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中学物理教学的说课.(共)
论中学物理教学的“说课”
段
新(网名duanxinxyz)钟晓青
邱晓云
摘要:本文研究了中学物理说课的意义、程序和要求,重点探讨了中学物理说课的内容,旨在使中学物理说课达到科学化、规范化和普及化。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说课,内容,程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332(2003)03-0125-03
1中学物理教学说课的意义 1.1总结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经验
中学物理教学说课可以再现物理教师备课的思维过程,而备课是中学物理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解决“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还要解决用什么理论作教学指导和有什么实验依据,要达到什么教学目的,如何完成对学生哪些能力的培养和突破。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的物理教学经验虽然也能日渐丰富和成熟。但是,如果通过物理教学说课这种教研活动方式有目的地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就能大大缩短中学物理教师的成长周期,特别是能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突颖而出。
1.2探索中学物理教学规律和教改新路子
中学物理教学应与时代同步前进,不能一成不变。随着社会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中学物理教学内容在不断更新,崭新的教学手段与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不断注入物理教学中,必然导致中学物理学发生巨大变化。旧的中学物理教学规律会被新的教学规律所取代,吐故纳新,这是历史的必然法则。物理教学说课过程包含了对现有物理教学规律的继承运用、批判与重新认识乃至否定,也包含了对新物理教学规律的创新性探索与发现,这有利于培养创新型的高素质中学物理教学人才。
1.3提高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
中学物理教学说课,是教师结合物理课堂教学活动对教育学、心理学和物理教学理论再学习、再深化、再提高的过程,也是中学物理教研组集体备课,集思广益、相互磋商、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的过程。因此,它对于提高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
1.4展示教师风采,提升科研水平
如果说“上课”是展示教师的“素质课”,那末,“说课”就是展示教师的“风采课”。长期以来,教师呆在约定俗成的课堂讲台,本身所具备的学者风度逐渐被“教书匠”模板所替代,而说课却能展示教师新的风采。经常开展物理教学说课,能极大地提高物理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教学业务水平和物理教学科研水平,造就出一大批“学者型”的中学物理教师。2.中学物理教学说课的程序
中学物理教学说课程序,一般可分为如下四个步骤:(1)确定教学说课课题;(2)做好说课准备工作;(3)撰写教学说课教案;(4)进行教学说课。2.1确定教学说课课题
确定中学物理教学说课课题,以形式而论可分为:自选课题和指定课题;以时间而论,可分为:事先准备课题和临时准备课题。
2.2做好说课准备工作
物理教学说课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必要的知识准备、理论准备、技术准备和心理准备。知识准备是指熟悉物理课程标准,明确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原则和教学具体要求;钻研教材了解本课题物理知识的重点、难点、内在逻辑联系,拓宽知识视野,使自己具备多层次 1 的知识结构;写出一份物理课堂教学教案,这是撰写物理教学说课教案的基础与依据。理论准备要求物理教师在说课前,有目的有计划地重点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物理教学论等有关理论,充分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正确运用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创造性地选择教学方法和运用教学手段,为物理教学说课打下扎实基础。
技术准备是指明确说课的内容和要求,掌握说课的基本技巧,准备好说课所需的各种教具设备与器材。
心理准备则是要求物理教师在说课前注意自我心理调节,增强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碍,稳定心理状态,使自己的说课水平得到正常发挥。2.3撰写教学说课教案
将说课的材料系统化,就可以形成说课教案。撰写物理教学说课教案应遵循科学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等。说课教案要有说课的特色,重在说理。要分清主次,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说教学程序上,因为它是重头戏;要突出自己物理教学中的创新点、闪光点。2.4进行教学说课。
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说课时所处的地位与上物理课时相同,要自然和蔼,落落大方。但听课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说课时的听课对象大多为同行或领导、评委,因此要注意把握好语气、语调、语速、语感和语量,切忌将说课演变成上课,防止讲得过细过滥。一般说课的时间为15—20分钟,要注意分配好时间,尽早进入角色,掌握说课技巧。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3中学物理教学说课的内容
教学无定法,说课也无定法。说课虽有一些基本要求,但无固定的模式。就中学物理说课来说,说课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四教五说”。“四教”,即“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教得怎么样”;“五说”,即“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手段、说程序”。下面以高中物理教材《电场中的导体》一节作说课内容具体说明。
3.1说教材结构与教学目标
任何一种教材都有一定的知识体系,其中任何一个知识单元都不能脱离这一知识体系而单独存在。所以,有必要说清楚教材的结构;说清楚该节内容在本教材、本章或本单元中的作用与地位。如《电场中的导体》是《电场》一章的难点之一,它不仅是该章第一节《静电感应现象》的扩展和深化,同时又是电场理论在生活实际和现代技术中的运用,学好本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中心,是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应完成的任务和达到的目的。其中包括:(1)认知目标;(2)能力培养目标;(3)德育目标。如《电场中的导体》一节的认知目标是:知道静电感应产生的原因,理解什么是静电平衡状态,理解静电平衡状态时导体的特点,以及知道静电屏蔽及其应用;能力目标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能力、探索能力、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德育目标为: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和世界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思想品质。3.2说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确定本课题的教学方法,既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物理学说课时必须说清的基本点之一。中学物理通常的教学方法有:情景创设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探索法和交流互动法等。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可运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如果一堂课只用一种教学方法,必然单调乏味,多种教学方法配合,可使教学生动有趣,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说教法选择教学方法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做到因材施教、启迪思维。同时,说教法还要说出本节课是如何突破重点、分散难点和分析疑点的具体措施。如《电场中的导体》一节可采用实验探索和思维相 2 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3说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
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基础不一,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也不同,而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上,教学进程就必然要受学情控制。因此,在进行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思学生所思,料学生所错,知学生所难。这样,才能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等有充分的准备,教学方能做到有的放矢。
