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淡新课改如何贯穿于体育教学之中(推荐)
浅淡新课改如何贯穿于体育教学之中
台安高中 张树新
浅淡新课改如何贯穿于体育教学之中
前言
体育教学在新课改的引导下,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主体性教育的方针,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是以运动形成规律和身体活动规律为主线。缺乏学生自我目标提出和追求的动力,课堂教学偏重于教师一方,强调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虽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从备课到教案的实施,一切都是教师在活动,学生只能根据教师的设计方案被动的执行,而且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主要采用“注入式”教学,教师用严密的组织、大密度、高强度练习挤压下,学生获得的时间比较少,空间较小,不能更深入地思考探索问题,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不强,不利于教学。我们教者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严格执行新课程改革标准,把课堂还给学生。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传统教学 新课改 教师 学生 主体 课堂 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1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突出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明显,教学方法上大多采用教师主观讲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如教师课堂教学首先讲解动作概念、之后示范、学生练习,学生完全任教师摆布,学生发生错误,教师在给与纠正。这种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上慢慢就会使得教师处于一种居高临下的位置上,学生始终受到教师的灌输,师生关系显然不平等,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式学习,主动性会逐渐减退、丧失。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重视,这就与新课改发生冲突,违背新课程标准。1.2在新课改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互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教学关系,教师必须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学生与教师交往,展示自己的能力,让学生多动脑,多提出自己正确的意见、想法。必要时也可让他们与教师的位置互换 一下,启发、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上的真正主人,给每个学生独立练习和独立思考的空间,这样就增加了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信任感,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2.体育教材在体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2.1体育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那是举足轻重的,是每位教师必备的“法宝”。传统教学中,体育教师把教科书等同于教学内容,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和参考书,教师按照教科书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这不仅禁锢了教师的创造性,也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有的教科书内容不符合实际教学,就每个学校的工具、器材而言,未必有那么全,普通学校的教学条件很有限,体育器材比较短缺,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较为困难,还有就是学生身体素质上的差异,跟不上运动的要求等等。体育教材有的时候忽视了学生认知、承受特点,慢慢的使体育教材成为学生最不喜欢阅读的课本之一。
2.2新课改对教师掌握和运用教材有了新的认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要求教师一切从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备好每堂课,时刻注意学生活动的安全。做到张驰有度,放中有收,收中有放,让学生充分享受新课改给他们带来的欢乐。例如:田径、体操运动项目的达标测验考核,因有的学生身体健康差异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放宽或者分等级考核,这样一来就不是死搬硬套教材去硬要求学生了。
3.让体育课堂充满笑声,使学生身心获得愉悦
3.1学校内体育课的体育教学,不管教授学生体育技能,还有就是主要放松学生的学习压力,缓解学生身心的疲劳,使学生的大脑从书本中解放出来,愉教于学,实施快乐的教学方法。以往传统式的教学方法,主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真正的需要,教师在课上主要讲解、示范动作、学生练习,一堂课教师严肃认真的板着脸庞,其实自己也是很累,学生一丝不苟的完成教师所教给的各项教学任务,课堂气氛显得沉闷,没有生气。这种的课堂教学其实是极不利于学生多方面发展,与上面推行的素质教育指导思想相矛盾。
3.2新课改的教学标准,抛弃了传统教学的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课堂上的心理感受,提出了快乐教学的方针,乐观的教 学会使学生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发展水平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以及参与运动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的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快乐教学又能处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处进其智商的发育,例如:枯燥的田径中长跑项目,就可以用游戏接力的形式来代替等,使课堂充满愉快的笑声。
4.新课改在体育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1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教学的重点,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多少年来体育教学内容的单
一、技术动作偏难,而且趣味性不足等缺点仍然存在,大部分学校还受场地器材设施的影响与限制。这些都束缚了教学的正常进行,也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所以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心理、心理特征出发,灵活运用有限的教学条件,对现有的教材进行重新组合、搭配、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4.2体育活动一方面也可以说是脑力活动,换句话说就是身体与智力和二为一的运动,要使学生有创新的能力,就要充分调动他们思维,下面可用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4.2.1发现引导法。创新首先要发现问题,例如学生在玩踢毽子的时候,一开始是比踢的数量多少,谁踢得多谁就是胜利者。这时教师可以用方法引导学生,教他们踢花样,外摆、倒踢等,学生慢慢就会研究出更多、更新颖的玩法,这样一来,创新能力思维就得到了启发锻炼;
4.2.2暗示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就是利用各种暗示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练习动机,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去探索、解决问题。如田径的跳远,就可暗示学生是在跳跃山涧。体操的单双杆,可暗示学生自己是位武林大侠飞檐走壁等等,这样慢慢一来,学生的思维创新想象能力就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5. 新课改在体育教学中不仅有助于学生身体锻炼,也能增进其心理健康
