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稳态与环境 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

时间:2019-05-15 01:35: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稳态与环境 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稳态与环境 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

第一篇: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稳态与环境 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

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课时训练

1(本溪一中、庄河高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中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饮食过咸,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胰岛素受体缺乏,导致血糖水平过高 C.抗原刺激,导致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D.环境温度下降,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2(台州市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O2、血红蛋白、葡萄糖、胰岛素等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内环境 D.长期营养不良容易导致机体组织水肿

3(吉林市普通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即指细胞外液,发生组织水肿一定是淋巴循环受阻所致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组织液中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但渗透压基本不变

D.葡萄糖以主动运输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4(中山市2012接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寒冷时出现寒颤

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5(枣庄市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水宜生”保健杯可使饮用水呈弱碱性,长期使用可降低体液的酸度,改善体质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清除病原体,其作用对象是抗原,与内环境稳态的关系不大 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

6.(2011年江苏高三调查)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特征是()A.血浆的酸碱度近中性,pH为7.35~7.45 B.血浆的渗透压高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C.男性每100 mL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约为12~15 g D.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低于37 ℃

7.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加快

C.细胞代谢异常

B.渗透压下降 D.血糖含量偏高

8.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9.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降低、CO2、Na2CO3 C.升高、CO2、H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D.升高、乳酸、NaHCO3

10.(2011年温州八校联考)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调有一定的关系

11.(2011年厦门质检)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改变内环境的pH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

12.(2011年泰州调研)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 生活所必需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

B.pH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

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 13.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14.(2010年高考安徽理综)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4构成的缓冲体系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15.用某种药物饲喂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A.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 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 C.增加红细胞的生成数量 D.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

1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17.(2011年威海质检)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最确切的是()A.由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B.内环境的温度、pH、渗透压是维持稳态恒定不变的因素

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免疫系统等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18.如图所示,表示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分析一下BC段变化的原因()

2-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 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 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掉了 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19.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肝糖原的形成发生在③中 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 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D.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20.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①HCO3、HPO4等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 A.①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21.(2011年菏泽模拟)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1和结构2中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不同 B.当人体发生花粉过敏反应时,C液会减少

C.当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大量累积在C液中时,B液会增加 D.当人进食1小时后,A液中的胰高血糖素含量会迅速升高

22.(2011年南通联考)如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其他环境条件一定时,实验条件下,不断改变海水盐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浓度约为0.5 mol/L),下列描述正确的是()-2-

①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甲 ②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的强弱 ③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 ④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

A.①③④ B.①③ C.③④ D.②

23.H1N1流感病毒会引起机体发烧、鼻塞等症状,有人在刚刚有点发烧时就服用扑热息痛药,使体温迅速下降。

(1)医生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可取,因为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机体的良性反应,是人体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维持机体稳态的集中体现。

(2)试列举发烧现象产生时,细胞中________(细胞器)产生的能量除了使体温上升,还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请写出下图中4处内环境成分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答案:(1)神经—体液—免疫

(2)线粒体 为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提供能量、为合成相应抗体提供能量(3)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B、C对应内环境成分可颠倒)24.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正常情况下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人体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化学物质含量会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人体维

定的调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常个体的特异性免疫存在差异,如有的人体内具有抗肝炎病毒的抗体,有的人体内却没有,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血浆、组织液、成熟红细胞内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①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用虚线箭头表示CO2。②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5 血浆

成熟红细胞内液

组织液

答案:(1)细胞的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3)不同个体在生活过程中会接受不同抗原的刺激(4)见下图

25.分析下图,回答问题:

(1)据图1写出以下各种结构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c________。

(2)发生过敏反应时图1中[ ]________的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进入[ ]________,使它的渗透压________;过度疲劳时,代谢产物的大量积累,导致[ ]____________渗透压________;严重营养不良使血浆蛋白含量下降,[ ]______的渗透压________,因而水分向________;淋巴循环[ ]受阻。以上原因都可能使组织液的量______而出现________现象。

(3)根据图2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填标号)________。图中的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填标号)________。CO2浓度最高的内环境成分是标号________。

答案:(1)毛细血管 细胞膜 毛细淋巴管

(2)a 毛细血管 B 组织液 升高 B 组织液 升高 A 血浆 降低 组织液渗透 D 增加 组织水肿(3)①和③、③和② ③、④ ③ 26.H1N1流感病毒会引起机体发烧、鼻塞等症状,有人在刚刚有点发烧时就服用扑热息痛药,使体温迅速下降。