学法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必须有科学的学法指导,必须灵活地运用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迁移与比较、理论联系实际与推理判断等物理学研究方法,来实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的蒋超同志,在《高考如何贯彻落实“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一文中指出:“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比较关注教科书中那些有形的具体文字叙述的东西,即陈述性知识,然而对教科书中那些无形的非文字描述的东西,即程序性知识,却往往忽略了。不能将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视为一个发展的过程和有机的整体,抓不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相关知识之间不是‘搭桥’而是‘树墙’。”因此,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就是要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性、系统性的理解和把握上,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对知识的整理,即在对所学知识比较分类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概括和综合,从而构建起知识结构的框架,实现知识的整体化。如《电场中的导体》一节,教师可引导学生采取如下的学法步骤: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分析─﹥设计实验─﹥探索规律─﹥归纳总结 说学法指导也要说出自己之所以选择此种学法的理论依据。例如,高中物理要求学生多采用一些理论论证的学习方法,这是因为高中生的思维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说学法指导的内容极为丰富,但主要应说出如何通过学法指导,既要求学生“学会”,又要求学生“会学”。
3.4说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总是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来完成的。说教学手段就是要求教师说明上课时准备采用何种教学手段来实施物理课堂教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各种活动都是以物理知识为背景,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感知。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手段来扩大学生的感知量十分必要。除了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板书、挂图、演示、实验、幻灯和投影之外,还可以采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来激发学生兴趣,强化物理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对物理知识的识记,改善了解状态,提高物理课堂学习效率。如《电场中的导体》一节的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多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认识,再用多媒体设备直观展示“电场中电荷定性移动的微观现象”,帮助学生理解静电平衡状态。3.5说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是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精华部分,最能体现物理教师的才华和创造性劳动。说教学过程设计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设计物理教学过程,二是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物理教学过程设计包括:新课导入、传授新知、例题示范、反馈练习,归纳总结和展示板书。
物理新课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用实物、问题导入;用图片导入;用事例导入;用故事导入;用实验导入;用旧知识导入和用悬念导入等。针对课题的具体内容,阐述将采用什么方式导入,这样导入有什么好处,会产生什么效果。如《电场中的导体》一节,教师可先做“带电鸟笼”实验,然后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什么叫起电?我们学过哪些起电方法?物体带电用什么方法和仪器来检测?静电感应的实质与原因是什么?这样设疑激欲,从而导入新课。
传授新知识环节中应阐明教师通过什么方式、提出什么问题、如何进行分析、如何促进 3 学生积极思维;教师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参与到什么程度;有哪些任务和要求是学生应独立完成的;学生在学习时经常会出现哪几种思维结果;有哪些思维定势需要克服,需采取哪些措施。例题示范环节并非给听众讲解例题的解题过程,应重点说明例题的来历、例题的功能和学生可能出现的反应等等。
反馈练习环节应简述反馈习题的出处、功能,要求达到什么目的。反馈习题要精选,应体现出具有针对性、系统性 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归纳总结环节应重点做到把本节知识纳入中学物理知识体系之中,加强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向学生提出一些思考性问题,不仅为下节课做准备,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展示板书环节要求恰当地说出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板书设计,但不能像课堂上写得那样详尽。板书要求系统、醒目,体现出科学性、简洁性、工整性和美感性。4中学物理教学说课的基本要求
4.1亲切自然,声情并茂
说课重在一个“说”字。因此,说课时应尽量脱稿,精神饱满,使听者首先从表象上感到说课者对说好课有信心和决心,从而受到感染,引起共鸣。4.2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说课的时间一般是15-20分钟,因此不能平铺直叙、面面俱到。而要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实际,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中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来说。4.2体现专长,突出特色
说课时要能够说出自己对教材、教法有别于常规的独到见解、巧妙安排,充分体现出本人的教学特长,突出教学特色和教学成果。在教材的处理、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板书和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都应有独道之处。
(本文原载《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三期)
第二篇:教学说课
《忆江南》说课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词的教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忆江南》中的第一首。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白居易则即事名篇,题为《忆江南》。这首词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的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眷恋、喜爱和赞美之情。在诵读时,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分享经典诗词的词句美、韵律美、意境美。使学生产生热爱春天美景的情感。【设计思路】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语言文字的优美精湛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1.示范读激趣
通过范读,引领学生懂得怎样读书,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如在开头以优美的音乐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美景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种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2.品味读悟情
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因此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语言的感悟就是要培养语感,感悟到语言的精妙之处,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的感情色彩。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在本节课中,老师着重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
3.想象读入境
诗重感情,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展现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如、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听着配衬得体的歌声、音乐,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学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再通过展开想象,把仿佛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诵读传达出来,从而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
