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采薇》 教案[大全]

时间:2019-05-15 01:5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诗经 采薇》 教案[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诗经 采薇》 教案[大全]》。

第一篇:《诗经 采薇》 教案[大全]

必修二教案

文艳辉

采 薇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重章叠唱的章法并体味其产生的艺术效果。

2、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体悟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3、深刻体会诗歌的深层意蕴,增强对战争对人性的理解。【教学重点】品味语言,把握主人公的复杂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关关雎鸠到蒹葭苍苍,《诗经》早已在我们心中扎根。今天学到的这一篇选自《诗经•小雅》,是西周后期作品。当时诸侯相争,周室衰落,犬戎、猃狁等外族也经常入侵,周亦兴师反击,造成连年战乱不止。人民特别是出征将士对战争有着复杂的多元感情。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

二、检查预习

(一)基础知识(齐读)

(二)整体把握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首诗是用兵士的口吻,在战后归家的途中,追述、倒叙戍边作战时的苦况。

三、诵读课文

请同学诵读。诵读提示:《诗经》基本上是四言诗,节奏为“二二”式。读起来有一种音乐的和谐之美,我们不仅要把握诗歌外在的音乐节奏,更要把握内在的情感节奏,尤其要注意体会这位战士的情感变化.岁亦莫(mù)止:“莫”,同“暮”。

猃狁(xiǎn yǔn):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

载(zài)饥载渴:又饥又渴。

王事靡盬(gǔ):没有止尽。

彼路(lù)斯何:高大的战车。

四牡骙骙(kuí):马强壮的样子。

小人所腓(féi):遮蔽,掩护。

象弭(mi)鱼服:用象牙装饰的弓。我行不来:回家。

雨(yù)雪霏霏:动词,下雪。

四、合作探究,把握情感。

提问:刚才在诵读的时候,同学们体会到了感情的变化吗? 走进任何一篇诗经的作品,我们总会被种种情思所缠绕,这首《采薇》也不例外,请同学们找出这位战士的情感脉络.明确:悲伤—喜悦---悲伤 1-3节:悲

一开篇,我们就感受到浓重的悲伤,我们不由得思考,此时这位战士身在何方,又为何而悲? 身处何时:莫—阳

身在何方:驻地边的旷野(说具体些“我戍未定”说明是在驻地边上)为何而悲:思乡厌战仇恨 如何表现: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意象 薇(如何用薇来表情达意呢?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考虑)重章叠唱: 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整首诗分几章,各章结构相似,句数相同,句式相同。各章相应位置的字有的虽有不同,但表意相近。

内容上:以薇的生长过程,衬托离家日久、企盼早归之情。

形式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一唱三叹,形成一种回环往复之美,韵味委婉而深长。

必修二教案

文艳辉

比 兴:作—柔—刚 比喻时间流逝 4-5节:壮

战士的情感发生变化.此时他又身在何方?为何而壮? 身处何时:春季

身在何方: 战场(戎车既驾)

为何而壮: 打胜仗(一月三捷)(侧面描写写军容之壮、必胜信心)(“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写战马的高大强壮,步伐整齐,“象弭鱼服”写精良的装备,“一日三捷”是用数字的对举,表现了战争的捷报频传。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

如何表现: 1.侧面烘托

2.借景抒情—意象 棠棣花(有没有借助什么意象?)比兴: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军容之盛及声势之壮。

至此,全诗气势为之一振.6节:悲

身处何时:冬季

身在何方:归途(昔来,是来征战;今往,是往家乡。)提问:为何要回家时还会觉得悲? 提示:

(1)宋之问在《渡汉江》中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一个怯字写出了归乡时的千万种感受。

(2)“古诗十九首”里的《十五从军征》是这样写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所以这位战士唱道“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归来时,还何乐而有呢?归家的喜悦因为对家人自身命运的担忧都变得沉重起来。所以他说“莫知我哀”,“莫”是没有人,没有人知道我的哀伤.为何而悲:追忆过去,痛定思痛(当初离家时的场景,如今回家的艰难)如何表现: 借景抒情—意象 杨柳、冬雪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清人方玉润在他的《诗经原始》中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伤时事,别有深意”。王夫之称它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刘熙载称它 “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 1.借景抒情。

诗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惜之情;用雨雪纷飞,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

2.以乐写哀,以哀衬乐。

以春风杨柳之灿烂春光,反衬离家之悲;以风雪交加严酷之寒冬,衬凯旋之乐。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3.对比。

将时序之“今──昔”,景物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难怪后人把这四句论为《诗经》中最好的诗句。

五、拓展探究

这位不知名的作者,在三千年前,根本不知道电影为何物,但他却分明是一个优秀的导演,能用三个看来简单,其实却很动人的场景,将一个战士的形象塑造得深入人心.这样一首诗,千百年来被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用不同的方式纪念,有人挥毫书写,有人深情吟唱,现在我们听到的这一首乐曲就是《采薇》的新唱.我们也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敬意与爱意吧,我有个设想,将这首《采薇》的乐曲拍成一部MTV吧,我想按照情感线索分三个镜头来拍摄,第一个镜头可以是这样安排的:

必修二教案

文艳辉

深秋,夕阳如血,一位满面尘土与愁容的士兵,俯下身子采摘着地上的逐渐变硬的薇菜,不时抬起头远眺着故乡的方向,干裂的嘴唇喃喃地唱着故乡的小调,眼中闪烁着一丛烈火:时而幻化出家乡小桥流水,时而幻化出战场的刀光剑影„„

接下来的两个镜头,我想请同学来帮我完成,请大家在音乐声中来帮我构思一下.评语:1.有景物、有神态、有心理,很生动的画面,很丰满的人物形象

2.把诗歌的意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3、真正把握了这位战士的情感脉搏

镜头二:一树的棠棣花灿烂地站在战地边的路口,军旗在料峭的风中猎猎飘扬,战场上烟尘滚滚。将帅驾着高大的马车昂首而来,士兵们呐喊着奋勇杀敌。看!整齐的军队,精良的武器,无不让猃狁人胆战心惊。敌营人叫马嘶,我们所向披靡!