(1)医生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可取,因为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机体的良性反应,是人体________调节网络维持机体稳态的集中体现。

(2)试列举发烧现象产生时,细胞中________(细胞器)产生的能量除了使体温上升,还能__________。

(3)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请写出下图中4处内环境成分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答案:(1)神经-体液-免疫

(2)线粒体 为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提供能量、为合成相应抗体提供能量(3)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B、C对应内环境成分可颠倒)

第二篇:高考生物复习高考真题题库 知识点15 内环境稳态与体温、水盐和血糖调节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15

内环境稳态与体温、水盐和血糖调节

1.(2014·海南高考·T12)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的直接支配

B.胰岛素的合成需要mRNA和核糖体的参与

C.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之一

D.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

【解题指南】(1)关键知识: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2)隐含知识:分泌蛋白的合成。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A项中,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受下丘脑发出的神经的支配,故A项错。B项中,胰岛素属于蛋白质,合成需要mRNA和核糖体的参与,故B项正确。C项中,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完成对水的重吸收,所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之一,故C项正确。D项中,胰岛素能促进细胞分解、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二者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故D项正确。

2.(2014·海南高考·T14)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是()

A.红细胞吸水增加

B.胰岛素分泌降低

C.肝糖原的分解增加

D.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高渗葡萄糖溶液”“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

(2)隐含知识: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红细胞吸水减少或失水,故A项错、D项正确。由于血糖水平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糖类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降低血糖水平,故B、C项错。

3.(2014·江苏高考·T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解题指南】关键知识: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弥散到内环境中,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或靶细胞。

【解析】选A。本题考查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和水盐调节。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但是只与甲状腺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定向作用于甲状腺细胞,故A错误;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可以通过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作用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使物质氧化分解加速,产热增多,故B正确;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含量,它们的分泌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由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故C正确;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渗透压下降,故D正确。

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T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内环境”“必要条件”。

(2)关键知识:内环境的概念和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在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中的意义。A项中,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正确。B项中,内环境稳态可使细胞生活在温度和pH等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正确。C项中,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K+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依赖于Na+内流,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正确。D项中,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中,不彻底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是发生在内环境(细胞外液)中,D项错误。

5.(2014·北京高考·T2)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冬泳”“不会发生的反应”。

(2)关键知识:寒冷刺激使机体增加产热的方式包括肌肉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代谢加快,减少散热的方式包括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的体温调节过程。寒冷刺激肌肉收缩,增加产热,属于非条件反射,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寒冷刺激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属于非条件反射;汗腺的分泌活动受神经调节,寒冷刺激使汗腺分泌减少,以减少散热;寒冷刺激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故选D。

6.(2014·山东高考·T3)神经系统正常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数量的调节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程序性死亡不利于神经系统正常发育

B.生存因子影响了神经细胞的基因表达

C.神经细胞与靶细胞间通过电信号传递信息

D.死亡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属于细胞免疫

【解题指南】(1)图示信息:靶细胞释放生存因子,未得到足够生存因子的神经细胞程序性死亡。

(2)隐含信息:细胞凋亡。

(3)关键知识:细胞凋亡由基因控制,影响细胞凋亡的实质就是影响凋亡基因的表达,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有淋巴细胞的参与。

【解析】选B。本题考查细胞凋亡的原因与意义、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细胞程序性死亡是一个正常的、生理性的过程,有利于个体的正常发育,故A项错误;据图可知,当神经细胞未得到足够的生存因子时,神经细胞程序性死亡,该过程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故B项正确;神经细胞与靶细胞间通过化学信号——神经递质传递信息,故C项错误;死亡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D项错误。

7.(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T3)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正常情况下”“生成与回流”。

(2)关键知识:内环境(细胞外液)中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联系。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各成分间的物质交换。A项中,组织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发生物质交换,氧气由组织液扩散进入组织细胞,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含量降低,错误。B项中,组织液与血浆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流,并保持动态平衡,正确。C项中,血浆中的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正确。D项中,组织液中的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回到血液,正确。

8.(2014·福建高考·T2)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B.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

C.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消耗ATP

D.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

【解题指南】(1)隐含信息:出汗水分蒸发,带走热量,影响渗透压和体温稳定。

(2)思维流程:汗腺分泌汗液→Na+、Cl-被重吸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强;汗腺分泌汗液→水分蒸发,带走热量→维持体温稳定;导管重吸收Na+→主动运输→需消耗ATP。