5.1在体育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很喜欢上体育课,但是、时常也会有些学生表现对体育课有厌烦心理、行动懒散、纪律松懈等情况,其实有时这些现象并不是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表现,而是学生自身感觉上的错误,有的学生感觉自己的个子小,不适合打篮球、有的 学生看自己太胖,不能进行剧烈的跑步运动。得过且过,有时还有一部分女生有害羞的心理现象,课上做动作表现畏缩、扭捏、总是怕别人笑话,如果,有些顽皮的学生看到了,就会更加嘲笑她们。往下的教学就会越来越糟。5.2针对一些心理健康状况,新课改的课程标准改进了教学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将快乐教学渗透于课堂之中,降低教学难度,练习内容多样化,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尊重其心理发展需要,增强学生参与的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就是自我评价不与自己的能力相联系,呼吁他们提倡奥运精神,“重在参与”。还有就是建立良好的师生交往关系,教师去鼓励学生,接触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去帮助他们越过心理上的“高山、大河”。
6.注重情感交流,正确评价学生
6.1体育教学不仅是技术、技能之间的教授,有时也是师生情感之间的交流,在教学的关系上,让学生真正理解课堂教学,教师要爱护、关心、尊重每一位学生,要善于引导、启发每一个学生,做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亲密接触交流、多边活动。用情感去感化学生,发现学生的心理情感变化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6.2正确评价学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还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同此推理,体育教学评价也要注意学生多方面的评价要求,如学生在这方面运动差些,可在别的方面引导学生练习补足,直至找到自信。这样才能更好的搞好体育教学工作。
总之,新课改标准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去理解、去执行。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付出我们最大的努力!
第二篇: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安全生产之中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安全生产之中
确保安全生产,对于我们电力企业来说,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在安全生产中如何充分发挥政治思想工作优势,为安全生产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是我们要切实解决的一个新课题。就电力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思想政治工则是职工队伍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企业安全生产是思
想政治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重要内容,将为企业安全生产起到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一、要切实把“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到职工的思想和行动上来。
在安全生产中,人是最突出、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因此,解决安全生产的主要问题,关键还是要解决人对安全生产的认识问题,解决人的认识问题,则应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牢牢把握“预防为主”思想防线。
众所周知,人的思想认识程度,对自身工作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和作用将起到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要做好安全工作,关键就要抓住人的思想认识问题,要切实把“人”教育好、引导好,在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上下功夫,培养职工在思想上把“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理念,牢固树立“除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外,通过努力,所有事故都可以预防,任何安全隐患都可以控制”的信念。要充分利用电力系统内的事故教训,总结经验,用活生生的事故教训来教育职工;要通过微机网络等手段做好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使职工进一步强化“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意识,从而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以达到“预防为主”的效果。大家知道,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在于明确方向,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提高战斗力。因此,对职工的思想、信念和主人翁精神以及保证人身安全和生产安全,都必须通过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来实现,使职工树立一种爱企业的文化和敬业精神。没有这种文化和敬业精神,企业安全生产无从谈起。因为只有爱岗,才能敬业,只有敬业,才能保证安全。然而,职工的爱岗敬业思想,必须通过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来实现,引导他们他们自觉学习技术和业务知识,自觉做好各项安全工作,从而使安全生产工作在预防上起到作用。好范文版权所有
作为电力企业,要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就要做到居安思危,居危思进,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要把安全教育、职业安全道德和心理调适工作纳入安全管理的全过程,把对职工的安全理念培养和思想行为引导,直接融合到安全生产之中,从分析职工的违章心理入手,采取因人制宜的教育方法,使职工自觉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从而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自觉性,这样,企业安全生产才能有保证。其次,要做好安全预防工作,就要切实做好职工日常的思想教育工作,要从思想教育开始,抓好职工的预防教育,彻底消除影响安全工作的不利因素,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特别是自我保护意识,树立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思想,坚决杜绝“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行为,使“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在职工的思想上和行动上,所有这些,都必须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抓好预防教育。试想,我们各级领导、生产技术人员、广大员工都牢固树立了“预防为主”的思想,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的严峻性,在思想上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那么,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就能上新的台阶。
二、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安全生产的全过程。