镜头三: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回想出征时杨柳的依依不舍,看看回乡时道路崎岖,又饥又渴;边关渐远,乡关渐近,可家乡还是那个可爱的家乡吗?

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这缓缓的吟唱超越了时空,向我们诉说着那亘古不变的思乡愁绪。让我们在《采薇》的吟唱中再次用目光抚平这位战士的心伤吧!(齐读)

六、拓展阅读: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民歌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品评】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破人亡的老兵形象,控诉了汉代兵役制给人民带来的 深重苦难。少小离家,垂老归来,看到的却是“松柏家累累”,院舍荒芜,连一个共话凄凉的人都没有了,他只好“出门东向看`”,老泪纵横。有多少血泪 的控诉,多少人生的辛酸,都凝结在那默然眺望的身影中。诗歌正是选取了老兵重返故里这一片段,给他悲惨的一生打上一个句号。

这是一首叙事诗。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程序,由远而近,逐次描写,很有层次。人物的情感也随着场景的移换而变化,由起初的热望化为痛苦,陷入绝望之中。尽管诗中没有对老兵的心情作过多的正面描述,然而从场景的描绘中依然能感受到一种越来越深沉的哀痛。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和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如作者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友凋零;通过对兔雉栖身于家屋、谷葵丛生于庭院的景物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而采葵作羹、“不知贻阿谁”的动作,则表现出老兵的孤苦伶仃;尤其是“出门东向看”这一动作,更写出了老兵悲哀至甚,以至精神恍惚、表情呆滞的情态,催人泪下。

七、课堂小结

《诗三百》,思无邪,它是生命最原始的呼唤。古人与我们在时空里隔绝,却在灵魂中相望。《诗经》是一座宝藏,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财富!

必修二教案

文艳辉

《采薇》预习资料:

一、《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160篇,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雅”乃宫廷之乐,多为京都一带朝廷官吏的作品,有“大雅”“小雅”之分,共105篇;“颂”乃庙堂之音,是王侯举行祭祀或者其它重大典礼时专用的乐歌,共40篇,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合称三颂。

“风”、“雅”、“颂”和《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合起来,被称为“《诗经》六义”“赋”: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二、译文参考:

⑴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刚刚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离了亲人没有家,为跟猃狁相厮杀。不得安宁无闲暇,为跟猃狁来厮杀。

⑵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没人把信捎回家!

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长得很挺拔。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无闲暇。满怀忧愁真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⑷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征,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⑸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掩护兵士也靠它。

四匹马儿齐步跨,鱼皮箭袋雕弓挂。没有一天不警惕,军情紧急不卸甲!

⑹ 回想当初上征途,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我心伤感满腔悲,其中哀痛谁体会!

必修二教案

文艳辉

三、拓展阅读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民歌,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四、自我检测

(一)基础知识

1.字音

玁狁()不遑()孔疚()靡盬()象弭()四牡骙骙()小人所腓()雨雪霏霏()载渴载饥()2.词类活用

⑴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通假字

岁亦莫止()维常之华()玁狁孔棘()彼路斯何()

彼尔维何()象弭鱼服()

(二)整体把握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第二篇:诗经·采薇(教案)

采 薇

一、教材分析

《诗经·采薇》是高教版高中语文基础模块(上)《诗经》两篇文章中的一篇。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实践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

二、学情分析

对象是职业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初中学习古文的基础,初步的具有了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过程与方法

1、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内容。

2、探究学习,探讨诗歌中的乡思情结的内涵,体验这一美好的感情。

3、鉴赏诗歌,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文本、编者、老师、学生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五、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主旨,提高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

六、教学时间:二课时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文学天地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洁、生动。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从《诗经》中走来的男子历经沧桑,豁达坚毅,从诗经中流传出的故事飘渺悠长,哀婉凄美。

今天我们就来接着学习诗经里的诗歌。

(二)初读课文,正音正字,了解词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预习(同学们默读,教师在黑板上标出生词)

玁狁(xiǎn yǔn)不遑(huáng)孔疚(jiù)靡盬(mí gǔ)归聘(pìn)四牡(mǔ)小人所腓(féi)雨雪霏霏(yù fēi)载渴载饥(zài)

2、师指导朗读节奏:诗经大都是四言诗,朗读的时候采用“二二”式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大家根据这样的方法,一起来有朗读这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学生朗读课文)