【解析】选C。本题考查水盐平衡调节、体温调节和物质运输的知识。大量出汗时,水的丢失多于电解质(NaCl)的丢失(汗液是低渗溶液),所以一般来说,大量出汗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A项错误;在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当人的体温高时,会加快血液循环、毛细血管扩张,产生汗液,这样体温就会下降,而当体温低时,毛细血管会收缩,人体会通过骨骼肌战栗产热,毛孔闭合,防止散热,故出汗有利于人体体温维持稳定,B项错误;汗腺导管重吸收Na+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消耗ATP为其提供能量,C项正确;大量出汗后,失水多于失盐,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大,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一方面通过产生兴奋并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来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同时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D项错误。

9.(2014·安徽高考·T30)胰岛细胞的内分泌活动的协调有利于维持血糖平衡。

(1)支配胰岛细胞的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却抑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原因是。

(2)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      ,测定并比较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过程中应将血糖维持在比正常浓度

(填“稍高”或“稍低”)的水平。

(3)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后,每隔30

min检测其血糖浓度,结果见下表。请在下面坐标图上绘制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图,并根据血糖浓度变化在同一坐标图上画出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图。

时间/min

0

120

150

血糖浓度/

mg·mL-1

0.75

1.25

1.10

0.90

0.75

0.75

(4)胰岛B细胞含有与某病毒相似的      ,若人体感染该病毒,自身免疫系统在消灭病毒时可破坏胰岛B细胞,引起Ⅰ型糖尿病,该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胰岛素的主要步骤:获取胰岛素A、B链基因,构建           ,将其导入的大肠杆菌,筛选可稳定表达的菌株。

【解题指南】(1)隐含信息:验证实验的对照:实验组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对照组一定是等量生理盐水。

(2)关键知识:血糖的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的参与,其中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两者之间表现为拮抗作用。抗体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并破坏胰岛B细胞,导致分泌的胰岛素减少,使血糖浓度升高,引起Ⅰ型糖尿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血糖调节、自身免疫和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

(1)交感神经兴奋时,通过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2)根据探究性实验的操作原则之一——等量原则,且动物细胞要维持其正常的形态结构,故加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为了突出实验结果,应该在血糖浓度稍低时进行实验。

(3)绘图时要注意标注横纵坐标的含义和相应的数值,血糖浓度的变化描点连线,再依据血糖浓度的变化绘出胰岛素浓度的变化趋势。

(4)由于胰岛B细胞含有与某病毒相似的抗原,所以会被当作攻击对象。由于基因表达载体要导入大肠杆菌细胞,用Ca2+处理细胞,得到容易导入的感受态大肠杆菌。

答案:(1)胰岛A、B细胞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不同

(2)等体积生理盐水 稍低

(3)如图所示:

(4)抗原 含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 感受态

10.(9分)(2014·全国卷·T32)小肠的吸收是指食物消化后的产物、水和无机盐等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0.9%的NaCl溶液是与兔的体液渗透压相等的生理盐水。某同学将处于麻醉状态下的兔的一段排空小肠结扎成甲、乙、丙、丁4个互不相通、长度相等的肠袋(血液循环正常),并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如表。

实验组别

实验步骤

向肠袋内注入等量的溶液,使其充盈

0.7%

NaCl

mL

0.9%

NaCl

mL

1.1%

NaCl

mL

0.9%NaCl+

微量Na+载

体蛋白的抑

制剂共10

mL

维持正常体温半小时后,测肠袋内NaCl溶液的量

mL

mL

mL

9.9

mL

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1)实验开始时,水在肠腔和血液之间的移动方向是:甲组从;丙组从。在这一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方向是从溶液浓度

处流向溶液浓度     处。本实验中水分子的这种移动过程称为。

(2)比较乙和丁的实验结果,可推测小肠在吸收Na+时,需要    的参与。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信息:“等量”“0.7%”“0.9%”“1.1%”“Na+载体蛋白的抑制剂”。

(2)隐含信息:血液的渗透压=

0.9%的NaCl溶液的渗透压。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渗透作用的原理。

(1)根据渗透原理,水分子由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扩散。由于血液的渗透压与浓度为0.9%的NaCl溶液相等,因此实验开始时甲组中的水从肠腔向血液移动,而丙组中的水从血液向肠腔移动。

(2)与乙不同的是丁组实验加入了Na+载体蛋白的抑制剂,其结果是半小时内丁组中被吸收的NaCl溶液最少,说明Na+载体蛋白抑制剂影响了NaCl的吸收,则说明小肠吸收Na+时,需要Na+载体蛋白的参与。

