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三十七课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01:13: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弟子规三十七课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弟子规三十七课教学设计》。

第一篇:弟子规三十七课教学设计

《弟子规》第三十七课教学设计 上饶县第一小学 廖淑珍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三十七课围绕学习方法这一内容,通过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韵文“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意在告诉我们学习要抓紧时间,坚持不懈、勤奋学习;“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从要求来看,意在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善于思考、好问求真的人;释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为学生自读自悟提供了重要的课程资源。拓展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故事《“八面受敌”读书法》以苏轼的事例诠释“读书时不能分散精力,而要有明确的目标。”这一学习智慧,体现出《弟子规》在学习上也有规可循的观点。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地诵读文本,对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

2、读中感悟,结合释文与故事读中知道要什么才是好的学习方法,能联系自己平时的学习情况进行思考。

3、边学边反思,知道要学好知识必须要养成勤奋好学、持之以恒、善于思考、好问求真的好习惯。

4、学会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要经常使用。

三、设计理念

1、以“学习方法”为主题,根据诵读入韵、读文明意、悟理导行三层教学目标,相机设立创设情境,话题揭义;锦囊妙计,诵读成诵;故事诠释,明理导行;实践拓展、延续学习

教学四环节。分层推进,层层落实,促进知行合一。

2、故事引路,四化并用。确立以“诵读—思考—反思—实践”为主线的教学策略,实现理解、感悟、思辨、导行的有机统一;引导学生读准韵文的字音、掌握节奏、情景诵读落实诵读化。借助故事,用小故事来诠释古文蕴含的哲理,帮助学生理解韵文表达的主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课文,受到教育,体现教学故事化。结合拓展,设情境,将内容与实践结合起来,学会在生活中怎样学习的方法,实现教学情境化。引导学生反思生活,联系实际想想在平时的学习中的做法,体现生活化。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题义

1、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明明已经是小学二年级,他平时学习总是不用心,上学时爱说悄悄话、做小动作,老师讲解的知识还没弄懂就忙着和同学们玩耍。放学回家做作业总是拖拖拉拉要爸爸妈妈喊了又喊。一有时间就看电视、玩电脑游戏。每次看到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就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可是总是过不了多久,就有犯老毛病了。你相对明明说些什么呢?

2、揭示题义。

根据学生的谈话交流,点明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得好的,需要持之以恒。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弟子规》第三十七课,到古人那里寻找先人学习的智慧。

(二)锦囊妙计,诵读成诵

1、读通韵文

A、出示苏轼的话“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告诉学生《弟子规》就是这样的经典的“旧书”多读、深思后其中的道理你就明白了。

B、教师配乐范读,为学生读通韵文做好铺垫。C、学生个别读文指导学生读准韵文的字音。

E、集体朗读韵文,提出诵读要求:读书贵有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诵读精神饱满,咬字吐音清晰。(教师相机引导)

2、读出趣味

A、出示“锦囊妙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锦囊。(锦囊分为大、中、小三个)B、请学生打开锦囊试着读一读,根据学生表现情况适时指导并给予表扬。(大的锦囊是让学生模仿古人踱步读韵文;中的锦囊是要求学生邀请小伙伴拍手读文;小的锦囊是让学生配着给的音乐节奏读)

C、学生再次配节奏齐读,进一步强化诵读。

3、读文明意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下面请同学们对照韵文再读读译文,想想每句韵文都分别是什么意思呢?(采用教师读韵文,学生读译文的对读方式。让学生初步把握韵文的意思。)

(三)故事诠释,明理导行

1、故事引路,晓知以理

韵文的意思我们都明白了,在生活中我们到底该怎样做呢?下面,我们看一则动画故事,从故事中你会获得怎样的启示。[王冕学画] ——播放视频动画

古时候有个画家叫王冕。他父亲死得早,家里很穷,只念了三年书就去给人家放牛。他一边放牛,一边找些书来读。

一个夏天的傍晚,王冕在湖边放牛。忽然乌云密布,下了一阵大雨。大雨过后,阳光照得

满湖通红。湖里的荷花开得更鲜艳了,粉红的花瓣上清水滴滴,碧绿的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冕看得出了神,心里想,要是能把这美丽的荷花画下来,那多好哇!王冕用平时节省下来的钱买了画笔和颜料,又找来一些纸,照着湖里的荷花画。开始画得不像,可是他不灰心,天天画。后来,他画的荷花,就像刚从湖里采来的一样。[说一说] [1]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王冕是个怎样的孩子?(勤奋好学、持之以恒的人)

