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及使用建议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
一、教师用书的构想
1、教师用书是教师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的助手
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在于教师对所掌握资料的创造性运用,在于他们将知识与学生和教学实际情况的创造性相结合。任何教师用书都不可以以权威的姿态向教师发布命令,只能是教师建构自己课堂的助手。
2、教师用书引导教师开展教学反思
自觉的教育者,不只是倾听者,还必须是反思者,要有自己的思考。好教师会不断进行提问与教学反思。
二、本册教材解读
1、教育主题:适应新生活
一年级学生的生活将由原来的自然状态,进入一种“文化式”“文明式”状态,由原来依循自然需要的生活方式,转为一种有目的的理性生活方式。这一生活方式的转变是缓慢而长期的,一年级正是这一过程的开始。因此,适应生活方式的转变,顺利开启另一种存在样态,是一年级学生生活引导中的重大主题。道德与法治课程一年级上册的教育主题,就是适应新生活,帮助儿童顺利实现这种转变。
2、教材框架:四个单元
本册教材共设计了《我是小学生啦》《校园生活真快乐》《家中的安全与健康》《天气虽冷有温暖》四个单元。每单元四课,共计16课,基本上可以按照一周完成一课的进度安排。前三个单元的主题是沿着“去上学------在学校------回到家”这一日常生活的叙事逻辑展开;第四单元则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天气变化的生活现实,以及在这段自然时间内的社会时间(节日)和心理时间(成长)组织与安排的。
3、主要栏目:五个栏目
本册教材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的需要,主要涉及了以下栏目。
活动栏
本课程是一门活动性课程,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技能,价值判断的能力、对道德原则的领悟,都可以在活动中形成。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活动并不是简单的某项技能的展示或某种体验,而是指向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智慧的获得。如,《爱新书,爱书包》环节,就是一个活动栏目,它先引导学生进行关于新书以及书包里放哪些东西的引导与讨论,然后是学装书包的一个教学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理装书包。单这一环节,教学不能停留在学会合理装书包这一技能上,还要与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带着珍惜学习生活、爱护学习用品的情感与价值观来把书包装整齐,而非看谁装得整齐、装得快。
依据活动形式,本册教材的活动栏目还可以分为游戏、表演、猜谜语、探秘等活动。如,《交通“信号”要知道》《校园探秘》《开个玩具交流会》等。
辨析栏
辨别是与非,知道对与错,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辨别道德行为,同时自觉践行良好的道德行为,是道德理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本册中的辨析课比较多,如《这样做对吗》《这样安全吗》等等。讨论栏
低年段的学生说比写更容易。因此,我们要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学会在大家面前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是低年段学生要发展的一种交往能力。
本册教材的讨论栏目,主要是小组讨论。插图为小组讨论场景的,都可以视为讨论栏目。如,《爱新书,爱书包》是关于书包里装哪些东西的讨论,《我的好伙伴》《课前准备好》等课中均有内容安排。
儿歌童谣
儿歌童谣是低年段学生喜欢的一种文体。本册出现在教学栏目和活动中的儿歌童谣来看,其多数功能是总结与提炼、讨论、辨析或提示活动的要点。如,第1课关于小书包的儿歌、关于交通信号的儿歌等。
绘本故事
绘本表达是本册教材的一种呈现方式,贯穿在教材的设计中。
三、本册教材使用建议
1、本册教材主要道德学习方式及建议
向生活学习
道德内在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构成性要素。道德和做人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书本学习,它必须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学习。向生活学习,包括生活的三个维度:过去的生活、当下的生活与未来的生活。
教材中很多环节,是请学生讲述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呈现或者分享他人过去的生活情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取有道德价值的内容,学会将“回望”作为向生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引导学生在过去或同学的经验中,找到当下的出路。
教材中有很多现场的活动体验,如表演、游戏、制作等,这都是引导学生向当下生活学习的设计。向当下的生活学习,包括对用心生活的引导,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当下,发现生活中内在的道德意蕴,理解道德对于生活的构成性影响。
教材中还有安排在学期结束前或某个课程的结尾,引导学生规划和设计未来,这是面向未来生活的教育。
道德的意义就是在学生对生活的过去、当下和未来的反思、学习和向往中呈现于绽放出来的。
在活动中领悟
教材通过多样的活动栏目,设计了很多现场体验活动,在低年段学生道德学习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促进学生道德成长的目的。
首先,低年段学生还没有形成自觉的生活反思意识,教育中的现场活动体验,更多是对学生道德敏感性的培养。如,第1课的装书包活动,第6课的神秘的指挥等,都是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意义。
其次,道德在生活中的内隐性存在,通过教材中设计的教育体验活动情境,向学生再现出来,并对学生进行现场引导。如,第3课的《该请谁来帮帮我》,第6课的《升国旗了》等。
最后,针对特殊现实生活情境中所包含着道德原则的实践智慧,在现场活动体验中,让学生获得预备知识和技能。如,第6课中的火警演习,第11课中的发现家中有危险的活动等。榜样学习
本册教材中的榜样学习方式,一是体现在教材的绘本故事中,选取接近日常生活中的好儿童榜样,二是强调同学之间互为榜样的一种学习一是,希望建立一种同学间共同成长、相互支持的观念,以改变传统上只向学校老师学习的观念。如,第8课的《课堂作业认真做》,就突出了同学间的示范和相互学习。
批判反思
对低年段学生而言,我们重在引导他们形成自我批判与反思的意识,形成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2、绘本表达及使用建议
绘本故事中,图作为重要的叙事要素,不仅直观展示着故事发生的时间与地点,也可以简明地烘托故事气氛,表现人物的活动、感受及故事的发展逻辑等。绘本阅读只有认真细心地发现绘本中的细节,才能更好地理解编写意图。
(1)绘本叙事的主要形式
在低年段教材中,绘本叙事主要体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绘画的方式说明一个活动情境或者过程,即说明式叙事;另一种是讲述式叙事,即通过绘画的方式讲述一个简短的故事或者道理。
说明式叙事
多出现在教材的正文中,通常是通过图示的方式,说明教学内容与活动形式。
讲述式叙事
是教材中另一种主要的绘本叙事形式,也可以称为绘本故事。讲述式叙事根据内容可以细分为故事叙事、道理叙事,也可以根据叙事的开放程度分为完整式叙事与开放式叙事,还可以根据其在教材中出现的位置分为正版叙事与副版叙事。故事叙事,即最常见的绘本故事,是讲述一个连续的场景或者事件的叙事方式,是教材中讲述叙事中最多的一类。
道理叙事不同于故事叙事,其构成内容不是连续的情节和人物,而是用一组相互独立的文字与图画,共同说明一个道理。道理叙事,是一种意义领悟式的学习材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表达自己所悟的道理。
绘本故事有时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有时是一个有待完成的故事,这两种叙事分别是完整式的叙事和开放式的叙事。开放式的绘本故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或其他方式对故事内容进行完善和补充。
(2)绘本教材的教学策略
①故事可以作为贯穿课堂的组织线索,调节课堂教学的节奏。教师通过“导入绘本情境---将学生带入角色---互动换位体验---激发道德情感---引领自主学习”这一教学流程,把绘本故事的清洁作为贯穿课堂的线索,并用故事引起教育的话题和学生的兴趣,最终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②故事可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完成相对独立的教学目标。
故事教学科研与小组教学、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相结合;也可以放在教学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如导入、结尾或者中间的一个深入部分。针对开放式结尾的绘本故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续编故事,然后展开交流。
③故事可以作为正文的补充和拓展。有些绘本是对某类学生群体生活的细致刻画,如本册第2课的《交朋友》,教师可采用“绘本创设情境—绘本示范---链接生活---延伸拓展”等环节展开教学,也可以通过绘本故事进一步指导相应学生的生活。
④ 故事可作为课外延伸或者学生自学的材料
对拓展性内容的绘本故事,教师可以根据绘本与学生的生活情况相关程度,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如果教学内容比较多,可以安排学生课下阅读,也可以引导学生去收集资料。
