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年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苏教版)
XX年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二)教学设计(苏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
件www.xiexiebang.com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6的乘法口诀和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7~9的乘法口诀和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及乘除两步计算的习题。教材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注重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索。
学生已熟练掌握1~6的乘法口诀,并初步有了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能力。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利用口诀的特征,编制7~9的乘法口诀以及运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非常重要,学生喜欢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使口诀的形成由抽象到具体。另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方式。
1.使学生经历7~9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熟记7~9的乘法口诀,会用7~9的乘法口诀进行有关的表内乘除法计算。
2.在自编乘法口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让学生在整理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进行有关的表内乘、除法计算。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采用乘法和除法穿插安排、交替进行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掌握乘法口诀,便于突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6的乘法口诀和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分开安排的,主要是由于学生初次学习乘法和除法,理解乘、除法的含义有一定的困难,把乘法和除法分开进行,有利于分散难点。当学生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和相应的除法后,编乘法口诀的策略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已经基本掌握,而且7~9的乘法口诀句数多、难度大、容易混淆,这时将乘、除法穿插安排,把记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结合起来,增加学生运用口诀的机会,能使乘法口诀及时得到巩固,既避免学生机械记忆,又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引导学生自己编制乘法口诀,获得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不断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在学生已初步学会编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理解乘法口诀的,进一步掌握编乘法口诀的方法。
3.让学生把学过的乘法口诀系统整理成表,指导学生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在整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探索规律、整理概括的能力。
7的乘法口诀
课时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课时
练习十一
课时 8的乘法口诀
课时 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课时
练习十二
课时 9的乘法口诀和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课时
练习十三
课时 乘法口诀表
课时
0 乘除两步计算和练习十四
课时
复习
课时
7的乘法口诀。
.结合具体情境,独立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会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交流谈论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编制7的乘法口诀。
正确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教材第70页例1图。
师:同学们,喜欢拼图吗?瞧,老师带来了什么?
师:摆1只小船用几个三角形?摆2只这样的小船要用几个三角形?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交流。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闻乐见的对话情境引入新课,拉近学生与数学学习的距离,使学生愿意学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说一说,填一填。
师:如果就这样继续摆下去,摆3只、4只……7只,分别需要几个三角形?你能独立计算并完成下面的表格吗?
出示:教材第70页表格。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表格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师:在计算三角形个数的过程中,你想到了什么?
生1:如果用乘法口诀计算,会算得更快。
生2:按每次计算的结果,可以编制7的乘法口诀。
2.编口诀。
师:现在就请大家在小组内结合前面编制乘法口诀的经验,再想想刚才的表格计算过程,共同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关于7的乘法口诀。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完成7的乘法口诀。
让学生自由背诵7的乘法口诀。
3.记口诀。
师:说说你是如何记忆7的乘法口诀的。
生1:我知道“六七四十二”,那么7个7就比6个7多1个7,42+7=49,所以“七七四十九”,依此类推就容易记住7的乘法口诀了。
生2:我是这样记住7×8的,因为6个7再加2个7就是8个7,也就是“六七四十二”中的42再加“二七十四”中的14就是56,所以“七八五十六”。
……
对于学生的记忆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重点引导学生记忆7的乘法口诀,不仅促使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而且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师: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点什么呢?跟大家说说吧。
师:从古到今,人们生活在数的世界里,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就会觉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学习方法等进行全面总结评价,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增强信心】
7的乘法口诀
×7=7
2×7=14
3×7=21
4×7=28
5×7=35
6×7=42
7×7=49
.游戏教学法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A类
看谁先到家。
B类
一个帐篷最多可以住7个小朋友,有36个小朋友,5个这样的帐篷能住下吗?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35 21 28 42 28 14 49 21 24
B类:7×5=35 35人<36人 不能住下
教材习题
第71页“想想做做”
.28 28 28 35 35 35 42 42 42
2.7 7
3.一七得七 1×7=7 7×1=7 三七二十一 3×7=21 7×3=21
六七四十二 6×7=42 7×6=42
四七二十八 4×7=28 7×4=28
五七三十五 5×7=35 7×5=35
七七四十九 7×7=49
4.21 49 42 7 35 14 35 28
5.4×7=28或7×4=28
6.6×7=42或7×6=42
7.3 7 4 6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关的乘除法。
2.培养学生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关的乘除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师:同学们,我们先进行对口令练习,好吗?
师生进行对口令练习,复习7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复习7的乘法口诀,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师:瞧,这四个好朋友正在为扎花环做小花呢,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教材第72页例2。
生:我知道他们一共做了28朵花。
师:如果每7朵花扎成一个花环,可以扎成几个花环?
生:一个花环需要7朵花,28里面有几个7,就可以扎成几个花环,所以用除法计算,28÷7=4。
师:在计算28除以7时,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们之前学过用乘法口诀求商,28除以7,我就想几七二十八呢?“四七二十八”,所以商就是4。
师:说得非常棒!
师:如果老师说把这28朵花,扎4个花环,平均每个花环有几朵花?该怎样计算呢?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说清想法和计算的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交流,自主探索算法。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交流中体会乘除法的关系,在交流中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自觉反思、领会,也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和体会表达出来,与同学共享。
2.从做花环的情境中提出两个除法计算的问题,让学生根据对除法含义的理解独立列出算式,再启发学生用乘法口诀算出结果,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算式的联系,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A类
连一连。
2×3 42÷6
×7
36÷6
4÷2
28÷7
2×2
42÷7
B类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B类:30÷7≈4
教材习题
第72页“想想做做”
.42 7 6 7 1 7
2.略
3.4 7 3 7 35 42
4.42÷6=7 42÷7=6
5.49÷7=7
6.35÷7=5
练习十一。
5 7 7 7 7
.熟练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能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列出相应的两道除法算式,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熟练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7的乘法口诀和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今天我们主要是通过练习,巩固自己掌握的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基础性练习。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解决一道基础性的习题。
出示:教材第74页第4题。
师:你能说出几道算式?试着写下来,然后把你想到的告诉大家。
学生尝试自己完成,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学生可能会说:
生1:7×1=7,7×2=14,7×3=21,7×4=28,7×5=35,7×6=42,7×7=49。
生2:7÷1=7,14÷2=7,21÷3=7,28÷4=7,35÷5=7,42÷6=7,49÷7=7。
只要学生回答正确,无论说出算式的多少,都要给予肯定。
2.综合性练习。
师:刚才的习题帮助我们复习了7的乘法口诀。现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好吗?
出示:教材第75页第9题。
师:说说读完题,你知道了什么?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买1支钢笔的钱可以买7支圆珠笔,就是1支钢笔可以换7支圆珠笔,所以买4支钢笔就相当于是换4个7支圆珠笔,所以买圆珠笔的支数就是7×4=28。
生2:我是想要计算每支钢笔的价钱,就要根据每支圆珠笔2元,先计算7支圆珠笔的价钱,因为7支圆珠笔的价钱与1支钢笔的价钱相等,所以2×7=14,每支钢笔就是14元。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
练习十一
7×()=()
()÷()=7
.让学生体会乘法口诀的作用,不仅可以用来计算乘法,而且可以用来计算除法。在学生求商的时候,提示了应该想的乘法口诀,重温用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知道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学生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的提高都离不开练习,方法掌握之后的巩固、熟练运用,需要多种形式的练习,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
A类
搭一座这样的房子需要7块积木,小红、小丽、小明和小东四个好朋友各搭一座这样的房子共需要几块积木?
B类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7×4=28
B类:7×3+5=26
教材习题
第74页“练习十一”
.略
2.略
3.28 1 5 7 6 4 35 7 24 35 7 14
4.7×1=7 7÷1=7
5.20 30 39 16 40 52
6.16 16 25 25 36 36
7.4×7=28 28÷4=7 28÷7=4
8.21÷3=7 21-7=14
9.7×4=28 2×7=14
0.35÷7=5
8的乘法口诀。
.熟记8的乘法口诀,会用8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关的乘除法。
2.培养学生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熟记8的乘法口诀,并熟练运用。
会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小正方体。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要用小正方体拼成一个稍大的正方体,需要几个小正方体吗?亲自动手摆一摆吧!
学生动手操作后交流汇报:摆1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师:如果要摆2个这样的大正方体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你能算出来吗?摆3个、4个……8个呢?算一算,完成下面的表格。
出示:教材第76页例3表格。
学生尝试自己独立计算并完成表格,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结合自己编制乘法口诀的经验,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编制8的乘法口诀呢?
生1:应该从“一八得八”开始编。
生2:应该按顺序看几个8是多少。
师:那就结合自己填写的表格,在小组里共同编制8的乘法口诀吧!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完成编制8的乘法口诀。
让学生自由背诵8的乘法口诀后,师生进行对口令练习,帮助学生记忆口诀。
【设计意图:重点引导学生记忆8的乘法口诀,不仅使学生理解乘法口诀,而且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学得高兴吗?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再次重现本节课应掌握的知识,强化对应掌握的知识的理解】
8的乘法口诀
一八得八
二八十六
三八二十四
四八三十二
五八四十
六八四十八
七八五十六
八八六十四
教师依据新课程转变教师的角色这一理念,没有采取讲授的方法“送”口诀,“背”意义,而是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从而自然而然促成了学生由遇到问题到寻找方法,发现规律的思维过渡。充分地体验,主动思考,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变得更加积极。
A类
在括号里填数。
8×8-=56 8×4+8=8×
2×8-=7×2
B类
.填空。
2.猜一猜:有一篮鸡蛋,比60个多,比70个少,摆放在纸箱里,摆的排数和每排的个数同样多,这篮鸡蛋有多少个?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8 5 2
B类:1.40 4 8 7
2.8×8=64
教材习题
第76页“想想做做”
.40 40 40 48 48 48 56 56 56
2.8 8
3.六八四十八
6×8=48 十二
4×8=32 8×4=32
八八六十四
8×8=64
一八得八
×8=8
8×1=8
七八五十六
7×8=56
8×7=56
二八十六
2×8=16
8×2=16
五八四十
5×8=40
8×5=40
8×6=48
四八三
4.16 32 64 16 48 56 32 24 8 40 56 48
5.28 42 70
6.3×8=24
7.7 8 5
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熟记8的乘法口诀,会用8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关的乘除法。
2.培养学生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熟记8的乘法口诀,会用8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关的乘除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进行对口令练习,复习8的乘法口诀好吗?
师生进行对口令练习,复习8的乘法口诀。
师:现在请大家欣赏一幅漂亮的图案,说说图中有什么?
出示:教材第77页例4图。
生:图案是由两只头对着头、尾碰着尾的喜鹊组成的。
师:是啊,这幅图案是一条漂亮的花边,长16厘米,如果我们把花边平均剪成2段,每段长多少厘米?说说你的想法。
生:花边长16厘米,平均分成2段,就是把16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在算16÷2的时候,想“二十六”,这样就知道了商是8。
师:如果还是这条花边,平均剪成8段呢?
