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鱼水情》教案(湘教版)

时间:2019-05-15 01:02: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鱼水情》教案(湘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鱼水情》教案(湘教版)》。

第一篇: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鱼水情》教案(湘教版)

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鱼水情》教案(湘

教版)

一.[教学目标].1.在欣赏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歌曲《大红枣心甜》及《洗衣歌》所表达的民军鱼水情.2.能学会合唱《唱友最美的歌》

二.[教学重点]:体验和感受军民鱼水情

三.[教学难点]:歌曲两个声部的协调、统一。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军民鱼水情..欣赏《大红枣心甜又香》

(1)导入

观看影片《白毛女》片段。____老百姓迎接八路军解放杨各庄片段.同学们,你们看过歌舞剧《自毛女》吗?

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个片段。请大家欣赏。看了《白毛女》片段,你们看到了什么画面呢?能说说你们的感受吗

(2)介绍

(3)听赏《大红枣心甜又香》

了解歌词

师:请你们在听听刚才影片中的插曲,歌词都说了些什么?

(4)唱《大红枣心甜又香》的旋律.2.观看《洗衣歌》侵略者,河北的老百姓拿出了他们的特产____大红枣欢迎八路进叔叔。在我国的x藏老百姓又是怎样表现他们和解放军是一家亲的呢?

(2)了解歌词:说说藏族姑娘为什么安帮解放军洗衣裳.(3)跳《洗衣歌》

3.小结.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二.表现军民鱼水情..学唱歌曲.(1)初听《唱友最美的歌》.了解歌曲内容

(2)二声部学习:反复听歌曲二声部,你们听到歌曲有听声部吗?

2.学生分组随琴吆喝二声部的高低声部.3.声部合作学习.4.指导学生用打击乐给合唱伴奏

三、学唱新歌..再次聆听歌曲全曲

2.随琴用U哼唱全曲

3.听老师用四三拍子弹奏歌曲.4.指出八三拍个四三拍的共同点。___强弱规律.5.随琴唱歌词

2.演唱歌曲

(1)感情地诚唱全曲.(2)演唱全曲.加以伴奏.三.结束语.

第二篇:桂教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

义 务 教 育 课 程 标 准 实 验 教 材

音 乐 教 案

五年级 上册

任课教师:李萍

班级:五(1)——五(4)

第一单元

唱起来

编写者:李萍 教学目标:

1、感受民族歌曲的演唱风格,初步学习用方言演唱歌曲。

2、复习2/

4、3/4拍的节奏。

3、创编歌词。

教学重难点:

1、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把握好每小节的重拍。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 教学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说起唱歌都常来》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是咱们开学的第一节音乐课,先让我们和老朋友见见面吧!(板书2/

4、3/4)一起打个招呼。谁来说一说2/4和3/4的特点。(指名说)

二、节奏练习:你们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来表现一下强弱吗?一起来试一试好吗?2/4右脚踩强拍,左脚踩弱拍。3/4右脚踩一下拍,左脚踩两下弱拍。

三、学习歌曲

1、老师范唱

现在老师把这两个节拍带入歌曲当中,孩子们听好啦!

2、感受歌曲

请孩子们边听边打打拍子。

3、生按节奏读歌词

4、跟琴唱歌

5、跟录音唱

6、突出强拍的音

7、师指导感情唱

8、完整唱

四、创编歌词

五、下课

第二课时

《久不唱歌忘记歌》

一、复习

全班齐唱《说起唱歌都常来》

二、导入

同学们都听过绕口令吗?谁来读一读?侯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用方言演唱的歌曲,不过同学们要先来读一读这段绕口令,才能更好的听懂这首歌曲。

三、学习歌曲

1、师带读歌词,(绕口令)

2、录音范唱

来,我们一起来听听其他的小朋友是怎么唱这首歌的?听完这首歌有怎样的感觉?(稍快、愉快的)

3、跟琴唱

4、师指导唱

5、全班完整唱

四、下课

第三课时 《茉莉花》

一、导入

1、播放《东边升起月亮》,让学生听辨和我国哪首民歌相似?(茉莉花)

2、简介它是歌剧《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我们在下一节课将会欣赏到。

3、让学生说说他们对我国民歌代表《茉莉花》的认识、了解。

4、导入新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

二、学习新课

1、初步聆听,请学生边听边想,这首《茉莉花》的曲调可以用什么戏曲的动作来表示并说说为什么?

2、老师简介小调的相关知识。

3、请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发现歌曲中哪些地方的演唱和我们平常的演唱不一样。

4、请学生跟着老师的伴奏学唱歌谱

5、学生自己演唱歌谱。

6跟着奔走把歌词朗读一遍,并想想怎样才能把茉莉花的香、小读出来。

7、把歌词带到旋律当中试着演唱。

8、老师指导、纠错,尤其是演唱这种江南小调的咬字方面要强调。

9、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如何在歌曲中把茉莉花的清新、秀丽、小巧的风格演唱出来。

10、分小组讨论并示范,随机进行评价。

11、完整的演唱。

三、音乐创新活动——民歌新唱

1、让学生回忆一些经典老歌,在民歌节上的新唱形式,说说你听后的感受。

2、让学生讨论,如果要改编《茉莉花》的演唱风格可以改成哪些形式的。

3、分组选择改编的风格

4、分组展示。

四、随着《茉莉花》的音乐,结束新课

第四课时 《唱天谣》

一、导入

1、播放《唱天谣》同学们猜猜是什么样的乐器伴奏的?

2、介绍天琴:我们刚才听到的那首歌曲就是用天琴来伴奏的。传说在很早以前,在十万大山南麓的壮族偏人山寨里,有一对非常要好的青年人,男的叫农端,女的叫农亚,两人经常结伴上山砍柴。有一天,两人在一个岩洞口听到洞中传来悦耳的 “叮咚”之声,循声而入看见一个水潭,上面岩壁中渗出许多小水珠正向潭中滴落。他俩听着这美妙动人的乐音,顿觉心旷神怡、耳聪目明。他俩想把这神奇的声音带回山寨去,让乡亲们一起来分享。农亚想了想说道:“我们何不做一个也能发出这种声音的东西呢?”于是二人在山中找来一个葫芦壳、一根木杆,将木杆插进葫芦里,绷上野藤的细丝条,果然弹出了“鼎叮”之声,恰似“叮咚”的山泉之音。山寨里的人们听了无不拍手称赞,一位长者还以发音把它叫作“鼎叮”。乡亲们照样学做起来,鼎叮很快盛行全寨。琴声传到天上,玉皇大帝派天使下凡将农端、农亚召去,后来他俩在天上成了歌仙,终日给玉皇大帝弹琴唱歌,难得下凡。为消除乡亲们的思念,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趁天门开启之时,他俩便赶回凡间 与乡亲们聚会歌舞。平时偏人有事相求,也焚香请他们下来歌舞一番。这种活动后来成为固定形式,定名为“跳天”。直到今天,每逢壮族传统节日,偏人都要举行群众性的“跳天”文娱活动。鼎叮则是这种活动中使用的唯一乐器,故此称之为天琴。

二、学习新课

1、介绍壮族的风俗——歌圩。两个不同的壮系及其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从天琴的外形和音色进行介绍,天琴是百越壮中最古老的三种乐器之一。

2、学生初次聆听歌曲,歌曲给你带来什么感觉?

3、请学生再次聆听歌曲,边听边想歌曲还有哪些乐器伴奏的?(脚铃)

对!我们壮族的姑娘小伙个个都是能歌善舞的好手!你能模仿一下弹天琴和摇脚铃的样子吗?来,让我们跟着音乐(一小段音乐)

4、这是首多声部歌曲还是单声部的?

5、同学们,弹起天琴跳着愉快的舞步一起加入到热闹的歌圩中吧!(学生跟着音乐做动作)

三、下课

第五课时 《千年万代不断歌》

一、导入

1、同学们都知道刘三姐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

2、刘三姐是一位充满智慧、勇敢的广西姑娘,我们为她而自豪,后人把她的故事拍成了电影,就是我们都看过的经典老片《刘三姐》,这部电影还诞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歌。一起来回忆一下都有哪些?《对歌》„„„„„„

3、现在我们就来听一首假如许多现代音乐元素的《刘三姐》中的插曲《千年万代不断歌》

二、学习新课

1、初步聆听,请学生边听边想,这首《千年万代不断歌》是什么样的演唱形式?

2、请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发现歌曲中哪些地方的演唱和我们平常的听到的不一样。

3、边听边想这首歌曲使你产生了什么样的联想?

4、跟着歌曲完整唱

三、下课

第二单元

爱心满天下

编写者:李萍

1、个送爱心、培育爱心、关注人类的团结。

2、能用饱满的情绪演唱《国歌》,用深情的感情来抒发对老师、妈妈的尊敬和热爱,用欢快、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来表现小伙伴之间的友情。

3、初步掌握力度记号、三连音、换气记号等相关音乐知识在歌曲中的作用与运用。

4、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学会通过听赏不同的音乐片段去正确区分所表现的不同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音乐作品的学习和体验,歌颂爱心、进行爱心教育。

2、初步掌握力度记号、三连音、换气记号等相关音乐只是在歌曲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 教学课时: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国歌》

一、导入

每个中国人都会唱国歌,班上有哪位同学知道《国歌》的来历吗?

根据学生的了解介绍,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介绍聂耳。聂耳原名聂守信,是云南玉溪人,出生于(1912——1935)在他二十三岁的生命中创作了三十多首歌曲和一些民族器乐曲,作品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奋抗日的坚强决心,第一次表现了三座大山压迫下的中国工人阶级的英雄形象,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富于独创的艺术形式,他的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铁蹄下的歌女》《卖报歌》等。今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国歌》。

二、新课内容

1、欣赏男女生气唱的国歌

1)请用自己对国歌的理解来唱一唱这首歌。2)找出不熟悉的节奏(板书)

2、学习音乐知识

1)认识三连音:出示三连音的节奏卡,师示范。讲解“三连音”节奏型的特点

2)三连音:把一个音符的时值平均分成三等份。3)生跟着师念三连音的节奏(结合书中的节奏练习)4)讲解渐强渐弱记号在音乐中的作用

3、集体朗读歌词

4、随琴声轻声试唱歌词

5、跟着伴奏唱

三、小结 四下课。

第二课时

《童年的小摇车》

一导入

今天侯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深情的歌曲,请同学们静静的听听歌曲中唱了什么?

二、欣赏童声独唱唱《童年的小摇车》。

设问:你从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对妈妈深情的爱。)

1、再欣赏:《童年的小摇车》,要细细地品味。

1)要求:从曲调的起伏中和歌词的比喻中体验这种深情的爱。 2)回忆一些你小的时候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2、师生讨论歌曲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

1)曲调起伏大,以表示出孩子在叙述中不平静的心情。 2)为什么“我”童年最难忘的就是小摇车。

3)从妈妈爱我们的具体生动的事例中说说妈妈无私的品格。

3、聆听《童年的小摇车》,从认真聆听的神态中要表达出对妈妈们深深的敬意。、课后采访你的妈妈,听听他们的叙述。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向妈妈表示关心。

5、边听音乐边做摇童车的动作 三小结

第三课时

《互相走近》一声部 一、二声部发声练习

二、导入

同学们都学过4/3拍,让我们跟着这段愉快的旋律再次感受4/3拍。(划拍子)同学们的节奏感真好!刚才同学们感受的那段旋律就是今天咱们要学习的歌曲《互相走近》打开书本16页

三、感受歌曲

1、听录音范唱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2、听老师范唱

请你仔细听听这首好听的歌曲由那些音符组成?

四、学习歌曲

1、学习歌谱

随老师的琴声学唱谱,注意音准和节奏

2、学习歌词

3、跟着录音默唱歌曲

4、跟琴轻声唱

5、跟录音齐唱

五、小结

六、下课

第四课时

《互相走近》二声部

一、复习歌曲

全班齐唱《互相走近》一声部

三、导入

《互相走近》是一首好听的二声部歌曲,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低声部。

四、学习新课

1、仔细听录音范唱,听出低声部的同学可以跟着轻声的哼唱

2、老师弹唱低声部歌谱

3、生跟着琴轻声唱歌谱(师纠正变化音的音准)

4、生唱高声部师唱低声部

5、师唱高声部生唱低声部

6、生分声部合唱

五、小结

六、下课

第三单元 竹韵飘香

编写者:李萍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感受歌曲节奏、装饰音及变化音的音乐美,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歌唱。

2、聆听竹乐,听辩芦笙、竹相、竹二胡、竹笛、巴乌、葫芦丝等竹乐器的不同音色和风格,感受民族乐器的美。

3、了解有关竹子的相关文化知识,结合生活中的竹艺,艺术表现中的竹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唱好装饰音及变化音,掌握歌曲的民歌特色。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 教学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竹乡娃娃爱竹林》

一、诗歌导入

1、播放背景音乐,教师朗诵《翠竹儿》 翠竹儿飘,翠竹儿飘 清风吹过竹林梢; `````` 快来吹一曲“直苗苗”、欣赏竹景,感受自然美(在背景音乐中,播放竹海,竹林的vcd)

师:今天,我们走进了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觉?同学们喜欢竹子吗?