(3)用好讲述式绘本的关键技巧 ①让绘本故事的画面动起来
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录像、幻灯、动画、配音辅助灯展示绘本故事,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打破时空上的限制,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故事发展的完整过程,化静为动,化虚为实,使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简单的画面丰富化。与此同时,学生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产生的想象,可以加深对绘本内容的理解与体验,有利于激发他们自我反思和情感交流。
我们还可以利用音乐,根据绘本的不同内容和情境创设不同的意境,让学生品位绘本带来的美妙情感,引起共鸣。
②让绘本教学活起来
绘本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看故事或听故事的水平。我们还要努力引导学生与绘本进行双向交流,让学生“动起来”。如,《动物老师》绘本,可以让学生提前在家里找一找生活中的动物老师,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蛙泳、蝙蝠衫、孔雀舞等内容。
③让绘本故事成为连接孩子真实生活与内心体验的桥梁 对绘本教学,教师不能只停留在对故事的理解上,而应该把对绘本故事的理解作为教学的起点,让绘本走进学生自己的生活与内心体验中,促进学生生活和内心精神世界的成长。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表演、想象续编、小游戏等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和故事主人公一起喜怒哀乐、一起说话、一起思考,同时引导学生从绘本故事中走出回到自己的生活中,用绘本中的做法作参照,使之成为自己精神世界成长的促进力量。
④显现绘本故事的细节
注重细节设计是绘本故事的一个特点。课堂上,老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对绘本故事中的细节进行观察,用“放大镜”将细节放大,在仔细观察中引导学生发现绘本奇妙的地方,感受绘本故事的内在魅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体验和情感共鸣。
3、主持人的功能及其话语形式
本教材的主持人设计贯穿整个一至二年级教材,有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两名主持人。主持人的功能,主要是引入、拓展、总结本科或者本栏目的内容。这种引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问题式;邀请式;留白式;说明式;总结式。
第二篇: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使用建议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使用建议
主要的道德学习方式及建议
向生活学习道德内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构成性要素。道德和做人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书本学习,必须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学习。这是21世纪以来德育课程改革的主导思路,日渐成为德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共识。因此,向生活学习,也是本书主导的道德学习方式。向生活学习,包括生活的三个时间维度:过去的生活、当下的生活与未来的生活。
教材中有很多环节,请学生讲述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呈现或者分享他人过去的生活情境。这样的设计不只是为了导课的需要,也不只是因为从已有经验出发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取其中有道德价值的东西,学会将“回望”作为向生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使其在不知如何、不知对错时,能想一想自己过去的经验、同学的经验,从中找到当下的出路。这是一种生活的反刍,而道德意义正是在这种反刍与回味中呈现的。
教材中也有很多现场的活动体验,包括表演、游戏、制作等,这都是引导学生向当下生活学习的设计。向当下的生活学习,包括着用心生活的引导,即引导学生用心体会每一个当下,发现生活中内在的道德意蕴,理解道德对于生活的构成性影响。
教材中还有一些设计,主要安排在学期结束前或某个课程的结尾,引导学生规划与设计未来,这是一种面向未来生活的教育。未来生活是理想的代称,是经由过去与当下而连接的,是以未来作为目标,与过去一起规定当下的存在状态。
由上可见,向过去的生活学习,服务于当下问题的解决,服务于当下儿童的道德困惑,服务于对更美好的未来的憧憬。对儿童当下生活的指导,也不是与过去与未来割裂的,而是统一的,是为了儿童道德意义生活的持续成长。而未来总是出现在当下的话语中,出现在对过去的反思中。就这样,道德的意义在儿童对生活的过去、当下与未来的反思、学习和向往中呈现出来。
在活动中领悟 生活是日常的,是很难完全按照计划生成的。教育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在于总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些教育和教学活动,使儿童通过所设计的活动体验而获得成长,这是教育生活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特性。因而,本教材通过多样的活动栏目,设计了很多现场体验活动。作为低年段儿童道德学习的重要方式,现场教育体验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儿童的道德成长。
首先,低年段儿童还没有形成自觉的生活反思意识,在生活情境中对道德意义的即时性理解与领悟还有待形成。教育中的现场活动体验,更多是对儿童道德敏感性的培养。通过典型活动的设计,帮助他们逐步形成在活动中发现道理与道德意义的敏感性与能力。例如,本册教材第2 课的《这样真精神》,第6 课的《走,看花看草去》,第8课的《大自然中的快乐》,第11 课的《送“小伙伴”回家》,第12 课的《再来学一招》,第13 课的《大家一起欢乐多》,第15 课的《快乐地分享》,第16 课的《有人帮,不一样》等活动环节的设计,都是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意义。
其次,道德在生活中的内隐性存在,使身在其中的人形成道德无意识状态,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在某些特殊情境下,如道德两难情境、紧急情境和任务驱动的情境下,道德意义与价值则更容易显现出来。教育体验活动往往会设计上述比较典型的情境,向学生再现这种道德存在状态,并对其进行现场引导。这种体验活动能够产生教育的效果,如本册教材第2 课的《我们天天有精神 》,第8 课的《大自然中的礼物》《大自然中的快乐》《大自然的语言》,第10 课 的《家人的爱藏在哪里》《相亲相爱一家人》《 肩头上的爱》,第12课的《干点家务很不错》,第13课的《大家一起欢乐多》,第16课的《有人帮,不一样》等环节的设计就是为了实现这样的教育意图。
最后,在特殊现实生活情境中所需要的包含道德原则的实践智慧,如逃生、救护等,虽不能够让儿童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学习,但教育的现场活动体验,在某种意义上却起到提前准备的作用。模拟特定情境,通过演习的方式教学生学会妥善处理类似问题,以避免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突发情况时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如第5 课的《风儿的“脾气”》中“台风中的自我保护”,第6 课的《花草面前要小心》,第7 课的《别让自己受伤害》,第14 课的《我要求助吗》等中提到的危险情境等。
榜样学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学习是人类学习,特别是意义获得与领悟的重要方式。这不仅是因为榜样如镜子一样,可以让人更好地进行对照式自我反思,还因为榜样有示范作用,有引起人模仿的驱动力。实际上,榜样学习是21 世纪课程改革前中国德育最常用的道德教育方式。无数榜样故事,承载着人类精神,并将其代代传承,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古希腊《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中国包括尧、舜、禹传说在内的各种榜样人物形象等,都是推动人类精神前进的动力。
榜样,不论真实与虚拟,都可以成为人类自我激励的源泉。榜样的言行,能够将人的理想存在状态具体化,因而对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儿童特别适用。但是,在以前的榜样教育中,的确存在着问题:榜样过于成人化,事迹过于极端化,脱离儿童日常生活与理解能力,强调模仿、忽视反思等。在反思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本册教材依然将榜样学习作为低年段儿童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本册教材中的榜样学习方式,一是体现在大量的绘本故事中,主要是接近日常生活中好儿童的榜样,二是强调同学之间互为榜样的学习意识,特别是建立一种同学间共同成长、相互支持的观念,改变传统上到学校只向教师学习的观念。如第1 课的《镜子里的我》《保持整洁有办法》,第4 课的《怎样才能不马虎》环节,就突出同学间的示范与相互学习。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更是以一个主题单元的方式,强调与身边的人共在、乐群、分享、互助和共同进步的教育理念。批判反思 批判反思是道德理性的基本能力,它使人能够在现实情境中有向善的姿态与可能。依据批判与反思的对象,批判反思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核心是对某种“道德权威”的超越,如成人(特别是家长及行业)权威,他人(主要指同龄人)权威、习俗(包括法律、法规)权威等。