3、落实重点字词的意思。

第一章:重点字词:作:薇菜冒出地面。靡:无,没有。幕:通“暮”,指年终。

启:跪。居:安坐。

第二章:重点字词:载:又。戍:防守,指驻防的地点。聘:问候。刚:指薇菜长大将老,其茎、叶长硬了。

第三章:重点字词:阳:阴历十月。王事靡盬:战争没有休止。孔:非常。疚:痛苦。第四章:重点字词:维何:是什么,维是句中语气词。常:通“棠”,棠棣花,桃花的一个变型,早春开放,与桃李共争春色,显出浓郁春意。

业业:高达雄壮的样子。第五章:重点字词:君子所依:君子:指领兵的将帅;小人所腓:小人,士兵。所,乘。腓:隐蔽,掩护。

孔棘:棘:通“急”,紧急。

第六章:重点字词:雨雪:下雪,雨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读第四声。

(三)细读文章,探讨诗歌中的乡思情结的内涵,体验这一美好的感情。

1、结合文下的注释,具体的来翻译一下这首诗

2、文章一共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又都说了些什么? 第一部分:(1--3)主要表现戍卒的思归之情。

第二部分(4—5)主要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战争频繁以及戍卒的辛劳。第三部分(6)写戍卒归途的情景和心境。

3、既然这是一首思乡诗,那么最能表现战士思乡的又是哪些诗句呢?

4、为什么战士们即将归乡了,诗歌不是喜悦的而却显得如此忧?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晋人谢玄把这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你觉得这四句好不好,为什么? 板书:忧伤—喜悦---悲伤 第1-3章:忧

(1)一开篇,我们就感受到浓重的忧伤,我们不由得思考,此时这位战士身在何方,为何而悲? 身处何时:莫—阳

身在何方:驻地边的旷野(说具体些“我戍未定”说明是在驻地边上)为何而忧:思归、念家 如何表现:直抒胸臆

(2)借景抒情—意象

薇(如何用薇来表情达意呢?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考虑)比 兴:作—柔—刚

比喻时间流逝

小组讨论,交流,明确:前三章以采薇起兴,以薇菜之出生、柔嫩、衰老的过程,象征 戍卒时时盼望归期的心情。这部分反复表达两方面感情:一是远离家园,九戍不归,深切思念故乡、亲人;二是战争频繁,转徙不定,生活艰苦得难以忍受。

重章叠唱: 对深化意境,强化感情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第1-3章:忧 指名朗读第4-5章 战士的情感发生变化.此时他又身在何方?为何而壮? 身处何时:春季

身在何方: 战场(戎车既驾)

为何而壮: 打胜仗(一月三捷)(侧面描写写军容之强大、必胜信心)(“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写战马的高大强壮,步伐整齐,“象弭鱼服”写精良的装备,“一日三捷”是用数字的对举,表现了战争的捷报频传。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如何表现: 1.侧面烘托

2.借景抒情—意象

棠棣花(有没有借助什么意象?)比兴: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军容之盛及声势之壮。至此,全诗气势为之一振.第4-5章:壮 指名朗 读第六章 身处何时:冬季

身在何方:归途(昔来,是来征战;今往,是往家乡。)

3、“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4、(1)宋之问在《渡汉江》中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一个怯字写出了归乡时的千万种感受。

(2)这位战士唱道“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归来时,还何悲之有呢?归家的喜悦因为对家人自身命运的担忧都变得沉重起来。所以他说”莫知我哀”,莫是没有人,没有人知道我的哀伤.5、(1)借景抒情。

诗含着两个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吹拂柳枝依依惜别的画面,一是寒冬季节雨雪纷飞的画面。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2)诗借助“杨柳”意象来抒情的。自《诗经》始,杨柳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歌咏的对象,开了借杨柳怀人的先河,在后世的诗词之中,青青杨柳枝成为牵绊游子、离愁别绪的象征性植物。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每当古人送别离人时,杨柳便出现在渡口、驿站、城外,杨柳多情,似要挽留行人。每当古人怀人思亲时,杨柳出现在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似乎解人意。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其次,还因为“柳”与“留”谐音,“柳”者即“留”也,挽留之意。正是这些原因使得古人喜借柳来抒怀。第6章:悲

八、小结:

《采薇》描述了一个戍边归来的士卒对戍边生活的会议: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队场面、无数次的望归心情,一幕幕在眼前出现,流露出诗人戍边与思归、爱国与念家的忧愁、矛盾的痛苦心情。

九、板书设计: 比 兴:作—柔—刚

忧伤—喜悦---悲伤

戍边与思归、爱国与念家

十、作业布置:1.最后一章,2.训练,3.预习22课。

十一、教学反思:

第三篇:《诗经·采薇》教案

《诗经·小雅·采薇》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2.过程与方法:自主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和平的热爱,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教学重点】

文章的重点字词,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教学难点】

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入

(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二、初读课文,把握字词

(学生齐读课文,重点考查预习情况,之后点拨重点字词的音、形、义。)1.字音

狁(xiǎn yǔn)

不遑(huáng)

载饥载渴(zài)

我行不来(lài)......孔疚(jiù)

靡盬(mí gǔ)

维棠之华(huā)

象弭(mǐ)

.....归聘(pìn)

四牡骙骙(mǔ kuí)

小人所腓(féi)

雨雪霏霏(yù fēi)

.......2.字形

靡(靡费)

聘(聘请)

霏(烟霏)

遁(遁词)

睽(众目睽睽)糜(糜烂)

骋(驰骋)

菲(芳菲)

循(遵循)

骙(四牡骙骙)遑(不遑)

