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音乐创造力培养策略
幼儿音乐创造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摘要:音乐不仅可以熏陶幼儿的审美感,而且有助于幼儿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本文分析了幼儿音乐教育的含义及意义,探讨了幼儿音乐创造力的培养途径及策略。
关键词:幼儿 音乐教育 创造力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224-02
创造力是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真正动力,创造性人才是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之本。开发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人类发展的需要,音乐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幼儿音乐教育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内容。幼儿音乐创造力的含义
《辞海》对创造力的解释是:“创造力是对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科学的加工和创造,产生新概念、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创造力是创新过程中最核心的能力,贯穿于创造活动全过程的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同时,创造力也是创造过程中最活跃的因子,可以认为,创造力是创造过程的前进动力,也是创造过程的奠基。本文的幼儿音乐创造力可以理解为为了有效提高幼儿的教育质量,运用一切的已知的幼儿音乐信息,产生处新颖、独特、有社会或者个人价值的的产品的智力品质。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具有独特性;二是幼儿皆有的一种能力;三是能力根据幼儿个体不同,有高低之分。幼儿音乐创造力培养的目标和意义
2.1幼儿音乐创造力培养的目标
幼儿音乐创作力有明确的目标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目标:一是引起幼儿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创作能使幼儿感受到创新的乐趣,能有效激起幼儿进行再创作的欲望,在此过程中,对音乐的学习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兴趣;二是引导幼儿体会音乐的创作过程。幼儿在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在音乐的渲染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音乐创作来理解音乐艺术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三是鼓励幼儿理解音乐。幼儿音乐教育为幼儿学习简单的音乐知识提供了机会,幼儿在音乐的创作过程中,能更加理解音乐知识,并且能有效并且无形中将这些知识运用到音乐创作中去,在加深理解音乐的同时完成创作;四是鼓励幼儿进行最简单的音乐创作进而发展其创作力。幼儿尝试用最简单的音乐元素无规则的创作乐曲,能逐渐培养幼儿形成一种主动、创新的精神,推成出新的勇气。
2.2幼儿音乐创造力培养的意义
幼儿音乐创造力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层意义:
(1)增强幼儿对基本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一定程度上开阔幼儿的视野;(2)启蒙幼儿的想象力,丰富幼儿的创造力;(3)有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不合理部分,鼓励幼儿主动学习和积极创造的开拓精神;(4)促进幼儿对音乐的理论知识、视唱练耳、听音记谱等内容的学习,提高幼儿综合运用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幼儿音乐创造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幼儿音乐创造力的培养旨在于通过音乐来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幼儿的创造性潜能。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幼儿音乐创造力:
3.1传授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由于幼儿的年龄较低,暂不需要学习专业化的、高技能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但是基本的音乐知识进而技能是创造性表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幼儿的音乐创造力的过程中,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是不可缺少的,所以,教师必须给幼儿传授一定的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让幼儿学习到基本的音乐知识,扎实幼儿创作的基本功和丰富幼儿创作的素材。
幼儿教师要对不同的音乐作品才有不同的教学分析,要引导幼儿随着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力度以及速度等特点,体会音乐的美,学习到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从中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及表演能力。例如在幼儿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使其在愉快的情绪中说说、跳跳、唱唱,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幼儿学习到基本的音乐知识,在感知、欣赏、表现、交流中提高艺术能力。
3.2配置和谐的教学环境
3.2.1营造安全和谐的学习氛围
建造安全的教学环境,让幼儿能自由地学习;尊重保护幼儿的创造力,鼓励幼儿提高创新力。努力营造平等、轻松、自主、安全、愉快、和谐的气氛,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喜欢音乐是幼儿的天性,而刚入园的幼儿对于陌生的环境以及教师会心
里产生距离,但是我们利用音乐手段,让他们愉快、轻松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能给予幼儿更多的爱和关怀。例如幼儿入园时,播放愉快轻松的音乐,热情地迎接他们;幼儿午睡时,教师轻声哼唱《摇篮曲》,让幼儿放心安睡;幼儿放学时,放抒情的音乐,让他们产生留恋之情,让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充满音乐声,让幼儿在融洽和谐的环境中,提升音乐创造力。
3.2.2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
学习兴趣是激发幼儿创造力的基础,是培养幼儿音乐创造力的最佳奠基。在课堂学习中,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得幼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激发兴趣,提高幼儿的创造力,也形成合适的利用创造力培养的教学情境的良性循环。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简单的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一线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幼儿教育的需求,教师要为幼儿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技能与创造表现是和谐统一的。在支持、鼓励幼儿参加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幼儿也需要教师适当的示范支持,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3.3培养幼儿的创造素养
应从培养创造意识、培养创造个性、培养创造兴趣三个方面来培养幼儿的创造素养:一是引导创造兴趣。引导创造兴趣是培育幼儿音乐创造力的基础,兴趣可以说是创造力的萌芽,保护激发兴趣就是保护和激发潜在的创造力,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二是培养创造意识。幼儿的创造力不是要求幼儿去实实在在创造出一项新技术或者一个新的具体的产品,而是指在幼儿的日常学
生生活中产生的独特新颖的新观念、新方法或者新的假设。也就是说不是指强制让幼儿发明出小制作、小发明,而是形成幼儿新颖独特的心理意义。三是培育创造个性。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应尊重幼儿的个性,爱护幼儿的创造热情,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通过引导、调节、监督、协调的过程来培育和发挥幼儿的创造个性。具有创造个性的幼儿往往具有独特的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培育幼儿的创新性。
总之,传授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培养幼儿的创造素养、配置和谐的教学环境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幼儿音乐创造力,使得幼儿能有意识地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兴趣,培养有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将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梁宝华.音乐创作教学:新世纪音乐教育新趋势[m].香港:卓思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2.[2]杨乃定.创造学教程[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3.