作为道德学习方式的批判反思,除了指向外在的道德权威的超越外,也是一种道德生活的方式,主要指明辨是非善恶,依据善的原则进行的自我批判与反思,即荀子所讲的“日参省乎己”。对低年段儿童而言,主要是引导他们形成自我批判与反思的意识,形成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教材中,批判反思的道德学习方式非常普遍。例如,在榜样学习中,实际上会出现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它也包含着反思与批判的引导。最典型的是教材中的辨析栏目,通常都会包含正反两方面的做法,引导学生养成自觉的道德分辨意识,形成正确的道德言行观念与标准。在辨析环节,一年级下册特别强调教师要回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除教材上的范例外,结合本班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出示一些容易混淆的例子,引导其进行批判反思。这一思路贯穿低年段教材,本册中从第一单元开始,很多课都体现着这一思路。
第三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
单元目标:
1.感知角色的转换,体验到上学的快乐,能尽快地适应、喜欢上小学生活,并融入到校园生活里。
2.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初步树立安全及遵守规则的意识,学习保护自己。
第1课开开心心上学去
第2-3页编者目的:
体验上学是一件高兴、快乐的事情,帮助学生树立“我是一名小学生了”的自豪感,同时缓解一些孩子紧张、不安的心理。
教学建议1:
教学时,可以开展“ 我的开学第一天”“你的心事我来猜”教学活动。教学建议2:
对于紧张和焦虑的孩子(图中小女孩)教师要尊重、鼓励他们,以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小学生活。
第4-5页编者目的:
引导学生了解新书以及书包里面的各种物品的用途,懂得爱惜学习用品,学会整理书包,加快入学适应。
教学建议1:
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孩子,如不识字的孩子,认识新书就有一定的困难,要理解、认可,积极帮助她。
教学建议2:
学生整理书包有很多困难,教师要提出细致的要求,带着学生一步步练习,给予具体的方法、技能、关注学生在整理书包的过程中的情感---是否做到了“爱护书本”,关注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2课拉拉手,交朋友(第6-7页编者目的:)
1.了解班里的同学,愿意和同学交朋友,感受和同学一起学习、活动的快乐。
2.乐于认识新朋友,学习和同学友好相处的方法和技能。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锻炼口语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建议1:
明确课堂游戏是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宗旨。网小鱼时,要认真听“小鱼”的自我介绍。游戏结束还可以问问有没有发现和自己兴趣相投的同学,鼓励孩子课后进一步交往。
教学建议2:
学生的自我介绍可以形式多样,可以提前让学生进行准备,还可以请学生带来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制作名片、展示台)
第8—9页编者目的:
1.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游戏加深彼此相互之间的了解。
2.感受和好伙伴在一起时愉悦的心情,体会和伙伴交往的快乐。
教学建议1:
关注班级中的一些内向、不太敢交朋友的学生,教师要给予积极的关注、主动站到她的身边,充分调动肢体语言、用眼神、用动作,给予孩子关心,表达对孩子的喜爱,给予孩子情绪上的安全感。
教学建议2:
《交朋友》这个童话故事既可以在第一课时中作为引入环节,也可以放在本课学习结束时作为总结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第3课我认识您了(第10—11页)
编者目的:
1.学生愿意与老师亲近、沟通的愿望,也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2.引导学生去了解校园生活中更多的人,帮助学生很快地适应校园生活。
教学建议:
学生一般都有冬季生病的经历,由真实的感受引发学生要健康快乐度过冬天的积极愿望,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4课上学路上 第14—15页
编者目的:
1.表现了学生从家到学校的快乐情景。
2.关注到自己的上学路,感受到生活在不同地方的孩子有不同的上学路,都要平安、快乐地来到学校学习。
教学建议1:
不同的上学路也是不同生活方式的反映,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生活方式,建立多元生活观,珍惜自己的上学机会。(提供视频资料)
教学建议2:
图中人物从走出家门开始,礼貌地道别,画面渗透了快乐上学的信息。右图中的留白,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写下自己上学路上的快乐记忆。
第16—17页编者目的:
1.如何做才能安全、关注到学生上学路上具体的安全行为,培养安全意识。
2.通过生活场景,去发现、感受自己生活中的受到的关心与爱护,从而感受到自己的生活是温暖的、愉快的。
教学建议1:
借助教材中呈现的学生的生活场景,唤起学生的回忆,发现上学路上的不安全现象,再有针对性地商量解决办法。(充分表达)
教学建议2:
执教《路上的温暖》中的挑战—学生对自己的上学路习以为常。
对策:1.感受安全,牢固树立安全意识。2.课前布置观察任务,记录上学路上的事件。3.回望自己的生活,挖掘温暖与感动。
第18—19页编者目的:
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信号”,要听从“信号”指挥,遵守交通规则,学习保护自己的安全。
教学建议1:本部分内容学习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和遵守规则的意识,因此在认识标志的基础上,这个环节更多的要提示学生如何按照标志的要求去做。
教学建议2:有条件,可把教室地面布置为学校周边的路况。如在地面画上斑马线,路上有红路灯等。
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
第5课我们的校园 第20—21页
编者目的:
1.熟悉学校设施、设备与学校生活的关系。
2.消除对校园的陌生感,萌生喜欢校园的情感。
教学建议1:校园探秘这一提法充分体现了儿童的视角。设计探秘路线、任务、组织地展开,从“任务完成、文明礼貌”等方面自评、互评、确保安全、有效。
教学建议2:渗透对学校各种工作人员的尊重,注意校园安全。(把孩子们探秘的过程录下来,活动结束后回放。)
第22—23页编者目的:
1.在全面了解校园的基础上,聚焦学校里喜欢的某个地方,了解校园设施与学校生活的紧密关系。
2.进一步感悟校园生活的乐趣,萌生喜欢校园的情感。
教学建议1:学生眼中的美丽校园是儿童的视角,可能仅仅是某一处并不起眼的设施,或一花一草。注意要充分尊重学生视角。
教学建议2:在学生分享时,注意追问“为什么喜欢”注重了解学校设施与自身的关系,激发热爱校园的情景。
提醒:教师不但要让学生认识到校园设施和学校生活,还要随机渗透安全文明地使用设施的观念。
第6课校园里的号令 第24—25页
编者目的:
1.认识校园铃声,分辨铃声的不同含义,能根据铃声、广播等提示开展学校生活。
2.懂得遵守学校生活的规则与纪律的重要性,做到遵守学校作息时间。
教学建议1:教学的落点要放在借助铃声引导学生遵守作息时间,形成规则意识。注重将“遵
守校园铃声”落实于实际学习、生活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建议2:设计“寻找身边的口令”的活动,如,教师组织课堂纪律时的“1、2、3”,让学生感受集体生活中号令的重要性,再由近及远,由身边到班级、再到校园。
第26—27页编者目的:
1.听到国歌声响起时严肃认真,立正站好、目视国旗、高唱国歌。
2.认真按照音乐节拍做好眼保健操、广播操。遇到困难愿意想办法解决。
教学建议1:教师可以适当准备一些相关的影音、图片等资料展开教学。
教学建议2:可以借助一些朗朗上口的小儿歌帮助学生记住升旗和两操中的一些动作要领。提醒:本课涉及的内容很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侧重地关注。如:特别注意升旗仪式中的规则,国歌声响起,就不要走动、随时站立、行注目礼。
第7课课间十分钟 第28—29页
编者目的:
通过参与自己喜欢的室内外游戏,并在玩的过程中学会有规则的游戏、安全的游戏,寻找游戏成功的窍门,在游戏中发展智慧,感受课间游戏的快乐。
教学建议1:开展游戏的目的是安全、有序、快乐地度过课间十分钟,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而并非就游戏说游戏。关注的落点在于快乐地玩、安全、文明地参与游戏活动。
教学建议2:引导学生有创意的生活,从游戏中收获智慧。
提醒:课间游戏的安排,要具有针对性,考虑学生的地域、学校的建设、学生性别和个性等因素,开展适合学生的课间游戏。
第30—31页编者目的:
1.知道课间需要做好准备,并学会合理安排顺序,保证下节课的顺序进行。
2.结合自己的课间生活,通过辨析知道哪些做法可取,哪些不可取。
教学建议1:围绕下面三点:一是游戏要达到要适当放松的目的;二是要适于课间短时间
选择符合学生活动空间的游戏参与。三是有安全保障。
教学建议2:可以试着找一找课间游戏时的不安全因素,让孩子充分倾诉自己遇到的麻烦事。让孩子理解遵守规则,确保安全,游戏才能更开心。
提醒:前三幅图呈现的是课间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却需要安排的重要事情:上厕所、喝水和课前准备。要告诉学生:只有合理安排,十分钟才会更有效率,更有意义。
第8课上课了
第32—33页
