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三峡》(推荐)

时间:2019-05-15 01:39: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案《三峡》(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案《三峡》(推荐)》。

第一篇:教案《三峡》(推荐)

三峡【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文章,学会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特点,在讨论探究中把握文章内容。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以朗读训练为主,内容的挖掘是在朗读的基础上想象、探索。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朗读,重点研读、合作探究诵读,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作者渗入的情感。通过想象,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教学难点】体味文章意境。【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播放三峡风光片)

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3、请大家齐读课文。(多媒体课件)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

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过渡:

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组内代表发言)过渡: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归纳起来看: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

四、拓展延伸:过渡:

(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三峡大坝工程。

大家有查到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师生共同交流,多媒体展示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02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2003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到2009年三峡三期工程竣工,水位将抬高175米,请对照课文和查找的资料及图片,展开想象,描绘一下那时郦道元所描写的景观会有怎样的变化?2009年,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

(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我相信,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作业:

对三峡工程众说纷纭,你的看法呢?结合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谈谈你对建立三峡水利工程的看法。

板书设计: 2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以“三峡”为主题的板报。

(山)--

奇险

湍急

三峡 --(美)

(水)--

春、冬

清幽

凄清

第二篇:三峡教案

材料:红糖,大枣

做法:

1)锅内放清水加入洗净的大枣一起煮开,继续煮8分钟

2)放入姜盖盖煮3分钟

3)调入红糖饮用

番茄酸辣汤

材料: 中等大小西红柿三个, 土豆一个, 火腿, 木耳适量做法:

1.西红柿洗净,去皮,切小丁

2.土豆,火腿切片

3.木耳泡发后,洗净, 撕成小块

4.起油锅, 下土豆片和木耳翻炒均匀盛出备用

5.同一锅, 继续加热, 倒入西红柿丁, 中火不断翻炒, 加入适量白醋,糖,盐, 继

续炒至呈糊状, 加入足量鸡汤(或水), 大火烧沸转中小火煮20分钟左右

6.加入土豆片和木耳, 大火烧开, 转小火至土豆熟

7.调入胡椒粉, 盐, 鸡精, 香油, 撒入香菜, 出锅

白菜鸡蛋浓汤主料:白菜叶三四片 鸡蛋两个

配料:鸡精 盐 香葱

做法:

1、白菜叶洗净,切大段;

2、鸡蛋打散,加少许香葱末;

3、坐油锅,炒鸡蛋,注意不要加盐;

4、鸡蛋炒好后,加入热水;

5、水没过鸡蛋就可以,然后煮开,旁边可另起煮锅,坐开水;

6、炒锅内的水开后,把水连同鸡蛋一起倒到旁边的煮锅中;

7、水开后,持续大火煮十分钟左右,直至汤色变白;

8、汤色变白后,加入白菜叶,出锅前调味。

第三篇:《三峡》教案

《三峡》教案汇编七篇

《三峡》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

体味文章意境。

【辅助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播放三峡风光片)

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3、请大家齐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

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

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组内代表发言)

过渡:

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归纳起来看:

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

(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第二课时

四、拓展延伸:

过渡:

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

三峡大坝工程。

大家有查到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师生共同交流,多媒体展示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xx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xx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xx年,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xx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到20xx年三峡三期工程竣工,水位将抬高175米,请对照课文和查找的资料及图片,展开想象,描绘一下那时郦道元所描写的景观会有怎样的变化?

(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我相信,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作业:

1 对三峡工程众说纷纭,你的看法呢?结合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谈谈你对建立三峡水利工程的看法。

2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以“三峡”为主题的板报。

板书设计:

(山)-- 奇险

夏 湍急

三峡 --(美)

(水)-- 春、冬 清幽

秋 凄清

第三课时

一、背诵并墨写课文。

二、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后记: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能理解文意,领略三峡景色之美,并能展开合理想象,体味文章优美意境。

《三峡》教案 篇2

【学习目的】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揣测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作品创设的意境。

4、在诵读中深入体味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

【学习重点】

课文诵读,文意疏通,语言品味,感受体验。

【学习时间】

二课时

【学习准备】

熟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查找作者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优秀教案】

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

同学们,我们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

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板书课题和作者)

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⑴ 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⑵ 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

⑶ 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⑴ 略无阙处(毫无)

⑵ 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⑶ 夏水襄陵(漫上)

⑷ 不见曦月(阳光)

⑸ 或王命急宣(有时)

⑹ 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⑺ 不以疾也(认为,觉得)

⑻ 绝周谳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⑼ 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⑽ 飞漱其间(冲刷)

⑾ 良多趣味(很)

⑿ 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⒀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⒁ 林寒涧肃(寂静)

3、背一背: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4、说一说: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三、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1、同学们,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 美,你看 ”的句式说一说吗?