第二篇:浅析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策略
河北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
浅析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策略
学生姓名:王亚坤 指导教师:相喜伟 专业年级:07教育学 完稿时间:09.1.18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目 录
一 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1 二 创造和谐愉快的家庭教育氛围„„„„„„„„„„„„„2 三 要有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3 3.1要鼓励孩子自己想,自己做„„„„„„„„„„„„3 3.2要鼓励幼儿学会负责„„„„„„„„„„„„..4 四 要有丰富的家庭教育内容„„„„„„„„„„„„„4 参考文献„„„„„„„„„„„„„„„„„„„5 注释„„„„„„„„„„„„„„„„„„„„„„6浅析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策略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倍受关注,它的发展既有赖于幼儿的主观因素,又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成年人有意识地与幼儿在一起活动,可以激励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而开发训练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而这种潜力能不能被开发出来,关键在于教育。如果教育不得法,创造潜力就会被扼杀、被埋没。家长与孩子间的关系融洽、感情亲密、父母是孩子的良师益友,不仅注重孩子知识的更新,而且注重孩子视野的开拓,这些都为孩子创造力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关键词:家庭教育 培养 创造力
引 言
现代社会是创新的社会,是素质教育的社会,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越来越重视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它将对一个人以后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创造力的培养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家庭教育的培养。儿童大部分时间在家庭中度过,父母是他们接触最多、最喜欢模仿的榜样,因此,父母自身的素质是儿童创造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在这里,父母的素质不仅包括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教育子女的能力,还包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具备了这些素质并不表明家长就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在现实生活中,要想真正地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家长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 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十分关键的,它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组成了孩子生存发展的三位一体的大教育网络。
首先,创造力的产生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它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即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幼儿的创造力不同于成人,他们创造的新产品只是相对于他们自身的心理结构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而言的,家长不能用评价成人创造性活动的标准来评价和参查幼儿的创造力。
其次,幼儿的许多创造能力的发展在家庭中都有广泛的表现,只不过这种发展的萌芽有时没有受到家长的重视而被忽视了,它的独立性和在培养孩子创造力方面的特殊作用正在被忽视和泯灭。
所以,启发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是幼儿创造力获得充分发展的重要教育环境,为此,好多幼儿园都开设了家长学校,宣传幼儿教育的理论,介绍幼儿教育发展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让家长能够重视幼儿在家庭中的各种求异思维的表现,勇敢地放开孩子,让他们想愿意想的事,干愿意干的事,使幼儿所萌发出来的创造力能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二 创造和谐愉快的家庭教育氛围
适宜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基础和重要条件。德国学者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指出:促发创造力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家庭中轻松、无拘无束和 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创新活动的发展。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起着关键作用。成年人都有一种感觉,在一个民主、尊重、宽松、愉悦的环境中会把事情做得更好,而在受压抑、逼迫的环境中,本来会做的事往往做不好。孩子也是这样,父母的争吵会使他们心烦意乱,创造潜能必然受到抑制。在父母的逼迫、谴责、打骂下,创造潜能也会因其害怕、心理紧张而难以调动,甚至会造成越逼越出错,越出错越迟钝的后果,从而失去创造的兴趣。良好的家庭环境的熏陶可使幼儿受益终生,它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创造的兴趣和创造的能力。作为父母要尽可能地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要从自身做起,夫妻和睦、孝敬老人、爱护孩子,成员之间平等、民主、信任、团结,家庭气氛和谐、愉快、轻松、舒畅,让孩子心中创造的花朵自由地绽放。具体来说,要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
首先,营造民主的家庭生活气氛,只有在民主的家庭环境中,儿童才能发挥其创造天分,才能敢说、敢问、敢干,创造潜力才能得以开发。家长要让孩子从小养成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从小养成大胆质疑,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习惯,培养其勇于创新的精神。