你想到了今天弟子规里学的哪一句话呢?(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2] 王冕只要有时间就练习画画,这就是“紧用功”;经过不懈的努力,最总他画的画就像是刚从湖里采来的一样,这就是“功夫到,滞塞通”。

[3] 看了王冕学画的故事,想想自己平时学习时还有那些地方做得不够的,今后在学习方面你会怎样做呢?(学生联系实际学习情况说一说)[贾逵问事] ——教师生动讲述

贾逵是东汉时期的经学家、天文学家。贾逵自小便聪明伶俐,喜欢读书。但家里太穷,买不起纸和笔。读书时,每当遇到好的文章和不懂的文句时,贾逵从不一扫而过,而是借来笔墨将这些内容记在门扇、屏风和自己制作的竹简、木片上,然后找机会向人请教。就这样,一边读,一边记,一年之后,前人写的书籍,他几乎都读遍了。随着不断地学习,他的学识越来越渊博,同他接触过的人都说他是当今奇才,无人能同他相比。[说一说] [1]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贾逵是个怎样的人?(爱学习、善于思考、好问)

你想到了今天弟子规里学的哪一句话呢?(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2] 从贾逵的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今后你在学习中会怎样做呢?(学生联系实际学习情

况说一说)

2、回顾情景,依理明义 [再议明明] 同学们:王冕让我们明白了要做一个勤奋好学、持之以恒的人;贾逵让我们懂得了要善于思考、好问求真。现在我们对照弟子规的要求再来看看明明,他有那些地方时没有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做的呢? 【议一议】

评析:老师根据学生的思考与辩论,相机录导,(四)实践拓展、延续学习

1、了解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读一本书,摘录下其中精彩的内容,以备日后翻阅;读书时的疑问随时记下来;对书中的观点加以点评;针对书中的某一话题引申开去,记下自己的想法,这都是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勤读书,同时还要多动笔,不仅可以帮助你记忆,还能让你读书更用心,得到更多的收获。让我们养成边读书边记笔记的好习惯吧。

2、情境创设,实践导行

我们就用上刚才的读书笔记中的方法写下你今天学习了弟子规第三十七课的想法。

(五)总结全文,激励实践

同学们,《弟子规》不但教给我们做人的准则,还教给我们学习的方法。我们不只是在课堂上诵读,更应在生活中使用这些好的学习方法。在请同学们起立,让我们再次诵读,《弟子规》让我们用响亮的声音读出我们践行的信心。配乐诵读:

课文韵文

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五、板书设计

第三十七课 勤奋学习持之以恒 善于思考 好问求真

附教材内容 第三十七课

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第二篇:弟子规二十七课教学设计

《弟子规》第二十七课教学设计

上饶县第一小学 廖淑珍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二十七课围绕“做人”这一主题,通过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韵文“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从行为要求上看,希望人和人之间要学会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意在告诉人们要只有成为一个行为高尚的人才能得到人们的敬重;“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意在让人们做一个有才学的人,这才是人们所敬佩的。释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为学生自读自悟提供了重要的课程资源。拓展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揭示了课文内容的现实意义,又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做出了重要指示,提升了学生思想认识的高度。故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以李广的事例诠释“只有心中有国家、人民的有德之人,才能赢得人民的爱戴和称赞。”这一高尚的道德品行,体现出《弟子规》对人的德性和才学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方法有层次诵读文本,对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

2、读中感悟,结合图片与故事读中理解“爱”的层次,“行高”“才高”的具体内涵,从韵文中得到要做人的思想认识。

3、激发学生要立志成才的美好愿望,从小立下做德才兼备的人的远大志向。

4、陶冶情操,诵读中感受古代韵文的音韵之美,内涵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设计理念

