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音乐节奏的培养 Microsoft Word 文档

时间:2019-05-15 01:5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幼儿音乐节奏的培养 Microsoft Word 文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幼儿音乐节奏的培养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一篇:浅谈幼儿音乐节奏的培养 Microsoft Word 文档

浅谈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

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和发展人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负有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萌发幼儿初步地感受美、表现美的重要使命。德国当代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因此,要想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就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只有较好地掌握了音乐的节奏,才能很好的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幼儿因其年龄特点,大脑及身体动作的节律对音乐节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协调,所以节奏感差,老师要循序渐进地通过一些简便而又富有趣味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培养。

一、通过熟悉的声音,激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幼儿对某一项活动毫无兴趣可言,那么幼儿很难掌握这方面的能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只要细心观察,节奏是无所不在的。如:“滴答、滴答”的时钟声,“轰隆、轰隆”的火车声,“喔、喔、喔”的鸡叫声、“喵--喵--喵--”的猫叫声,下雨声“淅沥沥、淅沥沥”、吹风声“呼――呼――”,流水声“哗啦哗啦”等;这些声音都是非常形象的节奏,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轻松地找到这些声音,在有趣的前提下,虽然幼儿本身对“节奏”并不理解,但是他们已能在模仿中感受并理解节奏,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平时,也以利用散步、户外活动等时间,引导幼儿倾听、观察周围环境中带有节奏规律的声音和动作,例如:走路、跑步的脚步声、跳绳、拍球发出的声音等,孩子们在寻找生活中各种各样节奏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模仿这些声音、动作或形态,增强幼儿对寻找生活中节奏的兴趣,为掌握音乐节奏奠定了基础。

二、通过各学科活动,培养幼儿音乐的节奏感。

各科教学是紧密联系、互相渗透的。节奏与其它学科的结合能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表现、记忆节奏。如:节奏与美术结合,用画苹果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节奏,一个四分音就是一个苹果,一个八分音就是半个苹果。幼儿更好地理解了每一拍的时值。语言活动也能有效的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有节奏的朗诵不但能巩固节奏还能帮助记忆内容。如: ①×× ××│×× ×‖

②×× ×│×× ××│×× ×‖

小朋 友们

起的 早!

新年

到 敲锣 打鼓

真热闹。特别是一些儿歌、绕口令,就更富有节奏了。如:儿歌《捉老鼠》

×× ×│×× ×│×× ××│×× ×│×× ××│

小老 鼠

真真 坏, 偷吃 粮食 把人 害, 小朋 友们

×× ×│×× ××│×× ×‖ 投起 来

砸死 老鼠

快快 快!充分利用音乐和语言的关系,教歌时我们不仅自己示范有节奏地朗诵歌词让幼儿感兴趣,并且让幼儿有节奏地学习朗诵歌词,有了节奏的加入,幼儿念时会朗朗上口,加强了内容记忆,使学习得心应手,久而久之,就培养起了幼儿较强的音乐节奏感。如:在晨间锻炼或午间锻炼时,教师都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如:在做操之前队列训练主要以踏步为主,教师则会以“12 1 12 1”的口令来指挥,看似一个熟悉而简单的口令,也是一种节奏,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这个节奏;当教师需要集中正在自由活动的幼儿时,教师常常用铃鼓或拍手声来引起幼儿的注意,常常使用× ×O ×× ×O的拍打节奏来引起幼儿的响应,还不时的变化节奏×× ×︱×× ×︱×× ×︳„„先结束活动的幼儿则会跟着教师一起拍打该节奏,从而也学会了这个节奏。在音乐欣赏中感知节奏:音乐是一种声音,它和谐、有节奏,富有形象,所以听音乐是感受,通过欣赏乐曲让幼儿感知二拍子和四拍子的节奏鲜明的进行曲(如《土耳其进行曲》)和舞曲(如《瑶族舞曲》),与此同时,给幼儿欣赏三拍子的乐曲(如《蝴蝶找花》),让他们区别这两种音乐的不同节奏。在感知音乐时,我配上了各种打击乐器,不同的音色形成特有的音响,激发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启迪了幼儿的节奏感,使幼儿非常想自己拿起小乐器,拍拍敲敲。把枯燥乏味的节奏练习辐射到其它活动中,才能获得广泛的节奏感。

三、通过身体的动作,让幼儿感受音乐节奏。

音乐主要靠声音的强弱等表现手段来表达,要使幼儿感受这些表现手段,单靠听觉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一定要让幼儿在活动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训练幼儿运动神经感受的反应和身体动作的协调。身体动作是感受音乐节奏的生理基础,在幼儿的眼中,自己的身体不仅能自己支配,还可以发出好听的响声,这样的他们非常乐意参与,它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拍手、拍肩、拍腿、叉腰、跺脚、扭动、走、跑、跳等动作都是幼儿喜欢的并较容易掌握的动作。我教孩子们把简单的节奏用不同的身体部位来表现并且合奏的时候,他们获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如:让幼儿认识二拍子时,让他们听各种《进行曲》,威武雄壮,整齐有力;认识四拍子时,就让他们听一些较舒缓的曲子,如《小燕子》等,认知三拍子时,就放一些圆舞曲让幼儿来表现。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用躯体动作来表现节奏,要让幼儿的整个身体感受音乐,使动作和速度合拍一致,节奏动作能明显地表现出音乐的速度,经常进行有节奏的身体动作能大大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经过一段训练后,当老师弹《进行曲》幼儿能迅速做出走步、扛枪、举旗等快速有力的动作,听到《摇篮曲》时,幼儿会做出慢摇舒缓的动作或轻轻的晃动。在学习节奏的过程中,老师只要加以引导不要教过多,让幼儿表现自如、灵活、自主感受节奏。

