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教学案例
特殊的“娃”
绿园区锦程学校
尉迟中丽
案例介绍
刘福林,男,12岁,因为父母太想要一个男孩传宗接代,所以不顾母亲年龄大,家庭环境恶劣,毅然决然要了这个男孩,而不幸的是他一出生就注定与别的孩子不一样。他发育迟缓,口齿不清,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进行学习,甚至没有办法坚持坐在座位上。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要躺在地上睡觉,严重影响了班级的正常教学。给任课教师和班级同学带来极大困扰。案例分析
经过和家长沟通,我得知福林出生之后,因为这样的身体状况,所以父母更加溺爱,从来不正视他的问题,在家人无微不至的照料下,他愈发的缺乏独立性,而且极其任性,稍不如意就会大哭,用哭面对所有问题。而且胆小,不敢与外人交流,导致他语言表达功能极弱。家里环境恶劣,父母以收废品为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和他交流。姐姐很早就出嫁了,而且生了三个孩子,无暇顾及他,这样的环境,势必使福林躲在角落里自然成长。
针对福林的情况,我认识到这时候只有付出耐心、爱心才会让孩子逐渐恢复正常,或者趋于正常,让他能健康成长。教育策略
我采取了学校家庭双管齐下的方法。
一、在学校方面,建立起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接纳的氛围。
孩子们都是单纯善良的,当我号召大家一起用爱心逐渐给福林创造安适舒服的环境的时候,大家都积极响应,我知道集体的接纳对福林的重要性,我在班级里处处有意识的和他接触,聊天,让他对我逐渐接纳,熟悉起来,当他开始信任我之后,也开始和我进行沟通,用含糊不清的话告诉我他身边的事,尽管我没有办法完全听懂,但是我很认真,我故意把他和别的孩子同等对待,同等要求,让他觉得自己和别人是一样的,他在地上睡觉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能够主动给班级拖地,主动打开饭箱。变得越来越开朗。
二、指导家长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帮助家庭建立新的亲子关系。
福林父母平时工作辛苦,无形中对子女的关心不够,没有完全尽到做父母的责任,教育孩子也只是简单惯着,缺乏沟通的技巧。我通过电话、微信、QQ、家访等形式,对如何教育孩子,与孩子说话的技巧等方面进行指导,对待孩子要耐心,虽然工作很忙,也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你对他的关心和爱,你们会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几次沟通过后,福林父母表示,孩子现在在家的变化很大,过去什么都不愿意对父母说,现在会主动和父母说起学校的趣事等,新的亲子关系融洽了。
现在的福林,一天比一天开朗,和同学也有了基本的交流,甚至会用字帖练字,我相信他会越来越好,终有一天不再是特殊的“娃”。
第二篇:教师怎样写教学案例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对一个教学过程中一个实际事件或情境的描述再加上作者的看法。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典型的教学事例的处理过程,以及对该案例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因此,教学案例就是对课堂教学中真实发生的某种具体教学情景的记叙,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叙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学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思想、思路、对策等。
教学案例不是课堂实录,也不是教师教案、教师个案。如果对教学事件做静态的,缺少过程性的描述,没有以客观真实为基础,缺乏典型意义的教学事件,都不能称为教学案例。
二、教学案例素材的来源
教学案例来自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贴近教师的工作,与教师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平时的教学实际中,教师有大量的实际问题,需要通过研究,妥善解决,所以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大量的教学研究,有很多的经验和教训,都会给教师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这些都会成为教学案例的素材,教学实践涉及的领域宽,发生的事例多,是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取之不尽的源泉。
教师撰写案例的素材可以来自自己的教学实践,也可以通过同伴的课中筛选而获得,可以是教学方面的,也可以是教育管理的。
三、撰写案例分析的途径
一种是精心研制的,主要是先确定研究的主题,再进行教学设计,把相关的理论或教学策略自觉地应用在教学设计中并实施;然后根据课堂现实进行案例分析,这一类的案例,教师的课后反思,着重围绕研究的主题针对教学设计与课堂现实之间的落差(或超越了预设的目标,或没达成预设的目标),以及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方法与得失,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寻找对策或提出问题与困惑。
一种是“无心栽花”,事先没有确定研究主题,甚至也没想到做案例分析,但所上的某节课的精彩片断感动了自己,因此课后就把课堂发生的真实感人的故事写下来,作为案例再应用有关的理论进行诠释。
一种是“借鸡生蛋”,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教学录像,针对某个教学热点难点问题,选择某些课题的教学片断,来加工成教学案例。
四、教学案例的写作
一般情况下,撰写教学案例要写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写案例事实,二是写案例分析。
撰写案例事实,是“讲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由于教师对教学事件比较熟悉,叙述的事实比较具体,加之教师对写记叙文不会感到困难,所以描述教学事件也就得心应手。
撰写案例分析需要进行论述,但是这里的论述是就事论理,是针对具体问题发表自己有针对性的意见或建议,不涉及很多的人和事,不需要高度的抽象概括,难度不大。
只要我们认真研究,都有可能写出有价值的案例分析;只要认真地运用教学理论深入分析教学案例,都有可能提出独到的见解。
第三篇:教师应该如何写教学案例
教师应该如何写教学案例
一、案例的基本涵义
1、什么是案例?