戍(戍守)

戊(戊戌)

弥(弥漫)

徨(彷徨)

戌(戊戌)

戎(戎装)

弭(消弭)

3.解释重点字词

岁亦莫止

莫,同“暮”。古今字,莫得古字形象日在草丛中。这里指年底。不遑启居

遑,空闲。

靡室靡家

靡,无,不。否定词。启,跪,通“跽”。靡使归聘

聘,问候。

忧心孔疚

孔,很,非常。疚,痛苦。我行不来

来,回家。

彼尔维何

彼,那。尔,通“。花盛开的样子。维棠之华

华,同“花”。其古字形象花冠之形。彼路斯何

路,同“辂”,大车。斯,语气词,无实义。

四牡业业

牡,雄性。牝,雌性。这里指公马。业业,高大的样子。一月三捷

三,虚数词,指多次。捷,胜利。

象弭鱼服

弭,一种弓,两端用骨角装饰。服,盛箭的袋子。孔棘

棘,通“急”。

雨雪霏霏

雨,下。四声别义,破读。

三、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采薇》

(教师点拨重点字词之后,学生自行默读、翻译诗文,了解作品主旨,并给文章分层。)

2.这首诗共六章,你看分哪几个层次?

明确:第一层(1—3):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第二层(4—5):直接写战争。

第三层():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四、理解课文

(请同学分别朗读每一章,注意在朗读的技巧上进行点拨,注意把握诗歌的情感和四言诗的节奏。朗读之后,教师逐层分析。)第一层:

1.从第一章开始,主人公已经奔赴战场了,为什么要去打仗呢?

明确:外族入侵,需要服兵役。

2.抵抗外族入侵,保家卫国,本是一件光荣的事,那么主人公又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

明确:一方面,战士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一方面,对外族入侵的仇恨。“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

朱熹引用程子的话说:“古者戍役,两朞而还。今年春莫(暮)行,明年夏代者至,复留备秋,至过十一月而归。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戍者皆在疆圉。如 3 今之防秋也。(”《诗集传》)这段话告诉我们,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3.第二、三章主要写的是什么?

明确:写军旅生活之劳苦。4.诗文是怎样体现的?

明确:“载饥载渴”,吃不饱。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战事繁忙,很难知道家中的音信。“我行不来”,怕自己不能生还,再见不到亲人。基于以上几点,就更让人想家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5.一起看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前三章,章与章句型重复,字面意义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很明显,前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

①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

②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第二层

1.从四、五章来看,主要写的什么内容?

明确: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2.这两章诗文中都提到了那些事物?突出了什么?

明确:战车、战马、象弭、鱼服。军队装备精良。3.文中多次写战马的情态,如“业业”、“骙骙”、“翼翼”,有什么作用?

明确:兵强马壮,突出自己的军队战斗力很强,军威赫赫。同时也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4.“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又写出了什么?

明确:战事紧急,战事频繁。将士们劳累奔波。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5.与前文那句话照应?

明确: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6.诗文是怎样描写战争的?

明确: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7.你发现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通过侧面描写,突出战事的残酷。

第三层

1.最后一章写战士归来,我们是否读到了应有的那份喜悦?

明确:没有。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诗文并没有写战士胜利后回家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5 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资料一: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资料二: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

资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明确:①反衬: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

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

③“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岁月蹉跎之感。④大雪交加,营造了一个清冷的氛围。加之饥渴难当,情境更加悲凉。⑤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五、小结

通观全文,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诗文讲述了一位战士为抵御外敌,连年征战与疆场,经受饥饿、疲惫,以及死亡的恐惧,最后终于胜利回家的故事,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 6 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六、作业

1.背诵最后一章,认真体味诗文。

2.翻译诗文,注意重点字词的理解与掌握。3.预习《离骚》,完成预习题。

七、原文与翻译

《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参考译文:

野豌豆苗采几把,一些豆苗已长大。说回家啊难回家,岁末又将来临啦。没有屋来没有家,只因匈奴太凶煞。没有空闲坐下来,只因玁狁久徘徊。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柔嫩刚发芽。说回家啊难回家,心总忧愁总牵挂。忧心如焚烤艳阳,又饿又渴实难当。战事难将帐安定,无人归家问音讯。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茎叶老又硬。说回家啊难回家,转眼又去半年啦。朝廷差事不停遣,没有一处可休闲。忧心积郁成久痛,只恐死讯往家送。路边何花争娇艳?白棣花开一片片。路边何车真威武?将军出征将路堵。战车前方套上马,四匹马儿真高大。如此怎敢图安乐?一月捷报一箩箩。趋车策马征四方,马儿强健势浩荡。将军树威车旁立,兵士也靠车隐蔽。四马雄威多整齐,雕弓箭袋不曾离。哪敢一日不戒备?玁狁战事催人急。想我当年出征日,杨柳春风真美丽。如今归来返故里,却是雪花纷飞时。行路迟缓路漫漫,又渴又饿不胜寒。无限伤悲在我心,谁人知晓叹伶仃。

第四篇:《诗经·采薇》教案

《诗经·小雅·采薇》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2.过程与方法:自主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和平的热爱,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教学重点】

文章的重点字词,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教学难点】

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入

(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二、初读课文,把握字词

(学生齐读课文,重点考查预习情况,之后点拨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1.字音

狁(xiǎn yǔn)