3、与竹对话,表达对竹的感受

教师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竹子的资料和信息,共同分享竹带给我的美好感受

二、学习歌曲

1、欣赏歌曲《竹娃娃爱竹林》(1)感受歌曲的民歌风味(2)理解歌词内容

(3)体验竹乡娃娃爱竹林的情感

2、学唱歌曲

(1)引导学生讨论用不同的节奏朗诵歌词,感受不同的节奏韵律 ×

××

×

× | ×

××

×

× | 竹

叶儿

哟,竹

叶儿

罗 × × ×

×

× | × × ×

×

× | 竹 叶 儿

哟,竹叶 儿

罗 „ „

(2)引导学生熟悉和跟唱歌谱,按照歌曲乐句,激发学生用拍手、拍肩、跺脚等方式表现歌曲旋律的变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采用集体、小组、个别、齐唱、分句接唱等形式学唱歌曲

三、情绪指导

1、歌曲中哪一乐句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为什么?你认为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好听呢?请你来唱一唱

2、我们跟这位同学一起唱唱他喜欢的乐句。

3、全班齐唱。

四、下课

第二课时

《侗寨狂欢夜》

编写者:李萍

一、导入

1、欣赏1998年侗族芦笙手覃国伟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的芦笙曲《侗寨狂欢夜》片段。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抒发内心的民族自豪感。

2、介绍芦笙的构造、发声原理以及这是咱们广西研制的乐器等,把芦笙实物带到课堂让学生观察。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好听的芦笙曲《侗寨狂欢夜》

二、欣赏歌曲

初听音乐:导学生体验乐曲优美的情绪,感受两个不同乐段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情绪。

师:请同学们静静的聆听,边听边想这首乐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根据不同的感受请你为旋律分段。

再听音乐:分段欣赏,引导学生哼唱A、B两段不同的旋律,体会不同的音乐情绪。

师:我们一起来把A段的旋律哼唱一遍,请你大胆的描述一下音乐中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

师:跟着录音哼唱B段,也说一说B段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复听音乐:让学生尝试用身体随着音乐的韵律做动作。

师:来!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做做动作,可以是一位帅气的芦笙手,也可试试当一个能歌善舞的侗族人!

三、小结

四、下课

第三课时

《弥渡山歌》

编写者:李萍

一、复习全班齐唱《竹乡娃娃爱竹林》

二、导入

1、介绍弥渡这个地名。

师:弥渡地处云南高原西部的大理州东南部的一个县城。它有很多美名,“花灯之乡”、“民歌之乡”、“山歌之乡”。聪明的弥渡人发明了许多用竹子做的乐器如:竹笛、竹相、竹二胡等,我们把它们称为竹乐。竹乐里的乐器音色各不相同,可以单独演奏也可以合奏,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竹乐合奏《弥渡山歌》吧!

三、欣赏乐曲

初听音乐:引导学生体验乐曲优美的情绪,感受两个不同乐段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情绪。

师:请同学们静静的聆听,边听边想这首乐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再听音乐:分乐器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竹乐器的音色。

竹笛——嘹亮明快,竹相——低缓深沉,竹二胡——纤细委婉。

复听音乐:边听音乐边作画。

四、小结

五、下课

第四课时

《云之南》

一、复习歌曲

全班齐唱《虫儿飞》

二、导入

给学生介绍云南,初步了解云南这块土地上蕴含着的丰富的音乐舞蹈文化,和同学、老师一起交流,谈论自己对云南的了解。

三、欣赏歌曲《云之南》

初听音乐:介绍同名专辑以及作者等。

再听音乐:请同学们跟随音乐哼唱旋律,并且即兴起舞。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创编舞蹈动作,并表演。

四、小结

五、下课

第四单元

原野的回响

编写者:李萍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红蜻蜓》和《牧场上的家》感受歌曲优美、深情的情绪,能用优美抒情、富于力度变化的歌声演唱歌曲。

2、学习4/

2、4/3拍的指挥图式,并尝试跟随老师进行指挥。

3、通过活动“欢乐牧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创编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和二声部合唱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学习兴趣,提高合唱能力。

2、两个声部之间的合唱能协调、均衡。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 教学课时:六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红蜻蜓》 一、二声部发声练习

二、复习二声部歌曲

全班齐唱《互相走近》

三、导入

童年是多彩的,有这样一首歌曲,不知它会让给你想起怎样的童年趣事?

四、感受歌曲

1、聆听范唱

师:孩子们听完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这么优美的旋律唤起你对童年的哪些回忆?

2、作品分析:这是一首在日本家喻户晓的儿童合唱歌曲,歌曲是描写少年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后来大人们也喜欢唱,又成了他们回忆美好童年的歌曲。旋律优美深情,简短的三段歌词,却将童年美好的情景生动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心情再听一遍。、师范唱学生跟着音乐划三拍子的指挥图 师:大家知道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曲吗?

师:请你们伸出右手随着老师的歌声划划三拍子。

五、学唱歌曲

1、用LU音哼唱歌曲旋律(纠错)

2、有感情朗读歌词,(注意字正腔圆)

3、跟录音在心里默唱

4、跟录音轻声唱

5、跟老师的钢琴轻声唱

6、全班齐唱

六、小结

七、下课

第二课时

《红蜻蜓》二声部合唱 一、二声部发声练习

二、复习歌曲

全班齐唱《红蜻蜓》一声部

三、歌曲情绪指导

1、复习力度记号

2、按歌曲标的力度记号来演唱

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4、把力度记号处单独抽出来唱,师指导 四、二声部练习

1、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学唱二声部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范奏二声部曲调。学生用指挥图式边划边轻轻哼唱各自曲调。

(2)二声部学生各自自学曲调(坚持用指挥图式)。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唱稳、唱准。

(3)各声部自学成果反馈,教师适时指导、纠正。(4)用“呣”唱二声部合唱,相互倾听效果。

(5)在“呣”的基础上唱歌词。为了打好二声部的基础,可以是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唱“呣”,这样交换一、二次,既能使该声部唱得很流畅熟练,又能从中获得二声部的效果。

(6)完整地唱好第一段歌词,二声部注意和谐。

2、全班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音准、声部和谐。

五、小结

六、下课

第三篇:人教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人教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五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与任务: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这个阶段我会注重作好以前和今后知识的衔接工作。我会采取多种方式策略,帮助学生自己熟练的应用所学过的知识。并要注意避免学生厌烦枯燥的乐理知识的学习,采取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边玩边学。

二、教学分析:

1、唱歌是学习一些适合小学生延演唱的中外优秀歌曲。注重学生用力度、速度的变化手段表现歌曲情感,能够独立、自信地唱歌。

2、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丰富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3、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去学习。避免单纯而枯燥的讲授,要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

4、综合训练为本课本的重要特色之一,旨在通过某一种形式(如歌唱发声、节奏、律动、乐器演奏、音高听辨、节奏与旋律的排列和音乐创作等)的练习、达到多种技能训练或知识运用的要求,依照各课教学目的、既抓住训练重点,又要有所兼顾,充分发挥每一条练习中所包含的训练作用。

三、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一、西部风情

第一、二课时(拉萨谣)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拉萨谣》体验西藏民族风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高远深邃的感情。

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课时:共两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2、学习新歌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A、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

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在可课前进行)。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A、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

B、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

C、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

(3)学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4)学习歌曲的歌词。

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

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

3、小结

(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3)指出下一节课的任务或课下的乐器练习任务。

第三课时(欣赏 北京喜讯到边寨)

一、教学内容:

1、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2、复习唱好《拉萨谣》

3、聆听《东北秧歌》

4、练习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

二、教学目标 :

1、让学生感情丰富唱好《拉萨谣》

2、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苗族、彝族音乐风格

3、学跳秧歌的基本舞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管弦乐曲,曲调欢快、热烈。

四、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藏族歌曲《拉萨谣》,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复习,要唱得更好一点。”

2、学生齐唱。

(二)开始上课

1、跟录音演唱。

2、难点指导,跟伴奏带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过渡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师:“演唱完畲族歌曲,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曲子《北京喜讯到边寨》。”

4、让孩子看着简谱聆听,感受三部分七个主题的音乐旋律。

5、让学生谈谈听后感,教师总结。

6、完成听听想想问题。

7、聆听《东北秧歌》,让学生猜猜此音乐的舞种。

8、引出“秧歌舞”。

9、教师示范跳“秧歌舞”,学生喊口令。

10、动作分解教学……

11、结束。

第四、五课时(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学目的:、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2、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3、教育学生应热爱祖国大家庭,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美丽。课时:共两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我们来做一 个游戏:播放一 段“少数民族服饰展”片断,请同学们抢答他们分别属

哪个少数民族?将学生说的各种答案总结归纳,并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鼓励 表扬。

二、引入新课:

1、由学生的回答引入:

师:我们的祖国是一 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谁知道三峡在哪儿呢?

2、学生发言引入教学。

三、激情参与(视唱):

1、播放歌曲。

2、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轻声哼唱: 注意:(1)强调正确坐姿。

(2)可先放慢速度练习,较熟练后将速度还原。

(3)老师将其有休止符的地方用连音来弹奏,请学生感受效果有何不同?因此,演唱时应把握好连音与休止符的细致要求。

(4)唱“啦”,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弹性及气息的支持。

四、学唱歌曲:、师:除了我们以前了解过的汉族歌舞音乐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等待着我们去了解,那么首先我们就来完整欣赏一 首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想不想听老师为大家演唱一 遍啊?

(1)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2)歌曲的风格特点:少数民族音调、师:请同学们试着跟琴轻声哼唱一 遍(或者二到三遍),可分为三部分哼唱,注意:a、休止符b、装饰音。、引导学生发现前面的发声练习就在歌曲之中,由此分析此首歌曲的结构。4、教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一 歌(1)完整视唱旋律。

(2)根据感觉分析的歌曲结构特点,分段学习此歌,特别注意B段衬词的演唱。(3)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此歌,(4)完全熟练以后,三段作对比,进行力度、表情、速度变化。让学生感觉力度、表情、速度变化。对音乐表现的影响。

(6)通过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单元 古诗新唱

第一、二课时 梅花 教学目标:

1、用气息支持唱歌,学习浮点音符的唱法。

2、有感情地背唱歌曲。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D2/4

222 55┃66 5┃02 56┃6?2 ┃5 —┃5—║

二、学唱新歌

1、听录音

2、问:内容情绪是什么?此歌适合在何重情况下唱?

3、找出曲中的浮点音符节奏,并作上记号,哪个同学来试唱一下,(注意X?X中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4、第二次听录音,要求学生轻声哼唱。

1、“开火车”,听一句旋律,唱一句歌词,唱的好的同学予以表扬。2、放慢速度跟琴唱第一段 3、请个别视唱第二段 4、分组唱 5、练习齐唱。

第三课时 静夜思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静夜思》,能有气息支持、有感情地唱歌。2、能唱好歌曲中的圆滑音。

3、学习4/4拍节奏特点,学会4/4拍指挥式,能变作指挥式边唱歌。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C-F 2/4 ▼▼▼▼ ▼▼▼▼ ╭——╮ 5555┃6531┃3 2┃1 —║ lalalala lalalala la

二、学唱新歌

1、听录音

2、问:内容情绪是什么?此歌适合在何重情况下唱?

3、学唱曲谱

4、看谱,并听琴音

5、找出旋律特点。

6、听琴音,学唱歌曲。

7、“开小火车”将全曲分为11个乐句,每个学生唱一句,先听后唱,不妥之处其余同学补充。

8、分段唱:第一乐段——男生。第二乐段——女生,副歌——男女生齐唱

9、练习齐唱歌曲。

10、学习了解4/4拍节奏特点,“强、弱、次强、弱”。

11、学习4/4拍指挥式。

12、练习边做指挥式,边唱歌曲。

13、小结。

第四课时 古诗朗诵演唱会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读唐诗》。

2、通过朗诵演唱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知道诗与歌的联系。教学设计:

一、发声练习: 1=C-F 2/4

▼▼▼▼ ▼▼▼▼ ╭——╮ 5555┃6531┃3 2┃1 —║ lalalala lalalala la

二、学唱新歌

1、听录音欣赏歌曲《读唐诗》。

2、再次欣赏找一找歌曲的特点。

3、根据标题,用自己的话来描绘场景。

4、第三次欣赏,要求跟谱轻哼,以加深印象。

5、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演唱活动。

6、小结。

第三单元 美丽的草原

第一课时 欣赏 《天堂》、《牧民的一天》 教学目的:

1、欣赏音乐,学习用点、线和色彩画感受,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听音乐,画感受,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

三、听记:(简单的旋律)1=F2/4

1 12┃(32 3)┃5653┃2 —┃(2532)┃(12 3)┃2161┃5 -║

方法:A、师奏F大调音阶(上引、下行)生仔细聆听,并分析拍号。

B、师旋律奏一遍,生随音乐用手指划拍(学生应规定速度)

C、师重复弹,生记下各音

D、师再次弹奏,生同时默唱、校正、纠错

E、将听记内容唱一唱

四、念念拍拍:

导入:刚才老师测查了同学们的听音导入:刚才老师测查了同学们的听音考考大家。

(出示小黑板)

(1)X XX┃XXX┃XXX XX┃X -║(2)X?X XX┃XX X┃XXXX XX┃X -║ A、分析拍号后,生自行准备,1-4组第一条,其余的第二条。

B、请个别生念念拍拍,(注意:XXX,XXX XXXX较难),后集体评议

C、要求匀速进行节奏练习,整体的可由慢到快。

对照下面三组节奏,按老师所拍的先后次序,把序号填写在括号里:()XXX XX┃X -║()X XX┃X X X║

()XXXX XX┃X

-║

方法:A、请个别学生上面拍打,其余评议是否正确。

B、生自由练习

C、听老师打节奏,将序号填在相应的小括号中。

D、按序号连起来练习

五、欣赏歌曲《天堂》。

1、播放歌曲。

2、讨论: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讨论:A、歌曲具有哪个民族特色?

