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活动对幼儿创造力的影响

时间:2019-05-14 21:46: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音乐活动对幼儿创造力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音乐活动对幼儿创造力的影响》。

第一篇:浅谈音乐活动对幼儿创造力的影响

浅谈音乐活动对幼儿创造力的影响

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幼儿在身体、智力、品德、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发展,为培养新型的、符合未来需求的人才打好基础。音乐作为精神产品,它以乐音构成声音形象,表达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各种感受、观念和情绪。它以节奏和旋律来展示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并由此传递人的情感。

音乐是最自然、最原始、最容易与幼儿接近的表现形式,更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唱歌、打击乐等活动引导幼儿走进声音的全新世界,感受音乐的美妙。以往的音乐活动同其它的艺术活动一样,注重的是技能的培养,教师以教幼儿学会几首歌曲为目标,以老师为主导地位,幼儿只是被动的去学习,学会节奏和歌词,只此而已,在很多的时候,我们面对的是单调和索然无味的学和教的过程,其活动本身已经使音乐的魅力变的模糊了,优美的歌声也失去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当今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师要树立为幼儿终身的发展进行教育的观念,社会需要人才,更需要有创造力的人才,发挥教育的功能,音乐的特有作用和优势,可以使幼儿的能力得以显现出来。我国新颁布的《指南》中指出:一个看起来纯领域的活动,依靠“幼儿为本”的理念与教育能力,也能整体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而音乐活动虽说被视为艺术领域中“专业性”很强的非综合性活动,有许多值得去挖掘的地方。只有注重以人为本的新观念,才能充分发挥音乐不可恩替代的功能。因而,我们的音乐活动不仅要让幼儿学会歌曲,还要让幼儿在学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去积极的参与活动,体现音乐对幼儿的吸引力,体现其多元化的特点。

每一个人,从他是一个婴儿开始往往就被音乐所吸引,他会因音乐而停止哭泣,也会因音乐而手舞足蹈,音乐可以放松人的紧张情绪,陶醉于意境之中。幼儿时期是教育的最佳期,发挥音乐的特殊作用,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音乐的作用尤为重要。未来的发展需要有创造力的人才,引导幼儿从小开始具有一种创新意识,与别人不一样,它来自于幼儿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音乐活动中的创新模式,会为教育活动而服务,为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服务。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我们考虑到,幼儿教育活动是最大限度的内化人的本质与本质力量,内化人类基本的优秀人性,达到与自然、社会及自身的和谐,获得更大的自由与幸福的奠基教育。它是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为核心,依据创造原理和创造性发展规律,把造就创造性幼儿作为幼儿教育的主体,以创造性作为活动的核心,在注重启蒙性的同时,要为幼儿提供的知识重“广”不重“深”,在经验方面重视情感体验,强调创造性为核心的整体发展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情感、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和好奇心等。学前教育的活动内容,应选择幼儿易于理解的,能激发创新灵感的,能适应社会发展并具有创造性的。在依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同时选择内容,必须要考虑幼儿的接受水平和能力,同时选择能让幼儿产生强烈兴趣的活动,为幼儿的未来实践与文化创造,做好人格发展和学习能力发展的准备,活动内容对幼儿要落在“最近发展区”的水平之间,有助于幼儿的潜能充分发展。

与音乐有关的活动,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易于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音乐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艺术活动形式,也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需要唱和表演,还需要积极思维,来表现音乐内容的情感和思想。幼儿通过与音乐有关的学习和思考,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增强对艺术的感受力、表现力和欣赏力,它不仅有助于幼儿良好的个性气质,还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心理上调节自己的状态,创造性的表达内心体验和感受。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对幼儿来讲,音乐活动可以表现在游戏中,在这种愉快的状态下,幼儿的情感和内心可以无拘无束的表达出来,并进行创造性的发挥。

用音乐形式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说,音乐活动无处不在,一受歌曲可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动行。升班了,上下楼成了首要问题,老师在教育幼儿有序活动的同时,音乐成为规范孩子们行为的无形语言。我们把《滑滑梯》这首琅琅上口的歌曲,改编成为《上楼梯》,由于歌曲已经被幼儿掌握,所以在创编歌词的时候,只改动了几个字,一首创新的新歌就这样诞生了,让老师提心吊胆的上下楼安全问题——通过歌声就把它化解了。再也用不着老师反复的说教,上下楼时孩子们唱着歌很自然的就注意了自己的行为。老歌新唱对于老师们来讲,它解决了反复的说教,对幼儿来讲,从老歌中获得了新的内容和意义。这个活动也给了我创新的启示,尝到了创造的乐趣。

当然,这也只是我个人近几年关于音乐活动对幼儿创造力的影响的一些实践经验反思总结,不表示所有的园所都会适用,还得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取舍,毕竟这只是关于用音乐来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一些方面,园立方上还有一些同行的园长老师们在用音乐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工作上的各种经验教训,大家可以一起相互学习,交流分享。