不遑(huáng)

载饥载渴(zài)

我行不来(lài)......孔疚(jiù)

靡盬(mí gǔ)

维棠之华(huā)

象弭(mǐ)

.....归聘(pìn)

四牡骙骙(mǔ kuí)

小人所腓(féi)

雨雪霏霏(yù fēi)

.......2.字形

靡(靡费)

聘(聘请)

霏(烟霏)

遁(遁词)

睽(众目睽睽)糜(糜烂)

骋(驰骋)

菲(芳菲)

循(遵循)

骙(四牡骙骙)遑(不遑)

戍(戍守)

戊(戊戌)

弥(弥漫)

徨(彷徨)

戌(戊戌)

戎(戎装)

弭(消弭)

3.解释重点字词

岁亦莫止

莫,同“暮”。古今字,莫得古字形象日在草丛中。这里指年底。不遑启居

遑,空闲。

靡室靡家

靡,无,不。否定词。启,跪,通“跽”。靡使归聘

聘,问候。

忧心孔疚

孔,很,非常。疚,痛苦。我行不来

来,回家。

彼尔维何

彼,那。尔,通“”。花盛开的样子。维棠之华

华,同“花”。其古字形象花冠之形。彼路斯何

路,同“辂”,大车。斯,语气词,无实义。

四牡业业

牡,雄性。牝,雌性。这里指公马。业业,高大的样子。一月三捷

三,虚数词,指多次。捷,胜利。

象弭鱼服

弭,一种弓,两端用骨角装饰。服,盛箭的袋子。

狁孔棘

棘,通“急”。

雨雪霏霏

雨,下。四声别义,破读。

三、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采薇》

(教师点拨重点字词之后,学生自行默读、翻译诗文,了解作品主旨,并给文章分层。)2.这首诗共六章,你看分哪几个层次?

明确:第一层(1—3):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第二层(4—5):直接写战争。

第三层():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四、理解课文

(请同学分别朗读每一章,注意在朗读的技巧上进行点拨,注意把握诗歌的情感和四言诗的节奏。朗读之后,教师逐层分析。)第一层:

1.从第一章开始,主人公已经奔赴战场了,为什么要去打仗呢?

明确:外族入侵,需要服兵役。

2.抵抗外族入侵,保家卫国,本是一件光荣的事,那么主人公又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

明确:一方面,战士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一方面,对外族入侵的仇恨。“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

朱熹引用程子的话说:“古者戍役,两朞而还。今年春莫(暮)行,明年夏代者至,复留备秋,至过十一月而归。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戍者皆在疆圉。如今之防秋也。(”《诗集传》)这段话告诉我们,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3.第二、三章主要写的是什么?

明确:写军旅生活之劳苦。4.诗文是怎样体现的?

明确:“载饥载渴”,吃不饱。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战事繁忙,很难知道家中的音信。“我行不来”,怕自己不能生还,再见不到亲人。基于以上几点,就更让人想家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5.一起看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前三章,章与章句型重复,字面意义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很明显,前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

①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

②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第二层

1.从四、五章来看,主要写的什么内容?

明确: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2.这两章诗文中都提到了那些事物?突出了什么?

明确:战车、战马、象弭、鱼服。军队装备精良。3.文中多次写战马的情态,如“业业”、“骙骙”、“翼翼”,有什么作用?

明确:兵强马壮,突出自己的军队战斗力很强,军威赫赫。同时也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4.“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又写出了什么?

明确:战事紧急,战事频繁。将士们劳累奔波。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5.与前文那句话照应?

明确: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6.诗文是怎样描写战争的?

明确: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7.你发现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通过侧面描写,突出战事的残酷。

第三层

1.最后一章写战士归来,我们是否读到了应有的那份喜悦?

明确:没有。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诗文并没有写战士胜利后回家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资料一: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资料二: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

资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明确:①反衬: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

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

③“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岁月蹉跎之感。④大雪交加,营造了一个清冷的氛围。加之饥渴难当,情境更加悲凉。⑤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五、小结

通观全文,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诗文讲述了一位战士为抵御外敌,连年征战与疆场,经受饥饿、疲惫,以及 死亡的恐惧,最后终于胜利回家的故事,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其:形容词词头。姝:美丽。俟:等候。城隅:城上的角楼。爱:隐藏,遮掩。见:出现。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娈:美好。彤管:红色的管箫。管,也有人说是茅草。有:形容词词头。炜:鲜明有光的样子。说怿:喜爱。归荑:赠送荑草。洵:的确,确实。匪:通“非”。贻:赠送

(2)按照“信、达、雅”的要求对全诗进行翻译。静女多么美丽啊,在城角等我。但你却藏起来不见我,急得我抓耳挠腮。静女多么美好啊,赠给我彤管。彤管颜色鲜亮,喜欢你的美丽。你从野外采来荑草送给我,这荑草真是美丽而且与众不同。并不是荑草本身美丽,而是因为是美人赠送的。

2、对全诗的整体把握,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实现。

以谁的角度写?

青年男子

在什么环境下所写?

苦苦等待的时刻

写出什么情感?

互相倾心

采用什么手法?