B、歌曲曲调由两部分第一部分优美、深情表现了对家乡的赞美,第二部分高亢、充满激情,表现了对家乡的无比热爱,这种变化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4、第三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边听边用曲线画,感受音乐的起伏变化。

5、完成17页填空练习,并练习唱一唱。

六、欣赏歌曲《牧民的一天》。方法同上。

七、小结。

第二课时 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美丽的夏牧场》培养学生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会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的美。

2、了解哈萨克相关的音乐文化。

教学过程:

一、了解新疆哈萨克族风情

1、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第二遍听赏,同时出示歌词师:我们一起看看这首歌曲的歌词,唱到了什么山,什么河,哪些景色,你觉得这是哪个地方?

3、结合这些景致,你觉得是哪个民族?

4、介绍新疆哈萨克族师: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手鼓(出示图片)

5、边听音乐边打节奏 聆听音乐,说说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听赏并说说歌曲中唱到的景致。学生欣赏画面学生拍打铃鼓(随意的)跟随老师的节奏打一打铃鼓。4/4 0 x 0 x 0 xx x x | 通过学生听一听、看一看,直切本课主题。多媒体课件的播放视听结合,使学生产生好奇。结合民族音乐文化(手鼓等演奏),让学生走进哈萨克族的神奇土地,使学生在了解歌曲的同时培养了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歌教学

1、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请同学们一起来哼唱旋律,同时观察旋律中哪个音出现的最多。

2、师:是的,在歌曲中,以“6”音为主的旋律都给我们感觉比较优美,再加上中速的演唱速度,让歌曲更加抒情了。

3、我们一起来唱第一段歌词,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地方。

4、师: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声再把第一段歌词完整地唱一遍,你能找出你觉得最抒情的一句吗?为什么?讲述音乐知识“⌒”

6、单独哼唱“啊”(第三乐句)指导声音。

7、师:同学们,这段歌词中出现了“阿肯”一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8、解释“阿肯”、相关音乐文化。

三、分析处理歌曲

1、总结旋律结构特点,出示图谱。(1)师:我们完整的把歌曲演唱一遍,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乐句,你能用自己的图谱来表示吗?(2)老师出示图谱 ○ ○

2、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3、二度范唱师:我们的这首歌也可以用这种形式来演唱,请听。

4、师:如果加快速度,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5、放歌曲《玛依拉》(课件)师: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哈萨克民歌《玛依拉》,与《美丽的夏牧场》作一下比较。

四、总结。

第四单元 欢快的舞步

第一课时

欣赏 大河之舞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大河之舞》,感受爱尔兰民族的热情奔放。

2、结合相关资料,了解爱尔兰民族特色和踢踏舞。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

2、讨论: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介绍爱尔兰民族音乐舞蹈传统特色。

4、播放《大河之舞》音像资料,进一步感受爱尔兰音乐、舞蹈的热情奔放。

5、跟着电视学跳踢踏舞。

6、再听音乐,感受乐曲节奏的变化。并让学生用踢踏的形式表现出来。

7、小结。

第二课时

活动:稍息 立正 站好 教学目标:

1、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热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韵律操,表现音乐。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

2、听赏范晓萱翻唱的歌曲《稍息 立正 站好》。初步感受乐曲的热烈和强烈的节感。

3、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第二段。

5、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

6、各组表演。

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排动作。

8、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9、小结。

第三课时

大家一起来 教学目标:

1、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热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韵律操,表现音乐。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

2、听赏孙悦演唱的歌曲《大家一起来》。初步感受乐曲的热烈和强烈的节感。

3、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5、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

6、各组表演。

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排动作。

8、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9、小结。

第五单元 绿色的畅想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地球村”的含义,关注世界和平事业和绿色事业,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育学生热爱世界和平保护绿色环境。

2、学会《手拉手,地球村》。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知道“地球村”是什么意思?

2、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3、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4、听歌曲教唱录音(合唱)。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二、学习新歌《手拉手,地球村》。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

3、学习歌曲的曲调。

三、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绿色的歌谣》。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绿色的歌谣》,能有气息支持、有感情地唱歌。能唱好歌曲中的圆滑音。

2、学习拍节奏特点,学会打拍指挥式,能变作指挥式边唱歌。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

二、学唱新歌《绿色的歌谣》

1、听录音

2、问:内容情绪是什么?此歌适合在何重情况下唱?

3、学唱曲谱,找出旋律特点。

4、听琴音,学唱歌曲。

5、分段唱:第一乐段——男生。第二乐段——女生,副歌——男女生齐唱

6、练习齐唱歌曲。

三、展示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小乐队合奏《森林狂想曲》。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森林狂想曲》的音乐,能用竖笛或口风琴吹奏A段主题。

2、通过听《森林狂想曲》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藏族、音乐风格。

3、初步进行合奏《森林狂想曲》提高演唱的质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

二、初步欣赏《森林狂想曲》。

1、初听音乐。(教师简介)

2、让学生熟悉A、B、C各段的旋律。

3、教师分别用电子琴或竖笛演奏A、B、C各段的旋律。使学生听到音乐就能知道是A段还是B段或C段。

4、复听完成课本上的第一个练习。

5、这首乐曲有许多地方运用了“音效”即实地录制的声音,加强了真实感,使人身临其境。(分小组共同探讨、创造、分工)。

三、选择两或三个小组与教师合作,共同演绎《森林狂想曲》。

四、在口风琴或竖笛上学习吹奏“mi”,“fa”,“sol”三个音。

五、随教师用较慢的速度学习吹奏《森林狂想曲》A段的旋律。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唱好《绿色的歌谣》;演绎《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感情丰富唱好《绿色的歌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复习歌曲《绿色的歌谣》

1、跟录音演唱。

2、难点指导,跟伴奏带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过渡聆听《绿色的歌谣》。”

三、复习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四、合奏练习《森林狂想曲》。

五、教师放录音,共同欣赏,评价。

第六单元 欢乐的鼓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乐曲《龙腾虎跃》。教学目标:

1、了解鼓的作用,激发学生对鼓文化的兴趣。

2、欣赏鼓乐《龙腾虎跃》。体验、感受作品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教学过程:

一、模拟激越的鼓声,为音乐伴奏。

二、教师谈话:出示实物(儿童玩具拨浪鼓、铃鼓、小军鼓、大鼓)指导学生认识乐器的名称及作用。

三、欣赏引子部分。

1、教师播放音乐的引子。

2、学生交流听到的乐曲

四、欣赏第一部分。

1、体会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回答)

2、教师引导学生学唱主题。

3、学习鼓的节奏为主题伴奏(拍手、拍腿、用铃鼓或小军鼓)

五、欣赏第二、三部分。

六、完整欣赏全曲。

七、简要介绍曲作者——鼓乐大师李民雄。

八、补充欣赏《丰收锣鼓》(民乐合奏)。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木鼓歌》。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木鼓歌》,能有气息支持、有感情地唱歌。能唱好歌曲中的休止音。

2、学习拍节奏特点,学会打拍指挥式,能变作指挥式边唱歌。

3、熟练地演唱歌曲。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课题。

1、教师播放《木鼓歌》的录音。

2、简介歌曲表现的内容。

二、学习歌曲《木鼓歌》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练习节奏:XX、XX┃X 0║XX、XX┃X 0┃

XX、XX┃XX X║XX、XX┃X 0┃

2、学习歌曲第1—4小节的旋律:注意歌曲中的休止符(第2、4、8、小节)用听唱法慢速练习。

3、学习歌曲第9—12小节旋律。

三、熟练地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

四、分组练习。

五、小组汇报展示。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学唱歌曲《木鼓歌》;欣赏小乐队合奏《森林狂想曲》。教学目标:

1、继续学唱歌曲《木鼓歌》能理解歌曲的意思。

2、进一步熟悉《木鼓歌》的音乐,熟练地演唱歌曲第二段歌词。

3、以快乐、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目标:

一、教师谈话:

二、学习歌曲《木鼓歌》

1、学习第13—18小节的旋律:注意节奏的变化:出现了后十六分节奏、弱拍上出现的八分符点音符、前十六分音符。其中有重复的地方。

2、反复练习9—18小节的旋律。

3、学习第19—21小节的旋律,注意两个重复出现的乐节。

4、第23—28小节总是出现四度的音程跳跃6—

2、2—

5、下滑音记号的唱法。

6、完整地演唱歌曲《木鼓歌》的第二段歌词

三、欣赏歌曲《木鼓歌》。

1、教师播放歌曲木鼓歌》。

2、学生欣赏音乐,加深印象。

3、分组练习展示。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鼓声传情”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鼓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2、小组竞赛活动:哪个小组知道的带“鼓”的词语多。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制作简易的鼓并创编“鼓的对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二、了解不同民族的鼓文化。

1、看录像,内容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鼓文化。

2、教师播放录像(汉族秧歌舞、维吾尔族的手鼓舞、朝鲜族的长鼓舞、傣族的象脚鼓舞)

3、学生分成小组活动。把商量的结果告诉大家。

4、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到各组指导

三、展示活动。

四、教师进行小结

第七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各项音乐活动。

2、通过实践活动——欣赏、摸唱、摸奏、再创造等方式,牢固地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

3、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大胆的想象力和勇敢的表演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西洋乐器可以分为哪几大类?每一分类各举两种乐器。弓弦乐器: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木管乐器:长笛、双簧管、大管、单簧管。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圆号 打击乐:定音鼓、大鼓、小军鼓

2、揭示课题。

3、故事梗概。问: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

4、人物介绍。

二、分段欣赏。作品中每个人物和动物的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1、片段一,彼得出场。

5、老爷爷出场

2、片段二,小鸟出场

6、狼出场

3、片段三,鸭子出场

7、动物们的反映

4、片段四,猫出场

8、智斗

9、放绳

10、捉狼、11、猎人出场

三、总结人物的个性与音乐的关系 彼得—弦乐四重奏——勇敢坚定 小鸟——长笛——灵巧活泼 鸭子——双簧管——笨拙 猫——单簧管——狡猾的 狼——、圆号——穷凶极恶的 老爷爷——大管——絮叨 猎人——定音鼓和大鼓——枪声、四、分角色进行表演

五、根据每个小组的表演情况进行评奖。

第八单元 美好的祝福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平安夜》。教学目标:

1、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宁静,祥和的气氛,了解歌曲的创作经历。

2、欣赏不同形式的《平安夜》。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设问:什么节日能听到这首歌?

2、与圣诞节有关的音乐你们还知道哪些?

二、学习歌曲。

1、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学习高声部旋律,学习用口琴吹奏歌曲《平安夜》

3、学习低声部的旋律,学习用口琴吹奏歌曲《平安夜》。

4、练习合奏

三、分组用各种形式演唱歌曲

四、各组汇报展示

五、欣赏吉他演奏《平安夜》和电子琴演奏《平安夜》。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民乐合奏《花好月圆》。教学目标:

1、从音色、速度、力度、节奏、旋律、情绪等方面感受、体验音乐,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根据乐曲的情绪分段。

3、设计节奏型用打击乐为音乐伴奏。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民族乐器的课件,介绍乐曲主奏乐器的音色(笛子、二胡、扬琴)揭示课题。

二、欣赏乐曲

1、欣赏引子部分:这段音乐使人联想到了什么?伴奏乐器中出现了什么声音?

2、欣赏第一主题。

3、欣赏第二段音乐

(1)教师指导学生唱第二段主题。(2)指导学生体会第一乐段的不同。

4、欣赏最后一部分音乐。

5、完整欣赏乐曲。

三、指导学生分组设计节奏型为音乐伴奏

四、教师播放影音资料,学生再次欣赏音乐看画面。

五、各组汇报展示。

第四、五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难忘今宵》。教学目标:

1、用满怀深情的歌声表达祝福祖国的心愿,激发学生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2、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激励学生加强学习,提高文化底蕴。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播放李谷一演唱的歌曲片段。

二、学习歌曲旋律。

1、指导学生朗诵歌词。学生分组朗读歌词。

2、教师给学生介绍歌曲创作的故事,激发学生平时不断的学习

3、学生听音乐朗诵歌词。

4、指导学生轻声哼唱旋律

三、分组学习歌词。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演唱(女声、男声、领唱、齐唱)

四、汇报展示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新年音乐会” 教学目标:

1、用满怀深情的歌声表达祝福祖国的心愿,激发学生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2、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3、以班级召开一次“迎新年音乐联欢会”表达同学们对未来的美好祝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年快要到了大家想用怎样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呢?

二、分小组进行准备。

1、看音乐录像,内容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

2、教师检查学生准备的节目及资料。

3、学生分成小组活动,把自己准备的节目表演给大家,让小组同学进行审议,评定。

4、学生进行合作排练,教师到各组指导

三、展示活动。

1、请各组同学把自己最好的节目与大家进行交流。

2、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迎新年音乐联欢会”。

四、教师进行小结

五、根据音乐会顺利进行的情况,评选“最佳组织奖”让学生很有自信的展示自己创作,编导的节目。

第四篇: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嘀格伢儿的梦

一.[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嘀格调 》,并用明朗、流畅的声音表现歌曲活泼欢乐的情绪。2.在欣赏《土家喜爱咚咚奎》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木管乐器及其音乐色,能自信大方 的跳起摆手舞主动惨与音乐听赏活动.3.能安静地聆听歌曲《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体验它优美抒情的情绪,并能轻声跟唱歌曲。

4.在“音乐列车”的活动中,能自主学习有关四分之二和四分之三拍子的知识,并能辨别这两种拍子的歌曲。二.[教学课时]:两课时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能学会演唱《嘀格调》

2.能积极参与随音乐跳摆手舞的活动。四.[教学经过]:

第一课时 一.激趣 1.播放《土家喜爱咚咚奎》

2.同学们,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谁知道刚才的乐曲是关于哪个民族的吗?你们还学过或听过哪些土家族的歌舞,音乐啊 二.看一看.播放土家族风俗民情音像:笑嫁,对小歌,摆手舞,铜铃舞,茅在斯等。三.唱一唱.1.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土家寨。体验土家族的民俗风情。听。土家族的水车正在唱山歌欢迎我们呢!2.出示:《脚踏车唱山歌》 3.让我们来与他们对唱山歌吧!4.播放《嘀格调》 5.你能给歌曲取名吗? 6.出示《嘀格调》

7.我们再来听一遍《嘀格调》大家来边听边在心里默唱歌曲。8.组织学生比赛唱.第二课时 一.复习《嘀格调》 1.赛唱《嘀格调》

2你能根据歌词的唱法唱一唱《嘀格调》的旋律吗?