生:那就是把16平均分成8份,求每份是多少,仍然用除法计算,计算的时候还是想有关的乘法口诀,这样16÷8=2,因为“二八十六”。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棒!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在计算除法的时候,我们应该想相关的乘法口诀,帮助我们计算除法。
【设计意图:在具体的情境中,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自己学会总结,逐步形成模型化思想】
师: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6÷2=8
6÷8=2
想:二()十六
()八十六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上,应始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和他们一起思考,一起游戏,一起探索,共同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中。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尊重学生的看法,创造良好的师生合作、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2.学会倾听。
在教学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热情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心与心、情与情真诚的交流。
A类
在括号里填数。
24=×=× 16=×=×
6++++=30
B类
超市里有一种袜子,每双3元钱,妈妈有20元,想买8双这样的袜子,她带的钱够吗?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6 4 3 8 2 8 4 4 6 6 6 6
B类:8×3=24 24>20 不够
教材习题
第78页“想想做做”
.24 32 56 8 4 8 3 8 7
2.略
3.8 8 8 8 7 8 6 8 8 5 2 3
4.8 8 4 16 2 32 1 64
5.32÷8=4
练习十二。
.熟记8的乘法口诀。
2.能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同学们,学完8的乘法口诀和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你掌握得怎样呢?让我们来检查一下吧。
师:请看下面的图片,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教材第79页第6题图。
生1:图中有小汽车,有面包车。
生2:图中的“停车收费标准”牌子上告诉我们:小汽车每辆4元,面包车每辆6元,货车每辆8元。
师:如果有8辆小汽车要收费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牌子上已经告诉我们每辆小汽车4元,所以8辆小汽车要收费多少元,就是计算8个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8×4=32。
师:说得很好。如果是7辆面包车要收费多少元呢?
生:因为每辆面包车收费是6元,这样7辆面包车的收费就是计算7个6是多少,也就是6×7的口诀是“六七四十二”,所以6×7=42。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如果有8辆货车要收费多少元?
师:怎么解答呢?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生:每辆货车要收费8元,8辆货车就是8×8=64。
【设计意图:在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所发现条件进行简单记录,避免在分析时记不清数据或题意】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十二
8的乘法口诀
用8的乘法口诀求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获得新的知识,不断产生惊喜。要多鼓励学生、给学生自信,真诚地给学生恰当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热情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心与心、情与情真诚的交流。
A类
算一算,填一填。
B类
想一想,填一填。
只螃蟹一张嘴,只眼睛,条腿。
2只螃蟹二张嘴,只眼睛,条腿。
3只螃蟹三张嘴,只眼睛,条腿。
4只螃蟹四张嘴,只眼睛,条腿。
5只螃蟹五张嘴,只眼睛,条腿。
6只螃蟹六张嘴,只眼睛,条腿。
7只螃蟹七张嘴,只眼睛,条腿。
8只螃蟹八张嘴,只眼睛,条腿。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8 16 24 32 40 48 56 64 32 24 64
B类:4 16 6 24 8 32 10 40 12 48 14 16 64
教材习题
第79页“练习十二”
.略
2.8 40 64 32 16 56 24 7 2 6 5 1 8 4
3.2×8=16 24÷6=4
4.8×3=24
5.17+15=32 32÷8=4
6.4×8=32 7×6=42
一辆货车的收费相当于几辆小汽车的收费?
3
思考题:△=6 ○=4
9的乘法口诀和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9的乘法口诀。
2.会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迁移和类推能力。
编制9的乘法口诀。
发现9与整十数之间的联系,巧妙地记忆9的乘法口诀。
师:我们班的同学在课下做了一幅图,漂亮吗?
出示:教材第80页例5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看到每行五角星有9颗,一共有9行。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每行有9颗五角星,2行有多少颗?
生2:3行有多少颗?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编制口诀。
师:是啊,我们可以问1行有多少颗?2行有多少颗?……9行有多少颗?你能根据刚才的问题完成下面的表格吗?
出示:教材第80页表格。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表格,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后,组织学生交流。
师:你能结合之前编制乘法口诀的经验编制9的乘法口诀吗?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编制9的乘法口诀。
2.教学“试一试”。
师:用刚才我们编的口诀计算下面的习题,并告诉大家用了哪句口诀?
出示:教材第80页“试一试”。
生1:计算2×9时,是根据“二九十八”计算的。
生2:计算9×2也是用“二九十八”这句乘法口诀。
生3:计算18÷2时,我是想“二十八”,这样就知道商是9,因为口诀是“二九十八”。
生4:计算18÷9就要想“九十八”,因为“二九十八”所以18÷9=2。
3.找规律记口诀。
师:同学们真棒!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9的乘法口诀,发现了什么?请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下面,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发现的规律?
生1:9的乘法口诀相邻两句之间相差9。
生2:我们小组发现,9的乘法口诀的得数是9、18、27、36……十位上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多1,个位上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小1……
生3:我们小组也发现了9的口诀的得数,个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的和都是9。
师: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9的乘法口诀的特殊规律。哪个小组还有不同的发现?
生4:通过观察9的乘法口诀,我们发现,一九得九,得数比10少1;二九十八,得数比20少2;三九二十七,得数比30少3……
生5:我们组还发现二九的结果和九九的结果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是反着的,三九的结果和八九的结果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是反着的,四九的结果和七九的结果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是反着的,五九的结果和六九的结果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是反着的。
师:我们班的同学既善于观察,又善于思考,发现了9的乘法口诀存在着很多规律,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很快记忆口诀。你认为哪条规律便于记忆,你就采用哪条规律。老师也想交流一种记忆9的乘法口诀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为“手指游戏”。出示:教材第81页“你知道吗”。
师:仔细看图,你学会了吗?然后跟老师一起学。
教师演示,学生跟着学。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已有的编制乘法口诀的经验让学生自己编制9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得出9的乘法口诀。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现口诀的规律,帮助学生记忆口诀】
师:在这节课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9的乘法口诀和用9的乘法口决求商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发现规律,引导学生利用合适的规律来帮助记忆口诀,凸显“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交流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这真正体现了学生的新知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选择、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
2.教师依据新课程转变教师的角色这一理念,没有采取讲授的方法“送”口诀,“背”意义,而是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从而自然而然促成了学生由遇到问题到寻找方法,发现规律的思维过渡。充分地体验,主动思考,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变得更加积极。
A类
在○里填上符号,在里填上数。
9×8=
9×4=9×3+
9×7=9×3○9×4
5×9-=9○4
×9○9=9×7
B类
解决问题。
买6瓶洗面奶多少钱?
买9根雪糕多少钱?
用30元买3袋洗衣粉够吗?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72 9 + 9 × 6 +
B类:9×6=54 3×9=27
10+10+10=30 30=30 够。
买9块香皂多少钱?5×9=45
教材习题
第81页“想想做做”
.2 18 3 27 4 36 5 72 9 81
2.四九三十六
五九四十五
6 54 7 八九七十二 63 8
3.54 27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6 3 7 9
第二篇: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二)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二)教学设计
第1课时 7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在学习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通过观察规律,利用规律编出7的乘法口诀。
2.利用规律,顺口溜来记忆口诀,熟练地进行相应的乘法计算,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
记忆7的乘法口诀,并会实际运用。教学难点
尝试编制7的乘法口诀。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能依据加法算式的特点,将加法的意义转变成乘法的意义,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有关因数是7的乘法口诀。(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 出示七巧板。
这是我们祖先很早就发明的七巧板,它是由七个小图形组成的。只要你喜欢开动脑筋,这七个神奇的图形就会变出许多美丽的图案。请你们拿出自己的七巧板摆一摆,看能摆出哪些可爱的图案。
学生独立拼摆,再全班交流。2.学习例1。
(1)出示课本例1的图案和统计表,理解图意。填统计表。(2)提问:有这么多美丽的图案,老师想知道拼摆这些图案一共用了多少块七巧板?同学们,你们有哪些好办法呢?
(3)学生活动:①观察图表,说说表格所表达的意思;②填写表格。(4)汇报交流。
(5)编7的乘法口诀。
学生分组活动:写乘法算式,编口诀。汇报交流,重点交流思路。(6)拓展延伸。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三、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十七。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感受?
五、作业
完成练习十七相应的练习。
第2课时 8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用类推的方法学习8的乘法口诀。
2.通过情景图,让学生自己编出8的乘法口诀,并记住口诀,用口诀进行计算。3.通过经历、感悟、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利用7的乘法口诀总结8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
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二、情景导入
1.编8的乘法口诀。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2.师:像这样求几个8的问题,可以列出什么样的算式计算?你能根据这些乘法算式编出8的乘法口诀吗?
学生活动:分组写乘法算式、编口诀。3.课件展示教材第75页主题图。师: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教师引导:2行有多少人?3行有多少人? 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小组汇报写出的乘法算式和编写的8的口诀,教师板书。4.熟记8的乘法口诀。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口诀,时间2分钟。(2)拍手读8的乘法口诀。
(3)小组交流讨论:8的乘法口诀有哪些规律?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75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8的乘法口诀,知道背口诀的时候如果忘了,可以根据它的前一句和后一句推出,8的乘法口诀都是表示有几个8等等。
五、课后作业
完成完成练习十八相应的练习。
第3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能根据乘法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学生观察、谈论、汇报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的和的乘法应用题。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用乘法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集体背诵7、8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课本78页商店一角的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尝试解决,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小结:求买同一物品需要多少钱,可以用一件的价钱乘买的件数。
三、巩固练习
在学生明确规则后,改换要求。如:用4×8来解决的问题,用8×3来解决的问题等。
四、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可以用乘法来解决,我们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五、作业
完成相应的练习。
第4课时 9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在探索与交流中编出9的乘法口诀,找到口诀之间的规律,并利用规律记忆口诀。
2.在学习与练习中熟练地进行相应的乘法计算,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认真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
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并运用口诀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与其他乘法口诀混合运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1~8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1.师:从场龙舟赛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指名学生回答,课件记录主要信息:
每条龙舟上有9个人,有9条龙舟,一共有多少人? ……
引导学生发现:利用加法计算9×9很麻烦。感受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必要性。2.学生说说9的乘法算式和每道算式的结果是怎样得到的。同桌互说后全班交流。
3.小组交流,说说是怎样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每口句诀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全班交流,老师板书订正。4.引导学生观察乘法口诀表,发现规律。5.熟记9的乘法口诀。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80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9的乘法口诀有很多规律,我们可以利用规律来记口诀。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二十相应的练习。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乘法和乘加解决够不够的实际问题。
2.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汇报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和乘加的含义解答应用题。
3.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数字的兴趣。教学重点
用乘法和乘加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年级(1)班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可是,租什么样的车合适呢?学校帮他们联系了一辆车,请你帮他们参谋参谋,这辆车能行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课件展示例3。
(1)师:从这辆车的座位示意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同桌相互说一说。
小结:这辆车前排每排4个座位,最后一排5个座位。(2)师:这个班坐车的有多少人?你能找出来吗?