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山──奇险

水──急流回旋

夏──急猛水──春冬──清幽

秋──凄凉

2、这样美的三峡,作者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不能不令人称奇。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描写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四、体验,比较拓展

1、联想体验: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展开想像,感受心中的三峡美景,并用我们自身的话来描述一下。

2、比较拓展:

⑴ 同学们,小学里我们一定学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中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示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时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⑵ 同学们,三峡工程正在实施中,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身的看法。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示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豪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课外延伸:

⑴ 背诵翻译课文。

⑵ 做好《语文作业本相关练习》

⑶ 尝试写一篇游记散文。

《三峡》教案 篇3

【学习目的】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揣摩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作品创设的意境。

4、在诵读中深入体味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

【学习重点】

课文诵读,文意疏通,语言品味,感受体验。

【学习时间】

二课时。

【学习准备】

熟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查找作者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

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

同学们,我们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

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板书课题及作者)

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⑴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⑵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

⑶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⑴略无阙处(毫无)

⑵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⑶夏水襄陵(漫上)

⑷不见曦月(阳光)

⑸或王命急宣(有时)

⑹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⑺不以疾也(认为,觉得)

⑻绝周谳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⑼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⑽飞漱其间(冲刷)

⑾良多趣味(很)

⑿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⒀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⒁林寒涧肃(寂静)

3、背一背: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4、说一说: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三、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1、同学们,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 美,你看 ”的句式说一说吗?

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山──奇险

水──急流回旋

夏──急猛水──春冬──清幽

秋──凄凉

2、这样美的三峡,作者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不能不令人称奇。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描写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四、体验,比较拓展

1、联想体验: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展开想像,感受心中的三峡美景,并用我们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2、比较拓展:

⑴同学们,小学里我们一定学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中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⑵同学们,三峡工程正在实施中,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课外延伸:

⑴背诵翻译课文。

⑵做好《语文作业本相关练习》

⑶尝试写一篇游记散文。

《三峡》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教学重点:

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教学难点:

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述: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三峡》(板书课题),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投影)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二、学生一读课文

1、述:下面,请同学们追求这个目标,先轮流朗读课文,比谁读音准确,停顿正确。**你开始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有读错的地方,请举手帮助更正。

2、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指名正音,师板生读错的字于黑板右侧)师及时表扬声音洪亮,读的正确流利的同学。

3、师示范后,生自读课文加深巩固。

三、学生自学二读课文

1、述: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投影出示自学指导一)

边默读课文,边运用书下注释解释重点词,并练习翻译,三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译讲课文。

2、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3、疏通文意检查,一人一段,师生评价。

4、检查自学效果

⑴ 估计有疑难的词:

阙 嶂 曦 湍

⑵ 理解下列词语和句子:

略无阙处 重言叠嶂 沿溯阻绝 夏水襄陵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 哀转久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生掌握内容后,自由读课文,巩固词句义。

四、学生三读课文。

1、述: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投影出示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准备用“三峡的 美”说一句简单的话。

2、生边读边准备。

3、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评价。

4、述: ⑴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投影出示自学指导二)

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着手。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三峡的美。

⑵师举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言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狭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5、请同学们欣赏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点来。(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师适度把握)

五、背诵课文。

(1)述:下面,请大家读背课文,先各自练习读,准备背,比一比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准确、流利地背出来。

(2)生练习背

(3)指名背

六、教师小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是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在放射着诗人瞩目的光辉。我相信,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三峡》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并能当堂成诵。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4、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教学重点】

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品味语言,反复朗读,当堂成诵。

【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有关三峡资料,开阔视野。 查找作者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教师: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三峡风景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

熟读成诵,准确理解,品味语言,感受三峡之美。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语

播放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这是一 首歌唱长江三峡的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

二、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2、学生默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思考《三峡》中作者描写了三峡哪几个方面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同学合作交流,说说理由。明确《三峡》中主要写了三峡的山、水两个方面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对三峡之美无尽赞叹。