我准备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采用“自主阅读-----相互交流------领悟赏析”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整体感知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来感悟作品的魅力所在,从而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第三篇:游子吟教学说课
游子吟教学说课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圆润、优美的声音饱含深情地演唱歌曲《游子吟》。
2、听赏歌曲《小背篓》,感受歌曲富于山野乐趣的童年生活,在甜美的歌声中感受温暖的母爱。
教学重点:让学生用深情、柔美的歌声表现母子情。
教学步骤:
1、诗歌解读。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古诗,我采用以下教学步骤:
说一说,用讲故事的形式导入古诗。
看一看,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古诗的内容。
吟一吟,学生朗读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诗句,师生共同探讨出诗词大意。
演一演,分角色将诗歌内容进行情境表演。
以上诗歌教学环节均要融合歌曲旋律,用歌曲作为背景音乐烘托意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母子之情,为演唱歌曲再次做情感铺垫。
2、歌曲教学
歌谱教学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即听录音或者听教师范唱后,学生随琴跟唱全曲。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并表现“母子情”,我引导学生展开充分想象,如妈妈送“我”上学,带“我”看病等都体现了母子情
歌曲处理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表现。
一、二乐句唱的亲切、温柔和深情,以表达深厚、无私的慈母之爱,三、四乐句唱的激动、情绪饱满,表达儿女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心情,结束句唱的情深意长,进一步体现游子对妈妈的真挚情感。
第四篇:乡村人家教学说课
以读为本
以思促悟
《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该单元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共选编了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绘了风光旖旎的乡村景色。本文位居首篇,作者抓住了乡下人家最普通的事物和场景,展现了恬静祥和的农家田园生活,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歌颂了乡下人家勤劳淳朴、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文章图文并茂,语言朴实,是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美好事物的极好教材。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根据四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和语文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一是学习生字新词,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并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二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亲历“朗读——理解——想象——感悟”的学习过程,学习品味语言,体会课文按时空交叉顺序进行描述和动静结合描写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境界。
基于以上目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乡下生活的独特迷人;难点是体会和谐的景色之美及劳动创造美的内涵。
设计理念:
1、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采用范读、指名读、竞赛读、演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激起学生美美地诵读课文的爱好,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和积淀。
2、始终以美为线索,让美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中深深地感受语言文字之美,真切感受乡下人家之美。
二、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说教法
从本课的三维目标和学生的学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主题式教学法。
就像窦桂梅老师所说的“围绕特定主题进行的教学,就像一曲优雅的布满了人文性的旋律。而与之交融一体的工具性,也不再是脆弱的断续的音符,人文工具将共同演奏出富有生命激情的语文教育交响乐。”根据本组课文的主题及本课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美”为主题的教学,围绕“美”展开“感知美——探究美——品析美——拓展美——体现美”的教学。
2、品读感悟法。
一是借助课件,引领学生感受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激发研读的爱好;二是图文对照,多层面朗读,引领学生感悟乡下人家祥和美好的生活;三是咬文嚼字,品味语言,引领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
3、拓展延伸法。
语文教学不能只是为了学课文而教课文,而应该在学课文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并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如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穿插学习关于乡下生活的诗句,补充简短的课外阅读资料;在学完课文的前四段时,让学生拓展想象,模拟写作;在课的最后阶段,利用拓展延伸的环节让学生将收集到的有关乡下人家的资料拿到课堂上交流,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的组织、协作能力,同时推进综合性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的是顺学而导,以此为过渡,学生说看见什么下面就先学什么,本课的拟人写法为教学顺序创造了自由性,可以是“鸡鸭在欣赏什么美景”、“纺织娘在唱些什么”从而过渡到不同段落的学习,就像窦桂梅老师所说的“学生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顺学而导。
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学法
四、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说教学程序 为了使教和学都取得较好的效果,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本课计划两课时完成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的预设,力求做到全员的互动,主要分五个步骤: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感知美
上课伊始,教师先出示乡下风光的多媒体课件,配乐旁白:这是顺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碧绿藤蔓;这是依着时令次第开放的鲜花;这是茂密竹林中破土而出的春笋;这是觅食的鸡群戏水的小鸭。这里就是布满诗情画意的乡下人家。同学们,乡下人家美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乡下人家的漂亮风物,给学生以初步的感观体验。学生在感受音像带来的美妙之余,对乡下人家有了一个初步的熟悉——美。]
二、自主读文,整体感知——探究美
通过轮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扫清字词障碍。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教师引导学生直奔中心:“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再抓住中心词“独特、迷人”来统领全文教学。首先用课件出示下列探究问题:
1、“独特、迷人”的风景是什么样的风景?
2、乡下风景“独特”在哪里,“迷人”在何处? 在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再组织交流,相机生成一首小诗:“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雄鸡悠闲安闲,小桥流水戏鸭。清风夕阳鸣鸟,最美乡下人家!”再由这首小诗展开全文教学。
[设计意图:轮读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上,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检查。至于生字的检查,在后面的具体的学文环境中可进一步反馈。]
三、质疑问难,品读鉴赏——品析美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独特迷人”的风景,我设计了下列三个教学板块:
(一)房前屋后赏“美景”