答案:(1)肠腔进入血液 血液进入肠腔 低 高

渗透作用(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Na+载体蛋白

1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T31)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       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      ,尿量       ,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渗透压”“正常小鼠”“排出体外”。

(2)关键知识:影响血浆渗透压平衡及细胞外液pH变化的因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渗透压与pH)的相关知识。

(1)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氧化分解,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终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由循环系统运输到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如果该过程受阻,则细胞外液中二氧化碳积累过多,会造成pH下降。

(2)血浆中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则血浆中溶质微粒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多。

(3)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使细胞吸水或失水,导致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发生改变。

答案:(1)呼吸 下降(2)降低 增加(3)会

12.(2014·山东高考·T25)研究者将空腹的大鼠置于冷水中,探究冷水刺激对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1)冷水刺激引起实验大鼠皮肤       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到达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处理,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       ,引起皮肤血管      ,减少皮肤散热量;同时引起(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稳定。

(2)冷水刺激产生的兴奋还可以通过神经中枢作用于胰岛,引起      分泌增加,该激素促进        分解,血糖水平升高,以对抗冷水刺激。

(3)冷水刺激引起胃黏膜内的HC减少,从而对H+缓冲作用减弱,会使胃黏膜组织液的降低,可引起胃黏膜损伤。

(4)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解题指南】(1)关键知识:①体温调节的神经调节过程中反射弧各部分名称及变化;

②胰高血糖素可以升高血糖浓度;

③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防线。

(2)隐含信息:冷水刺激引起胃黏膜组织液内H+浓度升高。

【解析】本题考查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和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1)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接受冷水刺激后,通过神经调节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同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加快产热。

(2)胰岛中分泌的引起血糖升高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其作用是促进肝糖原(元)分解。

(3)HC可中和H+,HC减少后,H+增多,使胃黏膜组织液的pH降低。

(4)胃黏膜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1)(冷觉)感受器 神经递质 收缩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2)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元)(3)pH(或酸碱度)(4)非特异性

13.(2014·海南高考·T27)根据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奶牛场为提高产奶量,给奶牛饲喂了大量的某种精饲料后,奶牛瘤胃发酵产酸过多,引起机体血液pH低于正常值,且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产酸过多使pH难以恢复的原因是:。pH低于正常值会引起酸中毒,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起

作用的物质,以利于奶牛内环境的pH维持在正常水平。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主要包括血浆、、。

(2)环境的剧烈变化或惊吓会导致奶牛机体内某些激素水平的变化,从而使产奶量下降,在这个过程中机体的调节方式包括      调节。

【解题指南】(1)关键知识:内环境稳态及生理意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2)隐含知识: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成分组成及理化性质的相关知识。

(1)pH过低,导致相关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失去活性,为了除掉过多的酸性物质,可以在饲料中加入碱性物质,与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维持pH的稳定性。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受到惊吓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该过程是神经调节;同时肾上腺素发挥作用调节生命活动又属于激素调节。

答案:(1)pH过低,导致相关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失活 中和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组织液 淋巴

(2)神经调节和激素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第三篇:XX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教学案一体化_1

XX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教学

案一体化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目标导航】

一、课标要求

.内容目标

⑴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⑵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2.提示与建议

⑴古今中外许多著名思想家的言论,表达着各自的哲学思想,反映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争辩、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不同。

⑵思维与存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⑶汇集资料: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

二、高考考点

.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2.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3.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知识梳理】

.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的基本派别的关系

⑴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⑵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也是一切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注意以下两点: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②注意区分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的基本派别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哲学的基本派别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两大派别的标准是根据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也就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

2.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两大阵营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

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派别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主要区别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认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就是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不仅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而且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把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基本评价

坚持了唯物主义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可惜只是一种猜测

丰富、发展了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局部范围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夸大了客观精神的作用;就局部范围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根本分歧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知识体系】

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

百舸争流的思想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意识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客观唯心主义

【重难点释疑】

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教学,建议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得出结论”的教学思路。可以选用哲学史上围绕哲学基本问题开展争辩的史实,提出让学生思考的问题这样既可以给学生讲点哲学史的东西,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选用我国古代哲学史上关于形神关系的争论的史实,提出问题:这里的“形”指的是什么,“神”指的是什么?你认为先有“形”还是先有“神”?“形”和“神”的关系应该怎样?为什么说它们的观点是对立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什么样的哲学问题?等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议论。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明确在这场形神关系的论战中,所谓人的形体指的是物质存在的东西,所谓精神指的是思维现象。所谓形神关系问题,是各派哲学争论的基本问题。哲学上讲的第一性、第二性的问题,就是讲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回答:一是认为事物是可以认识的;一是认为事物是不可以认识的。在外国哲学家中也有这种不可知论的观点,如近代英国哲学家休谟就否认人有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认为人只能认识自己的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等,至于其他东西是否存在,我们是不知道的。