其次,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创建家庭思考环境。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利于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吸收各方面知识,养成勤于思考的品质。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家庭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因此,创造一种与现代社会融洽合拍的家庭文化氛围应是家长教育孩子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一个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中,家庭应是“学习化家庭”,环境应是“思考型环境”。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应是双向学习的,孩子向父母学习,父母也可以向孩子学习,学习孩子乐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态度,勤于奇思异想的习惯,敢于大胆质疑的精神。同时,家长也要为孩子创建“家庭思考环境”,培养孩子善于思考的习惯,充分发挥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良好的家庭思考环境的形成需要家长做到:注意引导孩子对思考采取认真的态度;较早地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经常给孩子出一些有益于多思的问题;还要让孩子多听别人意见,站到他人角度来思考问题。如果这样的家庭文化氛围和家庭思考环境能被营建得很好,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就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就有可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三 要有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
幼儿教育是教育中的初始阶段,幼儿往往会产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之举。活泼而好奇的幼儿对周围环境具有丰富的感受性,因好奇心而受到奖励的幼儿就会进一步增强好奇心,进一步去探索;相反,因探索新经验或者由于其他原因而受到惩罚,会影响幼儿自信心等各方面的成长和发展。家长就必须为幼儿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驰骋的心理空间。3.1要鼓励孩子自己想,自己做
创造思维学认为:想象是超越一般、实现创造的翅膀。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其想象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基础。而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他们自己去想,要鼓励孩子突破父母认识上的“思维定势”的束缚,尽管孩子的想象有许多是天真的,但只要能自由调动大脑思维的兴奋点,就对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有益处。有个电视台曾用“o”作为智力测试题。他们先到大学,大学生见了这个“0”,便哄堂大笑起来,还说:“这算什么还想来考我们大学生,太瞧不起人了!” 后来,他们去一所幼儿园,幼儿见了“O”,就一个个举小手,一个说“是月亮”,另一个说“是鸡蛋”,还有人说演员的嘴巴,正在唱歌哩”,有个女孩说:“那是老师的睛,又在发脾气啦!”你看,幼儿的想像力多丰富!怪不得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境界,想到地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话语还想飞上天空呢。”这种不受拘束的想像力是孩子创造的源泉。这里,家长要以常识的眼光去倾听、去关注、去认同孩子的想象,在情感上激励、激发、激活孩子的思维。要与孩子平等交流、研讨,不充当孩子的裁判官,对孩子的疑问、想法不要忙着下结论、做鉴定,而要拓宽加深,帮助孩子自己解决,不能解决就存疑,让孩子体会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乐趣比什么都重要。在施教中,家长不仅要激发孩子积极地想,而且要引导和启发孩子自己做事情,包括做手工、科技小制作、绘画、收拾房间、洗衣服等。父母绝不可轻易斥责孩子为改进某种东西的功能而做出的“破坏”行为。3.2要鼓励幼儿学会负责
我们之所以强调学会负责是因为我们孩子责任感的匮竭。有人把学会负责定义为“学习和做到在作出满足自己需要和愿望的个人决定时,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以至于影响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等有全盘考虑并承担应有责任”。偏颇的家庭教养方式使孩子以为家人生来是为他们服务的,他们接受关怀和照顾是天经地义的。他们很少有回报他人的实践,所以也就很少有负责的意识。家庭教育要让孩子们从小开始学习对自己的自尊、自爱、自主、自控;对他人要尊重、体贴、帮助、照顾。从这一点讲,家长不能一味任劳任怨,如自己病了要接受孩子的关照,家里有了困难,要让孩子适当分担。总之,要从家庭小事做起,增强孩子的负责意识和能力,从对家庭负责开始,进而帮助他们“超越个人的利益,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发展一种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发现作为个人的他们如何能够为他们也是其中一部分的大社会作出贡献。”
四 要有丰富的家庭教育内容
家庭教育应该给孩子提供更为丰富的知识,特别是提供书本里没有的知识,从而为实现创造这一心理超越奠定信息基础。在教育形式上应走出家门,去逛公 园、逛市场、逛大街;去观察大自然、种植花木、饲养动物;去接触社会、认识社会。这样,增大孩子与周围世界的接触面,开阔眼界,让孩子对事物不仅有知识性的了解,而且有实践性的体验、情感性的认识。特别是对孩子不了解的事物,抽象地给他讲一百遍,不如让他实际去看一看、摸一摸认识得更深刻、更具体。还应指导孩子参加一些艺术活动,如绘画、演唱、舞蹈、体育等活动,或者和孩子一起看影视、听戏曲、赏音乐,参观绘画展、书法展等,这样可以使孩子的心灵受到熏陶,眼睛和耳朵体验到美的力量,这既可以对孩子进行训练和提高,也有利于发展孩子对美的创造能力,多做一些亲子游戏可以更好的培养父母和幼儿之间的感情。
另外,还有学校教育,就学校教育而言,在谈论如何培养幼儿兴趣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如何保护幼儿已有的兴趣。保护幼儿兴趣需要满足他们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更多地为幼儿创设合作与交流的机会 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经常看到老师坐在小椅子上与孩子交谈,或者蹲下身来听孩子说话,这与以前教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和孩子谈话,师幼之间那种“距离”感觉少了不少,让幼儿增加了几分亲切感。而这里提出的“蹲下来”,并不仅仅是指一种肢体语言,它更代表了一种有效的交流方法,一种能达到更好沟通效果的思维方式。当孩子说话时,不可轻易地打断孩子的话,要耐心地、尽可能地让孩子把话说完。否则,长此以往,孩子会养成说半截话的习惯。孩子想说的多是自己的要求或感受,尤其是他感到好玩的或害怕的事,但许多教师往往忽视这类问题,不注意听完孩子所说的话,就以“老师知道了。”或者“你想……,老师来帮你。”等打断孩子的话。经常这样,会挫伤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和与教师交流的欲望。
其次,教师能用心倾听,了解幼儿的想法、创意,尊重幼儿的独特感悟,激发求异思维。
教师应要求幼儿在思维的过程中突破原有的知识框架,充分发挥想象力,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散开去,找出更多更新的可能答案,要多说类似这样的话:“水除了喝还有什么用途?”“下雨天如果没带雨具怎样才能不被雨淋湿呢?”允许幼儿标新立异和异想天开,帮助幼儿打破思维定势,形成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再次,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差异做出不同的处理方式。