用音乐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一种有意的尝试和探索。音乐活动与其它的幼儿园活动是紧密相连的,可以说音乐无处不在。丰收的秋天到来了,采摘活动是孩子们社会实践的良好时机,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一边亲自尝试自取果实的乐趣,一边唱着优美的歌声,欢声笑语和累累硕果把果园变得更加充满了情趣。活动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与采摘有关的话题成为了主题,而音乐在这个时候也发挥了它的特殊作用。我们组织了授新歌的活动,以创编秋天为歌曲内容,用什么样的节奏型为主旋律,成了活动的焦点。在活动中,孩子们各舒己见,发表自己的想法,有的说,要用四三拍的节奏,因为秋天是美丽的;有的说,用四四拍的节奏,摘水果的时候心里很高兴;还有的说,可以把学过的歌改一下,把“苹果”改成“鸭梨”......我们借助了采摘活动,有意识的去培养幼儿的创造情感,随活动的主题去挖掘教育内容,以幼儿为主体,在幼儿的认知经验基础上发挥了音乐的感染力,把幼儿的创造潜能提升了出来。音乐成为教育的最佳手段,也成为老师去发挥幼儿创造潜能的好帮手。

用音乐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要求教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去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欣赏古诗是语言活动的内容之一,结合秋天的季节特征,我们欣赏了唐朝诗人张继写的《山行》,并开展了意愿画的活动。在朗诵活动中,由于诗的句子较长,孩子们记得不是特别熟,我设计了一次唱诗的活动,请幼儿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唱一唱,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选择的是一首欢快的乐曲,唱的还津津有味,我选择的四三拍的却没有受到青睐。能熟练的唱出诗的内容,活动本身的目标已经达到,给我的内心震撼,却远远没有结束,孩子们的天性决定了欢快的活波的年龄特点,这一特点又决定了选择的内容,以成人的眼光似乎歌词与乐曲不搭调,可是孩子却没有丝毫的不舒服,唱的很开心,看来教育的随机性与适时性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理解和学习。正如《指南》中提到的那样:幼儿的艺术表现与创造,有时并不按照成人的预想和计划来进行的。这就需要老师灵活的运用它去组织活动,更好地体现和倡导《刚要》和《指南》中的“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用音乐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要以灵活的形式为活动所服务。在音乐活动中,采用分唱、领唱、齐唱、对唱等方法可使活动更加新颖和生动。在音乐活动“两只小鸟”中,我请幼儿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采用分唱的形式,巩固对歌词的记忆,再用对唱的形式,加入了游戏的形式,寓教育于音乐中,增强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不仅如此,多变的形式还使好动的孩子安静下来,他的眼神时时被你牵挂,与老师的互动也加深了,几个有名的淘气包,变成音乐的知音,争着来参加活动,连平时爱喊叫的孩子,声音都变得有吸引力了。就连平时不爱讲话胆小的浩浩,也加入到表演的行列,无拘无束展示自己的才能。音乐在改变着每一个孩子,也加深了老师对孩子们的了解,把全新的面孔展示在你面前,有时让你似乎不认识了。

音乐的感染力如同美妙的乐曲一样,在幼儿教育中发挥了它的无穷作用,它不仅让幼儿感受到艺术的美,同时也欣赏到了美,不知不觉的被感化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音乐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在情感、认知、社会等方方面面,帮助我找到一个又一个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提升了我的教育理念。幼儿的创造力从音乐中也获得了重新展现,找到了新的起点。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我们离不开音乐这个重要的领域内容,幼儿的创造力也同样离不开音乐,音乐如同它的魅力一样,会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在未来的社会中为幼儿的成材之路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第二篇:幼儿园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影响

幼儿园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影响

-------即对教师角色的分析

浙江大学华家池幼儿园

陈燕 现代教育,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幼儿园教育纲要》就是把发展幼儿创造力作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美术活动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对培养幼儿创造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大胆实践,重新认识幼儿美术活动的特征和表现,明确了成人的审美观与幼儿的审美体验不能完全等同,更不能强加影响,提出了幼儿园美术活动应重视幼儿智力的开发,强化认知能力,发展其创造力。但在摒弃以前的某些形式上的教学方式,发展新的教育观念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一)教师对教育目标理解不够本质,主要表现在重视幼儿绘画表现的“结果”,忽视幼儿自身体验的绘画过程。

(二)教师缺少对美术活动的全面的理性思考,教完了事,画完了事。笔者试针对以上问题,对通过幼儿美术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教师要重视美术活动的价值,从本质上理解美术教育目标。

进行美术活动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教会幼儿画成一张画,更重要的是为了表达幼儿对生活的认识、想象、愿望、情感,把它作为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意识和陶冶情操的一种手段。幼儿处于认知发展初级阶段,通过美术教育所完成的并不应该仅仅是表面绘画水平的提高,确切的是要以视觉性的知觉掌握来培养幼儿的一种综合能力,创造力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美术活动就是使幼儿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

1、教师应正确全面评价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

目前,许多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如何评价幼儿的创造力感到迷茫。许多教师仅以幼儿最后呈现的效果是否新颖、独特来评价幼儿的创造力,我们说这是不够全面的。

所谓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造力的形成必须具备三方面的前提条件:

其一,是一种认识,理解过程。这是个人从外界环境中获取信息的过程。在外部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复杂的信息,其中有些是与问题解决有关的,有些是无关的,这就要求人们有鉴别选择有关信息,排除无关信息的能力,由此产生探究行为。教师应正确地组织和引导,使这种探究性行为成为创造力形成的基础条件,并锻炼其分析、判断的能力。

