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 案例(大全5篇)

时间:2019-05-15 01:19: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等教育学 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等教育学 案例》。

第一篇:高等教育学 案例

《高等教育学》案例分析练习题

案例一 :近日,浙江大学学生会在网站上公布了教师和学生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在学生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在“你希望从老师身上学到什么东西”的答案选项中,选择“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占了6 0.8 5%;机能学院大二的一位男生认为,大学教师是担当传递人类智慧、知识发展的角色,但是在社会发展多元化的今天,知识、技术都在频繁地更新换代,在这种前提下教师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除此之外,他还提到教师应该具备宽容、博大的胸怀,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教师本身具备的人格魅力和人文精神对学生的感召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你认为老师应该怎样吸引学生?”的答案选项中,选择“扬洒个性,兼顾应试“的占61.8%,在“你喜欢的上课气氛是怎样的”一题中,选择“自由发言的轻松形式”占68%有余。外语学院的两位大三的女生也是这次评选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她们说,渊博的学识是优秀教师的首选条件之一,其次是高度的责任感、注重与学生的平等交流等。相比之下,她们似乎更在意教师扎实的学术功底,用她们自己的话来说:“只要能真正教给我们有用的东西,其它的我们都不太在乎,毕竟人都有自己的个性。” 参考答案:

这一案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角度一:高校的社会职能以及“大学“对于大学生的意义和价值

高等学校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培养专门的人才的场所,除此之外,它还负有发展科学、直接服务于社会等多项职能。培养专门的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也是高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工作的中心。发展科学的职能体现在大学的科研活动上,而直接服务于社会是社会的客观需要,也是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其中包括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装备服务等。上大学对于大学生来讲,不仅仅只是提高学历层次,更重要的是在这个人生的重要阶段学会做人,并获得将来在社会上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角度二:从大学生的需求来分析教师的素质

这一材料也折射出大学生对于大学老师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因为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已经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的成年人,所以,大学教师的职业素质变得尤其重要。一般来说,大学教师的职业素质包括几个方面:渊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过硬的科研能力、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学术民主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等。

案例二:英国阿伯瑟里关于大学教师心理压力的调查

角色的多样化和要求注意的多因素的存在使学术职业的这种压力具有复杂多样性。这些压力的特殊性是什么?是否有一些压力的辨认方式以帮助个体和学术机构明确教师心理压力的问题?英国的阿伯瑟里(Reda Abouserie,1996)对此作了调查研究。他调查了英国大学教师的压力源及其相应的压力水平。问卷回收414份,回收率69%。样本中男性305人,女性109人,其中包括97名研究助理和导师(tutors),178名讲师,56名高级讲师,53名副教授(readers)和教授。通过让样本回答两个开放性问题(请样本指出一般生活中感到压力的五个主要原因和涉及工作中压的五个主要原因)以及运用生活压力量表(Life Stress Scale)调查压力水平,通过回答两个问题评估大学教师的工作满意水平(1.“总的来说,我对我的工作很满意”;2.“如果我能找到另一份工作,我将放弃现有的工作”)。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教师认为工作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压力原因(74%),其次是家庭需要(44.6%)、时间限制(29%)、经济困难(22.9%)、与他人关系(1 5.7%)、健康问题(8.9%)。工作中主要压力源是搞研究(40.3%),其次是时间限制(39.6%)、与同事关系(26.8%)、教课(18.6%)、领导行为(18.6%)及学生需求(15.2%)。就压力水平来说,74.1%的大学教师有中等程度的压力,这说明个体有必要探明怎样合理地降低这种压力水平。14.7%的应答者陷入严重压力的范围,压力对他们来说显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压力水平中没有显示出性别差异,这意味着男女教师具有同样的压力水平。

大学教师各职称等级之间的压力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讲师的心理压力最大,其次是高级讲师,然后是副教授和教授。参考答案:

这一案例涉及到了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以及高等学校对教师的培养和提高的问题。

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群体性的的劳动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高校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高校教师不仅仅负有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能,同时也需要在工作过程中寻求自身的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追求,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在市场经济的多元冲击之下,高校教师承受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出现了很多的心理问题。也由此显示高校教师的培养和提高问题变得非常重要。高校教师的培养,是指专门教育机构,为高等学校老师的补充更新而进行的一种专业性的学历教育。教师的提高,即教师培训,是指为提高在职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而进行的一种继续教育。高校教师的培养和提高的过程中,不仅仅应该强化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应该注重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此外,这也对高等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在教师管理过程中应该注重营造和谐、民主、积极的文化环境,有利于教师群体和个体顺利、健康的成长。

案例三:大学生研究大学生自杀现象三成学生有自杀念头

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02级学生程小龙对自己的研究结果也很吃惊,他自己通过调查发现将近1/3的在校大学生曾有过自杀念头。两个多月前,他和同学刘艳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了这个课题,他认为大学生轻生现象比较值得关注,一来是社会热点,‘‘而且真正研究这一方面的论文也很少”。他们经过两个星期的时间设计问卷,在北京联合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发放了200张问卷,最终收回189份。在有效问卷中有近l/3的被调查者曾有过自杀念头。他的文章认为,家长教育方式不合理、学校老师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变化以及大学生自己对生活没有目标和遇到困难时缺乏调节的能力是造成大学生产生自杀念头的重要原因。他说,虽然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未必非常科学和严密,但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据我平时接触到的一些学生,看着他们心理都很正常,但在问他们面对困难时有没有过自杀念头时,他们都会选择,‘有。’ 参考答案:

这一案例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角度一:主要关注的是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答题时应该围绕高校学生的生理特征、心理健康特征、基本的社会特征以及结合大学生在不同的年级、阶段所面临的不同的任务和特点来进行分析。分析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的可能面临的学习生活、经济生活、和课余生活给他们带来的思想上的冲击和心理上的压力。角度二:主要关注的是大学教师的角色问题

大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扮演以下几个方面的角色:知识传递者、学生集体的管理者、学生的朋友、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咨询者。

案例四: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完善帮助贫困家庭学生上学的资助制度和扶持政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宣布,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国务委员陈至立在今年5月举行的全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会议上要求不断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

5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决定从2007年秋季学期开学起,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6月,财政部、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又连续下发了8个配套实施办法。

财政部、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是切实履行公共财政职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这是继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之后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件大事,具有重大意义。

并且,大幅度扩大受助学生比例,2007年秋季开学实施新资助政策体系,中央财政支出由上年18亿元,增加到2007年下半年的95亿元,加上地方财政的投入,达到154亿元。2008年全年达到308亿元。随着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全部落实到位,每年国家用于助学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将达500亿元。全国每年将有大约400万大学生和1600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各种形式的资助。全国平均每1 00名大学生中就有20多人可以获得资助,90%的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学生能获得国家资助。

资助强度加大,覆盖范围更广,财政部、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解释说,具体而言,在国家助学金方面,资助标准从过去每人每年平均1500元增加到2000元,每年资助34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0%,资助面相当于过去的7倍。国家励志奖学金是每人每年奖励资助5000元,每年有5l万名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获得资助,约占在校生总数的3%,资助面相当于过去的10倍。国家奖学金是每人每年奖励8000元,每年奖励5万名特别优秀的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方面,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在校本专科生、第二学士学位学生、研究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申请并按有关规定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每人每年最高6000元。参考答案:

这一案例涉及到了高等教育的平等的问题。

平等与效率是高等教育政策中的两种基本的价值取向。高等教育平等是教育平等的一个重要组成问题,教育平等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高等教育平等作为一种理想,至少应包括以下三方面:(1)进行高等学校的机会均等;(2)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平等;(3)受高等教育的结果平等。

现实中的平等是相对的,不平等则是绝对的。今天社会上呈现的教育不公平的现象与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历史地理因素以及教育内部本身的因素有关。案例中所反应的我们国家这几年加大资助贫困生的力度的政策的变化正是基于对教育平等的追求和选择。

平等与效率高等教育领域内既矛盾又统一的一对范畴,现实的选择是:效率优先,兼顾平等。案例五: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女子生育状况的比较