在幼儿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孩子们总喜欢打开笼头,用手按住,让水流不断变化,有时细,有时粗,有时急,水花四溅,把衣服弄得水淋淋的;玩橡皮泥时,孩子们没有按照老师教的搓、揉、团、捏的方法去做各种造型,而是把各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掺和在一起揉捏,变成了五彩泥,无法按颜色把它们分开;老师的彩色粉笔总被压成了粉末;孩子们拿了水彩笔、水粉颜料不是在画纸上涂画,而是在自己的衣裙上涂抹„„其实孩子们的这类“越轨”举动真正反映了孩子的 5 真实需要,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透过“越轨行为”,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需要,为他们创设更多的自由创造空间,充分发挥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享有一定的自由度,同时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拓宽他们的思维,为他们创造能够发挥其创造性的条件,培养其创造意向,帮助他们把创造力迸发出来,及时鼓励和支持孩子的创新要求,使幼儿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结 论
总之,在幼儿创造力培养过程中家庭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发展,为幼儿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谈亦文.创造力培养从幼儿开始[J].幼儿教育.2000.7 [2] 叶立群.家庭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7 [3] 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5页 [4] 邓智海.美国人是怎样做家长的[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
版社,2001:405~407 6
注 释
[1]中国幼儿教师网 [2]中国论文网
第三篇:浅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当今世界正发生着迅速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既推动教育的进步,又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时代呼唤创新教育,个体要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必须具备创造性,创新作为人的最宝贵精神素质受到空前的推祟,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焦点与核心。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聪明程度在生物基础方面主要取决大脑细胞的结构,每个细胞的神经树突越多,人就越聪明。研究证明:0~6岁是人一生中脑细胞树突增长最快的时期。儿童受教育越早,潜能发展得越多,受教育越晚越不利于潜能发展,可见,创新应从学前教育开始作为一项重要培养目标,其核心即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过去那种幼儿模仿得多、启发少,老师讲得多、幼儿活动少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无形中扼杀了孩子们的好奇、猜测、提问、幻想的创造性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
一、激发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是创造力的前提
兴趣是创造性活动的动力。只有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兴趣,幼儿才会观察,而观察是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只有养成经常观察的习惯,幼儿才能获得新的发现,才能有正确的创造。因此,我们组织幼儿进行专门的观察活动以外,还在幼儿的一日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捕捉良机,如经常带领幼儿到附近的环西广场、西公园绿地、体育广场等地,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和现象进行观察,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为幼儿的创造积累了大量素材。由于幼儿对周围一切充满好奇心,于是我对这难能可贵的兴趣萌发倍加呵护,满足孩子的求知欲,给孩子始终带来新鲜、奇妙感,从而吸引幼儿去观察、探索、研究,把他们一步步领进创造的天地;与此同时拓展幼儿的活动内容,让他们接受更多的信息和刺激,从而产生创造的动机。
二、环境的创设是培养创造力的条件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儿童发展条件,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长变化。陶行知提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可见,宽松、民主的环境是培养幼儿创造力重要条件。而创新的涌现离不开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和外部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充要条件。因此,在活动中我和幼儿保持良好的师幼关系,让自己成为参与者、思维的引导者、创作的欣赏者,用一颗宽容之心来对待孩子“与众不同”的言行,并消除恐惧心理,鼓励孩子解决问题中表 现出来的首创性、互异性和多样性,使幼儿在轻松、自由愉快、平等民主的心理环境中进行创意活动,释放自己的创造潜能。由于幼儿的思维伴随着活动而进行,于是我在室内为幼儿创设了美工区、科学区、数学区、阅读区、角色区等区角,并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玩具以及大量的材料,为幼儿提供了思考、操作、交往的“丰富信息知识环境”和“动手的外部环境”,从而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三、积极联想,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一切创新的活动都是从创新的想象开始,幼儿期是想象最活跃时期,孩子的想象力是儿童探索活动、创新活动的基础。想象是“创造之母”,没有想象就不可能有创造性思维,想象中的形象不是记忆表现的简单重复,而是新形象的创造,如果把他变为现实,就是为人类社会所承认的创造。日常生活中孩子的想象无处不在,他们在纸上画出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有时常常不被别人理解,编出许多荒唐可笑的故事,也许就在编织一个美丽的未来世界。事实上过去许多幻想通过人们的努力已变成现实。因此我平时经常向幼儿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中来解决问题。如:假如世界上没有钟会怎么样?假如没有水会怎么样?等等。组织幼儿讨论、大胆想象,积极思考,鼓励幼儿作出多样性、独创性的回答,由此迸发出富有创造力的思维火花。
四、开展丰富的活动,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是创造力的保证
活动是创造力的保证。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只有在创造性的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著名的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指出: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性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部分。
(1)在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些发散思维训练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开发幼儿创造力的目的。如语言活动中先讲出故事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由幼儿根据故事情节来叙编结尾;音乐活动中让幼儿创编歌词;美术活动中的意愿画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构图等。
