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左光斗爱才若渴,坚贞不屈,一心为国的高风亮节,理解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件和典型细节,刻划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选择典型事件和典型细节来刻划左光斗的性格。教学难点: 句子中“于”、“之”的省略。教具:
小黑板一块(供出示“巩固练习”用)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提问:题目中的“忠毅”是何意?“逸事”指什么? 提示:“忠毅”为左光斗的谥号,“谥号”,是古代大臣死后,朝廷给他的封号;“逸事”指散失而不见于正史的事迹。
2、提问:全文可分几部分?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左光斗的两件逸事。
第二部分(3—4自然段)写左光斗的学生史可法的事迹。从而衬托左光斗。第三部分(5自然段)写逸事的来源,强调了真实性。
二、讲析第一部分(1—2自然段)
1、指名朗读这一部分课文
2、学生对照课文注解自己口译,圈出不理解的词和句
3、师生共同讨论并强调一些词、句: 从数骑出:从,使„„跟从 视学京畿:即“视学于京畿”,省略介词“于”。叩之寺僧:即“叩之于寺僧”,省略介词“于”。则史公可法也:(他)就是史可法,省略主语。即面署第一: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史朝夕狱门外:史可法早晚守候在狱门外,省略谓语。旦夕且死:且,将,将要,副词。
卒感焉:焉,于之,兼词,狱卒被他感动了,被动句。则席地倚墙而坐:席,以„„为席,名词作意动词。老夫已矣:已,(快)完了。
4、指名口译
5、依次讨论以下各题
①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左光斗哪两则逸事?表现了左光斗怎样的品格?两件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提示:一写左光斗选拔史可法的经过,表现他爱惜人才,知人善任的远见卓识;一写左光斗在狱中怒逐史可法的情景,突出他轻于个人生死,唯念国家的高风亮节。荣居高位时,他不辞辛劳,广泛罗致人才,是为了国家的需要;身陷囹圄时,他怒逐学生,竭力保存精英,是虑及国家的前途。这深沉的爱国精神贯穿前后,映照全篇。提示:左光斗选拔史可法的过程大致右分为四个环节: 觅才——惜才——选才——誉才 “风雪严寒”左光斗四出奔波,觅才“从数骑出”寻觅人才的急切心情 “解貂履生”这些精湛的细节描写在“公
惜才“为掩护”阅毕”后出现,左光斗怜才之意一目了然 “瞿然注视”这两个细节描写,生动地反映 选才“面署第一”了左光斗对人才的赏识。
“他日继吾志事者,两相对比,可见左光斗把史可法视 誉才唯此生耳”作效忠国家的良才,自己事业的继承者,“吾诸儿碌碌”反映了左任人唯贤的磊落胸怀。
第二篇:《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
一、掌握本文的实词、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现象和句式 的特点。
二、学习下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写法。
三、学习左光斗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安排:两课时(课内自读)
重点是:教学要求二、三;难点是教学要求一
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自学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幻灯投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句式特点。
分析文章结构,了解逸事特点。
教学程序:
一、检查课前预习(测试法)(幻灯投影)
1、给下列的生字注音:瞿、烙、屦、噤、檄、幄、铿
2、文字常识填空:
本文题目标明,文章的内容是 左光斗 的故事。所
谓逸事是指 散失没有流传 的事迹,定这类文章是取人
物的 一部分 来表现人物。本文作者是 方苞,选自 《方
望溪先生文集》,作者是 桐城 派的创始人,《方望溪先
生文集》 的命名是根据 号 而命名的。
学生提疑:在课外预习的基础上就课文不理解的词语提疑,注释上有的一律不予再提疑。
师生解疑;(1)学生解疑
(2)教师解疑 疏通课文字、词、句。
重点掌握下列内容:(幻灯打出字样,学生一一明确)
实 词:雪、骑、涕、已、语、俊、屦、瞿、檄、造
虚 词:为、而、于、方、汝、以、也
词类活用:手(名为动)席(名为动)轻(行为动)
句 式:
1、公阅毕为()掩户
2、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四、翻译课文第二段,抽中下等学生翻译,了解课文理解情况。
五、分析文章结构:讲座法、测试法
第一段(1)写。重点记
第二段(2)写。
第三段(3)写。重点记
第四段(4)写。
第五段(5)写。本段补说 由来。
六、朗读课文:指导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写作方法。
学习左光斗的爱国精神和善识人才、保护人才的思想行为。
教学程序:
一、讨论课文内容。(讨论法、练习法)
以文段设置阅读理解题
阅读文段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各题:
1、本段重点写什么?作者怎样刻画主人公形象?