三、研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掌握以下加点词语的读音、含义。

⑴略无阙处 :quē ,通缺。

⑵沿溯阻绝:sù 逆流而上

⑶重岩叠嶂:zhàng,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⑷虽乘奔御风:bèn,这里指飞奔的马。

⑸不见曦月: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⑹素湍绿潭:tuān,急流的水。

⑺夏水襄陵:xiāng,上。

⑻绝谳多生怪柏:yǎ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⑼飞漱其间shù,冲刷。

⑽清荣峻茂:jùn,高而陡峭。

⑾属引凄异:zhǔ,连续。

⑿沿溯阻绝:yǎn ,sù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2、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齐读课文,划出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有关句子,并在合作中翻译这些句子。

全班交流,在保持文章原貌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峡的山、水之美。从中领略作者用词的精妙,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

教师在同学的表述中,抓住重点词语,完成板书。(幻灯展示)

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雄壮

水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夏)奔放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春冬)清秀

林寒涧肃,哀转久绝(秋)凄婉

小结: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再读课文,思考问题,学生质疑。

可能涉及到的问题有:

⑴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为什么作者写水不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顺序写?

⑶为什么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还会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呢?

明确: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能见到一线天。

因为三峡的水最具特色,而水又以夏水为盛,所以先写夏水。

虽然沿溯阻绝,但王命不可违,因此冒者生命危险,也要冒险行船。

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同: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试找出诗句与课文中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指导诵读:限时背诵比赛。小组推选一人为代表,背对大屏幕,大屏幕以滚动条的形式展示文章内容,可以反复几次,

四、体验与反思

本文记叙了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激发了我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背诵全文,并体会怎样写山水游记。

明确:抓住景物特点,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写景;抓住不同的季节,以动静相结合的方法来写景;凝聚自己深厚的感情来写景。

思考:三峡工程正在实施中,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并将你的看法整理在作业本上。

《三峡》教案 篇6

教学本文要达到的课标要求:

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

教学步骤

(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吧?你都到哪儿旅游过?能不能给大家谈一谈?

【设计说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

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引导)大家小小年纪,游览过的地方还真不少。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免费的旅游,去欣赏一下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好吗?

(二)播放《三峡风光》光盘

师: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的诗文呢?

【设计说明】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参与补充,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一番景色。

(三)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遇到困难时,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既摆出困难,又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师:大家刚才自己读的都不错,哪些同学能给全班同学读一读?

【设计说明】可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体会文章精炼的语言,品味其中的意境。

(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大家通过刚才的朗读,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作者笔下描述的三峡的美,下面,我想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文中的内容,为游客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看哪一组同学编得最好。对文中词句理解有障碍的小组,可以请其他组帮助,也可以与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将比较枯燥的文言文翻译生动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可视学生提问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重点和难点词句。如:“虽”、“属”、“两岸连山,略无阕处”、“清荣峻茂”等。

2.各小组展示所编的导游词,教师视情况进行评点,学生推选出最佳小组。

3.分析体会文章写景特点

提问:大家刚才在写导游词的过程中,是否注意到了这篇文章的写景有什么特点?哪些句子是你认为写得最美的?能不能给大家分析一下?

(此环节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写景顺序,如:按照景物先写山,后写水;按照季节由夏——春冬一秋。学生分析词句时,教师可伺机点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特点)

(五)再次播放《三峡风光》光盘

让学生学习文中的手法描述自己在屏幕上所见到的景色,或谈谈观看风光片与读郦道元的《三峡》的不同感受。

(六)布置作业

1.写一段文字描述家乡的美景或你所游历过的山川名胜。

2.喜欢绘画的同学可以根据课文画一幅三峡风光图。

《三峡》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读生字,正确解释关键词语或句子,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大意,反复朗读课文。

2.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3.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三峡壮美的景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和文化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2.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丰富其文学素养和古代文化的修养。

教学方法:诵读法,拓展法,讨论点拨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想和大家聊个天,喜欢旅游吗?十月一就要到了,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个我们国内旅游的好地方?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进行免费的旅游。放(三峡风光视频)早在1700多年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像我们展示了三峡的美景。

二、走进作者

(学生简介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三、整体感知,通过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美

1.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幻灯片,检查字的读音。

2.轻读课文,初步感知三峡的美景

3.指导朗读,体会三峡的美

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读课文,注意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我相信随着大家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逐步感悟到三峡之美时,朗读得会更好。

四、合作交流,质疑解答

1.小组为单位,找出你不太理解得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2.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在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色?

