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判断题

时间:2019-05-12 06:17: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等教育学-判断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等教育学-判断题》。

第一篇:高等教育学-判断题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学者创办的各类学术机构被认为是大学(university)。错 真正的大学(university)起源于西欧的中世纪大学。对 我国国家教委启动的“211工程”意指面向21世纪,在全国重点建设100所大学。对 4 德国和法国属于集中型高等教育体制。错 多科性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划分依据的是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错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19世纪以来美国大学对世界高等教育的贡献,它已经成为各国高校普遍遵循的原则。错 教师职业属于专门职业范围。对 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在于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它的普遍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门化教育的缺陷。对 大学生已成年,其社会认知、情感及自我意识,都已成熟,因此,大学生的成长已基本定型。错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唯一依据。错 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在于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它的普遍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门化教育的缺陷。对 12 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注意课程的横向结构,也应注意到课程的纵向结构。对 13 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主张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使课程与社会生活有机联系。对 14 案例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某些教学论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以便澄清问题、培养思辨和交流能力的教学方法。错 15 高校教学内容的职业性不仅体现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还体现在创造新的职业上。对 16 科学研究成为高等学校职能之一始于12世纪。错 17 教育行动研究是立足本校收集、分析和报告事实性数据及信息的自我反思型研究。错 18 在签订教师工作合同的过程中,应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信的原则。对 19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学校定位的核心,也是制定战略规划的关键。错 20 高校的组织结构是指高校系统内各组成部分及其配合关系。对 21 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是我国首部高等教育法。对 22 北京大学的诞生标志着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错 1901年,书院被统一改为学堂,古代书院制度的终结标志着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衰落。对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构成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对 25 大学的科研职能源自美国哈佛大学。错 教师专业发展主要表现为知识、情感和行为三方面的日趋成熟。()。对 大学生权益就是取得高等学校学籍的在校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以作为的方式,以及要求他人做出一定行为的方式实现一定利益的许可和保障。错 28 现代教育观以人为本,以人的个性全面自由发展为宗旨,坚持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使学生从静听、受动变为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自觉自律的活动主体。对 高校培养目标是一成不变的。错 改变人文教育落后状况的主要措施是使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错 31 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时,应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对

案例教学大多是结合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习等教学方法进行的。对 33 高校师生在教学关系上具有绝对独立性 错

教育研究是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知活动。对

高校科研经费属于消费性支出。错 36 高校组织的本质特征是其学术性。对

高校战略管理在本质上是对高校发展方向及未来环境适应性的把握。对 38 教师职务聘任制的核心是按需设岗、择优聘用和合同管理。对

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等大学的前身是我国最早的一批近现代大学。对 40 国际性是中世纪大学的特征之一。对

中世纪大学主要培养官吏、牧师、法官和医生等。对

对大学教师而言,沟通能力处于基础地位,制约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服务工作。对 43 一个专业首要的社会目的就是服务。对

大学生既是特定机构的群体,又是受教育者。对

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价值引导与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对 46 教学重点即学生常常容易误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错

讲授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某些教学论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以便澄清问题、培养思辨和交流能力的教学方法。错

把大学比喻为象牙塔,反映了高等学校关注社会需要、主动服务社会的价值追求。错 49 院校研究即校本研究,是高等院校立足本校服务本校对院校自身的研究。对 50 高校的战略实施比战略规划更重要。对

高校组织的二元结构特征决定了其管理的相对简易性。错 52 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源自德国的柏林大学。错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是学习、实践和反思。对 54 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人才类型。错

高校培养目标的现实依据是社会需求与人的发展需求的统一。对 56 高校实施教育活动,只要实施“五育”中的几个方面就可以了。错 57 导入新课的目的是顺畅地拓展教学通道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对 58 实验教学法具有费时、费钱、效率比较低的缺点。对

外适质量观认为教育质量是学生个体的认知、情感、兴趣等个性发展程度的反映。错 60 质的研究倡导“教师即研究者”,目的是使教师从“教书匠”走向“教育家”。错 61 高校成为“社会的服务站”,体现了高校致力于推广成果的科学研究职能。错 62 高校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高水平的教师和高质量的毕业生。对 63 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是我国古代书院的办学特色之一。对

大学生权益就是以其学生的身份且主要依据教育法律规范的规定所赋予的权益。错 65 通识教育就是宽口径教育。错 66 教学计划越具体越好。错

讲授法是一种比较经济、效率较高的教学方法。对

高等学校高深文化和高深学问的性质决定了高校教师是研究者或学者。对

费希特鲜明地提出了举办高等教育要遵循“学术自由”和“教研结合”的原则 对 70 高校组织的松散结构特征表明高校并非严格的科层化组织。对 71 教师是大学最宝贵的资源,教师质量是大学生活的根本。对 72 高等教育是以培养各种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对 73 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错 74 “向师性”是指教师支配学生的一种倾向。错

教育方针是高校最高层次的培养目标,是一种反映一定时期社会价值观念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育人标准。错 76 作为一种课程思潮,永恒主义课程观忽视了科技发展综合性的一面,坚持课程内容狭窄的专门化。错

科学主义课程观提倡螺旋式课程组织及发现法教学。错

高校教学内容的前沿性是指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学科最新的科研成就,各种流派和学术观点以及学科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对

科学研究是从已知探索未知从而获得新知的过程。对 80 高校组织的目标特征是分散性。错

教育史学家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的大学起源于商朝的“右学”。对

教师专业曾是13世纪的中世纪大学令人尊敬的四个传统专业之一。对 83 研究能力是大学教师的基本能力。错

“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我国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六艺”教育。对 85 教学大纲是高校课程的总体规划。错 86 教学质量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首要目标。对 87 学术即科研,科学研究就是教育研究。错

事业激励法是高校管理中用得最多的基本激励手段。错 89 绩效考评具体可分为“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学者创办的各类学术机构被认为是大学(university)。错

教育目的就是教育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错

强调素质教育意味着淡化知识教学。错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对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并不适合高校课程领域。错