四、通过音乐游戏,让幼儿快乐的掌握节奏。

游戏是每个幼儿都喜欢的,在节奏训练中游戏有着很大的作用,教师可运用一些形象、生动、带有游戏性质的活动来让幼儿学习节奏,在游戏中促使幼儿体验音乐的情感,体验音乐活动引发的积极向上的情绪,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游戏“小蝌蚪找妈妈”孩子们边唱边有节奏的做小蝌蚪游水的动作,找的过程中做各种动作,边唱边表演,合着节拍走到场地,最后快乐的找到了妈妈,孩子们在有情景的音乐游戏中不知不觉体验到了节奏带给自己的快乐。因为音乐游戏具有音乐与动作相结合的特点,教师可以指导幼儿按照有趣的游戏情节和音乐的节拍进行活动,在游戏中发展动作,使动作准确优美,富有节奏感。如:在节奏乐《小鞋匠》中,教师除了用图谱的形式来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节奏,还可以用游戏的形式来帮助幼儿学习节奏,用钉钉︱钉钉钉︱钉钉︱钉钉钉︱表示钉钉子,用咔咔︱嚓嚓嚓︱咔咔︱嚓嚓嚓︱表示剪皮料,用刺刺︱刺刺刺︱刺刺︱刺刺刺︱表示穿引针线,幼儿用手、脚、头等部位随节奏做相应的动作,通过这样的游戏,幼儿不仅学得有趣,而且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节奏。把节奏训练游戏化,幼儿的兴趣浓厚、注意力更集中的投入到活动中,在玩的过程中幼儿还会主动开动脑筋,老师轻松的引导幼儿很快就掌握了节奏型。

五、通过“音乐角”平台,让幼儿大胆的创作节奏。

在活动室创设音乐角,投放各种打击乐器、纸、笔、录音机等,给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不同的打击乐器,从造型到声音都别具一格,直接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幼儿可以自主的在听乐曲过程中,边听边敲打,边敲打边唱歌,为自己伴奏,老师适时介入引导幼儿听辨,帮助幼儿找出最适合的乐器伴奏。大班的幼儿还可以为自己的节奏型做简单的记录,大胆的创作,同时引导同伴幼儿分享感受节奏的美以及合作伴奏。幼儿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以后,就会表现出对打击活动的浓厚兴趣。每个阶段教师可根据新授的活动内容,来丰富“音乐角”,让幼儿在自己的乐园里自己选择乐器,听着音乐,把新学的内容进行练习、巩固、复习,直至熟练为止,以达到最佳效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虽然节奏是人生来便具有的本能,但只有正确的方法才能便幼儿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让幼儿通过贴近生活中的事物,运用自己的听觉、视觉、运动感觉器官去感知节奏,在说一说、唱一唱,动一动等玩的过程中体验节奏,感受节奏美,享受节奏带给自己的快乐心情,从而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激发孩子表现美、创造美,为进一步学习音乐夯实。《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我们教师还要多观察多研究探讨,不断挖掘出新的方法,适时的指导幼儿,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沙县实验幼儿园

许碧英

2010年3月18日

第二篇:音乐节奏

音乐节奏

摘要:音乐是美好的,音乐是神奇的,一首动人心扉的音乐,能唤起人们甜蜜的回忆,能奇迹般地给人以生活的勇气和奋进的力量。而人们常常把节奏比作是音乐的脉搏,也就是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本文对节奏与节拍、声音、感觉、律动、速度等五个方面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并对一些谱例进行分析,强调了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及掌握好节奏的重要性。

关键词:节奏声音感觉律动速度

懂得音乐的人常常不无根据地把音乐作品的节奏比作是音乐的脉搏,换句话说也就是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我觉得人们这样的比喻是恰好不过的。他们不把节奏和钟表的滴答声相比,而是和脉搏相比,是有理由的。在我们生命存在的每时每刻,我们的脉搏都在跳动,每个健康的人脉搏的跳动是很均匀的,在心绪稳定的情况下,基本上保持在七十次上下,当兴奋一些时,跳得便略快一些,安静时,则跳的慢一些,这些正常的伸缩都是合理的。如果基本次数是一分钟跳七十次,忽然在几秒种之内变成了九十次,一百次,忽然又掉到五十次,六十次,若出现这样的变化,那一定是心脏出了问题了。音乐节奏不可能像机器一样地纹丝不变。一首奏鸣曲,一个乐章虽有一个基本速度,但在欢快时,也许稍稍加快了一点,抒情的地方