美国在1950年代婴儿潮的高峰,一个妇女平均生3.5个孩子左右,到1970年代,这个数字跌到了1.7左右,和中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后的出生率大致相当,但人家并没有计划生育政策。为什么呢?一大原因,在于1970年代是女权运动的高峰。年轻妇女不仅意识到了自己的权利,掌握了避孕技术,而且获得了大量上学和工作的机会。一系列统计数字表明,学历越高的妇女生孩子越少。比如,1994年美国平均每个妇女所生的孩子已经回升到两个以上(这和移民的生育行有关,但仍低于2.1的人IZl替代水平),但有大学文凭的白人妇女,平均只生1.7个。有大学文凭的黑人妇女则生得更少。

在中国周边受儒家文化影响的社会,出生率就更低。以2000到2005年平均每个妇女一生所生的孩子计,澳门为O.84,是世界最低;香港为O.94,为世界第二低;韩国为1.23,排世界第七;日本为1.33,排在第21;新加坡为1.35,为世界第24。这些地区,全无计划生育政策。相反,政府想方设法鼓励大家生育。但是,人家的生育率比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所创造的低生育率还低得多,乃至促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原因很简单,妇女受教育的机会增高,+男女平等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社会高度城市化,养育孩子的费用提高,同时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越来越多的妇女选择了自己的事业和经济机会,放弃了生儿育女的传统职责。战后各国的人口与经济发展,出生率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妇女的教育程度的提高而降低到我们目前人口的水准。这一规律几乎放之四海而皆准,还没有一个主要的国家和地区例外。在中国也将不会例外。特别是韩国,在1 955到1 960年,每个妇女平均生6个孩予以上,比同期中国的水平还高,但现在下降到了1.23,比我们计划生育后的生育率低得多。参考答案:

这一案例涉及到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重点关注的是高等教育与人口的关系。教育对人口的影响表现在:

1、教育具有控制人口数量的功能,如教育对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2、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素质。

3、教育可以促进人口迁移与流动。

4、教育可以调整人口职业结构和文化结构,推动社会变迁。

教育对人口控制和影响,客观上体现在受教育年限长而推迟婚育年龄,或因受教育后不愿放弃良好的就业机会而推迟婚龄和减少孩子的数量上;主观上是因为掌握避孕知识而自觉地控制生育。

教育也为妇女带来了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收入。同时,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也越会教育子女。案例六:学术腐败的多重面孔

近年来,中国社会的大转型引起了人们生存形态、思想观念、丈化需求和思维习惯的转变。与校园外纷繁复杂的社会相比,大学是存在于人们往昔记忆中的圣洁的殿堂,然而在净土中、在象牙塔里,除了知真向善爱美的学人之外,眼下也出现了造假邪恶的极其丑陋之徒,他们正用学术腐败逐渐侵吞着严肃的学术领地。形式各异的学术腐败现象正在演化成中国学术界必须直面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学术界的警钟已悄然响起。

抄袭剽窃已成风气:在今天的学府里,剽窃已成为屡禁不止、屡打不绝、令人深感无奈的普遍行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年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铭铭所著的《想象的异邦》与美国人类学家哈维兰的《当代人类学》大约有十万字的内容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北京某重点大学副校长受到国家高技术863拨款计划资助并发表的论文有三分之一以上与加拿大生物学家发表在美国《理论与应用遗传》杂志上的论文相同;合肥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应用研究室主任杨敬安抄袭了以色列Weizmann科学研究所Ro?鄄nen Basri博士1992年发表的一篇论文。经审查,杨只是删除了括号说明和一个逗号,拼错了一个单词,其他字句完全相同。原始论文中附了几张美国大学的办公室照片用以说明不同的视野模型,杨敬安的论文竟然也把这些照片全盘复制了过去。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学术交易开始盛行:交易的常规范畴一般是商业行为,但学术交易却扩充了交易行为的外延。当学术与交易结合在一起,开始增加社会腐败的诸多阴暗画面时,学术腐败便愈演愈烈。学术领域出现了诸多学术与金钱联姻、学术与权力联姻的现象:一些赞助商或者政府官员为学校提供所谓的“赞助金”,学校便以学位作为热情的“回报”;出版书籍购买书号、发表文章购买版面,更有甚者,网络上出现许多关于论文买卖的专门网站:“论文在线”、“论文天地”、“东方论文库”、“论文帝国”等等,公然写着:“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交流、传播、共享”。交易方式也非常方便快捷:银行转帐、购买网站的购物卡。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有了一定的学术,才能有一定的官位,有了一定的官位,就拥有了更多的学术。很多公务繁忙的政府官员因为没有时间去搞学术,而又需要有一定的业绩作为晋升的砝码,于是就有一些人著书立说,然后署上官员的名字。当然,如此之举是以利益回报作为前提的。这些默契正在形成新的利益交换与共生共赢的潜规则,然而潜规则的增加,意味着更多的社会公正与公平将会受到蚕食。

假冒伪劣变得猖狂: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是对专家学者成就的肯定,故而高校一般把著作和论文作为评定职称的条件之一,这本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很多人为了评职称而出版著作,为了评职称而发表论文。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愈演愈烈,甚至到了荒唐的地步。于是,跑关系、用权力,公款出版著作现象应运而生,注水论文、劣质著作泛滥成灾,各类学术期刊竞相收起“版面费’’、“发表费”。每篇文章登多少字需要多少钱,都是明码标价,发表论文得先交“版面费’’,这已不是秘密,而成为诸多学者默守的“潜规则”。金钱已成为决定论文能否发表的一个重要因素。不管论文质量如何,只要愿意缴纳“版面费”,便可以发表。原本“高贵“的学术期刊向金钱“低头”,人们也不禁开始质疑起某些学术期刊的权威性。中国每年有越来越多的论文发表,难以计数的书籍出版,但中国的学术始终没有大的起色,倒是填满了出版商期刊社的腰包。参考答案:

这一案例主要是关注学术腐败的问题,涉及到高校教师的人格修养、学术修养和社会形象的问题。

回答这一问题应该对高校教师的学术腐败问题的根源做一分析,学术腐败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浮躁、贪婪、虚伪相互交缠扭曲的社会心态在知识界的反映,除了个人修养缺失,道德滑坡之外,学术腐败与我们今天的高等教育领域内的学术和教育机制以及学术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学术监督和处罚机制也不够加强等有关。

高校教师应该是社会的精英,他们的价值取向、人生追求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群体,影响教育的方向,影响社会的进步。他们应该抵制住诱惑,少一些商气、官气、俗气,多几分正气、书卷气。

学术腐败的治理需要几种力量共同作用,一方面是高校教师的个人修养,二是教育系统内部的制度建设,三是社会层面的法治建设,第四是社会媒体的监督作用。案例七:海艺学生辱师事件 材料一:事件

张旭在《中国教育报》(2007年5月30日第2版)发表文章《“辱师,凸显尊严教育缺失》说:“近日有网站出现了一段‘北京海淀艺术职业学校学生侮辱地理老师’的视频短片。视频中,一名男生冲上讲台摘下年迈老师的帽子,另有学生扔饮料瓶砸中老师,而坐在下面的同学不停地哄笑、打闹。这段视频在国内各大网站广泛流传,引起网友的愤怒谴责,甚至有网站组织万人签名声讨活动”。材料二:新京报对事件中的孙教师的采访: 新京报:你现在气愤吗?,孙:气愤什么?学生就是学生,好比自己的子女,犯了错误能怎样? 新京报:你觉得学生这个情节严重吗? 孙:严重?不严重吧,他们没有触犯法律,没有动手打人,也没有严重的侮辱我。并且已经受到教育了。新京报:以后还会教学生吗? 孙:会的,今天我就上了4节课,厨二周四还有课,不可能出了事情后就甩手不管。新京报:出事后学生态度有变化吗? 孙:有的,之后他们不闹了。