加强高校教学管理就是增强质量管理意识。错

高校科研组织结构是由行政主导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二元结构。错 96 在开放的环境中长大的当代大学生,思想十分活跃,他们一反传统的封闭观念和单一的思维模式,面向社会,面向世界,表现出对新事物的兴趣、极强的接纳能力和灵活性。对 97 大众高等教育排斥精英高等教育。错

开展科学研究已成为一所高校发展和成熟的标志。对 99 文献的检索过程也是权衡选题价值的过程。对 100 中世纪大学没有自治权。错

传统教育观认为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是被管理的对象。错 102 《教师法》规定: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对 103 课程方向的人文化的要求,反映在课堂上则表现为重新强调大学的普通教育,特别强调旨在培养完全人格的人文学科、艺术和社会科学及哲学的课程内容。对 104 “大学科技园”的问世标志着大学基础科学研究有了新的发展模式。错 105 办学定位是高等学校战略管理的首要问题。对 106 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现代第一所大学(university)。错

任何类型、任何层次的大学都有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对 108 教学目标应具体到足以依据它来选择课程和教育教学活动。对 109 高校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中,直线式课程优于螺旋式课程。错

教学的艺术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基础,而教学的科学性应通过艺术性来体现。对 111 在高校,教学与科研存在严重冲突,无法相容。错 112 科研成果管理的重点是科研成果的转化。错 113 高等教育就是由大学(university)提供的教育。错

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是高等教育民主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对 115 我国高校管理变革中出现了“去行政化”的改革动向。对

高校教师与医师、律师一样都是专业人员,但不具有专业必备的基本属性。错 117 高校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是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

校园精神即每一个学生生活于其中的学校内特定的风气和氛围,是富有渗透性的一种教育因素。对

高校教师的培养应力求做到时效性、层次性和超前性。对

学年制对教学过程的环节管理得较少,学生考试合格即可获得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要求即可毕业。错

高校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对 122 我国需要继续培育和完善高等教育市场。对 123 化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在于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它的普遍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门化教育的缺陷。对 124 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对 125 在我国最早提倡“学分制”的是胡适。错

教学计划的编制一般应经历目标的确立与表述、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三个程序。对

课程就是指教学科目。错

实施高校科研组织的管理,关键在于明确等级和各级负责的范围,明确隶属关系。错 129 科学定编定岗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和实施教师聘任制的前提。对 130 依照国际标准,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处于大众化发展阶段。对 131 高等教育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无关。错

高校教师具有忠诚于所在单位和忠诚于自己的学科或专业的双重忠诚的特点。对 133 真正的大学(university)起源于我国汉代的太学。错 134 代教育观以人为本,以人的个性全面自由发展为宗旨,坚持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使学生从静听、受动变为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自觉自律的活动主体。对 135 钻研教材即钻研教科书。错

国家精品课程是教学改革的标志性成果,体现了宽、厚、精、新的原则。对 137 高校与普通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区别是高校实施的是专业教育。对 138 院校研究和行动研究都属于应用研究。对

第二篇:教育学---判断题

教育学-判断

1.“大学科技园”的问世标志着大学基础科学研究有了新的发展模式。错 2.“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我国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六艺”教育。对 3.“向师性”是指教师支配学生的一种倾向。错

4.《教师法》规定: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对 5.1901年,书院被统一改为学堂,古代书院制度的终结标志着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衰落。对 6.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是我国首部高等教育法。对

7.案例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某些教学论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以便澄清问题培养思辨和交流能力的教学方法。错

8.案例教学大多是结合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习等教学方法进行的。对

9.把大学比喻为象牙塔,反映了高等学校关注社会需要主动服务社会的价值追求。错 10.办学定位是高等学校战略管理的首要问题。对 11.北京大学的诞生标志着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错

12.传统教育观认为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是被管理的对象。错 1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是学习实践和反思。对 14.大学的科研职能源自美国哈佛大学。错 15.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源自德国的柏林大学。错 16.大学生既是特定机构的群体,又是受教育者。对

17.大学生权益就是取得高等学校学籍的在校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以作为的方式,以及要求他人做出一定行为的方式实现一定利益的许可和保障。错

18.大学生权益就是以其学生的身份且主要依据教育法律规范的规定所赋予的权益。错 19.大学生已成年,其社会认知情感及自我意识,都已成熟,因此,大学生的成长已基本定型。错 20.大众高等教育排斥精英高等教育。错

21.导入新课的目的是顺畅地拓展教学通道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对 22.德国和法国属于集中型高等教育体制。错

23.对大学教师而言,沟通能力处于基础地位,制约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服务工作。对 24.多科性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划分依据的是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错

25.费希特鲜明地提出了举办高等教育要遵循“学术自由”和“教研结合”的原则对 改变人文教育落后状况的主要措施是使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错

26.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主张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使课程与社会生活有机联系。对 27.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是高等教育民主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对 28.高等教育就是由大学(university)提供的教育。错 29.高等教育是以培养各种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对 30.高等教育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无关。错

31.高等学校高深文化和高深学问的性质决定了高校教师是研究者或学者。对 32.高校成为“社会的服务站”,体现了高校致力于推广成果的科学研究职能。错 33.高校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高水平的教师和高质量的毕业生。对 34.高校的战略实施比战略规划更重要。对

35.高校的组织结构是指高校系统内各组成部分及其配合关系。对 36.高校教师的培养应力求做到时效性层次性和超前性。对

37.高校教师具有忠诚于所在单位和忠诚于自己的学科或专业的双重忠诚的特点。对 38.高校教师与医师律师一样都是专业人员,但不具有专业必备的基本属性。错

39.高校教学内容的前沿性是指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学科最新的科研成就,各种流派和学术观点以及学科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对

40.高校教学内容的职业性不仅体现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还体现在创造新的职业上。对 41.高校科研经费属于消费性支出。错

42.高校科研组织结构是由行政主导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二元结构。错 43.高校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中,直线式课程优于螺旋式课程。错 44.高校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是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

45.高校培养目标的现实依据是社会需求与人的发展需求的统一。对 46.高校培养目标是一成不变的。错

47.高校师生在教学关系上具有绝对独立性。错

48.高校实施教育活动,只要实施“五育”中的几个方面就可以了。错 49.高校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对