华师大郑金洲博士认为:案例都是事件或者故事。是事件就要有过程,不是平面的去分析,而是动态的反映过程。在事件中都有问题或疑难情景。所有的故事和事件不一定都是案例,但案例则必须是事件或故事,案例里都包含着问题。案例中的事件要有典型性。表现在有问题疑难的说明意义,在教育教学上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这个事件应该是在最近三年内真实发生的。
2、什么是教学案例?
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疑难问题,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例证。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3、教学案例与论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有什么不同?
(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论文是理多事少,案例是事多理精。
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它有主题、有讨论、有诠释说明,这是教学实录所不具备的。
二、教师为什么要写案例
华师大郑金洲博士认为:
案例可以记载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经历,是记录我们生命痕迹非常好的手段。
案例写作有助于我们去认识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
案例写作有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案例写作有助于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
三、教师如何写案例
1、案例写作的基本要求:
要围绕一个主题来写,简单的一个课堂实录是不能成为案例的,案例可以是课堂教学,也可以是德育、班级管理、学校管理。论述要具体、明确,要视事件的复杂程度而定字数。
2、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1)背景
所谓背景,即是向读者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
(2)主题
每篇案例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这个案例要说明的某个问题,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还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或是介绍对新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等等。
(3)细节
有了主题,就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的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要特别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为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景,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揭示这些,能让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4)结果
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等。
(5)评析
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表明对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的看法和分析,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评析可以是自评,就事论事,有感而发,也可请专家点评、深化,还可以是对他人某个教学手段的点评。
3、案例的写作格式
(1)标题——醒目 ①用事件定标题 ②用主题定标题
(2)背景(案例的背景)①间接背景 ②直接背景
(3)展示(案例的描述)
①展示问题。案例区别于一般事例,它最大的特点在于明确的问题意识。
②解决问题。这是案例的主题,对问题的解决过程应细致描述。(4)反思(案例总结)(案例反思)①对问题解决利弊得失的分析 ②自身启示与体会 ③后续解决问题的设想