新京报:以前上课有这样吗?、. 孙:没有,就那一节课很乱。新京报: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干? 孙:他们的专业就是影视艺术,学的就是这个,还有一学年就要毕业了,为了好玩,可能想练习,尤其在镜头前面可能更加愿意表现。新京报:你看到(拍摄)了吗? 孙:看到了,但我对那些东西都不懂,考学的学生给他讲,不考学的学生(闹得)不过头就行。

新京报:那这两学生的表现呢? 孙:他们确实过头了。

新京报:你觉得他们是对你进行人格侮辱吗? 孙:不能说他们太坏,学生的教育需要一个过程。新京报:你是在替学生辩护吗? 孙:没有,绝对没有,这样做也是教育学生。新京报:你受到什么压力了吗? 孙:学校没有给我什么压力。新京报:你还会继续追究吗? 孙:不会,都道歉了,不愿意追究了。

参考答案:

角度一:高校教师的劳动的复杂性、创造性和特殊性。

高校学生的生理特征、心理健康特征、基本的社会特征以及结合大学生在不同的年级、阶段所面临的不同的任务和特点决定了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创造性和特殊性。角度二: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 高校师生之间关系的表现形式: A、高校师生间的教育关系 B高校师生间的人格关系 C高校师生间的心理关系: D高校师生间的道德关系 E高校师生间的法律关系。

高等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校教师正常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正确理解和构建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努力:师生交往要以平等为基础;加强理解和沟通,拓展双方交往渠道;重新审视教师的权威;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角度三:高等教育领域当中一些问题的根源

高等教育领域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发生在高等教育领域之内,其根源却可以去追朔于家庭、社会以及整体教育系统。这迫使我们应该对我们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整体价值导向和规范进行反思。案例八:美国硅谷

人们传统称谓的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经圣克拉拉至圣何塞近50公里的一条狭长地带,是美国重要的电子工业基地,也是世界最为知名的电子工业集中地。它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微电子技术高速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其特点是以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一流大学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卅I理-r_等世界知名大学为依托,以高技术的中小公司群为基础,并拥有思科、英特尔、惠普、朗讯、苹果等大公司,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

硅谷是美国高科技人才的集中地,更是美国信息产业人才的集中地,目前在硅谷,集结着美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科技人员达1 00万以上,美国科学院院士在硅谷任职的就有近千人,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就达30多人。硅谷是美国青年心驰神往的圣地,也是世界各国留学生的竞技场和淘金场。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教授,前不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清华、科大和北大理工类毕业生中的一半或早或迟的都出去了”,其中主要是走向美国,包括硅谷公司。美国《洛杉矶时报》撰稿人埃弗兰·伊里塔尼说:“如果你浏览一下硅谷公司的员工名单,就会发现无数的清华毕业生。他们是来美国寻求工程技术突破,在英特网领域大显身手或在科技上创业的数以千计的中国优秀科技人才的一部分。”实际上华人控制的硅谷公司现已达2000家以上,占硅谷公司的1/5,而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人则越来越多。名闻中国的主要电视机厂家康佳公司和主要计算机公司联想集团都已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科研实验基地。参考答案:

这一材料涉及到了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以及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是其三项基本的社会职能。

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制约于一定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但反过来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高等教育通过提高人力资本,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的增长。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主要是通过一定的专门人才的结构来实现。一定的高教结构形成一定的专门人才结构。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是解决高层次人才结构性就业问题的基本途径。高等教育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经济收入,包括有形的货币收入和通过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改善生活质量,使接受教育的人获得非贷币的无形收入。案例九:

一天,几个刚毕业新报到的大学青年教师晚饭后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起教育来了。张三老师说:“现在当大学老师真不容易了,得有扎实、精深的专业知识,否则很难镇住学生。所以我的看法是:要订些专业杂志,多学习,有了知识,一切就都没有问题了。”李四老师认为:“我觉得能力比什么都重要,有了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就一定能当好老师。”王五老师说:“作为一个老师,身体最重要。我母校有两个教过我的老师因为身体不好经常请假缺课,学生们情绪反应很强烈,很不满意这样的教师。因此,我这段时间每天都锻炼一个小时,把身体锻炼好,争取以后不缺课,教育好学生。”„„请用学过的教育理论分析这几个年青教师的言谈。参考答案:

这个案例涉及到教师素质的问题。教师具备的素质应该是全面的,仅有知识 或能力或好的身体单一的素质,是很难胜任教育工作,很难教育好学生的。具体 地,教师应该具备一下素质: 1.思想政治道德素质

2.知识素质:专业知识、知识面广、教育科学知识、一定的美学知识等。

3.能力素质:表达能力、学习能力、指导能力、交流能力、应变能力、操作 能力、研究能力、开发课程资源、自我监控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等。4.身体素质 5.心理素质

回答问题时,考生需展开说明。案例十:

一位记者采访了某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三年级某班的大学生,了解他们师生关系的情况。“师生关系冷淡,同学们和他很少交流”、“老师课堂上经常训斥同学”、“老师上课从来不笑”、“老师上课时只管低头讲教案中早已经准备好了的内容,下课铃声一响,老师夹包就走人”„„这是学生描述他们与张老师关系的一致看法。„„请用学过的教育理论分析这个班的学生与张老师的关系为什么如此冷淡。参考答案:

高校师生关系是高校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高教领域中的具体反映。师生关系

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

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是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在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除此以外,还是工作关系、认知关系、道

德关系、情感关系、人际关系、朋友关系、父母子女关系、正式关系、非正式关系,等等。而在本案例中,张老师只是注意了传授书本知识,没有认识到其它关系的重要性,比如:师生应该是平等的、互相尊重;应该有情感的交流等。张老师即便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是“低头讲课“、“经常训斥”“一下课铃声一响就夹包走人”„„这些做法都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第二篇: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绪论

一、高等教育: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二、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为任务,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高级人才为直接目的的学科——它涉及研究并阐述高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及发展趋势等诸方面的理论问题。

三、中外高等教育发展概述。、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1)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

(2)高等教育为社会生产科学技术

五、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意义

(1)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自身修养的需要

(2)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需要

(3)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与学识修养的需要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功能与结构

一、高等教育的结构及其概念。

高等教育的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

高等教育结构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宏观结构包括:层次结构、体制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 微观结构包括:高等学校课程结构、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高等学校的师资结构

二、高等教育的功能

(1)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丰富和深化个人知识、提高个人能力、培养完整人格、加强个人素质以及改变个人地位。

(2)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三、高等学校的职能

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开展社会服务

四、高等教育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高等教育结构决定高等教育功能

(2)高等教育功能反作用于高等教育结构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

一、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和作用

三个类型: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文化本位论

三个作用:导向作用、规范作用、评价作用

二、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社会需要、个体内在需要

三、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四、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理论

(1)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的必要性

(2)加强通识教育的紧迫性

五、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应处理的基本关系

(1)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关系

(2)精英人才与一般人才的关系

(3)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关系

(4)高标准与可行性、稳定性与可变性的关系

第四章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

一、高等学校教师的作用和任务

作用:

(1)历史文化的传承者

(2)高级人才的培养者

(3)科技文化创新的实现者

(4)文明建设的推动者

任务:

(1)教书育人,完成教学任务

(2)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

(3)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发展

二、高等学校教师的基本素养

(1)坚定的政治方向

(2)高尚的道德情操

(3)合理的知识结构

(4)优秀的教学能力

(5)出色的科研能力

三、高等学校学生的身心特点

生理特点: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其他系统

心理特点:自我意识的发展、认识活动的发展、情感特征的发展、个性特征的发展

四、高等学校师生关系的建立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应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入手。

学校方面:

(1)树立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

(2)为师生交流创造平台

(3)改革专业设置和教学方法

(4)完善扶贫帮困制度

教师方面:

(1)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2)提高自我修养,提升人格魅力

(3)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

(4)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

学生方面:

(1)尊重教师

(2)以学为本

(3)培养和谐人际关系

第五章高等学校管理

一、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指在高等学校教育活动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它既含宏观的政府、社会与高校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也含微观里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二、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类型

外部体制:

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结合型

内部体制:

(1)高等学校内部决策层的构成校长、决策机构(董事会、理事会或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或学术评议会)