其二,是建立在认识、理解基础上的自发性幻想和想象愿望的满足感。这是一个激活信息的过程,是实现创造性的必要条件。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产生一种倾向诗意的,或强烈情绪性的想象愿望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创造过程中情绪的高涨,将导致他们新的活动动机的加速发展,从而对幼儿的动机情感领域起到重大改造,并最终促使个体的创造结构的形成。其三,是一种解体、重构的过程。通过幼儿所获得的对周围环境事物的认识、理解,经过想象思维的训练,引导幼儿把所获得的再解体,再构成。这种行为或许是细小简单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确实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构成性活动的瞬间形成某种新的学习。同时以上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便构成了创造力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创造能力和自我实现愿望被不断激发,美术教育的价值得到真正体现,美术活动追求的正是整个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幼儿创作的画。

因此,那些仅从幼儿绘画作品的画面效果来评价创造力的现象是片面理解创造力的表现,是没有从本质上理解美术教育目标的表现。这样,不但没能达到教育的效果,反而阻碍幼儿的发展。笔者认为,教师正确全面评价幼儿创造力的表现应该是在美术活动中关注幼儿的整个创作思维的过程,多听孩子说,并站在幼儿的立场上欣赏作品,体验他们创作时的感受。

2、对于幼儿的美术作品应“主求其意,不严求其形”。

对于幼儿的美术作品,不可否认,这是评价幼儿创造力的最明显的方面。因为幼儿能否较好地将自己想象的东西表现出来同样是美术活动所追求的。幼儿作品表现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掌握的美术知识技能如何。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给幼儿简单的美术知识技能和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是不可分割的。

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呢?

一般教师认为技能是基础,它使幼儿把想到的画出来。但也有不少教师过分强调技能的重要性,认为对于幼儿必须先教技能技巧,因为幼儿想的很好,但能表现出来的很少,其实从某一侧面可以看出这种过分强调技能的现象是教师片面追求画面效果的反映。

由于能力的限制,幼儿不可能掌握过高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不能要求幼儿的作品惟妙惟肖,同时由于幼儿心理特点,喜欢把自己喜爱的或认为重要的东西夸大。例如: “吃西瓜”(右图)幼儿强调的是一块又大又红的西瓜,为

了画出吃的样子,吃西瓜的人咧开了两排十分尖锐的牙齿,(粘贴)为了要捧住西瓜,不得不把连接这个重要部分的媒介变形,画了两只又长又弯的手。如果我们对幼儿的表现技能要求 过高,一定要按比例画得像,那就会使幼儿不敢大胆创作,束缚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因此,对于幼儿的作品,应“主求其意,不严求其形”,对幼儿作品的评价,“画什么”比“怎样画”更重要。教师必须牢固树立这个观点,才能更好地处理传授知识技能与发展创造力的关系。但目前还没有关于幼儿美术活动中,技能技巧的传授什么时候介入最有效,什么方法最合适的现成模式,这需进一步思考,并在实践中摸索。

二、教师应加强对美术活动的理性思考,提高理论素养,使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

目前,在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还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缺乏对美术活动的理性思考,对一

些问题只停留在感性阶段,没有上升到理性的角度来认识,理论没有指导实践。主要表现在: 现象1:对如右图这样一类幼儿绘画中的现象,教师以主观审美认为是幼儿故意画的奇怪。现象2:在幼儿进行创作时,教师往往情不禁地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打断幼儿的思路,有时甚至包办代替。

以上现象,在许多教师认为不是美术活动中的问题,而是一种习惯。

现象1说明教师缺乏对幼儿绘画创作心理的理性认识。遇到幼儿此类“奇怪”的画法,只停留于表面的"惊奇"而没有从幼儿绘画心理的角度来分析。

上图的这种现象具有一定心理活动背景。幼儿画画喜欢互不遮拦,保持物体的完整性。有时为了强调他的印象,图画会显得内外不分,上图中一座楼房的门是紧锁着的,但是屋里的电视机、日光灯、钟„„却全部裸露在外,就好象整个房屋是透明的,这种现象常称之为“透明画”、“X光线画”。艺术教育家罗菲特认为幼儿之所以把不可能同时看到的事物同时画出来,主要是因为幼儿感到某些事物的内部特别重要,因而要把内部和外部同时画出来.如果幼儿在绘画时,专门注意事物的内部而忘了外部,他就不会画外部.如果他觉得事物的外部仍然印象深刻,他就会把内、外混合在一起画,好象透明一样,幼儿画这种透明画的时期并不长,随着对事物之间的存在和遮盖,以及遮盖和被遮盖的关系认识的发展,“透明画”就会逐渐消失。

幼儿创作时诸如此类的特殊表现都是他们心理活动的反映,是幼儿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的,而不是教师主观认为的“故意画的”。作为教师必须对幼儿绘画心理有所了解,而不应只对幼儿绘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年龄特征作表面上的“惊奇”,过了就了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正确对待幼儿画。

现象2的原因,笔者认为是教师缺少对自己在幼儿创作时应充当什么角色的认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不会思考,当自己对幼儿说:“你这样画不好,应该那样画”,“你看老师是怎么画的”之后,会产生什么效果,是否这样就体现了教师的作用呢?

回答应该是否定的!

