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脚
幼教资格教案设计(说课形式)
认 识 脚(教案设计)
(活动课)
这节活动课的内容是幼儿大班的一节常识课。教学目标主
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引导幼儿能自己观察、发现脚印的异 同。另一方面是让幼儿自己从音乐游戏中知道脚的作用。重难 点是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受脚的作用,养成爱卫生的习惯。
结合目标,重难点及幼儿的心理、年龄上的特点,我设计 了以下的活动环节:
一、开始部分:通过边听边唱的形式进入活动(教师引领小朋友唱到开心时拍拍手,高兴时就跺跺脚),使其在轻松的气氛中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二、活动过程:
(一)认识脚印:1.出示脚印及人物图,比一比、说一说(采用直观比较方法使幼儿直接说出爸爸的脚印大,妈妈的脚印小)。2.出示小朋友和小宝宝的人物图及脚印(用同样的方法提问,说明小孩的脚比大人的脚小)。
第1页
3、做“比一比”的游戏活动(让小朋友把四个人物的脚印从大到小排列,提问:爸爸的脚印在那里?妈妈的脚印在那里?小朋友呢?)。4.活动小结:其实,爸爸和妈妈他们小的时候脚印也同我们小朋友的脚印一样小,后来,脚印随着爸爸和妈妈年龄的增大而变大了。
(二)认识脚趾。1.自己数(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数数自己的脚趾有多少只?)。2.闻气味(小朋友,看看自己的脚是不是干净?闻闻是不是有气味?)3.做一做(指导小朋友自己把脚洗干净)4.活动小结:小朋友,如果不干净有异味平时就要勤洗脚,保持清洁,做个爱干净的好孩子。
三.结束部分:(设计音乐游戏,让小朋友随着音乐节奏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在音乐情景中直接感受脚的作用)
音乐游戏:《你们的小脚到那里去了》 ① 我们的小脚会走路。② 我们的小脚会跑步。③ 我们的小脚会跳舞。
(引领小朋友们有节奏地蹦蹦跳跳走出课室)
第2页
第二篇:勒脚介绍
勒脚介绍
勒脚是建筑物外墙的墙脚,即建筑物的外墙与室外地面或散水部分的接触墙体部位的加厚部分。也可这样定义:为了防止雨水反溅到墙面,对墙面造成腐蚀破坏,结构设计中对窗台以下一定高度范围内进行外墙加厚,这段加厚部分称为勒脚。勒脚的作用是防止地面水、屋檐滴下的雨水的侵蚀,从而保护墙面,[1] 保证室内干燥,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也能使建筑的外观更加美观。勒脚的高度不低于700mm。勒脚部位外抹水泥砂浆或外贴石材等防水耐久的材料,应与散水、墙身水平防潮层形成闭合的防潮系统。勒脚的设计方式有:(1)抹水泥砂浆、刷涂料勒脚;(2)贴石材勒脚;(3)面砖勒脚等防水耐久的材料。勒脚使用的材料:涂料、砖、石材等。
第三篇:脚斗士规则
小学脚斗士规则
脚斗士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应遵守其限定行为规范的规则。脚斗士是一项以单脚支撑跳跃,以手握非支撑腿小腿及以下部位,以非支撑腿的膝关节,大腿部,小腿部顶撞、挑、压等为攻击手段的中国传统角力类体育运动。[脚斗士礼仪]:
1、比赛开始前礼仪:双方运动员入场后,先给场上主裁判行“鞠躬礼”,之后,双方队员行“鞠躬礼”。
2、比赛结束时礼仪:比赛结束后双方队员互行“鞠躬礼”,对裁判行“鞠躬礼”,在裁判手势下退场。
[局数设置]比赛共设三局。比赛不设攻守方。
[赛制]比赛采用单淘汰赛制,抽签分组,设4个轮空席位。
[胜负判定]比赛的赛制为三局两胜制,任何一方先胜2局,即获得全场比赛的胜利,[违规条件]
1、用非支撑脚脚后跟、脚掌底部进攻对方。
2、主动用头颈部进行攻防。
3、利用手、肩、肘、臂、躯干等部位攻击对方。
4、在比赛从背后攻击对方。
5、将手置于非支撑腿膝关节处进行攻防。
6、不文明行为(辱骂对方等行为)。
7、在主裁判员做开始手势前进攻。[失败条件]
1、支撑脚踝关节以上部位着地,判失败。
2、攻击对方头部,判严重犯规,判进攻方失败。
3、支撑脚出界(主战场四条警戒线之外),判失败。
4、单局比赛内交换支撑脚,判失败。
5、双手均未能握住非支撑腿小腿及以下部位,判失败。
6、非支撑腿同侧手单手握脚时,手臂在膝关节外侧且双腿未成交叉,判失败。[特殊情况下的判罚]
1、严重犯规(含技术性和行为性的犯规),判失败。
2、任何一方严重犯规达两次,即比赛结束,判罚该犯规队员失败。