3.指导学生将《嘀格调》中个别歌词改为土家方言并分乐写对唱,最后加上土家人对山歌时表示结束的吆喝 二.听一听.播放《土家喜爱咚咚奎》,简介乐曲:

(1)咚咚奎是土家族的一种民间乐器,通常由竹子制成,长约10厘米.(2)乐曲为木管五重奏。三.跳一跳.指导学生跳摆手舞、再次播放《土家喜爱咚咚奎》,带领学生跳摆手舞.四.总结:你还了解哪些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情?

今天,我们在欢快的歌舞中了解了土家族的民俗风情。我国的少数民族众多,民间音乐。舞蹈丰富多 彩。希望大家多多收集这方面的资料,走进精彩的民间文化大世界!

第二课 西部放歌.一.[教学目标].1.在听赏歌曲《黄河船夫曲》时,感受陕西民歌的,能模仿陕西方言随乐跟唱.二.[教学重点、难点]:感受西部民间歌舞的风格特点,并予以表现.三.[教学时间]:一课时.四.[教学过程]: 一.走进西部.1.歌声引进西部

(1)音乐引路.(《黄土高坡》).(2)你们刚才一听到的这首的歌叫什么?它的风格怎样?你能唱上几句吗? 2.影片简介西部.二.西部放歌.1.听《黄河船夫曲》

(1)聆听、感受。

(2)跟唱:我们就在这开阔的黄河上,拉开,一起唱起《黄河船夫曲》

2(3)表演:你说得歌曲的曲调和速度有什么特点?你头脑中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学生表演 2.《唱走绛州》

(1)过渡语

船靠岸了,船夫们走下休息休息.高原上随处都能听带悠扬的歌声。你听,那边船夫 的歌声刚落。这边有传来了孩子们学唱挑夫的歌。(2)听一听《 走绛州

(3)说一说《走绛州》(4)学一学挑担字.(5)随乐律动(6)学唱曲谱.(8)感情处理.(9)扮扮挑夫的摸样.(10)表演

三.采风归来.1.括展延伸.师:黄土高原的确是一片神奇的大地.那么,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你还了解哪些高原的情况.2.交流:学生互相交流采风成果.3.今日黄土高原新貌

四.教师小结.第三课 鱼水情

一.[教学目标].1.在欣赏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歌曲《大红枣心甜》及《洗衣歌》所表达的民军鱼水情.2.能学会合唱《唱友最美的歌》 二.[教学重点]:体验和感受军民鱼水情 三.[教学难点]:歌曲两个声部的协调、统一。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军民鱼水情.1.欣赏《大红枣心甜又香》

(1)导入

观看影片《白毛女》片段。____老百姓迎接八路军解放杨各庄片段.同学们,你们看过歌舞剧《自毛女》吗?

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个片段。请大家欣赏。看了《白毛女》片段,你们看到了什么画面呢?能说说你们的感受吗(2)介绍

(3)听赏《大红枣心甜又香》 了解歌词

师:请你们在听听刚才影片中的插曲,歌词都说了些什么?(4)唱《大红枣心甜又香》的旋律.2.观看《洗衣歌》侵略者,河北的老百姓拿出了他们的特产____大红枣欢迎八路进叔叔。在我国的西藏老百姓 又是怎样表现他们和解放军是一家亲的呢?

(2)了解歌词: 说说藏族姑娘为什么安帮解放军洗衣裳.(3)跳《洗衣歌》 3.小结.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二.表现军民鱼水情.1.学唱歌曲.(1)初听《唱友最美的歌》.了解歌曲内容

4(2)二声部学习:反复听歌曲二声部,你们听到歌曲有听声部吗? 2.学生分组随琴吆喝二声部的高低声部.3.声部合作学习.4.指导学生用打击乐给合唱伴奏

三、学唱新歌.1.再次聆听歌曲全曲 2.随琴用U哼唱全曲 3.听老师用四三拍子弹奏歌曲.4.指出八三拍个四三拍的共同点。___强弱规律.5.随琴唱歌词

2.演唱歌曲

(1)感情地诚唱全曲.(2)演唱全曲.加以伴奏.三.结束语.第四课 祖国在我心中.一.[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祖国印象》.用深情的歌声表达的祖国的热爱;在欣赏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时,感受.体验我”和祖国之间永不分割的真辇情感.2.能积极参与二部轮唱的乐趣;能在音乐活动中将曲子按拍号分类存档.二.[教学重点]:学会演唱《祖国印象》.用深情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爱.三.[教学难点]:二部轮唱.在音乐活动中将曲字按拍号分类存档 四.[教学课时]:二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祖国妈妈在你的心目中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将学唱《祖国印象》.二.学唱《祖国印象》.(1)全班有感情地朗诵歌词.(2)范唱,整体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节拍的特点.(3)学八分之三拍子的含义及强的规津.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八分之六拍子的及强的规律,并讨论歌曲中几节奏在八分之六拍子中各唱几拍.(4)全班随着范唱音乐、轻轻划拍,如果对音乐恶毒印象.(5)随琴跟唱歌词三遍,第一遍用“|a”摸唱,第二、三遍带问演唱.(6)选唱附点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规津.(7)看17页的提示,边唱歌边津动.可根据八分之六拍子的强弱的规律自编身势谨

三.欣赏《我和我的祖国》.1.初听全曲.赶艘歌曲的情绪和节拍特点.2.复听全曲,体验“我”和祖国永不分割的感觉.3.在听全曲,表现情感.四.小结.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二.读谱学唱《美妙的歌声》 1.先听范唱.2.识读乐谱.3.唱歌歌曲.6 4.教师介绍二部轮唱的特点及要求:轮唱是不同时开始,但同时结束的演唱形式.结束时两个声部一定要整齐.5.比较二部轮唱与齐唱的不同之处.并讨论轮唱的特点.三.给下载的音乐存档.1.学生回忆四分之三.四分之三拍子的含义及强弱规律.2.教师弹奏谱例.学生随乐轻松划拍.辨别拍子.3.请学生为教师弹奏的谱例存档.将相应的拍子类写上序号.四.小结.第五课 绿色的呼唤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并跟唱歌曲《绿色的呼唤》,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体会歌曲的内容。

2.能与同学一起交流森林的益处。

3.能用明亮.轻快的声音学会演唱《小鸟,请到这里来》,增强自身爱护鸟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呼唤绿色 1.导入

今天,让我们来看看一只小鸟的经历吧。2.按课件 3.讨论

小鸟经历了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谈话

没有绿色就没有生命.没有绿色就没有了家园。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呼唤绿色!二.寻找绿色

1.导入:绿色在哪里呢?首先让我们和小鸟一起来寻找绿色的家园。2.听赏《绿色的歌谣》

3.交流:“绿色”是指什么?森林对人类有什么益处?

4.歌唱:让我们一同加入寻找“绿色”的行列,跟着一起唱一唱。5.讨论: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为什么? 6.小结:中快的速度表达了我们找到绿色的快乐心情。三.绿色的呼唤

1.导入:色是生命的象征,绿色是春天的微笑。你看,绿色的世界多么美好!树木长成排.草地像绿海。小鸟请到这里来吧!2.呼唤小鸟——初听歌曲

(1)导入:听,绿色向小鸟发出了呼唤。

(2)谈话:歌曲的情绪是什么?小鸟寻找绿色的家园,绿色热情地呼唤小鸟,你们说小鸟会来吗?

3.为小鸟领路——学唱歌曲一.二乐句

8(1)导入:让我们为它来领路吧!你看,在通往绿色世界的路上,还有几棵小树没栽好。请你唱一唱,想一想,这几棵应该栽在什么地方。(2)试唱曲谱,讨论选择适当的旋律结尾音。(3)分组接龙唱,发现曲谱规律,分析歌曲。(4)带入歌词轻生唱。

4.与小鸟同舞——学唱歌曲三.四乐句(1)谈话:让我们和小鸟一同飞舞.歌唱。

(2)律动:用手模仿小鸟飞翔的样子,体会前半拍休止。(3)轻声唱曲。(4)轻声唱词。

(5)分析歌曲,提问:唱最后一句时有什么感觉,是在干什么? 5.邀请小鸟——完整.有感情地演唱

谈话:让我们一起来呼唤小鸟.迎接小鸟,和它一起同舞同乐吧!

《小鸟请到这里来》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圆润的声音学会演唱《小鸟,请到这里来》,从中感受到爱护鸟类.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

2.能积极参加即兴接唱活动,并自己创编歌词.歌曲。3.能认真听赏《绿色的歌谣》,感受不同风格的歌曲。

[教学重点]:学会用轻快.圆润的声音演唱《小鸟,请到这里来》

[教学难点]:怎样指导学生自己创编歌词.歌曲是本节老师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做小鸟飞进教室。二.导入:播放音乐《小鸟,小鸟》。三.导学 1.范唱

师:小鸟,离开我们很久了。你们听!同学们在热情地呼唤小鸟的到来呢!2.即兴接歌词

老师用自作的打击乐器击拍出节奏。3.排列旋律 4.组装词曲 三.学唱歌曲 1.学习歌曲第一乐段 2.学习歌曲第二乐段 3.全班齐唱歌曲 四.表现创作 1.情感处理(1)第一乐段

①学生轻声唱一遍,感受体验歌曲情绪.②分析讨论:小鸟们渐渐地飞回来了,飞来了.这里的力度?情绪?(2)第二乐段

①轻唱一遍,感受.体验歌曲情绪.②分析讨论:小鸟多自由吧!多快活呀!小朋友高兴地呼唤着小鸟快回来.这里力度?情绪? 2.表现歌曲

(1)全班随乐轻唱歌曲.(2)分角色演唱,(3)用身势动作为歌曲配节奏.五.交流体会.升华美感

师:小鸟们高兴地飞来了,它还想和同学们做个游戏呢? 游戏要求:老师唱一句,学生接唱下一句.第六课 渔夫与金鱼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标准地唱出歌词并富有情趣地说出人物对白,初步了解音乐童话剧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结构和特点。

2.能用自己创编的台词对白.自己设计的肢体动作加上演唱.表演出童话剧的内容,并明白它揭示的道理——人不能贪得无厌,否则一无所有。[教学重点]:准确唱出童话音乐剧个唱段并进行表演。[教学难点]: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地表演。[教学过程] 一.引子 1.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已经预习了普希金的童话故事《鱼夫与金鱼的故事》,哪位能说说故事的结局怎样?

师:我来把你们说的唱出来好吗? 2.新学

师:大家想不想学着唱一唱呢? 第二幕 出海 1.曲一

师:咆哮的大海究竟是在嘲笑什么呢?为什么要嘲笑她呢?让我们一起来到大海边,看个究竟吧。2.曲二.曲三

师:天逐人愿,一条大大的金鱼被老公公的渔网拖出了海面。师:金鱼求老公公放了它,老公公答应了吗? 三.第二幕 贪婪 1.第一场 要个木盆(1)对比:

师:老公公的心地是这样的仁慈,可当他回家以后把自己的经历告诉妻子后老婆婆,却听到了不同的想法。谁能扮演老公公.老婆婆,说说他们之间的对话?(2)全班齐读金鱼的话。

2.第二场——第四场 要新房子——要当女皇(1)串联过渡

师:金鱼满足了老婆婆的要求吗?老婆婆是不是就此得到了满足呢?她又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2)彩排表演:

分组按顺序演出老婆婆从要新房子到要当女皇的过程。(3)故事收场

师:面对这个永远得不到满足的老太婆,好心的金鱼采取了什么行动? 四.表演 1.分组准备演出

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志愿合理地分配角色扮演老公公.老婆婆.金鱼和其他群众角色。

2.全班集体表演

全体学生表演完整的童话音乐剧,老以内感课件为学生的演唱提供伴奏音乐。

《鱼夫与金鱼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鱼夫与金鱼的故事》的九个唱段。

2.能积极参与与表演第一幕和第二幕第一场,感受表演所带来的愉悦,明白人不能贪得无厌,否则将一无所得的道理。[教学重点]:学会剧本中的九个唱段。[教学难点]:表演第一幕和第二幕第一场。[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开场片段 2.宣布比赛要求 二.参与性的学习1.剧本分析 2.歌曲学唱(1)学唱曲一(2)学唱曲二.曲三

(3)学唱曲四.曲五.曲六.曲七(4)学唱曲八(5)学唱曲九 3.表演尝试 三.评价小结

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合作奖1名。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加第二幕的台词创编.场景设置,并争取担任一个角色与他人合作参与表演活动。

2.能用不同的唱段.对白和表演塑造人物的性格,表现其变化,并从中体验参与表现的愉悦。

[教学重点]:1.小组合作进行台词创编。2.有表情地唱好各唱段并大胆参与表演。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与表现各种角色的性格及其变化。[教学过程] 一.探索性演练

师:欢迎大家再次来到“梦想剧场”。上期节目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并表演了音乐剧的第一幕和第二幕的第一场,同学们的表演非常精彩,现在再表演一次。<与第一课时的情景交融,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评价 二.新课教学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和表演音乐剧后面的三场及尾声.首先让我们走进“创编空间”。

请同学们打开剧本,看一看,湖面的三场及尾声还缺什么? 生:老公公和老婆婆的对白。

师:那就热闹感我们来给它补上。现在分队即兴创编,看哪一队老公公和老婆婆的对百最符合剧请的发展。1.合作创编台词

(1)抽签决定,分队创编第二场,队三场,第四场及尾声的台词。提示学生地尾声进行处理。(2)分队展示,交流。(3)评价:

互评:学生互相评价,评价的好的给予“小老师”的称号,他所在的对获得水果一个。师小结并给“创编空间”这个环节中创编很新颖的队奖励三个水果,在创编过程中合作意识较强的队也奖二个水果。其他两队各奖一个水果。2.尝试演练

师:接下来我们来将进入:“角色配置”,看哪一队的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1)角色分工

师:在这部音乐剧中除了老公公.老婆婆和小金鱼三个主要人物以为,你们还可以设置更多的角色吗? ①角色分工

每组选一个老公公.老婆婆.小金鱼和旁白以外者。②工作人员

师:在音乐剧中除了舞台上的演员以外,台下还有哪些幕后英雄呢?