编者目的:
1.知道做好课前准备的方法和重要性。
2.知道课上多提问、勤举手对学习知识的重要作用,并学会“提问的好方法”。
教学建议1:做好课前准备的指导。例:通过“看(播放提前捕捉学生课前准备状况)一说(这样好吗?该怎么做)一练(模拟训练)”
教学建议2:“多提问是在多思考基础上产生的;多多提问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多提问,充满好奇心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贯穿于整个学习生活中。
教学建议3:学生不提问,不举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方法,并且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解决具体的问题。(如有的是胆小不举手,有的是上课走神不举手,两个问题的处理方式显然不一样。)
第34—35页编者目的:
1.学会交流分享,感受课上一起学习的快乐并能够认真完成每一个课堂作业和任务。
2.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萌生课堂规则的意识。
教学建议1:在“大家一起学“中,教师要控制好课堂氛围,及时、正确引导学生,不要把课堂变成对个别同学的批评会,对个别造成心理压力。
教学建议2: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认真写好每一个字,保持卷面干净,就是认真。教师要强化,提笔即是练字。
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
单元目标:
1.知道在家庭中安全与健康方面的一些基本问题。
2.形成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健康的生活。
第9课玩得真开心 第36—37页
编者目的:
1.知道玩有多种形式,会初步合理地安排一个人在家时的生活。
2.知道玩耍时的基本安全常识,懂得玩要有节制,玩得安全、文明。
教学建议1:本课侧重教会学生初步合理安排一个人在家时的生活,注意看电视的健康和在家生活的基本安全,是达成单元目标的重要内容。
教学建议2:玩得开心要紧紧围绕安全地玩、文明地玩、有节制地玩这样几个关键问题,重点讨论看电视的健康,特别需要与家庭教育力量的合作与沟通。
教学建议3:可以指导孩子们交流家中的有趣的玩法,互相借鉴,适当归类。户外活动:球类、跳房子、室内活动„„
第38—39页编者目的:
1.学会利用生活中的资源有创意地玩。
2.感受到创造带来的快乐,并愿意与同伴分享。
教学建议1: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突出创造性地玩能改儿童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侧重在到生活中寻找(植物叶子、小石子、废布头、空饮料瓶„„)。
教学建议2:玩具交流会本身不在于学生带来玩具的多少,在于引导学生享受分享的过程
在交流具体的方式上,教师要尊重儿童意愿,自主选择,自愿交流。
教学建议3:活动中注意活动的安全、卫生保洁、爱护别人的玩具。户外活动不打扰别人等问题。推荐游戏:神奇魔术变变变(废物利用)
第10课吃饭有讲究 第40—41页
编者目的:
1.知道饭前要洗干净手的科学道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日常饮食习惯。
2.乐于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懂得餐桌上要尊老爱幼,学会文明礼让。
教学建议1:学会洗手,终生受益,课堂充分演练,教会就餐的基本礼仪,如:让老人先就坐、背对着餐桌打喷嚏,同时渗透感恩教育,妈妈夹菜要说谢谢„„活动推荐:我当小席长(演练就餐礼仪)
教学建议2:文明合理的饮食是保证健康、规划生活的一种表现,是一种理性生活态度的起点。要兼顾科学性和人文性,避免把这一部分上成科学课,要注意此处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过高品质的生活,是对其文明与文化品质的引导。
第42—43页编者目的:
初步了解一些常见的食物,懂得均衡、健康、安全的饮食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教学建议1:教师要因地制宜地将本地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引入课堂,如小摊贩的零食、野外不知名的果实等,让学生具备安全饮食的基本知识,以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教学建议2:学生在吃饭中遇到的问题还有很多(如爱吃冷饮、爱吃零食、暴饮暴食等),推荐活动:把不良习惯扔到垃圾箱。自己回忆、写在纸团上、保护隐私。推荐活动:小小配餐营养师(准备食物卡片)
第11课别伤着自己 第44—45页
编者目的:
1.了解家庭生活中的不安全因素,知道居家安全的一些做法。2.初步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
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迷宫棋活动,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设计。此活动的利用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每幅图充分阐述自己的理由,真正明白每幅图的意图,形成一种辨别危险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建议2:关注学生的体验。可以通过一些真实的故事激发情感,也可以在保障学生安全的情况下设计一些小小的体验活动。(如用手摸一摸热水杯)。
第46—47页编者目的:
1.知道生活中一些危险行为有可能会伤害到自己,能做到远离危险行为。
2.初步掌握一些处理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学会求助成人。
教学建议1:教学中可以小绘本和小视频等通俗易懂的具体方式呈现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救护知识及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
教学建议2:同时也指导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医药知识,学习一些小伤口的处理办法,在成人不在的时候学会处理简单的意外伤害事故。如学会使用创口贴。
教学建议3:教学中不仅要交给学生一些技能,同时还要注意一些心理变化,解决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如存在侥幸心理、受伤以后不敢跟大人说,去医院怕打针等)强调,受伤后要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学会求助。
第12课早睡早起 第48—49页
编者目的:
知道早睡早起是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睡眠不足给身体带来的影响和危害。
教学建议1:要与家长充分沟通,赢得家长的支持。如帮助纪录孩子的作息时间,教会家长做好孩子睡前“程序事“,给予耐心、坚持关注等。
教学建议2:睡眠不足带来的危害除了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体会,也可以借助医生、成人的口现身说法,增强说服力。
推荐活动:我能一个人睡。(准备一个大箱子,让一个孩子钻进去体验,交流感受。第50—51页编者目的:
1、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作息时间,能够做到早睡早起,生活有规律。
2.能够做到一个人独立睡觉,初步形成自主生活能力。
教学建议1:在与别人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找到更多早睡早起的好办法,选出适合自己的办法。
教学建议2:可以借助评价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好习惯。如设计一个表格,记录。
教学建议3:学生家庭情况不同,有的可能做不到独立睡,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床睡,学生独自睡觉良好习惯没有养成,有时候是家长的问题,如果是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必要的时候,可以请班主任帮忙。
第四单元天气虽冷有温暖
单元目标:
1.了解季节变化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能够积极适应变化,亲近自然、欣赏自然,快乐健康地生活。
2.了解新年的文化内涵,初步体会“新年”的意义。
3.回顾一学期的学校生活,对新学期自己的成长有美好愿望。
第13课美丽的冬天 第52—53页
编者目的:
1.引发学生的探究乐趣,从身边寻找冬天,感受冬天的特征。
2.感受冬季带来的美好和快乐。
教学建议1:寻找冬天,不能拘泥于课本或课堂。本课应该尽可能地指导学生利用课上与课
余时间,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培养学生成为探究自然、热爱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建议2:每个地区的冬天特点不尽相同,要突出本地区的冬季特征。
活动推荐:设计一个冬爷爷的形象,告诉孩子,他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师,他用魔法棒一指,那儿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你们发现什么了?(人物、植物、拓展动物过冬的方式„„)
第54—55页编者目的:
1.扩大学生的视角,让他们了解祖国各地冬天呈现的不同特点。
2.适合在冬天里开展的各种游戏、活动,冬日里的美食等内容展开,意在感悟冬日的情趣与乐趣。
教学建议1:“好玩”,指的是丰富多彩的冬季活动,除了一些冬季的户外游戏,还有一些与冬季有关的好玩的事情,包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教学建议2:“好玩”等同时,还要关注安全与健康。