师总结峡的特点:两山夹水的地方就是峡。(板书)

3.那我们就先去看看三峡的山。有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读一下写山的语句?其他同学请注意听,看看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

二、三、四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山峡的不同景象。

总结特点: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三峡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1.选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三峡的奇景(教师提醒学生想象要扣紧山水、季节、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啼、悲凉的渔歌等)

4.站在美学的角度,同学们来总结一下三峡具有怎样的美?

老师总结: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夏水:迅疾奔放美

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秋:凄凉凄美

5.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对三峡进行赞美,并说出理由。

6.找同学分析文章最后一句引用渔者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借渔者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用哀转久绝的猿声来侧面衬托三峡的凄凉与悲哀。)

在三峡这篇课文中,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来描写事物,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在写作中我们能借鉴什么?

五、拓展延伸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式动工。

以下这首诗表现了三峡工程从提出到开始兴建的漫长曲折历程及三峡工程给长江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峡吟

沈克昌

探研论证七十春,中外古今五代人。

白帝彩云天已晓,长江三峡梦成真。

万吨船队达宜渝,千亿电量供汉申。

巫山云雨不为患,高峡平湖映女神。

“预警放水”防空袭“蓄清排浑”库长存。

生态环境可保护,多种源泉积资金。

除害兴利振国威,脱贫致富得民心。

环宇瞩目西江壁,华夏欢呼东风临,

三峡工程利国利民,而宏大的工程建设也使其成为长江三峡旅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峡是我们民族古文化的繁衍之地,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值得我们探究的东西还很多。如今:“高峡出平湖”的奇观的出现,中国人70年的梦想就要出现了,其经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它意味着三峡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面临着如何继承和发展的问题。

请大家凭着对三峡的热爱和了解,思考一下,你将确立在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

教师小结:

你们关注三峡、研究的领域很广阔,三峡的文化的确很丰厚,同学们,随着你们走进三峡、研究三峡,美丽的三峡将在你们心中永恒。

第四篇:三峡教案

《三峡》知识点细解与阅读

一、读一读,写一写

阙处(quē)、亭午夜分、曦月(xī)、夏水襄陵(xiāng)、沿溯(sù)阻绝、绝巘(yǎn)、哀转(zhuǎn)久绝、飞漱(shù)属引(zhǔ)凄异、山涧(jiàn)、素湍(tuān)绿潭、重岩叠嶂(zhàng)、长啸(xiào)、隐天蔽日、乘奔(bēn)御风、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晴初霜旦

二、识记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毫无。阙:通“缺”,空缺、缺失。○2[亭午]正午。○3[夜分]半夜。○4[曦]日光,这里指太阳。○5[夏水襄陵]夏天江水漫上江陵。襄:上。○6[沿]顺流而下。○7[溯]逆流而上。○8[乘奔御风]骑着快马,驾着风。奔:这里指飞奔的马。○9[疾]快。○10[素湍绿潭]白色的急流,绿色的潭水。湍:急流的水。○11[回清]回旋的清波。○12[绝巘]极高的山峰。巘:险峻的山崖或山峰。○13[飞漱]急流冲荡。漱:冲刷。○14[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峻:高而陡峭。○15[晴初]天刚晴。○16[霜旦]下霜的早晨。○17[属引]接连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18[重岩叠嶂]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19[良多]实在有很多。良:副词,真,实在。○20[或]有时。

三、一词多义

0

1.自○1在。例:自三峡七百里中○2如果。例:自非亭午夜分 2.至○1表示另提一件事。例:至于夏水襄陵○2到。例:每至晴初霜旦 3.属○1连接,念“zhǔ”。例:属引凄异○2类。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绝○1消失。例:哀转久绝○2极高。例:绝巘多生怪柏

四、词类活用

.1.奔: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例: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例: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3.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清波。例:回清倒影 4.霜:名词用作动词,指结霜。例:每至晴初霜旦