【例题精析】

辨析: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解析】本题以是否追求物质利益和强调精神文明作为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只能是对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但是题目中的说法在一定条件下又有一定的合理之处。因此,这道题目是一道正误混杂的辨析题,同时又是一道附加条件型的辨析题,需要对不同条件下的“追求物质利益”和“强调精神文明”进行具体的分析,才能最终确定是坚持了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答案】(1)凡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的就是唯心主义。因此,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物质和意识何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而不是是否追求物质利益,是否强调精神文明。

(2)追求物质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义。如果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不顾客观条件,主观蛮干地去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心主义;如果在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重视意识的作用,强调精神力量的作用,这不但不是唯心主义,而恰恰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表现。

(3)题目中的观点缺乏必要的前提,混淆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界限,因此是不确定的。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①是否信仰宗教

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③对物质和精神哪个是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

④世界可否认识的问题

A.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2.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主义

B.可知论

c.不可知论

D.二元论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回答3~5题。

3.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

()

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

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4.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就是因为它是

()

A.唯物主义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B.唯心主义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

D.所有哲学必然遇到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5.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形存则神存,形谢神灭”

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D.“物是观念的集合”

6.由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上分为两个基本派别,它们是:

()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与辩证法

c、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

D、古代唯物主义与近代唯物主义

7.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根本观点的分歧,是围绕:

()

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而形成的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形成的 c、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而形成的 D、意识对物质是否具有能动作用而形成的

8.宋代哲学家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种观点:

①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

②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③把宇宙中某种精神力量作为世界的本原④认为宇宙统一于“心”,即意识: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中国明代王守仁主张“心外无物”。18世纪英国主教贝克莱的观点是“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他们的观点属于:

()

A、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0.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泰勒士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论点,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也表述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学说。上述观点:()

A、是完全正确的,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c、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存在不足之处

D、否认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二、非选择题

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留意过这些场景:裁缝师深信“量体裁衣”,他只有根据不同人的不同身材,不同体形裁减和缝制不同款式、不同尺寸的衣服,才能穿着舒适大方,否则,凭着自己的主观臆断随意剪裁,是注定要失败的;有经验的农民都懂得“因地制宜”,就是要根据土地的水、肥等情况和不同庄稼的生长特点来选择合适的作物种植,否则就不能获得好的收成;医生看病开药,只有做到“对症下药”才能奏效,否则必定害人坏事;学习中,只有结合自己的客观实际来选择学习方法,才能取得成效,若一味仿效,必将一事无成……

(1)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2)这一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凡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3、中国科协曾经就中国公众对未知现象等有关问题的看法进行抽样检查,调查结果显示:不少人相信算命。此次调查样本覆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对象为18岁至69岁成年人。课题组负责人特别指出:随着政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一些传统迷信形式的市场已经越来越小,而现代迷信却不断变换形式,甚至打着传统文化和科学的旗号迷惑和欺骗公众。“计算机算命”、“幸运数字”、“星座命运”等各种命运预测的迷信活动如今招徕了一些笃信者。

(1)我们周围是否存在迷信现象?这些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2)结合这些现象的危害说明青少年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C

4、D

5、B

6、A

7、B

8、D

9、B

0、c

二、非选择题

1、(1)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首先要解决一个共同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现实生活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凡是认识到存在决定思维,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的,就能做到从客观实际出发,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否则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2)要牢固地树立存在决定意识,意识能正确反映存在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并用这种世界观指导人们的行动,切实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

2、(1)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2)从哲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相斗争而发展,唯心主义哲学较它先前的唯物主义哲学来讲显然是哲学发展的新阶段,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辨证法。因此,不能绝对认为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3)正确和错误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无论唯心主义哲学,还是旧唯物主义哲学都有错误的一面。因此,不能说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