第四篇:《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课文品读】
《爬山虎的脚》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文章,出自于叶圣陶之作,是一篇通俗易懂,适宜儿童阅读的写景文章。文章语言朴实,描写爬山虎的脚生动具体。课文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爬山虎美丽的叶子;第二部分着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的这两部分有着内在的因果关系:没有爬山虎的脚这么努力地一步一步往上爬,就没有这满墙的绿色波纹似的叶子。
本文的教学重点在课文的第二部分─爬山虎的脚。作者对毫不引人注意的爬山虎的脚的描写得很细致,可见作者观察多么仔细。第3节中“今年我注意了”一句点出了作者开始“留意”了。因为好奇,所以去“留意”观察了,于是就有了以前没有的发现─“原来它是有脚的”。这一发现,又引发了作者进一步的好奇─那脚究竟是怎么爬的?又去“留意”观察了,于是就又有了新发现─爬山虎爬墙的两种情况,而这些发现是在一段时间内作者观察所得。为什么作者要写“今年我注意了”?正是因为他对爬山虎这一不起眼的植物产生了好奇,想要弄明白一些事,才会去仔细观察。而正是因为作者留心观察了,才把文章写得清楚明白,这也正是写好文章的重要基础呀!
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描写生动具体,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很好的范例。如,描写爬山虎的叶子,文中是这样描写:“它们一顺儿朝下,均匀地铺在墙上,没有重叠,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作者观察那么仔细,用词精准,描写优美细腻。所有的叶子是“一顺儿朝下”,并且是“均匀地铺”,“没有重叠,也不留一点儿空隙”是对“均匀地铺”的进一步说明,正因为如此,清风拂过,才会有“漾起波纹”的感觉,一个“漾”字与“一顺儿朝下”、“均匀地铺”相对应。“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动态中的爬山虎叶子更是好看,让人读来仿佛这一墙绿得那么鲜艳的叶子就在眼前,美得很。这么精彩的段落,值得学生背诵积累。
《爬山虎的脚》一文按照整体到部分到细节的顺序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爬山虎脚的形状、颜色,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读后让人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第4自然段爬山虎是如何爬行的,以及作者是如何运用精当的语言把它描写清楚的。
【教学思路】
初读课文,感悟内容;精读课文,品析特点;赏析课文,领悟方法 预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实地观察爬山虎。
3.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教学过程】
一、教学铺垫(3分钟)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
2.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二、活动一:初读课文,感悟文章主要内容。(7分钟)1.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认识一下叶圣陶老爷爷吧!简介作者叶圣陶。
2.初读课文,正音。
zháo chóng jūn yún kòng xì bǐng chù hén jiāo 触着墙 重叠 均匀 空隙 叶柄 触角 痕迹 蛟龙 zhú xiū 逐渐 休想
3.理解词语。说说你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我们刚才为学习课文扫除了字词的障碍,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大声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这篇课文先讲__________,再讲__________,最后讲__________。爬山虎的叶子和脚有什么特点?