50.高校与普通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区别是高校实施的是专业教育。对 51.高校战略管理在本质上是对高校发展方向及未来环境适应性的把握。对 52.高校组织的本质特征是其学术性。对

53.高校组织的二元结构特征决定了其管理的相对简易性。错 54.高校组织的目标特征是分散性。错

55.高校组织的松散结构特征表明高校并非严格的科层化组织。对

56.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学者创办的各类学术机构被认为是大学(university)。错 57.国际性是中世纪大学的特征之一。对

58.绩效考评具体可分为“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 59.加强高校教学管理就是增强质量管理意识。错 60.讲授法是一种比较经济效率较高的教学方法。对

61.讲授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某些教学论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以便澄清问题培养思辨和交流能力的教学方法。错

62.教师是大学最宝贵的资源,教师质量是大学生活的根本。对 63.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时,应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对 64.教师职务聘任制的核心是按需设岗择优聘用和合同管理。对 65.教师职业属于专门职业范围。对

66.教师专业发展主要表现为知识情感和行为三方面的日趋成熟。()。对 67.教师专业曾是13世纪的中世纪大学令人尊敬的四个传统专业之一。对 68.教学大纲是高校课程的总体规划。错

69.教学的艺术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基础,而教学的科学性应通过艺术性来体现。对

70.教学计划的编制一般应经历目标的确立与表述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三个程序。对 71.教学计划越具体越好。错

72.教学目标应具体到足以依据它来选择课程和教育教学活动。对

73.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19世纪以来美国大学对世界高等教育的贡献,它已经成为各国高校普遍遵循的原则。错

74.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是我国古代书院的办学特色之一。对 75.教学质量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首要目标。对

76.教学重点即学生常常容易误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错 77.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价值引导与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对

78.教育方针是高校最高层次的培养目标,是一种反映一定时期社会价值观念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育人标准。错

79.教育目的就是教育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错 80.教育史学家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的大学起源于商朝的“右学”。对

81.教育行动研究是立足本校收集分析和报告事实性数据及信息的自我反思型研究。错

82.教育研究是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知活动。对 83.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构成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对

84.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对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并不适合高校课程领域。错 85.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现代第一所大学(university)。错 86.开展科学研究已成为一所高校发展和成熟的标志。对

87.科学定编定岗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和实施教师聘任制的前提。对 88.科学研究成为高等学校职能之一始于12世纪。错 89.科学研究是从已知探索未知从而获得新知的过程。对 90.科学主义课程观提倡螺旋式课程组织及发现法教学。错 91.科研成果管理的重点是科研成果的转化。错

92.课程方向的人文化的要求,反映在课堂上则表现为重新强调大学的普通教育,特别强调旨在培养完全人格的人文学科艺术和社会科学及哲学的课程内容。对 93.课程就是指教学科目。错

9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唯一依据。错 95.强调素质教育意味着淡化知识教学。错

96.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学校定位的核心,也是制定战略规划的关键。错 97.任何类型任何层次的大学都有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对 98.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错

99.实施高校科研组织的管理,关键在于明确等级和各级负责的范围,明确隶属关系。错 100.实验教学法具有费时费钱效率比较低的缺点。对 101.事业激励法是高校管理中用得最多的基本激励手段。错

102.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等大学的前身是我国最早的一批近现代大学。对 103.通识教育就是宽口径教育。错

104.外适质量观认为教育质量是学生个体的认知情感兴趣等个性发展程度的反映。错

105.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在于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它的普遍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门化教育的缺陷。对 106.文献的检索过程也是权衡选题价值的过程。对 107.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对 108.我国高校管理变革中出现了“去行政化”的改革动向。对

109.我国国家教委启动的“211工程”意指面向21世纪,在全国重点建设100所大学。对 110.我国需要继续培育和完善高等教育市场。对

111.现代教育观以人为本,以人的个性全面自由发展为宗旨,坚持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使学生从静听受动变为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自觉自律的活动主体。对

112.校园精神即每一个学生生活于其中的学校内特定的风气和氛围,是富有渗透性的一种教育因素。对 113.学年制对教学过程的环节管理得较少,学生考试合格即可获得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要求即可毕业。错 114.学术即科研,科学研究就是教育研究。错

115.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人才类型。错 116.研究能力是大学教师的基本能力。错 117.一个专业首要的社会目的就是服务。对

118.依照国际标准,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处于大众化发展阶段。对 119.院校研究和行动研究都属于应用研究。对

120.院校研究即校本研究,是高等院校立足本校服务本校对院校自身的研究。对 121.在高校,教学与科研存在严重冲突,无法相容。错

122.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注意课程的横向结构,也应注意到课程的纵向结构。对

123.在开放的环境中长大的当代大学生,思想十分活跃,他们一反传统的封闭观念和单一的思维模式,面向社会,面向世界,表现出对新事物的兴趣极强的接纳能力和灵活性。对 124.在签订教师工作合同的过程中,应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信的原则。对 125.在我国最早提倡“学分制”的是胡适。错

126.真正的大学(university)起源于西欧的中世纪大学。对

127.质的研究倡导“教师即研究者”,目的是使教师从“教书匠”走向“教育家”。错 128.中世纪大学没有自治权。错

129.中世纪大学主要培养官吏牧师法官和医生等。对

130.作为一种课程思潮,永恒主义课程观忽视了科技发展综合性的一面,坚持课程内容狭窄的专门化。错

第三篇:教育学判断题

教育学判断题

1.动物能哺育幼仔,因此在高等动物之间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2.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3.形成技能、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

4.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

5.读书法就是学生自己独立地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1、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错)

2.马戏团中的狗,在训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错)

3.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对)

4.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错)

5.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错)

请在答题卷相应的框内,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21、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2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与生产实践相分离和对立的特点。√

23.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赫尔巴特和夸美纽斯。×

24、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25、生产力对教育起决定作用。√

26.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2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了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赫尔巴特的《大教学论》。×