3、(1)存在。这些迷信现象都是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表现。

(2)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它容易使人们犯主观主义错误,使人不思进取,有时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会直接阻碍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进程,对人的发展是一种反动,最终会使人失去独立的人格。因此,青少年应当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要坚信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四篇:人教版2013届高三一轮复习课时训练38: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人教版2013届高三一轮复习课时训练38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x-y1.若|x|<1,|y|<1,试用分析法证明:|1-xy

x-y证明:要证1-xy

x-y2只需证:|<1⇐|x-y|2<|1-xy|2 1-xy

22⇐x+y-2xy<1-2xy+x2y

2⇐x2+y2-1-x2y2<0

⇐(y2-1)(1-x2)<0

⇐(1-y2)(1-x2)>0.因为|x|<1,|y|<1,所以x2<1,y2<1,x-y从而(1-y2)(1-x2)>0成立,故|1-xy

sinB+sinC2.在△ABC中,sinA=,试判断△ABC的形状并证明. cosB+cosC

解:△ABC是直角三角形,证明如下:

sinB+sinC∵sinA=A+B+C=π,cosB+cosC

∴sinAcosB+sinAcosC=sin(A+C)+sin(B+A).

∴sinCcosA+sinBcosA=0,即(sinC+sinB)cosA=0.π又∵sinC+sinB≠0,∴cosA=0,∴A= 2

∴△ABC是直角三角形.

一、选择题

1.(2012·洛阳调研)用反证法证明某命题时,对结论:“自然数a,b,c中恰有一个偶数”正确的反设为()

A.a,b,c中至少有两个偶数

B.a,b,c中至少有两个偶数或都是奇数

C.a,b,c都是奇数

D.a,b,c都是偶数

解析:选B.自然数a,b,c中为偶数的情况为:a,b,c全为偶数;a,b,c中有两个数为偶数;a,b,c全为奇数;a,b,c中恰有一个数为偶数,所以反设为:a,b,c中至少有两个偶数或都是奇数.

2.若a,b,c为实数,且a

A.ac2ab>b

211baC. abab

2解析:选B.a-ab=a(a-b),∵a0,∴a2>ab.①

又ab-b2=b(a-b)>0,∴ab>b2,②

由①②得a2>ab>b2.1113.设a,b,c∈(-∞,0),则ab+c)bca

A.都不大于-2B.都不小于-2

C.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D.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

111解析:选C.因为a++b+c+≤-6,所以三者不能都大于-2.bca

4.若a,b∈R,则下面四个式子中恒成立的是()

A.lg(1+a2)>0B.a2+b2≥2(a-b-1)

aa+1C.a2+3ab>2b2D.

1解析:选B.在B中,∵a2+b2-2(a-b-1)=(a2-2a+1)+(b2+2b+1)=(a-1)2+(b+1)2≥0,∴a2+b2≥2(a-b-1)恒成立.

5.若a、b、c是不全相等的正数,给出下列判断

①(a-b)2+(b-c)2+(c-a)2≠0;

②a>b与a

③a≠c,b≠c,a≠b不能同时成立.

其中判断正确的个数是()

A.0B.

1C.2D.

3解析:选C.①②正确,③中,a≠c,b≠c,a≠b可能同时成立,如a=1,b=2,c=3.二、填空题

6.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实数a,b,c,d满足a+b=c+d=1,ac+bd>1,则a,b,c,d中至少有一个是非负数”时,第一步要假设结论的否定成立,那么结论的否定是:________.解析:“至少有一个”的否定是“一个也没有”,故结论的否定是“a,b,c,d中没有一个非负数,即a,b,c,d全是负数”.

答案:a,b,c,d全是负数

7.(2012·黄冈质检)在不等边三角形中,a为最大边,要想得到∠A为钝角的结论,则三边a,b,c应满足________.

b2+c2-a

2解析:由余弦定理cosA=<0,2bc

所以b2+c2-a2<0,即a2>b2+c2.答案:a2>b2+c2

8.设a3+2,b=27,则a,b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解析:a3+2,b=27两式的两边分别平方,可得

a2=11+46,b2=11+47,显然7.∴a

三、解答题

9.已知a>b>c,且a+b+c=0b-ac3a.b-ac3a,只需证b2-ac<3a2,∵a+b+c=0,只需证b2+a(a+b)<3a2,只需证2a2-ab-b2>0,只需证(a-b)(2a+b)>0,只需证(a-b)(a-c)>0.因为a>b>c,所以a-b>0,a-c>0,所以(a-b)(a-c)>0,显然成立.

故原不等式成立.