(2)幼儿的创造力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的小天地,应贯穿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所有教育活动中都蕴涵着发展幼儿创造力的教育因素。因此,我语言区利用自由活动时间常常和幼儿提一些假设性的问题训练幼儿思维。如假如我会飞„„有的幼儿会说假如我会飞,我就变成飞行员和飞机赛跑,假如我会飞,我就到天上当指挥交通员„„在益智区内用“符号推理法”,如出示一些图形符号,让幼儿看看想想像什么,如圆,有幼儿说像太阳,有的说像钟面,有的说像呼拉圈„„再如讲出一种特性让幼儿讲出有此特征的事物,列举得越多越好。如电有什么用,幼儿很快地说出照明、电饭锅煮饭„„表现出发散思维的变通性,在活动中孩子回答的五花八门,气氛活跃,沉浸这轻松愉快氛围中,孩子的思维完全发散开来,想象力极其丰富。另外,在晨间活动是孩子们锻炼身体的好时机,他们高兴地玩着和家长一同制作的自制玩具,如沙包、布飞蝶、拉力器、魔棒等,于是在孩子们的高兴之余我们开展了“一物多玩”的方法来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五、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幼儿创造力的保障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教师应树力“终生教育”思想,使自己的观念、知识、思维方式不断更新,如此方能跟上时代步伐,只要教师具有发展创造力的意识,便时时处处可创造条件和机会,造就时代所需的人。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培养幼儿创造力要做到“六大解 放”,即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因此,在活动中我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建立新型的师幼关系,以平等、民主、合作的原则,给幼儿充分的活动和自由,为幼儿提供创设开放的活动环境,提供开放的活动材料,给予开放的活动时间。如在美工区内开辟了“创作天地”等,让每个幼儿能感受到创新的体验,并产生跃跃欲试的创作激情。在科学活动区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动手动脑,鼓励大胆质疑,训练幼儿的求新求异思维。并给予讨论的自由,让孩子在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充足的思考时间内,通过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发现,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在开放性问题情境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六、正确评价幼儿的创造行为是关键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发育健康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创造潜力。所谓创造力是主体在创造性活动中表现出来,发展起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这种能力可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层次,受知识、经验、能力、条件的限制,幼儿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只能是初级层次,即与自身能力相吻合,对自己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而不一定具有很高社会价值的能力。实践活动证明:孩子一旦发现自己的创造行为为老师同伴的赞赏,就可能作出更多创造,并逐步形成创造性的人格。
因此,在平时工作中对于一些“不合常理”的行为,我总要细致地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 及真实想法,不急于否定他们的行为,在活动中对每一位幼儿,时常抱着多一分信心、多一分期待的目光,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或幼稚可笑的想法,只要有益于发展创造性思维,总要给予正确评价,多给孩子一些赏识和鼓励,来保护孩子心灵迸发出创造火花,并鼓励他们把想象转变为现实。
创造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班幼儿通过一学期的培养,如今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教师有发展幼儿创造力的意识,并把这种创造力的培养落实在我们的工作中,就一定能使创造之花遍地开放!
第四篇:浅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当今世界正发生着迅速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既推动教育的进步,又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时代呼唤创新教育,个体要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必须具备创造性,创新作为人的最宝贵精神素质受到空前的推祟,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焦点与核心。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聪明程度在生物基础方面主要取决大脑细胞的结构,每个细胞的神经树突越多,人就越聪明。研究证明:0~6岁是人一生中脑细胞树突增长最快的时期。儿童受教育越早,潜能发展得越多,受教育越晚越不利于潜能发展,可见,创新应从学前教育开始作为一项重要培养目标,其核心即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过去那种幼儿模仿得多、启发少,老师讲得多、幼儿活动少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无形中扼杀了孩子们的好奇、猜测、提问、幻想的创造性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
一、激发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是创造力的前提
兴趣是创造性活动的动力。只有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兴趣,幼儿才会观察,而观察是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只有养成经常观察的习惯,幼儿才能获得新的发现,才能有正确的创造。因此,我们组织幼儿进行专门的观察活动以外,还在幼儿的一日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捕捉良机,如经常带领幼儿到附近的环西广场、西公园绿地、体育广场等地,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和现象进行观察,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为幼儿的创造积累了大量素材。由于幼儿对周围一切充满好奇心,于是我对这难能可贵的兴趣萌发倍加呵护,满足孩子的求知欲,给孩子
始终带来新鲜、奇妙感,从而吸引幼儿去观察、探索、研究,把他们一步步领进创造的天地;与此同时拓展幼儿的活动内容,让他们接受更多的信息和刺激,从而产生创造的动机。