28.教学大纲是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

29.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课程设置问题。√

30.教师劳动的个体性主要是由劳动对象是活生生的个体的特点所决定的。×

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答案√P43

剩余价值学说是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基础()答案×P65

创新能力是一种精神状态()答案√P70

教学就是传授知识()答案×

全面性原则就是要求班主任事必躬行,面面俱到。()答案×

第四篇: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的内涵: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一种专业教育,即按专业类别培养人才的活动,是学术性与职业性教育的有机结合的教育。高等教育学研究对象:研究高等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现象,研究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研究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高等教育学要研究的基本规律:

1)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

2)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规律; 3)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协调发展规律。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从一般性来说,高等教育学是一门教育科学;从特殊性来说,其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5 高等教育的体制结构:

1)按办学主体、所有权和经费来源:公立高等院校、民办高等院校和公立民办二元制的高等院校;

2)按行政管理隶属关系: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央其他部委直属高校、省级政府部门所属高校和中心城市所属高校。

形式结构:按学制: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层次结构:专科、本科、研究生。6 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

1)促进个人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功能; 2)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功能; 3)促进个人改变社会地位的功能。7 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 政治功能:

1)使受教育者政治化;

2)培养政治领袖及专门政治、法律人才; 3)促进政治的民族化。经济功能:

1)高等教育担负着劳动力再生产的任务,为生产发展提供专门人才的支持; 2)作为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和途径,高等教育比基础教育更重要更直接; 3)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文化功能:

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高等教育结构的制约因素:社会经济、产业、技术结构的基础作用;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的根本制约;区域经济、区域文化的客观影响。高等学校的只能: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社会服务。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一切教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指针。11 教育目的: 反映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高等教育目的:是教育目的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具体落实,它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13 高等教育目的的性质: 1)是一种教育理想,具有主观性; 2)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具有客观性。14 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 1)具有导向作用; 2)调控作用; 3)评价作用; 4)激励作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 1)旧式分工和私有制使人的发展片面化;

2)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大工业生产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3)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必要条件。16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内涵:

1)第一层次是指人的心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可以通过智育、德育和美育等不同渠道来促进个体心理素质的和谐、全面发展以造出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个性; 2)第二层是指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3)第三层次是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全面发展,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具体地、历史地把握人的全面和谐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高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社会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即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该观点强调人是社会产物,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的人。这种高教目的观所关心的是个体社会化,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政治品质的发展。(孔子、柏拉图等)

个人本位论: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即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的个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该观点所关心的是个人价值,即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健全人格形成和个体生活幸福。(老子、蔡元培、梁启超、卢梭、斯宾塞、罗伯特·赫钦斯等)通才教育:通常指学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又称为通识教育或博雅教育。

特征:1)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2)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专才教育:是以培养在某一学科领域有很深造诣、有特殊技能的人才为目的的教育。

特征:1)人才主要是通过分科进行培养,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2)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偏重应用;3)比较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的需要。

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区别在于两种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育目的具有不同的特征;联系在于两者具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尤其在学科发展既要高度分化又要高度综合的今天更是如此。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制约因素及现实选择: 因素:

1)科学技术发展的程度; 2)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政治和思想文化状况;

4)社会人才选拔制度、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程度和制度选择等。现实选择:必须走两者相结合的道路。1)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

2)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的形成需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高度结合; 3)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由现有国情决定的。英才教育:受教育人数小于15%,在于培养治国的精英。

大众教育:人数在15%-50%,除了培养未来的国家管理者外,主要培养国家所需的各行各业的建设者。

普及高等教育:大于50%。正确认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

1)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和发展目标相适应的要求与体现;是推进高等教育民主化进程的需要。

2)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发展速度要适当;要以内涵为主来提高规模效益;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发展终身教育,促进高等教育多样化。

3)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结果应是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并重:是当今世界各国高教发展的普遍趋势;是由它们各自的特点决定的;是符合我国实际的选择。教学工作、科研训练、社会实践三个方面的活动构成了高等学校德育、智育、体育工作的基本的实施途径。24 高校教师的作用:

1)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 2)是科技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实现者; 3)是知识、技术应用的重要参与者; 4)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直接推动者。25 高等学校教师劳动的特点:

1)共同特点:无私性、示范性、迟效性和长效性;

2)特殊性:劳动的专业性、劳动对象的高层次性、劳动的时空延续性。26 高等学校教师的任务: 1)教书育人; 2)科学研究; 3)服务社会。高等学校教师的个体素质要求: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2)扎实的知识和广博的文化修养; 3)懂得教育科学,掌握教育规律; 4)精湛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遵循教师成长规律:

1)高校教师成长适应时代变化和社会转型的规律; 2)高校教师成长适应高等教育变化发展的规律;

3)高校教师成长应符合成长的阶段性和个性的差异性。29 提高高校教师个体素质的原则:

1)组织培养和自我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2)选拔、培养和使用相统一的原则; 3)提倡奉献和给予回报相统一的原则。30 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原则: 1)相对稳定和绝对流动相结合的原则; 2)规范控制与搞活教师资源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3)增加数量和提高质量相统一的原则。31 如何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

1)加大政府的政策体制保障力度; 2)完善教师培训机构;

3)加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训练; 4)建立健全教师资格制度; 5)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制度。32 大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 1)敏锐的时代精神感受能力;

2)以群体方式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3)要求民主和改革的呼声强烈; 4)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

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1)高校师生间的教育关系:是高校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建立的一种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2)高校师生间的人格关系:是指高校学生虽然是尚未成熟的一代,但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其与高校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3)高校师生间的心理关系:主要包括认知关系和情感关系。4)高校师生间的道德关系。

5)高校师生间的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定的相互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34 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

1)高校师生在教育关系层面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2)高校师生人格和心理关系建立在平等和民主的基础上; 3)高校师生情感关系具有互动性。35 当前高校师生关系中的不良方面: 1)师生关系工作化;

2)师生相互信任程度降低; 3)师生的交往伦理倾斜。36 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 1)师生交往要以平等为基础;

2)加强理解和沟通,拓展双方交往渠道; 3)重新审视教师的权威; 4)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专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某种职业的劳动特点和职业特征。狭义是指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础单位。38 专业构成要素: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育主体。