10.已知四棱锥S-ABCD中,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又SB=SD=2,SA=1.(1)求证:SA⊥平面ABCD;

(2)在棱SC上是否存在异于S,C的点F,使得BF∥平面SAD?若存在,确定F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1)证明:由已知得SA+AD=SD,∴SA⊥AD.同理SA⊥AB.又AB∩AD=A,∴SA⊥平面ABCD.(2)假设在棱SC上存在异于S,C的点F,使得BF∥平面SAD.∵BC∥AD,BC⊄平面SAD,∴BC∥平面SAD.而BC∩BF=B,∴平面SBC∥平面SAD.这与平面SBC和平面SAD有公共点S矛盾,∴假设不成立.故不存在这样的点F,使得BF∥平面SAD.11.已知二次函数f(x)=ax2+bx+c(a>0)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若f(c)=0,且00.1(1)证明:f(x)的一个零点; a

1(2)试比较c的大小. a

解:(1)证明:∵f(x)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f(x)=0有两个不等实根x1,x2,∵f(c)=0,∴x1=c是f(x)=0的根,c又x1x2 a

11∴x2=c),aa

1∴f(x)=0的一个根. a

1即f(x)的一个零点. a

11(2)c>0,aa

1由00,知f()>0,a

11这与f=0c,aa

11又∵≠c,∴>c.aa

222

第五篇:201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限时训练:3.8财政与税收(新人教必修1)(精)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1年5月,为支持各地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财政部下拨今年第三批中央补助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180亿元,至此,2011年财政部已累计下拨中央补助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617亿元;同月,卫生部将我国人年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15元提高至25元,各级财政投入资金总额将达到300多亿元,公众将享受到更多的免费服务。

()。这说明

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③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 基础性的 ④政府在财政工作中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②③与材料的信息不符。答案 C 2.漫画表明

()。

①我国财政支出正在向公共财政迈进 ②国家履行职 能必须占有和消费一定的社会财富 ③财政收支由政 府提出并须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 ④国家调节和管 理经济以行政手段为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④ 解析 ③不是漫画说明的。④说法错误。答案 C 3.“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幅增加对节能减排的投入,共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894亿元、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1 338亿元,共计2 232亿元,用于支持“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等10大重点节能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监

()。管能力建设。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的物质保障 B.国家财政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手段 C.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D.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解析 注意上述材料“主要说明”的要求。B观点错误。答案 C 4.我国全面推广的“家电下乡”工程,是一项针对农村消费者定向研发、生产、销售的指定家电产品,并由政府部门给予一定资金补贴的惠民工程。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推动“家电下乡”

()。①体现了初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②有利于促进家电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③有利 于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④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 用

D.①④

解析 财政补贴属于再分配,①不选。②与题干无必然因果联系,排除。答案 C 5.(原创题)财政部宣布自2011年起央企上缴红利的比例将上调5%,其中,石化、烟草、()。电力等15家垄断国企的上缴比例提高至15%。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国家依据生产资料所有权收取红利 B.国家依据对央企的经营权收取红利 C.央企上缴红利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D.上调上缴红利比例能调动企业生产的积极性

解析 央企属于国有经济,国家凭借生产资料所有权对其收取红利,A项符合题意;B 项说法错误;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来源,C项错误;D项说法不准确。答案 A 6.2011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56 875.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2%。影响财政收入

()。的主要因素是

①经济发展水平②人均收入 ③企业效益 ④分配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的理解,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答案为D。答案 D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12年实现教育财政

()。性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这表明

①财政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国家分配政策影响财政收入 ③教育是当前我国 各项工作的中心 ④国家有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坚定决心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教育的地位等知识。从教育财政性支出占GDP的比重,可以看出财政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也可以看出国家发展教育的决心,故①④ 符合题意。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错误,当前我国依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答案 C 8.为应对物价上涨,成都市于2011年7月首次启动物价上涨与低收入群体价格补贴联动机

()。制,向低收入群体一次性发放4月至6月的价格补贴。材料体现了

A.财政是国家对筹集的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

B.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行政手段 C.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D.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成

都市发放价格补贴,这体现了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选C。B项错误。答案 C 9.神州儿女多奇志,人造天宫翔太空。国家投入数亿元人民币,2011年9月26日“天宫一号”发射任务圆满完成,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探月工程”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这说明

①经济的持续发展是财政收入的来源 ②财政是宏观调控的重要行政手段 ③财政是 科技发展的物质保证 ④财政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解析 财政是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故②说法错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A.①③

B.①②

C.③④

故④说法错误。答案 A 10.增值税改革是我国政府为实现“扩内需,保增长”目标而推出的一项重大改革。当前,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开始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增值税转型是指从生产型向消费型改革,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将起到很好的作用,帮助企业渡过困难时期,保持经济增