(3)师:二年级(1)班去科技馆参观,租这辆车坐得下吗?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全班交流。
小结:判断租这辆车客车能不能坐下,就是要先算出客车的座位数,观察座位数比坐车的人数多还是少。
三、课堂作业
1.完成第84页“做一做”。教师分步引导学生:先思考在括号里能填几个数? 再思考:所填的这些数中,谁最大就写在括号里。
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后,再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我们不但要会计算,还要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作业
完成练习二十一相应的练习。
第6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提高收集信息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整理和复习,能灵活地应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学生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能够熟练地用口诀计算。教学过程
一、回忆和再现
师:想一想,1~9的乘法口诀各有哪几句?指名说一说。
二、整理和复习
(一)整理乘法口诀 1.方法迁移准备。
让学生说一说。学生可能说出不同的整理方法:把乘法口诀分类放;把有关各个数的乘法口诀按一定的顺序摆成一行等。教师要给予恰当的肯定和鼓励。
2.小组合作整理。
(1)以小组为单位按自己的想法整理所学的乘法口诀。(2)请各小组将自己整理的结果展示出来,对有结构、摆放整齐美观的小组给予奖励。
(3)动态显示整理的过程和方法。3.探索乘法口诀规律。(1)教师引导:请你们观察这张表,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2)引导学生集中交流。指名说一说是怎样观察的,发现了什么规律(或特征)。(3)教师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这张表,总结这张表的规律(或特征)。(4)让学生结合这张表的规律(或特征),在小组内互相背诵乘法口诀。(二)运用乘法口诀计算。1.复习口诀的含义。
让学生明白一句乘法口诀可以用来计算两道乘法试题。
2.教师任意挑一句两个因数不同的乘法口诀,让学生说一说它表示什么意思。
三、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十八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十八相应的练习。
第三篇:苏教版二年级上《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教案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7~9的乘法口诀和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6的乘法口诀和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口诀是表内乘、除法计算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学习乘、除法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使学生熟记并能正确应用。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编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已经基本掌握,因此,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用了乘法和除法穿插安排的方式。
学情分析:
在表内乘法
(一)和表内除法
(一)单元,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乘法和除法的含义,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已经能够运用学习的口诀计算一位数乘一位数以及相应的除法,能够应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上述知识技能的基础上编排,以7~9的乘法口诀为主要教学内容,使学生进一步领悟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感受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掌握乘法口诀,能够正确、迅速地口算表内乘、除法,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乘法口诀是表内乘、除法计算的基础之一,对今后进一步学习乘、出发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使学生熟记并能正确应用。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编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已经基本掌握,因此,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采用了乘法和除法穿插安排。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大量自主学习的空间,直接让学生自主探索编出口诀和求商的方法,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熟记7-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7-9的乘法口诀计算有关的表内乘、除法,在单元结束时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左右,平均正确率94%;能应用学国的乘、除法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出发的含义。
2.使学生在编制和整理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况和简单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3.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价值,活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所有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求商。
单元课时分配:
7的乘法口诀及口诀求商
2课时
7的乘法和相应的除法练习
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练习
8的乘法口诀及口诀求商
8以内的乘法和相应的除法练习
9的乘法口诀及相应的练习
乘法口诀表
连成、连除和乘除混合 表内乘、除法练习
表内乘、除法复习
乘、除法实际问题复习
检测评析
机动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7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7的乘法口诀,教材第70、7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得意义,在理解乘法口诀得基础上,自编7得乘法口诀,并熟记口诀。
2.正确地运用口诀进行计算,回列竖式计算一位数乘法。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编制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用具:挂图、卡片、小三角形
一、谈话导入
1.看图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口诀
出示由五块三角形拼成的小鱼拼图,共4条小鱼。△△△△△ △△△△△ △△△△△ △△△△△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乘法口诀:
提问:“四五二十”这句口诀可以表示什么?
2.师:老师拼的小鱼好看吗?你能用7个三角形也摆一个图案吗?学生摆一摆,再集体展示。
二、自主探索 1.教学准备题。
A.师:刚才小朋友都用7个小三角形摆了一个小船、一条金鱼„„,它们都是1个几?
B.师:那么每次都加1个7,请你把得数填在空格里,好吗?(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
C.比一比哪些同学加得又对又快!再集体校对
D.教师指14、28、42的格子问:这里表示几个7,为什么? 2.摆一摆 A.要求摆一条小船用了几个三角形怎样列式? 板书:7×1=7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你会根据这个算式编一句乘法口诀吗? 学生编好后提问:这里的一、七、七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B.师:如果我们要摆2条这样的小船要几个三角形?摆3条、4条„„7条呢?你们能想办法算出来,并编出乘法口诀并完成书上填空吗?
要求:小组里商量一下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想想三角形不够该怎么办?
3.学生探索操作,教师注意巡视。4.集体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师:2条小船是几个7?要用多少个三角形?怎样列式?怎样编口诀?”学生回答后,教师卡片出示。
要求:其它小组也能按照这样的方法来介绍吗? 学生进行介绍,教师板书。1个7 7×1=7 一七得七 2个7 7×2=7 二七十四 3个7 7×3=21 三七二十一 4个7 7×4=28 四七二十八 5个7 7×5=35 五七三十五 6个7 7×6=42 六七四十二 7个7 7×7=49 七七四十九 5.揭题
同学们填写得都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7的乘法口诀。6.熟悉口诀
A.齐读7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观察7的乘法口诀。并小组讨论思考: 7的乘法口诀中的第1个数表示什么?第2个数呢?最后一个数呢? 7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相邻的两句口诀相差几?
为什么口诀第一个数一个比一个多1,而得数却一个比一个多7呢? B.集体交流。
C.师:怎样记住7的乘法口诀呢?给你时间,你能很快背出来吗?试试。生:交流方法并表演背。
师:说说你认为哪句口诀最好记?哪句口诀最难记,怎样想办法记住呢? D.师生、生生对口令。如:一七()()七四十九 7.用一句乘法口诀,你还会计算另一个乘法算式吗,是哪个呢? 生:三七二十一 可以计算7×3=21,还能算出3×7=21 „„ 小结:在乘法里,由于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因此,用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道乘法式题的积。
三、巩固提高
1.做教科书第70页上面“想一想”
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提问:观察每组题目,你发现什么?想想理由是什么? 2.做教科书第71页上面“想想做做” 第1题
校对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上下有什么联系? 3.完成第2题
4.读口诀编乘法算式。“想想做做”第3题。5.口算比赛(想想做做第4题)
6.看图写算式。“想想做做第5题”,指导学生看懂图意,正确表达思考的大致过程。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评评自己学得怎么样?
五、作业布置:教材第72页“想想做做”第6、7题 教学反思:
第2课时: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教科书第72—7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记7的乘法口诀,掌握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2.使学生初步感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关的乘除法。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出示一组口算题,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按顺序写出得数。20÷5=
36÷6=×3=×7= 7 ×4=
24÷4=
18÷3=×7= 3 ÷3=×7=
30÷6=
12÷2=
集体校对后,引导学生观察上面12道算式,请将它们分成两类,学生通过观察,一般会按乘法、除法的特点将其分成这样两类。
2.引导学生回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教师指名让学生说说20÷5、24÷4的口算过程。
小结: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是: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用哪句口诀,然后写出商。
3.引入新课。
教师:“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我们已经掌握了。用7的乘法口诀怎样求商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教师设置情境,出示插图。
(2)引导学生观察花朵图:一共有几朵花?如果每7朵扎一个花环,可以扎几个花环?(3)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8÷7= 28÷4=
(4)教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你会用7的乘法口诀求这两道题的商吗?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同桌交流、讨论,并在教科书上例2的空格里填数。
指名让学生说用口诀计算28÷7=4、28÷4=7的过程。(因为4和7相乘等于28,所以28÷7=4、21÷7=4。)
教师板书: 28÷7=4 想:
(四)七二十八 28÷4=7 想: 四
(七)二十八(5)总结出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师:比一比28÷7、28÷4与20÷5、36÷6,思考: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是不是一样的?
小结: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用哪句口诀,然后写出商。
2.做教科书第72页“想想做做”中的第1题和第2题。
第1题的第一组,核对时指名学生说出想法,再集体讲评。突出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可写出两道除法算式的直观感知,渗透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4,让学生看图说说意思,然后列式解答,集体校对。2.做想想做做5、6题时,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同桌互相说题意。再独立完成。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要总结的?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作业布置:“想想做做”第3题。教学反思:
第3课时:练习十一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练习十一第1—6题。三维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口诀卡片,图片。教学流程:
一、乘除法练习1.练习六十一的第1题 学生集体背诵口诀。2.第2题。
同桌游戏,一人出示一张口诀卡片,一人说出四道相应的算式。3.第3题
师生互动,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学生在2-3分钟内完成。4.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规律。
二、开放性思维的训练 出示:7×()=()
先让学生填,反馈后:你有本领把他全部找出来吗?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第2个乘数可以从1开始填。
出示(1)÷(7)=7 ?让学生辨析,纠正。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练习十一第5题。教学反思:
第4课时:练习十一
(二)教学内容:教材第75页的练习十一第7-10题。三维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流程:
一、基础练习: 1.练习十一第7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理解三题所表达的不同含义,自己解决问题。观察三题答案,有何关系? 2.第8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学生独立解答,完成后对比两道题在解答上有什么区别?并具体说说解答每个问题时的思考过程。
3.第9题。
着重引导学生学生理解“买1支钢笔的钱可以买7支圆珠笔”这一条件的含义。借助实物演示加以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全班交流。
4.第10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重点搞清楚右边的图形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学生交流时教师巡视,发现有困难的学生用正方体摆一摆,数一数。
二、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第5课时:8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8的乘法口诀,教材第76—77页。三维目标:
1.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在应用口诀的过程中熟记8的乘法口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自编乘法口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熟记8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会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用8个小正方体拼一拼,看看你能拼出哪些熟悉的形状? 在四人小组里相互合作完成。
谈话:用8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每人再拼两个这样的大正方体。学生拼完后,相互检查。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谈话:你们小组的同学摆一个大正方体用了几个小正方体?看看你们拼成的大正方体,数一数或算一算,摆这样的2个大正方体要用几个小正方体?摆3个呢?„„摆8个呢?
2.看课本上的表格,提问:谁能说一说这个表格的意思?请大家把表格填完整,尽量自己填。
组长检查每个同学表格填得是否正确,指导填错的学生改正。
3.提问:你能看表编出8的乘法口诀吗?如果有困难,可以根据表里的数先写乘法算式,再编口诀。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填写。
4.全班交流,指名读口诀,大家共同订正。5.练习记忆,再讨论交流。
你认为哪几句好记?你用什么什么方法来记住的?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1.想想做做1 独立做题,把得数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每组三道题的得数相同?把你的想法先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指名在班上交流。
2.想想做做2 独立在书上填写。
订正后提问:你是怎样填写的?你是怎样想的?如果知道6个8相加的和是48,你能算出7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吗?如果知道8个8相加的和是64,你能算出7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吗?
讨论:我们可以怎样记住那几句难记的口诀? 3.想想做做3。
谈话:看看题中的两个小朋友,你能说出这道题的要求吗?同桌两人一人说8的乘法口诀,另一人说能列出的乘法算式,说完后再交换角色练习。活动结束后提问:你们根据一句乘法口诀说了几道乘法算式?有特殊情况吗?
4、想想做做5,学生独立计算,交流订正。
5、想想做做6 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看一看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想想该怎样列式计算,再填写算式。
6、学生独立填写想想做做第7题,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想想做做第4题。教学反思:
第6课时:用8的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用8的口诀求商,教材第77—78页的内容。三维目标:
1.熟练掌握8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应用口诀过程中熟记8的乘法口诀。教学重难点:熟记8的乘法口诀,并会用8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关的乘除法。教学流程:
一、复习。
师生进行对口令练习,复习8的乘法口诀。
二、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例4的图,学生观察图,说说图中有什么? 师:这是一条漂亮的花边,长16厘米,如果我们把花边平均剪成2段,第段长多少厘米?平均剪成8段呢?