也许要稍稍放慢一些,但是基本速度不能改变,从整体感觉上,速度必须是统一的,这样,乐曲才能完整。节奏和节拍方面的若干普遍的缺点,使人们认为节奏节拍可分为较难的和较易的。在这里,首先明确是节奏与节拍是不同的。节拍包含在节奏的概念中。从人们把节奏的比喻上就可以看出,他们并没有把节奏和摆钟的摆动,钟表的滴答声和节拍器的敲打声上比,其实这些都是节拍,并不是节奏。在音乐的领域里,节奏和节拍最为吻合的情况发生在进行曲中,因为士兵们的步伐最接近节拍的机械而准确的敲击,在音乐作品表演中,节奏应当更接近于节后,而不是接近于无节奏,应当更像健康人的脉搏。

关于一些基本常用的节拍,如四四,四三,八六,八三等。我们首先要养成数拍子,打拍子的习惯,需要的时候也可以借助一下节拍器来帮助没有数拍子习惯的学生。节拍器的使用只是借助一下外力,从根本上来说,还要我们自己有拍子准确的概念和感觉。

一、拍子的错误,要从实际练习和弹奏中常常会影响拍子准确的情况:

1、乐曲中的一些的音。往往没弹够其时值,便匆匆接下去了,这样就会出现缺拍子的现象。

2、对休止符要重视。在有休止符的地方视而不见,一到休止符,就把拍子抢过去了,匆匆接着往下弹,这样节拍就错了。休止符都是占拍子的,还都要数拍子,这是从最基本的和基础的节拍角度来说的。休止符是音乐和节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休止符的忽略必将歪曲音乐和节奏。

3、还有一种常见的弹的不准确的情况,其实它和节奏有间接关系。大家都知道,刚开始学琴的学生往往在加强音响时把速度也加快,减弱音响时速度也减慢,他们把渐强、渐快、渐弱和渐慢的概念等同起来。在音乐实践中的许许多多的“渐强但不渐快” 的情况,也同样有许多“渐强并且渐快”的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作曲家明确地标出是否应当渐快,但有时他们并不标出,忽而这两种情况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应当特别小心,不要弄错。

4、延长记号也必须加以注意。在乐曲中,最容易确定的是渐慢之后的延长记号的时值。只要在思想上把延长记号的那几个长音继续弹渐慢即可。也就是说,用不着增加时值的倍数,这样,延长就成为在它之前的渐慢或更慢的合科逻辑的结束。这中是延长的一种类型。如果延长突然出现,没有先前的减慢或加速,那就应当按基本的,正常的速度来数拍子。只不过要视情况而把写在延长记号下的时值增加一倍,二倍,甚至三倍

二、节奏与声音:

节奏和声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密切的不可分割的。两者只有同心协作,相辅相成,才能解决具有艺术表现力的演奏的问题。

1、切分音中,如果把具有重大节奏意义的切分音弹的比它前面的,后面的,在另一声部中和它同时出现的切分的音还要轻的话,那它就不再是切分音,也就是说,它既失去节奏特点,也失去了力度特点。

2、在散板中,声音和节奏之间的关系显得更为清楚。如果没有找到一个句子的正确的强弱表现,就无法明确它的节奏究竟自由到什么程度。只有将两者合作了,才能解决演奏的问题。

三、节奏与感觉:

在数准节拍之后,我们就要去感觉节奏。有的学生并不去感觉节拍的分组,节奏的特性等等,而是机械地数着拍子,我们要把这种被动变为主动,进入内心的节奏感觉。要做到有内心的节奏感觉,首先要去感觉节奏。许多节奏方面的缺点之所以产生,实际上由于弹奏者没有很好地理解作曲家家的精神和他的风格;作品的艺术形象。这就使永远变化无穷的多种多样的表演手法同作品、作品的意义、内容,首先是同它的形式结构,同作曲法本身,同组强起来的实际声音素材取得完全的协调,只有这样,表演才可能是好的,艺术的。

1、在技术性段落中,要划分清楚一些有规律的织体的节奏。

这首练习曲是四三拍子,节奏是全曲都由三连音构成。也就是说,每小节三拍,每拍三个音,每小节是九个音。其经常发生的节奏错误是有些同学不管它的三个音为一拍的划分,只是只管琶音的上行和下行,所以头四小节常常变成四个音一组再加上五个音一组,或者完全是无规律的乱弹。其实,学生在弹这首曲子时只要按一拍三个音的感觉,并在每小节音上适当加上节奏重音,就可以弹好了。

2、要对节奏有感觉,也就是说对每小节内强拍弱拍的区分有感觉。

举几个常用的节拍:四二拍是强、弱,四三拍是强弱、弱,四四拍是强、弱、次强、弱,八六拍依次是强、弱、弱、次强、弱、弱。

这首乐曲,左手表现的是船在水中摇荡的背景。船歌一般是用八六拍子写成的。左手部分以三个八分音符为一组,每小节分为两组,根据六拍的节奏特点,把船在水中左右摇摆着前进的感觉表现得恰到好处。我们在弹奏时,把第一拍,正好是根音沉下去,作为一个重音,二三拍轻轻地弹过去,第四拍作为次重音也要放下去一个小重量,然后五六拍再轻轻地弹。只要