三、活动二 : 精读课文,品析特点。(20分钟)
(一)了解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8分钟)
出示爬山虎叶子的图片,提问: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生自读第二自然段。
1.色美:绿得那么新鲜。由“嫩红”到“嫩绿”再到“绿得新鲜”。从“新鲜”和“那么”体会出来的。“新鲜”就是说叶子水灵,鲜嫩;加上“那么”就说明叶子非常鲜嫩。
2.形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缝隙。
从“均匀”体会到叶子分部得很匀称,叶子之间间隔一般大。看起来叶子很美。
从“一顺朝下”体会到叶子很美。叶子尖都朝着一个方向,非常有条理,看起来很美。
C动态美: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2.师:这么美的叶子,让我们再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吧。师生齐读。3.作者能够把叶子写的这么美,是与作者的一种好习惯分不开的,你知道是什么好习惯吗?(认真观察)
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爬山虎脚的特点(12分钟)
过渡:课文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先写叶子呢?那么,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1.大家仔细阅读写爬山虎脚样子的段落,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语,用小圆点做上标记。板书:脚的样子:位置、形状、颜色。
位置:长在茎上。
形状:像蜗牛的触角。
颜色:嫩红的。
2.①我们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爬山虎的脚长的什么样。(观看课件)②这里的最后一句“这就是爬山虎的脚”,你知道“这”是指什么吗?(细丝),把细丝比作蜗牛,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好处: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细丝的形状。
③这一段的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进行认真仔细观察了呢?(注意)3.那么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根据以下几方面小组合作学习: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B找出爬的动词,在底下用小三角形画上标记。② 小组合作学习。
②交流:小组汇报,指名一人到前面来演示爬的过程,其他同学跟着演示。师朗读给以提示。板书:脚的动作:触→巴→拉、贴(牢固)
师小结:爬山虎就是这样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地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四、活动三:总结课文,领悟写作方法。(10分)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我们赶紧来看一看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男女生分句读。
1.交流:(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的关系)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段)
作者用了首尾呼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齐读这两段)3.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叶圣陶爷爷就是这样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留心观察,才给我们写出了爬山虎的脚这样美的文章。
五、作业。
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课下我们也学一学叶圣陶爷爷留心细致观察的方法,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注意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具体地写出来。
第五篇:有趣的脚
有趣的脚 目标:
1、在活动中探索脚的秘密,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2、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重难点: 大胆表述自己探索发现的脚的秘密。
准备:
1、幼儿小时候的脚印。
2、彩笔(供幼儿描脚印用的)。
3、四条小路(垫子、地毯、小草、鹅卵石)
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二、寻找自己的小脚印
1、看,这些是什么呀?(脚印)
2、这些脚印是我们在小班时留下来的,去找找自己的小脚印在哪里?
三、比脚印,探索脚的秘密
1、幼儿比脚印
师:把你们的小脚和你们的(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http://www.edUzhai.net,请保留此标记。)脚印比一比,你会 发现什么小秘密呢?
2、交流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的小脚怎么样了(脚长大了,脚趾长了,宽了……)
(根据幼儿讲到的,来认识自己的小脚)
四、游戏(走小路)
提供四条路
1、孩子们来找一找有哪四条路?
2、请你们光着脚到四条小路上去走一走,感觉怎么样?
(幼儿自由走小路)
3、交流:你走了哪条路,感觉怎样?
(幼儿自由讲述)
4、师小结幼儿讲述内容
5、再次尝试,体验走小路
师:我们的小脚感觉出走在不同路面上的不一样的感觉,小脚还有什么本领呢?
6、讨论小脚的用处:(走、跑、跳、踢)幼儿每说出一种,全体幼儿学做
五、讨论保护小脚
小脚有那么多本领,我们平时怎样保护小脚呢?(穿鞋、穿袜子、洗脚、剪脚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