这里,介绍两种常用的案例编写的格式: 格式1 “描述+分析”式 此格式的特点是将整个案例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主要为描述课堂教学活动的情景,后半部分主要针对情景中的一、两个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案例的描述一般是把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某一片断像讲故事一样原原本本地、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描述的形式可以是一串问答式的课堂对话,也可以概括式地叙述,主要是提供一个或一连串课堂教学疑难的问题,并把教育理论、教育思想隐藏在描述之中。案例的分析部分是针对描述的情景谈一些个人的感受或理论的说明。分析方法可以是对描述中提出的一个问题,从几个方面加以分析:也可以是对描述中的几个问题,集中从一个方面加以分析。
格式2 “背景+描述+分析+反思”式
此格式是一种要求比较高的编写格式,而且,它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也更大。通常它将整个案例分为四个部分:
◎案例主题(主题与背景)
主题是案例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整篇案例的核心思想,每个案例都应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困扰事件,要富有时代性,体现改革精神。背景主要叙述案例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的基本情况,还可包括教育背景:教材的地位、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目标;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思维特点;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风格、教学思想;教学环境与当前社会研究的热点等。这些内容不必面面俱到,不宜很长,只须提纲契领叙述清楚即可。
◎案例描述
案例的描述一般是把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某一片段,像讲故事一样原原本本地、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描述的形式可以是一串问答式的课堂对话,也可以概括式地叙述。通过巧妙的事件描述,把问题寓于情节中,本质寓于现象中,答案寓于故事中。案例描述的材料要求真实、完整、具体、典型、有效、适时。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结合有关的教育理论来分析教学活动,针对描述的情景谈个人感受或理论的说明,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行为,来促使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水平。可用教育理论对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读,包括对课堂教学行为作技术分析,课堂教学实录以及教学活动背后的资料等作理论上的分析,课堂上出现的一些教育现象隐含的丰富教育思想的阐释等。分析方法可以对描述中提出的某一个问题,从几个方面加以分析;也可以对描述中的几个问题,集中从一个方面加以分析。
◎案例反思
对案例所涉及的理论、概念、原则与方法进一步深刻反思,把原有缄默的知识提升出来,把那些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价值、态度,通过讨论分析提升到意识当中来。通过诠释,挖掘这些矛盾背后的内在思想,揭示其教育规律。对于阅读同类案例能有更深层次的探索意义,并在反思中进一步提高分析、讨论、评价、决策能力。
四、怎样才算是一个好案例
说法一:
● 非“有效教学行为”的罗列式陈述;
● 把试图要反映的问题、事件发生的背景交代清楚; ● 主角、配角关系明确,语言表达明晰;
● 角色的心理感受、体验、内部冲突揭示充分,表现得淋漓尽致; ● 探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时代性,其他教师也是可能遇到的; ● 反映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字数最好在2000—4000字的范围内。