学生小组交流后完成书上的填空,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小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在计算除法的时候,我们应该想相关的乘法口诀,帮助我们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一组一组地完成,时间两分钟。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的三道题有什么联系。2.学生两人一组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3.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完成后交流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4.第5题,引导学生观察图,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四、全课总结。
我们在口算8的除法时,可以利用什么来计算?在口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教学反思:
第7课时:练习十二
教学内容:教材79页的练习十二。三维目标:
1.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学生进一步巩固乘、除法计算,进一步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能正确地解决相关问题。教学流程:
一、完成第1题。
从一一得一背到八八六十四。可以分小组背,同桌背。
二、完成第2题。
引导学生先看懂图意,然后由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集体校对。
三、完成第3题
先请学生独立完成,再请个别学生上黑板完成。
四、完成第4题,学生观察图,独立填空,完成后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五、完成第6题。
读题审题。问题:(1)8辆小汽车收费多少元?
(2)7辆面包车收费多少元?
找已知条件,停车场收费标准:小汽车4元 面包车6元 货车8元 让学生再提出问题。
六、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
七、作业布置:练习十二第5题 教学反思:
第8课时:9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9的乘法口诀,教材第80—81页的内容。三维目标:
1.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习惯。教学重点:记住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教学难点: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准备:图片、小卡片。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想得奖吗?老师这里有很多智慧星,只要你们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就一定能得到它。
二、教学新知 1.出示例题。2.引导思考。
看看,每一行有几格?一行中有几颗智慧星,空几格?每行智慧星的个数比10少几?
一行是几个9,比10少几?两行是几个9,比20少几„„九行呢? 3.分组讨论。4.汇报讨论结果。5.填表。(第80页)(1)学生尝试填表。(2)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师出示结果,全班集体订正。6.让学生观察表中内容,总结规律。
7.刚才小朋友观察讨论得很认真,下面给积极动脑筋的小朋友奖励智慧星。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很出色就从盒子里拿一课智慧星。8.填口诀。9.集体订正。
10.提问:怎样才能很快记住9的乘法口诀呢?
三、尝试练习
完成试一试。你都用哪句口诀?
四、巩固练习1.游戏:对口令
2.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课后可以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说给好朋友听,回家后也可以将自己所学的本领说给爸爸妈妈听。
六、作业布置:“想想做做”第3题。
教学反思:
第9课时: 练习十三
教学内容:教材第82页的练习十三。三维目标:
1.在现实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9的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9的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解决问题。教学流程:
一、基本练习1.背9的乘法口诀。2.师生对口令。3.生生对口令。
让学生仿照教师的出题方式让同桌对口令、背口诀。
4.第2题,让学生先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再看一句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二、综合练习1.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相互交流,说说比较的方法。
小结:比较的方法有好几种,可以根据计算的结果来判断,也可以在一个乘数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另一个乘数的大小来判断等等。
三、解决实际问题 1.第5题
请学生读题后联系情境图中的信息进行思考,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完成后组织学生比较这几道的思考过程。
四、课堂总结。
谈话:在计算乘、除法的时候,要仔细看清数字,选择正确的乘法口诀。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五、作业布置:练习十三第3题。
第10课时:乘法口诀表
教学内容:教材第83-84页的内容。三维目标:
1.在自主整理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培养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通过应用1-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熟记乘法口诀。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学合作的态度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进行计算。教学准备:乘法口诀表、数字卡片。教学流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看,这些鸽子在干什么?信件太多了,你们能帮帮他们吗?那你知道这些信件应该分别送到哪里去呢?小组讨论一下,看谁的任务完成的最出色!
二、整理乘法口诀表
1.让学生先想一想已经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再仔细观察书上这幅图,想一想,自己打算按照怎样的顺序去填。
2.小组讨论:怎样填写比较快? 3.学生独立填完口诀表。4.独立思考:你能发现哪些规律? 5.小组内交流,用规律帮助记忆。6.试着背一背。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出牌游戏
(1)规则:同桌各出1-9中的一个数,一起说出这两个数相乘的的积。(2)学生活动,完成第1题的填空。
2.“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校对。3.学生同桌进行比赛,完成第3题。4.指导学生完成第4题。
四、全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教学反思:
第11课时: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85页的内容 三维目标:
1.会读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算式,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计算。教学重点: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具、学具准备:桃子、若干面小红旗。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南方有一座美丽小岛叫快乐岛,那儿的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学游园会,你们想登上这个小岛一起参加吗?让我们起航吧!
只要同桌合作完成一组口算题,快乐岛的大门就为你们打开,你们就能上岛参加游园会了。
2.复习。
同桌两人,一人读题,一人口算,再交换练习。
祝贺你们获得了参加游园会的入场券,请小松鼠为我们带路,快点儿吧!
二、新课
1.水果店的水果真多呀!你们听,猴老板正在喊:今天是数学游园会,只要能做出我出的题目,就能免费品尝又大又甜的仙桃呀!快来试试吧!
2×3×4
同学们,我们来试试,好吗?
(1)指导读算式。提问:谁会读这个算式?(2)尝试计算。
这个算式该怎样算呢?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同时板书,最后引导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你们算得很好!可我还有个题目,你们会吗? 36÷4×3
指名试读,如果有错误,及时纠正。你们想到怎样算了吗?同桌讨论。让学生试着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教学“试一试”。
同学们,你们真爱动脑筋。看看又有谁来了。小熊要来考考你们了。48÷6÷2=
8×3÷6= 指名读题,并写在书上。3.小结。
小动物给我们出了四道题,每道题都是几步运算,是什么运算?板书: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这种两步计算题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独立完成,指名讲讲每组三道题比较后发现了什么?
2.游戏:夺红旗-“想想做做”第3题。
男同学做左边的5题,女同学做右边的5题,比一比看谁能夺得红旗。交换题目,再比一次。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愉快的参加了快乐岛的数学游园会,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你们太棒了。谁来讲讲今天我们在游玩的过程中学习了什么?你又知道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想想做做第2题。教学反思:
第12课时:练习十四
教学内容:教材第86页的练习十四。三维目标:
1.使学生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进一步掌握乘除法计算的方法。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流程:
一、揭题
我们已经学完了表内乘、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复习表内乘、除法。通过复习,希望每个小朋友能更加正确、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
二、口诀 1.指名背。
2.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三、乘、除法口算练习
1.请学生在乘法口诀表中找到积是十二的口诀,并列出相应的算式。再说说积是18、36的乘法算式。
2.完成练习十四第2题。学生采用游戏方式完成。3.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
引导学生结合图理解题意,然后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订正。4.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订正。5.学生口答第6题,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乘法口诀和乘、除法计算,在计算时要用准口诀,平时要多加练习,把表内乘、除法算得又快又好。
五、作业布置:练习十四第3题。教学反思:
第13课时:复习(1)
教学内容:教材第87页复习的第1—5题。三维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
2.进一步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准备:图片、口算卡片。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乘、除法(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更加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二、回顾乘法口诀并练习。(1)学生背乘法口诀。(2)对口令,背口诀。
(3)完成复习第1题:看图写算式,想一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诀计算。(4)完成复习第2题:同桌互动完成。
三、乘除法练习。1.填一填——完成第3题(1)学生们独立完成。
(2)选择两题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小结:口算的时候一般我们想口诀计算,也可以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来思考计算。
2、学生完成第4题的填空,然后让学生说说通过计算发现了什么?
3、完成第5题上面4行。(1)学生独立完成。(2)针对错误评讲。
(3)提问:你认为笔算加、减、乘、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总结。
谈话:今天我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乘法口诀和乘、除法的计算,我们发现,要想计算得又对又快,我们必须熟记口诀,用对口诀。
四、作业布置:第5题后面的两行 教学反思:
第14课时:复习
(二)教学内容:教材第88—89页复习第6-11题。三维目标:
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基本训练。1.背乘法口诀。
2.完成第6题,先说说图中表示的条件和问题,然后独立列式计算。3.第8题,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全班交流时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学生可能列加法算式,也可能列乘法算式,组织比较两种解法的区别和联系。
三、解决实际问题。1.完成复习第9题。
请学生明白图中所示的各种商品和价格。学生叙述题意后独立解答。
指导学生用表格的形式表达多种购物方案。2.完成复习第10题。
引导学生思考,利用日常生活经验判断选哪一种船用的只数少? 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摆一摆,讨论解法。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最后算出每种船需要的只数,检验上面的判断是否正确。3.学生讨论完成第11题,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四、找规律填数。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盆花,找到规律。
运用规律填写叶片上的数,其中,最后两小题是开放题,可以引导学生填出多种答案。
五、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复习第7题。教学反思:
第四篇:新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二)教学简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7~9的乘法口诀和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6的乘法口诀和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口诀是表内乘、除法计算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学习乘、除法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使学生熟记并能正确应用。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编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已经基本掌握,因此,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用了乘法和除法穿插安排的方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熟记7-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7-9的乘法口诀计算有关的表内乘、除法,在单元结束时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左右,平均正确率94%;能应用学国的乘、除法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出发的含义。
2、使学生在编制和整理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况和简单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价值,活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重点、难点:
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所有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求商。
进度安排:
7的乘法口诀及口诀求商
2课时
7的乘法和相应的除法练习
1课时
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练习
1课时
8的乘法口诀及口诀求商
2课时
8以内的乘法和相应的除法练习
1课时
9的乘法口诀及相应的练习
2课时
乘法口诀表
1课时
连成、连除和乘除混合1课时
表内乘、除法练习
1课时
表内乘、除法复习
1课时
乘、除法实际问题复习
1课时
检测评析
2课时
机动
2课时
第一课时:7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7的乘法口诀,教材第70、7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得意义,在理解乘法口诀得基础上,自编7得乘法口诀,并熟记口诀。
2.正确地运用口诀进行计算,回列竖式计算一位数乘法。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编制7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用具:挂图、卡片、小三角形
一、谈话导入
1、看图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口诀
出示由五块三角形拼成的小鱼拼图,共4条小鱼。△△△△△ △△△△△ △△△△△ △△△△△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乘法口诀:
提问:“四五二十”这句口诀可以表示什么?
2、师:老师拼的小鱼好看吗?你能用7个三角形也摆一个图案吗?学生摆一摆,再集体展示。
二、自主探索
1、教学准备题。
A、师:刚才小朋友都用7个小三角形摆了一个小船、一条金鱼„„,它们都是1个几?
B、师:那么每次都加1个7,请你把得数填在空格里,好吗?(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
C、比一比哪些同学加得又对又快!再集体校对
D、教师指14、28、42的格子问:这里表示几个7,为什么?
2、摆一摆 A、要求摆一条小船用了几个三角形怎样列式? 板书:7×1=7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你会根据这个算式编一句乘法口诀吗? 学生编好后提问:这里的一、七、七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B、师:如果我们要摆2条这样的小船要几个三角形?摆3条、4条„„7条呢?你们能想办法算出来,并编出乘法口诀并完成书上填空吗?