“赋”

3、分节对文本解析: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请同学为这一小节加小标题:男子赠物

思考:在等不到情人的时候,《氓》 和《静女》中主人公的反应有没有相似的地方?从中可见他们对爱情的态度怎样?由同学讨论得出结论。

同是盼望着约会中迟到的恋人,《静女》中的男子是“搔首踟蹰”,焦急和烦躁全然没有掩饰,而《氓》中的姑娘却“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抑制不住的眼泪泄露了深埋心底的爱情。

关于细节描写:

(女子)爱而不见,(男子)搔首踟蹰。

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刻画人物形象:女子,调皮;男子,急躁。表达思想感情:热恋中男女真切、自然的感情

(2)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关于赠物的例子之一: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思考:静女两次赠物,男子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第一次:彤管

说怿女美

外在美

第二次:荑草

洵美且异

内涵美

荑草是静女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贱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之“折梅逢驿使,赠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并且这初生的洁白荑草恰似他们的爱情,纯洁、高尚。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延伸: 手如柔荑:荑,嫩芽去皮后洁白细软,所以用来比喻女子的手。

(4)对静女和男主人公的形象进行总结,让同学通过诗中的正面和侧面描写总结得出,从而加深对全诗内容的理解。

静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爱而不见

贻我彤管

自牧归荑

天真活泼、调皮可爱

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爱情

静女其姝

静女其娈

娴静、美好

男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搔首踟蹰

憨厚、可爱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倾慕、赞美

洵美且异

真诚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爱屋及乌

第五篇:《诗经·采薇》教案

诗经•采薇

《采薇》教案

一、《诗经》知识

1、关于《诗经》的成书:

采诗说:周代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献于朝廷以了解民情。

献诗说:周代公卿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

删诗说:《论语·子罕》:“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2、《诗经》产生的时代、地域和作者(1)时代:西周初期 ——春秋中叶

(2)地域:东之齐鲁,西之渭陕,北之燕冀,南之江汉。(3)作者:王公贵族、平民、奴隶

3、《诗经》的概貌

《诗经》是我国

诗经•采薇

文已尽而意无穷,兴也。——钟嵘《诗品》

盖兴者,因物感触,言在此而意寄于彼,玩味乃可识,非若赋、比直陈其事也。

——[宋]罗大经

凡景物相感,以彼言此,皆谓之兴。后世咏怀游览,咏物之类是也。

——[清]黄宗羲

5、《诗经》的用途:

典礼、讽谏、娱乐-----教化的工具

孔子:“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远之事君,迩之事父。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6、《诗经》的主要内容(1)婚恋诗

A.自由、浪漫型 《北风 · 静女》(邶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B.礼制渗透型 《郑风 · 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踰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踰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C.相思悲歌型

《 陈风 ·

月出 》、《 秦风 · 蒹葭 》、《 卫风 · 氓 》

《 秦风 · 蒹葭 》(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D.畸型情爱型 《邶风 ·

新台》

新台有泚,河水瀰瀰。燕婉求之,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凂凂。燕婉求之,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求之,得此戚施。(2)征役诗

A.厌倦战争型 《卫风 · 伯兮 》

伯兮柏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B.积极征战型

诗经•采薇

《秦风马 ·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C.复杂心态型 《小雅 ·

采薇》(3)农事诗 《幽风 · 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我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二、采薇赏析(P3-5)

(一)解题(写作年代与动机)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如秦汉年间的毛亨(或毛苌-常音)的《毛诗序》(参见教材P5)说:“《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出车》以劳还,《杕杜》(音地杜)以勤归也。”据此,则此诗应写于殷商末年。

【注释】《出车》(出自《诗经.小雅》)叙写南仲奉命领兵出征玁狁,最后平定敌国,凯旋而归。反映了战事的艰苦,表达了出征的在外的思念,也描写了得胜的喜悦,同时也对南仲的战功进行了歌颂。后采以入乐,用以慰劳凯旋将士的乐歌。

《杕杜》(音地杜)(出自《诗经.唐风》)描写一位流浪者沿路乞助,表现了孤独无助的衣叹。诗以孤生的杜梨起兴,正是这位流浪人的写照,或许也正是流浪人独行之时见到的景象,从而触动了内心的凄楚。

《毛诗序》中所谓“《出车》以劳还,《杕杜》以勤归也。”意思是:理解《采薇》要参照《出车》《杕杜》。

而东汉史学家班固《汉书•匈奴传》则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据此,则此诗应写于西周中叶。

两家之说,虽在写作时间的判断上有所差异,但都肯定它是远征守边、保家卫国之作。根据当时的边患情况看,诗作出自西周时期较为可信。西周时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关,以及命将士出兵抗击猃狁的记载。因此可以认为,《采薇》是后世边塞诗的先导。

至于作者及其用意,《毛诗序》说是“歌《采薇》以遣”远征将士(即唱《采

诗经•采薇

薇》以鼓舞官兵斗志),显然是不妥的。从全诗的述说口吻看,该诗的“诗人”应当是一个戍边归来的士卒,他以痛定思痛的心情回忆戍边中的艰苦生活。

吟诵全诗,我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朔风呼啸、大雪纷飞。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武警战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泥泞,战士又饥又渴;边关渐行渐远,乡关越来越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其类归《小雅》,风格却颇似《国风》。