1、以“人”字为主线,层层揭示。紧扣“做人”这一主题,根据诵读入韵、读文明意、悟理

导行三层教学目标,相机设立猜字活动,揭示题义;分层渐入,诵读成韵;读文会意,明理导行;回到生活,立志做人教学四环节。层层揭示做人的内涵,促进知行合一。

2、以人为本,四化结合。确立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为主线的教学策略,轻松地理解韵文、感悟内涵、践行于生活。以猜甲骨文的“人”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读准韵文的字音、节奏、掌握配乐朗读的方法。借助图片、故事,在图片、故事中理解文本意思,在故事中引发思考,在故事中激发学习情趣,体现教学故事化。回归生活,用笔写下心中的志向,实现知行合一,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目标。

四、教学流程

(一)猜字活动,揭示题义

1、猜字活动,激发兴趣

A、前不久有位书法家送给老师一幅字,这是一个古代的汉字,谁认识?(出示甲骨文的“人”字,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B、出示“人”字的演变过程,揭示猜字活动的答案。C、请同学们为人字组词

2、相机引导,揭示题义。

根据学生组词的情况,揭示怎样做才是才是一个让人们满意、对人类有益的人呢?让我们一同走进《弟子规》第二十七课去感悟吧!

(二)分层渐入,诵读成韵

1、读准韵文

A、出示苏轼的话“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告诉学生《弟子规》就是这样的经典的“旧书”多读、深思后其中的道理你就明白了。

B、教师配乐范读,为学生读准字音做好铺垫。C、学生个别读文指导学生读准韵文的字音。

2、读出节奏

A、男女生对读,适时指导读的节奏。

B、师生对读、同桌对读,适时指导,相机激励。

3、读出韵味

A、播放一段古筝音乐让学生听一听,想想配上这样的音乐该怎样读? B、请学生试着读一读,根据学生表现情况适时指导并给予表扬。C、学生齐读,进一步强化诵读。

(三)读文会意,明理导行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你读懂了这几句话的意思了吗?我们一起来学习韵文。

1、解读“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

A、出示“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哪个字的意思不懂的可以提出来。学问学问有学就要有问。(学生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解答)

B、同学们你们看这里的爱字该怎么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爱是关爱、友爱的意思)C、现在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吗?我们理解古文时可以将古文翻译成我们现在通俗一点优美一点的句子理解。(让学生尝试自己理解意思,说完后再出示正确的意思)

2、联系生活,立爱做人 [说一说] [1]生活中有没有关心爱护过别人,或是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和爱护呢?你当时有什么感受呢?

[2]那你有没有将你的关心和爱心给予过你不认识的人呢?

[3] 教师引导:08汶川地震为了让那里的孩子早日重反校园我们献了爱心,今年西南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旱灾我们也行动起来了,因为天同覆,地同载。04年印度洋海啸中被摧毁的房子,许多家庭家破人亡,面对这一切我们举国上下都行动起来了孩子、军人、街头百姓、企业等等都为他们早日重建家园献出了一份力,今年海地地震我们更是责无旁贷。[4] 我们的爱心还跨越国界,飞越大洋,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做呢?

[5] 点评:我们不但要关心帮助我们身边的人、认识的人,我们还要关心帮助那些有困难但我们却不认识的人,因为天同覆,地同载。让我们做个心如天地宽,博爱大众的人。

3、故事引路,感悟做人

除了心中有爱,我们还要做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历史故事,在故事中也许你会得到启发。

[孔子拜师] ——视频播放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

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说一说]

[1] 故事中的孔子是个怎样的人?(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不怕吃苦、彬彬有礼)老子又是个怎样的人?(诲人不倦、爱护晚辈)

【理解;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虽然孔子和老子的样貌没有人记得清了但是他所拥有的一些美好的品质却变成了故事教育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他们用自己高尚的行为赢得了后人的尊重,这就是: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现在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了吗?(从三个“高”字入手引导学生理解)

[2] 我们从心中敬重老子、孔子除了他们拥有高尚的品质,还佩服他们什么呢?(才学丰富)

【理解: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孔子和老子都是才学丰富的人,他们的学问影响了我们中华民族2500多年啊,古代的帝王只要路过孔子的家乡曲阜都要将祭拜孔子作为头等大事,他在人们心中的名声很大,人们都十分佩服他。这就是: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从三个“大”字入手引导学生理解)

[3] 孔子和老子既有丰富的才学又有高尚的品行,除了孔子和老子你还知道哪些人是品质高尚的或是才学丰富的人呢?