总的说来,案例不能是平铺直叙,枯燥乏味,而要引人入胜,有中心、有主题,力图解决现实中的普遍问题,他人能从案例中“学有所获”。说法二:
一个好的案例都是有一定“标准”的,首先最重要的一条是能促使自己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和帮助阅读案例的人从中“学有所获”。其次要做到:
1、具有可读性。一个好案例是一件文学作品,应该是主题鲜明、中心突出,围绕主题以一种引人入胜、迷人的方式来展开,事件发生的背景交代清楚,人物的心理感受、体验和内部冲突揭示充分,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表达明晰、生动和活泼。
2、具有时代性。一个好案例必须要有时代的特征,能反映当前教育教学中最普遍发生的问题,能足够引起自己和人们的反思,能产生“共情”。
3、富有个性化。案例的内容和形式要有特色,能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问题的分析和讨论能从理论的高度去挖掘并能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能引起人们多方位的、多角度地思考,能触及人们的灵魂。
4、一般用过去式表达。
5、字数最好在2000——4000字范围内。说法三:
1.教学案例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对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可以做某种技术性调整或修补,但不能虚构。
2.每个教学案例应蕴涵一个或几个教学事件,即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或发生了某种意外的教学冲突。出于这种案例是对具体的或某种意外的教学事件的叙述,它的叙述必须相应地显示出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它既不同于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或“教案”),也不同于教学之后的“教学实录”(或“课堂实录”)。
3.每个教学案例所叙述的教学事件应该具有典型性,体现新课程的相关教学理念,有较强的说服力。案例可以反映教师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学事件之后获得的某种教学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师忽视了教学事件之后导致的某种教学遗憾。4.教学案例的写作方式以“叙述”为主。这种“叙述”可以是上课的教师本人在反思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第一人称的语气撰写的“教学事件”;也可以是校外的课程专家、教研员、听课老师在观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撰写体现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事件”;在叙述“教学事件”时除了“白描”以外,还可以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说法四:
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案例侧重编撰在新课程实施中已经发生过的一些具有个案性质的教学故事或事件,撰写时应注意:
一是启发性。即撰写的教学故事要力争反映新课程中的新理念,能给读者教学上的启迪。
二是可读性。即撰写的教学故事要生动,具有丰富有趣的情节,通过故事情节的描述,来反映新课程教育教学的本质。
三是真实性。撰写的教学故事一定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生的,真实、具体、可信,切不可胡乱编造或模仿抄袭。
第四篇:教师口语教学案例报告
教学口语小片段
以下的这个故事,是我小学时的亲身经历:我先介绍一下故事背景,我们班级里有个女同学,她平日里很不爱卫生,一件衣服穿好久,穿的很脏很脏再洗,走到她身边总有一股刺鼻的酸酸臭臭味道,所以班里的男孩子们给她取了个外号叫“臭面包”,女孩自身又很自负,并且经常说脏话,一件小事,她就会用脏话骂同学,并且她很喜欢拿别人和班级里讲台柜里的东西,所以大家也不愿意和她一起玩。当时我和她的座位隔着很远,上课下课都是没有交集的,但有一天老师特意把她的座位换到我的前桌,我们刚好坐在窗子的两头,她刚坐过来几天,我们都相安无事,就像从前一样。但是大概几天后的一节语文课上,那时刚好快夏天了,大家又刚上完体育课,都是汗,而且她的汗味儿很大,很难闻,我想打开窗子凉一下,却发现她一个人霸占了整扇窗,我就很生气地推过去了2|3左右,但是她力气比我大,又推过来,让我一点都没有,就这样一来而去,她还习惯性的骂了一个脏话词,我当时就回了一句:“还不是你太臭,烂面包。”