(2)高等学校的决策模式

科层制模式、学术团体模式、双重组织模式

三、管理目标与目标管理的区别

管理目标是指个体或组织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目标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制定、执行、控制目标来进行领导和管理。

目标管理是一种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管理目标是通过管理手段达到的一种管理目的或结果。通过科学地、合理地、适宜地运用目标管理理论的相关原则和理念对各组织进行管理,进而实现组织管理目标。

四、高等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

(1)教学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材建设、教学手段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制定的建立健全。

(2)科研管理:科研规划、科研机构和队伍管理、科研资源管理、科研成果管理

(3)人力资源管理教职工聘用、调配交流、奖惩任免、培训考核、工资福利、职级晋级、离休退休、退职,以及高等学校学生的思想管理、日常管理等

(4)财力和物力管理:财务管理、基本建设管理、学校土地房屋、校园环境、实验仪器、图书资料和物资设备等方面的管理

第六章高等学校制度

一、高等学校学制:即高等学校教育制度,它规定着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二、世界各国高等学校学制概况

(1)初级学院或短期大学(2年、课程比中学稍深稍广、毕业后能适应本地区就业或转入本科高年级学习,美国称社区学院,日本称短期大学)

(2)大学和专门学院(大学一般4-5年,也有3、6年,独立专门学院相当于大学本科教育)

(3)研究生院(高等教育系统的最后层次)

三、我国高等学校学制概况

(1)全日制高等学校

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

职业高等学校

(2)成人高等学校

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和职工业余大学、函授学院和普通高等学校附设的函授部、教育学院和中学教师进修学院、夜大学

四、高等学校学位制度:国家或授权高等学校根据毕业生的学历及实际学术水平,授予他们一定的学位称号,以表明其知识能力的等级制度

第七章高等学校教学

一、高等学校的学科与专业设置

学科是按学问性质划分的门类或研究领域,是高等学校专业性质分类的基本标准之一。专业是高等学校培养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学科是一个知识范畴,专业是一个教学范畴。高等学校内部的学科和专业设置,主要是由学校的性质和培养目标及自身的学科发展水平来决定。

学科设置的影响因素:

(1)学科自身的发展(学科发展的成熟水平、学科的发展潜力)

(2)高校学科发展与布局的整体性

(3)社会因素

专业设置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之间的关系

(2)专业设置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3)专业设置与国家和民族特色之间的关系

二、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

课程是为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结构及其进程,是为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而创设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特点:专业性、前沿性、探究性

课程设置发展趋势:综合化、多样化、职业化、国际化、人文化

三、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

教学计划也称课程计划或培养计划,它是一个专业的全部课程所形成的体系结构,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对某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地阐述某门课程内容的教学材料,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

四、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2)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4)教学与科研相结合(5)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相结合(6)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五、高等学校教学测量与评价

教学测量是根据某种规则或标准将教学现象予以数量化的活动。

教学测量——考试——试卷编制、施测、评分

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定量或定性等可行的科学手段,对教育活动进行分析、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教学评价的方法:

教师教学活动评价(综合量表评价法、分析法、调查法)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平时检查、学期或学年总结性考察考试、毕业论文的审查答辩)

第八章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一、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地位和作用

(1)提高教师素质水平的基本途径

(2)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手段

(3)对建立新专业、发展新学科起着重要作用

(4)高校参与社会建设服务的主要渠道

二、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程序和方法

(1)准备阶段(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搜集、获取事实资料,分析处理事实结果)

(3)总结阶段(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成果推广)

三、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产业化

途径:

(1)高校科研成果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和服务

(2)高校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业界广泛联系,开展产学研合作

(3)通过技术入股、参股的方式创办高科技产业

(4)高校与企业共同兴办科学园区

第九章高等教育全球化

一、高等教育全球化: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相关理念与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跨国性的相互影响,以及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全球性自由流动。

二、高等教育全球化趋势

(1)面向全球化的高等教育改革进程加深

(2)培养全球性人才的观念成为各国共识

(3)高等教育全球化与地方化共同发展

(4)高等教育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合作日益密切

(5)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手段全球化内容增加

(6)高等教育全球化过程中失衡现象有所缓解

三、高等教育全球化人才培养

(1)留学生培养

(2)合作办学

(3)远程教育

第十章高等教育热点问题

一、人文教育的内涵

(1)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2)尊重主体的教育理念

(3)完美人性的教育假设

(4)遵循自然的教育法则

二、人文教育在高等学校的实践

(1)教学方法的改进

(2)师生关系的改善

(3)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并重

(4)学生积极情感的激发

(5)国际理解教育与民族传统教育的融合(6)教师人文主义素养的提高

三、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

(1)发展规模

(2)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渡阶段特点(教育观念提升、课程设置改进、办学形式多样)

(3)应注意的问题(平衡好规模扩张与质量提高的关系、平衡好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平衡好各层次院校之间的关系)

四、高等学校的人事管理与教师流动

人事管理原则(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柔性开放、科学激励)

流动主要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

第三篇:高等教育学

1、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现象及其规律一门社会科学。

2、高等教育是只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为培养社会高级专业人才的高等专业教育。

3.高校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高校的具体落实,是各级各类高校确立的对所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的特殊专业要求,它规定着高校具体专业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4.素质教育就是一种以提高学生的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和开发学生心理潜能的现代新型的国民教育 5.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是培养具有高尚情操,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的博雅教育。

6.社会本位是指以社会为本,只考虑社会发展需要而不考虑个人发展需要的一种价值观。

7.个人本位是以人为本,只考虑个人发展需要而不考虑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价值观。

8,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包括学校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

9.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是指根据教学和科研任务的需要,高校应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何种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教师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人事管理制度

10.高校办学自主权是指高校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它在不受其他组织或个人非法干扰和阻碍的前提下,依法行使教育决策,教育活动组织的权力。

11.高校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包括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12.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在完成一定教育教学任务过程中形成的教育关系,道德关系和心理关系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13.创新精神就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变革精神,标新立异进取精神和推陈出新的创造精神

14.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智力总体,并形成一定社会思想品德教育活动过程。

15.课程体系是指各级各类学校或专业为实现培养目标开设的课程体系,亦称课程结构。16.隐性课程也叫隐蔽课程是指未列入教学计划,但确实对学生增进知识,技能,观点,思想有潜移默化影响意义的教育环境氛围和活动

17.学科课程标准,亦称教学大纲,是指根据教学计划(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写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具体安排的指导性文件。

18.远程教学制是指教师通过现代媒体(如电视,广播电脑等)对学生进行授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如广播教学,电视教学,网上教学等,19.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制)是指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固定的时间表面对学生进行授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20.学分制,亦称弹性学习制,是指衡量某一种教学过程(通常为一门课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作贡献和计算学生学习进程,分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方法,手段,或尺度)

21.教育技术就是分析教育问题,并对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一个综合完整的过程 22.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为对象,以教学的价值为标准,对教学活动现实和潜在的价值做出客观的测量和评定的过程。

23.社会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24.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指高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社会的实践方式,以实现高校专业培养目标为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技能,养成正确的社会意识和人生观的教育形式和活动过程,1.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推动经济发展)a.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 b.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与完善

c. 高等教育可以改善人们的经济

收入

2、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促进政治发展作用)a高等教育是通过培养一定政治意识的高级政治领袖的人才维护巩固社会政治制度为一定社会政治服务的b高等教育是通过受教育者的政治化为社会政治服务的c高等教育是通过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的d 高等教育是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社会政治制度服务的

3、现代高校的社会职能体系

a 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功能b 发展科学的职能 c 服务社会的职能

4、高等教育目的的功能

高等教育目的具有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和激励功能

5.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任务(简答/论述)

a.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提高学生的国民素质和劳动的基本素质b,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 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学生尽可能的充分的自由的统一的和谐的发展

d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e素质教育要开发学生潜能 6.高校教师要打好那些基本功 a 打好自学功 b。打好教学功 c.打好科研功 d.打好实验功 e.打好创新功 7.大众教育的高等模式及其特征