艺术教育可以分为“可以教的领域”和“不可以教的领域”。“可以教的领域”是指围绕在孩子身边的外部世界,它具有一定的秩序和规律。外在教育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习惯等。因为成人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所以可以传授给孩子,不论对象是谁都可以较为容易地掌握。“不可教的领域”是指孩子在内化经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化世界和形象思维领域的内容,即感性、洞察力、想象力、欲望等,这些无论传授还是评价都是困难的,也许引导是一种较为合适的方式。因此,笔者认为在幼儿进行美术创作时为了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除了必要的基本技巧外,教师不宜做不必要的、限制性的示范。教师在幼儿进行美术活动时的作用是准备帮助和支持幼儿,但不要打搅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幼儿是主体,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加深了对自己以及对美术的认识。教师在幼儿的实践过程中,不是领导,也不是权威,主要责任是鼓励及引导幼儿构思,协助他们创作。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设法了解问题,以及协助幼儿找出适当的解决方法,切不可包办代替,更不能以自己的意愿支配幼儿或干预他们的决定。

分析以上现象旨在说明美术活动能否更好地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与教师能否对美术教学活动进行理性思考是分不开的,这是关于教师理论素养的问题。作为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幼儿绘画创作心理;从思想上认识辅导的重要性,透彻地明白辅导者的作用。

三、对美术活动的几点建议:

1、平时应引导幼儿观察,积累表象,这是幼儿想象空间的物质基础。

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培养观察习惯。在指导观察时,必须遵循由静到动,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

2、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

一贯来我们都有会常规,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幼儿的自由,也抑制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期被称为想象活跃的高峰期,幼儿天真浪漫,无拘无束,很容易进入想象王国之中,而美术活动需要丰富的想象,没有想象便不可能有出色的创作。但是,一味地强调轻松愉快,毫无原则地放任自由又只能导致美术活动的失败。实践证明,必要的常规不可无,只是不应成为呆板的模式和戒律。美术活动中,应该允许幼儿轻声交谈,但不可大声叫嚷;允许幼儿自由走动参观学习,但切不可影响他人;允许自由选择工具材料,但要求爱护并正确使用。这样一来,既有要求又有足够的自由,孩子当然自我感觉良好,参与意识与创作的兴趣也大为增长。

3、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幼儿开拓思路。

一般绘画教学所提供的范例多是“死”的,即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某一事物的一种形态或动作,出示的是完整范例,幼儿易受暗示,这样幼儿很容易模仿,框死幼儿的思路。因此,笔者提倡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多出局部范例,多作局部示范;少出完整范例,少做完整示范,以免影响幼儿画面的构思。这里,介绍一种“活动范例”,即出示的范例是可以活动的,能呈现给幼儿事物的全部动作,对于启发幼儿的创作思维有极好的效果。例如:画小鸡。教师可以把小鸡范例分解成头、身体、脚,可先分别出示,再通过不同的组合,使幼儿了解头和脚分别画在身体的不同位置,小鸡的动态就不一样。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教给幼儿规律性的技巧,又没有框死幼儿的思维,是比较可取的。

绘画教学选择的素材,采取的形式要具有启发性。在素材方面,应是幼儿感兴趣的,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形式上,意愿画是一种有效的形式。例如:活动开始教师讲一个故事的开头,请幼儿画出故事的结尾。但是素材、形式本身并不能构成学习。只有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导,才能完成消化吸收。因此教师的引导变得十分重要。引导要能联想和启示,这主要依靠语言来实现。比如,当幼儿说:“这是我的房子”,正确言语指导应是“让我看看你的小房子是什么样的?”“房子里有什么?”“墙上贴了什么好看的画?”或“挂了什么东西?”幼儿会就这样的刺激产生反应,而再做出新的动作,最终起到引导幼儿思维,引发创造性表现的作用。

4、要给幼儿充足的时间。

要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即要在美术活动中给幼儿思考的时间,创作的时间,“说画”的时间。

幼儿深爱美术活动,他们往往需要大块的时间按自己的意愿完成作业,不愿被打扰。正如我们专心致志地投入一项工作时,突然受到打扰,势必会产生心烦意乱的感觉,成人还可以较快地调整过来,对孩子就很不利了。但现在的美术活动一般都有时间限制,动作慢的幼儿总感到紧张,不完整的作品难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了克服这一困难,部分教师尝试单色画教学。但是笔者认为进行单色画教学从某一方面是节约了时间,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创作;但从另一方面看,对幼儿色彩表现力上的培养可能会不够。

笔者认为,弥补美术活动的不足,可以让美术活动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环节,也可以与其他活动相结合。例如:单色画就可以让幼儿在自主活动或中饭后完成上色。可以在语言活动中,组织幼儿介绍自己的画或作品表达的情感体验。

四、新的挑战

家长一般都以幼儿作品的画面效果,以画的“象不象”来评价幼儿的绘画能力,从而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幼儿园的质量。这样的社会环境,影响教师所追求的目标,这也是实际教学中,教师始终摆脱不了传统美术教学影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而且,一般中、大班幼儿很多参加园外的美术兴趣班,而这些兴趣班一般都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是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的。因此,即使幼儿在园内接受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又会受到社会上不良方法的影响。

面对以上种种不利的情况,作为教师应该怎么做,这是现在教师面临的新的挑战。一些幼儿园,一些教师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反应。他们在家长会上宣传,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当然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不是某一幼儿园或某一教师所能做到的,我们每个教师都有向社会宣传,向家长宣传的责任和义务,这样才有利于美术活动顺利开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结语:本文主要对通过幼儿园美术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和地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应该说,美术活动值得我们研究的方面很多,即使本文已探讨的内容也还有很多值得大家继续深入研究,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来对其进行研究,能让我们对美术活动的认识更有理论依据,使其更好地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鹭著《日本美术教育》