师:今天老师来当导演,你们来当演员。每组选一名副导演.一名服装设计师.一名化妆师。全班选一名摄影师.一名灯光师。(2)演练

师:接下来进行的是“练习空间”,看哪一队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剧情的排练。三.展示表演 1.展示全部

(1)渲染气氛,准备演出:总导演:同学们,“梦想剧场”就要圆你的演员梦了,音乐剧表演马上就要开始了!演员准备 灯光准备 音乐准备 服装准备 摄像师准备 各就各位,开始!

主持人上台:请欣赏童话音乐剧《鱼夫与金鱼的故事》。(2)表演全剧 2.评价

(1)个人奖项评出“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配角”.“文明观众”,并给予所在队一个水果奖励。

(2)集体奖项: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并给予两个水果的奖励。四.小结

1.统计得分情况,宣布获奖结果 2.全课总结

第七课 快乐的队日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在葡萄架下》,了解新疆的民俗风情;能用明亮圆润的声音.载歌载舞的形式表现人们欢庆丰收的快乐。

2.能学习模仿基本的新疆舞蹈动作,能自主创编简单的新疆舞蹈和打击乐节奏进行表演。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要一起外出,过一个快乐的队日,请大家根据老师手中的乐器及节奏,猜一猜我们将要去哪里?

1.说说:请大家交流一下你们过去了解的有关新疆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民族服饰及民间歌舞等资料。

2.跳跳:请大家仔细观察,看谁能在这段歌舞中学到几个新疆舞的动作? 3.唱唱:你们一定听到过.也学到过不少新疆民歌,谁能唱几句给大家听听,饱饱我们的耳福? 二.学唱新歌 1.听听

听,那边葡萄园传来了欢乐的歌声,咱们快过去瞧瞧。原来新疆的少先队员在热烈欢迎我们一起来过队日。2.拍拍

今天这个队日我们是在美妙的音乐时空里进行的,在进葡萄园前,能歌善舞的新疆少先队员可要考考你们“在这首歌曲了,你能发现什么节奏型出现得比较多吗? 3.练练

看来新疆的小朋友难不住大家。那么让我们再唱一段好听的旋律给他们听。4.读读

葡萄园里一片丰收景象,人们在紧张忙碌。刚才他们欢乐的各声告诉了大家什么呢?我们来了解了解。5唱唱 ①跟唱

到底是歌舞之乡,他们动听的歌声又传来了,我们也跟着轻声哼唱歌词。②划拍学习歌曲旋律。③学生依谱轻生学唱歌词。三.歌曲表现 1.分析歌曲,体会情绪,激情演唱。师生合作学习

在这葡萄丰收的季节里,人们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相信通过演唱大家已经能体会到歌曲的情绪。2.加入打击伴奏

如果我们一边演唱一边用打击乐伴奏,效果会怎样呢? 3.创编舞蹈

打击乐伴奏的假如为我们的演唱增添了欢乐的气氛,要是我们还能加入自由的表演动作一定能更好的表达欢乐的心情。4.表演

今天我们来到新疆著名的葡萄产地——吐鲁番过队日,在这里,我们用什么礼物来献给新疆朋友呢? 四.扩展延伸

大家的表演真是棒极了!你们给新疆人民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同学们想想,在队日里我们还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 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教师巡回指导。2.分组展示,并陈述设计意图。

3.师生共同评价,选出最佳小队活动设计组。五.课堂总结

第八课 长白山下的歌谣

[教学目标] 能用愉快、风趣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恩嘿呀》。

体验朝鲜族民歌“安旦长短(节奏)”的韵律,并能为歌曲伴奏。

能认真聆听朝鲜族民歌《道拉基》,并能将自己的感受和了解的有关资料与同学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演唱歌曲《恩嘿呀》,用“安旦长短”为歌曲伴奏。[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长白山的风景。

1、播放音乐《道拉基》管弦乐曲。

师:长白山下居住着我国少数民族朝鲜族,同学们,你们了解朝鲜族的风俗民情吗?

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了解的有关朝鲜族的信息和资料。

二、听长白山的乐曲。

1、介绍桔梗:桔梗是族人爱吃的一种野菜,朝鲜族语称句更为“道拉基”。《道拉基》也是一首朝鲜族的民歌,也称《桔梗谣》。让我们来听听。

2、听赏朝鲜族民歌《道拉基》。

3、对比听赏合唱曲《道拉基》。

4、听赏管弦乐曲《道拉基》。比较以上三种表现形式的异同点。学生谈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三、拍长白山的节奏

师;朝鲜族的姑娘在跳舞时,胸前挂着一面鼓,你们知道是什么乐器吗? 介绍长鼓。拍击长鼓。

请学生说出强弱规律。

引导学生用身势动作拍击,并突出强弱。分组自选打击乐器演奏,教师巡回指导。

播放歌曲《恩嘿呀》的旋律,集体用身势动作和打击乐器和乐拍击。

四、唱长白山的歌谣

师;“安旦长短”又叫“恩嘿呀长短”。下面我们来听一听朝鲜族的民歌〈〈恩嘿呀〉〉。

五、扮长白山的民族

师:朝鲜族也是一个载歌载舞的少数民族。他们有别具特色的民俗和文化,还有鲜明特点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当一回朝鲜族人吧!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服饰、头饰、飘带等,为同桌装扮。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今天这节课我们当了一回朝鲜族人,体验了其中的乐趣,以后的音乐课中我们还将领略更多的民族音乐文化。

第九课 可爱的家乡

[教学目标] 1.能用流畅.柔和.和谐的声音学会与他人合唱前南斯拉夫民歌《蓝色的雅特朗》;能安静地听赏日本器乐合奏曲《还乡》,在听赏中跟唱歌曲《故乡的亲人》。2.认识八六拍子,能在演唱中体验.感受八六拍子的韵律感。

3.能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体会到“家”和“家乡”音乐的美妙.可爱,感受异国民歌音乐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导学习

1.播放音乐风光片《浏阳河》,学生字音乐中步入教室。2.交流。

师一曲优美.动人的歌曲和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把我们带到了美丽.富饶的家乡,使我们充分的感受到了可爱的家乡山美.谁美.人更美。3.揭题:可爱的家乡。二.创设情境 体验学习1.听一听

师:刚才我们在具有湖南地方音乐特色的歌曲《浏阳湖》中步入教室,每一位湖南人,特别是身在他乡的湖南人,每当听到这首歌曲时,都无不感到亲切.自豪和骄傲。下面我们将听到一首由日本作曲家喜多朗创作的器乐曲《还乡》,它也是一首以“家乡”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乐曲表现了日本人民热爱家乡.歌颂家乡和思念家乡的美好之情。(1)初听全曲。(2)引导讨论。(3)复听全曲。2.唱一唱《家乡美》 三.创设情境 感悟学习1.音乐知识:八六拍子

师:刚才,同学们用甜美的声音练唱了《家乡美》这首短小的练习曲,下面请你们再聆听一首歌曲,并且判断这两首歌曲的节拍是否一样。谈一谈你们的感受。(1)揭示八六拍子及其强弱规律。

(2)用电子节拍器或者电子琴上的节拍器演示。

(3)学生尝试用手势和身势感受音乐.体会“八六拍子”的韵律感。2.学唱歌曲:《蓝色的雅特朗》(1)感受旋律 ①模唱 ②突破难点(2)学唱旋律

①学习第二声部和第一声部。②学习齐唱部分 ③学生依琴轻声.完整地练唱旋律。④生生之间合作练习。(3)学唱歌词 ①朗读歌词

②学生轻声跟琴唱第二声部。

③学生轻声跟琴练习齐唱及第一声部。④师生合作演唱。⑤全班学生合作演唱。⑥学生尝试演唱 ⑦师生评价。⑧情绪处理。

师:这是一首描写身在异国他乡的人,怀念自己家乡和家乡亲人的歌曲,采用的是借景抒情的手法。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演唱呢? 请各组组长组织讨论,并演唱。⑨师生评价 ⑩学生起立演唱 四.创设情境 综合表现 1.游戏:“对歌”;擂台赛

师:上节课后,老师请大家在网上或书籍中收集有关歌颂家乡.祖国的歌曲和诗歌。现在请每一个小组派五位同学上来打擂台。(1)活动开始(2)师生共同点评。2.情境演唱 方法:

(1)将《故乡的亲人》.《蓝色的雅特朗》串起来唱。(2)学生可根据情况,自由选择演唱或演奏。五.本课小结

师:通过学生《可爱的家乡》,使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故乡的亲人:同时,也使我们进一步的感受和贪图到了各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同学们,在本课学习中,我们以“可爱的乐器为歌曲伴奏。我们的学习真快乐!我们的家乡真可爱!”

第十课 音乐家贺绿汀

[教学目标] 1.在师生共同听赏和学唱的活动中,了解贺绿听汀先生的生平,并能以历史.地理为线索,了解贺绿汀的主要音乐作品及其风格。

2.在听赏《晚会》的活动中,能用锣鼓经或自己喜欢的形式创造性地表现乐曲的热烈情绪。

3.在听赏《清流》的过程中,能随乐跟唱,体会歌曲的情绪与内涵。

[教学重点]: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了解音乐家贺绿汀先生的生平及部分音乐作品。[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参与《晚会》的表现创编。[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听《牧童短笛》进教室,围坐好。二.自由介绍音乐家生平1.由学生自由介绍 2.学生讲小故事。

3.老师或学生讲《贺绿汀落水生还记》。

4.过渡:作为一名音乐家我们就不能不说说他的音乐作品。三.按历史线索介绍贺绿汀先生作品

导入:贺绿汀先生是我们湖南邵东人,出生在湘江边。1.师《牧童短笛》《摇篮曲》得过什么奖?分别获得几等奖? 2.感受音乐。

由老师或学生演奏《牧童短笛》。听音乐前提问:你是否能在音乐中听出中国风味?哪些地方体现? 1.简介。

2.老师演唱《天涯歌女》。

师:时间到了1937年,谁知道这一年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重大的事发生?抗日战争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当时是全民皆兵,除了正规部队外,还有许多人民自己组织的队伍,游击队就是其中一种非常活跃的队伍。

师:我想每一个中国人听到这样的歌曲心里都会很痛快,但是胜利并非容易得来,抗日战争打了多少年?对八年抗战。许多百姓还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鬼子来了,他们烧光了我们的房屋.抢走了牛羊,失去了亲人。聆听《嘉陵江上》 出示歌单。随琴哼唱旋律。随音乐唱歌词。

贺绿汀先生全身心地投入革命,他在呀难建立中央管弦队,而且创作了不少音乐作品,有《森吉得玛》.《晚会》等。请一同学介绍他了解的概况。四.策划 聆听《晚会》 老师:简介

思考:这是一场怎样的晚会?描述一下你想象的热闹场景。策划:一个节目,用一种你喜欢的形式表现晚会热烈气氛。结束:一起随《晚会》音乐边念锣鼓经边扭秧歌出教室。

第十一课 冬天的巡礼

[教学目标]:

1、在听赏乐曲<<冬>>,能随乐哼唱第二乐章的主题旋律或用打击乐器参与表现,能说出自己体验到的乐曲所表现的冬天之美的情境.2、能够用明亮的声音、欢快的情绪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注意保持二声部的和谐、均衡:体验冬天在雪地里锻炼的欢乐情景.3、在听赏与跟唱歌曲<<踏雪寻梅>时.体验歌曲所表现的冬天的情运,培养自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学会演唱二声部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教学难点]:感受与理解音乐,大胆地进行演唱与表现。[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冬之景——听赏乐曲〈〈冬〉〉。

1、听一听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冬天吗?为什么?

2、想一想

生闭目聆听乐曲〈〈冬〉〉。想象画面。

3、说一说

学生说出乐曲所表现的场景。

4、看一看,听一听、在说一说:讨论并说出音乐所表现懂得场景及各乐章所表现的音乐情绪。

第一乐章:乐曲为不太快的快板,描绘了冬天寒风呼啸,人们在冰天雪地里浑身发抖匆地匆行走……

第二乐章:小提琴在拨奏音型伴奏下,奏出了一段抒情、柔美、温和的曲调,描绘了人们坐在温暖的火炉旁,享受炉火带给人们的舒适和安宁。

第三乐章:音乐明朗欢快,仿佛使人联想到在冰天雪地里来回跑步,尽情玩耍,时而跌倒,时而爬起,引起阵阵欢笑的情景。

5、唱一唱,敲一敲

师引导学生重点听赏乐曲的第二部分,全体同学随音乐哼唱第二乐段音乐主题。学生选择用沙锤来为音乐主题伴奏。

二、冬之礼——学唱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1、听赏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想一想冬爷爷给大家带来什么礼物?