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15%—50

%时的高等教育称为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特征: a 大众高等教育是以普通教育的普及或极为发达和开放式的高等教育招生制度为前提 b大众高等教育是以高等教育的层次,种类和形式的多样化为表现 c。大众高等教育主要培养国家和社会各行各业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包括部分国家管理者 d 大众高等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社会和个人投资,国家政府只提供少部分高等教育经费 e 大众高等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年龄放宽 不设入学选拔考试或入学考试不通率极底,教育机会增多,受教育者分布广泛。

8.高等教育价值模式的三种取向(填空)

社会本位取向,个人本位取向,社会与个人本位相统一取向

9.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的改革方向和重点是什么

a 教师单位所有制是高校实行教师聘任制的严重障碍b 高校在实行教师职务的聘任过程中主权过小,高校主管部门主权过大,这是我国教师职务聘任制无法真正实施的第二个症结,因此高校主管部门应该适当下放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和聘任权,而加强宏观调控权和监督权 c 为了更好的实行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和保证教师的合法权益,成立高校教师权益仲裁机构势在必行 10.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三种模式 a 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代表国家在欧洲,如法国 意大利 瑞典

b 权利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代表国家美国c 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代表国家德国日本英国

11.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运行机制 a 以政府干预为主的运行模式—高教管理政治化模式 代表国家法国 b 以社会力量为主的运行模式—高校管理市场化模式,如美国

c 以高校自主办学为主的运作模式—高校管理自主化模式 如英国

12.我国《高教法》规定我国高校有哪些办学自主权

a 一定的招生权 b学科,专业的自主设置和调整权——高校有权自主调整专业和学科设置c 教学计划制定,教材选编和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的自主权 d 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权以及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劝 e内部教学,科研和行政职能部门等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事配备权 f 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评聘权,津贴调整和工资分配权

13、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基本因素 a经济因素 b文化,传统因素c科学,技术因素 d教育因素

14、教师应该具备怎样合理的知识结构(论述)

a 精深的专业知识b 广博的文化知识 c 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d 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15、教师应该具备怎样合理的能力结构(论述)

a 高超的一般能力—智力 b 高超的特殊能力—教师能力(a)组织教育教学能力(b)科学研究能力(c)语言表达能力(d)组织管理能力(e)自我调控能力 c高超的教育机智、现代师生关系的特点(填/简)a尊师爱生 b 民主平等 c 教学相长 17、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填)a 高素质 b现代化 c 创新性 d复合型 18.人才创新性素质的基本构成a 创新精神 b 创新学问 c 创新智能 d创新个性

19.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简/论)

a 教学是学校教育一切工作的中心,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 b 教学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c 教学是学校教育职能的基本体现d 正反经验证明,学校教育必须以教学为中心

20.教学过程的本质(基本特点)简答 a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的特殊认识过程b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发展过程 c 教学过程是学生受教育过程 d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过程

21.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a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a)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和学的主要特点(b)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直接经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教师的直接经验(c)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b传授知识与培养智能相统一规律(a)传授知识是形成智能的基础(b)智能提高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c)传授知识与培养智力相统一

c 教学的教育性规律(a)传授知识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基础(b)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c)传授知识与思想道德教育是同时的,统一的,而不是割裂的,分开的d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规律(a)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教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b)教学过程中学生起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主体,学生是教学的重心(c)学生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

22.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原则体系 a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b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原则

c 传授知识过程中要注意授以方法论知识 d 经常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讨论,以促进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的发展 e结合专业特点,改变目前的考试方法,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写读书笔记,逐步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23 编写高校教材的注意事项

a 要保证教材的规格性和适用性 b要保证教材的先进性和前沿性

c 要保证教材的思想性和教育性 d 要保证教材的启发性和创建性

e 要保证教材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f 要保证教材的统筹性和平衡性

24.教学组织形式的基本类型(填)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远程教学制

25、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a 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a)有利于经济而有效的大面积培养人才(b)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c)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d)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b 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a)学生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受到一定限制,教学活动往往教师做主(b)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探索性和创造性不易发挥,主要是接受现成知识和经验(c)难以照顾个别差异,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不易因材施教(d)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受限

26.综合课的结构包括五部分(填)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过渡)讲授新材料

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27、怎样上好一节课?(论述)

a 教学目的明确 b 教学内容正确 c 教学结构合理 d 教学方法适当 e 教学语言艺术 f教学板书有序 g 教学态度从容 h 教学过程优化

28、撰写毕业论文的步骤与方法(简)a 选择课题,确定题目 提出观点阶段 b 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寻找论证材料阶段 c 全面思考,拟定提纲 谋篇布局阶段 d 撰写初稿,修改定稿 撰修阶段 e 论文答辩,评审质量,答辩后报请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批

29、指导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的基本原则(简答)教育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创新性原则

30、高校常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填)讲授法 讨论法 自学法 指导法 和探究法

31.讲授法的优缺点

优点: a 教学效率高b 教学成本低 c 通用性强 d 教育性强

缺点: a 是一种以单向的信息传递为

主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学生反馈信息量教少 b 是一种以口头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不易使学生直接体验这些间接知识 c 对学生记忆有影响,尤其是高校大课堂,影响独立思考

32,现代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a 教育技术走向自动化,微型化 b 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综合教育媒体普及化 c 通讯卫星运用高校,网上大学迅速发展 d 教育理论(软技术)迅速发展

33.高校科研课题落选的基本原因 a 课题(项目)意义和目标不明确 b 对国内外此项研究动态了解不全

c 与同类研究重复,又无特色 d 研究技术路线不完善 e 在3—5 年内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34.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简答/填空)价值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适应个性原则创建性原则

35.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简答)

a 可促进高校学生专业知识的转化和拓展 b有利于增强高校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 c 有利于发展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组织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d 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修养水平和完善个性品质

36、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简答/论述)a 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和创造性(a)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指高校教师劳动不是简单的劳动,而是一种复杂性劳动,教师劳动对象复杂 教师劳动任务复杂 教师劳动环境复杂,(b)教师劳动创造性是指教师劳动与创造物质性劳动不一样,是培养人的劳动,.是创造科学技术的劳动 教师劳动要因材施教,要不断创新要有教育机智

b 高校教师劳动具有延续性和广延性 时间上的延续性和空间上的延续性 c 高校教师劳动具有长期性和间接性 d 高校教师具有主体性和示范性 e 高校教师劳动具有群体性和个体性

第四篇: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性质:在社会科学领域,一门学科能不能成立,内在的看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基本要素:有没有研究对象,有没有通用研究方法,有没有稳定的,公认的基本概论和范畴。从研究对象上看,高等教育学专门研究人类的高等教育现象,以探索高等教育的规律和意义为己任;从研究方法上看,高等教育学主要是运用社会科学的通用方法来研究自己学科的特定问题;高等教育研究表现出多学科性的特点;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和多义性。美国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是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的成立 中国:清末明初的高等学校,洋务学堂,开办最早、最具代表性、也最富高等教育性质的是1862年成立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中国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1898年成立京师大学堂,不仅是全国的高等学府,而且是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对全国高等教育、乃至对全国教育部有重要的统领作用。1901年颁布兴学诏书,第一个学制颁布:壬寅学制、癸卯学制(纵向分为初、中、(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科学性是指教学给予学生的应哦是反映客观真理的知识,教学要反映当代最新的科学成就;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都要符合青年的特点。思想性是指教学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政治方向,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科学性是思想性的依据,思想性是科学性的灵魂。(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要民主,尊重学生;强调对话,实行互动合作式教学;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学术水平高低的一种标准,因此学位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

我国现行高等教育领导体制:指的是高等学校内部领导权力的分配方式及其相关制度。依决策主体划分存在2种情况;1校长负责制(一长制)2集体决策制(委员会制)。历史沿革以实际分述: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党委领导下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校长负责制高教发展史 专门性的学校:(萌芽于)古埃及、古印度,第一类是宫廷学校和职官学校、第二了是祭司学校和神庙学校;(发展于)古希腊古罗马,修辞学校(主要教学内容为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哲学学校(柏拉图、阿加德米学园,亚里士多德、吕克昂学园,教学三艺加四艺:算术、天文、几何、音乐)。