(二)诗意

采薇采薇1,薇亦作止2。曰归曰归3,岁亦莫止4。靡室靡家5,玁狁之故6。不遑然启居7,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8,载饥载渴9。我戍未定10,靡使归聘11。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12。曰归曰归,岁亦阳止13。王事靡盬14,不遑启处。忧心孔疚15,我行不来16!彼尔维何17?维常之华18。彼路斯何19?君子之车20。戎车既驾21,四牡业业22。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23。君子所依24,小人所腓25。四牡翼翼26,象弭鱼服27。岂不日戒28?玁狁孔棘29!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30。今我来思31,雨雪霏霏32。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薇:豆科植物,今俗名称大巢菜,可食用。

2、作:生。止:语助词。

3、曰:说,或谓乃语助词,无义。

4、莫:“暮”的本字。岁暮,一年将尽之时。

5、靡:无。

6、玁狁(xiǎnyǔn):北方少数民族,到春秋时代称为狄,战国、秦、汉称匈奴。

7、不遑:没空。遑,闲暇。启:跪坐。居:安居。

8、烈烈:火势很大的样子。此处形容忧心如焚。

9、载:语助词。

10、戍:驻守。定:安定。

11、使:传达消息的人。聘:探问。

12、刚:指薇菜由嫩而老,变得粗硬。

13、阳:阳月,指农历十月。

14、盬(ɡǔ):休止。

15、疚:痛苦。孔疚,非常痛苦。

16、来:回家。不来,不归。

17、尔:“薾“的假借字,花盛开貌。维何:是什么。

诗经•采薇

18、常:常棣,棠棣。

19、路:同“辂”,高大的马车。20、君子:指将帅。

21、戎车:兵车。

22、四牡:驾兵车的四匹雄马。业业:马高大貌。

23、骙(kuí)骙:马强壮貌。

24、依:乘。

25、小人:指士卒。腓(fěi):“庇”的假借,隐蔽。

26、翼翼:行止整齐熟练貌。

27、象弭:象牙镶饰的弓。鱼服:鱼皮制成的箭袋。服,“箙”的假借。

28、日戒:每日警备。

29、棘:同“急”。

30、依依:柳枝随风飘拂貌。

31、思:语助词。

32、雨(yù):作动词,下雪。霏霏:雪花纷飞貌。

【译文】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刚刚长出来。

说回家啊说回家,转眼一年又完啦。

没有老婆没有家,都是玁狁害的呀。

没有空闲安定下,还是玁狁害的呀。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柔嫩好可爱。

说回家啊说回家,心中烦忧多牵挂。满腔愁绪像火烧,饥渴交加苦难熬。

我的驻防无定处,谁来替我捎家书?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已老像干柴。

说回家啊说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差遥遥无尽头,想要休息没闲暇。

我心疼痛如针扎,就怕日后难还家。

光彩艳丽什么花?

棠棣烂漫吐芳华。

什么车儿高又大?

原来将帅乘坐它。

驾起兵车要出征,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每月要打数仗呢。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健硕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士兵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整齐,鱼皮箭袋象牙弭。怎不天天严戒备,玁狁猖狂军情急。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好惬意; 如今战罢把家还,大雪纷纷路漫漫。

顶风冒雪路难行,饥渴交加折磨人。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三)内容分析

《采薇》一诗是《诗经》中的名篇,历来受到好评。在内容上,一般都肯定它相当充分地反映了当时边塞战争的诸多实际情况,很有意义。但对内容中心旨意的把握,还存在一些分歧。譬如:

诗经•采薇

有人认为远征戍边意在保家卫国,从而肯定战争的正义性; 有人强调战争的灾难性,认为诗的主题是反战; 也有人提醒读者,不要忽视其中的官兵不平等。这些观点说明了该诗旨意的复杂。

下面我们想通过对本诗的具体分析,尽可能客观的概括其主题。

1、结构层次

全诗六章,从表情达意上看可分三层。

诗作既然是戍卒归途中的追忆,所以采用了倒叙手法。本诗的结构具体可分为三个部分:

诗经•采薇

诗经•采薇

来、败兴而归。为什么高兴而去?诗中没有明说,但从强调“猃狁之故”来看,也许是为了保家卫国、或者说想去建功立业。但归来时又是怎样呢?“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难以名状的痛苦。那么,这一巨大的变化究竟是怎样造成的呢?当然只能归因于战争的残酷和灾难。

也许,人们出于现代理性,从“猃狁之故”、“猃狁孔棘”中看到了这场战争的防御性(即反侵略性质),从而赞扬抒情主人公的远征戍边是保卫家园和平安宁的正义行为,这当然自有道理;但这样以来,战争就不是残酷的、就不成灾难了吗?在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对一个下层民众或奴隶来说,战争的胜负对他并没有多大的影响,他的命苦是注定的:“猃狁孔棘”是苦,“王事靡盬”是苦,做“小人”是苦,战争中做“小人”更苦。他作为生命个体,在残酷的战争中亲身感受到了这些,所以归途中一路想来,就只有“忧心”和“伤悲”了。

也许当初他真的是响应了统治者的号召,抱着希望、怀着理想,热血沸腾地、昂首挺胸地奔赴边关沙场的,但事实却不像他想象的那样,于是他的希望和理想破灭了,以至于从“曰归曰归”的反复絮叨中,我们似乎可以觉察到他的受蒙骗之感。另外,从 “彼尔维何?”、“彼路斯何?”的设问和“君子”、“小人”的用词中,我们似乎可以明显感觉到他的嘲讽意味。