阅读第二段,思考下列各题:
1、作者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
2、左光斗为什么要怒斥史可法?
明确:用板书 解貂、覆生、为掩户
1、任人唯贤 面署第一 正面描写
左公为人 继吾志、惟此生
言:怒曰 善识人才
2、重义轻生 行:摸刑械作击势 保护人才
肖像:面额焦烂
筋骨尽脱
目光如炬
(三)阅读第三、四段,思考问题
1、这两段重点写谁?找出前文中与之相对应的语句。
课文标题是《左忠毅公逸事》,这两段文字是否可删去,为什么?
明确:板书
1、不寝 侧面衬托
史公作法
2、坐卧 奉命守御,不忘师教
(左公影响)
3、背倚 师教有果
二、归纳总结课文(提问式,讨论式)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主旨?
板书明确:
1、左光斗不辞辛苦为国选才
左光斗的爱国精神
2、左光斗身陷狱中,心系国事,坚强不屈
(主旨)
3、左光斗的爱国精神对史可法的影响
2、本文写作上的特点:
? 生动具体的人物描写。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
3、逸事的特点:? 选取一生中的一小部分来表现人物。
-指散失没有流传的事迹。
三、目标测试:
左光斗善识人才 正面 描写 爱国
1、本文所 左光斗怒斥史可法
选逸事 史可法探监 爱才
史可法勤于军务 侧面 描写
史可法探望左家属 护才
2、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的情况:
? 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
第三篇:《左忠毅公逸事》教学设计
《左忠毅公逸事》教学设计
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沈诗荣2010年3月18日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常见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了解逸事体散文的特点。
2.鉴赏选取典型事件,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色,理解衬托手法的作用。
3.感受和学习左光斗忠贞爱国的可贵精神和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培养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件,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色
难点:理解借助史可法来衬托左光斗形象的写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教学预设:解释课文标题,简介作家
设计意图:了解谥号、逸事体散文一般特点、作家简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预设:1.朗读课文,复述内容
2.梳理结构,概括要点
设计意图:落实文中出现的常见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整体把握内容结构
三、走进文本,分析鉴赏
教学预设:分析人物形象,鉴赏写作特色
设计意图:赏析选取典型事件,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色
四、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教学预设:讨论本文第三段记述史可法逸事的作用
设计意图:理解衬托手法的作用
五、作业巩固,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整理词法和句法
拓展阅读:《梅花岭记》、《明史·左光斗传(节选)》,写一篇读后感(600字)
设计意图:作业布置,用来巩固“教学目标1”;拓展阅读是对本单元主题学习的延伸 附:【板书设计】
左忠毅公逸事
方苞清桐城派
谥号忠典型事件
浩然正气细节描写
逸事体散文毅衬托
第四篇:左忠毅公逸事读后感及艺术特点分析
此文,不禁击节而叹,考场下,觅书细读,深有所感。
尝读明史,有如戏文,皇帝宦官,大忠大奸,东林西厂,富国贫民,淮女苏子,文生武士,无奇不有,常令人哭笑不得。然在跳梁小丑中,亦有忠心耿耿,刚毅不屈如左公者。
左公视学京畿,惊史公文才抱负,拔于贫素,非图报也,乃望其承己志。此君子际遇,往往无私,细想先贤情状,令人心向往之。