说来也巧,就在这个时候,我看到我的语文老师正站在黑板上看着我,同学们也都一动不动地看着我,我当时立刻意识到我完了,因为那个绰号,老师是不知道,班级里是不让叫绰号的,而且我从来都是听话的人,现在这样子„„当时很怕老师让我站在后面罚站,好多同学都在看着呢„„我记得当时就站在窗子的旁边,脸上充满血很红很红,但是背上的汗有让我觉得好冷好冷,我当时很紧张很害怕,但是老师没看我,对同学们说了一句“我昨天说明天考试的,还记得吗,看了这个小插曲,接下来我们复习,XXX(叫我),你坐下,来,上课。”我当时愣在那里了,知道她叫我坐下,才乖乖坐下听课。事情就这么过去一天,老师同学都再也没提过这件事情,直到第二天老师老师给我看一封信,是那位同学写给老师的,我看了那封信,是那个女孩子的心里话,她换了位置,本想好好和同学相处,没想到又会出这种事„„我告诉老师我当时的心理想法,平时她身上味儿大,但是那天特别大,我想开窗又不让,我才不小心骂了她„„记得老师当时跟我说了很多话,有一句重点,至今记忆犹新,“有些话,要在适当的时候说,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可能当时还小,但是一个小时的聊天里,我终于明白了那句话的内涵。
有些时候,你想告诉一个人你的想法,但是你会觉得这个人脾气很执拗,可能不会听你的意见,但是选择一个适当的场合去说这句话,兴许他就能接受你的意见、要求。现在的我,回忆起来,想想老师还真实有办法,因为毕竟当时我是紧张的脑充血了,很多同学们都是在偷笑,他们偷笑不是因为看我笑话,而是交出这个绰号,还在教室里当着老师的面,他们觉得这件事情本身太新奇,但是老师仅仅说这是一个小插曲,并且还特意把注意力转移到明天的小测验之中,小时候的小测验,我们都会很紧张的,哪还有空去想刚才的小闹事儿,而且孩子们的注意力又是很容易被转移。所以那天的课上的大家又像平日里一样上课,只是这么闹过笑过紧张过,大家都很提神,精神充沛,课堂状态很活跃,至于我,我当然是听的认真积极,仔仔细细,没开过一点小差。是的,这就是语言艺术的精妙之处吧。并且老师当时是笑嘻嘻地说的,所以对于我和另外的那位同学,我们心里自然也就明白,老师不会深根追底来向我们问话,我们的心里面自然是舒坦放松不少的了。至于那个笑嘻嘻,并不是说对于这些事情老师是不管不顾的,相反的,老师恰恰告诉着同学们这么一个讯息——铃声已经想了,我们要调整好一个状态进入课堂,老师的状态已经在这里了,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因为那是的一个事,我超级喜欢我的语文老师,我觉得她对我很好,所以之后我的语文成绩进步很快,每次她都跟我妈妈说,我的成绩有进步了,所以我越来越爱上她的课,她教会我好多好多的东西,尤其是当时在她办公室里她和我说的那句话,要在适当的时候说出你心里话,这是智者的思维。是啊。老师何尝不是一个能人智者,她不也在用这句话来教育我,来履行她的教育理念。
这是我的亲身感受,我感受到的是我的老师在她魅力的语言之下给予我的教育,说实话,这些年,能记住的老师很多,但是能记得老师给予的教育是什么,真的很少很少,
第五篇:教师案例
管理技巧
民主管理是重要的,但是,还有一点很重要。它是民主的辅助策略,我把它叫做“管理技巧”。魏书生的说法是“科学”。他说,做班主任,第一要讲民主,第二要讲科学。我看魏书生老师所讲的“科学”,其实就是“技巧”。他把他的“技巧”叫做“科学”。这样说当然也是可以的,因为科学和技术两个词,原本就连在一起。但是,我个人还是愿意直接谈“技巧”。
关于管理技巧,我推荐老师们看一个人的书,但是,也不要迷信这本书,里面的技巧不一定都是对的。这本书的作者叫万玮。万玮老师的书在很多地方可以找到,叫做《班主任兵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出版。这几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书,有一个“大夏”系列,做得很不错。全国教师都在读这个系列的书,比如郑杰的《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万玮的《班主任兵法》、窦桂梅的《玫瑰与教育》,等等。
《班主任兵法》可以在市场上很容易就买到,大小书店都可以找到这本书。这本书介绍了万玮老师做班主任的经验,你可以看看什么叫做“管理技巧”。
我个人对万玮老师的某些做法不太赞成,因为他太讲“技巧”了,光讲“技巧”,让人感觉到:这是在跟学生在“玩技巧”,好像在学生那里搞“阴谋诡计”。
实际上,有些班主任就是在跟学生搞“阴谋诡计”。有些班主任有很多经验,其实那些经验不过是一些“阴谋诡计”。你也不能说那些经验不好,我只是认为,那些做法顶多只是一些“辅助策略”,不能成为“主策略”。它只能提供辅助。
我们来看万玮老师的第一个技巧:刚柔相济。