[4] 总结:只有做一个有德有才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称赞。

(四)回到生活,立志做人

A、同学们学了今天这篇课文,你们又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呢?你又准备怎样做呢?请

拿起你的笔将你的志向写在有远大志向的鸿鹄上。

B、宣读自己的志向。

C、在黑板上放飞自己的志愿,让鸿鹄带着你的志愿高飞。

(五)延伸生活,努力践行

同学们只要我们做一个心中有爱,行为高尚的人我们就可以无愧与苍天,如果我们还拥有丰富的才学我们便可以立于人群,立于大地,我们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现在请同学们起立,再次走进课文,为了我们心中的远大志向,行动起来。配乐诵读: 课文韵文: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五、板书设计

第二十七课

行 才

高 大

附教材内容 第二十七课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第三篇:弟子规展示课教学设计

《弟子规》第二十六课 无心非

沈尚娟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二十六课是第五章《信》当中的片段,文字浅显,读之琅琅上口。韵文前部分“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描述了人犯错误是两种情况,后部分“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概括了人对待错误的两种认识与态度,旨在教育学生明辨是非,知错能改。文后《割发代首》的故事取自经典,在思想道德教育和拓展延伸方面意义深远。

二、设计理念

1、以读促悟。首先借助注音,读准韵文;用多种朗读促进学生理解含义;再是读熟练,读出韵文的音律感;最后是品读,读出韵味。以上步骤,层层推进,紧密相连,并以教师的合理评价与有效指导穿插其中。

2、故事、名言、生活相结合,互促互化。以教学故事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至理名言丰富教学情境;以内容生活化夯实践行训练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朗读韵文,对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读中感悟,结合释文与故事读中理解的行为要求,从传统文明的行为准则中感悟传统道德行为对人的积极影响。

2、能联系生活实际,反思自己的行为,学习知错能改的品质。教学重点:感悟韵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内容: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想听故事吗?老师就为大家讲一个故事。话说东汉末年,丞相曹操统领三军,他的军队军纪十分严明。一次,曹操率大军出征,经临一片麦地,曹操便传下令去,谁要是 践踏麦地,格杀勿论。正不巧,途中,曹操自己的马却因受惊窜入了麦地,践踏了一大片麦子,曹操即刻叫来执法官,要求按军法处置,此事,执法官十分为难。

2、执法官会如何处理呢?你会原谅曹操吗?他会原谅自己吗?请同学们想想故事的结尾会怎样。(生汇报,师揭示《割发代首》的故事)

3、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印证了那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指名读,师解释含义。

4、人犯错误是必然的,关键看你对错误的认识与态度。揭题。

二、诵经典,悟经典

1.师课件出示教学内容(带拼音的),让生借助拼音自读,不会的同桌互相帮帮。要求:字正腔圆

2.去掉拼音再读一读。要求:读熟练 3.展示读。

4.多种方式读(变换节奏读,拍手读,同桌读,男女赛读,小组赛读)。

三、故事诠释,读文明意 1.释文结合,读文知意 2.故事激情,引导理解文意,明理辨非 3.欣赏视频动画理解意思。

四、拓展

1、请同学们欣赏动画《负荆请罪》。(知错就改)

2、指名:你想对廉颇说一句什么话?(生…

…)用今天学的一句话说。(过能改,归于无)

3、师讲述故事。(小错不改酿成大错,后悔莫及)

4、出示课件一些不文明的行为的图片。指名一人评价他的行为,用书上的一句话来说

5、老师自己犯错时常用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的一句话来勉励自己(出示,生读)“一个人知道了自己的短处,能够改过自新,就是有福的。” 我把这里的福理解为幸福,你有过这样幸福的体验吗?

五、生活介入,明理导行

1、你犯过什么错误吗?是有心还是无意?之后你是怎么做的?

生交流汇报。

2、小小芝麻官:(课件)

议一议,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为什么?