推荐游戏:冬爷爷陪我去旅行(交流自己寒假出行的见闻、感受)
第14课健康过冬天 第56—57页
编者目的:
1.突出了行为的要求,并且帮助学生形成勇敢、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怎样保健才科学、健康,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的冬季保健常识。
教学建议1:教学中,不仅仅要关注图中呈现的冬季里的运动和游戏,更要关注冬季里不怕冷是勇敢的表现,不怕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快乐、健康,这是本话题的目的所在。活动推荐:我是勇敢的冬宝宝,组织孩子交流冬天早起的好办法。
教学建议2:学生生活环境不同,冬季的特点也不相同。在进行本话题的教学时,要结合当地的冬季特点进行保健常识的学习,使学习内容对学生的生活有具体的指导意义。
第58—59页编者目的:
1.懂得加强锻炼身体,体质强健了就会少生病,同时冬季里要特别注意保暖,照顾好自
己。
2.从学生的家庭生活延伸到社会生活中,使温暖与关爱的范围不断扩大,帮助学生对温暖有更为深入的感受和认识。
教学建议1:学生一般都有冬季生病的经历,由真实的感受引发学生要健康快乐度过冬天的积极愿望,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建议2:结合冬季特点,提出康复的好方法。
教学建议3:举行《冬天有温暖》故事分享会课堂中教师可以从“发掘冬天里的温暖故事”这一角度入手,让学生眼里的冬天不再冰冷,而是充满了温情。教师应格外关注学生对这些温暖故事的反应,用老师的情绪加以感染,让学生发觉原来寒冷的冬天也可以过得别样温暖
第15课快乐过新年(第60—61页)
编者目的:
1.了解新年文化。
2.乐于参加新年的庆祝活动。
教学建议1:
可以利用世界地图,结合相关音像资料,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人们,在迎接新年时候都有美好的心愿。
教学建议2:
本节课的目标并不是将一台节目进行完整的策划、排练。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新年联欢会的准备活动中,感受大家对新年的热情和期盼。
第62—63页编者目的:
1.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的风俗习惯。
2.学习在春节期间的各种礼节和讲究。
教学建议1:春节文化内涵丰富,要能够认识到,各地都有自己的春节习俗。但无论哪里,这些讲究和礼仪都体现了人们对优良品德的肯定和对美好生活的祝福。
教学建议 2: 绘本故事《团圆》。故事从教科书第62页至65页,共8幅图。故事以小主人公 “我”的视角展开。以春节为时间点,以团圆为线索,从中穿插了一些春节的习俗,并且重点展现了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对于中国人来说的阖家团圆的意义。结合教学设计,灵活使用。活动建议:拜年有学问(学会说祝福语)
第64—65页编者目的:
感受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丰富和多元的,了解传统的节日文化。
教学建议1:少数民族的传统新年,一些学生了解较少,建议搜集一些图片资源,或者是视频资源,帮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和不同的文化。
教学建议2:建议结合即将到来的春节,让学生做一期春节活动的展板,使学生对春节的印象更加深刻,也使这一课内容得以拓展。
第16课新年的礼物 第66—67页
编者目的:
1、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而欣喜。
2.懂得这些收获和自己的努力、别人的帮助是分不开的。能意识到谁曾经帮助过自己,并怀有感激之情。
教学建议1:
对于“新年的礼物”,在过往的认识的当中,往往是孩大人索要“新年的礼物”,而本课却是要求孩子给却要求孩子给新年送礼物,把一年中获得的知识,本领、道理都可以作为送给新年的礼物。教材这一视觉特别独特。
教学建议2:
:学生因为胆子小、自信心不够以及对“收获”的理解有偏差等原因,可能不能发现自己的收获。老师要引导学生,每个人的收获是不同的。只要在某一方面比原来的自己进步了,就是收获,值得肯定的。
推荐活动:《我们都长大了!》互相夸赞,优点更多。
第68—69页编者目的:
1.制作贺卡,表示对新年的祝福和美好心愿。
2.对新一年的生活充满希望,期待着新的一年更好、更强、更有进步。
教学建议1:
学生制作的贺卡形式会多种多样,从美观程度上讲,质量也会参差不齐。但这些都是不重要的。老师在指导以及评价时,要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制作贺卡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对他人的诚挚的谢意和新年的美好祝愿。
教学建议2:
送出心愿卡的对象可以是多元的,可以是自己、老师、同学、父母、朋友、兄弟姐妹等。
第四篇:(人教)2017年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九课 我和我的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与家人之间的血脉联系,能正确地称呼家人。
2、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谊,爱自己的父母长辈。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感受到与家人之间的亲情。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
四、教学过程:
我来到我家
师:同学们,你们的出生对于你们的家人来说,是一件怎样的事情呢?谁能讲一讲自己的生日是如何度过的。
师:刚才大家在交流的时候,出现了很多关于家人的称谓,你们都了解这些称谓嘛?这些称谓都与你们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教师点评:
了解“我”的到来给家里带来的喜悦,体会“我”的生命对家庭的重要。提出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和自信心,引导学生产生对和谐家庭关系的积极期待。
我的家人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家庭称谓歌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教师指导学生边听歌边结合教材中的家庭树,学习家庭成员的称谓。
设置情境。通过表演“课本剧”来加深家庭成员称谓的印象。
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家庭照片,看一看我们的身上有哪些地方能看到家人的影子。
抽学生 回答自己与佳人长得相似的地方
家人的故事
小组分享自己家人的故事
引导学生加深对家人的了解,包括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与特长、日常生活故事以及家人的工作,引导学生学习关心家的一种方式。
引导学生认识“家人”不必局限于三口之家,也可以是跟自己生活在一起的大家庭的成员。
绘本教学
1、体现兄弟之间的亲密感
2、引导学生感受由亲情带来的美好。
第10课 家人的爱
一、教学目标:
1、体会家人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的辛劳,感激、体谅
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
2、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使学生领悟家人对自己的爱,并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
四、教学过程:
家人的爱藏在哪里
1、引导学生发现家人对自己的爱,产生家人的爱无处不在的幸福感。
2、启发学生,从家人给自己起的名字,家人对自己日常起居的照料等方面,感受家人为自己的付出,并从中体会来自家人的爱。
3、从做家务的妈妈、外出工作的爸爸、忙着为家人做饭的爷爷奶奶,让学生感受家人的爱,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
4、除教材中表现出的家人的这种爱以外,在自己的生活中,家人的爱还有哪些表现? 相亲相爱一家人
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家人之间的爱,感受爱是家人间最基本的情感,是家庭和谐的稳定剂。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家庭成员之间是如何相互关爱的。让家人感受到我的爱
1、引导学生在感受家人的爱的情感基础上,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学生用力所能及的方式来表达爱。
2、当爸爸妈妈还有事要忙的时候,不去缠着父母,而要学着自己主动做作业。不让爸爸妈操心。
3、在家培奶奶也是爱家人的一种表现。
4、出们前告诉家人一声,回到家里时也主动和家人打个招呼,这样就不会让家人为自己担心,这也是爱家人的表现。
5、记住家人的生日也是一种爱。绘本教学
1、通过奶奶送孙子上学,让孙子自己背书包的故事,提示学生,家长让孩子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对自己的培养,是在帮助自己成长。
2、家人的爱还有哪些表达方式呢?请同学们回忆交流。
第11课 让我自己来整理
一、教学目标:
1、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要学着做。
2、学习整理的两种方法,即物品归类及定时整理。
3、养成整理自己物品的好习惯,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培养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
四、教学过程:
小雨和他的“小伙伴”
绘本导入——“乱作一团”的我们
选用绘本《乱作一团》作为趣味导入,内容讲到全家总动员,一起寻找小仓鼠一幕时戛然而止,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不学会收拾房间,那么房间里真的会乱做一团,整个生活也会乱作一团哦!