要求:小组里商量一下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想想三角形不够该怎么办?
3、学生探索操作,教师注意巡视。
4、集体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师:2条小船是几个7?要用多少个三角形?怎样列式?怎样编口诀?”学生回答后,教师卡片出示。
要求:其它小组也能按照这样的方法来介绍吗? 学生进行介绍,教师板书。1个7 7×1=7 一七得七 2个7 7×2=7 二七十四 3个7 7×3=21 三七二十一 4个7 7×4=28 四七二十八 5个7 7×5=35 五七三十五 6个7 7×6=42 六七四十二 7个7 7×7=49 七七四十九
5、揭题
同学们填写得都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7的乘法口诀。
6、熟悉口诀
A、齐读7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观察7的乘法口诀。并小组讨论思考: 7的乘法口诀中的第1个数表示什么?第2个数呢?最后一个数呢? 7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相邻的两句口诀相差几?
为什么口诀第一个数一个比一个多1,而得数却一个比一个多7呢? B、集体交流。
C、师:怎样记住7的乘法口诀呢?给你时间,你能很快背出来吗?试试。生:交流方法并表演背。
师:说说你认为哪句口诀最好记?哪句口诀最难记,怎样想办法记住呢? D、师生、生生对口令。如:一七()()七四十九
7、用一句乘法口诀,你还会计算另一个乘法算式吗,是哪个呢? 生:三七二十一 可以计算7×3=21,还能算出3×7=21 „„ 小结:在乘法里,由于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因此,用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道乘法式题的积。
三、巩固提高
1.做教科书第70页上面“想一想”
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提问:观察每组题目,你发现什么?想想理由是什么? 2.做教科书第71页上面“想想做做” 第1题
校对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上下有什么联系? 3.完成第2题
4.读口诀编乘法算式。“想想做做”第3题。5.口算比赛(想想做做第4题)
6.看图写算式。“想想做做第5题”,指导学生看懂图意,正确表达思考的大致过程。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评评自己学得怎么样?
五、作业布置:教材第72页“想想做做”第6、7题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教科书第72—7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记7的乘法口诀,掌握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2.使学生初步感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关的乘除法。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出示一组口算题,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按顺序写出得数。20÷5=
36÷6=×3=×7= 7 ×4=
24÷4=
18÷3=×7= 3 ÷3=×7=
30÷6=
12÷2=
集体校对后,引导学生观察上面12道算式,请将它们分成两类,学生通过观察,一般会按乘法、除法的特点将其分成这样两类。
2.引导学生回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教师指名让学生说说20÷5、24÷4的口算过程。
小结: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是: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用哪句口诀,然后写出商。
3.引入新课。
教师:“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我们已经掌握了。用7的乘法口诀怎样求商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教师设置情境,出示插图。
(2)引导学生观察花朵图:一共有几朵花?如果每7朵扎一个花环,可以扎几个花环?(3)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8÷7= 28÷4=
(4)教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你会用7的乘法口诀求这两道题的商吗?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同桌交流、讨论,并在教科书上例2的空格里填数。
指名让学生说用口诀计算28÷7=4、28÷4=7的过程。(因为4和7相乘等于28,所以28÷7=4、21÷7=4。)
教师板书: 28÷7=4 想:
(四)七二十八 28÷4=7 想: 四
(七)二十八(5)总结出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师:比一比28÷7、28÷4与20÷5、36÷6,思考: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是不是一样的?
小结: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用哪句口诀,然后写出商。
2.做教科书第72页“想想做做”中的第1题和第2题。
第1题的第一组,核对时指名学生说出想法,再集体讲评。突出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可写出两道除法算式的直观感知,渗透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4,让学生看图说说意思,然后列式解答,集体校对。
2、做想想做做5、6题时,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同桌互相说题意。再独立完成。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要总结的?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作业布置:“想想做做”第3题。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十一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练习十一第1—6题。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口诀卡片,图片。教学过程:
一、乘除法练习
1、练习六十一的第1题 学生集体背诵口诀。
2、第2题。
同桌游戏,一人出示一张口诀卡片,一人说出四道相应的算式。
3、第3题
师生互动,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学生在2-3分钟内完成。
4、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规律。
二、开放性思维的训练 出示:7×()=()
先让学生填,反馈后:你有本领把他全部找出来吗?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第2个乘数可以从1开始填。
出示(1)÷(7)=7 ?让学生辨析,纠正。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练习十一第5题。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练习十一
(二)教学内容:教材第75页的练习十一第7-10题。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练习十一第7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理解三题所表达的不同含义,自己解决问题。观察三题答案,有何关系?
2、第8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学生独立解答,完成后对比两道题在解答上有什么区别?并具体说说解答每个问题时的思考过程。
3、第9题。
着重引导学生学生理解“买1支钢笔的钱可以买7支圆珠笔”这一条件的含义。借助实物演示加以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全班交流。
4、第10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重点搞清楚右边的图形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学生交流时教师巡视,发现有困难的学生用正方体摆一摆,数一数。
二、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8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8的乘法口诀,教材第76—77页。教学三维目标:
1、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在应用口诀的过程中熟记8的乘法口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自编乘法口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熟记8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会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用8个小正方体拼一拼,看看你能拼出哪些熟悉的形状? 在四人小组里相互合作完成。
谈话:用8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每人再拼两个这样的大正方体。学生拼完后,相互检查。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谈话:你们小组的同学摆一个大正方体用了几个小正方体?看看你们拼成的大正方体,数一数或算一算,摆这样的2个大正方体要用几个小正方体?摆3个呢?„„摆8个呢?
2、看课本上的表格,提问:谁能说一说这个表格的意思?请大家把表格填完整,尽量自己填。
组长检查每个同学表格填得是否正确,指导填错的学生改正。
3、提问:你能看表编出8的乘法口诀吗?如果有困难,可以根据表里的数先写乘法算式,再编口诀。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填写。
4、全班交流,指名读口诀,大家共同订正。
5、练习记忆,再讨论交流。
你认为哪几句好记?你用什么什么方法来记住的?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1 独立做题,把得数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每组三道题的得数相同?把你的想法先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指名在班上交流。
2、想想做做2 独立在书上填写。
订正后提问:你是怎样填写的?你是怎样想的?如果知道6个8相加的和是48,你能算出7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吗?如果知道8个8相加的和是64,你能算出7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吗?
讨论:我们可以怎样记住那几句难记的口诀?
3、想想做做3。
谈话:看看题中的两个小朋友,你能说出这道题的要求吗?同桌两人一人说8的乘法口诀,另一人说能列出的乘法算式,说完后再交换角色练习。活动结束后提问:你们根据一句乘法口诀说了几道乘法算式?有特殊情况吗?
4、想想做做5,学生独立计算,交流订正。
5、想想做做6 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看一看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想想该怎样列式计算,再填写算式。
6、学生独立填写想想做做第7题,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想想做做第4题。教后小记:
第六课时:用8的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用8的口诀求商,教材第77—78页的内容。教学三维目标:
1、熟练掌握8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应用口诀过程中熟记8的乘法口诀。教学重难点:熟记8的乘法口诀,并会用8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关的乘除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生进行对口令练习,复习8的乘法口诀。
二、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例4的图,学生观察图,说说图中有什么? 师:这是一条漂亮的花边,长16厘米,如果我们把花边平均剪成2段,第段长多少厘米?平均剪成8段呢?
学生小组交流后完成书上的填空,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小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在计算除法的时候,我们应该想相关的乘法口诀,帮助我们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一组一组地完成,时间两分钟。
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的三道题有什么联系。2.学生两人一组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3.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完成后交流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4.第5题,引导学生观察图,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四、全课总结。
我们在口算8的除法时,可以利用什么来计算?在口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练习十二
教学内容:教材79页的练习十二。教学三维目标:
1、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学生进一步巩固乘、除法计算,进一步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能正确地解决相关问题。教学过程:
一、完成第1题。
从一一得一背到八八六十四。可以分小组背,同桌背。
二、完成第2题。
引导学生先看懂图意,然后由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集体校对。
三、完成第3题
先请学生独立完成,再请个别学生上黑板完成。
四、完成第4题,学生观察图,独立填空,完成后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五、完成第6题。
读题审题。问题:(1)8辆小汽车收费多少元?
(2)7辆面包车收费多少元?
找已知条件,停车场收费标准:小汽车4元 面包车6元 货车8元 让学生再提出问题。
六、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
七、作业布置:练习十二第5题 课后反思:
第八课时:9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9的乘法口诀,教材第80—81页的内容。教学三维目标:
1、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习惯。教学重点:记住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教学难点: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准备:图片、小卡片。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想得奖吗?老师这里有很多智慧星,只要你们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就一定能得到它。
二、教学新知
1、出示例题。
2、引导思考。
看看,每一行有几格?一行中有几颗智慧星,空几格?每行智慧星的个数比10少几?
一行是几个9,比10少几?两行是几个9,比20少几„„九行呢?
3、分组讨论。
4、汇报讨论结果。
5、填表。(第80页)(1)学生尝试填表。(2)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师出示结果,全班集体订正。
6、让学生观察表中内容,总结规律。
7、刚才小朋友观察讨论得很认真,下面给积极动脑筋的小朋友奖励智慧星。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很出色就从盒子里拿一课智慧星。
8、填口诀。
9、集体订正。
10、提问:怎样才能很快记住9的乘法口诀呢?
三、尝试练习
完成试一试。你都用哪句口诀?
四、巩固练习
1、游戏:对口令
2、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课后可以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说给好朋友听,回家后也可以将自己所学的本领说给爸爸妈妈听。
六、作业布置:“想想做做”第3题。
课后反思:
第九课时: 练习十三
教学内容:教材第82页的练习十三。教学三维目标:
1、在现实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9的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9的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背9的乘法口诀。
2、师生对口令。
3、生生对口令。让学生仿照教师的出题方式让同桌对口令、背口诀。
4、第2题,让学生先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再看一句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二、综合练习
1、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相互交流,说说比较的方法。
小结:比较的方法有好几种,可以根据计算的结果来判断,也可以在一个乘数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另一个乘数的大小来判断等等。
三、解决实际问题
1、第5题
请学生读题后联系情境图中的信息进行思考,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完成后组织学生比较这几道的思考过程。
四、课堂总结。
谈话:在计算乘、除法的时候,要仔细看清数字,选择正确的乘法口诀。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五、作业布置:练习十三第3题。课后反思:
第十课时:乘法口诀表
教学内容:教材第83-84页的内容。教学三维目标:
1.在自主整理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培养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通过应用1-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熟记乘法口诀。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学合作的态度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进行计算。教学准备:乘法口诀表、数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看,这些鸽子在干什么?信件太多了,你们能帮帮他们吗?那你知道这些信件应该分别送到哪里去呢?小组讨论一下,看谁的任务完成的最出色!
二、整理乘法口诀表
1、让学生先想一想已经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再仔细观察书上这幅图,想一想,自己打算按照怎样的顺序去填。
2、小组讨论:怎样填写比较快?
3、学生独立填完口诀表。
4、独立思考:你能发现哪些规律?