一、西周大学:天子开办“辟雍”、诸侯开办“泮宫”,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二、私学:稷下学宫:逐渐演变成一个“有完整的体制、有组织、有领导、有各种规章制度的较为正规化的学校,不仅是中国封建教育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世界中世纪教育史上最早的大学”;

三、太学:汉武帝、董仲舒建立太学,标志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

四、国子学,太学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教育水平上,都堪称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高峰。

欧洲中世纪大学: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和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是最早的中世纪大学,称为“母大学”。中世纪大学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高等教育近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教育活动的制度化分层、世俗化、国家化 德国高等教育改革标志:1694年成立了哈勒大学,1737年成立了哥廷根大学 洪堡 德国哲学家、语言学家,教育部长。洪堡秉持“完人”教育目的观,人所拥有的最高天赋就是他的精神,就是他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的能力;强调大学中的哲学和语言学科教育、反对在大学中进行任何有实用目的的职业性教育。洪堡提出两条最基本的原则:第一,科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二学术自由原则(大学要有自主性和独立性;学者要有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教学过程要有教学自由)古代著名高等学校:第一类是宫廷学校和职官学校第二类是祭司学校和神庙学校。西方文明古国很早在一些城邦中建有各种博物馆和图书馆,这些博物馆和图书馆是古代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中国古代教育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3000年前就已出现。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大学也不例外。有一些已经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功能,其中最著名当数齐国的稷下学宫。太学的建立标志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确立。

洪堡高等教育思想与柏林大学:柏林大学就是洪堡进行的成功的实践:柏林大学的创新,四个方面:确立哲学系在大学里的核心地位、设立“习明纳尔”和研究所、开创了研究生教育的先河、孕育了自由选修制度的雏形。为德国成为19世纪的世界科学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高等教育:一私立学院(达特茅斯学院)、二州立大学(弗吉尼亚)、三莫利尔法案和威斯康辛思想。

莫利尔法案:提出用增地建设农工学院的议案,用增地资金建立的、主要从事农业和工业实用技术教育的学院成为“增地学院”

美国威斯康辛思想与高等学校三项职能确立:威斯康辛大学增地基金建立的一所州立大学,威斯康辛思想概括了在肯定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职能的基础上,明确了高等教育的第三项职能,即直接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职能。

高三个阶段)高等教育又分三级:高等学堂、大学堂、通儒院(开了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先河)

蔡元培在北大的改革,三个方面:一是以囊括大典、兼容并包为纲,倡行学术自由;二是建立以“学”为本的新学科体系;三是建立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体制。

高等教育质量: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品质、知识创新品质、社会服务品质和社会贡献品质的优劣程度

高等教育社会价值;

1、政治价值:促进社会政治延续、推进社会政治生活、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

2、经济价值: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有助于个人收入分配区域平等,促进社会公平

3、科学价值: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创造新的科学知识的重要阵地

4、文化价值:传承文化、改造文化、创造新的文化、保护文化

5、个人价值:提高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提高个人的劳动效率,增加个人收入;提升个人社会地位。

高等教育基本层次:高等教育两个基本层次:本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高级专门人才的类型:

1、精英人才与一般人才

2、学术人才和实用人才

3、通才和专才

得性质: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复杂性(教育对象:人)

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它还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等教育目标的性质: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复杂性(教育对象:人)

高等教育目标的意义:指明方向、规范活动;依据和出发点;归宿和检验目标 制定高等教育目标的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的发展需要 相结合不要片面 高等教育目标处理好几个关系:身心;德才(最重要的关系);社会性品德与个性心理品质;知识、智力、能力的关系 高等学校的专业双重性:职业性、学科性

专业层次:第一,科,11个学科门类;第二,类;第三,种

高校专业在第一二层次上设置(美);小专业模式对应专才教育,高校专业在第三层次上设置(前苏联),我国高等学校专业体系模仿前苏联的小专业模式 课程结构:纵向结构:普通教育课程、基础课程(科)、专业基础课程(类)、专业课程(种)

高等学校的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门职业分工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基本教育单位。高等学具有 课程的横向结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

课程方案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

课程标准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照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高等学校教学原则;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积极思考(3)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6)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7)博与专相结合原则:既要围绕专业目标,又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8)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意义,作用:(1)科研室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2)科研室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3)科研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4)科研是学科发展的基础;(5)科研是高等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6)科研是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

2、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1)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原则:互为源流关系,教学为科研培养人才,科研促进教学,提高师资水平;(2)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协调发展原则(3)个体研究和集体协作相结合原则(4)计划选题和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5)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的原则(6)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优先原则:高校科研的教育性原则

3、高校科研评价先后经历了行政评价、同行评价、计量评价等阶段。

意义:是科技进步的不然要求

1、历史意义

2、现实意义

3、高校科研评价先后经历了行政评价、同行评价、计量评价等阶段。

对学术道德的认识:高等学校的科学,要更加强调学术规范,更加重视学风建设,并且将其放在科学研究活动的优先地位,要更加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学术腐败,这也可以称之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教育性原则”,近年来,学术腐败问题益愈严重,高等学校要更加坚决反对学术腐败,加强学风建设,要把学风建设当作学校科研工作的生命线来抓,上升到培养什么的科研后备力量的高度来抓。

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知识素养、教育技能、教育情意);教师的品德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热爱学生,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勇于开拓;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有集体主义精神。我国高校教师职务分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我国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

教育工作方针:教育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公平(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政策)、提高质量(我国教育的核心)教育战略主题: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我国目前实行的高等学校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小的校长负责制。

我国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我国学位制度的领导机关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授予单位是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

高等教育招生制度与改革:有利于选拔人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逐步形成的制度: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高等教育制度中的学历;学历:是指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下的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

学位是评价个人学术水平的一种尺度,并存,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我国最早的高等教育例法

1912年教育部颁布了两项关于高等教育的专门法规,《专门学校令》、《大学令》,中国最早的高等教育专门法规;民国高等学校分为公立、私立,公立有政府设立,有国立、省立、市立三种;私立大学有私人、教会设立 高校的三项职能: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洪堡和柏林大学);服务社会职能(人员培训、技术推广、专家咨询、图书仪器开放等)(威斯康辛思想提出)三项职能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其中培养人才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是高校之所以是高校的根本理由;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既是高校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保障,又是高校不同于其他层次学校的本质要求;社会服务时高校前两项职能在当地社会的合理延伸与实际应用,既是高校应对当地社会应尽的义务,也是高校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中长期教育改革》:(这个可能是论述题,你到网上查一下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

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文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战略主题: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具体内容: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教育改革: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特殊教育

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招生制度改革: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

学校制度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高校制度)

1、完善治理结构

2、加强章程建设

3、扩大社会合作

4、推进专业评价 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

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办学体制改革;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大力支持民办教育,依法管理民办教育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1、以制度创新推进研究型大学建设

2、按照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办事

3、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规划设计

4、坚持“洋为中用、中西结合”

5、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

完善治理结构: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实际的我国高校董事会制度,是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举措;办学自主权受到法律规范;中间治理机构得以建设。校务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普遍设立。大学理事会和校董会职能逐步扩大。教职工代表大会和教师参与民主管理。

加强章程建设;学校章程促进学校发展 扩大社会合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

推进专业评价: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全。

第五篇: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 高等教育与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中世纪大学是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 高等教育概念可以直接用大学教育来指代。中世纪大学是少数学者传授高深学问的场所,设有文、神、法、医四科,其中神、法、医是高级学科。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各种学术性、专业性教育。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大学所具有的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及服务社会的三项职能。

从1810年起,德国建立新的大学,有洪堡和费希特等创建并领导的柏林大学。

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提出了“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著名的“莫理尔法案”,所有这些学院在美国历史上统称为“赠地学院”。

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效的重要职能(3)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现代高校社会服务的主要形式:教学服务;科学服务;信息服务;装备服务。

结合实际分析高教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与为社会服务职能之间的关系?