1、自告奋勇读第一句话,边读边出示贴图“小房屋”,然后让学生贴上“瓜架”。(寻找插图的错误点之一:屋前和屋旁)
[设计意图:找错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接读第二、三句话,捕捉色彩。“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出示瓜架图和高楼图对比读)我适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解读,让学生感受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瓜棚藤叶”的色彩之美,进一步体会“别有风趣”的意韵。
3、分男女生读第一自然段,回归中心:这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4、体验动静,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读写花的句子,让学生贴上“花”图。(寻找插图的错误点之二:门前和屋旁)
“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这里花开不断,既朴素又华丽,这是它的独特之处,可让学生反复品读,并相机出示次第开放的百花图,引导学生品出朴素,品出华丽,品出花仙子的静态之美。
(2)指读写“竹”的句子,让学生贴上“竹”图。(寻找插图的错误点之二:屋后和屋旁)
乡下人家的竹让人感受到盎然的生气,“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经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教学中重点抓住一个“探”字进行品味,通过换词比较,如“冒、长、伸”等,让学生体会出“探”字所蕴含的“奇妙和生气”。
(3)把花与竹连起来品读,让学生尽情感受其动态之美和静态之美并回归中心:这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4)课外拓展:对这么快乐的农家生活,古代的许多诗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章,一起来读一读吧!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宋 范成大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宋 苏轼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之中、课本之中,应借助课本这个媒体扩大学习的空间。]
(二)鸡鸭嬉戏品“物趣”
1、这些可爱的春笋从土里探出头来,它们看见了什么? 生:看到了鸡在快乐地觅食…… 生:看到了鸭子在自由安闲地游泳……
2、教师话锋一转:“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出示鸡鸣中天、鸭戏水面的场景图片。
(1)分组研读三四自然段。(喜欢鸡的就读第三自然段,喜欢鸭的就读第四自然段,读完后说说喜欢的理由和感悟。)
(2)让学生贴上“鸡”图和“鸭”图。(寻找插图的错误点之三:屋后和屋前)
小结:看来呀,作画的人没有好好地读课文,把课文中的房前屋后都混起来了,同学们回去后可以给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们写封信,让他们把课文的插图给改改。(3)再读三四自然段,并回归整体:这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设计意图:每一个自然段的教学之后,都回归整体,这样能更快地让学生领悟作者围绕中心写作的写法。]
(三)夏秋交替悟“和谐”
1、学习第6、7自然段。课件再现情境,以媒体音乐渲染情境,以情感语言描绘情境,力求把孩子们带入文本所特有的意境中。
2、读着课文,你们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个性化读文。
4、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组织讨论交流,扣住“辛劳”“甜甜蜜蜜”二词让学生咀嚼品味,促使学生真正走进乡下人家,5、整体回归,感受美。
在学生感知、理解、品悟了文本后,为了升华学生情感,我让学生反复品读课文的中心段,回顾作者描写的景物,以加深学生对“独特、迷人”要害词的理解和感悟。
四、趣味作业,迁移运用——拓展美
1、小练笔 乡下人家除了种瓜养花、养鸡养鸭,他们还会做些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模拟文中的写法,动笔写一写。(如:房前屋后的菜地、石榴树、桃树,猪、羊、牛、狗……)
2、阅读链接《在天晴了的时候》,要求:美美地读,细细地品。[设计意图:俗话说“学以至用”,课文学完了,若能动笔写一写,那才是真正的学会。]
五、板书设计,具体形象——体现美 以图和文字来展现板书。
小河图:从不吃惊 竹笋图:成群 探(后)屋图(前)瓜架图:别有风趣 鲜花图:朴素、华丽
[关于板书设计:传统板书过分注重逻辑性和其归纳作用,轻易陷入一种大而全的误区,往往不知所云,无法将其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板书设计形象直观、鲜明有趣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节课我利用贴图来代替板书,增强形象感和方位感,使学生看着舒适,过目不忘。]
第五篇:水平三体育教学说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体育教师用书
(供小学五~六年级使用)
第二章 基本体操教学内容介绍
1.基本体操的教学目标
水平
(三)基本体操教材由三部分组成:队列和队形、徒手操和轻器械操。
基本体操对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矫正不良体态,促进机能发展,增进健康,以及提高学生合作交往与协同动作能力,形成良好的组织纪律、集体意识和心理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水平
(三)基本体操的教学目标,可以归纳成以下4项:
(1)学会简单的基本体操动作方法,培养身体的正确姿态;
(2)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体验活动的兴趣;(3)促进身体协调、匀称发展,增进健康水平;
(4)提高学生集体活动的意识与行为,体验个人与群体合作交流的感受。2.基本体操的特点
水平
(三)的基本体操教学内容,在水平
(二)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和难度,其特点是:队列队形练习中的向左、右、后转走动作,自然、流畅、活泼,不要求按《队列条令》的转法和节奏操练。行进中裂、并、分、合队走的练习,是一组纵队行进间由多变少或由少变多的队形变换的练习。预令(口令词)较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以及集体动作协调一致的能力。
徒手操,也就是《小学生广播操》第二套,是国家专为全国小学生创编的。这套操具有与一般徒手操不同的特点,如,操节多(共12节),各节操的节拍多(每节操4个8拍至8个8拍);变化多(每一节拍要做一个以上动作,而且左右肢体动作不绝对对称,只在前后4拍或8拍的反复中动作相同)。整套操节奏鲜明,富有韵律感和表现力。可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全套操的动作,还应启发学生理解和表现该操所具有的健身、育心、健美的功能,以及活泼欢快、朝气蓬勃等丰富内涵。
棍棒操是在徒手操基础上发展的,是轻器械操的一种。它借助变换握棍的位置和动作,增大动作的幅度和力度,以增强肌肉的伸展性和关节、肩带的灵活、坚韧性,以及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等;同时对于纠正身体不良姿态具有特殊的功能作用。本套棍棒操结构简单、节奏鲜明,易学易练。学生可以识图自练。3.基本体操的教学内容
(1)队列和队形──① 向右(左)转走;② 向后转走;③ 行进间列队、并队走;④行进间分队、合队走。
(2)徒手操和轻器械操──① 徒手操:小学生广播体操;② 轻器械操:棍棒操(共八节)。4.基本体操的教与学法
(1)基本体操内容丰富,练习的形式和动作的方法各不相同,教与学应针对教材的特色、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实际能力而定。
(2)高年级学生已具备较大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多采用探究法,自学自练法、合作交流法、结伴练习法等教与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3)基本体操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和加强指导,适时进行示范与点评。必要时,教师可改变动作的结构、内容的组合、运动量的大小、组织形式的变化或采用游戏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
(4)队列和队形练习,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动作节奏感和整体协同一致上。既要掌握队列和队形的动作方法,又要提高与改善学生的精神状态。(5)教材中的徒手操选用了原第二套小学生广播体操,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用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新的小学生广播体操进行教学。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广播操进行创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6)进行棍棒操教学时,教师应建立收发器械的常规要求,以取得安全、有序、快捷的效果。第三章 田径教学内容介绍 1.田径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
第三章 田径教学内容介绍