小明和小军在陈阿姨窗前踢球,不小心打碎了玻璃,他俩立即向陈阿姨认了错,还给陈阿姨送来了玻璃。从此以后,小明再也不在别人家的窗前踢球了。小军仍在那儿踢球。

六、诵读

1、快板诵读

2、配乐自由诵读

第四篇:弟子规二十七课教学设计

《弟子规》第二十七课教学设计 弟子规》
上饶县第一小学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二十七课围绕“做人”这一主题,通过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的设 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韵文“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从行为要求 上看,希望人和人之间要学会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意在告诉人们要只有成为一个行为高尚的人才能得到人们的敬重;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意在让人们做一个有才学的人,这才是人们所敬佩的。释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为学生自读自悟提供了重要的课程资源。拓展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揭示了课文内容的现实意义,又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做出了重要指示,提升了学生思想认识的高度。故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以李广的事例诠释“只有心中有国家、人民的有德之人,才能赢得人民的爱戴和称 赞。”这一高尚的道德品行,体现出《弟子规》对人的德性和才学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方法有层次诵读文本,对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

2、读中感悟,结合图片与故事读中理解“爱”的层次,“行高”“才高”的具体内涵,从韵文 中得到要做人的思想认识。

3、激发学生要立志成才的美好愿望,从小立下做德才兼备的人的远大志向。

4、陶冶情操,诵读中感受古代韵文的音韵之美,内涵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 化的情感。

三、设计理念

1、以“人”字为主线,层层揭示。紧扣“做人”这一主题,根据诵读入韵、读文明意、悟理

廖淑珍

导行三层教学目标,相机设立猜字活动,揭示题义;分层渐入,诵读成韵;读文会意,明理导 行;回到生活,立志做人教学四环节。层层揭示做人的内涵,促进知行合一。

2、以人为本,四化结合。确立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为主线的教学策略,轻松地 理解韵文、感悟内涵、践行于生活。以猜甲骨文的“人”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 读准韵文的字音、节奏、掌握配乐朗读的方法。借助图片、故事,在图片、故事中理解文本意 思,在故事中引发思考,在故事中激发学习情趣,体现教学故事化。回归生活,用笔写下心中 的志向,实现知行合一,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目标。

四、教学流程

(一)猜字活动,揭示题义 猜字活动,1、猜字活动,激发兴趣 猜字活动,A、前不久有位书法家送给老师一幅字,这是一个古代的汉字,谁认识?(出示甲骨文的 “人” 字,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B、出示“人”

字的演变过程,揭示猜字活动的答案。C、请同学们为人字组词

2、相机引导,揭示题义 相机引导,揭示题义。题义 根据学生组词的情况,揭示怎样做才是才是一个让人们满意、对人类有益的人呢?让我们 一同走进《弟子规》第二十七课去感悟吧!

(二)分层渐入,诵读成韵 分层渐入,1、读准韵文 读准韵文 A、出示苏轼的话“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告诉学生《弟子规》就是这样的 经典的“旧书”多读、深思后其中的道理你就明白了。

B、教师配乐范读,为学生读准字音做好铺垫。C、学生个别读文指导学生读准韵文的字音。

2、读出节奏 读出节奏 A、男女生对读,适时指导读的节奏。B、师生对读、同桌对读,适时指导,相机激励。

3、读出韵味 读出韵味 A、播放一段古筝音乐让学生听一听,想想配上这样的音乐该怎样读? B、请学生试着读一读,根据学生表现情况适时指导并给予表扬。C、学生齐读,进一步强化诵读。

(三)读文会意,明理导行 读文会意 古语有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你读懂了这几句话的意思了吗?我们一起来学习韵文。

1、解读“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 解读“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 A、出示“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哪个字的意思不懂的可以提出来。学问 学问有学就要有问。(学生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解答)B、同学们你们看这里的爱字该怎么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爱是关爱、友爱的意思)C、现在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吗?我们理解古文时可以将古文翻译成我们现在通俗一点优 美一点的句子理解。(让学生尝试自己理解意思,说完后再出示正确的意思)

2、联系生活,立爱做人 联系生活,[说一说] 说一说] [1]生活中有没有关心爱护过别人,或是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和爱护呢?你当时有什么感受 呢?