四、节奏与律动:

节奏的律动感,是要通过自己的内心去体会,去感受,其要点是结合乐曲的情绪言,意境,选择好合适的节奏。这种律动感可说是一种韵律。真正以内心感觉到节奏活生生的脉搏。节奏的律动是节奏的生命。律动经常在较快速的段落和有规律的伴奏音型部分能更明确地得到体现。

这段的左手部分,在八六拍子中,每小节分成两组,每组六个十六分音符。在淡雅、宁馨的旋律之下,伴奏音型平稳而美好地缓缓向前流动着,每六个音为一个律动。这六个音中,第一个音稍重一些,作为律动的点和依靠,后五个音均匀柔和地贴近键盘弹过去。这时有一种对冬天里初雪到时所产生的赞叹和憧憬。在这种感觉中,逐步去体会出合适的律动速度和意境。节奏的律动感是一种活生生的,发自内心的感觉,就像脉搏对人的生命那样的富有活力。我们必须多听、多想、多体会,只有内有“有动于衷”了,才能把律动感表现好。

五、节奏与速度:

如果弹奏者没有把大型套曲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足够的思考并去感觉这个整体,就必然会出现速度上的和节奏上的错误。有的弹奏者在刚开始表演作品时难以确定作品的正确的基本速度。开始时采用的速度如果是不肯定的或是错误的。往往会对整个作品产生影响,有时即使作品的速度得到改进,但是表演的完整性却已遭到破坏。练琴时可以试用各种与原来速度略为有所不同的速度,借以确定以最慢到最快速度的幅度,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开始表演之前,最好在思想上把开始时的速度和作品以后发展中的某个地方作一比较。例如在开始指某一段气息宽广的柔板或广板之前,先用你认为最合适和正确的速度把这个开始部分在心里唱出来,为的是在表演开始前已经能使自己感觉到需要的节奏气氛。采用这种方法确定开始的速度时,就不大会出现“偶然”和“大致如此”的情况了。

在速度中,它有各种不同的变化,常见的有自由节奏(tempo rubato);渐慢(vit),加快(a tempo)等等。在节奏的变化和节奏自由等情况中,最主要的一点是,基本速度不要忘记!每一首曲子都可以有很多渐慢、渐快的变化,但是在一定的时候它总要回到它的原速,即基本速度上去。

我们拿自由节奏----rubato这一音乐术语来说,本意是有借有还,意思就是说你在某一个地方慢了一些,拖了一些拍子,下面适当的地方就需要稍快一点,紧凑一点。这在浪漫派的乐曲中是很多见的,至于

临时性加快和渐慢,在乐谱上都会标明,这种节奏上的变化,比自由节奏要规范的多。

这首曲子标明自由节奏,但在需要的地方是标明的,主要是渐快或加快,然后回到原速成。在这个谱例映入眼前的是速度是每拍等于120拍,说是说每分钟一百二十拍。乐曲开始,整个第一行速度极稳定。第二行第一小拍标上了加快,要求从这一小节第一拍起加快,一共两小节,这个加快,这两小节从原速开始,一拍比一拍更快,这是一个逐渐加快的过程。表现捉人者开始行动,被捉的则迅速四下逃窜,弹到这里时,弹奏者常常过急,一下子加速至最快,这就成了突快,而不是渐快了。这样却违背了作曲者本身的意愿。在加快之后,第二行的第三小节标着回原速,从这一拍起,马上要回到一分钟一百二十拍的基本速度上去,这个速度不能忘记。由此可见,这一段乐曲速度虽变化很大,但不时要回到基本速度上去。所以,在变化节奏中,变化的部分能否打得出渐慢或渐快的拍子,回到原速时,节奏是否清楚,稳定,这些方面同样是我们对节奏感的很好考验。

总之,大家是知道的,节奏是音乐的基础,也是音乐的生命,节奏又是千变万化的,其实每个曲子都会有一个基本的节奏,在弹奏过程中,弹奏者都是抓住了这点,对于弹好整个乐曲来说就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第三篇:科研论文:小班幼儿音乐节奏能力的培养

科研论文:小班幼儿音乐节奏能力的培养

科研论文:小班幼儿音乐节奏能力的培养

【摘 要】专家们认为,音乐最先引起幼儿共鸣的就是韵律。根据幼儿感知音乐的这种特点,我们注意从幼儿感知音乐的感觉、操作与表现的各个阶段,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关键词】 音乐 节奏 培养

音乐教育作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挖掘和发展启蒙期幼儿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表达能力,继而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幼儿去感知和体验音乐的魅力,从而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表演技能,在客观接受和主动创造的音乐艺术活动中表现音乐,萌发幼儿去认识美、感觉美、表现美。