二、环境的创设是培养创造力的条件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儿童发展条件,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长变化。陶行知提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可见,宽松、民主的环境是培养幼儿创造力重要条件。而创新的涌现离不开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和外部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充要条件。因此,在活动中我和幼儿保持良好的师幼关系,让自己成为参与者、思维的引导者、创作的欣赏者,用一颗宽容之心来对待孩子“与众不同”的言行,并消除恐惧心理,鼓励孩子解决问题中表 现出来的首创性、互异性和多样性,使幼儿在轻松、自由愉快、平等民主的心理环境中进行创意活动,释放自己的创造潜能。由于幼儿的思维伴随着活动而进行,于是我在室内为幼儿创设了美工区、科学区、数学区、阅读区、角色区等区角,并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玩具以及大量的材料,为幼儿提供了思考、操作、交往的“丰富信息知识环境”和“动手的外部环境”,从而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三、积极联想,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一切创新的活动都是从创新的想象开始,幼儿期是想象最活跃时期,孩子的想象力是儿童探索活动、创新活动的基础。想象是“创造之母”,没有想象就不可能有创造性思维,想象
中的形象不是记忆表现的简单重复,而是新形象的创造,如果把他变为现实,就是为人类社会所承认的创造。日常生活中孩子的想象无处不在,他们在纸上画出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有时常常不被别人理解,编出许多荒唐可笑的故事,也许就在编织一个美丽的未来世界。事实上过去许多幻想通过人们的努力已变成现实。因此我平时经常向幼儿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中来解决问题。如:假如世界上没有钟会怎么样?假如没有水会怎么样?等等。组织幼儿讨论、大胆想象,积极思考,鼓励幼儿作出多样性、独创性的回答,由此迸发出富有创造力的思维火花。
四、开展丰富的活动,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是创造力的保证
活动是创造力的保证。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只有在创造性的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著名的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指出: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性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部分。
于是,(1)在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些发散思维训练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开发幼儿创造力的目的。如语言活动中先讲出故事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由幼儿根据故事情节来叙编结尾;音乐活动中让幼儿创编歌词;美术活动中的意愿画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构图等。
(2)幼儿的创造力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的小天地,应贯穿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所有教育活动中都蕴涵着发展幼儿创造力的教育因素。因此,我语言区利用自由活动时间常常和幼儿提一些假设性的问题训练幼儿思维。如假如我会飞……有的幼儿会说假如我会飞,我就变成飞行员和飞机赛跑,假如我会飞,我就到天上当指挥交通员……在益智区内用“符号推理法”,如出示一些图形符号,让幼儿看看想想像什么,如圆,有幼儿说像太阳,有的说像钟面,有的说像呼拉圈……再如讲出一种特性让幼儿讲出有此特征的事物,列举得越多越好。如电有什么用,幼儿很快地说出照明、电饭锅煮饭……表现出发散思维的变通性,在活动中孩子回答的五花八门,气氛活跃,沉浸这轻松愉快氛围中,孩子的思维完全发散开来,想象力极其丰富。另外,在晨间活动是孩子们锻炼身体的好时机,他们高兴地玩着和家长一同制作的自制玩具,如沙包、布飞蝶、拉力器、魔棒等,于是在孩子们的高兴之余我们开展了“一物多玩”的方法来促进幼儿创造性 思维的发展。
五、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幼儿创造力的保障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教师应树力“终生教育”思想,使自己的观念、知识、思维方式不断更新,如此方能跟上时代步伐,只要教师具有发展创造力的意识,便时时处处可创造条件和机会,造就时代所需的人。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培养幼儿创造力要做到“六大解 放”,即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因此,在活动中我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建立新型的师幼关系,以平等、民主、合作的原则,给幼儿充分的活动和自由,为幼儿提供创设开放的活动环境,提供开放的活动材料,给予开放的活动时间。如在美工区内开辟了“创作天地”等,让每个幼儿能感受到创新的体验,并产生跃跃欲
试的创作激情。在科学活动区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动手动脑,鼓励大胆质疑,训练幼儿的求新求异思维。并给予讨论的自由,让孩子在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充足的思考时间内,通过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发现,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在开放性问题情境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六、正确评价幼儿的创造行为是关键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发育健康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创造潜力。所谓创造力是主体在创造性活动中表现出来,发展起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这种能力可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层次,受知识、经验、能力、条件的限制,幼儿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只能是初级层次,即与自身能力相吻合,对自己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而不一定具有很高社会价值的能力。实践活动证明:孩子一旦发现自己的创造行为为老师同伴的赞赏,就可能作出更多创造,并逐步形成创造性的人格。
因此,在平时工作中对于一些“不合常理”的行为,我总要细致地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 及真实想法,不急于否定他们的行为,在活动中对每一位幼儿,时常抱着多一分信心、多一分期待的目光,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或幼稚可笑的想法,只要有益于发展创造性思维,总要给予正确评价,多给孩子一些赏识和鼓励,来保护孩子心灵迸发出创造火花,并鼓励他们把想象转变为现实。
创造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本班幼儿通过一学年的培养,如今的思维活跃。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教师有发展幼儿创造力的意识,并把这种创造力的培养落实在我们的工作中,就一定能使创造之花遍地开放!