企业政治思想工作与安全生产工作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政治思想工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安全工作的成败,安全工作的得失也在一定程度反映出政治思想工作的水平。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运用政治思想工作贯穿到安全生产的全过程,从而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好范文版权所有
我们要结合电力企业工作实际,深入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到每个员工,落实到安全责任,辐射到文化等各个领域,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一是要注重做好职工的日常思想工作。要善于随时了解和把握职工的思想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上班时看情绪,干活时看干劲,下班时看效果,开会时看发言,平时看表情,从而根据职工的思想动态、工作表现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做好其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掌握和了解职工在想什么、想干什么,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切实为职工解决和克服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使职工放下思想包袱安心工作,这样,安全工作的系数就会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也就有了着力点。二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人的安全思想为载体,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生产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环节,我们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就是要明确各级人员安全生产工作的内容、任务和责任,做到横到边、纵到底,人人肩上有任务,形成责任共担、风险共担、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从
而使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到生产班组、生产现场,深入到生产工作的全过程中,为企业安全生产服务。三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为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提供载体。企业安全文化表现为一种氛围,一种理念,一种形象,一种精神,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职工爱岗敬业意识,有利于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确立安全生产目标,培育企业精神,培
养职工高尚情操,塑造企业形象,调动职工安全生产工作积极性,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的稳定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三、努力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安全管理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安全生产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要强化管理,严格要求,严格考核,并对事故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对事故的处理和总结是抓好安全生产全过程的最后一个重点。通过总结经验,可以从中发现内在的规律性,克服不安全因素,增强自觉性,以指导今后的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在安全生产的事先、事中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而且要做好事后的教育工作。如一旦发生事故,首先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做好事故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同时对受到严厉批评、处罚或处分的职工,也应积极主动关心他们,和他们一起总结经验教训,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犯错误的根源和不安全因素对社会、对企业、对家庭、对自己带来的严重危害和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深刻的检讨和反省,使他们充分体会到爱岗敬业、安全警钟长呜的现实意义。同时,在思想上也要对他们予以积极的鼓励和引导,勉励他们不要气馁,鼓起勇气,勇敢面对现实,在今后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吸取教训,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此外,还可以用他们的教训去教育更多的的职工,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在对事故坚持“四不放过”原则的基础上,对未遂事故和习惯性违章作业者也丝毫不能手软,除批评教育外,还要当众做出书面检讨、曝光、通报,并予以一定的经济处罚,使他们吃一堑长一智,达到以儆效尤的效果,要充分借鉴每期安全简报中的事故通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总结和积累工作经验。此外,在企业安全生产取得成绩时,也要有针对性地对职工予以表彰,激励职工在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以达到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效果,确保企业安全生产。通过这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为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将打下牢固的基础,同时也为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日常的“预防为主”工作起到一定的防范教育作用。
总之,安全生产是一项生产制度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治本与治标的工作,政治思想工作与安全生产就好比“拳头”与“屁股”的关系,说“屁股”座稳了,打出去的“拳头”才有力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通过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把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职工队伍同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结合起来,以两个文明建设为动力,努力开创安全生产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第三篇:将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将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摘要】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理所当然要承担的重任。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许多文质兼关的表现民族大团结的课文语文老师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并挖掘蕴含在文本中的民族团结的内涵。引领学生通过文章的字词句篇,感受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和谐氛围,从小接受民族大团结教育。
【关键词】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教育 语文教学
一、将民族团结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意义