2、理解歌词,学唱歌曲第一乐段

3、视唱旋律,思考节奏的特点。

4、模唱旋律,视唱歌词 学唱歌曲第二乐段

5、分组分声部视唱旋律,思考旋律的特点。

6、视唱歌词,演唱全曲

师:同学们不但收到了冬爷爷的礼物,还记住了冬爷爷的叮嘱。老师也被你们的歌声给打动了,让我也和你们一起去迎接小雪花吧

三、冬之乐——听赏与跟唱〈〈踏雪寻梅〉〉

四、结束全课。

第十二课 音乐七巧板

[教学目标]:

1、能快速地听辨出学过的音乐,并能流利、自信地接唱这些歌曲。

2、能用竖笛有感情地吹奏〈〈故乡的亲人〉〉。

3、能大胆地即兴创作歌曲乐句,并能给下载的音乐按拍子分类。[教学重点]:学生积极参与多种音乐活动,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赛前大铺垫

1、科学分组 教师按照“组内异质,组外同质”的原则,知道学生进行科学化的分组,每组成员根据班级认输而定,一班6——10人,选好组长。

2、共同策划

教师组织、指导各组音乐小组长及部分学生共同策划、筹备“音乐七巧板”的课堂音乐比赛活动。

3、宣传活动

老师指导赛前准备活动。

二、课中大综合

音乐比赛活动一:拉歌大互动,活动以“小组拉歌”的形式展开。有老师先唱第一句,再由第一小组接唱。

唱完的小组可以随意点另一小组,请他们唱歌,开展拉歌活动。也可唱第一句,请里一小组接唱。拉歌时所演唱的歌曲,有每组组长决定,并负责指挥。比一比哪组的歌声最美。

1、活动的奖励分100分。

2、每组演唱时的声音整齐、甜美,即可奖励100分。

3、不团结的小组或出现“喊唱”的、未接上的小组将扣10分。)音乐比赛活动二:听力大比拼 比赛答题由各组集体协商作答。将答案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在答题板上。听赏后有五分钟时间答题。听赏题只需在答题板上排序。

“为下载音乐归类”只需在答题板上归类。

音乐比赛活动三:即兴大唱台,比赛以淘汰制进行。

每组先选一名组员参与即兴编唱的活动,如果有队员被淘汰,则由组长增派队员补充。

每组可以安排两人当智囊团,但不能成为正式参赛的队员。(替补队员)最开始由老师唱出第一句,学生根据老师唱出的即兴唱出第二句,下一位接唱前一位的。

音乐比赛活动四:表演大擂台 每组集体表演本册合唱歌曲一首。

表演的形式可多样:合唱叫伴跳、伴奏、诗朗诵…… 必须要用竖笛有表情地演奏《故乡的亲人》或其他歌曲。表演要求:

(1)人人参与,每组必须认真对待(2)合唱效果基本上和谐、统一。(3)表演时要投入、要有激情,能充分表现美。音乐比赛活动五:音乐大挑战 每组有三次选择答题的机会。

答题时,可根据题目要求协商后由一人或多人答题。但不允许在答题时,其他人在旁喊叫,破坏比赛的良好环境。否则扣除该组纪律分20分。

所选的题在未开题时,可选择自组答,还是别组答,所得、扣的分给答题组。

三、小结比赛情况。

第五篇:小学湘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五年级美术上册导学案

第1课 哆来咪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

◆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形体的秩序美; ◆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 ◆掌握立体造型的简单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对形体、色彩渐变韵律有感性认识,并能够调出渐变的色彩 教学准备 玻璃杯7个,颜料等 哆来咪(活动一)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欣赏导入

1.课件出示战国时的编钟欣赏并讲一讲它的历史。2.学生闭上眼睛一起欣赏优美的编钟乐曲。教师出示渐变色的图片。3.想一想它为什么能发出不同的音高,形成美妙的旋律? 4.教师小结:因为青铜钟的大小渐次变化,所以敲击不同的音阶产生了优美的旋律。

课件出示关于编钟的图片。

分组制作

1.出示七个透明玻璃瓶、水,并在瓶中随意加入不等量的水,请学生敲一敲瓶子听听声音。

2.思考如何利用水和瓶子做出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讲解规则:七人为一组,小组讨论后,看哪组最快想出一个办法并做好。

3.敲一敲、听一听、调一调,听听音准吗?讲一讲为什么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4.师生小结:瓶中的水量渐次变化就能产生音高的逐渐变化。相同的物体,空间越小音调越高,空间越大音调越低。

5.请学生在这七个水瓶中加入同等量的色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6.师生小结:因为每个瓶子里的水是渐次变化的,所以加入同等量的颜色后色彩就发生了渐次变化。

课件出示计时器,放背景音乐。

装饰美化

1.思考如何将这七个能敲出音高变化的水瓶,装饰成漂亮的打击乐器“水瓶琴”。2.装饰要简单,装饰物过多会影响水瓶琴的发音。每个瓶子所贴的装饰物要一样多,以免影响水瓶琴音高的准确性。

工具材料 ,即兴表演

小组同学用“水瓶琴”敲打一首简单的曲子,比一比哪组音最准、曲子最优美,哪组的“水瓶琴”最漂亮。

水瓶琴及其他道具

哆来咪(活动二)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欣赏导入

1.欣赏有渐变效果的绘画作品。2.教师提问:这些画在色彩变化上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3.学生答,教师小结:它们的色彩发生了逐渐变化。

在优美的音乐旋律声中课件展示几张运用渐变色彩装饰的绘画作品。

认识现象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渐变现象吗? 2.教师出示图片,提问:图中哪些地方出现了色彩的渐变? 课件展示几张有渐变色摄影图片。

掌握规律

1.教师出示红一黄、黄一绿、绿一蓝、蓝一紫、紫一红五组色彩渐变系列的卡片,请四位同学整理色彩卡片按渐变的顺序摆出来贴在黑板上。2.讨论:能不能把这几种颜色串起来成为渐变色彩呢? 3.学生讨论后,教师调整摆出如彩虹般的色彩渐变。

4.出示红到暗红的渐变,让学生了解除了色相的渐变,还可以有色彩明度的渐变。课件展示色彩明度的推移渐变。

尝试作业

看书上的小训练,学生自己发现调配渐变色的方法并完成小训练。

色彩工具

作业反馈

根据小训练完成的情况,反馈讲评调色训练中的问题。

学生作业 体验效果

1.出示平面效果的圆、圆锥和有渐变效果的圆、圆锥,问:这两幅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渐变效果物体具有立体感和光感。

3.出示运用渐变装饰的画面和同样内容但是用平涂方式装饰的画面,问:这两幅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4.教师小结:色彩渐变使画面变得有动感和韵律感。

1.课件出示平面效果的 圆,圆锥和有渐变效果的圆,圆锥。

2.出示运用渐变装饰的画面和同样内容但是用平涂方式装饰的画面。学生作业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赏评拓展

1.赏评作业。

2.展示运用渐变色装饰的生活用品,如:纱巾、服装、包装盒等。让学生课后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运用渐变色彩来装饰的。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

哆来咪(活动三)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初步感受

1.拿出几组模型

(1)垒叠在一起的一组由小到大的圆形薄片,每两个薄片之间用距离相等或渐变的细线串联起来。

(2)垒叠在一起的大小相等的方形薄片或长条形立方体,一个角上安上铁钉固定。(3)排列整齐的一组小棒。2.请学生观察,说说感受。

3.陕速用拉、扭、排、剪等方法,将垒叠在一起的立体型排出形体、位臵渐变的简单立体构成模型。

4.请学生再说说感受。

5.教师将模型按无序排列,再请学生说说感受。

教学用具

欣赏感受

1.欣赏生活中利用渐变原理制作的雕塑和模型,说说感受。

2.教师小结:利用渐变原理制作的立体雕塑有一种韵律感和节奏感。

展示摄影图片,每个图片配以相应的音乐旋律。

分组讨论

1.看看如何利用自己所带的材料。

2.除用方形、圆形、小棒来进行排列外,还可用哪些形状? 3.除剪、拉、扭、排外,还可运用哪些方法进行制作? 学生自带材料 尝试练习

分组进行尝试练习,练习过后,学生集体讨论矫正。

作业工具 学生练习

1.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2.练习过后,同组同学相互讨论矫正。作业 评议总结

1.展示作品,展开评议活动。

2.知识延伸:近大远小的变化能使画面产生空间感。

课件出示生活中有近大远 小的透视现象的画面。

第2课 彩云衣 教学目标

◆能收集资料,欣赏各种各样的服装,领略服装的艺术美感。

◆能在生活中合理选择服装,体现自己应有的审美取向和独特的衣着风格。◆能运用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知识进行服装的色彩搭配。◆能利用掌握的图案基础知识,为服装设计花边或满地纹。教学重点难点 能设计出有漂亮纹样的衣服并且用彩纸制作出来 教学准备 彩纸,剪刀,胶水,课件 课目 彩云衣(活动一)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涂色游戏

趣味导入

1.教师让学生在一张小白纸片上用1一3种颜色涂画。

(提出游戏要求,激发学习欲望。)2.学生采用油画棒任意选2—3种色彩,自由涂满白纸。

(学生尝试作业,时间为3分钟。)CAI课件呈现游戏的规 则、内容、方式、时间。剪纸游戏

趣味伸入

1.教师示范将涂满色彩的白纸剪成一件小背心。2.学生也将自己的作业剪成一件背心。

(将方形纸对折剪缺成背心。)教师示范用的纸(已涂满色彩)和剪刀。作业评析

渗透知识

1.教师将部分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张贴在黑板上。2.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变化。

(1)有的小背心只用一种色彩也有深浅变化。(2)有的小背心用两至三种色彩产生柔和对比。

(3)有的小背心用两至三种色彩产生强烈对比。根据色相的对比知识引导学生观察理解。3.学生将涂好色的小背心按色彩的强烈对比与柔和对比分别贴在两类衣架上。(作业评析既巩固涂色方法,又渗透色彩知识。)学生作业、衣架 观赏教材

小组讨论

1.欣赏教材中的服饰图片做辨析小训练。2.小组讨论。

3.分别呈现讨论的结果。

4.教师小结色彩的对比知识。

CAI呈现教材中的小训练(包括图片及讨论内容)。学生作业

教师指导

1.教师提出作业要求:从教材中任选一套服装进行色彩搭配。2.学生作业、播放音乐。播放音乐 A段:活泼、跳跃 B段:轻柔、舒缓

评析交流

1.学生作业互评。2.请“小设计师”谈自己的作品。

3.请“小设计师”针对自己今天身上穿的服装谈感受,也可请同学点评。

学生作业 欣赏服装

1.听故事,了解服装的起源。

2.欣赏服装,了解服装随着社会生活而发生的一系列演变。(1)引导学生欣赏款式各异的服装。

(2)引导学生欣赏面料不同的各类服装。引导学生去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CAI课件呈现各类服装的图片。

课目

彩云衣(活动二)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看一看:

(导入)这些衣服都有什么特点?(小结:都是有图案、花纹装饰的服装。)以课件激起学生兴

趣,学生欣赏、观察图片并思考衣裳特点.课件:服装的图片。想一想:

(分析)1.衣服由哪些部分构成? 2.只要改变衣服的一部分,就能改变衣服的式样。[出示课件] 3.看看同桌,你与他的衣服哪些部位不一样? 4.小结。

1.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衣服的构成。2.学生观察图片,寻找几件衣服的区别。

3.引导学生寻找自己与同桌的衣服区别。

课件:不同衣领的衣服式 样图片。试一试:

(探索)1.这是一个花朵图案,如果它向左右或上下重复排列就会形成什么?(花边)2.请你把下面四条花边添画完整,并想一想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直立式;倾斜式;相对式;波浪式。)运用这些规律,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花边。[出示课件] 3.选择花边图案装饰在衣服合适的部位。4.小结。

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2.学生添画与欣赏。

3.几名学生上台,选择花边粘贴在一名学生衣服及老师衣服上。其余学生评价。

1.课件:演示花边的形成。

2.课件:几种规律的花边图片。3.绘制的花边范品。说一说:

(设想)1.欣赏学生作品。

2.说说你的想法(你想设计一件什么样的衣服?),与周围的同学讨论,派代表说。

学生说想法。

课件:欣赏图片。圆一圆:

(创造)1.设计一件有花边或全身图案的单件上衣。

2.小结。

学生自主设计。

音乐 换一换:

(合作)1.演示剪贴、添画过程。

根据这些衣服的风格,还可以设计出配套的下装。

2.与同学交换,根据他人设计的服装再进行配套设计。

学生交换设计。

1.实物投影仪。

2.课件:欣赏学生作品等;音乐。议一议:

(评价)1.你从同桌那儿学到了什么? 2.你们共同设计的服装有什么风格?适合什么人穿?适合什么场合穿? 3.总结下课。

学生自评、互评。

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

第3课 布艺温馨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美化生活的意识以及耐心细致的好习惯。

◆能运用各种布材和方法制作一件布艺小品;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制作一个小挂袋.◆感受、了解布的材质特征,能发现和表现出材质的美,体验“变废为美”的乐趣。教学准备 裁剪衣服时剩余的边角余料,旧衣服、袜子、手套、毛巾等,针线,剪刀,课件

课目 布艺温馨(活动一)年级 执教 教学重点难点 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制作一件布艺小品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看一看,试 一试

1. 欣赏作品,从材质、色彩、款式等方面感受布艺给生活 带来的温馨感、舒适感、个性魅力。2.以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发现美,感受美。(1)你看到了什么?(2)你觉得哪件布艺制品最特别?(3)它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做的呢?你们也可以用手中的材料试试!3.学生试做,自主探究。