什么叫刚柔相济?我们看他怎么处理以下这件事:
有个叫杨良的同学受到同学的围攻,老师到现场后,也对杨良提出批评。没想到,这个杨良同学大声喊叫,冲出教室。
各位老师,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怎么办?我相信我们在座可能有老师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那年,我在一家中学教英语。我让学生调换座位,以便相互交流。怎么调换呢?我说:“你想跟谁坐一起,就跟谁坐一起。”但是,我没有想到,一个女学生,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学生,谁也不愿意跟她坐一起。她没办法,就坐到后面去了。我就走过去,问她:“你想跟谁坐一起?”她就说:“我谁也不想。”我说:“你谁也不想?你最好找一个吧。”她说:“我就不想!”我说:“好吧,好吧,你就坐这里。”她说:“我也不坐这里了。”我说:“你想干什么?”她说:“我什么也不想干。”然后,她大叫大喊,哭着冲出教室了。
我吓坏了。做老师的人最怕这种事情。老师遇到这种事情,都害怕。后来,我赶快让学生把她追回来。追回来之后,怎么处理呢?
我们来看万玮老师是怎么处理这个事情的。万老师也让学生把他追回来,追回来之后,怎么办?你把他追回来了,拉回了教室,怎么办?你看这个万玮老师怎么说的。他说:“有一点我想请大家考虑。如果全班所有人都批评你,你的感觉怎么样?你能承受得了吗?大家一定有过这样的体会,如果你去办公室,所有老师都批评你,你也会难以接受。所以,这次杨良同学虽然犯了错误,但是可以原谅的,大家说是不是?”学生当然说:“是!”万玮老师接着说:“如果我说欢迎杨良同学回来,我们就一起鼓掌,表明我们的态度,好不好?”大家就赶快鼓掌。那个杨良同学一看大家鼓掌,他就很开心。万玮老师把这个叫做刚柔相济,这是有道理的。
这种办法是做父亲的人经常用的办法。做父亲的人,把自己的孩子训一顿,打一顿,然后就开始说:“我为什么打你,我觉得你还是一个有出息的孩子,要不然我也懒得打你。”孩子一听:“这个人,竟然还说我有出息,那就算了,不和他计较了。”家长、老师经常动用这样的策略。
万玮老师让全班同学鼓掌之后,问题就解决了:
在掌声中,杨良脸上显出了激动的神色。在接下来的课中,杨良听得特别专注。虽然他没有举手发言,但是从他坚毅的目光中,我看得出来他已经被我收服了。所以我对万老师,最不喜欢的词语就是这些词语,动不动就,“他从此就变得温顺了,然后他终于被我收服了。”
当然,做班主任不是为了专门“收服”学生。你把他收服了,也不见得就是成功的。关键是要让学生自己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
下面再看他怎么“治理”另外一种学生。我相信在坐的老师都遇到这种学生:梅兰和菊花是班里两个成绩最好的学生。我发现这两个人我都不喜欢,为什么呢?她们太傲慢了。但凡学习好的学生都有一点傲气。他们从心里认为自己的好成绩是自己取得的,跟老师关系不大。因此,即使老师表扬他们,他们也觉得是应得的,他们也不会很感谢老师。反而是那些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没少挨老师的批评,但是他们和老师的感情很深厚。他们知道自己表现不好。长大之后为自己的过错深感不安。他们是真的感谢老师。因此,毕业之后也能常常记得老师,常常回来看望老师。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别指望他们毕业之后还能回来看望老师。所以我们现在就说,真正的问题学生,不是那些成绩不好的,是成绩最好的。有时候是这样的:成绩很好,但是他们认为,俺成绩很好,是为你们挣了工分,你的期末奖金都是我给你挣出来的。我们有很多学生明白:他成绩好,能把班里的平均分提高好几分。“期末奖金都是我给你挣的”。有的学生很“懂事”,他就觉得你应该对我好。
你看万玮怎么治理这样的学生?他的办法很简单:故意冷漠对待,使之孤立。冷漠孤立之后,再给予温暖。于是,这样的学生就学会了尊重和感激。说白了就是先制造痛苦,再出面拯救。
对万老师的这种管理技术,这种管理的方法,我本人是接受的。管理是要有技巧的,不只是家长对孩子要有管理技巧,也不只是老师对孩子要有管理的技巧,夫妻之间也要有管理的技巧。你说,夫妻之间怎么能谈管理呢?要有一点交往技巧嘛。什么叫管理,就是交往嘛?就是交往的技巧。
再来看万玮老师的第三个“技巧”。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处理班里发生偷盗事件的。这样的事件不可能很多,但总会遇到这些事情。一个班里面,忽然有一个学生的钱被偷走了。还有更可怕的事情:班主任收的班费,放在抽屉里面,下课之后,打开抽屉一看,没了。钱到底到哪里去了,谁都不知道。其实,就是他们班里的学生偷了。学校里偶尔就会发生这种偷盗事件。对于这种偷窃事情的处理,必须很谨慎。因为稍不注意,就会遇到尴尬,甚至会把家长卷入进来。你说那个学生偷了东西,家长很快就会介入。家长会说:你凭什么败坏我们孩子的名声?败坏我们家族的名声?最后,会弄得不可收拾。