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6年版

2、董奇著《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

3、屠美如著《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1年版

第三篇:区域活动和环境创设对幼儿创造力影响的研究

课题阶段性总结

2012 年2 月,我园确立的研究课题《区域活动和环境创设对幼儿创造力影响 的研究》作为省级课题的子课题经过半年来的实践研究,在园长带领、全体教师 积极参与下,各项研究工作顺利进行,第一阶段的目标得到了现实性的落实。现 将我们在探究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小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及思路 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需要在日常生活与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需要成人不断的启发和引导。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好途径。在所有活动中,对幼儿来说比较重要,且所占比例较大的一项,便是区域活动了。《幼儿园教育 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综合利用各种环境教育资源共 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 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 发展的经验。”所以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和环境创设是一个 非常好的平台,它非常有利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在创造力方面。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到目前为止,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下面几项工作:

1、组织教师加强理论学习,为开展课题实验夯实基础。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实验小组,制定课题方案和研究规划。

幼儿园成立了以园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从“园长--教师--家长--幼儿”区域推进幼儿园环境创设和区域活动。本着规模由小到大逐步推开的原 则,每班挑选一位骨干教师组成首批实验教师队伍,对课题研究方向提出意见、制定实验方案和阶段研究计划。(2)专业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剂”,是教师厚实文化底蕴、完善 人格魅力的基石。面对新课题新的设计思路、新的目标要求、新的内容体系、新 的实施策略,面对新的教育对象,教师唯有不断学习、终生学习,成为学习型教 师,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丰富自己的学识,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的需要。

(3)为了保证课题实验的质量,我们制定了详实的课题学习计划,收集、整理 幼儿创造力发展、区域活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深入学习、即时反思,并于每月 举行一次这样的“研究性”学习,目的不是去掌握一定理念术语和时髦名词,而 是理解和领会理论的内在实质,学习理念所蕴含的反思和研究精神;不仅仅是运 用理论来解决自己的实践问题,而是利用理论来对自己的实践加以思考,对于扎 实有效地开展课题实验,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2、了解本园各年龄段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点、需求与潜能,构建各年龄段 创造力发展目标,为课题研究提供方向。

开学初,我们组织教师系统学习了新《纲要》中的目标要求,收集各种理论 知识,深入挖掘语言领域中关于养成教育的目标要求。结合本园各年龄段幼儿创 造力发展现状,并分别提出了园内教师和家长的指导要求,尽量做到科学、具体、可行。

3、制定教师个人研究专题计划与年龄班幼儿培养重点,有计划、有过程地 进行实践研究。

为了引导该课题的研究向纵深发展,便于教师从小处着手,经过深入的调 查,我们拟订了几个子课题,供实验教师自由选择研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实验教师都能在《目标》的引导下,选择符合自己年龄段特点的班级培养重点,制定教师个人研究专题计划。

总体来看,教师在实践研究中研究目的明确,研究的方法、程序较为规范,可操作性强,体现了由浅入深,逐步深化的动态研究过程。幼儿园较注重过程性 管理,期初让教师填写研究对象的现有水平、个人专题研究计划,从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幼儿发展目标及具体过程几个方面填写,每月教师都有专题活动记录,并把一月来的研究方法进行小结,每月进行课题研究对象的观察与记录,学期末 再填写研究对象的情况并形成一份个人专题研究总结,课题组会根据这些文字材 料及现场开展工作,这样就能够保证课题实验扎实有效地开展。

4、结合办园特色,多角度、多手段地设计班级环境和区域活动并开放活动 现场。

我们吸取幼儿园多年来自主性区域活动的开展经验,在学期中进行了班级 环境和区域活动的设计交流并开放活动现场。

5、围绕课题实验方案,进行课题成果展示及研究反思。根据课题实验方案,各教师有序地开展课题研究,一学期来课题研究实验 成果也通过园内展示课、教育随笔、专题论文等形式展现出来。另外每位教师都结合自己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或收获进行了反思,撰写 了教育随笔和专题论文,在课题组活动中交流并积极投稿或参赛。

三、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实验虽只进行了半年,但在园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已初见成效。教师的养成教育观念强化了,幼儿的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态度、情感和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1、通过研究,幼儿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虽然目前我们只是刚申报了课 题,实践研究时间不长,但教师和家长都欣喜地发现,在自主性区域活动中培养 幼儿创造力是可行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确实提高了创造力,习惯得到培养,素 质得到提高

2、通过研究,教师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主要表现在:教师的研 究,不再是盲目的,形成了研究和学习相结合的习惯,逐渐有了主动研究的意识 和比较规范的实践研究行为。

3、通过研究,促进了办园特色的形成。

四、课题研究的思考

1、调查工作做得不够细致、科学,不利于进行实验前后的对比。

2、在以后实验研究的每一阶段的中途,需要及时调整实验进度和内容,及时 收集分析统计资料,多思考,多总结。

3、对家长的宣传与指导尚未做到系统性,对形成家园有效的合力不利。

4、关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与学习特点等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够,需要加强 学习,才能深入到实践研究中去。