第五篇:游戏与幼儿创造力的关系及其培养策略
游戏与幼儿创造力的关系及其培养策略
发布时间:2012-11-23 作者:谢丽敏 单位:深圳实验幼儿园 浏览次数:218
字号:T|T|T 更多0
【摘要】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而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许多理论与实践证明: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成长及情感、认知、社交能力的发展,还对幼儿创造力发展起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在阐明游戏和创造力的重要性,并论述了创造性游戏与幼儿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和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策略。
【关键词】创造力;儿童游戏;创造性游戏;培养
一、游戏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奠基石
“如果问‘什么是游戏’,人们也许会感到茫然。游戏似乎已构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同衣、食、住、行一样普遍,一样普通。正如沛西·能所言:‘游戏的精神是一个不可捉摸的、巧遇规避的幽灵,它的影响可以再最难预料到的一些生活角落里找到。’但是,每个人都承认,幼儿偏爱游戏,游戏伴随娱乐。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开始,人们就一直想解开‘游戏’这个‘谜团’,也许正因为游戏善于规避,难以捉摸,几千年来,‘游戏之谜’仍然困扰着学者”[i]。
游戏的定义是什么?从古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确切的定义。
柏拉图(Plato)将游戏界定为:那种无功力、非真理、不相类且结果也无害处的东西,可由存在于其中的魅力标准以及他所提供的愉快来最好地加以评判。这种不包含善或恶的愉快,就是游戏。
游戏是学前期的主导活动,“主导活动”的概念来自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所谓“主导活动”是指:“它的发展制约着本阶段幼儿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点最主要的变化”,是幼儿的心理过程在其内部不断发展、不断向新的高级阶段过渡的活动[ii]。
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心理学界就肯定了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意义,提出了“游戏是学前幼儿的主导活动”。之后,随着我国幼儿心理学的发展,游戏是学前幼儿的主导活动的说法又演变为“游戏是学前幼儿的基本活动”。我国1996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与2002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都明确地指出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所谓基本活动,是指对个体来说最经常、最适宜、也是最必须的活动。对幼儿来说,游戏就是这种活动。
幼儿期是幼儿创造力的萌芽时期,是形成创造力的最佳时期。幼儿具有潜在的或正在萌发的创造力,幼儿创造力具有不自觉性、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强等特点。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必须要明确教育观念,根据幼儿创造力发展特点,正确地去引导、启发幼儿,充分发掘幼儿的创造潜力,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满足幼儿的创造欲望,从而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幼儿。
二、游戏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意义
美国社会病例学家默顿(R.K.Merton,1957)在对某一社会性活动进行分析时,应当全面、充分的考虑其本身固有的“显性机能”与其附带产生的“隐形机能”。如果说“娱乐功能”是游戏的“显性机能”,那么游戏的“发展功能”则是游戏的“隐形机能”。
游戏是一种自愿自发、其内心需要所引发的活动,其最直接的作用是幼儿的自身。它虽然不能直接产生某种价值,但从个体发展来看,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促进作用。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并不是为了带着功利性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去进行游戏的。幼儿之所以游戏是因为游戏可以给他带来自由、愉悦的感受。游戏给幼儿带来娱乐,但又具有潜在的发展价值。幼儿在游戏中享受的程度越高,对自由的体验就越多,在游戏中带来的发展收益就越大。
心理学家亨特认为给幼儿提供充裕丰富的游戏机会,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益处。游戏的本质是实现幼儿的愿望,是一种创造性的反映生活的活动。游戏能让幼儿从现实生活中的约束中解放出来,虽然在游戏的世界里也有很多规则要遵守,如:规则类游戏的潜在规则性,象征性游戏角色扮要求,替代物品的象征意义等。有些游戏中的约束性不比现实生活中的约束要求少,但是游戏中的规则与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标准、行为规定是完全不一样的。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尽情地进行创造性演绎不同的角色,感受不同的生活形态。
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独立的空间,在游戏中幼儿有自由操作游戏材料的机会,能够满足幼儿的创造愿望和需要,这使得幼儿能够用各种方法来探究操作材料,可以以物代物、一物多玩,偿试地去去创造新的玩法,从中探索出物体与物体之间多种可能性。游戏不但为幼儿提供了自由探索空间和大胆想象的机会,而且促进幼儿养成乐于探索和想象的性格,还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对于创造的态度与精神的追求。
三、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策略
(一)创设有利于幼儿创造力发挥的游戏环境
幼儿创造力是与游戏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游戏环境不但能让幼儿进行自由的游戏活动,还能充分发挥幼儿创造力。心理学家罗杰斯(C.Rogers)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重要条件”。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需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自在的心理环境和一种开放、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创设有利于幼儿创造力发挥的游戏环境主要包括心理环境和空间环境。
1.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游戏时的基本心境是喜乐和自由,这是诱发新创意产生的良好背景。[iii]”全自由的游戏环境氛围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幼儿具有安全感和自由感才能在游戏中发挥创造才能。
在幼儿教育游戏活动中,所谓的自由就是教师尽量减少对幼儿思维和行动的限制。埃里克森曾经说过:“自由在何处止步或被限定,游戏便在那里终结。”在实际教育活动中,自从游戏成为教学的一种手段之后,游戏已经不再是游戏,游戏的特性“自由和自主”已经不存在。游戏前,教师一而在,再而三地强调游戏的纪律、游戏的方法规则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过分关注游戏的结果,忽视了游戏的过程中产生的作用:游戏的过程所产生的作用比结果更重要。2.创设开放性的空间游戏环境有利于发挥幼儿创造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创新教育时,曾提出六大解放,其中之一是“解放幼儿的空间,让孩子去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扩大眼界,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