1.田径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 五、六年级田径教学内容是一项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的基础性教材,虽然冠名为“田径”,与田径运动项目名称一致,但它的教材内容仍是一些较为简单的跑、跳、投动作,没有过细的技术和规定过严的方法。教材的内容与形式突出了多样性、游戏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特点,注重学生学习目标的全面达成。通过田径教学,要达到以下五条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田径运动的意识与行为,提高学习田径的兴趣。
(2)掌握跑、跳、投的动作方法,培养学生身体正确姿势,学会田径运动的简单技术和技能。
(3)发展灵敏、协调、速度、耐力和力量素质,促进身体机能正常发育。
(4)营造生动、活泼、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5)培养群体意识,增强责任感,提高合作与竞争能力,体验田径运动的乐趣。2.田径教学内容的特点
(1)小学五、六年级的田径教学内容是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发展的,主要是通过形式多样的跑、跳跃、投掷练习和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些情境性或主题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逐步掌握田径运动的正确方法和合理动作。
(2)选编的田径教学内容,无论是分解动作还是连贯动作,个人练习还是集体协作练习,都力争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思想,如“小小设计师”、“抢占奔跑空间”,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教学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学会生活。
(3)教学内容淡化了竞技性,增加了游戏性、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和教育性内涵,如“青蛙过河”“学习解放军,争当神投手”“欢庆申奥成功”。这些教学内容丰富、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既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跑、跳跃、投掷的知识和技能,又能将课堂延伸至社会,使田径教学内容具有更大的活力。3.田径教材的教学内容((1)跑 ① 发展快速跑能力的练习(包括:各种快速起动的跑;追拍跑;接力跑;“攻克堡垒”游戏;障碍赛跑;不等距离的追逐跑)
② 发展耐力跑能力的练习(包括:自然地形跑;定时跑;定距跑)(2)跳跃
① 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包括:各种方式跳绳;跳竹竿:“协同跳”游戏;摸高跳)② 跳高(包括:跨跳练习;助跑起跳,直腿摆动坐上跳箱;急行跳高)③ 跳远(包括:立定跳远;“青蛙跳荷叶”游戏;助跑几步,一脚跳起双脚着地;急行跳远)(3)投掷
① 发展投掷能力的练习(包括:滚;抛;掷;投;推;撇等)② 发展掷远能力的练习(包括:原地及自然跑几步肩上投掷;原地及自然跑几步背后过肩投掷;推掷实心球等)③ 发展投准能力的练习(包括:固定目标投准;活动目标投准)4.田径的教与学法
(1)重视学生的体验。在一些比较简单动作的教学时,教师只要提示动作要领、方法与要求,对于动作细节不要提出过高、过细的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引导他们自主选择练习内容,自己参与动作演练,自我感受活动过程,主动探索练习方法和比赛战术,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积极的运动体验。
(2)精心设计练习的形式。教师要运用多样化、游戏化、趣味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以充分体现田径教学的多种功能,达到全面锻炼、愉悦身心的目的。如,在学习“抢占奔跑空间”游戏时,可采用多种方法完成;进行“消灭老鼠”游戏,可采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场地完成。
(3)不断变化练习的方式。在教学组织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练习的方式与方法,如调整练习的距离、高度、速度、重量,对前进的路线,器械的摆放,分组的形式,合作的组合等等都可以进行变化,以不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4)创设个性发展和群体合作学习的良好环境。教材中有许多发展学生个性和群体合作学习的练习,如“个人抢占空间”、“集体抢占空间”、“障碍赛跑”、“三人追拍”、“四人协作跳”和“提速火车”等等。这些活动是完成课程目标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和群体意识、群体行为的培养,如自我展示、顽强意志、互相帮助和集体精神等。
(5)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贯彻因人而异的原则,尤其是高年级女生中许多同学已进入青春发育期,更要注意安排适合她们生理、心理特点的教学内容。练习中的各种生理指标、心理状态和同学之间的关系,都要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使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方面都获得全面和谐地发展。
(6)注意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思维力。教学中教师要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注意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小小设计师”是将单一的往返跑与创造性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设计跑步图形;又如“青蛙跳荷叶”,是把双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与蛙跳的动作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想象,形象生动地模仿青蛙轻巧落地的动作,从而帮助他们掌握跳远落地的缓冲动作。
(7)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教材中多数教学案例都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发现、实践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在这一段时间内学生是真正的课堂学习的主角,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决定难易程度,自己掌握学习进程。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搭建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不包办代替。
第四章 技巧与器械体操教学内容介绍
1.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目标
水平
(三)《教师用书》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材内容分为四项:技巧、支撑跳跃、低单杠、实用性攀爬。这些教材内容形式多样,实用性强,项目较多,器械的高低、宽窄变化较大。有些动作要使身体倒置、跳起、腾空或在杠上完成一定难度的练习,甚至还有一定的危险性。在这样的条件下引导学生锻炼,首先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促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其次,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群体的帮助,克服种种不适、紧张等心理障碍,不仅掌握了技术动作,而且提高了学习情绪,增强了意志品质,并得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同时,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练习程序和群体活动规范,也为学生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作了一次很好的演练。再次,当学习获得成功和进步以后,学生在体验到自我价值的时候,会产生自我展示的愿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五条:
(1)初步掌握技巧与器械体操的内容,在单个动作基础上,学会做组合动作。(2)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增强肢体肌肉力量,改善身体机能水平。
(3)培养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展示自我,体验在运动时的心理感受,克服胆怯、畏难等心理障碍。
(4)增强保护与帮助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群体学习生活的乐趣。
(5)培养勇敢、顽强、果断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促进身体、心理的和谐发展。2.技巧与器械体操的特点
(1)
五、六年级既是小学最高的年级段,又要为即将升入初中作好各种准备,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
五、六年级教学内容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内容有所增加,难度有所提高,是三、四年级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和重新组合。同时,五、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教学内容在某些具体的名称上更趋于接近,体现了小学技巧与器械体操教学与初中体操教学内容相衔接的特点。