专家们认为,音乐最先引起幼儿共鸣的就是韵律。作为成人已经有了较多的唱歌、跳舞或奏乐的经验,因此有可能只有听觉参与音乐欣赏活动。而幼儿更多地依靠外部可见的音乐操作活动来感知、欣赏音乐,特别是跟随音乐做动作的方式,更是幼小儿童感知、理解音乐的最自然、最重要的方式。根据幼儿感知音乐的这种特点,我们注意从幼儿感知音乐的感觉、操作与表现的各个阶段,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一、感觉阶段与操作的初步阶段——名字的节奏

小班幼儿对自己的名字非常熟悉,有节奏地喊小朋友的名字是幼儿乐意玩的一种游戏。在不断地呼唤中,幼儿不仅体会到集体中的归属感,心中亦会因他人的关注而产生一种自豪感、荣誉感,在无形中又体会和掌握了节奏。孩子们的名字多为三字和两字,所以我们选取了以下两种节奏形式。

如:①2/4

× × | × × ||

王 源 王 源

②2/4

×× × | ×× × ||

严一 格 严一 格

在游戏中幼儿可按坐序,根据幼儿的名字,变换节奏喊,也可由老师拍出二种节奏中的一种,让幼儿猜老师在喊谁,只要幼儿说的名字符号这种节奏就算对了。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对这两种节奏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速度和音强的要求。对节奏一,要求用较慢较强的声音来表示,而节奏二则用较快较轻的声音来表示。通过一段时间的游戏,他们会把老师也列入游戏中,幼儿参与的主动性使游戏的开放性、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这个游戏让幼儿在无形中接触、感受、模仿了这两种最基本的节奏型,同时节奏的几个要素在游戏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无形中又扩大了幼儿的社交范围,和伙伴间初步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和交往的安全感。

二、操作与个体表现第一阶段——我和“节奏”

对孩子来说,认识世界首先认识的是自己,不少孩子在婴儿期就会无意识的弹舌头或者拍手来发出声音,国外有学者认为,这是人最早的演奏。在幼儿的眼中,自己的身体不仅能自己支配,还可以发出好听的响声,拍手、跺脚、晃身体、弹舌头、捻手指甚至叩牙齿都是让幼儿身体来感受节奏以及音响效果的很棒的活动。这样的活动他们非常乐意参与。因此,无论在哪一个年龄阶段,律动是他们最喜欢的音乐活动。

如:①2/

4× × | × × ||

跺脚 拍手 跺脚 拍手

打舌 叩牙齿 打舌 叩牙齿

②2/4

× × × | × × × ||

拍手 拍手 跺脚 拍手拍手 跺脚

通过对拍手、跺脚、晃身体、弹舌头、捻手指等身体的“歌声”的熟悉,让孩子们将身体的“歌声”配上以上的节奏来表现,能力较强的还可以自主创编,请大家来学一学,和节奏成为好朋友。在熟悉这两种节奏的基础上,我们又加入了新的节奏型,如三拍子、四拍子等,循序渐进地让孩子们用身体的“歌声”熟悉各种节奏。

三、个体表现第二阶段——儿歌的节奏

儿歌有整齐自然的韵律,反复吟诵的基调,强烈分明的节奏,明白如话的语言,并富于音韵美和音乐感。因此,在幼儿熟练掌握这些儿歌的基础上,让幼儿边念边用手拍出节奏(也就是按儿歌的自然韵律,每念一个字就拍一下手)当然,应该选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儿歌进行练习。如儿歌《大红虾》:

× × × |× × × |× × ×××| × × ×|

大 红 虾 跳 跳 跳 跳 到 爸爸的 嘴 巴 里

大 红 虾 跳 跳 跳 跳 到 妈妈的 嘴 巴 里

小 红 虾 跳 跳 跳 跳 到 宝宝的 嘴 巴 里

× × × ×| × × ×||

全 家 吃 得 笑 哈 哈

这一首有强烈分明的节奏和整齐自然的韵律的短小儿歌,就很适合幼儿边念边拍节奏,他们不仅巩固了× × ×和× × × ×这两种节奏型,而且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 × ×这种较难的节奏型。

再如:儿歌《春天》

× × × | × × × |× × × × ×|

春 天 到 柳 树 笑 弯 弯 的 柳 条

× × × |× × × × ×| × × ×|

随 风 飘 绿 绿 的 叶 子 象 小 船

× × × × |× × × ||

千 万 不 要 用 手 摇

这一首儿歌中就包含了×× × × ×和× × ×、× × × ×三种节奏型。当然×× × × ×这个节奏型较难,要在幼儿熟练朗诵的情况下,再配上节奏练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幼儿就能自己为各种儿歌配节奏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众多的儿歌中选择几首节奏感较鲜明的,分别拍出节奏,让幼儿辨别儿歌名称。也可让幼儿拍节奏,老师猜儿歌的名称,幼儿的兴趣是很高的。