5、小组内交流,用规律帮助记忆。
6、试着背一背。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出牌游戏
(1)规则:同桌各出1-9中的一个数,一起说出这两个数相乘的的积。(2)学生活动,完成第1题的填空。
2、“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校对。
3、学生同桌进行比赛,完成第3题。
4、指导学生完成第4题。
四、全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课后反思:
第十一课时: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85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会读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算式,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计算。教学重点: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具、学具准备:桃子、若干面小红旗。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南方有一座美丽小岛叫快乐岛,那儿的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学游园会,你们想登上这个小岛一起参加吗?让我们起航吧!
只要同桌合作完成一组口算题,快乐岛的大门就为你们打开,你们就能上岛参加游园会了。
2、复习。
同桌两人,一人读题,一人口算,再交换练习。
祝贺你们获得了参加游园会的入场券,请小松鼠为我们带路,快点儿吧!
二、新课
1、水果店的水果真多呀!你们听,猴老板正在喊:今天是数学游园会,只要能做出我出的题目,就能免费品尝又大又甜的仙桃呀!快来试试吧!
2×3×4
同学们,我们来试试,好吗?
(1)指导读算式。提问:谁会读这个算式?(2)尝试计算。
这个算式该怎样算呢?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同时板书,最后引导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你们算得很好!可我还有个题目,你们会吗? 36÷4×3
指名试读,如果有错误,及时纠正。你们想到怎样算了吗?同桌讨论。让学生试着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教学“试一试”。
同学们,你们真爱动脑筋。看看又有谁来了。小熊要来考考你们了。48÷6÷2=
8×3÷6= 指名读题,并写在书上。
3、小结。
小动物给我们出了四道题,每道题都是几步运算,是什么运算?板书: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这种两步计算题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独立完成,指名讲讲每组三道题比较后发现了什么?
2、游戏:夺红旗-“想想做做”第3题。
男同学做左边的5题,女同学做右边的5题,比一比看谁能夺得红旗。交换题目,再比一次。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愉快的参加了快乐岛的数学游园会,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你们太棒了。谁来讲讲今天我们在游玩的过程中学习了什么?你又知道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想想做做第2题。课后反思:
第十二课时:练习十四
教学内容:教材第86页的练习十四。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进一步掌握乘除法计算的方法。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过程:
一、揭题
我们已经学完了表内乘、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复习表内乘、除法。通过复习,希望每个小朋友能更加正确、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
二、口诀
1、指名背。
2、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三、乘、除法口算练习
1、请学生在乘法口诀表中找到积是十二的口诀,并列出相应的算式。再说说积是18、36的乘法算式。
2、完成练习十四第2题。学生采用游戏方式完成。
3、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
引导学生结合图理解题意,然后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订正。
4、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订正。
5、学生口答第6题,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乘法口诀和乘、除法计算,在计算时要用准口诀,平时要多加练习,把表内乘、除法算得又快又好。
五、作业布置:练习十四第3题。课后反思:
第十三课时:复习(1)
教学内容:教材第87页复习的第1—5题。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
2、进一步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准备:图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乘、除法(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更加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二、回顾乘法口诀并练习。(1)学生背乘法口诀。(2)对口令,背口诀。
(3)完成复习第1题:看图写算式,想一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诀计算。(4)完成复习第2题:同桌互动完成。
三、乘除法练习。
1、填一填——完成第3题(1)学生们独立完成。
(2)选择两题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小结:口算的时候一般我们想口诀计算,也可以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来思考计算。
2、学生完成第4题的填空,然后让学生说说通过计算发现了什么?
3、完成第5题上面4行。(1)学生独立完成。(2)针对错误评讲。
(3)提问:你认为笔算加、减、乘、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总结。
谈话:今天我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乘法口诀和乘、除法的计算,我们发现,要想计算得又对又快,我们必须熟记口诀,用对口诀。
四、作业布置:第5题后面的两行 课后反思:
第十四课时:复习
(二)教学内容:教材第88—89页复习第6-11题。教学三维目标: 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基本训练。
1、背乘法口诀。
2、完成第6题,先说说图中表示的条件和问题,然后独立列式计算。
3、第8题,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全班交流时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学生可能列加法算式,也可能列乘法算式,组织比较两种解法的区别和联系。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复习第9题。
请学生明白图中所示的各种商品和价格。学生叙述题意后独立解答。
指导学生用表格的形式表达多种购物方案。
2、完成复习第10题。
引导学生思考,利用日常生活经验判断选哪一种船用的只数少? 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摆一摆,讨论解法。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最后算出每种船需要的只数,检验上面的判断是否正确。
3、学生讨论完成第11题,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四、找规律填数。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盆花,找到规律。
运用规律填写叶片上的数,其中,最后两小题是开放题,可以引导学生填出多种答案。
五、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复习第7题。课后反思:
第五篇:《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
例5、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 )盘。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猫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0 ÷ 4 =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把20这个数4个4个地分,可以分成( )个4。
20里面有几个4?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来表示?
因为“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求能放多少盘?”也是平均分,所以这个算式也用除法来表示。
【设计意图】: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0 ÷ 4 = 5
被除数除数商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猫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应用新知,加深理解
1、教材第14页下面的“做一做”的第1小题。
分一分、填一填。
12个x,每份2个,分成了( )份。
12 ÷ ( ) = ( )
12个x,每份3个,分成了( )份。
( )÷ ( ) = ( )
12个x,每份6个,分成了( )份。
( )÷ ( ) = ( )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教材第14页的下面的“做一做”的第2小题。
说出每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
10 ÷ 5 = 2 15 ÷ 3 = 5 18 ÷ 2 = 9
48 ÷ 8 = 6 56 ÷ 7 = 8 28 ÷ 4 = 7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说出哪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分别是几,说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3、教材第15~16页练习三的第4~6小题。
(1)、练习三第4、5小题。
第4小题。12个灯泡,每个灯座装2个灯泡,可以装( )个灯座。
第5小题。圈一圈,填一填。24里面有( )个4。20里面有( )个5。
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6小题。
写出除法算式。
6除以3等于2。 ( )÷ ( ) = ( )
被除数是12,除数是3,商是4。 ( )÷ ( ) = ( )
28串葡萄,每4串一份,分成了7份。 ( )÷ ( ) = ( )
把20个饺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个。 ( )÷ ( ) = ( )
先让学生看清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写出算式,最后让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
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现在更加清楚地明白了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我们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及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五、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例5、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 )盘。
20 ÷ 4 = 5
被除数除数商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即认识被除数、除数和商。
2。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境明标
(一)复习导入
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师: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
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
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
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明确学习目标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除法。
设计意图:直接明确学习内容,通过观察老师分圆片强化平均分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除法奠定基础。
二、互动探标
(一)导入
分竹笋情境。
出示例5。今天熊猫有个问题想让我们帮帮它,同学们愿意帮助它吗?熊猫想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请你帮帮它。
(二)感知除法
1、平均分活动
(1)我们要帮熊猫分什么?
(2)分的要求是什么?
(3)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4)用自己的学具帮熊猫分一分。
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2、汇报交流
(1)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2)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思考分法,再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学生用学具按照提示分一分。引发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3、探讨新知
我们能把刚才分的情况和结果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刚才的操作活动是不是平均分?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用什么算式表示?(用除法表示)。
(1)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2)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3)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 ÷ 4=5
被除数除数商
让生说一说,由谁来分别做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强化平均分的意识,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几个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写出算式后再让学生结合操作完整的说出20÷4=5的含义,突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与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对应关系。最后介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概括梳标
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四、反馈评标
(一)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圈一圈)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做被除数;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做除数;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是得到的结果做商。)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二)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设计意图:“做一做”对例5的内容进行巩固。第1题通过让学生用圈一圈的方式,得到平均分的结果以及除法算式的结果。第2题巩固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强化对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理解。
(三)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4题。
要分的灯泡有几个?那被除数应该写几?每个灯座装几个灯泡,表示什么?(做的时候让学生把每2个用铅笔圈一圈)除数应该写几?可以装几个灯座?商应该写几?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四)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五)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分析后再列式。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学习气氛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深化对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理解。
五、互惠提升
说说你今天的收获是什么?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谈话
1、口算练习(开火车)
2、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对表内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一)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师出示一道乘法算式:12÷3=
提问:看到这道算式你想到了什么?
追问:为什么12÷3=4,你怎么知道的?(引出乘法口诀。)
1、小组比赛背乘法口诀。
2、同桌互考口诀,补充口诀。
3、根据口诀写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追问:任何一句口诀都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对吗?
引出特殊乘法口诀,并引导学生按顺序汇报特殊乘法口诀。如: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
(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看到12÷3=4这道算式你还想到了什么?
引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三)除法运算的含义及解决问题
看算式12÷3=4,利用学具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摆学具的形式:
1、自己先摆一摆
2、同桌合作摆
3、指名板演
引出除法运算的含义
练习题
1、看图列算式
说一说是怎么想到?怎么算的?
2、解决问题
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做?
三、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2、让学生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3、结合现实生活提出简单的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会用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瞧!今天的天气这么好,想不想到野外玩一玩?
别着急,老师先要考考大家呢!下面咱们先进行口算比赛,看谁回答的又对又快。
师出示:2×5 4×8 6×9……
二( )得四( )五十五……
师:看来同学们对乘法口诀掌握的非常熟练,下面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野外的风景吧!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融入本节课,并通过复习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师引生动,探究新知:
(一)用口诀求商:
1、师:投影出示信息窗1
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看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3、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
4、生提问题,师板书:
平均每人捉几只蝴蝶?平均每人采几种叶子?采了几种花?
5、师:求平均每人捉几只蝴蝶?怎样列式?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6、生说师板书:15÷3=
7、师:那么怎样计算15÷3,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也可以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8、生互相交流师巡视。
9、生展示交流:摆小棒、根据3×5=15、三(五)十五
10、师板书:三
(五)十五
11、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动脑动手发现了三种计算的方法,你认为用哪一种算的又快又准确?生答
12、接着教师小结:用乘法口诀求商又快又准确。
13、小练习:用乘法口诀求商
9÷3= 4÷2= 12÷3= 15÷5=
(设计意图:本环节充分的关注学生,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列算式、再解答,让学生经历摆一摆、想一想、算一算,比一比,说一说等过程,学生全体参入,做到在动中想,在说中思,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主动获取新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除法竖式的写法:
1、师:求采了几种花?怎样列式?为什么用除法? 8÷2=4(种)用哪一句乘法口诀?
2、师:同学们我们除了用口诀来计算除法外,还可以用竖式计算,它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加、减、乘的书写格式可不一样,你们想不想学?
3、师指算式提问:8叫什么?
2、4呢?
4、师:下面老师要写竖式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看,师边说边板书。
(1)先写被除数8
(2)再写除号,看“除号”的样子像学过的哪个字?(厂)
(3)在除号的左边写除数2
(4)在除号的上面写商4,4要和被除数的个位上的8对齐。
(5)写完后还要把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
(6)最后还要用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的乘积等于0,这个0表示我们正好采够了8朵。
5、师:记住了吗?老师要考考大家看谁听的最认真?老师边提问边板书8叫什么? 4呢?第二个8表示什么意思?