5、区域活动设计不够创新,应多收集这方面的理论学习,开展教师的头脑 风暴,在讨论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更有效地实到区域活动中。课题开展半年以来,我们的认识和收获尚处初级阶段,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 我们将加强思考,在下阶段的研究中有所突破,争取在下阶段研究中有更大的收 获。

一、标题:某某课题阶段总结报告

二、总结的开头可以简要地叙述一下自己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或者说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三、介绍一段时间以来开展课题研究的“工作”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

1、阶段研究任务(一般来说,原课题方案中有预设的)

2、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3、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

4、阶段研究活动(为完成这个任务你具体开展了哪些研究活动,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策略;需要注意的是对这些工作情况应进行梳理和归纳,不能泛泛而谈。)

5、阶段研究成效、成果(这也是课题小结中需要重点介绍的内容,即通过研究达到了哪些目标,取得了哪些成效和成果)

6、探索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7、课题下阶段研究重点及预期成果(1)研究任务(2)研究重点(3)预期成果。

一、课题基本情况简介 1.课题名称 2.2.研究目的 3.3.研究内容

4.时间安排、目前所处阶段 5.二、课题研究方案实施情况

6.1、课题研究广度、扩展或缩小,未按计划的原因。

7.2.自开题至中期检查,这一阶段所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针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的途径和手段,并写清每一步研究工作所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此部分要详写,与研究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区分开)

3.研究重点及研究条件是否有转变,原因是什么 4.研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三、研究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略写)

可从建立健全课题管理制度、档案整理、实验教师培训、交流总结、经费管理、激励措施等方面阐述。

四、阶段目标达成情况

自中期检查为止,该课题研究都取得哪些成果。)

第四篇:幼儿音乐创造力培养策略

幼儿音乐创造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摘要:音乐不仅可以熏陶幼儿的审美感,而且有助于幼儿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本文分析了幼儿音乐教育的含义及意义,探讨了幼儿音乐创造力的培养途径及策略。

关键词:幼儿 音乐教育 创造力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224-02

创造力是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真正动力,创造性人才是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之本。开发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人类发展的需要,音乐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幼儿音乐教育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内容。幼儿音乐创造力的含义

《辞海》对创造力的解释是:“创造力是对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科学的加工和创造,产生新概念、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创造力是创新过程中最核心的能力,贯穿于创造活动全过程的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同时,创造力也是创造过程中最活跃的因子,可以认为,创造力是创造过程的前进动力,也是创造过程的奠基。本文的幼儿音乐创造力可以理解为为了有效提高幼儿的教育质量,运用一切的已知的幼儿音乐信息,产生处新颖、独特、有社会或者个人价值的的产品的智力品质。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具有独特性;二是幼儿皆有的一种能力;三是能力根据幼儿个体不同,有高低之分。幼儿音乐创造力培养的目标和意义

2.1幼儿音乐创造力培养的目标

幼儿音乐创作力有明确的目标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目标:一是引起幼儿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创作能使幼儿感受到创新的乐趣,能有效激起幼儿进行再创作的欲望,在此过程中,对音乐的学习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兴趣;二是引导幼儿体会音乐的创作过程。幼儿在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在音乐的渲染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音乐创作来理解音乐艺术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三是鼓励幼儿理解音乐。幼儿音乐教育为幼儿学习简单的音乐知识提供了机会,幼儿在音乐的创作过程中,能更加理解音乐知识,并且能有效并且无形中将这些知识运用到音乐创作中去,在加深理解音乐的同时完成创作;四是鼓励幼儿进行最简单的音乐创作进而发展其创作力。幼儿尝试用最简单的音乐元素无规则的创作乐曲,能逐渐培养幼儿形成一种主动、创新的精神,推成出新的勇气。

2.2幼儿音乐创造力培养的意义

幼儿音乐创造力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层意义:

(1)增强幼儿对基本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一定程度上开阔幼儿的视野;(2)启蒙幼儿的想象力,丰富幼儿的创造力;(3)有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不合理部分,鼓励幼儿主动学习和积极创造的开拓精神;(4)促进幼儿对音乐的理论知识、视唱练耳、听音记谱等内容的学习,提高幼儿综合运用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幼儿音乐创造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幼儿音乐创造力的培养旨在于通过音乐来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幼儿的创造性潜能。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幼儿音乐创造力:

3.1传授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由于幼儿的年龄较低,暂不需要学习专业化的、高技能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但是基本的音乐知识进而技能是创造性表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幼儿的音乐创造力的过程中,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是不可缺少的,所以,教师必须给幼儿传授一定的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让幼儿学习到基本的音乐知识,扎实幼儿创作的基本功和丰富幼儿创作的素材。

幼儿教师要对不同的音乐作品才有不同的教学分析,要引导幼儿随着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力度以及速度等特点,体会音乐的美,学习到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从中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及表演能力。例如在幼儿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使其在愉快的情绪中说说、跳跳、唱唱,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幼儿学习到基本的音乐知识,在感知、欣赏、表现、交流中提高艺术能力。

3.2配置和谐的教学环境

3.2.1营造安全和谐的学习氛围

建造安全的教学环境,让幼儿能自由地学习;尊重保护幼儿的创造力,鼓励幼儿提高创新力。努力营造平等、轻松、自主、安全、愉快、和谐的气氛,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喜欢音乐是幼儿的天性,而刚入园的幼儿对于陌生的环境以及教师会心