四、个体与个性表现新阶段——配器与歌唱

孔启英教授在《纲要》(解读)中谈到新纲要艺术教育的核心是创造和感受并重的教育观。《纲要》指出,创造性活动是人的潜在能力的表现。幼儿同样具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受这种欲望的驱使,他们不停地进行各种寻求和探索。选择不同的乐器来表现一种节奏是自我创造的体现也是幼儿个性的张扬。因此,在这一阶段我们用以下的手段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张扬孩子与生俱来的个性。

1、辨别乐器音色的活动-----——“魔鼓的游戏”

有许多种方法可以做辨别乐器音色的活动,其中之一是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可以自由地辨别到种声音的“声音角”,这些音乐活动,应以小组的方式进行,例如:一个叫做,孩子们一边说:“魔鼓、魔鼓,你能发什么声?”一边传递铃鼓,念完以后,正好拿着铃鼓的幼儿必须辨别一个他(或她)所希望听到的声音。小班幼儿对这类游戏非常感兴趣,这种游戏适用于各种乐器来进行。

猜谜游戏也很有趣,例如,我们收集一些可以取下盖的式样一样的容器,装入不同的东西,如石头、大米等等,让孩子摇一摇,听一听,如果听出有两个盒内装的东西完全一样,就组成一对,这是一个很好产活动,每个星期换一下盒内的东西。

2、组合乐器音色的活动-----——简单的配器

孩子们在玩过辨别音色的游戏后,通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怎么能够组织这些声音?”这种活动可以让幼儿以最自然的方式进行。

如:(1)用一对沙球或一个铃鼓编配一个节奏型。

2/4× × | × × ||

摇 碰 摇 碰(沙球)

摇 拍 摇 拍(铃鼓)

选择幼儿熟悉的节奏,由幼儿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小乐器对节奏进行配器。

(2)选择任何一种乐器,把诸如“天气晴朗,我很愉快”的节奏表现出来。

(3)选择任何一种乐器,表现一首儿歌的节奏。

3、配器与歌唱的组合

唱歌是人们表达自己喜怒哀乐各种情感的方式,也是人的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通过他们甜美、清脆的童声来表达自己欢快、喜悦等各种各样的心情,同样也是他们显示自己能力,获得成功体验的重要途径。在歌唱的基础上与配器相结合,可以让幼儿更好的感受歌曲的音强和节奏,发展手脑并用的能力。

以铃鼓为例,如:《小鸭小鸡》

4/4 1 2 3 3— | 2 3 5 5— ||

小鸭 小 鸡 碰 在 一起

拍 拍 拍 摇 拍 拍 拍 摇

“拍”指拍一下铃鼓,“摇”指摇铃鼓做划圈动作。通过“拍”和“摇”的动作,孩子们感知了节奏的长度并有了一定的对比。孩子们在学唱这首歌时,我们以“念节奏歌词——念歌词做动作——学唱歌——边唱边按节奏用身体发出声音——选择小乐器代替身体的声音”这样的顺序来学习,通过我们的实践,孩子们掌握歌曲的速度非常快,在两次活动后,都能达到会唱、会拍的目标。尤其在选择“身体发出声音”和“选择小乐器”这两个环节中,幼儿的参与性相当高,我们发现幼儿对所有的乐器都进行尝试后,会一直钟情与某一类能发出相似声音的乐器,往往个性比较内向的幼儿会选择沙球等声音沉闷的乐器。在较固定的模式中给予幼儿选择的自由,这样学习方式,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张扬了幼儿个性的发展。

《纲要》指出,要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正因为幼儿个性的,因此他们的创意也是不同的、可变的、有相当自由度的。我们采取“重过程不重结果”的观念,营造自由创造的氛围,注重幼儿自我表现和自我表达,接纳。幼儿对音乐节奏表现出的强烈兴趣为进一步演唱、演奏、创编等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每一个孩子在音乐的世界中发展自我、茁壮成长。

第四篇:培养小班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受能力

培养小班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受能力

摘 要:节奏是音乐的第一核心。培养幼儿最初的节奏感是音乐活动的基础,感受节奏是一种艺术享受,能帮助小班的孩子更好地理解简单的音乐,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对于幼儿大脑的发展及良好性格的形成都是很有好处的。好的音乐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增强幼儿身心健康。小班的幼儿年龄小,节奏感的形成还有待培养。绝大部分幼儿无法正确地合拍感受乐曲的节奏。为了帮助初小班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活动,体会简单的乐曲节奏,教师要培养幼儿对于音乐的初步感知,奠定幼儿一生对音乐的感受基础。

关键词:节奏感;打击乐器;感受能力

一、培养幼儿最初的节奏感是奠定幼儿音乐感受的基础

陈鹤琴提出: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本能,音乐在儿童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节奏是音乐的脉搏,节奏是音乐的精髓,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音乐生命力的泉源,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小班幼儿刚刚入园,对其进行节奏感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对于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节奏是音乐的灵魂,节奏能表示一首歌、一个舞蹈、一个律动的性质,节奏是体验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节奏是幼儿感受、认识、表达音乐的重要工具,节奏活动是幼儿音乐创造能力培养的起点和突破点。因此,牢牢抓住节奏感的培养能增强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从小班开始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尤为重要。而小班幼儿活泼好动、好模仿、自制力差、情绪性强,他们常常在兴趣的驱使下自发地进行多种活动。