专业培养目标是指各专业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科特点而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才应达到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规格的特殊要求。

专业特色是指所办专业的优长之处、特殊之点。41 专业划分所要遵循的原则: 1)以学科为基础的原则; 2)职业适应性原则; 3)独特性原则; 4)层次性原则; 42 专业设置的原则:

1)宏观上,必须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专业点的设置必须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的承载能力和人才需求。

2)微观上,符合专业划分的原则;有比较可靠的人才需求预测,毕业生有比较稳定的去向;具有比较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课程体系;具有一定的规模效益或潜在的社会效应;具有必要的师资力量和基本的办学设施、办学环境。43 专业内涵建设包括: 1)专业培养目标建设;

2)专业课程体系、内容、方法建设; 3)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4)专业设施建设; 5)专业管理的建设。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种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广义是指为实现高教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而设计的教学科目、结构及其进程和结果,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计的一切条件和一切活动的总和。45 构建良好的课程结构要处理好哪几种比例关系:

1)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跨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 2)理论性课程与操作性课程之间的关系; 3)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 4)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之间的关系。46 大学教材的基本特点: 1)共识性和探索性的统一; 2)学科性和职业性的统一; 3)体系性和协调性的统一; 4)逻辑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5)学术性和可读性的统一。

高等学校教学: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设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让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发展智力和体魄,树立科学世界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形成良好个性品格的专业性、探索性、过渡性的高层次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

高等学校教学的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管理。49 高等学校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 2)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50 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

1)提高文化素养,促进理论深化,改善知识结构; 2)提高智力体质,培养实际能力,增长创新才能; 3)培养科学观念,陶冶品德和美感,促进个性发展。51 高等学校教学原则及其制定的依据: 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教学要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并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在实际中运用知识的能力。

3)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原则; 4)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5)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原则; 6)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依据:

1)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规律; 2)社会的需要和教育的目标; 3)高等学校的特点; 4)先进的教学经验。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

1)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逐渐增强; 2)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逐步增强;

3)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加,具有很强的过渡性; 4)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学科发展、职业要求紧密结合,体现了很强的专业性。

高等学校的教学环节:激发学习动机、感知教学材料、理解教学材料、巩固知识经验、运用知识经验、教学效果测评。

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实验课教学、社会实践教学、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

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点: 1)信息由师生共同控制;

2)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逐步增强; 3)科研方法的训练逐步增加; 4)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56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内容: 1)教学工作的计划管理;

2)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 3)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查管理; 4)教学质量管理。

高等学校教学评价的构成要素:评价目的、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的标准、评价方式方法。

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内容:基本素质、教学状态、科学研究、工作业绩、特色项目或特殊贡献。

高等学校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方式:平时检查、学期或学年总结性的考查与考试、毕业设计的审查和毕业论文的答辩。

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基本要求:客观、公正、科学、统一。61 高等学校科研的意义:

1)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2)是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 3)是发展学科的坚实基础;

4)是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条件。62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任务:

1)承担国家重大的科学技术研究课题;

2)承担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的研究重任; 3)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的有机结合; 4)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63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

1)齐全的学科门类为重大的综合性课题研究以及新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提供的条件; 2)高校人才集中、机构灵活、投资少,见效快;

3)高校科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

4)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发达的信息系统,使高校能快速掌握和集中各类有关科技发展动向和经济建设中科技需求方面的信息;

5)合理的高校科研布局,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64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 1)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性的原则;

2)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 3)研究组织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 4)不同层次的科研规模与组织方式相统一的原则; 5)自定选题与课题组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6)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主要内容:研究教学内容和研究教学方法。66 教育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1)理论联系实际;

2)注重理论研究的层次性; 3)加强综合研究。

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途径: 1)结合专业课的教学进行科研指导; 2)师生合作进行科研指导; 3)结合社会实践进行科研指导;

4)结合学生的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科研指导; 5)建立相应的优惠政策、奖励制度。

教育改革:是一种特定的教育价值取向与实现的过程,教育主体通过对传统和现实教育不同层面和程度的反思、改组、扬弃和超越,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的需要,促进教育向着合理和进步的方向的自我完善和社会变革的过程。

教育发展:是整个教育系统在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民主化的过程中,在总体上从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不断生成、变化和更新的过程。70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因:

1)经济因素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础动因:1经济发展状况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基础;2经济改革为高等教育与发展提供了可能——经济的多元化为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开辟了道路;经济结构的调整对人才规格提出了要求;经济改革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示范。

2)政治因素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直接原因:1政治体制对高等教育改与发展的决定作用——政治体制决定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政治体制决定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式(政治体制影响高等教育的投资方式;立法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政策引导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方向。

3)文化因素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催化动因:1传统文化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2文化差异导致教育政策的差异;3外来文化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71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1)高等教育国际化;

2)高等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思想的现代化;高等教育内容的现代化;高等教育方法的现代化);

3)高等教育多样化(体制多样化;类型多样化;标准多样化); 4)高等教育大众化; 5)高等教育终身化。

第五篇:高等教育学上传

高等教育学

一论述

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高等教育普及化 进入20世纪后期,大众化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而少数发达国家适龄青年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或超过了50%。

二、高等教育多样化1.高等院校的层次多样化2.高等院校的规模多样化3.教学组织的多样化4.教育资金来源的多样化5.学生成份的多样化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念现已被广泛地接受,并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方式运作:

1、建立跨国家、跨地区的国际组织开展合作。

2、建立国家间、地区间、不同国家高等院校间教学科研项目的国际合作及援助计划。

3、建立信息网把各个高等院校连接起来。

4、进一步推动学生和学者的国际交流。

四、高等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具有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的特点。

五、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元化 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多层析的概念,要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质量管和质量标准;树立发展的、多样化的质量观,就是我们确立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基本出发点。

中国古代没有近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却有发达的大学教育。西周的“五学之制”是中国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

太学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正式设立大学的开端,是中国高等教育由萌芽走向雏形的表征。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1.教育目的上凸现人伦教化2.教育体制上实行官私并存3.教育管理上注重名师掌权4.课程内容上突出儒学为尊5.教学方法上崇尚自学讨论