(2)随着文化知识学习和社会经验的逐渐增加,五、六年级学生对动作的掌握不再满足于表面上粗略的学习,而是开始追求动作内在关系的把握,表现出教学内容的技术因素有所增加。尽管这些技术要求还是很简单的,但反映了该阶段学生学习的一种倾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传授技术的“度”,既不能过多地追求技术细节,偏离小学教学的实际,又不能否定技术动作的规范,使学习缺乏深度。
(3)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五、六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教学内容各个项目的力量要求增加了,如出现了以静力性练习为主的倒立动作,单个动作和组合动作的难度和强度都比三、四年级有所加大;同时,又要注意男女生之间的差别。开始进入生长发育第二高峰期的男女生之间的生理、心理差异逐步明显,在一些难度较大的教材中,把男女生的学习内容加以分列,男生更突出刚性,女生更突出柔性,使学习内容更适合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4)教学内容的选取更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五、六年级的技巧与器械体操教学内容有许多动作接近学生的生活,如从高处跳下,从低处跳上,攀登和爬越各种障碍,出现意外或失去重心时的应急措施等。这些贴近生活的模拟性练习,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实用价值。
3.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内容(1)技巧
① 各种滚动与滚翻动作(包括:发展滚动能力的练习──握踝前后滚动、抱球前后滚动、夹物前后滚动、抱头直体左右滚动、抱球直体左右滚动、抱头屈体左右滚动、抱球跪撑屈体左右滚动、屈肘跪撑左右滚动、抱脚团身左右滚动等;发展前滚翻能力的练习──双手握踝前滚翻、双脚夹球前滚翻、双手抱球滚翻、一手抱球,一手支撑前滚翻、双手抱球肩侧前滚翻、跳箱盖上前滚翻、滚翻时低头,以单肩支撑由高处向下前滚翻、连续前滚翻、高处跳下后接前滚翻、模拟被绊倒接前滚翻、前滚翻分腿起、慢跑急停,重心前移做前滚翻、越过障碍前滚翻、双人“车轮”前滚翻等;发展后滚翻能力的练习──双手握踝后滚翻、双腿夹物后滚翻、连续后滚翻成直线、“波浪”式后滚翻、高处跳下后接后滚翻、后滚翻接球等)
② 各种简单的倒立动作(包括:肩肘倒立──双人配合练习、脚蹬墙成手倒立、脚蹬墙手倒立后作前滚翻等)
③ 保护与帮助下做手倒立(包括:靠墙手倒立、靠高垫手倒立、有人扶持手倒立等)
(2)支撑跳跃
① 发展支撑跳跃能力的练习(包括:原地起跳,空中分腿练习;分腿立撑练习;分腿立撑,推手挺身跳起练习;上步助跑,起跳练习;“撑骆驼”练习;助跑,起跳,支撑,分腿练习;助跑起跳,分腿跳上模仿跳箱练习等)
② 山羊分腿腾越(包括:在保护与帮助下练习;在安全条件下练习;完整动作练习)
(3)低单杠
① 发展悬垂能力的练习(包括:仰卧悬垂臂屈伸;屈臂蹲悬垂摆动;屈腿悬垂摆动;穿臂前后翻;蹲悬垂,穿杠成倒悬垂;高杠屈臂悬垂)
② 发展支撑能力的练习(包括:双杠支撑移动;低单杠支撑左右移动;跳上成正撑,前翻下;跳上成正撑,上体前翻慢下成蹲立等)(4)实用性攀爬
① 各种攀爬练习(包括:爬斜梯,跳下成前滚翻起立跳箱;攀爬2米高的障碍物;攀爬轮胎架)② 手脚并用爬竿(绳)(包括:爬垂直竿(绳);爬斜竿(绳)等)4.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与学法
(1)关注每一位学生,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包括体育能力较强的、较差的和一般的学生。这里尤其需要提出的是,体育能力较强的学生往往因为成绩好,并经常作为教师的助手而受到重视;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则是教师传统关注的对象。而作为班级人数占大多数的体育能力一般的学生,因为人数多,又没有更多的特殊情况需要教师“操心”,会有意无意地被教师所忽视,这个现象应该引起注意并加以改进。虽然从表面上看,对体育能力一般的学生的忽视不会影响教学质量,这些学生大多数能够完成学习任务,但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要求分析,这种忽视是不能允许的。因为,每一位学生都需要教师的注意、关怀和帮助。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要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不仅要关注那些体育能力较强和较差的学生,也不能忽视体育能力一般的学生。例如,有的教师在体育课中建立了体育委员“轮岗值日”制度,让每一位学生在一学期都当一回体育委员。这就改变了以往体育委员由一人“承包”的做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值日委员”岗位上,学习服务、学会沟通、锻炼自己、展现自我。(2)注重讲解、示范的启发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什么、怎么讲、讲到哪儿为止,都是讲解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技巧教学时提问学生“什么时候交叉腿”,“转体方向怎么判断”,“后滚翻推手时间和方法”。这些带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提问,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动脑筋,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意识。讲解时,还要讲清动作的重点,指出难点。要防止主观臆断讲解。还必须钻研在课的哪一环节,用多少时间、什么方式、怎么精讲,要随时反馈讲解的效果。还要善于运用术语,例如,教学初,可结合挂图讲解动作的术语,使学生初步了解动作术语的形象概念;演示时,可结合动作,重点提示术语,使学生看见动作后,知道“是什么名称,在身体什么部位,该怎么做”;练习中,可让学生根据术语做出动作,使他们建立从术语到动作的联系。
示范方法的运用也要讲究启发性。示范时,应力求稳、轻、美,使学生在动态的示范中得到健与美的享受。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采用不同的示范方法,例如,练习初的完整示范或边示范、边讲解;改进动作时的重点示范;小结时的演示性示范等。(3)重视练习的帮助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练习活动,往往都是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进行的。由于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内容大多数与学生平时生活和学习的正常身体姿势和位置不同,学生在练习时会产生不习惯的感觉;有些动作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在练习时会产生犹豫和害怕心理。因此,练习的帮助性是学生在学习动作和锻炼身体过程中,增强信心、增添勇气的必要手段。同时,在互相帮助的练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与教师或同伴的互相协作、互相磋商和互相交流,把自己融入到群体之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4)做好专门性准备活动。
技巧与器械体操教材内容对柔韧性和协调性要求较高,除了做一般性准备活动之外,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做好专门性准备活动,特别应加强头、颈、肩、腰、腕、踝等部位的活动。
第五章小球类和球类游戏教学内容介绍
1.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学目标
球类活动是小学生特别喜欢的项目。孩子们都喜欢玩球、打球和赛球,著名的球星也往往是他们羡慕和崇拜的偶像。球类活动不仅具有对抗性、趣味性等特点,而且强调集体合作,灵活多变地运用各项技战术,对锻炼人的体力,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发挥个人和集体的聪明智慧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条件的限制,难以运用成人规范的场地、器材和严格的规则进行球类活动。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缩小了场地与用球、简化了规则,称之为“小球类和球类游戏”。本章选用了小篮球、小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四项作为水平
(三)的教学内容。本章的教学目标有如下五条:
(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参与球类活动的意识与行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性。(2)学习简单的球类活动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简单的球类活动基本技术和技能。(3)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与协调素质,提高与改善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4)通过球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自尊与自信心。
(5)增强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关心集体、尊重对手、遵守纪律的良好体育风尚。
2.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特点
(1)在水平
(二)的基础上,提高了小球类的基本技术、集体配合和简单规则的要求,并逐步建立战术概念。
(2)加强了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对抗性活动和游戏,逐步向小球类的简易教学比赛过渡。
(3)球类教学内容突出了学生在教与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注重学生的运动参与、自主学习、集体意识、合作交往、情绪调控的能力培养。
(4)竞技运动项目的改造,保留了球类活动的特征,降低了技术难度要求,体现对体育文化的传承。
3.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学内容(1)小足球