节奏的概念比较抽象,孩子难以理解,但孩子对节奏却是敏感的,节奏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生活中,因而要让孩子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必须从现实生活入手,挖掘节奏,寻找节奏。同时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帮助幼儿通过感受节奏的变化来感受音乐更是获得审美体验最好的途径。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循序渐进地让幼儿在生活中、游戏中、集中游戏中体验和感受节奏是很重要的。

二、从寻找声音的活动中培养对声音的敏锐性并且让幼儿初步接触节奏

《纲要》中指出:“艺术活动要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让幼儿感知大自然和生活的节奏是将长短和强弱不同或相同的音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对于小班的幼儿是比较难理解的,但幼儿对节奏却是敏感的,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就能很好地挖掘幼儿节奏感培养的一大途径。

节奏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生活中,因而要让幼儿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就必须从幼儿现实生活入手,挖掘节奏,寻找节奏,使他们认识到音乐节奏从生活和大自然转化而来。小班幼儿年龄小,但同样存在对美的追求和对音乐的感受、对节奏的体会。生活中的节奏无处不在。如:午睡上下楼梯时也有不同的声响,上楼的“踏踏踏踏”,下楼的“答答答答”;下雨了,雨滴打在铁皮雨遮上有“滴答,滴答,滴答”的声音;起风了大树“哗――哗――”的声音。这些音乐都是小班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具有直观的声音形象和视觉形象,因而他们很容易就能掌握,这些奇妙的声音蕴含着节奏。如:XO XO、XX XX、X―X―

把节奏教学渗透在一日生活中,抓住可教学的机会,看似抽象的节奏也能轻松地在幼儿的手中表现出来。在日常生活中常引导孩子玩找声音的游戏。本阶段的尝试是与家长配合同期进行的,首先从让幼儿听声音开始,体会各种声音的节奏,有快、急的,有缓、慢的等等,这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好途径。

由于在本阶段有了家长的协助,幼儿对于寻找声音和兴趣和模拟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兴趣愈加浓厚,并反应在幼儿的活动中。孩子记录、比较发现不同的声音有着不同的节奏和感受:“我上楼下楼都是一样的XO XO呢!”“真棒,小雨打在幼儿园的铁皮雨遮上和家里的窗户上也都是一样的XX XX!”当然也有不一样的发现。“可是我家的雨声是X-X-X-X-哦!”这些声音都是非常形象的节奏,生活中就能轻松地找到!虽然幼儿本身对“节奏”并不理解,但是他们已能模仿感受并理解节奏,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可见,从现实生活出发来寻找节奏是让幼儿感知、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的有效途径,可以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师在幼儿了解的基础上组织音乐游戏是很容易的。

在这样的基础上让孩子听着声音试着把声音说一说、拍一拍,用小铃、小鼓摇一摇,孩子就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较好的节奏感受。

三、将听觉和运动结合,培养小班幼儿的节奏感

动作在孩子感受音乐节奏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主要靠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等表现手段来表达。但要让孩子感受这些表现手段所表达的内容,单靠听觉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在培养孩子节奏感时,需要有动作的参与。节奏的培养离不开动作,对幼儿来说除了口说、手拍及一些形象性的语言节奏外,还可以充分运用身体的各个部分来感受不同的节奏。因此,身体动作是感受音乐节奏的生理基础,它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拍手、拍腿、叉腰、踏脚、摇动、敲打、走、跑、跳等动作都是幼儿喜欢的并较容易掌握的动作。

让孩子感受这些表现手段所表达的内容,单靠听觉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在培养孩子节奏感时,需要有动作的参与。而小班幼儿活泼好动、好模仿、自制力差、情绪性强,他们常常在兴趣的驱使下自发地进行多种活动,需要老师的引导。因而,在学习节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合幼儿喜欢的小动物,用模仿小动物运动的形式,引导幼儿运用身体动作来表示节奏。如:拍拍手就可以有“XXXX XXXX”和“XO XO”……小朋友玩变小象就能握紧双手用“X――X――”的节奏表示大象鼻子甩来甩去。于肢体动作中体会到了节奏。同时在打鼓游戏中幼儿还感受了强弱声音的变化。

可见,节奏能力提高了,孩子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也就加强了,更有助于孩子身心的和谐发展。