里产生距离,但是我们利用音乐手段,让他们愉快、轻松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能给予幼儿更多的爱和关怀。例如幼儿入园时,播放愉快轻松的音乐,热情地迎接他们;幼儿午睡时,教师轻声哼唱《摇篮曲》,让幼儿放心安睡;幼儿放学时,放抒情的音乐,让他们产生留恋之情,让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充满音乐声,让幼儿在融洽和谐的环境中,提升音乐创造力。

3.2.2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

学习兴趣是激发幼儿创造力的基础,是培养幼儿音乐创造力的最佳奠基。在课堂学习中,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得幼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激发兴趣,提高幼儿的创造力,也形成合适的利用创造力培养的教学情境的良性循环。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简单的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一线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幼儿教育的需求,教师要为幼儿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技能与创造表现是和谐统一的。在支持、鼓励幼儿参加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幼儿也需要教师适当的示范支持,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3.3培养幼儿的创造素养

应从培养创造意识、培养创造个性、培养创造兴趣三个方面来培养幼儿的创造素养:一是引导创造兴趣。引导创造兴趣是培育幼儿音乐创造力的基础,兴趣可以说是创造力的萌芽,保护激发兴趣就是保护和激发潜在的创造力,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二是培养创造意识。幼儿的创造力不是要求幼儿去实实在在创造出一项新技术或者一个新的具体的产品,而是指在幼儿的日常学

生生活中产生的独特新颖的新观念、新方法或者新的假设。也就是说不是指强制让幼儿发明出小制作、小发明,而是形成幼儿新颖独特的心理意义。三是培育创造个性。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应尊重幼儿的个性,爱护幼儿的创造热情,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通过引导、调节、监督、协调的过程来培育和发挥幼儿的创造个性。具有创造个性的幼儿往往具有独特的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培育幼儿的创新性。

总之,传授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培养幼儿的创造素养、配置和谐的教学环境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幼儿音乐创造力,使得幼儿能有意识地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兴趣,培养有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将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梁宝华.音乐创作教学:新世纪音乐教育新趋势[m].香港:卓思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2.[2]杨乃定.创造学教程[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3.

第五篇:浅谈在音乐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浅谈在音乐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摘要:在音乐的世界,聆听美妙的旋律,总能让人感觉自由自在、心情愉快、精神放松。打击乐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一种,也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

一。通过演奏各种不同的乐器,不仅能帮助幼儿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节奏感以及音乐的敏感性。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幼儿不仅从中获得快乐和成功的感受,打击乐还能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关键字:打击乐教学策略发展创造力

音乐是由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部门。在幼儿音乐教育中,要让幼儿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用心去聆听各种音乐,感受和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形象和意义,用自己的方法和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再胆大的进行尝试仿编创作。当幼儿充满着探索和好奇来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展现在他们眼前的不仅有色彩斑斓、鲜艳夺目的图案和景物,还有丰富多变而美妙的声音,我们经常听到幼儿在游戏、玩耍的时候本能地哼着歌,也常可以看到当他们听到音乐时就会摆动身体、手舞足蹈。足以说明音乐与儿童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打击乐是根据乐曲来打击乐器,通过各种乐器给音乐配伴奏以使乐曲更动听。同时也能使幼儿通过乐器敲击来表达和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打击乐活动是最能引起幼儿兴趣的音乐活动之一。它可以提高幼儿对各种乐器不同音色的辨别能力,提高幼儿对音乐类型的敏感度,培养幼儿与集体合作的协调能力,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和成功。不同的打击乐器有着不同的外形和音响效果。尽管有时幼儿玩打击乐器的方法不对,敲击出来的声音不好听,幼儿却十分喜欢摆弄敲打乐器。

一、感知生活中的节奏,体验音乐的美。

节奏是幼儿学好打击乐的第一步。节奏是体验音乐美感、开展音乐活动的关键之处。教师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如,感知敲门声、炒菜声、风声、雨声等节奏,用说名字的形式引导幼儿练习节奏型。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幼儿去欣赏、感受不同的音乐。如收听广播、观看电视中的文艺节

目,接触和聆听不同风格的音乐,感知音乐作品不同的风格特点和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感知不同节奏、不同情绪的音乐表达不同的情绪,如,情绪激烈、雄壮的进行曲和舒缓、优美的摇篮曲有不同感受。这样,在反复听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喜欢音乐。

幼儿喜欢用各种物品去敲击,让它发出声音。让幼儿欣赏打击乐表演,从中感受到音乐的节奏、节拍、速度等,感受到声音高低、强弱等变化,引起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参与到活动中。

二、巧用图谱,学习拍打节奏型。

图谱为幼儿学习打击乐起了很大辅助作用。教师不仅可以借助图谱帮助幼儿理解乐曲,而且帮助幼儿记忆打击的节奏及乐器编配等重难点部分。我们在利用图谱时,首先引导幼儿理解图谱符号的意义,借助图谱运用身体动作或语言节奏,引导幼儿掌握节奏型,奠定了打击基础。教师可利用儿歌:手心手背,手心手背,大家拍拍手。引导幼儿一边说儿歌,一边学习看节奏图谱,××|××|××|××|×× ××|×—|,还可和幼儿创编富有童趣的节奏图谱。根据乐曲的特点,教师可设计符号图谱、故事图谱、象声图谱等,帮助幼儿学习拍打节奏型。