1.课件展示现代家居中的布艺制品。2.课件展示民间布艺制品。3.课件展示课题。

玩一玩,做一做

4.以小组为单位玩“奇思妙想”游戏,引导学生探究质疑,发现制作方法及如何巧妙利用材料。

(1)“快乐转盘”:用同一件原材料变换不同方向,通过联想产生几种形象生动的新造型,来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及联想造型的思路。

(2)“百变魔方”:效仿智力魔方的玩法,用原材料(半成品)局部造型的不断改变来引导学生发现如何巧妙利用材料和制作方法。

(3)“画面竞猜”:通过使用了几个不同制作方法的半成品实物或图片启发学生展开联想。5.评一评小组游戏活动情况。

6.小组讨论、合作使用材料,巧妙地运用材料和制作方法,自主或合作制作一件布艺小品。

1.课件展示:

(1)“快乐转盘”:将原材料设计成“转盘”,在转动中不断变换观察角度。

(2)“百变魔方”:将原材料局部向左向右或 向前向后折叠、收紧或挪动一下,产生新造型。(3)画面竞猜:一一展示学法指导提示图。实物投影:展示小组作业时出现的纱线滑落、毛边、须边等状况。

评一评,说一说

7.学生作业观赏交流。(1)展示作品。(2)自评、互评。8.学习引申:

(1)课件提示:布艺制品有更多可用之材(旧布鞋、旧牛仔裤、袖套等),以及更多制作方法(编织、拼缝、折叠、粘贴、穿插等)。

(2)发现其更宽广的实用功能(表演道具、发结子、小挂袋、布艺镶嵌画等)。

(3)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布材和方法,尝试更多的变废为美的布艺小品制作。

课件展示:(1)各种变废为美的布艺小品图片资料(发结子、小挂袋、布艺镶嵌画、笔筒等)(2)童话剧表演:部分学

生运用布艺小品为道具表演童话剧。

课目

布艺温馨(活动二)年级

执教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家中废弃的衣物或布料、针线包、剪刀,以及装饰用品,如:丝带、绢花、纽扣等。

教师:实物挂袋,图片,备用布料,设计纸若干。

激趣

1.问:你们在家时遇到过找不到东西的烦恼吗?比如橡皮擦、小玩具不见了等等。2.隆重推介小挂袋。不要看它小,它可是个整理小能手。它能把物品有序地收纳好,随时都能准确找到。

3.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制作小挂袋。

事先将布艺挂袋挂在黑板上显眼的位臵。探索

1.谁能给挂袋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一个能挂起来的口袋。2.挂袋还可以做成这样!(欣赏手工挂袋图片,见书本)谁来根据挂袋的不同结构来给它进行分类 ? 基本 / 基本型 口袋/单袋型 外形 \ 异型 布局\多袋型 3.出示多袋型挂袋雏形(图)这是一个基本成形的挂袋,怎样才能赋予它更多的个性特色呢?你从刚才的欣赏中获得什么灵感?(重新展示图片)(将雏形的设计图纸附件分发到各组,组内交流,在纸上画出自己的设想。)4.。展示各组设计图,略评。欣赏教师根据雏形设计的多款变化。思考:可在哪些地方进行突破性设计? 如:挂法的设计处理,形的修剪,袋口、边缘的设计处理等。5.引导学生根据设想选材。

分析自己所带布材的特点(硬度、编织方法以及花纹特点、色彩)。根据设计选择适宜的布材。

多媒体展示图片或幻灯、挂图形式都可。多媒体演示多款设计的演变。多种布料的特性和可用的范围。尝试

分发设计纸。两人合作完成一个挂袋设计。

充分利用自己的工具和材料完善自己的设计。鼓励学生大胆设计。

播放轻松的音乐。

欣赏

展示自己的设计成品,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评出最佳创意和最佳合作组合。

学生作业

另注

分小组合作学习,组内每2人合作完成一个挂袋。

第4课 搭架子

教学目标

◆掌握用筷子,棍子等材料搭建架子和果篮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欲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棍、筷子、绳、502胶等,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用筷子,棍子等材料搭建架子和果篮 课目 搭架子(活动一)执教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创设情境

欣赏架子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个特别的展览会——架子博览会,展出的将是一些什么呢? 2.我们进入各个展厅看一看吧。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个展厅先看。3.说说你看到了一些什么?有些什么感受呢? 4.导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搭架子,让我们把自己搭建的架子也拿来参加博览会吧!课件l: “架子”展览会标题出示。

课件2:展览会大门徐徐打开,出现了一个个小展厅的门,点击门进入各个展厅(书架厅、古董架厅、铁艺花架厅、CD架厅等)。配乐,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介绍各种架子。分析方法

1.欣赏教材上提供的各种图片。2.你能看出它们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吗?用了什么方法? 教师小结:

图1,主体由细竹枝搭建,周围有软性的藤萝缠绕,还插上了颜色鲜艳别致的干花干果。硬和软的材料相互对比,形状高低错落,色调和谐统一。

图2,画架由树棍和绳子组成。用粗木棍搭建出架子以后。再用粗麻绳进行捆扎,正好适合麻质的画布。(用了粘贴、捆扎等方法。)图3,用筷子搭建出架子。

3.你带来了一些什么材料,适合用什么方法搭建起来呢? 课件展示教材上的架子图片。教师示范

来看老师用筷子搭建一个架子,一边搭,一边介绍捆扎、粘贴等制作方法。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固定架子,也可以不固定,直接搭建起来就可以了。(教师在示范制作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制作中来,与教师一起来完成作品。)用于示范的材料及教具

自主制作

学生用自己带来的材料自主制作。可以将搭好的架子放到教室中间的展示台上来。

布臵展示台(博览会展厅)评价交流

1.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放至展示台上,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2.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我们自己的“架子”展厅,先向同学们介绍你自己的作品。

3.再说说你最喜欢的架子作品。谁的最美观,谁的最牢固,谁的最有创意? 学生作业 课目

搭架子(活动二)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欣赏分析

1.欣赏教师制作的果篮实物,转动观看,想想看,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又用什么来连接的呢?(学生回答)2.教师小结:用筷子制作的,再用胶粘连。可以拆分果篮,让学生对制作材料和粘贴方法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

果篮实物或者多媒体课件 展示果篮图片。

分组制作比 赛 1.引导思维:给你一些筷子,怎样把它搭建成三角形的篮子呢? 分组讨论,尝试拼一拼,摆一摆。找到最适合的方法。

小结:篮子有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篮底,一个部分是篮身。篮身可以用3根筷子交叉搭建,篮底可以把筷子平行摆放,然后粘贴在篮身下。教师对502胶的使用和切割筷子的方法进行示范:

(1)502胶黏性很强,如果不小心粘到手上或者不应该粘到的地方,就会带来麻烦。所以,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地将胶水点到该进行粘贴的地方。

(2)切割筷子要用到小刀,一定要小心使用,先用刀刃切割筷 子四边,将四边切出缺口,再用手把筷子折断就可以了。2.比赛

分组(四人一组),比赛搭建三角形果篮,看哪组分工合作得愉快,完成得最快最好。课件出示比赛要求:

1.在3分钟之内制作一个三角形的小果篮。2.制作得精致平稳的小组获胜。

3.课件出示快节奏的音乐,营造比赛气氛。

反馈评价

1.大家评选出最好的果篮,教师把精致的和粗糙的进行对比评价,引导学生制作的时候要注意美观。

2.说说刚才制作中有些什么困难?大家一起来解决。用于比较的所有的果篮样本 深入欣赏

了解做法

欣赏其他形状、其他材料的果篮,分析制作的方法。如教材上放杂物的方形篮子,就是用四根吸管互相穿插组成正方形。十个这样的正方形交叉摆放,再做上底就可以了。

如放苹果的大果篮每层由8根较长的筷子组成,两层形成16个角。筷子的摆放都采取了渐渐朝下收缩的做法,所以大果篮上大下小。放红枣的果篮以及红色的杂物篮将筷子进行了切割,造型别致,颜色漂亮。

巩固制作步骤。

课件出示制作步骤。

评价交流

1.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放至展示台上。

2.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组制作的作品。介绍的时候要突出制作的特色。教师带领学生评一评各组制作的果篮。

布臵展示台 总结

我们今天做的果篮和杂物篮,可以放在家中,又实用又美观。这说明,只要有心,生活会通过我们的手变得更加美好。

第5课周末日记

课前准备

课前布臵学生带上自己在周末活动里的一些照片。谈话导入呈 现学习任务

1.同学们,在一周里你们最喜欢的是哪几天呢?为什么? 2.平时,你们的周末生活是怎样度过的呢?在周末里,你最喜欢做些什么? 学生漫谈自己在周末与亲人、朋友、同学之间最喜欢开展的活 动:如郊游、学骑车、体育锻炼、学特长等等。

交流欣赏自己带来的在周末里的照片。

教师小结:同学们都喜欢度周末,因为周末的生活轻松惬意,我们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好好休息,轻松娱乐或学习锻炼……周末是我们学习工作的充电站,合理安排、开展丰富而有意义的活动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

这节课,我们就来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我们周末生活的美好时光,好吗? 实物投影仪、照片 尝试体验 探寻发现 游戏激趣 了解学情 发现问题

分析讨论解决人物的动态表现问题

首先我们来进行一个游戏: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静止状态的简笔画人物。2.问题:怎样画才能使静止的人物动起来?(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些物品,如足球、羽毛球拍、扫帚等)尝试练习:改变黑板上静止人物的头、躯干、四肢的动作,看谁在一分钟内画出的人物动态最多。

思考1:人体的结构

思考2:人体的动态变化是由身体的哪些部位产生的? 师生评价、讨论、总结。

1.统计每组表现的人物动态的数量,对学生的参与、表现予以评价、肯定。2.发现学生尝试作业中的问题,如弯腰、下蹲等动态的表现。

3.师生共同解决尝试作业中的问题,结合教师示范,讲解人物动态表现的合理性。如跑的动态是身体前倾,两臂前后分开,双腿迈开,双腿迈开的弧度越大则速度越快…… 小结:人体的结构可理解为头部、胸部和髋部这三大部分再加上四肢。人体的各种动态变化都是由身体各关节的变化而产生的,如颈部、腰部、手肘部、膝盖等。掌握了人物动态变化的要点,能帮助我们更生动地表现生活中的人或事物。演示

作品图片、粉笔演示 作品赏析 认知感悟

出示表现周末生活题材的绘画作品,师生欣赏、评述。《放风筝》、《学骑车》、《修鞋》、《林间》。1.分析画面表现的主题内容。

2.画面中人物活动的动态、表情分析。

3.相关环境的表现及添加适当的文字能使周末日记更显精彩!实物投影仪、图片 受 自主表现

欣赏了画家及同学们的作品,如果我们也来把自己周末里美好时光记录下来,一定非常有意义!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周末里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或人物呢? 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

作业要求:用绘画的方式画出自己在周末里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或人物。交流评价 课后拓展 1.自评。

2.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3.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课后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在周末里新奇有趣、印象深刻的事。实物投影仪、图片

第6课勤俭小管家

教学程序

一、欣赏

1.观看课件和实物,欣赏各种造型有趣的储钱罐。2.让学生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勤俭“小管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1.课件:播放新编储钱罐的歌谣,展示各种造型有趣的储钱罐,激发兴趣,引出课题。2.各种自制的储钱罐。

二、探究

1.每组分发一个不同立体造型的自制储钱罐,共同观察研究:

(1)这个储蓄罐主要由什么立体几何形组成?试猜想若将其各个面分别展开会是什么图形?(请学生说一说,然后观看课件直观演示。)(2)你能画出这个立体几何形的平面图吗?组内同学合作试一试。(请学生先想一想,再画一画,然后折一折。)(3)把储钱罐拆开看看是怎样组成这样的立体几何形的,和你们画的对比一下。注意:①展开的六个面必须是连在一起的一个平面图形。②有的立体几何形有几种展开方法,可以画成几种不同的平面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梯状立体形等(课件演示)。(4)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观察结果、自主总结。2.讨论选择:

(1)正确判断哪些平面图形可以折叠为相应的立体几何形。(2)想一想,议一议:

a.下列平面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几何形?若不能,请你想办法修改一下?每位学生思考后,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由小组作中心发言。b.课件直观演示,进行修改总结。1.课件出示研究题目。

2.不同立体造型的自制储钱罐发给每个小组。

3.课件直观演示各种立体几何形与平面图之间的相互转化。

4.课件演示正方体由底面展肝和侧面展开得到的几种不同的平面图。5.课件出示,学生上台操作。6.课件直观演示。

三、制作 1.画平面图制作立体几何形。注意:绘制平面图时,在恰当的位臵留下粘贴连接的位臵。

2.让学生根据自己做的立体形展开想像,并说说准备用什么样的方法把它装饰成有趣的储钱罐。

注意:投币口的大小可根据一元硬币的大小来确定,投币口一般开在朝上的位臵,也可通过你的想像,设计在恰当的位臵。3.学生独立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除了用立体几何形制作存钱罐外,还可以巧妙利用李纸盒塑料瓶等废弃材料的外形特征制作存钱罐(课件欣赏)。小组合作完成制作一个这样的储钱罐。

1.课件直观演示。2.播放歌曲《我是“小管家”》。3.课件展示欣赏利用废弃材料制作的储钱罐。

四、交流 1.请学生给自己做的储钱罐起个名字,并通过视频展示台从储钱罐的外形和功能以及制作的方法上向大家进行介绍。2.师生共同欣赏点评。

五、拓展

1.观看故事片段,课后自己收集有关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2.开展“节省一角钱”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平时节省的零花钱放进自己做的储钱罐里,慢慢积攒下来捐给希望工程。

3.课后制作一张零用钱开支表,学会计划理财,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播放周恩来总理为了支援前线,自己舍不得吃菜来节约每一个铜板的故事。