比较常见的办法就是用语言感化。比如,老师说:“同学们,今天某某同学的东西丢了,而拿东西的人就在我们当中。在老师眼中,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纯洁可爱的。我不相信有人故意做这个事情。我想一定是有人觉得某同学的东西很好玩,借去玩了,但是后来忘了还了。我们老师们就喜欢这样处理,有一些学生就真的听话了。但是,现在的孩子不笨了,现在的孩子偷了东西以后,你这样说,他在下面冷笑:这个老师太笨了,我是偷的,怎么叫玩的,根本不是拿来玩的,还回去?见鬼去吧!现在的孩子一旦想偷你的东西,就不会被你简单的技巧给糊弄过去。
有些老师采用另外一些办法。第一种办法,提出一个时间,在这个时间之前,希望这个同学来找老师。这个办法一般比较困难。你去等吧,等到天黑,他也不一定来找你。第二种办法,让这个同学悄悄地把东西放回去。老师说:我们借了东西的同学,在什么时候可以悄悄把东西放到某个地方好不好?好吧,你就去等吧。第三种办法,这种办法比较绝,准备一只开了一个小口的大箱子。每名同学在教室外面排队,每个人轮流进去一次。到最后,打开箱子,东西就在里面了。这种办法也有人用的。这种办法比较绝。比方说,钱丢了,怎么办呢?准备一个箱子。同学们,我们到外面去集中,然后一个一个的进来。每个人的手首先要放在口袋里面,然后,一定要把拳头捏紧,不能打开。然后,再把拳头放在箱子里面。再拿出来的时候,要打开手。每个人都做这个动作。这样,学生就有台阶下了。偷了钱的同学,他正好就把钱从兜里拿出来放回去。他找不到台阶下,不知道怎么还回去,你就给他一个办法。让他放回去。这个办法可能会成功。但是,这个办法也不一定都管用。
万玮老师举的例子是:一个叫小光的学生,他的好译通被别人偷走了。这个好译通是他妈妈花了2000多块钱买回来的。晚自习快结束的时候,老师宣布,我们班小光同学丢了一个很贵重的好译通。这个好译通可能现在还在我们教室里面,我们今晚要好好地找一找,争取把它找出来。今晚要是不把它找出来,大家都不要想回去睡觉了。
第一步,每个同学先把自己的书包和抽屉找一遍。每个同学都要找,不管你偷了没有。然后,所有的人都到教室外面排队,由老师和几名班干部在教室里面再找一遍。你说这样有什么好处呢?这就保证这个好译通一定不会被留在教室了。老师宣布:先出去排队,然后,几个班干部在每个书包里找。然后,他一定会把这个好译通转移到口袋里。
接下来,第二步,宣布五分钟后,准备搜身,吓死你。但是现在想上厕所的同学先去上厕所。这时候,有学生说要去上厕所,老师同意。另外有个同学也要去,老师说:等一等,一个一个分别去。等前面的人回来了,下一个再去。很多同学上完厕所之后,突然有个从厕所回来的学生大喊:老师,找到了,在厕所里面的墙角找到的。你看看,这就是这位万玮老师对学生搞的一点“阴谋诡计”。很有意思。
后来,有一个叫宁宁的同学,80元钱被人偷走了。很多同学都知道,是旦旦翻了这位同学的书包。很多证据表明旦旦偷了钱。目标已经锁定,但老师不能强迫他承认。不能强迫他承认偷钱了,这很麻烦。后来,万玮老师就找他谈话:“不问他为什么偷同学的钱,我只问他为什么翻同学的包。”你看,这个办法比较绝,这是说,我明明知道你偷了,但是我不那样说。我只说:“你为什么翻他的包呢?或者说,据说有很多同学翻了他的包。别人翻就算了,你为什么要翻呢?”首先,你一定要引导他承认:是的,我翻过了,就是这么简单。你以为带兵打仗,那些策略和兵法都是用于军事的。其实,学校、家庭里面,也有战争。学校里面也有看不见的战争。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策略。万玮老师老师的策略是:引导让他承认翻过书包就够了。万玮老师说:“老师不愿意调查是谁拿了钱,也没人说是你那了他的钱,但你总该要为你的行为付出代价的,现在你拿80元先垫给宁宁,这事就算解决了。你也算花80元钱买个教训,以后别再翻人家的包了,好不好?”这个学生想:“哎哟,这个老师肯定是认为我翻了包,现在我应该罚款80块钱,陪给他。反正我没有偷他的,翻包不可耻,罚款也不可耻,就偷钱是最可耻的。”然后,他就把这80块钱交给老师。这就是万玮老师的策略。
我们再来看万玮老师提供的最后一个案例。
学生在晚自习时吵闹。老师就说:“我非常难过,我不为你们难过,我为我自己难过。我非常生气,我不生你们的气,我生我自己的气。我要好好反思一下,这段时间我对你们的教育为什么这样失败?我不是一个称职的老师。我要惩罚我自己。我决定,要在教室里站到八点半。我要从头开始反省我自己的失误。”
那个时候是七点半。晚自习八点半结束。老师站在那里,像一座雕塑,一动不动,眼睛看着虚无缥缈的窗外。学生显然受到震撼,他们很焦虑,不忍。他们犯了错误,却让老师站着受惩罚,自己还坐着观看。对一些懂事的孩子来说,这绝对是一种心灵的煎熬。这天晚上,七点半到八点半,只是一个小时,但可能是他们到学校之后,最难熬最难忘的一个小时。那个晚上一个小时的站立,给所有的学生上了刻骨铭心的一课。