三、创设自由、轻松的氛围,让幼儿充分感受乐曲。

每一支乐曲都是不一样的,但他们都能用自己的方式对作品有大致的了解,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感受和表现音乐。孩子们随着音乐表现出来的任何动作都是自发的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此刻也是幼儿感受到快乐、兴奋、愉悦的时候。

教师可在活动区为幼儿设立音乐区。可以让幼儿自由操作打击乐器或欣赏音乐。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支持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为乐曲配乐。每一个孩子都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探索各种表现方式。面对孩子们对作品不同表现和理解时,不要急于中断,应该耐心地等待和观察。让孩子在音乐声中,先以自己的方式感受,适当的时候再给予指导,使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接纳孩子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在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让他们在探索中积累经验,表现自己的个性、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创作过程中,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赏识。可见教师的语言对于幼儿的音乐表现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孩子们这些稚嫩的创造和表现,需要教师的真诚赏识和用心接纳。

学习幼儿打击乐,课前教师要根据乐曲的情况及班级幼儿的音乐能力来组织幼儿进行模仿学习是打击乐教学。在练习演奏节奏乐曲之前,首先要学会欣赏、熟悉和感受乐曲的内容、性质、风格、结构等因素。教师可以在自由活动时反复播放将学习打击配乐的乐曲,在即将午休时播放轻柔的乐曲等。选择节奏鲜明的打击乐为宜。教师可将幼儿的演奏录下来,然后播放给幼儿听,让幼儿相互欣赏自己的演奏,并一起讨论提高的方法,总结成功之处。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幼儿知道乐器的摆放和爱护等常识,培养他们爱护乐器的良好品质。

四、鼓励幼儿使用和自制乐器,创编自己的节奏型。

提供幼儿较熟悉的、强弱对比鲜明的乐曲,鼓励幼儿创编自己的节奏型。引导幼儿分析音乐的内容,然后和孩子们一起讨论用什么节奏型来表现,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鼓励幼儿发现和利用生活中的发出不同声响的物品自制成乐器。幼儿会先摇动物体发出响声,以后才能逐渐学着敲打物体。在敲打中发现敲打不同的物体或用不同的方法敲击,能发出不同的声音。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造条件,鼓励他们自制乐器。根据自己在活动中所操作的乐器的声音,引导他们联想生活中常见的、可发出声音的、相近的物品,利用废旧物品与幼儿一起制作乐器。用玉米粒、豆子、小石子等装进矿泉水瓶中或盒子里,做成沙锤,摇一摇,敲击不同的节奏。用筷子或小棒扎成一束,来敲一敲、摇一摇,感受不同材料的物品相互敲击的声音。在相同大小的玻璃瓶里装上不同量的水,让幼儿敲击,感受音高的不同。各种这些废旧物品变成了打击乐器,伴着钢琴美妙的旋律,孩子们手里拿着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演奏熟悉的乐曲,在相互敲打中,罐与罐、瓶与瓶发出的不同声响,鼓励幼儿进行比较,并大胆描述。还原了幼儿园课堂的本质,保持着始终幼儿是活动的主角,教师只是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了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及与他人协调合作的能力。

在幼儿园打击乐教学活动中, 采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方法,应注意幼儿发展规律,切实有效地幼儿的有意注意提高了,注意的幼儿稳定性增强了。通过演奏各种不同的乐器,不仅能帮助幼儿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节奏感以及音乐的敏感性。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去欣赏、感受不同的音乐。寻找大自然中的声音,聆听大自然美妙的音乐声。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不同的声

音,从有节奏的声音中体会音乐元素。寻找和模仿周围不同物体发出的千变万化的节奏。引导幼儿去感受不同的音乐,积极参与一些文艺活动,创造性的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在敲敲打打中,幼儿不仅从中获得快乐和成功的感受,打击乐还能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打击乐演奏活动是发展幼儿多种能力的积极活动,幼儿乐于参与,体验与同伴之间相互合作的乐趣,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下载浅谈音乐活动对幼儿创造力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音乐活动对幼儿创造力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摘 要 幼儿音乐课堂音乐创作需以学生兴趣为指导,以教师技巧为支撑,因此开展幼儿音乐课堂音乐创作练习方法探索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分析了幼儿......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就是需要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的融入游戏化音乐,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充满好奇与探究。在宽松、愉悦的音乐氛围中,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从......

    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影响

    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影响 一、区域活动中,合理投放材料,促进幼儿主动参与 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

    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喜欢音乐是孩子的天性.新纲要中指出:"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5篇]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 高山中心幼儿园 何如 幼儿期是儿童创造力的萌芽时期,是形成创造力基本品质的最佳时期,是人的一生发展潜能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较之其......

    中国教育制度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浅谈中国教育制度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中国当前教育制度对各阶段学生的创造力的不利影响,通过对其原因的分析,从而寻求有效解决中国式教育束缚学生创造力......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 转眼樊曦孺就要幼儿园毕业了,非常感谢老师让我们写这篇文章,让我们又一次重新审视了一下家庭教育这个对孩子一生非常重要的话题。从2008年第一次走进黄......

    浅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当今世界正发生着迅速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既推动教育的进步,又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时代呼唤创新教育,个体要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必须具备创造性,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