五、特殊句式

0

1.两岸连山:省略句,省略定语“三峡”。2.重岩叠嶂:省略句,省略主语“两岸”。

六、文学文化常识

0

1.郦道元,字善长,是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撰有《水经注》,该书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因其文笔绚烂,语言清丽,还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课文选自《水经注疏》。2.“三峡”按从下游到上游的顺序依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3.《三峡》一文描写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起我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4.《三峡》一文分别从夏季、春冬之季、秋季描写了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5.分别用四个字写出春冬之季和秋季三峡的景物特征:清荣峻茂(清险奇秀),林寒涧肃(清冷凄寂)。6.清荣峻茂”是对水、树、山、草四个对象的描写 7.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中最见秋之精神的几个字是:寒、肃、凄、哀。8.默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七、理解背诵、默写。

0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写三峡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9、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0、从视觉角度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1、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2、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3、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4、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八、理解感悟

0

1.整体感知: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全文仅用155个字,就把三峡一带雄奇的景象和四时景物的不同特点,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在结构上先总写三峡形势,后分说四季的景物特点。写四季景色,不是按习惯上的春、夏、秋、冬为序,而是按夏、春冬、秋来写。这是根据三峡的特点来安排的。全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三峡。第二部分(第2~4段):分写三峡四季不同景色。文章开篇总写三峡山势,突出三峡两岸山岭绵延峻峭,也从侧面写出了河谷之窄。山高谷窄则流急,因此第二段紧接着山高之后写水势――写夏季江水迅猛,水流湍急。与奔腾迅猛的夏天水势不同,春冬又是一番景色。春冬二季水势状况比较接近,故一并写。此时已非洪水滔滔之时,故有“素湍绿潭”、“清荣峻茂”之妙景,突出了山高水清、草木茂盛的特点。与冬春之时的“清荣峻茂”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林寒涧肃”的秋天,而此时“高猿长啸”更显悲凉凄清,从侧面衬托了冷清萧瑟的秋景。全文抓住事物特征进行具体形象的描绘,既显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又给人以美的艺术感受。

0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自然景观的?答: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0

3.本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1山、水、柏、猿等。○2先总写三峡形势,后分0

4.课文写三峡的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答:因为“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文章先从山写起。

0

5.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答: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0

6.作者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依次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季合为一体?答: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春冬二季水势状况比较接近,故一并写。

0

7.文中曾写道“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但接下来又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否相矛盾?答:不矛盾。夏季江水暴涨,淹没了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断隔绝了,这里写的是水势大、水流急的情况下的通例。“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是特例,是在“或王命急宣”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即使冒着触礁危险也要迅速传达诏令的非常之举。

说四季的景物特点。先山后水,写水又依夏、春冬、秋的季节次序。

0

8.第3段中,从“良多趣味”可看出作者怎样的心情?答:作者被奇丽可爱、雄伟险峻的美景所吸引而产生的欢乐心情。

0

9.选文最后一段写三峡哪一季节的景致?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答:秋天。从“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可以看出。

0

10.文段中写到猿猴的哀叫,又引用渔者之歌,其用意是什么?

答:写猿猴的哀叫和引用渔歌,使人进一步体会到三峡那山高、岭连、峡窄、水长的奇异特征,同时山猿哀鸣,渔歌苍凉,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0

11.文章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0

1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答:语言凝练,充满生气。文句骈散结合,收放有致,节奏和谐,富0

13.用现代文改写课文第三、四段。注意不是翻译,要以原文为基础,加上合理的想象。春冬两季的三峡,实在富有情趣。暴涨的江水早已退去,峡内就处处透着一股秀丽和隽逸。看那急流,白如银链,飞溅而下,绽开浪花朵朵,旋出跃跃清波。低凹处,水便成潭,幽深碧绿,沉稳宁静,宛如一位冥思的哲人。抬头仰望,峭壁万仞,耸入云霄。上有千岁古柏,成年迎风逐日,已显得盘曲嶙峋,样子有些怪异。更有流泉飞瀑泻出于悬崖之间,昼夜不停,涤荡着苍松危岩。哦,这青山、绿水、翠木、碧草……真令人魂牵梦萦,心向神往!至于深秋时节,峡中清冷肃穆,风萧林寒。猿猴在峭壁叠嶂间攀援,似也耐不住这凄凉,时时引吭长啸,悲鸣不已。揪心裂肺的啼声于悠长的峡谷中低回婉转,连绵不绝。怪不得渔人在歌里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唉,答:描绘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有美感。

当郦道元只身一人,独立于船头烈烈风中,念及漂泊辛酸、人生沧桑之时,想必也会天涯孤旅青衫湿吧?