以前,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是院子小巷、树林草地、海边沙滩、河边小溪、田里等,有着开阔的空间,大自然无穷地变化和无拘无束的气氛,最容易诱发幼儿的创造性游戏。可是现在随着城市的扩大化与人口的集中化,城市化进程使越来越多的幼儿与大自然的距离愈来愈远,幼儿对大自然的神秘感和好奇心消失殆尽,他们的心灵不再那么易感,不再那么充满幻想。居住社区、幼儿园即使有草地、树木,都是经过人工修饰的,整齐划一,不利于幼儿进行创造性性游戏。幼儿园除了日常建筑以外,多设置一些与大自然相近的活动空间。如树木、藤蔓类植物、草坪、沙池等。不要整齐划一,少一点人工修饰,自然地环境有助于幼儿自主地游戏,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二)提供利于幼儿创造力培养的游戏材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观、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游戏玩具、材料是开展游戏活动的物质基础,没有充分的游戏材料,幼儿的游戏活动就比较单一,材料越丰富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操作获得的感觉经验就越多,越有利于幼儿的创造力的发展。
“玩具的价值在于它对创造力和游戏活动的诱发功能。[iv]”游戏材料的多变性对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尤为重要。运用丰富的材料进行游戏,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发展幼儿的创造想象,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游戏材料为幼儿提供了动手操作机会,拼、插、搭、穿、捏、揉、折、编织、剪、贴等等。幼儿在使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积极想象不断创造,他们要构思、要设想、要为实现既定目的而选择材料、动手组装来完成活动,这一过程正是幼儿创造能力的发挥过程。
(三)引导幼儿开展创造性游戏 1.丰富幼儿的体验
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实际反映,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则游戏内容充实新颖,否则游戏将会变得枯燥无味,也不能持久。幼儿的生活经验大多数来自幼儿园和家庭的生活和学习,幼儿在日常各种活动中掌握了一些知识经验,这些知识经验是幼儿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前提条件。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游戏前,根据幼儿所要扮演的游戏角色、内容中的事物进行一个相关学习,丰富幼儿的生活知识,以便丰富游戏内容,更好地进行游戏。如:在玩“医生和病人”的游戏时,教师可以跟幼儿进行一个主题学习,让幼儿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分哪几种,常见的病理知识和医疗工具。2.引导幼儿以物代物,进行角色扮演
幼儿的游戏活动离不开教师启发性的引导,教师指导在游戏活动中对幼儿发挥创造力起重要的作用。由于游戏活动本身具有的虚构性特点,使幼儿想象力、创造力更得到了无限制的发展。幼儿在游戏中对物品的假想是很多变的,通过想象,在游戏中缺什么,幼儿就会把其它东西变成什么。幼儿在想象的同时,不但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比如:小椅子可以当马骑;笔当针筒;矿泉水瓶可以当麦克风等等。把这些生活物品幻想成是幼儿游戏中的替代品,这个过程是幼儿创造的一个过程,这些有想象参与的创造性游戏既富有假想性又富有真实性,它是虚构与真实巧妙结合而产生的游戏活动。因此可以说,有了有替代物和可操作性的材料,创造性游戏的内容就可以变得更加丰富。
在进行游戏之前,教师应该引导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让幼儿发挥创造力,为游戏的开展进行铺垫。如:许多形状、大小不一的纸盒、纸箱,从物体外观上来看可以替代成电视柜、组合柜、床头柜、电视机、冰箱等缩小的仿真实物;利用可乐瓶、雪碧瓶、牛奶瓶、饰品盒代替精巧的杯子、碗碟等。中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可以自己利用手边的废旧来进行加工后游戏。他们利用若干个空火柴盒拼成沙发、茶几,用碎布剪成长方形做娃娃的被子、枕头,布置娃娃家等。幼儿根据这些废旧材料制作玩具,在游戏中不断地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不断增加,幼儿的象征功能不断发展,他们能在自己的游戏世界里重复出现反映各种社会形态、人物角色、环境变化,使创造性游戏的形式和内容越来越丰富。3.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性
新《纲要》也明确指出:“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作用,让幼儿去设计与实施游戏活动,尽量较少直接的指导过度会导致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失去挑战性和吸引力。减少指导并不意味着不指导,教师要保持顺应的态度,充分的给予自由给幼儿在游戏中发挥创造力能力。如果幼儿在游戏中发现了问题,教师再去引导幼儿去解决问题。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为幼儿创设“人人可求新”、“人人可参与”、“人人可表现”的机会,使每位幼儿的实践及创造能力都得到充分发挥。这要求教师应站在幼儿的立场上去思考游戏的过程,以玩伴的身份积极地参与幼儿的游戏,当幼儿的游戏未能向前发展或出现问题时,教师应以平等的、商量的语气和适当的方式及时向幼儿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刺激幼儿的游戏进一步发展。4.尊重个体差异,进行鼓励式教育
多元智能理论表明:人的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水平与组合方式存在,促使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创造力是一种潜能,每个个体在创造力的发展和表现都是存在差异性的,个体
在创造活动中表现的稳定的动力特点,决定个体在创造活动过程中对特定对象反应的速度、强度、持续性、灵活性和指向性。
在日常游戏中,教师更多表扬的是幼儿,而不是对幼儿所做出的探究和操作行为。这样的评价只会使幼儿关注教师的态度,而不是自己的探究活动本身。幼儿渴望成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也对成人的评价十分敏感,他们总是喜欢得到肯定的评价,哪怕是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轻轻的扶摸、点头、拥抱、亲吻等等。所以教师不但要改变评价指标,要表扬、奖励在游戏中表现出创造意识和行为的幼儿,让他们认识到,他们的创造性观点或行为是得到人们重视的,而且消除幼儿怕犯错误的恐惧心理,不要立即对幼儿富有创造性的言行动作加以判断,在态度方面给予支持。要给时间给幼儿去思考、动手操作、创造,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由的环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能力,其实创造的客观地评价幼儿。
【参考文献】
[1] 曹中平.幼儿游戏论:文化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三维视野.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2] 刘焱.幼儿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4.[3] 王小英.“无为而为”的游戏活动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董奇.创造教育研究新进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5] 廖敏,张武升.游戏与幼儿创造力发展[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6] [日]伊藤隆二.幼儿与游戏[M].日本:日本文化科学社,1987.[7] 王小英.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教学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8] 刘冬菊.创造性游戏活动对幼儿心智培养的研究探索[J].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04.[9] 幼儿研究会编集.幼儿的游戏(幼儿心理选集第6卷)[M].东京:金子书房,1987.[10] 韩云龙,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J].学前研究,2007.[11] 张文新,谷传华.创造力发展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