四、发挥打击乐器的作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受和表现

通过节奏教学,不但使幼儿的音乐节奏感、音乐表现力大幅度提高,同时也使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乐器直观性能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孩子准备一些打击乐器,在听完乐曲后,让孩子边听边敲打,边敲打边唱歌。为自己伴奏是提升幼儿节奏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幼儿活泼好动,总是在活动中感受和体会,节奏乐活动是小班幼儿重要的音乐教育活动之一。针对这一点我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有节奏地尝试敲击和演奏。首先,为幼儿提供了小铃、领鼓,先让幼儿在敲打中感受各种乐器的声音。如:小铃清脆、大鼓浑厚、碰铃是长音、木鱼是短音。了解各种乐器不同敲法所产生的不同音响效果。然后引导幼儿感受乐器敲击的节奏美。接着我尝试选择节奏感有代表性、比较分明的乐曲来进行打击乐教学。慢慢地在有节奏的乐器敲击中小班幼儿感受了声音的变化,体验了粗浅的节奏变化规律性,从中体验了节奏活动的快乐。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平等、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愉快的心情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萌发了幼儿对节奏活动的兴趣,培养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节奏教学,使幼儿的音乐节奏感、音乐表现力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林俊卿.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2]维克托?亚力山大?菲尔兹.训练歌声[M].李维渤,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3]刘沆著.宝宝学节奏[M].西安出版社,2012.编辑 段丽君

第五篇: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

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

《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要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养成教育、情感教育、感官教育和社会性发展、智力发展、动手能力的发展,所以,我选择能够促进人的身体健康的音乐教育作为研究课题。

我主要对幼儿进行音乐书奏感方面的培养。音乐是听觉艺术,我首先开展各种听觉训练,让幼儿用耳朵去听、去感知。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有,让幼儿通过听音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节奏,如钟表:嘀哒嘀哒;上楼时:嗵嗵嗵嗵;下楼时:踏踏踏踏。以及小朋友、老人、中青年人各种走路不同的 节奏。

感知完节奏,我就让幼儿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如拍手,跺脚,身体晃动等,并随之教给幼儿认识二拍子,四拍子,三拍子,在听音乐中告诉幼儿这是几拍的,让幼儿一边拍手一边听或者一边拍手一边唱,这些都是幼儿在有音乐伴奏或无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这种表现自如、灵活、不用老师教,老师只不过加以引导。小马跑、乌龟爬、刮风、下雨、开火车、飞机飞、骑自行车、划船等都让幼儿用手拍,用脚跺,用身体表现。让幼儿认识二拍子时,可以让他听《进行曲》,威武雄壮,整齐有力;认知四拍子时,就让他们听一些较舒缓的曲子,如《雪花飘》、《小燕子》等,认知三拍子时,就 放一些圆舞曲让幼儿来表现。

除了用身体表现,我还让幼儿充分地利用打击乐器,先让他们了解各种乐器的声音,是清脆、是浑厚、是 长音、是短音,这样敲就特别好听,然后让幼儿自己给小乐曲配上伴奏,练习合奏。

以上这些内容孩子们都熟练到一定程度后,我又让幼儿自己在试着创编节奏。除了这些教育培养外,我还把对幼儿的音乐素质练习穿插在一日生活中,如早上体检时欣赏优美的乐曲,不仅陶冶了情操,还使幼儿尽快醒来,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到来。早上喝完水和课间休息时,放一段轻松活泼的童谣,让幼儿随之做优美的律动,增强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了动作。久而久之,孩子们无论是在对音乐的喜爱上,还是在音乐节奏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如在音乐教育活动《到全国各地去旅行》中,孩子们一会儿骑上小车去游览天安门,一会儿又在草原上快马加鞭,一会儿又在长城上挥汗如雨。在活动《看大海》中,孩子们一会儿划船学习海军,一会儿又下网捕鱼;在《冬天》中,孩子们一会儿是狂风怒吼,一会儿是雪花纷飞,一会儿是热火朝天的堆雪人,一会儿又抒情地载歌载舞。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们用耳朵去听音乐,而且用身体去表现音乐,从而提高孩子的音乐节奏感。

下载浅谈幼儿音乐节奏的培养 Microsoft Word 文档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幼儿音乐节奏的培养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音乐创造力培养策略

    幼儿音乐创造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摘要:音乐不仅可以熏陶幼儿的审美感,而且有助于幼儿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本文分析了幼儿音乐教育的含义及意义,探讨了幼儿音乐创造力的培养途径......

    节奏游戏 音乐教案

    音乐节奏训练教案 教学内容:感受X—、X、XX、XXXX节奏。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认识X—、X、XX、XXXX节奏,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感受这些节奏以及他们的组合。了解节奏与生活的关......

    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情趣

    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情趣 1、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音乐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积极的作用毋庸置疑。 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功......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幼儿园教育纲要》艺术领域目标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感受和体验,培养幼儿艺术表现和创造的能力。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孩......

    运用音乐培养幼儿的常规

    幼儿期正是良好行为规范养成的关键期,在此时形成的一些行为习惯,将影响到幼儿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等一生中的各个方面,因此教师在幼儿一日教学活动中,都非常重视幼儿的养成教......

    抓好音乐教育基础,培养幼儿音乐感受力

    抓好音乐教育基础,培养幼儿音乐感受力 武钢第十九幼儿园 冯汉玲 文章摘要: 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就应该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而感受力是基础 ,表现力是建立......

    音乐教学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音乐教学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对未来人才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素质,幼儿期是创造性思维开始萌芽的时期,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在他们的许多活动中表现出来,其主要......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情操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情操 肇庆市直属机关第二幼儿园李静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为儿童们精心设计的音乐教学法。它是世界上较为先进的、新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