高教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从广义上讲,都是为社会服务。但高等学校还通过各种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服务。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是社会的客观需要,高校作为社会文化科学的中心,在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居于领先地位,能够也应该担负起对社会各方面工作的指导与咨询责任,帮助社会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种种理论和实际问题。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广泛的社会服务,有助于充分了解社会对人才和科技的需求情况,以便针对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和确定科研方向;有助于促进高校理论联系实际,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也有助于加速科研成果向产品、商品转化,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高校更好的发展。第二章 高等教育目的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1)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2)教育的培养目标(3)实施途径。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的的含义: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目的:可表述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高等教育目的与高等学校培养目标之间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高等教育目的是高等教育实践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同时贯穿于高等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主要表现为:导向作用;调控作用;评价作用;激励作用。高等教育目的的层次性:(1)高等学校培养目的(2)高等学校培养目标(3)专业培养目标(4)课程目标(5)教学目标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指定要处理的几种关系:(1)德与才的关系(2)身与心的关系(3)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 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1)具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自愿自觉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2)通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参加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逐步树立无产阶级的阶级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3)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尽可能了解本专业范围内科学的新发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熟练的运用外国语言阅读专业书刊;(4)具有健全的体魄。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理论要点:(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2)人像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5)马克思主义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将在共产主义社会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和动力,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他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课堂教学,科学研究训练,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生产劳动)。(1)教学工作:教学是学校培养人才最基本的途径;(2)科研训练: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3)社会实践: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之一。

第三章 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

社会本位论:即个人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代表人物:柏拉图,洛克,凯兴斯坦纳,赫尔巴特,图尔干。个人本位论:强调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倍尔,斯宾塞。

如何评价两种论说:基于历史背景;两种观点并存;抉择和整合。

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通才教育的特征:(1)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2)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4)过分通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

专才教育: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专才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的讲授某一学科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专才教育的特征:(1)分科进行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2)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偏重应用(3)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4)片面强调职业教育,会造成学生知识面的狭窄,后期发展受影响。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现实融合:(1)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2)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3)是现有国情的选择。所谓高等教育中的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是指高等教育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他们是由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意识形态所决定的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

美国学者马丁 特罗提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时属英才高等教育阶段;15%—50%时属于大众高等教育阶段。我国高教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1)发展速度要适度(2)以内涵发展为主提高规模效益(3)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4)发展终身教育。

第四章 高等学校学制

学制的含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整个教育制度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学生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1)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2)要受到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3)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弹性学制的特征:选择性;灵活性;多样性;主体性。

弹性学制的教育理念:(1)培养目标的多样性(2)尊重学生的主体性(3)管理工作的灵活性(4)刚性与弹性的兼顾性

第五章 高等学校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目前我国高校现行的领导体制的突出特点:(1)实行党委领导,明确了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的关系,它通过实现民主集中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个人专断,造成决策失误的情况(2)校长作为高校的最高行政长官,长期以来难以落实的权利一定程度上得到法律的保障,权利和责任分离的状态有所改善(3)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有效地克服了多少年来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倾向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几个基本方向:(1)适当实行权力重心的下移(2)进一步精简机构(3)人事制度的改革(4)后勤的社会化问题。

第六章 高等教育宏观结构与运行机制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阁组成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和联系方式。

高等教育宏观结构:是指与经济,社会发展等外部因素关系密切,是关高等教育总体的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分布结构,管理体制结构。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包括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这个结构的特点:独立性,层次性,中介性。

世界教育改革的两种基本模式:一体化模式,多样化模式。

对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启示:(1)各种类型机构要保持自己的特色(2)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3)建立相应的转学机制。

影响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若干因素:学术的因素;利益的因素;区域发展水平的因素;综合国力不足的因素。

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1)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做到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2)中央和地方合理分工,突出高等教育为地方服务的功能(3)确立新的高等学校类型结构,实施不同要求的管理(4)确立各层次的比例和重点。

第七章 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教师的含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高校教师的任务:(1)教书育人(基本任务)(2)开展科学研究(3)为社会服务。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及要求:(1)复杂性,要求: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2)创造性,要求:具有创造能力(强烈的成就感)(3)群体性,要求:具有高度协作意识。高等学校教师的培养与提高的途径:(1)切实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高(2)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1)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2)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3)群体成员的互动性(4)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

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教育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1)在高校师生教育关系中,学生的主动性明显增强(2)高校师生心里关系建立在平等和民主基础之上。

制约高校师生关系的因素:(1)师生角色特点(2)师生相互期待作用(3)师生个性因素(4)教师领导作风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具有的特点: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应注意:(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如何让看待学生:有理智有情感,具有积极的能动性,独立个性独立人格)(2)加强理解和沟通(3)重视审视教师的权威。高校教师应具备的素养:职业道德;知识素养(才);能力素养;教师风范。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教师的知识素养:(1)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2)精神的专业基础知识(3)丰富的教育专业知识

教师的能力素养:(1)教学能力(基本素养)(2)组织管理能力(3)自我反思和调控能力(4)研究创新能力(教育的研究创新)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素养之核心,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包括:体态语言,口头语言,板书(书面语言)。(1)体态语言能力要自然逼真,恰到好处。(2)书面语言能力要准确,清晰,规范,工整,提纲挈领。(3)口头语言能力:语速适当,洪亮清晰,语句精炼,通俗流畅;逻辑严谨,主题明确,抑扬顿挫,节奏明快;感情真挚,不温不火,词汇丰富,语法多变;叙述事实,详略得法,论证原理,严密精当;描述情景,生动有趣,转换分明,机制灵活。2信息收集处理能力;3组织教学能力;4教学评价能力;5心理辅导能力。教师的风范应具有:(1)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2)宽严相济的工作方式(3)优雅大方的举止言谈(4)恰当得体的外表修饰(5)特色鲜明的个人风格。

第八章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高校教学的含义:就其静态结构分析,它是由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构成的系统。教学媒介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高校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2)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填空,选择)

教学过程含义: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教学过程特征:具有双边性;目的性;间接性。

教学过程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表现在:引导性;间接性;发展性。教学过程的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教学内容有间接经验想直接经验转化的规律(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相统一,又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主的规律(3)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注重教学中理论的先导性、社会定向性与自主选择性的规律。(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统一,注重学生学习自主

性的规律。

高校教学的基本任务:(1)促进知识积累(2)促进学生的能力(3)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大学生学习的特点:独立性增强;自主性增强(重视科学的管理自己的时间;重视科学的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探索性增强;学习实践性增多。

教学原则的含义: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教学规律,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制定教学原则的依据:教学规律;教学目的;实践经验。

教学原则是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如:言传身教原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孔子)启发诱导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循序渐进原则(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朱熹)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相长原则。高校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形象统一的原则,要求:a.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b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c 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3)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要求:a 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一切教育的前提,了解伴随着教育的始终)b 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c 激励学生的事业心和进取心,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4)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要求:a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发挥各自的特长b 教学中,不随意迁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不任意增加课程的深度和难度c 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和形成他们特点的智力结构d 充分利用选修课程e 不歧视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6)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第九章 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狭义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广义课程:是指学校教育对实现教育目的所发生作用的一切文化经验、活动。课程分类:(1)从课程的侧重点可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经验课程。(2)从分科性或综合性的观点来看可分为学科并列课程和核心课程。(3)从课程的性质及其目的分类,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4)按课程的修习类型分必修课程,限选课程,选修课程。(5)根据课程课时数多少可分大中小微型课程。(6)根据课程内容分理论课程和实践性课程。(7)根据课程是否有明确的计划和目的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高校课程体系建构的理念:(1)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2)以培养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为重点(3)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高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的基本特征:(1)开放性特征(2)灵活性特征(3)整体性特征(4)可测性特征

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教学计划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课程及其主要的教学形式和学时(学分)的分学期分配。

学分制教学计划的整个课程体系有:普通教育,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三大板块构成。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编制教学大纲的原则:(1)明确的目的性(2)前沿性(3)理想性(4)启迪性(5)教学适用性