0

14.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说说它和本文之间的联系。

答: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0

15.采撷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

示例:春冬之景:“春冬之时……良多趣味。” 秋景:“每至晴初霜旦……哀转久绝。”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多用四字句,句式整齐。

0

16.郦道元的《水经注》对后世影响极大,李白、柳宗元等写山水的作品都深受其影响。请就学过或课外阅示例: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即借用了《三峡》中的“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境清”等,也明显看出《水经注》对其产生的影响。

九、课文内容理解。

01、本文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景色,用寒、肃、凄、哀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2、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3、文末以渔歌作结有什么作用? *进一步突出三峡秋天的凄异。

4、本文的中心是:描写三峡的雄伟山势和四季景色。

5、作者先写夏季景色的目的是:首先展现长江奔腾的气势和蓬勃的活力。

6、为什么后写秋天? 读过的诗文,举一例加以说明。

*目的在于让读者感受三峡寒静肃穆、似含秋思的风致。

7、合写春冬的目的在于:展现风平浪静时节三峡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点。

8、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

9、作者写三峡秋景什么最突出:猿啸

10、本文写凄异哀转的猿声的目的是:使哀愁和悲秋融为一体。

11、渔歌使用的修辞方法是引用,其作用是强调、渲染了三峡秋天的凄凉、悲愁。

12、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13、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14、本文写景的特点是: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奇异鬼谲的山水美景,寓静态于动态之中,动静结合。

15、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从夏、春冬写到秋? *主要根据三峡江水的特点来选择写作顺序的。

1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表达了祖国山水风光的热爱,寄予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三 峡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2.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①沿溯阻绝(逆流而上)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23.翻译下面句子。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答:(声音)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24.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简析】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文章的第②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湍急)的特点;文章第④段与诗中(两岸猿声啼不住)一句相对应。

第五篇:《三峡》教案

《三峡》详案

一、导入

师:上课!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请同学们回答一个问题,中国第一大河是——

生:长江。

师:对。那么,浩瀚的长江水流湍急,危崖壁立,景色最为壮观的风光当属—— 生:三峡。

师展示三峡图片。师:好,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时期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前的三峡。(板书课题及作者)《三峡》是一篇散文,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系统最全面的一部地理著作。这是一篇描摹山水的美文,老师为大家范读一遍。

(二)品析课文

1.读准(约10分钟)

师: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同时注意屏幕上的重点字词,要读准字音。(生读,师巡视,约3分钟)

quē

zhàng

xiāng

tuān

yǎn

xiào

zhǔ

cháng

qú 湍

师:大家都读完了吧,谁愿意为大家朗读一下这篇散文?其他的同学请注意听。生:读。

师:读得很不错,不但吐字清晰,而且感情充沛。美中不足的是还有一点问题,同学们有没有发现? 生:找错误。

师:我们来听一下范读,请大家注意听读音,把握节奏。

自 / 三峡 / 七百里中

自非 / 亭午夜分,不见 / 曦月

虽 / 乘奔御风,不以 / 疾也

至于 / 夏水 / 襄陵,沿 / 溯/ 阻绝 回清 / 倒影,绝巘 / 多生怪柏

清 / 荣 / 峻 / 茂 每至 / 晴初 / 霜旦,林寒 / 涧肃

师:大家都听得陶醉了,如此美文,大家还是一起来读一下吧!(师领读,师生共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由细读课文,同桌互相监读,掌握好节奏,不读错字、漏字。

(学生朗读气氛热烈,赞扬!)

师:好,现在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文章的四个段落,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学生朗读,串译,点评。)

师:下面大家以同桌合作的形式结合课文下方注释翻译全文。生:翻译全文。

师:拿出预习本把你的成果整理在预习本上。

1、第一段 师:同学们,《三峡》全文仅一百五十余字。它是如何描绘三峡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具体分析课文内容。课文第一段写了三峡的什么景物? 生:写山。生:写岩,嶂。生:写曦月。

师:主要写了什么? 生:(齐答)山。

师:对,那三峡的山有何特点呢?是怎么体现出来的?

生:写了山的高大,从“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可知。师:三峡的山还有什么特点?