[2]那你有没有将你的关心和爱心给予过你不认识的人呢? [3] 教师引导:08 汶川地震为了让那里的孩子早日重反校园我们献了爱心,今年西南地区 遭受百年不遇的旱灾我们也行动起来了,因为天同覆,地同载。04 年印度洋海啸中被摧毁的 房子,许多家庭家破人亡,面对这一切我们举国上下都行动起来了孩子、军人、街头百姓、企 业等等都为他们早日重建家园献出了一份力,今年海地地震我们更是责无旁贷。[4] 我们的爱心还跨越国界,飞越大洋,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做呢? [5] 点评:我们不但要关心帮助我们身边的人、认识的人,我们还要关心帮助那些有困难但 我们却不认识的人,因为天同覆,地同载。让我们做个心如天地宽,博爱大众
的人。

3、故事引路,感悟做人 故事引路,除了心中有爱,我们还要做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历史故事,在故事中也许 你会得到启发。[孔子拜师] ——视频播放 孔子拜师] 视频播放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 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 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 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 “老人 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 些纳闷。孔子连忙说: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 “你就是 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 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

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说一说] 说一说] [1] 故事中的孔子是个怎样的人?(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不怕吃苦、彬彬有 礼)老子又是个怎样的人?(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理解;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虽然孔子和老子的样貌没有人记得清了但 是他所拥有的一些美好的品质却变成了故事教育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他们用自己高尚的行 为赢得了后人的尊重,这就是: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现在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 思了吗?(从三个“高”字入手引导学生理解)[2] 我们从心中敬重老子、孔子除了他们拥有高尚的品质,还佩服他们什么呢?(才学丰 富)【理解: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孔子和老子都是才学丰富的人,他们的学 问影响了我们中华民族 2500 多年啊,古代的帝王只要路过孔子的家乡曲阜都要将祭拜孔子作 为头等大事,他在人们心中的名声很大,人们都十分佩服他。这就是:才大者,望自大;人所 服,非言大。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从三个“大”字入手引导学生理解)[3] 孔子和老子既有丰富的才学又有高尚的品行,除了孔子和老子你还知道哪些人是品质 高尚的或是才学丰富的人呢? [4] 总结:只有做一个有德有才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称赞。

(四)回到生活,立志做人 回到生活,A、同学们学了今天这篇课文,你们又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呢?你又准备怎样做呢?请

拿起你的笔将你的志向写在有远大志向的鸿鹄上。B、宣读自己的志向。C、在黑板上放飞自己的志愿,让鸿鹄带着你的志愿高飞。

(五)延伸生活,努力践行 延伸生活,同学们只要我们做一个心中有爱,行为高尚的人我们就可以无愧与苍天,如果我们还拥有 丰富的才学我们便可以立于人群,立于大地,我们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现在请同学们起立,再次走进课文,为了我们心中的远大志向,行动起来。配乐诵读: 课文韵文: 课文韵文: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五、板书设计

第二十七课 第二十七课 爱 行 高 才 大

附教材内容

第二十七课 第二十七课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第五篇:弟子规教学设计

《弟子规》——入则孝之亲有过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共分为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等五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求学等时应有的礼仪和规范。《弟子规》三字一韵,节奏感强,非常适合低年级儿童学习与诵读。

入则孝是学习《弟子规》的第一部分,同时也是学习其它内容的基础。所谓“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孝心,才算具备了做人之“根”。本课就是从孩子对父母的“孝心”入手,通过讨论,联系实际等各种活动从而延伸出学生对长辈,对他人的尊敬,感恩之情。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几节课对《弟子规》的学习,我发现孩子们兴趣盎然,乐于读诵。但是在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方面还存在欠缺,生活、学习行为方面进步不够明显。本堂课的学习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有针对性的各个任务型活动的有效开展,让学生能够把想、说、做结合在一起,从而培养学生能够活学活用,解决现实中一些常见的问题能力,同时也引导他们能够把“孝心”升华,开展出对他人,对这个社会感恩之情。

(三). 教学目标:

1、了解《弟子规》的常识,通过学习能熟读并理解入则孝部分中的“亲有过,谏使更,怡无色,柔无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这句话。