(一)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是严肃的内容
中华民族是中国56个民族的总称,是经过长期交往融合形成的相互依存、多样统一的民族共同体。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也是一项内涵丰富政策性很强,具有一定敏感性的工作。2008年11月,教育部、国家民委共同发布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强调,做好民族工作,在新形势下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对维护和发展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二)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是德育活动的重要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历来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而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与单一种族国家的爱国主义不同,必须要经过骨肉爱——乡土爱——民族爱——国家发展的四个层次,由此,我们必须要经过多个层次的情感经历,才能走向对社会主义伟大祖国的爱,即在“祖国爱”与“乡土爱”两个层面之间有一个“民族爱”的层面,对于在校学生来说,还需要尽可能地多方面了解本民族和其他兄弟民族,只有经历了对整个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才能真正达到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层面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是引导儿童达成“民族爱”的重要途径。
(三)国际上通过学校教育而培育国家统一意识的新趋势
世界各国在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方面都是从学校教育抓起,从小学到高等教育都开民族文化课,要求各民族学生从小了解本国各民族的文化艺术、宗教信仰、语言及社会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国家的民族、宗教方面的法律和政策,培养各民族学生共同相处、交往的素质,并把各民族学生学会和睦相处作为培育爱国主义精神的基础,通过对青少年进行本国多元文化的教育、交流进而形成国家统一。
(四)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族人口之间对流的规模不断扩大,在内地和沿海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务工人员也在大幅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关系到国家的长久稳定与统一,关系到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内和各民族、外防渗透的重要武器。
二、将民族团结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形式
(一)把握教材,挖掘民族团结教育的素材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的素材,很多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各民族团结互助的关系。有的课文描述了少数民族地区壮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物产以及民风民俗,如《草原》中一碧千里、令人惊叹的奇丽美景、《雅鲁藏布大峡谷》中被誉为“西藏江南”的神奇景观、《海市》中沙漠戈壁特有的景象——旋风、海市蜃楼、丝路花雨,《五彩池》中昆仑山上五彩池的美丽景色、《葡萄沟》中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还有一些课文表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关怀以及各民族情同手足的亲密关系,如《难忘的泼水节》、《无私的奉献》、《菩萨兵》、《亲人》等。这些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很好素材。
三、感受形象。使学生受到民族团结精神的感染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中促进民族团结的人物的形象,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自读课本第七册《无私的奉献》一文,讲述了党的好干部孔繁森同志离开年迈的母亲和体弱多病的妻子,两次进藏,历经十载,和藏族人民结下深情厚谊的故事。他收养了两名孤儿,向病人献血,给藏族群众看病,体现了高尚的情操。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反复阅读这篇课文,深刻体会课文的内涵,并查阅孔繁森的资料,了解他的感人事迹。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被孔繁森的奉献精神所感染,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中的一句话——“汉族和藏族拥有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中国。”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菩萨兵》一文记述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群众春耕,以实际行动得到藏族群众的信任和爱戴的故事。在学生充分朗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笔者播放音乐,引导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读朱德同志的话,如“怎么受得了呢?”“节气不等人啊!”“我们要尽心尽力,像种自己的地一样把藏胞的地种好”等,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朱德同志和他带领的红军战士急藏族群众之所急,想藏族群众之所想,关心藏族群众疾苦,是一支人民的军队。朱德和孔繁森一文中的“我”,都为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思想感情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了民族团结教育的目的。
四、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各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描写民族地区风土人情的课文,这些课文反映了少数民族群众在建设家园的过程中发挥出来的聪明才智,如《草原》记述了作者老舍先生访问陈巴尔虎旗的公社,在草原上受到蒙古族群众热情接待的见闻,描写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感人情景,表现了蒙汉群众紧密团结、亲如一家的思想感情。作者始终围绕着“草原”二字着笔,一条线是写景,另一条线是写情,表现了民族团结之情,可谓情景交融。在教学时,把握这两条线,在引导学生感知情境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民族团结的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本文的点睛之笔,引导学生通过这句话深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更深刻地领悟了文中“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主题,印象非常深刻,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既领略了草原的美,也感受到各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五、课外延伸,让学生在语文活动课上受到民族团结教育