找不到“小伙伴”了 寻找身边的小伙伴: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麻烦?大多时候,你总会找不到哪些小伙伴呢?这些“小伙伴”分属于哪些生活场景?遇到找不到“小伙伴”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送“小伙伴”回家
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同学日常生活中的整理情况的视频和照片等。请学生说感受,引导学生进行简单交流,并引导学生思考:在整理自己的物品时,哪些是需要扔掉的?哪些是需要分别进行整理的? 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1、借助多媒体,呈现儿童的生活场景,包含客厅、卧室;
2、分组随机给予场景图片,引导各小组进行合作交流;
3、集体交流; 教师点评:
鼓励学生对生活常用物品进行定期整理、归类收纳。才能进一步体会到自主整理对于生活的便利之处。
第12课 干点家务活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做家务是爱父母长辈的表现;
2、通过分享、交流和时间体验,掌握基本的家务劳动技能;
3、感受做家务的乐趣,体会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的美好。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做家务让学生产生参与感、担当感,感受到自己的“工作”能够为家庭带来美好,这一切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教学过程:
一、家务劳动情况小调查
1、课前调查:在班内开展“我的小本领——家务劳动小调查”。请有条件的家长利用周末时间为孩子进行录像,带到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
2、出示“苹果树”,请学生说说苹果树中的哪几种家务是自己常做的,通常是怎么做的。根据学生的发言,播放相应做家务的视频,观察其过程及步骤,为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提供资源。
3、小组合作、交流分享。教师提问:
平时喜欢做哪些家务?使学生有机会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所做过的力所能及的家务以及感受。
二、我是家务小能手
1、请有条件的学生拍摄自家的照片。通过观察照片,谈话引入:这么整洁、美丽的家是谁的功劳呢?让学生认识到家务劳动创造美。
2、学生上台表演自己熟悉的、掌握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搽桌子等。教师引导台上台下的互动、欣赏点评,并相机指导,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家务劳动的方法与技巧。
3、出示教材中的三幅情境图,引发学生读图感悟:做家务要讲究方法,学会做家务会带来快乐,要主动为家人分担家务。
4、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家务日),提问:视频里的小朋友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产生了什么烦恼?你在做家务的时候有过这样的烦恼吗?帮助学生思考:做家务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该如何去克服呢?
三、我们一起合作
1、师:(家务日)中阿U做家务给妈妈添了许多麻烦,这是因为阿U不知道怎么做。有时候,我们也会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学一招。
2、教师拿出示范用的衣服和裤子,说明,折叠衣服也是大家可以学习的家务劳动中的一项。请在家叠过衣服的同学上台示范,教师从旁进行指导。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叠衣服的实践活动,教师相机巡视、指导和总结。
第五篇:《道德与法治》一年级教材解析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解析
教材的基本结构
1.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上下册各设计了4个专题。每个专题下4课,每册共16课,基本上可以按照一周一课的进度安排。上册:
1.我是小学生啦 2.校园生活真快乐 3.家中的安全与健康 4.天气虽冷有温暖 下册: 1.我的好习惯 2.我和大自然 3.我爱我家 4.我们在一起 2.教材有两条线索
明线:儿童的生活时空顺序。空间既指学生的社会生活空间或者领域(自我、自然、家庭、社区、国家),也指学生心理空间。教材各册单元的设计是这两个非物理空间的延展过程。有时,时间与空间也会重叠,如在低级孩子的心理空间上,基本是遵循自我--自然—家庭—学校—社区这样的不断向外延伸的逻辑,同时,穿插了季节与时间的线索,如在一年级上册最后一个单元安排了冬天与新年的内容,在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安排了节假日的内容。
暗线:学生生活或者成长中遇到的重要事件或者问题,以每册相对集中的核心教育主题的方式隐含于教材内容的设计中。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
单元位置:本单元是一年级教科书的起始单元,是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地从学前生活过渡到学校生活,情趣稳定、心情愉快地学习。建议将相关内容整合到入学教育中进行。单元目标:
1.感知角色的转换,体验到上学的快乐,能尽快地适应、喜欢上小学生活,并融入到校园生活里。
2.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初步树立安全及遵守规则的意识,学习保护自己。第1课开开心心上学去 第2-3页编者目的:
体验上学是一件高兴、快乐的事情,帮助学生树立“我是一名小学生了”的自豪感,同时缓解一些孩子紧张、不安的心理。
教学建议1:教学建议1:教学时,可以开展“ 我的开学第一天”“你的心事我来猜”教学活动。
教学建议2:对于紧张和焦虑的孩子(图中小女孩)教师要尊重、鼓励他们,以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小学生活。第4-5页编者目的:
引导学生了解新书以及书包里面的各种物品的用途,懂得爱惜学习用品,学会整理书包,加快入学适应。
教学建议1: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孩子,如不识字的孩子,认识新书就有一定的困难,要理解、认可,积极帮助她。
教学建议2:学生整理书包有很多困难,教师要提出细致的要求,带着学生一步步练习,给予具体的方法、技能、关注学生在整理书包的过程中的情感---是否做到了“爱护书本”,关注行为习惯的养成。第2课拉拉手,交朋友 第6-7页编者目的:
1.了解班里的同学,愿意和同学交朋友,感受和同学一起学习、活动的快乐。2.乐于认识新朋友,学习和同学友好相处的方法和技能。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锻炼口语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建议1:明确课堂游戏是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宗旨。网小鱼时,要认真听“小鱼”的自我介绍。游戏结束还可以问问有没有发现和自己兴趣相投的同学,鼓励孩子课后进一步交往。教学建议2:学生的自我介绍可以形式多样,可以提前让学生进行准备,还可以请学生带来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制作名片、展示台)第8—9页编者目的:
1.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游戏加深彼此相互之间的了解。2.感受和好伙伴在一起时愉悦的心情,体会和伙伴交往的快乐。
教学建议1:关注班级中的一些内向、不太敢交朋友的学生,教师要给予积极的关注、主动站到她的身边,充分调动肢体语言、用眼神、用动作,给予孩子关心,表达对孩子的喜爱,给予孩子情绪上的安全感。
教学建议2:《交朋友》这个童话故事既可以在第一课时中作为引入环节,也可以放在本课学习结束时作为总结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第3课我认识您了 第10—11页编者目的:
1.学生愿意与老师亲近、沟通的愿望,也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2.引导学生去了解校园生活中更多的人,帮助学生很快地适应校园生活。
教学建议1:一年级学生的描述、表达能力都会受到年龄和能力的限制、建议教师在进行本话题的教学时,能够做好充分地准备,把校园中一些老师的工作进行搜集,多准备一些老师们的照片或者视频资料。
教学建议2:不要只停留在猜出某位老师,还要说说这位老师给自己留下的印象、自己和这位老师之间的小故事„„建构起老师与“我”生活的关系,激发师生之间的亲近感。第12—13页编者目的:
1.知道在遇到困难或者麻烦时,寻求老师们的帮助。2.在学校里要听从老师的教导,要尊敬老师,对老师有礼貌。
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校园生活,呈现师生关系中常见的问题,教会学生尊重老师的具体做法。如:和老师说话的时候,眼睛要看着老师,进办公室,要先敲门,不要在老师的办公区域追打等,体现教学对学生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教学建议2: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呈现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情境。如受伤了、饭菜凉了等,引导学生思考可以请谁帮助、校工也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引领者、陪伴着、守护者。我们要引导学生逐步感受校工对我们的付出,知道校园里可以帮助我们的人很多,帮助学生建立安全感。第4课上学路上 第14—15页编者目的:
1.表现了学生从家到学校的快乐情景。
2.关注到自己的上学路,感受到生活在不同地方的孩子有不同的上学路,都要平安、快乐地来到学校学习。
教学建议1:不同的上学路也是不同生活方式的反映,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生活方式,建立多元生活观,珍惜自己的上学机会。(提供视频资料)