总之,《采薇》对战争内涵多元性、复杂性的真实反映,而基于人性自然感受的强烈厌战、反战情绪,则是贯穿其中的主导思想。作为全诗画龙点睛的“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其情感内涵是相当沉重、相当痛切的。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全诗的主旨,那就是:“战争——难以言说的灾难与苦痛”。

3、艺术特色

在艺术表现上,本诗有如下突出特点:

(1)整体抒情结构的倒挽法

《采薇》的内容主体是回忆。既然是“回忆”,就有个“倒”字在里面。但“倒”的方式不同,文章的结构名称也有所区别。“倒”的方式一般有两种:

一、如果这特定情景中的回忆,在一开篇就交待清楚,那就成为“倒叙法”(比如写篇作文,叫《炼狱岁月》,你这么写:拿到某某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想起过去三年高中的“炼狱生活”,我不仅热泪滚滚,百感交集。中间回忆高中生活。最后写道:如今我走进了我心仪的大学的校园,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在这里我将认真地规划我的未来,呵呵。)

二、如果一上来就抒写前事,到末篇才点明是“回忆”,这就叫“倒挽法”。

《采薇》的特定抒情时间、地点、景物、心情,都是在篇末里才点明的,并且确有通挽(概括)前面全部五章的作用,所以称之为抒情的倒挽法。

诗经•采薇

在《采薇》中,这种倒挽法至少有两个方面的艺术表现功能:

诗经•采薇

(3)起兴手法和重章叠句叠词

《采薇》体现了《诗经》的一些传统的表现手法、形式特点和语言特色。

1)以“采薇”起兴

《诗经》的基本表现方法是赋、比、兴。大致说来,赋,就是直陈其人、事、情和意,《采薇》绝大部分用的就是赋法。比,和现在所说的比喻差不多,《采薇》中没有。兴,是“先言他事,以引起所吟之辞”,所以一般称作起兴。

本诗前三章均用“采薇”起兴,按照薇菜萌芽、生长、成熟的过程,分别以“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引领各章,使三章连贯推进,并与后文联系,从两个方面来启发乡思:

一是从“作止”到“柔止”再到“刚止”,联想到“岁亦莫止”到“岁亦阳止”,表明时间的推移,体现离家之长久,寄托着越来越深厚的思乡念人之情;

二是由“采薇采薇”引出“曰归曰归”,通过两者之间若即若离、似有似无的关联,来暗示归心似箭,思情难耐。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而言,《诗经》起兴中的兴象,与所咏之事未必有直接的联系。有人说“采薇”含有“载饥载渴”的士兵只能以野菜果腹之意,还有人说,诗人由此联想到家中忍饥挨饿的妻子儿女也正在挖野菜,这都是比较牵强的个人之见,不可采信。

2)重章叠句形式

《诗经》中的不少篇章本是民众的口头歌唱,用一支曲子反复歌咏,这便形成了普遍的重章叠句形式。

就本诗而言,前三章,字数、句式完全相同,而词语也多有重叠反复,章与章之间只是略有差异,重叠句相互之间往往也只是换掉一两个字,这明显是用一支曲子反复歌咏所造成的痕迹。

重章叠句,从文宜约、意欲丰的角度看,或许是短处,但口头传唱,反复歌咏,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节奏感与音乐感比较强。应当肯定,诗歌要有音乐美、节奏美的特点,因为音乐性、节奏感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形式。

3)叠词的运用

《采薇》中有七处用了叠词。找一找,看看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

明确:一处以言情,六处用以状物。烈烈:表现内心忧思的炽烈;

业业、骙骙、翼翼:形容战马高大雄健、行列整齐;

诗经•采薇

依依:描绘柳枝迎风飘拂、柔软婀娜的姿态; 霏霏:描写雪花飞舞、纷纷扬扬的图景; 迟迟:形容士卒饥寒交迫、步履艰难的情状。

叠词的状态感、程度感、时间感比较强,或用来增加形象性,或用来强化情感力度,效果都很好。

三、练习(P12)

1、《采薇》诗中是怎样处理爱国与恋家关系的?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为什么被后人视为《诗经》中的佳句?

下载《诗经 采薇》 教案[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经 采薇》 教案[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经采薇

    诗经·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mù)止。 靡室靡家,玁(xiǎn)狁(yǔn)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

    《诗经·采薇》教案(大全)

    《诗经·小雅·采薇》教案 一、导入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

    《诗经·采薇》 大学语文 教案

    诗经•采薇 诗经·采薇 (一)解题(写作年代与动机)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如秦汉年间的毛亨(或毛苌-常音)的《毛诗序》说:“《采薇......

    诗经二首《采薇》教案

    诗经二首-----《采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3、挖掘人物独特的内心体验,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4、理解诗中人物的思......

    《诗经·采薇》教案[精选]

    采薇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2.过程与方法:自主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和平的热爱,激发学生......

    诗经-采薇 赏析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

    诗经采薇读后感

    我的感受大致与王崧舟对钱师课的评价相同:教师不动声色,学生渐入佳境,诗经采薇读后感。那天我坐在最后一排,看见大屏幕里的他理着平头,架着眼镜,有着男子将近中年时的微胖身躯。我......

    《诗经二首》之《采薇》教案

    《采薇》教案 高一语文组薛为民 2011.11.15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注意本文中的难读的字和不容易写的字),疏通文意,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2.简析重章叠唱及借景抒情(乐景衬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