老师们,相信吗?万玮老师有很多怪招。这些怪招,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多少是有些意义的。做班主任的人,你要做相关的事情的。所有老师,你没有做班主任,你实际上也是班主任。不要以为你不是班主任,你就可以不做这些事情。比较笨的老师,就是跟学生发生冲突之后,说:“滚出去,找你们班主任去!”比较笨的老师经常干这种事情。有智慧的老师,他能自己处理得好好的。现在让学生去找班主任甚至让学生去找校长的老师越来越少。你知道为什么吗?那是无能的标志,能干的人就应该自己处理。你说,那不是我的责任,我只教我的数学,我才不管学生的事情。你不管这些事情,你的教学,你的上课,会不断地受到干扰。一个好的学科老师,表面上他没有当班主任,实际上他是“看不见”的班主任。他没有班主任的名分,实质上却是班主任。
对于班主任来说,前面我们看,第一个民主,这是根本的。你怎么带好一个班?其实,做班主任有的时候是很简单的。怎么简单呢?做班主任的基本技巧就是培养一个好的班集体。在这个班集体里面培养好的班干部,就是这样简单。但是,现在没有这样简单了。如果你现在还指望培养几个好班干部就能够管好一个班,这不太可能。有经验的班主任不会采用的“简单策略”。为什么说是简单策略?因为你仅仅依靠几个班干部,直接后果就是:这些学生学会了颐指气使,这些班干部学会了控制他人。这不好。
好的办法是,班干部是流动的。每一个人,他能够被别人管,同时也能够管别人。这是最基本的管理制度、管理模式。魏书生老师的模式虽然有点不太大气,但是,你可以看到中国的班主任基本上都在做类似的事情:就是多增设几个班级岗位。增加什么岗位呢?比如,同学站起来发言的时候,别的同学都要等这个同学说完之后,其他同学才能够插嘴。这个同学要发言的时候,别的同学要安静的倾听。这是什么岗位呢?叫做“倾听管理员”。就是专门的让一个学生管理这个事情。谁要是在别人发言时捣乱,就要扣分。类似岗位有很多,比如,有负责清洁卫生的,负责种花的,负责出操的,负责打开水的,还有专门负责管垃圾筒和扫把的。也有专门负责擦黑板的管理员。人人有事做,这个办法不见得是大气,但基本道理是对的:每一个人都能够被别人“管”,但是也能够“管”别人。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做班长。
我是做过班长的。小学的时候总是留级。留级之后,个子就比别人高,打架也厉害。那时,谁打架厉害,谁就当班长。我觉得当班长的经历对我太重要了。我甚至想让我的孩子小学留级。她要是不肯留级,我愿意让他推迟一年上学。至少我会做到:绝不让我的孩子提前入学。
我有一个同学,他认为他的孩子是天才,懂很多,然后就跳级了。我说:“跳那么快干什么?你让他去玩嘛。”他说他的孩子不会玩。我心里很想说:“那你的孩子有病。怎么能不会玩呢?赶快让他学会玩,有病的孩子才不会玩。”只有那些有病的被虫咬了的枣子,才红得最快,才很快就成熟。身体要慢慢的长,一下子长那么高干什么?树是要慢慢的长的,长的最快的是白杨树,但是白杨树长那么高有什么用?仅有的用处是提供阴凉,白杨树的树干基本上派不上什么用场。长得太快,就会影响质量。我们需要像台湾的龙应台那样,对孩子说:“孩子,你慢慢来!”慢慢地来,让孩子自由地生长,不让孩子处于被逼迫的被动状态。然后,孩子就会有自信。
班主任的使命,就是让孩子们有自信。什么叫自信?就是说,他相信在这个集体里面,自己说话有人听。他相信自己能够竞选班长。有些孩子从小就失语。失去了语言,失去了声音,很可怕。总有那么多孩子,长那么大,从来没有当过班长,从来没有做过管理别人的事情,从来没有“说话有人听”的体验。我建议老师们想办法让自己当校长。为什么呢?当校长就可以体验“说话有人听”的感觉。校长只有一个怎么办呢?那就退而求其次,去当副校长。副校长也很少,怎么办呢?那就再退而求其次,当教务长嘛。教务长、教导主任也很少,怎么办?那就当班主任,那也是“主任”,班主任说话也有人听。如果班主任当不成,回去之后一定要当家长。很可怜,有人当家长都当不了,他在家里说话也没人听。那太可怜了。你说话时,有人愿意倾听,它显示人的力量感。你说话时,没有任何人愿意听,就没有了力量,活着就“没劲”。教师是否有管理智慧,是否有管理的“大智慧”,就在于这个教师是否能够培育学生的民主精神,让学生“过民主生活”:让他的学生自己做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我说话有人听”的体验。除此之外,还要有一些类似万玮老师那样的“管理技巧”。“管理技巧”是重要的,但所有的管理技巧,都只算是管理智慧的“辅助策略”。
无论是教师的民主管理,还是教师的管理技巧,基本上都是看得见的管理智慧。除了看得见的管理智慧之外,还有一种看不见的管理智慧:“教师威信”。这是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