教学建议2:图中人物从走出家门开始,礼貌地道别,画面渗透了快乐上学的信息。右图中的留白,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写下自己上学路上的快乐记忆。教学建议3:安全到校为重点,不要比较各自的上学路。第16—17页编者目的:
1.如何做才能安全、关注到学生上学路上具体的安全行为,培养安全意识。2.通过生活场景,去发现、感受自己生活中的受到的关心与爱护,从而感受到自己的生活是温暖的、愉快的。
教学建议1:借助教材中呈现的学生的生活场景,唤起学生的回忆,发现上学路上的不安全现象,再有针对性地商量解决办法。(充分表达)
教学建议2:执教《路上的温暖》中的挑战—学生对自己的上学路习以为常。
对策:1.感受安全,牢固树立安全意识。2.课前布置观察任务,记录上学路上的事件。3.回望自己的生活,挖掘温暖与感动。第18—19页编者目的:
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信号”,要听从“信号”指挥,遵守交通规则,学习保护自己的安全。
教学建议1:本部分内容学习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和遵守规则的意识,因此在认识标志的基础上,这个环节更多的要提示学生如何按照标志的要求去做。
教学建议2:有条件,可把教室地面布置为学校周边的路况。如在地面画上斑马线,路上有红路灯等。
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
单元位置:学习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和身份发生了转变。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结合入学教育,帮助学生顺利过渡,适应学校生活。单元目标:
1.了解、熟悉学校环境以及学校设施等。尝试着利用学校设施解决自己的一些问题。2.了解、熟悉学校生活的规律、规则,懂得并遵守学生生活的规则与纪律,逐步适应并喜欢上校园生活。第5课我们的校园 第20—21页编者目的:
1.熟悉学校设施、设备与学校生活的关系。2.消除对校园的陌生感,萌生喜欢校园的情感。
教学建议1:校园探秘这一提法充分体现了儿童的视角。设计探秘路线、任务、组织地展开,从“任务完成、文明礼貌”等方面自评、互评、确保安全、有效。
教学建议2:渗透对学校各种工作人员的尊重,注意校园安全。(把孩子们探秘的过程录下来,活动结束后回放。)第22—23页编者目的:
1.在全面了解校园的基础上,聚焦学校里喜欢的某个地方,了解校园设施与学校生活的紧密关系。
2.进一步感悟校园生活的乐趣,萌生喜欢校园的情感。
教学建议1:学生眼中的美丽校园是儿童的视角,可能仅仅是某一处并不起眼的设施,或一花一草。注意要充分尊重学生视角。
教学建议2:在学生分享时,注意追问“为什么喜欢”注重了解学校设施与自身的关系,激发热爱校园的情景。
提醒:教师不但要让学生认识到校园设施和学校生活,还要随机渗透安全文明地使用设施的观念。
第6课校园里的号令 第24—25页编者目的:
1.认识校园铃声,分辨铃声的不同含义,能根据铃声、广播等提示开展学校生活。2.懂得遵守学校生活的规则与纪律的重要性,做到遵守学校作息时间。
教学建议1:教学的落点要放在借助铃声引导学生遵守作息时间,形成规则意识。注重将“遵守校园铃声”落实于实际学习、生活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建议2:设计“寻找身边的口令”的活动,如,教师组织课堂纪律时的“1、2、3”,让学生感受集体生活中号令的重要性,再由近及远,由身边到班级、再到校园。第26—27页编者目的:
1.听到国歌声响起时严肃认真,立正站好、目视国旗、高唱国歌。2.认真按照音乐节拍做好眼保健操、广播操。遇到困难愿意想办法解决。教学建议1:教师可以适当准备一些相关的影音、图片等资料展开教学。
教学建议2:可以借助一些朗朗上口的小儿歌帮助学生记住升旗和两操中的一些动作要领。提醒:本课涉及的内容很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侧重地关注。如:特别注意升旗仪式中的规则,国歌声响起,就不要走动、随时站立、行注目礼。第7课课间十分钟 第28—29页编者目的:
通过参与自己喜欢的室内外游戏,并在玩的过程中学会有规则的游戏、安全的游戏,寻找游戏成功的窍门,在游戏中发展智慧,感受课间游戏的快乐。
教学建议1:开展游戏的目的是安全、有序、快乐地度过课间十分钟,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而并非就游戏说游戏。关注的落点在于快乐地玩、安全、文明地参与游戏活动。教学建议2:引导学生有创意的生活,从游戏中收获智慧。
提醒:课间游戏的安排,要具有针对性,考虑学生的地域、学校的建设、学生性别和个性等因素,开展适合学生的课间游戏。第30—31页编者目的:
1.知道课间需要做好准备,并学会合理安排顺序,保证下节课的顺序进行。2.结合自己的课间生活,通过辨析知道哪些做法可取,哪些不可取。
教学建议1:围绕下面三点:一是游戏要达到要适当放松的目的;二是要适于课间短时间,选择符合学生活动空间的游戏参与。三是有安全保障。
教学建议2:可以试着找一找课间游戏时的不安全因素,让孩子充分倾诉自己遇到的麻烦事。让孩子理解遵守规则,确保安全,游戏才能更开心。
提醒:前三幅图呈现的是课间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却需要安排的重要事情:上厕所、喝水和课前准备。要告诉学生:只有合理安排,十分钟才会更有效率,更有意义。第8课上课了
第32—33页编者目的:
1.知道做好课前准备的方法和重要性。
2.知道课上多提问、勤举手对学习知识的重要作用,并学会“提问的好方法”。教学建议1:做好课前准备的指导。例:通过“看(播放提前捕捉学生课前准备状况)一说(这样好吗?该怎么做)一练(模拟训练)”
教学建议2:“多提问是在多思考基础上产生的;多多提问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多提问,充满好奇心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贯穿于整个学习生活中。
教学建议3:学生不提问,不举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方法,并且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解决具体的问题。(如有的是胆小不举手,有的是上课走神不举手,两个问题的处理方式显然不一样。)第34—35页编者目的:
1.学会交流分享,感受课上一起学习的快乐并能够认真完成每一个课堂作业和任务。2.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萌生课堂规则的意识。
教学建议1:在“大家一起学“中,教师要控制好课堂氛围,及时、正确引导学生,不要把课堂变成对个别同学的批评会,对个别造成心理压力。
教学建议2: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认真写好每一个字,保持卷面干净,就是认真。教师要强化,提笔即是练字。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
单元位置:本单元场所的定位主要是家庭,主题一和主题三侧重在安全,主题二和主题四侧重在健康,旨在帮助形成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作息习惯,学会健康生活。单元目标:
1.知道在家庭中安全与健康方面的一些基本问题。
2.形成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健康的生活。第9课玩得真开心 第36—37页编者目的:
1.知道玩有多种形式,会初步合理地安排一个人在家时的生活。2.知道玩耍时的基本安全常识,懂得玩要有节制,玩得安全、文明。
教学建议1:本课侧重教会学生初步合理安排一个人在家时的生活,注意看电视的健康和在家生活的基本安全,是达成单元目标的重要内容。
教学建议2:玩得开心要紧紧围绕安全地玩、文明地玩、有节制地玩这样几个关键问题,重点讨论看电视的健康,特别需要与家庭教育力量的合作与沟通。
教学建议3:可以指导孩子们交流家中的有趣的玩法,互相借鉴,适当归类。户外活动:球类、跳房子、室内活动„„ 第38—39页编者目的:
1.学会利用生活中的资源有创意地玩。
2.感受到创造带来的快乐,并愿意与同伴分享。
教学建议1: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突出创造性地玩能改儿童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侧重在到生活中寻找(植物叶子、小石子、废布头、空饮料瓶„„)。
教学建议2:玩具交流会本身不在于学生带来玩具的多少,在于引导学生享受分享的过程,在交流具体的方式上,教师要尊重儿童意愿,自主选择,自愿交流。
教学建议3:活动中注意活动的安全、卫生保洁、爱护别人的玩具。户外活动不打扰别人等问题。推荐游戏:神奇魔术变变变(废物利用)第10课吃饭有讲究 第40—41页编者目的:
1.知道饭前要洗干净手的科学道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日常饮食习惯。2.乐于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懂得餐桌上要尊老爱幼,学会文明礼让。
教学建议1:学会洗手,终生受益,课堂充分演练,教会就餐的基本礼仪,如:让老人先就坐、背对着餐桌打喷嚏,同时渗透感恩教育,妈妈夹菜要说谢谢„„活动推荐:我当小席长(演练就餐礼仪)
教学建议2:文明合理的饮食是保证健康、规划生活的一种表现,是一种理性生活态度的起点。要兼顾科学性和人文性,避免把这一部分上成科学课,要注意此处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过高品质的生活,是对其文明与文化品质的引导。第42—43页编者目的:
初步了解一些常见的食物,懂得均衡、健康、安全的饮食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教学建议1:教师要因地制宜地将本地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引入课堂,如小摊贩的零食、野外不知名的果实等,让学生具备安全饮食的基本知识,以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教学建议2:学生在吃饭中遇到的问题还有很多(如爱吃冷饮、爱吃零食、暴饮暴食等),推荐活动:把不良习惯扔到垃圾箱。自己回忆、写在纸团上、保护隐私。推荐活动:小小配餐营养师(准备食物卡片)第11课别伤着自己 第44—45页编者目的:
1.了解家庭生活中的不安全因素,知道居家安全的一些做法。2.初步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