① 足球基础知识(包括:小足球场地及设备规格、足球基本规则──掷界外球、踢球门球、踢角球、罚点球、任意球)
② 足球基本技术与游戏(包括:颠球与游戏;运球与游戏;踢球与游戏)(2)小篮球
① 篮球基础知识(包括:篮球场地及设备规格;篮球基本规则──推人犯规、拉人犯规、阻挡犯规、脚踢球违例、拳击球违例)
② 篮球基本技术与游戏(包括:耍球游戏;传球游戏;运球游戏;投篮游戏((3)羽毛球
① 羽毛球基础知识(包括:羽毛球场地;羽毛球基本规则;发球违例的几种情况)② 羽毛球基本技术与游戏(包括:握拍法;耍球游戏;低手击球游戏;高手击球游戏)(4)乒乓球
① 乒乓球基础知识(包括:台面的区域;击球时间划分;握拍法)
② 乒乓球基本技术与游戏(颠球游戏;挡球游戏;发球游戏;攻球游戏)4.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与学法
(1)
五、六年级的小球类教学,教师要有目的地提高体育文化的内涵,结合教学内容介绍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游戏和竞赛活动中学习规则,掌握安全活动的方法,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懂得安全地参加球类活动。
(2)
五、六年级学生对球类运动的学习正处于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多接触球,让学生在熟悉球性中提高控球能力。对场地器材条件较困难的地区和学校,可因地制宜地开发代用器材,例如可以自制麻绳球、藤球、棕球等用于小篮球、小足球活动。
(3)充分发挥球类游戏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要讲究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采用主题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主动、积极、快乐地学习。(4)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合作的互动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互相观察、互相模仿、互相帮助的同时,应提倡师生之间共同参与,互相交流,在融洽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5)在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例如,针对小球类活动对抗性较强,运动量较大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体验身体疲劳时的心理感受;针对小球类活动对熟悉球性、控制球能力要求较高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自信、自强,培养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针对小球类活动的群体性特点,教师可在活动中加强学生同伴和群体之间的协作配合,以增强他们对人际和社会交往的适应能力。
第六章 游戏与游戏教学内容介绍
1.游戏与游戏教学的教学目标
根据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编写的小学体育《教师用书》,没有将游戏作为单独一类教材内容,而是把游戏教材内容与各项体育教材内容相结合,分散在各项身体锻炼实践内容之中,这是新教材结构上的一个特点。因为小学体育教材内容,特别是在小学的中低年级应以游戏为主线,使基本教材游戏化,又多运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与学。
这一章“游戏与游戏教学”教材,虽然也介绍了一些游戏,并尽可能不与各类教材内容中的游戏重复,只是在举例时,联系到五、六年级的教材内容,介绍如何进行游戏教学。本章所列举的案例,也是为说明如何教游戏而选编的。这些方法仅供老师教学时参考。
水平
(三)《教师用书》的游戏教学,是以课程标准目标导向来确定的,它有具体的游戏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特定的情节和活动方式、活动规则和活动结果,有别于其他教材中的游戏教学,是实施教学评价的“主体性”游戏。这些游戏是以自身特有的编排体系,以游戏教材为主线,以身体活动为载体,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掌握游戏的知识和技能,培养意志品质,满足心理需求,体验群体学习的乐趣为目标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因此它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独特的意义。通过游戏与游戏教学,要达到如下的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加游戏的态度和行为,记住所学游戏的名称、方法与规则,乐于展示游戏的各类动作。
(2)帮助学生学会和应用游戏技能,提高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了解游戏活动的安全、卫生知识和方法,并能运用已有知识、技术和技能,自主设计与组织简单的游戏活动。(3)使学生具有关注自己身体和健康的意识,逐步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学生的体能。
(4)了解游戏对心理健康的作用,体验游戏活动时的心理感受,学会通过游戏调节自己的情绪,逐步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和勇敢顽强、坚毅果断的精神。(5)引导学生处理和谐的人际关系,体验群体活动的乐趣和情趣,培养具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2.游戏与游戏教学的特点
(1)具有趣味性。教材中的游戏有六类,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趣味性强,能满足小学生好奇、好动和求新、求异、求变的心理需求,深受他们的欢迎。
(2)具有情节性。教材选用的游戏都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学生能在游戏活动中扮演某些角色,如“老鹰”、“小羊”、“战士”、“花朵”„„这些角色符合小学生在体育学习活动中喜欢情境的烘托,乐意模仿成年人的行为特征。通过游戏,有助于引导学生逐步懂得社会规范,了解人际关系,处理和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3)具有竞争性。游戏一般都是以对抗形式开展,对抗中会有胜负,教材要求胜利的一方应充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失败一方应总结经验、迎头赶上。所以,游戏教学内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勇于竞争和善于竞争的精神。
(4)具有简约性。教材中的多数游戏都比较简单,只要稍定几条规则后即可进行活动。由于“简约”,学生必须从简单中寻找成功的方法和途径,这就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分析、果断决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信、自主、自强的意识和行为,便会得到强化。
3.游戏与游戏教学的内容(1)跑的游戏
① “奔向2008”游戏;② “智取”游戏(2)跳跃游戏
① “撑骆驼跳背”游戏;② “圆圈快快跳起来”游戏(3)投掷游戏
① “投球过圈”游戏;② “轰炸‘碉堡’”游戏(4)球类游戏
① “迎面双传球”游戏;② 简易“保龄球”游戏(5)对抗游戏
① “拔河”游戏;②“看谁先拿到”游戏(6)攀爬游戏
① “爬上顶峰”游戏;② “横渡铁索”游戏 4.游戏与游戏教学的教与学法
(1)要重视教育性。学生在游戏中最容易流露出各种行为和情绪,教师要结合游戏教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热爱党、热爱祖国、关注环境、关注生态、勇敢顽强、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等思想和品质的培养。要结合游戏的特点,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里寓学于乐。例如,结合游戏规则启发学生遵守纪律,进而使他们逐步养成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习惯。
(2)要具有变化性。变化性反映在两个方面:“老戏新做、变中求趣”。对过去形式很好,但内容有些过时的游戏进行改变,体现“老戏新做”。这样改变,使传统游戏焕发出新的活力。随着学生的认识、思维和活动能力的提高,教师可经常变化教材中的游戏,以增强学生对游戏的吸引力,体现“变中求趣”。例如,迎面接力跑变为“奔向2008”,快快跳起来变为“跳进幸福圈”等等。
(3)要体现可接受性。游戏教学方法必须为全体学生所接受。对动作难度较大,结构较复杂的综合性游戏,要根据学生身心的实际,先学单个动作,然后再学组合动作,最后进行发展性练习。对比较激烈,对抗性强、负荷量比较大的游戏,要善于调节,特别对体弱、病残的学生更要区别对待。
(4)要突出情境性。游戏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教师要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以使学生在喜闻乐见、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发展。情境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情境设计的生动性、合理性和启发性,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不能简单地把低年级的内容照搬到高年级。