课程建设的意义:(1)建立各门课程的规范(2)从整体上认识课程建设与其他工作的相互关系(3)推动教学管理制度化(4)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建立合理、是单个教学质量标准。

课程建设应该遵循的基本策略:(1)按照科学体系结构,完善课程内容(2)把握科学机制,加强大学课程与生产技术的联系(3)确立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并举,必修课和选修课结合的课程模式。课程建设的要求:(1)教学大纲要富有特色(2)教材要适应所处时代发展的需要(3)教学资料要完整(4)考核手段要科学(5)有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6)拥有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设施。高校课程改革的趋势:(1)课程内容的综合化(2)课程设置和实施的多样化(3)课程性质的职业化(4)课程方向的人文化 第十章 高等学校教学的组织与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含义:简称教学形式,就是根据教学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从时间、空间、人员组合等方面考虑安排的教学活动的形式。

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

个别教学含义: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传授与指导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我国古代的私塾、书院采用这种形式。

班级授课制含义:又称班级教学制,是将学生按照一定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按照课程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是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大教学论”中作了理论上的系统阐述,我国是在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开始的,1905年在我国各级学校中普遍推行。班级授课制的优势:(1)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2)有利于全体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3)能保证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学效率较高

班级授课制的不足:(1)学生动手机会少,容易使理论与实践脱节(2)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难以处理

高校的教学活动环节:课堂教学;实验课的教学;实习;科研;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备课的意义:(1)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预见性(2)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3)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

备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三备一写,一备内容,二备学生,三备教法,一写拟定计划。(1)一备研究内容:课程标准—研究;教科书—钻研:细读把握,脉络和体系,精读吃透,作用意图;教材参考。

(2)二备学生:了解学生先决条件和预备状态;了解学生对目标状态有所涉猎;了解学生对新目标的情感;了解学生对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

(3)三备教法:内容:组织教材,确定课的结构,精选教学方法,注重学法及作业方法指导,学校提供的设备条件。要求:科学,灵活,艺术,创新。

(4)一写拟定计划:学期(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课题)教学进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难重点,教学进程,板书设计,习题及答案,教学后记。

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一节好课的标准:(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恰当(4)组织严密、紧凑(5)积极性高 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的目的:(1)巩固和加

强学生所学的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知识(2)使

学生受到工作研究能力的综合训练(3)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严谨科学的研究和工作作风。教师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与毕业论文的原则:(1)教育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因材施教原则。

教学方法的含义: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它包括教师的教法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学法。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方法也必然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学方法发展的特点:(1)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2)加强学习方法研究(3)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4)教学方法的模式化。教学模式含义: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在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和方式。

教学模式的特点:完整性;操作性;个性;简约性;发展性。

启发式教学含义: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采用多种方法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高校采用的教学方法分类:(1)第一类是教师和学生主要运用语言来传授、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2)第二类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实验实习法、演示法、参观法。(3)第三类是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自学指导法、练习法。

讲授法定义:是教师节口头语言,系统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等方式,也称课堂讲授法。讲授法的基本要求:(1)教师要了解学生,是传授的只是适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兴趣(2)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主要是熟悉教学内容,理清讲课的思路(3)教师板书要能够引导学生掌握重点,便于学生记笔记和进行复习(4)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技巧(5)教学手段的选取与使用应根据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合理使用。

讨论法定义:是指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明辨是非或获得新的结论为目的,围绕一定的问题,激发思维,各抒己见已取得共识和交流,分享不同见解的教学方法。讨论法的基本要求:(1)为避免讨论的无计划性,教师要在课前认真钻研讨论题目,制定一定的规则(2)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开展讨论,使学生能够各抒己见(3)控制讨论的进程,分配讨论的时间(4)及时的总结,指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调查法定义:是调查者有目的有意识的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搜集有关事实资料,并由此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的一种方法。调查的要求:(1)调查准备工作:拟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对象及范围(2)调查的实施:按照调查方案的设计,做好调查资料的收集工作、外部协调工作和材料的整理工作(3)调查总结:得出结论并写出调查报告。教学评价含义:是指一定的评价主体按照教学质量标准对教学活动在条件、过程和结果等方面所做的价值判断。教学评价的类型:(1)定位性评价(判定学生的前期准备)(2)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进程中)(3)诊断性评价(4)个体内差异评价。教学评价的意义:(1)有助于定位教学起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2)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做出恰当教学对策(3)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得失,改进教学(4)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改善学习(5)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当代教学评价的特征:(1)评价范围的广泛性(2)评价主体的多元性(3)评价方法的多样性(4)评价功能的多重性。

第十一章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作用:(1)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2)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3)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4)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5)科研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6)科研是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高等学校科研应遵循的原则:(1)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2)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关系的原则(3)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4)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5)支持青年研究人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及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6)增强高校科研活力的民族性和动态性的原则 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途径:(1)结合日常的教学活动进行科研指导(2)结合学生的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科研指导(选择)高校教育科学研究的内容:(1)研究教学内容(2)研究教学方法(选择)教育科研方法论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2)注意理论的层次性(3)加强综合研究(选择)第十二章 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遵循的规律:(1)大学生思想发展规律(2)高等教育规律(3)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1)教育者对大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2)促进学生思想矛盾运动和转化的过程(3)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断运动、发展、深化的过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2)疏导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统一要求与个性化结合的原则

教职员工的“三育人”所谓三育人就是要求教师要教书育人,干部要管理育人,后勤职工要服务育人

第十三章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及指导 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重要作用:(1)了解国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培养艰苦创业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3)锻炼能力,增长才干(4)了解社会,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原则:(1)坚持教育效益为主,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坚固的原则(2)系统规划、分层进行的原则(3)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原则(4)因地制宜勤俭节约的原则(5)讲求实效的原则

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所面临问题与对策:(1)大学生社会实践受到新的社会因素的制约(2)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实践主体—学生自身因素的制约(3)大学生社会实践受到高校自身条件的影响(4)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缺乏有效的调控机制(综合运用题)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对策性思考:(1)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全社会对社会实践活动意义的认识(2)精心组织,努力消除影响社会实践活动效果的消极因素(3)加强制度建设,努力使社会实践活动科学化、制度化(4)丰富实践内容,加强基地建设,努力推进社会实践科学化。

下载高等教育学 案例(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等教育学 案例(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等教育学

    作为新教师,你认为你面临的挑战与困惑有哪些?你将如何面对和克服这些挑战与困惑?在克服这些挑战与困惑的过程中,你希望能获得哪些方面的帮助与支持?新高校教师在参加工作初期最大......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1 高等教育的内涵: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一种专业教育,即按专业类别培养人才的活动,是学术性与职业性教育的有机结合的教育。 2 高等教育学研究对象......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题在P19) *1.论述高等教育的内涵与特征。P5~6 *2. 论述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P7~9 *3.论述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P9~11 *4.论述高等教育文化的关系。P......

    《高等教育学》选择题和案例分析

    《高等教育学》 一、单选题 1、高等教育作为构成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与整个社会大系统及其他子系统存在着内在的本质联系,这种本质联系表述为( d. )。 d.高等教育受一定社......

    《高等教育学》案例分析练习题(5篇)

    《高等教育学》案例分析练习题 “你希望从老师身上学到什么东西?" 案例一 :(资料来源:http://www.zju.edu.cn/zdxw) 近日,浙江大学学生会在网站上公布了教师和学生调查问卷的统......

    高等教育学考试案例分析[范文]

    四、案例分析题。 1.张某获得过高校教师资格证书,曾经是一位在专业上有才华的大学教师,但他平时做事较马虎。有一次他做加热试验遇上停电,直到下班电还没来,张某离开实验室时忘......

    《高等教育学》案例分析练习题[合集]

    《高等教育学》案例分析练习题 案例1:“你希望从老师身上学到什么东西?"近日,浙江大学学生会在网站上公布了教师和学生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在学生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在“你......

    高等教育学问题

    第六章 1 高等学校的教学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和【】共同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设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让学生进行【】的【】和【】活动过程。 2 高等学校的教学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