2、通过看动画、看故事,小组的讨论活动,初步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父母及长辈的尊敬,感恩之情。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巩固常识 课前大热身

播放音乐,做《弟子规》体操。

(设计意图: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配乐吟诵《弟子规》是让孩子感受浓郁的古典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二、创设情境,导入“孝”道

播放课件:公益广告《爱心传递孝敬父母》

三、入情入境,熟读成诵

1、自由读。

2、“小老师”领读。

3、、模仿古人读书的样子诵读。

4、学生击拍读。

(设计意图:这环节是新授内容,教师从引导学生诵读入手,让学生把每一个字都读准确了,而后通过多形式的读让学生向流利诵读迈步。教师还总结了《弟子规》特点教孩子们有节奏的拍手诵读,这新鲜的诵读方式激发了学生兴趣,为学生熟读成诵打下基础)

四、品读韵文,明析“孝”义

1、刚才同学们读的都很精彩,谁来说说这篇韵文要求我们做到什么?

2、小组合作,汇报解决疑难。(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意识。)

3、师举例明理。

4、情景表演。(通过让学生观看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幕,使孩子结合自身反省自己的行为。)

观看动画《孙元觉劝父》,找一找动画中讲的是入则孝中的哪一句?齐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找一找,读一读的设计让学生与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了亲密接触。)补充故事《李世民军营夜哭》

(设计意图:通过谈感受,解释句子,听故事,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古人对父母的那种孝心,孝行。)

五、联系生活,明理导行

学生模拟小记者,采访学生生活中当父母有过错时,是如何做的。(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联系实际,学会思考,学会迁移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六、总结升华,深情寄语 播放《跪羊图》

1、观看图片。

2、谈感悟。(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图片,引导想象。激发学生对长辈,对他人的尊敬、热爱、感激之情。让学生进一步升华自己的情感。)板书设计

亲有过,谏使更,怡无色,柔无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五).教学反思

1、拓展教材,使教学内容丰富立体

《弟子规》虽然是国学经典,但时代不同,里面涉及的一些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设置教学环节,比如说说父母有过错时你该怎样做?演演在平时的生活中又该怎样孝敬父母等,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说,有事做,他们在上课时发言踊跃,积极表现,得到的知识和启迪也超越了原来的教材。

2、层层递进,提高了学生能力,升华了学生情感

在教学中,我首先通过播放音乐,做《弟子规》体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然后播放公益广告《爱心传递孝敬父母》,明确本课主题。再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让学生理解《弟子规》这篇韵文的意思,理解了之后我又设置了一个问题让他们学会活学活用,培养了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课堂上,他们能很快说出原文意思,在解决实际问题环节,他们的积极和用心超出了我的想象,基本上能很完整地解决现实问题。另外我通过让孩子们讨论父母有过错时怎样劝谏父母,平时又该怎么做?对父母之外的人应如何感恩等环节让孩子的孝心得到了升华。

3、不足之处

课前应多让孩子搜集一些孝敬父母的小故事,搜集的过程也是他们学习、行动的过程,这样在课堂上交流时效果会更好些。

下载弟子规三十七课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弟子规三十七课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弟子规教学设计

    《弟子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 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

    弟子规教学设计

    《弟子规》教学设计 武汉市江夏区法泗小学胡伟 学习目标: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学习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绎《......

    《弟子规》教学设计

    《弟子规》之“信”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 “诚信”这一行为,通过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韵文“凡出言,信为先,惟其......

    《弟子规》教学设计

    《弟子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弟子规》入则孝部分。 2.通过讲解及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孝心。 教学重点: 1.熟读成诵,感受孝心的魅力。 2.联系实际,抒发孝心。 教学过程:......

    弟子规教学设计

    《弟子规》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一、教学内容 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二、教学目......

    弟子规教学设计

    走进《弟子规》---入则孝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弟子规》入则孝(一)前4句 【教学目的】 1、背诵《弟子规——入则孝》,体会古文韵味,初步理解这些经典话语的大意。 2、感受古人......

    《弟子规》教学设计

    《弟子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学习重点: 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弟子规》教学设计

    《弟子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