及左公下狱,史公守于狱门,想其心焦如焚,闻恩师受刑,冒险求禁卒得见师面,左史情同父子,以人之常情,生死之别,必哀哀大恸——若此,非左公也。左公非挂念自身,亦非因师生情谊忧史公安危,公唯国家念,是有史公继己志以兴国除奸,志存而身死亦可长笑。此心地实为天下读书人楷模。曰,昔有范文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有左忠毅,忧天下事谁可支柱着。每次读《左忠毅公逸事》中史可法去见左光斗这段,心里都有种莫可名状的感觉。左公被折磨得“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让人联想共产党人被逼刑时也是这番模样,老虎凳、辣椒水、竹签。人究竟是什么样的动物,总是制造出令人恐怖的东西。眼睛睁不开,他用手指拨开眼眶,而竟能“目光如炬”,其意志力足以惊心动魄。左光斗与史可法的师生情谊不是我所关注的,只是想不透人对人为什么会是这样一幅惨景。而在一个腐败的政体内,某种人是注定的悲剧。
后极书史公为国鞠躬尽瘁,乃言若左公在,亦然也。
曾薄桐文,以其虽无浮华之气,亦为老生常谈,无以动人心魄。今知不然,桐派本有黎昌之风而如江洲司马心怀民谟,唯其无征,只方老一人。
思及今日,为官者多非烈贪,也非清廉为民,官僚也。有仕而无私者,则曰其稚嫩,偏激。八荣八耻一出,舆论纷纷,我以为可悲,此荣辱观为做人立身之根本原则,而需大肆宣扬,我自称泱泱大国,礼仪之邦,而公民尚不知以诚实守信,服务人民为荣?可笑可悲可叹。想我国枉称处社会主义阵营前列,而使年轻人闻马列主义而嗤笑,见雷锋精神而不屑,不以天下为己任,而独与一人谋福,不敢为正义声张,唯唯而诺诺,云人之所云,此何人之责?社会才俊,为学则整日数理化英,谁敢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少年无抱负,虽国强而何为!毕业入仕经商,多以物喜以己悲,升则雀跃,降则悲鸣,应酬考核,礼尚往来,欲寻左公,岂不太难!
1.材料取舍得当 人物性格鲜明——试析《左忠毅公逸事》的艺术特色
左忠毅公逸事》是清中叶“桐城派”的创始人之一方苞的作品。他的时文被称为江东第一,他的古文评价更高,是“韩欧复出”、“北宋后无此作”。从作品所记述的事迹可以看出,左光斗是较次一等的人物。在左光斗竭忠谋国、坚持斗争的一生中,值得写的事和有关人物肯定很多。而作者只选了他和史可法的事;从文中又不难看出他和史可法的关系非同一般,可写的事也必很多。作者却只选了他识拔史可法和师生狱中相会以及史可法治兵一事,三件事的重心无一不在左光斗身上,逐步深入地表现人物性格精神.2.从侧面描写,用史可法来烘托左公的爱才,惜才,用才,一心为国家着想的美好品质
第五篇:左公柳教案
左公卿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我们”在游览参观玉门关途中听到导游所讲述的左宗棠的爱国事迹。
作者按照“总起引入——具体分述——总结抒情”的思路行文,全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描绘玉门关外的柳树那高大挺拔的形象。
文章先用王之涣的《凉州词》中两行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开篇,引出“我们”一行人从河西走廊来到玉门关,在这“没有春风,没有绿色”“除了黄沙,还是黄沙”的地方,意外地发现了“一棵大柳树”;接着写“我们顿时兴奋起来„„”的行为表现,并讲到了“这棵塞外的柳树”“它的枝干是挺拔的,枝条坚定地向上生长着,这屹立在戈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这部分对柳树的描绘和赞美为后面写导游所讲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第4—13自然段)记叙导游讲述的左宗棠的故事。
这里的第4自然段承上启下,从刚讲到的大柳树,到导游“告诉我们这树叫左公柳”,接着“给我们讲起了这种树名背后的故事”,前后过渡十分自然、顺畅,而且一下子引发起阅读的兴趣。
作者对导游所讲故事,是分两层意思叙述的。
分述一(第5—11自然段)讲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失地中的表现。这方面写得较详细。
先写他在我国西北边疆危机日益严重、一部分人主张放弃新疆的紧急关头,“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他六旬高龄主动请缨的行动折服了满朝文武。(第5—7自然段)
后写他面临重重困难,带棺踏上征途,表现出视死如归的决心,“用不到两年的时间,率部完成了收复新疆失地(除伊犁外)的伟业”。(第9一11自然段)
分述二(第12、13自然段)讲左宗棠在建设西北边疆中的举措。这方面写得很简略。