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迷宫棋活动,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设计。此活动的利用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每幅图充分阐述自己的理由,真正明白每幅图的意图,形成一种辨别危险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建议2:关注学生的体验。可以通过一些真实的故事激发情感,也可以在保障学生安全的情况下设计一些小小的体验活动。(如用手摸一摸热水杯)。第46—47页编者目的:
1.知道生活中一些危险行为有可能会伤害到自己,能做到远离危险行为。2.初步掌握一些处理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学会求助成人。
教学建议1:教学中可以小绘本和小视频等通俗易懂的具体方式呈现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救护知识及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
教学建议2:同时也指导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医药知识,学习一些小伤口的处理办法,在成人不在的时候学会处理简单的意外伤害事故。如学会使用创口贴。
教学建议3:教学中不仅要交给学生一些技能,同时还要注意一些心理变化,解决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如存在侥幸心理、受伤以后不敢跟大人说,去医院怕打针等)强调,受伤后要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学会求助。第12课早睡早起 第48—49页编者目的:
知道早睡早起是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睡眠不足给身体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教学建议1:要与家长充分沟通,赢得家长的支持。如帮助纪录孩子的作息时间,教会家长做好孩子睡前“程序事“,给予耐心、坚持关注等。
教学建议2:睡眠不足带来的危害除了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体会,也可以借助医生、成人的口现身说法,增强说服力。推荐活动:我能一个人睡。(准备一个大箱子,让一个孩子钻进去体验,交流感受。第50—51页编者目的:
1.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作息时间,能够做到早睡早起,生活有规律。
2.能够做到一个人独立睡觉,初步形成自主生活能力。
教学建议1:在与别人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找到更多早睡早起的好办法,选出适合自己的办法。教学建议2:可以借助评价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好习惯。如设计一个表格,记录。教学建议3:学生家庭情况不同,有的可能做不到独立睡,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床睡,学生独自睡觉良好习惯没有养成,有时候是家长的问题,如果是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必要的时候,可以请班主任帮忙。第四单元天气虽冷有温暖
单元位置:这是“道德与法治”第一册最后一个单元,从感受冬季的自然特点入手,帮助学生了解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在欢度新年中引导学生对新生活充满希望和憧憬,帮助他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单元目标:
1.了解季节变化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能够积极适应变化,亲近自然、欣赏自然,快乐健康地生活。
2.了解新年的文化内涵,初步体会“新年”的意义。3.回顾一学期的学校生活,对新学期自己的成长有美好愿望。第13课美丽的冬天 第52—53页编者目的:
1.引发学生的探究乐趣,从身边寻找冬天,感受冬天的特征。
2.感受冬季带来的美好和快乐。
教学建议1:寻找冬天,不能拘泥于课本或课堂。本课应该尽可能地指导学生利用课上与课余时间,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培养学生成为探究自然、热爱生活的有心人。教学建议2:每个地区的冬天特点不尽相同,要突出本地区的冬季特征。
活动推荐:设计一个冬爷爷的形象,告诉孩子,他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师,他用魔法棒一指,那儿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你们发现什么了?(人物、植物、拓展动物过冬的方式„„)第54—55页编者目的:
1.扩大学生的视角,让他们了解祖国各地冬天呈现的不同特点。
2.适合在冬天里开展的各种游戏、活动,冬日里的美食等内容展开,意在感悟冬日的情趣与乐趣。
教学建议1:“好玩”,指的是丰富多彩的冬季活动,除了一些冬季的户外游戏,还有一些与冬季有关的好玩的事情,包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学建议2:“好玩”等同时,还要关注安全与健康。
推荐游戏:冬爷爷陪我去旅行(交流自己寒假出行的见闻、感受)第14课健康过冬天 第56—57页编者目的:
1.突出了行为的要求,并且帮助学生形成勇敢、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怎样保健才科学、健康,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的冬季保健常识。
教学建议1:教学中,不仅仅要关注图中呈现的冬季里的运动和游戏,更要关注冬季里不怕冷是勇敢的表现,不怕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快乐、健康,这是本话题的目的所在。活动推荐:我是勇敢的冬宝宝,组织孩子交流冬天早起的好办法。
教学建议2:学生生活环境不同,冬季的特点也不相同。在进行本话题的教学时,要结合当地的冬季特点进行保健常识的学习,使学习内容对学生的生活有具体的指导意义。第58—59页编者目的:
1.懂得加强锻炼身体,体质强健了就会少生病,同时冬季里要特别注意保暖,照顾好自己。
2.从学生的家庭生活延伸到社会生活中,使温暖与关爱的范围不断扩大,帮助学生对温暖有更为深入的感受和认识。
教学建议1:学生一般都有冬季生病的经历,由真实的感受引发学生要健康快乐度过冬天的积极愿望,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建议2:结合冬季特点,提出康复的好方法。
教学建议3:举行《冬天有温暖》故事分享会课堂中教师可以从“发掘冬天里的温暖故事”这一角度入手,让学生眼里的冬天不再冰冷,而是充满了温情。教师应格外关注学生对这些温暖故事的反应,用老师的情绪加以感染,让学生发觉原来寒冷的冬天也可以过得别样温暖。第15课快乐过新年 第60—61页编者目的: 1.了解新年文化。
2.乐于参加新年的庆祝活动。
教学建议1:可以利用世界地图,结合相关音像资料,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人们,在迎接新年时候都有美好的心愿。
教学建议2:本节课的目标并不是将一台节目进行完整的策划、排练。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新年联欢会的准备活动中,感受大家对新年的热情和期盼。第62—63页编者目的:
1.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的风俗习惯。
2.学习在春节期间的各种礼节和讲究。
教学建议1:春节文化内涵丰富,要能够认识到,各地都有自己的春节习俗。但无论哪里,这些讲究和礼仪都体现了人们对优良品德的肯定和对美好生活的祝福。
教学建议2:绘本故事《团圆》。故事从教科书第62页至65页,共8幅图。故事以小主人公“我”的视角展开。以春节为时间点,以团圆为线索,从中穿插了一些春节的习俗,并且重点展现了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对于中国人来说的阖家团圆的意义。结合教学设计,灵活使用。活动建议:拜年有学问(学会说祝福语)第64—65页编者目的:
感受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丰富和多元的,了解传统的节日文化。
教学建议1:少数民族的传统新年,一些学生了解较少,建议搜集一些图片资源,或者是视频资源,帮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和不同的文化。
教学建议2:建议结合即将到来的春节,让学生做一期春节活动的展板,使学生对春节的印象更加深刻,也使这一课内容得以拓展。第16课新年的礼物 第66—67页编者目的:
1.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而欣喜。
2.懂得这些收获和自己的努力、别人的帮助是分不开的。能意识到谁曾经帮助过自己,并怀有感激之情。
教学建议1:对于“新年的礼物”,在过往的认识的当中,往往是孩子向大人索要“新年的礼物”,而本课却是要求孩子给却要求孩子给新年送礼物,把一年中获得的知识,本领、道理都可以作为送给新年的礼物。教材这一视觉特别独特。
教学建议2:学生因为胆子小、自信心不够以及对“收获”的理解有偏差等原因,可能不能发现自己的收获。老师要引导学生,每个人的收获是不同的。只要在某一方面比原来的自己进步了,就是收获,值得肯定的。
推荐活动:《我们都长大了!》互相夸赞,优点更多。第68—69页编者目的: 1.制作贺卡,表示对新年的祝福和美好心愿。
2.对新一年的生活充满希望,期待着新的一年更好、更强、更有进步。
教学建议1:学生制作的贺卡形式会多种多样,从美观程度上讲,质量也会参差不齐。但这些都是不重要的。老师在指导以及评价时,要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制作贺卡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对他人的诚挚的谢意和新年的美好祝愿。
教学建议2:送出心愿卡的对象可以是多元的,可以是自己、老师、同学、父母、朋友、兄弟姐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