不同的不少数民族学生同校,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寓教于乐,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在语文活动课上开展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如开展讲祖国悠久的历史;讲祖国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讲祖国灿烂的文化;讲各民族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开展学唱一首民族歌曲,学跳一个民族舞蹈,画一幅民族风情画,讲一个民族英雄故事,看一部民族故事片,做一件民族工艺品等。通过这些活动,充分发挥了文体活动的德育功能,渗透了民族团结教育。组织学生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参观真教寺、清真寺等古迹,了解了回族的历史和宗教信仰,见证回族群众庆祝古尔邦节、开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的盛况。鼓励学生平时注意观察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民族团结的好人好事,并引导学生在说话课上把这些好人好事介绍给同学,把了解到的民族团结事迹表演出来,围绕“我能为增进各民族的团结做些什么”这一主题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促使学生把感性的认识转化为坚定的信念,从而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让民族团结之花代代相传,永远开放。
六、将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思考
(一)提升师资,为民族团结教育提供基本保障
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成效如何,关键在于师资水平。由于该项教育政策性强,有一定的敏感性,学校宜采用教师“广泛参与、重点宣讲”的方式,由专职教师进行专题教育,从而确保教育的生动、鲜活、准确,充分保障教育的质量与成效。采用专职教师授课,也便于教师自身的再教育、再提高,确保思想与内容与时俱进,确保教学呈现方式的儿童化、现代化,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升专题教育的实效。
(二)广集资源,为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丰富内容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可用的资源,如语文、品德教材中的内容,如清真餐馆、朝鲜泡菜、维族葡萄干,或许还有来自全国各地其他民族的儿童与家庭,等等,这些都是随处可见可用的资源。同样,我们许多教师和孩子也常常有机会走人民族地区,带回了许多民族风情浓郁的纪念品、纪念照和快乐的回忆,学校宜利用校刊、校园网等平台,充分整合与展示这些资料,不断丰富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将“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教育进一步落到实处,整体提升民族团结的实效。
(三)因材施教,为民族团结教育提供多种形式
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教育形式宜活泼多样。千篇一律的说教、枯燥乏味的陈词滥调是无法引起儿童足够的注意的。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因材施教,设计、采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中,将鲜明的教育与潜移默化的影响结合起来,形成合力,以期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四篇:剪纸贯穿于教学
剪 纸 贯 穿 于 教 学 中
张爱粉
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已有了上千年的历史,作为传统的民间技艺,它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剪纸既能培养幼儿动作及小肌肉的发展,又能促进幼儿多种智慧潜能的开发,尤其是想象力、创作力的形成,为幼儿具有创新意识打下基础。通过剪纸学习活动,把剪纸作为表达美,传递美,创造美的表现形式,从而起到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作用,剪纸活动还适合于个别化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的个别指导使每一位孩子都能得到发展,真正体现出针对每一位幼儿的教育理念。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的确,动手动脑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有利于萌发幼儿的创造性。现在幼儿正处于人生求知欲望最强的启蒙阶段,剪纸活动抓住了幼儿好奇的心理特征,对于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敢想敢干的精神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大有益处。
一、激发幼儿剪纸的兴趣。
要想使幼儿的剪纸技巧获得发展,重要的是激发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幼儿对剪纸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运用感官去看、去想、去动脑、动手做,积极探索,这样就能促进其剪纸潜能得到很好的发展。那怎样才能激发幼儿剪纸的兴趣呢?
二、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为了使幼儿能够更好地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必要的物质准备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基础,在幼儿剪纸时,除了提供剪刀、手工纸外,还要为幼儿准备充足的辅助材料,如宣纸、颜料、胶水、毛笔等,通过适当的辅助材料的提供,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丰富主题情节,并引导幼儿剪出最高水平。如:幼儿根据需要选择适宜作品的染纸图案,经精心折叠后巧妙地利用原来的图案色彩,将它剪成一幅幅生动有趣、图案别致的剪纸作品,通过对图案设计、色彩的配置和对种种技法的掌握,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情趣。在剪纸活动中,我还经常鼓励幼儿拼贴和老师范例不一样的作品。如在练习剪三角形、正方形时,当幼儿能说出三角形、正方形能拼成小房子后,还应激发并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三、创设轻松自由的精神环境
《新纲要》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平时指导幼儿剪纸中,要常常鼓励幼儿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每个幼儿的个性及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赞扬。如:“你剪的这个小朋友太可爱了,你能举起来让大家欣赏一下吗?”“你剪的这个窗花太漂亮了,你真了不起。”由于我给予每个幼儿被认可的快乐,使他们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意识,使他们由此而更加喜欢剪纸活动,更富有创造勇气。
四、组织有序的剪纸过程
1、引导幼儿学会观察
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它的题材都来源与生活,来源与大自然。因此,当幼儿在创作剪纸时,他首先就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这就
需要幼儿在平时生活中学做一个有心人,要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积极参与感受,发现剪纸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2、循序渐进地开展活动
在剪纸的教学中,我先教幼儿剪直线和曲线,练习最基本的线条。等有了一定的基础,我让他们学习剪简单的图形,从圆形开始。在剪的过程中,我逐渐教授一些技巧。例如在剪圆的时候可以将正方形的纸对折,然后剪出半圆,打开后即成为一个圆形。通过多次的折纸,剪一刀就可以成为五角星等等。整个教学进程的难度逐渐增加,十分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我通过一系列的组织活动,孩子们剪纸活动的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练出了一双双灵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同时我还发现,剪纸还能促进幼儿多种智慧潜能的开发,尤其是想象力、创作力,为幼儿具有创新意识打下基础,具体表现为:
(1)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幼儿主动探索欲望。
