)(PPT展示今意。)
2.师:这类题我们把它叫做什么问题好呢?(“鸡兔同笼”问题。)板书。
师:其实,鸡兔同笼问题记载于《孙子算经》一书中,早在1500多年前就有古人在研究它,我们现代人还在研究它,而且还有很多外国人也在研究它。那么这个流传了上千年的问题到底有什么魅力,使得那么多的人乐此不疲地去解决这个问题呢?相信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你们就会揭开这个秘密。老师再问一次大家:你们有没有信心把这节课的内容学好? 【设计意图】结合课件谈话引入,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学生猜测得不到正确结果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下一环节引导学生经历“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做好铺垫。
(二)引导自主探究,感悟数学思想策略 1.探究用猜测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师: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探讨解决这类问题好吗?出示例1
(1)师:请大家读题。思考: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分别是什么意思?所求问题是什么?
生:鸡和兔一共有8个头。鸡兔一共有26条腿。求分别有几只? 师:还有补充吗?有两个隐藏条件看谁细心发现了?。
生:鸡有2条腿,兔子有4条腿。鸡和兔一共有8个头。鸡兔一共有26条腿。求分别有几只? 师评:他还发现了隐藏条件,审题真细心。
【设计意图】学生认知的规律是:由易到难。鸡兔同笼原题中的数据比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人们进行探究,根据化繁为简的思想,此题有效降低了问题的难度,为解决《孙子算经》中的较难“鸡兔同笼”问题搭好了桥,做了巧妙引领。
(2)列表法
师: 猜想,要求鸡和兔各有几只,咱们不妨猜一猜,好吗?(学生猜)
师:到底谁猜对了呢?我们来验证一下。解决问题要有理有据,不能随意猜。我们应该抓住什么样的条件来验证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首先要知道鸡和兔一共有8只,其次鸡的腿和兔的腿一共有26只,所以我们必须要把鸡的腿和兔的腿加起来看看等不等于26。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是正确答案。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表格把你们的猜测的数据按顺序填到表格中并找到正确答案。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之后交流完成情况,出示大屏幕的表格中。(像这样把我们的猜测按一定的顺序列成表格,这种方法叫列表法)。
师:观察这个表格,你找到答案了吗?答案是怎样的。【设计意图】列举法是学生最容易掌握的运算方法,这里就运用到了数学的枚举思想。用猜测尝试去作图验证,实际就是用枚举法来解决问题。虽然麻烦,但比较直观,它是掌握假设法的前提,本教学环节是下一教学环节的巧妙过渡。当头和脚的只数较多时,用列表法还是不容易找出答案,我们还有研究新方法的必要。猜想法和列表法都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但都有其局限性。教学中,既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了这些策略,又未局限于这些基本的策略;既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又通过表格规律的发现,为探索新策略奠定了不可缺少的基础;教师既关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更关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在不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
2.探究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师:列表的方法可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但是如果数据很大,会发生什么情况?(繁琐)。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解决?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探讨一下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解决。交流探讨结果。
(1)假设八只全是鸡
师:那么我们再来试一试。假设8只全是鸡,请同学们试着做。
生:8×2=16(只)脚。
师:题意要求一共有26只脚。
生:26-16=10(只)脚。
师:少了10脚。那么少的是谁的脚呢?
生:少了兔的脚。
生:4-2=2(只)脚。10÷2=5(只)兔。
生:8-5=3(只)鸡。(假设法A)
师:可能还有些同学有点迷糊,我们用画图法直观理解一下。
1)请画8个圆表示鸡,每只鸡2只腿,一共有16只脚。
2)还差10只脚,每只鸡再加两只脚变成兔子,共有5只鸡变成5只兔子。
3)最后剩下的3只就是鸡。
【设计意图】通过生的讲解与老师的精要提示,大部分学生肯定已经初步掌握了假设法,但是所有的学生都准确掌握方法且明白算理,还需要一个强化的过程。在这里用到了画图法是打开其他学生发散思维的钥匙。画图法直观形象,对其他学生的启发作用很大。此法貌似画图法,其实质仍然是列举法。
(2)假设八只全是兔
我假设8只全是兔。4×8=32.。(师在32后添加只脚)32-26=6(只脚)。(师:多了6只脚)。4-2=2(只脚)
师:为什么用4-2?