自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建立到1922年“壬戌学制”的颁布,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阶段。京师同文馆是近代中国政府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开始起步的标志。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完整意义上的大学,也是第一所由政府投资创办的国立大学,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

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对北大进行了全面改造。蔡元培改革北大的主要举措是实行大学自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学、五育并举、倚重研究。

壬戌学制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重大改革,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现代发展阶段。

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立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明确地把“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所谓大学理念,乃指人们观念上对大学的理性认识、思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系统的教育观念。

从其内涵构成上看,大学理念包括大学思想、大学信念、大学观念、大学精神、大学使命、大学目标等成份。其中,大学精神是大学理念的核心。

大学精神既是大学校园文化深层结构的内核,又是大学优良传统的浓缩或象征。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精髓和灵魂。

一般认为,最早系统而专门探讨大学理念的人是19世纪英国高等教育学家纽曼。纽曼的《大学理念》是专门论述大学理念的第一本系统学术著作。

1876年,霍普金斯大学宣告创立,这是美国第一所研究性大学。

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及其时代建构: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学术自由理念、大学自治理念、教授治校理念、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念。

1.学术自由理念 学术自由理念是最古老的大学理念。学术自由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研究自由;二是教育过程中的教学自由。学术自由是大学赖以存在的前提,学术自由的丧失就是大学精神的萎靡。要建构大学的学术自由理念,应当使社会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形成保护学术自由的良好社会氛围;应当使大学形成珍视学术自由、维护学术尊严的良好风尚;应当使教师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学术人格。

西方世界,最早的学术自由理念源于苏格拉底。

2.大学自治理念 大学自治理念是西方大学最具传统特色的理念。大学自治既是维护学术自由的手段,又是确保大学独立性的根本保障。大学自治包含丰富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制定大学自身的组织条例和管理规定的权利、支配大学经费的权利、自主招生权利、自主招聘教师的权利、自主设置专业和课程的权利等方面。要建构大学自治理念,应当强化自主办学的观念;应当正确处理大学自主与政府干预的关系;应当切实增强高校自身自主办学的能力;应当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自觉接受国家和社会的监督。

3.教授治校理念 教授治校理念是大学自治理念的逻辑延伸。教授治校理念是依靠教师办学观念的集中体现。教授治校理念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校长的任用、教师的聘任、人事的任免、学术的规划、课程的改革、学校的发展战略等,都应充分听取教授的合理化建议。要建构并实施教授治校理念,应当牢固树立依靠教师办学的观念;应当改革目前学术权利削弱、行政权力增长的陈旧习俗;应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打造名师。

最早确立教授治校理念的是1150年正式成立的巴黎大学。4.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念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是大学职能得以具体展现的基本途径,也是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理念具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大学教师必须在科研活动中理解学科内容及其精髓,以便有效地进行教学;二是科研活动本身具有引导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功能。建构并实施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大学理念,应当引导教师把科学研究有机的引入教学过程之;应当去除教学与研究相互割裂的习惯;应当引导教师在专业教学的基础上因人而异地进行科研活动;应当循序渐进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符合伦理规范与人性要求的教学与科研评价机制;应当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路径;应当立足于教师现实的职业生活,构建外部激励与内源发展相结合的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应当坚持制度规范与自由发展的统一。

我国首倡教学与科研相统一之现代大学理念的是蔡元培先生。高等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培养精英高级专门人才 最基本的层次。培养一般高级专门人才

总体上说,20世纪之前世界高等教育属于精英诉求的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现实问题:1.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向弱化了高等教育的精英教育2.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向导致了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3.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向忽视了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4.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向诱发了高等教育市场化观念

全球化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同时面临两项使命: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与合作。

当前,影响中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最突出的现实问题是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的关系问题。所谓教育目的,对教育过程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或素质的预期结果的规定。高等教育目的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核心问题。

高等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具体培养目标的总的规定。

所谓高等教育目的是指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何种高级专门人才的素质、规格和质量要求的预期规定。

高等教育目的的实践价值:1.高等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2.高等教育目的的调控作用3.高等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4.高等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所谓个人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就是主张高等教育应以个人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而制定教育目的、建构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理论。

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可以概括为: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2.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3.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促进人性的完善,而非造就公民

所谓社会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就是主张高等教育应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而制定教育目的、建构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理论。社会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可以概括为:1.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2.教育的目的除了促进社会发展而外,没有其他更高的目的3.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造就公民,而非培育人性 公允地说,我国高等教育目的观仍然是以社会本位论为主导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辩证综合观

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既都有自身的理论价值,又都有各自的理论局限。

用个人本位论取替社会本位论,或者用社会本位论贬低个人本位论,都是片面的二元论,都无助于制定正确的高等教育目的。

所谓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是指一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精神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为中心的具有人本主义情怀的教育目的观。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理论基础预制了其核心观点,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核心官邸那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追求永恒化的教育目的2.追求理想化的教育目的3.追求人性化的教育目的 所谓科学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是指以科学技术为中心,以功利主义为指向的关于高等教育目的的主张。由科学主义的这些理论基础出发,我们可以把科学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概括为三个主要方面:1.重视教育目的社会适应性2.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功利性3.重视学校的科学技术教育 所谓科学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是指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取向的高等教育目的观。科学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代表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

科学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具有其自身的基本精神或核心观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科学精神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基础2.人文精神是高等教育目的的价值指向

如果说科学教育旨在使人学会做事,那么,人文教育就旨在使人学会做人。全面发展趋向的教育目的观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趋势。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具有四个方面的内涵:1.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人的素质的完整的发展2.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人的素质的和谐的发展3.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人的素质的多方面的发展4.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人的自由的发展

任何统一化、模式化的所谓“全面发展”只能导致全面平庸。

不能把高等教育等同于职业训练,因为教育不仅传授知识,还孕育一个完整的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目得经历了从培养“劳动者”、培养“人才”、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公民”的转变过程。