文中讲他率领部队植树造林,“他的湖湘子弟兵既是战斗之旅,也是植树大军。人人随身携带柳树苗,一路走一路栽,前营栽罢后营管,„„”“终于在千里戈壁滩种下片片树林,形成一道‘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第13自然段)这里的文字比较概括精炼,没有细致的描绘。
文中还讲到“这些柳树不但成了收复新疆失地的见证,而且还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开始获得新生。人们为了纪念左宗棠,便将这柳树称为左公柳。”这就照应了前面第4自然段写到的:“导游觉察到我们动情了,便平静地告诉我们这树叫左公柳。左公柳?我们感到更惊异了。”文章顺势点明左公柳树名的来历,解决了先前的困惑。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抒发“我们”对左公柳的景仰、歌颂的情感。
在这里,先用一句话深情地再次写到了左公柳的形象:“它依然屹立在黄沙之中,那茂密的树叶,那铁筋般的枝条,那挺拔的身躯,那在同沙漠进行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四个“那„„”组成排比句,描述之中饱含赞美之情。最后两句话:“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作者用反问及设问的修辞方法,进一步提升了贯穿全文的“大柳树”的形象:它不是普通的刚强之树,而是特殊的精神之树。这精神就是像左宗棠那样的爱国将士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满腔爱国热忱。
本文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题目一语双关。“左公柳”既指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左宗棠。
二是线索以“柳”贯穿。整篇文章各部分记叙中都有柳树这一典型事物:第一部分描写塞外风光,引用的凉州词中有“杨柳”,使人们兴奋起来的是“柳树”;第二部分记叙导游所讲左宗棠的故事,开始写“导游见了,微微一笑,给我们讲起了这种树名背后的故事”(第4自然段),中间写“这时,导游停顿了一下,深情地望着那株柳树,又接着讲了下去”(第8自然段),后面写导游告诉我们“„„这些柳树„„”(第12、13自然段);第三部分表达“我们”对左公柳的赞颂也是从柳写起:“听完导游的讲述,我们情不自禁地再次凝望眼前这棵柳树„„”(第14自然段)——那充满生命力的绿柳像一条闪亮的丝带把文章各部分串了起来。
三是行文夹叙夹议。文中不仅有较多的文字对大柳树、对左宗棠的描述,而且也有一些文字对此发表议论、寄寓情感。例如:“这屹立在戈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第3自然段)“他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和满腔的爱国热忱折服了满朝文武。”(第7自然段)„„这些语句或放在文中,或独立成段,或置于文尾,都与叙述有机结合,对所叙内容起有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
四是记叙有详有略。从全文看,第一、二、三部分安排由“较略——特详——很略”;从局部看,以第二部分为例,分述一详细,分述二简略。这样的处理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把左宗棠这个人物形象鲜明地凸现在人们面前。
课文编排有一幅插图,描绘了左宗棠率队抬棺出征的情景,是对课文第10自然段文字的形象表现。
课后列出了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要求会写的15个生字。
课后编排有四道练习题。第1题是朗读和背诵两方面要求。第2题通过默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即“课文写了左宗棠哪些爱国事迹”,并能够简要口述出来。第3题是对文中三个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从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是为了落实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第4题要求“读读写写”本文中的10个词语,属于一般的语文基本功训练项目。
练习题后的“词语采集”,列出了文中的3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