生丙:因为兔子多了,兔子有4只脚,鸡有2只脚。6÷2=3(只鸡)
师:等等,老师又不懂了!为什么用6÷2。
生丙:因为我多假设了兔,多了6只脚,这6只脚是鸡的。所以用6÷2=3(只鸡)
师:我还是没有听明白。请哪位同学给我再说说。
生丁自愿起来说清算理。
师故作明白状:哦,原来是多假设了兔的只数,所以多出来的脚应该是鸡的,所以要这样。
生丙继续:8-3=5(只)。因为兔子多算了3只,所以用8减去3等于5,答案是兔子有5只,鸡有3只。(假设法B)
师:现在大家清楚了吗?再引导学生回顾一遍。先怎么想?假设全是鸡,用总脚数减去鸡的脚数求出它们的相差数是10,再用相差的数除以每只鸡相差的2只脚,就得到了兔的只数,最后用总只数减去兔的只数就是实际鸡的只数。
师:你们从以上两种假设法中发现了什么?
假设全是鸡,先得到兔子的只数。
假鸡先得兔,假兔先得鸡。
师总结:假甲先得乙,假乙先得甲。
师:这种方法好吗?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叫什么好呢?(假设法)。
【设计意图】假设法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我在学生讲述假设法A时,故布疑团,循循善诱,把学生的思考方法与过程准确无误地呈现在全体学生面前,在展示关键步骤时,我扮演一位导演,“我还是没有听明白。请哪位同学给我再说说。”把教者需要给学生重点强调的地方,假借学生的口再重点反馈给其他学生。师故作明白状:“哦—原来是多假设了兔的只数,所以多出来的脚应该是鸡的,所以要这样。”看似是我的自言自语,其实是把此种方法的关键强调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此步骤就是对学生掌握运用假设法的再一次强化,让所有的学生都掌握方法,并明白算理。教师没有一句是在讲解,都是学生在思考展示、相互启发、自我教育。
(3)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用很多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你觉得这些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假设。所以鸡兔同笼问题又叫假设问题。)
(4)师:现在我们能用上面的方法解决古人流传下来的问题了吗? 出示:鸡兔同笼,有35个头,94只脚,鸡兔各有几只?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师(在学生运用假设法、例举法解决问题之后):解决“鸡兔同笼”,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生:假设法比较简便,例举法比较麻烦。
【设计意图】与教学最初设置的悬念遥相呼应,在学生进一步运用学习的新方法解决问题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找出最简便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永远是数学教学的真谛。这就是数学中化繁为简的思想。
(5)小结:现在你能从新总结一下这些方法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吗?数目比较小时,用列表法。数目比较大时,列表法计算量大,就有局限性,比较麻烦,最好用假设法比较好。用假设法时要特别注意:如果假设是鸡而先求出的就是兔子,如果假设的是兔子那先求出的是鸡,两者相反。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具体算法,先初步归纳总结出运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规律,教师再将之完善,归纳升华为运用解决鸡兔同笼这一类问题的一般规律。让学生发散思考、加深理解。
(三)突出数学运用,强化渗透应用策略
巩固练习:课本105页“做一做”的1、2题。
【设计意图】通过化繁为简的思想,帮助学生探索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此环节有两个妙处:一是让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是让学生能够认识“鸡兔同笼”这一类问题,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变式,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四)强化总结反思,发现数学规律策略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你们对自己这节课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布置:课本106页练习二十四第一题
九、板书设计:
鸡兔同笼
1.猜测法 2.列表法 3.假设法
A、假设八只全是鸡 先得到兔的只数
8×2=16(只)26-16=10(只)4-2=2(只)10÷2=5(只)兔 8-5=3(只)鸡
B、假设八只全是兔 先得到鸡的只数
4×8=32(只)32-26=6(只)4-2=2(只)6÷2=3(只)鸡 8-3=5(只)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