幼儿剪纸活动改变了以往教师教什么幼儿就学什么的被动状态,让幼儿在掌握一定技能的基础上能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物体进行剪纸,由于这是幼儿自己所选择的,则必然会抱着认真的态度去主动地探索,克服一定的困难去完成,每当完成一件作品时,他们就感到十分高兴,真正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也为下一次的剪纸增添了内驱力。
(2)增强了幼儿的智力,提高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幼儿剪纸就是要求幼儿在掌握了一个系列的基础上,自己开动脑筋,克服困难,剪出各种不同的其它物体,每一件作品,往往需要幼儿经过多次实践,反复推敲才能成功,这就要求幼儿有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和意志力。
(3)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养成了良好的做事习惯。
在剪纸过程中,也可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使他们明白做事必须按顺序进行。
(4)促进了幼儿交往的能力,培养了合作的精神。
我们觉得剪纸艺术是一门艺术,让幼儿了解我国民族文化,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总之,幼儿剪纸艺术是一项实用性强、表现力丰富、流行最为广泛的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在我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基础,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具有鲜明的本土艺术特色,探讨和研究方面的问题还很多,我们只有找到剪纸艺术与现实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用现代教育方法与手段来传授剪纸艺术知识和技能,使剪纸教育穿越时间,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五篇:让德育贯穿于体育课堂
让德育贯穿于体育课堂
高阳县西演镇赵堡小学 冯海龙
主题词:体育教学、德育、渗透途径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所以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把德育放在了首位,并把德育渗透到各个学科教育教学中去,体育学科当然也不例外,因为体育也是学校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担负着提高少年儿童身体素质的主要任务,同时它也担负着渗透德育的任务。因为我们未来国家的建设型人才不仅要身体棒,能力强,更要思想境界高。
所以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把握当前少年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状况,认清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创造性地探索在体育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策略和技巧。
我认为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有:
1、结合体育学科教材特点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在跳跃、障碍跑或支撑跳跃等项目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
在实践中实例很多,例如在支撑跳跃教学中,从一些同学的身体素质、技术来看完成动作是没有问题的,而他们就是不敢过器械。在跳高练习中,过较低杆时技术动作很好,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这是因为精神因素起了作用。所以我们通过这些项目的教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
在球类项目的教学中,结合其集体性和竞争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应变能力,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力量,让学生感受到球类比赛的胜负是靠集体力量和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培养学生的集
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正确对待对方的犯规,决不允许施以报复的手段;要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误判,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
在队列队形练习中可培养学生严明的组织性、纪律性,“令行禁止”体现得淋漓尽致;耐久跑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体操项目可培养学生团结互助,互帮互学的作风;体育竞赛则更有凝聚力,能使学生团结,并能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这样根据各种不同的教材特点,培养他们的各种意志品质,这样更有说服力。
2、结合学生个体特点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更不能侮辱谩骂学生。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
3、渗透中突出教师的表率作用和个人魅力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强烈的“敬业精神”外,还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教育者的模范行为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学生个性品行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体育教师的仪表言行都应该考虑到它可能会造成的影响。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
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人格做表率,使学生从中领悟和产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乐于接受和模仿。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经过亲身实践,必然会认识到教师言行的正确性,从而建立自己的道德信念,形成自己的性格和品质。
4、把握渗透时机充分利用课堂资源
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也就是说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及时处理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少批评,多表扬,从而使学生沿着正确的轨道成长。这样可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达到了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多利用无声语言(眼神、动作、表情)与有声语言相结合的方法,尽量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对出现的问题判断要准确,使用语言要恰当,不能挖苦讽刺。评价也要恰当,不能伤人自尊心。对于有些问题需要课下解决时,一定要及时,不能拖延,否则同样的问题还会再出现,甚至更严重。
体育教学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看上去似乎只是一些外显的行为,而实际上内隐的意志品质也在发生着变化。所以体育教学必须结合德育教育进行,同体育教学的教材特点、学生个性特点以及教师的个人素养紧密结合起来,这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要把学习与教育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受到教育,如果再能灵活多样地结合实际,去因势利导,这样自然会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使学校体育在德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