()。长。这表明,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

①会大幅度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 ②会增强生产投资者的信心 ③会提高企业的自主 创新能力 ④会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①错在“大幅度”,③不是增值税转型改革的作用。答案 C 11.下列对漫画《如此高低》认识正确的是

()。

①我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骗税现象 ②每个公民都必须树立自觉诚信纳税意识 ③要

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取缔非法收入 ④强化税收征管,充分发挥个人所得 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①③不是漫画所表明的。答案 B 12.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第46号文件公告,纳税人2011年9月1日(含)以后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适用税法修改后的减除费用标准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据悉新

()。税法实施后全国将新增6 000万人免交个税。下列对此正确的判断是

①新税法的实施主要是为了提高效率 ②按新税法缴纳个税体现了税收的固定性

③新税法的实施会减少国家税收总额 ④新税法的实施有利于藏富于民、改善民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①③说法错误。答案 D 13.漫画中经营者的行为属于

()。

A.偷税

B.骗税 C.欠税

D.抗税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四种违反税法的行为 的不同特点,偷税是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本题的经营者出示的是假账,是用欺骗、隐瞒等行为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体现,属于偷税。抗税是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 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骗税,是指纳税人以欺骗方法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欠税 是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答案 A 在我国,房地产业是众所周知的暴利行业,其中诞生了不计其数的百万、千万乃至亿万富翁。近年来人们却发现,在许多地方的纳税大户排行榜中,房地产企业却鲜在其中,“赢利巨大”却是“纳税侏儒”。完成14~15题。

14.某些房地产企业之所以成为“纳税侏儒”,与他们虚开开发成本、人为隐瞒利润、逃避

()。税收有重大关系。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

①加强税收征管,依法打击偷逃税款行为 ②完善税制,提高税率,扩大税目 ③加强 税法教育,强化依法纳税意识 ④使每一个公民都成为直接纳税人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解析 ②④说法不妥。答案 C 15.房地产企业成为“纳税侏儒”,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目前房地产商缴纳的主要税种是营业税。有专家建议,对房地产企业改征为税率比较高的增值税。如果专家的建议成为

()。现实,其主要意义在于

A.增加财政收入,实现社会公平B.促进社会分工,提高生产效率 C.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同步富裕 D.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主要”两字。答案 A

二、非选择题(两小题,共40分)16.2011年10月6日,财政部有关负责人称,2011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方面的投入为9 884.5亿元,增长速度为15.2%。但从目前的投入情况看,这一增速在进一步加快,全年对“三农”的投入将首次达到1万亿元。种一亩地,国家掏三分之一的钱,2011年中央财政的大账本里补贴给种粮老百姓的钱明显多了。2011年,国家新增小农水建设重点县400个,使全国重点县总数达到1 250个,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126亿元,已全部拨付到位,这些也为2011年粮食增产起到了支撑作用。此外,针对2011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高位运行的情况,中央财政及时筹措资金缓解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和市场供应的影响,并加大了对产粮大县、生猪调出大县的奖励力度。简要分析上述材料中国家财政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15分)答案 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通过中央财政加大对种 粮老百姓的粮食补贴,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 作用。中央对“三农”的1万亿元左右的财政投入可以把更多的资源配置到农村,促进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中央通过加大对农 村的财政支出、新增小农水利建设等直接投资、加大对产粮大县、生猪调出大县的奖励 力度等,可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 发展创造条件。

17.材料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材料二 从2011年9月1日起,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全面实施。新个税法实施后,月收入低于3 500元(扣除“三险一金”后)的工薪族不再缴纳个税。工薪所得纳税人占全部工薪收入人群的比重,将由目前的28%下降到8%以下,从而使 个税纳税人数由现在的约8 400万锐减至约2 400万。专家指出,从我国目前的个税减 税来看,受益者主要是中低收入者。中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所以,减税对我 国的经济增长,特别是我国目前急需拉动内需的情况下,尤其重要和必要,会起到一定 程度的促进作用。

经测算,与去年相比,合计2011年约减少财政收入1 200亿元。(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8分)(2)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个人所得税调整的经济意义。(17分)答案(1)①“十一五”期间,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的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较快 增长。说明经济发展是收入增长的基础。②国家财政收入增速最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速 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家财政收入增速,说明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不合理(或没 有处理好国富与民富的关系)。

(2)①个人所得税的调整,有利于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负,调节收入差距,促进收入分配 公平,实现共同富裕;②有利于理顺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促进社会和谐;③有 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④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 展观。

下载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稳态与环境 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稳态与环境 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