第7课闹花灯

教学程序 欣赏感受

1.教师播放课件,学生欣赏,引导回忆:元宵佳节你们一家人在一起通常会干些什么活动?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做一盏漂亮的花灯,也来闹闹元宵佳节。3.板书课题:闹花灯。

CAI呈现:热闹激扬的民乐配上元宵佳节家家团圆、处处花灯明亮的场景。观察分析

1.欣赏民间艺人花灯作品:彩扎类和刻纸类,提问:你发现这些花灯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归类,板书:

一、彩扎类;

二、刻纸类。)2.欣赏民间艺人彩扎类花灯作品,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说彩扎花灯由哪几部分组成吗? CAI呈现花灯图片 方法指导

1.教师出示一个花灯成品,请学生上台将它一步一步地拆开,引导学生观察、逆向分析花灯制作过程,教师做适当的示范:(3)装饰:上灯、扎穗、描绘或剪贴;(2)包扎:涂胶、贴纸;

(1)捆扎:选材、设计骨架、扎骨架。

2.欣赏学生彩扎类花灯作品,提问:这些作品的选材、造型和装饰分别有什么特色,和民间花灯作品有什么不同,你也能试着做一个花灯吗? 实物、视频展示台

CAI呈现花灯图片 自主表现

1.学生分小组动手合作制作一盏花灯。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并对学生制作上的问题予以及时解决。音乐 评析交流

1.将学生作品悬挂展示。2.提问:

(1)教室里的花灯展上,你最心仪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2)做花灯时,你遇到了困难吗?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解决的。(3)你的花灯的造型受到了哪些东西的启发?(4)你能让自己做的花灯亮起来吗? 实物

第8课石头说话

教学程序 寻找发现

1.教师出示“百宝箱”,请学生上台摸“宝贝”。2.教师每组分发一袋石头。

3.教师启发: “小猪”是怎样变出来的?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兴趣,了解石头的各种形态。1.学生上台“摸宝”,并谈谈手感,猜猜“宝贝”的形状,说说“宝贝”的颜色、花纹。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石头,说说为什么。

3.学生发现,老师事前装在袋子里的石头彩绘“小猪”,并了解制作方法。通过观察,让学生自主发现制作方法。课件出示:添画。尝试体验

1.教师组织学生尝试作业。

2.教师启发:你在制作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3.教师启发:学生在尝试中解决问题。4.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评价。

1.学生尝试体验感受。通过尝试,巩固了解制作方法。2.学生谈制作时遇到的困难。

3.学生自主尝试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解决学生添画时用颜料绘画的技术问题。

4.学生开展评价。通过展评使学生了解选择合适(形状、色彩、花纹、手感)的石头,根据特点添画。课件播音乐。

视频展示台展评学生作业。欣赏启发

1.教师出示许多单个石头彩绘作品。2.教师出示拼摆石头彩绘作品。

1.学生欣赏,了解添画的内容。通过欣赏拓展学生思维。

2.学生欣赏,了解拼摆、添画作品。通过欣赏启发学生可拼摆石头,再添画。课件出示单个石头彩绘作 品;表现内容:动物、人物、植物等等。课件出示拼摆石头彩绘作品。

创作表现 1.教师出示作业要求。2.教师巡视指导。1.学生了解作业要求。2.学生作业。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选择 合适的石头,根据石头的特点进行添画或拼摆成一个有趣的形象。课件播放音乐。

活动评价

1.教师播放课件,设计情境:瞧,它们都忍不住要和我们说说心中的话。2.教师组织学生用自己的作品说几句心里的话。3.教师播放课件,课堂小结。

1.学生观看课件。设臵情境,为学生活动提供范例。

2.学生上台用石头作品进行演讲介绍。通过活动开展自评,进行环保教育思想道德教育。3.学生欣赏。提高学生欣赏能力,陶冶情操。

课件播放小石头说话的动画。课件播放玉雕作品、石雕,作品等等。

第9课家乡古建筑

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 入

1.观摩一组线画古建筑的学生作业,诱发学生创作灵感。就造型“新颖、独特”方面引导学生作简短讨论。

2.教师小结:建筑就像一首凝固的诗。中国的传统建筑从亭台楼阁到民居小院都凝聚着建造者的智慧,每一件作品就像同学们的画一样,既遵循一些共同规律,又显示着个人的独特思考,好作品来源于创造。

多媒体投影仪或幻灯及灯片6—8张

二、引导分析

1.欣赏建筑陶艺小工艺品。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件陶制小玩意,有小亭、小塔、小屋、小桥。这些小玩意一般用来制作假山盆景和园艺造型装饰用品。它可以单独摆放,也可以组合运用。同学们从前面往后面互相传递着摸摸看看。看完了的同学请思考屏幕上的连线题。陶艺作品上这些局部用了哪种我们学习过的制陶方法:瓦纹(刻画)亭柱(搓条)塔窗(镂空)桥面(压板)屋顶(手捏)。2.指导答题,为学生创作做技术准备。

提出要求:分组讨论后派一位代表上讲台并用鼠标点击互相对应的两个词语。之后,老师分别请五位同学上台答题。

3.小结。同学们有了过去的学习基础,又经过小组讨论,几位同学顺利完成了答题,老师带来的这些建筑小玩意的制作方法就这么简单。你们想不想也做一做? 打出连线题: 瓦纹(刻画)亭柱(搓条)塔窗(镂空)桥面(压板)屋顶(手捏)

三、布臵作业

1.师:今天我们综合运用已有的陶艺制作方法,设计制作一件陶艺作品“泥做小亭子”(板书课题)。

2.教师提问。俗话说“方法都一样,造型各不同”,请想想你将设计制作一个怎样新颖独特的亭子来呢?把好主意告诉大家。之后,学生讨论。

3.教师小结。在刚才的讨论中,同学们表达了各自的创作思路,有圆顶亭,有四面、六面亭,还有双层亭……好!老师期待着大家新作品的成功。板书: 泥做小亭子

四、学习活动开始

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陶泥及其他材料做小亭子,教师行间指导,解决有关学生的个别问题。作业所用材料及泥工工具

五、作业展示评价

1.请学生“一分钟简介作品”。2.分组观摩。

3.课的总结:作业方面、纪律方面。

4.并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摆到架子上晾干,以备烧制。

学生作业

第10课演戏

(活动一)教学程序

一、欣赏导 入

1.教师拿自制的小偶人表演。2.你们在哪里看过这样的表演? 3.欣赏小偶人表演片段。4.出示课题。

小偶人表演的片段影片。

二、交流尝试 1.出示三个问题:

(1)小偶人是用哪些材料制作的?(2)用了哪些制作方法呢?(3)小偶人的各个部分是怎样固定的呢? 教师分发教具,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触摸、讨论。板书:填充、绕团、捆扎、包扎、编织、折、粘贴等。2.教师示范:

(1)师问:你想把谁做成小偶人,他长得有哪些特点呢?(板书:抓住人物特征)你会选择哪些材料做小偶人的哪个部分呢?你会用什么方法做小偶人?(2)师生互动制作小偶人。

3.演示分析制作过程中难点部分。

4.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分析其材料的选择以及制作的方法。利用幻灯片分解教学: 1.小偶人制作步骤; 2.材料搭配分析; 3.难点直观分析; 4.优秀小偶人作品欣赏。

三、分组制 作

1.展示学生已知的一些故事,分组选好其中人物形象。2.提出制作要求。3.分工合作。

4.教师指导。

出示很多熟悉的故事和情节中的人物。

四、作品展示 1.分组来进行演戏。2.提问:

(1)你最喜欢哪个小偶人?为什么?(2)你制作的小偶人有缺点吗?(3)你还将怎样来改进你的小偶人呢? 展示平台上进行演示。

(活动二)

教学程序

欣赏导入 揭示课题

1.引导学生欣赏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木偶表演片断。2.请学生谈谈对片中哪部分印象最深刻。

3.小结:木偶剧等儿童戏剧活泼有趣,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它包括偶人制作、舞台布景、表演等几部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小偶人,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制作舞台。4.揭示课题。课件呈现表演片断 了解制作步 骤与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用纸箱制作舞台的方法。2.请学生说说观察到的舞台制作方法。3.师小结制作步骤:(1)切挖纸箱(师示范制作)。(2)装饰。

4.引导学生思考装饰方法:

(1)除了绘画方法外,还可用哪些方法装饰舞台?(2)师小结,装饰方法干变万化,可用剪纸、粘贴、堆塑等等(相机示范)。5.引导欣赏用以上方法装饰的舞台。课件呈现制作过程 课件呈现图片 课件显示讨论内容

合作探究 加深理解

1.师在学生作品中挑选出两只小玩偶,描述这两只小玩偶一起外出旅行,途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请同学们为它们设计表演的舞台。设计时思考以下问题:(1)舞台用什么材料、方法制作?(2)舞台布景装饰些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 2.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3.小结:舞台可用多种材料、方法制作。而布景则随着剧情的不同而变化,作用都是为了衬托表演,但不能喧宾夺主。玩偶教具及制作过程演示 创造表现

1.提出作业要求:两人一组合作为制作的小偶人设计制作一个舞台。2.生制作,师指导。评析交流

1.展示学生作品。2.学生评析、谈感受。

3.师小结:舞台设计富有创意,制作精致,装饰美观。学生作品 知识迁移

1.介绍舞台美术知识。

2.欣赏舞台多幕布景和移动式布景。3.欣赏大型晚会舞台布景方法。

第11课联通信息

(活动一)教学程序

一、交流学习,初步感知

1.交流有关电话机的图片和文字资料。(1)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参与。(2)师生自由交流。

2.通过交流感受电话机丰富的造型,了解电话机不断更新的实用功能。图片和文字资料

二、欣赏感受,开阔视野

1.视频仪展示部分学生搜集的电话机的图片。

2.师生欣赏,认识电话机的外形结构特征:由基本形组成。

3.多媒体演示,欣赏各种造型的电话机:普通电话机、仿古电话机、异形电话机等。1.视频展示台 2.Powerpoint演示

三、初步表现,指导方法

1.教师提出要求:观察教材或搜集的图片中的电话机,用流畅准确的线条描绘其外形结构。2.学生开始画。3.作业反馈。

(1)描画时注意用线流畅。

(2)注意形的穿插和遮挡关系,表现电话机的立体感。(3)注意构图。视频展示台

四、仔细观 察,深入表现 1.欣赏教材中的优秀学生作业。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表现电话机的功能键、装饰花纹等细节。3.学生接着画。多媒体:背景音乐 教材

五、欣赏评价,教学延伸 1.自由展示作业,交流感受。

2.多媒体演示,欣赏街头的电话亭,布臵课后观察作业。(活动二)教学程序

一、切入主 题,展开讨论

1.出示“新城市”的平面示意图,导人教学活动:为“新城市”设计公用电话亭。2.观察“新城市”的环境,师生围绕“我在哪里设计?配合周围环境怎样设计?”的话题展开讨论。教学用图

二、欣赏激趣,发现特点

1.课件演示,欣赏电话亭的图片。

2.结合课件简要分析电话亭的形体特点:由各种基本的立体形组成,分为顶罩、亭壁、亭柱、基座及电话等部分。

3.说说你的审美感受。(造型简洁)Powerpoint演示

三、创意设计,反馈指导

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两人一组商讨一下,你们准备用哪些基本形来组成电话亭的各个部分?并根据你们的想法,用线描的形式画出有创意的电话亭。2.学生讨论并画电话亭的设计稿。3.反馈指导。

四、尝试制作,探究方法

1.根据设计稿,尝试把电话亭的主要部分做一做。(把一张平面的纸变成立体造型可以用一些什么方法?)2.学生归纳所运用的纸工制作的技法:剪、折、卷曲。

3.以卷曲法为例,因卷曲的程度、方向等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造型。4.师生共同探讨组合电话亭的方法:

(1)相同形组合成不同的造型;不同形可以有丰富的变化。(2)所运用的技法:粘接、插接。纸工工具及材料

五、分工合作,创意制作 1.提出活动要求:

两人一组,以一名同学为主,另一名同学参与制作,先修改设计稿,注意制作出造型简洁、富有创意的电话亭。2.学生开始活动。多媒体:背景音乐

六、“装电话亭”,欣赏评价

1.把“公用电话亭”摆放到“公园、街头的平地”上。(根据环境摆放电话亭。)2.根据评价建议,自由欣赏、评价。学生作业

下载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鱼水情》教案(湘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鱼水情》教案(湘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湘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 哆来咪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 ◆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形体的秩序美; ◆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 ◆掌握立体......

    牧童 新人教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牧童 新人教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牧童》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2、感受......

    湘文艺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 、 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共有两个班,学生在上课时纪律比较好, 各个都很认真, 总体的音乐基础还可以, 接受能力不错, 各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 有一小......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渔舟唱晚》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渔舟唱晚》教案 1、介绍民族乐器—古筝,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欣赏《渔舟唱晚》......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

    五 年 级 音 乐 教 案 《第一单元 西部风情》教案 一.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我国西部地区有代表性的音乐特点及相关文化,如西藏的拉萨、长江三峡及三峡工程,......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课题: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 总课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 1、新学期要求。 2、综合训练:发声练习。 3、歌曲:《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学唱。 教学目标: 巩固一个升号的调的识谱;指导学生......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花好月圆》教案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花好月圆》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乐曲,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情绪,激发他们对节日的联想,从而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学生能够按音乐......

    湘版教小学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精选5篇)

    第1课 老师你好教学内容: 听赏歌曲《老师你好》,学唱歌曲《老师最理解我》。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歌曲《老师你好》,感受歌曲表达的情绪。2.能用轻松明亮的声音演唱《老师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