师:下面请同学们书空跟老师说一遍竖式的计算过程。
生:同位再互相说一遍计算过程
6、小练习:用竖式计算6÷3=生做在作业纸上,做完后集体订正,师重点强调:写完竖式别忘写横式的得数,写等于号时还要像老师一样用直尺画。
7、师:求平均每人采几种叶子?怎样解答?下面请同学们先列出算式,再写出竖式,教师巡视。
8、师:投影出示学生作业,全班同学进行评价,一种正确,一种商的位置没对齐,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加以纠正。师接着提问:通过刚才的练习想一想计算除法竖式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师重点强调:写商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商的个位一定和被除数的个位对齐。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解决问题,然后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逐步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并通过小练习规范学生的书写,让学生在尝试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再通过相互的交流,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巩固拓展,当堂达标:
1、小游戏:摘蘑菇
2、解决实际问题:
橡皮2元笔袋6元钢笔9元练习本
问题1:老师带了18元钱,想买一种学习用品,还要正好花完,谁来帮老师选择一种?(学生边说边列算式)
问题2:老师用18元钱正好买了6本练习本,你能算出每本练习本多少钱吗? 3。课堂小测试:用竖式计算::9÷3= 4÷2= 15÷3= 20÷5=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再次创设情景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并通过课堂小测试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以便有的放矢的进行下节课的教学。)
四、畅谈收获,回味无穷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又有了许多的收获,下面咱们一起走进丰收园,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交流自己的收获,使所学知识再次得到升华,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再次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探索求商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初步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感受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便利,会比较熟练的使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会到探究的快乐。
学生已经有了对除法的认识做铺垫和平均分物体的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时应着重使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能自主探究求商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主动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问题诊断
教材上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而是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情境,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探究结果,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并交流各自的方法,进行算法优化,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最终得到共识:即采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办法最简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一)填空。
2×=10 3×()=9 4×()=8
()×4=12()×3=18()×5=15
说一说()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设计意图: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注意以旧引新,抓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猴妈妈带孩子们到山上摘桃子,他们摘了12个又大又甜的'桃子,兴高采烈地回到家,猴宝宝都特别想吃,猴妈妈想给每只猴宝宝分3个。
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吗?
生:可以分给几只猴子?
教师把问题完整的出示出来:12个桃,每只猴子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
【设计意图: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生动的故事比枯燥的数学题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在新课伊始,我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并把它编成了一个小故事:猴妈妈分桃子,学生听到故事时,都特别兴奋,精神都高度集中了起来。】
(二)引出算式
请一名同学读题。
问:怎样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12÷3。
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三)探究方法
师:究竟能分给几只小猴呢?各小组来讨论,说一说怎样求商。
教师巡视,寻找典型案例
(四)汇报交流
生1:我们组是这样想的,有12个桃,分给第一只小猴3个后还剩下9个,分给第二只猴个后还剩下6个,分给第三只小猴后还剩下3个,最后把剩下的3个桃分给第四只小猴,正好分完。
生2:我们组是这样想的,1只小猴分3个,两只小猴就分6个,3只小猴就分9个,4只小猴分的正好是12个挑。
生3:我们组认为这道题也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计算。因为“三四十二”,所以12个桃可以分给4只小猴。
【设计意图:从具体问题向抽象算理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呈现出算法的多样化。】
(五)优化算法,点明课题
师生共同梳理三种算法:边说边演示课件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12÷3=4,哪种方法更简便快捷?
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通过刚才我们的计算,同学们发现用乘法口诀很快就能算出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悟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法最简便,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理解,这样的教学,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巩固练习
(一)填一填。
2×()=8 3×()=9 5×()=10
8÷2=()9÷3=()10÷5=()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6= 6÷2=12÷4=
8÷2= 9÷3= 10÷5=
(三)看谁算得有对又快。
10÷2= 12÷6= 8÷4=
5÷5= 4÷2= 9÷3=
6÷2= 12÷4= 8÷2=
10÷5= 12÷2= 6÷3=
(四)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
【设计意图:利用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求商的方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四、目标检测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可以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我发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法最简便。我还知道了乘法和除法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6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关键:通过动手操作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计算应用题。能正确迅速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12页—14页例1、例2
做一做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会平均分,提高动手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2块糖。每个学生实物卡片。三角形。圆形学具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最近我们五小二年级一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我们帮他们分一分春游需要的物品,好吗?
请小组长来领要分的物品,(每个小组12块糖)
请学生试着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满意。
学生先在小组中分,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结果。
多请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分的结果,预计都是每人分得3块糖。
教师:这样分大家都满意吗?为什么?
教师揭示课题:像这样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地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索:
(一)分一分
1、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2、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3、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三)连一连、圈一圈
把10条鱼平均分在2个渔缸里,请学生连一连或圈一圈,
说说分的结果。
三、做一做
1、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说说你怎样分的。
2、练习三1~3
四、总结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人人平等的思想。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6个圆片、18根小棒、10个小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平均分
1、师: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春天到了,柳树醒了,各种鲜花盛开,在这样的好天气里,光明小学二(1)班的同学准备去参观科技园。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物品。(课件出示主题图),你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2、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可以吗?(课件出示分糖果要求),“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小组成员上展台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
生①:1/5生②:2/4生③:3/3
3、我们去看看光明小学二(1)班的小朋友是怎么分的?我们的分法和他们分法一样?(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分糖果图)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4、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5、完成“做一做”第1题。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汇报时要求学生要说清楚为什么是或不是平均分。
6、练习:“做一做”第2题。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师:一共有几片枫叶?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1个1个地数,可能3个3个地数,也可能用乘法口诀四四十六得到结果。)是平均分吗?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成了几份?(让学生走上讲台指着屏幕说,弄清楚“平均分”“每份”“几份”的概念。)
二、自主探索,辨析平均分
1、谈话引出例2。
师:我们刚刚帮助二(1)班的同学把6块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分得了2块。他们还准备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能分到几个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帮他们分一分?
用小棒代表橘子,小组讨论,分一分。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分橘子时“应该每份同样多”。
(2)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3)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橘子的方法。
(4)教师用课件一一演示三种分橘子的方法。强调三种分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
2、巩固“平均分”的方法。
(1)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①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说说“平均分成2份”是什么意思?(把10盒酸奶分成份,每份的酸奶盒数同样多)
②操作:用10个正方体代替酸奶,动手分一分。教师注意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
③同桌互相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盒酸奶平均分,分成2份,每份有5盒酸奶。
④指定某位学生到展台前汇报分酸奶的方法。
⑤教师用课件验证平均分的结果。
(2)同学们分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把刚才分食品的过程说一说吗?教师先说一个例子,然后指定学生说。(如:把18个橘子平均分分成6份,每份有3个;把6颗糖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颗……)
三、运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完成教材11页练习二第一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做法和想法。(说清楚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3)全班汇报交流,重点甄别第2和第3种分法,同样是“平均分”,为什么第3种分法不对,引导学生区分“每份”“几份”的概念。(第1种分法,突出是4份,但没有平均分;第3题是平均分,但只是分给2个小朋友——份数、每份没分清)。
2、练习二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独立画在书上,集体订正。
(3)课件演示验证。
3、练习二第3题。
(1)学生自己读题,自己动手分一分,填一填。
(2)集体订正时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3)课件演示验证。
4、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识。
四、归纳总结,回味平均分
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平均分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把6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2块。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会用除法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会选择有效信息来分析数量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中,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深化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4、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目标分析:
学生掌握了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后,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进一步运用除法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懂得信息的整理,数据的分析,模型的建构,充分感受乘法和除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会选择有效信息解决诸如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活经验
课件出示:
(一)分一分,算一算。
列式:()÷()=()
(二)圈一圈,列一列。
列式:()÷()=()
【设计意图:设计两组复习题,直观形象地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旨在把两种模型:一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二是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通过复习做好铺垫,凸显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了解信息,明确问题。
1、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
2、引导学生看图:图中有哪些物品,物品下面的数据是什么意思?你还有什么发现?(小汽车的价钱没有给出)
3、交流获取信息:一只玩具熊6元,一个地球仪8元,一个皮球9元。
4、明确所求问题: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二)分析问题,探究方法。
1、选择信息,引发思考。
(1)要求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必须知道什么信息?(一个地球仪8元)
(2)怎样解答?请你动手摆一摆、画一画。
2、动手操作,汇报交流。
(1)摆一摆。
同桌合作:用56根小棒表示56元钱,8根可以买一个地球仪。摆摆看,可以买几个?
(2)画一画。
在纸上画56个圆圈表示56元钱,8个一组,看看能圈几组?
3、分析问题,领悟解法。
(1)想一想。
求56元可以买8元一个的地球仪,能买几个?也就是求什么?(56元里面有几个8元?)
(2)列一列。
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让学生尝试列式:56÷8=7(个)。
(三)回顾检验,建构模型。
1、检验结果。
(1)教师质疑:现在求出可以买7个地球仪,怎样知道是否正确?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检验:一个地球仪8元,7×8=56(元)
2、整理过程。
结合主题图,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先明确问题,再选择有用信息,然后分析数量关系,探究解决方法,最后检验。
3、点明课题。
(四)尝试应用,内化方法。
1、教材第42页“想一想”。
(1)自主分析信息和问题。(可以圈一圈、画一画)
(2)学生列式并汇报想法。(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2、根据例3情境图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问题预设:
(1)30元能买几个玩具熊?
(2)36元能买几个皮球?
(3)买4个玩具熊要花多少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形象地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三者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想一想”的问题,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内化吸收,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同时,增强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
三、练习巩固,深化理解
(一)基础乐园。
1。教材第43页第2题和第3题。学生列式、验证,并汇报用哪句口诀。
2。改变条件,解决问题。(课件出示)
(1)电影院搞优惠促销,42元能买7张票,每张电影票多少元?
(2)一根28米的绳子,如果平均分成7段,每段长多少米?
(二)综合应用。(课件出示)
一个手指滑板6元,刘明带的钱正好能买4个。如果他想用这些钱正好买3枝同样的钢笔,每枝钢笔多少元?
【设计意图:设计两个层次的练习,不仅让学生灵活运用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还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乘除法知识,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并感受数量关系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出示目标: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并感受数量关系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三、自学指导:
打开数学课本42页,看图,看文字并思考: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3、怎样列式解答呢?
4、为什么用除法?
5、解答正确吗?
(5分钟后进行检查自学效果)
四、先学
1。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看书自学,老师巡视。
2、检查自学情况
同学们学习的很认真,下面比一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检测环节:
出示主题图
提问:
(1)找学生回答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要求声音响亮,其余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举手更正。)
(2)2名学生板演,完成P42页“想一想”指名学生板演。
(3)2名同学板演43页练习九第1题
(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得大一些,下面的'学生坐姿端正。)
五、后教
1、请学生上台更正,并指出对错。
2、合作提升
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方法。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找学生说一说。
七、当堂训练
必做题:
1、÷ = ÷ =
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表示()里面有()
每份是()。个()。
2、63÷7= 56÷8= 72÷9=
口诀:口诀:口诀:
2、一根28米
长的绳子,每7米截成一段,可以分成几段?
3、一本书玲玲看了8天,共看了72页,平均每天看了多少页?
选做题:小明和8个同学去公园玩,买门票花了72元,一张门票多少元?