生:我认为还写了山的连绵,文中写到“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师:很好。我们注意“略”字,它用得好吗? 生:好,“略”字准确地突出了山的高低起伏,连绵不时。师:(出示三峡的山景)归纳两位同学的意见,第一段写出山多山高的特点,这是三峡的地貌特征。

山多山高

(板书:地貌特征 两岸连山)

重岩叠嶂

作者写岩、嶂,写曦月,都是为了突出山的这一特点。正是由于他能抓住特点描写景物,注重字词的锻炼,所以才干传神地刻画出三峡的地貌特征。

2、第二段

师:那么,作者接下来又写了三峡的什么? 生:三峡的水

师:是什么季节的? 生:(齐答)夏季。

(板书:夏)

师:三峡夏季的水有什么特点?怎么体现出来的?

生:水流湍急。我是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一句看出来的。

(板书:水流湍急)

师:既然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怎么还会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情况呢? 这不矛盾吗?

生:不矛盾。文中写到“或有王命急宣”。封建社会,帝王的命令高于一切,谁也不敢违抗,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冒险行船。

师:这句话也流露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它与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诗中描写的情景一样,你们记得那诗句吗? 生:(恬静考虑片刻)“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3、第三段

师:很好。三峡的夏水如此壮观,那春冬季节又有何特色呢?(板书: 春冬)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描绘了春冬哪些景色?请大家速读第三段,找出相关的词语。生:描绘了素湍、绿潭、悬乐、瀑布 生:还有高山、怪柏 师:(出示春冬美景图片)看来三峡春冬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作者仅用只言片语就勾画出来了。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用文中哪句话概括三峡春冬景色的特点呢? 生:(齐答)清荣峻茂。

(板书: 清荣峻茂)

4、第四段

师:第2、3段写了夏、春、冬三季的三峡,文中是否还写到三峡之秋? 生:(齐答)有,在第4段。师:你们从哪些词知道的? 生:“霜”字点出这时是秋天。

师:对。三峡的秋天又别有一番怎样的景致呢? 生:寒冷、寂静。生:还有凄凉。

师:大家讲得很好。在文章结尾,作者又引用了渔歌,有何作用? 生:(讨论后作答)它进一步渲染了三峡秋的凄凉。

师:归纳起来,这段写出了三峡的秋天的凄清肃杀,即林寒涧肃。

(板书:秋 凄清肃杀)

师:好,同学们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一起赏析了三峡,你们觉得三峡美不美? 生:(齐答)美!

师:你们喜欢吗?想去三峡吗?

师:不同的景色有不同的美,请用文字把你心中的美写在《我的空间》,注意语言的简洁,写出景色的特点,并写出美在何处。

板书设计:

总: 山

壮观

夏:

奔放

春冬: 清幽

秋:

凄凉

下载教案《三峡》(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案《三峡》(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峡教案

    26.三峡 备课人:张静 上课时间: 学生姓名: 审阅人: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读懂文意2、理清脉络,读出文情3、抓住特征,读出文心 重难点: 1、把握文章抓住景物主要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三峡教案

    《三峡》教案 一、文学常识。 1.《三峡》选自《水经注》。本文作者是郦道元,字善长.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是《水经》,他以此为......

    三峡教案

    《三峡》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

    《三峡》教案

    《三峡》学习指导 一.课文注释与翻译 ⑪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注释:①自②略无③阙( ):翻译: ⑫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注释:①嶂(): 翻译: ⑬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注释:①......

    三峡教案

    三峡 郦道元 学习目标: 1. 通过反复朗读,能有感情地背诵课文,能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2. 能说出作者的写作思路;品析句子,学习动静结合的协写景方法。 3. 领略三峡的景物之美,培养......

    三峡教案

    课前律动 一、 导入 老师导言: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国被誉为母亲河的是哪两条河流吗? 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不但地理位置重要资源丰富,同时还有非常奇特的景色。今天老师带你们一......

    三峡教案

    三峡教案(第一课时) 目标: 1、了解“三峡”及作者相关情况; 2、积累字词,掌握它们的意思; 3、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在读中了解三峡壮丽景观。 重点: 积累词语,掌握它们的意思。 难......

    三峡教案

    《三峡》教案 王庄中学 渠爱红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至熟读。(重点) 2、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难点) 3、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方法] 1、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