(5)要注意科学性。游戏教学中,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科学组织。保证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有所得、练有所获。课前要安排好场地器材,并注意检查场地器材的安全性。游戏前要使学生的身心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游戏中要注意学习的有效性,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讲解与示范要有机结合,根据教学的需要,可以先讲解后示范,边讲解边示范,也可以先示范后讲解。练习时要合理分组,要确定好组长和引导人,组长和引导人可由教师指定,也可由学生推选。游戏时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经常进行群体性的研究、探索活动。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发展。
(6)要强调过程性。在游戏教学中要强调过程性评价。要改变以往只是在游戏结束后再进行评价的惯例。过程性评价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学习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
第七章 武术教学内容介绍
1.武术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
水平
(三)《教师用书》的武术教学内容是在水平
(二)学习基本功、基本动作和动作组合的基础上,重点学习武术基本功串联和套路动作。本章选编的武术教材,提出五条教学目标:
(1)学习武术基本功串联和套路动作,使学生继承民族体育文化,激发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学习武术的主动性及兴趣性。
(2)通过武术学习,提高学生灵敏、协调、柔韧、速度和力量素质,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全面和谐发展,有效增进身体机能能力。
(3)提高学生参与意识,提高自学、自练与合作学习能力,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4)树立安全意识,形成遵守纪律、克服困难、刻苦习武的良好品格和高尚武德。(5)培养学生勇于自我表现、充满自信的良好心理素质,促进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和谐发展。
2.武术教学内容的特点
(1)
五、六年级武术教学内容动作简单、形式多样,套路动作的选编具有基础性和代表性。例如,基本步型中的并步、开立步、弓步、马步等,都是武术中的基本步型。(2)教材内容体现民族体育的深刻文化内涵,武术术语的使用具有明确、简练、通俗、易懂的特点。武术术语是武术教学内容之一,它既反映了武术动作的科学概念,也是武术知识和技术动作最凝练的语言,又体现武术运动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3)教学内容具有示例性特点,教材中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教与学法主要通过“案例”加以体现,这就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留有较大的选择空间。3.武术教学内容(1)基本步型
① 并步;② 开立步;③ 弓步;④ 马步。(2)基本功串联
① 外摆腿;② 里合腿;③ 弓步冲拳;④ 蹬腿冲拳;⑤ 仆步穿掌。(包括:并步双提膝穿掌、仆步穿掌、弓步前挑)(3)少年拳第一套
① 震脚架打;② 蹬踢架打;③ 垫步弹踢;④ 马步横打; ⑤ 弓步撩掌;⑥ 虚步架打;⑦ 跳步推掌;⑧ 撩掌收抱。4.武术的教与学法
(1)重视基本功练习。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应很好的继承发扬。在五、六年级的武术教学中,要强化武术基本功的教学和武术意识的培养,使武术课真正做到“像武术”。
(2)培养武术兴趣。练基本功比较枯燥和单调,武术基本步型和基本手型练习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感到“没劲”。因此教师应采用活泼多样的教与学方法和手段,如教师要注重自己示范的质量,因为准确、漂亮的示范能让学生建立完整、美好的印象;练习时适当采用分解法,使复杂动作简单化,逐步增强学生学习武术的信心;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最好将武术融合在游戏之中,通过游戏引导学生喜欢武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武术的兴趣。
(3)发展武术能力。武术基本功串联和套路动作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武术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练习方法与手段,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提高和掌握串联与套路动作的能力,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来强化能力。在此基础上,倡导学生对教材进行自主创编、改编或重新组合,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武术教材的学习能力。(4)挖掘教育内涵。
五、六年级武术教材的教育内涵,首先体现在武德教育上,武德体现了学习者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武德教育和思想教育,使学生逐步加深对武术的理解,形成正确的武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其次体现在美育教育上,通过武术教学陶冶学生美的情操,使学生体验武术的劲力美、神态美、造型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第一章 “五~六年级体育教学概述”内容简介
1.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领域。使学生具有主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行为,表现出乐于学习和对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并在活动中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热情,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
(2)知识技能领域。使学生获得一些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初步学习一些运动的技术和技能;学习科学锻炼身体和自我锻炼、自我表现、自我保护、自我评价的方法;培养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树立安全意识,懂得自我保护。
(3)体能领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姿势和良好的身体形态,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发展身体灵敏、反应、协调、平衡、速度、耐力与力量等体能,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增强关注自己身体和健康的意识与行为。
(4)情意表现领域。使学生在学与练的过程中,体验参加不同项目运动时的愉快与紧张、兴奋与疲劳、成功与挫折等心理感受,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控自己的情绪,并在一定困难的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5)社会适应领域。培养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竞争进取的精神,以及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意志品质,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2.教学要求
(1)确保“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2)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4)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5)针对实际制订教学实施方案,全面达成学习目标。3.教与学法建议
(1)要改变只研究和强调教师的教法,而忽视学生学法的倾向,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在教学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学法的研究与探索,不仅要研究教法与学法,而且要研究教法与学法的变化,不仅要研究学生的“学会”,而且要研究学生的“会学”。
(2)在教学中应采用儿童化、多样化,兴趣化的教法与手段,充分发挥游戏和游戏法的功能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与行为。
(3)竞争与合作是体育活动的特点,体现出《课程标准》的课程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精心选取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交往与合作氛围,变化教学的组织与形式,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竞争力和交往合作能力提供机会。
(4)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环境和条件,为学生的发展留有时间和空间。在教学活动中,要体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蒙者和支持者。
(5)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并向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改变那种以教材为中心,以运动技术和技能为最终目的的旧观念,在体育教学中采取积极措施、多种手段,使所有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动”中得到发展,在“动”中体验价值,在“动”中享受乐趣,在“动”中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