八、抽查清
完成课本P43页第4题。
九、作业布置
必做题:课本练习九第6、8、9题。
选做题:课本练习九第5、7题。
十、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56÷8=7(个)
口答:56元可以买7个地球仪。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让学生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会运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掌握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
12÷6=
10÷2=
12÷4=
5×7=
6÷2=
8÷4=
9÷3=
5×6=
4×8=
2。谈话导入,并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设计意图:
巩固所学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教学例2
师:同学们,阳光餐点的张师傅正在出售蒸好的包子,我们来看看他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数学信息?请仔细观察(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主题图例2)
学生可能回答:
每屉有4个包子,有6屉。
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回答:
(1)每屉有4个包子,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
(2)一共有24个包子,可以装6屉,每屉多少个包子?
(3)一共有24个包子,每屉4个,可以装几屉?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你们能独立解答这三个问题吗?
师:好,请你们尝试解答并思考以下问题:
(1)你是怎样解答的'?和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的想法?(生生互动)
(2)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师:组内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探究过程(生生互动)。
学生可能回答(师生对学生的回答做及时评价——多鼓励):
(1)每屉有4个包子,求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用乘法计算:4×6=24(个),我是这样想的,要求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就是求6个4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想口诀:四六二十四。
(2)一共有24个包子,可以装6屉,要求每屉多少个包子,就是把24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多少个,所以用除法计算:24÷6=4(个),想:(四)六二十四。
(3)一共有24个包子,每屉4个,要求可以装几屉?就是求24里面有几个4,所以用除法计算:24÷4=6(屉),想:四(六)二十四。
师:同学们想一想: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可能回答(生生互动,并及时评价):
(1)它们都用同一句口诀(四六二十四)来计算得数。
(2)第一题求总数用乘法计算,后两道是求每份数和份数所以用除法计算。
(3)我们还可以根据第一道乘法算式来计算后两道除法算式的得数。
2。练习应用
(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
做完后交流汇报求商方法
(2)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2题
做后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快速求商的
设计意图:
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并理解和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
三、巩固提升
1。完成教材第21页第5题。
独立完成后让学生结合图意说说:你提出什么问题?你又是怎样解答的。
2。完成书第21页的第6、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求商的方法。
3。游戏:同桌完成书第21页的第8题。
一人说一句乘法口诀,另一人说出相应的乘法和除法算式。然后思考:在所学过的乘法口诀中,哪几句口诀只能算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渗透函数的思想,并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尾梳理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指定一名学生上台前来梳理,其他同学听后补充或纠正。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回顾梳理本课所学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总结和概括能力。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借助矩形模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法与除法间的关系。
3、初步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的方法的基础上,能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和推理,自主探究用7、8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数字卡片、算式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复习铺垫
(一)师生互动说口诀。
以教师提问学生抢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7、8的乘法口诀。
(二)生生合作用口诀。(课件出示)
1、填出括号内的数,并说说用了哪句口诀。
3×=21()×6=48
7×7=()8×8=()
2、将12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多少个?
(1)学生讨论方法:用除法列式。
(2)学生汇报想法:用“三四十二”的口诀计算。
(三)揭示课题。今天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设计意图:梳理已学的.知识,激活已有的经验,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激发兴趣,情境展开
(一)引导观察,提取信息。
1、课件出示主题图:欢乐的节日
2、学生观察,交流信息。
(1)做了一些小旗要挂在教室里。
(2)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二)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1、学生讨论发现的数学问题。
2、指名回答。(问题预设)
(1)做了多少面旗子?它们是怎样挂的呢?
(2)星星每组分几颗?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让学生经历从情境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过程。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的构建搭建了桥梁。】
三、类比迁移,建构方法
(一)引导解决挂小旗的情境问题。
1、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学生说说看到的信息:8行旗子,每行7面。
2、学生回答:怎样很快知道共有多少面旗子?
(1)算一算:学生列式计算共有多少面旗子。如:7×8=56或8×7=56。
(2)想一想: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也就是用了哪句口诀。
3、改变条件并探究。
结合情境图,教师提问:如果我们做了56面旗子,要挂8行,每行挂几面?
(1)数一数: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发现每行7面。
(2)算一算:根据除法意义,引导学生列式。(56÷8)
(3)说一说:怎样求商,汇报交流想法。(用七八五十六的口诀)
结合情境图,引导学生提问:如果我们做了56面旗子,每行挂7面,可以挂几行?
(1)学生独立解决。
(2)反馈各自想法。
4、引导比较,提炼方法
(1)比较:两道除法算式的计算过程。
(2)提炼:用七八五十六的口诀可以解决这两道除法计算。
(二)自主解决分星星的情境问题。
1、课件出示:我们做了49颗星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每组分了多少颗?
2、独立完成。
3、学生列式计算:49÷7=7
4、学生比较小结:用七七四十九的口诀只能写一道除法算式,因为写出的除数和商相同。
5、学生举例:哪些口诀只能写一道除法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情境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方法的形成过程。在比较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与除法的联系,体会一道乘法算式有的能改成两道除法算式,有的只能改成一道除法算式。同时在教学中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迁移的独立探究。】
四、实践应用,内化提升
(一)基础应用。
1、计算。
以学生独立计算的形式完成教材第38页“做一做”第1、2题。
2、开火车。
以学生开火车的形式完成教材第38页“做一做”第3题。学生说答案,并说说所用的口诀。
(二)游戏提升。
1、送小鸟回家。
卡片分房子和小鸟两类,房子卡片上有4、5、6、7、8等数字,小鸟卡片有算式,让学生算好商后走到相应的房子旁边。
2、拓展延伸。
剩下7号和8号房子没有小鸟飞进去,哪些小鸟能住进来?请分别说出商是7和8的除法算式。
【设计意图:练习分了两个层次,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在游戏中理解。巩固求商的方法,形成一定的运算能力。】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运用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的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教学难点
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先介绍一个新朋友给大家认识,这个小朋友叫小聪,这个小朋友很聪明,也很好学,他希望和大家一起学习,希望你们能喜欢他!
他想先考考大家,看他带来的两个问题:
1、12里面有几个6?
2、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要求学生将算式和得数写在答题纸上,点名学生回答,说说这两个小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1题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2题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这两个题都是用除法计算。
这两个小题都是用除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就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情景引入,明确问题
小聪觉得大家都特别聪明,所以想买一些玩具奖励大家,但是在买玩具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聪明的你们能帮他解决吗?
(教师展示42页的主题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你们知道了什么?
预设:看到了有娃娃6元,地球仪8元,皮球9元。
图片里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预设: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呢?
预设:需要知道一个地球仪是8元。
三、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师:你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你为什么用这个办法呢?小组讨论。
(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预设:用除法,因为是56里有几个8,所以用除法。
师:怎样列式呢?
56÷8(教师板书)
师:我们想哪句口诀,得数是多少,单位名称是什么?
预设:想七八五十六,所以得数是7,单位名称是个(教师板书)
大家看到这是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关于买东西的问题,在这里,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新的知识,这里面,56元是我们用的总的钱数,8元是一个地球仪的价钱,我们给他的名字是单个的价钱,而我们计算得到的7是个数,叫做数量,谁能根据算式,说说这三个名称之间的关系?
预设:总的价钱÷单个的价钱=数量
师:到了这里,这道题并没有结束,还记的老师总说做完题以后要干什么吗?
预设:检查
师:我们一般用乘法检验除法。
师,在图片中我们还有个地方不知道,你发现了吗?
预设:小汽车的价钱还不知道。
现在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想一想,如果24元能买6辆小汽车,那么一辆多少钱呢?
自己思考,在答题纸上写出你的办法。
点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预设:把24平均分成6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24÷6=4(元)(教师板书)
师,在这个问题中,你能找到总的价钱,单个的价钱和数量吗?
预设:24是总的价钱,6辆是数量,4元是单个的价钱。
师:谁来根据算式说说这三个名称之间的其他关系?
预设:总的价钱÷数量=单个的价钱
师:你算的对吗?怎样检验?
四、当堂训练,强化训练
小聪已经学会了,你们学会了吗?
1、学校买来12本课外书,(1)平均分给6人,每人几本?(2)每人4本,可以分给几个人?
(这道题考察学生对于除法意义的更深一步的理解,要求有对比,会检验)
2、
(1)买6副手套,一共需要多少钱?
(2)用36元钱可以买几个茶杯?
(3)42元买了7顶帽子,一顶帽子多少元?
(其中2、3两个小题有对比,可以用两种想法解决,一个是除法的意义,一个是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
师:这道题还有一个第4小题: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吗?
第4小题让学生们同桌讨论,一问一答。点名3到5组回答
师。
师:你们想了这么多问题,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看看你们可以回答吗?
(5)买3副手套的钱可以买几顶帽子?
我们做了这么多的解决问题,你发现了吗,都是我们列式来解决,现在我这里有几个算式,你能根据实际情况说几个题吗?5×3=15和36÷9=4
五、课堂总结,知识提升
这节课结束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作业:练习九第2题和第3题
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也解决了这些问题,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板书
解决问题
56÷8=7(个) 24÷6=4(元)
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应用除法的意义,同时还简单的介绍了总价,单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这个不对学生做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运用,最后的两个小练习题也充分的巩固了学生的知识。不足之处还是学生实践少,对生活中的数学不是太敏感,还需要加强生活观察和实践。总的来说,全班同学对这节课的收获还是让人满意的,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和讨论中,但仍需课后的练习。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巩固平均分。(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
教学目标: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
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
(强调平均分)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的画面。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
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
学生汇报:每条船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只能坐4个人,所以每份是4人;那24人里包含有6个4人,所以应该租6条船。
教师: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几条船?(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练习:科教科书第15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
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每位一双,一双是几根?小熊有12根筷子,每份是2根,可以分几份?够分吗?
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
用情境图呈现分萝卜活动。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萝卜任务。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没4个萝卜圈在一起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有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就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多少?)
提问:香蕉的数量都是18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
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
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学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摆一摆等方法,形成表像,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
2、学生举例。
3、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身边去发现除法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展开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第17页练习三的第10小题。
把下面的圆片平均分并说给同桌听,再写出除法算式。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引导学生完成第16页练习三的第8小题。
看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有6把萝卜,每把5个。
(1)、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看图,进一步理解图意,正确写出除法算式,重点区别两种不同的分法和得数后面单位名称的写法。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第17页练习三的第9小题。
按照算式圈一圈。
10 ÷ 2 = 5 10个海螺
15 ÷ 3 = 5 15只纸船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指名汇报是怎样想的?
2、引导学生完成第17页练习三的第11小题。
将口诀补充完整或填出未知乘数。
( )× 2 = 4 4 × ( ) = 12 3 × ( ) = 6
三( )十二( )× 4 = 20 2 × ( ) = 8
( )五二十五二( )十二二( )一十
5 × ( ) = 15 ( )三得九四( )十六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每个算式或每句口诀该怎样填。
(2)、全班交流汇报。
(3)、这道题给你什么启发?
3、学生独立完成16页练习三的第7小题。
用摆一摆,再填上得数。
14 ÷ 7 =( ) 8 ÷ 2 =( ) 18 ÷ 9 =( ) 24 ÷ 6 =( )
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完成,全班交流并评价。
4、数学知识分享。“你知道吗?”
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用圈一圈物品的方法进行平均分。分后填写算式。让学生在独立写除法算式中熟悉除法算式的读法、及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同时为后面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打好基础。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