培养人是高等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核心要旨。

高等教育的目的在本质上是培养“人”的教育,而非培养“人力”或某种工具的教育。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目的应当坚持的基本立场。高等教育应培养既具有专业素质又具有文化素质,既具有个人涵养又具有公民素养、既具有职业品质又具有道德品质的新型创造型人才。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应然追求:

一、高等教育目的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培养人视为高等教育活动的终极追。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目的,就应把学生看作是目的而非手段,把学生素质的提高视为高等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目的,就要把学生视为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人,把激发学生具体而多样的发展需求与潜力视为教育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剔除一切规约化、模式化的取向。

二、高等教育必须反对单纯的知识教育,加强智能的教育。高等教育是造就完整的人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成长与整全素养的全面教育,断非片面的专业教育,亦非狭隘的职业教育。

三、高等教育必须反对单纯的就业取向的目的观,树立全面发展的目的观。在中国,高等教育的过度职业化倾向,会使高等教育丧失应有的人文精神、超越精神,陷入急功近利的泥淖,从而使高等教育有以存在的价值和理想渐渐衰退。高等教育若不祛除文凭与就业之间的机械联系,其办学效益和吸引力就不会得以实质性改善。高等教育是给人以全面智慧援助与精神支持的教育,而非单纯的就业准备教育。总而言之,我国高等教育必须把培养人作为自身的最高目的,立足于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树立全面人才观,引导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多方面生动活泼发展、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和健全人格的一代新人。

高等教育的功能就是回答高等教育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所能够起到的作用。而高等学校的职能则是高等教育功能的具体体现。

高等教育对人所起的作用,也就是高等教育促进人的身心发展。高等教育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也就是高等教育要促进社会的发展。

目前教育民主化已成为全球教育系统演变的一个基本趋势,这一趋势包括了两个方面:教育平等与教育参与。

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今天常说的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就是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印证后的高等学校最有生命力的职能。

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指导建立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可学的职能。

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实践上,首先是在美国产生的。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一.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首先,培养专门人才是大学产生之日起就具有的职能,这一职能和高等学校本身的历史一样悠久。无论大学如何发展,这一职能永远不会消失。因此,培养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也是高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工作的中心,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培养专门人才这一使命来开展。其次,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是永恒的,但培养专门人才职能的内涵事发展变化的。二.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发展科学的职能体现在大学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大学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既是培养科学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也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主要源泉。其次,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水平。再次,科学研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1.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从广义上讲,都是为社会服务,但高等学校还不通过各种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2.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是社会的客观需要。3.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总之,现代高校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建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其中培养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进一步延伸。

所谓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之争,其实是专业教育的口径之争,是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之争。西方传统的大学教育的观念源于古希腊的人文教育。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高等教育发展的两种模式。

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时,属英才高等教育阶段。按照美国马丁·特罗的提法: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15%~50%时,属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由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过程大致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美国模式,主要依靠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另一种是日本模式,主要依靠私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1.发展速度要适度2.以内涵发展为主要提高规模效益3.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4.发展终身教育

科学教育包括四个方面: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思维教育、科学方法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一种人性教育,以个体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

人文教育也包括四个方面:人文知识教育、人文思维教育、人文方法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

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可以说19世纪中叶以前教育基本是人文教育或者说人文教育占主导地位。正确认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正确认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对高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世界高等教育的选择应该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

所谓整合,通俗的说,就是通过交融性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浑然一体的关系。因此,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整合,不是两者的简单调和,也不是教育的科学取向与人文取向的二元相加,而是它们在高层次上的结合。1.之所以要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是因为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各自有其合理的内核与现实价值,也各有其自身局限性。2.之所以能够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是因为科学与人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具有内在的关联,两者是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而这有整合的基础。首先,科学蕴含着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价值。其次,人文以科学为基础。3.科学与人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或缺,科学教育要以人文教育为指导,人文教育要以科学教育来奠基,二者相互依存。4.实现高等教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其一,强化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整合的教育观念。其二,建立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其三,教师是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实施者,因此,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于一体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言行中自然彰显的人文与科学精神。从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他先后经历了原始教育平等、教育特权、现代教育平等三个阶段。它的表现主要是:1.就学权力平等2.教育条件平等3.教育过程平等4.教育结果平等 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选择效率优先、兼顾平等:

学制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在于:1.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2.社会的政治制度3.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高等学校系统一般是指由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两大子系统构成。

综观世界各国普通高等学校学制系统,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

我国高等学校系统的三个基本层次:高等专科学校、大学或专门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是评价个人学术水平的一种尺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学术水平高低的一种标准。

现代学位制度主要起源于一些西欧的中世纪大学。美国大学目前实行准学士、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制。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最早建立与民国时期,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了《学位授予法》,这是中国现代学位制度的开端。

世界各国的招生制度为两种,即证书制和高考制。

招生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1.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2.高考制度的改革将从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原则出发,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考核的比重,逐渐建立更加灵活的为考生、家长和社会普遍接受的招生考试制度。3.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多样化,与此相适应的是我国公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形式更加灵活,成为终身教育的一环。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1.建立就业新机制,完善就业管理体制2.调整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实行学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3.拓宽到基层就业渠道,解决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阻碍4.取消不合理收费和限制,延长毕业生择业时间5.规范就业市场秩序,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进一步加强6.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结构体系。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是指不同要求和程度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主要表现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等。

高等教育科类结构是指不同学科领域的构成状态,一般以高等教育机构所授学位、文凭与证书的科类划分为准。

高等教育形式结构是指按学习形式的不同而划分出的不同类型和样式结构,一般情况下包括全日制高等教育与非全日制高等教育两类。

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有两种基本模式,一体化模式与多样化模式。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从本质上讲,体现了一个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以及高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

当前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划分为三种模式:1.中央集权性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以法国尤为典型。2.权力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又称分权制。美国是该模式的典型。3.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简称“结合型管理体制”。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运行机制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以政府干预为主的运作方式,以法国为代表。2.以社会力量为主的运作方式,以美国为代表。3.以高校自主办学为主的运作方式,以英国为代表。未来若干年内,我国高等教育领导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建立和完善“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为主”的体制

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趋势是:

1.为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要,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转换政府职能,实行高等教育管理权力的下放,扩大省级部门对属地高校的统筹权。

高等教育管理权力下放的关键是首先要转变政府的职能,实现中央政府由过去的统一集中管理,向以规划、立法、财政资助、评估、监督和信息服务等为手段的宏观调控过渡。今后,随着地方权力的扩大,地方将被允许在中央大的政策框架下,有针对性的制定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在目前阶段,扩大地方政府权力的基本方向,就是要淡化高校的单一隶属关系,改革条块分割的现行办学体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对属地高校的统筹作用。

2.建立起一个社会广泛参与办学的管理运行机制,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合理、健康发展。

社会的广泛参与是许多市场经济国家高等教育管理运行机制的一个主要特征。社会参与不仅是高等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需要,而且也是调动社会力量办学,减轻政府财政困难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首先,应实现政府高等教育决策活动的民主化。其次,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此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更新大学由国家办的观念,形成新的办学体制。3.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的活力,提高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政府高等教育宏观管理权力的下放,最终必须具体落实为办学者的权力,实现办学者权力和责任的统一。所谓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就是指高校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它在不受其他组织或个人非法干扰和阻碍的前提下,依法行使教育决策、教育活动组织的权利。

在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并使之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必须从政府管理、社会民主参与和高校自主办学三个维度来综合考虑,全面规划和设计。西方一些学者通将西方各国的高校权力结构划分为三种模式欧洲大陆模式、美国模式和英国模式。与行政权力相比,美国高校内由教授执掌的学术权力要显得脆弱的多。

高校的领导体制主要反映的是高等学校举办者、办学者二者间的权力和职责关系、党政和行政部门间关系以及高校行政管理系统和学术系统间关系等一些基本的关系范畴,它是高校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1989年至今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目前我国高校现行的领导体制,突出了以下特点:1.实行党委领导,明确了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的关系2.校长作为高校的最高行政长官3.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有效地克服了多年来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倾向

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增强教学的计划性、科学性,沟通教与学之间的联系,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原则:

1.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学术管理是指对高等教育中学术事物与活动的管理,它通过组织和协调全体教学、科研人员的学术行为,合理调配和使用各种教育资源,调动学术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学术水平,以实现高校的功能。2.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 3.权力与权威相结合的原则 4.分权与集权相统一的原则

5.教学管理与科研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6.统一管理与学术自由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教学计划管理是一种旨在通过对教学工作进行设计、筹划和安排以实现教学总目标的管理,也是高等学校的管理者对教学领域中全部工作进行设计、组织、指挥、监督、控制和创新的过程。

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通常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学制规定,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周数分配,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学识安排等。

一旦确立了高校课程管理的内容主要为课程编制,在具体管理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对课程的制定者、课程编制的内容及过程进行管理。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任务:高校科研服务于教学2.高校科研服务于人才培养3.高校科研服务于社会 高校科研管理内容主要包括计划管理、机构与队伍管理、经费管理、项目管理、档案管理等。

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的原则:1.公平合理原则2.形成特色原则3.协调性原则4.以人为本原则5.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原则

教育评价按平价基准分类:1.相对评价2.绝对评价3.个体内差异评价 教育评价按平价功能分类:1.诊断性评价2.形成性评价3.总结性评价

高等教育评价是根据高等教育的目的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高等教育工作中的活动、人员、管理和条件的状态和效绩,进行质和量的价值判断。

校内评价体系包括受教育者基于接受教育后的感受所作的评价,受教育者家长的评价和高等教育提供者进行的自我评价。

社会评价体系包括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有关部门。

高等学校的综合评估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合格评估;二是水平评估。

课程评估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教育目标、教学条件、教学实施过程及教学效果。

二填空选择

高等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的一门综合学科,它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对高等教育的特点可用“高”与“专”两个字来概括。相对于中等教育而言,它在层次上高,在性质上属于专业教育。

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具有学术性、专业性的特点。

1984年,潘懋元先生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确立。

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确定研究问题一般要坚持三个原则:价值性原则2.创新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 按照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校庆日为标志计算,它成立于1088年,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大学。学生几乎完全控制了博洛尼亚大学的管理。

与博洛尼亚大学不同,巴黎大学则是典型的教师型大学。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以讲授、辩论和大量的练习为主。学位原来的意思是“任教执照”,大学毕业经考试合格,可获“硕士”、“博士”或“教授”学位。

从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时代背景和发展历程来看,中世纪大学具有高度自治性、国际性、民主性、职业性的特征。

从17世纪出现了不同于中世纪大学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可分为两大类型:独立学院和专门学院。洪堡的大学理念的内容主要包括:1.大学的相对独立性与学术自由2.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统一

20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成就就是美国社区学院的出现、威斯康星大学和威斯康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社区学院充分体现了美国高等教育中社区学院的地区性、开放性、流动性和实用性特征。体现威斯康星大学模式与威斯康星思想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两个方面:传播知识和专家服务。

下载高等教育学-判断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等教育学-判断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绪论一、高等教育: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二、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为任务,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高级人才为直接目的的学科——它......

    汇总_高等教育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性质:在社会科学领域,一门学科能不能成立,内在的看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基本要素:有没有研究对象,有没有通用研究方法,有没有稳定的,公认的基本概论和范畴。从研究对象上看,高......

    高等教育学

    1、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现象及其规律一门社会科学。 2、高等教育是只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为培养社会高级专业人才的高等专业教育。 3.高校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目的在各级......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 高等教育与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中世纪大学是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 高等教育概念可以直接用大学教育来指代。中世纪大学是少数学者传授高深学问的场所......

    高等教育学

    作为新教师,你认为你面临的挑战与困惑有哪些?你将如何面对和克服这些挑战与困惑?在克服这些挑战与困惑的过程中,你希望能获得哪些方面的帮助与支持?新高校教师在参加工作初期最大......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题在P19) *1.论述高等教育的内涵与特征。P5~6 *2. 论述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P7~9 *3.论述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P9~11 *4.论述高等教育文化的关系。P......

    高等教育学整理

    第一章: 我国高等教育追溯到1898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 高等教育学的性质:高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特殊的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的一门综合学科,它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